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成刚法师——般若法雨

成刚法师——般若法雨

2010-10-11 50页 doc 185KB 8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98428

暂无简介

举报
成刚法师——般若法雨般舟法语 般 若 法 雨 上成下刚法师法语 般若法雨再版序 长春般若寺方丈释成刚法师,系天台宗近代大德澍公长老的接法弟子。自一九八三年住持长春般若寺以来,除恢复道场,安处徒众,尤注重于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并于一九九二年四月创建般若讲堂。几年来,先后给大家讲了《心经》、《金刚经》、《大佛顶首楞严经》、《佛说八大人觉经》、《佛遗教经》、《佛说四十二章经》、《沩山大圆禅师警策》、《大乘起信论》等,阐述大乘教理,令大家悟明实相,通达一心,诚为稀有。多年来成刚法师在修学佛法的实践中,颇有所悟,并随时记录,集而成册,名般若法雨。 在此,成...
成刚法师——般若法雨
般舟法语 般 若 法 雨 上成下刚法师法语 般若法雨再版序 长春般若寺方丈释成刚法师,系天台宗近代大德澍公长老的接法弟子。自一九八三年住持长春般若寺以来,除恢复道场,安处徒众,尤注重于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并于一九九二年四月创建般若讲堂。几年来,先后给大家讲了《心经》、《金刚经》、《大佛顶首楞严经》、《佛说八大人觉经》、《佛遗教经》、《佛说四十二章经》、《沩山大圆禅师警策》、《大乘起信论》等,阐述大乘教理,令大家悟明实相,通达一心,诚为稀有。多年来成刚法师在修学佛法的实践中,颇有所悟,并随时,集而成册,名般若法雨。 在此,成刚法师以准确、有力、通俗的语言,着重地谈了自己对心的认识和降伏其心的方便。有其独到之处,诚为同参密藏,开佛知见之指南。今此书再版印行,令一切有情,同沾法益,是以为序。 佛历二五五二年七月十五日 长春般若寺讲堂 菩 提 篇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为了提携法界众生出离苦轮,我誓修无上觉道。 执持实相印, 引证一切法。 究竟得坚固, 金刚而不坏。 假使热铁轮, 在于顶上旋。 终不以此苦, 退失所发愿。 学法沙门释成刚敬启 一九九四年二月八日 赞 佛 偈 释迦牟尼大救星, 降临火宅福众生。 甘露法雨纷纷下, 皆得清凉离烧薰。 ※ ※ 阿弥陀佛大慈父, 慈悲喜舍悉普度。 尽于未来无休息, 接引众生生净土。 ※ ※ 药师如来大医王, 十二宏愿普宣扬。 十方众生闻其名, 众病皆除永安康。 ※ ※ 弥勒尊佛大恩人, 龙华三会救迷津。 释迦法中结缘众, 度尽无余宏愿深。 ※ ※ 十方诸佛大导师, 无边苦海导痴迷。 咸令众生登彼岸, 永离沉溺出深渊。 学法沙门释成刚敬赞 佛历二五四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一九九九年一月十四日 1、​ 浊世的苦海茫茫,横无际涯,众生轮回六道,人身难得,若不早趁人身在,发奋念佛,努力修持,至于善事,求得往生,则死后与朽木不异。我今幸仗佛力护引,而得遇佛法,此良机得遇之难,诚如地狱门历劫关闭,今被佛打开,我走出狱门而得见光明。我受佛这无由之大恩如何报答?众生每日因饥渴而顿踣者不计其数,因罪或无罪利刀进腑、烈弹进脑、血溅冲天者不计其数……。呜呼!众生每生活一刻真难似大海捞针,所受之苦实不亚于黄连。然则诸佛至爱者众生,故为了使众生速脱苦难,进入极乐,我可以抛弃一切,乃至我的生命,就是粉身碎骨,也一定做到矢志不渝。 2、​ 我于旷劫里轮回六道生死,此乃恶业所致也。轮回中死去生来,漂泊在渺茫无际的浊世和阴府,或人、或畜、或鬼……,盖随时去而变者,我身也,诚悲夫可畏哉!为谋生求食,贪著妄欲,而辗转反侧,受尽千难万苦,惊吓动魄。或损众、或益众、或恶死、或善生,然则善恶抵消后,是导致了灵魂罪过,还是培植了善根?犹未能测。往昔已去,多虑何益?唯取昔善以挥弘;弃昔恶以足戒,以此洗涤身心罪垢,为解脱解下第一道绳索。截至此时起,我要甘伏投诚归命于佛,愿佛力拯济。 3、​ 信仰是我生之留恋的基础;是我活着的目的;也是我实现理想和抱负的保证。若是失掉了它,我虽生犹死,毫无意义,所以我决不能用简单、低级、琐碎的欲望,来填补自己精神上的空虚,而要把贱骨头、邪骨头、软骨头,从我的整个躯体中摘掉、剔除,更换上做人的骨质和注贮上丈夫的骨髓,为度脱众生,完成佛所赋予的使命,而贡献我的一切。我誓志出家,达佛深理,操起佛业,以绍隆三宝,使法轮常转,普度群黎,别无他志,命从誓言。 4、​ 佛子舍身归三宝,归依三宝成佛道;佛子舍身度众生,度尽众生解佛忧;佛子舍身奉释迦,诚奉释迦酬佛祖。 5、​ 佛令我往生佛国,我要于佛国供养佛;佛令我生居浊世,我要于浊世供养佛;佛令我下无间,我要于无间供养佛。日可令冷,月可令热,佛子奉佛不可令异。众生之苦有已时,佛之忧虑有已时,佛子奉佛无已时。 6、​ 佛所教者,是为佛子所行者。佛未教者,非佛子所行者。是佛之道,佛子就是死,坚决也要走。一步要走,半步也要走;非佛之道,佛子就是死,坚决也不走,一步不走,半步也不走。 7、​ 众生即是我,我即是众生,众生与我一体,我与众生不二,众生之苦即是佛子之苦也。众生若不得出苦,佛子终无出苦之日。众生皆得出苦轮,佛子甘愿受凌迟。自今以去,佛子每发一念,必济众生,决不为我设一计。 8、​ 佛子誓断一切恶,一恶不留;佛子誓修一切善,一善不舍;佛子誓度一切众,一众不弃;佛子决不负佛,佛子决不以心损道,佛子决不于热闹场中忘却来路。 9、​ 戒律乃佛教之根本;戒律乃善法之母体;戒律乃众生之九莲,故我要重戒如佛,以戒为命。有戒则有我,戒无我就除,誓与戒共存,同戒俱烈。我宁愿头足异处,誓不违佛一戒;宁愿就赴汤镬,誓不违佛一戒;宁愿剁掉四肢,誓不违佛一戒。 10、​ 我身乃三毒之巢穴,为祸贼所隐匿,其据此常窥机而戳善,纵烦恼以就恶。故美德之所失,罪薮之所成,咸出于身。向使无身,何而有此?故人之大害者身也。然则我身无异粪土,而唯有秽气,爱身之道,故为是乎!呜呼!我身,诚应舍罪恶之物,无由惜也。故余者众欲我生,则我借身以行道;众欲我夭,则我诛身以鞭尸,除此无别思也。 11、​ 众生所以骂我,是因为有我这个罪孽之身在,若没有我这个罪孽之身在,众生欲骂我,亦是难于上青天,所以众生骂我,是我的罪过。众生所以打我,是因为有我这个罪孽之身在,若没有我这个罪孽之身在,众生欲打我,亦是难于上青天,所以众生打我,是我的罪过。