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教师资格证

2011-04-07 29页 doc 135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899615

暂无简介

举报
教师资格证2007年山东省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 2007年山东省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 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本题总分30分) 1.如果一个人喜欢富有创造性地、有安排、有计划的解决问题,凡事乐于自己制定规则,喜欢以自己的做事方式行事,喜欢没有预先建构好的问题,喜欢自己去搭建结构并决定如何去解决问题,喜欢自己去搭建结构并决定如何去解决问题,喜欢基于创造性和建构性计划的活动,则这个人的思维风格属于( )。 A.自由开放型 B.保守拘谨...
教师资格证
2007年山东省教育心理学考试真 2007年山东省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 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本题总分30分) 1.如果一个人喜欢富有创造性地、有安排、有的解决问题,凡事乐于自己制定规则,喜欢以自己的做事方式行事,喜欢没有预先建构好的问题,喜欢自己去搭建结构并决定如何去解决问题,喜欢自己去搭建结构并决定如何去解决问题,喜欢基于创造性和建构性计划的活动,则这个人的思维风格属于( )。 A.自由开放型 B.保守拘谨型 C.主动独立型 D.被动执行型 E.分析评判型 2.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 A.课前指导 B.课堂教学过程 C.课后评价 D.课时计划 E.学年计划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要解决的矛盾是( )。 A.信任与不信任的矛盾 B.勤奋感对自卑感的矛盾 C.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的矛盾 D.自主对羞怯、怀疑的矛盾 E.亲密对孤独的矛盾 4.现有的影响较大的教育理论有( )。 A.桑代克的联结说 B.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D.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 E.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5.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不利于学生学习,这种做法依据是学习的( )。 A.准备率 B.练习率 C.效果率 D.刺激 E.条件反射 6.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 A.获得知识 B.习得学习方法 C.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D.建立知识系统 E.了解新生事物 7.如果一个人情绪消极,对生活感到全无乐趣,觉得自己的活动没有价值,这种人患有( )。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E.性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8.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是( )。 A.学习需要 B.动机归因 C.成就动机 D.学习动机 E.自我效能感 9.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 )。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智商分数差异 E.同龄团体差异 10.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学习eye(眼)和 ball后学习eye ball就比较容易,这种现象属于( )。 A.一般迁移 B.负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E.正迁移 11.构成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成分是( )。 A.知 B.情 C.意 D.行 E.态度 12.元认知知识包括( )。 A.关于个体内差异的认识 B.对任务的认识 C.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D.关于个体间差异的认识 E.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 13.创造性地培养,常用方法有( )。 A.提供具有创造性地榜样 B.头脑风暴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发散思维训练 E.推测与假设训练 14.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各阶段顺序是( )。 A.原型操作、原型定向、原型内化 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 C.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原型操作、原型定向 E.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15.在操作形式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并一体化称为( )。 A.操作模仿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原型定向 E.原型内化 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试大 16.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称之为(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元认知知识 D.元认知控制 E.元认知计划 1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的需要可分为生长需要和缺失需要,下列所列需要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 A.饮食需要 B.力避下岗的需要 C.被人尊重的需要 D.审美的需要 E.寻找归属和爱的需要 18.问题的基本特点是( )。 A.目的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D.外显性 E.扩展性 19.一般认为,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如下阶段( )。 A.依从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E.完善 20.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事物潜在作用,这种阻碍理解的因素是( )。 A.已有的知识经验 B.问题特征 C.功能固着 D.原型启发 E.变式 21.我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 A.认识 B.情感 C.控制 D.行为 E.干预 22.技能的基本特点是( )。 A.技能是通过遗传获得的 B.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C.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及执行方式构成的 D.技能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教学而形成的 E.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23.知识的表征存储方式有( )。 A.命题网络 B.产生式系统 C.图式 D.认知方式 E.概念网络 24.下列那些原则和策略是奥苏贝尔提出的( )。 A.逐分原则 B.整合协调原则 C.先行组织者原则 D.小步子原则 E.及时反馈原则 25.根据适当过渡学习原理,要想使记忆效果达到最好,学习的熟练程度应达到刚好能够回忆出来的次数的( )。 A.100% B.120% C.150% D.200% E.250% 26.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包括( )。 A.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B.心理发展观 C.内化学说 D.最近发展区理论 E.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理论 27.在心理学上,一般将教师的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之为( )。 A.罗森塔尔效应 B.霍桑效应 C.晕轮效应 D.冯雷斯托夫效应 E.约翰亨利效应 28.当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时,我们会给他一个处分,经过一段时间教育,发现该生表现越来越好,为了巩固其良好行为,才撤销了处分,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 A.消退 B.惩罚 C.负强化 D.抑制 E.正强化 29.下列哪些强化程式是延缓式强化( )。 A.定时距式 B.变时距式 C.定比率式 D.变比率式 E.每次都给学生强化 30.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它有一些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包括(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E.反馈过程 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试大 二.填空题。