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鲁迅_野草_的人生哲学

鲁迅_野草_的人生哲学

2011-01-19 8页 pdf 642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189

暂无简介

举报
鲁迅_野草_的人生哲学 第 卷 第 期 清隆师专学报 园 罗 年 月 口 世纪中国文学 鲁迅《野草 》的人生哲学 傅德氓 渝州大学 中文系 , 重庆市 礴以犯 摘 共 手迅在《歼苹 》中以其忧情深广的现察与思考 , 以 现代主义的 艺术手法 , 句画 了 一幅凝重 、 幽深 、瑰丽 、 怪诞的 “ 歼草 ”世界 充分展现 了他付社会人生的思考及其深咬的人生哲 学。 关挂词 歼苹 人生哲学 社会人生 思考 【中圈分类号 文做标识码 文 偏号 一 一 一 《野草 》是奋迅 一 的诗散文集 , 写于 年 月至 年 月 陆续发表在《语丝 》周...
鲁迅_野草_的人生哲学
第 卷 第 期 清隆师专学报 园 罗 年 月 口 世纪中国文学 鲁迅《野草 》的人生哲学 傅德氓 渝州大学 中文系 , 重庆市 礴以犯 摘 共 手迅在《歼苹 》中以其忧情深广的现察与思考 , 以 现代主义的 艺术手法 , 句画 了 一幅凝重 、 幽深 、瑰丽 、 怪诞的 “ 歼草 ”世界 充分展现 了他付社会人生的思考及其深咬的人生哲 学。 关挂词 歼苹 人生哲学 社会人生 思考 【中圈分类号 文做标识码 文 偏号 一 一 一 《野草 》是奋迅 一 的诗散文集 , 写于 年 月至 年 月 陆续发表在《语丝 》周刊 上 。 年 月 , 鲁迅把它们汇编成集 , 连 “ 题辞 ”共 篇文章 , 月列人他主编的“ 乌合丛书 ” , 由北京北 新书局出版 , 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再版 。 《野草 》写作的时代正是中国多事之秋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促进了革命的发展 , 以广东为中心 的 南方革命形势也蓬勃高涨 , 但北京的军阀投靠 日本帝国主义 , 社会政治 日趋黑暗 。 北洋军阀政府不 断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 从 年北京女师大风潮到 年 “ 三 · 一八 ”协案的发生 , 是 “ 五四 ” 以后北京最黑暗的时期 。 鲁迅一方面和封建势力以及代表资产阶级右冀的 “ 现代评论派 ” 应战 , 另一方面由于新文化运动的落潮和《新青年 》团体的散伙 , 在文化战线上一时还看不到作为核 心的领导力量 , 他独立支撑着北方思想战线 , 从而产生 了 “ 成了游勇 ” “ 布不成阵 ” 的孤军作战的感 觉 。 尽管后来走厦门 , 到广州 , 但面对的仍然是 ‘ 许多血和许多泪 ” “ 泪干 了 , 血消了 屠伯们逍遥复 逍遥 , 用钢 刀 的 , 用软刀 的 。 ” 川 发 出了 “ 新的战友在哪里 ” 的呼喊 , 他的思想在苦闷 中经历 了 一场 激烈的斗争 。 正如他的《题 仿徨 》一 诗所说 “ 寂宾新文苑 , 平安旧 战场 。 两 间余一卒 , 荷戟独仿 徨 。 ”他在《自选集 · 自序 》中作了更 为具体的说明 “ 后来《新青年 》的团体散掉 了 有 的高升 有 的 退隐 , 有的前进 , 我又经验了一 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 , 并且落得一个 ‘ 作家 ’的头衔 , 仍然在沙漠 中走来走去 , 不过已 经逃不 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 , 叫做随便谈谈 。有 了小感触 , 就写 些短文 , 夸 大点说 , 就是散文诗 , 以 后 即成一本 , 谓之《野草 》。 ” 川 可 见奋迅面对 当时如 “ 黑色染缸 ” 的现实和战阵散伙的孤独 , 他一方面深谙 “ 无需乎展骇一时的牺牲 , 不如深沉的韧性战斗 ” , 一方面 又感到苦闷 、 仿惶 、 探索 , 《野草 》便是他这种错综复杂的思想情感的 。 据章衣萍 回忆 , 鲁迅 曾 说 , 他的哲学都包括在他的《野草 》里面 。 ” 应该说 , 这是我们理解《野草 》思想艺术内涵 的一把钥 匙 。 在《野草 》里 鲁迅 以他忧债深广的观察与思考 以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 勾画 了一幅凝重 、 幽 深 、瑰丽 、 怪诞的“ 野草 ’‘世界 , 充分展现了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及其深峻的人生哲学 。 