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硬盘行业展望

硬盘行业展望

2010-10-27 50页 doc 5MB 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1094

暂无简介

举报
硬盘行业展望8项严刑拷打 编辑教你全面认识硬盘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发布者:admin 热度34票  浏览1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3月10日 22:07 硬盘(英文名:Hard Disc Drive,简称HDD,全名温彻斯特式硬盘)是电脑中必不可少的存储媒介之一。硬盘的组成是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这些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 ●硬盘基本参数详解: 硬盘内部结构详解 转速:硬盘通常是按每分钟转速(RPM,Revoluti...
硬盘行业展望
8项严刑拷打 编辑教你全面认识硬盘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发布者:admin 热度34票  浏览1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3月10日 22:07 硬盘(英文名:Hard Disc Drive,简称HDD,全名温彻斯特式硬盘)是电脑中必不可少的存储媒介之一。硬盘的组成是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这些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 ●硬盘基本参数详解: 硬盘内部结构详解 转速:硬盘通常是按每分钟转速(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计算:该指标代表了硬盘主轴马达(带动磁盘)的转速,比如5400 RPM就代表该硬盘中主轴转速为每分钟5400转。目前主流笔记本硬盘转速为5400RPM;台式机硬盘则为7200RPM。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笔记本和台式机均有万转产品问世,但多用用于企业用户。 单 碟容量:单碟容量是硬盘相当重要的参数之一。硬盘是由多个存储碟片组合而成,而单碟容量就是指一个存储碟所能存储的最大数据量。目前在垂直技术的帮助 下,单碟容量从之前80GB升级到500GB或者640GB,发展速度相当快。硬盘单碟容量提高不仅仅可以带来总容量提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提高工作稳 定性;而且单碟容量越大其内部数据传输速率就越快。 硬盘结构示意图 平均寻道时间:平均寻道时间指硬盘在盘面上移动读写磁头到指定磁道寻找相应目标数据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当单碟容量增大时,磁头的寻道动作和移动距离减少,从而使平均寻道时间减少,加快硬盘访问速度。 硬盘背面PCB详解 缓存:缓存是硬盘与外部交换数据的临时场所。硬盘读/写数据时,通过缓存一次次地填充与清空,再填充,再清空,就像一个中转仓库一样。目前大多数硬盘缓存已经达到32MB,而对于大容量产品则均为64MB容量。 内 部数据传输率:内部传输率是指硬盘磁头与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率,简单说就是硬盘将数据从盘片上读取出来,然后存储在缓存上的速度。内部传输率可以明确表现 出硬盘的读写速度,它的高低才是一个硬盘整体性能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大多数桌面级硬盘基本都在70-90MB/S之间,笔记本硬盘则在55MB/S左 右。 上面几个参数都是直接影响硬盘性能的因素,其中转速严重制约了硬盘性能发展,因为过高的转速会导致产品发热量猛增,不利于产品长期应用,进而SSD硬盘应运而生 英特尔仅用2年时间,就将CPU的制程从65nm提升到45nm;而NV芯片组更是每年都有更新。然而硬盘呢?相信怀旧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感情,硬盘一直这样止步不前,我们是不是就该接收新的事物了呢?这就是2008年在IDF大展亮相的固态硬盘,SSD。 固态硬盘(SSD :Solid State Disk)是在传统条硬盘上衍生出来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NAND FLASH)而制成的硬盘。固态硬盘的接口和定义、功能及使用方法上与普通硬盘的完全相同,在产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与普通硬盘一致,包括3.5英 寸、2.5英寸、1.8英寸等多种类型。 固态硬盘拆解 相对于以往的机械硬盘,SSD的结构更为简单,一个PCB基板,数颗FLASH芯片+一颗主控芯片就构成了一个存储结构。其实SSD固态硬盘已经有20多年了,之前主要应用于军事、高科技研发等高端领域。然后随着消费级用户需求的提升,民用级SSD越来越被厂商重视。 SSD固态硬盘FLASH芯片 固态硬盘采用了NAND FLASH芯片作为存储介质,它内部没有机械结构,因此没有数据查找时间、延迟时间和寻道时间。总的来说,SSD固态硬盘的优点就是稳定、轻薄、存取速度快、发热量低、功耗低、没有机械硬盘的噪音。 下面我们来看看新兴SSD硬盘相对于老爷车式的机械硬盘有什么优势和不足 ● SSD硬盘相比传统机械硬盘优势在哪? 防震抗摔性:目前的传统硬盘(ATA或SATA)都是磁碟型的,数据储存在磁碟扇区里。而固态硬盘是使用闪存颗粒(flash,即目前存储卡、U盘 等存储介质)制作而成,所以SSD固态硬盘内部不存在任何机械部件,这样即使在高速移动甚至伴随翻转倾斜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笔记本电脑 发生意外掉落或与硬物碰撞时能够将数据丢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相较传统硬盘,固态硬盘占有绝对优势。 