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初三化学 第一章 空气 氧气

2011-04-30 33页 doc 177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5980

暂无简介

举报
初三化学 第一章 空气 氧气初三化学 第一章 空气 氧气 初三化学 第一章 空气 氧气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不详    点击数:391    更新时间:2005-9-19                     初三化学 第一章 空气 氧气                                单元目标测试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蜡烛熔化 (B)白磷在空气中自燃 (C) 汽油挥发 (D)矿...
初三化学 第一章 空气 氧气
初三化学 第一章 空气 氧气 初三化学 第一章 空气 氧气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391    更新时间:2005-9-19                     初三化学 第一章 空气 氧气                                单元目标测试试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蜡烛熔化 (B)白磷在空气中自燃 (C) 汽油挥发 (D)矿石粉碎 2、 下列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 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 (B) 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更旺 (C) 氧气在-183℃为淡蓝色液体 (D) 氧气具有氧化性 3、 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一组气体是( ) (A) 氮气、二氧化碳 (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B) 水蒸汽、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4、 下列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又水生成的是( ) (A) 木炭 (B)石蜡 (C)铁丝 (D)硫 5、 实验室制备、收集氧气必须用到且齐全的一组仪器是( ) (A) 试管、集气瓶、水槽 (B) 试管、铁架台、酒精灯、集气瓶 (C) 试管、酒精灯、集气瓶 (D) 试管、单孔塞(带导管)、酒精灯、集气瓶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或温度达到着火点就可以燃烧 (B) 凡是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都不能与氧气反应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D) 糖溶于水形成糖水,是化合反应。 7、 下列叙述可用氧气的物理性质解释的是( ) (A) 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着火 (B) 把氧气鼓入炼钢炉,可以提高炉温加速冶炼过程 (C) 动物缺氧会死亡,而鱼可以在水中生活 (D) 白磷在空气中能自燃 8、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氧气完毕,下一步应采取的操作及原因是( ) (A) 先熄灭酒精灯,以节约燃料 (B) 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免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 (C) 先撤酒精灯,再撤倒气管,防止水倒吸 (D) 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纯 9、 在100升空气里,氮气的体积大约是( ) (A)78升 (B)78% (C)21升 (D)21% 10、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要放少许细沙或水的原因是 (A) 使反应更激烈 (B)使现象更明显 (C) 防止集气瓶底炸裂 (D)防止火星四射 涟西中学辅导区初三化学公开课教案(简案)                          涟西(南)中学        朱明明       2006.3.14 课题:还人类洁净的空气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空气污染对人类,动植物产生的不良影响,知道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 ⑵知道减少与防治大气污染(以CO,SO2为例)的相关措施 2.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相关和生活经验了解大气污染问题 ⑵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酸雨的成因与危害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知道维护空气洁净是我们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教学重点:空气污染的来源与防治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2.    新课讲授 ⑴空气污染物 ⑵污染物的来源 ⑶酸雨的形成 3.    课堂小结 4.    课堂练习 5.    练习小结 教学流程: 板书课题 材料引入新课 污染物来源       污染的危害 小结 酸雨形成探究       板书设计: 还人类洁净的空气 一.大气污染物 二.污染物的来源 三.污染物的危害 四.酸雨的形成过程 五.  小结 初三化学第二章空气 复习教案 作者:王晓艳    教学资源来源:    点击数: 817    更新时间:2004-12-16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了解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2.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3.记住空气的组成成分、氧气的物理性质、工业制法及用途 4.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5.熟练书写有关文字表达式并能准确叙述有关现象 6.理解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及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之间的区别 技能目标:1。学会氧气的制取和收集方法 2.学会正确叙述有关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情感目标:1。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空气是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许多科学家作了大量的研究,回想一下哪国哪个科学家得出了一个什么重要的结论? 一、空气的成分 生: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得出空气是有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师:现在我们知道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它们分别占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生:{口答} 师:问氮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1正确吗?空气中稀有气体的含量最少,你同意吗?为什么? 生:{思考后口答,教师及时纠正} 师: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越来越多,那么,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有那些? 生:{口答} 师:有害气体又包括哪些? 生:{口答} 师:{教给学生记忆方法}二{二氧化硫}、一{一氧化碳}、二{二氧化氮} 因此为了使人类具有良好的生存条件,我们必须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加强环保意识。 