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既有线轨道规范

2010-10-23 21页 doc 186KB 7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85590

暂无简介

举报
既有线轨道规范施工准备 铁路既有线施工技术规范 5 轨道 5.1施工准备 5.1.1设计文件核对及技术交底 5.1.1.1轨道施工前,熟悉已批准的施工设计文件(包括变更设计文件),接收与轨道施工有关的已竣工工程及变更设计资料,并进行核对。 5.1.1.2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 5.1.2施工调查 5.1.2.1调查既有线的轨道类型、道床厚度、道岔型号及线路附属设备等。 5.1.2.2调查沿线道碴来源、供碴方式、道碴运输条件及道碴储备场设置条件。 5.1.2.3调查沿线水源、电源供电情况及使用当地电网的可能性等。 5.1.2.4调查大型铺轨机械...
既有线轨道规范
施工准备 铁路既有线施工技术规范 5 轨道 5.1施工准备 5.1.1设计文件核对及技术交底 5.1.1.1轨道施工前,熟悉已批准的施工设计文件(包括变更设计文件),接收与轨道施工有关的已竣工工程及变更设计资料,并进行核对。 5.1.1.2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 5.1.2施工调查 5.1.2.1调查既有线的轨道类型、道床厚度、道岔型号及线路附属设备等。 5.1.2.2调查沿线道碴来源、供碴方式、道碴运输条件及道碴储备场设置条件。 5.1.2.3调查沿线水源、电源供电情况及使用当地电网的可能性等。 5.1.2.4调查大型铺轨机械通过地段的限界情况。 5.1.2.5收集沿线水文气象资料。 5.1.2.6了解与轨道工程有关的工程进展情况、质量情况及对轨道工程的影响。 5.1.3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5.1.3.1铺轨前应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及进度计划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制定作业指导书。 5.1.3.2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编制依据及原则; 2工程概况; 3机构设置及劳动力组织; 4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安排(包括施工顺序、施工进度),制定铺轨进度计划的实施; 5轨道部件用料计划和供料方式; 6铺轨基地设置,沿线临时工程,通讯及行车方案; 7生产及生活用水、用电供应方案; 8施工机械及试验设备配置计划; 9工程运输组织; 10工期、施工安全、质量保证、文明施工及环境和劳动保护等措施。 5.1.4轨道部件的质量检验及储存 5.1.4.1普通轨道部件包括:钢轨、轨枕、联结零件、道碴、道岔和线路附属设备等。 5.1.4.2各类轨道部件生产厂家均应具备有生产资质,并按照相关标准规定的批量,出具产品检验合格证,并提供质量保证书。采购方应提供质量复验证明书。 5.1.4.3施工单位应对进场的钢轨部件按《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定进行抽样检查。 5.1.4.4轨料存放场基底应平实,并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5.1.4.5钢轨应分类垛码,并符合以下规定: 1钢轨起吊应缓起、轻落并保持钢轨基本平直。 2钢轨应逐根丈量,并测量断面尺寸。不同长度和断面尺寸公差级别的钢轨应分类垛码,并予以标识。 3每垛钢轨应竖立标牌,标识产地、类型、规格、数量。 4钢轨垛底应承垫架空,支垫应与钢轨垂直放置,间距5~7.5m。上下层同位,垛码层数应保证钢轨不伤损变形。 5.1.4.6轨枕应分类垛码,并符合以下规定: 1垛码混凝土枕应上下同位,层间承轨槽处应垫以小方木或其他材料,其顶面应高出挡肩或预埋顶面20mm。 2木枕存放场内应有消防设施。 5.1.4.7道碴储存应符合以下规定: 1存碴场的设置和存碴数量应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2堆碴场地面应进行硬化。 3清洁的道碴堆应予覆盖。 4不得使用履带式设备堆碴。当使用胶轮装载机进行堆碴和装车作业时,装载机不得在同一碴面上反复行走。碴堆高度不宜超3m。 5被污染的道岔未经处理干净不得上道。 5.1.4.8道岔及其配件应配套成组或按不见分类放置、堆码整齐。 5.1.4.9其他轨道部件存放应符合相关规定。 5.1.4.10铺轨前,应按铺轨进度计划,落实各种轨道部件来源,其供货进度应与施工进度相配合,并有一定储备量。 5.1.5施工人员培训及机械准备 5.1.5.1施工队伍作业人员应进行岗前培训,经过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5.1.5.2轨道工程施工前应根据施工方法配备焊轨、道碴摊铺、钢轨及轨枕运输、铺枕及铺轨、大型养路机械及补碴、应力放散及锁定、钢轨预打磨等设备。 5.1.6检测机构设置及相应设备 5.1.6.1施工前应根据质量控制需要设置经认证的检测机构,并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 5.1.6.2试验检测设备主要包括:钢轨焊接接头(以下简称钢轨焊头)质量检测设备、有碴道床状态参数指标检测设备、轨道几何尺寸检测设备、轨温计等。 5.1.6.3各施工检测设备要在使用前预加校验,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5.1.7线路基桩设置 5.1.7.1预铺道碴前应按设计设置好线路基桩。 5.1.7.2线路基桩材质、标准、设置位置,数量和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1.7.3线路基桩应在贯通测量后设置,测量误差应在限差内调整闭合,设置精度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定。