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万卷图书一叶舟,相逢小市且邀留——活动于江南古书旧籍市场上的“书船”

2017-09-27 10页 doc 27KB 1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4168

暂无简介

举报
万卷图书一叶舟,相逢小市且邀留——活动于江南古书旧籍市场上的“书船”万卷图书一叶舟,相逢小市且邀留——活动于江南古书旧籍市场上的“书船” 万卷图书一叶舟,相逢小市且邀留——活动 于江南古书旧籍市场上的“书船”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1年第4期(总第128期) 万卷图书一叶舟,相逢小市且邀留 活动于江南古书旧籍市场上的"书船" 徐雁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自明中后期至晚清,在江南一带沿内河水系和运河水道活动着专营书籍买卖的一种"书船".因与书香为 伍,经营者颇识书文化之道,因而以"织里书船"和湖州书贾为代表的书贩子足迹所至之处,多能获得主顾家的礼遇, ...
万卷图书一叶舟,相逢小市且邀留——活动于江南古书旧籍市场上的“书船”
万卷图一叶舟,相逢小市且邀留——活动于江南古书旧籍市场上的“书船” 万卷图书一叶舟,相逢小市且邀留——活动 于江南古书旧籍市场上的“书船”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1年第4期(总第128期) 万卷图书一叶舟,相逢小市且邀留 活动于江南古书旧籍市场上的"书船" 徐雁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自明中后期至晚清,在江南一带沿内河水系和运河水道活动着专营书籍买卖的一种"书船".因与书香为 伍,经营者颇识书文化之道,因而以"织里书船"和湖州书贾为代的书贩子足迹所至之处,多能获得主顾家的礼遇, 一 般都敬之末座,称为"书客"或"书友".文章系作者即将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着《中国古旧书文化史》里的重要片 段,叙述并探讨了在中国古旧书流通领域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这一特殊书商群体. 关键词古旧书;江南书船 与江,浙经济发达地区所存在的私刻,坊刻业 相适应,自明嘉靖,万历以来,曾经活动着一种沿 内河水系和运河专营书籍买卖的"书船". 因与书香为伍,经营者颇识书文化之道,所以 湖州书贾足迹所至之处,多能获得主顾家的礼遇, 一 般都敬之末座,称为"书客"或"书友",甚至在明 末清初还出现了子承父业的书估世家. 吴敬梓(17O1—1754年)在《儒林外史》第一回 中写道:"(王冕)每日点心钱,他也不买了吃,聚到 一 两个月,便偷个空,走到村学堂里,见那闯学堂 的书客,就买几本旧书,日逐把牛栓了,坐在柳阴 下看."那"书客",当指以"书船"为交通工具,在乡 村城镇间兜卖书籍,纸墨文具的流动商贩.自此 百余年后,尚有鲜明的"书客"影像,印存在缪荃孙 (1844—1916年)的童年记忆中: 余幼时在申港(今属江苏江阴——引者注), 时有书客负一大包,闯入书塾.包内湖笔,徽墨, 纸本,《四书》,经书,村塾所需无不备.议价后,问 家有旧书,残破书否?见村童临帖稍旧者,均欲以 新者相易,盖志在收书也. 十岁时,在澄怀堂读书.书室有阁,阁上尽破 碎之书.一日,书估尽搜括之,雇数夫担而去.但 见有钞本,有刻者,有绢面者,有小如掌者,有大盈 尺者,不知何名也.易得者道光《字典》,角山楼 《类腋》,雅雨(堂)《韩集》,《三国演义》,《左传》等 书,皆新装订者.一村有十余塾,无处不到.(太 平军)乱后则无.村中亦止有一二学塾,藏书亦尽 毁于庚申(1860年)之乱矣. 由此可见,由"书船"这一江南特有的书籍流 动贸易方式所造就的"书客"群体对书文化的影 响. 1"织里书船"的来龙与去脉 据浙江湖州学者说,"书船"又称"织里书船", "是明,清乃至民国湖州独有的一种船,一种专门 卖书的船.