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农民工就业现状及解决方案

农民工就业现状及解决方案

2011-03-01 3页 doc 37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3120

暂无简介

举报
农民工就业现状及解决方案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发展过程以及解决方法 农民工就业现状、原因及解决方案 ·农民工就业现状 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外需急剧下降,竞争性领域出口加工企业出现了大量歇业和倒闭的结果,导致就业压力增大,特别是2000万农民工就业面临近更大的挑战。农民工转移难,就业难的状况,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困扰农民收入增加,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一大难题。 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信息渠道不畅,市场中介行为不规范。 据调查显示将近七成农民工仅依靠老乡或熟人落得就业信息。由于...
农民工就业现状及解决方案
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发展过程以及解决方法 农民工就业现状、原因及解决 ·农民工就业现状 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外需急剧下降,竞争性领域出口加工企业出现了大量歇业和倒闭的结果,导致就业压力增大,特别是2000万农民工就业面临近更大的挑战。农民工转移难,就业难的状况,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困扰农民收入增加,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一大难题。 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信息渠道不畅,市场中介行为不规范。 据调查显示将近七成农民工仅依靠老乡或熟人落得就业信息。由于目前市场中介行为不规范,造成许多没有求职经历的农民工被骗。 (二)岗位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 农民工主要从事搬运、建筑、加工制造和服务四大行业,从业人员比重分别为13.3%、22.5%、17.7%、13.7%。从事住宿、餐饮的占5.3%,从事批发零售的占5.8%,其他的占18.5%,分别为13.3%、22.5%、17.7%、13.7%。从事住宿、餐饮的占5.3%,从事批发零售的占5.8%,其他的占18.5%,不确定的占3.2%。其中,“棒棒”纯属体力劳动,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如泥瓦工、钢筋切割工等拥有少量技术,加工制造业如纺织业的农民工和从事住宿、餐饮和服务行业的农民工,其技术含量也十分有限。 (三)以灵活就业为主,劳动关系很不稳定。 农民工就业主要集中在民营和个体两大部门,所占比重分别为21.8%、36.2%,在国有和集体单位就业的农民工所占比例很小,分别为6.9%、4.2%,无固定单位的农民工占到28.8%。由此可见,大部分农民工以灵活就业为主,处于频繁流动状况,劳动关系很不稳定。 (四)劳动时间长,工作环境差,合法权益受损 调查显示,农民工每月工作10~22 天的占8.4%,22~26 天的24.4%,26~29 天的23.7%,而每月工作30 天无任何休假的所占比重高达43.5%,农民工群体每月平均工作天数为27.5 天。农民工每天工作8 小时及以下的占29.1%,8~10 小时的占45.4%,10~12 小时的占19.3%,12 小时以上的占6.2%,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 小时的占到70.9%,农民工群体每天平均工作时间为10.4 小时。农民工每月工作天数和每天工作小时数都已超出法定劳动时间,他们的休息权受到了严重侵害。另外,农民工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动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危险性高的劳动岗位,还面临克扣工资、职业病、工伤事故的威胁。与城镇居民相比,他们需要支付更多的生活成本,承受更大的职业风险。 (五)工资水平偏低,实际收入增长有限 近年来,由于政府的一些,如加大农民工工资的清欠力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对企业侵害农民工利益行业的监管力度等,农民工工资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涨。调查显示,农民工月均收入在500 元及以下的占8.2%,500~800 元的占25.0%,800 以上的占66.8%。但是,由于物价上涨,尤其是医疗成本、教育成本和住房成本等的上涨,导致农民工生活成本成倍增长,除去生活开支后,其实际收入增长十分有限,生活水平改善并不大。 (六)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缺乏 近年来,我国在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仍显不足,大多数农民工依然无法享受到基本社会保障。 1.社会保险参保率低。调查发现,26.1%的农民工遭遇过工伤事故,其中只有13.2%的农民工得到 了雇主的全额医疗等费用;养老、医疗保险的参保率都很低,分别为10.9%、18.1%;65.8%的农民工在城市有过失业的经历,享受过政府失业补助的仅占6.3%。 2.社会保险关系接续难。农民工就业不稳定,流动性大,且由于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低,保险关系 无法转移接续。同时,由于农民工收入不稳定,大多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或导致社会保险关系中断,使得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制度形同虚设。调查显示,在参保的农民工中,有过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中断的分别为8.6%、13.1%,其中,因工作单位或工作地方改变而中断的分别为51.9%、59.5%,因经费困难中断的分别为41.4%、36.7%。 3.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缺乏。在社会救助方面, 49.1%的农民工在城市遭遇过生活陷入困境无法生存的情况,其中,得到亲朋好友救助的占66.6%,而得到政府救助的仅占3.4%,没有得到任何救助的占28.6%。在社会福利及公共服务方面,农民工也没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 ·原因分析 一是本地市场容量过小。由于当地经济发展不好,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相对不足。 二是待业人员与就业岗位出现结构上的错位。 尤其是资源型城市,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导致资源型产业逐步萎缩,出现大量产业工人失业,这些产业工人因技能的局限性使地区出现一方面是很多人没有事干,另一方面找工作非常困难的错位现象。当然,农民工由于大多文化素质较低,参与现代技术产业的能力较弱,这种现象也非常普遍。 三是文化素质偏低,就业能力不足。 失业人员中多数技能水平较低,就是以前所从事的职业,也不具备技能上的优势。加上合作、沟通等方面能力的不足,使失业人员再就业十分困难。而农民工在这个方面的问题更是不足。 四是就业观念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农民工期望不高,能够吃苦耐劳。而城市失业人员群体中,不少人期望较高,拈轻怕重,老认为自己干得多、拿得少,高不成低不就,没有正确评价自己得市场地位,也没有把自己融入一个企业,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思想。 