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瘟疫来自中国——14世纪黑死病发源地

瘟疫来自中国——14世纪黑死病发源地

2011-04-18 8页 pdf 776KB 1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2257

暂无简介

举报
瘟疫来自中国——14世纪黑死病发源地 第22卷第3辑 2007年 7月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JournalofChineseHistoricalGeography Vol.22,No.3 Jul.,2007 瘟疫来自中国? — 14世纪黑死病发源地问题研究述论 李化成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710062) ‘洲乙‘,乙、,之、欠内乙咬一J吧八夕屯习大卜J(沪J屯‘少乙之沁卜乙吧~乡乞‘男卜召尺户J忆、,乙‘洲乙司叉匕之处卜己垃~J之气,乞、例乙‘洲乙‘大毖心知汤心冲护次 气,之~夕忆、,吃~J吧产乙屯‘洲乙‘...
瘟疫来自中国——14世纪黑死病发源地
第22卷第3辑 2007年 7月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JournalofChineseHistoricalGeography Vol.22,No.3 Jul.,2007 瘟疫来自中国? — 14世纪黑死病发源地问题研究述论 李化成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710062) ‘洲乙‘,乙、,之、欠内乙咬一J吧八夕屯习大卜J(沪J屯‘少乙之沁卜乙吧~乡乞‘男卜召尺户J忆、,乙‘洲乙司叉匕之处卜己垃~J之气,乞、例乙‘洲乙‘大毖心知汤心冲护次 气,之~夕忆、,吃~J吧产乙屯‘洲乙‘兑~,5 〔提 要〕根据德米西等人的记载以及考古学的发现,可以肯定黑死病自亚而欧的传播趋向。但在黑死病的发源 地问题上,学者们颇有争论,特别是中国受到了较多的关注。但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黑死病源于中国的论断很可能 是个谣传。鼠疫自然疫源地在中亚地区自东而西连绵不绝的分布,使我们月前很难断定到底哪一处是瘟疫的发源地; 而只有在断定了瘟疫在中亚各地爆发的时间次序,才有可能进一步考证其准确的发源地。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中亚 都是黑死病的发源地。 [关键词1黑死病 发源地 中国 中亚 [中图分类号]Kgo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一5205(2007)oa一0050一05 [收稿日期]2006一11一13 [作者简介」李化成 (1979一),男,山东惠民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 为世界中世纪史、医疗社会史。 m , M M 阶 M 阶 , , , 月吧一乙户 , , 一, , 一, ,e沪己沪 , .,.一,匕产J忆习梦 一,之~州乙之父与J吧卜J七气,之、,乙、,乙‘州乙司义卜之义卜己处~夕之~,之~,各止双乙、,乙‘喇乙心沁沪J之~引乙心丸、州 14世纪,黑死病席卷了欧亚大陆,所到之 处人口剧减,社会激变。这场瘟疫从何处而来? 关于黑死病发源地的问题,自黑死病爆发伊始, 就一直众说纷纭。本文拟对此作出述评,并提出 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方家。 一 古代史家的记载与猜测 的主要史料。据德米西的描述,1346年的东方, 无数的鞋靶人和萨克逊人都染上了一种神秘之 病,并且旋即死去;更可怕的是,这种病还迅速 的向四处扩散,意大利人就是受害者之一。意大 利商人经常出人于塔纳 (Tana),一个糙靶人控 制的城市,位于君士坦丁堡以北。但后来,这些 意大利商人们受到了鞋靶人的攻击,只得仓惶逃 往卡法 (Caffa),即今天的费奥多西亚 (Feo- 西方学者在论述黑死病在欧亚大陆的传播 时,引用最多的是加布里埃尔·德米西 (Gabri- elede’Mussis)的 《疾病的历史》(H艺stor艺ade Mdrbo),其他的记载大多语焉不详①。德米西是 意大利皮亚琴察 (Piacenza)的一个律师,死于 1356年;其著作的早先编辑者认为,是一艘船 把瘟疫带到了热那亚 (Genoa),而德米西就是 这艘船上的乘客之一,不过现在来看,这种说法 是不真实的,因为那几年他一直都在皮亚琴 察②。但他的记载却是研究瘟疫在欧亚大陆传播 30 ①如卜伽丘曾在其名著 《十日谈》中对瘟疫进行了 详细的记载,但对瘟疫的来源仅有含糊的寥寥数语: “它几年前发生在东方,夺去了无数人的性命,随后便 不幸向西方传播,一处处的蔓延开来,凶猛之势也弥加 强烈。”请参阅Boccaccio,G.,TheDecanzeron.Transla- tedbyG.H.Mcwilliam.Harmondsworth:Penguin Books,1972,PP.50一58。 ②Horrox,R.,transanded.,丁入eBlackDeath, ManchesterandNew york:ManchesterUniversity Press,1994,p.14. dosiya)。卡法是热那亚人建立了很久的据点, 位于黑海北岸。勒靶大军尾随而来,并围攻该城 近3年之久。最后,城中之人已几近绝境,但挞 靶军队却突然染上了一种怪病,每天都有大量将 士丧命。元气大伤的勒靶人,丧失了对攻城的兴 趣,隧用投石器把死者的尸体抛进城内,打算用 尸体的恶臭来熏死城内的每一个人。城内的尸体 很快便堆积如山,尽管里面的人竭力将之拥人海 中,却收效甚微。很快,腐烂的尸体臭气熏天, 连水源也被污染了;更可怕的是,这些尸体还把 怪病传给了意大利人。后者被迫乘船逃离,有的 开往热那亚 (Genoa),有的开往威尼斯 (Ven- ice) 以及其他基督徒控制的地区,同时也把瘟 疫传到了这些地方,并且进而笼罩了整个 西方①。 由于德米西并非目击者,并且他对传播路线 的记载从属于一种夭谴说的描述,渲染色彩浓 厚,因此对于他所说的瘟疫传播的具体细节,我 们不能盲从;不过,‘其叙述中关于瘟疫自亚而欧 的传播趋向,还是大体能反映事实的。同一时期 黑死病在中东地区的传播也证实了这一点。1345 一1346年,在金帐汗国的一些主要城市,如首 都萨赖 (Sarai)及阿斯特拉罕 (Astrakhan)等 地都曾发生过瘟疫。瘟疫不仅由此经克里米亚向 西传播,同时也沿里海西岸向南传播至阿塞拜疆 附近的大不里士 (Tabri:)一带②。除此以外, 俄罗斯考古学家奇沃尔松 (Chwolson) 从事于 伊塞克库湖附近古代聂斯托里亚公墓遗址的发 掘,在发掘过程中,他发现了3块墓碑,墓志铭 记载了埋葬在底下死于1338一1339年瘟疫者的 情况;此外,还有整批的墓葬记载了相似的资 料,证明了1338一1339年的死亡率特别高③。 虽然,发生在伊塞克库湖的瘟疫其规模究竟如 何,是否和后来肆虐欧洲的黑死病有关,,尚未能 得到确定的答案,但其发生时间正好是黑死病在 欧亚大陆大规模流行前不久,将其纳人考虑应该 是有充分理由的。而伊塞克库湖的位置正在当时 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上,这样,瘟疫的发 源地很自然地指向了东方。 从瘟疫在西欧爆发到本世纪初,人们大都认 为黑死病发源于东方。如英国维斯敏斯特的僧侣 雷丁·约翰 (JohnofReading)有言:“一场惨 烈的大死亡为瘟疫所携,席卷了从东方到西方的 大地。”④具体来说,主要有两个东方国家被人 们一再提起。首先是印度,英国编年史家亨利· 奈顿 (HenryKnighton)写道:“在那一年和次 年,世界各地发生了人口普遍大量死亡的情况。 首先从印度开始,接着蔓延到了塔尔西斯 (Tar- sus),然后蔓延到了萨拉森人中,最后在基督徒 和犹太人中传播开来。”⑤一个匿名的法兰西斯 牧师,也在一封信中描述到:“在东方,特别是 大印度 (Greaterlndia),在一些省份,恐慌和 从未听说的大暴雨在三天之内席卷了整个地 区。”⑥中世纪巴黎的医务人员同样认为黑死病 起源于印度⑦。这种说法更多的只是臆测而已, 我国学者已经指出其弊: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印 度与西方的交往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是经波斯 湾、两河流域、地中海东岸和叙利亚,然后经地 中海抵达欧洲;二是经阿拉伯海进红海,然后经 过陆路至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由此经地中海达欧 洲。如果瘟疫先由印度发生,那么首先遭传染的 应是西亚和北非广大地区,而不是南欧各国;实 际上,北非广大地区的瘟疫是由西西里经突尼斯 传人的⑧。另一种更为流行的说法是瘟疫发源于 ①Mussis,Gabrielede.,ThearrivalofthePlague. In:Horrox,transanded.,了汤eBlackDeath,P.18. ②Dols,M.W.,了汤eBlackDeathintheM艺ddle East,Princeton:PrincetonUniv.Press,1977,P.45, 50. ③〔法〕伊曼纽埃尔。勒鲁瓦·拉迪里著,.杨豫、舒 小峋、李宵翔译:《历史学家的思想和方法》,(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48页。 ④JohnofReadi雌,Theplagueaccordingtojohnof Reading.In:Horrox,transanded.,了汤eBlackDeath, P.74. ⑤Knighton,H.,Theplagueaccordingto Henry Knighton.In:Horrox,transanded.,TheBlackDeath, P.76. ⑥Ziegler,P.,TheBlackDeath,London:Readers UnionCollins,1969,p.14. ⑦〔美〕詹姆斯‘W·汤普逊著,徐家玲等译:《中 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北京)商务印馆,1992 年,第515页. ⑧张绪山:《14世纪欧洲的黑死病及其对社会的影 响》,《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 第2期,第54一60页。 