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Ⅳ---肝移植

Ⅳ---肝移植

2010-11-11 3页 pdf 164KB 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987247

暂无简介

举报
Ⅳ---肝移植 · 700· 中华外科杂志 2003年9月第41卷第 9期 Chin J Surg,September 2003,Vo1.41,No.9 · 合理 应 用抗 菌药 物 防治外 科感染 · 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草案)Ⅳ 《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撰写协作组 临床肝移植细菌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感染性并发症是导致手术后肝移植患者死亡率增加的 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肝移植感染性并发症有效的预防与治疗 极为重要。本指导意见供常规情况下肝移植临床医生依据 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医疗条件参考...
Ⅳ---肝移植
· 700· 中华外科杂志 2003年9月第41卷第 9期 Chin J Surg,September 2003,Vo1.41,No.9 · 合理 应 用抗 菌药 物 防治外 科感染 · 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草案)Ⅳ 《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撰写协作组 临床肝移植细菌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感染性并发症是导致手术后肝移植患者死亡率增加的 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肝移植感染性并发症有效的预防与治疗 极为重要。本指导意见供常规情况下肝移植临床医生依据 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医疗条件参考使用。 一 、肝移植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1.手术前因素:(1)肝移植患者原发肝脏疾病以及由此 而产生的全身病理生理状况:这是固有的危险因素。如终末 期肝病肝昏迷导致的术前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或坠积性肺 炎病史、大量腹水或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史等,均 会增加手术后感染的机会。(2)年龄:肝移植患者免疫状态 与感染表现的严重程度均与年龄密切相关。老年(>60岁) 和儿童患者细菌性和病毒性(如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机 会显著增加且病情较重。(3)供体相关感染:肝移植受体患 者直接暴露在供体可能存在的活动性或潜在性感染面前,如 供体细菌、真菌或 CMV、艾滋病病毒和肝炎病毒感染等。 (4)急诊肝脏移植:由于患者病情危重,术前缺乏足够的准 备时间,部分预防感染的措施也难以实施,肝移植感染的几 率大大增加。 2.手术中因素:肝移植手术某些特殊性操作可能是手术 后感染性并发症的诱因,如:Roux-en—Y胆总管空肠吻合术以 及胆总管胆总管吻合加T管引流;手术时间延长(>8 h);术 中大量出血(>5 000 m1);术中手术野的污染等。此外,在 无肝期,长时间阻断肝门,未行门体转流的情况下,胃肠道长 时间淤血,肠黏膜受损而导致细菌移位,也是导致感染的重 要原因之一。这些因素均明显增加手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 发生率。 3.手术后因素:肝移植技术性缺陷、免疫抑制药物、动静 脉导管和各种引流管的放置以及手术后医院内的暴露过程 是手术后主要的四大危险因素。(1)技术性缺陷:肝动脉栓 塞,虽然较少见,却是最严重的引起感染的肝移植技术性问 题,可以导致肝内缺血区域坏死,继而发展为肝脓肿与脓毒 症;其次是胆道感染,可继发于供肝冷、热缺血时间过长、肝 动脉栓塞以及手术技术性缺陷。(2)免疫抑制药物:是肝移 植手术后受体感染性并发症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现代免疫 抑制药物的发展,有助于改善对排斥反应的控制,以及减少 全身免疫功能损害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FK 506与环孢霉素相比,虽然感染的发生率相似,但不良反应 通信作者:陈规划,510089广州,中山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器官移 植中心 所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急性排斥反应时 大剂量免疫抑制药物冲击治疗,增加外源性感染和自身潜在 感染的发病率。特别是使用 OKT3治疗类固醇难以控制的 急性排斥时,感染的发生率与病情均较使用常规免疫抑制药 物严重。