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女同性恋性别认同和身份认同研究

2011-05-16 5页 doc 1MB 1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9267

暂无简介

举报
女同性恋性别认同和身份认同研究 中国性科学2007年5月第16卷第5期The Chinese Journal of Human Sexuality May,2007 V01.16 No.5 ·学术论著· 女同性恋性另lJ认同和身份认同研究 栗晓红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10087 1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些女同性恋生活史和感情史的访谈,对她们的性别认同和身份认同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 发现她们最初性别意识是在男性一女性的性别社会化框架中正常进行的,当意识到自己爱的是同性时,她们的性别认同 开始出现障碍。同性恋意识越早,性剐...
女同性恋性别认同和身份认同研究
中国性科学2007年5月第16卷第5期The Chinese Journal of Human Sexuality May,2007 V01.16 No.5 ·学术论著· 女同性恋性另lJ认同和身份认同研究 栗晓红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10087 1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些女同性恋生活史和感情史的访谈,对她们的性别认同和身份认同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 发现她们最初性别意识是在男性一女性的性别社会化框架中正常进行的,当意识到自己爱的是同性时,她们的性别认同 开始出现障碍。同性恋意识越早,性剐认同障碍越早。反过来,性另1j认同越定型,同性恋身份认同越困难。已经肯定自 己同性恋身份的女同性恋往往以中性行为来折衷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的冲突,从而求得心理平衡。但即使如此,根深蒂 固的二分性别框架也极大地影响了她们的家庭生活,以至于她们仍然按照传统异性恋家庭男女角色分工框架来定义她 们同性家庭的角色分工。 【关键词】女同性恋;性别认同;身份认同 Study on the gender identity and lesbian identity of lesbian Ll Xiaohong Department of Sociology,Peking Univensity,Beijing,100871 China 【Abstract】The research studies the process of gender identity and lesbian identity of lesbian by interviewing with three les- bian cases on their life history and emotional history.Lesbian§imtial gender consciousness is normally shaped in the male—fe- male frame of gender socialization.Their gender identity is impeded when they realize they fall in lover with girls being the same gender with them.The earlier the lesbian consciousness,the earlier comes the impediment of the gender identity.In turn,gender identity affects lesbian identity.The firmer the gender identity,the more difficult is lesbian identity.Lesbian usually act neutrally to reconcile the male role and the female role in order to get psychological balance.Ingrained male—female dichotomy affects their family life SO impressively that they define their homosexual family role in traditional heterosexual role division. 