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学习技能

2011-01-11 42页 pdf 127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5521

暂无简介

举报
学习技能 学习与学习技能 人从无知无识的婴儿发展成为有知识、有才能的国家公民,从近乎纯自 然的生命机体发展成为具有健全社会性的人,这种具有本质性的变化的实 现,除了靠生物性发育成长外,就是靠人的社会性学习。学习是使人发生变 化的重要方式。学习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并且持续影响我们漫长 的一生。要想适应这个竞争日趋激烈、技术迅速发展的世界,就必须获得必 要的学习技能。 学习的概念 那么,什么是学习呢? 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经验和能力的过程,包括人 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 狭...
学习技能
学习与学习技能 人从无知无识的婴儿发展成为有知识、有才能的国家公民,从近乎纯自 然的生命机体发展成为具有健全社会性的人,这种具有本质性的变化的实 现,除了靠生物性发育成长外,就是靠人的社会性学习。学习是使人发生变 化的重要方式。学习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并且持续影响我们漫长 的一生。要想适应这个竞争日趋激烈、技术迅速发展的世界,就必须获得必 要的学习技能。 学习的概念 那么,什么是学习呢? 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经验和能力的过程,包括人 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 狭义的学习是专指人的学习,即人类在生活过程中,利用语言作为工具 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活动的一部分。 中小学生学习特点 中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人类学习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有别于人类一 般的学习活动,有它特有的特点。 第一,中小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书本上的间接知识经验和培养自己的能 力、发展智力为主。 中小学生在学校学习,首先要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 知识,即间接知识经验,中小学生学习的教科书上的知识就是这些间接知识 经验的具体表现。学生进入学校进行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掌握这些知识 经验,从而为社会的进步和实现自己的理想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小学生学习的另一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和获得技能,发展智力,如观察 技能、记忆技能、想象技能、思维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个 人的一些特殊才能。这些技能的培养与获得都是学生学习知识和今后顺利地 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 第二,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有组织地 进行,同时伴随有大量的自学活动。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中学生阶段是学生接受老师 指导最多的阶段。小学时期学生的学习内容较单一,老师们注重的是对学生 进行集体的组织和指导。进入中学以后,学习内容变得复杂了,语文、数学、 物理、化学、外语、史地生等课程都要学习,中学生因而会接触到数量更多 的老师,但老师们在对学生进行集体组织的基础上,更注重从人际关系和每 个学生的特点出发,对中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因而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 老师的指导。升入大学,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便会越来越少了。由此可知, 中学生的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老师的组织和指导在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 位。 另外,到了中学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有的同学自学能 力很强,但大多数的自学能力尚在形成和发展中,还没有完全独立的自学能 力。初中阶段是训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时期,升入高中以后,大多数 学生都能进行不同程度的自学活动。 第三,中学时期的学习活动是人一生学习与生活的基础,也是人学习和 生活的最重要的阶段。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学习生活的启蒙阶段和入门阶段,中学的学习才是一 个人以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础。在中学阶段,学习的范围较小学时期突然 变得广阔了,中学生开始广泛接触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方面的基础知 识,开始掌握社会的、历史的、数理化的知识及其原理和规律,中学生开始 有了自己的远大理想和目标,人际关系有了很大的飞跃,生活变得日益丰富 起来,中学生开始独立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个性品质开始初步形成,个 人兴趣在初中开始变得广泛,在高中则变得单一和集中,愈来愈对自己热心 的一方面感兴趣,并逐步发展自己的特长。广泛的基础知识的获得、个人的 理想和世界观及某些个性品质的初步形成和发展、个人特长的形成等都成为 中学生以后学习工作和理想的雏形,它对于人的一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 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为什么要掌握学习技能 技能是解决思想行动和解答某一方面问题的门路、程序,是人们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所依据的顺序和途径。 学习技能是技能的一个特例。它是人们为了达到学习的目的而必备的工 具,归根结底,学习技能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自身素质的工具。 学习的技能包括观察的技能、记忆的技能、思维的技能、想象的技能、 预习的技能、听课做阅读口述写作等等的技能。 人既要学习,更要善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含义就是能够在最短时期内掌 握更多的知识,也就是能高效地学习。要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掌握学习技 能,掌握怎样使用这些工具,才能够实现学习目的。 