机械硬盘和SSD内部差异明显(点击放大) 数据存储速度:在同样配置的笔记本电脑下,当按下笔记本电脑的电源开关时,搭载SSD固态硬盘的笔记本电脑从开机到出现桌面一共只用了18秒,而搭载传统硬盘的笔记本总共用时31秒。进入系统后不管是运行程序或是打开文件也可以明显感觉到固态硬盘占有绝对优势。 功耗:同样是因为少了很多机械部件,所以固态硬盘的功耗上也要优于传统硬盘。 重量:固态硬盘在重量方面更轻,与常规1.8英寸硬盘相比,重量轻20-30克。 噪音:由于固硬属于无机械部件及闪存芯片,所以具有了发热量小、散热快等特点,而且没有机械马达和风扇,工作噪音值为0分贝,这使得传统硬盘就要逊色很多。 传统机械硬盘对比SSD硬盘 ● SSD硬盘相比传统机械硬盘劣势在哪? 价格:对于普通而言,一款产品的价格过高,即便有更好的性能也不会考虑。目前SSD不能普及的根本原因就在这里。目前一款500GB机械硬盘价格在 350元左右,而一款使用MLC芯片64GB固态硬盘售价在千元以上,使用SLC芯片的64GB固态硬盘则要达到3000元,近10倍的价格相信很少有用 户可以接受。 容量:现在普通机械硬盘的最大容量已经达到2TB,而SSD硬盘的容量则在160-64GB-256GB,即便有1TB容量的PCI-E产品,其过万的价格没有消费者能接受。 目前市面上销售最好的硬盘主要有希捷、西部数据、日立、三星四个品牌,由于用户喜好不同,笔者下面就对主要品牌的参数进行详细解释,让用户在拿到硬盘时先做到心中有数,以不变应万变。 性价之王——日立硬盘 日立500GB 16MB串口台式机硬盘规格标签 上图为日立500GB 16MB串口台式机硬盘的编号——HDP725050GLA360。下面笔者就将上面的编号拆开,逐一解释。 例如: HDP725050GLA360 H = Hitachi(日立标识) D = Deskstar P = P7K500系列(S代表Standard) 72 = 7200转 50 = 此系列产品的最大容量为500GB(10=1000GB) 50 = 此款硬盘容量为500GB(16=160GB,25=250GB,32=320GB, 50=500GB, 75=750GB,10=1000GB) G = 系列代号 L = 尺寸 A3 = SATA 3.0Gb/s 接口(AT=PATA 133接口) 6 = 16MB缓存(8=8MB 缓存,6=16MB缓存,3=32MB缓存) 0 = 保留位 品牌之王——希捷硬盘 希捷7200.12 1TB硬盘标签 上图为希捷7200.12 1TB串口硬盘的编号——ST31000528AS。下面笔者就将上面的编号拆开,逐一解释。 例如: ST31000528AS ST = Seagate(希捷) 3 = 3.5英寸(1=3.5英寸全高硬盘,3=3.5英寸半高硬盘) 1000 = 1TB容量(250=250GB,320=320GB,500=500GB,以此类推) 5 = 32MB缓存(8=8MB,6=16MB) 2 = 两张碟片(1=单碟,3=三碟,4=四碟) A = 保留位 S = Serial ATA串行接口(A=PATA并行接口) 稳定之王——西部数据硬盘 西部数据250GB 8MB SATA硬盘(WD2500JS)编号 上图为西部数据250GB 8MB SATA硬盘的编号——WD2500JS,西部数据硬盘编号通常由主编号和附加编号构成。下面笔者就将上面的编号拆开,逐一解释。 例如: WD2500JS-00SGB0 WD = Western Digital(西部数据) 2500 = 250GB容量(1600=160GB,5000=500GB,以此类推) J = 7200rpm/8MB缓存(B=7200转2MB,E=5400转Protege系列,G=10000转8MB) S = SATA 300MB/s接口(B=ATA接口,D=SATA 150MB/s接口) 00 = 零售市场(非00则是面向OEM客户) S = 单碟容量 G = 代表同系列硬盘的版本 B0 = 代表硬盘Firmware版本(我们常见的就是A0和B0) 眼看马上到3.15消费者权益日了,又适逢学生朋友的开学高峰期,装机用户肯定不在少数。在了解完硬盘的一些常用参数后,就是购买产品了。其实在硬 盘选购方面还是比较容易,因为品牌少、型号少。容量选择方面,目前500GB和1TB性价比最高。对于一般家庭用户来说,选择250GB更加实惠。因为 250GB硬盘和160GB硬盘差价仅为20元左右,而容量却相差90GB。 繁忙的中关村市场 对于硬盘的售后服务,相信大家都不是非常清楚,下面笔者就各品牌和相关代理的质保服务做一下汇总,让消费者购买时更放心。 希捷:主要分散装和盒装两种,从本质上讲盒装和散装在产品质量方面没有太大区别,而且现在散包也由代理提供三年质保服务,所以大可不必找盒包产品。基本总代理包括伟仕、建达蓝德、讯宜、镭射等,他们均提供三年质保,部分总代理还提供“三年后两年”有偿维修。 日立:均为盒装正品,所以不存在散包、盒包区别,提供三年免费质保服务。总代理包括讯宜、伟仕、神州数码、威健等。 西部数据:市面上存在大量OEM货,不过现在OEM货也提供有三年质保服务,所以用户可以放心购买。西数目前总代理包括伟仕、迪科等等。 三星:由于三星硬盘在中关村代理极少,所以大部分三星白盘都是水货,售后方面令人担忧,所以尽量选择上面的三个品牌。 以上相信大家对硬盘的产品、市场、质保都有了了解,那么最后笔者提醒用户在购买硬盘的时候一定要多走多问,并且在购买时选择柜台较大的商家,或者专柜购买,切忌不要到一些小商家那里调货,因为“硬盘有价、数据无价” 硬盘的日常保养与维护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发布者:admin 热度43票  浏览3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7月11日 23:13 硬盘是PC中很特殊的一个配件,其本身的价值并不算大(目前160G容量的硬盘不足400元),但是硬盘上承载的数据的价值却是无法用准确的数字来衡量的。特别是按照目前的硬盘容量来看,大部分的电脑用户都是使用100G以上的产品,大容量硬盘储存海量数据的同时,也有着一个很明显的道理:如果你的硬盘出现问题,那么所有的数据就会有丢失的危险,硬盘承载的数据量越大,就意味着损失越大,特别是磁盘阵列,数据恢复的费用是远远超过硬盘本身的价值的。 硬盘的内部结构 尽 管在外部结构方面,各种硬盘之间有着一定的区别,但是其内部结构是基本相同的,毕竟硬盘的本质工作方式不会改变。硬盘内部的核心部分包括盘体、主轴电机、 读写磁头、寻道电机等。