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管理的12个问题: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

2019-08-02 1页 doc 29KB 62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goodword

暂无简介

举报
管理的12个问题: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管理的12个问题: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思考这两个问题,也就是要思考组织的使命(宗旨)、愿景和目标。一、我是谁?――组织的使命或宗旨1.使命的含义使命,也称宗旨或目的,是一个机构的基本定位、一个机构存在的理由,回答了“我是谁”这一问题。它决定了一个组织做什么,不做什么。它是组织成员思考、决策和行动的共同依据。明确“我是谁”这一问题,对于一个组织的成功而言,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任何一个组织只有明确了自己存在的使命,才能够致力于去“做正确的事”。没有明确...
管理的12个问题: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
管理的12个问: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思考这两个问题,也就是要思考组织的使命(宗旨)、愿景和目标。一、我是谁?――组织的使命或宗旨1.使命的含义使命,也称宗旨或目的,是一个机构的基本定位、一个机构存在的理由,回答了“我是谁”这一问题。它决定了一个组织做什么,不做什么。它是组织成员思考、决策和行动的共同依据。明确“我是谁”这一问题,对于一个组织的成功而言,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任何一个组织只有明确了自己存在的使命,才能够致力于去“做正确的事”。没有明确的使命的组织,就像是一个梦游人。这样的机构往往是混乱和趋于混乱的组织。这样的机构看上去似乎无所不能、无所不为,但实际上却一无所长,终究也会一无所成。这类组织中,其成员追随的是自己的个人目的,而不是组织的共同追求。这样的机构很容易招致分崩离析的结局。2.使命与利润企业的使命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很多人认为,企业存在的理由不就是赚钱吗?20世纪60年代,惠普公司也在思考其使命,有人提出了类似的质疑。惠普公司创始人之一――戴维·帕卡德针对这种质疑说道:很多人都以为,公司的存在仅仅是为了赚钱,这是错误的。尽管这确实是公司存在的一个重要结果,但我们要深入下去,去发现我们存在的真实理由。通过调查,我们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一群人联合起来,并以一种机构的形式存在,我们称之为公司,从而完成一些单独的个人完成不了的事情(为社会做出贡献)。这种说法虽然听起来陈腐过时,但它却是根本……你可以环顾周围(整个经营世界),发现人们好像都对赚钱感兴趣,而没有其他兴趣,但其深层的驱动力来自于要做一些事情的渴望:创造一种产品,提供一种服务。概括而言,是要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正如帕卡德所言,赚钱不等于企业存在的理由。利润固然很重要。对一个企业来讲,利润就像血液对于人一样重要。人没有血液要死掉,企业没有利润要倒闭。但是,没有人的人生目的是为了血液。同样的道理,利润是企业存在的必要条件,不是企业存在的理由。一个组织的使命是其存在的规定,决定了它之所以是它而不是任何其他机构,它反映的是组织的灵魂之所在。3.使命陈述一个组织的使命应当有一个正式的表述,对于使命的表述通常被称为“使命陈述”(missionstatement)。我们来欣赏一下其中的迪士尼公司的使命。“让人们快乐”,一个很简单的表述,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这几个字决定了该公司做什么,不做什么,决定了其投资领域和方向。这是一种承诺,是一种选择。有一年迪士尼招聘,据说是招演员,吸引了不少文艺青年。其实这是个误解,迪士尼也许只不过是招清洁工而已,因为迪士尼公司的所有员工都叫做演员。这个公司以“让人们快乐”为宗旨,即使是清洁工扫地,也要扫出快乐来。4.人们思考使命时的一些误区人们在思考使命的时候,常常会犯一些错误。比如,不能定期地反思,而是日子过不下去了才去思考,但这时有可能已经危机重重、无力回天了。管理者应当定期思考这个问题,避免落到病入膏肓、无可救药的境地。还有一个常见的错误是,把目的与手段混淆起来。20世纪70年代,瑞士有很多中小钟表企业倒闭,原因是当时出现了可以制表的石英技术。日本人制造的物美价廉的电子表进入市场后,瑞士的不少钟表企业就被挤垮了。难道瑞士人不知道石英技术可以制表吗?当然知道!按照德鲁克的说法,瑞士人太爱他们做事的手段了,对于钟表齿轮的热爱让他们忘掉了事情的目的。二、我要到哪里去?――愿景与目标关于“我要到哪里去”这一问题的思考涉及的是组织的愿景和目标。愿景和目标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都是关于组织活动的终点,以及人们努力的方向,但愿景通常指的是更为长远的目标。1.愿景的含义愿景是组织未来期望达到的一种状态,是组织的远大的目标或追求,是需要花5年甚至十几年来实现的目标。愿景常常还被人们表述为“BHAG”,即“宏伟、惊险而大胆的目标”(BHAG是英文big,hairy,audacious和goal四个词的字头)。