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醒脑开窍疗法

醒脑开窍疗法

2011-02-21 50页 ppt 1MB 1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8689

暂无简介

举报
醒脑开窍疗法null醒脑开窍疗法 醒脑开窍疗法 广州中医药大学 徐振华 概述 概述石学敏院士1972年创立的中风病针灸治疗方案。 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国内外数十家医疗机构广泛应用,为中风病患者提供了优越的治疗方案。 醒脑开窍针法的理论基础醒脑开窍针法的理论基础《内经》称中风为“大厥”、“薄厥”、“煎厥”、“偏枯”、“偏身不用”等。 对于中风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认识及学说颇为不一,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主要认为病因为风、火、痰、瘀、虚等,病机为瘀血...
醒脑开窍疗法
null醒脑开窍疗法 醒脑开窍疗法 广州中医药大学 徐振华 概述 概述石学敏院士1972年创立的中风病针灸治疗。 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国内外数十家医疗机构广泛应用,为中风病患者提供了优越的治疗方案。 醒脑开窍针法的理论基础醒脑开窍针法的理论基础《内经》称中风为“大厥”、“薄厥”、“煎厥”、“偏枯”、“偏身不用”等。 对于中风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认识及学说颇为不一,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主要认为病因为风、火、痰、瘀、虚等,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阻滞清窍所致。醒脑开窍针法的理论基础醒脑开窍针法的理论基础石学敏院士在继承古代各家之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针对中风病的两大症状—— 神志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脑血管的闭塞不通,脑功能异常,亦即“元神之府”失用,脑窍闭塞则神无所依,肢无所用。醒脑开窍针法的理论基础醒脑开窍针法的理论基础明确提出中风病的根本病因病机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确立了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的治疗方法,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醒脑开窍针法的理论基础醒脑开窍针法的理论基础明确的阐述“神”的概念 1.中医的“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之“神”,仅指思维、意识、精神状态、认知能力等;广义之“神”,则泛指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同时,广义之“神”,也主宰一切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 2.石学敏院士确定的中风病基本病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中之“神”,即为广义之“神”,因此,中风病无论有无神志障碍均可视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醒脑开窍针法的理论基础醒脑开窍针法的理论基础3.中风病病机中“神”的定位 明代·李时珍曰:“脑为元神之府”。 元者,气始也。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脑与神的关系密切。 中风病从现代医学角度已经确定脑神经细胞迟发性坏死所造成的病证。因此,中风病病机中之“神”是“元神”、“脑神”。石学敏院士在治疗中风病的主要治法中直接定位为“醒脑开窍”。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特点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特点一、针刺法则的确立: 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 二、针刺输穴的选择: 选择有开窍启闭的脑穴,以阴经穴为主, 阳经穴为辅。 三、针刺手法的确立: 在进针方向、针刺深度、施术手法方面作 了重大创新。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特点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特点古人针灸的量化指标 古医籍中记载了很多针灸的量化指标和手法规范。例如:“针三呼”、“灸五壮”、“拇指向前为补,拇指向后为泻”等等。充分说明古人对针灸治疗的量化指标和手法规范是非常重视的。因为古今文化的差异及历史进程中古典医籍的遗失,针灸操作的量化指标及手法规范后世没有完整的继承。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特点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特点石学敏院士将“醒脑开窍”针刺法配伍腧穴操作进行量学规范。为此,开展了大量临床研究和基础实验逐一确定了腧穴位置、进针深度、针刺方向、施术手法、施术时间、针刺效应及针刺最佳间隔时间等。使“醒脑开窍”针刺法日趋规范化、剂量化、科学化。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主方1 一、穴位组成: 主穴:双侧内关、人中、三阴交 副穴:患肢极泉、尺泽、委中 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 手指握固加合谷; 语言不利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络穴, 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 定位: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 上2寸,在桡侧腕屈肌腱同掌长 肌腱之间取穴。 主治:心痛胃疼.翻胃呕吐. 心悸怔忡.失眠.胸闷等症。