众生所以杀我,是因为有我这个罪孽之身在,若没有我这个罪孽之身在,众生欲杀我,亦是难于上青天,所以众生杀我,是我的罪过。 若有众生骂我,我给他念一声佛,使他种一句佛名之因,我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个众生代我消了罪。若有众生打我,我给他念二声佛,使他种二句佛名之因,我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个众生代我消了罪。若有众生杀我,我给他念三声佛,使他种三句佛名之因,我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个众生代我消了罪。所以从今以去,我这个罪恶的身体,谁愿意骂谁就骂,谁愿意打谁就打,谁愿意杀谁就杀,我若说一个不字,即是背离佛道,即是失佛妙旨,即是犯佛戒法,如是我便无由会佛大道。 12、​ 佛在《首楞严经》里,向阿难及法会大众明确地开示,众生现前这一念生灭心即是生死的妄本,所以佛在本经七番破妄,是破之又破,直至无破可破,是妄心破尽。同时佛在《首楞严经》里,又向阿难及法会大众明确地开示,众生的眼根见性即是菩提的真本,所以佛在本经十番显真,是显之又显,直至无显可显,是真心显了。如是妄心破尽,真心显了,是妄灭真无,山穷水尽,生死无路,唯当下住足,将心歇去,大事毕矣。道路已明,所以不能趣者,犹是宿业牵缠。然一切事,焉能相代?成之与否,在于己之决了,谁能阻我了?谁能阻我不了?撒手而去,是阶无上之妙梯也,我当如是学。 13、​ 心所到处,处即现前。处若现前,被处所逼。心无所到,十方不有。 14、​ 欲识罪业相,所见无不是,此皆地狱苦,令我心胆寒。奈何世间心,而不彻底死?驱我无上尊,枉受生死轮。 15、​ 现前的这一念生灭心,即是生死的妄本,一切生死、罪恶和痛苦,皆依他而得建立,所以他是生死的体、罪恶的体、痛苦的体。若离开现前这一念生灭心,则一切生死、罪恶和痛苦即无所依据,云消雾散。是知,现前这一念生灭心是第一恶,是最恶,是极恶。然而现前这一念生灭心,所以能数数生起,是因为无始劫来,于六根中熏习和积聚了积重难返的贪嗔痴等生死虚习。习气成暴流,所以在这种习惯势力的作用下,现前的这一念生灭心,遇缘才得以数数发起现行,自劫家宝,致令穷子逃逝,流浪三界。今蒙大觉世尊的开示,得以返迷为悟,不再认贼为子。然知贼即不冤,当擒拿归案,令于利剑滴血斑。 16、​ 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17、​ 心是万恶之源。 18、​ 除诸法实相,皆是魔罗网。 19、​ 分别忆想,即是魔罗网。不动不分别,是则为法印。 20、​ 分别什么都是恶,分别善恶亦是恶,但不分别无有恶(分别即不净,不净即垢故)。 21、​ 这一念心怎么生,怎么不好。这一念心生得再好,也不如不生。这一念心生起,即是弄巧成拙。 22、​ 对于现前的这一念生灭心,要冷湫湫地歇去,无所顾忌地歇去,毫不留情地歇去。 23、​ 于什么上起心,则被什么所缚;于什么上不起心,则什么也不能缚。 24、​ 若攀缘一法,则如鱼游网,是自投死门。何谓攀缘?对顺境作好想,起贪著;对逆境作坏想,起嗔恨,皆是攀缘。若能对境无心,了达本空,不取不舍,则无攀缘,如是乃可清净自活。 25、​ 攀缘则心动,心动则不安,不安则烦恼,烦恼则痛苦。此之所致,不从天降,不由地长,亦非人与,所谓自作孽还自受也。 26、​ 三祖僧粲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又云:“违顺相争,是为心病。止动归止,止更弥动。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27、​ 见非真心,真心不见,若离分别,自然显现。 28、​ 世间出世间,什么最好?什么最坏?曰:“不生心最好,生心最坏”。什么最苦?什么最乐?曰:“生心最苦,不生心最乐”。什么最善?什么最恶?曰:“不生心最善,生心最恶”。 29、​ 心里所以不能畅通无阻,都是一念妄想执著在障碍。若能识破妄想,放下执著,心里即得坦然。 30、​ 心安实相,贵在当事歇心,当念歇心,当下歇心。如是当事灭恶,当念灭恶,当下灭恶,则一切生死、罪业、痛苦,皆不得成就,是为最善。 31、​ 歇心要猛地歇去,直下歇去,断然歇去,切莫留情,不可寻思。 32、​ 一切法皆好,不与一切法作对,一切法皆是善友。 33、​ 法本无有,亦不可说,岂有生灭?对于此理,忍可于心,不动不摇,则妄念不起也。 34、​ 若用众生的肉眼看世间与出世间,皆为实有,是我与我之所在。若以佛的慧眼看世间与出世间,根本就不存在,犹如十方空,本来无所有。 35、​ 对于五浊恶世的一切事物,若有一念放不下,亦透脱不出这个生死罗网。 36、​ 借佛智慧眼,回头观世间,犹如虚空华,本来无所有。是故佛子不求善,不求不善;不求恶,不求不恶;不求逆,不求不逆;不求顺,不求不顺;不求罪,不求不罪;不求福,不求不福。佛子一切无所求,是故心坦然,以此回法界,是以报四恩。 37、​ 我要把自己从狭隘、自私、愚昧当中解放出来。把全部身心贡献给众生,生要为众生而生,死要为众生而死,是为不负我佛之教。 38、​ 狂心不歇,总是徒然。 39、​ 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为沙门。了达心外无法,名识心,故不著法求;了达心性不实,名达本,故不著心求。如是外不著法求,内不著心求,是一切无所求。一切无所求,是故得清净,清净即无为,故说为沙门。 40、​ 三世诸佛所共证的本觉妙心,即众生的本来心,离一切尘缘之相,也没有自相可得。若能悟此者,即可亲见本来佛。 41、​ 悟心即休,更无他术。 42、​ 众生都是佛,我皆当恭敬。 43、​ 起心灭心,皆归迷闷。是知,此心不可用,用即成祸害。 44、​ 信心,谓心与理冥,决了无疑。妙信纯真,恒住中道。经云:“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余”。 45、​ 清净心佛,唤作一物即不中,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 46、​ 若有一法在我的心里通不过,这说明生死的怨贼还占据我的心地。贼不得除,我终将死于非命,故我当以慧照现前,方便遣除之。 47、​ 若起一念,我心即为一切境界所坏。若不起一念,则我心如虚空,是一切境界所不能坏也。