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千万不要在普通环境下随意打开硬盘的外壳,因为硬盘的内部盘面不能沾染上灰尘,否则立即报废。 硬盘的维护之道 1、致命的弱点--震动 硬盘是属于机械产品,震动可以说是硬盘的一大死敌,硬盘内部构造是相当精密的,磁头离每分钟数千转的盘片表面只有几微米的高度,一旦震动较强烈的话就会出现读写异常甚至造成盘片或者磁头物理性的损伤,后果相当严重。 硬 盘读写时严禁挪动:其实硬盘在不工作的情况下,能够经受得起一定的碰撞的,否则硬盘就没法被搬运到全世界各地了。但是硬盘在工作的时候,能承受的震动是相 当小的,小小的震动就可能会引来灭顶之灾。特别是对于DIY用户,喜欢把PC折腾,经常图方便不关电脑来操作,让硬盘在工作的时候挪动,这样的操作无疑是 相当危险的,轻则丢失数据,重则让硬盘直接报废。所以一定要切记,硬盘在工作的时候,不能进行挪动操作。 机箱与硬盘不能有共震现象:硬盘在 工作时是处于稳定的旋转状态,例如目前主流的PC硬盘就是7200转的。在有规律的转动时硬盘有可能与PC机箱处于同一个共震点,这样一来,硬盘就会处于 晃动的状态,尽管振幅很小,但是长年累月处于这样的状态的话,对硬盘的伤害是很大的,量变会演变到质变,最后导致硬盘出现问题。 降低硬盘共振噪音的方法 先 准备四块1毫米左右厚,指甲壳大小的橡胶垫,然后用剪刀在橡胶垫中间开口,只要硬盘固定螺丝可穿过即可。接下来将硬盘装入机箱的硬盘架上,注意同时要将橡 胶垫卡在硬盘架与硬盘之间,并且要将开的口与硬盘的固定螺丝口对齐。最后将硬盘固定螺丝穿过橡胶垫旋紧即可。另外,也可以使用弹性橡皮条制作一个悬挂系 统,也就是使用橡皮条将硬盘悬挂在硬盘托架下方,这样避免了硬盘和托架的刚性连接,也就避免了共振噪音。 2、硬盘的死敌--高温 硬 盘容量不断地增大,其中盘片密度、盘片张数与转速都是在向前发展的。然而硬盘的温度问题一直都是厂商们头痛不已的难题之一。也正因为如此,7200转至今 还是市场上的消费级主流转速,持续了几年都没法顺利过渡到10000转的低成本大容量硬盘上去,当中发热就是一个问题。当然了,硬盘本身的发热问题只能由 厂商去解决,用户能做到的只能是改善硬盘的使用环境,具体的注意事项如下: 硬盘的上下空间不应该被堵住 机箱的散热风道要讲究:很多情况下,机箱里面的热量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排除的话,那么所有PC配件的温度都会随之而升,自然也包括硬盘了。所以机箱的风道设计不能忽视,良好的风道设计会有效地降低机箱内部的温度,从而也让硬盘的热量得到有效的散失。 机箱的散热风道要讲究 关于改善风道设计的事项在这里就不多叙述了,要提醒大家的一点是,不要简单地认为采用了机箱风扇就一定能有效地散热。要慎用机箱风扇,风扇要放在恰 当的位置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否则还有可能出现反效果的情况。对于大部分机箱来说,安装更多的风扇不但无益于散热,而且容易干扰风路,造成散热不畅。因此 要保证机箱的散热通畅,除了机箱前部进风扇、后部或顶部的排风扇有必要之外,其实只要我们合理建设好机箱内部风道,其他位置的风扇都可以不用。 不要在夏天非空调环境下长时间连续使用PC:硬盘从开始使用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开始了其慢长的老化过程。长时间地使用硬盘的话,硬盘积聚的热量会越 来越高,由于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采用了良好的风道设计,所以硬盘发出的热量与散发的热量可能不相等,这样一来长时间运行后硬盘的温度会越来越高 3、其它恶劣环境下尽量少使用PC 其实不止是温度、震动对硬盘有很大影响,其它一些恶劣环境对硬盘的损伤也是不能忽视的。例如较低的湿度、较强的磁场、灰尘较大和电压不稳定的场所等。下面分别来看一看它们的危害。 湿度的危害:湿度分为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绝对湿度是指每立方米的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质量;相对湿度是指水蒸气在空气中达到饱和的程度,饱和时为 100%RH。当绝对湿度不变时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小。其实一般人认为湿度过高时对硬盘会比较有害,其实不然。因为硬盘盘体是密封性很好的精密部件,并不 会因为湿度而受到什么伤害,而且在出厂时已经对湿度有适应性的测试;而硬盘上的电路板均为贴片元件,贴片元件的一个好处就是对湿度的敏感性较低,并不会因 为湿度大而影响工作;另外硬盘接口处都是已经做了防氧化的措施的,也不会因为湿度过大被氧化从而引起接触不良等情况 电磁干扰的危害:其实大部分的磁性材质配件都是会受到强磁场的干扰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以前使用的磁带,磁头就是用强磁性来进行洗录操作的。 灰尘的危害:灰尘一向都是PC配件的慢性杀手,多少配件出现的奇怪问题就是灰尘引起的。对硬盘而言同样如此,虽然硬盘盘体是密封状态,但是硬盘电路 板的表面和主轴电机附近处如果吸附的灰尘过多的话,同样会损害到硬盘的,所以PC如果处于较大灰尘环境下工作时,用户就要注意做好定期除尘工作了。 电压波动的危害:电压不稳也是硬盘的一大杀手,数据奇怪丢失,系统找不到硬盘等奇怪现象的一个原因就是电压波动所致。这里电压波动分两个情况,一种 是市电的电压本身不稳定,这里多为四六级城市和一些山区地方。如果市电不稳定的话,那么最好是自行配备一个大功率电源稳压器,对电脑来说可以配备一个 UPS电源,不但可以起到稳压作用,还可以保证断电时持续为PC供电,不让硬盘在工作时突然掉电。另一种情况就是PC电源供电电压不稳定,一些劣质电源或 者缩水电源(电源的实际功率过小)就会发生这种现象,用户只要更换质量较好的电源即可。另外,用户如果挂接的设备太多的话,也会引起PC电源供电不足从而 引起电压不稳定的情况,此时就需要更换功率较高的电源了。 4、建议保证系统拥有512MB内存 虚拟内存机制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个很重要的举措。现在程序运行时需要的内存越来越大,就是一个QQ聊天软件,占用的内存也不可小视,更不 用说那些大型的图像处理软件了。