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比例尺12

比例尺12

2011-03-09 4页 doc 37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8606

暂无简介

举报
比例尺12比例尺的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上饶市一小 杨蕴宇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比例尺。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和求图上距离的解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些方法解这类应用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例尺的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世界、中国地图、房屋设计图纸等,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复习提问: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相邻的进率是多少? 2、 什么叫做比? 3、 化简下面各比。   :8  10厘米:100厘米  2米:140厘米 二、 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比例尺。 师问:同...
比例尺12
比例尺的 《比例尺》教学设计 上饶市一小 杨蕴宇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比例尺。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和求图上距离的解题,并会运用这些方法解这类应用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例尺的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世界、中国地图、房屋设计图纸等,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复习提问: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相邻的进率是多少? 2、 什么叫做比? 3、 化简下面各比。   :8  10厘米:100厘米  2米:140厘米 二、 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比例尺。 师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比例尺?请你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查看。(地图、建筑平面图、机器零件图纸等)教师也打开课件展示给学生看。 问:这些图形是怎样画成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图或其他平面图都是把实际距离缩小或放大一定的倍数画面的。这就确定了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这个比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例尺。 三、教学新课 1.学习比例尺的意义。 (1)出示例4(电脑出示),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示地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a.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什么意思?长度单位相同吗?单位不同怎么办? b.学生试做。 (2) 学生边口答,师边板书如下: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0厘米:10米 =10:1000=1:100    (3) 归纳总结:根据例4,说说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谁是前项?谁是后项?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拿出学生收集到的不同图纸,让学生同桌互相说出它的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 师总结:a.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一个比,它不带计量单位。 b.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和实际一定要先化成同级单位后再化简。 c.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如例4的比例尺应写成1:100或 。注意有时放大的比例尺后项为1。  2、练习。(课件出示) (1)​ 下面这段话中的各比,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 a.​ 把一块长50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一幅平面图上,长画25厘米,宽画5厘米。那么图上长和实际长的比是200/1。 b.​ 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200/1。 c.​ 图上周长与实际周长的比是200:1。 d.​ 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40000/1。 e.​ 实际宽与实际长的比是5/1。 f.​ 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200 :1。 (2) 课本第6页的“做一做”练习后讲评。 3、教学例5。(课件出示) (1) 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怎样得用比例尺的关系式来解答?可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尝试练习后,对照课本检查。有意识地指名两位学生分别用方程和算术方法板演后,讲解。 (2) 练习:课本第7页的“做一做”,练后教师讲评。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1) 图上距离=( ) ( ),实际距离=( ) ( )。 (2)比例尺表示( )和( )的比。 (3)一幅地图,图上2厘米表示100千米的实际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4)在比例尺是4:1的图纸上量得零件长8厘米,零件的实际长度是( )。 2、完成课本第9页的1、2、3题。 3、四人小组拿出一份地图,根据比例尺,随意测量两地间的图上距离,并计算两地间的实际距离。 五、 总结 六、 作业:实践与应用 1、量出教室或你的房间的长与宽,用1:100的比例尺画出平面图。 2、在比例尺是1:2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的距离是10厘米,如果画在1:2500000的地图上,两地的相距多少米? 《比例尺》教学反思 上饶市一小 杨蕴宇 《新课程》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本节课我努力实践着新课标的这些理念,力图使学生经历、感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数学思维过程,使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的用处。反思这节课,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实施全方位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有时比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整堂课,我努力构造师生间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努力营造和谐、平等、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处于开放的活动状态中,学习是投入的,态度是积极的。当然课堂中有的学生会随意发问,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不清楚的问题会自由讨论,课堂上会较吵些。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是处于较自由、热烈的状态中的,他们的记忆会更深刻。 2、创设具体情境,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程提出:数学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本课中,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课前,让学生收集地图和图纸,激活学生对看地图或图纸的兴趣,初步感知比例尺在地图和图纸中的重要作用;课中,创设操作情境,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把已有认知与经验结合起来,通过课堂练习,同桌互相说出多种比例尺的含义,运用比例尺如何将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互相转化,进而加深学生对比例尺的直观认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后,进行实践操作,测量教室的长宽,在规定的比例尺中画出图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也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以动静相结合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真情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课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分析图上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发现比例尺的含义,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而且还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活动中加深了对比例尺的理解和认识,体验到比例尺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与成功,这样的教学留给学生的印象是长久的,理解也是深刻的。 4、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课我根据《比例尺》与生活间密切联系的特点采用从生活实例导入,再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去,这样有助于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需。如利用媒体的教学手段,课件展示的旅游地图、建筑平面图、零件图等生活素材,让学生倍感亲切、熟悉,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道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教师、学生、媒体有机融合、相互补充,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课堂效率。 但教学时,发现对学生所掌握的"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情况了解不足,造成了课上学生在此问题上的停滞不前。也有可能在本问题的提问方式上存在问题,学生听到问题以后显得很茫然,所以提问应该更简洁、具体。
/
本文档为【比例尺1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