因路基沉降等致使基桩变位应及时修正测量资料。 5.1.7.4线路基桩应设置牢固,标识清晰、齐全、便于观看,并绘制布设平面示意图和线路桩基表描述其位置、外移距离和高程。 5.1.8铺轨前与线下施工单位交接 5.1.8.1铺轨前,路基、桥、隧及过渡段应有检验合格资料,并提供沉降变形观测资料及评估报告。 5.1.8.2铺轨施工单位应接收线下施工单位的线路测量资料及控制桩,核实中线贯通情况,并复测线路基桩和路面高程。中线桩、线路基桩、水准点应钉设齐全,缺损者应在铺轨前补齐。 5.1.8.3铺轨施工单位与线下施工单位交接应在铺轨一个月前进行。 5.1.8.4线路复测应符合铁路测量相关规定。 5.2.1铺枕 5.2.1.1轨枕间距布置 1. 轨枕间距布置应根据钢轨类型、长度和每千米铺设轨枕数量等因素决定的。钢轨接头分为对接和错接两种,目前一般采用对接。对接轨枕布置中间间距a和接头间距c按规定布置。如过渡间距b小于c时,宜增加b的数目,扩大b的孔距。 2.轨枕间距的误差及偏斜不得超过40 mm。铺设钢筋混凝土枕时,配件之间不得互相干扰。 3. 轨枕间距按下式计算: a=(L-c-2b)/(n-3) 计算时先采用 b=(a+c)/2 ,则 a= (L +2c)/(n-2) ,将计算所得a值取整,再根据 a及c值求出b的值。 式中 a-中间轨轨间距(mm),应取整数; b-为 a 和 c 之间的过渡间距(mm),一般近似于 (a+c)/2 c-接头处轨枕间距(mm),其值根据钢轨、轨枕及配件类型而定; L-每个轨节(包括一个轨缝)长度(mm) n-每个轨节轨枕根数,n=N×L/1000 其中 N-设计每千米轨枕根数,其值取整。 5.2.1.2人工散布轨枕应符合以下规定 1宜用平板车或低边车运输 2卸车时严禁抛摔,并防止轨枕卸于路堤边坡上或滚落到坡脚处,卸车后有专人检查,保证行车安全。 3轨枕按规定数量散布均匀。 4在轨枕上标记中心位置,布枕时对准线路中线。 5同一种类的轨枕应集中连续铺设。 6同一种类不同类型的轨枕不得混铺。 5.2.1.3铺设木枕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木枕必须经注油防腐处理。 2木枕劈裂者作愈合处理。 3木枕应树心面朝下。 4有碴桥面和钢轨接头处选用质量较好的木枕。 5木枕一端取齐。在正线的直线段,单线铁路沿计算里程方向的左侧,双线铁路沿列车运行方向的左侧取齐;曲线地段一律在外侧取齐,站线均靠邻近站台的一侧取齐。 6不同轨枕的分界处,如遇有钢轨接头,接头前后应保持不少于5根同类型的轨枕。 7两段木枕地段间的长度小于50m以下亦应铺设木枕。 5.2.2铺轨 5.2.2.1铺轨的一般规定 1、新建和改建铁路正线、站线应按照设计确定的轨道类型选用钢轨,辅设旧轨时,每一线路应铺设同一类型旧轨。改建车站时,次要站线上可保留38kg/m以上的钢轨。 2、长度为1000m以上的隧道内,宜采用比洞外轨道重一级的钢轨,或同级的耐腐蚀钢轨。正线曲线半径为450m及以下时,宜采用同级的耐磨钢轨。 3、长度为1000m以上的隧道或改建铁路采用次重型及以上的轨道时,宜铺设无缝线路的铺设地段和铺设位置应符合下列条件: (1)曲线半径不小于600m。 (2)路基稳定,道床密实。 (3)有碴桥上无缝线路钢轨的接头应在桥两端10m以外。桥长在200m及以下(跨度等于或小于24m,以及墩台身高度小于10m)的无碴桥,应使桥梁位于无缝线路的固定区内,桥头两端应按伸缩区锁定;特大钢梁桥上,宜采用分开式扣件。 (4)装有自动闭塞的区段,应结合通过信号机的位置,预留信号设备装设轨道绝缘所需的轨缝。 (5)采用50kg/m钢轨的温度应力或无缝线路时,其钢轨的最大温差不宜大于90℃。 4、特重型、重型轨道应采用25m标准长度的钢轨。其他各类轨道可采用25m或12.5m标准长度的钢轨。 5、桥上不准使用短于区间线路上所铺设的最长钢轨。 6、铺设与设计不同类型的钢轨,宜将该类型钢轨集中连续铺设在一个区间或车站内。铺设在区间的同类型钢轨,其延续长度不得小于1km。调车线的同一股道应铺设同一类型的钢轨。 7、除个别插入短轨外,铺在正线和到发线上的钢轨其长度不得短于9m,其他站线上的钢轨应不小于7m。同一长度的钢轨应集中铺设,其延续长度,在正线上大于12.5m钢轨不得小于1km,12.5m及以下的钢轨不得小于0.5km,并应按国家现行的《铁路线路》规定设置相同长度的备用轨。站线(到发线除外)同一股道可集中铺设两种不同长度的钢轨。非标准长度钢轨宜集中铺在车站内和车站附近。曲线上不宜铺设非标准长度钢轨。 8、下列情况可个别插入短轨: (1)道岔位置应按设计铺设。困难时经统筹研究,可在不影响股道有效长度条件下,将道岔位置前后移动不大于6.25m,但在区段站及以上的车站,特别是咽喉区道岔,最大移动量不得大于0.5m。 (2)因轨道电路的绝缘接头位置,经调整后,其龙口长度仍小于整轨时。 (3)调整桥上接头位置,应在距离桥台尾10m外插入短轨。 个别插入短轨的长度,正线上不得小于6m站线上不得小于4.5m并不得连续插入两对以上短轨。 5.2.2.2钢轨接头规定 1、钢轨接头应采用对接式,曲线内股应使用厂制缩短轨调整钢轨接头位置,两股钢轨接头位置相错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1)正线和到发线上,直线不大于40mm,曲线不大于40mm加上采用的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 (2)其他线上,直线不大于60mm,曲线不大于60mm加上采用的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 (3)曲线上铺设旧轨或非标准长度钢轨,根据计算缩短量利用钢轨检尺长度差值选配钢轨,铺成对接式街头。其接头相错量,正线和到发线不得大于120mm,其它不线上不得大于140mm。 2.下列位置不得有钢轨接头: (1)桥台挡墙间的长度为20m及以下的明桥面上; (2)钢梁端部、拱桥温度伸缩缝、拱顶等处前后各2m范围内; (3)设有温度调节器的钢梁的温度跨度范围内; (4)钢梁的横梁顶上; (5)平交道口范围内; 钢轨接头落入上列位置时,铺设25m钢轨轨道,应用两根12.5m钢轨调整一个接头位置;铺设12.5m钢轨轨道时,宜用25m钢轨调整。也可挤严轨缝后将接头冻结或焊接。困难时才准插入个别短轨调整接头位置。 3.在信号机处的两钢轨绝缘接头,应与信号机设在线路的同一坐标处。