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姓氏渊源迁徙分布家谱文献楹联典故历史名人名人名

2017-11-12 50页 doc 152KB 87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1103

暂无简介

举报
(姓氏渊源迁徙分布家谱文献楹联典故历史名人名人名(姓氏渊源迁徙分布家谱文献楹联典故历史名人名人名 岳[嶽、?,读音作yuè(ㄩㄝˋ)]?“岳”古体汉字“?” 一.姓氏用字: 二.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远古颛顼帝之臣伯夷的后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元和姓纂》及《史记》、《姓苑》等记载,上古时期,有一种官职称作“四岳”,专门职管祭祀三山五岳。 古代人认为,山是一种神灵,需要极端崇敬,所以“四岳”就成为一种很重要的官职,而掌管四岳的总领即称太岳。 相传,颛顼帝属下之臣伯夷,亦称伯益,是炎帝神农氏之裔共工氏的侄孙,曾担任过颛顼...
(姓氏渊源迁徙分布家谱文献楹联典故历史名人名人名
(姓氏渊源迁徙分布家谱文献楹联典故历史名人名人名 岳[嶽、?,读音作yuè(ㄩㄝˋ)]?“岳”古体汉字“?” 一.姓氏用字: 二.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远古颛顼帝之臣伯夷的后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元和姓纂》及《史记》、《姓苑》等记载,上古时期,有一种官职称作“四岳”,专门职管祭祀三山五岳。 古代人认为,山是一种神灵,需要极端崇敬,所以“四岳”就成为一种很重要的官职,而掌管四岳的总领即称太岳。 相传,颛顼帝属下之臣伯夷,亦称伯益,是炎帝神农氏之裔共工氏的侄孙,曾担任过颛顼帝的大祭司,后因祭祀天神的缘故,产生了太岳这一官职,伯夷为第一任太岳。 太岳即华山,因炎帝之裔崇拜天神,以为山高接天能通天神,而华山在其眼中为第一高峰,故称之为太岳。 此后,伯夷所统领的东夷部落就称太岳部。他们每迁一地,都不忘崇拜山岳的传统,于是以其四子以太岳部落为中心,分别掌管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山峦,称四岳,负责四方神山的祭祀,以后演变成为官职,由部落首领担任,掌管四方诸侯。 四岳都是伯夷的子孙,他们协助尧帝治理部落联盟,很有政绩,并拒绝了尧帝的美意,不肯接受帝位的禅让,而是让位给了舜。后来在舜帝执政时期任秩宗,主次尊卑及郊庙祭典,典三礼,还积极帮助大禹治水,功绩卓著,在原始的禅让制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伯夷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岳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岳氏族人大多尊奉伯夷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沙岳特氏,蒙语为,世居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ayo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岳氏、沙氏等。 ?.蒙古族齐岳噶穆特氏,亦称乔噶穆特氏,蒙语为,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iyogamu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岳氏、齐氏等。 ?.蒙古族岳罗沁氏,亦称亦赫君氏,蒙语为,世居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Yolocin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岳氏、孟氏等。 ?.蒙古族岳诺特氏,亦称岳诺托氏、亦日呼德氏、闫忽德氏,蒙语为 ,世居扎鲁特(今内蒙古扎鲁特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Yono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岳氏、伊氏、阎氏、门氏等。 ?.蒙古族巴岳特氏,亦称巴乐特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七十二姓之一的伯要歹氏,以地为氏,蒙语为,世居巴岳特(今山西天镇、阳高边外地区)、阿巴噶(今内蒙古锡林郭勒阿巴噶镇)、西拉木兰(今河北承德围场)等地。后有满族、鄂温克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yo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巴氏、白氏、丰氏、陈氏、联氏、高氏、岳氏、包氏、罗氏等。 第三个渊源:源于维吾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维吾尔族,宋、元时期称“畏兀儿”,亦称回鹘、畏吾、畏兀等。 公元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西征,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为此而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变。 南宋嘉定二年(大蒙古国成吉思汗孛尔只斤?铁木真四年,公元1209年),原属西辽王朝的高昌国畏兀儿亦都护政权归顺蒙古,使蒙古统治得以在天山南北迅速建立起来。由于当地统治者未对蒙古实行抵抗而免遭蒙古征服者的洗劫和破坏;又由于亦都护政权曾帮助成吉思汗进行过对中亚、伊朗、西夏的征服,立有战功,因此长期受到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的优遇。 当时,大批畏兀儿人由此入居中原地区和蒙古高原,以仅次于蒙古人的色目人身份,或出任元朝政权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或从事宗教文化活动。 蒙古(包括元与察合台汗国)对新疆地区的统治持续了三个多世纪,对维吾尔族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按照成吉思汗的命令,所有被征服民族都要派出军队随蒙古军出征,畏兀儿自然包括在内。当成吉思汗讨伐西辽屈出律时,亦都护奉命率军出征。后来,成吉思汗进攻算端摩诃末的国土,亦都护再次奉命出征。察合台和窝阔台向讹答剌发动进攻时,亦都护也参与其中,后来又出征阿姆河等地。当成吉思汗进攻西夏时,他又从别失八里率军与成吉思汗汇合。汉文史料记载说,该亦都护曾“与者必那演征罕勉力、锁潭、回回诸国,将部曲万人以先。纪律严明,所向克捷。又从帝征你沙卜里,征河西,皆有大功”。其后人马木剌的斤也曾“将探马军万人,从宪宗伐宋合州,攻钓鱼山有功”。 除了亦都护外,还有一些畏兀儿地方头目也各带本部兵加入了蒙古远征军的行列。《元史?昔班传》载昔班父阙里别斡赤,“身长八尺,智勇过人,闻太祖北征,领兵来归。从征回回国,数立功”。在呼罗珊大战中,成吉思汗的部队中有除了高昌畏兀儿人之外,尚有可失哈耳人和苦叉人。同时,还有畏兀儿的一些其他地方头人,如阿里巴黑失等,也都统领本部兵参与了蒙古人所发动的一系列战争。 在亦都护归顺蒙古之前,畏兀儿人镇海、塔塔统阿等即已在蒙古军中效力,之后,蒙古贵族更是广泛网罗畏兀儿人才,于是大批畏兀儿人入居汉地和蒙古高原,出任元政权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在史籍《新元史?氏族表》中列出入仕元朝的畏兀儿大族有二十九家之多,如高昌王亦都护、孟速思、岳璘帖穆尔、洁实弥尔、小云石脱忽怜、贯氏、廉氏、全氏、鲁氏、大乘都、小乘都等。他们中间有很多人后来还充当蒙古皇帝、皇室贵族的老师,有典型代表性的就是岳璘 帖穆尔,他“精伟兀书(畏兀儿文),慷慨以功名自许„„皇弟斡真奏求师傅。上命公。公训导诸王子,以孝弟敦睦、仁厚不杀为第一义。上闻嘉之”。 岳璘帖穆尔就职于蒙古宫廷,是名重一时的翻译家,所译语种很多,除了畏兀儿文译蒙古文,还有藏、梵译蒙古语等。除此之外,更有大量的畏兀儿人在蒙 有一材一艺者毕效于朝”,为蒙古帝古宫廷或地方政权中担任各种官职,大凡“ 国的统一、元朝的建立、巩固与发展,贡献颇多,尤其在文化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 在元朝时期,岳璘帖穆尔的后裔子孙中即有重臣阿鲁浑萨理,他扶持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即位,后在元延祐四年(公元1317年),受赠推忠佐理翊亮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赵国公。 阿鲁浑萨理的长子叫岳柱,后来是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执政时期的著名大臣、中书省平章政事、学者,其子有四,都以父亲的名字为汉化姓氏,称单姓岳氏:长子岳普达,同佥行宣政院事;次子岳安僧,为久住后章佩监丞;三子岳仁寿,中宪大夫兼长秋寺卿;四子无考。其后代皆沿袭岳氏,大部分人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弼尔雅氏,满语为Birya Hala,世居瑷珲(今黑龙江黑河瑷珲镇),?. 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岳氏。 ?.满族赖布氏,亦称赖卜氏、来布氏,满语为Laibu Hala,世居扎库木(今 、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董鄂(今辽宁桓仁、辽宁新宾伊勒登河西岸) 宽甸一带)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岳氏、栾氏等。该支满族岳氏鼻祖为赖布?岳干,满洲正黄旗人,满清初期世袭云骑尉,随同皇太极征明,功加一等轻车都尉,其后裔子孙在清乾隆年间有冠汉姓为岳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满族罗岳氏,满语为Loyo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罗氏、岳氏等。 ?.满族沃岳氏,亦称乌裕氏,满语为Uyu Hala,汉义“绿松石”,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岳氏、沃氏、乌氏等。 ?.满族岳佳氏,亦称耀佳氏,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满语为Yaogiya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岳氏、姚氏等。 ?.满族伊拉哩氏,亦称伊里氏、伊拉礼氏、伊喇立氏,族人众多,满语为Ilari Hala,汉义“开”,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蜚优城(今吉林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伊罕阿林城(今吉林市东北十五公里处)、松花江两岸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有姓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岳氏、伊氏、何氏、赵氏、尼氏、潘氏、苏氏、许氏、禹氏、仉氏、柏氏、樊氏、郝氏、靳氏、李氏等。 ?.满族岳察氏,亦称伊察氏、绕缠氏,满语为Yoca Hala,汉义“痒”,世居胡什塔(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岳氏、伊氏、饶氏等。 第五个渊源:源于景颇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景颇族岳氏,源出景颇族中的数个部落,主要是重原恩昆氏、木孔氏、恩孔氏这三个古老的氏族部落,在元、明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岳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六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土家族、台湾土著、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岳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岳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得姓始祖:伯夷、岳璘帖穆尔、岳柱。 三.各支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 四.迁徙分布: 总体分布: 岳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二十七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一百八十六位,人口约一百六十六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038,左右。 宋朝以前,史书中鲜见岳氏族人的记载。 据史籍《郡望百家姓》等记载,这个源远流长的岳氏家族,在秦、汉以前,主要是以山阳地区为繁衍中心。山阳是汉朝所置的一个郡,位于今山东金乡西北。目前遍布于全国每一个角落的岳氏族人,老家大多在今山东,所以长久以来,他们始终相袭着山阳的堂名。金乡地处鲁南,与河南、江苏、安徽相比邻,魏晋南北朝时期,岳氏族人除继续繁衍于山阳一带,并最终昌盛为岳氏山阳郡望外,亦播迁于上述诸省,并在今河南安阳一带形成了岳氏邺郡郡望。 到了两宋之交,民族英雄岳飞横空出世,光芒四射,使得姓时间漫长、沉寂时间亦漫长的岳氏族人为之一振,自此以后,岳氏名人当仁不让,纷纷在史籍之上描绘壮丽人生。随着宋高宗赵构偏安于江南,原昌盛于北方之岳氏族人开始取道安徽,跨过长江,进入今江苏、浙江、江西等地,或由河南徙奔两湖,或取道陕西,越过秦岭,进入四川。其中,岳飞后裔有落籍江苏宜兴者。 元朝初期,元兵大举南侵,宋王室蒙尘,辗转亡命,最后在广东之孤岛覆灭。宋王室逃亡于何地,则蒙古铁骑纷至沓来,南宋遗民畏之如虎,于是岳氏族人在南方各地散居开来。在这个历史时期,有不少少数民族人士汉化称岳氏,如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成为岳氏家族的新成员 明朝初期,山西岳氏族人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陕西等地。明中叶以后,有沿海之岳氏族人赴台,或迁居东南亚。明朝末年,张献忠大肆屠川,四川之岳氏族人有避居云贵高原一带者。不久的湖广填四川,则两湖之岳氏族人有定居四川者。 清朝以后,岳氏族人分布地更广,并有河南、山东、河北一带的岳氏闯关东进入东三省。由于岳氏族人中出了一个千秋万世共敬共仰的民族英雄岳飞,使岳氏族人在中国历史上大放光芒。因此在康乾年间,满清政府大力吹捧精忠报国的英雄精神,期间就有很多满族氏族便纷纷将姓氏改为汉姓岳氏。 如今,岳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并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国内则尤以四川、河南两省为多,这两二省岳氏人口约占全国岳氏人口的52,以上。但目前在新加坡的华人宗亲团体名单中,却没有岳氏公会或岳氏总会的名字,说明在新加坡的岳氏宗亲人数不多。 岳飞后代分布: 岳云:长子岳甫,女儿岳大娘,三子岳申。 