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

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

2018-10-22 50页 pdf 1MB 289阅读

用户头像

is_133141

暂无简介

举报
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图集禹城市人民政府2018年9月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城市目标、定位与规模.............................3第三章市域规划........................................7第一节区域协调..................................................7第二节空间分区与管制.....................
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
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图集禹城市人民政府2018年9月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城市目标、定位与规模.............................3第三章市域规划........................................7第一节区域协调..................................................7第二节空间分区与管制............................................9第三节城乡总体布局.............................................11第四节产业组织.................................................16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18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规划.........................................18第二节建设用地布局.............................................19第三节城市地下空间.............................................25第四节城市更新与新区建设.......................................26第五章专项规划.......................................29第一节历史文化保护.............................................29第二节城市特色风貌.............................................31第三节居住和公共服务...........................................34第四节综合交通.................................................37第五节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40第六节市政公用设施.............................................47第七节综合防灾规划.............................................56第六章规划实施.......................................59第一节时序安排和远景展望.......................................59第二节规划实施措施与保障.......................................61第七章附则.........................................63附表...............................................64附表一:中心城区现状用地平衡表...................................64附表二:中心城区规划用地平衡表...................................65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1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体现上位战略要求和市民需求,指导禹城城市建设与管理,促进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的相关规定,编制《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本规划”)。第2条适用范围本规划是指导禹城市行政辖区范围内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法定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禹城市域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第3条规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四)《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2012);(五)《山东省城市和县城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2012);(六)省委、省政府《关于改进和完善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鲁发〔2015〕7号);(七)《山东省城市(县城)总体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2016);(八)《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鲁发〔2016〕15号);(九)《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意见》(鲁办发〔2017〕60号);(十)《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的通知》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2(鲁建规字〔2017〕34号);(十一)《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十二)《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十三)《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2017-2030)》;(十四)《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十五)《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十六)《禹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七)《禹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十八)与城乡规划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第4条规划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绿色发展、彰显特色、依法规划的原则。