当不能设在同一坐标处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进站、接车线路和单线双方向自动闭塞区间的并指通过色灯信号机处的钢绝缘接头,可设在信号机前方或后方1m的范围内。 (2)出站(包括出站兼调车)和自动闭塞区间的单置通过色灯信号机处的钢绝缘接头,可装在信号机前方1m或后方6.5m的范围内。 (3)调车信号机处的钢轨绝缘接头,可设在信号机前方或后方1m范围内。当调车信号机设在到发线时,按本条(2)项办理。 (4)钢轨绝缘接头应为对接式。 5.2.2.3铺轨预留轨缝 1. 铺轨时预留轨缝(除冻结接头外)应按下式计算:a=0.0118(T max-t)L-C 式中 a—预留轨缝,如为负值按零计; T max—钢轨的最高温度(℃),其值为当地历年最高气温加20℃;300m以上的隧道内,最高轨温应为当地历年最高气温; T—铺轨时钢轨的温度(℃),其值应随铺轨进度每2h测定一次 C—钢轨接头阻力和道床阻力限制钢轨自由涨缩的长度(mm),铺设12.5m、25m钢轨的C值,分别为2mm、4mm;但轨温差大于85℃的地区,铺设25m钢轨的轨道,C值应采用6mm,轨温差大于100℃的地区,不得铺设25mm钢轨,或应有特别设计; L—铺设长度(m) 实际预留轨缝应根据铺轨时轨节对中的偏移和平顺状态,按计算值略加大,其加大值不宜大于2mm。 2.历年最大轨温差大于 (a g +C)/0.0118L值地区,铺轨时的轨温应限制为: T min +( a g +C)/0.0118L≥t≥T min -( a g +C)/0.0118L T min—最低轨温(℃),其值为当地历年最低气温; a g—各类钢轨接头最大构造轨缝(mm),按下式计算: ag =Ln-2LP +(dp–db)+(D2-D1) 其中 L n —接头夹板两中央螺旋孔中心距(mm) LP—钢轨端第一螺旋孔中心至轨端的距离(mm) dp —钢轨螺旋孔直径(mm) db—接头螺旋直径(mm) D1 —接头螺旋颈部椭圆长径(mm) D2—接头夹板椭圆孔长径(mm) 3. 铺轨温度大于T max-(C/0.0118L) 时不宜铺轨。如需铺轨,轨缝一律按零预留,不再加大。轨温应随铺轨进程及时记录,列入竣工资料。 5.2.2.4线路规矩的规定 我国线路的标准轨距,直线地段为1435mm,曲线地段应按规定加宽,测量轨矩应在钢轨头部内侧顶面下16mm处丈量。轨矩容许误差为+6,-2mm。对整体道床地段,轨距容许误差为+3,-2mm。在曲线地段,当半径R<350m时,轨距应按规定加宽。 曲线轨距加宽值应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均匀递减。误差变化率不得大于2‰,站线不得大于3‰。改建铁路保留复曲线时,其加宽递减应在正负递减范围内或超高顺坡递减范围内进行。道岔连接曲线递减不得大于3‰。 5.2.2.5轨道方向及位置的确定 轨道中心线与线路中线应一致,其最大容许误差为50mm。相邻线间的容许误差,正线和站线,站线和站线为±20mm;区间线路,在钢梁上为±10mm,在有碴桥面上和隧道内为±20mm;当区间的线间距设计为4m和到发线线间距设计为3.6m时,不得有负误差。 5.2.3铺碴整道 5.2.3.1一般规定 1正线、站线使用碎石道碴的等级、材质、粒径、级配、颗粒形状和清洁度等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条件规定。 2轨枕间距应均匀,允许偏差为40mm。 5.2.3.2正线、站线铺碴有关技术规定 1.​ 铺轨前,路基上应先铺上部分道碴。双层道床宜按垫层厚度铺足,单层道床铺设厚度宜为15-20cm,顶面应整平。铺设混凝土枕地段,预铺碴的中部宜拉成顶宽为60cm的凹槽。道碴来源困难时,铺碴前可在每股钢轨下先铺厚度不小于10cm、宽度不小于80cm道碴带。 2.​ 桥梁两端各30m路基上的预铺道碴厚度,应使道床面高出桥台挡碴墙顶不小于5cm,并做好两端顺坡。有碴桥面的部分道碴,可视架桥机性能预铺在梁上,随梁就位。其余道碴应在桥头附近堆存备用,待铺轨列车通过后尽快按设计要求铺足。 3.​ 轨道应逐步整正,随同每次布碴,应相应按下列规定做好整道作业。 (1)在预铺道碴上铺设的轨道,方枕后串碴不捣固,承轨处的枕下道碴必须串实。 (2)列车布碴后,应先起道、方枕、串碴及拨正轨道平面位置,然后填补枕盒内部分道碴进行捣固作业。混凝土枕应在钢轨外侧50cm和内侧45cm范围内均匀捣固。木枕应在钢轨两侧各40cm范围内捣固道床,钢轨下应加强捣固。 钢轨接头处和曲线外股应按上述规定的捣固范围加强捣实道床。 (3)起道应先校正一股轨面水平(曲线先校正内股轨面),据此调整另一股轨面高程,左右均匀进行。每次起道高度不得大于15cm,两端高差顺接坡度不得大于5‰。 (4)末次起道应以水平桩为准,轨面略高于设计高程。曲线外轨超高应按规定设置。道床断面符合设计要求。 4.​ 不同种类轨枕交接处的轨面高差应以道碴来调整。同种类轨枕轨道的长度小于100m时,应将该段轨道抬高或降低与两端轨面取齐;大于100m时,应先将较低轨道的一个半轨节抬高,与邻接轨道面取齐后再以不大于2‰的坡度向较低方向顺接。 5.​ 道碴数量应充足,道床厚度误差不得大于±5cm,轨面的纵向坡度应与设计的线路纵坡相符。但在路堤预留沉落量未完全沉落地段可与设计的线路纵坡不同,其增大后的纵坡不宜大于线路的最大坡度。困难地段不得大于最大坡度加2‰。备用道碴应堆置在一侧路肩上。 6.​ 道岔轨面应与连接的主要线路轨面一致,与另一线路轨面高差可自道岔后普通轨枕至警冲标止的范围内顺接。 5.2.3.3铺碴起道施工标准 1铺轨起道后的轨道应经列车或单机压道50次以上,并在交工前按下列要求做到全面整道。 (1)拉轨调匀轨缝,方正钢轨接头.两者容许误差见本手册机械铺轨有关规定。 (2)拨正轨道,轨道中心线与线路中线一致,其误差不大于50mm。相邻线的间距容许误差,正线和站线,站线和站线为±20mm,区间线在钢梁上为±10mm,在钢筋混凝土梁上和隧道内为±20mm。当区间的线间距设计为4m,到发线线间距为3.6m时,均不得有负误差。 2轨道方向,直线应远视顺直,用10m弦量误差不得大于4mm;曲线圆顺,用20m弦量正矢差不得大于铁路维修规定,曲线头尾不得有反弯或鹅头。 3起道: (1)按水平桩起道,找平小洼,校正轨道左右水平和前后高低。 (2)两股钢轨在直线和不设外轨超高的曲线地段保持同一水平。