愿景的制定要求必须具备相当的远见卓识。愿景应当表现出高度的想象力,并能够给人们以巨大的鼓舞。愿景给人们一个努力奋斗的方向,让人们知道我们会变成什么,我们要变成什么。愿景不是豪言壮语,不是白日做梦,而是组织对未来的真心诚意的承诺。组织愿意百折不挠地为之努力奋斗,而且有坚定的信心,坚信自己能够美梦成真。2.愿景的表述每一个愿景都给出了关于该组织的方向和特征的一个独特的视界,都向顾客和员工传达了组织将往何处去的一个总的印象。对于这些组织来说,愿景为其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图景,描述了它将往何处去以及为何要到那里去。好的愿景表述应当充满鼓动力,并且在整个组织中为人们所共有。许多企业在提出其愿景时,还会对之加以生动形象的描述,使之形成一幅印入人们头脑中的立体的图像。例如,亨利?福特用生动形象的描述给“使汽车大众化”这一愿景赋予了生命:我要为大众生产一种汽车……它的价格如此之低,不会有人因为薪水不高而无法拥有它,人们可以和家人一起在上帝赐予的广阔无垠的大自然里陶醉于快乐的时光……当我使之实现时,每个人都能买得起它,每个人都将拥有它。马会从我们的马路上消失,汽车理所当然地取代了它……(我将会)给众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而且报酬不薄。索尼对其愿景的描述也同样引人入胜:我们所生产的产品将分布于世界各地……我们将成为第一家打入美国市场的日本公司,并直接销售我们的产品……美国公司失败的技术创新项目,如半导体收音机,我们将会取得成功……50年后,我们的品牌在世界各地都是知名的。我们崇尚创新和质量,我们可以和任何一家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相媲美……“日本制造”将意味着精美细致,而不是粗制滥造。索尼公司值得我们多说几句。索尼公司最初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几个退伍军人合伙创办的一个小公司。一开始生产电子管收音机之类的产品,生意并不好,因为战后的日本一片萧条,人们的购买力很低。当时,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盛田昭夫希望能到美国打开市场,但他们的产品由于质量太差,被美国人奚落为“东洋垃圾”。索尼公司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发愤图强,知耻而后勇,确立了“成为全球最知名的企业,改变日本产品在世界上的劣质形象”的愿景。当时日本产品在全世界臭名昭著,没有人相信索尼公司凭一己之力能改变这种局面。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索尼公司真的成为了世界级的大公司,日本产品在全世界也真的成为了高品质的象征。3.战略驱动与机会驱动企业的行为模式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叫做战略驱动的企业,一类叫做机会驱动的企业。战略驱动的企业具有愿景,今天的一切行动都是围绕着其愿景来布局的。经过百折不挠的努力,历经艰辛,最后达到目标,到达理想之地。机会驱动的企业,顾名思义,想不了那么远,左顾右盼,逮住一个机会算一个。从某一时点来看,这两类企业都有成功者。但是,只有其中一类能成为主动的成功者,能成为长久的成功者,那就是战略驱动的企业。战略驱动的企业就像一艘有舵、有罗盘、有方向的轮船,它的成功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必然,或者说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机会驱动的企业则好像是一艘没有舵的轮船,在大海中随波逐流。运气特别好,也可能漂流到一个美丽的地方;运气不好的话,或许就会粉身碎骨。要想成为长久的成功者,成为主动的成功者,就要成为战略驱动的企业。4.目标目标反映了个人、群体和组织活动的终点。一个组织的目标可以看做由从上至下的多个目标层次所构成的一个等级结构,如图Ⅲ―4所示。顶层是组织的使命,以下依次为企业在一定时期的总目标、各个领域的目标、各个部门的目标,最底层是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在这个目标等级结构中,相邻两层目标构成了一种目标―手段链的关系,下一层次目标是保证上一层次目标实现的手段。事实上,组织目标的展开是从两个维度来进行的。第一,从时间上由远及近,把未来与现在连接起来。第二,从空间上由大及小,把全局的目标落实到每个部门甚至每个岗位的具体工作中。通过这一过程,使组织的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全局目标与局部目标之间形成相互协调的整体关系,使短期的、局部的目标能够服务于长期的、整体的目标。组织的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必须形成相互协调的整体关系,才能使组织的活动取得成效。短期目标的设定是为了长期目标的实现,决定短期目标的过程也就是为了实现长期目标而对必须从事的各项工作评定轻重缓急的过程。目标的作用可以从这样几方面来理解,即明确的目标能够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对组织的成员起到激励作用,能够促使组织的成员及各部门凝聚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考核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绩效的客观。