【收稿 日期 一 一 作 者简介 傅挽峨 , 一 男 四 川 省素庆 县 人 , 重 庆 市渝 州 大 学中丈 承教授 。 Administrator 高亮 Administrator 高亮 第 期 傅德眠 仓迅《野草 》的人生哲学 “对于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 , 必须坚决 , 持久不断 , 而且注 , 实力 。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愈见 》, 年 月 日 。 “ 要治这麻木状态的国度 , 只有一法 , 就是 ‘韧 ’ 也就是 ‘锲而不舍 ’。 ” 《两地书 · 第一集 · 北京 》 年 月 日 。 鲁迅写作《野草 》时 , 其世界观正处在由进化论和个性主义往阶级论和集体主义的转型期 , 尽管思想 矛盾 、 苦闷 , 甚至有些失望 、 颓唐 , 但他是战斗的现实主义者 , 他没有为消沉的情绪所征服 , 没有为令人窒 息的现实所吓退 , 而是 以他那从中国传统哲学中继承而来的 “ 天行健 , 君子以 自强不息 ”和 ‘ 知其不可为而 为之 ”的韧性战斗精神催促 自己 , 召唤 自己 , 毫不停息地前进 , 不断地探索和追求 。 这种同旧社会的不妥协 态度和韧性战斗精神在《秋夜 》 、 《过客 》 、 《死 火 》 、 《失掉的好地狱 》 、 《这样的战士 》 、 《淡淡的血痕中 》有着强 烈的体现 。 《秋夜 》以象征 主义手法写作者在秋夜里所 见 、 所想和所经历的心灵的感受 着力刻画 了英勇顽强的 枣树的形象 。 在糜烈 、 肃杀的秋夜中 , 枣树的叶子已经落尽 单剩下干子 , 身上还留下 了伤痕 , 但它总是“默 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 , 使天空闪闪地鬼胶眼 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 , 使月亮窘得发 白 。 ” 这枣树的坚韧的战 尝 , 使得 ‘ 鬼胶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 , 不安了 , 仿佛想离去人间 ” ⋯ ⋯而 ‘ 月亮 也暗暗 地躲到东边去 一 ‘ ” , ⋯ ⋯然而枣树那 ‘ 一无所有的十 子 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 , 一 意 要制他的死命 , 不管他各式各样地胶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 ”在这里 , 秋夜的天空喻社会 仁的反动黑暗势力 , 枣树则是革命战士的象征 。 枣树要制敌 于死命的韧战精神 , 激励着人们向旧世界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 在诗剧《过客 》中 鲁迅塑造了一个坚强的 、 勇往直前 、 百折不挠地探索前进道路的战士 —过客的形象 。 这位过客 , 尽管已走到了 日幕途穷 , 旅途劳顿 , 身心疲倦 , 并明明知道前面等他的地方就是坟 , 而走完 那坟地之后究竟又是什么地方 , 谁也不知道 。 但是 , 这位坚强的 、不顾劳顿的人生的过客 , 却是无论如何也 不 肯停步 卜来 , 休息一 下 还是坚强地向前走去 。 一 方面 他憎恶黑暗的社会现实 , 不愿回转去 —那 里没 一处没有地 七 , 没一处没有驱逐和牢笼 , 没 ·处没 有皮 面的笑容 , 没一处 没有眶外的眼 泪 。 ”另 一 方 面 , 他也 不愿停下来 , 因为前面有声音在催促他 , 叫唤他 , 要他向前走 —那是生命的召唤 , 是理想和希望的 召唤 。 《死火 》中 , “ 我 ”梦见 自己跌人冰谷中 , 看 见冻结在冰谷中的死的火焰 “ 我 ”把它拾起来 , 要带它出这 冰谷 但是死火受到了人的温热 , 重又燃烧起来 这时 “ 我 ” 曾经发生一度的仿徨 , 究竟是带它出冰谷让它 烧完 自己好呢 , 还是留它在冰谷仍旧冰结成死火好 最后决定带它出冰谷 。 可是 , 正当他们跃出冰谷 日 时 却有大石车突然袭来 , 他们被辗死 在车轮底 卜 ‘ , 人石 车也坠人冰谷 , ” 冰山 、 冰补 和大石 车是 旧 社 会的象 祖 , 他们将反杭的火焰 、 , 存的 希望 、 解放的理想 都给冻结 ’ 而 “ 我 ” 欲将死 火带出冰谷 , 它在 人间燃 烧 , 给 ’’人间以光明 与温热 , 却被人 石 车碾死 这 正是 瞥迅 ‘ ’ 时 日易丧 , 子及 汝 皆亡 ”的与旧社会彻底决裂 的反杭精神 。 吸失掉的好地狱 》是旧 中国现实社会的隐喻或象征 。 