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论唐代皇储之主动性调整(可编辑)

2017-10-25 34页 doc 66KB 50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9945

暂无简介

举报
论唐代皇储之主动性调整(可编辑)论唐代皇储之主动性调整(可编辑) :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 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委青. 日期:?班.年钼知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郑州大学. 根据郑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论唐代皇储之主动性调整(可编辑)
论唐代皇储之主动性调整(可编辑) :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 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委青. 日期:?班.年钼知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郑州大学. 根据郑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 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郑州大学 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者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位论文 或与该学位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郑州大学。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鳓. 日期:卿.年多月凡日。??。。。。。。???。。???????????。。。。??摘要 摘要 皇位继承问题是皇帝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皇位继承人的确定更是皇位继 承问题的重中之重。自秦汉以来皇帝制度始终处于政治体制格局的核心,皇位继 承的稳定则是王朝长久传承的基础。三代以来形成的嫡长子继承制进入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社会之后仍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秦汉魏晋时期嫡长子继承仍较普遍。 南北朝皇位继承中的混乱与残酷极大地损坏了皇权的威严,文明与野蛮并存,皇 位继承制度遭遇重大危机。隋唐作为再建统一的强大帝国呼唤稳定的皇位继承体 制的出现,隋的速亡与唐初之“玄武门事变”极大地考验着后继 帝王的政治智慧, 嫡长子继承制与主动性调整皇位继承人策略的配合成为唐前期百年间保持皇位 继承稳定进行的不二之选。 唐太宗贞观后期废李承乾立李治为太子一事:太宗晚年为继续维持关陇集团 对于皇位继承权的控制而刻意扶持太子承乾与魏王李泰竞争,两弃之而选择幼子 李治,极大地削弱了外朝大臣对于皇位继承人选的影响力。 武后晚年退李旦再立李显为太子一事:武后晚年为保持皇室对于皇位继承权 的控制及维持武氏势力而退李旦立李显,虽遭外朝大臣发动“神龙政变”而退居 上阳宫但生前所布之局终得实现。 唐玄宗开元末废李瑛立李亨为太子一事:玄宗踏入晚年之际亲手埋葬了持续 多年的吏治文学之争,进而竭力摆脱武氏势力对于皇位继承人选的影响,确定“推 长而立”的继承原则,奠定了唐后期皇位继承的基调。 唐前期主动性调整皇位继承人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即:保持皇位垄 断性的历史反思、“玄武门之变”的前车之鉴、皇位稳定继承的 现实性关注。而 该策略则带来了:党争势力间平衡的瓦解、皇位继承军事因素渐强、南衙北司对 峙之局渐成、太子诸王渐显身陷图圄。作为承上启下历史阶段出现的主动性调整 皇位继承人策略,结束了南北朝以来皇位继承的混乱与残酷,为唐后期的长子继 承制开辟了道路,一定意义上为此后秘密立储制的先声,值得重视。 关键词:关中本位政策皇位继承权嫡长子继承制主动性调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目录 目录 绪论?‘ 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现状贞观间太宗废李承乾立李治为太子考 .李承乾之得立与贞观前期太宗求稳之心态??.. .贞观间政治集团力量概览“ .李承乾、李泰之相争 ?.承乾废而李治立?。 圣历间武后退李旦再立李显为太子考.武后以来的政坛力量变 动? .圣历前的皇位继承权之争’ .退李旦再立李显方略的实施. .神龙政变再探讨?‘ 开元末玄宗杀李瑛立李亨为太子考? .开元末玄宗之身体状况.开元间吏治文学之争??...??一 .舍李瑁而立李亨为太子. “老而不死是为贼”??一??一 论主动性调整皇位继承人策略.主动性调整皇位继承人策略产生 之因..保持皇位垄断性的历史反思? .. “玄武门之交”的前车之鉴? ..皇位稳定传承的现实性关注? .主动性调整皇位继承人策略引发之果...党争势力问平衡的瓦 解 ..皇位继承军事因素渐强 ..南衙北司对峙之局渐成 目录 ..太子诸王渐显身陷幽圄 .主动性调整皇位继承人策略之历史地位。 ..结束了南北朝以来皇位继承的混乱与残酷? ..扫清了中唐长子继承制局面出现的道路..实为秘密立储制之 先声 结语?...附录.??:??一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绪论 绪论 ’. 