31 中国,当时的资料大多都持此见①,如德米西在 叙述东方的 “怪病”感染者时,首先提到的就是 中国人②;有学者认为,这种看法出现的原因大 概是欧洲人把在中亚一带产生的瘟疫误认为来自 遥远而神秘的中国了,因为当时蒙古帝国对欧亚 广大地区的统治和开明的商业贸易政策,为东西 方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东方某些国家特别 是中国在西方又已经是家喻户晓,因此,“把一 种莫名其妙的疾病与一个遥远的颇具神秘色彩的 国度附和在一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③。 二 、现代学者的黑死病源自中国说 19世纪末以来,随着鼠疫病原体的发现, 黑死病一般被认为是鼠疫④。之后的学者也大多 以此为基础来进行黑死病的研究,在其发源问题 上也不例外。 中国依旧是很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如麦克尼 尔在1976年出版的 《瘟疫与人》一书中指出: “在1252年蒙古人初次侵人云南、缅甸后的某个 时候,他们不经意的把鼠疫杆菌传给了自家大草 原上的啮齿类族群,并因此开启了现代医学研究 人员在中国东北所发现的慢性长期感染模式。”⑤ 我国也有学者认为黑死病首先发源于我国云南, 然后经由埃及北渡地中海传染至意大利,最终蔓 延到整个欧洲⑥。这两种看法的提出,在很大程 度上是根据近代云南鼠疫发生较为频繁的事实而 作出的推断,缺乏实证的研究,恐难成立。道斯 (Michael.W.Dols)在将阿拉伯记载和元史进 行对比后,认定黑死病是从北中国地区传人中东 和欧洲地区的:“从中国历史的记载来看,14世 纪的第2个25年出现了异乎寻常的气候变化。 自然灾害摧毁了那些啮齿动物的居住屏障和食物 供给,这迫使它们放弃那种原先非常受限的生活 习J质,而是与家鼠和人类接触,进而把流行病传 给了后两者。”。 我国有学者通过对元代传染病及其对人口损 失的影响的研究,对道斯的观点示认同:“蒙 古人的征战破坏了北方草原和西南山地鼠疫自然 疫源地的宁静,使人间鼠疫在北方和南方的一些 地区流行,构成中国的 ‘黑死病’,其危害程度 超过了其他任何传染病。”这种传染病不仅给中 32 国百姓带来了灾难,而且 “对世界历史也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⑧。对此,我们还需保持谨慎。学 者们对元代人口的估计出人很大,对于具体的数 字以及人口耗损的原因,更应该细致分析,因为 大疫往往与战乱和饥荒相连,难以分而析之。如 该学者称,《元史》中记载的传染病共流行31 次,分布在21个年份当中,其中1358年的那次 中,死于北京城的河南及山东的流民达到20多 万人。但实际上,元至正十八年 (1358年)人 口损失的具体史事,在 《元史》的不同记载中都 有出人。对这一事件较详细的记载见诸 《元史》 卷204 《朴不花传》: “至正十八年,京师大饥 疫,时河南北、山东郡县皆被兵,民之老幼男 女,避居聚京师,以故死者相枕藉。不花欲要誉 一时,请于帝,市地收座之,⋯⋯择地自南北两 城抵卢沟桥,掘深及泉,男女异扩,人以一尸至 者,随给以钞,异负相踵。·”·至二十年四月, 前后痊者二十万,用钞二万七千九十余锭、米五 百六十余石。”而 《元史》卷 n4《后妃一》则 记:“至正十八年,京城大饥,后命官为粥食之。 又出金银粟帛命资正院使朴不花于京都十一门置 家,葬死者遗骼十余万,复命僧建水陆大会度 之。”显而易见,引起人口损失的主要原因不是 疫病,而是饥荒;而死者数量在同书的两处记载 中,就相差了十万之多,并且朴不花是要誉而 为,携尸而来的也难免多有图钱财报酬者,因此 ①McGrew,R.E.,Enc夕cloPediaof几介dicalH艺5- to勺,London:MacmillanPress,1985,p.40. ②Mussis,Gabrielede.,ThearrivalofthePlague. In:Horrox,transanded.,TheBlackDeath,P.18. ③张绪山:《14世纪欧洲的黑死病及其对社会的影 响》,《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第54一60 页。 ④Byrne,J.P.,了五eBlackDeath,London:Green- woodPress,2004,pp.16一21, ⑤〔美〕麦克尼尔著,杨玉龄译:《瘟疫与人:传染 病对人类历史冲击》,(台北)天下远见出版公司,2004 年,第187页。 ⑥冯作民:《西洋全史》(六),(台北)燕京文化事 业股份有限公司,1979年,第212页。 ⑦Dols,M.W。