如果PC物理内存少的话,操作系统就会让硬盘作为虚拟内存,来补充内存的不足以保证程序的正常运行。此举无疑对硬盘是有害 无益的,同时对系统速度来说也让用户烦恼得很,因为硬盘的速度与内存的速度相比的话相差得实在是太远了。 内存要够大 目前主流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XP,要想让它运行得流畅的话,256MB内存是至低的要求,但是当运行程序多了的话,256MB内存是不够 的,建议用户升级至512MB内存以保证系统运行的速度,同时对硬盘来说也是一个相当有利的保护,再说现在的内存已经很便宜,这个投资不应该省。 5、硬盘操作习惯方面注意事项 避免频繁读写数据 硬盘从开始工作的那一天起,就是不断地开始了其漫长的老化过程。读写数据操作就是其老化过程的量变因素,所以读写操作频率的话,会使硬盘老化过程加化甚至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问题,其中要注意的几点如下: 不要24小时BT下载:这里并不是说BT下载程序本身对硬盘有什么恶性伤害,而是指BT下载的速度和下载的内容对硬盘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负担,例如下 载一部电视连续剧,可能要10G以上,下载的种子数并不稳定,这样下载的速度就受到影响,往往需要用户24小时内不断地下载,甚至用几K/秒的速度去下载 数十G的数据资料,这样频率地读写硬盘,还要连续不间断地工作的话,硬盘的老化速度及出现问题的机率就肯定是加大了。 硬盘读写数据时切勿断电 硬盘在读写操作时不但不能挪动,而且也不能断电。虽然硬盘厂商已经做了各种各样的安全措施,但是突然断电操作对硬盘来说还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经验 表明,突然断电是很容易造成硬盘物理性损伤的,这不只是丢失数据的问题,一些物理性的损伤有可能无法恢复,所以用户一定要注意,尽量避免硬盘在读写数据时 断电。 不要对硬盘进行超频使用 一些DIY用户非常喜欢超频,其热度高到不但为CPU、显卡超频,连硬盘也进行超频。其实这是相当不好的一个操作。硬盘在超频后的性能提升十分有限,而由此而带来的危害却是相当大的。 学会屏蔽硬盘坏道 硬盘坏道是一个历史性问题,出现这种情况后低格已经不再是普遍使用的方法,因为现在数百G的硬盘经受这样的操作的话实在是比较残忍。其实我们可以采 用屏蔽硬盘坏道以阻止其扩散的办法来减低损失。而且在划分坏道区的时候要狠点心,划分多一点空间,不要因小而失大。同时笔者建议出现坏道的硬盘里面的数据 要经常进行备份,毕竟它是一个病号,备份是解决数据丢失的最保险的办法了。 电脑硬盘常见小故障处理的5种方法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发布者:admin 热度33票  浏览4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4月04日 17:51 故障现象一: 开机后屏幕显示:“Device error”或者显示“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Replace and strike any key when ready” 说明硬盘不能启动,用软盘启动后,在A:>后键入C:,屏幕显示:“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系统不认硬盘。 故障分析及处理: 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CMOS中的硬盘设置参数丢失或硬盘类型设置错误造成的。 进 入CMOS,检查硬盘设置参数是否丢失或硬盘类型设置是否错误,如果确是该种故障,只需将硬盘设置参数恢复或修改过来即可,如果忘了硬盘参数不会修改,也 可用备份过的CMOS信息进行恢复,如果你没有备份CMOS信息,有些高档微机的CMOS设置中有“HDD AUTO DETECTION”(硬盘自动检测)选项,可自动检测出硬盘类型参数。若无此项,只好打开机箱,查看硬盘表面标签上的硬盘参数,照此修改即可。 故障现象二: 开机后,“WAIT”提示停留很长时间,最后出现“HDD Controller Failure”。 故障分析及处理: 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硬盘线接口接触不良或接线错误。 先检查硬盘电源线与硬盘的连接,再检查硬盘数据信号线与微机主板及硬盘的连接,如果连接松动或连线接反都会有上述提示。硬盘数据线的一边会有红色标志,连接硬盘时,该标志靠近电源线。在主板的接口上有箭头标志,或者标号1的方向对应数据线的红色标记。 故障现象三: 开机后,屏幕上显示:“Invalid partition table”,硬盘不能启动,若从软盘启动则认C盘。 故障分析及处理: 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硬盘主引导记录中的分区表有错误,当指定了多个自举分区(只能有一个自举分区)或病毒占用了分区表时,将有上述提示。 主 引导记录(MBR)位于0磁头/0柱面/1扇区,由FDISK.EXE对硬盘分区时生成。MBR包括主引导程序、分区表和结束标志55AAH三部分,共占 一个扇区。主引导程序中含有检查硬盘分区表的程序代码和出错信息、出错处理等内容。当硬盘启动时,主引导程序将检查分区表中的自举标志。若某个分区为可自 举分区,则有分区标志80H,否则为00H,系统规定只能有一个分区为自举分区,若分区表中含有多个自举标志时,主引导程序会给出“Invalid partition table”的错误提示。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是用NDD修复,它将检查分区表中的错误,若发现错误,将会询问你是否愿意修改,你只要不断地回答YES即可修 正错误,或者用备份过的分区表覆盖它也行(KV300,NU8.0中的RESCUE都具有备份与恢复分区表的功能)。如果是病毒感染了分区表,格式化是解 决不了问题的,可先用杀毒软件杀毒,再用NDD进行修复。 故障现象四: 开机后自检完毕,从硬盘启动时死机或者屏幕上显示:“No ROM Basic,System Halted”。 故障分析及处理: 造 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引导程序损坏或被病毒感染,或是分区表中无自举标志,或是结束标志55AAH被改写。