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后方国统区农业开发建设述论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后方国统区农业开发建设述论

2010-11-27 3页 pdf 117KB 6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2718

暂无简介

举报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后方国统区农业开发建设述论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005年 7月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Jul. 2005 第 22卷第 4期   Journal of Hube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Vol. 22 No. 4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后方国统区农业开发建设述论 徐旭阳 (湖北师范学院 历史系 , 湖北  黄石 435002 ) 摘要...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后方国统区农业开发建设述论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005年 7月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Jul. 2005 第 22卷第 4期   Journal of Hube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Vol. 22 No. 4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后方国统区农业开发建设述论 徐旭阳 (湖北师范学院 历史系 , 湖北  黄石 435002 ) 摘要 :抗日战争时期 ,湖北省政府以增加粮食产量为中心 ,在鄂西国统区进行了一系列农业的开发和建设 ,如扩大粮 食种植面积 ,发放农业贷款 ,兴修水利 ,保护耕牛 ,改良品种 ,防治病虫害 ,等等。这些工作的开展及其成效 ,不仅增加 了粮食产量 ,支持了后方的抗战经济 ,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后方落后的农耕方式 ,促进了后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抗日战争 ; 湖北 ; 国统区 ;农业 中图分类号 : K 26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7 - 1687 (2005) 04 - 0054 - 03 作者简介 :徐旭阳 (1964 - ) ,男 ,湖北师范学院历史系 ,副教授 ,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和湖北地方史研究。 ① 抗日战争时期 ,湖北省政府和第六战区驻恩施 ,第五战区 驻屯老河口 ,数十万军政公教人员云集鄂西后方 ,粮食供应成 为事关后方稳定和抗战大局的头等大事。①为了建立巩固的 后方抗战基地 ,坚持持久抗战 ,湖北后方国统区各级政府在后 方进行了以增加粮食产量为中心的一系列农业开发和建设。 这些建设的施行及其成效 ,对缓解国统区的粮食紧张、提高湖 北后方国统区的战时经济实力、支持抗战和争取抗战的胜利 ,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 ,这些开发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改 变了鄂西地区的农业落后面貌 ,促进了鄂西地区社会经济的 发展。本文试图对抗战时期湖北后方国统区农业的开发建设 情况及其成效作一初步考察。 一、制定粮食增产计划 ,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后方国统区农业开发建设的目标和核心是增加粮食产 量。为了指导全省粮食的增产工作 ,从 1941年开始 ,湖北省 政府接连 4年都制定了年度粮食增产计划和其他相应的粮食 增产法令 ,向各县下达粮食增产指令。1941年 9月 ,省政府制 定公布《湖北省三十年度粮食增产计划 》,饬令各县通过各种 途径增加粮食产量。1942年、1943年和 1944年 ,湖北省政府 又先后制定《湖北省三十一年度粮食增产计划 》、《湖北省三 十二年度粮食增产实施计划 》和《湖北省三十三年度粮食增 产实施计划 》,规定了实施粮食增产计划的具体目标和办法。 1942年粮食增产计划提出 ,全省粮食增产计划为 2839700担 , 1943 年粮食增产实施计划提出 , 全省要增加粮食产量 3035370担。其中 ,鄂西、鄂北 22县为特别增产区 ,每县要增 产粮食 7—9万担。[ 1 ]为了落实粮食增产计划 ,省政府成立了 “县粮食增产总指导团 ”,将鄂西各县划为粮食特别增产区 , 在每县设立“农业指导处 ”和“示范农场 ”,进行具体的指导。 