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

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

2022-05-03 2页 doc 64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二十一笔画

宁静,思远,意在千里

举报
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诸如虚心上进、勤于操作、专心阅读、认真书写、积极探究等习惯。”学前、小学,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两个时期,而孩子进入小学后,由于小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有别于幼儿园,孩子往往反映出很多课堂问题。近几年来,幼儿园和小学都比较重视幼小衔接工作,而且,无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小学教师,越来越认识到幼小衔接工作做得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进入小学后...
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
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诸如虚心上进、勤于操作、专心阅读、认真书写、积极探究等习惯。”学前、,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两个时期,而孩子进入小学后,由于小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和形式有别于幼儿园,孩子往往反映出很多课堂问题。近几年来,幼儿园和小学都比较重视幼小衔接工作,而且,无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小学教师,越来越认识到幼小衔接工作做得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进入小学后的乃至于适应社会后的发展。因此,社会各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在幼小衔接方面都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前几年,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我们教育局直属的幼儿园与小学也扎扎实实进行了幼小衔接的工作,通过这项工作,大家对幼儿园与小学课堂教学的特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并对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师也能主动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努力缩小幼小衔接的坡度,但作为教师教研的一种形式,大家更多关注的还是教师的“教”。从总体来看,幼小衔接工作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1、原有的幼小衔接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2、幼儿教师的短期效应观念,忽视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从而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3、日常行为规范方面,幼儿园教育要求与小学教育要求不同,幼小教师互不接触。4、幼儿角色转换,心理上需要一个过渡期,当前幼儿教育缺乏过渡培训期。5、忽视幼儿个性的正常发展,保教不能并重,往往是“保育过度”或“教育片面”。这个问题不紧存在于中国,也是世界性的一个问题。它广泛地涉及到家庭、教育机构,并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深入地开展“幼小衔接中幼儿良好课堂习惯的培养研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遵循幼小衔接工作的规律,探索培养良好课堂习惯的策略,从幼儿园、家庭、小学三方面全局考虑,使幼小衔接工作更加有效。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首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研究与探索,以及对幼小衔接中课堂习惯的培养内涵及意义进行深入的理解,对教师的教育行为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课题注重方法和途径的探索,侧重实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预期成果易于推广,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更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有很强的实践价值。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这种建构有利于知识技能的迁移积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无法由他人取代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对外部信息的主动选择,而非被动接受。再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建构主义也强调教师在建构知识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与支持,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人本主义理论。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人文精神的最高境界。教育上的人本思想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具体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人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育教学都必须以人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成功教育理论。成功教育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取得成功。成功教育强调通过教育的改善,促使学生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触发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自我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潜力学理论。在人的体内蕴藏丰富的自然、社会的精神禀赋与潜能,即“沉睡着的潜力”这种潜力是强大的、无穷的,唤醒它能让人奋发向上,提高智能。课题的界定良好课堂习惯具体地说,就是以唤起受教育者的习惯意识,在正确地理解习惯与学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高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道德观、规范科学化学习行为,培养持久恒定的学习情趣。另外,从习惯培养的一致性、相承性、连接性以及渗透性的这些方向去考虑。幼小学习习惯的衔接它需要幼儿园、小学、家庭三者共同配合协作完成,而且也只有家、园、校达成共识,步调一致,在发展方向上同步,在发展目标上同步,在教育原则上同步,在不同的场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共同承担起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任务,才能很好地做到幼儿园到小学的过程。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通过对一年级学生及幼儿园大班孩子课堂学习中存在的不良习惯及问题调查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探索培养幼儿良好的课堂习惯的策略,以使幼儿能具备适应小学课堂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为幼儿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级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研究内容:使幼儿具备幼小衔接的课堂习惯的意义与价值。幼小衔接中幼儿课堂习惯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培养幼小衔接中幼儿倾听、积极发言、观察思考、合作学习、有序操作等课堂习惯的行之有效的策略。课题研究的方法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我们将通过查找、分析文献资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个案研究法:通过问卷、座谈、观察等方式,对一年级学生及幼儿园大班幼儿进行课堂行为习惯现状调查,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归隐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研究实施方案,力求实施方案科学、可行。