【Key words】Lesbian;Gender identity;Lesbian identity 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Y,她是一名女同性恋,对 景下扮演不同角色?一般来说,男女角色是彼此以对 此她并不忌讳。我们熟悉之后,她告诉了我圈子里很 方为参照界定的,而人的内心都有追求一致性的需要, 多事情。最让我好奇的是,很多女同性恋爱人之间互 无法忍受两种相反的角色行为。她如何兼而有之?女 称老公老婆,那么做“老公”的人是把自己看作男性还 人、老公的内涵似乎都需要重新思考。我对女同性恋 是女性?有一种说法是,女同性恋多半是些像男人一 的性别认同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决定多访谈几 样的女人,这样的“男人婆”是不正常的,是她们在缠 个女同性恋,看她们如何看待自己的性别,认同什么 着“正常”的女人。真的如此吗?似乎她们给人的印 性别。 象就是如此。对此说法和看法,Y鄙视不已。Y非常 1 理论框架 女人,但她也是“老公”,这更让我迷惑。一方面认为 自己是女人,另一方面却又做另外一个女人的老公,难 1.1李银河教授关于同性恋的研究 道是在男人角色和女人角色之间来回转换吗?不同情 李银河教授比较早地关注国内同性恋现象,她的 实证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1998年出版的《同性恋亚文 【作者简介】栗晓红(1977一),女,河南林州人,在读博士生,主 化》和《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两本书中。前者集中于 要从事教育社会学和城乡社会学研究工作。 同性恋主题上,实证资料主要是来自男同性恋人群;后 万方数据 中国性科学2007年5月第16卷第5期The Chinese Journal ofHuman Sexuality May,2007 V01.16 No.5 者讨论范围比较广泛,其中一个章节谈到了女同性恋 的,而是与社会交互影响的结果,它会随着文化和时问 的性和感情。在《同性恋亚文化》一书中,作者专门讨 的不同而改变。社会性别是由社会建构的,是社会和 论了男同性恋性生活的“角色问题”,认为性行为中的 符号的产物;更有一些极端的社会建构论者认为,生理 角色和性别角色要区分开来。性行为中的角色指性活 性别也非天生的,也会受到环境改变。 动中处于主动地位和被动地位的行为的分工,这个角 劳丽蒂斯(Teresa de Lauretis)主张将生理性别和 色分工和男女社会性别角色分工并不必然是一致的, 社会性别分开,“一个人并不必然因为具有某一性别 即主动一男性(别),被动一女性(别),完全可能出现 的身体就会具有隶属于这一性别的一整套社会属性。 四种交叉类型:主动一男性,被动一男性,主动一女性, 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威蒂格(Monique Wit, 被动一女性。作者着重指明,在男同性恋性活动角色 tig)提出,“女同性恋在生理性别上属于女性,但是在 中被动的人并不必然是阴柔的女性化的男人,而完全 社会性别上却不属于’女性’,她们不同男性恋爱,不 可能是非常阳刚的男人,而且,性活动中主动和被动角 同男性结婚,不同男性发生性关系,对男性没有性的欲 色是经常互换的。这个观察对于女同性恋群体适合 望。她们的存在一方面说明人的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 吗?在女同性恋的家庭生活中,“老公”的角色是指性 并不总是一致的;另一方面说明人的主体是一个复杂 行为中的主动还是日常生活中男性行为? 的、有机的、完整的整体,难以简单归类。”女性主义同 在该书中,作者提出了“同性恋身份的自我认定” 性恋研究者后来提出酷儿理论,主张解构男女性别划 概念。同性恋身份的自我认定意味着承认、认可自己 分结构,不存在固定的性别分类,性别是多种的。 的种种同性之间感情和行为,这些感情和行为和社会 女性主义理论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崭新的看待问题 化要求的感情和行为显然不一致。女同性恋在其成长 的方式和视角。李银河打破的是性行为角色和性别角 历程中,认同女性对同性恋身份认定产生什么影响? 色的关联,女性主义要求打破一切关联,社会建构的生 反过来,如果认定自己是个爱女人的同性恋者,这又对 理性别一社会性别一性倾向一性气质一性活动角色的 自己的性别认同会产生什么影响?从直觉上来说,认 一致性都要打破。具有女性身体的人不必然要现社 定了同性恋身份,女人爱女人本身就是对社会上正统 会要求的女性角色行为,同时,也不必然一定对男性才 的男人爱女人的背离。