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偏小的理论再思考

2011-04-29 5页 pdf 205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099869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偏小的理论再思考 《经济问题探索》2002 年第 11 期 中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偏小的理论再思考 程 培 罡 ( 厦 门 大 学 ) 摘 要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国际直接投资 ( FDI) 理论 ,然后以 FDI 理论为分析框架指出 :农 业产业的组织形式和特点决定了西方发达国家农业企业不具有垄断优势 ;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 导致西方发达国家农业企业缺乏内部化优势 ;我国的自然资源禀赋特征、不健全的农业产业体 系和薄弱的政府对农业支持等因素则决定了我国农业在利用 FDI 上缺乏区位优势。在此基础上 指出 :我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小的原因既有内生...
中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偏小的理论再思考
《经济问题探索》2002 年第 11 期 中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偏小的理论再思考 程 培 罡 ( 厦 门 大 学 ) 摘 要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国际直接投资 ( FDI) 理论 ,然后以 FDI 理论为分析框架指出 :农 业产业的组织形式和特点决定了西方发达国家农业企业不具有垄断优势 ;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 导致西方发达国家农业企业缺乏内部化优势 ;我国的自然资源禀赋特征、不健全的农业产业体 系和薄弱的政府对农业支持等因素则决定了我国农业在利用 FDI 上缺乏区位优势。在此基础上 指出 :我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小的原因既有内生因素又有外生因素 ,前景不容乐观。 虽然农业一直是中国政府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 ,同时也是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领域之 一 ,而且事实上亦采取了许多优惠政策 ,但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无论从总量上来说还 是从占全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比例上来说都偏小。据统计 ,1998 年和 1999 年农业协议利用外商直 接投资分别为 57898 万美元、76095 万美元 ,仅占全国外商直接投资的 111 %和 318 %①。对于我 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偏小的原因 ,国内学者几乎无一例外地从我国农业投资的软硬环 境角度去解释。本文试用国际直接②投资理论来解释其中原因。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 :文献回顾 20 世纪 60 年代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海默在其《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 ;关于对外直接投 资的研究》中首先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垄断优势理论的提出标志着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突 起 ,随后西方学者又相继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市场内部化理论、区位理论、国际生产折衷 论 ,这些理论是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原因、动机、流向的主导理论。80 年代中后期跨国投资理论 研究虽有一些新的进展 ,但主要是对原有理论的检验、修正和补充 ,尚未出现全新的分析框架。 (一) 垄断优势论 该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金德尔伯格 (C1P1Kindleberger) 和海默 ( S1A1Hymer) 等人提出。所谓 垄断优势是指跨国公司所拥有的“独立性的生产要素优势”,包括专有技术、管理经验、融资渠 道、营销系统等 ,跨国公司虽与东道国企业在竞争中 ,在运输通信成本及了解当地法律经济环境 上处于不利地位 ,但可凭借这些垄断优势排斥东道国企业竞争 ,形成不完全竞争或寡占局面 ,维 持较高的垄断价格和利润。继而该理论认为 :跨国直接投资的条件一是拥有垄断优势 ,二是产 业组织结构具有寡占性特征。垄断优势论能较好地解释跨国公司为什么会对外投资 ,但无法解 释为什么选择一国投资而不选择另一国投资。 (二) 产品生命周期论 由弗农 (R1Vernon) 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论认为产品的生命周期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 新产品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每个阶段不同的特征对企业国际经营方式和对外直接投 101 资的区位决策有着重要影响 ,在新产品阶段 ,国内市场需求较大 ,且有技术优势因而最有利的方 式是国内生产。