行动研究法:我们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儿童各方面的观察、测试,建立档案等,不断修改完善培养措施,开展幼小衔接教育中的课堂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的步骤我们准备2011年8月—2012年8月,共一年。来研究本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8月——2011年9月)成立课题小组,确定课题研究人员,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对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与存在的不足加强研究,从中吸取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学习理论文献,寻找理论依据,明确实验目标分析,提炼先进理论经验,提出研究假设,完善实验方案。(二)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6月)1、研究全面启动,并完成实验前对研究对象的检测与评估。2、构建基本操作模式:通过“学习----研讨----开课----再研讨----小结----学习”的方式,让教师在实践中侧重幼儿倾听、观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按要求操作、合作学习等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3、阶段性推测: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整理总结等。(三)研究总结阶段(2012年7月——2012年8月)1、分析各种数据。2、汇集各种研究材料。3、撰写研究报告。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理论成果: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撰写研究论文,并编辑成册,形成《幼小衔接中幼儿良好课堂习惯的培养研究论文汇编》撰写《幼小衔接中幼儿良好课堂习惯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有关专家进行专业鉴定、论证。实践成果:幼儿良好课堂习惯的养成,为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奠定了基础。课题组教师的教学水平、研究能力得以提升。可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运用。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主持人:朱海英全面负责课题的规划与实施工作主要成员:李春枝、朱亚楠、刘美玲、张凯、武乐负责对课题研究过程中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研究实践工作。其他成员:吕倩、赵建华、陈莹、赵芳、李钦进行方案的具体实施工作。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我园是省级示范幼儿园,教师素质较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强、氛围浓,近年来,相继开展的重要科研课题有:国家重点课题《基础教育新三片地区发展水平研究》;国家级子课题:“幼儿园探索型主题活动案例的研究与实践”、“以教学案例分析为手段促进教师反思能力提升的研究”;省级课题“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通过探究式学习活动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研究”、“幼儿美术教育有效性评价的研究”;市级课题:“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幼儿主体性缺失现象的原因和改善策略的研究等。课题主持人为副园长,小学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曾主持过国家级子课题“幼儿园探索型主题活动案例的研究与实践”、“以教学案例分析为手段促进教师反思能力提升的研究”、省级课题“幼儿创新美术教育的研究”;市级课题“幼儿安全自我保护教育的实践研究”、“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组成员中有保教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均曾主持或参与过多项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幼儿园有丰富的课题研究参考资料,声像资料,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初步的资料基础。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保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指导与实施,建立规范的课题管理机制,做好学期与总结,定期开展活动,建立资料档案:确定专人管理,每次活动都要有一整套材料与详细规范的记录。我园与开封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为邻,并得到小学领导和教师的支持,有利于开展各项课题研究。课题组已做好经费预算,幼儿园给予资金及研究中录像机、照相机、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的全力支持。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一、研究概况(一)问题的提出1.幼小衔接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幼升小,家长往往会焦虑,孩子会无助,老师们会盲从。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转折点上,在实现这个转折的过程中,幼儿会有不适应,比如在学习方式、生活习惯等多方面跟上小学的节奏和要求。作为幼儿园充分研究一些准备工作处理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这对于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的连贯性与整体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二)研究目的进行幼小衔接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平稳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身心获得健康发展。1.让幼儿快乐地期盼小学生活---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2.让幼儿主动地感受小学生活的特点---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3.让幼儿自信地走进小学---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4.在“幼小衔接”方式上,建立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以幼儿园、家庭、小学为实施载体的“多维互动体”,实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无缝衔接。(三)研究意义1.促进幼儿社会适应性的培养。合理综合组织小学与幼儿园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展示自我价值。根据小学一年级在整个教育历程中的特定地位,在开展丰富活动的同时营造幼小衔接的氛围。2.促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学习适应的衔接。幼小衔接是针对以往新生入学所反映的种种弊端而进行的,是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针对过去一些弊端,我们应立足学生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养成珍惜时间和乐于学习的好习惯,用小学生的行为去规范自己,逐步养成自律的能力。3.充分做好入学前应有的良好心理准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使用工具的能力,减缓两学段的坡度,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一个不间断的整体,促进幼儿和谐发展,这也是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所在。二、课题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手段等)(一)课题研究内容1.建立“师”与“幼”的互动关系,关注幼小衔接内容的有效性“幼小衔接"”中应怎样构建师幼间的互动,其关键在于我们到底教什么、如何教。面对今天的幼儿,幼小衔接工作如何才能更有意义、更有成效,以满足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特点。(1)把幼小衔接与幼儿园新课程的实施有机结合,解决“教什么”的问题。(2)把幼小衔接与幼儿发展的特点有机结合,解决“如何教”的问题。2.建立“家”与“园”的互动关系,探索“幼小衔接”资源的整合性“家”与“园”的衔接,在幼小衔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大手牵着小手,是幼儿迈好入学第一步的力量和源泉。帮助家长更新、端正和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是幼小衔接工作成功的保证。携手为家长提供支持和帮助,形成“家”与“园”的资源互动链,提高幼小衔接的实效性,解决“转折点”问题。3.