(3)各种导管的使用:中心静脉导管、Swan—Ganz肺 动脉导管是手术后脓毒症的常见原因;同样,尿路感染和呼 吸道感染(肺炎)与导尿管、气管插管的延长使用有关。(4) 医院内环境的暴露:各种接触、输血、输液以及有创操作是导 致常见病原体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常见的有细菌、真菌和 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CMV),部分严重感染可致死。 (5)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机体免疫 力下降,出现菌群失调与真菌感染,这是外科医师和 ICU医 师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不同时期肝移植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见表 1。 表 1 肝移植感染性并发症危险因素 时间 危险因素 (1)呼吸道感染(肺炎)或其它局部(脏器)感染;(2) 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3)年龄 >60岁;(4)使用类 术前 固醇激素>5 d;(5)中、重度低蛋白血症;(6)糖尿病; (7)肾功能不全;(8)使用广谱抗生素 >1周;(9)急诊 肝移植;(1O)重度黄疸 (1)胆总管空肠吻合;(2)手术时间>8 h;(3)出血 术中 >5 000 rrd;(4)手术野污染;(5)门静脉阻断>2 h(无 转流) (1)使用呼吸机 >72 h;(2)肺动脉漂浮导管或/和中 术后 心静脉置管>7 d;(3)留置导尿管 >7 d;(4)使用广谱 抗生素 >1周;(5)胆汁漏;(6)血液净化治疗 二、感染的时间特性 大多数移植后感染发生在术后 180 d内。虽然有些感 染于整个术后的过程均可能发生,但是发生各类感染的时机 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的。感染的时机可分为三段:早期 (移植术后 0—30 d)、中期 (31—180 d)和后期(180 d以 后)。这个分期,可以为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指导。 1.早期感染:早期感染往往与患者术前已存在感染或手 术操作有关。一般都是细菌或真菌感染。其部位多为呼吸 道、腹部(尤其是胆道)和血液。术前或手术时存在胆管炎 或SBP可导致移植术后腹腔感染。技术上的难点(比如肝 动脉或门静脉血栓形成或胆道问题)也易引起术后早期细 菌感染。再次剖腹探查增加真菌感染的几率。医源性因素 一 直是导致细菌和真菌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它在移植早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华外科杂志2003年9月第4l卷第 9期 Chin J SurK,September 2003,Vo1.41,No.9 期更显突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血液感染的危险性随 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加。腹腔引流管和气管插管留置也会增 加感染的机会。移植后任何时候都可以发生院内细菌、真菌 或病毒感染。这些病原体都容易由工作人员或其他患者传 播给移植患者 。因此,根据本地区、本单位致病微生物流行 病学特点对患者及时修正诊断与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2.中期感染:中期感染一般多为供体器官(或血制品) 传播的感染、病毒复发和条件致病菌感染。在这个阶段 CIV感染达到高峰。爱泼斯坦一巴尔(EB)病毒相关的移植 后淋巴细胞增殖异常(PTLD)和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一 般也多在这个时期开始出现。 3.后期感染:后期感染的规律性比较模糊。然而在这个 阶段,经常发生细菌性胆管炎的复发(一般与胆管潜在的问 题有关)和PTLD,需要复查患者以明确诊断和治疗。 三、肝移植后感染性并发症的病原菌 细菌和真菌是肝移植后早期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细菌感 染发生率约40%~6o%,真菌感染发生率约 10% ~20%。 各种感染并发症的常见病原菌见表2。 表2 肝移植后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感染种类 病原菌 下呼吸道感染 胆道或腹腔感染 导管相关性菌血症 切口感染 移植肝肝脓肿 尿路感染 G一肠道杆菌、G 葡萄球菌、肠球菌、真菌 G一肠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葡萄球 菌、厌氧类杆菌、真菌 G 葡萄球菌、假单胞菌、真菌 G 葡萄球菌、G一肠道杆菌 G一肠道杆菌、G 球菌 G一肠道杆菌、肠球菌、真菌 在葡萄球菌中,相当一部分是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 萄球菌(MRSA)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在 G一杆 菌中,有一部分是产超广谱 B一内酰胺酶(ESBL)的菌株(如 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或高产Amp C酶的菌株(如阴沟杆 菌、不动杆菌、假单胞菌)。