中学生要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培养自己的素质,更是 需要善于选择技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中国有句古话:“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这就是说,人要干好某种事情,必须首先有锋利的工具和有 效的手段。学习也是这样,中学生必须首先掌握学习技能这个手段和工具才 能搞好学习。 如果说知识就是黄金,是宝贵的财富,那么,学习技能就是“点金术”, 掌握了这个“点金术”,知识财富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思维的技能 宋代大教育家程颐认为:“为学之道,必来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 得也。”虽然他所说的“思”与我们使用的科学意义上的“思维”在涵义上 并非完全吻合,但他的这一论断却恰如其分地向我们指出了学习过程中思维 的巨大意义。既能“为学之道,必来于思”,那么为了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就不得不对思维给予极大的重视,对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技能给予探索。 思维的一般过程 思维活动或者在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中进行,或者沿循其逆向,从抽象 到具体进行。无论从具体到抽象还是从抽象到具体,无不需要通过、综 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等思维活动才能实现。 分析与综合。所谓分析就是在大脑中把事物分解为几个部分、要素,或 者把事物发展过程分作几个阶段,分别加以思考的过程。综合则是在大脑中 把事物的组成部分、要素等按照一定关系联结或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加 以思考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是统一思维过程的两个侧面,相互依赖,互为条 件,相辅相成。分析中有综合,如分析某一事件产生的原因,便使原因和结 果联系起来,联系便是综合。综合中也有分析,综合起来的是分析开来的各 个部分,分析以综合为前提,又是更深入地认识综合体的先决条件,综合以 分析为基础,分析越细致,综合越全面;分析越精确,综合越完善。 比较。所谓比较指的是在大脑中确定事物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有的是 在同一类事物间比较,找出共同点,便于掌握概念的含义。有的则是在不同 类的相似相近的事物间进行比较。如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经过比较找出异 同,有助于弄清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抽象与概括。所谓抽象是在大脑中抽象出一些事物的本质属性而舍弃其 非本质的属性的思维过程,而概括则是把抽象出来的本质属性推广到一类事 物上,使之普遍化的思维过程。抽象与概括的关系密切,不先抽象出事物的 本质属性,便无法概括到一类事物上,而没有概括性的思考,就不能抽象出 事物的共同本质。 具体化。所谓具体化,就是把抽象概括出来的概念和一般原理应用到具 体事物上,如学习中使用一般原理,或解释新的具体现象或解答习题和解决 新问题,都是具体化的过程。 系统化。所谓系统化就是把知识分门别类地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统一的 整体。如学习课文写出课文提纲,学习历史编出历史年表,研究化学按元素 的原子量编出元素周期表等都是系统化的表现。 学生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就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 具体化和系统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也是思维的技能。这 些最基本的思维技能是学生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学习技能。 思维的特点 正如其他心理过程一样,思维活动是以相当大的个别差异为其特征的。 人们思维活动中的差异表现在思维的多样性的品质中,其中最重要的是思维 独立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逻辑性。 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善于提出问题并且能够找出所需要的 答案,而不是请求他人的经常帮助。这并不意味着,有独立思考的人不依靠 他人的知识和经验,而是指他们有意识地掌握着和创造性地应用着他人的经 验和知识,解决问题时总是力求探索自己解决的途径。 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随时地抓 住问题的广阔范围,进行创造性地思考,但又不忽略与问题有关的一切重要 细节。思维的广阔性与人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丰富与否密切相关。 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就是指善于钻研问题,善于揭示事物现象 的本质及现象间的内在联系。善于从简单的、普遍的、人们所熟知的现象中 看出一切有关自然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规律来,便是思维的深刻性的表现。 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根据事物的变化,运用已有的经验, 灵活地进行思维,及时地改变原来拟定的,而不局限于过时或不妥的假 设之中。“削足适履”,“按图索骥”是思维缺乏灵活性的表现,而“因地 制宜”,“量体裁衣”则是思维有灵活性的表现。 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逻辑性是指善于在思考问题时遵循逻辑规律。具 体表现为:提出和回答问题时明确而不含糊。推理时合乎逻辑规律,遵循一 定的逻辑顺序,有充分的说服力,结论准确、鲜明。 思维技能的培养 思维的技能大致可分为两类:基本的思维技能和创造性的思维技能,下 面分别予以介绍。 基本的思维技能 如前所述,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既是思 维的基本过程,也是思维的基本技能。这里所说的基本技能是从思维过程这 一角度着眼而提出的。由于前面已有过简述,下面主要从思维活动所要解决 的问题的性质这一角度分类介绍。 1.形象思维技能 所谓形象思维指的是利用已有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它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是把思想形象化或者建立一个形象体系。作家、 艺术家就是经常运用形象思维来塑造典型形象和形象体系的。学生在理解语 文、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知识时也运用到形象思 维,比如写作(也主要是文艺性写作)时,形象思维便占有重要地位。又如 函数图像便比函数式更易于记忆,有机化学中用乌龟壳上的方角形表示苯环 的结构等。