第5条规划空间层次规划分为市域与中心城区两个空间层次。其中市域是指禹城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992.3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东至禹城市界,西、北至徒骇河,南至赵牛河,总面积约87平方公里。第6条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为禹城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992.36平方公里。第7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7-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3第二章城市目标、定位与规模第8条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接京津冀、济南都市圈和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抓手,以创新驱动型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为根本动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创建活力禹城、秀美禹城、实力禹城、幸福禹城、生态禹城,基本实现现代化。第9条阶段目标到2020年,经济总量和质量大幅提升,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明显变化,生态保护得到全社会重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大幅提升,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济南都市圈(济德发展轴)节点城市和大禹文化生态水城。。到2050年,经济发展健康可持续,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斐然,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第10条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体系目标序号指标现状年2020年2035年坚持创新发展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43.1448622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4.79283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2.1344高新区工业用地地均产值(亿元/平方公里)6.819.532坚持协调发展5常住人口规模市域常住人口规模(万人)51.815566市区常住人口规模(万人)22.32638.56城乡居民收入比1.841.81.57城镇化率指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3.2607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5.155475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4目标序号指标现状年2020年2035年8城乡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平方公里)143.87135106人均城乡建设用地(平方米)278245160城市建设用地(平方公里)383944.3坚持协调发展9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3.73.73.710耕地保有量(万亩)539.77576.8457711森林覆盖率(%)35.9404312河湖水面率(%)1.621.621.6213农村人居环境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5.88≥99100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99100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100坚持绿色发展14城镇开发边界内建设用地比重(%)——43.253.715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微克/立方米)79.650<301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降低(比2015年)(%)——15>4017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比2015年)(%)——17>4018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7≥98≥9919污水资源化再生利用率(%)——≥85≥992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10010021城市生活垃圾回收资源利用率(%)——>20>3522道路网密度(公里/平方公里)>823绿色交通出行比例(%)——≥75≥9024新增民用建筑的绿色建筑达标率(%)——100100坚持开放发展25年新增常住人口(万人/年)0.460.80.726居民家庭互联网接入带宽(兆比特每秒)10≥100≥1000坚持共享发展27基础教育设施生均用地面积(平方米)——202228人均医疗卫生用地面积(平方米)0.220.30.6829人均文化设施用地面积(平方米)0.020.451.2630人均体育用地面积(平方米)00.250.5231养老机构千人床位数(床/千人)——35403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2.64.58.3133人均紧急避难场所面积(平方米)——0.71.5-234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率(%)——>9010035公园绿地步行15分钟覆盖率(%)——>80100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5第11条城市性质国家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济南都市圈(济德发展轴)节点城市,大禹文化生态水城。第12条城市职能(一)国家生物产业聚集区;(二)山东省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三)济南都市圈创新发展引领区;(四)以大禹文化为特色的生态健康城市。第13条发展战略(一)融合对接,一体发展的区域战略依托石济客专和站点设置,以德州高新区为空间载体,加强与京津冀、雄安新区在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交流、优质农产品供应、休闲旅游等方面的协作。全面融入济南都市圈,重点在交通设施建设/通勤线路设置、新兴产业培育/城市农产品供应、人才培养与交流、休闲旅游等方面加强沟通与合作,与齐河、临邑打造南融济南的隆起带。主动对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找准与先行区“四新”产业体系合作的重点,增密功能联系,实现交通互联互通。对接德州都市区,重点在交通设施建设/通勤线路设置、市域一体化政策等方面建立起长效沟通机制。(二)中心升级、城镇育特、乡村振兴的城乡一体化战略:发挥中心城配套服务完善、经济基础较强的优势,深入推进产业创新升级,健全服务设施,增强对市域人口和要素的集聚能力。