,TheBlackDeathintheM艺ddle 肠st,p.39. ⑧曹树基:《地理环境与宋元时代的传染病》,《历史 地理》,第十二辑。 在数量上势必有夸大之嫌,至于死者的死因,更 是难以归于瘟疫了。另外,所谓死者二十多万人 也并不是在 1358一年发生的,而是延续到了 1360年。 可见,元代曾发生黑死病的说法,疑点甚 多,但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像有学者那样断 定,黑死病在欧洲流行前后,正是我国的元顺帝 至正年间,我国并没有出现大的瘟疫,因而谈不 上向西传播的问题①。虽然对瘟疫的种类、影响 的力度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如果细细 翻检 《元史》等典籍,就会发现,黑死病在欧洲 流行前后,中国的确爆发了瘟疫,而且瘟疫爆发 的规模和频率都相当惊人。并且,元末人口在 1340年以后也的确出现了灾难性的下降,其中 北方尤其严重,以至于时人发出了北方 “一邑生 灵有弗敌江以南一族之聚”的感叹②。近年来, 学者们对古代自然灾异的动态分析显示,有元一 代共发生大异常度的大疫 8次,分别发生在 1276、1278、1344、1352、1353、1354、1356 和1359年;中疫常度的大疫8次,分别发生在 1275、1308、1345、1350、1357、1358、1360~ 1362和 1368年。若以 20年尺度计,1340一 1359年的大疫发生频次达到了.10,强度评分达 到了22,这两项在自上古殷商到1579年这近三 千年历史中,都是最高的③。 可见,有元一代,特别是在黑死病爆发前 后,中国的确发生了重大的瘟疫。但这些瘟疫往 往是和饥懂同时发生的,《元史》所记载的多次 政府救助,基本都是粮食的救济。这样,有关的 人口锐减事例中,饥谨造成的和瘟疫造成的人口 损失根本无从分别。而且,有关瘟疫是否就是黑 死病呢?即使是,是否就可以说中国就是发源 地,而不是被传播之地呢?要知道,在我国史籍 中,有关大疫的名称,就有数十种之多;即使许 多名为 “瘟”、“疫”或 “瘴”者也未必都是爆发 流行的传染病④。因此,要判断元代发生瘟疫的 类型和来源,需弄清其具体症状和流行特点;最 好是通过相关的生物考古来进行科学鉴定。但 是,因为史料的欠缺以及史迹的破坏,做到这两 点并不容易。在这里,我们将主要从词源学出发 对之加以考察。 三 一项词源学的分析 我们注意到,道斯作出黑死病发源于北中国 这一判断的主要论据,是建立在马穆鲁克帝国时 代著名的埃及史学家艾哈迈德 ·麦格里齐 (A卜 Maqrizi,1364一1442年)的一段记载之上的⑤: 疽疫在到达埃及以前,先出现在大汗的 土地上— 距离大不里士 (Tabriz) 要六个 月的行程,那里居住着契丹人 (Khital)和 蒙古人,推测起来应为今天的蒙古和中国北 部。这些异教徒— 按照麦格里齐的说法 — 超过三百个部落,在他们放牧畜群或者 迁徒的路途中,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全 部死在他们的夏季和冬季营地里。他们的坐 骑不断死去,倒下的牲畜和病患都被遗弃。 麦格里齐同时也提到了在契丹人 (Khital) 的土地上不合时令的大幕雨,杀死了成群的 ①刘启戈:《世界中古史》,第 301 页;转引自张绪 山 《14世纪欧洲的黑死病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②〔德〕傅海波,〔英〕崔瑞德编,史降民等译:《剑 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第417一419页、第381页。 ③宋正海、高建国、孙关龙、张秉伦:《中国古代自 然灾异动态分析》,(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o2年, 第401、413、421页。特大异常度,指病域广 (一般超 过2个省域范围)、时间长 (流行数月或更长时间)、烈 度特大 (造成死亡人数众多,5万人以上或一再出现 “死者无算”等语)的疫情。此类疫情多见于正史记载, 或者多种史书、史志和医书中同时记载;大异常度,指 地域较广 (在2个省域或一个省内许多州县发生)、时 间较长 (几十天或数月)、烈度较大 (死亡人数较多, 在5万人以下万人以上,或出现 “死者尤众”、“死者无 算”等语)。此类大疫见于正史、省志记载,或者史书 与府志、县志同时;中异常度,指地域不大 (一般 指1个省内数个县城)、时间不长 (一般在一个月左 右)、烈度一般 (死亡人数在万人以下,或 “死者相枕 籍”、“死者相望”,且局限于1个县域内)等疫情。此类 疫情在正史等史书中以及省志、府志中时有记载,以县 志记载最多。具体论述,请参阅该书第415~418页. ④赖文:《古代 “瘟”“疫”“瘴”未必都是爆发流行 的传染病》,《中华医史杂志》,20O5年第3期,第148 页。 ⑤事实上,大多数有关黑死病起源的欧洲文献最终 都可以追溯到这一记载。参见Dols,M.W.,Th。Black Death笼ntheMiddleEa,t,p.39.footnote6. ·33 动物和牛羊。