鲁迅在 野草 英文译本序 》中说 ‘ 这也可以说 , 大半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 , 当然不会美丽 。 但这地狱必须失掉 。 ”作品中出现了四种意象 天神 封建皇帝 魔 鬼 一派军阀 、 人类 〔另 一 派军阀 、 鬼魂 大众 百姓 。 作品先写 “魔鬼 ”战胜 “ 天神 ” , 攫取了 地狱 的统治权 , 鱼害无减 。 ’与 ‘ 鬼魂 ” 百姓 在“ 魔 鬼 ”的统治 卜忍 无可忍 , 发生 反狱 ”的绝叫时 , ‘ ’ 人类 ” 便打着仗义执 言的招牌来为民 清命 , 他借 ‘ 鬼魂 ” 群众 之 力打倒 ’“ 魔鬼 ” , 掌握 厂统治权 这时 , 他对 ‘ 鬼 魂 ”的统治更残暴了 。 当 ’‘ 鬼魂 ”再度发出“ 反狱 ”的绝叫时 , 便遭到他们残酷的镇压 。 ‘ 鬼魂 ”失掉了好地狱 , Administrator 高亮 Administrator 高亮 Administrator 高亮 Administrator 高亮 Administrator 高亮 Administrator 高亮 Administrator 高亮 Administrator 高亮 Administrator 高亮 Administrator 高亮 Administrator 高亮 Administrator 高亮 Administrator 高亮 Administrator 高亮 Administrator 高亮 Administrator 高亮 Administrator 高亮 Administrator 高亮 Administrator 高亮 Administrator 高亮 Administrator 高亮 Administrator 高亮 Administrator 高亮 Administrator 高亮 Administrator 高亮 Administrator 高亮 Administrator 高亮 涪陵师专学报 第 卷 只得 ‘迁人剑树林的中央 ” 。 此文画出了中国人民在各派军阀统治下痛苦呻吟的图景 , 对帝国主义支持下 的封建军阀进行了有力的鞭挞 。 《淡淡的血痕中 》以 年“ 三 一八 ”惨案为背景 , 每迅有感于段琪瑞政府枪杀徒手民众而作 。 在牺 牲青年的淡淡的血痕中 , 透礴出作者对死者的悼念 , 对反动派枪杀民众的仇恨 , 对苟活者的怜悯与同情 , 而把希望寄于未出生的“ 叛逆的猛士 ”的出现 。 这种“叛逆的猛士 ”将会在人间屹立着 , “ 洞见一切 已改和现 有的废墟和荒坟 , 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苦痛 , 正视一切重登淤积的凝血 , 深知一切 已死 方生 , 将生和未 生 。 他看透了造化的把戏 他将要起来使人类苏生 ⋯ ⋯ ”统治者的一切欺骗麻醉手段对“ 叛逆的猛士 ”均无 效用 。 他不仅洞见 一切 , 而且要唤醒民众 , 进行改天换地的斗争 。 可见此文寄托了鲁迅对未来一代的热切 希望 。 《这样的战士 》写于 年 月 , 普迅正在同资产阶级文人胡适 、 陈薄 、 徐志奉等作剧烈的斗争 , 所 以他说此文 “ 是有感于文人学士们帮助军阀而作 。 ” ‘ 在鲁迅的笔下 “ 这样的战士 ” 他不为虚伪的礼貌 —一式的点头所麻醉 , 不为各种漂亮的名称 —各种旗帜和各种外套所蛊惑 , 不为什么公正 —没有偏心 、 良心生于胸膛当中的编造所欺骗 , 他总是不断地战斗 , 韧性地战斗 甚至到了衰老和寿终的时候 , 谁 也不闻战叫 看来天下已太平 了 , 他还是举起 了投枪 , 仍旧战斗 。 这就是鲁迅在这篇散文中所表现出来的 不懈的 、彻底的 、永不休战的韧性的战 斗精神 。 旧像愈摧破 , 人类便愈进步 。 —《热风 · 随感录四十六 》, 年 。 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 , “ 我觉得有许多民国国民而是民国的敌人 。 ” 华盖集 · 忽然想到之三 , 年 月 日。 早在 年 , 鲁迅在 日本留学时 , 从电影上看到一群麻木的中国人围看自己的同胞被侵略者所虐 杀 , 这激起他内心极大的震动 。 因此 , 他向来厌恶冷淇的旁观者 、 骑墙折中者 、投机取巧者 , 因为现实的斗 争是那样尖锐 、 残酷 , 反动派统治者又以孔孟之道来愚弄群众 , 麻木旁观 、 骑墙投机者对黑暗势力不置一 辞 , 不发一矢 , “ 其实乃是杀人者的帮凶而已 。 ” ‘“ ’对这种名为 “ 民国国民 ”而实为“ 民国的敌人 ”的看客和病 态社会的国民劣根性 公迅在《野草 》中进行了揭礴批判 对帮凶文人作了无情的讽刺和诅咒 。 《我的失恋 》是为讽刺当时盛行的失恋诗而作的 。 年公迅在创办《语丝 》期间 , 徐志摩等人寄了鼓吹 爱情至上 、消极人生的诗来 , 为此 鲁迅在 月 日给许广平的信中说 ‘我们要登的是议论 , 而寄来的偏多小 说 、诗 。 