师;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的物质主要是氧气,学习或研究一种物质,一般从物质的性质、制法、用途三方面进行。 二、氧气的性质 师:物质的性质通常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师生共同回想氧气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物质 氧 气 色、态、味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降温,变为淡兰色的液体,再降温,变为雪花状的淡兰色的固体。 密 度 比空气略大{约为1。429克∕升}, 溶 解 性 不易溶于水 师:问:怎样根据氧气的性质确定氧气的收集方法? 生:{口答} 师:总结气体的收集方法 排水集气法:不易溶入水且不跟水发生反应的气体 排气集气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大于空气的 向下排空气法:密度小于空气的 生:完成表格 气 体 氢气难溶,密度小于空气的   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能于水反应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   师:氧气的化学性质主要体现在可以助燃,下面我们共同回顾可燃物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现象文字表达式以及反应的类型 {师生问答的方式进行,生完成文字表达式} 反 应 物 条 件 反 应 现 象 文 字 表 达 式 反应类型 木炭和氧气 点 燃 发白光,放热量,生成一种无色的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点 燃 碳+氧气-------二氧化碳   化合反应 硫和氧气 点 燃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量,生成一种无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燃 硫+氧气-------二氧化硫 化合反应 铁和氧气 点 燃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点燃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化合反应 石蜡和氧气 点 燃 发白光,放热量,生成一种无色的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瓶壁有水珠生成 点 燃 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氧化反应 师:问:我们学过的哪些还可与氧气发生反应?引导学生回顾镁、红磷等与氧气的反应,同,时,在回顾现象时随时提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做铁燃烧的实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同时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然后分析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联系和区别 {师提问,生口答} 问: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是什么?二者有何区别?它们之间有联系吗? 生:口答,师生共同总结   化 合 反 应 氧 化 反 应 定 义 由两种和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物质跟氧{氧气、化合物中的氧}发生的反应 通 式 多种物质-------→一种物质   区 别 物质的种类有多种变为一种 反应中有无氧参加反应 联 系 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也是氧化反应 师:刚才回顾了氧气的性质,那么氧气有哪些用途? 生:口答。 {让学生明确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三、氧气的制法 {问答式学习,让学生明确制取气体的一般步骤} 1、  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是何变化} 2、  实验室制法: 原 理 {生板书完成} 装 置 注 意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2、导管不能深入试管太长3、铁夹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4收集气体时导管的位置 操作步骤 查、装、固定、加热、收集、结束先撤导管后灭灯 收集方 法 1、-------------------------------------{原因-------------------------} 2、--------------------------------------{原因------------------------} 验证方 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验满方法 排水法----------------------; 排气法:-----------------------------。{强调瓶口} 注意事项: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 小结分解反应及催化剂和催化反应,强调催化剂的一变二不变 四、能力层面训练 {一}、知识掌握 1、下列情况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 A、煤气的泄露 B、汽车、助力车的尾气C、 植物的光合作用 D、工业上大量煤的燃烧 2、下列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氯气+氢气→氯化氢 C、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B、乙炔+氧气→水+二氧化→碳 D、氧化汞→汞+氧气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物是白色固体的是{ } A、碳 B、硫 C、磷 D、铁丝 4、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而它本身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 B、从含氧的物质制取氧气,一定要加入适当的催化剂 C、催化剂都能加快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本身的质量不变 {二}、能力提高 1、  为了除去空气中的氧气而不产生新的气体,可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燃烧{ } A、木炭 B、红磷 C、硫粉 D、铁丝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反应物来制取氧气,在加热过程中,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发生什么变化{ }质量分数发生什么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与建议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空气和氧气已有较为丰富的常识。这些是他们以前积累的知识,但从化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就显得零碎、不够深入。课前应了解学生有关的具体知识情况,以便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外理教材及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课的开始,建议除检查学生对绪言重点的理解程度之外,还应检查他们掌握的有关空气常识的情况,以针对性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演示实验时,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术,还要指导锻炼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此外,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并把它推广到其它实验。即把验证性的实验改成探究性的实验。