据史志记载,书船始于明初,嘉靖至万 历年间,因雕版印刷业发达,书船步入鼎盛阶段. 明代,清朝,民国特别盛行,直到(1937年夏)抗日 战争,日本人汽艇入侵江河,方才慢慢绝迹","直 到本世纪五十年代,有人去织里郑港,谈港一带访 求遗迹,上了年岁的老人还依稀记得当年书船业 的兴旺景象."据介绍: 织里书船都为当地农船改装而成,仅三,五 吨.置船棚,棚下两侧置书架,陈设各种书籍,中 间设书桌和木椅,供选书者翻阅时享用.书商们 向刻书家趸购书籍,装货出运,由两名船夫轮流摇 橹,一路沿埠相售.书船是方便文人求知购书之 所在,船一到船埠系好缆绳后,就任人上船选择书 籍.同时将预备好的书目传单放在衣袖筒内,随 时出入官宦,生员,举子之家„„于是商人从袖筒 内取出书目单,任由主家浏览选择.书商们则被 人们誉称为"书客". "书客"们不仅卖书,还想方设法收购秘卷佚 本.沿埠购书的主家若有看过的,多余的孤本奇 书,取来交换新书;或者,"书客"们有意识地向沿 埠贫穷人家收购闲置着的上辈手里传下来的好 书.所以,"书客"们的手中常常会拥有秘本好书, 又转售与雕刻家刊印.这不仅是双方得利的好 事,而且推动了晟舍刻书业和贩书业的发展.书 徐雁万卷图书一叶舟,相逢小市且邀留——活动于江南古书旧籍市场上的"书船" 商们往往结成销售网络,参与各地书籍的刻刊与 销售,这反过来又促进了晟舍和其它地:疗编纂和 刻书业的繁荣„„织里书船在运贩新书的同时, 也为藏书家藏书的聚,散,起到中介,流通作用,所 以更促进明,清至民国时期江,浙私家藏书的兴 盛.. 大抵在晚明时,湖州的花林茅氏,晟舍凌氏, 闵氏,汇沮潘氏,雉城臧氏诸家,都曾广储古书旧 籍,镂刻所藏秘册.如凌,闵二家所刊,多择善本, 刻板工艺精良,并从创意朱,墨两色套印本,发展 到三,五色套印本,其选涉及小说,戏曲,史籍, 唐人诗集和儒家经典等.陈继儒(1558—1639年) 说:"吴兴殊评书籍出,无问贫富,垂涎购之",有 "非日炫华,实有益于观者"之评.据陶湘(1871— 1940年)《明吴兴闵板书目》统计,明亡前二十余 年,闵,凌二氏所刊套印本多达117部145种. 另一方面,数百年来,积累于江南民间的古书 旧籍资源已颇丰厚.归有光(1506—151年)在 《世美堂后记》中曾说:"吾妻„„以余好书,故家 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这是明嘉靖初年(1522年)的事. 品种多样的新书与存量颇为丰富的古旧书货 源,以及耕读之家和藏书家日益增长的对读书,藏 书的需求,使得地傍太湖的织里镇及其附近的郑 港,谈港等地村民从中发现了商机,而得以借助 "书船"来从事书籍零售或批发. "书船"主人往往浮家泛宅地沿着发达的江南 水网活动,其范围大抵北达京口(今江苏镇江),南 抵钱塘(今浙江杭州),东至松江(今属上海).他 们出入各地文人儒士和藏书人家,既兜售新印图 书,顺便也兼顾着买卖古书旧籍.浙江归安人张 鉴(字秋水,1768—185O年)说,"织里一乡,居者皆 以佣书为业.出则偏舟孤棹,举凡平江远近数百 里之间,简籍不胫而走." "苕贾(估)"之名享誉江南,无论是客居者还 是本地人,都对苕贾的"卖书船"留有深刻的印象. "吴江四子"之一,曾寓吴兴南浔镇的藏书家张隽 (字非仲,文通,约1590--1663年)有《寓浔口号》 云:"自于香火有深缘,旧管新收几缺编.旅食数 年无可似,最难忘是卖书船.".而乌程人汪尚仁 (字敦夫,静圃,生卒年不详)《四勿斋吟集》中有 《吴兴竹枝词》云:"制笔闻名出善琏,伊哑织里卖 书船.莫嫌人物非风雅,也近斯文一脉传."" 2出生于龙游书贾之家的知名"书客"一一童瑕 在晚明的书林文坛,最为人乐道的,当数浙江 龙游书贾之家出身的童骊. 按:浙江龙游,春秋时期建有"姑篾"古国,迄 今已有2200多年建县史,古来就有"四省通衢汇 龙游"之称.文化资源积淀丰厚,有"儒风甲于一 郡"之誉.市场意识形成较早."龙游商帮"是明 清时期全国十大商帮之一,是唯一以县域命名的 商帮. 据当地县志记载:"(龙游)贾挟资以出,守为 恒业,即秦,晋,滇,蜀,万里视若比舍,故俗有'遍 地龙游'之语."明人王士性(1547—1598年)在《广 志绎》卷四《江南诸省?