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

2010-10-06 50页 ppt 1M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8813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nullnull货 币 信 用金融机构货币货币制度信用与信用工具金融利息与利率金融市场存款货币银行中央银行专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从横向上看:外汇与汇率第二篇 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第二篇 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第六章 金融市场概论 第七章 金融市场机制理论 第八章 金融中介概论 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 第十章 中央银行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第一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 第三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 第四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 第五节 分业经营...
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
nullnull货 币 信 用金融机构货币货币制度信用与信用工具金融利息与利率金融市场存款货币银行中央银行专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从横向上看:外汇与汇率第二篇 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第二篇 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第六章 金融市场概论 第七章 金融市场机制理论 第八章 金融中介概论 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 第十章 中央银行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第一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 第三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 第四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 第五节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第六节 金融创新 第七节 不良债权 第八节 存款保险制度 第九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 第十节 对银行的监管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 第一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与发展1.存款货币银行1.存款货币银行(1)界定 与一般工商企业比较 与中央银行及政策性银行的比较 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比较 (2)范围 西方包括商业银行、存款银行、普通银行等。 我国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其它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2.古代的货币兑换和银钱业2.古代的货币兑换和银钱业古代的东方和西方,都先后有货币兑换商和银钱业的发展。 职能主要是:铸币及货币金属块的鉴定和兑换;货币保管;汇兑。 随着兑换、保管、汇兑业务的发展,聚集了大量的货币,自然而然地也就发展了贷款业务。 我国始于唐代的柜坊,典型代表为明清的钱庄、票号。3.现代银行的产生3.现代银行的产生现代银行业兴起于西方。 历史上首先以“银行”为名的信用机构是1580年意大利建立的威尼斯银行。 现代银行体系是通过两条途径产生的:一是高利贷性质的银行业逐渐适应新的经济条件而转变为资本主义银行; 二是按资本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股份银行。 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4.旧中国现代商业银行的出现、发展及构成4.旧中国现代商业银行的出现、发展及构成1845年,中国出现第一家新式银行——英国丽如银行 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是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 1904年成立了官商合办的户部银行(中国银行的前身);1907年设立了交通银行。 1927年以后,在国民党当政期间,系统地开始了官僚资本垄断全国金融事业的进程。主要的商业银行,有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5.商业银行的作用5.商业银行的作用⑴充当企业之间的信用中介,这有助于充分利用现有的货币资本。 ⑵ 充当企业之间的支付中介,由此可加速资本周转。 ⑶ 变社会各阶层的积蓄和收入为资本,这可以扩大社会资本总额。 ⑷ 创造信用流通工具6. “金融资本”与垄断6. “金融资本”与垄断存款货币银行在其经营活动中,与工商企业所存在的密不可分的经济交往。 20世纪初,经济学家希法亭在他的《金融资本》一书中论证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积聚和集中造成了大银行对工商业的控制和大银行与大工商企业的结合,并首次提出金融资本的概念。 列宁吸收了希法亭的研究成果,并做出银行由中介人变成了垄断者,成为资本主义国民经济体系神经中枢的论断。 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 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null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1.负债业务1.负债业务负债业务是指银行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全部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和吸收的外来资金。 一般说来,存款货币银行资金来源中的自有资金所占比重很小,不过却是吸收外来资金的基础。 外来资金的形成渠道主要是: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向其他银行和货币市场拆借及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等;其中又以吸收存款为主。 2.吸收存款2.吸收存款吸收存款是银行接受客户存入的货币款项,存款人可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业务。 