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针灸治疗痛症的研究

针灸治疗痛症的研究

2011-05-19 3页 pdf 104KB 84阅读

用户头像

is_662931

暂无简介

举报
针灸治疗痛症的研究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14 ] W ang N, Lu H S, Guan Z P, et al. Involvement of PDCD5 in the regulation of apop tosis in fibroblast2like synovio2 cyte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J ]...
针灸治疗痛症的研究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14 ] W ang N, Lu H S, Guan Z P, et al. Involvement of PDCD5 in the regulation of apop tosis in fibroblast2like synovio2 cyte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J ]. Apop tosis, 2007, 12 (8) : 143321441. [ 15 ] M iyashita T, Kawakam i A, Nakashima T, et al. O steop rote2 gerin ( OPG) acts as an endogenous decoy recep tor in tumour necrosis factor2related apop tosis2inducing ligand ( TRA IL ) 2mediated apop tosis of fibroblast2like synovial cells[ J ]. Clin Exp Immunol, 2004, 137 (2) : 4302436. [ 16 ] 季加孚. 胃癌的新辅助化疗 [ J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 2005, 25 (5) : 2612263. [ 17 ] 何若冰 ,陈俊强. 胃癌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 [ J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2009, 17 (12) : 120721211.[ 18 ] 赵  杰 ,毛晓健 ,赵佳涛 ,等. 大蒜抗胃癌作用的机制研究进展 [ J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 2008, 2 (2) : 992100.[ 19 ] Vucic D. Apop totic pathways as targets for therapeutic in2tervention[ J ]. Curr CancerD rug Targets, 2008, 8 (2) : 86.[ 20 ] Solary E, Dubrez L , Eym in B. The role of apop tosis in the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J ]. Eur Resp ir J ,1996, 9 (6) : 129321305.(收稿日期 : 2009207220)    文章编号 : 167322995 (2010) 0220115203 ·综 述· 针灸治疗痛症的研究 Study on treatment of f ibromyalg ia by acupuncture 丁心怡   ( Great L ife Medicine Pte, L td, Singapore; Kai an Kang Medical L td, Vancouver, Canada) 关  键  词 : 针灸 ;痛症 ;治疗 中图分类号 : R245   文献标识码 : A   针灸镇痛是将毫针刺入体表特定穴位 ,然后施加 机械或电刺激 ,或在穴位施加温热刺激 ,达到治疗病 痛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针灸疗法最初就是以治疗 痛症为基点的 ,中医临床的针刺镇痛已有数千年的历 史 ,早在远古的石器时代就有砭石疗法治疗痛症 , 《内经 》一书在针刺镇痛方面已有了系统的理论和方 法 ,为后世针刺镇痛研究奠定了基础。