着力推进房寺镇中德合作特色镇、国家重点镇建设,依托石济客专站场打造重点镇梁家镇,推进伦镇特色蔬菜镇建设,其他乡镇结合各自特点形成特色化发展方向。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6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实现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乡村振兴发展。(三)创新驱动、都市导向的产业战略围绕新业态、新动能,积极开展新旧动能转换,明确禹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加强与京津、济南和德州的产业联系。建立创新驱动、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把人才、技术、项目、金融等优势资源有效聚集。(四)廊道复合、服务均等的设施战略继续推进京沪综合廊道的复合型建设,着力在快速交通、通勤交通方面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提高走廊承载的人流、物资流、信息流的密度与强度。完善南北向交通路网,提升道路技术标准,拓宽对外联系的方向。采用城市织补的手法,完善城市内部绿地、卫生室、学校、社区服务(养老、文体等)等开场空间与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提高居民生活的便利度。加大农村地区的投入力度,重视民生建设,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五)保育生态、传承文化的特色战略依托水系众多的生态本底,加强市域河流综合治理和污染联防联治,开展千亩湿地建设项目,保护市域生态本底。结合河流和道路防护绿廊建设,串联中心城区和城镇、主要文化景观点、自然风景点、乡村特色点的市域绿道,形成市级绿色休闲网络。深入挖掘大禹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与遗迹,保护传统城市空间格局,丰富城市建设文化底蕴。贯彻低环境冲击的建设规划理念,推动海绵城市、绿色城市的建设。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7第14条市域人口规模与城镇化率规划2020年市域人口为5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2035年市域人口为6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8%。第15条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规划中心城区人口规模2020年为26万人,2035年为38.5万人。规划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2020年控制在3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50平方米;2035年控制在44.3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15平方米。第三章市域规划第一节区域协调第16条融入济南都市圈全面融入济南都市圈,主动对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加强规划和政策衔接,发挥济德一体化南北联通的节点作用。重点做好产业功能的衔接。围绕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新智造、新科技、新服务、新消费的产业定位,禹城市重点从大健康、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四大类产业方面,强化与济南的协作。继续发挥禹城作为济南菜篮子和粮食供应基地的作用,积极发展文创农业、生态农业、教育农业、社区农业等新型业态,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打造济南市民休闲度假的后花园。加强交通联系。将青银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铁路、石济客运专线等作为禹城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中心城区、遥墙机场之间连线的重要通道,配合做好济南新外环高速公路禹城段的建设,拓宽G101、G308作为联系的日常性/通勤性道路。第17条依托德州对接京津冀发挥行政隶属关系,禹城市要落实德州市打造京津冀地区南部重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8要生态功能区、产业承接基地、科技转化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劳动力输送基地的要求,做好各项协同政策的衔接。打通通勤性交通联系,着力推动德禹复合型交通走廊(G101、京沪铁路、石济客专等)的建设,增加禹城与德州中心城的通勤性联系,建立常态化的快速公交运输体系。加强与德州在太阳能光伏、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业上的交流与合作。第18条协同齐河共同维护好石济客运专线的运行。打通县界的断头路,加快S324北延、禹丁路向东与桑安路连接、禹丁路向南连接齐河煤电产业园、禹莒路与规划潘仁路的联系、禹城中心城区与规划宣济路连接,更加便捷彼此之间的联系。加强工程机械装备、生物医药产业上的分工与合作。在招商引资上,共同做好引进京津冀、济南的新科技成果转换与应用中心建设。协同发展旅游与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生态休闲等第三产业。第19条联动平原重点加强产业衔接与协调。做好生物产业发展的协同与分工,特别是糖醇产业要形成互补的产品系列体系。加强新能源产业链的互相补充,共同打造光伏产业集群。强化农用机械、发电机、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业在研发设计、品牌整合、零配件供应的合作。做好两县(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共同构建历史文化旅游的大线路。第20条协调临邑加强木糖、木糖醇、生物蛋白等生物医药产业的协作,形成集中力量共同研发、共建区域品牌、产业链条分工合理的发展格局。共同保护和治理徒骇河,在沿河水环境治理、控排防污、绿化美化等方面形成合力。第21条联通高唐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9重点做好交通衔接与徒骇河治理。作为京沪廊道上交通节点,禹城发挥联系高唐县与京津、高唐与济南的枢纽作用。做好高唐县北侧梁村镇向东与房寺镇、琉璃寺镇向东与莒镇、杨屯乡向东与辛寨镇和伦镇、李屯乡与赵寨子镇之间断头道路的衔接。在徒骇河水环境治理、控排防污、绿化美化等方面形成合力。第二节空间分区与管制第22条基本思路按照严格保护、宁多勿少的原则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按照最大程度保护生态安全、构建生态屏障的要求划定生态空间。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统筹考虑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需要,划定农业空间。按照发展基础和开发强度控制要求,兼顾城镇布局和功能优化的弹性需要,从严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有效管控城镇空间。第23条生态红线保护区与生态空间禹城市生态红线保护区包括3处水源涵养地,2处生物多样性功能区,1处水土保持功能区。