浙江》中,有"龙游善贾"的 称说,说其所经营多明珠,翠羽,宝石,猫眼之类的 细软宝物,但"千金之货,只一人自赍京师.败絮 僧鞋,蒙茸蓝缕,假痈巨疽膏药,内皆宝珠所藏,人 无知者.异哉贾也."后为顾炎武(1613—1682年) 《肇域志》所引用.童彦清,童佩父子在江南从事 买卖古书正当这一历史时段. 童佩字子鸣,又字少瑜,性喜读书作诗,曾就 学于归有光.他继承其父童彦清的贩书业务,于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侨寓无锡,主要在苏南水 网地带做古旧书的生意,并以所撰诗文与文人士 大夫往还.归氏在《送童子鸣序》中说:"越中人多 往来吾吴中,以鬻书为业.异时,童子鸣从其先人 游昆山,尚少也."但当童子鸣再次与归有光相见 时,他已长大成人,不仅能写出清俊可诵的诗,而 且还诵读了许多书. 那么,既爱读书又爱做诗的童骣,又是怎样经 营其贩书生意的呢?当时的书法名家,诗人王百 1612年)在《金阊集》卷四中有一篇传 毂(1535-- 记,略云: 童君名雾瓦,太末人.家山坂中,山田饶者为直 黄金半镒,太末人非厚富不能田,童君乃从其父为 书贾人.父娶吴女,生童君,童君遂作吴音,行迹 亦多在吴中.买一舫不能直项,读书其中,穷日夜 不休.为诗皆性灵,读之萧萧有云气.特不善修 行骸,人知者知其人,不知者知其诗,甚即白眼视 之,蔑如也.其书帆樯上下皆罗列,手一编,读罢 即投置他所,不复归旧箧,故其书漫无甲乙次第. 人来售,又不耐检校,悉弃去.每慨世人不能读古 书,见一奇士即授之.玄篇奥帙,往往零落不 存. 如此一副名士作派,难怪归有光要为之忧心 不已:"子鸣鬻古之书,然且几于不自振,今欲求古 书之义,吾惧其愈穷也." 童氏不仅买卖书籍,自己也选择收藏一部分,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1年第4期(总第128期) 藏本皆手自校雠,且善配补古书.他校辑有唐诗 人杨炯《杨盈川集》十卷,附录一卷.焦说:"《杨 炯集》二十卷,今不传.第诗数十篇耳.近童骊搜 访遗文,合为十卷,有《王子安集序》",认为其学术 价值在于"可为《文中子》非伪书一证.在天一 阁旧藏中,还曾见有童氏辑刻的唐文人徐安贞《徐 侍郎集》二卷. 王世贞(1526—1590年)对生平有嗜书异行的 童佩,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送陆秋生吊童子 鸣》诗中写道:"絮酒轻千里,生刍托寸心.一贫无 挂剑,百感为分金.泪向吴江尽,恩偏越峤深.山 阳夜中笛,肠断不堪寻." 胡应麟(1551—16O2年)曾觅得童骊家书目, 多至二万五千卷.他发现:"颇多秘帙,而猥杂亦 十三,四,至诸大类书则尽缺焉.盖当时未有雕 本,而钞帙故非韦布所办,且亦不易遇也.,,[可见 其藏书结构,具有"掠贩家"的典型特征. 王士祯(1634—17l1年)见到《童子鸣集》后感 叹说:"余观南宋陈思撰《宝刻丛编》,叹书贾中乃 有嗜古雅尚如斯人者.龙游童子鸣亦以贾书而有 诗名.其集吴郡黄河水所定,凡六卷."是即《童子 鸣集》(一说凡八卷). 3苕上书估与"湖州书舶"的书籍经营活动 胡应麟(1551--1602年),字元瑞,号少室山 人,别署"石羊生",浙江兰溪人.学者,诗人和文 艺批评家,在文献学,史学,诗学,小说,戏剧学方 面都有突出成就.他也是在文献上较为系统全面 地总结了我国古旧书业史的第一人.王嘉川认 为,胡氏的《少室山房笔丛》卷四《经籍会通》,不仅 总结了历代的图书收藏,考察了历代图书典籍的 兴废情况,而且探讨了藏书功用,藏书家类型以及 明朝当代图书事业发展情况等,是"中国第一部图 书事业史着作".0 在《经籍会通》中,胡氏自述从童年起,就养成 了爱书之癖.少年时,他随同其做官的父亲,"遍 历燕,吴,齐,赵,鲁,卫之墟,补缀拮据垂三十载", "穷菟委巷,广乞名流,录之故家,求诸绝域",这才 收集到了古书旧籍二万余卷.他总结其四方奔 走,穷蔸委巷的淘书经验,为后世留下了一份极其 珍贵的书业资料: 今海内书,凡聚之地有四:燕市也,金陵也,阊 阖也,临安也.闽,楚,滇,黔,则余间得其梓,秦, 晋,川,洛,则余时友其人,旁诹历阅,大概非四方 比矣.