(共15题,每题1分,根据所学知识将答案填在每题横线上,本题总分15分。) 3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32.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在心理学上称之为 。 33.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称之为 。 34.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在心理学上称之为 。 35.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 。 36.引起、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 37.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38.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称为 。 39.如果一个学生无论什么事情,都出现“你要我遵守,你也要遵守;你让我做好,你也得做好”,则该学生道德发展处于 。 40.按照我国心理学家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分类11、12岁到14、15岁这一期间属于 。 41.曾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小狗也产生恐惧,这种现象心理学上叫 。 42.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是 。 43.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性,心理学上称为 。 44.按照奥苏伯尔的观点,个体有自己的工作或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的愿望叫 。 45.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是 。 来_源:考试大_三.辨析题(共5题,每题5分,请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原因,本题总分25分。) 46.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一般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47.根据维果斯基的的观点,教学必需要考虑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任何教学也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已有水平。 48.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改变同类反映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49.直观是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 50.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无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相同,但各自的解决特点不同。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本题总分20分。) 51.什么叫观察力?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52.什么叫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哪些? 53.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54.影响创造性的个性因素有哪些?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本题总分30分。) 55.结合中学实际,论述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56.假设现在要传授学生“直角三角形”概念,根据概念教学原则,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一.不定向选择题 1.C 2.BCD 3.C 4.ABCDE 5.C 6.C 7.B 8.E 9.ABC 10.E 11.ABD 12.ABCDE 13.BCDE 14.E 15.B 16.C 17.ABCE 18.ABC 19.ACD 20.C 21.ABD 22.BCDE 23.ABC 24.ABC 25.C 26.ABCD 27.A 28.C 29.ABCD 30.ABCD 二.填空题 31.学习过程 32.知识 33.问题解决 34.品德 35.官能说 36.学习动机 37.练习 38.学习策略 39.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 40.少年期 41.恐怖魔 42.同化与顺应 43.态度 44.自我提高内驱力 45.自我效能感 三.辨析题 46.答:错。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因为教育心理学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 47.答:正确。关于教学和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48.答:正确。强化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映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 49.答:错。直观是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缺乏这一起点,学生只能习得一些空洞的概念、原理,或者曲解概念和原理。当然,肯定直观为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并非意味着任何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若学生已具备必要的有关感性知识或较概括的知识,则直观就不是必需的了。 50.答:错。由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的解决过程并不相同。 四.简答题 51.答: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感知的能力。观察力发展的特点:⑴目的更明确。⑵持久性明显发展。⑶精确性提高。⑷概括性更强。 52.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这既是有意义学习的含义,也是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性质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它受以下条件的制约: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53.答:⑴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②自我意识增强。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⑵品德发展有动荡向成熟过渡。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初中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54.答:㈠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㈡智力。创造性与智利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两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㈢个性。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来_ 五.论述题 55.答: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使它们成为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因,形成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习需要不断得到巩固、加深和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除了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外,教师还应根据教学不同阶段的要求和特点,创设一些辅助条件。①适当的开展学习竞赛。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好胜性动机和求胜的需要会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提高。②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③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学习结果的反馈具有激励作用,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要具体,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④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学生每次学习之后,总会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寻找一些原因,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归因,尽量地将学生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 56.答:概念教学的建议:1、概念分析。