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人中:督脉经穴 定位:位于人体的面部, 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昏迷,晕厥,暑病, 癫狂,痫证,急慢惊风,鼻塞, 鼻出血,风水面肿牙痛,牙关 紧闭,黄疸,消渴,霍乱,温疫, 脊膂强痛,挫闪腰疼。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三阴交:足太阳脾经,系足太 阴、厥阴、少阴之会。 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 侧面后缘 主治:脾胃病、月经病、心悸、 失眠、下肢痿痹等。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极泉:手厥阴心包经经穴 定位:在腋窝顶点,腋动脉 博动处。 主治:心痛、心悸、肩臂疼 痛、胁肋疼痛。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尺泽:手太阴肺经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 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肺系疾病、肘臂挛痛、 急性吐泻等。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委中:足太阳膀胱经 合穴,下合穴 定位:腘横纹中点, 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 肌腱的中点。 主治:腰背痛,下肢痿痹, 腹痛,急性吐泻,小便 不利。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风池:足少阳胆经经穴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 方肌上端之间凹陷中, 平风府穴。 主治:头痛、眩晕、目 疾、中风、不寐、颈项 强痛等。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完骨:足少阳胆经经穴 定位:耳后乳突的后下 方凹陷处。 主治:头痛、颊肿、口 眼歪斜、颈项强痛、 癫痫等。完骨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翳风:手少阳三焦经经穴 定位:在耳垂后方,当乳 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颊肿、口眼歪斜、 齿痛、耳鸣、耳聋等。翳风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天柱:足太阳膀胱经经穴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0.5 寸,哑门穴旁开1.3寸, 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主治:后头痛、项强, 肩背腰痛,鼻塞、癫痫 狂、热病等。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合谷:手阳明大肠经经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 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 中点处。 主治:头、面、五官疾病, 肢体内脏疾病,热病, 经闭滞产等。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上廉泉:经外奇穴 定位:在廉泉穴上1寸,或于前正中线颌下1寸,当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取穴。 主治:声音嘶哑,舌肌麻痹,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金津、玉液:经外奇穴 定位:卷舌,舌唇系带两侧静脉上,左为金津,右为玉液。 主治:舌肿,舌疮,失语(散血祛瘀,清热消肿)。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丘墟:足少阳胆经经穴 定位:足外踝前下方, 当趾长伸肌腱外侧 凹陷中。 主治:下肢痿痹   外踝肿痛  下肢瘫痪   胸胁胀痛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操作: 主穴: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0寸,采用提插捻转结合的泻法,施手法1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斜刺,进针0.5~1.0寸,采用提插补法;针感到足趾,下肢出现不自主的抽动,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辅穴: 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1.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屈肘成120度角,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 委中,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1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配穴: 风池、完骨、翳风均针向喉结,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1min; 合谷针向三间穴,进针1-1.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第二手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配穴: 上廉泉针向舌根1.5-2寸,用提插泻法; 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毫升; 丘墟透向照海穴约1.5-2寸,局部酸胀为主。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方义 内关穴:属厥阴心包经络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有养心安神、疏通气血作用; 人中穴:为督脉、手足阴阳之会穴。