禹城徒骇河国家湿地公园水源涵养生态红线保护区,以徒骇河为主体,自西南至东北方向贯穿禹城中部区域,湿地面积688.3公顷,湿地率64.5%。一级管控区为堤坝内范围,东北至唐家屯村,西南至张李店村,面积2.86平方公里;二级管控区为一级管控区外侧20-100米,面积7.11平方公里。禹城鳌龙湿地公园水源涵养生态红线保护区,位于禹城市东南方向,距离禹城市区6公里,湿地面积80公顷,湿地率35.2%。一级管控区北至东军张村,南至前屯村,面积0.39平方公里;二级管控区东至京沪高速,西至东军张村,面积0.76平方公里。禹城如意湖水库(李三尖水库)水源涵养生态红线保护区,一级管控区范围至庞桥村南部,尉庄村、南李村西部,于屯村、郝屯村东部,马沙窝村东北部,面积1.07平方公里;二级管控区为一级管控区外围20-100米,面积0.38平方公里。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10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源涵养生态红线保护区,主要指禹城市第二水厂,位于禹城市城区南部,为一级管控区,具体范围为孙庄村东南、于庄村西南、赵庄村东北、李庄村西北,面积0.012平方公里。德州市禹城南水土保持功能区生态红线保护区,为二级管控区,范围东至司庄村,西至小郑村南,南至小邵村,北至河南张村,面积8.06平方公里。德州市禹城市徒骇河生物多样性功能区生态红线保护区,与徒骇河水源涵养地、如意湖水库水源涵养地成为一个整体,一级管控区相同,二级管控区包括东至后马屯村,西至石门王村,北至如意湖水库,南至安仁镇政府周边,并包含徒骇河水源涵养地的二级管控区,面积约30.74平方公里。德州市鳌龙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功能区生态红线保护区,与鳌龙湿地公园水源涵养地成为一个整体,一级管控区北至东军张村,南至前屯村,面积0.39平方公里;二级管控区东至京沪高速,西至张庄,北至韩庄村,南至千户村南侧,面积1.73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一旦划定,应满足以下管控要求:一是性质不转换: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的自然生态用地不可转换为非生态用地,生态保护的主体对象保持相对稳定。二是功能不降低: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能够持续稳定发挥,退化生态系统功能得到不断改善。三是面积不减少:生态保护红线区边界保持相对固定,区域面积规模不可随意减少。四是责任不改变:生态保护红线区按照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实行分类管理,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对红线区共同履行监管职责。生态空间是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区域,是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严禁在区内进行任何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市域内河流滩涂、风景名胜、基础设施廊道及部分自然保留地等作为生态空间进行保护。第24条永久基本农田和农业空间永久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用地、农村居民点共同组成了农业空间。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11近期(2017-2020年)落实《禹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共495平方公里,远期以推进多规合一为导向,在保证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协调国土部门从严划定并落实永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编制城乡建设、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相关规划,推进多规合一过程中,应当与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充分衔接,原则上不得突破永久基本农田边界;一般建设项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对占用的必要性、合理性和补划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严格论证,通过国土资源部用地预审;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依法依规报国务院批准;严禁通过擅自调整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避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审批。在土地总体规划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城乡发展诉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背景,形成市域农业空间,未经法定程序不能擅自进行非农建设。第25条城镇开发边界和城镇空间城镇空间是中心城区和镇区的规划建设区,城镇空间不得突破城镇开发边界。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包含允许建设用地和有条件建设用地两部分构成,城镇空间应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产出效益,引领带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第三节城乡总体布局第26条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城四镇、两带三轴”的空间格局。“一城”指中心城区;“四镇”指十里望、梁家、房寺、伦镇四个重点镇;“两带”指依托徒骇河、赵牛河形成的市域生态景观带;“三轴”指三条城镇发展轴,包括德济城镇发展轴和沿S316、禹王路和梁家-中心城-莒镇形成的两条市域发展轴。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12第27条城乡发展策略优化中心、打造集群、培育体系、轴带支撑。第28条城乡居民点体系等级结构规划形成“中心城——小城镇——美丽乡村”三级城乡居民点等级体系,指导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分级配置。城乡居民点等级规划表城乡居民点等级数量(个)名称一级中心城1禹城中心城二级小城镇重点镇4十里望、房寺、梁家、伦镇一般镇6张庄、辛店、莒镇、辛寨、安仁、李屯三级美丽乡村--第29条城乡居民点体系规模结构规划2035年禹城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38.5万人。重点镇城镇人口规模合计11万人,其中十里望镇4万人,房寺镇4万人,梁家镇2万人,伦镇1万人。一般镇城镇人口规模合计2万人,其中张庄、辛寨、安仁、辛店、莒镇、李屯人口规模各0.2-0.4万人。每个中心村人口规模0.1-0.5万人。第30条小城镇发展导引(一)十里望以商贸旅游、机械制造和食品加工为主的特色小镇,与中心城区协同发展。规划期末城镇人口4万人,镇区方格路网,中心区为商贸区,西部和东部为居住区,北部为低密度居住区。镇区与禹城市中心城区以徒骇河为界,隔河相望,规划与中心城区统筹布局,协同发展。规划将现状综合批发市场打造为禹城市的商贸物流园区。镇区工业以机械制造、木器加工、食品加工等主导。