学习过程中形象思维的过程主要是再造想象的过程。通过再造想 象,学生头脑中可以出现冰天雪地的北极地理风貌,数学中的圆锥体和物理 中的电磁场的立体形象,化学的原子微观结构等。 那么学生应当怎样提高形象思维的技能呢? 第一,学习中一定要对教师和教科书上的语言、符号描绘的意义有正确 的理解和正确的把握。这是进行再造想象所必备的条件。 第二,努力增加自己的表象储备,因为记忆中具体形象储备得越多,想 象便越具体、丰富。这就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切实注意观察。同时越来越多的 影视片也提供了大量的形象资料,对此应当加以利用。 第三,掌握有效的想象技巧或方法。具体的想象技巧和方法繁多复杂。 这里把激发想象的“十问”加以介绍,意在帮助学习一些具体的想象方法。 这“十问”是: 有无其他用途? 从其他方面借鉴什么? 有无可替代者? 再加上些会怎么样? 再减去些会怎么样? 置换之后怎么样? 改变方向怎样? 组合在一起会怎么样? 分开处理会怎么样? 改变形状如何? 2.抽象思维技能 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就是运用概念和理论进行的思维活动。它主要 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学生在学习概念、解答问题时, 抽象思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既然抽象思维主要是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那么逻辑 的作用也就异常突出了。这样,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所应侧重的方面也随之 突出。大致讲来,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切实注重概念的学习。 概念是抽象思维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学习概念时,尤其应当注意概念 的准确性,在把握它的内涵和外延上下功夫。 第二,掌握必要的逻辑知识。 对一般学生来说,着实无须掌握系统的逻辑知识。但有些逻辑知识还是 要应该掌握的,比如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归纳、演绎等知识。 第三,平时学习中,注意知识的逻辑结构。听课时,注意教师讲解的思 路,做题时,关注解题思路和推理等等。这一切都对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有积 极意义。 创造性思维技能及训练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在一定的条件和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具有多种要素和技 巧的唯一能够产生创造成果的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对学生的学习之所以 重要,不仅仅因为它事关学生的未来,而且因为它是学好各门功课的根本。 下面以创造性思维的技能和思维的训练两方面加以论述。 1.发散思维的技能 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它是从各个方面力求新 答案的心理活动。科学家提出可以通过种种技巧进行发散思维,常用的发散 技巧有: (1)缺乏发散。即对一事物找出缺点,一一列举,寻求改进方案。李政 道博士就是通过这种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孤子理论。 (2)愿望发散。即对某一事物,列举种种愿望、提出种种方案。如若给 “抱翁灌圃”的材料,要求确定中心,写篇议论文,这时便可通过思维发散 确定立论角度。经考虑可以确定这样几种思考角度: ①习惯势力是可怕势力; ②思想改革应为改革之先; ③守旧不是美德; ④墨守陈规阻碍生产力发展; ⑤捷径并非不可走。 然后加以对比,便可选择①或④,这样便得到了最佳写作角度,从而也 就确定了中心。 (3)求异思考。即采取灵活多变的思维战术从与常规不同的方向来思 考,寻求新的解决途径或答案。 (4)分解交合法。即先把与问题有关的事物分解为种种信息因素,然后 依次交合,从而得到种种答案。如问“红砖有多少用途?”可先把“砖”分 解为长度、宽度、颜色、直线等信息因素,然后与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如工、农、商、学、兵等的因素交合,多种答案便出来了。 2.组合思维的技能 组合思维,又称综合思维,指的是把分散的诸因素综合起来的思维。综 合过去的知识经验,寻求新方法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思维便是组合思维。常 见的组合思维的方法有: 抓特征下判断,即根据已知材料,抓住事物的特征,下准确的判断。如 对“防护林”下定义,可以先从培植方法、培植目的等方面下定义,然后再 将这些定义加以综合便得到了准确定义。 用“线索”结构材料。许多文章(如《白杨礼赞》、《记一辆纺车》) 便是靠一条线索把文章贯穿起来的。 找出众多事物的相同元素,归纳其功能。如找出《冯婉贞》文中含有文 言虚词“以”的句子,然后分析“以”的含义和功能,便是一种综合思维。 分割组合,即根据某一准备将材料分开然后加以排列,形成某种结构。 门捷列夫便是把氢、氧、铜等元素的特点书写在卡片上,将它们掺合起来, 再以原子价为重新排列而制成元素周期表的。 3.集中思维的技能 集中思维又称聚敛思维,辐合思维,求同思维,即从已知的种种信息产 生一个结论,从现成众多的材料中寻找一个答案。常见的集中思维的方法有: (1)图示法。这里图示包括图像、图表、文字示意等。利用图文,通过 分析、比较,便可以寻找到一定的答案,或者能使内容简明,思维清晰。 (2)分析法。既先将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然后再鉴别、评价,最后做 出正确选择。如求六边形的内角之和时,可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的 道理,先把它分作四个三角形,它的内角之和就是问题的答案。 (3)比较法。即通过异同鉴别,从而得出结论。如鲁迅的《论雷峰塔的 倒掉》便是通过比较论是非,明爱憎,从而集中表达了主题思想:被镇压的 人民总有翻身之日,猖狂一时的封建势力终将失败。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必要的训练。常见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 法主要有: ①多角度寻求正确答案。解决某一问题时,从多角度思考,求得多种正 确答案。比如数学中的一题多解。 ②新角度、新方式表达。阅读过一篇文章后,或者就其中的某一部分从 新的角度加以新的表达,或者变换表达方式,如变换文体,在确保表达效果 的前提下重新表达。 ③反向求解。思考问题或者解题“卡壳”时,从相反的思路或者从一般 思路的相反方向上思考,来探求解决的方法或答案。 ④通过综合求解。分析文章后需要归纳时,或对某问题的多种理解需要 辨析时,或要把大量的概念、事实概括起来时,或从某些事实中把握其本质 规律时,或在分项练习后需要找出规律性认识和方法的时候,可以通过综合 求得解决。 ⑤选择答案的最优化、多元化。即在多种答案中选择出几个符合要求的 正确答案,或者在多种答案中,选择最优答案。 ⑥评价性阅读。在认真阅读的前提下,从一个或几个角度评价其内容的 是非优劣。 ⑦多途径阅读。阅读一篇文章可以用几种方法(如跳读、逆式阅读), 以此拓宽思维领域,达到阅读的目的。 ⑧经验迁移。从解决某一问题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去解决其他相同或相 似的问题。 