扩大种植面积是增加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 ,也是湖北省 政府和后方各县增加粮食生产的主要办法。湖北省政府自西 迁恩施以后 ,即十分注重这项工作 ,要求各县通过扩大夏种和 冬作面积、开垦荒地、利用田头地角、限种非必要作物等各种 途径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增加粮食产量。从 1940年开始 ,恩 施县即大规模扩大冬种面积。同 1939年相比 ,该年水田冬种 小麦扩大 3倍 ,油菜扩大 3. 2倍 ,洋芋扩大 2. 2倍 ,大麦扩大 2. 5倍 ,蚕豆扩大 4. 8倍。冬作总面积由上年的 4628亩增加 到 13809亩 ,增加两倍整。[ 2 ] 1940年底 ,湖北省政府制定《湖 北省扩大耕种冬季食粮作物实施办法 》,规定“各县耕地除冬 水不能排干或地势过高不宜耕种等特殊原因经呈准县政府免 种者外 ”,“均应遵令栽种小麦、荞麦、油菜、洋芋、大麦、豌豆等 冬季食粮作物 ”。[ 3 ] 1941年 9月 ,湖北省政府制定《湖北省三 十年度粮食增产乡 (镇 )保甲耕垦公荒办法 》,要求各县乡镇 保甲将各该管区内之荒地、路边隙地、公共广场进行垦殖 ,种 植粮食作物 ,作为公共造产。并规定每甲不少于 1亩 ,每保不 少于 5亩 ,每乡镇不少于 10亩。[ 4 ] 1942年《湖北省三十一年 度粮食增产计划 》提出 ,鄂西、鄂北 26县为第一级粮食增产区 域 ,每县必须扩种原夏季休闲田 1000亩 ,限种非必须作物改 种粮食面积 500亩 ,扩大冬季作物栽培面积 2—3万亩 ,利用 田埂隙地 700亩 ,每县共计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22000—36000 亩。[ 5 ] 1943年《湖北省三十二年度粮食增产实施计划 》提出 , 鄂西、鄂北 22县为粮食特别增产区 ,各县必须扩大夏种面积 1000亩 ,限制非必要作物改种粮食面积 600亩 ,扩大冬种小麦 30000亩 ,利用田埂地隙 500亩 ,全后方国统区总共扩大种植 面积 706200亩 ,预计增产粮食 139万余担 ,分别占全省扩大 粮食种植面积计划 1837710亩和全省增产粮食 3035370担的 38. 4%和 23. 7%。[ 6 ]通过省政府的督促和各县政府的组织 , 后方各县粮食扩种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1940年 ,实际扩 大冬种面积 6万余亩 , 1941年扩大夏种面积 2. 6万亩 ,冬作面 积 56. 8万亩 ,增产粮食 14万余担。[ 7 ] 1942年扩种面积达到 79. 4万亩 ,“但因夏季苦旱 ,秋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 8 ]在限 制非必要作物种植粮食方面 ,重点是限制主要用于煮酒熬糖 和制作糕点所用的糯谷的种植 ,改种主食所用的籼稻。省政 府于 1943年明令限制糯谷生产 ,到 1945年 , 3年累计改糯种 籼 462. 6万亩。[ 9 ]通过几个方面的努力 ,后方粮食扩种增产计 划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据统计 ,从 1939到 1945年 7年间 ,后 ① 收稿日期 : 2005 - 03 - 20 本文所指湖北后方国统区是指抗战时期国民党湖北省政 府在鄂西地区实际控制的区域 , 范围包括襄樊 ———荆 门 ———宜昌一线以西地区 ,共计 25县。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 2003年社会科学重点资助项目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徐旭阳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后方国统区农业开发建设述论 方国统区各县共开垦荒地 17万亩 ,利用冬季、夏季闲田 100 余万亩 ,累计增产粮食 5万余吨。[ 10 ]这对解决后方军民的粮 食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放农业贷款 湖北省政府对发放农业贷款比较重视。1939年 ,湖北省 政府刚刚迁来鄂西 ,即与中央农本局协商拟定发放农业贷款 200万元。次年 3—8月 ,省农村合作委员会又发放合作金融 贷款 118. 63万元。[ 11 ]其后 ,湖北省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在鄂 西后方的机构逐渐建立和完善 ,成为发放后方农业贷款的主 要机构。1941年 8月 ,湖北省政府制定《湖北省办理农贷及 战区农贷实施纲要 》和《湖北省战区农贷实施办法 》,规定后 方和战区各县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农业供销、佃农 购地等项工作 ,均可向中、中、交、农四行和湖北省银行申请贷 款。[ 12 ] 1943年 10—11月 ,湖北省政府又相继颁布《湖北省办 理扶植自耕农贷款实施规则 》、《湖北省办理土地改良贷款实 施规则 》和《湖北省办理乡镇造产贷款实施规则 》,对各项农 业贷款的发放作出具体的规定。