契丹人 (Khitai)位于燕京与 高丽之间的土地都被放弃。三个月内,16 位王子去世。蒙古大汗的军队中也有可观数 量的士兵死亡。最后,大汗本人和他的六位 子女也死于瘟疫。结果,中国因瘟疫造成人 口锐减,同时印度也遭到一定损失①。 道斯推测,这一瘟疫发生在1332至1333年 之间,并与1331一1332年间的元代记载相吻合, 而这位死于瘟疫的大汗即文宗②。但如前所述, 有元一代虽然大疫不断,但在1331一1332年并 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瘟疫。与道斯之推测最为接近 的瘟疫发生在1308年,但相距伊塞克库湖瘟疫 已30年;而此后1344年发生的大疫,又明显晚 于伊塞克库湖瘟疫。麦格里齐的记载也存在相当 多的疑点。从 《元史》等文献来看,元代中国北 方并非游牧经济,也从未出现放弃燕京至高丽之 间土地的事 (那一地区除了辽河流域多为山地, 并不适合游牧),更找不到与瘟疫有关的记载。 并且,文宗时期也不曾见到有军队大批死于瘟疫 的记载,至于死于上述记载中言之凿凿的16位 王子和6位子女,在元史中也难觅踪迹。可见除 了 “契丹”(Khitai)一词以及 “距离塔布里兹要 六个月的行程”可以和中国联系起来以外,其余 细节无一相符,不可信据。 这个更大的共同体的组成部分”⑤。而此时无论 Cathay还是Khitai或者Khitay,即使是指 “北 中国”,也不是现在意义上的中国北部,而是蒙 古人统治的土地。阿拉伯历史学家及地理学家伊 本·瓦尔第 (Ibnal一Wardi)在其著作中叙述及 黑死病时就有一处就提到了来自东方的 (中国) 黑死病向西传播至Khitai和乌孜别克一带,道 斯判断作者可能意指1125一1218年存在于西域 地区的西辽 (Qara一Khitai)。但这一推测并不十 分令人信服,西辽覆灭的时间距离黑死病爆发已 超过百年,与其说伊本·瓦尔第是在用一百年前 的西辽来指称该地,毋宁说作者是在用Khitai 来指称当时深人中亚和西亚的蒙古汗国⑥。而前 述麦格里齐的记载中,各种细节也和瘟疫在金帐 帝国肆虐的情形十分吻合,但是我们却无法得出 黑死病起源于中国的结论。退一步说,即使麦格 里齐的记载存在中国的源头,也势必是经过层层 谣传而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埃及距离金帐帝国更 近的拜占庭帝国的有关史料中,却不见黑死病发 源于中国的记载。拜占庭历史学家尼基福罗·格 里高拉 (NicephorosGregoras,?一1360年)和 从词源学上来说,Khitai或Khitay起源于 公元 10至13世纪在我国北方 (含东北和西北 部)广大地区由契丹族建立的契丹国国名Khya一‘ ttan(即辽和西辽),Khyattan进人突厥语称为 Khitay,由突厥语 Khitay借人阿拉伯语成为 Khattay,再 由阿拉伯语进人拉丁语成为 Cathaya,最后由拉T语借人并演化成Cathay③。 而当时西方人对黑死病发源地之判断中所言的中 国,实际上一般都是Cathay,如埃斯塔编年史 (theChron£clerofEste)就说,“在中国 (Ca- thay)和波斯之间下起了巨大的火雨⋯⋯”④, 正如崔瑞德与克劳斯一彼得·蒂兹在 《剑桥中国 辽西夏金元史》中所言,“对于14世纪的欧洲人 来说,Cathay— 它是由契丹种族的名称派生而 来的一种称呼,意为 ‘北中国’— 是一个与 Manzi(蛮子,南中国)不同的国家。只是到了 16世纪的 ‘大发现时代’,欧洲人才开始明白 Cathay与Manzi实际上是我们现在所称的中国 1355年退位后去撰写史著的拜占庭皇帝约安尼 斯·康塔库尊 (IoannesCantacuzenos)都将黑 死病的源头指向南俄罗斯。道斯认为这是因为他 们完全不了解这场瘟疫的远东背景所致⑦。但在 我们看来,用下面一种解释更为有力:黑死病源 于中国的谣传,实际上是由金帐帝国传播到埃及 的过程中形成的。 ①Dols,M.W.,1飞eBlackDeathintheMiddle East,PP.40一41. ②玖〕15,M.W.,丁入eBla‘kDeath诬ntheM诬ddle Ea,t,p.41. ③刘镇清:《China和Cathay词源新探》,《华侨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o0年第4期,第105一114 页。 ④Ziegler,P.,1’}己eBlackDeath,P.14. ⑤〔德〕傅海波,(英)崔瑞德编,史降民等译:《剑 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第417一419页、第25一26页。 ⑥1无15,M.W.,TheBlackDeath艺ntheMiddle East,p.38,footnoteZ压3. ⑦Dols,M.W.,1玉eBlackDeathi摊theM艺ddle E口st,Pp.50一51. 34 . 可见,有关14世纪肆虐欧亚的黑死病起源 于中国的判断,目前还并未发现有可信的直接证 据可以证实这一观点。目前可以确信的黑死病传 播过程,基本位于里海以西的地区。