思维技能的高级形式——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思维技能,它对于处理生活、学习知识、掌 握技能以及促进心理发展均有重要作用。 什么叫问题 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处理,但可以间接用已有的知识处理的情境叫做 问题。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来处理,那属于记忆,不属于问题。如果用已有 知识拐多少弯也处理不了的情境也不叫问题。 学习者遇到新问题寻求解答时有两个主要倾向,可以据此把解决问题分 为两种主要方式:尝试错误式和顿悟式。所谓尝试错误式解决问题是由进行 无定向的尝试,重复无效动作,纠正暂时性尝试错误,直至出现解决问题得 以成功的动作等一系列反应所组成。顿悟式解决问题,则具有一定的“心向”, 努力发现手段与目的间的有意义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正是问题赖以解决的基 础。 解决问题的阶段性 由于问题的性质和思维的方式不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我们可以对此过程加以非严格的描绘。 下面介绍的四阶段模式被选为迄今仍是一个有目的的普遍的参照体系。 1.准备 即由情境的刺激引起多方面的联想观念,经过筛选,抛弃一些对解决问 题无用的观点,较仔细地检查另一些观点。于是逐渐辨明问题的特点,发现 解决的头绪。 2.孕育 发现解决的头绪后,除了问题简单很快就直接找到解决办法者除外,较 复杂的问题往往要经过或长或短的时间的酝酿。 3.明朗 经过孕育之后,常常因无意中遇到某些情境而受到启发,突然使解决问 题的办法明朗起来。 4.验证 明朗阶段所获得的解决问题,不一定都是正确而有效的,一般还须经过 检验,否则仍需要按上述部分或全部过程重行解决。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与前面所述的解决问题的种类相适应,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有两种:算 法和启发式。 为了解决在某一范围的某一问题,把这一范围内那些有用的,全部可能 的方式全部予以尝试,这种策略就是算法。而那种根据问题将这种尝试限定 在一个范围,在其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便是启发式的。如变换tamch五 个字母的组合,构成一个单词。若按算法策略,将要把五个字母组合成若干 次。但是,我们有目标的解析:“为首的是字母t,还是a⋯⋯在以m为首, 后面紧跟字母a⋯⋯”,这样我们便很快得到答案match。这就是启发式。那 么,在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中,又怎样进行策略选择呢? 一般来说,同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从不同的维度把它概括到不同的已 经解决过的问题的类型中,我们就会对它采取不同的解决步骤,也就是不同 的策略。解决问题策略的选择主要有这样几个步骤: 第一,找出问题的维度,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分析。 第二,从不同维度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三,对所设计的策略加以比较,从中选择出最为有效的策略。 提高解决问题技能的十点建议 解决问题作为一种高级形式的学习,其技能的提高有赖于长时间的训 练,或解决问题的实践。为了确保解决问题的训练和实践的有效性,特提出 如下建议: 在试行解决某问题前,对问题进行简洁的陈述,并规定界限; 力戒将注意力局限于问题的一个方面或细尾末节; 越是显见的现象,越要力求深入问题的本质; 警惕与避免产生功能上的固定性和负迁移的可能性; 抛开那些很少有希望的先入为主的想法,另作其他的考虑和选择; 思考一下提出的论据有多大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弄明白任何前提所凭借的假设; 清楚地区分数据和结论; 利用未经证实的假设中推导出来的信息; 谨慎地接受未经自己验证的他人提供的结论。 想象的技能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 离不开思考,而思考在很大程度上包含着想象的成分。列宁在谈到想象时曾 深刻地指出:“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用自己的想象力来给刚刚开始在他 手里形成的作品勾画出完美的图景,——那我就是真不能设想,有什么刺激 力量会驱使人们在艺术、科学和实际生活方面从事广泛而艰苦的工作,并把 它坚持到底。”因而掌握想象的方法与技巧,有意识地培养想象力技能,无 论对我们当前的学习还是以后的发明创造都有着重要意义。 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人将脑中已有的客观事物的形象重新组合形成某种事物的形象的 过程。比如说《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就是作者将猪的形象和人的形象结合 起来,把猪的头和人的身体结合在一起,并赋予一定的人物性格,因而猪八 戒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形象在作者的脑中和笔下就应运而生了,而当读者读完 有关猪八戒的描述后,在脑中也建立起与作者头脑中一样的八戒形象。这种 猪头、人身,说着人话,具有人的思想感情的怪物,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过去 没有,就是现在和将来也不可能会有,但这并不能说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 实际上,想象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离开了现实,但仍必须以现实为基础,它是 客观现实的反映,尽管有时想象得有些荒诞之极。 现实生活中,我们没有亲眼见过抗美援朝的战场,但读了魏巍《谁是最 可爱的人》后,那可歌可泣的动人场面就会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激起爱祖国、 爱子弟兵的感情;我们没有到过热带,但根据图片、电影、电视、教材的信 息,我们就能想象出炎热、黑皮肤、棕榈树、物产丰富等热带风光;我们没 有亲眼见过原始祖先,但根据古代史的描述,我们在脑海中也能勾画出原始 祖先的大致轮廓⋯⋯由此可见,在我们的学习中有哪一种不运用到想象呢? 中文、外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甚至包括数学。列宁说:“有 人认为,只有诗人才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 数学上也是需要幻想的,甚至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想象在数学中 如平面、立体几何里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可见,想象对我们是多么的重 要。 想象的分类 各种想象过程,按照新颖性、独创性的程度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创 造想象以及幻想等几种形式。 