《内经 》认为 疼痛产生的重要原因是“经脉流行不止 ,环周不休 , 泣而不行 ,脉中则气不通 ,故卒然而痛。”因此《灵枢 》 指出“以痛为俞 ,以知为度 ”的针刺镇痛方法。此后 , 《难经 》发展了奇经八脉与疼痛的临床 ,认为奇经八 脉逆乱阻滞同样可出现疼痛病症。《针灸甲乙经 》首 载了郗穴 ,并提出郗穴可治疗一切急性疼痛。金元 , 窦汉卿《针经指南 》又补充了八脉交会穴治疗不同痛 症的理论 ,如后溪通督脉 ,治疗脊柱强痛 ;公孙通冲 脉 ,内关通阴维 ,二穴合用治疗心、胸、胃痛等 ;明 ,杨 继洲了历代针刺治疗疼痛的处方 ,为后世针刺阵 痛选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如腹痛取内关、足三 里、中脘、行间 ;绕脐痛取神阙、水分、气海 ;心痛取内 作者简介 : 丁心怡 (1974 - ) ,女 , Email: dxinyin@ gmail. com. 关、间使、曲泽等。至此针刺镇痛的理论与临床实践 已基本完善 ,后世在此基础上 ,使针刺镇痛逐步趋于 成熟。中国针灸医学经历了漫长历史岁月的千锤百 炼 ,已经昂然挺立于世界医学之林 ,在针灸镇痛方面 创立了一系列基础理论 ,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强 有力地指导着针灸对临床各科病症的治疗。 1 针灸麻醉镇痛   针刺麻醉是依据经络脏腑基础理论和针刺镇痛 临床经验 ,以针刺穴位为主 ,辅以少量药物 ,使病人能 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的一种麻醉方法。针麻 是针灸学理论与实践在现代麻醉学中的运用与发展 , 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成功典范。 根据针刺镇痛的作用 ,结合“治神调气 ”的临床 效应 ,中国针灸医务工作者与外科、麻醉学科医务人 员在针灸镇痛实践基础上 ,首先将针刺技术同外科手 术结合起来。经过多年的摸索、探讨和实践 , 1957年 成功实施了一例扁桃体摘除术 , 20世纪 60年代后期 才向世界公布 ,继而在全国范围内乃至世界上许多发 —511— 第 31卷  第 2期 2010年 04月    吉  林  医  药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J ilin Medical College   Vol. 31 No. 2 Ap r. 2010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达国家普遍展开。20世纪 70年代和 80年代初 ,针 刺麻醉在日本、美国、德国开始运用 ,针刺麻醉的成功 并在国内外推广使用 ,既是针灸发展史上的一个飞 跃 ,也是外科麻醉史上的一个大创举。最初的肺、胃 切除术须用 80多个穴位 ,几位针灸医师持续捻针 7~ 8个小时 ,手术切口处也要取穴针刺 ,给手术操作带 来不便。现在结合经络理论采用按手术切口处的皮 肤分布循经远取最佳腧穴加上耳穴的介入 ,仅用数穴 甚至 1~2个穴即可几十分钟内完成手术。 针麻有如下特点 : 1 )运用安全。其作用效应主 要源于穴位的针刺刺激 ,因而避免了药物麻醉过程中 偶因用药过量或病人对药物过敏而可能发生的意外。 2)病员保持清醒状态能提高手术的准确率。在针麻 下施行手术 ,病人不仅保持清醒状态 ,并且除痛觉以 外其他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基本完好 ,这使他们有可能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 ,从而提 高了手术效果。3)生理干扰较轻 ,有利于患者康复。 针刺对机体的多个系统均有明显的调整作用 ,因此 , 针麻病人因手术打击所致的生理扰乱较轻 ,呼吸、血 压、脉搏一般都比较平稳。针麻很少发生药物麻醉通 常出现的后遗症、并发症和其他的术后不良反应 ,而 且具有促进组织代谢 ,增强免疫功能在内的针刺后效 应。因此 ,针麻术后病人的创伤反应较轻 ,手术热和 创口痛的持续时间较短 ,胃肠蠕动等各种生理功能恢 复较快 ,病人可早期进食 ,早期活动有利于康复。 