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甲骨文结构的特殊现象

2010-10-19 6页 pdf 496KB 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095955

暂无简介

举报
甲骨文结构的特殊现象 1 甲骨文结构的特殊现象 刘志基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中国上海 200062) 摘要:本文揭示了甲骨文结构层面中源自图画遗存的若干特殊现象:抽象性标示成分相对发 达;非通用结构成分的高度发达;泛象形字现象。 关键词:甲骨文 结构 六书 “六书”是许慎根据小篆构形创建的汉字结构理论框架,因此,非小篆的汉字类型就应 该有 “六书”所难以范围的结构现象。早于小篆 1000 多年的甲骨文作为最接近源头的断代 汉字体系,当然也应该如此。但对于这一问题的探究似乎并不充分,只有少数学者作过一...
甲骨文结构的特殊现象
1 甲骨文结构的特殊现象 刘志基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中国上海 200062) 摘要:本文揭示了甲骨文结构层面中源自图画遗存的若干特殊现象:抽象性标示成分相对发 达;非通用结构成分的高度发达;泛象形字现象。 关键词:甲骨文 结构 六 “六书”是许慎根据小篆构形创建的汉字结构理论框架,因此,非小篆的汉字类型就应 该有 “六书”所难以范围的结构现象。早于小篆 1000 多年的甲骨文作为最接近源头的断代 汉字体系,当然也应该如此。但对于这一问的探究似乎并不充分,只有少数学者作过一些 专题性讨论。于省吾先生在《释具有部分表音的独体象形字》一文1中提出甲骨文的有些象 形字具有表音的成分: 形声字的如何起源,自来文字学家都没有作出适当的说明。我认为,形声字的起源,是从某些独体 象形字已发展到具有部分表音的独体象形字,然后才逐渐分化为形符和声符相配合的形声字。……总 之,具有部分表音的独体象形字,是界乎象形和形声两者之间,可称作“独体形声”,这类文字可能将 来仍有发现。由此看来,本文对于六书的范畴,已经初次作出突破。 在《古文字中附划因声指事字的一例》一文2中,他又提出甲骨文中有一种指事兼形声 独特结构: 本文所论证的是:“古文字中附划因声指事字的一例”。这一类型的指事字,虽然也有音符,但和 一般形声字都为一形一声两个正式偏旁所配合的迥然不同。“一这一类型指事字的特征,是在某个独体 字上附加一种极简单的点划作为标志,赋予它以新的含意,但仍因原来的独体字以为音符,而其音读 又略有转变。……附划因声指事字,是由于文字草乳愈多而采取了因利乘便的方法,在独体字上附加 极为简单的点划,作为区别,既可以达到指其事的目的,而又因原字以为声符。 黄天树近年来也有类似的研究,他在《殷墟甲骨文“有声字”的构造》一文3中说道: “六书”说是最早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还是现代学者提出的“三书”说,用六书来分析经 过规范的秦汉小篆等的字形结构,是很切合的。但是,要用它来分析比小篆早 1000 多年的商代甲骨文 的字形结构,其间难免有扞格不合之处。比如,“两声字”、“独体形声字”、“因声指事字”等就很难纳 入六书或三书的框架之内。 所谓“两声字”就是由都是声符的两个偏旁组成的字。它不能纳人六书中形声字的框架之内。这 种类型的字一般都是在只表读音的假借字上.再加一个声符而形成的。 显然,这种突破“六书”范畴的结构研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然而,“结构”其实是个 相当宽泛的概念,只要关涉到字形设计如何表达本义,均属该范畴的内涵。下面我们将不拘 束于传统“六书”的框架,在上述既有研究的基础上,进入一个相对宏观的层面来探讨甲骨 文结构上的若干断代特征。 一、抽象性标示成分相对发达 李圃师在《甲骨文文字学》中指出甲骨文的造字成分有“字缀”,“字缀指造字过程中用 以别音别义的缀加成分。