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

2011-01-31 40页 ppt 920KB 63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9871

暂无简介

举报
肠道病毒null第24章 肠道病毒第24章 肠道病毒肠道病毒: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一个属,在人类消化道细胞增殖,然后通过血液侵犯其他器官,引起各种综合征。分类分类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 埃可病毒(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 ECHO 新肠道病毒68-71型 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学习要求: 掌握脊髓灰质炎的发病机理、免疫性 熟悉脊髓灰质炎传播途径、防治原则null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古代称“小...
肠道病毒
null第24章 肠道病毒第24章 肠道病毒肠道病毒: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一个属,在人类消化道细胞增殖,然后通过血液侵犯其他器官,引起各种综合征。分类分类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 埃可病毒(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 ECHO 新肠道病毒68-71型 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学习要求: 掌握脊髓灰质炎的发病机理、免疫性 熟悉脊髓灰质炎传播途径、防治原则null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古代称“小儿惊瘫”。 疫苗接种后,发病率显著下降。 据初步统计,我国在使用疫苗后,避免了100万以上的儿童因感染脊灰野病毒造成的肢体残疾。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1840年 Heine 报道本病 1890年 Medin描述了其流行病学特点及神经系统并发症 1908年Landsteiner和Popper首先将该病经神经系统传给灵长类动物—猴子而证实其传染性 1949年Enders、Willer、Robbins成功地在非神经细胞中培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 获得诺贝尔奖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1953年Salk制备了灭活疫苗, 随后Sabin、koprowski、Melnick发展了减毒活疫苗。 1988年第41届世界卫生大会提出在2000年全球消灭由脊髓灰质炎病毒野毒株引起的麻痹型病例。 1、生物学性状1、生物学性状圆形、颗粒状、无包膜 抗原分型:I、II 、III 型间很少有交叉免疫,国内外发病与流行多以I型居多。近年来服疫苗地区多见II、III型感染 null脊髓灰质炎病毒结构模式VP1VP2VP3病毒的抵抗力病毒的抵抗力在污水和粪便中可活数月 食品中可保存数周 不易被胃酸或胆汁灭活 耐一般浓度和化学消毒剂 对氧化剂敏感 60。C、30min被灭活 培养培养 可用猴肾细胞、HeLa细胞、人胚肾及人胚肺细胞等组织培养来分离病毒及制备疫苗 2、致病性与免疫性2、致病性与免疫性人类是唯一的易感宿主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 鼻咽分泌物 粪便:发病前10天-病后4周 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少数经飞沫传播。 致病机理致病机理 病毒  咽部、肠道淋巴组织隐性感染(产生抗体) 免疫力低 —— 血循环——病毒血症  单核-吞噬系统  血循环——第二次病毒血症 免疫力低—— 中枢神经系统   无瘫痪期症状 瘫痪期症状致病机理致病机理致病特点致病特点90%以上呈隐性感染,不出现临床症状。 5%经两次病毒血症后,中枢神经系统不受侵犯。 1-2%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后, 不出现麻痹症状 0.1-2%发生肢体弛缓性麻痹。 临床类型临床类型隐性感染或无症状型:无症状,鼻咽分泌物和粪便排毒,血清抗体升高 顿挫型:不典型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早期排毒,抗体阳性 无瘫痪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但不发生瘫痪。无菌性脑膜炎改变 瘫痪型:迟缓性麻痹 null罗斯福 ( Franklin D. Roosevelt)罗斯福 ( Franklin D. Roosevelt)出生于1882年1月。 1921年他在冰冷的海水里游泳后,忽然双腿麻痹,经诊断是脊髓灰质炎。 1932年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 他设立的小儿麻痹症全国基金会,大大扶持了脊髓灰质炎的疫苗研制工作。 免疫性免疫性1-5岁高发 以体液免疫为主。 免疫力持久(对同型) 婴幼儿可通过胎盘接受母体给予的IgG抗体获得自然被动免疫,4个月以下婴儿很少得病。 3、微生物学检查3、微生物学检查病毒分离 取病人粪便、发病早期的咽部分泌物等标本,进行组织培养。 血清学诊断 中和抗体,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较早期血清增高4倍或4倍以上者,有诊断意义。 4、防治原则4、防治原则隔离病人 消毒排泄物、饮食卫生、保护水源 疫苗接种:最好的手段 被动免疫:易感者用丙种球蛋白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 IPV(灭活) 疫苗 三价混合疫苗 OPV(减毒) 免疫方法: 2月龄始,连续口服3次,间隔1个月 null 项目 活疫苗 (OPV) 死疫苗 (IPV) 接种方法 口服糖丸 肌肉注射 抗体产生 血清抗体、分泌抗体 血清抗体 细胞免疫 有 无 间接免疫 能通过接种者粪便 无 排毒免疫更多人群 稳定性 差,不易保存 易保存 副作用 极少数引起疫苗相关 无 脊髓灰质炎 免疫效果 更好 好 null我国政府规定每年12月5日和1月5日为脊灰疫苗日。我国政府规定每年12月5日和1月5日为脊灰疫苗日。疫苗使用的效果疫苗使用的效果我国脊灰突发事件发生情况我国脊灰突发事件发生情况1994年报告最后一例本土野病毒病例; 1995~96年云南省发现4例缅甸输入的野病毒病例; 1999年青海省循化县发现1例从印度输入的野病毒病例; 2002年四川攀枝花市发现脊灰疫苗重组株(VRPV)流行; 2004年贵州省贞丰县发生脊灰疫苗衍生株(cVDPV)循环; 2005年安徽省发生免疫缺陷脊灰疫苗衍生株(iVDPV)病例; 2006年广西发生脊灰疫苗衍生株(VDPV)病例; 2007年山东、山西、广西分别发生脊灰疫苗衍生株(VDPV)。null印度676、864巴基斯坦40、32阿富汗31、17尼泊尔5、5孟加拉18、0缅甸0、15周边国家2006、2007年的脊灰流行情况其他肠道病毒其他肠道病毒科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新型肠道病毒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无菌性脑膜炎 麻痹 疱疹性咽峡炎 心肌炎和心包炎 肌痛或肌无力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手足口病红眼病红眼病手足口病手足口病null急性胃肠炎病毒急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轮状病毒轮状病毒学习要求: 熟悉轮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发病机理、所致疾病1、生物学性状1、生物学性状形态 病毒直径为70-75nm,有双层衣壳,壳粒排列呈车轮状。 核酸 双链RNA 1、生物学性状1、生物学性状分型 4种血清型,引起人类腹泻的主要是A、B型 抵抗力 耐乙醚、酸、碱和反复冻融 不耐热,56℃,30min可被灭活 强2、致病性与免疫性2、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播途径:粪-口 A型--婴幼儿(6月-2岁)、秋冬季胃肠炎 B型--大龄儿童、成人 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 全世界因急性胃肠炎住院的儿童中,40-50% 发病机理发病机理病毒小肠粘膜绒毛细胞微绒毛萎缩、变短、脱落影响水分、盐的吸收腹泻,脱水,酸中毒3、微生物学检查3、微生物学检查 电镜检测病毒 ELISA检测病毒抗原——方法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4、防治原则4、防治原则预防为主 无特异的有效治疗药物 补液、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
/
本文档为【肠道病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