作者后来在中认为,身份 有性兴奋和性兴趣,而且也不必然是阴柔的,在性活动 认定有两种:一种是无师自通,自然而然地学会了与同 中不必然是被动的。这种自然而然一致性的想法是一 性的性行为;一种是他人引导,在他人引导下逐渐学会 致性社会在我们心里的内化。而社会规范是社会 并走向与同性的性行为。然而,我以为,作者混淆了身 建构的,也是可以改变的。总之,打破一切禁忌,打开 份自我认定和同性性行为习得是两个根本不同的过程 一切生活的可能性。在这个框架下看来,并没有什么 和概念。 男性和女性的截然区分,对同性恋的说明也不能在男 通过以上阅读思考,以下三个概念进入了我讨论 性一女性框架中进行说明,而且恰恰相反,同性恋的存 和思考的范围:性行为角色、性别角色、同性恋身份的 在证明了男性一女性框架的乏力。这种解构一切的看 自我认定。性行为角色是性活动中的角色分工。性别 法也不同于李银河的立场。李教授告诉人们,男同性 角色是一个更加具有社会学意味的概念,社会根据生 恋、女同性恋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非正常的人,而是正 理特征划分出两种明显的社会性别类别,男性和女性, 常的男性和女性,显然,这仍然是在男性一女性框架中 并且有一整套的规约男性/女性行为的社会规范,引导 分析问题的。 他们表现各自性别角色的激励和惩罚。个体从出 但是,女性主义并没有告诉我们,在一个具体的社 生就开始了自我认同的过程,性别认同是自我认同中 会环境中,个体是如何从社会规范的规约中脱离出来 一个非常基本的要素。同性恋身份的自我认定是认同 的。从性别角色的社会规范意义上来讲,显然有一个 自己爱同性(生理性别)的事实,并在内心接受之。 清晰的性别角色区分,而且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方面。 1.2女性主义理论 但是,从实践生活方面来说,有着多种可能性。那么, 女性主义一般都倾向于社会建构论。社会建构论 女同性恋在其成长过程中如何面对其生理女性特征, 是对汇集在“建构”旗帜下的多种理论的统称。这些 如何感受其对同性的性和感情?这些对其性气质、性 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将某些行为归属于男性或者女性 别角色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反过来,性别角色的 只是一种社会习惯,社会性别既非内在的,又非固定 认同对于其同性恋身份自我认定又有什么影响? 万方数据 中国性科学2007年5月 第16卷第5期The Chinese Joumal of Human Sexuality May,2007 V01.16 No.5 第二,女同性恋中“老公”的性别意识和性别气质 2研究问题 以所爱人性别气质的对立面出现。当爱上一个女孩 通过上述的一番思考和借鉴过程,我把研究问题 时,她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性别,而且会有意识的模仿男 定位在女同性恋的性别认同和身份认同的关系上。我 性角色。这个发现让人非常兴奋。如果能够成立,那 最初好奇的性别角色认同问题正是源于她们的同性恋 么,我们关于“因为像男生,所以喜欢女生”的成见就 身份,这种身份使得性别角色不像异性恋那么清晰。 可以推翻,因为喜欢女生,所以才会偏向男性气质。为 那么,性别认同对身份认同产生了什么影响?身份认 什么喜欢女生,我们在这里不讨论,我们关心的是为什 同反过来又对性别认同产生了什么影响?女性主义给 么喜欢女生,就会出现男性化气质?我认为,这恰恰与 我们的是,认同自己的同性恋身份,认同性别多样 男女性别框架有很大关系。一方面,社会宣传的是男 化,摆脱传统的男性一女性二分框架。这显然是最后 女性别角色分工及其和谐性;另一方面,社会上有对同 的一个结果,这个过程何以可能?个体从一出生,就降 性恋歧视、侮辱的风气,这给有同性性倾向的人很大的 落在一个社会结构中,其中一个基本构架是男人和女 社会压力。再加上缺乏了解同性恋知识和接触同性恋 人构成的性别结构,而且有两种根本的角色分工,互相 人群的渠道,这使女同性恋心理上产生一个强烈的观 以对方来定义自身。个体从小就通过衣服、玩具、语 念:只有男生才可以爱女生,只有男女在一起才和谐。 言、活动等方面开始养成自己的性别气质,扮演相应的 而且,读书时,周围群体很难碰到和自己有着同样性爱 角色行为。这个结果一定发生吗?李银河教授给我们 倾向的人,所以,她们喜欢甚至疯狂恋上的往往是异性 的答案是,认同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但是也认同自己原 恋者,而这样的异性恋者期待的其实是男性的爱,这就 来的性别。但是,在明显出现了不同于社会规范要求 更加把她们推向了男性化气质方向。