这种缀加成分是对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意义的虚拟,而不是物 象的实指……字缀不具备形与音、义相统一的特性,更不能单独构成新字,而只是缀加在字 素之上,改变原字素的音义创造新字”4。李师所说的“字缀”,王宁先生称之为有标示功能 的非字构件:“构件不独立存在,而是附加在另一个构件上,起区别和指事作用,即具有标 1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中华书局 1979 年)435-443 页。 2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中华书局 1979 年)445-462 页。 3原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 76 本,第 2 分,第 315-350 页,2005 年;收入《黄天树古文 字论集》,269-298 页,学苑出版社,2006 年。 4李圃:《甲骨文文字学》,学林出版社,1995 年 1 月。P24。 中 国 文 字 研 究 与 应 用 中 心 2 示功能。承担标示功能的构件一般为非字构件。”1郑振峰在王宁先生构形学理论的基础上把 甲骨文中“具有标示功能的构件叫标示构件”,并认为标示构件“是一种很低产的构形方法, 由这种构形方法构成的字数量非常有限。甲骨文中的标示构件只有 18 个。”2 我们注意到,既有研究对这种所谓“字缀”或“标示构件”的认定不外乎两点:1, 不能独立成字;2,依附于其它构件只起区别和指示作用。然而从甲骨文字构形的实际来看, 符合这两条标准的构形成分却是大量的,远不会“只有 18 个”。如以下甲骨文中的点: 诂脍勵勷菔鵄銐趆眱粫駕绢麕欫葂碾鷗纀 踒鮹碳鎹呫韤頠饻賸狮 鸃鸮賳馀鷕蛅麞厣 毫无疑问,以上字形中的点,都是具有“对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意义的虚拟”,或 者“起区别和指事作用”的,那么,它们是不是都应该看成是“字缀”或者“有标示功能的 非字构件”呢?显然人们是不会给出肯定的答案的,因为它们只是因甲骨文构形中所携带的 图画性因素所施加的影响而随机性发生的,而不具有文字构形的属性。于是,我们不能不重 新审视关于“字缀”或“标示构件”这种构形成分的既有研究的合理性。 事实上,对于具有描摹物象特点的早期文字来说,用一些点、线来辅助主体构形以完成 构形的意义表达,本来是一件非常寻常的事情。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于文字的构形而言,它 们是否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显然,这种相对独立性,在如下的甲骨文字形中是得到充分 体现的: 吵鰲鲌硨尺迣单瘨牒鼕蹯賵鱥鰝賷薑蟭阶绢飬狜媡蟊碯駓蛆醹鱐蒜 鰨砣瘟屋蟋瞎蟏艗鸎櫿颍譇蛅麞爪劅粢齺 以上字形中四个对称点或短线——忂,就其所起的构形作用而言,与前文所列字形中的点线 并没有什么不同,差异仅仅在于,后者已经具备了自己固定的形体,于是便有了在诸多字形 中频频现身的资格。于是我们就有了进一步探讨这两种具有标示性功能的点线之间关系的必 要。 由图画发展为文字,实际是表达相同意义的形体由面貌各异逐步归于统一的过程,而前 文罗列的两类点状结构正是在一个特定的层次表现了这个过程两端的状况。对于一个具有图 画渊源的文字系统而言,出于记录语言效率的需要,一定会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从随机 性涂抹而成的构形成分中筛选一些相对规则的成分去兼并具有某些类同性的构形成分并加 以固定化,使之成为构形库中可备随时调用的备用“配件”,以适应书写方便的要求。一般 意义上的构件是如此,只起标示作用的构形成分也是如此。具体到前文言及的两种标示性点 线,则前者是尚未被筛选并塑造的自发形态,后者则为经筛选后定型的形态。由此,我们可 以发现,甲骨文中标示性成分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图画性标示符,以体无定型随机附 形为特征;另一种是文字型标示符,以定型频出为特征。而所谓“字缀”或“标示构件”, 具体所指仅仅是后者。