岳甫字葆真, 南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六月二十八日生,理亲嘉泰四年(1204年)九月二十四日卒,寿年六 十七岁,葬西湖上。岳云遇害时,岳甫才四岁,随母巩氏及祖母李氏、叔岳雷流放岑南。一一六二年孝宗皇帝恤录时,岳甫二十五岁,从岑南回,初居潭州(今长沙市)北裹厢, 同年十月十八日, 圣旨补岳甫岳申承信郎。岳甫受寅教郎,宗正卿,供职吏部郎中。初居杭州钱塘奠厥古守岳飞岳云墓。袭神武后军统制。隆兴初元(1 1 6 8年)七月十九日,岳甫承务淮西时,向孝宗皇帘请复江州(九江)田宅,孝宗皇帝准奏发还。后岳甫刺使宁波。晚年归居杭州,相与置田,崇奉王祠,作中兴小历,善书法。历任朝请大夫,吏部尚书,赠中奉大夫。岳大娘适张宗本,授武进校尉。岳申授保义郎,官真州防御使。岳甫生子七:岳觐、岳觌、岳岘,岳规、岳靓、岳 冫见 、岳观。岳甫后裔初居苏杭,后散居各地。现初步考证,有二支的去向如下:岳甫长子岳觐湖南益阳一支,岳甫次子岳觌浙江杭州一支。 岳雷: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十月十八日, 岳雷四个儿子岳经、岳纬、岳纲、岳纪,圣旨封承信郎。二个女儿岳二娘、岳三娘,景定二年(1261年)婿俱补进武校尉。后岳雷长子岳经于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授承事郎,监贺州银场,其后裔居福建漳南;岳雷二子岳纬于景定二年授将士郎,任夔州将领,岳纬长子岳间见于景定二年授承信郎,后裔多居临安;岳雷三子岳纲于景定二年授武德郎,任江西副总领,封尚书,初居九江,后迁临安。岳雷后裔多由临安散居金坛金沙、白塔桥、溧阳城、青安桥、龙庄、汰塘等地。岳雷四子岳纪于景定二年授修武郎,任镇江提典医学,其后裔多居临安、常州现考证岳雷后裔从常州迁出后,有两支的去向如下:一支迁居河南安邱县解护庄,一支经湖广荆州转云南镇 雄县太坪坝,后散居云、贵、川三省。 岳霖:岳飞冤案昭雪后,岳霖由江州来宜兴,邑人感岳飞之德,争相奉迎,并置田宅于邑之东北四十里之唐门村留岳霖定居。以后岳霖虽历官在外,但总是以唐门为家, 于隆兴元年(1163年)将父亲的衣冠安葬在唐门桥后的一个天然的《金钩钓月地》上,这就是唐门村有名的历史古迹《岳飞衣冠冢》。岳霖卒后也伴葬岳飞衣冠冢之北,即是唐门有名的《缵忠侯霖公之墓》。岳霖留居宜兴的后裔,是长子岳琮之后,岳琮又名岳璞,赐名岳旗,授承信郎,致仕封尚书,居宜兴县,六传至岳浚(岳飞九世孙),博学好义,官百门尉,积书万卷,一时名士,卒于明洪武十年(1398年),寿年八十二岁 岳浚子三:长子岳岱,为万石支祖;二子岳岩,为湛渎支祖;三子岳崧,生子二:长子岳文升、迁居汤阴,次子岳文景, 为长沟、汤堰、唐门支祖。 岳文景三传至岳洵(岳飞十三世孙)由长沟迁居知义庄,传今巳有叫十七户,六十余人。今宜兴唐门智义庄二十七世孙岳宗雷,为宜兴县先进教师,二十八孙岳锦堂,一九二七年参加过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还有岳祖德迁居北京1070信箱;有岳柏荣迁居武汉市航空路青年大街四十三号,有岳风麟迁居北京大学任教,有岳呜嗥迁居上海市武进路247号;他们都是一九四九年后从宜兴唐门智义庄迁出外地工作的岳霖后裔。 岳霆:安徽省颍上县迪沟镇孙岗村岳飞后裔由凤台县岳张集支系于清朝迁移至此耕作生活。本村岳姓人家为第一大姓,作为武穆王岳飞(霆系)后裔,他们继承祖辈勤劳的家风。岳玺为岳飞五子岳霆之后,武穆王岳飞十五世孙,明万历年间,立军功,授职总兵,镇守颍州。当年携有圣祖岳飞之画像、“忠武谥书”、家谱、行状、御札、家集诸件文物。岳玺公生三子,称大公、二公、三公。大公住阜阳西岳老庄、西岳湖口、岳新庄,有老祖坟一座;二公后裔迁城东岳湖口、岳老庄、岳寨、岳营,有老祖坟四座;三公后裔迁至安徽凤台县岳大塘沿、岳张集,有老祖坟一座。岳飞后裔安徽凤台岳张集支系,在使用乾隆皇帝钦赐32派 字的同时,还自定派字“正学传千古,人文粹一家,承先多世泽,继贤广良才”20字,从22世至41世使用;而阜阳支系自定派字“崇德敬祖,福禄寿康,文显皖颍,忠衍豫汤,恭俭传世,孝信永芳,景行维端,善心循良”32字,从30世至61世使用。现已广泛流传于族人口中,起到继绝嗣兴存亡之作用。 五.郡望堂号: 1.郡望: 山阳郡:古代山阳郡有二:?汉景帝中元六年(丁酉,公元前144年)将梁国分置为山阴国,不久以后的汉武帝建元年间(公元前140,135年),又将其改为山阳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独山湖周围金乡县一带地区。?东晋朝义熙年间(公元405,418年),晋安帝将广陵郡分置山阳郡,治理山阳附近的地区,其时辖地在今在今江苏省清江、淮安一带。至隋朝初年(辛丑,公元581年),隋文帝又移其治所到今江苏省淮安市一带地区。 冯翊郡:秦朝时期置郡,汉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设置同名行政区左冯翊,与右扶风和京兆伊合称“京畿三辅”,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县以南、白水以东、渭水以北大荔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移治到高陆(今陕西高陵)。 郡:南北朝时期北魏分冀州置相州,治所在邺邑(今河北临漳)。东魏时邺 期将都城建于邺邑,以相州为司州。北周时期再为相州。北周末期,杨坚摧毁了邺城,迁州治于安阳,本在今安阳南,隋朝时期移今安阳市。自此安阳亦有邺城之称。唐朝时期改相州置郡,治所在安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河南、山东间地。金国时期时期为彰德府。 2.堂号: 山阳堂:岳氏族人的祖先既然掌管四方诸侯,可见他们出身显赫,源远流长。秦汉以后,岳氏族人主要以山阳地区为繁衍中心。山阳是山东省金乡县的西北,岳氏人家的老家都是山东,随着历史的变迁,两千多年来,岳氏族人陆续移居各地。不过,他们始终沿用“山阳”的堂名。 冯翊堂:岳氏系出神农后裔,神农生姜水,即以姜为姓,称帝名用火德王,故号炎帝,都城迁曲埠,传七世生节茎,不在帝位。节茎又传七世生垂。垂于尧时作共工水官,生伯夷,伯夷为秩宗,昨“四岳”。又因佐禹治水功高,禹封其为吕侯,侯河南汲郡伯。吕侯功高如山岳,旨为“太岳”官,其后裔长子袭父封,逐以国为吕氏;仲子宫“太岳”,赐“冯翊”后即以官命岳氏,此得岳氏“冯翊堂”之来由也。 临漳堂:以望立堂,即邺邑堂,亦称彰德堂。 兰雪堂:资料有待补充。 赐葛堂:资料有待补充。 纯孝堂:资料有待补充。 精忠堂:资料有待补充。 报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全伦堂:资料有待补充。 六.家谱文献: 1.武忠王岳飞年谱: 北宋徽宗赵佶崇宁二年(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乾统三年,公元1103年3月24日),农历2月15日生。 北宋重和元年(辽乾统十六年,金太祖完颜旻天辅二年,公元1118年),十六岁,娶夫人李氏。 北宋重和二年(宋宣和元年,辽乾统十七年,金天辅三年,公元1119年),十七岁。 北宋宣和二年(辽乾统十八年,金天辅四年,公元1120年),十八岁。 北宋宣和三年(辽保大元年,金天辅五年,公元1121年),十九岁,应真定抚募从军,后父卒,返还汤阴。 辽保大二年,金天辅六年,公元1122年),二十岁守制。 北宋宣和四年( 北宋宣和五年(辽保大三年,金太宗完颜晟天会元年,公元1123年),二十一岁,率军保护魏王家墅。 北宋宣和六年(辽保大四年,金天会二年,公元1124年),二十二岁。 北宋宣和七年(辽保大五年,金天会三年,公元1125年),二十三岁,宋、金联手灭辽国。 北宋钦宗赵桓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公元1126年),二十四岁,见康王赵构于相州,补承信郎,转秉义郎,隶宗。 留守。 北宋靖康二年(南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年,金天会五年,公元1127年),二十五岁,历转武翼郎。金灭北宋,康王即南宋帝位于南京,上书忤汪黄夺官,诣张招抚充中军统领,借补武经郎,从王彦渡河,独进兵至太行山,复归宗留守,为统制。 南宋建炎二年(金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二十六岁,从闾勍护陵寝,隶杜充,以奇功转武功郎。 南宋建炎三年(金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二十七岁,累迁武德大夫,英州刺史,杜充还建康与俱归,独领所部驻广德境中。 南宋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二十八岁,屯宜兴,赴建康,迁武功大夫,昌州防御使,通泰州镇抚使。 南宋绍兴元年(金天会九年,公元1131年),二十九讨李成,江淮平,加神武副军统制,留洪州授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 南宋绍兴二年(金天会十年,公元1132年),三十岁,权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讨曹成,岭表悉平,授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屯江州。 南宋绍兴三年(金天会十一年,公元1133年),三十一岁,平虏吉诸郡盗,授镇南军承宣使,充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 南宋绍兴四年(金天会十二年,公元1134年),三十二岁,兼荆南制置使,复襄汉六郡,移屯鄂州行营,因除清远军节度使,兼湖北制置使,封武昌县开国子监,解卢州围。 南宋绍兴五年(金天会十三年,公元1135年),三十三岁,入觐,授镇宁崇信军节度使,进封武昌郡候,升都统制平扬公加检校少保,公还军鄂州,除荆湖襄阳路招讨使。 南宋绍兴六年(金熙宗完颜亶沿用金天会十四年,公元1136年),三十四岁,入觐,移军襄阳以图中原,改武胜定国军节度使,除宣抚副使,居母忧,抚榇葬庐山,起,复宣抚湖北京西,节制河北路,复西京州县。 南宋绍兴七年(金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三十五岁,入觐,拜太尉,除宣抚使,兼营田大使扈,从幸建康,奏乞解兵柄,终丧服归庐母墓,侧诏还职,以舟师驻江州。 南宋绍兴八年(金天会十六年,公元1138年),三十六岁,还鄂州,赴行宫见皇太子。 南宋绍兴九年(金天会十七年,公元1139年),三十七岁,授开封府。 南宋绍兴十年(金天会十八年,公元1140年),三十八岁,授少保,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收复河南郡县,分遣将佐,并复西京河北诸州,进军朱仙镇,葺治诸陵寝,奉十二道金字牌班师。 南宋绍兴十一年(金天会十九年,公元1141年),三十九岁,除枢密副使,充万寿观使,农历12月29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被赵构、秦桧、张俊、万候卨等合伙害死。 2.四川忠县岳飞之子岳震后裔: 岳必见,字念四,据汤阴《岳瓜庙志?大城县世系》记载:岳必见,又名岳珍,为岳飞之孙,岳震四子。南宋景定二年(公元1261年),宋理宗皇帝赵昀追封岳飞之三代及部下六将时封他为迪功郎。长子岳必见,封为承直郎,次子岳觉,封为迪功郎。 岳必见之子岳遒生三子:长子岳之远,清顺治年间三原县岳映斗,号朋海,为岳之远后裔,官翰林院学士。三子岳之化,未仕,隐居麻城。二子岳之正,宋理宗时贡士,授官四川蓬州判官,升南江知县,在任九年,元兵起不能归,留居南江,为南江县岳氏始祖。 后传到十九世孙岳贞,字石齐,封朝议大夫,生八子:长子岳越、封中宪大夫,次子岳广,字平公,考授同知,三子岳康,字伯和,太学生,四子岳度,字伯宪,号文江,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学士,五子岳纶,字仲方,号山公,科举人。六子岳兆元、七子岳维、八子岳经,均为国学。 清顺治年间,二十世孙岳伯岱、岳伯聚兄弟,迁居川东地区忠县白石乡,现散居忠县两河、三江、里仁、高洞、倒关、凌云等四十五个乡,占全县的一大半数乡均有岳震后裔约三千人。 还有散居在邻近的石柱乡的,也有二千余人,均为岳震后裔。四川忠县八德乡党委书记岳宁汉为岳飞二十八世孙,现年五十一岁,家居忠县倒关乡柳塘村七组。 3.家谱: 江苏宜兴唐门岳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始修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清)岳肇鹏续修,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全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河南汤阴宋岳忠武穆王世谱一卷,明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注:卷端作《岳氏世谱》。 湖乡资沩岳氏族谱,(清)岳青炳修,岳最傑纂,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浙江嘉禾岳氏宗谱四卷,首一卷,附庆馀录一卷,(清)岳鸿逵等修,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嘉禾岳氏宗谱六卷,首一卷,附金陀祠事录八卷,(清)岳鸿逵等续修,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南岳氏家谱二卷,首一卷,(清)岳喜德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湖北广济岳氏宗谱十四卷,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忠孝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广济县文物管理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图书馆。 江苏丹阳曲阿培棠岳氏宗谱二十八卷,首四卷,首修于明朝末期,(民国)岳信渭主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四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丹阳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兰溪岳氏宗谱三卷,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水阁乡塘边贾里村。 公元1686年),1981年十九世孙岳祥生、岳氏族谱,始撰于康熙二十五年( 二十二世孙岳启俊等续修,铅印本,分统谱和族谱。现被收藏在河南省郑州市档案馆。 岳氏族系大典,(现代)岳占州主编,正在征集编纂中。原稿汇集地在河南省登封市岳窑村岳飞第三十二代传人岳占州处,地址在河南省登封市嵩阳商场东一街6号,电邮为:yueshiyijiaren@126.com。 4.家谱简介: 序: 考诸人文蔚起之家,必钟山灵之气,福寿绵延之族,端赖德教之光,文武栋梁之才,须俱天赋之资,今昔昭然,历历不爽是以天道无亲,惟善是辅,积德者流自长,实至者名必归,成功者望自高,得人者事竟成,即能光于前,复克裕于后者,斯人不多得焉。 盖闻,树高千丈不离其本,水流万里不离其源,水源远者其流自长,树根深者其叶自茂,积德厚者子孙必昌,乡邻和者其品自高为人子者当思木本水源,须尽慎终追远,追远溯始尤以设谱为最佳。 家谱之设,原以追溯本源,明晰宗支,有谱牒以论世知人,分亲疏,识支脉,辨善恶,明是非,晓功过,详得失,承其美志景仰,增梓里之辉,补史乘之阙,赢合族愿,博得孝心,非独缨簪科甲之盛,赖以昭垂于来兹,而列祖列宗之积累,无不发潜德幽光于奕叶者,亦与之琨耀人间。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国无史则无以考治世,家无谱则无以方兴家此风化之所关,人伦之所系也,族之有谱所以收族,收族则敦宗,敦宗则敬祖,敬祖则木本水源之恩与世俱长,与日增辉,然子孙缉缉,瓜瓞绵绵之志由然不能已者,虽济济门子,遥遥荜胄受宗族高祖矩镬,而昧昭穆之次序,实属甚憾,省世有言曰,培其根者枝必茂,善其源者流自长,所以人之有祖宗,若树之有根,水之有源也。 