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对老挝的影响与老挝的传统伦理

2010-12-03 4页 pdf 26KB 20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64073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对老挝的影响与老挝的传统伦理 东南亚纵横AROUNDSOUTHEASTASIA 2007.9 ※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①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编:《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 流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2页。 ②凌纯声:《中国的边疆民族与环太平洋·中国古代 海洋文化与亚洲地中海》(上册),转引自《中国与东南亚 文化交流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2页。 中国传统文化对老挝的影响与 老挝的传统伦理 陈建锋※ 老挝北邻中国,东邻越南,南接柬埔寨,西 北和西南与缅甸、泰国毗连。公元1353年建立的 澜沧王国是...
中国传统文化对老挝的影响与老挝的传统伦理
东南亚纵横AROUNDSOUTHEASTASIA 2007.9 ※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①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编:《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 流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2页。 ②凌纯声:《中国的边疆民族与环太平洋·中国古代 海洋文化与亚洲地中海》(),转引自《中国与东南亚 文化交流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2页。 中国传统文化对老挝的影响与 老挝的传统伦理 陈建锋※ 老挝北邻中国,东邻越南,南接柬埔寨,西 北和西南与缅甸、泰国毗连。公元1353年建立的 澜沧王国是老挝历史的鼎盛时期,1893年沦为 法国保护国,1940年9月被日本占领,1945年10 月正式独立。老挝与中国有着500公里长的国境 线,壤地相接、山水相连。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南传 1.中国南方的百越民族与老挝的民族关系 在中南半岛有一条被称为“东方多瑙河”的 湄公河。这条河流发源于中国的唐古拉山,流经 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在中国境内称 澜沧江。这条黄金水道,将中国和包括老挝在内 的中南半岛诸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众多民族 在远古时期就开始了密切交往,中国和老挝等 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在殷商时期,中国南方地区生活着“百越” 民族。《汉书·地理志》注引臣赞言:“自交趾至会 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① 在漫长的 岁月中,他们不断迁居,最后形成了“东起自海、 遍及长江与珠江两流域,经云贵高原而达中南 半岛,而至印缅交界之阿拉干山脉”②的分布区 域。百越人民俗风情几乎一样。 陈序经曾著有 《扶南史初探———古代柬埔 寨与其有关的东南亚诸国史》。他认为,中南半 岛,包括老挝、柬埔寨和越南等国的种族,都来 Laos’EthicsunderTraditionalChineseCultureInfluence andLaos’EthicsMulti-elementCharacteristics ChenJianfeng [Abstract]China'scloseneighborLaoshasthesuperiorgeographicalposition,thedeepnationaloriginandthe goodnationalrelations.