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对相关既有研究对“字缀”或“标示构件”的界定似乎需要加以如 下补充性修正:除了不能独立成字和具有标示性功能外,它们还必须具有两大相互联系的特 点:一是构形归于规则,二是具有一定数量的出现频率。当然,后者是以前者为条件的:如 果没有固定的形体,任何构形成分通常只能有一次性的随机现身。 应该说,甲骨文中的这种文字型标示符确实有一定数量。有品字型点状: 1 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第六讲 构件在组构中的功能”。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2 郑振峰《甲骨文字构形系统研究》34-35 页,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中 国 文 字 研 究 与 应 用 中 心 3 纵黫飳蘐篽鸞侀飙蟾礘粮黐 有对称的两排三点状: 鰞醺鷗鹄頒鷇鷕 有倒品字点状: 窡皖稆軚 有菱形点状: 駔粬葂 有线性三点线状: 趮褜櫓瘛轂瘝砞硇覾饄吸瘜饇 有纵向两点线状: 醝鳖勷鴄 有对称的横向两点线状: 赿绌睉瞓箍鹘醢魪鹫瘚萿稜勵塯簶蟆蓲颾 牲鹈碮牾蟢粯鷖萾腴劄鷓绉葃 至于一点、一线型的标示符则数量更多,不烦一一列举。据此我们又可以发现,甲骨文 中的这种文字型抽象性标示符的数量并不像此前人们所论断的那样“数量非常有限”1,如 果再加上前文所说图画型抽象标示符,则其数量更不容小视。 综上,我们可以对甲骨文中的标示性成分的意义进行汉字发展史层面的评估:甲骨文中 的这种抽象标示符,不同程度地源自作为甲骨文渊源形态的图画元素,因此,它们的大量存 在,恰恰是甲骨文构形系统原始性的一种证据。当然,它们在后世文字系统中的消退,则标 志着文字系统的发展。 二、非通用结构成分的高度发达 一个成熟的文字系统对于构字成分的吸纳是具有选择性的,而通过这种选择性过滤的构 字成分则同时具有了通用配件的性质,会频见于诸多字形的不同结构中。而甲骨文的构形系 统则显然具有与之相悖的特征——诸多字形的结构成分都不具有起码的通用性,有的甚至仅 仅在目前我们见到的构形系统中现身一次。仅就这种一见性结构成分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两 种情况,一种以合体字的构件的身份出现,通常与它们相组合的却是相当通用的构件,如以 下与“又”、“人”、“女”组合的构件(以下给出各一见构件以“/”分隔,每个构件后分别 给出其所出字形和这个字形的《新编甲骨文字形总表》号,分别以“_”分隔): 墀_麡_1036/锉 _蹥_3272/埑_糵_0973/揕_刦_hd480/圬_頬_0963/圩_饼_0961/埘 _絒_0983/帕_鈴_2309/摲_鴅_2343/堁_饶_1006/挄_颐_3275/埕_経_0979/郳_剓 _hd113/圚_糐_0946/圝_糓_0948/圞_麵_0948/掊_糱_3715/惎_詙_2596/圙_頮_0945 /埖_麮_0980/墦_麏_1089/廫_鶩_1797/宒_糙_1319/圓_糃_0934/揗_刴_hd505/喙_ 1郑振峰《甲骨文字构形系统研究》35 页,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中 国 文 字 研 究 与 应 用 中 心 4 黲_0720/嗱_脩_1334/搢_檋_1488/埏_麰_0970/尩_饅_1424/喩_馜_0774/唺唸_灃 _1038/锊 _鯇_3288/咺_岙_0268/ 以上为与“又”组合的一见构件。 厏_皾_0137/厱_眱_0147/唳_睪_0065/遵 _鹉_1260/哜_齅_0377/吶_眬_0143/懺_ 韢_2974/跭_韆_3929/宻_鸸_1337/巸_鷫_1582/ 以上为与“人”组合的一见构件。下面为与“女”组合的一见构件: 忶_蠐_2325/咯_鼙_0592/唵_隦_0517/唰_呶_0507/啉_鼘_0593/啀_鼟_0567/赃 _ 礫_0506/唶_狷 _0517/唹_稀_0548/啃_馩_0586/唊_狴 _0466/ 另一种非通用结构成分则是以独体字的身份出现的。