选题背景及意义 唐代二百九十年的历史留给后人的是无法忘却的强盛回忆。稳定而又持久的 李唐皇室,绵延二十帝一后的权利传承自三代以下未之有也,在中国古代皇权发 展史以及权利传承课题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特别研究。传统儒家所提倡的“嫡 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在唐代皇位继承史上并没 有得到很好的遵行,但是历史史实显示李唐皇室占据皇位时间之长却是更加的凸 显。南北朝时期皇位继承的混乱与残酷以及隋代统一中国后的速亡赤裸裸地摆在 唐帝国统治者面前,“玄武门事变”的发生同样刺激着后继帝王的神经,如何将 摇坠的皇权稳定传承下去无疑是极有挑战性的。历史事实同样告 诉我们,经历了 唐前期皇位继承人选的不稳定之后长子继承制在中唐得以持续百年,李唐皇室是 如何建立稳定的皇位继承制度的呢这个问题的解答需要我们深入探索唐前期 百年之间皇位传承的历程,挖掘其内在发展轨迹。 最高权力的传承转移是社会秩序得以稳定的重要基础,表现在中国古代,皇 位继承的稳定则是王朝长久传承的重要保证。李唐王朝持续近三百年,皇位继承 的有序进行所带来的社会长期安定发展对于经济、文化的繁荣具有的促进作用值 得借鉴,我们今天建设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同样需要国家权力的稳定转移作为 基础。另外,自世纪以来众多学者曾经探讨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长期 存在的内在原因,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至今仍是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 不断迭出新见的课题,探索中国古代皇位继承稳定进行的变迁轨迹对于我们深刻 理解两千年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长期维持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 .研究现状 由于笔者个人原因,对于海外学者关于唐代皇位继承的研究不能作出有深度 的学术回顾,故只能就目力所及之古今史家和两岸三地学者所作的研究粗略述说 一一圆 ??一。 唐代史家在编著本朝国史之时留下的“史臣日及“赞日”无疑透露着唐人 。此处用金观涛语,作者有《兴盛与危机:论巾国社会超稳定结构》、‘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 定结构》、《,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超稳定结构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变第一卷》等著作。另外,南开大学 刘泽华先生持续数十年批判“王皇权主义”所作出的成果也是我们要继承的,作为维护专制皇权王 权的皇位继承制度理应予以深刻挖掘其内在演变轨迹以充分认识其实质。 ’此处所作之粗略回顾将只就以唐代皇位继承为题者,即从宏观处下笔论述者,而从微观方面进行考察唐 代皇位继承的著作及论文笔者将放在相关章节之中予以吸纳.绪论 对于皇位继承的认识,五代史家及宋代史家在编著《旧唐书》及《新唐书》时留 下的片言只语同样珍贵。范祖禹《唐鉴》论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废立之事,王夫 之《读通鉴论》论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废立、武后晚年召返中宗、唐玄宗开元二十 四年废立等三事,此二史家论述均较零碎,并未统观唐前期皇位继承人选的频繁 调整之事。 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陈寅恪先生在其《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首次用“皇位 继承之无固定性及新旧君主接替之交,辄有政变发生”界定唐代皇位继承的特点 以来,后此学者奉之如圭臬,多从此出发考察皇位继承之过程及影响。台湾学者 李树桐《唐代帝位继承之研究》?用“经常与“权变’’的概念来探讨唐代皇位 继承问题,指出了唐代皇位继承方式有:子继父、弟继兄、叔继侄等;形式则有 遵遗诏和平继承、政争夺得、武力夺取、宦官拥立等,并提出了皇位继承的“三 期说”,进而考察了皇位继承演变的原因及帝位继承与国势之间 的关系。王超《唐 朝皇帝制度的发展与完备》?一文认为唐代太子地位极不稳定,其原因前后期不 同:前期多为人君的爱憎亲属自我挠之;后期则多受宦官专权干扰的影响。唐任 伍《唐代的继承方式对国势兴衰的影响》考察了唐代皇位继承方式及形式的变 化演变进而认为皇位继承是导致唐朝国势兴衰的原因之一,内容与台湾学者李树 桐先生的成果如出一辙,令人遗憾。谢元鲁《隋唐的太子亲王与皇位继承制度》 ?考察了太子的地位及权力与皇权之间的关系问题,指出了玄宗以后太子处境变 化的三个标志:皇帝对太子的监控不断强化:皇太子往往不能顺利继位: 唐后期皇帝不立储君。胡戟《唐代储君》指明了唐代储君的处境十分险恶, 反映了唐代争夺皇位斗争的酷烈。孙英刚《唐代前期宫廷革命研究》提出了唐 前期皇位继承的失序使得唐前期的皇位继承呈现出“一君两储三方”的格局这样 的观点,并重点探讨了“一君两储三方”在唐代皇位继承中的多 次表现形式,可 说是研究唐代皇位继承的难得佳作,代表着对这个课题进行探讨的最新高度。雷 艳红《唐代君权与皇族地位研究??以储位之争为中心》?在探讨君权与皇族关 系的字里行间对于皇位继承中的储位之争描述甚多,作为一篇博士论文,可说对 于关涉储位之争时皇族内部的争夺罗列非少,但是创造性的观点较为缺乏。