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hasaffectedLaosEthicalCulture.Meanwhile,Laoshasalsobeen theBuddhistcivilization.theIslamiccivilizationandWesterncivilization. 69 自中国的西南①。他的结论已经为考古学和民族 学的研究所证实。如在中国云南、广西、贵州等 地出土的铜鼓,与老挝等中南半岛国家一些民 族使用的铜鼓十分相似。这些铜鼓一般都镌刻 有翔鹭纹、鱼纹、羽人划船纹等,特别是羽人划 船纹表现的是当时的人们驾舟于水中祭祀的情 形。又如,老挝流传的九龙创世神话说:古时老 挝一部族住在湄公河畔,一个生育了八个儿子的 妇女在湄公河捕鱼时,看到一根布满鳞皮的木头 顺流而下,因躲避不及,被木头撞着大腿,因此怀 孕而生下第九个儿子,取名为“九龙”。“九龙”刚 会走路,就随母亲捕鱼,被蛟龙舔了其背。从此, “九龙”力大无穷,智力超群,长大后成为部落首 领。这位妇女的九个儿子后来成为老挝民族的 祖先,即哀牢族。类似的神话在中国的《华阳国 志·南中志》、《后汉书·哀牢传》等均有记载。 老挝现存三大族系,即老龙族、老听族和老 松族。它们的来源都与百越人有关。“老龙”,意 为平原地区的老挝人。老龙族约占全国人口的 74%,是南诏前后由中国的云南、贵州等地南迁 而来。现在,老龙族已成为老挝的主体民族;老 听族,多是历史上被南诏王皮逻阁打败的佧 族,属于土著民族;老松族,意即山顶上的老挝 人。主要构成是苗族和瑶族,他们都是18世纪从 中国南方迁徙而来。18世纪末,云南的苗族从金 平、马关、河口进入越南,其中一部分于1810~ 1820年代越过老越边界到达老挝,成为老挝的 苗族。据1999年统计,苗族人口约30万,占老挝 人口总数的7.2%②,主要分布在北部广大地区, 特别集中在川圹省、华潘省和琅勃拉邦省,在丰 沙里、乌多姆塞、波乔、南塔、万象等地的山区也 有分布。在语言使用上,老挝苗族操川黔滇语方 言。此外,老挝还有泰族(中国称傣族)约20万, 瑶族3万,哈尼族(老挝称卡果族)1万以及2000 左右的彝族。婚姻、丧葬、服饰、禁忌、宗教、节日 习俗、伦理道德等方面,这些民族与中国云南边 境一带的少数民族基本是一致的。 2.老挝与中国的友好往来以及华人迁居 中国和老挝不仅有众多的民族拥有共同的 族源,相同的风俗习惯,近似的思维方式,而且 友好国家的友好关系也由来已久,绵延不绝。 据老挝史书记载,坤博隆(中国史书称皮逻 阁)为三国时期孟获的后裔。坤博隆在唐玄宗时 被册封为云南王。他统一洱海地区,并建立了南 诏国。坤博隆的长子在南诏国的南部建立琅勃 拉邦王国,为老挝一古老王国。明朝时期,老挝 第一个统一的澜沧王国于公元1353年建立。明 成祖在该地设置老挝军民宣慰使司,以刀线歹 为宣慰使,驻芒能(今老挝琅勃拉邦)。从此,明 政府与老挝建立了朝贡关系。老挝与中国的云 南地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交往密切。明朝还 把老挝列入《云南土司》条目,辖于云南布政司, 成为明朝的“内属国”。后因缅甸洞吾王朝兴起, 并将老挝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加上明朝此时 国势衰落,老挝一度中断入贡。直至清代,老挝 才恢复了与中国的往来。 中国与老挝还通过贸易来往加强双边友好 关系。据统计,从东吴至明清,老挝对中国的朝 贡共72次,其中明清两代就有65次③。老挝多以 象、金银进贡,中国的回赠则以丝织品、瓷器居 多。中国和老挝的边民贸易也很活跃。中国商人 的马帮商队载铜锡器、丝织品、瓷器、盐等与当 地人民交换棉花、象牙、孔雀毛等土特产。 华人移居老挝的人数到底有多少,尚难准 确统计。1921年,法国对老挝人口普查时,有 6710名华侨。由于法国殖民者限制华人进入印 度支那地区,在20世纪30年代,老挝的华侨人数 减至3000人左右。直到20世纪50年代法国人撤 出印度支那地区后,老挝华人的数量才连年增 加。20世纪70年代初,约16万④。迁居老挝的华人 不仅带去了中国的生产技术、生活用品,而且还 把中国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传入老挝,对该 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中国传统文化在老挝的传播 虽然移居到中南半岛,但民族根源于中国 ①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编:《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 流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2页。 ②罗有亮:《老挝的苗族》,《世界民族》1997年第3期。 ③周一良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河南人民出版 社1987年版,第724页。 ④刘德燊:《老挝的华文教育》,《东南亚纵横》2001 年第2期。 70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并没有放弃原有的信仰和生 活习惯。远古的瑶族和苗族的宗教信仰属于自 然神崇拜。老挝的瑶族和苗族崇拜自然神灵,意 在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盘瓠传说也被他们带到 了中南半岛。老挝的瑶族以盘瓠为本民族的祖 先和英雄,每年都举行盛大的盘王节。在老挝的 苗族中,每当请来的巫师为死者主持丧葬仪式 时,都会在吟唱中为死者指路,以便其灵魂能回 到“中国”和“祖先居住的地方”。老挝的华人和 部分少数民族至今还保留着与中国人一样的过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生活习惯。如在 老挝被人们称为“月福节”的中秋节夜晚,全家 男女老少齐聚赏月,而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通宵 达旦。共同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使中国西南 地区与中南半岛诸国在民族文化上具有一种与 生俱来的不可分割性。 随着华人移居海外,汉传佛教、道教和被宗 教化的儒学也被他们带到了老挝。近代以来,老 挝的华人在当地积极举办华文学校,开展华文 教育。1893年,法属寮国(老挝)政府明确表示支 持与鼓励华文教育的存在。20世纪初,华文学校 以私塾形式出现。1930年代以后,老挝的华文教 育走上化道路,开始采用老挝语和汉语双 语教学,教学内容多以儒家思想教育为主,辅以 书信与算术。之所以在老挝开办华文学校,主要 是考虑到华人后代久居异域,缺乏中国传统思 想道德的濡染会数典忘祖,成为“化外之民”,因 此希望“读孔孟之书,化固陋为文章,变鄙俗为 风雅”。 中国与老挝的文化关系源远流长,来往密 切。其文化传播与接受的方式可能是多样的,也 充满了困难和障碍,但正如杜维明在《新加坡的 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中指出的,即使 这些人历来用的是完全不同的语言,可是他们 通过与其父母和其他长辈的语言交流,他们吸 收了根深蒂固的文化价值。这段话用在中国与 老挝的文化关系中,也有同样的道理。 二、老挝的传统伦理 1.慈悲观念、轮回思想与博爱众生 佛教的慈悲观念、轮回思想,在老挝扎下了 文化之根。老挝以小乘佛教为国教。源于南亚 的佛教为老挝人所接受,根源在于民生多艰的 生活状况。佛教的慈悲观念和轮回转世说可以 让苦难中的人们暂时摆脱人生的痛苦,获得精 神的愉悦,看到生命的希望。佛教传入老挝较 晚,是公元14世纪由柬埔寨和泰国传入的。当 时,南澜沧王国统一了老挝。国王法昂从小在吴 哥宫廷里长大,在老挝登基后,他便邀请吴哥高 僧入老挝传教。至此,老挝国民绝大多数成为佛 教信徒。老挝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多与佛 教相关,文学作品也多讲因果轮回、善恶有报的 故事。 2.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和重视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稳定的家庭是维系多民 族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整体而言,老挝的婚姻 家庭伦理的主要特征,就是互敬互爱、尊老爱幼。 首先,夫妻相爱、相互尊敬,是老挝的家庭 伦理观的重要表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 幼以及人之幼”,深深地影响了老挝人民的世界 观。在老挝,每逢佳节或者结婚喜庆时,通常都 会表达夫妻相爱互敬的情感。有一首《婚礼祝福 谣》这样说:“祝你们小两口互敬互爱,使丈夫的 心胸要宽如海,对妻子要轻言细语,就连赶鸡时 要说‘嘘’、赶狗时要说‘合’、赶羊时要说‘荷’、 打骂妻子更不该。祝你们小两口互帮互助、拧成 船缆绳一股。生个女儿富贵来,生个儿子荣华 在。疾病莫来骚扰,恶魔莫来捣乱。丈夫的灵魂 长附身,夜晚及时回家睡。同床共枕情意深,只 做好事莫学坏。祝你们大吉大利喜临门,幸福安 康过一生。”①另有一首民谣则唱道:“夫妻之间, 蔑称不能说,爱称叫到老。