是知,唯有于一切境界上都不起心,方能逃脱生死、罪业、痛苦之怨贼对我的劫杀,而出离分段与变易两种生死,保护法身慧命,不受到伤害,否则当下即作地狱囚也。 48、​ 于一切法上都不建立妄想,则一切法即究竟坚固,一切法即不为一切妄想所坏,心即不为一切法所乱,如是内外皆寂,心境一如,是为妙契首楞严定。 49、​ 心迷惑、染污即是众生;心觉悟、净化即是佛。 50、​ 若起一念即是趣向生死。如同人之走路,方向错了,是徒奔遥远,而自取疲劳也。又如夜间自开房门,则贼得其便,乘虚而入,作乱危害,是无有穷尽也。若不起一念,即是趣向菩提,亦如同人之走路,方向对了,自可到达目的,而满所愿也。又如夜间房门关闭,则贼不得其便,虽欲作乱危害,亦无间可乘也,如是则可确保无虞,而安全无恙也。是知为道无他,但不起一念足矣,千万莫问其他,若再问其他,即是上魔之当,中贼之计,受其危害,不可挽救也。是故钢刀插入心,亦不动一念,如是安法忍,不负为佛子。 51、​ 现在我心所信的是佛之实相正理,所行的是佛之菩提正道,所以我决不能被虚妄事缘所唆发的生死习气所动摇、所屈服,而损害我心所信的佛之实相正理,而离开我所行的佛之菩提正道。相反地,我要从中再一次地提高认识,坚固信心,于我心所信的佛之实相正理,及我所行的佛之菩提正道上,只能前进,而决不能后退。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52、​ 佛说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是知,修行就在于离一切相,若不能离一切相,即非修行。所谓离一切相,即是心体离念之谓也。 53、​ 经云:“诸法无性,真用莫疑,疑即成罪,何以故?罪因疑所生”。 54、​ 一比丘夜踏瓜皮,谓杀虾蟆,死入恶道故。 55、​ 三毒之中,贪欲最毒。而诸衰之内,女色最衰,故遭之者,莫不丧法身而伤慧命,沦生死而受轮回。火来须避,此之谓也。 56、​ 何谓极乐?清净心是。何谓地狱?染污心是。 57、​ 现前这一念生灭心,无论是善的,是恶的,还是不善不恶的,只要他一生起,即遮挡自性,使心地阴暗,所以他是生死的怨贼。就是他把众生长劫留在三界六道,拖着这块沉重的罪累,被生老病死所逼迫,苦不堪言。这个生灭心可把众生坑苦了,所以必须降伏之。 58、​ 无论什么境界现前,妄想习气再顽固、再发作、再痛苦、再难忍,我也决不能随顺妄缘,就此罢休,败退下来。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直至把它拖垮,甩到后边,自行灭去。 59、​ 佛告阿难,此非汝心,乃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是知,现前这一念生灭心,乃生死的根本。就是他起惑造业,把众生送进三界六道这个无边的大监狱,叫苦连天,所以现前这一念生灭心,不歇下来绝对不行,是非歇不可。 60、​ 无论什么境界现前,我都要全部收下,如大海接纳众流,全是一味,而作归宿。 61、​ 我的心是空的,外面的一切境界也是空的,所以当外面的一切境界现前的时候,也是以空对空,是空空相会,一空无二空,谁障碍谁呢?了达此理,自然通达而无碍也。 62、​ 若能心安实相,虽临命终时,过生死关,亦如风行虚空,了无障碍。 63、​ 《起信论》云:“不觉念起,见诸境界,故说无明,乃至具有过恒河沙等妄染之义。对此义故,心性无动,即有过恒河沙等诸净功德相义示现”。 64、​ 《大智度论》云:种种取相,皆为虚妄,如玻璃珠,随前现色,自无定色。诸法亦如是,无有定相,随心而异。 65、​ 坚决不立知见,一定不立知见,彻底不立知见,永远不立知见。以一切知见皆由生灭心作得,生灭心悉是生死的妄本,故不立之。 66、​ 垢法说净,见法实相故。净法说垢,贪著净相故。 67、​ 经云:“不可解者即般若。般若非可解,非不可解”。槃山和尚云:“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月”。庞居士云:“学行非真道,徒劳形与躯。千生寻水月,终是枉功夫”。 68、​ 举心即错,动念即乖。 69、​ 平常心是道。什么是平常心呢?心里无事即是平常心。 70、​ 我要以实相之理法力,彻底地摧毁世间之分段与出世间之变易这两种生死,以结束无始劫来的颠倒惑乱。 71、​ 无事要心安实相,以防恶起。有事更要心安实相,以令恶不生,如是则息灭恶源也。 72、​ 佛说:诸行无常,法无定相。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今天虽在,明日难保,道业未成,色身先坏,不免轮回,故当勤精进,慎勿放逸。我要把全部身心都用在修道上,借有限之生命,悟无量之妙法,以观人生究竟。决不能让贪嗔痴等生死怨贼,再占据我的身心,广行杀戮,危害无穷。 73、​ 但有一念起时,不管是善是恶,当下瞥过,切莫与之作对。谛信心中本无此事,不得思前算后,绝不得怯弱。但得真心正念,挺身向前,自然巍巍堂堂,不被此等妄想缠绕,如脱鞴之鹰,自得远走高飞也。 74、​ 所谓修行,但于善恶、逆顺、罪福等一切境界上不生心,切莫寻思再有拟议。 75、​ 无论什么境界现前,若稍有顾忌,则如同黑暗夜,即被贼所乘,若坦然无拘,则如光天化日之下,贼即无踪影。所谓生心,大小二鬼即有摸索处,不生心,阎罗老子拘不得。 76、​ 我所以浊恶、染污、颠倒、障碍、迷闷,皆由现前这一念心使作。是知,现前这一念心若得歇灭,则一切生死惑乱皆云消雾散也。 77、​ 心外无法,故外不住法;心性不实,故内不住心。如是外不住法,内不住心,是心无所住。心无所住,则直契自性,即可面见本来之佛。唯此一法,最为亲切,最为殊妙,胜超一切。所谓众生本来是佛,十方世界亦无比者此也。我当为此舍身舍命,无所顾忌,忘我趋入,亲证实到,了却旷劫大事。 78、​ 心者何也?染有以生。受者何也?苦乐是行。至人冥真体寂,空虚其怀,虽复万法并照,而心未尝有。苦乐是径,而未尝受,物我永寂,岂心受之可得? 79、​ 境随业识转,是故说唯心。 80、​ 心里若有障碍,即是妄想在作乱,没有得到降伏。怎样降伏?若了达妄想本空,不执著、不分别,面对妄想一念不生,即得超越障碍也。反之,则妄想加妄想,障碍重重,是无路可走也。 81、​ 心里若有障碍,如路遇刀山火海。面对障碍,若生起一念,则不免刀山火海之苦也。若一念不生,即得超越,则化刀山火海为坦途也。 82、​ 智境豁然,名为佛国。心迹才现,果报难逃。 83、​ 宁神泯是非,现身安乐国。 84、​ 境自虚不须畏,终朝照瞩元无对。 85、​ 经云:“宁作心师,不师于心”。 86、​ 若有一万个众生,对其中九千九百九十九个众生都能发慈悲心,只对其中的一个众生产生嗔恨,亦是阴私不除,举天黑暗,以举一念即是法界全体故。