古往今来,凡国臣人子,无一不追溯其始,但沧桑变迁,今昔殊致,谈何容易,虽先祖德泽广隆功显国史,而留传史料寥若星辰,其珍贵章节,渺难再得,仅此数年之积,心血之晶,分条缕析,汇集成谱,可崇祀典慰先灵,倡功德,兴家业,以启昭彰后世。 后嗣名讳: 承祖宗之教诲,遁五行之推理,经族中之研讨,因姓选字,从其本意,寓意,广意,引伸意占辈,以辈份定位,今将岳氏门中世系名讳开列于后,以启世代遵从:“山川鸣锺培树奇含颖信怀鼎甲志鑫煜珍卓启宏寰宝兆春晓焕广宇“ 据,永泰廿世裔升龙诠,和景泰县,永泰岳氏古谱排序,其昭穆次序为: 二十四世,单字;二十五世,山;二十六世,川;二十七世,鸣;二十八世,锺;二十九世,培;三十世,树;三十一世,奇;三十二世,含;三十三世,颖;三十四世,信;三十五世,怀;三十六世,鼎;三十七世,甲;三十八世,志; 三十九世,鑫;四十世,煜;四十一世,珍;四十二世,卓;四十三世,启;四十四世,宏;四十五世,寰;四十六世,宝;四十七世,兆;四十八世,春;四十九世,晓;五十世,焕;五十一世,广;五十二世,宇。 岳氏受姓說: 神农:岳氏一姓,盖神农氏之后,神农生于姜水即以姜姓,以火德王,故号炎帝都城迁曲阜,傅七世至节茎不在帝位,又七世而生垂,垂于尧时共工水官生伯益。 伯益:伯益在虞舜时,为秩宗,作四岳,又佐禹治水有功,舜封为吕侯,河南汲郡伯子遂以国为吕氏,仲子官太岳,即以岳为氏,生子先龙。 先龙:先龙生玄氏,玄氏历傅至休,休生彦真,世居东之,东昌府云。 神农姜姓:神农七世生节茎,又七世生垂,垂生伯夷,伯夷易吕。伯夷作四岳封吕,伯子以国为吕氏,仲子官太岳,随以岳为氏,生先龙,先龙从岳。 先龙生玄氏,玄氏历傅至休,休生彦真,始居东昌聊城县。 山東聊城世系:休生彥真生海生,孟林生,鉉生渙仕采令史遷河南湯陰生,成龍生滔,德鏜生洋。注:纊生汛,鎮生濡,仲德生,金生涪,季仁生,銓生湍。 河南汤阴世系:成立和飞?云雷焕霖震霆?臬睦德庆度庶广 飞封鄂王,谥忠武,后南渡迁杭。 南渡世系说: 南渡之后,王受命镇浔,是时太夫人姚氏亦以迎养浔江,王卒葬于西湖,从此子孙流寓,占籍不一,故先立一王五候总图,于五候之下分为五支,庶查者不致繁文,而观者一目然矣,后世依支续入,庶不紊乱,至一脉相承。 鉴图释支。 忠武王飞字鹏举宋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武昌郡,云封继忠侯。 开国公赠太师谥武穆封鄂王复镒忠武配,雷封绍忠侯。 李氏赠楚国夫人生五子一女,霖封续忠侯。 震封缉忠侯。 霆封缵忠侯。 女孝娥。 永泰廿世裔升龙诠载。 岳氏后裔分布: 据宗谱之陈,续修族谱之始祖自萧邑迁灵邑铜山凤阳,讳山字灵华等兄弟八人,为武穆王十三代孙,即续忠候之支脉也。 此谱修定于清康熙年间,由岱祖着,始奉于陕西渭南,桃山岳氏宗祠,后由武穆王二十六代孙永华,二十七代孙佐兴续修,今将此谱所载岳氏后嗣以当时居地分世系,概缩疏理,陈其要,明出处。 山东聊城世系:从岳休至岳涣等共六代人。 河南汤阴世系:从岳涣至岳云等共六代人。 抗州长支世系:从岳云至岳光祖,岳起英等共十七代人。 苏州长支世系:从岳淙,十六世,至岳守信等共四代人。 二支世系:从岳雷至岳崧,岳峤等共五代人。 三支世系:从岳霖至岳贵一,岳贤一等共八代人。 三支自淅分派:从岳坚一,九世,至岳宽,岳山等共五代人。 安徽萧县黄柏口岳家湾:从岳宽,十三世,至岳高,岳宗,岳访等共四代人。 安徽萧县长房长支:从岳铨,岳镇,岳泰,十六世,至岳熹,岳奇全,岳奇寅等共九代人。 淮北王家座世系:从岳守信,廿世,至岳佐邦,岳佐瑞等共八代人。 安徽岗上集北海子:从岳朴,十九世,至岳佐朝,岳佐岱等共八代人。 河北驿安世系:从岳冲儒,廿世至岳佐诺等共八代人。 河北大涨世系:从岳再,九世,至岳佐春,岳佐成等共十八代人。 陕西渭南桃山世系:从岳宗,岳访,十六世,至岳佐鲁,岳佐栋等共十二代人。 安徽砀山县世系:从岳碧,廿世,至岳朝凤,岳朝仪等共八代人。 安徽砀山西谢家集:从岳奇点,廿四世,至岳振西,岳振东等共四代人。 江苏丰县黄甫楼世系:从岳尚丰,廿世,至岳邦宁,岳邦安等共十代人。 安徽萧县城南许家集:从岳奇点,廿四世,至岳佐清等共四代人。 江苏丰县午沟世系:从岳一登,十九世,至岳朝举,岳朝重等共十代人。 甘肃庄浪永泰世系:从岳大舟,十六世,至岳锺英,岳锺杰等共六代人。 山西祁县平阳世系:从岳高,十六世,至岳曾光,岳曾明等共七代人。 江苏丰县北顺河集世系:从岳宾,十三世,至岳义等共五代人。 三房安徽萧县世系:从岳安,十三世,至岳朝栋,岳朝梁等共十六代人。 四房陕西灵邑潼山凤阳籍世系:从岳山,十三世,至岳邦彦等共十七代人。 安徽灵壁县东南岳家河世系:从岳大用,十九世,至岳德军等共十二代人。 青海西宁世系:从岳跃龙,廿世,至岳锺英,岳锺杰等共三代人。 甘肃秦州世系:从岳宾龙,岳熊龙,廿十世,至岳锺,等共三代人。 甘肃兰州古浪景泰永昌世系:从陕西渭南迁徙而来的岳维宁,岳维准等,廿二世,从庄浪永泰随军迁徙而来的岳中璋,廿一世,之子岳维秀,岳维宗,廿二世,至岳树华,岳树平,岳树清等共十一代人。 5.乾隆大帝亲谕祭文: 维乾隆十五年寅午九月庚子朔越十八日丁巳,皇帝遣吏部右侍郎彭启丰致祭于宋臣岳飞之庙曰: “惟尔公忠,秉性智勇,超伦研经,旨于春秋,兼括孙吴之术,报师恩于朔望,常弯左右之弓,背刺精忠,跃马而江淮电扫,旗张岳字,举鞭而霄汉尘清,辛勤十载之功,方见焚香遮道,愤惋十年之绩,顿闻奉诏班师,夙志未伸,竟受一朝之诬陷,英风犹在,宜崇奕骥之明禋,朕遵典巡行,道经汤邑,缅威灵之赫濯,祠宇当新,饬过豆之必芬,官司特遣,尚其昭鉴,来格来歆。” 6.家规祖训: 凡岳氏子孙者,毋别男女,须立做人准绳。 男则克尊干道,约法十字为限:忠、孝、节、爱、仁、义、礼、智、信,谨执纲常为志。 女则慎守坤箴,效范八字为准:贤、敏、淑、慎、温、恭、素、雅,秉承从德为赋。 励倡子孙须尽全力,勤奋、志学、求实、精业,言行兼优。 禁忌十六字行为:淫、浪、赌、毒、坑、蒙、拐、骗、奸、邪、佞、霸、骄、逸、奢、叛~ 须知行成于思,毁于随,必守正不挠,从善如登。 若存悖祖训千大法者,可为不志;养子窃姓者,可为不志;教唆廉隅者,严为不志;此每代必三复斯言,一言九鼎,严不夷不惠。 嫡系五代之中,支脉三代之中,若重名字号者可视异类也。 凡出人头地者,创宏伟业者,可为岳氏门中不祧之祖,当立为后世楷模,颂扬百世。 此训不可悖~ 八.楹联典故: 1.岳王匾额: 还我河山:岳飞述志手迹,今河南省汤阴岳飞庙内殿岳飞像上方贴金巨匾。 载湉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匾额。 百战神威: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 忠灵未泯:清西太后叶赫那拉氏?慈禧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匾额。 2.四言通用联: 黄龙饮恨;青海荡平: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于秦桧“莫须有”三字。“扫平胡虏,痛饮黄龙”之志难申。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为四川提督,率五千兵征青海,斩敌八万有余。 一门忠孝;万世纲常:浙江省杭州市岳武穆(岳飞)祠联。 忠贯日月;义勇风雷:浙江省杭州市岳武穆(岳飞)祠联。 崇修喜彩;忠耀远贤:此联为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谒岳武穆墓时面赐谱号联。 凛凛生气;悠悠苍天:清朝时期张汉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神威永震;浩气长存:沈重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一门忠孝;万世纲常:颂咏岳飞联。 忠贯日月;义奋风云:颂咏岳飞联。 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岳飞题江苏省苏州寒山寺碑廊。 3.五言通用联: 丘陵翻绿浪;山峦展画屏: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岳氏“岳”字的析字联。 久传类博稿;常吟棠湖诗:上联典指明朝正统进士、成化兴化府知府岳正,有《类博杂言》、《类博稿》等著作。下联典指南宋学者岳珂,字肃之,有《棠湖诗稿》等传世。 世泽汤阴远;家声颍水长:此联为安徽省阜阳县岳老庄岳氏宗祠联。上联典指本支岳氏系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后代分支;下联典指本支岳氏世代居住在颍河岸边。 遗烈照青史;孤忠托哀衣: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岳飞。下联典指岳飞后裔。 湖光穿户入;山色渡江来:伊秉绶题江苏省泰州岳武穆庙联。 天留宋朝土;人说兵家军:伊秉绶再题江苏省泰州岳武穆庙联。 山川戎马异;涕泪古今同:张书范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丹心昭日月;正气振古今:赵士恒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气撼黄龙府;心伤金字牌:朱焰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两河风义重;三字大冤蒙:李国瑜题湖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河山忧半壁;壮烈耀千秋:张旭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威扫朱仙镇;志吟满江红:邢衍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桑梓留遗爱;风云激壮怀:余质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冤沉三字狱;泪洒十年功:曹大沧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精忠贯日月;正气壮河山:沈延毅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精忠留古柏;正气领雄军:李铎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精忠悬日月;英烈震乾坤:娄正纲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风霜留桧柏;阴雨见旌旗:颂咏岳飞联。 精忠贯日月;壮志垂山河:钟寿恺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风霜留桧柏;阴雨见旌旗: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天留宋朝土;人说岳家军:伊秉绶题山东省泰山岳开穆庙岳墩联(泰山岳墩传说为岳家军所垒)。 皆因洪水猛;更显齐山奇:岳飞题安徽省池州齐山。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岳飞由武昌北上抗金。途以池州[今安徽省贵池]时,登临城南齐山翟微亭,面对齐山秀丽景色,曾满怀豪情地写下了千古传场的诗篇《登池州翠微亭》诗,抒发他那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挚意。当时池州正值汛期,江洪泛滥,把齐山脚下的白沙湖、齐山湖连成一片,齐山几乎成了水上孤岛。岳飞在当地郡守的陪同下,登上南门城楼,纵览水中齐山,豪兴大发,意欲前往。郡守却委婉地劝阻说:“将军,洪水势猛,登齐山必须绕道,路程太远,是否„„”岳飞只是微微一笑,自言自语地口吟出此联。 4.六言通用联: 只为报国雪耻;不图拜将封侯:熊彬祥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5.七言通用联: 守土君拔垂钓手;抗金天鉴赤忠心:上联典指清岳钟琪事典。下联典指宋岳飞事典。 人生自古谁无死;第一功名不爱钱: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壮志思餐胡虏肉;威声难撼岳家军:萧劳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三字沉冤摧国器;千秋遗恨在风波:刘夜烽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千秋碧血沃原野;一片丹心映上穹:羊春秋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千秋冤案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吴云樵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无计回天收夏鼎;有孙翻案述金陀:华钟彦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两言准则昭中外;三字奇冤悲古今:李悦民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武略文才陷冤狱;忠肝义胆付瑶琴:霍松林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篆未草楷遍四海;诗词歌赋吟九天:魏传统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百战妙一心运用;两言决千古太平:颂咏岳飞联。 朱仙痛读班师诏;青史长留涅背文:颂咏岳飞联。 宋室忠臣留此冢;岳家母教重如山:颂咏岳飞联。 南郭东都余片土;明前汉后少完人:颂咏岳飞联。 奇冤千古莫须有;热血一腔满江红:钟华一先生题颂咏岳飞联。 元帅精忠三字狱;平章经济半闲堂:颂咏岳飞联。 环翠楼中虬髯客;涌金门外岳飞魂:孙中山赠日本友人宫崎滔天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清朝时期秦涧泉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吴迈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松江徐氏女史题浙江省杭州岳墓联。 一代精英起河岳;千秋生气镇湖山:清朝曾国霖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一军难撼声威远;三字含冤忠孝全: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朱仙痛谈班师诏;青史常留涅背文: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宋室忠臣留此冢;岳家母教重如山:王从云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关情风月疑无路;闲话春波曲水亭:四川省宜宾岳飞亭联。 便当痛饮黄友酒;无复蓼空白雁声:赵藩题云南省剑川岳忠武庙联。 光同日月照先绪;忠贯斗牛裕后昆:湖南省衡东岳飞庙联。 一代精忠起河岳;千秋生气镇湖山:清朝曾国霖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千秋冤狱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吴芳培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尚有精诚留瓦巷;更移忠骨镇栖霞:胡恕堂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百战妙一心运用;两言决千古太平: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翠色盈盈投锦袍;波光闪闪映征衣:岳飞题安徽省池州齐山翠微亭。当年护卫策马随岳飞跃出西门,绕道直奔齐山而去。到了齐山,二人下马,信步登上翠微亭。岳飞纵览这秀丽的湖光山色,不禁雅兴勃发,随即口占出此联。 三声焉喋阏氏血;五伐旗枭可汗头:岳飞再题江苏省苏州寒山寺碑廊。 