再造想象 我们没有到过月球,用肉眼也看不清月球的表面状况,但根据登上过月 球的人报道,根据地球上我们所熟悉的事物,我们头脑中也会产生月球表面 的大致形象;我们生活在现代,但当读历史故事时,也会在头脑中呈现古代 人物的形象、古代战争的场景。这种根据词的表述或图样、图解的描绘在人 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叫再造想象。比如,当我们读朱自清的散文 《春》时,细细品味那“吱吱钻出的小草”、“如丝如毛的细雨”⋯⋯那刚 刚睡醒的“春”的画面不是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吗?这里没有入木三 分的描写,没有我们对“春”的亲身体验,没有对“吱吱”、“丝”、“毛” 的理解、推敲,形成一幅幅真的“春”的景象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也是再造 想象的必要条件。 创造想象 生活中或学习中也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我们在读一部作品的过程中, 有时合上书动脑子想想,却能想出下面所要表述的场面或情节;有时从未听 过关于某个事物的描述,也能独立想出该事物的一些情况。这就是创造性想 象了。创造想象是人们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特创造出某一事物 的新形象的过程。如:作家塑造出的典型人物的形象、发明家创造新产品的 形象,书法家、画家独自构思出一种新的艺术作品等。 创造想象比再造想象具有更大的独立性,是一种复杂的更富有有创造性 成分的高级想象活动。创造想象力的培养是学生今后发明创造的基础。 幻想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根据与现 实的关系及实现的可能性的大小,幻想又可分为理想和空想。理想是建立在 一定的现实基础之上,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幻想,是积极的幻想,是学习和 工作的巨大动力,只有在积极的幻想中才能使人看到自己还没有取得的成 果,才能去克服困难,战胜困难,迎接胜利。积极的幻想是构成创造想象的 准备阶段,常常成为科学的先导。我国青年数学家杨乐,中学时就酷爱数学, 在阅读大量文献中发现中国数学家很少,就想:“为什么在数学典籍中,外 国人的名字那么多,而中国人的名字那样少呢?”从那时起,他就树立起把 一生贡献给数学科学,为国争光的理想,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以 自己的创造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空想是脱离现实基础,违背事物发展规律,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安徒生 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所描写的主人公幻想的那“鲜美的烤鸭”、“温 暖的火炉”、“慈祥的祖母”⋯⋯在她当时的条件下哪一条能如愿以偿呢? 这些幻想最终也只能同幼小的可怜的生命一起化为乌有。这样的幻想就是地 地道道的空想。 再造想象技能的获得技巧 从以上叙述不难看出,再造想象有三个重要环节:感性知识、生动的描 述、对描述的理解与感性知识在大脑中有机地结合。再造想象技能的获得技 巧也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从对关键词的准确理解、推敲展开想象。 当听到别人叙述一个场面、一个故事⋯⋯或看到一段描述文字,首先要 把想象的基点定在关键词语上,如果是诗就要善于抓“诗眼”。我国古代命 题作画,尤其显示出这种想象方法的重要性。如“深山藏古寺”,“深山”、 “古寺”对任何画家都易构思的,然而怎样体现出“藏”却不是一般人所能 想象出的。深山画得再好,古寺画得再妙,也塑造不出原题所指的形象。优 胜者以老和尚在山溪边排水的情景真实地再现了原题的形象,画面上只见深 山却没有古寺,可见前后两种想象所引起的效果是多么不同。同样,“踏花 归来马蹄香”,进行这样的想象要把握的关键既不是“花”,也不是“马蹄”, 而是“马蹄香”,所以,把“花”、“马蹄”想象得再动人也不会奏效。有 一位画家想象出几只蝴蝶围着马蹄转,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了原题蕴含的形 象。而假如画家不从“藏”、“香”上展开想象,而在“深山”、“古寺”、 “花”、“马蹄”上下功夫,恐怕画得再好,塑造出的形象也一定不尽如意。 所以善于把握关键词语从而展开想象不失为成功地进行再造想象的一条有效 方法。 第二,积极调动已有表象,提供整体形象的素材。 再造想象是在词语描绘的基础上引发的已有表象的重新组合,其素材是 各部分原有的表象,在把握准词语后,就要在头脑中调动、搜集,呈现出有 关的表象群,当然这一切都是迅速地进行的。如根据热带的描述,我们脑子 就要涌现出炎热而不是温暖的情景,涌现出黑种人甚至我国古代包公似的形 象而不是其他白种人、黄种人的形象等等。只有将这些局部的表象提供完备, 剔除无关部分,才有可能进一步组织成热带的整体形象。 第三,根据描述,将准备好的局部表象群有机地结合成一个统一整体。 如听取某一建筑物的描述,那庄严的石龙柱、别致的顶棚、灰色的墙壁、 红色的大门,还有那旧式瓦、褪了色的砖等,仅仅产生这些表象是远远不够 的,还要把它们的各种表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思维加工,哪个表象 在哪个位置,分别安排妥当,这才会最后形成关于某物的整体表象。 第四,设身处地,进入意境。 把自己置身于描述的情景之中,激发情感,会使想象更加完善、丰富、 逼真、生动。如读《桃花源记》,开始即进入意境,仿佛是你自己在“缘小 溪而行”,那潺潺的流水会触发你向往的情感,那溪边弯曲的小路会把你带 入无限的遐想之中,这时,“忽逢桃花林”,想象的火种就像落入一堆干柴 之中,即刻燃起想象的火焰,仿佛那桃花林就在你周围,你自然而然也就“陷 入”桃花林之中了。 第五,运用比喻,以具体代抽象。 生活、学习中我们常遇到一些凭想象难以把握的形象,即那些比较抽象 的想象。如地球是两极、赤道离地心各多少的一个立体形状在同学们脑中并 不是一下就能建立起这种形象来;再如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是149 500 000 公里,凭这个数字单纯想象这个空间距离也是困难的。这时候就要适当运用 比喻,将抽象的形象具体化,增强可感性。地球用个鸡蛋替代,想象起来就 容易多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也可想象一辆每小时50公里的汽车从地球 驶向太阳需走340年,这样也有利于想象的巩固与贮存。 创造想象技能的获得技巧 创造想象是发明创造的前奏。可以说,没有创造想象,任何发明创造都 不可思议。 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学生不但要牢固掌握知识还要注重培养能力,创造能 力是一个重要部分,而创造的关键又在于创造想象,因而,我们有必要了解 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创造想象技能的获得技巧。 目前,世界上已开发出200多种创造技法,都离不开创造想象,我们从 中选取部分技法介绍如下: 相互启发,自由遐想法 以七八人为一小组,对某一问题充分发表意见,任意、自由地思考,自 由奔放地想象,想法越新奇越好;对别人提出的想法严禁批判,不得阻拦, 即使是幼雅的,错误的,也不准挖苦与讽刺;要尽量多提设想和方案,特别 要善于利用别的想法开拓自己的思路,顺着别人的设想把自己的想法展开、 延伸下去,也可从别人设想的反面去想象⋯⋯如写科幻性作文、进行某项活 动、制订计划等等,都可试试。拿写科幻文为例,以《二○○○年的家庭生 活》为题,几个人可聚在一起,各抒己见。