(二)房寺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13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全国重点镇、国家级生态镇。以装备制造、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为主的具有北方水乡风貌的中德微排小镇,是市域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规划期末城镇人口4万人,镇区为向东、向西发展。用地集中布局,方格路网,中部和东南部为居住区,西部和东北部为工业区。打造中部湿地公园,中部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提升镇区景观风貌及服务能力。(三)梁家以商贸物流、生态旅游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高铁小镇。规划期末城镇人口2万人,分为两个发展组团:梁家镇驻地为向东、向北发展为主,用地集中布局,方格路网;石济客专禹城东站组团北侧为生活及商务用地,南侧及东侧为产业地。(四)伦镇以特色农业、休闲旅游为主的生态小镇。规划期末城镇人口1万人,生活区向西发展,工业园区向南发展,用地向中心集中布局,方格路网,东南部为居住区,西北部为工业园区。(五)辛店以高效生态农业(西瓜、草鱼)、乡村旅游为主的绿色食品小镇。规划期末城镇人口3000人左右,生活区向东、向南发展,工业区向北发展,用地向镇中心集中布局,方格路网。(六)张庄以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生态宜居小镇。规划期末城镇人口4000人左右,镇区向西、向南发展,加强镇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镇区服务能力。(七)安仁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14以生态农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为主的瓜菜小镇。规划期末城镇人口4000人左右,镇区向北、向东发展,镇中心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加强镇区环境建设,提升镇区整体风貌。(八)辛寨以果品种植、蔬菜种植为主的果品小镇。规划期末城镇人口4000人左右,镇区向北、向东发展,镇中心布置公共服务设施,提升镇区服务能力。(九)莒镇以特色农业种植(大蒜、圆葱等)为主的绿色蔬菜小镇。规划期末城镇人口3000人左右,镇区向北、向东发展,西侧为生活区,东侧为工业园区。加强镇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环境,提升镇区服务能力。强化园区建设,以农副食品加工、假发加工业为主。(十)李屯以蔬菜种植、豆制品加工为主的农业小镇。规划期末城镇人口2000人左右,镇区向北、向东发展,西侧为生活区,东北为产业区。第31条美丽乡村发展引导(一)总体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造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禹城样板”。(二)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统筹发展粮食、蔬菜、畜牧、水产、林果等产业,着力发展现代、高效、优质农业,建设京津济“放心农场”。积极稳妥推进“两区同建”,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鼓励发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15展休闲农业、建设田园综合体,完善农村物流配套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工程,提升村容村貌。规划61个中心村,完善设施配套,辐射带动周边基层村发展,吸引其他村庄人口迁入,在集约和节约用地的基础上适度扩大村庄规模。中心村一览表名称个数(个)中心村市中街道4肖寺、夏季、廿里堡、安庄十里望3韩寨、程庄、池崔房寺8大程、邢店、蔺刘庄、陈寨、崔李、大李店、三河、张安梁家6马家庙、来风、杨官营、邢寨、王贵庭、三院、伦镇6水坡、袁营、水坡杨、城子坡、簸箕王、孙庄张庄5黎济寨、北丘、北孙、窑货张庄、洼王庄辛店6王寨、张集、官庄、西苑、洪张庄、沙河辛莒镇5纸坊、白庄、皮孙、齐集、莒东辛寨7刘村、杨圈、油坊、沈堂、梁河、落马佃、安谭李安仁6武庄、赵家集、孙庄、王子付、药王、姚宋庄李屯5丁寺、四季、大纸坊、焦王、冯石合计61推进“一村一品质、一村一特色”,重点培育40个特色村。保持村庄原有格局和环境特征,保护本地传统文化和建筑特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规划一览表镇街数量村名市中街道6后冢子村、肖寺村、祁庄村、窦庄、尚午头村、千户屯村十里望7十里望村、尹庄村、司庄村、北马村、刘普站村、龚庄、毛园村房寺4靳庄村、邢店社区、周庄、李三尖村梁家1桂庄村辛店4沙河辛村、苏庄村、修庄村、大秦庄辛寨3前油坊村、庵尚村、河西刘村张庄1黎济寨村安仁5张庄、王子付、食合杨、颜坊、义和王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16镇街数量村名伦镇2太合庄、北街莒镇2莒镇村、董屯村李屯5前庙村、柳庄、新高村、欧庄、李庄村合计40(四)树立乡村文明新风以“善行义举四德榜”“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四德工程”建设,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为载体,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尚,引导健康生活。(五)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依托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试点,探索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政策,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土地有序流转。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打通一二三产融合通道,增加农民收入。(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建立村党组织领导下的组织健全、自治有效、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村民自治制度,调动农民参与村民自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和维护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完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等村民自治组织,规范“一约四会”运行机制,确保村民自治各项制度落到实处。第四节产业组织第32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以特色农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医养健康、文化旅游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成组布局。第33条产业发展目标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17将禹城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中国生物谷”、中国知名的大禹文化之都、北方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山东乡村振兴示范区。