6.八言通用联: 有廷麟乃成岳武穆;无嗣昌不过郭汾阳:四川省宜宾卢象升祠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三字含冤全忠全孝;一军难撼慑佞慑金:河南省开封朱仙镇岳飞庙联。 大义参天,秉烛达旦;精忠报国,怒发冲冠:湖北省仙桃关岳庙联。 三字沉冤,黄龙饮恨;四川督众,青海荡平:上联典指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北宋末年投牢,任秉义郎。宋高宗时,因上书反对南迁被革职。不久,随名将宗泽守开封,任统制,后南下。建炎年间,金兀术渡江南进,他移军广德、宜兴,坚持抵抗,收复建康。宋绍兴年间,大破金朝傀儡伪齐军队,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任清远军节度使,继而进驻鄂州,屡次建议大举北进,上表反对与金议和。金兀术进兵河南时,他出兵反击,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大败金军后,进驻朱仙镇。当时高宗、秦桧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令岳飞退兵,回临安后,被解除兵权,衽枢密副使,不久被诬谋反下狱,以“莫须有”罪名与儿子岳云等同时被害。宋孝宗时,追谥“武穆”,宋宁宗时又追封“鄂王”。著有《岳武穆遗文》。他曾与部将相约:大败金军,痛饮黄龙府(金国大本营)。下联典指清朝大将岳钟琪,字东美,号容斋,四川成都人。清康熙末年率军入西藏平乱,回师后任四川提督。清雍正年间与年羹尧在青海破罗卜藏丹津,又率军进攻准噶尔部,官至川陕总督、宁远大将军。清乾隆年间,曾参与大金川之战。 十年苦功,一朝尽废;百世英名,万古流芳:汤雨亭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可泣可歌,一代伟业;长怀长祭,千载英灵:王澄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三字奇冤,千秋碧血;一生忠勇,万古纲常:颂咏岳飞联。 三字蒙冤,千秋湛血;一生忠勇,千古纲常: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7.九言以上通用联: 孤愤书两表,墨迹犹在;报国秉一心,浩气长存:魏传统再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旧事总惊心,阶前桧贼;感时应溅泪,庙侧花神:彭元瑞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旧事总惊心,阶前桧贼;感时应溅泪,庙侧花神:彭元瑞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忠信存心,一己常怀厚道;公平接物,四方共乐春风:河南省汤阴程岗村岳飞故居联。 奋勇摧坚,垂姓字于青史;精忠报国,绵祚胤于黄梅:上联典指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字鹏举,汤阴人。有《岳忠武王文集》。下联典指岳飞受害后,他的儿子岳霆、岳震逃难到黄梅(今湖北省东瑞,位于长江北岸,临接安徽、江西处),改姓为鄂氏(岳飞遇害后,宁宗追封他为鄂王)。 爱国尽忠,武穆英灵长在;旧容新貌,西湖美景增辉:舒同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爱国尽忠,武穆英灵长在;旧容新貌,西湖美景增辉: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二帝蒙尘,泪血千秋含激愤;一生完节,清风万古仰忠贞: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二帝蒙尘,武穆千秋含愤激;一生完节,流风万古仰忠贞: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千古奇冤,势血挥洒遍寰宇;百世流芳,精忠彪炳启后贤:楚图南题河南汤阴岳飞庙联。 万世楷模,岳帅红心辉白日;千秋殷鉴,康王黑泪湿黄泉:汪民全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万里坏长城,叹息北征将士;中原搘半壁,伤心南渡君臣:钱伯瑜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笔走龙索,银钩铁画出师表;言垂金石,武勇义廉警世钟:徐特吾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还我山河,一片忠心唯报国;驱尔异族,百年奇耻不共天:颂咏岳飞联。 矫矫孤臣,虽死不忘瞻北阙;森森古木,至今尤表向南枝:颂咏岳飞联。 祭重褒忠,一卷呼天追往烈;字借涅背,千秋报国是前师:颂咏岳飞联。 子孝臣忠,决战旧成三字狱;君猜相忌,偏安还赖十年功: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王气已消,重睹湖山新庙宇;人心未泯,犹因忠孝拜英豪:郑家溉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忠孝齐名,瓦巷幸埋贤父子;奸邪同恶,白铁冤铸丑夫妻:王从云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父子北征,忠孝岳家军第一;君臣南渡,湖山宋室庙无双: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还我河山,一片忠心唯报国;驱尔异族,百年奇耻不共天:冯玉祥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声名同宇宙长垂,威震华夏;武略与神功并著,义薄云天:张祖桂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王业竟偏安,叹息北征将士;精忠独报国,伤心南渡君臣:王迪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色水天秋,却难洗三字污秽;双清风月夜,正好分两世精忠: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一色水天秋,却难洗三字污秽;双清风月夜,正好分两世精忠: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绕墓伯千枝,阴森向南皆忠魂;满江红一阙,呜咽东流是怒涛:赵藩再题云南省剑川岳忠武庙联。 佩鄂国至言,不爱钱,不惜命;与文山比烈,曰取义,曰成仁:陈弘谋题江苏省扬州史可法祠墓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精忠报国家,风波竞喋英雄血;奇冤壮烈士,天地常留民族魂:高小岩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奇祸陷风波,南宋山河才半壁;精忠贯日月,西湖俎豆足千秋:颂咏岳飞联。 皎日矢忠心,千古仰军人矩矱;栖霞新庙貌,万方拜中国英雄:颂咏岳飞联。 禋祀崇湖山,文武圣神无日月;典型昭河洛,忠孝节义冠古今:颂咏岳飞联。 专制杀英雄,千载何人雪国耻;横流遍宇宙,九州无地器忠魂:赵鼎华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遗迹镇栖霞,洒酒重瞻新庙貌;大旗县落日,伤心南渡古军容:蒋益丰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奇祸陷风波,南宋山河才半壁;精忠贯日月,西湖俎豆足千秋: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唉~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奈何铁马金戈,仅争得偏安局面;至今山光水色,犹照见一片丹心:王蘧常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总是伤心提旧事,我主尚遂冰天远;不堪回首话当年,乃宗甘随血泪沉:此联为岳氏宗祠“纯孝堂”通用堂联。全联典指岳飞事典。 老奸终古分尸,鬼斧神斤劈开桧树;快事一时抚掌,风欺雪虐压倒秦头:颂咏岳飞联。 春秋堂上读春秋,祝诸生春秋鼎盛;南北朝时分南北,望祖国南北合衷:湖北省枝城关岳庙春秋堂联。 今其国不非大夫,若宋高宗且勿论;古之人责备贤者,于张魏公又何殊:席书臣题湖北省武汉岳飞亭联。 万古仰精忠,但愿拜墓人咸知劝勉;一抔堆故骨,幸逢偃兵日复荐馨香:蒋果敏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问南渡君臣父子,何曾见湖山遗庙;秉中央日月星辰,若所谓天地同春:黄晋源题浙江省省杭州岳王庙联。 虽经历代崇封,不忘汉寿亭侯四字;要释当年遗恨,端在紫阳刚目一书:沈绍兴题上海武庙(庙祀关羽、岳飞)联。 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后文宣而王,山东一人,山西一人:江苏省泰州岳武穆庙联。 天下太平,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乾坤正气,在下为河岳,在上为日星:王荦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南宋至今逾七百年,重见义旗兴鄂渚;西湖依旧环三十里,新推通祀遍中华: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文武忠孝推完人,万古悲伤奇功受奇祸;俎豆馨香隆典祀,九州崇拜公道洽公心:赵藩再题云南省剑川岳忠武庙联。 有汉一人、有宋一人,百世清风关岳并;奇才绝代、奇冤绝代,千秋毅魄日星悬: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小朝廷岂求活耶;孝子死孝,忠臣死忠,大丈夫当如是矣:清朝董其昌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灵爽在天,必誓渡浙水,众生永无冤狱;精忠报国,共传闻朱仙,一战几复中原:严辰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撼山易、撼军难,民族长城,君王自怀;不爱钱、不惜死,前贤遗训,后世当知:涂又光题河南省汤阴岳头庙联。 为臣死忠、为子死孝,大丈夫当如此矣;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小朝廷岂求活耶:王澄川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积愤难平,要直抵黄龙,方与诸君痛饮;英灵不爽,看归来白鹤,犹衔当日精忠: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乾坤正定,忠孝完人,树千古英雄模范;庙貌重新,湖山生色,赖众擎缔造艰辛: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九曲旧丛祠,父老相传,此地曾埋忠骨;一门昭大节,英灵难沫,惟天可鉴丹心:程钟瑞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青山绿水拱重檐,西湖名胜有忠殿屹立;碧血丹心保疆域,正气硕节留后人仰瞻:高向前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救国有心,嗟壮志未酬,捷报频传身竟死;回天无力,恨权奸拘陷,长城自毁罪难逃:臧克家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拓地饮黄龙,厥志当酬,尚见泥兵湿蒋庙;呼天悲铁像,此冤未雪,常闻石马哭昭陵:张岱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大烈震乾坤,三字含冤,未抵黄龙同痛饮;孤忠悬日月,千秋生气,只从青史仰威名:朱明亮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赫濯震关山,通万里车书,何处是张营岳垒;阴灵森秘殿,饱千秋冰雪,此中有汉石唐碑:徐松题新疆区阜康天山关帝庙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刘咸荥题四川省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白石竟沉冤,相传九曲丛祠,曾傍城闉痉忠骨;青山难改葬,凭吊一抔荒土,还从庙貌对栖霞:杨昌浚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驾长车、破强虏,立一世功勋,故里至今增异彩;抬望眼、式英风,开万代基业,神州已自起宏图:李鸿锷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朱镇壮声威,想当年痛饮黄龙,誓恢复河山半壁;丹心贯日月,到而今名留青史,应享祀俎豆千秋:黄元秀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古今谥忠武者几人,维王之灵,河朔军声传不朽;祠墓壮湖山兮万祀,在礼宜祭,丹青庙貌仰重新: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恪守少保家风,五百年瓜瓞绵绵,义胆忠肝传奕祀;钦承明威功业,数十世子孙缉缉,勤耕苦读庆庭除:此联为山东省博山岳家祠堂联。上联典指岳飞,曾官少保。下联对岳氏后人的殷望。 岳军振难撼威名,扫敌在指顾间,奉诏班师成遗恨;秦贼施摧残毒计,加罪以莫须有,尽忠报国复何人:张伯岐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公曾期我作韩昌黎,奈谗间阴行,虽有释言难感悟;天不许人为岳武穆,纵威棱远憺,终留遗恨与英雄:吴熙挽左宗棠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卫社稷,执干戈,差幸苦战十年,尚留得偏安局面;听鼙鼓,思将帅,不是冤深三字,怎见得一片忠心:赵寿春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戚略直正岳家军,闽浙播讴歌,武穆千古,武毅千古;勋名上刘李丞相,湖山瞻庙貌,有宋一人,有明一人:萨镇冰于1926年题福建省福州戚公祠(祠祀戚继光)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何至南渡;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吴栋梁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望眼;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赵朴初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圣至于神荐馨,历千载而遥,如日月行天、江河行地;湖开自汉崇祀,值两峰相对,有武穆在北、忠肃在东:胡书农题浙江省杭州西湖金沙港关帝庙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将军报国,宰相和戎,义愤动千秋,臣节无愧追壮缪;庙拓明湖,陵依霞岭,馨香绵万载,孤忠共喻有蕲王: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寺宇重开,老柏千年抬望眼;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赵朴初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漫嗟吁南宋小朝廷,喜当今唤醒国魂,心复中原光汉日;怎点缀西湖好山水,赖有此更新庙貌,保存古迹镇栖霞: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曾谒汤阴祠,读壁上残诗,惊雨惊风,雪尽犹余鸿爪在;重登兰岭阁,望峰头夕照,好山好水,月明应有马蹄归:吴可读题甘肃省兰州五泉山精忠祠(祠祀岳飞)联。 