两都,吴,越,皆余足隶所历,其贾人世业者 往往识其姓名„„凡书市之中,无刻本则钞本价 十倍,刻本一出,则钞本成废不售矣."? "今海内书,凡聚之地有四"之说,表明当年我 国四大书业中心分别是北京,苏州,金陵和杭州, 而金陵与江,浙一带已有"贾人世业者",说明其时 类似于童家之家传书籍买卖业务者,已非个别. 据《汲古阁主人小传》说,江苏常熟人毛晋 (1599—1659年)曾悬榜于门,高价征购宋椠旧钞 和新刊善本,结果"湖州书舶云集于七星桥毛氏之 门",常熟城里流传出"三百六十行生意,不如鬻书 于毛氏"之语.浙江归安人郑元庆(字子余,芷畦, 1660一约1730年)则在所辑《湖录》中说,历史上 收藏之家往往托付"书船"主人代为觅求奇僻之 书,"今则旧本日稀,书目所列,但有传奇,演义,制 举时文而已",但事实上,直至清代,民国前期的三 百年间,这一带依然是华夏古书旧籍资源的集散 地,足以说明此一区域民间书籍积聚之富,而"书 船友"则是其资源集散的重要中介之一. 湖州"书船友"曾为清廷编纂《四库全书》征书 效力,在华夏古旧书业史上历来为人津津乐道.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三月二十八日谕旨云: "江,浙诸大省,着名藏书之家指不胜屈,即或其家 散佚,仍不过转落人手.闻之苏,湖间书贾,书船, 皆能知其底里,更无难物色",翌日又有一谕专寄 两江总督高晋云:"湖州向多贾客书船,平时在各 处州,县兑买书籍,与藏书家往来最熟,其于某氏 旧有某书,曾购某本,问之无不深知„„",因此后 来俞樾(1821—19O7年)为《武林藏书录》题诗,咏 其事云:"山堂书贾推金氏,古籍源流能缕指.吾 湖书客各乘舟,一棹烟波贩图史.不知何路达宸 聪,都在朝廷清问中.星火文书下疆吏,江湖物色 到书佣." 浙江海宁藏书家陈缠(1753--1817年)博学好 古,尤擅版本校勘与训诂之学.生平好藏书,勤于 访购,遇宋元古书,旧抄,不惜高价购置,其向山阁 藏书十余万卷.他有《赠苕上书估》诗两首云: 万卷图书一叶舟,相逢小市且邀留. 几回展读空搔首,废我行囊典敝裘. 人生不用觅封侯,但问奇书且校雠. 却羡溪南吴季子,百城高拥拜经楼. 另有《新坂土风》诗云:"阿侬家近状元台,小 阁疏窗面面开.昨夜河头新水长,书船多是誓溪 来."自注云:"邑中无书肆,惟有苕估书籍." 黄丕烈(1763--1825年)在《士礼居藏书题跋 记》中,从来不吝其与书船主人交往买卖古旧书的 笔墨.如《普济方》跋云:"初,书坊某云书船有残 徐雁万卷图书一叶舟,相逢小市且邀留——活动于江南古书旧籍市场上的"书船" 宋本《普济本事方》„„昨,书船之友携来各书,俱 无惬意者.因询前书,云尚在某坊";又《曹子建 集》跋云:"此系活字板,当属明本.余向亦有之, 不知何时散逸,后为书船友收得„„";"此家豫章 《外集》六卷,得诸书船友邵姓,云自江阴杨文定公 家收来,卷端有杨敦厚图章,即文定孙也.装潢精 雅,亦以其为宋刻,故珍之"等等."可见活动于江 南一带城乡的"书船",固定经营于都市的书肆与 藏书家和读书人之间的密切联系. 王稼句在《书船》一文中指出: "书船友"在书贾中是别一群体,黄丕烈在《士 礼居藏书题跋记》里,将书坊,书友,书船友,估人, 骨董人都分别注明,绝不混淆,(他)提到的"书船 友",就有曹锦荣,吴步云,郑辅义,邵宝墉,他从曹 处得抄本《铁崖赋稿》,从吴处得金本《中州集》,从 郑处得宋本《新序》,宋本《冲虚至德真经》,从邵处 得残宋本《普济方》,残宋本《豫章黄先生外集》,这 几位就是乾隆至道光年间活跃在苏州的书船中 人. 太平军乱后,书业萧条,叶德辉就在《书林清 话》卷九里感叹道:"吴门玄妙观前,无一旧书摊, 无一书船友,俯仰古今,不胜沧桑之叹矣."就是追 忆"书船友"在坊间走动的情形.0.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浙江湖州藏书家陆心源 (1834—1894年)在《(同治)湖州府志》中说:"太湖 有书船,夙善聚书.(太平军)兵后得于:书船者,尚 不下数万卷." 郑士德在《中国图书发行史》中指出,清代前 期的杭州书肆和书坊,"除收售本地的古旧书外, 还代为销售本地刻书家刊行的新书,并从苏州等 地书坊补充新书货源.