徐乐 帅《唐代皇位继承不稳定的原因及其影响》考察了唐代皇位继承“混乱”的历 史原因以及禁军在皇位传承中的决定性存在和皇位继承的混乱对政治局势的深 善论文首发于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第四期,民国六十一年五月,后收于氏著《唐史考辫》. 罩见《南京大学学报》年第期. 罩见《史学月刊》年第期。 善收于《唐代的历史与社会》,武汉大学出版社,年. 善同上. 靖收于《唐研究第七卷》。北京大学出版社,年。 函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年。 鼬收于《中国中古史论集》,天津古籍出版社,年. 见《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第卷第期,年月。应该指出的是,上文与笔者关于此问题的 思考颇多不谋而合之处,可惜的是作者对皇位继承的动态性考察不能深入,只是就影响皇位继承的相关因 素进行罗列,未曾想到李庸皇室对相关影响冈素的反制之法,也就不能概括出李唐皇室在确定继承人选上 主动性调整争位继承人策略的形成。笔者未见二位作者关于此问题的续作。 。见《晋阳学刊》年第期。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年.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年。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年。 薯本论文动念起于笔者本科求学太原期间。当时笔者所学为“政治学与行政学”,着力思索的是当代中国政 治对历史时期的继承问题,也即“传统与现代”的问题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其《传统与变革》中第一章就 提出了当代中国对传统的继承问题,而当时所开之《中国政治制度史》论述皇位继承制度的“嫡长子继承 制??秘密立储制”的演变轨迹殊不能使笔者满意。年来郑大后,跟随张旭华、李晓敏师研习魏晋隋唐 史,予唐代史实多有疑虑,遂决意发明隐微。本论文于年夏天初步完成后得知论文大体完成后送华东 师范大学隋唐史硕士杨懿兄阅览,蒙杨兄告知金庸先生于年、年获驭剑桥大学硕士学位、博士学 位的论文分别为:《初唐皇位继承制度》、《唐代盛世皇位继承制度》。由于目前只能于网络上得知金庸先生 论文的只言片语,分别涉及到“玄武门之变”与“肃宗自立”,而笔者本篇论文所牵涉到的主要论述范围则 自出胸臆,但内心忐.之态实久久未下。 贞观间太宗废李承乾立李治为太子考 贞观间太宗废李承乾立李治为太子考 《旧唐书卷三?本纪第三?太宗下》载:“贞观十七年三月丙辰,齐州都 督齐王祜杀长史权万纪、典军韦文振,据齐州自守,诏兵部尚书李绩、刑部尚书 刘德威发兵讨之。兵未至,兵曹杜行敏执之而降,遂赐死于内侍省。??夏四月 庚辰,皇太子有罪,废为庶人。汉王元昌、吏部尚书侯君集并坐与连谋,伏诛。 丙戌,立晋王治为皇太子,大赦,赐酶三日。??庚寅,上亲谒太庙,以谢承乾 之过。癸巳,魏王泰以罪降爵为东莱郡王。??九月癸未,徙庶人承乾于黔州。” 这就是贞观十七年载于本纪之中的关于废黜皇太子立高宗李治 的只言片语,其他 散见于相关人物传记之中的记载以下将详细分析。关于皇太子承乾被废之直接原 因是密谋造反,而其更深层次之原因历来史家论述者亦不少,近代之陈寅恪、吕 思勉、汪钱、黄永年、孙国栋诸先生俱认为党派斗争才是造成这场悲剧的主要导 火索。?诸先生之见解为认识贞观间朝野党派斗争对皇位继承的影响提供了基本 视角,但诸先生之观点亦有可商榷处??即太宗似如木偶般为群臣党争所摆布而 不得行己之志。留 . 李承乾之得立与贞观前期太宗求稳之心态 太宗于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发动“玄武门之变”后逼迫高祖李渊禅位,并且迅 速与建成余党妥协,将与己刀兵相向者赦而不问,大加封赏政变中己之亲信,政 局迅速稳定下来。为贞观之治的展开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固 。可参考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论隋末唐初所谓“山东豪杰”》《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后 两文收于《金明馆从稿初编》、吕思勉《隋唐元代史》、汪钱《唐太宗与贞观之治》、黄永年《六至九世纪 巾国政治史》《论武德贞观时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和斗争》收丁《唐史论丛?第一辑》、孙国栋《唐贞观 永徽间党争试释》收于《唐宋史论丛》相关论述。在这之中,尤以汪钱先生对此认识尤为深刻,笔者深 受启发。 茹需要指出的是。王汝涛《思固帝业惜未克终??太宗、玄宗的用人、纳谏与废太子》收于《唐代小说 与唐代政治》指出了太宗在立太子过程中的私心,反驳了李承乾造反而被太宗所废的记载,提出潜在力量 的支持才是李治得以在皇位继承人选中得以胜出的关键冈素,而此股力量的核心就是长孙无忌。笔者认为 此论断颇有价值,与陈、吕、黄、孙诸先生之意见颇有相合处,但此论仍有可斟酌之处,即未能从太宗图 谋维持皇权之至高无上及垄断下手,徒以太宗之私心及长孙无忌身后的支持力量仍不足以解释太宗为何选 择与长孙无忌合作而非外问诸大臣。北周、隋因立太子之事不成功而速亡之轨迹对于太宗来说,可谓前车 之鉴,而太宗终是废李承乾兼废李泰而立李治,则李治之得立,必有合乎太宗之心者在。非徒以长孙 无忌为代表的身后势力支持耳探讨贞观年问太子废立的文章尚 有胡呜焕《唐太宗废立太子风波》《成阳 师专学报综合双月刊第卷》年第期、孙钰华、盏金嗥《略论唐太宗的太子教育》《新疆师 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月第卷第期、霍明琨《魏王府文学馆探略》《北方论丛 年第期、刘方玲《唐初文学馆与储位之争的关系论析》《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月第卷第期、毛蕾《论李承乾从聪慧太子到叛逆谋反的心理动因》《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年第期。