针麻止痛要穴 :合谷 ,太冲 ,内关 ,水沟 ,承浆 ;耳 穴 :肺 ,神门透肾。 面部 :合谷 ,太冲 ;开颅 :耳穴神门透肾 ;胸部 :内 关 ;上腹部 :足三里 ;下腹部 :三阴交 ;水沟配承浆用于 十几种腹部手术。 2 针灸治疗体表疼痛和内脏疼痛   根据脏腑经络学说的论述 ,引起疼痛的原因可有 多种 ,但概括起来皆源于气血的病变。《难经 》说 : “血为荣 ,气为卫 ,相随上下 ,谓之荣卫 ,通于经络 ,营 周于外。”所以气血的病变不外乎“不通 ”、“不荣 ”。 《素问》说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千 金方 》说 :“凡病皆于血气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 , 灸以温暖之 ”。可见 ,“经络不通 ,不通则痛 ”就是体 表疼痛性病症的基本病因病机 ,不论何种邪气壅闭经 络 ,最终都因气血不通而引起疼痛。金元时期的李东 垣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痛则不通 ”的概念。现代针 灸临床上 ,体表疼痛诸如肌肉痛、风湿、落枕、颈椎病、 肩周炎、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以及各种骨关节病扭伤 等占据了针灸临床的绝大部分。 其次是“不荣则痛 ”。《素问 ·举痛论 》说 :“阴气 竭 ,阳气未入 ,故卒然而痛 ”。《灵枢 》指出 :“髓液皆 减而下 ,下过度则虚 ,虚故腰背痛而胫酸。”说明气血 阴阳亏虚可引起疼痛。 内脏痛是中空脏器徒然伸展 ,平滑肌强烈痉挛 , 损伤或炎症的毒性物质刺激等引起的定位模糊的钝 痛与灼痛 ,伴明显的皮肤血管收缩出汗、心动过缓和 血压下降等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 ,情绪反应强烈 ,有 时超过疾病本身。内脏痛是体内重要脏器机能发生 紊乱的信号 ,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牵涉痛是在远离痛 源器官的身体其他部位感受到的来自内脏器官的痛 觉 ,表现为似乎是来自身体表面的皮肤痛和皮肤感觉 过敏 ,各器官的内脏牵涉痛在体表都有相对集中的分 布区域 ,如心脏的牵涉痛常表现在左肩 ,进而上臂、肘 部和腕部 ,十二指肠的牵涉痛在上腹部等。 3 针灸镇痛法则   临床上缓解或消除疼痛的方法有多种 ,其中主要 是药物、手术、体表刺激等。应用各种药物镇痛临床 最为常见 ,镇痛效果比较完全 ,但副作用难以避免 ,应 用不当还会有过敏、过量等不良作用。施行外科手术 以切断外周神经 ,定位损毁中枢神经系统痛通路的一 定部位 ,是一种比较剧烈的治疗手段 ,适应证极为有 限。针刺镇痛是将毫针刺入体表特定的穴位 ,然后施 加机械或电刺激 ,达到治疗病痛目的的一种治疗方 法。 远在石器时代 ,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 ,身 体特定部位发生了痛楚时 ,很自然会用手揉按捶击身 体的痛处时 ,消除疼痛的效果更为明显 ,于是便创造 了砭刺镇痛疗法。因此自针刺的开始出现 ,疼痛便是 针刺的第一适应证 ,之后 ,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充实 与发展 ,到目前为止 ,疼痛依然是针刺的最主要适应 证之一 ,针刺几乎可以治疗各种性质的疼痛 ,如头痛、 颜面五官痛、颈项痛、胸肋痛、脘腹痛、腰背痛、前后阴 痛、四肢关节痛等 ,包括内、外、妇、儿等各科及各系统 的痛症 ,甚至肿瘤所导致的疼痛。针刺具有确切地镇 痛作用 ,针灸镇痛具有以下法则。 疏通经络止痛法 :针刺镇痛必须依赖于经络系 统 ,它是纵横交错分布于人体表里内外的网络系统 , —611—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0年 04月  第 31卷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他们“内属于脏腑 ,外络于支节 ”,起着“行气血而营 阴阳 ,濡筋骨 ,利关节的作用 ”。经络循行分布运行 至体表时 ,“脉气所发 ”或“神气之所游行出入 ”之处 便是穴位。