有人可能想象出做饭自动化,上 班前给电脑输入要求,下班后就可吃上理想的饭菜;有人想象出通讯自动化, 上课、看医生、打电报等均可在家里进行,有人可能想象交通自动化,坐在 车子里脑子里想去哪里车子就自动去哪里⋯⋯在初步提出的想象的基础上还 可以补充、加工、改造,创造出更新、更丰富的想象。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 注意不要急于对别人或自己的想法进行理智的判断。席勒对此讲过一段十分 精彩的话:“当一些设想刚刚产生的时候,你就运用智能仔细的研究,这显 然是不妥当的⋯⋯一个孤立的设想可能是毫无价值的,或是容易使人走上极 端。但是,在接踵而来的第二个设想中,我们就能发现它的重要性。将这种 设想和其他一些设想进行比较之前,我们的智能还无力对这些设想进行判 断⋯⋯我们应敞开智能的大门,让这些杂乱无章的设想涌进我们的脑海,然 后再作总体上的分析和验证⋯⋯你之所以抱怨自己不出成果,就是因为你过 早地排除了你的那些设想。”我们平时写作文,有的同学总觉没有东西可写, 就是因为把想象的大门把得太严,许多似乎无关的想象被挡在了门外,其实 说不定被挡在门外的这些想象里也有不少可取之处。更重要的是,即使这些 第一批想象没有价值,但不能否定由第一批想象引发的第二批、第三批⋯⋯ 想象的意义,经过层层联想,总不会永远找不到可写的东西吧?解平面、立 体几何有时也需从多角度试着多引几条辅助线,有时也会从其中发现一个正 确的。 原型启发、类比法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无不包含着一定的规律,我们要认真观察生活,从日 常生活中的事物引发起创造想象;也可以根据两个或两类之间某些方面的相 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著名发明家瓦特看到水 壶中水沸腾后,蒸汽顶翻了壶盖受到启发,想象将壶扩而大之,那种蒸汽的 力量又是多么大?由此发明了蒸汽机;我国古代鲁班从带齿的草叶能划破皮 肉想象出了锯。仿生学的发展更能说明类比法的重要,“雷达”、“电子警 犬”、“电脑”等都是由于类比而创造性地想象出来的,中学生小发明小创 造中的许多产品也都是受了原型启发或通过类比而想象后制造的。类比的方 法也很多,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拟人类比:如挖土机对人体手臂的模拟; 直接类比:如飞机外壳、潜艇体型对鸟鱼外形的直接模拟; 象征类比:如纪念碑赋予的“庄严”等象征格调; 因果类比:如在面粉中和入发酵粉可做出松软的馒头,美国一家橡胶厂 由此考虑在橡胶中放入“发泡剂”而制成了海绵橡胶。另外,还可根据事物 间具有对称性而形成对称类比等。 求因、联想法 对任何事物的好奇,善于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一环紧扣一环,穷 追不舍,是创造想象的另一重要方法。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身体上浮并有 水溢出浴盆,产生好奇:为什么上浮?为什么溢水?上浮与溢水有何关系⋯⋯ 一连串的求因联想,使他终于想出了浮力与溢出水的关系,得出浮力定律; 贝尔在发明电话的过程中发现把音叉的端部放在带铁芯的线圈前面,让音叉 振动,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流,通过电线把这电流送到另一只同样的线圈中, 这时发现放在另一线圈前面的音叉也会振动并发出与前一音叉一样的声音, 由此,他想到:是否可用金属弹簧片代替音叉?进一步他又联想是否可用薄 铁片代替金属弹簧片?联想的最终结果使他获得了成功。我们在做化学试验 时就可出色地运用求因法,如钠放入水中,会有气体冒出,为什么?放出的 气体是什么?钠块为何消失了?最后你会将消失的钠与放出的气联系起来, 得出钠的置换反应。以后进行类似的试验,如钾、钙等,预先你便可联想出 试验的情景。 抽象、概括法 抽取一般事物所具有的共性,然后进行概括,形成一个新的形象。文艺 创作(包括写作文)就要在头脑中塑造形象,这就是想象的过程。鲁迅先生 是这样进行的:从许许多多的不同人物,不同的嘴,不同的鼻子,不同的眼 睛⋯⋯抽象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成分,重新组合,概括出一个新的形象。特 别是个性的塑造更是如此,比如你在写《人》的说明文时,你就要首先对你 周围所熟悉的人(家长、兄弟姊妹、亲戚邻居、老师、同学)进行抽象,得 出共有的东西“头、四肢、躯干、五官”等,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思想、意 识,你还要抽出相通的东西——主体意识,经过一系列的抽象,然后作出概 括,人的形象自然也在你脑中和笔下创造出来了。 “朦胧”想象法 喝过酒的人知道,酒意微醺的时候,容易产生奇妙的想象,这是因为在 散漫的心理状态下,容易展开形象思维。睡觉做梦就是最好的证明。当然, 中学生不应提倡喝酒,但学会做梦还是有意义的。不少科学家善于在睡意朦 胧的状态下思考问题,英国剑桥大学一份关于各类创造性学者工作习惯的调 查报告表明,70%的科学家说,他们曾经从一些梦中得到过帮助。世界著名 画家达·芬奇专门论述朦胧法发展想象力时说:“这法子虽然似乎微不足道 甚至可笑,但都具有刺激灵感作出种种发明的大用处。请观察一堵污渍斑斑 的墙面或五光十色的石子。倘若你正想构思一幅风景画,你会发现其中似乎 真有不少风景:纵横分布着的山岳、河流、岩石、树木、大平原、山谷、丘 陵。你还能见到各种战争,见到人物疾速的动作⋯⋯”我国古代大书法家王 羲之在作“兰亭序”时醉意大发,朦胧中写出了空前绝后的书法艺术珍品, 待醒酒后再写,无论如何也达不到“朦胧”中的效果,唐朝诗人李太白“斗 酒诗百篇”也说明了“朦胧”的妙用。 创造想象中还包含幻想(理想和空想),这不妨再谈谈中学生怎样树立 理想。 理想是一个令人振奋、激动而神往的字眼,它有远期与近期之分,比如 为共产主义奋斗便是远大理想,这里着重谈谈近期理想的确立。 一般说,确立近期理想,主要把握两点,一是以现实基础为起点,一是 以高出现实经过努力而能达到的目标为终点。中学时代由于认识还有一定的 局限性,往往对事情分析、判断不够准确,对事情的复杂性、艰辛性认识不 足,时常确立近期目标言过其实,想一口吃个胖子,这是不科学的。中国自 古就有“欲速则不达”的成语,值得吸取。另有少部分同学,不敢面向未来, 缩手缩脚,阻碍了能力的发展,压抑了个性,不利于自我成熟,属于这种类 型的同学要振作起来,坚定信念,不断进步! 掌握想象技能需要不断地探索,要根据个人特点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才能真正获得想象技能。 想象技能的培养 心理学家证明,在大脑的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和想象区四个功能部 位中,一般人对想象区只动用了想象力的15%;同时证明,中小学是想象力 开发和培养的关键期,所以想象力的锻炼和培养对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下 面将综合性地谈谈培养想象技能的技巧。 首先,培养广泛兴趣,积累知识,敢于想象。 知识上的宽广,思想上的广泛联系,是形成丰富想象的基础。没有知识 的肥田沃土,再美丽的想象之花也会枯萎凋零。中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 学习,还要广泛参加课外、校外活动。那种白天黑夜死啃书本,在题海中拼 搏的同学,难免知识面狭窄,知识量贫乏,思维迟缓,联想不丰富,怎能有 好的想象力?著名生物学家,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就是从课外对昆虫的兴趣 走上成功之路的。广泛的兴趣可以积累知识,多读书也是积累知识的一个好 办法。