其容许误差,正线和到发线不得大于4mm,其他线不得大于6mm;在延长18m的短距离内不得有大于4mm的三角坑。 (3)曲线外轨超高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4)在一股钢轨上,轨面应目视平顺,用10m弦量,其前后高低差,正线和到发线不得大于4mm,其他线不得大于6mm。 4轨枕正位,上紧扣位。捣固道床。接头处无空吊板,其他部位无连续空吊板。正线和到发线上空吊板不得大于8%。其他线不得大于12%。 5清理路肩上道碴,枕盒内道碴按设计要求填够。整理道床边坡,使与设计的道床断面相符。 5.2.3.4铺碴前的施工准备 铺碴前,施工单位必须按设计文件规定向铺碴单位移交路基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路基整修表等技术资料,并在现场移交线路中心桩。其要求是直线上每50钉一个,曲线上每20钉一个,缓和曲线上每10钉一个,其他各曲线的起终点、平交道口中心点、道岔的交点及附带曲线的起终点均应有线路中心桩,并测出实际的路基各点标高。 施工单位根据施工进度要求,编制实施性铺碴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方法、劳力组织、施工机具、材料数量、时间要求。 5.2.3.5铺碴方法 1铺设垫层 根据设计文件规定的垫层种类及铺设的厚度,进行铺设。一般要求顶面平整、位置准确,做好顺破,严禁铺设尺寸超限的大石块。当沿线碴源缺乏,按设计要求铺足垫层有困难或运距太远不经济时,铺设钢筋混凝土轨枕和石质路基铺设木枕地段,可在每股钢轨下铺设道碴带,以确保铺轨顺利进行。 2铺设面碴 铺设面碴是铺轨之后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密切配合铺轨架桥,确保铺架工作的顺利进行和铺架列车的安全运行,一般要求铺碴与铺轨间隔不超过两个区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缩短。因此对以铺设的地段,应及时利用间隙时间安排好铺碴列车的运行计划,根据铺轨列车的运行及铺碴的劳动力,卸碴方法和动力情况编制实施性的铺碴施工组织设计,有计划、有部署地完成铺碴施工任务。 3铺设面碴规定 (1)双层道床的面层应分两次运布。第一次按起道10-15cm的需要量,第二次铺足全部需要量包括预留沉落量,并分层捣固。 (2)单层道床厚度不大于25cm时可一次散布,大于25cm时应分两次散布。 (3)第二次布碴须待前一层道碴铺好并经过5~10对列车碾压后才能进行。高填新建的路基地段,考虑到线路下沉量较大,卸碴时应适当多卸。 (4)列车散布道碴时的速度,指边走边卸不得超过5km/h,并按照需要量均匀散布。 铺设第一层道碴时,应按运送道碴、起道、方枕、串碴、拨道、填充轨枕盒内道碴的顺序进行道碴整修工作。 (5)轨道应逐步整正。随同每次布碴,应按以下规定进行整道作业: 在预铺道碴上铺设的轨道,方枕后只串碴不捣固,承轨处的枕下必须串实。 第二层及以后的铺碴作业,列车布碴后应先起道、方枕、串碴、拨正轨道平面位置,然后填铺设枕盒内的道碴并捣固道床。钢筋混凝土轨枕应在钢轨外测50cm和内侧40cm范围内均匀捣固;木枕应在钢轨内外测各40cm范围内捣固道床,钢轨下部应加强捣固。钢轨接头处和曲线外股应按上述规定的捣固范围,加强捣固枕下的道床。 起道时应以目视下股钢轨的平顺为基准,左右均匀进行,每次起道高度不得超过15cm,接头处略高。天气炎热,轨道接近瞎缝时,应尽量避免起道、改道和拨道作业。 5.2.3.6上碴整道 每次上碴整道的工作顺序是:运碴、匀碴、起道、方枕、串碴、拨道、填补轨枕盒内部分道碴、捣固、小量拨道、修整道床、补足轨枕盒内道碴并夯实。待道碴全部上足并经列车压道50次以后,再进行最后整修作业。 1第一次上碴整道 (1)上碴:将道碴均匀地散布到轨道内。 (2)起道:将每节轨道在几个点抬高并用道碴垫实。抬高后的轨面应大致平顺,没有显著的凸凹和反超高。抬高后应同时方正轨枕位置。 (3)串碴:全轨节抬起后立即向轨枕下面串碴,要求串满串实,没有空吊板。串碴时注意混凝土轨枕的中部必须留出60cm宽的凹槽。 (4)拨道:在上述工作完成一定长度后进行一次拨道,即将线路拨到中心线位置,达到直线顺直,曲线圆顺。拨道前应检查要拨的线路地段的轨缝是否合适,必要时应进行调整,以防发生胀轨。 (5)填盒:补充轨枕盒内道碴。 2第二次上碴整道 (1)上碴:与第一遍上碴整道相同。 (2)匀轨缝:在进行该项作业时须同时拧松螺旋道钉的螺帽,以便抬道后细方轨枕。 (3)起道:将轨道抬至设计标高,并略加1~3mm的沉落量。曲线外股钢轨按规定超高抬够。起道后的轨道前后高低、左右水平均应符合规范要求。 (4)细方枕木:按轨腰上的标记整正轨枕。 (5)串碴:钢轨两侧40cm~50cm范围内串满道碴,混凝土轨枕中间60cm宽的碴面应低于轨枕底面30mm以上。 (6)填盒:向轨枕盒内填补一部分道碴,供捣固用。 (7)捣固:将钢轨外侧40cm~50cm范围内的道碴捣实,使能承受列车通过时的荷载,但轨枕中部60cm范围严禁捣实。 (8)拨道:按照线路中线细拨轨道。拨道前可将轨枕端部的道碴扒开一部分,以减小拨道时的阻力。 (9)整道:包括小量的拨道、校正线路平面位置、整修道床、补足轨枕盒内道碴、拍实道床边坡及顶面并使之保持稳定。 3道床最后整修 (1)起道:做到与设计纵断面规定的标高误差不超过+50mm,-30mm。轨道水平前后高低符合验标规定,轨枕与线路中线垂直,其间距及偏斜误差不大于40mm。。 (2)找平小洼:使轨面达到平顺。 (3)捣固:做到钢轨接头处无暗坑吊板,其他处无连续暗坑吊板。暗坑吊板率,正线不超过8%,站线不超过12%。 (4)拨道:达到直线远视正直,曲线圆顺。 (5)填补轨枕盒内道碴:道碴面比木枕顶面低30mm,混凝土轨枕埋深为150mm,中间凹槽符合规定。 (6)整理道床:夯拍道床面,使道床横断面符合设计要求,道床边坡上下边缘整齐并与钢轨平行。 5.2.4铺道岔 5.2.4.1一般规定 1道岔铺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经制造厂检验合格的道岔出厂时,应提供铺设图,并由质检部门发出厂合格证,其标识和包装应符合相关规定。 3铺岔完成,经自检、电务互检合格后,电务及时安装转辙及锁闭装置。安装转辙装置时,工务、电务部门应配合施工。 5.2.4.2道岔使用的规定 1正线上铺设的道岔应与正线轨型一致。