这就导致爱上女 的性别角色行为时,还能肯定自己原来的性别吗?而 生时,要以其对立的形象出现,让自己男性化。可是, 且也无法解释现实中性别认同中的多样化,有些人仍 男性化又带来很大的心理尴尬。从自己的性和感情上 然认同自己的性别,有些则变得中性,还有些以对立性 讲,希望自己是男性形象,可是,在面对其他人时,原来 别角色出现。我希望通过对认同过程的研究来具体揭 的性别角色并没有多大变化,仍然是女儿、妹妹、姐姐、 示二者的相互关系。 好朋友。可以推测,当社会更加多元化,宽容,且信息 我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任何女同性恋在真正走向 充足时,同性恋的性别气质也会出现多元化,而非在要 女同性恋之路时,都经过了一个逐渐识别自己的过程, 么男性要么女性之间徘徊。 不管这个过程是长是短,是顺利还是痛苦。 第三,女同性恋在肯定自己的身份之前,经历了一 个迷茫期和无知期。这点和中国国情有着密切联系。 3研究发现和讨论 在没有正式的媒体来宣传性知识和同性恋知识,一切 3.1研究主要发现 有关性的话题都在禁谈之列的社会,每个人都是在摸 通过对一些个案生活史和感情史的访谈,结合相 索中前进的,而且不同于男性的是,女性之间更为羞于 关理论,就女同性恋的性别意识、气质形成过程和同性 谈论这方面话题,这就连同伴互相交流这条路都被打 恋身份认同的过程,我有以下发现: 断了。 第一,女同性恋的性别社会化和最初性别意识是 第四,女同性恋的身份认同在和异性的接触中推 以男性一女性为框架来形成的。孩子从小的性别社会 进。喜欢女生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女同性恋,然而在和 化是在家长主导下进行的,一般情况下,家长会根据社 异性的不愉快的接触中让她们确定自己爱的是女生。 会的要求,用男孩子规范和惯例来养成男孩子,用女孩 无法对异性产生“性兴趣”,这点把她们推向了同性, 子规范和惯例来养成女孩子。这种从小的社会化对孩 而和同性在一起的愉悦感受也提醒她们,也许只能爱 子的性别意识有很大的影响,穿着女孩子的衣服,玩着 同性。 女孩子的游戏,自然也很容易认同自己的女性角色。 第五,网络把她们最终推向了女同性恋之路。这 进一步说,孩子的性别意识和社会的性别观念有很大 个发现也让人非常兴奋。九十年代末,网络开始进入 关系,当社会上有着鲜明的男女性别角色区分时,相应 中国人民的生活。网络给了她们一种归属感,一种对 的,家庭也会这样去养成孩子;而当社会上性别角色模 女同性恋群体的认同感,同时也提供了她们结识爱人 糊时,孩子的性别社会化和性别角色也会呈现多样化。 的渠道。这点也是女同性恋和男同性恋不同的地方。 万方数据 中国性科学2007年5月 第16卷第5期The Chinese Journal of Human Sexuality May,2007 V01.16 No.5 男同性恋一直就有自己的聚会场所,王小波的剧本 即男的冲突。而且,女性逐渐参与到以前属于男性独 《东宫西宫》就描述了他们在北京经常聚会的两个地 占的领域中工作,也使得男女性别角色日益模糊,这些 方,而女同性恋却很少聚会。她们默默的爱着身边的 都为同性恋倾向的人提供了自由生存空间,减轻了以 女孩,又不敢表白。所以,网络对她们有着非同一般的 往的社会压力。 意义,一下子开了眼界,发现了同类,从而也从内心摆 另外,性别认同和同性恋身份认定的交叉出现在 脱了犹豫和困惑,肯定了自己的女同性恋身份。她们 爱上某一个同性别的人时。这种爱来得越早,爱得越 自后找的爱人就不再从圈外找了,而是在圈子里寻找 强烈,且越是主动爱上,则这种交叉来得越鲜明。爱人 合适的对象。 的出现,使得同性恋倾向转化为事实,而潜移默化形成 第六,部分女同性恋成家后会有老公一老婆模式。 的男女恋爱模式又深深地影响着对这种爱情的认识和 有一些角色区分比较明显,还有一些比较微弱。老公 自己的行为。这个时候也最容易出现性别反思,乃至 往往指具有男性化倾向,或者内心认同自己的保护角 性别错位。但是,这种错位并不一定就是异性癖者,而 色和主动角色的一方。希望保护对方,在性生活中主 只是临时的混乱。其本质不在于渴望做男性,而在于 动,这往往是所谓的“老公”。如果双方都缺乏这种意 可以爱女性。 识,或者这种意识不清晰的,往往是形式上的“老公”。 本研究发现,网络对于女同性恋身份认同起到了 这种老公一老婆模式背后反映的仍然是对传统男女家 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其实质在于,网络提供了 庭角色分工模式的模仿。另外,性活动中的主动和性 女同性恋群体,也即提供了认同和归属的群体。有同 别角色的男性化在女同性恋群体中有着密切联系。 性恋行为不一定认同同性恋身份。在强大社会规范压 3.2讨论 力下,只有确认有和自己类似的人群时,个体才能确信 这里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个是性别认同和女同 自己的性倾向,并认同自己的身份。