先不把结果告诉学生,而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然后通过设计实验来研究此问题,并逐渐的解开疑点,找出答案。 在通过实验推断空气组成成分的基础上,对于200年来,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历史过程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当时的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这研究的,应介绍他们所具有的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而做出判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使学生受到对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同时也应叙述一下,从那时起,科学家把“天平”用于研究工作,使化学研究走向定量化。 教材通过讲述空气对人类的危害和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介绍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教师应该有意齐全的积累一些有关大气污染事件的报道资料,尤其应对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作些调节器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关大气污染的防治可作为课外讨论专题。 在讲述过程中,也应介绍大气的自净作用。启发学生在各自的岗位承担起环保的义务。 对稀有气体,通过简史介绍,启发学生科学研究新领域总是在不断发展,科学思维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就接受新事物,在学习中适当发展求异思维,而不能盲目的接受甚至产生僵死或孤立片面的思想。在介绍稀有气体的用途时,可以演示稀有气体在放电管中的放电现象,以增另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课后,可介绍几种元素符号,以分散元素一节的教学难点。 关于空气成分的教学: 在知道空气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它气体杂质组成的后,在本节中需注意,关于氧气,将在下一节学习,氮气将到高二学习,二氧化碳在本册第五章学习,本节不做深入学习。 关于稀有气体,要指出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叫它们“惰性气体”,但科技的发展,例这种“惰性”也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有些稀有气体也能和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联系它的化学不活动性,介绍稀有气体的用途。 关于污染的形成,介绍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整个大气本身有自净作用,但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杂质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就形成了污染。   教学设计示例 目的: 1. 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2. 使学生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 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 4.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和才干的机会。 重点:增强环保意识。 课时:1课时 准备: 1. 搜集资料 在本课前2~3周动员学生多方面搜集有关空气的素材,包括课外读物、科普书籍、杂志、报纸、照片、录像、漫画、实物等。例如: 课外读物:环境知识读本、关于空气的知识、大气污染方面的文章 照片:风景地的蓝天、本地的晴天和污染天气、学生外出旅游、交通堵塞、工厂烟囱冒烟 杂志(或照片):酸雨、太空、臭氧层空洞、水灾等照片 漫 画:大气污染的严重后果 剪 报:某一期的《大气质量周报》或《大气质量日报》、大气污染报道等 录 像:空气、酸雨、保护臭氧层、温室效应 2. 课外预习和调查 结合搜集的素材,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为在课堂上介绍有关知识做准备。 3. 课前活动(见学生页) (1)[观察]烟气观测活动。 (2) [小实验] 哪儿的尘土多? (3)[调查活动]交通流量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4. 布置教学环境 组织学生编写环境墙报、图片、漫画、小论文等,布置教室。 教学过程: 1. 引言 教师用简明的语言本节课的意义及教学活动的方法。 2. 观看录像《空气》 3. 课堂展示 学生按自选专题,根据课前的准备发言、讨论(一人中心发言,其他人补充)。 4. 讨论(选择以下部分题目讨论) ● 你愿意在树林里还是愿意在室内活动? ● 吸烟会不会污染空气? ● 焚烧树叶、庄稼秸秆会不会污染空气? ● 有哪些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 家庭最主要的空气污染来自哪些活动? ● 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有什么好处? ● 新装修的居室有没有刺激性气味? ● 你能为保护空气质量做哪些事? 5. 专题讨论“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6. 课堂小结 教师对学生发言及讨论作必要的补充,鼓励、表扬学生认真自学,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勤于实践态度和方法。 实验的结果和结论并不重要,不要求有统一的结论,重要的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及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7. 布置作业  指导举办关于大气的环境专刊、演讲比赛,组织野外活动、参观等。 学生活动1: 烟气观测活动 在你居住地或学校附近有没有高大的烟囱?这些烟囱每天冒烟吗?冒几次?什么时间冒?冒出什么颜色的烟?是锅炉房的烟囱还是工厂的烟囱?如果是工厂的烟囱,这个工厂生产什么产品?记录烟囱冒烟的时间,烟的颜色等。如果能把烟囱冒烟的景象拍摄下来,则更能说明问题。 高大烟囱排烟的地点、时间、颜色、烟尘的浓度、所属工厂等记录在表1中。 表1:烟气观测记录表 姓名 指导教师 学校 观测时间 观测地点 烟囱地点 所属工厂        排烟时间 颜色 浓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结果分析和建议   学生活动2:  哪儿的尘土多? 把十块瓷砖(也可用玻璃片或在硬纸板上贴上透明胶带代替)的光亮面朝上分别放在十个不同地点,如居室、教室内、教室外的窗台上、操场上、树林里、公路边等。两三天后,用手指分别抹它们的表面(小心不要把手弄破),上面的尘土一样多吗?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2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表2 :尘土观察记录表 姓名 指导教师 学校 班级 观测季节         编号 地点 放置时间 两天后 四天后 灰尘多少的顺序 1      2        3           4           5           6           7           8           9           10           结 果 分 析 和 建 议   学生活动3:  交通流量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在一个十字路口统计每天机动车的流量(要注意交通安全)。注意观察记录以下问题: 什么时间车最多?哪类车最多?车的排气管有没有冒出黑烟?这时的空气有没有气味?夜间车辆少时空气有没有气味?记录统计情况。 表3:交通流量记录表 姓名 指导教师 学校 班级 观测时间 观测地点        每分钟通过数量统计 绘制十字路口草图,标明车流方向及观察点位置 时间 行人 自行车 卧车 卡车 :      :         :         :         :         :         :         冒黑烟车种       空气质量   结果 分析 和 建议   学生活动4:  空气污染的原因 活动步骤: 1. 