这些贷款实施规则规定 ,自 耕农购买土地 ,可以向中国农民银行申请贷款 ;开垦公荒和兴 建农田水利工程所需款项 ,可以在八成限额内申请贷款 ;乡镇 公所经营造产事业 ,可以申请贷款。[ 13 ]在湖北省政府的积极 支持和协助下 ,湖北省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对后方农业的贷 款逐年增加。1942—1945年 ,中国农民银行在湖北共发放各 种农业贷款 16274万元 ,湖北省银行的各项贷款也逐年增多。 在这些农业贷款中 ,鄂西后方国统区占绝大部分。[ 14 ] 三、兴修水利 ,保护耕牛 水利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也是能否实现粮食稳产增产 的重要因素。湖北省政府迁移鄂西以后 ,为了增加农业产量 , 减少旱涝灾害 ,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兴 修了一些水利工程。1941年 ,湖北省政府明令实施一保一井 计划 ,要求各县广挖塘井 ,兴修小型水利工程。1942年 10月 , 湖北省政府在建设厅下筹设湖北省水利工程处 ,次年 1月 15 日正式成立 ,主管全省水利工程的勘探、设计与建设工作。 1944年 ,省政府又倡导一保一塘 ,号召各县开挖塘堰。整个抗 战期间 ,湖北省政府和后方各县政府先后在鄂西南和鄂西北 兴修农田水利工程上万处。这些农业水利设施的兴修 ,在一 定程度上缓解了后方国统区的水旱灾害 ,对保证农业产量的 稳定 ,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耕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 ,是农民的命根子。早在 1933年 1月 ,湖北省政府就颁布了《湖北各县保护耕牛办 法 》,禁止屠宰耕牛以保护农业生产。抗战爆发以后 ,湖北省 政府饬令鄂西后方各县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增加粮食产量 ,耕 牛的作用更显重要。1940年初 ,湖北省政府再次重申禁宰法 规 ,要求各县对盗宰耕牛行为加重处罚。1942年 12月 6日 , 根据国民政府农林部《保护耕牛办法 》,湖北省政府委员会第 430次会议通过《湖北省保护耕牛实施细则 》,对保护耕牛作 出详细规定。该细则规定 ,由乡镇政府负责耕牛的保护和防 病防疫工作。农民的所有耕牛一律要向乡政府登记 ,除老弱 病牛外 ,一律不准宰杀 ,禁止耕牛运出省外 ,违规宰杀或外运 耕牛者 ,处以 500元以下的罚款。[ 15 ]为了切实保护耕牛 ,湖北 省政府对各地以各种名义和借口提出的宰杀耕牛要求均严厉 拒绝。1940年 1月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致函省政府 ,提出谷城 县回民失业颇多 ,请求“开禁屠宰牛只 ,籍维生计 ,抽收牛捐 , 筹办教育 ”,省政府回函表示“未便照办 ”。[ 16 ]同年 12月 ,江陵 县政府向省政府申请“宰杀菜牛以维民食 ”,省政府复函指 示 ,“本省各县向未畜养菜牛 ,所请选杀菜牛 ,应勿容议 ”。[ 17 ] 为了增加耕牛数量 ,改进耕牛品种 ,湖北省政府除在省农业改 进所设立畜牧、兽医两组以外 ,还于 1942年建立恩施铜盆水 畜牧场 ,饲养国内良种公牛 ,免费为农民的耕牛配种。在省政 府和各县的保护下 ,抗战时期 ,后方国统区耕牛数量有了较大 幅度的增长。如 1938年鄂西第七区 8县共有耕牛 9. 64万 头 ,到抗战结束时 ,增加到 15万头以上。[ 18 ]耕牛数量的增长 为粮食种植面积的增加提供了稳定的畜力 ,是后方粮食产量 增加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四、改良农业品种 ,扩大施肥 ,防治病虫害 1939年 3月 ,湖北省政府在恩施重新设立湖北农业改进 所 ,负责全省农业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工作 ,为战时全省农业的 改进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改良品种方面 ,过去鄂西地区都是耕种当地传统作物 , 缺少优良品种 ,由于长期沿用 ,品种退化严重 ,产量低 ,抗灾抗 虫能力差。为此 ,省农改所广泛搜集各地优良品种 ,加以培养 试种和推广 ,以逐渐替换本地劣质品种。据统计 ,抗战时期 , 农改所搜集各种农作物品种 2000多个 ,最后在本地成功推广 十余个。1943年来凤县推广小麦良种 7281亩 ,增产 20多万 斤 ,次年推广水稻良种 400亩 ,增产 4万多斤。1943年 ,后方 全面推广水稻优良品种 400万亩 ,再生稻 50万亩。1944年 , 又推广再生稻 100万亩 ,陆稻 30万亩 ,双季稻 14万亩。同一 时期 ,“广德字美棉 ”品种棉花在鄂西北各县也得到推广 ,并 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 19 ] 在扩大施肥方面 ,主要是使用积沤堆肥、种植绿肥和使用 饼肥。1941年利川县种植阳雀花 2528亩 ,制造堆肥 1091堆 (5. 