1979年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格拉索就十分注意多方面知识积累,他 说:“往往有许多物理问题的解答,并不在物理范围之内,涉猎各方面的学 问,可以提供开阔的思路,如多看看小说,有空去逛逛动物园也会有好处, 可以帮助提高想象力。”丰富的知识自然会引发想象,在想象过程中要不怕 失误。法拉第说过:“就是最有成绩的科学家,他们得以实现的建议、希望、 愿望以及初步结论,也不到十分之一。”想象的失误是通向科学的动力,是 走向成功的阶梯。居里夫人在发现镭前,不是也经受过不少“想象实验”的 失败吗?最终,不还是敢于想象使她成功了吗? 其次,认真观察,丰富自己的感性形象。 想象的材料来源于客观现实,只有对现实认真观察,才能在头脑中留下 关于客观事物的形象。感性形象太少,想象就难以丰富,天生瞎子无论如何 也想象不出大象的具体形象。怎样增多感性形象呢?除了多读书,从书本间 接获取一些事物的形象外,还要在社会实践中开阔视野,多见广识,尽量扩 大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形象的储备;努力在工作、学习中进行调查研究, 弄清客观事物的来龙去脉,各个侧面的状况;参观、游览、欣赏电影电视也 不失为扩大形象储备的好方法。 第三,练习比喻、类比和联想。 比喻、类比是想象力的花朵,平时讲述或写作中要有意识地多用些比喻、 类比。一般说,善于打比方的同学想象力都活跃,在看或听的过程中也要不 断练练猜的能力,多为下一步,下几步想想,养成预测的习惯,有益于想象 力的开发与培养。 第四,凡事问个为什么,养成好奇的习惯。 一个人知识越多,想象不一定就越丰富,如果知识学得不活,不会联想, 最多也只能再现过去直接感受过的形象,而具备了对事物的好奇心,就可积 极地调动、组合已有的表象,推动想象的发展。试想,如果没有对“起火” 上天的好奇,也绝不会想象出“火箭”来,没有对苹果下落的好奇,牛顿也 不可能发现重力。中学生在学习中,对每一句文学警句,每一个物理、化学 现象,每一条几何引线⋯⋯都要首先问个为什么,这是激发想象的源泉,也 是推动想象力发展的动力。 第五,善于交换角度,从多方去考虑问题。 现有的东西(如发明、材料、方法、成品等)有无其他用途?保持原状 不变能否扩大用途,稍加改变有无别的用途?放大、缩小、省略、调换、替 代、倒过来又如何?这是中学生最易做到的,如:文学作品中去掉某句、某 段,艺术效果和中心思想将会如何?对甲的描述套用给乙,乙的描述换给甲, 两人形象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李自成进北京如果提高警惕、不被胜利冲 昏头脑又是怎样的结局?加热的化学反应不加热又会怎样⋯⋯这样变换角 度,多方考虑问题,会给你提供想象的广阔天地。 观察的技能 对于任何工作来说观察都是必要的,科学研究、生产劳动、艺术创作、 教育实践等都离不开观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 中指出,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 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如果说复习是 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之父。 观察与观察技能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人们在进行观察时,需 要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因而,它不是消极地注视客体而是一个积极的 思维过程,所以我们又把观察叫做“思维的知觉”。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对声音、颜色、气味等, 而知觉则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和观察的生理 基础是由多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的分析综合活动。 观察技能是人们进行观察活动的一种心智技能,它与求知欲相联系,力 求对对象进行深入的认识。观察的根本特点是它的输入性。从外界环境中接 纳信息,是对事物深入认识的开端。我们知道,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 久的知觉,要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就离不开人们的感觉器官,而观察中的 目的性和计划性又是意识中的决策观念,所以观察技能不仅是一种感知技 能,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意识技能和思维技能。 观察技能在人的智力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 把聪明程度来指智力水平的高低。聪明就是耳聪目明,视听知觉能力强。在 这里实际上指的人们的观察技能。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赞可夫,对后进生 进行了长期的研究,认为后进生的普遍特点是观察技能薄弱,缺乏求知欲, 不能正确掌握知识和发展相应的技能。可见,培养观察技能是开发智力资源 的一个重要内容。 观察的知觉特性与层次性 观察是一种与思维活动联系在一起的知觉,它除了具有知觉的一般特点 外,同时更具探索性,与积极的思维活动密切相联。不过,了解知觉的一般 特性对我们提高观察技能是必要的。知觉有如下几个特性: 第一,知觉的选择性。 客观事物纷乱繁多,人们不可能对所有的事物作出反映,而是以少数事 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对它们知觉得格外清晰,而对其余的则反映的比较模糊。 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如我们在上课时,老师的讲话、黑板上的板书等成了 我们知觉的对象,而同学的写字声、门外的脚步声等,则成了衬托这种对象 的背景。当然随着注意指向的不断改变,背景和对象也相互转化。 第二,知觉的理解性。 人们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们,并用词语把 它们标志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比如同样去听一位特级 教师的课,学生会获取许多有益的知识,并能得到一定的精神享受。而去听 课的青年教师则可能还会学到一些好的教学技巧等。由于理解,使知觉更为 深刻、精确和迅速。 第三,知觉的整体性。 我们知道,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的部分和属性组成,但人们并不把它感 知为个别的部分和属性,而总是把它感知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知觉的这种特 性就是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对象的关键性部分决定着知觉的完整性。比如我 们远看教学楼时,看到的只是它的外部轮廓,但我们总是把它理解为一个完 整的建筑物。 第四,知觉的恒常性。 又叫知觉常性,当知觉条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人的知觉映象仍然保持 相对不变,知觉的这种特性,就是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这种特性,在视知 觉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比如无论黄光或是蓝光照射,我们总是把国旗的颜色 知觉为红色;我们在十米处或50米处观察教学楼,其高度大体未变。