站线上可用不小于该线路轨型的道岔,但在道岔前后应各铺一节长度不短于6.25m并与道岔同类型的钢轨,其于邻近道岔连接的一端,长度可减小到4.5m。 2两邻近道岔间距离小于9m时,道岔轨型应一致。 3道岔轨面应与连接的主要线路的轨面一致,与另一线路的轨面高差,可自道岔后普通轨枕起至警冲标止的范围内顺接。 5.2.4.3线路连接 道岔位置应按设计铺设。困难时依据实际情况,可在不影响股道有效长度条件下,将道岔位置前后移动不大于6.25 m,但在区段站及以上的车站,特别是咽喉区道岔,最大移动量不得大于0.5 m。 5.2.4.4铺木枕道岔 1卸料 首先核对平板车所装道岔,轨腰处标明的岔心编号、道岔类型、辙叉角号数、左右向等,与要铺设的道岔是否一致。然后,将平板车推送到道岔铺设地点。先将岔枕卸下,尔后机车牵引平板车自基本轨位起,按道岔标准图钢轨排列次序,逐根将钢轨和配件卸下,机车牵引平板车离开岔位。如果在未铺设线路卸车时,应先将岔位准确丈量好。平板车停在本岔位最近处,卸下材料,用人工或汽车吊将钢轨搬移到铺设位置。 2铺设道岔 (1)散布岔枕。岔枕按标准图检尺,并将长度写在岔枕上,然后在地面上划出岔枕长度分界点及岔枕取齐线,按点线散布岔枕。 (2)散布钢轨。人工抬运或汽车吊按标准图钢轨排列顺序从岔头起,先直股后弯股进行散布。定出岔心位置,然后连接钢轨,并拨正位置。用起道机将钢轨打起,按轨道上的岔枕间距方枕。 (3)散布配件。按部位散布夹板、螺栓、垫圈、道钉、垫板、轨撑、连杆等。 (4)枕木钻孔。用道尺及支距尺量出各部位的 轨距及曲线支距,并用摇钻钻孔。 (5)钉道钉。放妥垫板,先钉直股,拨正拨顺,丈量支距,再钉弯股钢轨,由转辙器、导曲线辙叉部位顺序钉联。 (6)拨道整修。道岔钉完后由全部人员将道岔各部位拨顺,并将空板和忽起忽落处用顺高就低的方法,将道岔各部位进行整修。 (7)质量检查。检查各部位的材料数量、道岔位置、规距、导曲线支距、附带曲线支距、轮缘槽宽度、尖轨密贴等项目是否符合规定。 3铺设道岔质量标准 铺设道岔应按铁道部现行标准图正确铺设,此外,还应该符合下列要求: (1)转辙器必须扳动灵活,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在转撤杆连接处,尖轨与基本轨的间隙不得大于2㎜。 (2)轨距允许误差,装有控制锁设备的道岔,除尖轨尖端处为±1㎜外,其余各部位均为+3㎜-2㎜,辙叉心作用边至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小于1391㎜,翼轨作用边至护轨头部外侧距离不得小于1348㎜。 (3)导曲线应圆顺,支距正确,其误差不得大于2㎜,连接曲线用10 m弦量,连续正矢差,正线和到发线不得大于3㎜,其他站线不得大于4㎜。 (4)道岔铺设后,应先串碴找平,逐步捣固整道。全部滑床板应在同一平面上,轨面应平顺。在道岔全长内高低差,正线和到发线不得大于4㎜,其他站线不得大于6㎜。导曲线不得有反超高。 (5)接头处轨面高低差和轨距错牙不得大于1㎜。 (6)基本轨落槽,滑床板平直,滑床板与尖轨间有2㎜以上空隙者,正线和到发线每侧不得多于1块,其他站线不得多于两块。 5.2.4.5铺设混凝土岔枕道岔 铺设混凝土岔枕(以下简称岔枕)道岔,若无干扰,施工场地宽阔,则可采用吊车配合人工卸车,以及就地组装的施工方法。考虑经济效益,宜预留岔位,然后再用火车平板车运输全部道岔材料。 1道岔运输及装卸火车 (1)岔枕长,重量大,易产生裂纹和被碰伤,一组道岔的材料,应将钢材和岔枕分别装在两个平板车上,最好一次运到工地。 (2)装岔枕的平板车底面要平,平板与岔枕以及岔枕之间应垫两根以上垫木,长岔枕适当多垫,垫木厚度应高出承轨槽。装车后要用铁丝捆牢,防止岔枕串动和互相摩擦碰伤。 (3)岔枕配件多,装车时应清点配套,不允许混乱。 (4)岔枕及钢轨一般应使用机械装卸。装卸时应慢装轻放,每次装卸岔枕应限制数量,防止压裂碰伤。吊枕钢丝绳要有相当长度,防止吊重打滑。 (5)道岔钢轨尽可能一次吊卸到位,如不能到位再用机械拖拉,不允许转硬弯,道岔尖轨应与基本轨捆牢。 2施工资料准备 (1)施工方法的确定; (2)核对设计图; (3)提出用料计划; (4)劳动力准备和机械设备用量等; (5)铺碴前应对铺设道岔范围内路基进行土壤密实度测试及水准中线桩测量; (6)铺碴并整平道碴。 3铺设道岔 (1)整平道碴 道碴必须符合部颁标准; 铺碴前先铺一层厚度不小于20㎝的碎石道碴,其宽度大于道岔宽度50~60cm。 按水准桩及中线桩平整道碴并与相邻道岔或线路高差进行顺坡。 (2)散布岔枕 用机械吊铺岔枕就位(短岔枕也可人工抬运就位); 用测绳自岔前至岔后拉直,并标出岔枕间隔距离逐根散布,小范围内的细方岔枕用撬棍调整。 (3)硫磺锚固 使用的材料、配合比、操作工艺、技术要求同普通轨枕硫磺锚固工艺; 锚固螺旋道钉应使用模具,其高低差及横向误差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4)上轨连接夹板 道岔钢轨一般直股直接卸车吊轨就位,弯轨人工用撬棍拨移到混凝土承轨槽就位。连接夹板后要求轨缝均匀,岔前接头方正,道岔纵向误差不宜超过5㎜。如果与其他道岔相连,将龙口轨连接好后,留有轨缝,为保证后铺道岔及龙口渡线位置,误差也可超过5㎜。 (5)画轨枕印、细方岔枕 道岔钢轨上所画的岔枕印应严格要求,测量准确,标志明显。 应按标准图要求点画,并注意岔枕应垂直道岔直股方向。 (6)上扣件 上扣件前应先垫好钢轨下塑料板及橡胶垫板,胶垫圆点朝下,沟槽朝上,特别注意斜坡胶垫不要放错位置。 混凝土岔枕道岔扣件种类较多,安装前要按标准图对号核实就位。 组装时对一些不合适的扣件不可用锤硬打入位,以防打坏配件和轨枕挡肩。 按规定力矩拧紧扣件。 (7)细拨道和起道上碴 应按中线桩将道岔拨至设计位置,渡线龙口轨等与道岔连接顺直无死弯。 逐步将道岔起道至设计标高,全面进行捣固,不允许只捣固直股或弯股,防止过车压断岔枕。 线路开通前应进行全面检查,开通后应根据线路情况决定列车慢行速度。开通当天要进行两遍全面捣固,调整轨距,拧紧全部扣件,使道岔迅速稳定。 要特别加强对接头及辙叉部位的捣固。 (8)线路维修 铺设的混凝土岔枕道岔,通车后应对线路、道床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及时维修,特别是发现个别枕下道床局部不密实要及时填碴捣固维修。 道岔铺设后一个月内要进行两遍综合维修,加强找细整修,使扣件全部密实扣紧。 经常检查各部扣件,发现不良情况及时更换或维修。 