在成熟阶段 ,随着技术外泄 ,技术优势逐渐丧失 ,为阻止海外竞争 ,就要到国外 去建立分支机构 ,投资对象往往是与母国需求相似、技术水平差异不大的国家。当产品进入标 准阶段 ,价格竞争成为主要方面 ,相对优势已不再是技术 ,企业往往选择劳动力成本较低国家投 资建立子公司。弗农在引入动态分析的同时论证了区位因素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重要性。 (三) 市场内部化理论 由英国学者巴克莱 (P1J1Buckly) 和卡森 (M1C1Casson) 提出的内部化理论认为 :当中间产品市 场存在缺陷 ,交易成本巨大或市场难以组织时 ,企业难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于是企业就会绕道而 行 ,通过设立分支机构以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 该理论进一步指出市场最终能否内部化取决于四个因素 :产业特定因素 (产品性质、规模经 济等) ;地区特定因素 (文化差异、社会特点等) ;国家特定因素 (政治制度、财税制度等) 和公司特 定因素 (组织内部市场管理能力等) 。 (四) 国际生产折衷论 : 由邓宁 (J1N1Dunning) 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论吸收了过去国际投资理论的精髓 ,提出了一个 普通适用的理论分析框架。该理论认为一个企业从事国际直接投资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 ,即所 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前二个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 ,后者是充分条件。对外 直接投资就是企业将所有权优势和东道国特定的区位优势通过市场内部化结合起来的过程 ,用 公式示         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    + )     区位优势             对外直接投资 (FDI) 该理论进一步指出了所有权优势的主要内容 ,包括技术优势、规模经济优势、垄断优势、组 织管理能力优势。在分析区位优势时将区位优势划分为自然禀赋优势和投资环境优势。 二、我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偏小的理论解释 (一) 农业产业的性质和组织形式决定了外国农业企业缺乏所有权优势 第一 ,外国农业企业虽然拥有先进技术 ,但无法形成技术垄断优势。 技术优势是所有权优势最主要的内容 ,也是国际直接投资最主要的内驱力。尽管西方发达 国家农业企业拥有许多先进的农业技术 ,但由于农业技术存在较强的地域性和适应性 ,农业技 术的应用和效果总是要受到土壤、气候等条件的制约 ,一国先进的农业技术难以直接移植到另 一国 ,因而 ,即便西方农业企业掌握先进的技术 ,亦难以形成垄断优势。这一点不仅可以解释我 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小的原因 ,也可以解释全世界农业国际投资规模小的原因。 第二 ,农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很高 ,难以形成寡占局面。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前提条件之 一是跨国公司能凭借垄断优势排斥东道国企业的竞争 ,形成寡占局面 ,继而获取垄断利润。但 由于农产品同质性较强 ,质量、品牌等非价格因素在竞争中的作用远远不如工业制成品那样明 显。农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趋近于完全竞争市场 ,同时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通常很低 ,市场容量及潜力极其有限 ,因而跨国公司即便拥有技术优势 ,也难以形成不完全竞争 或寡占局面。而且在我国这样一个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业生产作为农民主要的收入来 源和就业方式的国家 ,即使农产品的价格很低 ,利润很薄 ,农民也不可能退出农业生产领域。 第三 ,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优势不是非常明显。在邓宁的理论中 ,所有权特定优势包括规 模经济优势。规模经济优势来源于一是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减少 ;二是专业化分 工利益。在农业生产中 ,资本密集度或者说固定资产的投资无论如何都远远低于工业制成品的 201 生产。其次 ,农业生产方式决定了农业生产分工不可能像制造业那样细化、专业。因此即便农 业企业在农产品市场上能形成寡占局面 ,但规模经济优势也不会太明显。 (二) 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经营的家庭农场模式决定了外国农业企业缺乏内部化优势 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经营基本上采取家庭农场的模式 ,较少采用公司组织方式 ,组织化程 度相对较低 ,组织内部管理能力和跨国经营动机相对较弱 ,因此即使对外直接投资建立分支机 构亦无法实现内部化优势。 以美国为例 ,美国独立后 ,确定了在全国建立家庭农场的政策 ,并于 1826 年制定了“宅地 法”,为建立家庭农场制度奠定了法律基础。多年来家庭农场一直是美国农业生产的主体 ,它占 有绝大多数耕地 ,生产农产品也占绝大多数。私人业主或家庭农场占农场总数的 87 % ,合作农 场占 10 % ,公司农场占 3 %。而且许多合作农场和公司农场也是以家庭农场为基础 ,所以实际上 99 %的农场都是家庭农场。并且家庭农场的规模都较小 ,销售额低于 25 万美元的家庭农场占总 数 90 %以上③。其他国家农业经营模式亦大致如此。 (三) 我国的自然禀赋和投资环境决定了我国在农业直接利用外资中缺乏区位优势 所有权优势较好地解释了企业为什么对外直接投资而不是国内生产然后出口 ,而区位优势 则说明了为什么对某国进行直接投资而不对另一国进行直接投资。按邓宁的理论区位优势可 分为自然禀赋优势和投资环境优势。 第一 ,我国不具有自然禀赋优势。自然禀赋优势指的是自然赋予的区位资源优势 ,即邓宁 所称的“李嘉图禀赋”。自然禀赋常常是长期积累不易改变的一个静态因素。在农业生产领域 , 具体而言 ,自然禀赋优势主要是指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农业是土地密集型的产业 ,因而土 地丰裕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或国家在农业生产上的比较优势。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 (尤 其是耕地资源) 极度稀缺的国家 (表 1) ,因而就土地而言 ,我国显然不存在区位优势 ,无论与发达 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相比都如此。   表 1 主要国家耕地资源比较 2000 年 耕地面积 (千公顷) 人均耕地面积 (公顷/ 人) 世界 1380239 0154 中国 124144 0115 欧盟 74470 4157 美国 176950 27198 印度 161500 0129 泰国 16800 0156  资料来源 :《世界经济年鉴》,2001 就劳动力而言 ,尽管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裕 ,但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劳动力质量较 差 (表 2) ,也就是说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劳动力资源并不丰裕 ,相反 ,则十分稀缺、贫乏。   表 2 中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比较 ( %) 不识字或识字 很少的人数比例 小学文化 程度 初中文化 程度 高中文化 程度 大专文化 程度 中国 8109 32122 48107 9131 0148 美国 0 0 32108 5614 1018  注 :中国为 2001 年数据 ,美国为 1990 年数据。 301 来源 :中国数据引自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美国数据引自 Rural Conditions and Trends bv 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 ,USDA ,19931 第二 ,我国农产品消费量很高 ,但市场需求并不大 ,缺乏对外资吸引力。尽管我国人口众 多 ,农产品消费总量很大 ,但在 13 亿人口中农民所占比例在 70 %以上 ,农产品的商品率很低 ,自 给率很高 (粮油类农产品商品率仅为 2915 %) ,市场容量不大。而且由于近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 以及科技对农业贡献的不断增加 ,农产品产量不断提高 ,基本上达到供求平衡 ,农产品的进口数 量不足国内消费总量的 3 %。 第三 ,我国政府对农业支持较弱也是区位优势缺乏的因素之一。农业是弱质产业 ,自然风 险和市场风险都很大 ,这就政府对农业提供支持。表现为两方面①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在 发达国家农业保险成为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如美国政府为所有参加保险的作 物提供 30 %的保费补贴 ,投保的农民当年作物收成减产 25 %以上时 ,可以获得联邦保险公司最 高赔偿金额 ;日本政府对主要农作物保险给予 15 %的补贴 ,遇到灾害时给予 10 % - 30 %保险费 等。而我国至今农业保险制度还基本上是一片空白④。②国内补贴支持。西方发达国家为了稳 定和提高农民收入 ,对农民进行直接转移支付。如美国从 1995 年至 2002 年直接收入补贴总额 计划达到 356 亿美元。我国目前主要采用在流通领域通过价格支持进行补贴。补贴实施主体主 要是国有粮食收储企业 ,农业主体得到的实惠并不多。因此 ,在政府对农业支持方面 ,我国缺乏 区位优势。 第四 ,我国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营模式也是缺乏区位优势的因素之一。外商直接投资的 方式多种多样 ,合资、独资、合作、BOT等 ,已为包括农业在内的许多行业所利用。我国自 80 年代 开始实行家庭承包经营 ,不可否认这种经营方式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这种以土 地分散为主要特征的小农经营方式加上缺乏有效的土地流转制度使得外商在直接投资中和如 此之多 ,且分散的农户打交道 ,交易成本、交易风险很高。 值得注意的是 ,进入 90 年代跨国兼并与收购正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一个热点。农业领域的 跨国兼并与收购也呈现类似趋势 ,1994 年农业跨国兼并和收购曾达 19120 亿美元 ,比 1991 年增 加 315 倍多 ,1998 年虽仍未恢复历史最高水平 ,但也达到 15172 亿美元。1991 - 1998 年平均增长 2616 %⑤。我国农业的家庭承包经营方式显然不可能成为作为直接投资方式之一的兼并与收购 的对象。 第五 ,我国农业产业体系的不健全也是缺乏区位优势的重要因素。农业生产需要完善的发 达的产前、产后紧密衔接的农业产业体系的支撑 ,其中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 ,农产品 收获后的储藏、运输、加工和销售等部门 ,此外还需要众多科技、农业生产服务组织提供大量的 服务。在这个农业产业体系中 ,农业生产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它需要与产前产后部门在分 工的基础上密切配合。