因此 ,对于体表的任何一个部位或体内的 任何一个脏腑出现病痛 ,都能在经络循行分布的线路 上找到若干在功能上与之相对应的穴位 ,针刺这些穴 位 ,就能通过经络的传输作用 ,达到针刺镇痛的目的。 这是以“循经取穴 ”为理论基础的 ,如合谷穴可用于 牙痛治疗及面颊、鼻唇、口腔部等痛 ;胃痛可取足三里 等。针刺镇痛与针刺得气关系密切。针刺得气感能 沿着经络线而达病所可显著提高镇痛效果。 温中补虚 :“不荣则痛 ”,气血阴阳亏虚可引起疼 痛。故治疗大法则补虚。 镇静安神法 :疼痛的感觉必须有神的参与。神与 脏腑中的心和肾关系最为密切 ,尤其在心的主宰之 下。心在脏腑中占据首要地位 ,是“五脏六腑之大主 也 ,精神之所舍也 ”。神在心的主宰之下如果发生变 化 ,则机体对疼痛刺激的敏感程度和耐受力也随之发 生变化 ,如人体在“神昏 ”、“失神 ”的情况下就不可能 感知疼痛 ;而在畏惧疼痛的意识支配下 ,轻微的痛刺 激可引起剧烈的痛感觉。所以《素问 》总结道 :“诸痛 痒疮 ,皆属于心 ”。因此临床针刺镇痛中 ,要治神 ,一 方面是调动心的主宰功能 ,以移其神 ;另一方面则是 令气易行 ,进行调节经络脏腑的活动。总之 ,凡刺之 真 ,必先治神 ,这是针灸临床的基本原则 ,也是针刺镇 痛的基本原理所在。 4 镇痛特定穴 4. 1 郗  穴   十二经络各有一个郗穴 ,分布于各自经脉上 ,奇 经八脉中的阴阳跷脉及阴阳维脉也各有一个郗穴 ,其 中阴维之郗为足少阴经筑宾穴 ,阳维之郗为足少阳经 阳交穴 ,阴跷之郗为足少阴经交信穴 ,阳跷之郗为足 太阳经跗阳穴 ,共合为 16郗穴。郗穴都分布在四肢 部 ,除胃经的郗穴梁丘在膝上以外 ,其余均在膝肘关 节以下。郗为空隙之意 ,有空穴的含义 ,郗穴为气穴 深藏聚之意 ,郗穴的临床应用 ,一般多用来治疗本经 循行所过部位及所属脏腑比较严重或顽固性疾患 ,近 代则常用于急症。阳经的郗穴多用来治疗气形两伤 的病症。气伤痛 ,形伤肿。如温溜治头痛、面肿 ;梁丘 治胃痛、膝肿 ;外丘治颈项、胸肋疼痛等。 4. 2 募  穴   五脏六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 ,称为募穴。 募穴都分部在胸腹部 ,其位置大体上与脏腑所在部位 相对应 ,即脏腑位置高的募穴上 ,位置低的募穴为下。 募穴不一定分布在脏腑所属的经络上 ,分布在任脉者 为单穴 ,分布在其他经脉者左右对称一名两穴。因为 募穴接近脏腑 ,所以不论病生于内 ,抑或邪犯于外 ,均 可在相应募穴上出现异常反应 ,如压痛、酸胀过敏等。 募穴在临床上多用于治腑病 ,《素问 》说 :“阳病 治阴 ”。说明募穴对六腑病症有着特殊的疗效。如 胃痛取中腕 ,胆病取日月 ,大肠病取天枢 ,膀胱病取中 极等。募穴除单独使用外 ,还可以二者相互配合或配 以其他腧穴治疗脏腑病症。常用方法有 : 俞募配穴法 ,又称腹背配穴。募穴在胸腹 ,与背 俞相对 ,二者一前一后 ,一阴一阳 ,相互协调 ,对治疗 脏腑病症疗效显著 ,在临床中应用十分广泛。如胃病 取胃的募穴中脘 ,配胃的俞穴胃俞 ;肝病取肝的募穴 期门 ,配肝的俞穴肝俞等。 募合配穴法 ,即将本脏腑的募穴与合穴相配 ,属 于远近配穴法。由于募穴主治偏重于阳性病症 (包 括腑病、实证、热证 ) ,合穴主治内腑 ,偏重于通降 ,因 募穴与合穴在主治上存在共性。故募穴与合穴相配 , 对于治疗腑症、实证、热证 ,具有相得益彰的效果。如 下痢腹痛取大肠募穴天枢配大肠下合穴上巨虚 ;治急 性胃脘痛取胃的募穴中脘配胃的合穴足三里等。 4. 3 下合穴   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 ,称下合穴 ,是六腑 之气输注出入的部位 ,它是根据《灵枢 》“合治内腑 ” 的理论提出来的。即胃合于三里 ,大肠合入于巨虚上 廉 ,小肠合于巨虚下廉 ,三焦合入于委中 ,胆合于阳陵 泉。 在针灸临床上 ,下合穴主要用于治疗六腑病症。 现在常以足三里治胃病 ,大肠区疼痛取上巨虚 ,小肠 区疼痛取下巨虚 ,胆区疼痛取阳陵泉 ,膀胱区疼痛取 委中 ,三焦区走窜疼痛取委阳穴。 4. 4 合谷配太冲   二穴相配疏经络以通利关节 ,行气血以化淤止 痛 ,各种体表疼痛用之。“四关穴 ”镇痛作用明显 ,尤 其用于治疗头痛、牙痛等甚为有效。   注 :本文是参考石学敏的《针灸学 》和《针灸治疗学 》及王 启才的《针灸治疗学 》综述而成。 (收稿日期 : 2010201204)    —711—第 2期  丁心怡. 针灸治疗痛症的研究
/
本文档为【针灸治疗痛症的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