对一个概念的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①定义。②特征。③例证。④上位概念。⑤下位概念。⑥同位概念。2、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使概念鲜明、突出,学生容易学习。3、正例与反例的辨别。对正例的分析可以具体说明概念的关键特征,对反例的辨别则可以排除无关特征的干扰。4、变式。变式是指概念的正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5、比较。对相关的概念进行比较,已说明他们之间的区别,这也是概念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2008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一、 不定向选择题 (30分) 1、 学习动机是由( )几个方面构成。 A、意志 B、学习需要 C、诱因 D、爱好 2、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有( ) A、目的更明确, B、持久性明显发展, C、精确性提高, D、概括性更强。 3、相同要素说是由( )共同提出,是对形式训练说的一种挑战。 A、桑代克 B、贾德 C、伍德沃斯 D、奥苏贝尔 4、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 ) A、操作性行为 B、条件刺激 C、获得与消退 D、刺激泛化与分化 5、态度的结构包括(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意志成分 6、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包括的阶段有( ) A、建立问题表征 B、调整解决方案 C、搜寻解法、 D、执行解法 7、一篇课文,如果记忆20次能够达到背熟,那么如果要想达到最佳的学习程度,应该记忆( )次 A、20 B、25 C、30、 D、40 8、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过程主要有( )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复制过程 D、动机过程 9、全身松驰法由()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 A、沃尔朴 B、福勒 C、雅各布松 D、奥苏贝尔 10、奥苏贝尔提出的同化模式有( ) A、先行组织者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组合学习 11、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 ) A、《教育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概论》 C、《年龄和教育心理学》 D、《教育实用心理学》 1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有( ) A、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B、替代经验 C、言语暗示 D、情绪唤醒 13、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有( ) A、成熟 B、练习和经验 C、社会性经验 D、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14、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有( ) A、道德认知; B、家庭教养方式; C、社会风气; D、同伴群体 15、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为( )的任务。 A、30% B、50% C、60% D、80% 16、学习策略的训练要遵循的原则有( )? A、内化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特定性原则 D、生成性原则 17、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时,这个阶段是(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成长阶段 18、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模式主要有( ) A、探究模式 B、指导模式 C、治疗模式 D、社会影响模式 19、强迫症包括( ) A、强迫观念 B、强迫整洁 C、强迫思维 D、强迫行为 20、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 ) A、动机原则、 B、程序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强化原则 21、加涅按学习结果分类,有( ) A、智慧技能的学习, B、认知策略的学习, C、知识的学习, D、行为规范的学习。 22、掌握了“蔬菜”这个概念,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强化学习 23、前运算思维阶段儿童的言语表现出自我中心的特点,自我中心的语言的表现形式有( ) A、重复 B、内心独白 C、独白 D、集体独白 24、心智技能的特点是( ) A、客观性 B、观念性 C、内潜性 D、简缩性 25、不同的学习者的练习曲线的共同点有( ) A、开始进步快 B、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 C、后期进步较慢 D、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26、智商IQ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相关系数在中学为( ) A、0.6-0.7 B、0.5-0.6 C、0.4-0.5 D、0.3---0.4 27、概念学习的主要方式有( ) A、概念理解 B、概念形成 C、概念同化 D、概念内化 28、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 )几个阶段。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实践 29、问题解决的特点有( ) A、目的性 B、认知性 C、知识性 D、序列性 30、影响心理健康的个体心理因素主要有( ) A、心理障碍 B、知识水平 C、心理冲突 D、特殊的人格特征 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试大 二、填空题 (15分) 1、学生的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 )的差异。 2、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 )。 3、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流畅性、( )、独创性。 4、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示和( )。 5、恐怖症的类型,在中学生中( )较多见。 6、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请求、拒绝和( )。 7、记忆包括识记、( )、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 8、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是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 )。 9、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产生式系统。 10、桑代克根据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 )、(练习律)、(效果律)。 11、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最早由( )提出。 12、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等人发现,遗忘的进程是( )。 13、有些学生把精力集中在一步一步的策略上,他们提出的假设一般说来比较简单,每个假设只包括一个属性,这种策略被称为( ) 14、要在城市中新开通一条公交路线,应怎样设计较合理?这个问题分类应属于( )。 15、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探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贯的、独具个人特色的( )和学习倾向。 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 (25分) 1、到了内化阶段,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2、设计“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所以“组织者”一定呈现在要学习的材料之前。 3、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不能进行惩罚。 4、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 5、发现学习一定优于接受学习。 四、简答题(20分) 1、简述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分类。 2、为什么说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4、智力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5、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五、论述题 (30分) 1、论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及其教育意义。