包括三类: 活期存款(支票存款) 定期存款 储蓄存款3.其他负债业务3.其他负债业务向中央银行借款:向中央银行借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再贴现,二是直接借款 银行同业拆借:借入资金的银行主要是用以解决本身临时资金周转的需要,一般均为短期的。 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 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 发行金融债券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 第三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null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1.资产业务1.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是指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是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 包括: 库存现金 贴现 贷款 证券投资2.贴现2.贴现 贴现是银行买进尚未到付款日期票据的业务,贴现业务形式上是票据的买卖,实际上是信用业务。 3.贷款及其种类3.贷款及其种类 贷款是银行将其所吸收的资金,按一定的利率贷给客户并约定归还期限的业务。 种类: 按是否有抵押品分:抵押贷款、保证贷款和信用贷款 按贷款对象分:工商业贷款、农业贷款和消费贷款 按贷款期限分:短期、中期、长期和通知贷款 按还款方式分:一次性偿还贷款和分期偿还贷款4.证券投资4.证券投资 证券投资是指商业银行以其资金持有各种有价证券的业务活动。 分业经营的商业银行,投资于有价证券的目的一般是为增加收益和资产的流动性,主要投资对象是政府及所属机构的证券。 混业经营经营的商业银行,投资于股票的目的则是加强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 我国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对象主要限于政府债券和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 第四节 存款货币银行 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1.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1.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中间业务也称做无风险业务,指凡银行并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它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表外业务是指凡不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 近些年来这类业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发展的机会,但是与之俱来的高风险也引起关注。不少西方国家大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量已大大超过其表内业务量。2.业务介绍2.业务介绍(1)汇兑 汇兑也称汇款,是客户以现款交付银行,由银行把款项支付给异地受款人的一种业务。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形式。 (2)信用证业务 信用证业务是由银行保证付款的业务。 商品信用证是银行应客户——购货单位的要求,按其所指定的条件开给销货单位的一种保证付款的凭证。 异地采购,尤其是国际贸易中,得到广泛应用。 2.业务介绍2.业务介绍(3)信托业务 信托是指接受他人委托,代为管理、经营和处理经济事务的行为。 (4)银行卡业务 银行卡业务是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取款和转账支付的新型服务工具的总称。 银行卡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记账卡(我国称“借记卡”)、智能卡等。 1986年由中国银行发行的长城卡是我国最早的银行卡。 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 第五节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 1.商业银行的类型1.商业银行的类型按经营模式划分,商业银行分为职能分工型银行和全能型银行。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前,各国商业银行大都经营多种业务,属全能型、综合型银行。经过1929~1933年大危机中的全面性金融危机,不少西方经人士归咎于银行的综合性业务经营,尤其是长期贷款和证券业务的经营。 1933年美国通过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2.美日的转变2.美日的转变日本于1998年颁布了《金融体系改革一揽子法》,即被称为“金融大爆炸(Big Bang)”的。 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通过,意味着废除分业经营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也标志着西方国家分业经营制度的最终结束。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混业经营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在一家银行内同时开展信贷中介、投资、信托、保险诸业务;一是以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把分别独立经营某种金融业务的公司链接在一起。 3.我国强调分业经营的背景与问3.我国强调分业经营的背景与问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银行业务极为单纯,不存在分业、混业问题。 改革开放,银行业务增多,但经营混乱。 199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确立了中国现阶段严格的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 分业经营对银行业发展所与生俱来的桎梏以及加入WTO后面对的新挑战,均显而易见。 突破分业经营界限的趋向日益明显。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 第六节 金融创新1.金融创新的浪潮1.金融创新的浪潮金融创新始于20个世纪60年代后期,80年代已形成全球趋势和浪潮。 金融创新给整个金融体制、金融宏观调控乃至整个经济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不断推进改革的中国金融业,金融创新更加受到关注。 2.金融创新的内容2.金融创新的内容(1)避免风险的创新 20个世纪60年代开始,在通货膨胀率急剧攀升,导致了利率风险的增加。 ①创造可变利率的债权债务工具; ②开发债务工具的远期和期货交易; ③开发债务工具的期权市场等。 (2)资产业务证券化 作为银行主要资产的贷款业务,使银行时刻面对种种金融风险,其中特别是流动性风险的强大压力。   贷款证券化是银行避免贷款风险,解决流动性难题的重要途径。2.金融创新的内容2.金融创新的内容(3)技术进步推动的创新 以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泛应用作为依托。 技术进步引起银行结算、清算系统和支付制度的创新; 为技术要求日益复杂的金融工具创新提供了保障; 并使金融交易快速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全球的交易主体联结在一个世界性的金融市场之中。2.金融创新的内容2.金融创新的内容(4)网络银行 网络银行,也称网上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通过互联网或其它电子传送渠道,提供金融服务的新型银行。 纯网络银行,一般只有一个办公地址,无分支机构、无营业网点,几乎所有业务都通过互联网进行,是一种虚拟(virtual)银行。(1995年安全第一网络银行) 分支型网络银行,是指原有传统的实体银行,利用互联网作为新的服务手段,以增强竞争力的方式。2.金融创新的内容2.金融创新的内容(5)规避行政管制的创新 自动转帐制度:规避对活期存款不支付利息 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规避储蓄账户不能使用支票 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规避定期存款利率最高限制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规避对活期存款不支付利息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 第七节 不良债权1.不良债权及其不可避免性1.不良债权及其不可避免性不良资产,也常称之为不良债权。其中主要是不良贷款,是指银行顾客不能按期、按量归还本息的贷款。 由于银行面对的各种风险是客观的必然,所以,依一定概率发生的不良债权,不可避免。 银行努力方向: ⑴力求使不良债权的发生趋近于较低的概率; ⑵对已发生的不良债权寻求最优的化解途径; ⑶保证用于冲抵无法化解的不良债权的专项准备金能够及时、足额地提取。2.不良债权的危害2.不良债权的危害(1)从微观角度看,大量的不良债权将会危及一个银行的生存; (2)就银行体系看,对不良债权的过度担忧会促使银行严格贷款发放条件,造成信贷紧缩; (3)就一个经济体看,不良债权确实是消极因素,必须高度重视,但同时又必须冷静对待,恰当估计。3.我国不良债权分析3.我国不良债权分析有银行,就有不良债权。计划经济体制也概莫能外。1958年的“大跃进”年代,曾爆发性地出现过巨额不良债权。 改革开放后,国有经济所需的资金完全由银行解决的格局是不良债权积累的背景。 不良债权的成因,既有国有企业改革没有到位的原因,也有银行体制自身的问题,必须全面剖析。 4.债权质量分类法:五级分类法4.债权质量分类法:五级分类法正常:交易对手能够履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债务本金及收益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尽管交易对于目前有能力偿还,但存在—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交易对手的偿还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债务本金及收益,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定损失。4.债权质量分类法4.债权质量分类法可疑:交易对手无法足额偿还债务本金及收益,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资产及收益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我国从2002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五级分类”制度。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 第八节 存款保险制度 1.存款保险制度1.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对存款人利益提供保护,以稳定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 美国是西方国家中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最早的国家。最早建立的存款保险机构是成立于1933年的美国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FDIC)。 各国实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不尽相同:官方建立,如美、英;官方与银行界共同建立,如日、比利时;在官方支持下,由银行同业建立,如德、法。 1.存款保险制度1.存款保险制度2.存款保险制度功能与问题2.存款保险制度功能与问题这一制度的功能基本如其组建的目标:维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但是,这一制度也明显地促成了道德风险,不仅削弱市场规则在抑制银行风险方面的积极作用,而且使经营不善的投保金融机构有可能继续存在。 在国外,对于存款保险制度有着极不相同的评价。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 第九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 经营原则与管理 1.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1.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1)商业银行的经营的三原则 盈利性 流动性 安全性 (2)三原则间关系 三原则既统一又矛盾 要寻求最佳的均衡点2.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2.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 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三个演变阶段。 (1)资产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前,强调资产的流动性 (2)负债管理理论:主张以借入资金的办法来保持银行的流动性 (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强调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实现经营原则的协调优化3.风险管理倍受关注3.风险管理倍受关注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的风险日益增大。 70年代金融自由化中,许多国家和地区取消利率管制和汇率管制的做法,使利率、汇率以及金融产品价格的波动加剧,金融风险大幅度提高。 现代通讯技术,特别是因特网的发展,加上自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使金融风险的扩散速度加快。4.