从软盘启动,执行命令“FDISK/MBR”即 可。FDISK中包含有主引导程序代码和结束标志55AAH,用上述命令可使FDISK中正确的主引导程序和结束标志覆盖硬盘上的主引导程序,这一招对于 修复主引导程序和结束标志55AAH损坏既快又灵。对于分区表中无自举标志的故障,可用NDD迅速恢复。 故障现象五: 开机后屏幕上出现“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或“Missing operating system”的提示信息。 故障分析及处理: 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DOS引导记录出现错误。DOS引导记录位 于 逻辑0扇区,是由高级格式化命令FORMAT生成的。主引导程序在检查分区表正确之后,根据分区表中指出的DOS分区的起始地址,读DOS引导记录,若连 续读五次都失败,则给出“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的错误提示,若能正确读出DOS引导记录,主引导程序则会将DOS引导记录送入内存0:7C00h处,然后检查DOS引导记录的最后两个字 节是否为55AAH,若不是这两个字节,则给出“Missing operation system”的提示。一般情况下用NDD修复即可。若不成功,可以用sys c:命令重写DOS引导记录。 下面我们进行硬盘的设置,这一项能自动检测硬盘的参数, 把光标移到此项,回车后,出现三种硬盘参数列表。 SIZE为硬盘容量,单位是MB; MODE为硬盘参数,第2种为LBA,第1种为NORMAL,第3种为LARGE。 如果从硬盘的物理参数看, NORMAL一项是正确的,但你却不能应用这一项,不然,DOS所能应用的最大硬盘空间将只有528MB,此时,你只能选择LBA模式。 在键盘上键入“2”或“Y”并回车确认。 接着,系统去检测其余的三个硬盘,此时,可按回车或Esc键跳过检测,然后又回到设置主菜单。硬盘的信息会被自动写入“STANDARD CMOS SETUP”中 【转贴】硬盘装配工艺 里面的世界很精彩——硬盘构造再揭秘 发布日期:2005年5月14日  作者: 存储时代——张广彬 组装也是高科技[/FONT][/SIZE] 谈起参观WD泰国硬盘工厂,我们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如果不加特别解释的话,我们通常所说的“硬盘工厂”,指的都是硬盘整机(即“硬盘驱动器”)组装厂。 CPU的制造过程中也有封装的步骤,可以把这一步拿出来单独成立封装测试厂,但我们很难把CPU明确地再分解成若干部件,每种部件都有特定的供应商——要 真这样的话Intel的CPU工厂只靠做些组装的活儿就能获取高额利润,那钱赚得岂不是太容易? 如果要类比的话,硬盘工厂(即整机组装厂,下同)应该与光驱生产厂更为接近,前者要用到的磁头、盘片及马达与后者要用到的光头、马达等往往都来自于供应 商,大家做的都是一个组装的工作。更通俗一些的话,还可以想想PC的生产:CPU来自于Intel或AMD,主板来自于华硕、微星等有名或无名的大厂小 厂,内存(条)来自于三星、英飞凌……这是大家最熟悉的组装过程了。当然,这些比喻那些硬盘供应商们听了会生气的,别的不说,就凭现代硬盘的(温彻斯特) 工作原理要求内外部空气要相对隔绝这一点,就需要硬盘工厂斥巨资建立并维护Class 100(100级)甚至Class 10(10级)的净室,关键的生产步骤都在里面进行,技术要求和难度都远非PC和光驱的生产所能相比——不然,硬盘厂商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屈指可数” 啊。[/SIZE] 1.JPG (103.14 KB) 下载次数:72 2006-6-16 17:29 在净室中操作的工人们。环境要求:温度20℃±3℃,相对湿度40%~65%,直径大于0.5微米的微粒不超过100个,大于0.3微米的不超过300个。不同的工厂上述条件会有出入,但都是很严格的。 当然,硬盘整机的制造是“来料加工”的组装过程,并不意味着硬盘厂商不具备部件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日立(Hitachi GST,以前的IBM硬盘部门)和希捷(Seagate)都采用所谓的垂直整合模式,即能够包办从磁头、盘片的研发生产直至硬盘整机制造的全过程。就像希 捷公司台湾技术行销经理朱秋男先生所说,希捷拥有从部件到硬盘驱动器的全线技术,生产硬盘所用到的主要零部件中只有马达来自于日本厂家(在中国和泰国生 产)。当然,这样做的代价也是巨大的,譬如希捷公司从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的硬盘技术研发投入达到了6.66亿美元,而在此期间其总收入为 62.3亿美元,净收入5.29亿美元(若排除2004年4~6月的重组费用,为5.66亿美元) 相比之下,WD(西部数据)公司采用的(在部件技术上的)跟随策略成本就要低很多,所冒的风险也小。同期WD的总收入为30.47亿美元,净收入 1.513亿美元(若排除2003年第三季度收购Read-Rite的费用,为1.993亿美元),而在此期间的研发投入为1.84亿美元。即使考虑到不 同的公司在不同时期经营业绩和研发投入会有一定的波动,这种对比也是颇具参考价值的。 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上述数据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笔者认同高投入才能有高产出的观点,希捷公司较高水平的利润率就与其高研发投入有很大的关系。不过,这样 无疑会抬高硬盘行业的门槛,特别是对WD、三星等以生产较低利润的台式机硬盘为主的厂商更是如此——如果所有的硬盘厂商都必须采用垂直整合的业务模式,那 么硬盘行业的格局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想想PC行业,虽然更有技术含量的IBM最终退出了这个自己一手开创的市场,但如果没有高度的分 工合作带来的市场繁荣,今天用得起计算机的人能有这么多吗? 越扯越远了,就此打住,言归正传。 部件举例之磁头上岗记(上)[/SIZE][/FONT][/COLOR] 强求每家硬盘厂商都走垂直整合之路不现实,但尽可能地掌握一些关键部件的技术却很有必要。特别是在盘片存储密度越来越高、磁头尺寸越来越小,以至一度因遭 遇技术瓶颈而被迫放缓单碟容量提升速度的今天,缺乏盘片和磁头技术储备的硬盘厂商将会在新产品的推出上处于不利地位。