大小胶垫及尼龙座发生脱落或损坏时应及时调整或更换,以免压伤岔枕和挤伤挡肩。 4道岔质量标准 道岔质量标准见木枕道岔质量标准。 5安全注意事项 (1)混凝土岔枕重量大,宜用机械装卸和散布。装卸时应慢吊轻放,以免互相撞击发生碰伤或折断。 (2)使用机械装卸和散布钢轨、岔枕时,吊件下面严禁站人防止绳索拉断或岔枕滑落伤人。 (3)人工抬运岔枕或调整间距时,应防止岔枕滑落挤伤人,使用的抬杠和钢丝绳不可过短。 (4)人工拨轨时施工人员应全部站在钢轨一侧,统一指挥。翻转钢轨时应用撬棍敲击轨头以示信号,待全部人员离开钢轨确认安全时再开始翻转,撬棍前后严禁站人。 (5)起道拨道时因混凝土岔枕重量大,其道机不要顶在岔枕上,以免损坏岔枕。 (6)每次起道量不要太大,起道机起道后不要突然松开使整个道岔下落,以免折断岔枕。 (7)起道捣固应全面进行,不要只捣固个别岔枕,以防松开起道机岔枕承力过大,岔枕产生裂纹或折断。 (8)开通前不允许有岔枕悬空现象。 5.3既有线轨道基本作业 5.3.1清筛或更换道床 1.施工前应详细调查既有轨面标高、线间距等现状尺寸,并标在临线的轨腰上,施工后按既有尺寸恢复。有病害和需要整改部位按设计计要求改正。 2.正线跨区间清筛或更换道床应采用大型清筛机施工,小范围正线及站线清筛应采用人工清筛施工。 3.清筛的深度和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正线清筛的深度不小于300mm,站线清筛的深度不小于200mm。当既有道床厚度不满足以上深度时,以清到路基面为准,严禁超挖路基面。碴肩清筛宽度正线不小于300mm,站线不小于200mm。 4.人工清筛或更换道床应采用封闭线路施工,困难条件下可采用列车慢行施工。 5.采用列车慢行施工时,列车速度不应大于45km/h,施工应采用“隔六清一”法施工。 6.人工清筛应采用铁筛子清道床,严禁用钢叉代替铁筛。 7.清筛时新旧碴不得混杂使用。 8.严禁用起道机抬起轨、枕清筛或更换道床。 5.3.2既有线换碴、换枕 1.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现场调查。 2.整区间或整车站整股道换碴、换枕应采用封闭线路施工,小范围换碴、换枕可采用列车限速施工,列车速度不应大于45km/h,施工应采用“隔六换一”法施工。 3.困难条件下,个别单根换碴、换枕可采用不封闭、不慢行施工,施工时应设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 4. 换碴、换枕标准应符合设计要求,道碴类别、轨枕型号、轨枕间距、扣配件应符合设计标准,当换碴断面无设计标准时,按5.3.1条清筛标准执行。 5.换碴时新旧碴不得混杂使用。 6.采用封闭线路施工时,宜采用抽换法施工,困难条件下可采用拆除钢轨法施工。 7.封闭线路施工时,应采用大型道床捣固机捣固,困难条件下可采用小型道床捣固机捣固。采用列车限速施工时,应采用人工捣固,严禁小型道床捣固机上线作业。 5.3.3起道捣固垫碴和垫板作业 1.起道时,应结合线路坡度和变坡点的情况,合理地确定起道地段的延长和起道量。 2.木枕地段,起道时应全面进行捣固。捣固时,应在钢轨两侧各400mm范围捣实道床,轨下部分加强捣固。 3.混凝土枕地段,应将调高垫板全部拆除并拧紧扣件,使用机械对起道地段进行全面捣固。也可采取捣固与垫板或垫碴与垫板相结合的方法。 4.捣固或垫碴时,应在钢轨两侧各450mm范围内均匀捣实或垫平道床。靠近捣固或垫碴范围的枕下道床,应填充饱满。 5.混凝土宽枕线路起道作业,采用枕下垫碴和枕上垫板相结合的方法。 6.垫碴起道应具备的条件: (1)混凝土枕、混凝土宽枕线路或混凝土岔枕道岔; (2)路基稳定,无翻浆; (3)道床较稳定,局部下沉量较小; (4)当轨下调高垫板厚度达到10mm,或连续3根及以上轨枕调高垫板厚度达到8~10mm,使用调高扣件时调高垫板厚度达到25mm; 7.垫碴起道注意事项: (1)垫碴作业除混凝土宽枕外,一律采用横向垫碴。 (2)垫碴起道时,一次垫入的厚度不得超过20mm,抬起高度不得超过50mm,两台起道机要同起同落。垫碴作业每撬长度不得超过6根轨枕,并随垫随填,夯实道床。 (3)无缝线路地段垫碴作业的轨温条件,直线或半径不小于600m的曲线为实际锁定轨温+10℃~—15℃,半径小于600m的曲线为实际锁定轨温+5℃~—10℃。在日常轨温高于实际锁定轨温25℃的季节,不宜进行垫碴作业。 (4)作业中来车前一撬垫不完时,应迅速用垫板顺坡,顺坡长度不小于起道高度的200倍,收工时不小于400倍。容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顺坡长度不小于起道高度600倍,收工时不小于1200倍。在延长18m范围内,不得同时有两组进行垫碴。 8.调高垫板的规格尺寸和使用要求: (1)规格尺寸:长度为185mm,宽度比轨底窄2mm,厚度分为2、3、4、7、10、15mm等6种。 (2)使用要求:调高垫板应垫在轨底与轨下橡胶垫板之间,一般情况下,每处调高垫板不得超过2块,总厚度不得超过10mm。使用调高扣件的混凝土枕、混凝土宽枕和整体道床,每处调高垫板不得超过3块,总厚度不得超过25mm。 5.3.4拨道和改道 1.线路直线地段轨向不良,可用目测方法拨正。曲线地段轨向不良,可用绳正法测量、计算与拨正。如需改变曲线头尾位置、缓和曲线长度与圆曲线半径,应用仪器测量改动。 2.线路上其他设备影响轨道不能按应有位置拨正时,应用仪器测量效正。效正时,原则上应以线路中线为准,调整其他设备的位置和尺寸。在困难条件下,可通过测量调整线路中线位置。 3.用绳正法拨正曲线的基本要求: (1)曲线两端直线轨向不良,一般应事先拨正,两曲线间直线段较短时,可与两曲线同时计算、拨正; (2)在外股钢轨上用钢尺丈量,每10m设置1个测点(曲线头或尾是否在测点上下限); (3)在风力较小条件下,拉绳测量每个测点正矢,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4)按绳正法计算拨道量,计算时不宜为减少拨道量而大量调整计划正矢; (5)设置拨道桩,按桩拨道。 4.改道时,木枕地段应使铁垫板外肩靠贴轨底边;混凝土枕地段应调整不同号码扣板、轨距挡板、挡板座,并可用厚度不超过2mm的垫片调整尺寸。同时应修理和更换不良扣件。 5.螺纹道钉改道时,应用木塞填满钉孔,钻孔后旋入道钉,严禁锤击螺纹道钉。 6.