早在6世纪 开始,腺鼠疫就曾肆虐过这一地区达数百年。当 然,14世纪黑死病来自东方的可能性并不能完 全排除。奇沃尔松所揭示的1338一1339年发生 在伊塞克库湖的瘟疫就将瘟疫的源头指向东方。 不过目前对于伊塞克库湖此次瘟疫具体细节,我 们了解得仍不充分。可以说对于此次瘟疫的解读 在很大程度上会左右学者在黑死病起源问题上的 最终判断。 四 一个笼统的推断:中亚 鉴于确定黑死病发源地的困难,学者们越来 越多的采取了笼统划定瘟疫发生区域的作法,这 固然避免了妄下定论,却也导致了在黑死病发 源、传播问题上论述的混乱。如卡斯蒂廖尼认 为:“这次鼠疫大约1333年最早发生于亚洲内 陆,后由于通商而传布到印度及其他国家。”① 而麦克格鲁主编的 《医学史百科全书》则称, “现代的历史学家们,已经把里海 (Caspian)一 带当作疾病最有可能爆发的地区”②。勒鲁瓦· 拉迪里认为,“这次瘟疫不是起源于红海,而是 起源于黑海,不是起源于经由克里米亚的加法到 埃及的西奈半岛,而起源于热那亚的帐房、中亚 腹地的鞋靶和聂斯托里亚居民区”③。《不列颠百 科全书》则笼统的认为 “鼠疫起源于中国和亚洲 内陆”④。卡特赖特和比迪斯认为,“基本可以肯 定黑死病起源于蒙古。一个被传染了的鞋靶人部 落把病菌带到克里米亚地峡,⋯⋯这个部落四处 星散,把瘟疫传到里海沿岸,再从那里向北传到 俄罗斯,向东传到印度和中国”⑤。但格特夫德 认为,戈壁沙漠 (GobiDesert)才是瘟疫的发 源地,瘟疫从这里 “东至中国,南至印度,西经 中亚而至中东和地中海盆地 (MediterraneanBa- sin)”⑥.而诺里斯则认为,南部俄罗斯才是瘟疫 的发源地,从那里瘟疫可以同时向东西方传 播⑦。这些论述大多语焉不详,并且在很大程度 上将瘟疫的发源和爆发混为一谈,并且彼此之间 抵悟之处甚多。实际上,瘟疫的发源地并不一定 就是其大规模的爆发并进而流传的 “策源地”, 而这些论述所说的其实更多是瘟疫的爆发地。不 过,我们据此倒是可以划定出瘟疫爆发的大致范 围,并进一步探讨瘟疫发源地的具体方位。 上述论述中所涉及的绝大部分地区,都涵盖 于一个地理区域中,这就是中亚。当然,中亚既 是一个地理概念,又是一个文化区域概念,对于 其具体疆域的断定,学界还有不同的看法。狭义 的中亚范围“,普遍的认识是以阿姆河及锡尔河两 河流域为中心,主要为当代的中亚四个半共和国 (不包括哈萨克斯坦北部地区)。而广义的中亚范 围,大致包括蒙古高原,河西走廊,青海,新 疆,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哈萨克草原南部,伊 朗东北部,阿富汗北部,以及巴基斯坦西北 部⑧。本文自然不能完全按照当今国家的地理疆 域来划定黑死病期间的中亚范围,而是大致指以 河中地区为中心的亚洲中部地区,它几乎囊括察 哈台帝国的全部,以及金帐汗国的东南部、伊尔 汗帝国的东北部和大汗帝国的北部,具体疆域与 1227年的成吉思汗帝国大致相合⑨。 中亚大部分地区都远离海洋,这导致了降雨 ①Castiglioni,A.,A H艺sto勺 ofM云d汇cine.New York:AlfredA.Knopf,1947,p.355. ②McGrew,R.E.,E刀cycloPed注aofM七dicalH艺sto- 勺.London:MacmillanPress,1985,P.40. ③〔法〕伊曼纽埃尔·勒鲁瓦·拉迪里著,杨豫、舒 小陶、李宵翔译:《历史学家的思想和方法》,第48页。 ④TheNe, Enc少cloPediaBr泣tann艺ca,volumeZ, Chicago:EncycloPediaBritannica,Inc.,1998,p.253. ⑤CartwrightF.andBiddies,M.,DiseaseandH艺5- to勺,Newyork:SuttonPublishing,2000,p.24. ⑥Gottfried,R.5.,TheBlackDeath,Newyork: TheFreePress,1985.p,33. ⑦转引自Byrne,J.P.,Th。BlackDe丈lth,London: Greenwoodpress,2004,p.6. ⑧马大正、冯锡时主编:《中亚五国史纲要》(乌鲁 木齐)新祖人民出版社,2000年,序言。 ⑨这一地区亦与我国有学者提出的内陆欧亚除欧洲 部分的范围大致相似。这一地区主要包括我国东三省/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及蒙古高原/西伯 利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 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西北印 度。其核心地带即欧亚草原 (Eurasianstrppes)。参见 余太山主编 《内陆欧亚古代史研究》,(福州)福建人民 出版社,2005年,序言。 35 量的稀少,从而使得其气候异常干燥,展现给人 们的总体地貌也是浩渺无垠的沙漠和草原,所以 有人称 “沙漠和草原终止的地区,也就是中亚边 界终止的地区”①,而这也恰恰成为鼠疫病菌安 身立命的温床。