建立目标时,要遵循“SMART”要求,即具体(specific)、可测量(measurable)、可实现(achievable)、相关(relevant)和具有时限要求(timebound)。5.目标管理目标管理(managingbyobjectives,MBO)是20世纪50年代发源于美国的一种综合的管理。它要求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目标管理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成果管理”和“自我控制”。由于目标管理被认为更适合于对管理者的激励和,所以常常被称为“对管理者的管理”。德鲁克是目标管理的最热衷的倡导者之一。德鲁克在其1954年出版的《管理实践》一书中主张,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企业的使命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部门以及各人的分目标,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三、目标管理具有如下特征1.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在目标管理中,目标的制定者就是目标的执行者。在传统管理中,组织目标的制定是最高层管理者的特权,下级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只有执行的义务,目标的制定和目标的贯彻是相分离的;目标管理强调组织目标的制定要由上下级共同参与进行,目标的制定采取“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目标的达成过程也是上下级共同参与的。2.强调“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传统的管理是一种监督和强迫的方式,而目标管理注重“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目标管理的主旨在于,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它使管理者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这种自我控制可以成为更强烈的动力,促使人们尽力把工作做好,而不仅仅是过得去就行了。3.注重成果第一。传统管理的考核工作主要以考核对象的品质、态度等为依据来进行,考核是上级单方面的权力,下级无发言权;目标管理强调考核要以工作实绩为依据,员工自己首先对照目标进行自我检查,然后上下级共同确定考核结果,并以此作为奖惩的依据。四、目标管理具有如下益处1.有利于组织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现实可行的目标依赖于工作的保证;同样,计划也必须以最终目标为依据才有意义。这就迫使管理者为实现最终目标而进行计划,同时也促使他们考虑为实现目标所采用的手段,考虑与这些目标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和人员,而一套精心设计的分目标体系则提供了最好的控制标准。2.有利于改善组织结构。为了将目标落实到岗位,必须明确组织结构的状况,从而有利于发现组织结构设计中存在的缺陷,以及授权不足与职责不清等缺陷。3.有利于激发人们的主动精神和责任感。通过实施目标管理,每个员工都参与了为自己拟定目标的工作,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有着明确目标的、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主动的追求者。4.有助于开展有效的控制工作。控制就是对进行的业务活动加以衡量,发现计划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偏差,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从而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能否正确适当地衡量业务活动取决于所使用的标准,而一套明确的、可考核的目标将是最好的控制标准。五、目标管理在实践中存在的局限性1.目标难以确定。许多工作难以量化、具体化,在技术上难以分解,再加上环境变化越来越快,组织活动日益复杂,使得组织活动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这都使得难以针对组织的许多活动制定数量化目标。不客观的目标很难保证奖惩的公正性。2.缺乏灵活性。组织必须根据已经变化的内外部条件对目标进行修正,但目标管理要取得成效,又必须保持其稳定性,从而带来了不灵活的危险。3.注重短期。实行目标管理的组织所确定的目标一般都是短期的,很少超过一年。过于强调短期目标的弊端显而易见。4.增加管理成本。目标的制定要上下沟通、统一思想,这会很费时间。每个单位、个人都关注自身目标的完成,又可能忽略相互协作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滋长本位主义、临时观点和急功近利的倾向。5.目标管理的哲学假设不一定都存在。在一定意义上,目标管理建立在Y理论的基础之上。但这种对于人类的动机所作的乐观假设并非总是成立的,很多情况下,目标管理所要求的承诺、自觉、自治气氛难以形成。
/
本文档为【管理的12个问题: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