先前是虚伪的 ‘花呀 ’ 、 ‘爱呀 ’ 的诗 , 现在是虚伪的 ‘ 死呀 ’ 、 ‘ 血呀 ’的诗 。 呜呼 头痛极了 ” ”’可见 , 我的失恋 》既是讽刺当时流行的 “ 啊呀呵嘀 , 我要死了 ”之类的失恋诗 , 更重要的是对 “ 正人君子 ”们误导 青年消极人生的批判 。 复仇 》则是对看客 、围观者 、无聊的国民劣根性的剖析 。 普迅在《野草 英文译本序 》中说 “ 因为憎恶 社会旁观者之多 , 作《复仇 》第一篇 。 ”而在 年 月 日《致郑振铎信一四 》中又说 “ 我在《野草 》中 , 曾记 一男一女 , 持刀对立于旷野中 , 无聊人竟随而往 , 以为必有事件 , 慰其无聊 。 而二人从此毫无动作 , 以 致无聊人仍然无聊 , 至于老死 , 题曰《复仇 》。 ”在《复仇 》中 , 作者描写了“他们俩裸着全身 , 捏着利刃 , 对立 于广漠的旷野之上 。 他们俩将要拥抱 , 将要杀戮 ⋯ ⋯ ”于是无聊的路人们就从四面奔来 , 拼命伸长脖子要 鉴赏这一对男女的拥抱或杀戮 , 以慰其无聊 。 可是他们偏偏讨厌这些家伙 偏偏立着不动 “ 也不拥抱 , 也 不杀戮 , 而且也不见有拥抱或杀戮之愈 ’ 。 让这些看客们失望 , 给他们以打击 , “ 以死人似的眼光 , 赏鉴这路 第 期 傅德峨 奋迅《野草 》的人生哲学 人们的干枯 , 无血的大戮 , 而永远沉没于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中 ’ , 重重地给这批 “ 看客 ”一个回击 , 作为精神上的报复 。 这是对于这批肴热闹的路人们的复仇 , 亦是对于当时社会旁观者之多的复仇 。 《复仇二 》通过神之子 耶稣 和人之子 以色列王 被他们的信徒 、 民众 、兵丁钉十字架的故事 , 表达了 对迫害先觉者的奴才们 庸众 的悲愤的诅咒 , 以及对于先觉者深深的同情 。 鲁迅用清醒而冷静的态度描 写了无知的虐杀者怎样在虑杀神之子 , 或是人之子 。 不过正如作者所说 , 启杀了人之子 , 比虑杀神之子的 人身上所染的鲜血 , 还要更其血污 , 更其血腥 , 这只是加深虐杀者的罪过 。 对于复仇者来说 却是同样在清 醒而冷静的玩味中 , 取得了复仇的快乐 。 《颓败线的颐动 》写的是人生的恶梦 。 梦中 , 一个孤苦的女人为了生活出卖 自己的肉体 屈辱偷生 , 养 活两岁的女儿 等到女儿长大后 , 却得不到应有的尊敬 、 同情与谅解 , 反过来斥责母亲使他们 “ 没脸见 人 ” 。 于是 母亲在深夜里 , 在荒野上 , 赤身裸体于天地之间 , 发出“ 无词 ”的呐喊 , 批判了庸碌子女的负义以 及人世间的惨烈 。 同时亦显示出鲁迅在黑暗中挣扎 , 又要逃出这黑暗的反抗精神 。 死后 》写人生无 自由 , 死亦无 自由 , 死后还要遭到各色人等的嘲弄 、 厌弃 , 尖锐地抨击了病态社会中 对死者的冷漠 、专横 、 贪婪 , 表示 了对仇敌的蔑视与愤恨 。 在《狗的驳洁 》中 鲁迅通过人与狗的对话 , 辛辣讽刺了社会上那种比狗还势利的人 。 狗见了阔人就摇 尾乞怜 , 见了 “ 衣履破碎 ” 的人就咬 , 狗是势利的 。 但狗反驳说 “愧不如人呢 ” 因为人能区别铜和银的贵 贱 , 布和绸的好坏 官和民的高下 , 主和奴的尊卑 , 从而采取不同的态度 。 这些伎俩 , 狗都远远跟不上 , 所以 人 比狗势利 。 此文有力地鞭答了那些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奴才走狗 、官僚政客 、帮凶文人 , 他们趋炎附势 , 馅 仁欺下 , 追名逐利 , 蝇营狗苟 , 是一帮连狗都不如的东西 。 《立论 通过给小孩做满月酒时 , 客人不同的贺词 有的说小孩要当官 , 要发财 , 受奖 有的说小孩要 死 , 受罚 。 说谎的得好报 , 说真话的遭打 , 那末要 “ 既不谎人 , 也不遭打 ” , 只有采取左右逢源的“ 哈哈主义 ” 鲁迅 以 含蓄的方式嘲讽了那些折中主义和中庸思想 , 而主张态度鲜明 , 正视现实 , 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同样透露着鲁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战斗的精神 。 鲁迅笔下勾勒了三种人物 的典型 , 一是 “ 聪明人 ” , 他们虚伪濡弱 , 却又装出富于同情心来欺编别人 , 这是一种伪善者的形象 二是 “奴才 ” , 他们 “ 总不过是寻人诉苦 ” , 柔弱无能 , 不肯反抗 三是 “傻子 ” , 他们性情爽直 , 心 口一致 , 见义勇 为 , 不怕招惹是非 。 