作为一个独体字,它们没有机会在 合体字中作为构字成分而显身。仅以取象于全体人形的字形为例(构件后数字为《总表》号): 駣 0010/龡 0014/龞 0021/爹 0030/駝 0034/駚 0044/窾 0053/疚 0053/爸 0053 /癐 0060/錇 0072/鍕 0090/眤 0138/齽 0140/眩 0141/鍽 0144/睄 0161/睈 0165/ 睍 0169/齴 0173/睜 0174/睛 0177/睞 0178/睫 0184/砅 0189/矻 0192/睼 0194/瞇 0199/屻 0206/熳 0209/砎 0215/齪 0225/瞟 0226/瞞 0226/瞜 0226/瞛 0226/瞝 0226 /岒 0227/岕 0230/瞡 0231/矸 0231/瞠 0231/瞢 0231/岏 0262/矍 0263/矎 0265/ 齤 0269/齢 0272/齡 0274/矋 0275/矌 0276/齠 0277/蒃 0278/蒄 0279/蠩 0280/矼 0284/嗟 0285/矽 0286/砀 0287/齟 0289/駀 0290/岚 0291/齝 0295/砹 0312/碕 0319 /砽 0323/砾 0324/齑 0337/硥 0362/碐 0368/砜 0374/嬇 0376/齄 0379/岍 0399/ 癑 0400/齁 0401/碼 0406/磇 0412/韀 0420/磏 0421/鼼 0429/磙 0434/磚 0434/鼺 0435/鼸 0442/磤 0444/呻 0444/鼷 0444/磦 0446/鼮 0483/程 0558/穌 0564/ 当然,即使是非常成熟的文字系统,也会有一见性构字成分的存在,但其数量则被限定 在相当小的范围内,如在小篆 454 个独体构件中,一见构件 58 个。 相形之下,甲骨文中的此种结构成分比重要大得多,换言之,甲骨文结构系统在这个层 面的特点仅仅表现在数量上。经统计,甲骨文中的这种一见构件成分多达 1404 个,占总构 件数2170的比重为 64.70%,即便在可以确认结构功能的608个构件中,也有 78个属于一见, 一见比例占 12.83%(以下给出各一见构件以“/”分隔,每个构件后分别给出功能类型和其 所出字形,分别以“_”分隔): 中 国 文 字 研 究 与 应 用 中 心 5 佬_表義 _襜 /履_象形 _窳 /尨_象形 _蒹 /戒_会意 _蕚 /侭_会意 _窦 /亢_象 形 _瞺 /抗_会意 _跒 /葸_象形 _葸 /啟_表聲 _袛 /硈_表聲 _貿 /搴_表聲 _緊 / 歬_会意 _黊 /裘_象形 _蝀 /刃_指事 _諵 /任_表聲 _焰 /枘_象形 _鵗 /上_指事 _ 縸 /百_指事 _縟 /侧_会意 _蚯 /長_象形 _霑 /趻 _会意 _躾 /杽_指事 _瘰 /傗_ 象形 _剥 /匒_象形 _侒 /霮_表聲 _蠂 /登_表聲 _籋 /鬥_象形 _皐 /耑_象形 _簷 /而_象形 _鋮 /兒_象形 _癏 /贩_会意 _硁 /枋_象形 _劣 /趽 _会意 _鮉 /孚_表聲 _穫 /赅 _会意 _鼈 /杠_象形 _癎 /崮_会意 _诵 /靎_表聲 _蚍 /虹_象形 _鋯 /乎_ 指事 _鋝 /贿 _会意 _碫 /亟_指事 _瘮 /耤_表義 _鬮 /畕_会意 _闰 /孂_会意 _鞝 /暮_会意 _溚 /内_象形 _蠭 /逝_会意 _繌 /抒_会意 _軙 /同_会意 _蹏 /尾_象形 _皯 /衛_会意 _襣 /巫_象形 _躜 /逜_会意 _翗 /昔_表聲 _鬫 /係_会意 _釘 /下_ 指事 _縹 /像_表聲 _蟃 /畜_表義 _軸 /昍_会意 _鸌 /遃_会意 _陉 /易_指事 _庈 /鞇_会意 _瞒 /引_指事 _谛 /尤_指事 _鋨 /毓_会意 _稆 /孕_会意 _穔 /枟_象形 _匉 /昃_表聲 _賅 /质_会意 _謼 /贽 _会意 _繑 /彘_会意 _蓣 /雉_表聲 _蘸 /肘_ 象形 _粧 /囑_表聲 _龚 /丵_会意 _糌 /赀_会意 _碫 /族_会意 _讘 / 大量构字成分缺乏起码的通用性,当然又从另一个角度显现了甲骨文结构层面图画元素 的存在。