杭州,湖州,苏州,无锡之 间有水路相通,这一带以贩书为业的书船,常常装 满新刻的书籍,沿苕溪,运河在各处销售,同时也 贩运给杭州的书店„„对活跃图书贸易发挥了不 小的作用."n. 参考文献 [13孙安邦点校;缪荃孙着.云自在龛随笔.卷四(M].太 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9:213—214 C23叶银梅,嵇发根主编.人文织里.第四章[M].北京: 方志出版社,2004.4:98—101 [33周庆云.南浔志[M]//史念海,谭其骧等.中国地方志 集成?乡镇志专辑.第22卷上.上海:上海书店, 1992:603,231 C43许学东主编.古诗吟湖州(M].海口:海南出版社, 1998.8:201,274 C53转引自叶昌炽.藏书纪事诗.卷七(M].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1989.9:738 (6]归有光.送童子鸣序(M]?归有光撰.震川集.卷九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7]焦毒玄.焦氏笔乘续集.卷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6.4:267—268 C83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四(M].上海:上海书店出 版社,2001.8:49 C93王嘉川.布衣与学术——胡应麟与中国学术史研究第 三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153 (103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四,"经籍会通"[M].上 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8:40--44 Cl13屠友祥校注,黄丕烈.荛圃藏书题识CM].上海:上海 远东出版社,1999.10:272,498—499,613 [12]王稼句.书船[M]//王稼句.听橹小集.北京:中华 书局,2009.9:65 t133郑士德.中国图书发行史.第九章[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0.10:436 [作者信息]徐雁,男,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中国 阅读学研究会会长. (收稿日期:2011—06—24) "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2011年工作会议"在萧山召开 9月27—29Et,由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 委员会主办,浙江省图书馆学会阅读文化研究专 业委员会和杭州市萧山图书馆承办的"中国图书 馆学会阅读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2011年工作会 议"在萧山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O位图书馆 界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阅读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山东省图书 馆馆长李西宁先生致辞并总结委员会2011年工 作执行情况,阅读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杭州市萧山图书馆馆长孙勤作"基层图书馆基本 藏书推荐书目的产生背景和思路"主旨.同 时,全体参会代表对《基层图书馆基本藏书推荐书 目》进行了探讨. (萧山图书馆)
/
本文档为【万卷图书一叶舟,相逢小市且邀留——活动于江南古书旧籍市场上的“书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