第34条重点产业发展引导(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科技园,加大农业品牌培育力度,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与互联网、农业与电商、农业与制造业、农业与旅游业等跨产业业态。充分利用历史文化、特色生态农业资源等,发展创意农业旅游,打造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乡村民宿、特色小镇。(二)创新驱动生物产业大力推进中国“生物谷”建设。积极开发功能性果蔬产品、天然果汁酸乳制品等生物技术食品。大力推动绿色生物工艺在农业、食品、化工、医药、轻纺、能源等领域关键工艺环节的推广应用。(三)推动高端装备业发展发展耕作机械、收获机械、种植机械以及新型智能农机装备及配件。大力发展发动机、传动制动、密封件等船用零部件。发展蓄热式燃烧技术装备、能效二级以上节能风机、节能电机、节能变压器等节能通用设备。以精密化、智能化为方向,重点发展精密、高速、高效、柔性高档数控机床和高性能数控系统。(四)壮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生物质发电、沼气和生物质液体燃料等,推动生物燃料产品高值利用和生物质全链条综合利用。加强生物质能技术原料供应从传统废弃物为主向利用新型资源转化。适度发展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生物质气化发电。加快石墨烯低成本批量制备及纯化技术研发产业化,推动石墨烯在航天航空、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复合材料、新型电池等高端领域应用。延伸拓展智能材料、仿生材料、超材料、增材制造材料、新型超导材料等领域。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18(五)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发挥公路、铁路和高铁等交通优势,加快打造现代物流业,推动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发展智慧物流,鼓励有实力的运输企业向多式联运、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变。(六)鼓励发展医养健康产业大力发展以医疗器械、体育器材为主的健康制造业和集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康信息、体育健身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健康服务业。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制造的有机融合,以及医养健康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医养健康产业体系。第35条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形成“一核、两带、四片、七园”的产业空间格局。“一核”是中心城区的产业发展核心,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中央创新区为载体,打造“大健康产业城”、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两带”是指徒骇河生态产业带和区域产业发展带。“四片”包括东部综合产业片区、西部生态文旅片区、北部商贸物流业片区、南部现代农业片区。“七园”是梁家工业园、房寺工业园、张庄工业园、辛寨工业园、伦镇工业园、安仁工业园、辛店工业园。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规划第36条城市空间结构规划规划形成“两轴三带、双心三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两轴”是指依托行政街展开,串联老城区商业中心温州城商圈、行政中心、糖城广场商圈和德州高新区管委会等发展节点的东西向发展轴;依托通衢路展开,串联创新区智谷中心、创新发展中心和糖城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19广场商圈等发展节点的南北向发展轴。“三带”包括以水文保护蓝道、生态生物绿道、健身绿道、湿地公园、大禹文化传承展示和创新发展带等为主要内容的徒骇河滨水复合活力带;以生态绿道、郊野健身和农业采摘为主要内容的赵牛河生态带;以滨水绿道、休闲商业、城市公园和健身步道为主要内容的泺清河生态休闲带。“双心”是指老城区公共服务商业中心和中央创新区创新发展中心。“三组团”是指老城区组团、中央创新区组团、高新区组团。第二节建设用地布局第37条居住用地规划指标以建设设施完整、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居住小区为目标,结合实际,按照不同类型的各个居住片区具体情况,建设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配套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居住区。居住区内各类设施的用地指标应严格按照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版)的要求执行。居住用地控制指标居住规模层数控制指标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平方米/人)人口密度(人/公顷)居住区低层33-47210-300多层20-28360-500多层、高层17-26380-590小区低层30-43230-330多层20-28360-500中高层17-24420-590高层10-15670-1000组团低层25-35290-400多层16-23430-630中高层14-20500-710高层8-11910-1250第38条居住用地规划布局规划居住用地面积到2035年达到1284.973公顷,人均居住用地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20面积33.38平方米。规划根据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现状情况等条件将中心城区居住用地划分为11个居住片区。规划居住片区一览表居住片区居住用地面积(公顷)居住人口(万人)人均居住用地(平方米/人)三湖居住片区125.784.031.4弦歌居住片区112.123.532.0中心居住片区90.102.536.0升平居住片区78.752.531.5城南居住片区77.792.038.9南关居住片区102.503.034.2文湖居住片区136.714.034.2城东居住片区214.656.533.0第39条城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304.64公顷,形成“市级—片区级—社区级”三级公共设施体系。第40条行政办公用地规划中心城区行政办公用地面积为51.0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15%,人均1.33平方米。第41条文化设施用地规划中心城区文化设施用地面积为48.4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09%,人均1.26平方米。市级文化中心:规划1处市级文化中心,位于吉文巷与两站街交叉口西北角;规划1处市级文化副中心,位于建设路以西、创汇街两侧。片区级文化中心:规划6处片区级文化中心。社区级文化中心:规划9社区级文化活动中心共9处。