知觉的 恒常性使人在条件发生了一定变化时仍然近似准确地反映物体的属性。 观察是认识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环节,观察活动作为一种反映活动,它自 身也有完整的系统性层次性。观察的第一个层次就是感知材料。人们首先使 用的是自己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和特征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 感知。人们在实践中还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工具、仪器来作为观察的手段,延 伸了人的感觉器官,扩大了人的观察范围,使观察更趋准确。 观察的第二个层次是初步加工。感知材料为大脑进行初步的加工提供了 素材,它并不直接构成观察。大脑对感知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和组织,这就是 初步的加工,即运用已经掌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及形象来消化、吸收这些 材料,然后在头脑里初步形成一定的知识观念。 观察的第三个层次是语言的概括。感知材料并对其进行初步加工的思维 活动始终与语言联系在一起。语言是事物成为思维对象的刺激物。没有语言, 人只能停留在形象的反映上。另外,思维是靠语言来表现的。在观察中形成 的初步知识观念,需要语言的概括。由于语言的概括作用,才使观察得以实 现。 观察的基本原则 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与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的一种知 觉,人们为了正确深入地认识事物,在观察时应该遵循一些行之有效的基本 原则。 观察的目的性原则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波普尔为了证实他的“观察始于问题”的哲学观点, 在一次讲演中,他突然对听众们说:“女士们,先生们,请观察!”他表情 严肃认真,两只手也没有任何暗示。听众不知所措,他们莫名其妙地问:“先 生,您要我们观察什么呢?”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任何人在进行观察 之前,都要先提出一定的观察任务,或者说要有观察的目的。 观察的目的性原则,就是要求观察必须以明确的目的性为基础,使观察 活动区别于一般的感知活动。人们每天耳闻目睹的事物不计其数,如果没有 一定的目的,所有这些都会成为杂乱无章的感觉。在科学史上,有许多所谓 被动观察或机遇观察的事例,实际上,这种机遇观察已经由无目的转入有目 的,或者由他目的转向该目的了。 1928年,英国的弗莱明在研究葡萄球菌的变异问题。有一天早晨,他发 现了一个非常偶然的奇怪现象:从空气中飞来的一种绿色霉菌落到了培养器 皿中繁殖开来,并把周围的葡萄球菌全部杀死了。这时,弗明莱的观察目的 转向了这一种的观察目的,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了抗菌物质“青 霉素”,揭开了世界医药史光辉的一页。 观察的客观性原则 人们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能动地改 造世界,为人类服务。观察能否做到客观是非常重要的。观察的客观性就是 要求在观察中获得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事实,为我们的 学习和研究提供可靠的材料。 但是观察事实是通过人的大脑及感觉器官得来的,它是对客观世界的一 种描述或判断,而并非客观世界本身。这两者之间往往相去甚远。从主观方 面来说,可能会由于知识、感觉器官、观察仪器、观察条件等的局限,一次 或多次的具体观察,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客观性。可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无限 的,观察活动是无限的,人类自强不息,世代更迭,通过无数次具有相对客 观性的观察,无限地逼近了绝对客观性。 客观性的显著标志就是可重复性和可证实性。一项观察或科研成果,如 不能被重复出现或证实它的正确,是不可能为人接受的。哥白尼在进行了大 量的观察后,提出了太阳中心说,这与当时教皇的地心说是背道而驰的。太 阳中心说是在被新的事实检验之后,才为人们所接受。恩格斯说:“哥白尼 的太阳系学说有三百年之久一直是一种假说,这个假说尽管有百分之九十 九、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可靠性,但毕竟是一种假说; 而当勒维烈以这个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不仅推算出一定还存在一个尚 未知道的行星,而且还推算出这个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时候,当后来加勒 确实发现了这个行星的时候,哥白尼的学说就被证实了。”可见观察既能为 建立理论提供事实材料,又能起到检验理论的作用,而其关键是观察事实必 须客观。 观察的全面性原则 我们知道,事物是由各个部分和属性组成的,我们在观察时不能孤立片 面地把握事物,观察应该是全面的。观察的全面性原则要求我们从客观的时 间演化上,系统观察它变化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发展的全过程;从空间上,观 察它的各个方面、它的全体,同时我们还应观察它的内部关系以及它与其他 事物的关系。 片面性是同全面性相对立的。瞎子摸象的故事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几个 瞎子在大路上听说有人把一头大象牵过来了,他们决定去了解一下什么是大 象。其中一个摸着象的牙齿,他说大象好似一把剑;摸到耳朵的则认为像一 把大扇子;摸到腿的人则说大象好像一根柱子;摸到身子的说象是一堵墙; 而拿着尾巴的甚至说象只不过像根绳子。牵象的人把象带走了,瞎子们还在 路边争论不息。 人类认识总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由片面到全面,绝 对的全面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原则,可以使我们防止僵化, 少犯错误。 观察的典型性原则 世界上许多事物其发展过程都是极为复杂的,要使观察反映其客观本 质,就必须暂时地有条件地撇开与当前无关的内容、次要的过程和干扰因素, 而对有代表性的对象在比较典型的条件下进行观察,使其主要的方面、过程 充分暴露出来。 观察的典型性原则要求选择典型的观察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客体 可以减少其复杂程度而又能反映其普遍规律。现代遗传学的第一位奠基人奥 地利的孟德尔,他选择的观察对象是豌豆。在他看来,豌豆具有生长期短, 容易得到纯种和稳定的相对性状等。这些都为他的研究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 利条件。 观察的典型性原则还要求选择典型的时间和空间。典型的观察时机,有 可能观测到在其他时间无法观察到的现象或过程,从而获得重要发现。典型 的空间条件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天文台大都建在远离城市的山头上,空气洁 净,视野开阔,干扰甚少。 观察的目的
/
本文档为【学习技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