46万担 ) ,施用面积 550亩 ; 1944年制造堆肥 4000堆 ,施 用面积 2250亩。[ 20 ]来凤县 1942年使用堆肥面积 3750亩 ,增 产 75000斤 , 1943年在 5个乡指导 136户使用堆肥 1110亩 , 亩产达到 500斤。1944年扩大到 1600亩 ,亩产也达到 500 斤。[ 21 ]据各县调查统计 , 1943—1944年 ,鄂西后方恩施、建始、 利川、巴东以及鄂北房县、襄阳、枣阳、均县 (今丹江口市 )、谷 城、自忠 (宜城 )、光化等县广积沤堆肥 ,共计肥田 51. 12万亩 , 增产稻谷 21万余担 ;恩施、利川、来凤等县种植绿肥面积 5. 92 万亩 ,增产稻谷 2万 3千多担 ;施用菜饼肥面积 1. 48万亩 ,增 产 9千余担。[ 22 ]在防治病虫害方面 ,省农改所 1939年首先在 恩施县推广防治稻螟虫示范田 1700余亩 ,每亩增收 40余斤 , 其后又在后方各县广泛推广 ,防治面积达 90万亩。[ 23 ] 1941 年 ,省农改所、湖北农学院联合组织农技人员和学校师生对鄂 西地区农林虫害进行调查 ,查明粮食作物害虫有 245种 ,果树 害虫 13科 33种 ,蔬菜害虫 6目 26科 51种。其后 ,便发动农 民 ,利用除虫菊、鱼藤、薄荷、石灰等制成农药 ,用于大田防 治。[ 24 ]鉴于黑穗病是我省小麦的主要病虫害 ,省农改所经过 试验 ,探索出暴晒麦种 72小时 ,使用石灰、草灰浸种等防范办 法 ,累计防治面积达 20万亩以上。[ 25 ] 1942年 ,农改所配制农 药 800斤 ,用于防治恩施果树病虫害 ,并繁殖除虫菊 14万株 , 55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制作防虫药。这一年 ,农改所指导恩施县防治稻螟虫、稻包虫 8500亩 ,麦牙虫 650亩 ,包谷害虫 650亩 ,菜虫 1360亩。[ 26 ]为 了防治牙虫、红蜘蛛、立枯病等棉花病虫害 ,从 1942年开始 , 省农业改进所连续 4年在鄂北各产棉县和松滋、枝江、来凤等 县进行棉虫防治工作 ,累计防治面积达 6万亩 ,仅设于来凤的 鄂西棉虫防治中心 ,每年在来凤的防治面积即达 2000余亩 , 每亩增产 20余斤 ,每年增产 4万斤。[ 27 ] 诚然 ,由于当时的战争环境和鄂西地区地理条件以及农 业的行业性质所决定 ,战时湖北后方国统区的农业开发建设 , 其规模和成就都是十分有限的。就其增产效果来看 ,也很不 明显。抗战期间 ,湖北后方国统区粮食总产量同战前相比 ,并 无明显增长 ,仍是靠天吃饭 ,产量摇摆不定。鄂西南第七区由 于没有日军骚扰 ,农业生产环境较好 ,粮食产量尚算稳定 ,并 比战前有所增长 ;鄂西北第五区则不仅没有增加 ,反而出现较 大幅度下降。1937年该区七县加随县 (属第三区 )粮食总产 量 6. 7 l亿公斤 ,为历史最高水平。到 1945年 ,该八县粮食总 产量仅为 1. 8344亿公斤 ,是百年来最低年份。[ 28 ]然而 ,即使 如此 ,抗战时期湖北后方的这些农业开发和建设 ,仍然具有重 要的历史意义 :一方面 ,它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战争对后方农 业生产的负面影响 ,基本保证了战时湖北后方国统区粮食总 产量的基本稳定 ,为保证后方抗战军民的粮食供应和社会的 稳定 ,作出了重要贡献 ;另一方面 ,这些农业开发和建设 ,扩大 了鄂西地区的农业种植面积 ,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鄂西地 区极端落后的耕作方式 ,对促进鄂西地区农业和社会经济的 发展 ,缩小鄂西地区同湖北中东部地区农业发展的差距 ,发挥 了一定作用。因此 ,我们对它应当给予历史的肯定和评价。 参考文献 : [ 1 ] [ 5 ] 湖北省国民政府. 湖北省三十一年度粮食增产计划 · 附表 [A ]. 湖北省抗战期中之民生主义经济政策之实施 [ Z ]. 湖北省档案馆藏 ,案卷号 : LSD2·3—3;湖北省国民政府. 湖北 省三十二年度粮食增产实施计划 [A ]. 湖北省实施民生主义 经济政策法令汇编 ·附表 [ Z ]. 湖北省档案馆藏 ,案卷号 : LSD2·3—1. [ 2 ] [ 26 ]恩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恩施市志 [M ]. 武汉 :武 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 1996: 195. [ 3 ] 湖北省国民政府. 湖北省扩大耕种冬季食粮作物实施办 法 [ Z ]. 湖北省档案馆藏 ,案卷号 : LS3—1—424. [ 4 ] 湖北省国民政府秘书处. 湖北省政府公报 [ Z] ,第 438期 , 1941. 9. 湖北省档案馆藏 ,案卷号 : LSA2·11—9 (10). [ 6 ] 湖北省国民政府. 湖北省三十二年度粮食增产实施计划 [A ]. 湖北省实施民生主义经济政策法令汇编 ·附表 [ Z ]. 湖 北省档案馆藏 ,案卷号 : LSD2·3—1. [ 7 ] [ 11 ] [ 14 ] 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湖北省志 ·经济综 述 [M ]. 