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21中心城区文化设施一览表序号医院名称位置备注1市级文化中心(图书馆)吉文巷与两站街交叉口西北角改扩建2市级文化副中心建设路以西、创汇街南侧新建3片区级文化中心一新兴路与创新街交叉口西南角迁建4片区级文化中心二东环路与行政街交叉口西南角新建5片区级文化中心三市中路与骇河街交叉口东北角新建6片区级文化中心四开拓路与站河街交叉口东北角新建7片区级文化中心五(工人文化宫)开拓路与行政街交叉口西南角现状8片区级文化中心六新雅路与老城街交叉口西北角新建9社区级文化中心一迎宾路与北外环路交叉口西南角新建10社区级文化中心二新颂路与创新街交叉口东北角现状11社区级文化中心三禹腾路与文化街交叉口西南角新建12社区级文化中心四市中路与如文巷交叉口西南角新建13社区级文化中心五人民路与禹承街交叉口西北角新建14社区级文化中心六迎宾路与两站街交叉口西南角新建15社区级文化中心七禹创路与骇河街交叉口东北角新建16社区级文化中心八禹颂路与南骇街交叉口西南角新建17社区级文化中心九市中路与津万街交叉口西北角新建第42条教育设施用地规划中心城区教育科研用地面积148.7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36%,人均3.86平方米。规划中心城区设置高级中学3所,初级中学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小学13所。完善禹城市职教中心;迁建特殊教育学校,占地1.08公顷。中心城区教育设施一览表类型学校名称位置备注小学双语实验小学开拓路与解放路交叉口西北角现状实验小学如意巷与建设路交叉口西北角现状步云小学金辰街与通衢路交叉口南侧现状解放路小学站骇街与解放路交叉口东侧现状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22类型学校名称位置备注明德小学行政街与新兴路交叉口西南角现状群贤小学汉槐街与禹腾路交叉口东北角规划新湖小学汉槐街与华昊路交叉口东南角现状迎宾路小学禹息路与新泽路交叉口东北角规划通衢小学禹新街与通衢路交叉口东侧规划山师附小通衢路与南环路交叉口西南角扩建友谊小学两站街与吉迪巷交叉口西北角规划三友小学如意巷与吉文巷交叉口西北角规划南环小学南骇街与站南路交叉口西南角规划初中齐鲁中学行政街与迎宾路交叉口西南角现状实验中学南环路与市中路交叉口东南角现状解放路中学站骇街与禹创路交叉口西南角规划明德中学行政街东段,明德小学西侧规划九年一贯制大禹实验学校北外环与通衢路交叉口西北角现状汉槐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路与汉槐街交叉口东南角规划老城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路与创新街交叉口东北角规划人民路九年一贯制学校人民路与禹文路交叉口西南角规划高中禹城一中文化街与新泽路交叉口西北角现状综合高中行政街与迎宾路交叉口西北角现状规划高中津万街与市中路交叉口东南角规划特教特殊教育学校禹丁路和市中路交叉口东北角迁建第43条体育设施用地规划中心城区体育设施用地20.1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46%,人均0.52平方米。规划市级体育中心1处,位于建设路与职教街交叉口西南角;片区级体育中心5处,社区级体育中心5处。中心城区体育设施一览表序号医院名称位置备注1市级体育中心建设路与职教街交叉口西南角新建2片区级体育中心一新兴路与老城街交叉口西北角新建3片区级体育中心二东环路与友谊路交叉口西北角新建4片区级体育中心三市中路与金辰街交叉口西南角新建5片区级体育中心四开拓路与禹石街交叉口东南角新建6片区级体育中心五新潮路与职教街交叉口西北角新建7社区级体育中心一禹腾路与禹新街交叉口西南角新建8社区级体育中心二市中路与新任街交叉口西南角新建9社区级体育中心三站南路与王店南街交叉口东北角新建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23序号医院名称位置备注10社区级体育中心四坊望路与禹承街交叉口东北角新建11社区级体育中心五吉迪巷与如文巷交叉口东南角新建第44条医疗设施用地规划中心城区医疗卫生用地30.1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56%,人均0.64平方米。规划中医院1处,妇幼保健院1处,规划片区卫生服务中心4处,社区卫生服务站5处。规划按三级配套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将市直医院统筹安排,并强化对民营医院的监管,引导合理发展。中心城区医疗设施一览表序号医院名称位置备注1禹城市人民医院开拓路与市中路交叉口西北角改扩建2禹城市中医院通衢路与创汇街交叉口东北角新建3禹城市妇幼保健院行政街与站北街交叉口西北角迁建4片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创新街与新兴路交叉口西南角新建5片区卫生服务中心二东环路与行政街交叉口西南角新建6片区卫生服务中心三市中路与金辰街交叉口东南角新建7片区卫生服务中心四禹石街与站骇街交叉口西南角新建8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宜万路与津万街交叉口东北角新建9社区卫生服务站二禹颂路与王店南街交叉口西北角新建10社区卫生服务站三(济南铁路医院禹城卫生所)站北街与胜利街交叉口西北角现状11社区卫生服务站四临渠路与两站街交叉口东南角新建12社区卫生服务站五人民路与禹拓路交叉口西南角新建第45条社会福利用地规划中心城区社会福利设施用地8.55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0.19%,人均0.22平方米。原则上保证1/3以上居住社区要建有不同形式的养老场所(机构),使老年床位配置标准达到每千人10张以上。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24中心城区社会福利设施一览表序号名称位置备注1禹城市社会福利中心禹丁路中段扩建2日间照料中心新锐路与创兴街交叉口西南角新建第46条宗教用地规划保留中心城区现有两处基督教堂,面积为0.30公顷,用于宗教活动。第47条文物古迹用地规划保留中心城区现有革命烈士纪念馆,面积为1.29公顷。第48条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一)商业用地规划商业用地194.35公顷,形成“市级商业中心—商业副中心—组团级商业中心—居住区级商业”四级结构。规划在每个居住社区布置一定规模、内容多样的社区级商业设施,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二)商务用地规划商务用地39.7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90%。(三)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规划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7.5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17%。(四)其他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其他服务设施用地5.5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13%。第49条工业用地规划中心城区工业用地总面积1473.5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3.28%。规划形成6个工业发展组团,分别为:新能源组团、新材料组团、化工组团、装备制造组团、绿色食品组团、生物研发制造组团。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25第50条物流仓储用地规划布置3个相对集中的仓储物流区,分别是位于北部高速出入口附近的仓储物流中心、火车站仓储物流中心和南部仓储物流中心。