建立“家”与“园”与“社区”的互动关系,促进幼小衔接体系的连贯性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充分利用社区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创建幼儿园与小学间的互动协作环境,是幼小衔接工作连续性的保证。4.对幼小衔接工作的不断反思。(1)幼小衔接工作的创新更在于教育理念的更新。(2)幼小衔接工作的突破在于教研方式的改变。(3)幼小衔接工作的长效在于价值取向的拓宽。在幼小衔接的路途中,我们将和幼儿携手共同面对变化、经历过程、体验成长。(二)课题研究过程1.明确研究任务并进行分工,修订课题方案和计划2.邀请区教委领导和专家进行指导工作3.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工作4.举行课题研讨及开放活动5.组织阶段性评估6.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为结题工作做好资料积累。(三)课题研究方法手段1.积累资料法。每一位教研员结合自己的写作教学和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尽可能地将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和学生成长进步的案例积累下来,作为研究的重点参考资料和研究成果。2.调查法。(1)跟踪调查法,以园所为单位对于进入小学的孩子进行一年的的跟踪研究,建立好幼儿成长档案,看幼儿的发展提高。(2)问卷调查法,在不同的阶段设置面对幼儿、家长和学生升入一年的班主任或者社区邻里调查问卷,随时存档,对比。3.经验总结法。结合课题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点结自己的一些做法,体会,并撰写总结性文章,进行推广。三、课题研究步骤和时间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20**.12)1.组织选题,开题,提出课题研究方案,明确任务和分工,各位参加研究的教师自主提出研究目标,写出研究计划。2.通过年级组根据研究计划,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面进行探讨,制定详细的实施规划,讨论、研究后备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1——2013.11)1.落实研究内容2.资料收集(1)对于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能解决的策略。(2)组织各种互动,及时进行反馈、总结整理。3.聘请领导和专家进行指导。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升课题研究质量。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12)课题组成员撰写结题报告,出课题研究成果。四、成果呈现形式1.经验总结:对教育经验活动及经验认识进行分析、加工、制作、整理,形成较为系统的、合乎逻辑的认识。依据的是教育实践经验所提供的事实,深入分析与总结教育实践中的教育现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2.研究日志:教师对生活事件定期的记录,不仅仅罗列生活事件的清单,而是通过聚集这些事件,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自己地假定。记录的是教师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所解释的和反思的内容。3.教育叙事:课题实施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行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写作的成型的研究成果。3.经验总结法。结合课题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点结自己的一些做法,体会,并撰写总结性文章,进行推广。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课题“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是我们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实践一定能取得非常满意的实验效果,下面就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标、意义及各项实施办法向各位领导汇报。一、有关概念、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幼儿园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教室、寝室、活动室等场所的教学设施、用具的布置(如何进行空间布置与材料的提供)及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心理环境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我们课题研究仅涉及教室环境与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互动”是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全新教学模式,它积极提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向沟通,鼓励被教育者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幼儿不仅仅是在环境中成长,也是在环境里探索和学习。因此也可将“环境视为幼儿的老师”,互动式的教育环境可让幼儿体会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有利于萌发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研究背景:“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新《纲要》强调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的,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的环境,使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将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的重要位置。但从现状看却存在许多要解决的问题:环境创设内容上追求精致美观,缺乏教育性;布置的形式上单调,缺乏多样化;布置方法上,主要以教师的设想、愿望出发,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应创设与幼儿互动的环境,让幼儿用环境记录、描述自己一日生活,使环境成为“会说话”的环境,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发挥其教育作用,体现环境的价值。研究的意义:通过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改变教师观念,不包办代替: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探索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以支持和引导幼儿积极的与环境互动。促进幼儿感知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个性的和谐发展。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目标:1、改变教师观念,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引导教师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支持、引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建构创设意识的内容、途径、指导策略,利用环境来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积极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幼儿互动环境。以促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萌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教育经验:在不断地反思教学中提高教师经验总结与分析能力。内容:本课题分为两个子课题:第一、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第二、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1、指导幼儿欣赏扎染布艺。2、研究扎染的基本方法和一定的技能、技巧。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扎染活动。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1、在环境创设中,如何引发幼儿主动提出创设的意愿和动机。2、研究如何在师幼互动地创设环境中培养幼儿主体性、积极参与性为主线,选择与安排相关合理、有趣的内容。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发并促进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由课题组人员设计观察记录表,通过观察,了解幼儿与现有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2)比较法:通过比较前后测幼儿与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从理论角度分析幼儿如何更好地与之互动,为教育的实践奠定基础。