对前者 , 普迅是否定而批判的 对其二 , 鲁迅是“ 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 对后者 , 仓迅则 是肯定而赞赏的 。 但傻子 以个人力量和督莽的方式去进行战斗 最后 只能以失败告终 , 表达了普迅坚持群 体的 ‘ 韧战 ” , 反对 “ 赤体 卜阵 ”的战法的 卞张 我“ 更多地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 自己 ⋯ ⋯ 写在 “ 坟 ”后面 年 一月 一 日 。 我解剖 自己并不 比解剖别人留情面 。 —答有恒先生 , 一 年 月 日 。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 是无私无畏奋勇前行的一生 。 因此 他在无情地解剖社会解剖别人时 , 总 是无情地解剖 自己 。 他曾说 “ 革命者决不怕批判 自己 , 他知道得很浦楚 , 他们敢于明言 。 ”川又说 “ 我从别 国里窃得火来 指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 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的 。 ” , ‘, ’“ 煮自己的肉 ” 、 “ 喝 自己 酿出的酸酒 ” 正是这种严于 自我解剖的精神 , 他在《野草 》中举起了锋利的解剖刀 , 无情地指向自己 的灵 魂 。 涪陵师专学报 第 卷 《影的告别 》除了开端 “小引 ”外 , 作品以内心独 白的方式 , 写在梦境中“ 影 ”与“ 人 ”告别的话 。 ‘ 影 ”指为 寻求新的斗争道路的“新我 ” , 而 “ 人 ”则是“ 旧我 ” 。 “ 影 ”告别了“ 人 ”到哪里去呢 它不去天空 不去地狱 , 因 为天空和地狱都是剥削者用来骗人的东西 , 无非要人作现世的驯羊 。 “ 影 ”也不愿去人们设计的“将来的黄 金世界 ” 因为这对于解决现实的困奢毫无益处 。 “影 ”也不乐意随 “ 人 ” 旧我 而去 , 因为 “人 ”的思想太陈 旧 , “影 ” “ 情愿仿徨于无地 ” 。 所以 , 作品的结尾说 “ 我独 自远行 不但没有你 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黑暗 里 。 只有我被黑暗沉没 , 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 。 ”这里 , 我们看到了一个严格解剖 自己 , 决心抛弃“ 旧我 ” , 探 索新的道路 , “ 独自远行 ” —义无反顾地与黑暗搏斗 如果前途终是黑暗 , 也甘愿在斗争中被黑暗 “ 沉没 ” 的革命先行者的形象 。 《求乞者 》以 隐晦形象的语言 , 运用古诗回环反 复的表现形式 , 抒写 ’‘ 我 ”走在灰土弥漫的秋天 的街头 的所 见 、 遭际和内心的感受 。 全文的基调是 ‘ ’ 灰土 , 灰土 ⋯ ⋯ ”‘ 微风起来 , 四面都是灰土 ” , 氮氮着阴暗 、 灰 色甚至冷酷 、严峻和虚无的气氛 。 —秋天肃杀的天气 , 剥落的高墙 , 倒败的泥墙 , 微风吹来 , 四面都是灰 土 。 其间 有几个人互不关心的在各 自走路 ⋯ ⋯连孩子也学会了说谎欺骗 , 一个并不悲戚的求乞孩子 , 拦 路磕头 追着哀呼 , 或装作哑的样子 , 打着手势 向人求乞 。 于是 , 我也学着 “求乞 ” , 但“ 求乞 ”无路 , 只得到 虚无 。 —这是警迅在新文化运动后 , 在“ 成了游勇布不成阵 ”的情况下 , 润望战斗 , 却又找不到战友的苦 闷心情的流露以及对人世冷淇心态的愤怒 。 《风筝 》通过 多年前 , 他制止小兄弟制作风筝 、 放风筝的一件小事来剖析 自己的内心 。 后来 , 当他认 识到那是对儿童天真本性的虐杀时 , 他的心 “ 变了铅块 , 很重很重 ” 于是想向小兄弟道歉 , 表示忏悔 。 但小 兄弟全然忘却 , 毫无怨恨 。 这样 , 越发使他感到难过 。 鲁迅总是这样律己甚严 , 对于 自己 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也不肯轻易放过 。 只要认识到 自己的错误 , 那怕是极其徽细的事情 , 总要设法予以纠正 , 加以弥补 。 同时他 对儿童生活又寄予深深的关心和爱护 , 认为摧残或者虐杀儿童的心灵便是犯罪 , 他在创作之初 就喊出了 “救救孩子 ”的呼声 。 他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一文中指出 “ 只能先从觉醒的人们开始 , 各自解放了 自 己的孩子 ,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 , 肩住了黑暗的闸门 , 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此后幸福的度 日 , 合理 的做人 。 ”《风筝 》正是这样一种高贵情怀的流露 。 《墓竭文 》以梦喻真 , 缘真人梦 , 写梦中之所见 。 作梦者的我 , 先看见墓揭正面的刻文 而后绕到墓后 , 又看见墓中的死尸 和墓竭背面的刻文 。 这里有两重意思 , 一是墓中的死尸 的愤激之至 、 虚无之至的言词 “待我成尘时 , 你将见我的微笑 ” 一个是作梦者的“ 我 ” 回头疾走 , “不敢反顾 , 生怕看见他的追随 ” , 感到这 环境的阴森可怕 , 急于逃出这梦境 。 这两种思想都是作者自我的化身 是作者自我矛盾 , 自我解剖的苦痛 心灵的 自白 。 从文章的结构说 , 那个作为 自我化身的墓中的死尸 , 以及这墓喝上的刻文是全文的主体 , 因 为碑文的文字表明 死者看透了人世间的冷酷 、 黑暗 、虚伪 , 因而产生虚无 、绝望的心情 但又希望 “ 旧我 ” 消失 , 化为灰尘 , 他将表示由衷的欢欣 。 但作为文章的造意来说 , 这个梦见墓揭与死尸 , 听见死尸 的说话 , 因而不敢反顾只得赶快逃走的做梦者的“ 我 ” , 却又是作者写作的中心 , 体现并且透露出作者的真意 即借 碑文勉励 自己和告诫同行者 , 在探索前进的路上 , 埋葬一切虚无消极的情绪 , ‘疾走 ”而不 ‘ 反顾 ”地坚持斗 争 。 鲁迅从消极中看到积极 , 由绝望中看到了希望 。 什么是路 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 , 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 的 —《热风 · 随感录六十六 生命的路 》, 年 。 希望是附丽干存在的 , 有存在 , 便有希望 , 有希望 , 便是光明 。 ” 第 期 傅德眠 鲁迅《野草 》的人生哲学 —《华盖集续篇 · 记谈话 》, 年 月 日 。 尽管鲁迅 在《野草 》中更多的是对黑暗势力和病态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 但他 一 刻也没有泯 灭对未来光 明的希望 。 虽然希望在他看来还 比较渺茫 , 但他 一 直是充满信心的 。 正如他在《野草 · 题辞 》中所说 “ 地火 在地 「运行 奔突 熔岩一旦喷出 , 将烧尽一切野草 , 以及乔木 , 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 ”也就是说 革命之火 一旦喷出 野草虽被烧尽 , “ 但我坦然 、 欣然 。 我将大笑 , 我将歌唱 ” 。 因为 “ 我 ” 和野草已熔人革命烈火之 中 。 所以他说 “将来是永远要有的 并且总要光明起来 只要不做黑暗的附着物 , 为光明而灭亡 , 则我们一 定有悠久的将来 , 而 且一定是光明的将来 。 ”‘, 正 因 为如此 , 他在《野草 》中以多篇作品表达他对美好事物 的礼赞 , 对美好的理想未来的憧憬 。 《雪 》通过江南滋润美艳的雪和北国如粉如沙 、 昂扬奋飞的雪的对 比描写 , 表现出他对春天的渴望 , 对 雪的礼赞 , 是鲁迅人生理想的形象化 。 餐迅是 以非常热情的态度在高度赞颂着 ‘ 孤独的雪 ” , 这 “ 死掉的雨 ” 和 “ 雨的精魂 ” , 你看他们 “ 在无边的旷野 上 , 在凛冽的天宇下 闪闪地旋转升腾 ” 的气派 , 怎不令人惊然神 往 , 肃然起敬 。 在倾慕和崇拜中又让人体会到一种不屈的战斗精神 。 《好的故事 》写 “ 我 ” 在一个昏沉的夜里静坐看书 , 看得倦了 , 就闭目养神 , 在朦胧的 “ 梦 ” 中看见一个 “ 美丽 、幽静 、有趣 ”的 有 “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 ”的故事 。 但是 , 当他正要正视 , 并且凝视这 ”美的人和美的 事 ” , 而且想伸手取笔要把它记录下来时 , 这眼前的幻影就破灭了 , 粉碎了 有的仍旧 只是昏暗的灯光 。 不 过 , 儿时过山阴道上的印象 山水怡然 , 风光恬静 , 人们和睦相处 , 正是这美的理想的缩影 。 但这朦胧的幻 影 只是一种 “ 青天上面 ”的理想 一碰到昏沉的夜 , 碰到黑暗的现实 , 就会破灭 、 粉碎 , 这体现了理想被现实 冲破的迷惘与悲哀 。 在象征黑暗社会的岁幕的暗夜中 , 幻想着美的人和美的事 , 希望理想社会的到来 , 这 正是 文章的意旨 。 腊叶 》全篇感情真挚平实 、 纯朴 自然 到处洋溢着平淡清新的气氛 , 显示 了作者悠然淡泊的一面 。 腊 叶经霜沐露 , 虽被虫蛀 , 仍 显斑烂 给秋霜以美 。 虽然其色彩要褪 , 但新叶丛生 , 斑烂延续 。 