处为纯孝,出著精忠,观当时血洒南朝,万代千秋凛大节;庙貌重新,湖山生色,仰群公踵成盛举,一篑九仞竟全功:杨庆麟题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涪王兄弟、蕲王夫妇、鄂王父子,聚河岳英灵,仅留半壁;两字君恩、四字母训、五字兵法,洒英雄涕泪,莫复中原: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精忠报国正扬威,那堪一夕风波,顿毁华夏长城、北门锁钥;昏君奸相今安在,留得千秋祠墓,永伴西湖月色、东海潮声:刘虚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天章褒臣节,想当年竭力致身,忠孝皆全,万古精诚光日月;祖训衍家传,愿奕叶承先启后,蒸尝勿替,千秋俎豆炳湖山:浙江省杭州岳王庙联。 赵构待臣不仁,事父不孝,报国不忠,亲秦桧避刀兵,是孱头子;岳飞对地无惭,于天无愧,侍君无过,抗女真冒矢石,乃真将军:汪民全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予唯命,夺唯命,进退唯命,三字冤狱摧坏长城,堪恨枢廷无切谏;歌于斯,哭于斯,聚族于斯,一角残山尚留旧第,应知柏树有余馨:杨昌浚题浙江省杭州启忠祠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成三字狱冤,比岳司勋,最可怜黄口女白头亲,远戍闽疆两地,山川埋忠骨;挽六军心忠,先史阁部,止博得紫泥封丹荔酒,荣施梓里千秋,俎豆奠羁魂:东莞袁崇焕祠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撼山抑何易,撼军抑何难,原忠魂常镇荆湖,护持江汉雄风,大业先从千户起;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奉谠论复兴国家,留得乾坤正气,新猷端自四维张:湖北省武汉岳飞亭联。 若斯里朱仙不死,知当日金牌北召,三字含冤,定击碎你这极恶滔天黑心宰相;倘比邻关圣犹生,见此景铁骑南旋,万民留哭,必保全我那精忠报国赤胆将军:河南省开封朱仙镇岳飞庙联。 平日诗中领略杭州灵气、西子秀气、秋瑾英气、岳飞豪气,胜地初游添喜气;今朝湖畔欣闻龙井茶香、金桂飘香、虎跑泉香、灵隐烟香,盛情邀请沁心香:钟华一先生赠浙江省《杭州日报》社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史策几千年未有,上继文宣大圣,下开武穆孤忠,浩气长存,树终古彝伦师表;地方数百里之间,西连汉寿旧封,东接益阳故垒,英风宛在,想当年戎马关山:左宗棠题湖南省常德关帝庙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史笔炳丹书,真耶~伪耶~莫问那十二金牌,七百年壮士仁人,更何等悲歌感泣;墓门凄碧草,是也~非也~看跪此两双顽铁,亿万世奸臣贼妇,受几多恶报阴诛:清朝彭玉麟题浙江省杭州岳飞墓联。 东窗毒计,奸人原不足诛,叹朝列尚多君子,寒蝉结舌,毫未力争,三字狱成千古恨;河北团兵,义士徒存空想,念汴城何物书生,叩马狂言,竟能早料,十二牌来万事灰:许和身题江苏省泰州岳武穆庙大殿联。 报国本精忠,治军严法纪,纵金戈铁马,为还我河山;只望功名有份,借两表亮胆披肝,月朗云飞八千里;尊师缘重道,敬母尽人伦,率良将雄兵,直欲捣黄龙;哪期壮志未酬,竟三字欺天卖地,头断心摧十二牌:萧浪平题河南省汤阴岳飞庙联。 九十道泓湾,争衔四望,漾碧波万顷,浮地摇天,爱翠叠山环,云迷鹤屿,渔唱兰舟,风翻鸥鹭,邑人征旅,何妨暇日春游。趁红梅飘馥,绿柳吹绵,且向长天楼瞻月,行吟阁抒怀,绘取东湖画卷;数千年青史,气壮三秋,有鸿篇几页,沁脾动腑,忆骚吟泽畔,焰烈江浔,祠标武穆,义表女墩,雅赋清祠,须颂人间正道。有辛亥摧枯,红旗飞汉,更为中华世挥笔,锦乡图添彩,高歌古镇新容:孙天赦题湖北省武汉东湖湖心亭的以岳飞姓名、字号、典故入句联。 8.典故、趣事: 岳母刺字:民族英雄岳飞系我国家喻户晓、人人崇敬的历史人物,其爱国的胸怀激励着一代代青年。歌颂岳飞的英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传颂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极为流行。但是岳母刺字的故事,历史上却查无依据。宋人的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包括岳飞的曾孙岳珂所著的《金陀革编》也没有记录。岳母刺字始见于元人所编的《宋史本传》,书云:“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但书中未注明此四字出自岳母之手。至明朝中叶,岳飞的故事开始广为流传。成化年间创作的《精忠记》,也仅提及岳飞背脊有“赤心救国”字样。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熊大本的《武穆精忠传》记有岳飞见汤阴家乡有人因生活所迫,聚啸山林,为自勉和勉人,乃去钱请工匠在背上深刺“尽忠报国”四字。明末,由李梅草创,冯梦龙改定的《精忠旗传奇》,内称:“史言飞背有‘精忠报国’四大字,系飞令张宪所刺”。如若这样,“精忠报国”是岳飞成为大将后,命部将张宪刺的。“岳母刺字”,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杭州钱彩评《精忠说岳》,该书第22回,回目“结义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训子”。内容为,岳飞不受杨么的使者王佐之聘,其母恐日后还有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岳飞,倘若一时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会毁于一旦。于是祷告上苍神灵和祖宗,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字。该书叙述岳母刺字时,先在飞脊背上,用毛笔书写,再用绣花针刺就,然后涂以醋墨,使永不褪色。描述得具体而详细。但有些学者认为,纹身刺字是一门特技,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技巧,绝非一般常人所能。岳母乃家庭妇女,不可能具有这种技艺,显然是作者按照元、明有些传记中有岳飞背上刺字的记叙,加以想象发挥,艺术加工构造的。因此,岳飞脊背上有否刺字,所刺何字,是谁之手刺的,尚是个难解之谜。 精忠报国:南宋抗金英雄岳飞背刺“尽忠报国”四字,昭示爱国心迹,历来为人称道。但是岳飞背部的字究竟是何人所刺,《宋史》没有详细记载,民间流传有多种版本,一种说法是岳母刺字,激励岳飞报效国家。也有人考证说,岳飞背上刺字乃是宋朝兵制使然。岳飞背上的“尽忠报国”究竟从何而来,历史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岳飞背上刺有“尽忠报国”,历史上确有其事,很有可能源自岳母鼓励儿子上战场的意愿,但不是岳母亲手所刺。《宋史?岳飞传》有记载,当岳飞入狱之初,秦桧等密议让何铸审讯。岳飞义正词严,力陈抗金军功,爱国何罪之有,并当着何铸面“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里”。浩然正气,令何铸汗颜词穷。岳飞的母亲姚氏是一个农家妇女,识字的可能性不 大,所以不可能亲手在岳飞背上刺上“尽忠报国”四个字。但极有可能的是,他母亲为了鼓励他放心去战场打仗,请人在岳飞背上刺的。关于岳飞背部刺字还有一种说法,岳飞久怀报国之志,曾三次从军抗金杀敌。他于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十九岁时第一次应募入伍,背部刺字大约是此时所为,因为北宋末年“刺字为兵”的制度仍在贯彻执行。所以岳飞在背部刺上“尽忠报国”四字明志。两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国家正规军完全靠募兵的时代。汉唐和元明清都是实行征兵制,所谓征兵就是一种兵役,只要是国家的公民,都要被强行服兵役。两宋的募兵制则是国家从老百姓中招募士兵,国家出钱雇佣他们。所以宋朝的军队都是国家花钱养的雇佣兵,人员来源比较复杂,游民、饥民和犯过法的人都可以应募入伍,这就加大了管理的难度。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为了加强对军队的管理和控制,“刺字为兵”就成为了一种运作的制度,只要是应募入伍的士兵,都要刺字作为标记。赵匡胤认为应该把兵和民分开,兵民分开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稳定,有利于皇帝的统治。南宋人牛弁《曲洧旧闻》也说:“艺祖(宋太祖)平定天下,悉招聚四方无赖不逞之人,刺字以为兵。”据古书零星记载,一般是取“松烟墨”,入管针(管状针头)画字于身,直刺肌肤,涂以药酒即成。宋朝有两种军队需要刺字,一种是禁军,就是国家的作战部队;一种是厢军,相当于现在的工程兵,国家的大型公共工程,比如修桥补路等,都是由厢军来完成。禁军和厢军都有各自固定的番号,为了便于识别和管理,士兵刺字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各自所属部队的番号,不会是其他的内容。这样使得士兵不能随心所欲地流动和逃跑。还有牢城兵,比如说水浒传里面的林冲,他犯罪之后被发配到沧州当兵,这种兵是带有徭役性质的,也会刺上诸如牢城第几指挥之类的标记。从岳飞背部刺字的内容——“尽忠报国”来,不可能是他应募当兵的时候刺上去的。而且刺字的部位也不符合宋朝的,宋朝给士兵刺字叫做黥面,最开始刺在脸上,人为地把士兵和社会普通阶层分开,这对士兵是一种歧视。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社会,武将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文官尤其是进士出生的人,社会地位都很高的,武官都受到严重的社会歧视。因为当时就是一个尚文的时代,连军官都受到歧视,更不用说普通的士兵了。当然也不乏有开明的士大夫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这种歧视士兵的做法并不太好,希望做一些必要的调整。后来有很多刺字就改刺在手臂、手心、手背或者是虎口上了。而且给士兵刺字的目的是防止士兵逃跑或者犯法,便于管理和控制,所以才会选择刺在脸上和手心手背这些相对明显的地方。如果像岳飞那样刺在背上,太隐蔽了,根本没有任何标识作用。所以这也说明岳飞背部的“尽忠报国”不符合“刺字为兵”的募兵制度。有一些关于岳飞的史料记载,把“尽忠报国”写作了“精忠报国”。这很可能和宋高宗有关系。岳飞在对抗金兵入侵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了表彰岳飞,当时的皇帝宋高宗御赐了“精忠岳飞”四个字给岳飞,并且让手下人做成了一面写有“精忠岳飞”的旗帜。以后凡是岳飞出征的时候,都会带上这面写有“精忠岳飞”的大旗帜。到了明清以后,“尽忠报国”就变成了“精忠报国”,这实际上是明清人的误解。明清时期,把“尽忠报国”变为“精忠报国”,更多的是在宣扬一种帝权,因为“精忠”这两个字是宋高宗御赐的。想要激励当时的老百姓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发扬这样一种精忠报国的精神。实际上,在元朝的时候,蒙古人占统治地位,汉人的社会地位相对低下。到了明朝,尽管朱元彰建立起汉人统治的政权,但实际上明朝时期,外患仍然很严重,北方的蒙古势力很强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全体老百姓用这种“精忠报国”的精神来巩固和捍卫汉人的政权。所以“尽忠报国”就慢慢流传成了“精忠报国”。 岳飞与大肉面:南宋朝廷奸臣弄权,赵构又怕岳飞迎二帝还朝而失去宝座,所以一天之内竟连下十二道金牌,火速催岳飞班师。在岳飞返京途中,曾在一古寺停留。方丈见民族英雄到此,送上香茶热情款待。方丈学问高深,他想:元帅奋战疆场,屡败金兵,令人敬佩,此番他回来,定是奸臣阴谋陷害忠良,凶多吉少,他暗示元帅不如造反,或是潜身林野、隐迹江湖,再另选良策。方丈难以直言,只得在送上面条时,故意将大肉藏于面底,请元帅用膳。岳飞见是一碗光面,也只得吃了,方丈用手示意翻一翻,岳飞这才发现碗底里还有一块大肉。岳飞明白方丈要他翻一翻的用意是要他造反,岳飞想:以身许国,一生立志恢复中原,雪国之耻,尽忠报国。圣上旨意怎好违抗。岳飞与方丈谈了自己的想法。方丈见他如此忠心不敢相劝了。岳飞离寺返京,不久便屈死在风波亭。消息传来,人们谈起这个吃面的故事。就这样,这种面也流传开来了。等到岳飞平反昭雪后,人们将大肉放在面的上面,成了经济实惠的大肉面。几百年来,现在又改成了大排面、子排面,成为杭州面类中很有特色的一种。 岳飞与荷叶粉蒸肉:在杭州的夏季时令菜中,荷叶粉蒸肉是杭州传统名菜。岳飞被害后,人们用各种方式祭奠哀吊。老百姓买了老酒和荤素菜肴到岳飞坟上祭祀。某日,有人途中用纸包着的熟肉纸包破了,他就顺手在西湖里摘了张新鲜荷叶,将肉包起来,祭毕回家,将肉连荷叶包在一起蒸后食用,啊奇怪,发现荷叶包着的肉,味道更清香可口,传来传去,后来人们都用此法将荷叶包肉供奉岳飞了。饭店酒楼知道后,都用新鲜荷叶包肉加上多种佐料,制成了荷叶粉蒸肉。就这样,相传了数百年,召集已成为夏令时节杭州的一道传统名菜。 浙江省杭州岳王墓、庙:杭州岳王庙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畔枉霞岭下。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宋孝宗即位,岳飞之冤得以昭雪,改葬遗骸于此。宋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改北山智果院为祠庙,即今之岳王庙。现存建筑为清朝以后陆续建的。岳飞墓通称岳坟。在岳王庙中线上。墓前建有墓门,过墓门有甬道至墓前,岳飞墓在正中,左侧为岳云墓。1961年岳飞墓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飞墓占地二十一亩,建筑面积近三千平方米。岳飞“宋岳鄂王墓”左附其长子岳云墓,墓前列文武石俑、石像生。墓门下有四个铁铸人像,反剪双手,百墓而跪,即陷害岳飞的秦桧、王氏(秦桧妻)、张俊及万俟卨四人。跪像背后墓门上有副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出墓阙为碑廊。和“尽忠报国”照壁。岳王庙是岳王墓的附属建筑,由忠烈祠和启忠祠组成,现存建筑大多为清朝所建。启忠祠原祀岳飞父母,1984年辟为岳飞纪念馆。 岳飞墓前的四奸像:人们在杭州西湖岳王庙里的岳飞墓前游览、凭吊的时候,在追忆岳飞抗金的壮丽业绩的同时,总是要对四个面向岳墓而跪的铁铸四奸像咒骂一番。然而,这四奸像的铸造简史是怎样的呢,宋、元时期,岳飞墓前还没有群奸像,最早出现于明朝中期,是浙江都指挥使李隆在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命令工匠铸造的。当时铸造的只是秦桧和其妻王氏及万俟卨三个,也不是铁铸的,而是铜铸的。这三个铜铸的奸像都赤身裸体、反剪双手跪在岳坟前。由于人们热爱忠良,憎恶奸佞,铜奸像经常遭到砸击和敲打,长此经往就破烂不堪了。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浙江按察副使范来,鉴于铜像破不成形,就令人重新铸造,还增添了迫害岳飞要犯张俊的奸像。范来调离浙江以后,浙江巡抚王汝训将张俊、王氏两奸像抛沉于西湖中,又把秦桧、万俟卨两奸像移跪于岳王庙前。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范来再次来浙江任提刑按察使,他发现原来他令人铸造的岳坟前面的四奸像没有了,就不惜解囊捐献,又重新铸造。这样,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四奸像再度跪在岳飞墓前。约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岳飞墓前 曾经一度出现了五个铁奸像,新增加的就产参与谋害岳飞的重要罪犯罗汝辑。到了清雍正年间,五奸铁像又破损,王氏的铁头已被打落在地。