假丝酵母菌(念珠菌)是最常见 的真菌病原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常导致腹腔内或导管相 关性感染。外源性曲霉病较少发生,但是一旦发生,死亡率 达70% ~80%。 四、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推荐方案 1.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方案:预防应用宜选择对肝、 肾损害较轻的药物,一般用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素类,慎用氨 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 方案 1:如肝移植受体无各项危险因素,手术当天术前 30 min静脉滴注 1次抗感染药物。如手术时间延长,术中每 3~4 h加用 1次(如术前使用半衰期长的抗生素如头孢曲 松,术中不必加用)。可选用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或三代头孢 (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预防性使用时间是术后3~5 d。 方案 2:如肝移植受体出现危险因素中的一项以上,手 术当天术前使用 1次抗感染药物,术中每3~4 h加用一次, · 70l· 预防性使用时间是术后 3~5 d。可选用加酶抑制剂的抗生 素(如氨苄西林加克拉维酸、哌拉西林加他唑巴坦、头孢哌酮 加舒巴坦),或用四代头孢(头孢吡肟)。此外,须加用抗真 菌药物氟康唑。 方案 3:如肝移植受体出现危险因素中的感染性合并 症,手术前应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有效控制。手术开始前使用 1次抗感染药物,术中每3~4 h加用 1次,术后根据感染是 否得到控制决定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时间。此类患者宜在术 前及时明确病原微生物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以利于手术后 准确选用抗感染药物。经验性预防感染药物可选用四代头 孢(头孢吡肟)、加酶抑制剂的抗感染药物(如替卡西林加克 拉维酸、哌拉西林加他唑巴坦、头孢哌酮加舒巴坦)。此外, 须加用抗真菌药物氟康唑。 2.抗感染药物经验治疗方案:下呼吸道、胆道等轻、中度 感染(方案 1):要加强可能存在的耐药菌的控制,可使用广 谱青霉素加酶抑制剂的药物,如氨苄西林加舒巴坦、哌拉西 林加他唑巴坦;第三代头孢菌素加酶抑制剂如头孢哌酮加舒 巴坦;氟喹诺酮类药物;或用四代头孢(头孢吡肟)。 下呼吸道、腹腔、胆道等重度感染(方案2):指感染伴血 液动力学不稳定和(或)一个以上脏器或系统由感染导致的 功能障碍者。要确保覆盖大多数耐药菌和真菌预防。可选 用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或广谱青霉素加 B· 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并联合使用氟 康唑。持续时间10 d以上的腹腔感染,上述治疗效果不佳 时,须考虑 G 球菌感染。在细菌学检查证明G 球菌存在 的条件下,选用或加用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等糖肽类抗感染 药物。 菌血症或重度尿路感染(方案3):在存在术后危险因素 的情况下,须确保覆盖大多数 G一耐药菌、G 葡萄球菌和真 菌。可选用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广谱青霉素加 一内 酰胺酶抑制剂(如哌拉西林加他唑巴坦),第三代头孢菌素 加酶抑制剂(如头孢哌酮加舒巴坦)和万古霉素或替考拉 宁,并联合使用氟康唑。 3.抗感染目标治疗方案:获得细菌培养及抗菌药物敏感 试验结果后,应结合临床情况对用药方案作必要的调整,可 参阅本指导意见“概述”部分 。 4。补充说明:(1)术后早期,细菌学检查十分重要。术 后 1周内,口咽分泌物、呼吸道分泌物、腹腔引流液、胆汁(如 留置T管)、尿液和血液等体液的细菌培养检查宜每日1次, 1周后可酌情减少至3 d 1次,直至1周 1次。在出现感染并 发症情况下,相关细菌学培养检查应连续进行 3次,以减少 污染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准确指导治疗。(2)术前选择性消 化道去污染(口服抑制 G一杆菌和真菌药物)的效果,目前尚 无定论,有待进一步研究。(3)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宜根据肌 酐清除率情况,选择合适剂量,制定合理疗程。停药时间宜 在感染症状与体征消失,体温与白细胞指标正常5~7 d后。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702· 参 考 文 献 中华外科杂志2003年 9月第 41卷第 9期 Chin J Surg.September2003.Vo1.41.No.9 1《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撰写协作组.