是故佛子发心学佛,当慈悲于一切,视法界众生,如我一人,无有异也。 87、​ 一切法无我,我尚不有,更无我所。 88、​ 女人之见财,犹贪蝇之见血无不吮;女人之见好,犹饿狼之见肉无不食;女人之毒烈,犹黑蛇之吐水无不害;女人之不轨,犹窜匪肆纵横无不扰。呜呼!女人即如此劣陋,而其为祟所以效者,是因其亦具有鬼之三技:一迷,二遮,三吓。一迷,谓饰粉状,弄色情,迷惑人;二遮,谓说花言,道巧语,遮挡人;三吓,谓发狠心,动辣手,陷害人。待三技施毕,则愚夫休矣。故女人杀人不用刀,可致人头足异处,血流满地;盗人不用劫,可致人倾家荡产,流离失所;纵火不用柴,可致人功德烧尽,法财焚灰。乃至使人轮回六道,堕落三途,下至无间。呜呼!女人之恶,诚居宇宙间之首者,而有生之类无不为其祸也。佛说要远离女人,是知,远离女人即是第一之善法,即是第一之清净,即是第一之安稳,言不虚也。我当依教奉行。 89、​ 佛说:“十方世界有女人处,即有地狱”。“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90、​ 言视毒箭伤,近女履锋刃,身手触斩砍,受物捧刀轮,入家堕火宅,偕行迎风炬,同坐处深井,来书报死刑,思想心狂乱,如是堕三途。阎浮有毒树,触树见树形,嗅香闻树声,听名见画影,闻谈说拟议,悉中毒身死。 91、​ 我要无有挂碍,无有恐怖,满心欢喜地为佛法舍身舍命,无有二念。 92、​ 有一法不能舍,也出离不了生死。 93、​ 世间与出世间的一切事物,皆是以理成事。比如世间的汽车,首先必须通达汽车的原理,然后才能依理进行设计,把汽车造出来,若不通达汽车的原理,就是儭座金山,也造不出来汽车,所以是以理造车。同样的道理,出世间也是这样,因为悟明了本觉妙心的实相之理,依理进行修证,所以使三世诸佛得成无上觉道。若不通达本觉妙心的实相之理,三世诸佛亦不得成就,所以也是以理成佛。理法力不可思议者如是,愿闻者深思焉。 94、​ 《思益经》云:“住正道者,不分别是邪是正”。 95、​ 我要不憎、不爱、不痴、不忧、不怖、不疑。 96、​ 我要心安实相,不立对待。 97、​ 《大智度论》云:有念是魔业,无念是法印。 98、​ 生心即妄,不生即佛。 99、​ 佛子为道,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我的心都不能急躁,而要缓和,缓和,再缓和,稳住心神,令其不乱。 100、​ 规矩是大众利益之所在,法不行无以立。没有规矩,则一切就会陷入混乱之中,势必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和危害,所以一切都要循规蹈矩,然后才能成方成圆。 101、​ 《思益经》云:“以心分别诸法,皆邪。不以心分别诸法,皆正”。 102、​ 今后之忏悔,要采取实相忏,即心观实相,罪即得灭也。 103、​ 所谓妄想执著,即指分别而言。所谓分别,即指于一切法上起对待——是非、憎爱、取舍……。妄本无体,执之成有。若离分别,则一切浊恶、染污、障碍、颠倒、迷闷,皆云消雾散,即得清净。 104、​ 一切法皆以实相为体,实相散在诸法,能使诸法平等,超越对待。 105、​ 心里有事,即是浊恶、染污、障碍、颠倒、迷闷,是故心里有事即有罪,有罪即有生死,有生死即有痛苦。祖师云:“平常心是道”。所谓平常心,即指心里无事,心里若无事,即清净本然,切莫他寻。 106、​ 何谓解脱?我法俱空。我空,则不见有能造业之人;法空,则不见有受果之处。只为妄执我法而造业,不出心境而受殃。但心境俱亡,即当处解脱。如不动一心,万缘俱寂。则见闻觉知分别之病全消,根本生死之灾,俱生我执永绝。 107、​ 《起信论》云:一切心识相,即是无明相。 108、​ 众生所具的本来心,起念即失,不容计较。 109、​ 现前的这一念生灭心,若不歇下来,则障碍重重。如能歇下来,则处处皆通。 110、​ 若了达一切法无我,无我令谁生?生即不有,不有令谁死?是知生死虚妄,如同虚空华,本来无所有。 111、​ 若有一法,在我心里通不过,我即是委曲佛法,对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诫,未能依教奉行。 112、​ 一切境界,皆是妄想变现。离却妄想,了无所有。 113、​ 若不能万缘放下,心安实相,心波不能息,识浪不能平,生死不能断。 114、​ 妄心一动,浪窜十方。一法不平,万法纷纭。 115、​ 对于世间的一切,若有一法放不下,也出离不了世间。必须把世间的一切全部放下,方可不回世间酬还宿债。 116、​ 对境无心莫问禅。 117、​ 于外不染为禅,内心不动为定,故名禅定。 118、​ 天然本定,不假修成。凡不兼万有,独制一心者,皆非为圆。凡不即性,而别取功夫者,皆非为妙。 119、​ 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一一皆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所谓尽十方世界,唯是一心,更无他法者是也。 120、​ 千念万念,犹如乱线,没有头绪。若以实相贯穿,即可得到理顺而通达一心也。 121、​ 若了达障碍,即是通达,是为得见法性,真解实相义。 122、​ 当念不分别,法法皆实相。 123、​ 经云:“诸业不造,自然成道”。又云:“有求皆苦,不求即乐”。 124、​ 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125、​ 我心里所想的,口里所说的,身体所造作的,当体即是真空实相,不容思拟、措置、憎爱、取舍,如我头已断,浊命不能再活。 126、​ 一切法皆是实相,都是平等的,是因为一念妄想在中间发挥了作用,所以才显出了诸法的差别相。若离开这一念妄想,则是法界大同。 127、​ 因为松树长在高山上,经历了风吹雨打,日晒变化,所以长得更加挺直茁壮。佛子为道也是这样,是因为经历了世间的一切善恶、逆顺、罪福等境界的磨练,而道心更加坚定,不动不摇。佛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言不虚也。是知一切法,皆是我的成道处,我应当珍重。 128、​ 佛子于浊世行道,亦如步履钢丝,稍有偏重,即会跌落。所以我一定要心安实相,掌握重心,度过险道。 129、​ 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我要心安实相,以防不虞。在急风暴雨到来之际,我更要心安实相,以过生死牢关。