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 , 1992: 73. [ 8 ] [ 22 ] [ 23 ] [ 25 ] [ 27 ] 陈钧、张元俊、方辉亚. 湖北农业开发 史 [M ].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 1992: 270. [ 9 ] [ 10 ] [ 19 ]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湖北省志 ·农业 (上 ) [M ]. 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 , 1994: 144. [ 12 ] [ 24 ] 湖北省国民政府. 湖北省政府办理农贷及战区农贷 实施纲要 [A ] ,湖北省战区农贷实施办法 [A ]. 湖北省政府秘 书处. 湖北省法令辑要 [ Z]. 第一辑 , 1941. 12. 1. 湖北省档案馆 藏 ,案卷号 : LSA2·12—3. [ 13 ] 湖北省国民政府. 湖北省政府办理扶植自耕农贷款实施 规则 [ Z]. 湖北省档案馆藏 ,案卷号 : LS61—4—370. [ 15 ] 湖北省国民政府秘书处. 湖北省政府公报 [ Z ]. 第 468 期 , 1942. 12. 湖北省档案馆藏 ,案卷号 : LSA2·13 - 12 (12). [ 16 ] 湖北省国民政府. 为拟请在谷城县开禁宰杀牛只籍维回 民生计电复未便照办由 [ Z]. 1940. 1. 9. 湖北省档案馆藏 ,案卷 号 : LS3—1—919. [ 17 ] 湖北省国民政府. 据呈转牛肉公会拟请宰杀耕牛以维民 食等情仰遵照由 [ Z ]. 1940. 12. 20. 湖北省档案馆藏 ,案卷号 : LS3—1—919. [ 18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恩施州志 [M ]. 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 , 1998: 129. [ 20 ] 利川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利川市志 [M ]. 武汉 :湖北科 技出版社 , 1993: 60. [ 21 ] 来凤县档案馆 . 来凤县民国实录 [ Z ]. 1999. 10. 内部印 行 , 123. [ 28 ] 襄樊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襄樊市志 [M ]. 北京 :中国城 市出版社 , 1994: 288. 责任编辑 :罗才荣 Study on the Agr iculture D evelopm en t and Con struction in Hube i Kuo M ingtang Con trolled Area D ur ing An ti2Japanese W ar XU Xu2yang ( H istory Dep t.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 Hubei 435002, China) Abstract: During Anti2Japanese W ar period, Hubei Government executed serie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con2 struction works in west of Hubei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grain output, such as expanding the area of p lanting, sending out agricultural loan, develop ing vigorously irrigatation, safeguarding cattle, imp roving the seed and defending the p lague of insects , etc. These works and achievements not only increased the grain output and p rovided certain contri2 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war economy, but also brought some new changes to the type of agriculture , therefore p romoted the social and econom ic development in W est Hubei area. Key W ords: Anti2Japanese W ar; Hubei; Kuo M intang Controlled A rea; Agriculture 65
/
本文档为【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后方国统区农业开发建设述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