当然,由于这些一见性构字成分所涉及的文字多为人名、地名等专名,语境上的限 制导致了释读上疑问较多,这可能会对前文一见构形成分字例分析的可靠性造成一定影响, 但因为这种分析只局限在构件单位识别这个主要依靠以形为本的分析和构件系统的把握这 个相对基础的层面,所以这种影响即使存在也不会影响大局。 三、泛象形字现象 如果我们上文的分析(主要是独体字的非通用结构成分的分析)不错,那么我们又可以 从中发现甲骨文结构机制中的又一个特点。 按照汉字结构发展的一般认识,象形作为一种结构发展的基础,在后续的发展结果中, 不是成为会意字的部件,就是形声字的义符或声符。然而,从上文的分析我们看到的往往是 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以后世眼光观察的标准象形字,在其所存在的文字系统中,并没有成为 会意字的部件、形声字的义符或声符,而是成为另一个象形字的主体部分,或者说,造字者 只是在它的基础上添加一些粘连性线条结构,从而生成了一个派生字,如: 癐窾齡駀穌 对于这种现象,或许可以反一个方向看,即前文所说的派生字形或许是发生在前的,而 所谓母体却是从这些发生在前的字形中归纳出来的。但是,从图画性元素的随机性无定型特 征来看,要让众多字形首先不约而同地生成一个高度一致的部分形体来,似乎是难以想象的。 而这也就意味着,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具有这样一种相当独特的衍生机制:它不仅仅只是通过 对外在事物的“随体诘诎,画成其物”来造就的,还是另外一条立足既有象形字再加适当变 形改造的生成途径。而甲骨文中的象形字高比重的存在显然是与这种机制相联系的。 对于这类明显与一个标准象形字具有渊源关系的文字,我们不妨名之为“泛象形字”。 甲骨文的“泛象形字”的一大特点就是在整个字形系统中不具有通用性。字频角度的量 化统计,有助于我们对其此种特征的认识。就以上文列举的非通用独体字中取象于全体人形 的 92 个字形为例,通过逐字分析,可以确定其中绝大部分均为我们这里定义的“泛象形字”, 而例外者,即可归属于通用构件(包括指示性构形成分)组合者只有少数例外:龡眩駣,可 以视为“人”与“二(指示符)”的组合。 甲骨文的“泛象形字”的又一特点是不具有传承性。还以上述 92 个甲骨文字形为例, 中 国 文 字 研 究 与 应 用 中 心 6 其大多数均未见后世传承而成为死字。少数虽然作为字得以传承,但却无不摈弃了其甲骨文 的“泛象形”的“文”的体态特征,而该头换面为规范的“字”的结构。如:窾疚爸 ,乃后 世“瞽”字。此字原无释,为裘錫圭先生近年新考。裘先生认为:“甲骨文“目’字作窉等 形,如将象目眶下部的线条去掉,就变为癄的上部。对“目”字作这样的改变,应该是为了 表示目有残疾、目不能见。所以所象的应该是盲人,字形表示出盲人需要依靠拐杖的特点。 有两个比较重要的理由:1,在先秦时代,“瞽”是称盲人之词中最常用的一个,为统治阶 级服务的盲人乐师,一般就称为“瞽“。如《诗•周颂)有《有瞽》篇,讲瞽“在周之庭”设 乐之事。2,《说文》保存的表意字中,还可以找到瞽的后身。《说文•八下•𠑹部》:“𠑹,廱 蔽也。从人,象左右皆蔽形。……读若瞽。”这个读若瞽的𠑹,即癄的讹变之形。8至于爸 , 裘锡圭则认为是“指女性之瞽的专字”。而“瞽”字则是从“目”“鼓”声的典型形声字。 毫无疑问,甲骨文的“泛象形字”无论是沦为死字,还是在后世演变成普通结构的字形, 也都是字形系统褪去图画遗存的表现。 参考文献: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中华书局 1979 年。 李圃:《甲骨文文字学》,学林出版社,1995 年。 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郑振峰《甲骨文字构形系统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8裘錫圭:《关于殷墟卜辞的“瞽”》,《2004 年安阳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 年 中 国 文 字 研 究 与 应 用 中 心
/
本文档为【甲骨文结构的特殊现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