在《 野草 英文 译本序 》中 鲁迅指出《腊叶 》“ 是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 ” , 从这一点出发 , 他以纯朴真挚的心情 , 写 对于腊叶的珍惜和爱护 , 希望他能暂得保存 , 不即与群叶一同双散 但在另一方面 却又 以腊叶自况 , 把作 者的精神移情到腊叶上面 , 从而又 以腊叶延续美的情怀表现对于爱我者的由衷的感激 , 并暗示人间始终 存在着美 。 《一觉 》写 十 年 月 鲁迅在《 野草 」 英文 泽本序 》中说 “ 奉天派和直隶派军阀战争的时候 , 作 《 觉 》。 ” 又在《朝 花夕拾 · 小引 》中说 ‘ ’ 听到 妞机在 头 鸣叫 , 竟记得 了 一 年前在北 京城上 日 日旋绕的 匕 机 。 我那时还做 一篇短文 , 叫做《一 觉 》。 ”作品展示 出军阀混战中 , 飞机丢下炸弹 , “ 宛然 目睹了 ‘ 死 ’的到 来 ” , 但白杨的嫩叶发乌金光 , 榆叶梅开得更烂馒 , 小书斋依然窗明几净 , 青年人依然在生长 、在工作 、在战 斗 ⋯ ⋯因此 , “ 也深切地感受着 ‘ 生 ’的存在 ” , 暗示大众的力量是扼杀不尽 , 是不可战胜的 。 《希望 》是 ‘ ’ 因为惊异 于青年之消沉 ”‘川而作 , 用 以激励青年前进的意志 。 在《希望 》中 , 作者先写 “ 我的 心分外地寂寞 ” , 大概老了 , 没有什么希望要追求 。 接着写在青年时 , 总是一个希望接着一个希望 , 作为理 想的追求 , 填补心 灵的空虚 , — ‘ 用这希望的盾 , 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 ” 。 后来 , 希望接着失望 , 失 望之后 又生出新的希望 , 终 十耗尽 身内的 青春 。 而 身外依然存在着悲凉飘渺的青春 , 但同样的逝去而且 凋零了 — “ 然而青年们很平安 ” , “ 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 虚 中的暗夜 ” 了 而这样的结果 , 是 “ 一掷我身 中的迟暮 ” 。 但暗夜又在哪里呢 “ 我的面前又竟至于并且没有真的暗夜 ” 。 最后 , 再次引用 ‘绝望之为虚妄 , 正与希望相同” , 似乎是说 , 与其让绝望成为追求的实有 , 又何如肯定希望 , 让希望成为追求的实有 , 使得 人生有所追求 , 只要起来斗争 , 有所希望 , 暗夜就不会存在 , 生命的意义就更为充实 , 号召青年们起来为理 想为未来的光明而战 斗。 涪陵师专学报 第 卷 “生命力受压抑而生的苦闷懊恼乃是文艺的根抵 , 而其衰现法乃是广义的象征主义 。 ” 译 苦闷的象征 后三 日序 , 一 年 月 日 。 “ 因为那时难于直说 , 所以有时措辞就很含糊了 。 《野草 英文译本序 》, 一 年 一月 日 。 在《野草 》中 , 鲁迅用诗的激情 、 诗的形象来展示 自己生命力受到旧世界黑暗闸门的压抑而迸发出来 的忧愤深广的思考 以及 自己内心世界丰富复杂 、尖锐深刻的矛盾和斗争 , 渗透着他 “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 将上下而求索 ”的人生哲理的探索 。 在艺术上 , 同样体现出他作为倔强的革命斗士高远幽深的哲学思想的 意蕴 。 主要表现为下列几点 一 矛盾对立的艺术切人 作为信奉进化论的鲁迅 这一时期由于对黑暗残酷的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考 , 已逐步向阶级论转化 , 具备了初步的辨证法观点 , 即他已认识到世界是一个矛盾对立体 , 存在着压迫者和被压迫者 , 原以为青年 总比老人好 , “ 现在我知道不然了 , 杀戮青年的 , 似乎倒大概是青年 , 而且对于别个的不能再造的生命和青 春 , 更无顾惜 。 ”‘’ ‘因此 , 他在艺术构思时总是从矛盾对立的角度切人 , 设置了各种各样的矛盾 。 在《野草 》 中有革命战士与旧世界反动势力的矛盾 , 有奋勇前行者与御用文人 、 学者 、 帮凶的矛盾 , 有先驱者与庸众 的矛盾 , 有牺牲者与负义者的矛盾 有求索者与说谎者 、 消沉者的矛盾 , 有正直者与折中 中庸 者的矛盾 , 有 自我内心的矛盾 ⋯ ⋯多种矛盾的艺术切入 , 使得作品的艺术内蕴不是平面的 、 直线的 、 肤浅的 , 而是立 体的 、 多维的 、丰厚的 , 具有极强的厚度与力度 。 