虽然同性恋是少 性恋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一个是认同的内涵。 数群体,但是,她仍然可以提供强大的力量,而且她的 性别认同是个体自我认同的一个基本方面,这个 力量不在于组织,而在于存在本身! 概念本身就蕴涵了男性一女性二分的框架,要么认同 这项研究做完后,其实,还有更多的研究可以做。 男性,要么认同女性,然后在特定性别角色范围内行 比如,这些“老公”的“老婆”是如何认同自己的性别 动。同性恋身份恰恰打破了男性一女性的框架,使得 的。相比“老公”,她们可能面临的冲突要小一点,因 有同性恋倾向的人难以在这个框架中找到自己的位 为,她们要扮演的“老婆”角色和自己的女性身份是一 置,从而也使得性别认同出现障碍。而且,同性恋意识 致的。但是,这就又提出另外一个问题:她们为什么喜 越早,性别认同障碍来得也越早。反过来,性别认同对 欢男性化的女性? 同性恋身份认同也产生影响。同性恋意识越晚的人, 参考文献 也即其性别认同已经定型的人,对同性恋身份认同也 就越困难。对于已经肯定自己同性恋身份的人来说, 1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 她们行为中往往容易出现中性的行为以折衷男性和女 2李银河.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 性不同的角色行为,从而求得心理平衡。但是即使如 社,1998. 2杨宜音,王甘,陈午晴,等.性别认同与建构的心理空问:性 此,根深蒂固的二分性别框架对于她们的家庭生活影 别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互联网,载孟宪范等主编:转型社会 响也非常大,以至于她们仍然按照传统家庭男女角色 中的中国妇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分工框架中来定义她们的角色分工。从行为上来说, 3邢强.性别形成和差异的认知理论述评[J].南京师大学报, 她们在很多方面已经突破了性别二分框架,但是,思想 2002(4):96—103. 上却拘泥于此。从这个意义上看,女性主义提倡的性 4[美]葛尔·罗宾,等.酷儿理论:西方90年代性思潮[M]. 别多元化可以从思想和观念上让人突破过去的框框, 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 而坦诚的面对自己的性行为和性别行为。相比二十世 5陈俞霖.网路认同的追寻与型塑.载于http://www.nhu. 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八十年代出生的人生长环境更 edu.tw/~society/e—j/24/24—14.htm. 加多元,她们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性别倾向, [收稿日期:2007-01—22】 比如,各种风格的中性衣服和发型可以避免自己非女 万方数据 女同性恋性别认同和身份认同研究 作者: 栗晓红, LI Xiaohong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100871 刊名: 中国性科学 英文刊名: THE CHINESE JOURNAL OF HUMAN SEXUALITY 年,卷(期): 2007,16(5) 被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6条) 1.李银河 同性恋亚文化 1998 2.李银河 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1998 3.杨宜音.王甘.陈午晴 性别认同与建构的心理空间:性别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互联网 2004 4.邢强 性别形成和差异的认知理论述评[期刊论文]-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4) 5.葛尔·罗宾 酷儿理论:西方90年代性思潮 2000 6.陈俞霖 网路认同的追寻与型塑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xkx200705002.aspx 授权使用:国家图书馆(gjtsg),授权号:99be6e75-1f8c-4c76-9938-9da301403f6b,下载时间:2010年6月28日
/
本文档为【女同性恋性别认同和身份认同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