下表列出了造成空气污染的一些原因,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写在表中。 2. 把下表剪开。 3. 把剪开的纸条贴在菱形格中。把你认为重要的原因放在上边,相对次要的原因放在下边。 4. 公布你的结果。 5. 对全班结果进行统计,哪种是最主要原因? 汽车尾气 吸烟 燃烧含硫煤 焚烧树枝、树叶 冶炼厂排放废气 装修材料释放气体 炒菜、做饭 焚烧废旧塑料 天然气燃烧 食物腐烂 使用喷发胶类           学生活动5: 1.大气污染与防治 2.“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3. 臭氧层受损 4. 酸雨 5.空气质量周报 6.居室环境的污染和防治 选摘自人教网 空气搜集整理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不确定 3、如何鉴别三瓶气体分别是空气、氧气和氮气 4将白色固体A和少量的黑色粉末B混合加热,生成另一种白色固体C和无色、无味的气体D,D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固体E使火柴头的成分之一,E在D种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烟F,试催断各物质的名称 A---- B----- C------ D------ E-------- F------ {三}、延伸拓展 一般情况下,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小时吸入空气0。57千克,则一个成年人每天消耗氧气多少克?{氧气的密度1。429 克∕升,空气色密度1,293克∕升} {四}思考题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受热制氧气的过程种,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提示:二氧化锰不溶入水}。 11、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的相同点是( ) (A)都有火焰 (B)都要达到着火点 (B)都属于氧化反应 (D)都大量放热 12、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A)易溶于水 比空气轻 (B)难溶于水 比空气轻 (C)易溶于水 比空气重 (D)难溶于水 比空气重 13、下列各组物质中一种呈银白色,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另一种呈浅 黄色,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的是( ) (A) 铁和硫 (B)铁和磷 (C)镁和硫 (D)镁和磷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仅由两种物质相互作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才属于化合反应 (B)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 从液态空气中分离氮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D) 蜡烛燃烧的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15、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 (A)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B)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C)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加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16、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B) 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 变化中有发光、放热现象,就可以判断它是化学变化 (D)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17、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原试剂瓶里,以免浪费 (B) 实验时,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应取1-2毫升 (C) 给试管里液体加热时,试管要与桌面成45° (D)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8、炒菜锅中的油着火,熄灭的最好方法是( ) (A)浇水 (B)撒沙土 (C)盖上锅盖 (D)使用灭火器 19、对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氧气不溶于水 (B) 液态氧无色 (C) 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D)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多种物质起反应 20、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防止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由燃放烟花爆竹引 起的污染是( ) ①水源污染 ②大气污染 ③噪声污染 ④三项污染都存在 (A)①②   (B)②③   (C)③   (D)④   一、填空题: 20、在氯酸钾中掺入少量高锰酸钾也能使氯酸钾分解的速率加快,其       原因是:                                                22、 有一种白色固体由A和一种黑色粉末B,充分混合后加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C和无色气体D,无色气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更旺,若将一种红色粉末E放在盛有D的集气瓶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F,并放出热量。试推断: A是_____ ,B是____ ,C是______ , D是____ ,E是_____ ,F是 ______。 文字表达式表示下列化学反应,并在括号内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 +氧气 ----> 四氧化三铁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硫在氧气中燃烧: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磷在氧气中燃烧: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实验题 24、 右图是实验室制取的错误装置图 (1) 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 ______② 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 (2) 改正装置中的错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收集氧气时可用________或 _______法,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 (4)若用 _____法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________  ,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 (5)若用_____ 法收集时要验满,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 25、 请将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现象及结论填入表格中                    鉴别方法            现象         结论 氧气和二氧化碳                                      氧气和空气                             氯酸钾和氯化钾                                          试卷分析: 本次测验是阶段性的知识形成性检测,也是初三年级的第一次化学测试。