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保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答案 一、不定向选择题 (30分) 1、BC 2、ABCD 3、AC 4、CD 5、ABC 6、ACD 7、C 8、ABCD 9、C 10、BCD 11、D 12、ABCD 13、ABCD 14、BCD 15、B 16、ACD 17、B 18、BCD 19、AD 20、ABD 21、AB 22、B 23、ACD 24、BCD 25、ABCD 26、B 27、BC 28、ABC 29、ABD 30、CD 二、填空题 (15分) 1、思维水平 2、最近发展区 3、变通性 4、利用表格 5、社交恐怖症 6、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7、保持 8、差异性 9、命题网络 10、准备律 11、班杜拉 12、先快后慢 13、系列性策略 14、无结构的问题(或界定含糊的问题) 15、学习策略 来_ 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 (25分) 1、正确。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2、错误。“组织者”一般呈现在要学习的材料之前(“先行组织者”),也可以在学习材料之后呈现。它既可以是在抽象、概括性上高于学习材料的材料,也可以是具体概念,在抽象、概括水平上低于学习材料。 3、错误。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应给以必要的惩罚,两种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但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惩罚不是最终目的,给予惩罚时,还要给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 4、正确。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程序教学的基本做法是把教材内容细分成很多的小单元,并按照逻辑关系顺序排列起来,构成由易到难的很多层次或小步子,让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教师(或教学机器)要在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后立即反馈,出示正确答案。这是一种个别化的学习方式。它适合那些能力高且个性独立的学生。它基本上是一种自学程序,缺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5、错误。发现学习只是比接受学习多了前面一个阶段—---发现,其他没有任何不同。研究者必须消除对接受学习的误解。他认为:接受学习未必就是机械的,它可以而且也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有意义学习活动多偏重于接受学习,这是有原因的:首先,由于发现学习费时太多,一般不宜作为获取大量信息的手段。其次,在一些学习情境里,学生必须用言语来处理各种复杂的、抽象的命题。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是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关键是看具体的条件和目的。 四、简答题(20分) 1、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分类:一个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并且每一个维度都存在许多过渡形式。 2、(1)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知识按获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类。(2)学生学习知识的认识过程又具有特殊性。过程相对径直而简短。 3、一、有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二、树立良好的榜样。三、利用群体约定: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易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四、价值辨析:讨论交谈等。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另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也有效。 4、创造性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即高智商不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是必要条件。 5、(一)生物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2、病菌、病毒感染、3、脑外伤或化学物质中毒。(二)社会环境因素:1、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2、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三)个体心理因素:1、心理冲突。压力最大的“趋—避式冲突”。2、特殊的人格特征。 五、论述题 (30分) 1、答: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一)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区分了2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使得人类心理在本质上区别于动物。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这两种机能是融合在一起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实质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维果斯基提到的工具有两个层次:物质生产的工具和精神生产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 维果斯基认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与其他人以及语言等符号系统的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包括教学,对发展起形成性的作用。儿童的认知发展更多地信赖于周围人们的帮助,儿童的知识、思想、态度、价值观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儿童发展的情况取决于他们的学习的方式和内容。他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或者说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的交往。 2、心理发展观。他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由低级机能向高级机能转化的发展有四个表现:(1)随意机能不断发展。随意性越强,心理水平越高。(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1)心理机能的发展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2)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3)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3、内化学说:他十分强调教学的作用,认为儿童通过教学才掌握了全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于自身的认知结构中。维果斯基的内化学说的基础是他的工具理论。 4、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他认为教学“创造着”学生的发展,主张教学应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促进发展。 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因为儿童的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动态的,它取决于教学如何帮助儿童掌握知识并促进其内化。只要教学充分考虑到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而且能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就一定能促进儿童的发展。 (二)对教学的影响: 维果斯基是一个建构主义者。首先,他认为心理发展是一个量变与质变相结合的过程,是由结构的改变到最终形成新质的意识系统的过程。其次,强调活动,认为心理结构是外部活动内化的结果,他认为活动是以语言及其他符号系统为中介的社会性活动。第三,强调内部心理结构,认为新知识必须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认知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过程,在新水平上整合新旧信息以形成新结构。 维果斯基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研究者提出了不少教学模式,其中值得注意是的支架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要点:首先,强调在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的发现活动,其次,教师指导成分将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水平,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向学生转移。维果斯基的理论对合作学习、情境学习等也有一定的指导性。 此外,维果斯基的思想也强烈影响到建构主义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看法。