迈拓(Maxtor)在2001年9 月将MMC Technology变成了自己的全资子公司,现在后者已经是它最大的盘片提供者;WD则在2003年7月收购了磁头供应商Read-Rite,现在其位 于加州Fremont的晶圆制造厂即得自该交易。垂直整合不是万能的,但离核心技术太远是很容易无能的。 笔者没有去过Fremont,但有幸参观过日立GST设在深圳的磁头生产工厂。与硬盘工厂一样,磁头厂也不允许随便拍照,好在WD在其为此次访问专门准备的会议室里摆放了磁头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产品,我们可以一一展示给大家。[/SIZE] 2.JPG (79.91 KB) 下载次数:82 2006-6-16 17:30 从6英寸晶圆到最终成为硬盘驱动器的一分子——仅仅磁头一个部件的“芯路历程”就如此的复杂。从中我们也可以对Slider、HGA和HSA有个比较直观的认识[/COLOR] 包含读写电路在内的磁头位于一个叫做Slider(滑橇)的小滑块上,后者具备空气动力学特性,能够在盘片转动带来的空气垫上滑行并稳定在一个高度范围 内,保证数据读写的准确。有时人们会将Slider等同于磁头来表述,随着存储密度的不断提高,磁头的飞高越来越低,Slider的体积也越来越小,像什 么皮米滑橇(pico slider)、飞米滑橇(femto slider)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SIZE] 3.JPG (183.93 KB) 下载次数:68 2006-6-16 17:30 晶圆和切割成的Slider Bar[/COLOR] Slider在晶圆上蚀刻出来,晶圆直径越大,Slider尺寸越小,单个晶圆上的Slider产量也就越高(当然良率要有保证)。目前WD采用的是6英 寸晶圆,不过Slider好像还没到femto的级别。晶圆被切割加工成长条(Slider Bar),进而是单个的Slider。 单个的Slider[/COLOR] 4.jpg (192.92 KB) 下载次数:64 2006-6-16 17:31 部件举例之磁头上岗记(下) 然后Slider便被固定在磁头臂前端的悬架上,后面引出相应的电路,即所谓的HGA(Head Gimbal Assembly,磁头悬架组件)。由于同一张盘片两面的HGA方向相反,所以便有A、B两种类型的HGA。 两种类型的HGA,可以看出它们是反向的[/COLOR] 5.JPG (162.78 KB) 下载次数:66 2006-6-16 17:31 B型hga的特写 6.JPG (181.42 KB) 下载次数:65 2006-6-16 17:31 接着,几个HGA(一张盘片需要1或2个)堆叠在一起,再加上前置放大器(preamplifier),就形成HSA(Head Stack Assembly,磁头臂组件)。 这就是HSA 7.JPG (182.33 KB) 下载次数:63 2006-6-16 17:31 最后,承载着一个或多个磁头的hsa作为一个部件加入到硬盘驱动器组装的工序中。 单个hsa的特写 8.JPG (170.35 KB) 下载次数:62 2006-6-16 17:31 3.5英寸硬盘:“坦诚相见”(上)[/COLOR][/FONT][/SIZE] 3.5英寸硬盘是WD产品线中的绝对主力,除了采用3.3英寸盘片的Raptor(猛禽)以外,都是采用3.74英寸(合95mm)盘片的所谓桌面型硬 盘。当然,“桌面型”并不代表着其服务对象一定是台式机,机顶盒、游戏机什么的就无需笔者多说了。大家都很熟悉像Caviar(鱼子酱)、Caviar SE(特别版)等商业化的名称,而在WD公司内部,通常以各种代号来称呼,譬如Eagle指的就是Caviar。 左侧的XBOX专用硬盘为单碟单面设计,只有一个磁头,被盘片所遮挡 9.JPG (184.98 KB) 下载次数:64 2006-6-16 17:31 看 过了“坦诚相见”的硬盘驱动器,对于其各组成部件一定很有兴趣吧?现在的wd宣传上的确很动心思,布置了专用的展板,供我们观赏组成硬盘(驱动器)的各个 部件。wd的这款3.5英寸硬盘共有18种部件,其他的3.5英寸硬盘可能在部件的种类上有所区别,但显然是大同小异。至于部件的数量,底托、顶盖、主轴 马达、hsa、pcba等一部硬盘驱动器只有1个,盘片会有一个或多个,而螺钉肯定就要上两位数了。 3.5英寸硬盘部件全景图:每种部件下面的标签都注明了其名称、数量和产地,不同的产地还加以颜色区分 10.JPG (193.08 KB) 下载次数:73 2006-6-16 17:31 接 下来我们近距离地观察一下各部件吧。先看全景图中左上角区域的6种部件。最上面的两个分别是条码标签和盘体侧面Clock窗口的封口纸(HDA组装完毕 后,需要通过一个外部磁头读盘片外面的一个记号,这个记号的信号称clock);中间的两个分别是关机状态下锁住HSA的Latch(直译为“门闩”或 “弹簧锁”,在盘片加电起转时产生气流的带动下解锁)和内部空气过滤器;最下面的两个则分别是主轴马达和构成VCM(Voice Coil Motor,音圈马达)的两块磁铁中位于上面的那块(不过图中是倒过来放的)。很凑巧,这几种部件均只用1个。 留神观察主轴马达 1.JPG (175.46 KB) 下载次数:69 2006-6-16 17:35 往下是硬盘(驱动器)的外壳,分为底托和顶盖两部分。底托的英文原意“disk drive base”反映了整个硬盘驱动器的其他组件都要直接(如主轴马达、VCM、顶盖和PCBA)或间接(如HSA)地安装在其上的基本事实,于是窟窿和螺孔随 处可见;顶盖最终要和底托结合在一起,所以它也有不少供螺钉穿过的洞。 3.5英寸硬盘:“坦诚相见”(下) 右面就是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印刷电路板组件)和盘片了。PCBA有时会被简略地称为硬盘的“电路板”,它与HDA(Head-Disk Assembly,磁头磁盘总成——此处之所以没有用“组件”,主要是考虑到还包括有主轴马达、VCM和外壳,换个表达方式或许更为确切)共同构成一台完 整的硬盘驱动器。盘片这里只摆出了一张,大家知道可以有更多就是了。 2.JPG (180.68 KB) 下载次数:66 2006-6-16 17:35 再转向上,是构成vcm的两块磁铁中位于下面的一块和hsa,可以看到,hsa的磁头所在区域受到了很好的保护。 