坦途由是而就,彼岸不期自至。 130、​ 内乱外患相来逼恼之际,正是金要出矿之时,机遇难会,即在此刻,我当心安实相,聚以三昧之火,猛然烧之,如鍠出于器,直至获金而后已,即可得大富贵。 131、​ 我在学佛的道路上,若被一法折回来,就会败道丧身,一切破灭,所以我一定要心安实相,虽遇刀山火海,亦要有进无退。 132、​ 我在与生死恶魔的整个战斗中,若有一仗败了,就会全军覆灭,如石沉海底,永无浮升之日,所以这就决定了我在这场战斗中,只能胜利,不能失败。 133、​ 无论什么境界现前,我若起了妄想,当下心安实相,觉即拉倒,决不纠缠,如石断裂,终不复合。 134、​ 对于生死大事,要早为计议,从快成办,切莫拖拉,乃至忘怀。 135、​ 我要大死一场,把世间的一切善恶、逆顺、罪福,乃至世界、身心、浊命,……,这些世间心,统统死掉。没有大死,就没有大活,所以非死不可。 136、​ 无论什么境界现前,只要我心安实相,就会了无障碍,如车水马龙,行于大街,畅通无阻。 137、​ 无始劫来,我所以轮回生死,不得出离,皆坐心不端、意不正。今后我要以心安实相来端正之。 138、​ 我活着的时候,就要把妄心、色身浊命,彻底地死掉,以免现在费事,临终麻烦。 139、​ 一切法,客观上根本就不存在。我要对客观上根本就不存在的一切法,思拟、措置、憎爱、取舍,我即是自行葬送法身慧命,所以对于一切法,我要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140、​ 对于一切法,我活着的时候若不能心安实相,畅通无阻,得大自在,死了以后,一定是神识溃乱,障碍重重,苦不堪言,所以我决不能寄希望于死后,而要成办于现实。 141、​ 所谓实相,即三轮体空义,能空所空,并空亦空。能空之心是空的,所空之境是空的,并空之智亦是空的,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已断故,无能断者。 142、​ 只有心安实相,才能彻底地灭恶生善,脱罪出苦。 143、​ 佛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言不虚也。就是我们最至爱的身心与外面的草木,都是平等的 ,无二无别的。我们的身心,并不比外面的草木高贵,外面的草木也并不比我们的身心低贱。为什么呢?我们的身心是空的、无我的、不可得的;外面的草木也是空的、无我的、不可得的。然而一空无二空,一无我无二无我,一不可得无二不可得。那么我们的身心与外面的草木有什么不平等的呢?是知,我们的身心与外面的草木本来平等,无二无别。以此类知,十方世界无不皆然。这就是事情的本来面目,法界的真谛,宇宙的奥妙。于此透过者,方可逍遥法外,得大自在,作出世大雄。 144、​ 自今以去,只能使众生欢喜生善,不能令众生嗔恨造恶。 145、​ 若失却正念,魔即乘虚而入。是故要时刻提起正念,令其常现前。 146、​ 佛说:不起一心,有大功德。是知,令我起心者,皆是生死处,所以我应法镜高悬,当面照破,切莫前往,自入险道,为贼所劫。 147、​ 此心不可用,用即成祸害,切莫用此心,亦如惜水人,善修于池塘,勿使得遗漏。 148、​ 农民种地为吃饭;工人做工为穿衣;做官治国为安民;商人交易为富饶。若农民种不好地;工人做不好工;做官治不好国;商人交不好易,皆是不务正业。同样的道理,佛子修道为治心。佛子若不把道修好,更是不务正业。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是知,把心治好,是世间与出世间的第一大事。是故,我当禀佛之教,好自为之。 149、​ 生死由心想生,是由妄想变现的。若离开妄想,生死亦如龟毛兔角,了无所有,客观上根本就不存在,那么我怎么能取得或舍掉客观上根本就不存在的生死呢?假如我对客观上根本就不存在的生死强作取舍,即如同盗贼,于光天化日之下,公开行抢非己所有一样,纯属颠倒梦想,大逆不道,又怎么能逃脱王法的制裁呢?一法如此,法法皆然,理无二致。学佛的人,没有什么可说的,当下歇心,方契妙道。 150、​ 所谓一大事因缘:一即一实相也;其性广博,故名为大;如来出世度生,故名为事;众生具此实相,而能成机感佛,故名为因;如来证此实相,而能起应度生,故名为缘。一切如来出现于世,皆为开示一切众生本有实相,令其咸得悟入佛之知见。佛之知见,即一实相也。舍此则非如来出世本怀,如来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是也。 151、​ 佛子发心出家,学佛,修无上觉道,就是为了提携法界众生出离苦轮。为众生而勤修戒定慧,为众生而常行六度四摄,为众生而发奋念佛,乃至为众生而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忍能忍。佛说不为自己求安乐,但为众生得离苦,是知,若不为了提携法界众生出离苦轮,则佛子发心出家,学佛,修无上觉道,即没有依据。佛子只有解脱法界众生,佛子才能最后解脱自己。佛子若不能解脱法界众生,佛子也不能最后解脱自己。所以佛子发心出家,学佛,修无上觉道,一刻也不能忘记慈悲、救度、安乐一切众生,佛子就是要以度脱众生为己任。 152、​ 三世诸佛,于世间出世间,没有自己的事情可做,唯为度脱法界众生,而非生现生,非灭现灭,非于生死之虚,非于灭度之实。佛子为道,当如是学。 153、​ 众生现前这一念生灭心,是举体皆罪、举体皆苦、举体皆生死,是无一善处、无一乐处、无一涅槃处。是知,这一念生灭心生得再好,也不如不生。不生一心最为殊妙,妙同于佛。若不如此,则身心溃乱,罪苦交加。犹火上浇油,甚于地狱,痛烈难忍。是故自今以往,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我都要不生一心,安住是中,以随顺觉性,保绥法忍。此事于修道中最为关键,我当摒除一切,唯此为务,不负我佛婆心之教。 154、​ 我若不能于一切法上心安实相,我当下即一败涂地,现前即做地狱人也。故我心里再浊恶、再染污、再障碍、再颠倒、再迷闷,被业火所烧,为痛苦所逼,痛烈难忍,乃至失掉身命,我也要坚决地忍耐下去,安住不动,不生一心。直至妄情被业火烧尽,恶习被众苦逼走,借以全部、彻底、干净地平息心上的一切生死惑乱,而通达解脱的道路。愿诸佛共鉴,我决不负佛。 155、​ 唯有心安实相,方能使一切罪恶停止下来,乃至微细之业亦不得成,除此无他选择。 156、​ 于善恶、逆顺、罪福,乃至一切境界上,我若不能心安实相,或起一心,即是自掘坟墓,自我葬送,一切皆完,悔之无地。是故,我当心安实相,以自活命,如鱼住水,而不离也。 