鉴此浙江总督李卫又重铸了四奸像。乾隆年间四奸像又毁,浙江巡抚熊学鹏又再铸,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乾隆年间铸的。岳墓前的四奸像给予我们揭示了一条真理:凡是做过有益于人民的事的人,永远受到人民的敬仰。凡是做过有害于人民的事的人,将永远受到历史的审判,被人们唾弃~ 河南省汤阴岳飞庙:汤阴岳飞庙,原为精忠庙,又称宋岳忠武王庙。岳飞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受人们敬仰的民族英雄,他的家乡在安阳市汤阴县。从京广铁路汤阴站下车,一出站,即可望见雄居于花岗岩基石上的岳飞铜像。汤阴县有许多与岳飞有关的遗址,岳飞庙就在县城内。岳飞庙始建年代不详,现址为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重建,面积为四千三百多平方米,殿宇建筑九十余间,是一处较完整的古建筑群。精忠坊是岳飞庙的头间,为一座营造精美的木结构样牌楼。两侧八字墙上刻有18米高的大字“忠”、“孝”。进入门槛,便见石阶下跪着五具铁铸像,即当年杀害岳飞的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跪像背后立一尊金铜像,怒目执剑,对秦桧等人呈居高临下镇压之势。出身于农民家庭的岳飞是南宋著名军事家、抗金名将。其母曾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率军抗击金兵,六战六捷,屡建奇功。宋高宗却伙同奸相秦桧一心与金求和,一天连下十 莫须有”的罪名,将三二道金牌,强令岳飞撤兵,并解除了他的军权。最后以“ 十九岁的岳飞杀害于杭州。家乡人民对岳飞寄予无恨的敬仰之情,对秦桧等奸臣恨之入骨。精忠坊建于明正德七年(关于1512年),是一座建造精美的木结构牌 三间六柱五楼柱不出楼。它由六根大木柱托起五间屋顶,在古建筑学上称之为“ 头”式。斗拱型制属九踩四昂重翘式。它排列紧凑,吻合严密,飞檐尖耸、勾心斗角,在力学、美学、建筑学方面很有研究价值。精忠坊两侧壁间镶嵌的“忠”、“孝”石刻大字,为明万历年间彰德府推官张应登所题。岳飞庙正殿,巍峨庄严。庙内碑碣林立,存放明、清两代官员及文人学士所题的诗词歌赋和修庙记实。东西小院中各有一亭子一座,东为“肃瞻”,西曰“观光”。院中碑刻近三百通,是中原地区一个较大的书法、文学艺术宝库,其中著名的有朱元璋、乾隆、徐达、董其昌、海瑞、何绍基等人的碑刻,还有岳飞所作千古绝唱《满江红》祠、《还我河山》、《宝刀歌》和手书前、后《出师表》等。是中原大地上一处弥足珍贵的书法文学艺术和史学研究的宝库。再进仪门,出御碑亭北望,即为雄伟庄严的大殿。大殿高十米,气势恢宏。殿内正中是岳飞的彩色座像,英武魁伟,气宇轩昂,栩栩如生。座像上方为贴金巨额“还我河山”。东西厢房为岳飞事迹陈列馆。后院为寝殿,殿内陈列着岳飞著名的书法珍品《出师表》石刻。寝殿后还有岳云祠、四子祠、岳珂祠、孝娥祠等。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开封朱仙镇岳飞庙:朱仙镇岳飞庙是中国三大岳王庙之一,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6年)。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岳飞,为抗击金兵,由其母背剌“精早报国”四字,毅然投身于抗金战争中,岳飞智勇双全,屡建奇功,很快由一名普通士兵晋升为抗金主将。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744年)岳飞挥师北伐,在郾城大败金兵,并取得了著名的朱仙镇大捷。正当岳飞即将收复东京(今河南开封)时,主张卖国的皇帝和秦桧等却在一日内连下十二道金牌,令其收兵,岳飞扼腕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后被赵构、秦桧等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父子杀害。 九.历史名人: 岳 飞:(公元1103,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今河南汤阴)。著名南宋抗金英雄。 岳飞少时习武,喜读兵书、《左传》。北宋末年投军抗辽。 宋清康元年(公元1126年),岳飞复投军于赵构大元帅府抗金,因作战勇敢,升任秉义郎,后隶属副元帅宗泽,在黄河南北屡败金军。 宋清康二年,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岳飞上书反对南迁,力请宋高宗北渡亲征,恢复中原,被革职。岳飞怒而转投河北招抚使张所,任中军统领,随都统制王彦北渡黄河,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 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随军南撤建康(今江苏南京),隶属江淮宣抚使杜充,任右军统制。随都统制陈淬在马家渡(今安徽马鞍山)阻遏金将完颜宗弼军渡江,因诸军皆溃,孤军难敌,力战后退屯蒋山(今江苏南京紫金山),整饬所部,招收散兵游勇,自成一军,转战广德(今安徽广德)、宜兴(今江苏宜兴)等地,多次获胜。次年春,岳飞率军于常州(今江苏常州)截击完颜宗弼军渡江北归,先后于清水亭、牛头山(今江苏江宁)、靖安镇(今江苏南京)击败金军,收复建康,升任通、泰镇抚使,驻屯泰州(今江苏泰州)。继而,岳飞奉命进援楚州(今江苏淮安),在承州(今江苏高邮)等地与金军鏖战,因众寡悬殊,被迫弃泰州退守江南。 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岳飞隶属江淮招讨使张俊,率部转战于江南西路和淮南西路,击破盗匪李成军;招降张用,迁神开右军副统制。 宋绍兴二年,岳飞收复了吉、虔(今湖北襄樊)、邓州(今河南邓县)后,他建策收复襄阳等六郡,进图中原,被宋廷采纳。 宋绍兴四年,岳飞任黄州、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率军自江州溯江西进,克复汉水重镇郢州(今湖北钟祥),遂分兵北进,连克随州(今湖北随州)、襄阳、邓州,大败金军与伪齐军,并趁势收复唐州、信阳(今河南唐河、信阳一带),从而控制长江中游广大地区,打开了与川、陕的通路,以功授靖远军节度使。此后,岳飞营田积粮,训练军伍,积极为收复中原作准备。同年冬出兵救援庐州(今安徽合肥),击败了金军与伪齐军。 宋绍兴五年,岳飞授镇宁、崇信军节度使,神武后军都统制,奉命镇压洞庭湖地区杨么起义军。 宋绍兴六年,岳飞任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一反宋军秋季防御常法,举兵奇袭伪齐军。以部分兵力东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诱其来攻,主力自襄阳出击伊阳(今河南嵩县),一举收复今豫西、陕南大片失地。同年冬,再次击改金军与伪齐军的反击,兵临蔡州。 宋绍兴七年,岳飞升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力陈乘伪齐王主刘豫被废,金军无备,增兵北伐,图取中原之策。后多次上书反对与金议和,重申收复两河壮志,均遭高宗与权相秦桧拒绝。 宋绍兴十年,岳飞率军迎战大举南进之完颜宗弼军,按照以襄阳为基地、连结河朔、收复中原方略,遣将联络北方义军袭扰金军后方;以部分兵力迂回侧击东京一带金军;自率主力从正面反击,下地趋中原。在民众配合下,仅月余便相继收复西京(今河南洛阳)及陈(今河南淮阳)、蔡间诸要地,形成东西并进,威逼东京金军之势。旋于郾城之战中,充分利用所部士气旺盛、训练有素等有利条件,大败金军精骑。继在颍昌之战中,岳飞再次击改完颜宗弼军的反击。正当岳飞行将挥师渡河时,宋高宗、秦桧向金乞和,诏令各路宋军班师,致使其恢复中原功败垂成。 宋绍兴十一年,岳飞率军进援淮西。后被召回临安(今浙江杭州),罢宣抚使,改授枢密副使,解除兵权,为秦桧及其党羽诬陷入狱。农历12月29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以“莫须有”的罪名与子云及部将张宪同被杀害。 宋孝宗即位后,岳飞被追谥“武穆”,后改谥“忠武”。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 岳飞精韬略,善运筹,博采众谋,团结民众。行师用兵善谋变。作战指挥机智灵活,不拘常法,强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严丁治军,重视选将,信赏明罚,爱护士卒。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著称。常能以少胜众,金军叹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著有《岳武穆遗文》(一作《岳忠武王文集》十卷),诗词、散文等都非常慷慨激昂。 岳 云:(公元1119,1142年),字应祥,岳飞长子;相州汤阴人(今河南汤阴)。著名南宋抗金英雄。 宋代建炎年间,朝廷腐败,奸臣弄权,金邦入侵,大半河山陷于敌手。 十二岁从张宪军,慷慨忠勇,颇有父风,飞各次征伐,未尝不与。每战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当时他在牛头山战场上,岳云挥舞双锤,将强敌金弹子砸死,大大挫伤了金邦的锐气。 宋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收复随州时,云先诸军登城,攻下随州,为军中勇将,颖川大战,冲锋陷阵,体被百余创,甲裳皆赤。 早已卖身投靠金兀术的宋朝宰相秦桧,眼看岳家军联合各路抗金义军乘胜渡河,直捣黄龙府指日可待时,就以朝廷名义使奸计,接连发出十二道金牌,逼使岳家军班师回朝。他并以“莫须有”的罪名,非法关押岳家父子。 在狱中,岳云慷慨陈词,怒斥秦桧一伙卖国求荣,陷害忠良的罪行。最后,岳飞和只有二十三岁的岳云,在风波亭惨遭杀害。岳云反抗侵略,宁死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永生光辉。 岳 珂:(生卒年待考),(公元1183,1240年),字肃之,号亦斋,岳飞之孙、岳霖之子;相州汤阴人(今河南汤阴)。著名南宋文学家、史学家。 进士出身的岳珂历任户部侍郎等官职。其著作有《史》、《金陀粹编》、《愧郯录》,另有诗歌集《玉楮集》、《棠湖诗稿》等。 岳珂的父亲岳霖是他的祖父岳飞的第三个儿子。当岳飞父子被害于杭州风波亭后,秦桧一伙继续追杀岳飞全家,以斩草除根。此时民间一片愤愤不平之声,然而朝廷上下却噤若寒蝉,一片沉默,且各人自扫门前雪。 这时岳飞的故交贡文宪正在秣陵(今江苏南京)总兵任上,闻岳飞遇害,极为愤怒。为了救出岳飞的三子岳霖,贡文宪不惜挂印辞官,携带岳霖逃到皖南深山隐居。不久,贡文宪的行踪暴露,于是他又带上岳霖隐姓埋名逃到丹阳(今江苏丹阳)的紫阳渡口(今培村)隐居。从此,贡文宪带着岳霖以耕读为生,并将他抚养成人,娶妻成家,直到岳飞事件雪耻之后,此事才大白于天下。 岳飞遇害时,岳霖年仅十二岁。宋孝宗皇帝为岳飞昭雪时,岳霖已三十二岁。岳霖当过广西钦州知县、转运判官、朝请大夫、兵部侍郎、广东经略安抚使等职。 宋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岳霖任广西钦州知县时,宋孝宗皇帝诏见他说:“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之。”在宋孝宗皇帝的亲自过问下,岳霖于是上疏宋孝宗皇帝,请求朝廷归还当年宋高宗赐给父亲的御札、手诏,一一得到应允。从此,岳霖着手搜集父亲岳飞的遗文,准备整理后刻印成书。但由于岳霖此时年老多病,书稿尚未完成就病逝了。临终前岳霖拉着他的第三个儿子岳珂的手 说:“先公之忠未显,冤未白,事实之在人耳目者,日就湮没„„苟能卒父志,雪尔祖之冤,吾死瞑目矣。”从此,岳珂牢记父亲的遗嘱,下决心一定要了却父亲为祖父鸣冤的遗愿。 到岳珂出生时,祖父含冤去世已四十余年了。童年时代的岳珂随父岳霖宦游。岳珂的母亲陈氏出身书香门第,也很有学问。因此,岳珂一直受到父母的良好教育。加之岳珂自幼聪明过人,学习又很刻苦,十五岁时参加洪州(今江西南昌)漕试中举,二十二岁时中进士。从此一边做官,一边搜集资料,从事著述。 岳珂曾任江苏丹阳县令。丹阳是岳珂之父岳霖避难的地方,岳珂在任期间,政绩卓著。一年的夏天,丹阳南乡发生一起案件,岳珂得知后,亲自带领三个随从去南乡明查暗访。路过紫阳渡口时,在一甘棠树下驻足休息。此时那甘棠树枝繁叶茂,花香四溢。本来就对丹阳这块土地有着深厚感情的岳珂此时突发了一个奇念:决定让自己的大儿子搬到紫阳渡来住。 几天之后,岳珂再度坐轿来到紫阳渡的甘棠树下时,还吩咐随从在甘棠树周围将杂草除干净后种上二斗黄豆。等到黄豆长出绿叶,就用这些黄豆叶作肥料,用来给甘棠树施肥。其后紫阳的百姓为了纪念这位父母官,将紫阳渡改为培棠,以纪念岳珂在此培植过甘棠的事迹。 岳珂为了感谢祖父岳飞的故交贡文宪冒着生命危险挂冠救父之恩,在任丹阳知县期间,还特地在培棠建起了“报本祠”。当祠堂还没有竣工之时,岳珂调任常州尹,其后岳珂的二哥岳琛继续完成“报本祠”的建造工作。岳琛任承信郎。 然而岳珂的仕途并不平坦。当岳珂于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升任朝清大夫之 公元1233后,皇上赐食邑三百户及紫金鱼袋,其官俸已非常人可比。宋绍定六年(年),岳珂的得意门生,镇江郡守韩正伦家张灯结彩,庆祝元宵节。韩正伦特邀自己的老师岳珂到家中赏灯,高兴之际,岳珂当即赋诗一首:“驾轺老子久婆娑,从听笙歌拥绮罗。十里西凉忆如意,百年南国比流梭。吞声有恨哀蒲柳,纪节无人废蓼莪。寂寞丹心耿梅月,挑灯频问夜如何,”他万万没有想到,就这么一首怀旧之作,由于诗中涉及徽、钦二位帝王被俘之事,因此成了韩正伦陷害老师的把柄。韩正伦以岳珂“诬害朝政”的罪名奏禀皇上,岳珂被罢归还乡。 五年后,岳珂才再度被起用,此时岳珂已五十五岁了。韩正伦为何要陷害老师岳珂呢,因为韩正伦在岳珂部下为官多年,政绩平平,多年没有得到岳珂的提拔,由此引起对老师的不满,便生此歹心。罢官以后,岳珂回到九江,隐居庐山脚下,开始一心一意地写作。岳珂一生政绩卓著,学术上也有不少建树。宋宁宗时,岳珂以奉议郎的身份被派往嘉兴军府任职,并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岳珂的住所在金陀坊(今嘉兴第一中学附近)。在这里,岳珂遵照父亲岳霖临终的嘱托,继承父亲为祖父申冤辩诬的遗志,并出于对秦桧一伙误国投降,迫害忠良的愤恨,在父亲留下的遗稿的基础上,又广泛搜集采访了大量有关祖父岳飞事件的资料,编撰成《金陀粹编》二十八卷和《金陀粹续编》三十卷,一心为祖父申冤鸣不平。该书也是后人研究南宋历史的重要资料。岳珂的一生,为了还历史以公道,为祖父鸣不平,让正义得到伸张,花去了大量的心血。 岳珂怀着家国之恨,还写了《桯史》一书,该书十五卷。在从事著述时,岳珂总是将平日所得先写于室内床前小几上(桯),就这样利用繁忙的公务之余写上三、五百字,日积月累,编辑成册,而成十五卷的巨著。因皆书写于上,故名《桯史》。 岳珂写《史》的目的,在于辩明“公是公非”。该书通过对南宋朝野各阶层人物言行的收录,表现了作者对主战派、主和派人物的鲜明态度。书中收录的有关各类事件的材料,大都翔实可信,完全可以为史学家补史传之阙。 《桯史》一书还收录不少文人轶事及诗文作品。这些资料可作为文学史家们从事辑佚、校勘的重要材料,自然也有助于文学史的研究。 岳珂诗集有《棠湖诗稿》一卷,收宫词一百首。作于宋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宫词原系歌咏宫闱生活的词体,他因侄子自汴从军而归,追想东京盛时,写下了这组诗以系哀思。但诗中所写有与事实不符的《四库全书总目》疑为后人拟作,嫁名于珂。又有《玉楮集》八集,收宋嘉熙二,四年(公元1238,1240年)的诗作共三百八十五篇。他的诗缺乏社会内容,仅有一篇《夏旱三首》写到农家生活。其他作品“虽时伤浅露”,“而轩爽磊落,气格亦有可观”。 岳珂另著有《桯史》、《愧郯录》、《金陀粹编》等。《桯史》以辨明史实为目的,通过对南宋朝野各阶层人物的言行的记载,表现了他对主战派和投降派人物的鲜明爱憎。书中所载之事,大都翔实可信。如《乾道受书礼》、《(范石湖)一言悟主》、《开禧北征》等条,可补史传之阙。其中对文人轶事的记载,诗文作品的转录,可资辑佚、校勘,也有助文学史研究。