专著有所探讨的则有陈志贵《贞观之治新探??唐太宗政绩兴与衰》沈阳: 辽宁人民版社,、赵克尧、许道勋《唐太宗传》匕京:人民版社,。 錾实现与建成余党妥协之事参见《旧唐书》王琏本传,魏征奉传,杜淹本传、杜正伦本传、韦挺本传、薛 万微本传以及其他相关人物传记,《贞观政要卷第一?政体第亦有“初,息隐、海陵之党,同谋害太宗 者数百千人,事宁,复引居左右近侍。心术豁然,不有疑阻。时论以为能断决大事,得帝王之体”之语第 页;封赏功臣之事参见《日唐书卷二?本纪第二?太宗上》武德九年七月条、九月条、十月条以及武 贞观间太宗废李承乾立李治为太子考 在武德九年太宗登基不久,“冬十月癸亥,立中山王承乾为皇太 子。”?是 年,又进封其他皇子为王,“是岁,进封子长沙郡王恪为汉王,宜阳郡王祜楚王。” 固前此,太宗之第四子泰于武德四年承继给了卫怀王霸,可能因此故,本年未得 封王。根据《新唐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太宗诸子》、《旧唐书卷七十六?列传 第二十六?太宗诸子》之记载,长子李承乾、第三子李恪、第四子李泰俱出生于 武德初,李承乾、李泰俱为长孙后所生,李泰至少比李承乾小一岁以上,而蜀王 李恪为杨妃所生。到武德九年,太宗诸子中以李承乾、李恪较长,年约八、九岁; 次之为魏王李泰、齐王李祜。回由于此时诸王俱年幼,尚未围绕着诸皇子形成较 大政治集团,太宗亦未采取预防以制约皇子间的竞争。太子承乾之得立。亦 不过遵循“嫡长子继承制”以塞大臣之口,此从“立中山王为皇太子诏”所载: “尚书奏议。以为少阳作贰。元良治本。虔奉宗裙。式固邦家。中山王承乾。地 居嫡长。??宜依众请。以答佥望。可立承乾为皇太子。于此可见, 太宗之立 李承乾与前此武德初高祖立李建成为太子情势颇有相同处,同样为满足大臣们希 望储君稳定的愿望。 武德九年夏,在太宗发动玄武门事变后不久,突厥迅速南下威胁刚刚事变成 功的太宗。由于北方突厥的暂时强盛,朝中重臣多主张暂忍风波于一时,此亦不 得已之情势然也。连带之下,西域诸国与东北高丽之不臣亦不能迅速解决。与此 同时,太宗迅速采取措施清除隐太子之前所布党羽的蠢蠢欲动,这方面尤以控制 幽州的庐江王瑗和?州的长乐王幼良、泾州的燕郡王罗艺为重。此三人俱为隐太 子布于地方之死党,且所处之地皆为与突厥相交之地,太宗与突厥达成妥协,亦 是不得已而为之。 贞观初,在逐渐清除了隐太子建成在地方所布党羽之后,太宗迅速提出了如 何治理天下的问题。要之,可分内外而言:’北方突厥问题和山东江淮问题。突厥 问题由于太宗与突厥有盟约在前,一时半刻不得翻脸。而山东江 淮问题则关涉到 国内之安定,尤其需要加以控制。在这种内外不安的情况下,安内而后攘外成为 贞观初年大政方针的不二之选。山东江淮问题含义有:一为中央朝廷如何控制 德九年参与“玄武门事变”之功臣本传和当年十月大封功臣中诸人之本传. ?《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太宗上》武德九年十月条第页,可同参《唐大诏令集》“立中山王为皇 太子诏”第页,册立时间记载稍有异,此处从本纪所载。《唐大诏令集》所载诏书年月日多有错误. 《新唐书卷二?本纪第二?太宗》武德九年条,第贞。 簟《旧唐书卷七十六?列传第二十六?太宗诸子》濮王泰条,第页。 。此处还可参看《大唐故恪墓志铭》、‘大唐故濮恭王妃阀氏墓志铭》,李承乾与李泰的墓志图片以及文字作 者俱未曾见,其他较新成果有雷艳红《太宗子魏王泰的生年与薨年》《中国典籍与文化》年期 认为李泰应生于武德三年.关于李祜还可参见《大唐国公礼葬祜墓志铭》,可惜墓志在叙述李祜春秋几何之 文字遭损毁。 。《唐大诏令集第二十七?立中山王为皇太子诏》。第页。 罩《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太宗上》武德九年及贞观元年条,第 页:《旧唐书卷六十?列传第十? 宗室》长乐王幼良条第页、庐江王瑗条第页;《旧唐书卷五十六?列传第六?罗艺 第页。此数人俱亲附于隐太子,而又掌握着地方之大权,手握兵柄,与北方突厥相连,太宗欲迅 速解决此事非与突厥和盟不成。 贞观间太宗废李承乾立李治为太子考 山东江淮州郡问题;一为山东江淮士族豪强如何进入朝廷政权问题。通过山东江 淮士族豪强这个媒介来间接控制此地区已经被证明并非善策,隋末动乱而豪杰并 起终以亡隋,此等教训引起太宗的深深忧虑。 笔者曾草短文《贞观间“封建”与“封建论”演进过程考》回考证贞观年间 太宗行封建之举措,认为:贞观年间太宗欲封建藩王及功臣意图控制山东江淮州 郡的策略由于得不到群臣支持而最终成为李唐皇室派宗子控制地方的独角戏,在 宗王出镇与封建之间的徘徊最终还是不得己的走向单一的宗王出镇,即使如此, 出镇藩王在承担着太宗殷殷期待中或积极进取、或沉溺享乐。贞观十七年的齐王 李祜谋乱在朝廷大军下迅速瓦解,可见诸王之在州亦未能达到对于地方权力的深 深控制,太宗原本之图谋可说黯然收场。在太宗谋求诸王与功臣共同辅佐后嗣之 打算实则李唐皇室与王朝功臣共同控制地方政权落空的情况下,对太宗而言, 控制朝堂之上的诸政治集团及势力,维持皇权凌驾于党争之上,保证李唐皇室对 皇位的垄断性则成为贞观后期太宗为政的中心。在太宗追求维持皇权的垄断性的 。同时,朝堂之上诸政治集团及势力也围绕着皇位继承展开了角逐,而太宗诸子遂 成为各方势力斗争之“扛旗者”。锄 .贞观问政治集团力量概览 贞观年间的诸政治集团及势力之间的斗争紧承武德年间而来,但其复杂性 及模糊性则要胜于武德年间。太宗于武德九年夏发动“玄武门事变”通过残杀 一兄?弟取得皇位,斗争之血腥,令人不忍遽睹。太子李建成及齐王元吉之嫡系 虽得收为己用,但与旧有之太宗亲党疏隔犹存。随着太宗之登基、新太子之册立, . 围绕着储位之争展开了新的博弈。旧有的秦王府功臣在政变成功之后成为太宗朝 文武将相的主要来源,在功臣内部,由于太宗用人目的之不同以及功臣来源地之 差异,同样是斗争激烈。 “玄武门之变”两方之“扛旗者”为太子建成、秦王世民,但身边俱有文武 之才辅佐,文武成员之组成亦融合了关陇、山东之俊才。?而事变发生后建成余 蛳由于种种缘由,此文尚未公开发表,附于后。 孙国栋《唐贞观永徽闯党争试释》认为朝臣朋比相结,托附于太子与诸王之争起子贞观十年以后,笔者 以为不然。《旧唐书卷六十三?列传第十三?萧塥》载:“于时房玄龄、杜如晦既新用事.竦瑶亲伦。瑶心 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而辞旨寥落。??与宰臣参议朝政,踽多辞辩,每有评议,玄龄等不能抗.然心知 其是,不用其言,踽弥怏怏。”第页《新唐书卷一百一?列传第二十六?萧璃》载:“埔素贵,但中 狭。每燕见,辄言:‘玄龄辈朋党盗权,若胶固然,特未反耳。’帝日:‘知臣莫若君。朕虽不明,宁顿懵臧 否’因为埔晓解。瑶以帝有所偏信,帝积久亦不平。”第页则中朝 大臣朋比相结不超于贞观十年 以后也,在此之前围绕着中枢政局之争已然有之.但此时太子承乾之位尚稳固,太宗亦尚未重视李泰超越 承乾,朝臣之争尚未与皇位继承权相连。 摹陈寅恪《论隋末唐初所谓“山东豪杰”》、黄永年《论武德贞观时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和斗争》、孙国栋《唐 贞观永徽问党争试释》在探明贞观年间党政之事颇有贡献,可参。 锄论此较详者可参考黄永年先生《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论“玄武门之变”事。 广 贞观间太宗废李承乾立李治为太子考 党魏征等若无房玄龄之引荐,亦不得迅速为太宗所用也,终太宗之世,我们可发 现房、魏精诚合作以辅太宗之事,如太宗就有“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 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民,犯颜 正谏,匡朕之违者,唯魏徵而己。古之名臣,何以加也。回《新唐书卷九十六 之赞欧阳修引唐柳芳之言“王、魏善谏,而房、杜让其直”,杜如晦早逝,房玄 龄之功更是显著,成就王、魏之名者。 贞观间太宗对于山东人士颇有微词,进而下诏编修《氏族志》。?编修人员由 来自渤海旧族之高士廉、河西右族之令狐德芬、关中旧族之韦挺、熟谙南方氏族 之岑文本组成,可以说代表了当时中国范围内主要旧士族门阀之才高者。历来论 史者认为秉承太宗意旨兴修的《氏族志》是太宗打压山东士族扶持唐兴以来功臣 的产物,但编修氏族志仍只是太宗贬低山东氏族参政之始,并没有立即造成山东 士族政治上力量之衰败,倒不如说引起了当时山东旧族之警惕。如时任宰辅之房’ 玄龄,“十三年,加太子少师,玄龄频表请解仆射??玄龄自以居端揆十五年实显贵之极,频表辞位,优诏不许。固由于房玄龄与山东旧族保持着紧密的姻亲 关系,身处自疑之地,富贵已极万万不敢恋念高位。房玄龄之辞让未获太宗允许, 继续担任着重任,并在贞观十六年进位司空,但魏征之职此后并无明显升迁,贞 观十六年,进位太子太师。?这些意味着什么呢究竟是太宗宠任大臣抑或一 场阴谋的开始 下面来看一看贞观十三年??十六年诸大臣担任之官职: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 尚书左丞: 韦琮、裴熙载、李行廉 尚书右仆射:高士廉 尚书右丞: 刘洎 中书令:杨师道 中书侍郎: 岑文本、杜正伦 , 侍中:杨师道 黄门侍郎: 刘洎、韦挺 参知政事: 李靖、刘洎、魏征判门下事、长孙无忌、萧璃 吏部尚书: 侯君集 兵部尚书: 长孙无宪、李世勃 户部尚书: 唐俭 刑部尚书: 李道宗、刘德威 礼部尚书: 王硅、李道宗、李孝恭 ?《旧唐书卷七十一?列传第二十一?魏征》条,第页。 罩《旧唐书卷七十八?列传第二十八?张行成》条、《旧唐书卷六十五?列传第十五?高士廉》条。 。《旧唐书卷六十六?列传第十六?房玄龄》条,第页。 《旧唐书卷三?本纪第三?太宗下》贞观十六年七月条及九月条,第页。 笔者旧文《贞观问”封建“与”封建论“演进过程考》曾深切考证太宗欲封建宗室功臣以图控制天下 意,但于贞观十三年遭受群臣最大规模反弹,自此走上宗王出镇而同时加强对朝堂实力的控制,故此处 列为贞观十三年以至于太子承乾被废之前.笔者认为此数年实太宗心态变化之中间阶段,也可以说是由 精求治转向维持李唐皇室对皇权的垄断。贞观间太宗废李承乾立李治为太子考 工部尚书:段纶、杜楚客 以上诸臣职位颇得力于严耕望先生所编之《唐仆尚丞郎表》,为横观当时政 治局势利处颇大。以上诸人,于新、旧书中多有本传,房玄龄、魏征、王琏、杜 正伦、李世勋、刘德威等人为山东人士之佼佼者;关陇集团之显赫者如高士廉、 杨师道、长孙无宪、长孙无忌、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李孝恭、唐俭、段纶、 杜楚客;萧踽、岑文本、刘洎俱来自荆州,依附于关陇集团,但萧踽又与二人稍 不同?。诸人之职位轻重亦有差别,李靖、长孙无忌、萧璃虽参与政事,但俱以 “特进”为辞,其时可作为关陇首脑者则是高士廉、杨师道、侯君集,贞观十四 年侯君集平高昌,威望更盛。而山东人士立朝之盛更值得注意,房玄龄、魏征、 李世劫等文臣武将亦足以平衡关陇集团之声望。至于岑文本、刘 洎等在太子继承 权中之态度,由于俱为江陵之余,虽得太宗之任用,但究为依附于太宗之宠而己, 在政治斗争中无深厚之根基,最易被倾轧。 .李承乾、李泰之相争 贞观十七年以前,随着太子李承乾的行为不检以及身体方面的原因,魏王李 泰潜有夺嫡之志。关于这方面之原因及详情,可分别参看《旧唐书卷七十六?列 传第二十六?太宗诸子传》、《新唐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太宗诸子传》有关内容, 以下稍为列举: 及长,好声色慢游,然惧帝,秘其迹。临朝,言谆谆必忠孝,退乃与 群不逞狎慢。左右或进谏,危坐敛容,痛自咎,饰非辩给,谏者拜答不暇, 故人人以为贤而莫之察。后过恶寝闻,宫臣若孔颖达、令狐德菜、于志宁、 张玄素、赵弘智、王仁表、崔知机等皆天下选,每规争承乾,帝必厚赐金 帛,欲以厉其心。承乾墩不悛,往往遣入阴图害之。