157、​ 尽十方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生灭、无常、可坏之法。唯独实相,无相不相,本源真如,金刚不坏,湛然常住。今佛发明,令我悟入,使我得于五浊恶世有了主意,能于生死险道之中自作主张,免遭怨贼之所杀害及与劫夺,安全无恙得渡苦海。此乃真为世与出世无上法宝,百千万劫难得遭遇,我今庆幸而能得之,诚如天王所赐华屋及与大宅,故我今当倍加珍惜及与爱护,端秉一心,安住其中,不动不摇,直到圆满无上菩提,得以报答我佛大恩。是故自今以至未来,除此一法,其余一切尽行舍弃,如丢粪土而不顾也。 158、​ 我要做一个什么说道都没有的人。 159、​ 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我都要心平气和。 160、​ 我虽然还活在世间,然而就象我已经死了,没有我一样。 161、​ 我要万缘放下,一切不介入。 162、​ 放下,放下,再放下,放下也放下。 163、​ 生死大事未办,什么事都不能干。 164、​ 一念不生,即关闭一切恶门。 165、​ 我要勇于心安实相,降心灭恶。对于这一大事因缘,虽遇刀山火海,亦要无所顾忌,亲证实到。 166、​ 现前这一念心,即是心头之火,决不能让它点燃。 167、​ 心里有事即是魔境。 168、​ 我心一不能装人,装人憎爱多;二不能装事,装事是非多;三不能装物,装物贪厌多。心不装人、不装事、不装物,是心无所装,但心无所装足矣。 169、​ 苦也是好,乐也是好,不苦不乐也是好,一切皆好,故无拣择。 170、​ 一念不生,即是空却三界这个无边的大监狱;一念不生,即是关闭六道生死这个大恶门;一念不生,即是枯干五浊恶世这个大苦海。 171、​ 若同一个境界现在两个人的面前,其中的一个人面对这个境界,心里产生了障碍、烦恼、痛苦。而另一个人面对这个境界,却依然清净、解脱、安乐。其中的一个人所以面对这个境界,心里产生了障碍、烦恼、痛苦,是因为这个人在这个境界上,取了法相,而生心动念,建立了生灭妄想。而另一个人所以面对这个境界,依然清净、解脱、安乐,是因为这个人面对这个境界,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没有建立生灭妄想。一个人是障碍、烦恼、痛苦;另一个人是清净、解脱、安乐,界限截然。据此证明妄想本空,是可以断除的。现在我们以不生不灭的清净心为本修因,所以无论什么境界现前,我们也不在这个境界上建立生灭妄想,即是以不生不灭之清净心为本修因,所起的不生不灭之修证。由于因是不生不灭,所起之修证亦是不生不灭,日久天长,自得趣入不生不灭佛之果地也。 172、​ 般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决定审理名智,造心分别名慧。谓菩萨于诸佛所,善观诸法,得实相印。实相者即无相之相,印者即印定之义,谓以实相印,印定一切法皆无相故。故菩萨能以此实相印,照了一切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无碍,为众生种种演说也,故名般若,亦名智慧。 一、实相般若,即指众生所具本觉妙心之实相理体,绝诸对待,离一切虚妄之相,即一切种智也。所谓一切种智即佛之智也,谓能以一切智知一切道,知一切种。所谓知一切道,即指知一切诸佛之道法也。所谓知一切种,即指知一切众生之因种也。 二、观照般若,即指依众生所具本觉妙心的实相理体,发起始觉照明之智用也,即照了诸法,无一切虚妄之相,悉皆空寂,即一切智也。所谓一切智即声闻、缘觉之智也,谓于一切内法、内名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所谓于一切内法、内名能知能解,即指佛所说之法相、佛所说之名字,皆依众生所具本觉妙心的实相之理开出,对于众生所具本觉妙心的实相之理所诠之法相、能诠之名字能知能解也。所谓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即指外道所说之法、所说之名字,皆违背众生所具本觉妙心实相之理,对于违背众生所具本觉妙心实相之理所诠之法相、能诠之名字亦能知能解。 三、方便般若,方即方法,便即便宜,犹善巧也。谓菩萨教化众生应机利物,而不厌倦,随其心乐,而为现身说法也,即道种智也。所谓道种智,即菩萨之智也,谓能用诸佛一切道法,发起众生一切善种也。 四、文字般若,文字即能诠之文;般若即所诠实相之理,而此实相之理,非文莫显,是名文字般若。 五、金刚般若,金刚者,金中最刚,比喻也。具有坚固、光明、锐利三义,以显般若之体真常清净,不变不迁,烦恼不能乱,邪魔不能动,坚固不坏,永劫常住。般若之相,光明遍照,无所障碍,慧日之下,无有暗处。般若之用,锐利能断,能断众生难断之惑著,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173、​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即是人间好时节。 174、​ 只有心安实相,才能彻底地灭恶生善,脱罪出苦。 175、​ 一切知见都不生,是名佛之知见。所谓佛之知见,即众生所具之本觉妙心也。 176、​ 无信是名真信;无求是名真求;无得是名真得。 177、​ 实相对于一切法都是平等的,它的平等作用就现在它能使一切法超越对待。由于实相有这种不可思议的力用,所以它能使我们狂心顿歇,解脱一切烦恼的纠缠,契合清净的觉性。随着观行的深入,本具的光明、智慧、妙用就会自然显发。 178、​ 一切法皆是实相,正确认识了就要坚定不移地正确对待。若有一丝含糊或疏忽,即会招致魔障,导致惑乱,陷入灾难,其结局不可收拾。譬如万万法中,其中乃至若有一法,不能以实相慧照了,使其得到理顺,亦要重蹈上述覆辙。极乐与地狱界限截然,我一定要遵行慎之,切不可以疏忽,如是才能彻底拔出三界六道这条苦根。 179、​ 经云:“一切法不信,则信般若。一切法不生,则般若生”。解:若信一切法,则执著一切法。执著一切法,则随生死流。随生死流即是众生。若不信一切法,则不执著一切法。不执著一切法,则不随生死流。不随生死流即是入圣流。圣流即是佛,佛即是般若,故曰信般若。一切法不生,则一切心不生。一切心不生,则清净心生。清净心即是般若,故曰般若生。 注:1、一切法不信,其中也包括不信般若,若不包括不信般若,则一切法不信即不成立。 2、若信般若这一法,则执著般若这一法。执著般若这一法,即是没离般若之相。没离般若之相,即背离般若。 3、般若是离一切相的,在般若的体上也没有一法可得。 