(3)行动研究法:以实践作为研究的起点,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从而不断探索出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一系列教育方法的研究策略。(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验教育过程的回顾、反思、总结,将教育措施、教育观察、教育效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研究。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组织由园长挂帅、业务园长、教研组长及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组,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我园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展开关于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现状调查。在研究中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改进教育方法和途径,以保证实验研究的效果,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20XX年9月——20XX年11月第一阶段:筹备阶段:搜集有关资料,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好观察记录及实验方案。20XX年12月——20XX年11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阶段,根据前一阶段的观察,从改变教师观念,创设良好的物质与心理环境,指导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真正达到环境与幼儿的互动。20XX年12月——20XX年2月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对整个实验过程的资料、信息、音像等进行综合、归纳、概括、总结;撰写工作报告及实验报告、结题报告,最后出版本课题研究的成果集,制作一套环境创设课例光盘和课题研究过程光盘,举办有关课题成果的展览并推广。五、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我园虽仅成立两年的时间,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先后被确立为徐州市一类幼儿园、市示范幼儿园、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市优秀家长学校、徐州师范大学社区学院教育基地及青年路小学、公园巷小学、徐师附小、解放路小学等教育实验小学幼小衔接实验基地。在课题开展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出观察记录;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如何进行创设才能与幼儿互动,掌握了环境创设的要求、内容和方法,写出了实验方案;认真阅读、理解相关的书籍如《幼儿园环境布置的思考》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让环境和材料与幼儿对话》等,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需要,还专门组织教师到苏州、贵州等地方学习扎染工艺。另外,我园将拨出专用经费,应用到科研课题上来,以保证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六、预期研究成果1、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调查与分析。2、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方法与策略。3、教师在课题中的观察指导个案及成长发展。4、幼儿成果展示。5、与课题有关的教养笔记和论文的发表。6、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实验报告与工作报告。7、关于课题研究的音像资料。七、课题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用科学发展观的态度指导课题研究,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科学地进行调查研究,重实证、重理性;合理运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比较法和经验总结法等进行研究。2、课题研究人员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以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行动。3、及时慎重地、细致地收集实验资料,注意收集点滴的实验成果和体会,以保证课题研究获得良好的成果。4、课题研究中要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作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选题的缘由和目的(1)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2)新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需要;(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需要;(4)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需要。本课题是在认真学习有关政策及理论的基础上,就幼儿园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促进师生素质发展方面做些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文献综述一、研究概述幼儿园的自然常识教学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和需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外早期儿童教育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引进,活跃了幼教界的思想。重视早期儿童的智力发展成为当时的需要。这一时期的自然常识教育基本上是为智力服务的,内容局限于自然现象,教学方法仍未摆脱教师讲、幼儿观察与听讲的模式。90年代初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幼教界借鉴了国外现代儿童科学教育的有益经验,在自然常识教育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对幼儿科学教育进行了科学研究和较全面的改革。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全面的初步的素质。这种素质不是单纯的表现为个体掌握科学知识量的多少,也不是单纯的表现为个体对知识的学习能力,而是个体表现出的一种热爱科学、理解科学、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内在综合品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通过在幼儿园开展以科技活动的方式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促进师生科学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二、目前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1、美国的2061计划及有关科学教育研究2、国内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研究(1)在全国教育科学“七五”和“八五”规划中,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均为重点研究课题。(2)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及幼儿教师素质的制约,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始终未能开展。①我国幼儿教育现状。②幼儿教师科技素质现状。幼儿教师职前科技知识教育是薄弱环节(调查说明)。b、幼儿师范学校在校生科技素养水平不高(调查说明)。c、幼儿教师的科技教育能力和现代科技知识水平有待提高(调查说明)三、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界定(1)关于幼儿科学教育。(2)关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科学教育含义。(3)关于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界定。(二)怎样研究在研究计划中的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设计、研究数据的搜集方法及对数据的分析。在研究计划的结构中,它表现出来的是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
本文档为【幼小衔接课题开题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