所编《金陀粹编》,收有《吁天辨诬》、《天定录》等资料,为岳飞辨冤,是研究岳飞的重要资料。 楮集》八卷有《三恬堂丛书》本。《棠湖诗稿》一卷有《丛书集成》所著《玉 本。《金陀粹编》二十八卷,《续编》三十卷,有清刊本。《愧郯录》十五卷有《四部丛刊》本。另有《宋少保岳鄂王行实编年》两卷有《明辨斋丛书》本。《宝真斋法书?》二十八卷有《丛书集成》本。《桯史》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中华书局1981年点校本。 附_岳霖长子岳琮永泰后裔考: 岳霖长子岳琮永泰后裔,系由宜兴陈渡支经砒凌,囚宫迁甘肃庄浪永泰堡繁衍,俗称永泰世系。 十六世孙岳大舟,先任广西漓江卫指挥,后进驻甘肃临洮。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岳大舟子岳仲武赠荣禄大夫,传十八世孙岳文魁赠少保三等,传十九世孙岳镇邦、为清朝左都督绍兴总兵。岳镇邦长子岳异龙,以功历任游山参将,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擢升为四川提督,后转任山东省总兵,妻王氏封一品夫人,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因老母年高九十,退休回川敬母,二年后岳升龙病逝于川,雍正四年(公元1716年)追谥敏肃。 岳升龙的弟弟岳超龙为天津总兵。岳超龙曾用名“刘杰”入伍,圣祖垂询,复本岳姓。,因功擢刀东川营游击,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授河州协付将。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任天津总兵,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任湖南提督,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病卒。 岳超龙子岳钟璜任提督。岳升龙子岳钟琪,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农历9月23日生于河南新郑,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升任四川大将军督总元帅。 岳钟琪字东美,身长赤面、临阵挟二铜锤,重百余斤,多智略,御众卒严、共甘苦。先任文职官,后因战功晋升,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镇守边关、定乱丰功,清高宗称之为“三朝武臣巨擘”,诰授光禄大夫,奋威将军、三等公、四川提督、川陕总督、陕西巡抚、宁远大将军、加少保、复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衔,赐号威信。抱病平乱,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农历2月28日死于军中,葬于成都,寿年六十九岁,御赐祭葬,谥襄勤,清朝以汉人拜大将仅他一人,列有《岳钟琪传》。妻宋氏封一品夫人。 岳钟琪长子岳溶,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任山东巡抚。乾隆元年(公元1739年)调江西光禄寺卿,后封为福建按察使,广东巡抚。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授鸿胪寺卿,转通政使参议。岳钟琪次子岳沺,任侍卫。 岳钟琪三子岳沺,封主事。 岳钟琪四子岳方,任都司。 岳钟琪五子岳静,封大安营参将,一等轻车都尉,其后二传至二十四世孙岳嗣仪,任国史馆协修兼秘书。 子(岳飞二十五世孙)岳开先,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侍从武岳嗣仪长 官。 岳嗣仪次子岳涌,政事堂法制局编译。 岳嗣仪三子岳畴,河南省城东区警察署长。 岳嗣仪四子岳豫,北京大学学生。 岳 浚:(生卒年待考),岳飞九世孙;常州宜兴人(今江苏宜兴)。著名元朝学者。 博学好义。任石门县尉,未几乞归侍亲。积书万卷,名士多游其门。 岳 柱:(公元1280,1333年),维吾尔族,字止所,一字兼山。著名元朝学者。 岳柱之父为著名的元朝重臣阿鲁浑萨理,奉皇太子宝于成宗,乃一至其邸。及太子即位,对阿鲁浑萨理说:“朕在潜邸时,谁都来巴结,惟有你却虽召不至,今乃知卿真得大臣体。”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特赐阿鲁浑萨理坐视诸侯王 公元1299年)拜中书平章政事。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等。元大德三年( 六十三岁逝世。元延祐四年(公元1317年),赠推忠佐理翊亮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赵国公,谥文定。 岳柱是阿鲁浑萨理的长子,自幼容止端严,性颖悟,有远识。家境贫寒,但他从小博览群书,对许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 当时有个叫何澄的著名画师,画了一幅“陶母断发图”。图意是说东晋贫穷清官陶侃的母亲,断发换钱买酒菜招待儿子的客人。“陶母断发图”画好之后,何澄把画拿去给人看,各人都称赞画得很好。不料一旁年仅八岁的岳柱却大叫起来:“失真~失真~” 岳柱指着画中陶母手腕上戴着的金镯说:“这金镯很值钱啊,陶母怎么不拿去换钱,而要剪掉珍贵的头发呢,”何澄一听,十分惊讶于他的观察力,真想不到自己这一直未被别人发现的败笔,会由一个小孩童指了出来。 元延祐年间(公元1314,1320年),大儒营邱子曾在一所私塾当先生。他对元朝的统治深为不满,可又无法摆脱。于是常借酒浇愁,聊以苟生,对那些拜读于自己门下的纨绔子弟毫无栽培之意,渐渐地养成了懒散的习性。 营邱子经常在课堂上打瞌睡。一些无心习文的富家子弟自然乐不可支。可学生中有一个小朋友却大有意见,他就是后来扬名于天下的元朝著名学者岳柱。 岳柱遇事总爱动脑筋。他打听到营邱子过去博学多才,为人师表,可现在为什么老爱打瞌睡,对学生不负责任呢,他决心解开这个谜。 有一天,上习字课,营邱子叫学生按字帖写字,自己伏案便睡,这下课堂里就乱了套。这些富家子弟自由惯了,有的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蟋蟀,进行逗玩;有的嬉笑追骂;有的在习字本上画些乌龟王八什么的。岳柱则趁众学生闹得起劲时,悄悄走到讲台旁,摇醒正在打瞌睡的营邱子,低声问道:“先生,您为啥老是打瞌睡,” 营邱子正在做白日梦,朦胧中被岳柱摇醒,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迷迷糊糊看了一下四周,又习惯地摸摸自己的脑壳,故作神秘地回答道:“我是到梦乡去见古圣先贤去了,就像孔子梦见周公那样,然后将古圣先贤的教训传授于你们。”说完便摇头晃脑地吟起:“采菊西篱下,悠然见北山。” “不对呀,应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岳柱纠正道。 营邱子叹息道:“茫茫人世,芸芸众生,人妖不分,何分东南西北。” 岳柱知道营邱子所谓的梦中托言纯属谎词,至于营邱子故作糊涂的缘由他也 ,左思右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能领悟一二,他想让营邱子改掉打瞌睡的坏毛病 办法。 第二天上课时,当营邱子正摇头晃脑地读着:“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忽然,他发现岳柱也在打瞌睡,便大声呵斥道:“懒惰成性,真是朽木不可雕啊~” 可岳柱却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先生,您冤枉人了,我是在学习呀~” 营邱子更怒了:“明明是打瞌睡,还敢诡辩~” 岳柱争辩道:“真的,我到梦乡去拜见古圣先贤去了,就像您梦见古圣先贤一样。” 营邱子有意刁难岳柱,问道:“古圣先贤给了你一些什么教训,” 我呀,见到了古圣先贤,就问他们:’我们先生几乎每天岳柱从容答道:“ 都来拜望你们,你们给了他些什么教训,’但他们回答:‘从未见过这样一位先生。’” 营邱子听了,顿时瞠目结舌,继而满脸羞愧。没想到一个身高齐腹的小孺子,竟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揭穿了自己的谎言。 从此,营邱子去掉了打瞌睡的坏毛病,对岳柱更是悉心栽培,岳柱也从师细学,终于成为元朝历史上著名的大学者。 史书记载,岳柱既长就学,日记千言。年十八,从丞相答失蛮备宿卫,出入禁中,如老成人。 元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授集贤学士,阶正议大夫,即以荐贤举能为事。 元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升中奉大夫、湖南道宣慰使。日接见儒生,询求民瘼。 元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进资善大夫、隆禧院使。 元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授太史院使。英宗视其进止整暇,顾谓参政速速曰:“全院使真故家令子也。” 元天顺元年(公元1328年),改太常礼仪院使。再授礼部尚书,领会同馆事,俄授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 元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进荣禄大夫、集贤大学士。 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除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时有诬告富民负永宁王官帑钱八百余锭者,中书遣使诸路征之。使至江西,岳柱曰:“事涉诬罔,不可奉命。”僚佐重违宰臣意,岳柱曰:“民惟邦本,伤本以敛怨,亦非宰相福也。”令使者以此意复命。时燕帖木兒为丞相,闻其言,感悟,命刑部诘治,得诬罔状,罪诬告者若干人。宰相以奏,帝嘉之,特赐币帛及上尊酒。桂阳州民张思进等,啸聚二千余众,州县不能治,广东宣慰司请发兵捕之。岳柱曰:“有司不能抚绥边民,乃欲侥幸兴兵,以为民害耶,不可。”宰执皆失色,宪司亦以兴兵不便为言,岳柱终持不可,遣千户王英往问状。英直抵贼巢,谕以祸福,贼曰: “致我为非者,两巡检司耳,我等何敢有异心哉~”谕其众,皆使复业,一方以宁。 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迁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旋以军事至扬州。 得疾,元至顺四年(公元1333年)农历12月,端坐而卒,年五十三。 岳柱天资孝友,母弟久住早卒,丧之尽哀。尤嗜经史,自天文、医药之书,无不究极。度量弘扩,有欺之者,恬不为意。或问之,则曰:“彼自欺也,我何与焉。”母郜氏亦常称之曰:“吾子古人也。” 岳柱有子四人:长子岳普达,同佥行宣政院事;次子岳安僧,为久住后,章佩监丞;三子岳仁寿,中宪大夫、长秋寺卿。四子无考。 岳 正:(公元1474,1519年),字季方,号蒙泉;顺天府漷县人(今北京通州于家务乡北辛店),著名明朝大臣、书画家。 岳正一生爱憎分明,忠直敢谏,主张正义,执政为民,是我国明朝中期不可多得的廉正官员。 明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岳正二十九岁。这年春农历2月,他进京参加了全国统一的会试,成绩第一,不仅由举人升为贡士,而且是贡士之首棗会元。朝廷赐他为进士并且分给他一所房子,任翰林院中负责编纂记述的编修官,没什么实际职务。在这期间,他曾应请托,上书给明英宗皇帝,请求恢复恭让皇后的地位和称号,非常直率。他的兄长岳端看见之后大惊,怕他闹出事来,让老母亲着急,夺过书稿毁掉。不长时间,岳正繁荣昌盛为一个从六品的左赞善官职。 (公元1457年),岳正再升为只有状元才可任职的翰林院修撰官,教明天顺初 小内侍读书。当时华盖殿大学士徐有贞、文渊阁大学士李贤均被诬告下狱,礼部右侍郎、翰林院学士薛宣退休,明英宗谋求替代的官员。忧国奉公、刚明廉直的吏部尚书王翱推荐岳正。于是,岳正被召见来到文华殿。他躲才高大,并且留有漂亮的须髯,坐在龙骑上的英宗远远看见他的形态,脸上泛出喜悦的神色,等到他走到殿中跪拜时,明英宗连连称好。既而问他多大年纪、家在何处、是哪年进士等,他都一一回答。明英宗大喜说:“你年龄正旺,身体又好,不仅是我们北方人,而且是我赐给你的进士学位,今天用人做内阁学士,以后应该尽力地辅助我。”岳正听罢磕头受命后就匆匆退出文华殿,走到左顺门处,正好遇见忠国公石亨和太平侯张两个朝中巨奸。这两个恶贼见职位不高的岳正从宫廷中出来,吃惊地问:“你怎么到这里来了,”岳正平日早知道二人的劣迹,不屑一顾,扬长而去。二贼不明,急忙入见明英宗,明英宗说:“我今日自己选择一位内阅大臣。”二贼问是谁,明英宗直说是“岳正”,二贼表面上祝贺一番。明英宗说:“但是岳正现在的官职太小,应当提他任吏部左侍郎兼内阅学士。”二贼见机便顺口说:“陛下既然已经选中了人,等他称职后,再提升任实职还不晚。”一件很高兴的事就这样被二贼给拦下了。明英宗半天不语,于是岳正就以修撰官入内阁。 岳正平常就一向豪迈爽朗,恃其意气,不肯屈于人下,敢说敢道,现在被皇上一提拔,就更加感激而想为国家多做事情,不辜负朝廷的重用。他入内阅不久,掌握钦天监的礼部侍郎汤序,凭着是石亨的党羽,就想借机罢免治罪一些与他不合的官员,曾上奏灾异,说是“奸臣”当道造成的,请求把“奸臣”全部作去。明英宗把这件事说与岳正,想征求一下意见。岳正直率地说:“他说的奸臣也没指名道姓,就那么一海说,要是按照他的主意去寻找,就会造成人人自危。而且汤序这个人学术浅薄,怎么可能使人相信他呢,”就这样把这件制造混乱的事给按住了。 有多时候,有一个和尚散布鬼怪的事,对朝廷稳定不利。朝廷的特务机构锦衣卫的一个小官校尉侦察到了,并且逮捕了数十名和尚,给他们定下谋反的罪名,就要杀掉。在明英宗身边服侍的高级太监牛玉,请皇上赐给侦察捕获和尚有功的那个军校的一官半职。岳正知道后便向明英宗进言说:“和尚造谣言的事纵然是事实,也不过是按照造谣惑众的法律去处理他,侦察有功的小校也只是给赏而已,不应该就此升官~”如此,数十名僧人都得免诛,那锦衣卫小校也就得点赏赐罢了。 过些时候,有一个人写了一封匿名信,信中列了司礼太监、总理三大营兵的大宦官曹吉祥的罪状,曹吉祥知道后大怒,就迫请皇上张榜,奖励能够揭发写匿名信的人。明英宗是被曹吉祥、石亨等贼搞复辟后上台的,不敢不应,就要岳正撰写榜文。岳正和左春坊大学士入内阅的吕原同入见明英宗,直截了当地的说:“国家行政有一定的体制,是盗贼的事责成兵部去办,是奸坏人的事责成司法部门去处理,岂有天子出榜收买检举的事情呢,况且这种事慢慢就会自己暴露出来,急了反而会隐藏更深,这是一般人都知道的人情。”明英宗认为岳正说得对,就把此事搁下不问了。 那时,蒙古岳经常越长城侵入内地进行大肆掳掠,使沿边百姓不得安宁。明政府派重臣镇守边关,随时打击入侵之敌。镇守大同的将领是石亨的侄子石彪,派一名使者入朝报捷,以求赏赐。明英宗要内阅问清情况。使者说捕获和斩首的不计其数,俘虏不能都带到京城来,没带来的全在树林间斩道了。岳正打开地图,手指着使者说斩俘虏的地方反问使者:某地到某地之间都是沙漠地带,那有什么用来斩首的树林,使者见冒功邀赏之事被岳正揭发出来,吓得哑口无言,欺骗朝廷企图私利的事没有得逞。 石亨、曹吉祥恃夺门有功,恣意妄为,明英宗很厌恶他们。岳正深知二贼误国害民,就从容地对明英宗说:“这二人权太重,臣请求用计策来离间他们。”明英宗高兴地许可了。于是,岳正去求见曹吉祥,故意问:“忠国公(石亨)经常让杜清到您这里来是为什么吗,”曹吉祥不假思索地说:“寻找石公的爱,让我给转达他的真诚实意。”岳正尖锐指出:“不然,是石公使杜清来探知先生的所为的~”于是劝曹吉祥辞去兵权,别跟石公争。岳正又到石亨府上,将明英宗不满他的意思转告给他,提醒他自己敛一些。石、曹二贼一碰头,推测岳正的用意,大怒。曹吉祥入见明英宗,摘下乌纱帽,跪在地上哭泣请赐死。明英宗不免自觉内愧,安慰一番,随后召见岳正,指责他泄漏了皇上意旨。 凑巧雷击使承天门失火烧光,岳正抓住这个皇帝最惧怕的时机,想除奸荐正,就向明英宗陈述石亨将要作乱的情形,并且说:“陈汝言是个小人,他现在是尚书,就必然选用山西参政卢彬这样的人做诗郎。