五是寻求政府帮扶的主动性不强。 六是就业组织不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机制薄弱。 七是限制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存在。 八是输出地与输入地之间合作不够。 ·发展历程 第一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目的主要是:赚钱、盖房子、娶媳妇、养家糊口、供孩子上学。 第二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动因主要是:“出来锻炼自己”、“想到外面玩玩”、“学一门技术”、“在家乡没意思”、“羡慕城市生活”或者“外出能够享受现代生活”等。在这种就业观念指引下,第二代农民工都愿意学电脑、开车、外语等看似时髦,实际却是普及性的本领,而不愿意学焊工、厨师等真正需要的专业本领,在就业上就表现出很多不成熟的方面:对工作岗位比较挑剔,怕吃苦、爱面子等。在同样的条件下,更愿意选择出省就业。由于第二代农民工缺乏务实的就业观念,不去选择真正适合自我发展、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岗位,所以在许多城市一边是相当多的家政、餐饮等服务业大量缺工,一边是很多第二代农民工处于失业状态。并且第二代农民工还对发达地区、大城市、高工资盲目追求,因而大部分选择去本地以外,尤其是省外的城市就业,内陆地区和西部地区以及省内却很少有人问津。这不仅造成中西部地区许多企业因缺乏劳力而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而且会造成沿海地区劳务人员竞争过于激烈,徒增第二代农民工自身的就业压力。就业问题的解决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依赖于第二代农民工新就业观的培养和形成。 ·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农民工就业难题破解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现实语境下,推进农民工就业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农民工自己协同作战,四位一体,正确处理好几对关系。 (一)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2.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 3.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服务体系。 劳动力流出地政府要大力发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信息渠道,免费为外出就业的农民发放相关资料,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信息。劳动力流入地政府就业服务机构要普遍向农民工开放,免费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介绍等基本服务,降低门槛,简化手续,收集岗位信息,开发针对农民工的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4.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要完善工会组织,使农民工可以通过集体谈判以及组织化的渠道表达意愿、维护合法权益;要建立面向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制度,并严格执行《劳动法》;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规范职业中介行为,严厉打击以职业介绍为幌子骗取农民工钱财的违法犯罪活动。 (二)提高农民工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 1.确保农村居民子女的义务教育权利得到满足。 2.在农村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3.培养农民工的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 (三)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解除劳动者后顾之忧并提升其安全预期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在工业社会里,就业与社会保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制度安排与政策实践中,不应将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对立起来,而应在两大政策体系之间寻求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有效机制。就业为社会保障提供前提和基础,就业为劳动者参与社会保险创造了必要条件,社会保险制度的确立又有效地解除着劳动者的诸多后顾之忧。 1.着力解决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 要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所有用人单位必须及时为农民工办理参加工伤保险手续。要采取建立大病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办法,重点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期间的 2.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 要逐步适应农民工流动性强的特点,尽快制定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办法,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难题,不因劳动力的流动,造成养老保险的中断,尽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禁止农民工随意退保。 3.失业保险尽快向就业保障机制转化。 农民工失业保险制度应当向就业保障机制转化,将重点逐渐转移到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就业培训等方面,这是社会保障制度发挥促进就业功能的重要体现。 4.提供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福利保障。 应逐步解决当前农民工十分关注的子女教育、住房等问题,降低农民工的生活成本。如在住房福利方面,应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政策体系,凡符合条件的农民工都应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住房福利待遇。 (四)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农民工就业机会 扩大农民工的就业机会,目前最关键的是要加大产业和区域发展政策的调控力度。 1.产业发展政策方面。 政府要降低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的准入条件,简化准入手续,缩短审批时间,加大税收优惠,积极引导、扶持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要鼓励、扶持有条件的农民工自主创业。要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的服务业,支持、鼓励和引导私营、个体企业兴办服务业充,分发挥其在活跃市场、增加就业方面的作用。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其对解决农民工就业、增加农民工收入以及拉动农村有效需求的重要作用。 2.区域发展方面。