因为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分布与景 观地球化学有密切联系,钙和铁是鼠疫菌的毒力 决定因子,所以鼠疫自然疫源地明显分布在富钙 和富铁的景观条件下;而荒漠草原与草原景观正 是以富钙为特征的。在中亚,大致有二大片鼠疫 自然疫源地,分别是占地156.4万平方公里的 中亚平原自然疫源地和占地250多万平方公里的 中亚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从广义的中亚范围来 看,还包括分布密集的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蒙古国 鼠疫自然疫源地,以及我国西部地区的鼠疫自然 疫源地②。这些疫源地连接在一起,从亚洲内陆 一直延伸到了欧洲边境。 现代自然疫源性疾病理论认为,保持自然疫 源地存在的必需因子是病原体,不同自然疫源性 疾病的病原体存在于不同的生态系统中 (地上生 态系、土壤生态系、水生态系等),疾病流行是 病原体种群与当地敏感动物种群、外环境之间相 互作用的结果③。按照这种理论,鼠疫在人间的 爆发原因有两种可能,第一,当地生态环境发生 了变化;第二,人类活动涉及到了鼠疫自然疫源 地。这两种可能性都非常大。首先,全球气候在 750一800年到1150一1200年有过一个明显的持 续温和的时期,古气候学家称之为 “中世纪早期 的温暖期” (theearlymedievalwarm);但是, 到了12世纪末,气候逐渐变坏、“最寒冷的时期 随着小冰川期的来临在十三世纪开始”④。小冰 川期 (theLittlelceAge)是一个从13世纪末 14世纪初直到19世纪中期的寒冷期。导致小冰 川期的的原因主要是太阳活动的减弱和火山活动 的加强,海洋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也是影响因 素⑤。这很可能使得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稳定性遭 到了破坏。其次,蒙古铁骑在13、14世纪驰骋 于亚欧大陆,当到达一处陌生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时,他们可能 “不尊重当地的习俗”,而 “这些 习俗原本是为了防止人类族群染上鼠疫而设的”, 因此 “他们很可能因此而感染上鼠疫,并且疏忽 地让传染病闯出先前的地理界限。”更可怕的是, “蒙古军队那种迅捷的行军速度则意味着,原本 36 会减缓该传染病扩散的河川及类似的天然屏障, 如今都可以被轻易的穿越,就像后来的海洋障碍 般”⑥。还有学者认为,当时由于天气变化,中 亚戈壁一带变得更加干燥,蒙古等游牧民族被迫 大规模的迁移,同时也 “带走了”被瘟疫感染的 啮齿类动物和跳蚤,并不断的传播。但此说提出 后受到了不少学者的质疑,后者认为纵使气候变 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蒙古帝国的骑兵在瘟疫转 播中的 “丰功伟绩”仍是主要的。横跨欧亚两洲 的蒙古帝国的军事、贸易扩张是瘟疫传播的最主 要途径⑦。不过,我们也不能排除这两者都起作 用,甚至相互影响的可能性。 因为鼠疫自然疫源地在中亚地区自东而西连 绵不绝的分布,我们目前很难断定到底那一处是 瘟疫的发源地,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中亚 都是发源地。上面说到关于瘟疫起源的各种说 法,其实绝大多数都是根据有关记载来断定瘟疫 在各地爆发时间的先后而已;并且从目前来看, 这一工作进行的也远远不够。只有在断定了瘟疫 在中亚各地爆发的时间次序,才有可能进一步考 证其准确的发源地。 〔后记]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曾得到唐志良、 张绪山两位先生的热忱帮助,谨表示感谢。 ①[美」加文·汉布里主编,吴玉贵译:《中亚史纲 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导言。 ②李书宝、戴绘:《世界鼠疫疫情态势及研究进展》,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年第1期,第21一26页。 ③宋志忠:《鼠疫杆菌在自然界保存机制的研究动 态》,《中华传染病杂志》,2004年第2期,第139一141 页。 ④〔英」J.C,拉塞尔: 《500一1500年的欧洲人 口》,〔意〕卡洛·M·齐波拉主编,徐琏译:《欧洲经济 史》(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41页。 ⑤Westbrook,G.T.,ed.TheHockeystick,the LittleIceAgeandtheMedievalWarm Period,Editorial Commentary,Volumes,February2002.Availableatht- tp://www.coZscience.org/edit/vs_edit/vsnsedit. htm,2004,10一26. ⑥麦克尼尔著,杨玉龄译:《瘟疫与人:传染病对人 类历史冲击》,第187页。 