应用抗 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 (草案)1.中华外科杂志, 2oo3.41:467-470. Coordinated Composing Group. Guideline for prophylactic and therapeutic use of antimierobial agents in SU哂cal patients(working draft)I.Chin J Surg,2003,41:468-470. 《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撰写协作组 顾问:盛志勇、王爱霞、何三光、张延龄、黄莛庭、陈民均。 协作组成员(按姓氏笔划排序):方强、王春友、田伏洲、 安友仲、刘大为、刘永锋、任建安、孙永华、汤耀卿、陈规划、 何礼贤、李宁、杨广顺、张一楚、邹声泉、林洪远、郑树森、 秦新裕、梁力建、董家鸿、葛绳德、窦科峰、管向东、谭毓铨、 黎沾良 (未完待续) (陈规划 管向东 窦科峰 执笔) (收稿日期:2003-07—11) (本文编辑:王莉) 腹腔镜胰岛素瘤摘除术一例 赵玉沛 戴梦华 关竞红 患者 女性,35岁,未婚,主因“乏 力9个月,晨起不能唤醒 1个月”入院。 9个月前因劳累后自觉乏力,休息及进 食后症状缓解,1个月来患者晨起不能 唤醒,先后发作4次,进食后症状缓解。 空腹血糖 29 mg/dl。Ins/Glu比值 为 0.66。腹部增强 CT示:胰体高密度病 灶,脾囊肿8 cm×7 cm大小。DSA示胰 体尾部类圆形多血管染色,由胰大动脉 供血,符合胰岛素瘤的DSA表现。术前 诊断:胰岛素瘤,脾囊肿。于 2002年7 月3日全麻下行腹腔镜胰岛素瘤摘除 术。取仰卧截石位,腹部取五个戳口,分 别位于脐部、左右腹部旁正中、左中腹腋 前线及上腹旁正中戳口。术者站在患者 两腿之间,脐部或左腹部旁正中戳口进 镜,其余戳 口进无损伤抓钳、LigaSure Ahas、超声刀或双极电凝。用 Tyco公司 的LigaSure Altas分离切断胃结肠韧带, 打开小网膜囊显露胰腺,见胰体部胰腺 表面棕红色瘤体,直径约 1.5 cm,略突 出表面,腹腔镜下将瘤体缝合1针提起, 用超声刀分离瘤体与胰腺,完整切除瘤 体,并将其放入标本袋内取出。解剖瘤 作者单位: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 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普外科 体包膜完整,术中冰冻为胰岛素瘤。同 时用 LigaSure Altas和双极电凝将脾囊 肿开窗引流。分别于胰腺下缘及脾窝各 放一胶管引流腹腔。瘤体摘除后 30 mim,血糖由48 mg/~U升至 100 mg/~U。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即日下地,腹腔引流 量为30 lIll,术后第 1天空腹血糖为 191 mg/dl。术后无发热及白细胞升高,术后 第 8天拔除腹腔引流管,血糖逐渐恢复 至正常水平,第 10天痊愈出院。 讨论 胰岛素瘤是胰腺内分泌肿瘤 中的常见病,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2。 90%为 良性,90%为单发,9o%瘤体在 1 cm左右,因其分泌胰岛素或前胰岛 素,可引起低血糖症状发作。典型胰岛 素瘤的症状为 Whipple三联症:饥饿或 劳累时出现低血糖症状,发作时血糖低 于50 mg/,:U,输糖或进食后症状缓解。 长期发作可引起大脑的不可逆损害。由 于对该病缺乏认识,胰岛素瘤患者常常 被误治。常规的手术方式依据瘤体的部 位不同采用胰岛素瘤摘除术、胰体尾切 除术或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岛素瘤瘤体 常常较小于 2.0 cm,因此,定位诊断较 为困难,常常需要术中触诊来定位,有经 验的医生术中胰岛素瘤定位诊断的正确 率在90%以上。但是需要较大的上腹 · 病 例 报 告 . 部横切口,完全暴露胰腺,因此创伤较 大,术后并发症多。 腹腔镜胰岛素瘤切除术具有创伤 小、恢复快和美观等优点。由于术中利 用腔镜器械进行操作,避免对胰腺的挤 压,并且利用超声刀和电凝器械进行分 离,术后出现胰腺炎和胰瘘的发生较低。 缺点是术中定位诊断困难,需借助腹腔 镜超声探头进行定位诊断。1996年 Sussman和Gagner分别在报道了 1例经 腹腔镜胰岛素瘤胰体尾切除术和6例胰 岛素瘤切除术,以后相继有散在的个案 报道。Berends 2000年报道了10例经腹 腔镜胰岛素瘤切除术。综合国外学者和 我院的经验,经腹腔镜胰岛素瘤切除术 的适应证为:位于胰腺上下缘、胰体尾或 胰头腹侧的瘤体较为适合应用腹腔镜切 除,而位于胰头背侧、与门静脉或主胰管 相邻较近的瘤体不适合经腹腔镜切除。 另外,术中腹腔镜超声的应用是术中准 确定位的保证;超声刀和电凝切割器的 应用可防止或减少胰瘘的发生。胰床放 置引流管可保证胰瘘发生后胰液的通畅 引流,从而避免腹腔脓肿的发生。 (收稿日期:2002-08-23) (本文编辑:王莉)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Ⅳ---肝移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