风险管理的理念4.风险管理的理念风险,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所以,风险管理是一种“事前的”管理,即属于投资决策的环节。 出现损失的可能性,其本身就包含着对立的一面:出现收益的可能性。在收益可能性的基础上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即风险升水(风险溢价、风险价值): 风险损失可能性与风险升水可能性并存,所以现代的投资理念是以风险承担换取风险收益。5.存款货币银行的风险类别5.存款货币银行的风险类别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就是指银行的客户或交易对手无力履约的风险; 市场风险,是由于金融市场的一些重要变量(如利率、汇率、股价等)的变动而导致银行的头寸面临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风险,是指银行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缺陷以及公司治理机制时效导致的风险,这类风险是由于人为错误、系统失灵、不正确的流程和无效的监督等原因造成; 其他风险,则包括流动性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等。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 第十节 对银行的监管 1.金融监管的原则和理论1.金融监管的原则和理论(1)监管原则 依法管理原则; 合理、适度竞争原则; 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原则; 安全稳定与经济效率相结合原则; 金融监管的内容、方式、手段等要适时调整。 (2)监管理论 社会利益论:金融监管的基本出发点是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社会公众利益的高度分散化,决定只能由国家授权的机构来履行这一职责。1.金融监管的原则和理论1.金融监管的原则和理论(2)监管理论 金融风险论:银行业是资本只占很小的比例,大量负债是主要资金来源;金融业有发生支付危机的连锁效应;金融体系的风险直接影响着货币制度和宏观经济的稳定。 投资者利益保护论:信息不对称的大量存在,导致交易的不公平。这就有必要对信息优势方(主要是金融机构)的行为加以和约束,以为投资者创造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2.金融监管成本2.金融监管成本(1)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主要表现为监管的直接成本,如金融监管当局的行政预算支出; 隐性成本则主要表现为间接成本,如过度监管导致的效率损失和道德风险等。 一般来说,金融监管越严,成本也越高。2.金融监管成本2.金融监管成本(2)执法成本、守法成本与道德成本 执法成本指金融监管当局在具体实施监管的过程中产生的成本。 守法成本指金融机构为了满足监管要求而额外承担的成本损失,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在遵守监管规定时造成的效率损失——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限制了新产品的开发等。2.金融监管成本2.金融监管成本道德成本: ①投资者相信监管当局而忽视自己对金融机构的监督、评价和选择; ②保护存款人利益的监管目标,使存款人通过挤兑的方式向金融机构施加压力的渠道不再畅通; ③金融机构在接受监管中承担成本损失,因而会通过选择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的方式来弥补; ④监管过度会导致保护无效率金融机构的后果,从而造成整个社会的福利损失。3.金融监管失灵问题3.金融监管失灵问题监管者的经济人特性:从理论上讲,金融监管机关作为一个整体,是社会公众利益的代表者。但具体到单个的监管人员来说,由于也是经济人,也具有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很容易被某些特殊利益集团俘获,并成为他们的代言人。 监管行为的非理想化: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并不一定能达到理想化的目标。制约监管效果的客观因素如:监管者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监管者面临着信息不完备问题;监管时滞问题。 监管的低效率4.中国对银行实施监管的体制4.中国对银行实施监管的体制2003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银监会——成立,专司这方面的监管。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银行监管的目标是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 的信心;同时保护银行业公平竞争,提高银行业竞争能力。 5. 《巴塞尔协议》5. 《巴塞尔协议》(1)背景 1975年,由十国集团国家的中央银行行长建立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1987年通过“巴塞尔提议”。在“提议”基础上,于1988年通过《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有名的《巴塞尔协议》。 (2)目的 制定银行的资本与其资产间的比例,订出计算方法和标准,以加强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 制定统一的标准,以消除国际金融市场上各国银行之间的不平等竞争。5. 《巴塞尔协议》5. 《巴塞尔协议》(3)内容 关于资本的组成: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关于风险加权的计算 协议标准比率的目标 (4)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1997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正式通过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为规范银行监管提出国际统一的准则。5. 《巴塞尔协议》5. 《巴塞尔协议》(5)《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2001年巴塞尔委员会公布草案第二稿,2002年定稿,2005年开始实施,我国2010年开始实施。 三大支柱: 第一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 第二大支柱——监管当局的监管 第三大支柱——市场纪律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1.商业银行的产生途径和作用 2.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内容 3.金融创新的内容 4.不良债权的危害及银行努力方向 5.债权质量分类法 6.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相互关系 7.金融监管的原则 8.金融监管成本
/
本文档为【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