教学不只局限于对教学结果和外部因素的强调,开始注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内在因素,如一些背景性和过程性因素。 2、答:教育应该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二是帮助学生掌握自我调整的技能;三是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中学生常出现二种倾向:一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二是自我评价过低,过于自卑。对学生发展都不利。3、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学生应注意两点:一是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二是避免与他人盲目竞争。4、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首先,要保持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健康;其次,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第三、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向好友等倾诉;写信、写日记等;转换环境)。5、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6、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求助心理咨询并不是有“病”,心理咨询是一种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心理学帮助的过程 2008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一、 不定向选择题 (30分)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教育目的的作用有( ) A、导向作用 B、教育作用 C、激励作用 D、评价作用 3、教师的一般角色有( ) A、传道者 B、榜样 C、管理者 D、朋友 4、新课程标准从( )几个方面阐述课程具体目标。 A、理想与爱好 B、知识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属于我国古代《学记》中的教学原则有( ) A、教学相长 B、“预”“时”“孙”“摩” C、因材施教 D、“长善救失” 6、个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A、追因法 B、临床法 C、产品分析法 D、跟踪法 7、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有( ) A、教育人文化 B、教育化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多元化 8、学校文化是由( )几部分构成的。 A、观念文化 B、规范文化 C、校园文化 D、物质文化 9、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儿童主要享有的合法权利有( ) A、受教育权 B、身心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和荣誉权 10、CIPP评价模式包括的步骤有( ) 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过程评价 D、成果评价 11、( )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12、德育的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学校德育学家( )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 A、柯尔伯格 B、班杜拉 C、皮亚杰 D、彼得•麦克费尔 13、衡量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主要有(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4、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这种教学形式叫( ) A、特朗普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制 D、班级授课制 1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通常采用( )等几种形式 A、铺垫式 B、直线式 C、螺旋式 D、问答式 16、《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有( )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无歧视原则 17、班会的特点主要有( ) A、协商性 B、集体性 C、自主性 D、针对性 18、班级管理总结一般分为( )几类 A、全面总结 B、教师总结 C、学生总结 D、专题总结 19、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 ) A、疏导原则 B、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0、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主要有( ) A、生成性 B、综合性 C、自主性 D、开放性来 21、课程设计主要涉及( )几个层面 A、培养目标 B、课程计划 C、学科课程标准 D、教材 22、学校文化的功能主要有( ) A、导向功能 B、评价功能 C、凝聚功能 D、规范功能。 23、人力资本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 )提出的。 A、赞可夫 B、舒尔茨 C、布鲁纳 D、昆体良 24、教师劳动的特点有(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系统性 25、《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属于( )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直观性原则 26、德育的特点主要有( ) A、观念性 B、社会性 C、历史性 D、相对独立性。 27、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是(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杜威 28、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这是( ) A、实质教育论 B、素质教育论 C、形式教育论 D、应试教育论 29、新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是( ) A、素质教育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C、探究教学 D、多元智能理论 30、德育过程是由( )几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方法 来 二、填空题 (15分) 1、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提出了( )的理论。 2、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 )教和佛教手中。 3、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 》,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之作。 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 )。 5、( )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成为现代教育和古代教育的分水岭。 6、教师职业经历了非专业化兼职教师、( )到专业化专职教师三个阶段。 7、在西方,对独生子女的看法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消极悲观的观点,二是积极乐观的观点,( )处于主导地位。 8、说服教育法包括语言说服和( )两种。 9、班会一般有三类:常规班会、生活班会和( )。 10、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 )和学校教育。 11、教师的新角色中,( )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 12、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属于( )教学原则。 13、一般说来,教育科学研究过程包括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成果的分析与总结三个大的环节。 14、美国学者博比特确定了现代课程领域的范围和研究取向,提出了研究课程的( )。 15、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复杂性和( )、示范性、系统性 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 (25分) 1、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2、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3、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 4、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 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四、简答题(20分) 1、学校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2、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3、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4、如何衡量一个问题能否成为研究课题? 