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从《成都全接触》看电视民生节目的叙事特点

2017-09-01 6页 doc 18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1103

暂无简介

举报
从《成都全接触》看电视民生节目的叙事特点从《成都全接触》看电视民生节目的叙事特点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从《成都全接触》看电视民生节目的叙事特点 从《成都全接触》看电视民生节目的叙事特点 成都电视台第五频道的大型民生新闻直播节目《成都全接触》,每天从中午12:00开始在五个时间段与观众见面。该节目自开播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最高周平均收视率达8%以上,在成都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对该节目的叙事方式进行探讨,通过该节目解读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叙事视角、叙事时空、叙事话语以及叙事中存在的问题。 多元化的叙事视...
从《成都全接触》看电视民生节目的叙事特点
从《成都全接触》看电视民生节目的叙事特点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从《成都全接触》看电视民生节目的叙事特点 从《成都全接触》看电视民生节目的叙事特点 成都电视台第五频道的大型民生新闻直播节目《成都全接触》,每天从中午12:00开始在五个时间段与观众见面。该节目自开播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最高周平均收视率达8%以上,在成都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对该节目的叙事方式进行探讨,通过该节目解读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叙事视角、叙事时空、叙事话语以及叙事中存在的问题。 多元化的叙事视角 《成都全接触》和其他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一样,强调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和生活状态,重视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内容,对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进行直播报道。为体现人性化和人本特质,使节目更加贴近观众,其叙事视角是多元化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叙事视角: 第一人称见证人叙事视角。这一类叙事视角通过第一人称见证人来叙述新闻事件,观众通过第一人称见证人的眼光来观察新闻事件,包括新闻人物和见证人的内心想法和情感。 第一人称主人公叙事视角。这种叙事视角与第一人称见证人叙事视角不同,记者不是作为事件的一个旁观者,而是事件的主角,他在新闻报道中讲述的完全是他自己的故事。这种叙事视角在《成都全接触》中的记者个人亲历报道中十分常见,如记者亲历春运过程等。这种叙事视角由于出自记者的亲身经历,所以显得更加真实、生动、感人。 第三人称证人叙事视角。这种叙事视角是通过各个证人的叙述来表达新闻事件的。这种视角是新闻报道中运用最多的视角,由于许多新闻事件发生时,记者都无法亲临现场,这样,新闻事实就只能通过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当时在场的人来叙述。 全知叙事视角。在这种叙事方式里,记者可以根据需要直接展示人物的思想、知觉、情感,记者既知道新闻人物在新闻事件中的行为、想法,又能根据需要直接展示人物的思想和情感。这种叙事方式不受记者个人视角的限制,能够给观众最全面的报道。 这种叙事视角中,记者只对自身所看到 “戏剧方式”叙事视角。 的新闻人物的外部言行进行叙述,观众就像观看戏剧一样仅看到人物的外部言行,并通过人物的外部言行来了解人物的内心思想活动。 多重当事人的叙事视角。这种叙事视角的特点是采用几个不同当事人的眼光来描述同一事件,这也是一种多元的内视角,这种叙事视角在对有争议的事件进行报道时经常使用。 一方面,以上的叙事视角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报道中,往往是多种视角的组合运用,运用得最多的组合当属第一人称见证人叙事视角和第三人称证人叙事视角的组合,这种叙事视角一方面通过记者的现场出境作直播报道;另一方面,通过采访新闻见证人对新闻事件发生场景向观众做介绍。由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大多报道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情,所以深度报道不多,一般的消息类报道比较多,所以对第一人称见证人叙事视角、第三人称证人叙事视角、“戏剧方式”叙事视角和多重当事人叙事视角用得比较多,而对第一人称主人公叙事视角和全知叙事视角运用得相对较少。 本土化的叙事时空 《成都全接触》的另一重要特征是浓郁的地域特色,它将叙事时空定格在成都本土。该栏目名称直接显示了其本土化特色,而栏目口号“成都每一天”也有非常强的地域针对性,能激发成都观众的收看热情。其本土化的叙事策略主要有以下两点: 同期声方言化的叙事策略。和以央视为首的全国性媒体不同,《成都全接触》不是以国家精英为主要报道人物,也不从事宏大的国家叙事,而是对地域性居民的社会生活进行全景再现,如房屋渗水、看病就医、买菜购衣、就业上学、物价上涨、好人好事等,市民的冷暖痛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痒、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是其报道的重点,于是,在镜头前出现为房屋漏水问题而向记者抱怨的大妈,有反映车站小偷猖獗的年轻人,有因为买到假啤酒和商家闹矛盾的中年男子等,他们都操着的成都口音,说着成都人身边的日常故事。节目中的同期声几乎都是成都市民生活中说的成都方言,具有非常强的贴近性,提高了成都市民收看的兴趣。 展示地域文化特色的叙事策略。《成都全接触》也不全是报道市民的家长里短,还注重展示成都本地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特色,其中既包括成都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也包括当地的民俗风情、审美情趣。