改道的前后作业程序要紧密衔接,保证起下道钉和松开扣件的数量不超过《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的规定。应按改道量将钢轨拨正,禁止利用道钉或扣件挤动钢轨。 7.在道岔转辙器部分改道时,应将曲股基本轨弯折尺寸和尖轨侧弯整修好。在辙叉部分改道时,应处理好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和翼轨、护轨轮缘槽宽度之间的关系,应用打磨钢轨飞边和间隔铁加垫片等方法,调整好轮缘槽宽度。 8.凡用硬弯的钢轨,均应于铺轨前矫直,常备轨亦应保持顺直。线路上的钢轨硬弯,应在轨温较高季节矫直,矫直时轨温应高于25℃。 矫直钢轨时,应测量确认硬弯的位置、形状和尺寸,确定矫直点和矫直量,避免矫后硬弯复原或产生新弯。矫直钢轨时,应使钢轨横向变形,防止钢轨扭曲。矫直钢轨后用1m直尺测量,矢度不得大于0.5mm。 5.4既有线上材料装卸、堆放 5.4.1材料装卸 1.材料、工具装卸应稳固,不得偏载、超载和超速,装载危险品品时,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2.区间装卸材料时,装卸车负责人应做好下列工作: (1)配备足够的装卸人员、工具和信号用品。 (2)夜间作业时,配有足够的照明设备。 (3)预先与行车调度员、车站值班员、工务调度员进行联系,确认到达车数、车型、及到开时刻。 (4)列车出发前,向装卸人员、司机讲清作业计划卸车起迄里程、信号联络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 (5)多个车辆卸车时,每辆车上指定专人负责指挥卸车、开关车门、组织检查限界、清道及做好未卸余料偏载时的整理工作。严禁在区间进行摘挂作业。 (6)卸车时监督作业人员不得损坏线桥、信号及供电等行车设备。 (7)对笨重材料(如片石、钢轨、轨枕等)严禁边走边卸(长轨车除外)。停车卸料时,车轮附近的材料应指定专人及时清理。每次卸车后开车前应认真检查,确认车门关好、材料堆放稳固、不侵入限界,方可司机开车。 3.严禁在下列地点卸车: (1)道岔及道岔咽喉区。 (2)无碴桥上(不含卸长钢轨)。 (3)道口。 (4)无底碴的新线、有底碴但未经压道试验的线路。 (5)有可能损坏信号、超偏载检测装置、通信、客(货)车运行安全检测设备处所。 (6)站台处靠站台一侧。 (7)区间线路的道床有积雪覆盖超过轨面处所。 (8)线路两侧有大量堆积物地段。 (9)双线区间,两线不在同一平面时,向高处一线卸料有可能侵入低线限界的地段。 (10)临线来车时,靠临线的一侧。 特殊情况由施工单位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报铁路局审批。 4.使用风动车卸道碴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对风动卸碴车经常维修,使风动管路、杆件传动系统及塞门手柄等经常保持正常位置,性能良好。有较大故障时应摘车交车辆修理。 (2)除卸车时间外,操作室内各进风塞门(包括储风箱的放风塞门)应处于关闭状态,操纵阀门手柄应放在中立位。 (3)卸碴前,各车辆必须充足风 。风压不足0.4Mpa时,应用手动装置配合操作。卸车顺序应由列车前部向尾部逐辆完成,卸车时不得推进运行,不得突然停车或后退。卸车人员应掌握好车门开度,严禁单侧卸碴,避免道碴成堆或车辆偏载。卸碴完工后,应及时清理道沿。 (4)卸碴运行速度应控制在8~15km/h。 5.下列情况严禁卸碴: (1)夜间或隧道内照明不足。 (2)一人同时卸两节车。 6.非风动卸碴车边走边卸时,应先在卸碴地点停车,停车后发出卸车通知,各车组长打开车门后,确认溜下的道碴不妨碍行车,再以5~10km/h速度边走边卸,并及时清理限界内的道碴。 5.4.2材料堆放 1.靠近线路堆放材料、机具等,不得侵入建筑接近限界。每次卸车后,施工负责人应组织人员全面检查堆放情况,不符合规定或堆放不稳固的应立即清理。 2.钢轨组在线路上放置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1)普通线路木枕地段。可放在道床肩上或木枕头上,直线地段可放在道心里。放在道床肩部时,道碴应预先整平。放在木枕头上时,两端至少各钉两个道钉,中间适当用道钉卡住。放在道心时,两端应弯向中心并用道钉固定,中间适当用道钉卡住。 (2)普通线路混凝土枕地段,应放在道床肩上。直线地段也可放在道心里,两端用卡子卡在轨枕上或穿入木枕钉固,如钢轨组较长,中间适当穿入木枕钉固。 (3)换出的钢轨一般应放在道床肩上或路肩上,混凝土枕地段允许临时放在道心。 (4)道口、人行过道及平时过道的道路路面上,一般情况下不得放置钢轨。 3.无缝线路成段更换钢轨时,准备换入的长轨应放在道床肩上,在桥梁上、道口、人行过道、平时道及信号机附近应有保持稳定和防止连电的措施。 4.换出的长钢轨当日回收不完时,应放在道床肩上或道心。但道口处、信号机附近不宜存放。每根长钢轨的长度一般不得大于500 m。两根长钢轨的端部应互相错开,用固定卡卡在枕轨上或穿入木枕固定。对放在道床肩上或道心的长钢轨应派入巡检。 5.路肩堆放的砂石料,应经常检查、整理,严禁侵入限界。在河砂、道碴、炉渣等松散料堆上,严禁再卸片石等笨重材料。 6.在桥梁人行道上堆放重物时,特别是在整孔换铺枕轨或换铺轨排等作业时,必须对桥梁状态进行全面调查,对桥梁结构、承载力和稳定性进行检算,当检算结果不满足有关规范要求时,应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并确认满足要求后,方准作业。在任何情况下,人行道上的竖向静活载不得超过设计标准值。 5.5拨道连接既有线轨道 5.5.1施工准备 1.编制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应尽可能缩短封锁时间,最大限度减少对运输的干扰,保证施工安全。 2.施工单位应按铁路局规定时间提前上报封锁施工计划,并按铁路局下达的施工计划组织施工。 3.应按实际需要备足材料、机具、人员。 4.应提前召开施工协调会,车务、工务、电务、供电等相关运营部门应参加协调会,并明确配合内容及相关事宜。 5.现场测量放线、配轨。 5.5.2封闭点前施工 1.封闭点前应申请限速慢行点进行点前准备施工,慢行宜45km/h,施工内容为清理碴边、挖除部分道心道碴、挖松板结道床、松动接头及轨枕螺栓并复紧。