但是 ,众所周知 ,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很低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很不健 全 ,产前体系和产后体系还很落后。 除上述因素以外 ,不合理农产品关税税率、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也是导致我国农业外商直 接投资缺乏区位优势的因素。 三、简要结论 (一) 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前景不容乐观 近年来 ,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对我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寄予厚望 ,希望通过外资涌 入缓解农业投入不足的矛盾 ;希望通过外商在增加农业投资的同时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营销 经验 ;希望推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 ,制约我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 资的因素很多 ,而且许多因素是内生的 ,是由农业行业本身的特征和性质所决定的 ,根本无法改 变。有的虽然可以改进 ,但需极其漫长的过程。因此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我国农业利用外商直 401 接投资难有很大改善。即使再化更大成本改善投资环境 ,效果可能也不会太明显。 (二) 实现农业利用外资渠道的多元化 既然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前景不容乐观 ,那么 ,通过渠道创新实现农业利用外资渠道 的多元化就尤为必要。首先 ,以官方融资为主努力实现外资渠道的多元化是多数国家农业利用 外资的基本战略。农业产业由于难以形成垄断优势 ,许多私人机构和企业投资热情不高 ,因此 , 靠政府融通外资就成了农业利用外资的一种必然趋势。在官方融资中 ,以世界银行、联合国粮 农组织、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为代表的国际多边组织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官方农业融资的主渠道。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利用这方面的贷款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如泰国、印度相比还很低 ,利用 空间还很大。 其次 ,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尤其是经济起飞较早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近几年也在积极 拓展经济发展空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大型农业跨国公司 (如泰国正大 ,韩国大陆集团) 也 纷纷对外投资 ,这对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农业引资找到了又一渠道 ,因此既利用发达国家资本 ,也 利用发展中国家资本应是未来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一个显著特征。 再次 ,通过双边协议来筹集农业外资也应成为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一条主要渠道。比如日 本的国际农业双边合作包括资金合作和技术合作。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欧盟也都有类似的机 构和合作组织 ,我国与之进行农业的双边合作机会也较大。 (三) 实现农业对外开放的战略转变 经济开放基本形式有两种 ,一是国际贸易 ,二是国际投资。不同的产业部门因其不同的产 业特征而应有不同的开放方式组合。对于易获得垄断优势 ,规模经济比较明显 ,要素能跨国流 动的产业宜选择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作为开放形式 ;对于要素难以跨国流动 ,无法获得垄断优 势 ,区位优势亦不明显的产业宜选择对外贸易作为开放的基本形式 ,我国农业就应如此 ,亦即选 择农产品对外贸易为主 ,外商直接投资为辅的农业开放模式。 参考文献 : [1 ]彼得·林德特、查尔斯·金德尔伯格 :《国际经济学》[M]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 年版。 [2 ]熊启泉、邓家琼 :《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前景及农业开放的战略转变》[J ] ,《中国农村经济》,2000 年 12 期。 [3 ]卢迈《外商在内地农业投资的现状与前景》[J ] ,《管理世界》,1999 年 4 期。 [4 ]李建民《国外农业利用外资的新变化》[J ] ,《国际经济合作》,2000 年 1 期。 注释 : ①本文所指外资除特别说明外均指外商直接投资。 ②数据引自《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年鉴》2000。 ③数据引自《世界经济年鉴》2001。 ④数据引自《世界经济年鉴》2001。 ⑤数据引自《国外农业利用外资的新变化》(李建民 2000) 。 (编辑校对 :张美琪) 501
/
本文档为【中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偏小的理论再思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