OZiegler,P.,1飞eBlackDeath,pp.33一34. DidthePlagueoriginatefromChina? — 0nthe0riginandsPreadoftheBlackDeathinEurasia LIHuacheng (CollegeofH£sto勺andCi诉lizat艺on,Shaanx云No、 IUni*rsit夕,X葱’an,710062) Abstract:Gabriel’smemoirandmaterialsfromothersourcesdramatizedthesPreadoftheBlack Deathfromtheeasttothewestinessentials.However,controversieshadalwaysbeenexistingabout theoriginoftheBlackDeath,ofwhichChinawasinaconspicuousplace.Foraseriesofplacescould beresponsiblefortheinitialoccurrenceoftheplagueinCentralAsia,fromtheinnerAsiatothefron- tierofEurope,itcouldbeverydifficulttomakeaconvincibleconclusionontheexactoriginwithout establishingcarefullyafulltimeorderoftheoccurrencesoftheplague.Inthiscase,wemighthaveto backuptemporarilytothepositiontopresumetheentireCentralAsiaasitsoriginalhome. Keywords:theblackdeath;originalhome,China;centralAsia 爷 关 关 赞 关 补 赞 关 关 关 并 关 釜 补 关 关 关 关 《读史方舆纪要》所记泉州“南薰门”订误 吴孟显 泉州罗城修筑于南唐保大年间,时周围二十里,为门六:东曰仁风,西日义成,南曰镇南,北曰朝天, 西南曰临漳、曰通津。宋治平年间,又增修通淮门以通天水淮。此后虽屡次修葺,但城门的设置基本上 没有什么变动。直至元至正十二年,监郡楔玉立对泉州城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修,泉州城的城门才发生 了较大的变化。对此,〔清〕顾祖禹撰《读史方舆纪要》卷99《泉州府 ·天水淮》载:“元季拓城,通淮门之 地在城内,改建门曰南薰。,’(贺次君、施和金点校,中华书局,2005年,第4519页),认为“南薰门”乃由 “通淮门”改建而成。然查「明〕黄仲昭纂修《八闽通志》卷13泉州府城云:“(元至正十二年)监郡楔玉立 会僚属议西北仍罗城,南仍翼城旧址⋯⋯为门凡七:东曰仁风,西曰义成,南曰德济,北曰朝天,西南日临 漳,濒溪水门日南薰。,’(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42页),又万历《重修泉州府志》卷4城池亦云: ,’(元至正十二年》··⋯为门七,东、西、北暨东南、西南门皆仍旧名,改南门曰德济,废通津门,而于临漳、 德济之间建门,曰南薰。”(台湾学生书局,1987年,第297页),以上各书所记楔玉立拓南罗城乃径就翼 城,而“翼城者,东自语浦,西抵甘棠桥”(((闽书》卷33泉州城,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817页)。 “梧浦”在通淮门与镇南门之间,“甘棠桥”乃临漳门外第一桥。在两者之间的乃“通津门”而非“通淮门”。 据此,元至正十二年锲玉立拓城时是改“镇南门”为“德济门”,废“通津门”,而在临漳门和德济门之间新 建“南薰门”。乾隆《泉州府志》、道光《晋江县志》相关记载亦因此说,显然《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有误,而 点校者未予以校正,是为遗憾。此外,(明)何乔远《闽书》卷33泉州城记载与《读史方舆纪要》所记大体 相当,亦应加以更正。 又,《读史方舆纪要》卷99((泉州府 ·天水淮》载:“⋯⋯元季拓城,通淮门之地在城内,改建门日南 薰。嘉靖中,改门名曰迎春。,’(中华书局,2005年,第4519页),《闽书》卷33泉州城亦载:“嘉靖季,德济 门灾,守熊汝达重建,改南薰日迎春,以郡岁迎春于此也。,’(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818页)对此, 道光《晋江县志》已考证这种错误,指出熊汝达重建时是改“通淮门”曰“迎春”(上海书店出版社,20o0 年,第114页)。万历《重修泉州府志》及乾隆《泉州府志》之记载与道光《晋江县志》同,《读史方舆纪要》 及《闽书》所载亦应有误。由此也可推断,《读史方舆纪要》有关泉州城之记载当本《闽书》。 .37 ·
/
本文档为【瘟疫来自中国——14世纪黑死病发源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