4、包括般若在内的一切法都不信了,起个假名信般若,即无信而信之义。有信都是妄想,无信是名真信。于此透过者,然后方可坐穿两种生死牢关。 180、​ 众生信世间的一切法,所以被世间的一切法所拘。被世间的一切法所拘,所以不能出离分段生死。二乘信出世间的一切法,所以被出世间的一切法所拘。被出世间的一切法所拘,所以不能出离变易生死。佛不信世间的一切法,亦不信出世间的一切法,所以佛不被世间的一切法所拘,亦不被出世间的一切法所拘,所以佛能出离分段和变易两种生死,得大自在。 181、​ 什么是佛?佛者觉义,觉悟的人就是佛。所谓觉悟就是明白的意思,也就是说能按着事情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由于认识的正确,所以能正确地对待。由于能正确地对待,所以最后能得出正确的结果。所以三世诸佛能出离三界六道,而进入不生不灭的境地。佛不是指事相而言,而是指心觉悟净化的方向趣向,究竟能觉悟净化到什么程度,意识形态能处在什么位置上,来发现自己的果报。由于心觉悟净化的程度不一样,所以有四圣之分。佛是极净,一点恶的气氛不留,也就是说心清净即是佛。 什么是众生呢?众生者迷也,迷惑的人就是众生。所谓迷惑就是不明白的意思,也就是说不能按着事情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由于错谬地认识,所以错谬地对待。由于错谬地对待,所以导致错谬的结果。所以长劫轮回生死,不得出离。众生也不是指形相而言,是指心往迷惑、浊恶、污染的方向趣向,究竟能迷惑、浊恶、污染到什么程度,意识形态能处在什么位置上,来发现自己的果报,由于迷惑、浊恶、污染的程度不一样,所以有六道之分。 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于未来世皆当成佛。我们的佛性与诸佛的佛性,无二无别。那么为什么佛的受用、佛的光明、佛的智慧、佛的妙用不得现前呢?就是因为我们的佛性在缠,被贪嗔痴等八万四千烦恼所纠缠,所以本具的光明、智慧、妙用不得显发。但是由于众生在迷,无法认识,所以不能自返。 大觉世尊为了使众生返迷为悟,所以乘愿来到世间设教。因为众生心上有八万四千种病,所以才变现三界六道根身器界的苦果。佛为了医治众生的心病,是对病说药,说了八万四千法门,除了对病说药,佛没有另外说法。佛说三世诸佛,离开众生色心,无一法可得,这就是说,佛说的三藏十二部教典,说的都是众生身心那些事,除了众生身心的那些事,佛没有另外说法。 众生心上有贪心,贪心是三毒之一,它能毒害人的法身,杀害人的慧命,使人长劫轮回生死,不得出离。所以佛为了医治众生贪心这种生死大病,而对病说药,说要广行布施,把我们的一切钱财、名利、身命、佛法,众生所需,一切给与,如是即可断除悭贪。 众生心上有嗔恨心。嗔恨心也是三毒之一。为了对治嗔恨心这种心病,佛对病说药,说要广行慈悲,乃至代众生受无量苦,令众生毕竟得安乐,如是即可断除嗔恨。 众生心上有愚痴心,不信因果,不信作恶得恶,作善得善,愚痴邪见,愚痴心也是三毒之一。佛为了医治众生愚痴心这种心病,而对病说药,说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开佛知见,如是即可断除愚痴。 佛说的三藏十二部教典就是这样建立的。人要过河,就得需要船,没有船过不了河。同样,众生要渡过生死苦海,就得有佛的法船,乘佛的法船方可到达涅槃的彼岸。佛是药到病除,非病非药。当众生的八万四千种心病都得到了彻底的医治,也就与佛一样,成为一个健康的人了,如是再也不会进入三界六道,被生老病死所逼迫了。 182、​ 我之身心,与众有共,我即是众生,众生即是我,我与众生不二,众生与我一体。佛以慈悲为体,视众生一如家人,而欲灭度之。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使令一切众生毕竟得安乐。我是佛的弟子,当秉佛遗教,作如是学,对一切众生,心要慈悲爱念,语要柔和善顺,身要代众生受无量苦。 183、​ 没有善恶、没有罪福、没有逆顺、没有憎爱、没有取舍、没有生死、没有苦乐、没有染净、没有悟迷,乃至没有生佛……,平等绝待,是名无住,做一个具有佛陀品格的人。 184、​ 罪性本空,莫作罪想,罪即菩提,所以者何?若以罪为罪,则心自然生垢。心生垢,则垢能累之。垢能累之,则是罪垢众生。若不以罪为罪,则心不生垢。心不生垢,是垢不能累,此即净心。如是心净则众生净也。是知,但莫造业足矣,若畏罪即堕生死苦轮。 185、​ 迷则全实相而为罪相,悟则全罪相即是实相。 186、​ 清净大觉性,如日放光明,普照于十方,非动亦非静。 187、​ 但发无所得心,决定不得一法,即是发菩提心。 188、​ 世间与出世间的一切,没有我的份,我若欲得一法,即犯大盗,如是我便逃脱不了生死恶魔对我的擒拿,故我于二六时中,决定不能依寄一物。 189、​ 天下无可畏之事(一切空故),人自怯耳(妄想生故)。 190、​ 若心中尚有逆来顺受这一念,而成就法忍,则是有漏忍,是世间善,所以者何?未离相故。若心中不假逆来顺受这一念而成就法忍,则是无漏忍,是出世妙善,所以者何?已离相故。 191、​ 佛说:“假使热铁轮,在于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所发愿”。修道非如是,断无有成就。 192、​ 怕死不免死,所以者何?以怕死即是生死,虽然前一个生死结束了,但由于有怕死之心,所以又导致了后一个生死,故曰不免死。不怕死不死,所以者何?以不怕死即没有生死,虽然前一个生死结束了,但由于没有怕死之心,所以就不能导致后一个生死,故曰不死。所谓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者是也。 193、​ 死神到来,结束浊命,如除恶病,唯此为快。 194、​ 学佛的真义,不是要你去追求什么,而是要你把一切追求都歇下来,其中包括世间与出世间的,然后才能透过五蕴山——色受想行识,开拓出佛的境界。 195、​ 众生骂我、打我、杀我,这就是我的大解脱场,我的最吉祥处,我的无上菩提,我当如是庄严道场,净佛国土。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即此义也。 196、​ 了则业障本来空,不了仍须还宿债。 197、​ 众生诽谤我、逼迫我、陷害我,这就是我的解脱,除此我没有解脱;这就是我的吉祥,除此我没有吉祥:这就是我的菩提,除此我没有菩提,所以者何?以众生皆在帮我成道故。 