5、简述教师的作用。五、论述题 (30分) 1、结合实践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2、试分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四、简答题(20分) 1、学校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2、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3、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4、如何衡量一个问题能否成为研究课题? 5、简述教师的作用。 五、论述题 (30分) 1、结合实践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2、试分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 一、不定向选择题 (30分) 1、ABCD 2、ACD 3、ABCD 4、BCD 5、ABD 6、ABCD 7、CD 8、ABD 9、ABCD 10、ABCD 11、C 12、D 13、ABCD 14、A 15、BC 16、ABCD 17、BCD 18、AD 19、ABCD 20、ABCD 21、BCD 22、ACD 23、B 24、ABCD 25、A 26、BCD 27、A 28、C 29、BD 30、ABCD 二、填空题 (15分) 1、终身教育 2、婆罗门 3、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4、埃拉斯莫斯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非专业化专职教师 7、前者 8、事实说服 9、主题班会 10、环境 1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2、启发式 13、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14、活动分析法 15、创造性 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试大 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 (25分) 1、这是对素质教育倡导的“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因为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人,因而是具有自主发展意识的人;素质教育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因为学生具有与教师平等的独立人格。这种观点忽略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学生的特点。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客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这决定了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人生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2、这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包括百分制考试本身没有错,要说错的话,哪就是在应试教育中使用者将其看作学习的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寸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 3、正确。具体看来:(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2)新课程标准为教科书编写的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4、正确。(1)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3)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5、正确。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兴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㈡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人才规格是对人才的素质结构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尤其决定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规格。㈢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四、简答题(20分) 1、(1)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2)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3)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学校文化主体积极创建的过程(4)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良好行为的改造和积累过程。 2、(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这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2)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4、⑴问题必须具有研究意义。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课题的应用价值,即对教育改革的实践是否具有指导作用;二是学术价值,即对教育学科理论建设是否有贡献。⑵问题必须有科学性;⑶问题必须明确具体;⑷问题要新颖;⑸问题要有可行性。只有主观条件、客观条件、研究时机都具备时,才宜选定。 5、(1)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2)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五、论述题 (30分) 1、(1)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身心发展不仅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而且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这个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循序渐进并不是消极地迁就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是要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现有水平又能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发展。(2)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所谓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这个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与此同时,还应看到各年龄阶段又是相互联系的,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3)不平衡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根据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的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教育教学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4)互补性: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个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或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都会达到与一般正常学生一样的发展水平;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5)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个别差异首先表现在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如有的少年得志,有的大器晚成;其次,表现在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再次,还表现在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不同个性心理倾向上。另外,还表现为群体间的差异。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2、(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问题,争论:其中最典型的是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形式教育论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实质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赫尔巴特和英国的斯宾塞,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进入20世纪以来,两种争论趋于缓和,两种观点逐渐走向融合。