督脉起于胞中,上行入脑达巅,泻人中可调督脉,开窍启闭、健脑宁神。 三阴交穴:为脾经、肝经、肾经交会穴,有补肾滋阴生髓作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针刺顺序的依据 Hirsh指出心脏对缺血十分敏感,在大脑局部缺血期间,及时采取心脏保护后,脑耐受局部缺血时间就稍微延长了一些(7、8分钟) 。 “醒法”先刺内关,这样就可及时保护心脏,加强心缩力与增加心输出量及冠脉血流量并为脑提供充足的血流灌注,延长脑缺血耐受时间。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针刺顺序继针人中,通过对其分布区内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分支的刺激,兴奋被称为面部脑血管舒张中枢的蝶腭神经节以及三叉神经— — 脑血管系统,以激发血管自身的调节作用,缓解收缩痉挛的脑血管,改善微循环,舒张微血管以更好的接纳针刺内关作用下心脏供给的血液。同时针人中可兴奋脑神经元,激发中枢神经系统发挥复杂的整合作用,增加神经细胞对能量的利用及对各种损害的抵抗力,发挥脑保护的作用。可见,先针内关,再取人中,有其内在的规律性,针刺顺序不应错置。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应用 主要用于心神昏瞀,意识丧失及某些疾病的急性期,因患病初期,病人精神紧张,神不守舍,故应调整心神,以利疾病的治疗,如中风的脱证、闭证、惊悸、癔病、癫狂痫、中暑、中毒导致神志昏迷等。以内关、人中为主穴,注意了整体的神的调整,同时根据各种疾病的临床症状不同,进行临床辨证辅穴随证加减,这样就将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于临床。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 在大量的临床工作中,每日针刺内关、人中时间过久,随着病情好转、病人意识、运动及感觉功能的恢复,针刺穴位次数多,造成局部皮肤、肌肉组织增生,局部变红、变硬,加重针刺疼痛,影响施术。 主方2更多运用于中风恢复期、后遗症及非器质性的心悸、疼痛、遗尿、阳痿、遗精等。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主方2 一、穴位组成: 上星、百会、印堂 双侧内关、三阴交 副穴及配穴同主方1。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上星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主治: ①头痛 眩晕 目赤肿痛 ②鼻渊 鼻衄 鼻鼽  ③癫狂痫 疟疾 外感热病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百会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 主治:①头痛 眩晕 晕厥     ②中风不语 偏瘫 癫狂痫 不寐     ③脱肛 阴挺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印堂: 定位:在额部,两眉头 之中间。 主治:1 头痛、头晕 2 鼻渊、鼻衄、 目赤肿痛、颜面疔疮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操作: 主穴:先刺印堂,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继之,选3寸毫针由上星刺入,沿皮刺入百会穴后,针炳旋转90°,转速20~160次分,行手法1分钟。 其他主穴、副穴、配穴手法同主方1。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应用: 主要用于中风病的恢复期及非器质性的心悸、遗尿、阳痿、遗精等,三穴相配既可宁心安神,又减少了针刺人中穴的疼痛之苦。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并发症的治疗: 便秘:针外水道、外归来、丰隆。 呼吸衰竭:针刺双侧气舍。 尿失禁、尿潴留:针中极、曲骨、关元,局部施灸、按摩或热敷。 共济失调:针风府、哑门、颈椎夹脊穴。 复视:针天柱、睛明、球后。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及操作并发症的治疗: 癫痫:针大陵、鸠尾。 肩周炎:针肩髑、肩修、肩内陵、肩 贞、肩中俞、肩外俞,痛点刺络 拔罐。 血管性痴呆:针百会、四神聪、四白、 太冲。 睡眠倒错:针上星、神门。典型病例介绍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骆某,女,47岁,因“右侧肢体乏力2天,加重伴言语不利1天”于2004年4月10日入院。患者于04年4月8日早出现右侧肢体乏力,右下肢为甚,可自行行走,未行特殊处理。4月10日晨起发现穿衣困难,右侧肢体乏力较前加重,下地行走欠稳,伴有言语不利,当时患者神清,无头晕、头痛,无肢体抽搐等,遂就诊我院急诊,行头颅CT结果未发现异常。收入神经外科治疗。 入院症见:车床推入,神清,精神可,言语欠清,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肢体乏力,活动不利,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白腻,脉弦滑。典型病例介绍典型病例介绍 查体:心肺(-)。 专科情况:神志清楚,构音欠清,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偏右,两侧肢体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肌力约4级,左侧肌力正常,全身感觉未见异常,浅反射正常,右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和右膝腱反射减弱,病理征未引出。脑膜刺激征(-)。 辩证分析:缘患者年近五旬,肥胖体弱,肝肾不足,肝风内动;脾胃受损,脾失健运,则聚湿生痰,痰湿阻络则瘀血内生,肝风挟痰挟瘀上扰,痹阻脑脉,脑髓受损,发为缺血中风。病因为肥胖体弱,病机为风痰瘀血,痹阻清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典型病例介绍典型病例介绍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缺血中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西医诊断:脑梗塞急性期 治疗上,以补益肝肾、活血祛瘀为法,清开灵和灯盏花素活血通络化瘀,复方麝香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和速碧林活血、扩容、抗凝等治疗。