二 象征与梦幻的艺术传达 象征和梦幻作为现代派的一种文学思潮和创作方法 是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 在创作 《野 草 》期间 , 鲁迅翻译 了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 一 的《苦闷的象征 》 , 而厨川 白村的 ’‘梦 ”的学说 则直接源于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依德 一 的泛性论 , 鲁迅在吸其所长的基础上 , 认为 “ 生命力受 压抑而生的苦闷懊恼乃是文艺的根抵 , 而其表现法乃是广义的象征主义 。 ” ,川因此 鲁迅在《野草 》中大量 吸取了象征与梦幻的手法来创造诗的意境 , 抒写 自己的生命体验和爱僧情思 。 《秋夜 》 、 《雪 》 、 《腊叶 》 、 淡 谈的血痕中 》等篇通过具象的描绘 , 暗示积极向上的人生理念 , 给人以深深的启迪 。 因为梦幻不是人物清 醒状态下的思维活动 , 而是人物心理处于失控状态下的潜意识的反映 , 因此它可以更深层次地表现人物 内心复杂强烈的思想情感 。 《影的告别 》 、 《好的故事 》 、 《死 火》 、 《狗的驳洁 》 、 《失掉的好地狱 》 、 《墓竭 义 》 、 《颓败线的颤动 》 、 《立论 》 、 《死后 》九篇则是梦幻的艺术结晶 。 这些篇章 , 想象丰富新颖 , 思想深刻 , 深邃冷 峻的意境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 充分展示了一个革命战士探求真理的艰苦的思想历程 。 三 诗情浓郁 , 画意凝重 《野草 》中处处激荡着浓郁的诗情 , 尽管这 “ 情 ”表面看来是沉郁的 、 苦闷的 , 甚至是绝望的 , 但内在却 是激愤 、 火热和战斗的 “ 情 ” 。 《风筝 》中的愧疚 , 《过客 》中的 “ 过客 ”的执著 , 《求乞者 》中的悲愤 , 《死火 》和 《失掉的好地狱 》中对黑暗的旧世界和对反动势力的愤怒 《希望 》中对青年热烈的希望 , 哪一篇不浸透作 者强烈的爱憎 而《这样的战士 》更是直抒胸臆 , 赞美 战士的风姿 他们信念坚定 , 勇猛坚韧 , 目光敏锐 , 经得起胜利和失败的考验 , 不因 “ 太平 ”而麻痹 , 也不因衰老 、 战死而懊悔 , 他们永远举起投枪 , 与敌人展开 永不休止的战斗 。 这样的“情 ”正如熔岩一样 , 虽被压抑 , 但热力一直在奔突 、冲击 、驰骋 。 同时 ,《野草 》中还 展示了画意的凝重美 。《好的故事 》那幅 ’‘ 美丽 、幽雅 、 有趣 、分明 ”的“美的人美的事 ”的图景 ,《秋夜 》中枣树 坚韧搏击夜空的形象 , 《雪 》中南方滋润美艳的雪和北方如沙如粉一样奋飞的雪 , 《腊叶 》中虽被虫蛀仍显 第 期 傅德峨 鲁迅《野草 》的人生哲学 斑烂的枫叶 ⋯ ⋯ , 使人在具体的画面中体悟到作者催人奋起 , 教人韧战的脉搏的跳动和强烈的生命意 识 。 加之语言优美凝炼精警 , 内涵丰厚 , 节奏感强 , 旋律谐和 富于音乐美 , 使整个《野草 》世界呈现着一种 深峻凝重之美 。 《野草 》的风格 , 冷峻与热烈并存 明朗与隐晦同在 。 这是因为 “ 那时难于 直说 , 所以有时措辞就很含 糊 ” ’ “‘ ’加之 , 鲁迅 好用反 语 , 每遇辩沦 , 辄不管 七 几十一 , 就迎头 一 击 ” , ” , ’而作品反映的思想内容 义深厂 ‘ 复杂 , 这就使得 一些篇章显得深奥难解 , 倘不细察 , 不易把握作品的意 旨 , 但这并不影响《野草 》的 艺术价值 。 迄今为止 ,《野草 》仍然是中国现代散文 史 上无可企及的奇崛瑰丽 、隽美幽深的艺术丰碑 年 月初稿 , 年 月修改 参考文献 【 奢迅 而 已集 · 题辞 , 一 一 【 鲁迅 南腔北调 集 · 自选集自序【 , 一 一 章衣萍 古庙 杂谈 五 京报副于 号 , 年 月 一 日 , 其时冬迅只 发表《秋夜 》、《过客 》等 篇作品 【 】香迅 华盖集 · 北 京通信 , 一 一 一 一 鲁迅 二心集 · 野草 英文译本序 , 引 一 一 香迅 花边文学 · 论秦理 斋夫人事 , 一 一 · 鲁迅 两地书 , 一 一 普还 三 闲 集 · “ 醉眼 ” 中的膝胧 , 一 一 · 等迅 二心 集 · “ 硬译 ”与 “ 文 学的阶级性 ” , 住 手迅 华盖集续篇 · 记谈话 , 一 一 · 鲁迅 而 己 集 · 答有恒 先生 队 一 一 · 粤迅 译 苦 闷的 象征 后 三 日序 , 一 日 一 舍退 两 地书 , 一 一 、 、份 一 、 , 、 , , , 、 , 一 一 , 川 、 、、 , 、 一 、 一 一 直。一 。 、 , 、 , 一 , , 、 。 一, 卜一 。 , 几一 。 ‘ 、、 ” , 。 一 。 , 一 、、 、 一 一 。 、 一 一 一 一 , 卜一 , 一,卜一 、、 七 , 叩 , 资任编辑 易 光
/
本文档为【鲁迅_野草_的人生哲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