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通过加大区域发展政策的调控力度,开发就业岗位,不断扩大农民工的就业机会,逐步改变中西部特别是西部边远地区、农村和基层十分落后的局面,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差距。 有效解决农民工就业的问题,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的原则,把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就业共同谋划,纳入各级政府保增长、促就业、保稳定的工作大局。经济上同报酬,政治上同权同责,享有平等的待遇和权益。清理整理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切实改善他们的就业环境。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既定方针不动摇,既要积极引导农民工进城务工,又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城经济,扩大农村劳动力在当地就近转移就业,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实现充分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革现有户籍制度,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健全覆盖城乡就业的组织体系,就业培训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搭建城乡联动,省市县乃至全国联网的就业信息平台。加强地方政府与用工企业的联络,举办适宜农民工进城就业的制造业、加工业、采掘业、餐饮服务业相关工种的专题招聘推介会,送岗下乡活动。真心实意帮助农民工解难题、办实事。避免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区间的无序流动,降低农民工就业成本。 三是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结合农民工的实际,分工种制定农民工的技术等级标准。逐步完善农民职业资格培训、考核、晋级体系,为农民工建设一条从初级工、熟练工到技师的成长道路。为农民工就业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格保障,规范农民工的就业程序。 四是县乡两级建立政府主导的农民工劳务输出组织。为农民工就业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构建农民工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为主要的“四险”跨地区流转,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五是充分利用各县市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等培训基地,根据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求,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系列培训和引导性培训,提高农民工转移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提高参训农民工的培训补贴标准,推广发放“培训券”等直接补贴的办法,增强参训农民工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地方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等现代传媒手段,向农民工传授外出就业基本知识。支持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培训基地,发展订单式培训。多渠道培养农民工就业技能,为农民工就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六是各级地方政府制定扶持政策,鼓励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具体讲就是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如对创业者政府可提供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对于微利项目财政全额贴息,3年免交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对有资金、有技术和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由政府搭建创业平台,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各种创业服务。 七是加大对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和服务业的扶持力度。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稳定在岗农民工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形势稳定。如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时间內缓缴保险金,允许阶段性降低四项社会保险费率,鼓励用工企业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同时积极引导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力度,大力促进农民工的就地就近转移。形成东中西部良好互动,共同发展的格局。努力实现保就业、保增长、保稳定。 八是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统筹规划城乡公共设施建设。调整投资机构,把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转向农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农村经济繁荣和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重视利用当地原材料和劳动力,注重建设能够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促进农民直接增收的中小项目。 九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稳妥的发展小城镇,提高产业聚集和人口吸纳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用地、集约发展”的原则,提高小城镇规划和建设。加大中央财政对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建设的扶持力度,推动县域经济和小城镇经济的跨越发展。 十是扶持壮大县乡涉农产业龙头加工企业,开发系列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延展产业链条,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新格局,使农业尽早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的能力,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总之,有效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短期内应依靠国家和地方经济刺激计划,长远主要通过以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推动城市化进城,让大量的农民彻底脱离土地,进入城镇安居乐业才是治本之策。
/
本文档为【农民工就业现状及解决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