患者入院后右侧肢体乏力进行性加重,右侧肢肌力0级,经针灸治疗后右侧肢体乏力改善,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2级。于2004年4月15日转入针灸科进一步治疗。转入我科时,患者右侧肢体无力,活动不利。典型病例介绍典型病例介绍 转入后第四天,石院士来推广石氏中风单元及醒脑开窍法,该患者被选中进行示范教学,石院士为其进行针灸治疗,针刺内关(双)、人中、委中(右)、三阴交(右)、极泉(右)、尺泽(右)、合谷(右)、丘墟透照海(右)、风池(双)、完骨(双)、翳风(双)。当针刺委中、三阴交穴时,患者觉右下肢出现闪电样针感,右下肢分别猛烈收缩3次,出针后,嘱患者抬右下肢,患者即觉得右下肢比前轻松,抬举比前有力,右下肢肌力3+级。针刺极泉(右)、尺泽(右),患者觉右上肢出现闪电样针感,右上肢出现不自主收缩3次,出针后嘱患者活动右上肢,患者右上肢肌力可达3-级,右手指可稍活动。典型病例介绍典型病例介绍 之后续用醒脑开窍法为患者治疗约40天,每次针刺患者都可出现明显针感,每次治疗后患者右侧肢体乏力都可有所改善,患者手指功能逐渐恢复,对指良好。 随诊至今,患者右侧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右手写字尚端正,生活自理。该患者恢复效果之好,超出我们的预期。null典型病例介绍典型病例介绍孙某某,男,52岁,住院号:149413,主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两年半。患者于两年半前因脑出血行血肿清除术,术后遗右侧轻度面瘫,言语不利,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为进一步恢复,收入我科。 现症:患者言语不利,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无头痛头晕等症状,眠安,纳可,二便调。既往糖尿病史5年。 典型病例介绍典型病例介绍查体:心肺(-),右侧中枢性面瘫,伸舌偏右,右侧肢体肌张力Ⅲ级,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Ⅳ级,右侧腱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深浅感觉未见异常。 舌暗红,苔白,脉滑。 典型病例介绍典型病例介绍头颅CT示:左侧额叶、颞叶脑软化灶、脑萎缩。 诊断:中风后遗症 (瘀痰阻络) 治疗:百会、上星、印堂、上廉泉、右侧下关、颊车、地仓、极泉、尺泽、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委中、风市、四强、梁丘、血海、阴、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丘墟、太冲、足临泣。 典型病例介绍典型病例介绍嘱患者右下肢抗痉挛主动锻炼。 针刺五次后右侧肢体肌张力下降,右上肢近端肌力达Ⅱ级,针刺一疗程患者语言基本正常,右侧肌张力明显减退降低,右上肢近端肌力Ⅲ~Ⅳ级,手腕以下肌力Ⅰ~Ⅱ级,右下肢肌力Ⅳ~Ⅴ级,足内翻明显好转。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机理研究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机理研究改善血液流变性 醒脑开窍针刺法改变血液的高粘状态,降低血小板和红细胞的聚集力及粘滞性,改善血液的高粘、聚、凝状态,稳定血液内环境,改善脑微循环,维持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的平衡,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机理研究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机理研究增加脑组织的血液供应 增加脑组织的氧和血液供应量是防治脑缺血损伤的关键,醒脑开窍针刺法可调节血管运动平衡,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使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得到改善、脑组织损伤减轻。 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机理研究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机理研究调节缺血区脑组织的能量代谢 针刺可改善缺血区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发挥脑保护作用,使脑细胞的功能和形态损害减轻。 研究显示缺血区脑组织ATP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针刺内关及人中可明显改善缺血区两种酶的脱失;针刺可改善微血管内皮细胞的ATP酶代谢,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钠钾跨膜转运动能,从而有效地减轻因缺血缺氧而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改善脑血管的机能。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机理研究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机理研究对抗自由基损伤 发生脑缺血时,自由基产生异常增多,从而对脑组织引发一系列损害。“醒法”可对抗自由基的损伤,发挥脑保护作用。观察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后不同时间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脂(U10)含量的影响,针刺可明显对抗大鼠MCAO后自由基的产生,提高机体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增强SOD活性。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机理研究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机理研究减轻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 脑缺血时兴奋性氨基酸明显增加,激发一系列病理过程,导致脑损害。 