实际上,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者统一于一般教学活动中。(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三)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最早明确阐述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他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观点,认为世界上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也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掌握知识为基础。(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主要表现在:1、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表现在:第一、教师主导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第二、教师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第三、教师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2、学生具有主动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影响,学生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具有能动性、自觉性。第二、受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能力水平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具有独立性、创造性。 2007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 一.不定向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本题总分30分) 1.西方古代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E.《雄辩术原理》 2.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下列典型学制类型( )。 A.双轨制学制 B.六三三学制 C.单轨制学制 D.分支制学制 E.壬寅学制 3.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主要有( )。 A.苏格拉底 B.昆体良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E.夸美纽斯 4.中世纪教会学校分为下列三个层次( )。 A.文士学校 B.僧院学校 C.教区学校 D.大主教学校 E.社区学校 5.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其代表作(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爱弥儿》 D.《教育学讲授纲要》 E.《民主主义与教育》 6.当代世界教育改革趋势( )。 A.教育民主化 B.教育多元化 C.教育技术现代化 D.教育全民化 E.教育终身化 7、当代较有影响的教育理论有( )。 A.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B.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C.赞可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 D.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 E.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 8.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直接和最终的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水平 B.教育投资 C.领导者的意志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E.文化发展水平 9.规范文化主要有下列三种表达方式( )。 A.环境文化 B.组织形态 C.设施文化 D.规章制度 E.角色规范 10.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 )。 A.间接性与简捷性 B.直观性与巩固性 C.交往性与实践性 D.教育性与发展性 E.引导性与指导性 11.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是( )。 A.“素质教育” B.“科教兴国” C.实施全民教育 D.“人才强国” E.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2.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个体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资本主义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E.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3.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 )。 A.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 B.精深的学科知识 C.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D.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E.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 14.我国规定“国家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第一个法律性文件是( )。 A.《教师资格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E.《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 15.学生的受教育权主要有( )。 A.身心健康权 B.学习权 C.公正评价权 D.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 E.人身权 来_ 16.根据课程任务,课程分为下列类型( )。 A.研究型课程 B.知识型课程 C.技能型课程 D.基础型课程 E.拓展型课程 17.课程标准的基本构成成分有( )。 A.课程目标 B.实施建议 C.前言 D.附录 E.内容标准 18.我国新课程的课程评价强调( )。 A.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B.课程评价的对象应是多元的 C.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作出贡献 D.课程评价的对象是课程内容 E.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 19.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有( )。 A.自主性 B.实践性 C.逻辑性 D.开放性 E.生成性 20.普通高中课程有以下三个层次构成( )。 A.学习领域 B.学习学科 C.学习单元 D.科目 E.模块 21.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遗传 B.社区教育 C.社会环境 D.家庭教育 E.学校教育 22.教科书的使用要求主要有( )。 A.整体把握教科书 B.重点设计教科书 C.充分利用教科书 D.及时引进新知识 E.适当补充乡土教材 23.高水平学生在测验中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说明该测验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 )。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E.达成度 24.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教育家是( )。 A.洛克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杜威 E.卢梭 25.上好一堂课的具体要求主要有( )。 A.目标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得当 D.组织有效 E.体验积极 26.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复式教育 B.分组教学 C.设计教学 D.道尔顿制 E.个别教学 27.“桃李不言、下自成溪”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E.评比竞赛法 28.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个案法 E.比较法 29.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 )。 A.目标评价模式 B.成果评价模式 C.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D
/
本文档为【教师资格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