时魏王泰有美名,帝 爱重。而承乾病足,不良行,且惧废,与泰交恶。泰亦谋夺长,各树 党。 见《新唐书卷八十?列传第五?李承乾》,第页 时皇太子承乾有足疾,泰潜有夺嫡之意,招驸马都尉柴令武、房遗爱 等二十余人,厚加赠遗,寄以腹心。黄门侍郎韦挺、工部尚书杜楚客相继 摄泰府事,二人俱为泰要结朝臣,津通赂遗。文武群官,各有附托,自为 朋党。承乾惧其凌夺,阴遣人诈称泰府典签,诣玄武门为泰迸封事。太宗 省之,其书皆言泰之罪状,太宗知其诈而捕之,不获。见《旧唐书卷七 十六?列传第二十六?李泰》,第页 两书叙述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互相援引朝臣以作党争事颇详,牵涉人员亦 乳据《旧唐书卷六十三?列传第十三?萧璃》可知萧瑶融入关陇政权之深也。另萧璃多次向太宗举报魏征. 房玄龄等山东人士,太宗虽彳:从之但内心实深深明白。 贞观间太宗废李承乾立李治为太子考 颇多,前此列举之贞观十六年大臣在此事中较明显者有黄门侍郎韦挺、工部尚书 杜楚客为李泰要接朝臣。 韦挺,雍州万年人,隋民部尚书冲子也。少与隐太子相善??武德中, 累迁太子左卫骠骑.检校左率。太子遇之甚厚,宫臣罕与为比。??及太 宗在东宫。征拜主爵郎中。贞观初,王硅数举之,由是迁尚书右丞。俄授 吏部侍郎,转黄门侍郎,进拜御史大夫,封扶阳县男。太宗以挺女为齐王 祜妃。??寻改授银青光禄大夫,行黄门侍郎,兼魏王泰府事。时泰有宠, 太子承乾多过失,太宗徼有废立之意。《旧唐书卷七十七?列传第二十七? 韦挺》,第页 如晦弟楚客??历魏王府长史,拜工部尚书,摄魏王泰府事。楚客知 太宗不悦承乾,魏王泰又潜令楚客友朝臣用事者,至有怀金以赂之,因说 拳聪明,可为嫡嗣。人或以闻,太宗隐而不言。见《旧唐书卷六十六? 列传第十六?杜如晦》所附杜楚客条,第页 韦、杜俱为关中士族之代表,有“城南韦、杜”之称。太宗令韦挺、杜楚客 相继摄李泰府事太宗曾下令诸侯王府属不得过四考,本为训导诸 王,不想反 成为李泰夺嫡之重要奥助。此亦为太子李承乾过失甚大,当时士族多不看好之故 也。如岑文本、刘洎、崔仁师,此数人之籍贯分别为南阳棘阳人、荆州江陵人、 定州安喜人,岑、;人于隋末曾仕于萧铣,一为中书侍郎,一为黄门侍郎,以 文学 底颇 誉, 杜正 东宫 率作 自托 李泰 太子 此等 如:贞观间太宗废李承乾立李治为太子考 须有定分,陛下宜为万代法以遗子孙。太宗日:“此言是也。朕年将五十, 已觉衰怠。既以长子守器东宫,弟及庶子数将五十,心常忧虑,颇在此耳. 但自古嫡庶无良佐,何尝不倾败国家公等为朕搜访贤德,以傅储宫,爰 及诸王,成求正士。且事人岁久,即分义情深,非意窥窬,多由此作。” 于是限王府官僚不得过四考。见于《旧唐书卷八十?列传第三十?褚遂 良》,第页 褚遂良维护太子李承乾之位以及抑制诸王僭越者之心于此可见。高士廉、长 孙无忌等之态度在此时无明显之记载,此亦有国舅长时间虽有甚大威望,但只以 “特进”参与政事有关;高士廉得太宗重用,但其出身与地位亦有可商榷处。高 士廉为长孙无忌之亲舅,长孙无忌兄妹幼时依赖其舅而生活,与李世民之姻亲关 系甚浓;但高士廉同时又为渤海高氏大族,高氏出身甚显,为北齐王室,祖、父 在北齐身居高位,若说与河北大族无甚关联,恐亦不实,地位甚为微妙,身后所 牵涉者实多。谈到这里,则还有一人亦处于关系微妙之地,尚书左仆射房玄龄, 房玄龄既为太宗未即位前之亲信,即位后一直身处高位,但清河 房氏亦是山东之 大族,所与联姻者亦为山东旧士族,房玄龄之妻便出身于范阳卢氏;但入唐之后. 太宗为笼络房玄龄之心,将高阳公主许配予房玄龄之子房遗爱,姻亲关系浓厚。 在太子承乾与魏王李泰之争中,显然高士廉、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之态度甚为重 要,但此数人俱未有较明确之表示,显然有所顾忌,未敢遽发。 .承乾废而李治立 太宗贞观十一年六月定制诸王、勋臣为世袭刺史以达到藩屏王室之目的,但 却遭遇重臣反对,十三年二月停世袭刺史。对地方控制的减弱使得太宗不得不想 方设法维持中央朝廷内部之平衡,重关中轻四方重朝廷弱州郡。对朝堂之平衡 更是小心谨慎,而太子承乾集团更是太宗所不得不重视之力量。随着太子年长, 围绕在东宫之青年才俊逐渐成长,太宗当何处之 魏王李泰之得以与太子李承乾竞争者,源于文学馆之设。“太宗以泰好士爱 文学,特令就府别置文学馆,任自引召学士。”?太宗为秦王时,置文学馆以招引 才能之士以与李建成对抗,如今复令李泰广招学士,此中深意为何太宗难道不 怕李泰挑战其兄之储嫡之位古今史家大多以为太宗溺爱之故,笔者倒不如此认 为,此中恐有太宗故意为之之嫌。 随着依附于太子李承乾之朝臣增多,太宗更是扶持魏王李泰之势力,先后令 韦挺、杜楚客摄李泰府事。史载:“黄门侍郎韦挺、工部尚书杜楚客相继摄泰府 事,二人俱为泰要结朝臣,津通赂遗。’’“楚客知太宗不悦承乾,魏王泰又潜令楚 ‘旧唐书卷七十六?列传第二十六?太宗诸子》李泰条,第页。 贞观间太宗废李承乾立李治为太子考 客友朝臣用事者,至有怀金以赂之,因说泰聪明,可为嫡嗣。人或以闻,太宗隐 而不言。?太宗对于魏王李泰招引朝臣之态度甚为暧昧,或有包庇之嫌。 对于依附于李泰势力的扩大,太宗是心知肚明的,甚至可以说是太宗一手扶 植起来应对太子承乾年长带来的权力态势。但是太宗所看到的是一幅什么情况 呢朝臣之中围绕在太子旗下形成了东西文武三大社会势力的联 合?打击并分 化此东西三大社会势力在朝堂上之势力联合是维持李唐王室地位稳定之势所必 然,朝臣共同反对由诸王与勋臣控制地方州郡,也就必然要引起太宗要求对朝堂 之绝对控制权,若容忍此等社会势力之联合,王室又将陷于卑弱,此乃太宗所不 愿见者。 到了贞观十七年,支持太子李承乾者大都浮出水面,为太宗所亲览,势力之 强,大有滔天之势。趁此时,齐王李祜反于齐州,太宗一揽子整顿朝纲,打击依 附于太子李承乾之势力,至于纥干承基之辈,不过是太宗之棋子罢了。纥干承 基既上变,太宗遂“命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萧踽、兵部尚书李绩、 大理卿孙伏伽、中书侍郎岑文本、御史大夫马周、谏议大夫褚遂良等参鞠之,事 皆明验。废承乾为庶人,徙黔州;元昌赐令自尽,侯君集等咸伏诛。