施工标准见表5.5.2 表5.5.2 点前慢行施工标准 施工内容 施工范围及标准 清理碴边 轨枕头外保留至少200mm,碴肩与轨枕顶挖平。 挖除部分道心道碴 轨枕盒内、两钢轨间道碴可与枕底挖平。 挖松板结道床 轨枕盒内道碴可与枕底挖平,严禁枕底松动。 松动接头并复紧 逐一松动复紧。 松动轨枕螺栓并复紧 逐一松动复紧。 2.未给慢行点前,严禁上线施工。 5.5.3封闭点内施工 1.车站下达施工命令后即可拨线施工。 2.电气化区段拨接口两端应采用回流线连接,回流线应采用不小于70mm2的铜线。回流线接通后即可解开接头或锯轨。 3.拨接时宜采先用简易支距法或枕头钢钎法控制线路的方向和位置,线路基本就位后,再用精确支距法或正矢法准确就位。 4.线路拨移量小于60cm时,宜采用人工直接拨移法就位。线路拨移量大于60cm时,宜采用人工穿滑轨滑车法就位。 5.连接配轨宜采用点前配轨法,困难情况下可采用现场锯轨法配轨。 6.道床捣固宜采用大型道床捣固机捣固,困难条件下宜采用小型道床捣固机捣固。 7.电气化区段接触网调整应同轨道同时施工。 8.线路连接后,信号专业应立即连同信号接续线等信号设备。 9.线路开通前应详细检查线路的方向、轨距、水平、连接扣配件、道床情况,确认具备开通条件后,即可报开通。 各项施工放行列车条件 1.铁道部规定的各项施工放行列车条件   顺号 项 目 施工条件 作业方式 放 行 列 车 条 件 一、影响道床路基稳定的施工作业 1 (1)破底清筛 (2)成段更换道床 (3)大型养路机械换碴 (4)基床换填 (5)曲线平面改造 (6)一次起道量超过100 mm (7)一次拨道量超过150 mm   封锁施工 大型养路机械捣固、稳定车作业 1.大型养路机械道岔两捣作业程序,第一列25km/h,第二列60km/h,第三列80km/h,24小时后恢复常速。 2.大型养路机械两捣一稳作业程序,第一列35km/h,第二列60km/h,第三列80km/h,24小时后恢复常速。 3.大型养路机械三捣两稳作业程序,第一列60km/h,第二列80km/h,第三列120km/h,24小时后恢复常速。 4.大型养路机械道岔五捣三稳作业程序,第一列80km/h,第二列120km/h,其后恢复常速(速度≤120km/h线路80 km/h24小时后恢复正常)。 小型养路 机械捣固 施工期间,当日第一列25 km/h,第二列45 km/h,不少于4小时,以后限速60 km/h至下次封锁前1小时。施工结束,开通后第一列25 km/h,第二列45km/h,不少于12小时,以后60 km/h、80 km/h、120 km/h各不少于24小时,其后正常(速度≤120km/h线路80 km/h24小时后恢复正常)。 人工捣固 施工期间,当日第一列15 km/h,第二列25 km/h,第三列45km/h,不少于4小时,以后限速60 km/h至下次封锁前1小时。施工结束,开通后第一列15 km/h,第二列25km/h,第三列45km/h,不少于4小时,以后60 km/h、80 km/h、120 km/h各不少于24小时,其后正常。   2 (1) 一次起道量超过40mm,不超过100mm (2) 一次拨道量超过40mm,不超过150mm (3)成段更换轨枕     封锁施工 大型养路机械捣固、稳定车作业 1.大型养路机械道岔两捣作业程序,第一列25km/h,第二列60km/h,第三列80km/h,24小时后恢复常速。 2.大型养路机械两捣一稳作业程序,第一列35km/h,第二列60km/h,第三列80km/h,24小时后恢复常速。 3.大型养路机械三捣两稳作业程序,第一列60km/h,第二列80km/h,第三列120km/h,24小时后恢复常速。 4.大型养路机械五捣三稳作业程序,第一列80km/h,第二列120km/h,其后恢复常速。 小型养路 机械捣固 施工期间,第一列25 km/h,第二列45 km/h,不少于4小时,后60 km/h、80 km/h、120 km/h各不少于24小时,其后正常(速度≤120km/h线路80 km/h24小时后恢复正常)。 人工捣固 开通后第一列15 km/h,第二列25 km/h,第三列45km/h,不少于12小时,以后60 km/h、80 km/h、120 km/h各不少于24小时,其后正常(速度≤120km/h线路80 km/h24小时后恢复正常)。 二、不影响道床稳定的施工作业 1 (1)       成段更换钢轨 封锁施工 开通后第一列25 km/h,第二列45km/ h,其后正常。快速地段第一列25km/h,第二列45 km/h,第三列80 km/h,其后正常。       三、不限速的施工作业 1 成段换轨不超过100m 封锁施工 放行列车不限速,特殊情况下由施工领导人决定。 2 更换绝缘接头夹板 封锁施工 放行列车不限速,特殊情况下由施工领导人决定。 3 在线路上使用直轨器、平轨机直轨 封锁施工 放行列车不限速,特殊情况下由施工领导人决定。 4 在线路上使用轨缝调整器调整轨缝而不插入短轨头 封锁施工 放行列车不限速,特殊情况下由施工领导人决定。 5 快速区段单根抽换轨枕 封锁施工 放行列车不限速(但扣件必须齐全有效),特殊情况下由施工领导人决定。 四、其他施工作业   1 跨越线路上部且有碍行车安全的施工 封锁施工 放行列车不限速,特殊情况下由施工领导人决定。 2.路局规定各项施工放行列车条件 顺号 作 业 项 目 施工条件 放 行 列 车 条 件 1 大机换碴 封锁施工 点前90分钟限速45km/h。大型养路机械两捣一稳后开通第一列25km/h,第二列起45km/h不少于6小时,其后65km/h至次日施工点前;第二日点内一捣一稳后,80km/h至第三日点前;第三日点内一捣一稳后, 120km/h至第四日点前,第四日点内一捣一稳后恢复常速(非快速线路80km/h后恢复正常)。 2 大机清筛 封锁施工 点前90分钟限速45km/h。大型养路机械两捣一稳后开通第一列35km/h,第二列45km/h,其后65km/h至次日施工点前;第二日点内一捣一稳后,80km/h至第三日点前;第三日点内一捣一稳后,120km/h至第四日点前,第四日点内一捣一稳后恢复常速(非快速线路80km/h后恢复正常)。 3 配合大机清筛、换碴成段更换轨枕 封锁施工 点前点前90分钟限速45km/h。开通第一列25km/h,第二列45km/h不少于6小时,其后65km/h至大机清筛封锁前90分钟。 4 大机线路施工: 1.起、
/
本文档为【既有线轨道规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