于是,成都的城市特色、市井人物、历史遗迹、地域性的历史掌故与方言俚语共同萦绕在节目中,造就了一个新的新闻文本类型。如对塔子山灯会、成都花会、锦里民俗一条街、宽窄巷子、老茶馆等报道来展示成都的文化、成都的现在以及成都的未来。 亲民的叙事话语 “戏剧方式”的叙事话语展示新闻的戏剧性。戏剧方式的叙事话语,通常在叙述的第一行或第一个词,如以“记者获悉”、“据介绍”、“据了解”、“有关人士表示”、“知情人透露”等为开头对新闻中的人物进行戏剧性的展示,通过较多运用直接引语和描写等手法,确保了新闻语言的生动,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原汁原味的故事,大大拉近了和读者的心理距离。在这种话语方式中,记者隐藏在故事中人物和事件的背后,使受众几乎无法感知到他的存在。这时记者不再是信息的强有力的传播者,说教的痕迹明显减弱,基本上由人物对话加上非常简练的展示,在电视机镜头面前构成某种戏剧性场面,给人以十分客观的印象,或者是通过人物的意识来反映事件,从而忽略叙述者的介入和评论。在《成都全接触》这类民生新闻节目中,许多直接引语开始出现在新闻的重要部分,镜头特写多,同期声运用多,给人以栩栩如生的亲切感,保证了民生新闻的特质。 主持人说新闻的播报方式体现了话语的亲民性。传统的《新闻联播》等老牌新闻节目,主持人属于“播新闻”范畴,主持人字正腔圆、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抑扬顿挫地播报新闻,无论面部表情还是语气神态都显得十分庄重严肃,给人以疏离感,这种方式适合播出国家重大的时政新闻。而像《成都全接触》这类民生新闻节目则采用“说新闻”的方式告诉大家身边发生的故事,主持人面对电视机前的观众就像面对自己的朋友一样,以轻松自然、日常口语化的方式告诉观众发生了什么。“说新闻”的方式暗示了主持人和观众的平等性,话语更加日常、生动,经常采用俗语、歇后语、比喻等观众耳熟能详的语言作为说新闻的主要语言。主持人往往改变原来的第三人称叙事方式,变为第二人称叙事,更是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此外,主持人的表情也随着语气和内容的转换变得丰富起来,体现的是一个和观众一样的有血有肉的情感化的平民主持人形象。 叙事中存在的问题 叙述角度单一,叙事过于煽情和猎奇。和很多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一样,《成都全接触》喜欢报道一些猎奇类刺激性的新闻。其一大特色是车祸报道特别多,甚至有人认为《成都全接触》应该改名叫《车祸全接触》,有一期的《成都全接触》连续播出了5条车祸新闻,交通安全固然重要,但是节目只是简单地对车祸作描述性的报道,渲染车祸的恐怖和惨烈,镜头注重表现车祸现场的鲜血、被撞成废铁的汽车、甚至连死者的遗体也不放过,这种单一的车祸叙述方式除了刺激人们的眼球外,没有更多的意义。这种过于追求煽情和猎奇的叙事可以说是我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叙事方式在刚开始时可能会吸引观众的眼球,但从长远来看也会造成观众的收视疲劳,一方面不利于节目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对城市形象是不利的,同时,也容易让市民误解社会,造成对社会抵触和不安的消极情绪。 叙事方式雷同,缺少个性化。我国很多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叙事题材和叙事手法的选择上都非常相似。《成都全接触》和《新闻现场》等同类地域性强的民生栏目有不少雷同的地方,两个民生新闻节目都是对市民日常生活的报道,无论题材、内容、角度还是播报方式都有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不少雷同之处。缺乏个性化的叙事方式,降低了市民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兴趣,制约了节目的发展,如果加强叙事技巧的运用,以不同的叙述方式形成具有个性的叙述风格,便能营造差异点,增强节目的可视性。建立个性化的叙事模式可以在新闻报道视角、新闻编排及其他元素上下功夫。同城民生新闻因共享新闻资源与题材,在“同题作文”的情况下,解读新闻视角的不同就成为打造附加值的有效方式。此外,可以围绕节目主题添加其他元素,如适时调动背景短片、图片、网络互动等,让新闻更加生动、更有深度。 另外,在叙事选题上,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也可以进一步拓宽范围,不仅仅报道群众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也包括和百姓直接相关的政策资讯、消费、经济、教育等选题,只要遵从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小角度切入大问题,才能摆脱其叙事上琐碎肤浅的现状。 电视新闻本身就是一种叙事,打破原来固有的研究模式,从叙事学的角度研究《成都全接触》的节目特色以及存在的问题,打开了对电视民生类节目研究的新空间。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叙事模式,更好地运用这种模式,创造性地发挥这种模式。对《成都全接触》的叙事学分析,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给电视民生类新闻节目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 参考文献: 1.曾庆香:《新闻叙事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 2.薛国林:《民生新闻的叙事观念》,《新闻与写作》,2006(1)。 3.周小普:《民生新闻:内容与形式的创新表达》,《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2)。 4.王正武:《民生新闻的电视表述 电视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新闻前哨》,2005(10)。 (作者为内江师范学院讲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编校:郑 艳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
本文档为【从《成都全接触》看电视民生节目的叙事特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