相爱时,水煮白菜也 觉甜;相恨时,吃了蜜糖也说苦。”② 其次,尊老爱幼,提倡孝道,也是老挝的家 庭伦理观的重要方面。老挝人重视家庭教育。家 长们一方面力求自己成为子女和晚辈的人生榜 样,另一方面,也期望子女和晚辈能成为孝顺的 ①张良民:《老挝民歌民谣概述》,《东南亚纵横》 2005年第1期。 ②张良民:《老挝谚语浅析》,《东南亚纵横》2004年 第5期。 71 好儿女。老挝民间有许多类似的民谣,如“稻谷 丰收靠良种,儿女出众因父母”。再如,“树木已 老,过了整枝的时令;蘑菇已老,过了做汤的季 节”。又如,“父亲恩重如高山,母亲恩大似天 地”,“老鼠咬断纱、方知猫儿恩。儿女抱在身、方 知父母情”①等。有一则民间故事《母亲和儿子》, 讲述一位双目失明的母亲,千方百计为儿子娶 了媳妇以后,却备受儿媳妇虐待。儿子受儿媳妇 的怂恿,居然把母亲赶出家门,并装扮为强盗欲 杀死母亲。在生死关头,母亲不顾自己安危,却 只担忧儿子的安全:“我的儿子,强盗来了,他要 杀妈,你赶快逃命吧。”儿子一听,良知回归了, 立即向母亲跪拜悔罪,并将母亲接回了家。这些 民谣、谚语和故事都是围绕尊重老人、孝敬父母 的主展开的,体现了老挝人的人生价值观和 对理想的追求。从这种尊老爱幼的思想出发,爱 国家、爱天下,形成了对于人类和社会的博爱。 3.团结礼让、追求和谐与平等公正 老挝从自身的历史发展中,体会到了团结 对于民族统一和国家独立的意义。老挝人最喜 爱的《蚂蚁降大象》、《青蛙和狮子》等民间故事, 都是弱者以智慧和团结战胜体格强壮、力大无 穷的强敌的典范,这也是老挝民族发展的精神 动力。在老挝,每逢年节或喜庆日子,人们还会 聚在一起,跳起集体舞———南旺舞。“南”意为 舞,“旺”即圆圈。这种舞就是团圆舞。大家组成 一个大圆圈,随着击鼓声和伴奏音,沿反时针方 向边舞边走。在欢快的歌舞中,渴望团圆的美好 思想表达出来了。在老挝的苗族中,族长拥有实 权,可处理族内的大小事务、裁决族内纠纷。村 长从族长中挑选出来,是资格最老、威望最高的 人。由他担任村长既有利于家庭的地位,又能利 于保持乡村秩序。上下有序,谦和礼让,在老挝 许多民族中都仍然保存着。 老挝人民热爱和平,希盼正义和公平。老挝 和缅甸、中国的云南西双版纳一样,都过“泼水 节”,即他们的春节。老挝也称其为“宋干节”。在 这个日子,老挝人以泼水、跳舞和相互祝福为 乐,源自模仿观音施舍甘露拯救众生的做法,象 征和平、幸福和吉祥。在老挝的民间传说中,一 般都寄寓着渴望和平与公正的思想内容。主人 公往往出身于贫寒家庭,长期受强权恶霸的欺 压盘剥,但由于获得神灵的帮助,最后战胜了强 权恶霸,成为受人民拥护和爱戴的人。比如,关 于赛舟的传说,是说国王发现某穷人的妻子娜 坎雅美若天仙,便产生邪念。国王强迫该穷人与 他比赛定输赢。娜坎雅出生于象牙中,聪明无 比。在她的帮助下,穷人与国王的斗牛、斗鸡比 赛都获胜。但国王仍不肯服输,在最后的赛舟 中,穷人的赛舟“那珈”突发神力,向国王的赛舟 撞去,把国王和他的大臣们全部撞翻,沉到波涛 汹涌的急流中身亡。老挝人为感谢“那珈”带来 的和平与公平,从此形成了老挝传统的赛舟活 动。与这类情节相似的,还有《娜灯安的故事》、 《加拉吉的故事》等民间故事。 4.尊重生命、热爱自然和天人协调 自从人类产生,就开始了对人与自然关系 的探索。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思想,在老挝和 柬埔寨事实上早已存在了。 老挝人民敬重自然,崇拜山水。老挝泰族 (中国称为傣族)自认为来自森林和大地:“森林 是父亲,大地是母亲”。据傣族贝叶经书《坝英麻 板》记载,很早以前以傣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群 众就形成了“没有土地、森林、资源,就没有人 类”,“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 粮才有人”等原始朴实的观念。老挝人崇拜葫 芦,流传“葫芦造人”的神话。在这个故事中,老 挝人是分三批从葫芦中走出来的,从此老挝民 族才有了三大族系:老龙族、老听族和老松族。 老挝不但尊重自然,而且也懂得适应自然, 按自然规律办事。老松族敬重土地,对耕地实行 轮作休耕,一般三四年或五六年即休耕一 次,既是对土地的崇拜,又可以让地力得到休息 和恢复,完全符合现代科学观念。流传至今的一 些谚语,也表明了老挝人遵守农时的经验。如: “十棵晚稻不如一棵早稻,稻田好不好先把稻秧 瞧,一旦迟插秧、趟趟跟不上,茎儿矮而小,穗儿 结不长。”② ①②张良民:《老挝谚语浅析》,《东南亚纵横》2004 年第5期。 72
/
本文档为【中国传统文化对老挝的影响与老挝的传统伦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