Hsa的尾部是vcm的线圈 3.JPG (170.14 KB) 下载次数:69 2006-6-16 17:35 最 后的6种并非核心部件,但大多都不可或缺。首先是盘体底部(激光辅助磁头)定位窗口的封口纸,没有它硬盘就会漏气;3个螺钉的封口纸用来遮挡外露的螺帽, 主要是出于美观的考虑;右上角的Disk Clamp拧上螺钉后起到夹紧盘片的作用,相当于主轴马达的轴毂;第二排那个标签被闪光灯打亮的部件是呼吸孔(空气)过滤器,作用是保证进入硬盘驱动器内 部的空气的纯净度和相对湿度;6颗T7螺钉用于固定轴毂,而16颗T8螺钉的用途就无需细述了。 4.jpg (184.4 KB) 下载次数:67 2006-6-16 17:36 上述所有部件中,产自新加坡的种类最多,但多为封口纸、螺钉等非核心元件;外壳和vcm的磁铁等相对较大的金属元件主要来自马拉西亚;wd在泰国的两个工 厂都生产hsa,日本马达提供商在泰国也有工厂,所以hsa和主轴马达都来自泰国并不出人意料。盘片的来源最多,马来西亚、中国(台湾)、新加坡、日本都 有,pcba则略逊一筹——硬盘组装厂通常也具备pcba的生产能力,因此泰国和马来西亚都赫然在列,另一个产地则是中国(内地)。 2.5英寸硬盘:何止“五脏俱全”? 俗话说得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2.5英寸硬盘虽然个头比3.5英寸硬盘小了一大圈,但毕竟还没有小到微硬盘那个程度,“大家伙”有的东西它有,没有(或不必须有)的东西它也有。 2.5英寸硬盘部件全家福 5.JPG (192.39 KB) 下载次数:67 2006-6-16 17:36 安 置两种硬盘部件的展板相邻摆放且面积相同,虽然2.5英寸硬盘的部件普遍尺寸较小,但其展板一点儿也不显得空旷,因为WD Scorpio(天蝎)具有20种部件,比前面所介绍的3.5英寸硬盘还多2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2.5英寸(移动型)硬盘对抗冲击能力有着 更高的要求,需要为此增加相应的部件。 这样看不出比谁小一号来 6.JPG (187.19 KB) 下载次数:65 2006-6-16 17:36 我 们先把3.5英寸硬盘就有的部件过一遍吧。盘片除了小(直径65mm)之外没什么可说的,外壳却因为变小而带来一些不同。主轴马达没有那么大了,和底托连 在一起显然比到硬盘(组装)厂再用3颗螺钉固定要好,Clock窗口和定位(Positional)窗口也全都挪到了顶盖上。 7.JPG (173.11 KB) 下载次数:64 2006-6-16 17:36 上 面的条码标签和Clock窗口的封口纸不用再讲了,中间靠左的是垫圈,对3.5英寸硬盘来说,如果只有一张盘片就不需要(前面的情况就是如此),盘片与盘 片之间才会用到;这款2.5英寸硬盘则不然,主轴马达上没有高出来的“台阶”,必须加一个垫圈才能放盘片。不管怎样,垫圈都不是2.5英寸硬盘有而3.5 英寸硬盘没有的部件——右面被称为Interposer的东西才是,我们后面将会介绍。下面靠左的是VCM的磁铁,由于2.5英寸硬盘高度有限(移动型仅 9.5mm,刨去顶盖和底托就更紧张了),所以磁铁只有一块(又少了一种部件),右面的是夹紧盘片用的轴毂。 VCM磁铁一块就够了 8.JPG (172.59 KB) 下载次数:70 2006-6-16 17:36 左 上角的两个圆形封口纸用来遮盖充当HSA转轴的螺钉,右边依次是定位窗口的封口纸和两片用于内部空气流通的过滤器(产地的拼写搞错了);中间一排是呼吸孔 (空气)过滤器、13个M2螺钉和2个同名但形状并不一样的螺钉(可能是标注错误);最下面3个部件分别是停靠磁头的坡道(ramp)、外圈急停 (Outer-Diameter Crash Stop)装置和惯性臂(Inertial Arm),我们接下来就会介绍它们的作用。 9.JPG (184.02 KB) 下载次数:56 2006-6-16 17:36 2.5英寸硬盘:坡道与抗冲击 大家知道,2.5英寸(移动型)硬盘与3.5英寸硬盘在结构上最大的不同就是磁头停泊的位置由盘片最内圈的启停区改到了位于盘片外面的坡道上(后者目前只 有Hitachi GST这么做,而且必要性并不大),这种技术被称作磁头坡道加载/卸载(Ramp Load/unload,简称L/UL)或有着其他商业化的名字,主要作用即当硬盘关机或处于空闲状态时将磁头移出盘片上方,在坡道上停靠(图中①所指区 域),由于磁头和盘片不会发生接触,抗外部冲击的能力大为增强。 ①停靠磁头的坡道(Ramp);②HSA,一端是磁头,一端是VCM的线圈;③内圈急停(ID Crash Stop)装置;④外圈急停(OD Crash Stop)装置;⑤惯性臂(Inertial Arm);⑥Interposer。 10.JPG (180.5 KB) 下载次数:56 2006-6-16 17:36 不 管磁头停靠在盘片内圈还是外面,都必须有限制HSA(图中②所指部件)活动范围的机构,以免磁头的行程越界而造成意外损坏。图中③所指为内圈急停 (Inner-Diameter Crash Stop)装置,故名思义,防止磁头向主轴方向运动时超过盘片最内圈(发生碰撞的事故);④所指为外圈急停(Outer-Diameter Crash Stop)装置,防止磁头在坡道上停靠时继续向外运动。就我们看到的这款Scorpio来说,其内外圈的急停装置都是半透明的塑料/橡胶类材质,其中内圈 急停装置固定在VCM的磁铁上,而外圈急停装置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后安装上去,但无论哪种做法,效果都是一样的。 显然,只有当磁头停靠在坡道上的时候,后者才能够体现出对抗冲击能力的贡献。虽然已经有了外圈急停装置,使我们无需担心在硬盘受到跌落、震动等冲击时磁头 会进一步向外侧运动,可怎样才能防止磁头(向内运动)脱离坡道、返回盘片上方呢?这就需要惯性臂(图中⑤)和Interposer(图中⑥)协同作战,一 显身手了。 惯性臂是个加速度感应/传动装置,其上有一大一小两个孔,较大的孔在箭头所指位置,底托上的一根针状物穿过它作为轴,较小的孔与下方的 Interposer连接。张衡地动仪的原理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惯性臂的作用:当硬盘受到外力作用(如撞击或跌落)产生加速度时,惯性臂受加速度作用,与 Inerposer连接的一端围绕自身的轴摆动,而无论这个摆动的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独特的设计都保证Interposer只向一个方向动作,与 HSA尾部(VCM线圈所在位置)的凸起相咬合,使其动弹不得,磁头便不能脱离坡道,从而能够很好地抵御外来冲击。