其宫僚左庶 子张玄素、右庶子赵弘智、令狐德蕖、中书舍人萧钧,并以材选用,承乾既败, 太宗引大义以让之,咸坐免。回《通鉴》所明载之人物尚有李安俨、赵节、杜荷 等。此等势力联合之为首者被太宗诛杀,较浅者则坐免不再用,所余之辈如房玄 龄、李勤等旧臣装饰朝堂罢了,若一举诛杀殆尽,不仅过于伤害山东士族与豪杰 。。 之心,亦将有国家不稳之虞。 接下来就是按照太宗之意立新太子,本文亦稍为列举,以见太宗之心: 十七年,承乾败:太宗面加谴让。承乾日:“臣贵为太子,更何所求 但为泰所图,特与朝臣谋自安之道。不逞之人,遂教臣为不轨之事。今若 以泰痔太子,所谓落其度内。’’太宗因谓侍臣日:“承乾言亦是。我若立泰。 便是储君之位可经求而得耳。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 乾可无恙也。”《旧唐书卷七十六?列传第二十六?太宗诸子》李泰条。 第页 ?《唐书卷七十六?列传第二十六?太宗诸子》李泰条第页、旧唐书卷六十六?列传第十六? 杜如晦》所附杜楚客条第页。 善此概念由陈寅恪先生在《论隋末唐初所谓”山东豪杰“》一文中提出。陈先生认为太宗于魏征死、太子 承乾被废后斤醒悟。笔苔则认为太宗觉察人之交际于此之前。贞观十三年太宗不得不下诏废除世袭刺 史,萧璃多次向太宗指出房玄龄、魏征等人结党之事,而太宗为萧塥晓解并有知臣莫若君之语,则太宗之 隐忍长且久矣《旧唐书卷六十三?列传第十三?萧踽》载太宗曾在房幺龄、魏征面前称赞萧璃守道耿介之 事,此事之发生在萧踽多次纠弹房、魏之后,可知太宗之心迹也第页。 薯王汝涛《思固帝业惜未克终??太宗、玄宗的用人、纳谏与废太子》详细讨论了审讯太子承乾之党过程 中的几处疑点,认为完全是太宗主使大臣附和于太宗而造成的假供。对于太子承乾而言,耐心等待太宗之 晏驾要远远来得比谋反更为安稳,虽然遭到魏王李泰之竞争,但是优势仍在李承乾之手,不值得为一时之 快而胃巨大之风险。 舢唐书卷七十六列传第二十六太宗诸子》李承乾条,第页。 贞观闻太宗废李承乾立李治为太子考 其年,太子承乾以罪废,魏王秦入侍,太宗面许立为太子。因谓侍臣 日:“昨青雀自投我怀云:‘臣今日始得与陛下为子,更生之日也。臣唯有 一子,臣百年之后,当为陛下杀之,传国晋王。’父子之道,故当天性, 我见其如此,甚怜之。”遂良迸日:“陛下失言。伏愿审思,无令错误也。 安有陛下百年之后,魏王执权为天下之主,而能杀其爱子,传国于晋王者 乎陛下昔立承乾为太子,而复宠爱魏王,礼数或有逾于承乾者,良由嫡 庶不分,所以至此。殷鉴不远,足为龟镜。陛下今日既立魏王,伏愿陛下 别安置晋王,始得安全耳。太宗涕泗交下日:“我不能。”即日召长孙无 忌、房玄龄、李勤与遂良等定策,立晋王为皇太子。《旧唐书卷八十?列 传第三十?褚遂良》,第页 其年,太子承乾得罪,太宗欲立晋王,而限以非次,回惑不决。御两 仪殿,群官尽出,独留无忌及司空房玄龄、兵部尚书李勐,谓曰:“我三 子一弟,所为如此,我心无谬。因自投于床,抽佩刀欲自刺。无忌等惊 惧,争前扶抱,取佩刀以授晋王。无忌等请太宗所欲,报日:“我欲立晋 王。”无忌日:“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太宗谓晋王日:“汝舅许 汝,宜拜谢。晋王因下拜。太宗谓无忌等日:“公等既符我意,未知物论 何如无忌日:“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伏乞召问百僚,必无异辞。 若不蹈舞同音,臣负陛下万死。’《旧唐书卷六十五?列传第十五?长孙 无忌》,第页 参与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之大臣四人: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兵部尚书 李勤、谏议大夫褚遂良,四人之中明确表示支持李治者为长孙无忌、褚遂良,符 合太宗之意;房玄龄、李勋之态度无从得知,史传无载,这不由得我们感慨其地 位之骤然下降,已对立太子之事无所措辞尔。回随后,旧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 分别被太宗送往安全之处,软禁于地方,不得再参与朝政。而遭受打击者,终不 过是朝堂之中依附于李承乾、李泰之诸大臣而已。可说通过此次 废立太子一事, 在朝堂之上盘根凝聚的东西文武三大社会势力之间的联合被太宗所瓦解。 太宗一生谨慎,而于立太子以确定皇位继承人选上颇多曲折,历来史家不乏 。孙国栋先生、王汝涛先生认为太子承乾被废之前长孙无忌己然植党拥护李治,黄永年先生则认为在此之 前李治由于年龄关系不能结党营私。笔者认为黄永年先生的论断是止确的,由于长孙皇后薨于贞观十年, 李治年幼,尚未开府,《新唐书卷八十三?列传第八?诸帝公主》太宗女晋阳公主条有“帝诸子,唯晋王及 主最少,故亲畜之.”第页李治长期呆在父亲身边,太宗时刻注视其举动,故不能如李承乾、李泰 及其他藩王所能交结朝臣。明乎此.笔者更加确定李治之得立出于太宗之心,太宗在贞观十七年之前限制 李治参与政事的举措。正为保护其免遭党争所污.长孙无忌乃关陇集团核心人物。谓其有党可,若谓其于 太子承乾被废之前己然植党拥护李治,则颇牵强,太子承乾被废而李治得立后长孙无忌大肆植党则又另当 别论. 贞观间太宗废李承乾立李治为太子考 相讥诮者。笔者以为,可于太宗晚年在新修《晋书》晋武帝 之语可有所得: “建立非所,委寄失才,志欲就于升平,行先迎于祸乱??新集易动之基,而无 久安难拔之虑,故贾充凶竖,怀奸志以拥权;杨骏豺狼,苞祸心以专辅??知子 者贤父,知臣者明君;子不肖则家亡,臣不忠则国乱;国乱不可以安也,家亡不 可以全也??惠帝可废而不废,终使倾覆洪基??弃一子者忍之小,安社稷者孝 之大。”? 综合以上太宗所自言及上文考证,笔者认为:贞观年间唐太宗为维持李唐皇 室之安稳,起初有封建诸王与勋臣控制地方州郡以藩屏王室之念,朝臣之联合反 对使得太宗不得不调整策略更加注重维持对朝廷之控制;同样由于对大臣联合之 觉察,太宗刻意扶持魏王李泰与太子李承乾相竞争,在培植李泰势力的同时,使 得朝臣不得不站好队伍,继而对依附于太子承乾之党大加杀手,分化瓦解诸大臣 在太子承乾为“扛旗者”下之联合,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以增强关陇集团在朝堂中 之分量,保持对朝廷势力之控制,君主之地位愈为提升。