198、​ 身有病痛,虽有能知之心,知此病痛,乃根尘相对所生之妄识,即妄心也,非我本觉清净心而有此痛,即佛性上根本没有痛与不痛。 199、​ 善恶、逆顺、罪福,乃至一切境界,悉是本地风光,无非极乐,本来如如。 200、​ 烦恼即菩提者,何也?曰:烦恼、菩提悉是假名,同一空故,不可得故,平等性故。如是无烦恼可舍,无菩提可取,不取不舍,心无所住,如是任运,即可流入佛之性海。 201、​ 什么是实相?无相不相名为实相。无相即无生死相,所谓生死相,即指三界六道而言。在实相的理体上,即清净的觉性上,根本没有这些事情。三界六道皆是妄心现相,如病目生华,空中本来无华,因眼有病看花了,妄有华现,若是以佛的清净眼看,如太清虚空,了无所有。不相即不涅槃相,所谓涅槃相即指四圣而言。是对六凡说有四圣,是对待法,六凡不立,四圣亦是假名虚设,虚妄不实,无一法可得。凡圣皆非,非亦无有,是名实相。又心外无法,故外无所求。心性不实,故内无所得,如是内外皆寂,是名实相。 202、​ 执持实相印,即可摧毁一切妄想——浊恶、染污、障碍、颠倒、迷闷。离却实相,即堕灾难,大苦即现前,痛烈亦难忍。是故自今以去,即遇失命因缘,亦要心安实相,如是法身慧命方可安全无恙。 203、​ 舍恶取善、舍逆取顺、舍罪取福、舍死取生、舍苦取乐,乃至舍凡取圣,皆是惑乱心性、败坏不安之相,终归浊恶、染污、障碍、颠倒、迷闷。以佛者觉义故,觉悟的人,心是清净的,没有这些事情。 204、​ 实相不落对待,亦即心无所住。 205、​ 我就是失掉身命,心里也不能有一物。 206、​ 生心或分别即落对待,落对待即覆盖本觉佛性,如乌云遮蔽太阳,举天黑暗,所以什么心都不能生。 207、​ 善恶、逆顺、罪福,乃至一切法皆是实相。若有一法非实相者,亦是梦幻。 208、​ 宁可执持实相死,不可废却实相生。 209、​ 今后要用实相摧碾一切妄想。 210、​ 当念不分别,法法皆实相。 211、​ 诸法实相,是我得渡生死苦海之坚牢船也,所以我要安住其中,不动不摇,而到彼岸。 212、​ 《法句经》云:“不起一心,有大功德”。 213、​ 法身遍一切处,即诸法实相义,以一切法皆以实相为体故。诸法之相,虽千差万别,但都住在真如的法位上,故曰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14、​ 把心歇下来,没有什么说的。坚执为碍,放下即通。草动即痛,泰山即安,了却犹有这个在。 215、​ 我不仅要安住在风平浪静里,而且要挺立在急风暴雨中,逢场而作戏,自在亦无穷。 216、​ 观诸法实相,一法不立,心依何住?心若无住,则生死如空中钉橛矣。 217、​ 实相者乃绝待不可思议之境界,非思维之可及,又非语言之可表,乃证悟边事,贵在契合。 218、​ 动即是灾难,彻底失败;不动即是幸福,胜利在望,所以习气再拱也不动。 219、​ 说到做不到,苦恼不减少。解行得相应,医病真妙药。我今得契合,更知本师恩。 220、​ 道外无事,事外无道。 221、​ 取顺舍逆,皆是败坏不安之相也。 222、​ 本自无缚,何用求解? 223、​ 害怕就有鬼,疑心魔所摄,忧愁地狱囚。然而忧愁、恐惧、疑惑是我最严重的心病,我受其危害久矣,今天我要以佛所赐的金刚般若彻底摧毁之。 224、​ 治乱曰修,不停曰行,不停止地治乱,故名修行。 225、​ 坏人大事者,皆由生起现前这一念使作。若不生起现前这一念,则一切无能坏人大事者。 226、​ 对于过去的一切要全部忘掉,决不回头看。 227、​ 自今以去,佛子是善也实相、恶也实相、逆也实相、顺也实相、罪也实相、福也实相、苦也实相、乐也实相、生也实相、死也实相、佛也实相、魔也实相、极乐也实相、地狱也实相,如是乃至一切皆实相。佛子决定忍可于心,不动不摇。 228、​ 钢丝弹簧受压,不能动弹,一旦压力减除,马上又还原了。断习不是要断外缘,而是要从内心去根除它。观心而不能彻悟,但求苟安,如贼子关在柜中,但求苟延性命,不求出离,终不能幸免于难。 229、​ 入定缘理,心安实相。出定随缘,说法不谬。 230、​ 但不生心,更无他法。 231、​ 一切法毕竟空寂,境界现前,当起慧照,不生法相,如是方可趣入大解脱场,步入最吉祥处。 232、​ 心若无有,苦无所依,是故说言,无心即无苦。 233、​ 牛不作有角想,兔不作无角想,有无同一空故。若作有无想,即是性颠倒,大苦即现前,痛烈亦难忍。 234、​ 佛说:“视倒正如六龙舞”。六条龙在空中舞,哪是正?哪是倒啊?论正、论倒本身就是颠倒。不论正,不论倒,妄心歇下来,离了正倒之相,就是般若。 235、​ 一切法皆是本有家珍,不容更作取舍,若息妄求真,何异离波觅水。 236、​ 若人求道,是人失道,只是平常,思拟即差。 237、​ 满一切众生愿。 238、​ 十法界如太清虚空,了无所有。若有一法,即遮挡自性,不得见佛,以佛者觉义故。 239、​ 本来无一物,我以何安立?我即不安立,余者皆假名。本灭枝亦丧,虚空为消殒。微妙不思议,我已知所归。难遇是逍遥,速令佛子游。 240、​ 怨怨无休止,自古有是法。不怨能胜怨,此法终不朽。莫见长,莫见短。 241、​ 妄本空不须灭,真本有不须复,平常心即是道。 242、​ 生心即妄,不生即佛。 243、​ 一切所有,唯是妄想。 244、​ 动念息念,皆归迷闷。 245、​ 心平气和,境空心定。法力所使,安心不动。 246、​ 事乃火之薪,常灼人热恼。无事即无火,无火得清凉。万法皆空寂,即是无事义。若解是义者,随遇得解脱。 247、​ 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心要纯正,入佛知见。 248、​ 何谓众生知见?曰:生灭心是。何谓佛知见?曰:不生不灭的本觉佛性是。 249、​ 一切所有,唯是妄想。心介事缘,必堕灾难。一法不立,心亦不生。一切皆空,所向皆通。 250、​ 我就是即刻死掉也要忍,不仅要忍,而且要满心欢喜地死去,没有挂碍。 251、​ 攀缘即是染污,染污即是生死。修道本为清净,清净切莫攀缘。 252、​ 凡圣染净之法,如太清虚空,本无所有,若见一法非实相者,亦是梦幻,即是自投罗网,灾难亦无穷矣。真尚不立,何况于妄?真妄同一空故,假名欲何谁? 253、​ 悟者,以无分别智,彻见一切法之底源,本无高下,故能在在处处皆是一般一般的清净。迷者,妄生分别,则见山高水深,处处不平,故障碍重重,常在系缚,不得解脱也。 254、​ 悟者在处一般,故能随所在处恒安乐。 255、​ 不空不通,非空不可。净极光通达,净极即空义。 256、​ 一切皆佛。 257、​ 无
/
本文档为【成刚法师——般若法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