第三节城市地下空间第51条规划目标加强对禹城中心城区范围内地下空间资源的整体开发约束,强化对重点地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引导,构建成与地上功能有机联系、开发集约高效、功能完善合理、管理科学有效的城市地下空间体系。第52条规划原则规划确定了以人为本、统筹协调、持续发展、分层开发、平战结合的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策略。第53条开发重点在规划期主要以浅层(-15米以上)开发为主,对-30米以下空间实施严格保护。根据地下空间开发价值分布,确定禹城市城市地下空间重点开发“两心五点”。两心:位于地下空间开发价值高、且集中的区域,形成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主副中心。主中心为行政街与人民路重点地区,副中心为中央创新区重点地区。四点:位于地下空间开发价值较高、且相对集中区域,形成地下空间高效集中开发重要节点,分别是骇河街与河东路重点地区、禹城市职业教育中心重点地区、创新街与瑞安路重点地区及行政街与迎宾路重点地区。第54条开发方式及管控要求重点做好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市政设施、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地下防空防灾设施的规划。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26结合城市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合理修建地下商场、停车场、文娱活动场所,以及各种物资仓库,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城市地下过街道、地下停车场及其它地下工程的建设必须按照人民防空设计要求设计。结合民用建筑新建十层以上或者基础埋深大于三米以上的民用建筑,按照首层面积修建防空地下室。修建九层以下,基础埋深小于三米的民用建筑,按照地面总建筑面积的2-3%修建防空地下室。第四节城市更新与新区建设第55条城市更新目标提高城市的基础服务设施水平,改善和提升城市落后面貌,优化城市职能,疏解交通拥堵,改善生态环境,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城市特色风貌,提升城市活力和竞争力。第56条城市更新对象现状城区城中村、棚户区及城边村、旧设施和工业用地。第57条城市更新策略(一)分类引导,分期推进城中村改造针对禹城市旧住区不同类型进行分类引导,根据建设项目的时间次序,现实问题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近期、远期改造计划,保障改造工作有计划、分步稳妥有序地开展。(二)腾退、挖潜再利用,引导工业集群发展腾退、挖潜老城区工业、进行功能置换;优化工业用地粗放式布局,分类指导工业用地改造,完善工业区设施配套建设,引导工业集群发展。(三)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服务设施均等化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分级配置,实现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营造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27邻里单元,建设邻里中心,通过邻里中心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第58条旧城更新重点地区(一)工业用地针对旧城范围内零散布局的工业与物流仓储企业,采用功能置换的方式,整体搬迁原有企业,结合其周围用地整体更新改造,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形象。(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旧城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疏解交通流量,增加公共交通线路,新建社会停车场;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条件。(三)城中村、棚户区及城边村改造旧城内的城中村,实行撤村建居,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改造模式,按照城市住宅标准改造建设新型社区,引导其逐步改造为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居住生活区。第59条城中村、棚户区及城边村改造思路明确城中村、棚户区及城边村的整村拆建、局部改建与综合整治等改造方式,重点完善和建设城市环境,与城区环境有机衔接,使城市生态绿化环境彻底改观,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奠定良好基础。进一步梳理和完善道路功能,重点加强城中村、棚户区及城边村的城市支路规划建设,加强公共停车场、换乘枢纽等交通设施建设,完善城市道路系统。加强与城市重点区段景观建设的有机结合,保证城市景观的整体性、延续性和协调性,结合各城中村和棚户区所处的区位、开发建设条件,进行城市空间特色塑造。第60条新区定位科技研发、教育、文化、商务办公、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功能复合型中央创新组团。第61条新区范围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28位于禹城市中心城的西北部,南至老城街,东至迎宾路,北至北外环,西至河西路,面积约为4.5平方公里。第62条建设理念(一)功能复合、多元组成重点打造文化教育、科技研发等功能,同时以功能复合激发创新区新活力,考虑为创新区及对外服务的需求,吸引多元化人口集聚。配备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等,保持持久的活力与吸引力。(二)绿色生态、组团发展结合徒骇河,向内引入水系,打造湿地公园,形成休闲游憩型生态绿廊,满足市民日常休闲、活动娱乐等功能,同时依托通衢路布局文化休闲娱乐设施,有效提升片区景观风貌,塑造魅力滨水空间。合理控制环境容量、倡导海绵城市建设、增加绿化设施建设,建设绿色低碳生态组团。(三)有机组织、灵活布局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活体系,新区用地布局结合不同功能大分区、小混合,建设邻里单元,倡导适度的人车分行,构建慢行网络系统。强化主干路快捷交通功能,建立公共交通联系,便捷通勤交通组织。(四)塑造功能完善的城市核心区,提升片区活力合理确定城市核心区功能容量,以点带面,引领城市空间拓展,创造多元复合的城市功能区。(五)营造片区风貌特色,优化片区整体形象梳理风貌结构,构建整体框架。合理确定片区的风貌结构,构建完整的开放空间系统,营造独特的片区廊道和景观节点。优化主要道路,美化城市通廊。重点打造通衢路、创意街、新泽路等重要的城市廊道,形成适宜尺度的城市街道空间,增加沿街绿地和公共活动广场;对道路交叉口、重要的公共建筑周边等重要地段进行统一设计开发、重点打造,形成高品质的、特色突出的城市景观节点。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29第五章专项规划第一节历史文化保护第63条保护目标尊重历史,延续文脉,抓住特点,打造品牌,凸现文化底蕴,形成禹城市的人文个性。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开发利
/
本文档为【禹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