一二二二二 ?????。??。。??。。?。。。‘‘。‘‘‘‘‘‘‘。‘’?。‘‘‘。?‘‘’?‘?’。。一 圣历间武后退李旦再立李显为太子考 《新唐书卷四?本纪第四?则天皇后》载:“圣历元年三月己已,召庐陵 王于房州。戊子,庐陵王至自房州。??九月壬申,立庐陵王显为皇太子, 大赦,赐醣五日。甲戌,皇太子为河北道行军元帅,以击突厥。??二年正月壬 戌,封皇嗣旦为相王。”?这就是武后晚年退李旦再立李显为太子在本纪中的粗略 记载,见于他传之中关于武后晚年立嗣之事的记载尚非少,为我们考察此段历史 提供了基本史料。历代史家关于武后晚年调整皇位继承人选一举讨论颇多,但多 从群臣劝谏入手分析中宗李显得以从房州返回并重登太子之位,亦有部分史家从 武则天晚年着力打造李武政权展开论述,但笔者深感曲折之意未尽探明,以下略 ’ 一 为申论。圆 . 武后以来的政坛力量变动 自永徽六年高宗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在此后数十年中,朝廷政局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显庆以后,高宗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由武后详决,武后 由内廷走向外廷,一步步掌握并最终实现了皇权在手。?由太宗以来开始的拔擢 山东微族人才参与李唐政权的策略在高宗、武后手中更加的扩大化,朝堂之上的 力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动,并进而影响着政局的演进轨迹,一系列政治事件因此而 多姿多彩。够 《新唐书卷四?本纪第四?则天皇后》圣历元年条,第页。《日唐书卷六?本纪第六?则天皇后’ 载:“圣历元年春三月,召庐陵王哲丁:房州.??九月丙子。庐陵王哲为皇太子,令依名显。大赦 天下,大酚五口。??二年春二月,封皇嗣旦为相王。”第一页此处所记月门颇有与《新唐书》不 同者,而《资治通罄》则多采《新唐书》所记年月日为定,此处从 《新唐书》所记。另《新唐书》于立太 子后记载中宗为河北道行军元帅事,此亦《日唐书》未载而与当时情势颇关联者。 墨《旧唐书》、《新唐书》及《资治通鉴》多与人以非群臣劝谏则天下非庸有之错觉,司马温公在圣历元年 记载武后召李显返洛阳一事后花费颇多笔墨在《考异》中予以考证中宗之回得力于群臣之劝谏第 页。史家如陈寅恪《记庸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提出“自高宗之初年至玄宗之末世,历百年有余,实际 上之最高统治者递嬗轮转,分歧混合,固有先后成败之不同,若一详察其内容,则要可视为一牢固之复合 团体,李、武为其核心,韦杨之黏合,宰制百年之世局??”自此而观武后晚年所作所为,则实为李武共 同把持朝政,中宗之复位,亦为理所当然之事;吕思勉《隋唐五代史》则以为:“中宗之获还储位,史谓狄 仁杰、李昭德、吉顼、王及普、李嗣真、齐辫、王琳有力焉。然仁杰之匡维,事近后人增饰。诸臣即使有 言,亦未必能同后意。益后本无立侄之意,诸臣实潜窥其旨,而后敢于有言也。”第页陈、吕二先 生之意见对笔者启发良多.可谓认识武后晚年在立嗣问题上的重要论点。其后黄水年《说李武政权》对于 围绕在李武政权这个核心集团的政治斗争做了较多的考证与解 释,其中谈到了武后晚年立嗣之事。深入阐 释了此时期政变屡次发生的状况。与此同时,尚有数种关于武则天之传记,如胡戟《武则天本传》、王涤武 《武则天时代》、赵文润、王双怀《武则天评传》、雷家骥《武则天传》,各家之认识大体不“前人论述之范 围,而均有侧重。近年来有朱家平《武则天立嗣考》《中华女子学院学报》年月第卷第期、 罗筱玉《武则天立嗣考论》《世纪桥》年第期,此二人所持观点似仍在大臣之反对方使得武承嗣, 武三思等人无法成为皇位继承人。 。《旧庸书卷六?本纪第六?则天皇后》,第页.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汪钱《唐太宗之拔擢山东微族与各集团人士之并进》《唐太宗树立新门阀 的意图》《唐高宗王武二后废立之争》收于《汪钱隋唐史论稿》为论述之较早者。 圣历间武后退李旦再立李显为太子考 弘道元年冬,高宗去世,中宗登基,被权势欲极强的武后与朝堂之中不满中 宗的裴炎联合废除,立武后第四子李旦为帝:武后则临朝称制。自此而后,愈为 隆盛,走上了登基称帝,并废李旦为皇嗣,开启了女主当国的时代。在武后临朝 称制以及登基称帝的二十余年中,基本上遵循太宗、高宗以来的治国思路,而又 加以严珊恐怖,对当时及此后政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朝堂之上的诸政治集团及 势力重新洗牌,愈益多元化。 以此期担任宰相之职者来看,武后年间担任左右仆射、侍中、中书令以及平 章政事者有:刘仁轨薨逝、苏良嗣薨逝、韦待价配流、岑长倩诛杀、 武承嗣、王及善薨逝、豆卢钦望、魏玄同赐死、刘齐贤、刘景先、郭正一、 裴炎诛杀、韦弘敏、王德真配流、刘袢之赐死、郭待举、骞味道诛 杀、李景谌、沈君谅、崔警诛杀、裴居道诛杀、韦思谦致仕、韦方质 诛杀、张光辅诛杀、王本立诛杀、范履冰狱死、邢文伟自杀、 武攸宁、史务滋自杀、宗秦客、傅游艺狱死、格辅元诛杀、乐思晦诛 杀、任知古、欧阳通诛杀、狄仁杰薨逝、裴行本配流、杨执柔、李游 道配流、袁智宏配流、崔元琮配流、李昭德配流、姚璃、李元素诛 杀、崔神基配流、王堵配流、韦巨源、陆元方薨逝、苏味道、韦什方 自杀、孙元亨诛杀、王孝杰战死、杨再思、杜景俭、周允元薨逝、 王方庆、李道广、娄师德薨逝、武三思、姚元崇、李峤、魏元忠、吉顼配 流、张锡配流、韦安石、李怀远、顾琮薨逝、李迥秀左授、朱敬则致 仕、唐
/
本文档为【论唐代皇储之主动性调整(可编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