针刺可减轻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防止由此引起的一系列损伤。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机理研究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机理研究抑制缺血区神经细胞凋亡,增强脑组织的修复能力 用原位末端标记(TIJNEL方法)技术观察缺血区脑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及针刺的干预作用,“醒脑开窍”针法能使缺血区脑细胞凋亡明显减少,从而减小梗塞面积,起到脑保护作用。 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区脑组织c-fos蛋白的动态化及针刺的干预作用,针刺能增强各时段c-fos蛋白的表达,提高神经细胞的应激能力和对脑缺血损伤产生适应性变化,增强脑组织的修复能力。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机理研究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机理研究促进HSP70基因表达 热休克蛋白HSP70在MCAo大鼠脑中的表达, HSP70因缺血被诱导,但其转录与表达又明显与供血状况有关,严重缺血区HSP70的表达受阻。 醒脑开窍针刺法可增加梗塞区皮质、纹状体、海马HSP70 RNA基因的表达。证实了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缺血后的脑细胞的保护作用优于常规针刺法。小结小结“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理论内涵 1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设立,还中医诊断学的全貌 1.1 中医临床十分强调“辨证施治”,辨证施治确实是中医宝库的奇葩,很多疾病在辨证施治的指导下获得良好的疗效。因此,近年来现代医学也提出“个体化医疗”的观点来修整自身的医学理论。但是,单纯的“辨证施治”也存在其临床中的缺陷。临床重复性差;不利于总结;不利于传授;不利于研究。小结小结1.2 中医证与症有所不同,中医的证是指证候,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病;中医的症是指症状。因此,中医诊断学应该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整体诊疗观。 1.3中风病是病因、病机非常复杂的一种疾病。痰浊、肝风、瘀血等病理因素均可导致中风病的发生。但是既然有共同的病证表现,必定存在共同的病理机转。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发为中风。小结小结2 清楚阐述“神”的概念 2.1 中医的“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之“神”,仅指思维、意识、精神状态、认知能力等;广义之“神”,则泛指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同时,广义之“神”,也主宰一切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 2.2 石学敏院士确定的中风病基本病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中之“神”,即为广义之“神”,因此,中风病无论有无神志障碍均可视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 2.3 中风病病机中“神”的定位明代·李时珍日:“脑为元神之府”。元者,气始也。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脑与神的关系密切。中风病病机中之“神”是“元神”、“脑神”。治疗中风病的主要治法中直接定位为“醒脑开窍”。小结小结3 对中风病传统针刺治疗原则的修正 中风病传统针刺治疗原则是急性期“平肝潜阳、镇肝熄风”;稳定期及后遗症为“疏通经络”。取穴方面多沿用“风取三阳”、“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以取阳经穴为主。通过大量的临床对比研究和基础实验证实:传统针刺法治疗中风病确实对稳定病情、改善肢体功能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在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改变脑功能等方面作用则不明显。石学敏院士设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则以阴经穴为主;以督脉穴为主,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小结小结4 对“醒脑开窍”针刺法配伍腧穴的操作进行量学规范 4.1 古人针灸的量化指标 古医籍中记载了很多针灸的量化指标和手法规范。例如:“针三呼”、“灸五壮”、“拇指向前为补,拇指向后为泻”等等。充分说明古人对针灸治疗的量化指标和手法规范是非常重视的。因为古今文化的差异及历史进程中古典医籍的遗失,针灸操作的量化指标及手法规范后世没有完整的继承。 4.2 “醒脑开窍”针刺法将配伍腧穴操作进行量学规范。为此,开展了大量临床研究和基础实验逐一确定了腧穴位置、进针深度、针刺方向、施术手法、施术时间、针刺效应及针刺最佳间隔时间等。使“醒脑开窍”针刺法日趋规范化、剂量化、科学化。小结小结5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组成与操作 5.1 治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 5.2 处方主穴:内关(手厥阴心包经)、人中(督脉)、三阴交(足太阴脾经)。辅穴:极泉(手少阴心经)、尺泽(手太阴肺经)、委中(足太阳膀胱经)。配穴:手指握固加合谷透三间;吞咽障碍(假性延髓麻痹)加风池、完骨、翳风;语言不利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 5.3 操作方法 5.4 治疗时间 每日针2次,10天为1疗程,持续治疗3—5个疗程。Thank you ! 致 谢!Thank you ! 
/
本文档为【醒脑开窍疗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