一旦外力消失,惯性臂不再向 Interposer施加影响,后者恢复原位,对HSA的锁定也就消失,磁头可以返回盘片上方继续工作了。 日立最新发布的Travelstar 7K100的VCM细部图。可以看到,无论惯性臂顺时针(红色箭头方向)还是逆时针(蓝色箭头方向)摆动,其下的白色部件(WD所称的Interposer)都只会逆时针转动,锁住HSA的尾部(红色箭头出发点附近位置) 11.JPG (110.14 KB) 下载次数:53 2006-6-16 17:37 WD Scorpio虽然是2004年才推出的“小字辈”,但上述技术实现的专利早在2001年2月6日就得到了批准,与日立(Hitachi GST)等2.5英寸硬盘市场上的“老前辈”所采用的方法在原理上是一样的。 12.jpg (188.65 KB) 下载次数:59 2006-6-16 17:37 硬盘固件(Firmware) 存储今日谈――硬盘固件(Firmware)    [STOL]编辑部 ◎ 2003-05-06 00:00 存储在线 思科SAN超级存储中心 部署SAN环境,大奖等你拿 富士通超级存储中心 戴尔超级存储中心 认识硬盘固件(Firmware) 本文援引存储社区内关于硬盘固件的激烈讨论,主要观点均为[贵宾]Huyiyang所表达     若要参与FIRMWARE话题的线上讨论,请点此进入[CLUB.STOL.COM.CN]     序言 刚才在存储社区一些帖子上看到关于FIRMWARE的讨论,感觉大家对FIRMWARE还是比较生疏,有的居然想出一些拆掉芯片用编程器烧录后再焊回去的方式,这种方式千万不能使用,因为一些隐含的问题会发生。具体的问题不必多说大家都会明白。     为什么很难获得FIRMWARE? 作为固件程序员,我这里几乎有全部种类的FIRMWARE,但是,有些不能公开,有的是为一些厂商而做的,是规定收取费用的种类,有的是内部测试版本,针 对特定的方案而专门编写的,不能公开。一般公开的版本号有特别的规定,不能高于市场正在销售的版本。(FIRMWARE)     Q1: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有没有升级硬盘固伯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情况下推荐升级Firmware? A1: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没有必要升级硬盘固件,一般微小的缺陷可以在软件里使用补丁程序解决。除非和适配器的兼容性存在问题或者弥补硬件的某些缺陷,厂 家才会推出升级的程序(包括全部升级或部分补丁升级)。这里要着重说一下补丁,补丁具有很严密的针对性,不是每个同型号的产品都适用补丁,不正当的升级会 导致严重的问题。(huyiyang)     Q2:如果真的要升级硬盘固件,是如何升级?是否跟升级DVD的Firmware一样?即跟涮新BIOS相似的道理和过程? A2:PC里的SCSI硬盘升级程序只是一个传送升级代码的程序,是把升级代码送到硬盘缓冲里,然后让硬盘的DSP运行升级代码,升级代码运行过程中执行升级过程并修改EEPROM相应的区域,这时候升级程序进入了状态监视过程。(huyiyang)     你们看到的FIRMWARE为什么和EEPROM的大小不一样,现在该明白是什么原因了吧。     Q3:厂家会不会不断升级Firmware,就像升级驱动程序一样,不断更新版本?如果是的话,Firmeware对于厂商又有何意义? A3:厂家会不断升级Firmware,并且应用到新生产的产品中去,但是厂家不会公开发布FIRMWARE,只有当厂家判定你的硬盘确实需要升级的时候 才会给你。当然对于升级的后果厂家不会承担任何责任。FIRMWARE的作用,打个比方硬盘的控制板是台电脑,FIRMWARE就是操作系统,它包括很多 模块:驱动,控制,解码,传送,检测……     这里建议大家不要随便升级硬盘的FIRMWARE,你的硬盘现在能够正常使用就是没有升级的必要,因为升级的后果有不可预见性。一定要小心!!!(huyiyang)     Q4:据说富士通硬盘的Firmware有公开发行的?这是真的否? A4:对于SCSI公开的只是一部分况且是退出市场的产品型号,你能取得现在正在销售的MAP,MAS的FIRMWARE吗?如果能获得,我认为你是从一些渠道获得的,而不是他们公开发布的。     厂家往往提醒大家不要使用网上流传的一些FIRMWARE,网上流传的一些FIRMWARE很多是好奇者修改的版本。据我所了解,在某BSD论坛上曾经有 一个SCSI工具打包发布了一部分FIRMWARE,但是就在这个四月,他们的新版本里删除了那一部分FIRMWARE,具体原因可能是受到厂商的警告。     当然对于一些计算机大厂有自己的FIRMWARE开发能力(象HP,SUN,COMPAQ,IBM,etc)为了自己的整个产品的性能会推出一些较新的 FIRMWARE,但是这些FIRMWARE具有特别严密的针对性,发布的版本往往是经过加密换算的,需使用专门提供的升级程序。专门提供的升级程序在升 级前会判断你的硬盘是否属于升级范围内的硬盘,升级代码在执行过程中也会判定当前硬盘是不是属于要升级的类型。     另外提醒的是厂家的硬盘生产型号往往是系列的,比方说,现在大部分36,72,148的硬件方案都是一样的,有时候为了生产调配,明明是72G的硬盘,厂 家可能会写成36G销售,这样一些非法商人可能会破解FIRMWARE,如果JS能把那些硬盘从36G改变回去成了72G,JS就获利,厂家受到损失。这 也是厂家为什么不公开发布FIRMWARE的原因。(huyiyang) 想自由增大或缩小硬盘的容量吗?固件给你答案 事实上硬盘的生产和CPU等配件的生产是一样的,如果你找到了厂家的漏洞也可以“升级”。同一系列的盘体和控制板是可以互换的,比如说36G和73G,大 部分时候,厂家会尽量少装盘片在里面,但是有时候赶货固不来时间就会用73G或者148G的盘体,只是修改了型号显示和LBA参数。     例如,在大陆市场很少看到ST336605这个型号,因为盘体就是ST373405,73G的。在IBM微盘也很少看到512MB的,其实就是1GB的。     有些盘体不是也没有关系呀,可以当成坏盘拿回厂商维修更换,知道以前QUANTUM为什么会被收购,IBM为什么出售了硬盘部门吗?大量的非法坏盘造成了
/
本文档为【硬盘行业展望】,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