它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了解学生对绪言和氧气、空气等内容掌握的程度;二是了解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是否正确,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学习化学的方法是本次考试的主要目的。 本试卷共计三大题、25个小题。分成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三部分。单项选择题共计20个小题,主要考查的是绪言、第一章空气氧气以及实验基本操作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 具体答案及具体分析和方法指导: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b c d b d c c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b a c c d a b 题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b d a c d b       从内容上看:1、2、7、16主要考察的是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通过具体学习氧气的性质和制法,加深对这两组概念的理解;4、5、8、9、10、12、13、19主要考察的是氧气的性质和制法;6、11、18主要考察的缓慢氧化、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的应用;3、20考查的是环境保护知识;14考查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辨析;15考查的是催化剂和催化作用;17考查的是基本实验操作。 本部分考查内容比较基础,但覆盖面大。如果学生某一题不正确,则说明该方面知识掌握有漏洞,应及时补上。 二、填空题: 21.在氯酸钾中掺入少量高锰酸钾也能使氯酸钾分解的速率加快, 其原因是: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能催化氯酸钾分解。 高锰酸钾__________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氯酸钾 ____________氯化钾+氧气   本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学生首先必须熟悉两个知识点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和高锰酸钾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中有二氧化锰,其次必须对催化剂的概念有明确的认识:催化作用是催化剂本生固有的属性,与其来源无关,即只要是二氧化锰,无论它是反应前加入的还是别的反应分解产生的,都能催化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这一化学反应。 本题是本次测试中比较灵活的一道题目,虽然是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但它是很好的一道简答题。从这届初三(2000年中考)开始,中考考试命题由区县掌握,考试改革的一个方向就是增加简答题,因为简答题更能考查学生思维品质中的创造性、严密性,同时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22.有一种白色固体由A和一种黑色粉末B,充分混合后加热,生成一种白色固 体C和无色气体D,无色气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更旺,若将一种红色粉末E放在盛有D的集瓶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F,并放出热量。试推断: A是____ ,B是_____ ,C是_____ , D是_____ ,E是_____ ,F是______ 。 本题为推论题,做好推论题的基础是熟悉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之间的相互变化;解推论题的方法是先仔细、全面阅读题目,而不要只看一个点、注重局部,然后选择突破口,纵横深入,得出结论。通过阅读题目,根据已有的知识应该能有一个方向性的轮廓--本题涉及的化学过程是氧气的制备和性质。突破口"在无色气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更旺",这很容易得出D是氧气。根据这一结论纵横深入,A是氯酸钾、B是二氧化锰、C是氯化钾。结合"暗红色粉末E放在盛有D的集气瓶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F",可以断定F是五氧化二磷,那么E是红磷。   23.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下列化学反应,并在括号内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 (分解反应) 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分解反应)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3)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化合反应) 镁 + 氧气 氧化镁  (4)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化合反应) (5)硫在氧气中燃烧: (化合反应) 镁 + 氧气 氧化镁 (6)磷在氧气中燃烧: (化合反应)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7)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化合反应)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本题主要是再现所学内容,强调一定要重视反应的条件。一些同学会将某些反应的类型归为氧化反应,这主要是对基本反应类型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明确。 25.请将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现象及结论填入表格中     鉴别                         方法  现象 结论 (1)氧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一个木条熄灭;一个木条燃烧更旺。 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 (2)氧气和空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一个木条复燃;一个木条没有明显的变化。 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木条没有明显的变化的是空气。 (3)氯酸钾和氯化钾 分别放入试管中加热 。 一个熔化成无色液体,并放出无色气泡,该气体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一个没有明显的变化。 。 没有明显的变化是氯化钾;熔化成无色液体,并放出无色气泡,该气体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氯酸钾               本题是鉴别三组重要的物质。其目的是让学生体会鉴别物质的方法,同时更应明确现象与结论的区别。鉴别物质主要是根据物质性质的差异,利用这种差异设计实验,表征这些差异,得到一个可检测的不同现象,从而根据现象得出结论。因此,熟悉物质的性质是解鉴别题目的基础,当然更强调物质的差异性。同时还应该对该物质与其它物质的联系有丰富的认识,这种联系越多鉴别的方法将会越多。          应该指出的是,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与鉴别氧气和空气为了现象明显应该用不同的方法,而不是机械地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还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
/
本文档为【初三化学 第一章 空气 氧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