二人都很狡险凶横,若同在一部共事必相指摘攻击,应抓住机会一块罢免。”同时在答有贞再次下狱的时候,便直对明英宗说:“如果朝廷用徐有贞,那么天变告警的事就不可能再发生。”明英宗都没有采纳,但天变示警告谕群臣的诏书还是要岳正起草。岳正不放过机会除奸扶正,在诏书中写道:“才发生的承天门火灾,使朕震惊,不知所措。是不是因为朕敬奉上天和供奉神灵有不到的地方呢,是不是祖宗订下的制度、宪章、法律有未遵守的地方呢,是不是有善恶不分,用舍不合理的地方呢,是不是有曲直不辨,刑狱有冤情的地方呢,不是不有征调多方,军旅劳怨的地方呢,是不是有赏赐无度,使府库空虚的地方呢,是不是有请托私情不息,官爵滥任的地方呢,是不是有贿赂公行,政事废弃的地方呢,是不是有结党营私、依附权势的地方呢,是不是有群吏玩法,擅作威福的地方呢,是不是有征敛徭役太重,致使城 乡不宁的地方呢,是不是有谗诌奔竞的人得到侥幸提任,而忠言正士不用的地方泥,是不是有的部门剥夺酷暴,贪冒无厌,而致使军民不得其所的地方呢,这些都是损伤天气而致灾的缘由,可联有些不明的因故。现在朕反省过去的过错,时刻提高警惕。你们群臣也要懂得福祸转换的道理,要洗心改过,不要重蹈前非, 朝廷应当做的要直言无隐。” 岳正草拟的这篇敕书以寻找承天门灾变的原因为由,把当时朝廷、皇帝、奸臣存在的重大问题变相揭露得淋漓尽致。敕文一下,举朝传育。此时石亨、曹吉祥无地自容,恼羞成怒,于是制造流言蜚语,指责岳正卖弄直爽,对皇帝进行诽谤讥笑。英宗生怒,本想要岳正仍在帝旁侍读,陪伴皇上读书。但越想越气,次日,就一下子将岳正贬官到广东钦州作同知。 岳正忠心为国,但被奸臣贼子暗算,被迫去偏远地区做小官。临上任前,他回到老家北辛店,告别老母,为尽子孝,请求在家侍候母亲十天。尚书陈汝言趁机大加报复,暗派心腹尾随,随时岳正言行,伺机置之死地而后快。实在无有可抓事实,就捏造事实诬陷岳正曾经夺占公主皇庄的农田。昏君英宗余怒未消,下令将将岳正逮捕入狱,重打一百杖,然后流放到大西北肃州去戌边。行到涿州,夜间住宿驿站房里,不卸枷,两手同夹在很昆的木枷中,一时气血不通而错死过去。涿州有个叫杨四的人,知道岳正忠直为国而被奸臣所害,想办法救岳正,便请押解的狱卒喝酒,使大醉,然后脱去岳正双手的刑具,用刀刳大木枷的孔沿,而且厚贿狱卒,才救得岳正,艰难地到了戌所。 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石亨被诛。次年,曹吉祥叛乱被戮。明英宗跟刚刚出狱的大学士李贤说:“岳正曾经主张要诛除这两个奸贼。”李贤借机对明英宗说:“岳正家有老母,若是能够把他放归老家,那可是他最希望、最高兴的事了。”明英宗顺势而将岳正释放回家做平民百姓。 明天顺八年(公元1646年)农历1月,明英宗逝世,,明宪宗朱见琛继位。御史吕洪等请法语朝廷恢复岳正官职,于是下诏要岳正复原官,并且作经筵讲官,教皇帝读书,纂修《英宗实录》,他在京城的府第也归还了。岳正还朝,自以为应当大用,不想内客大学士李贤却安排他到南京任国子监祭酒,掌握办学事,岳正不高兴。忌恨岳正的小人伪冒岳正的名字,写了一封弹劾李贤的书,李贤衔怨在心。 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农历4月,朝廷推荐兵部侍郎清理皇帝修改的诏令,把岳正和给事中张宁的名字拟为清理人名单。宪宗以为这是为私,还没清理,就先把岳正贬到兴化当知府,张宁也被调到外地为官。岳正不为被贬而怨恨,到了兴化府,第一件事就是筑堤浚河,灌溉农田数千顷,农民感戴不尽;第二件事就是抓反腐倡廉,节约政府机关开支,缩减浮费;第三件事就是整顿预备仓,防止囤积居奇。如此大胆进行改革,兴利革弊,触及了一些士大夫的私利,于是就传播诽谤岳正的谣言,但岳正无所畏惧,坚持改革下去,百姓大获其利。岳正在兴化府任职五年,厌恶官场尔虞我诈,不愿为官,任满入朝退休回家。过了五年而逝世,埋葬在今小务乡坚村这北,有石像生和神道碑,现埋在地下。岳正无子有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两位名臣是他的女婿。 策正博学能文,精通书面,其凛然正气屹屹不能下人。才入内阁二十八天,就勇敢直谏,在便殿讨论秦章时,唾液竟溅在明英宗提龙袍上。有人规劝他得到信任后再提谏言,他激动而慷慨慨地说:“皇上对我厚,我怕无经报达,你不能让我虚当一名谏官~”他在肃州戌所的时候,英宗深知他的忠直,曾对人说:“岳正倒好,只是大胆~”远在边关戌所的岳正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立即挥笔自画了 一幅像,写上英宗的话,末尾写上:“臣曾听说古人有言,盖将之死而靡憾。”他就是这样自信不悔。 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朝廷追赠他为太常寺卿,谥号为“文肃”。他生前著有《类博稿》十卷行于世,中有《深衣纂误》一卷藏在家中,所画葡萄最为驰名,但都流失。 在他生前死后,通州人一直为有这样一位杰出的良臣而自豪,引以为学习榜样,教育后代子也。在他住兴化知府为民办好事之后,就在当时提通州县城中为他建筑了一座翰林坊;嘉靖十年,又在县学文庙内建筑一座岳文肃公祠,以示纪念。此后,又将他列入通州文庙内的乡贤祭礼群之中。 岳 岱:(公元1497,1574年待考),字东伯,自称秦余山人,又号漳余子;江苏苏州人。著名明朝文士。 先世以军功隶苏州衞,至其父,始好读书,辟草堂于阳山。性狷介,好游,中年后遍游名山。 能诗,善画,能书。曾作咏怀诗九十六篇,为时所称。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作寒林峻岭图。 岳元声:(生卒年待考),浙江嘉兴人。著名明朝大臣。 明万历年间进士,最高职为南京兵部右侍郎。因直言敢谏和不畏权臣魏忠贤 毋自欺”为主。著有《潜初子集》、《潜初杂集》、而两起两落。后潜心讲学,以“ 《圣学范围图》。 岳颜高:(生卒年待考),色目人(维吾尔族),号雪樵。著名明朝官吏、书法家。 明太祖(公元1368,1398年)时为云阳令,免官流落江湖,因家武塘(今浙江嘉善武塘)。精怀素草书。 岳虞峦:(生卒年待考),江苏武进人。著名明朝官吏。 明崇祯年间进士,官至江西按察使。明亡后出家。著有《周易感义》、《春秋平义》。 岳鸿庆:(生卒年待考),字余三;浙江嘉兴人。著名清朝书画家。 工铁笔,与曹世模齐名。兼工刻竹木,尝制一紫檀大笔筒,张子羊画梅,繁枝横出,千花万蕊,老干多皴,使刀如笔,真绝技也。款云“戊午夏四月子羊写,余三刻”。喜吟咏,结社唱酬。有余三集。 岳 皋:(生卒年待考),字鹤亭;山西安邑人。著名清朝书画家。 工绘人物,大则径尺,小则径寸。无不精神活泼,跃然欲生。间作花卉、翎毛,亦复生动。 岳升龙:(生卒年待考),祖籍河南汤阴,甘肃临洮人,晚年入籍四川成都。著名清朝将领。 因平定吴三桂和关陇有功,授都督佥事,擢天津总兵。后从征噶尔丹,擢四川提督。 岳升龙后因其母年逾九十岁,为便于在任所奉养母亲,请求入籍四川(按清制,本籍人不得任所籍地方官),康熙大帝悯而许之。清朝名将岳钟琪因而出生在四川。 岳钟琪:(公元1676,1754年),字东美,号容斋,岳飞二十一世孙,岳升龙之子;四川成都人。著名清朝将领。 岳钟琪之父岳升龙以平定“三藩之乱”有功,授四川提督。岳升龙因其母年逾九十,为便于在任所奉养母亲,请求入籍四川(按清制,本籍人不得任所籍地方官),康熙大帝悯而许之,岳钟琪即生于成都。 岳钟琪幼年跟从父亲戎马沙场,“儿时好布石作方圆阵,进退群儿有法。’”“读书之余,说剑论兵,出奇谋无不中肯”。他由捐纳向知踏入仕途;后请改任武职,授松藩游击,开始了他几十年的军旅生涯。 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准噶尔汗王策妄阿拉布坦与清朝中央政府为敌,继控制新疆天山南北后,又趁西藏动乱,派其弟大策凌敦多卜攻入西藏,进据拉萨,围攻布达拉官,杀死了主藏的拉藏汗。准噶尔士兵在西藏肆行骚扰,恣意作为,给藏族人民带来极大痛苦。川边头人,土司’一见西藏局势混乱,也纷纷暴乱。’或称霸一方,或剿掠行旅,一时之间,川边也无宁日。 为了恢复西藏的秩序,维护国家的统一,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清政府先派都统法喇出兵打箭炉(今青海康定),法喇以时任永宁协副将的岳钟琪为先锋,要他相机收复里塘,巴塘等地,为大军入藏作准备。岳钟琪“御士卒严,与共甘苦,士乐为用”。他宽严相济;恩威并施,一举歼灭了拒不投降的里塘第巴,“擒首逆七人,从而使巴塘第巴惧,献户籍”。巴塘东接康定,西通拉萨,是咽喉重地。察木多(今西藏昌都)、察哇等地叛军一见门户洞开,立时土崩瓦解,缴械归顺。 越年,清军部署停当,自青海和四川分两路进兵西藏。定西将军噶尔粥统率四川一路,仍命岳钟琪为前锋。岳钟琪审时度势,深知西藏僧俗首领大多是受准噶尔的胁迫,”对准噶尔部专制西藏和扩张教权的野心早巳不满。于是,他亲自到察木多挑选了三十多名懂得藏语的精兵猛卒,装扮成藏兵„„攀藤缘葛,从小路奇袭藏军设在洛隆宗的大营。他们混进敌寨,乘夜放火,于乱中斩杀准噶尔使者数人。藏军头领惊慌失措,以为神兵天降,只得请降。清军旗开得胜,士气大振,正要乘胜进兵,却传大将军令到(皇十四子胤涵,驻节西宁):“以调蒙古兵未至,檄诸将就所到处屯兵,毋轻动。”但岳钟琪根据当时军情,果断地向傅尔丹提出:“若待大将军,粮将尽,无俟蒙古,噶尔丹采纳了岳钟琪的建议,复用岳‘以夷制夷’之计,使藏军首领为前导,沿途招降,果然长驱直入,挥师直逼拉萨,策凌敦多卜势单力薄,一触即溃,率残部狼狈逃回伊犁。清军在西藏人民的欢迎下开进拉萨,于是西藏平定。是役,岳钟琪“旧著宁边略,新闻奏凯声”,他过人的胆识深得康熙帝的尝识。 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岳钟琪被清廷授于左都督,擢升为四川提督。 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夏,青海和硕特蒙古贵族罗卜藏丹津因总长青海诸部和“希冀藏,已非一日”的政治野心没有达到,就煽动和裹胁蒙古各部违抗中央政府,阴谋割据青海。叛军纵兵肆虐,驱杀清朝政府官员,劫掠粮饷,围攻西宁。一时之间,西宁周遭数百里狼烟四起。是年农历10月,清廷从四川,陕西、甘肃、内蒙,新疆等地抽调大军,派川陕总督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师讨青海。年羹尧特地奏请雍正皇帝“请以钟琪参赞军事”。 为了彻底粉碎罗卜藏丹津的叛乱,清政府先调集各部分别驻防各关隘河口,扼制其内犯和进退西藏与新疆的通道,然后兵分四路,向西宁周围的叛军合击进剿。岳钟琪分领一军,率六千人出归德堡,迅速收复了上寺东策卜、下寺东策卜等处。其余各路也将西宁一带叛军“俱经剿灭”。只有南川塞外的郭密等九股叛匪谙熟地理,行止诡谲,聚散飘忽,年羹尧剿抚兼施,仍收效甚微。其中尤以呈库,活尔贾二部凶悍异常,不时昼伏夜出,截抢军辎、戕害人畜,气焰甚嚣尘上, 以至小股清军不敢出营,战事受阻,西进凝滞。年羹尧大为恼火,飞骑传令岳钟琪“移师捣其巢”。 岳钟琪草行露宿,带来一支骁勇善战,熟习山路的四川杂谷土司(今四川理县)之兵。他身先士卒,命降卒带路“搜捕贼穴,将呈库二部,攻杀殆尽,活尔贾部见首恶巳诛,其余尽皆投降”。由于西宁数百里内的有名寺院喇嘛全都参加叛乱,所以岳钟琪前后数役,缴获寺中书卷画册不少。雍正皇帝闻捷,殊谕年羹尧严岳钟琪着实惜而用之,“一百册画亦不值一个岳钟琪,至嘱谕”。 清雍正皇帝性喜迷信,当时还特地命令年羹尧把“岳钟琪八字写来看”,他笃信此道,认为‘八字’不能随便让人知道,着意叮嘱年羹尧“不可使众知之,著实慎密好,番俗中镇魇之事,实不能侵正人,然亦说不得全无,未免令人心彰些”,害怕有人用邪术破坏。人以画类,巳属失喻,推算“八字”,更见荒唐,但雍正皇帝对岳钟琪的器重由此可见一斑。 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清廷授岳钟琪“奋威将军”,派他单独率领一支军队,专门主持征讨罗卜藏丹津事宜。岳钟琪感恩效命,运筹帷幄,决定趁春草未长,叛军人畜乏粮,分散屯驻牧养,防守无备之机,出奇兵奔袭距西宁数百里的罗卜藏丹津驻地乌兰穆和儿。他率领精兵五千,一丁二骑,蓐食衔枚,星驰露布,避过敌人的营地和侦骑,历兵秣马,借天色未明之时,以雷霆万钧之势,猛扑罗卜藏丹津的营帐。叛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搞得晕头转向,一个个狼奔豕突鬼哭神嚎,溃不成军。罗卜藏丹津压弹不住,叫苦不迭,趁乱换上蒙古妇女的衣饰,只带了二百多人投奔准噶尔去了。其母、弟,妹,妹夫一并被俘,岳钟琪以少胜多,一鼓作气乘胜追击,“一昼夜驰三百里,不见虏乃还,出师十五日,斩八万级”。这一仗,创建了“成功之速,为史册所未有”的奇功。在清军的致命打击下,这年农历3月,罗卜藏丹津不得人心的分裂割据活动便被镇压下去了。 事后,为了加强对青海地区的管辖,清政府改西宁卫为西宁府,设置了“西宁办事大臣”,从此,青海完全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统治之下。为了奖励岳钟琪卓著功勋,雍正皇帝褒奖他“尔为国家梁栋,不世出之名将”,赏对联“天下太平日,一堂如意春”,封三等公,赐黄带以示殊荣。并命兼甘肃提督。 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初,岳钟琪再兼甘肃巡抚。同年农历4月。清廷解除了年羹尧兵柄,任岳钟琪为川陕总督“尽犹诸军”,他进京谢恩,加兵部尚书衔。岳钟琪优渥有加,连升累擢,声震朝野。在清朝前期,汉族人拜大将军者仅岳钟琪一人。他独获眷宠,自然也就种下“谤亦随之”的祸根。 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的一段时间,成都大街小巷都在传播着“岳钟琪反”的流言。讹言越传越广,越传越玄,有人甚至说岳钟琪是岳飞二十一世孙,与清(清是金之一脉)有世仇,一些忌恨岳钟琪的官员,特别是不少满族要员更是纷纷上书雍正皇帝,攻击他“为岳飞裔,欲报宋,金之仇”,要求彻底查办。此事使岳钟琪食卧不甘,惶悚不宁,众口莫辨,不得巳上疏雍正皇帝,请求皇帝作主,追根究源,以明忠好。雍正皇帝安抚他说:“数年以来,谗钟琪者不止谤书一箧,仲琪懋著勋劳,受圣祖六十余年厚泽,尊君亲上,众共闻之,今此造言之人,不平谤大臣,并诬川、陕军民以大逆”,同时一面把那些奏章封好交岳钟琪自己处理,以示威德,一面责成四川巡抚黄炳,单督黄廷桂“严鞫”造谣之人。 不久,公布案情,原来是寄居成都的湖广人庐宗因与岳钟琪结有‘私蒂’,为泄忿怨,才四处散布‘岳钟琪反’的讹言,以陷罪于岳钟琪。后来认定这是庐宗一人所为,没有什么政治背景和主使人,才把庐宗论斩了事。此事尽管很快平息下来,岳钟琪的政治生命无疑已罩上了一层阴影。 时隔不久,又发生了一起与岳钟琪有直接干系震动全国的曾静、张熙事件,此事加剧了清朝统治者对岳钟琪的“疑意”: 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湖南永兴落第书生曾笋派门生张熙化名张倬,到四川劝说拥有重兵的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当时岳两次请求进奉觐见,未获准,有忧惧),张熙以雍正皇帝有“谋父”、“逼母”、“杀兄”、“屠弟”等罪行,并以岳钟琪是岳飞后裔和吕留良的“华夷有辨”为由,鼓动岳钟琪起事。岳钟琪会同巡抚,臬司,对张熙严刑逼供,要其交代主使人。张熙宁死不吐。 为了套出张熙的主使人,岳钟琪做了一件很不光彩之事:他佯称愿与张熙共谋大事,“与设誓,具得静始末”,然后立即上书告发。雍正皇帝得报,立派侍郎杭奕禄到湖南缉拿曾静。曾静被捕后,供称反清思想的产生主要是读了吕留良的著作引起的。清雍正帝大怒,竟把早于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就死去的吕留良剖棺戳尸,焚毁其诗书,即使有引用吕留良著作的书籍也一律搜毁,其家属弟子被难者数十人,因株连而发配宁古塔给功臣作家奴的多达二十三家,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冤案(吕留良文字狱)。曾静、张熙因坦白交代,当时被赦。雍正皇帝还说:“朕之子孙将来亦不得以其诋毁朕躬而追究诛戳”。但后来的乾隆大帝即位后仅四十三天,就把他们也杀光了。 为了进一步消弭汉民族的民族意识,雍正皇帝还亲自出马,将曾静、张熙的口供及自己的历次谕旨辑成一书,名为《大义觉迷录》,颁发给所有城乡僻壤,为维护其统治地位竭力辩护。对岳钟琪则赏赐“汤羊一只,鹿尾一箩,折鲁鱼二尾,细鳞鱼四尾,藕粉一箩”。岳钟琪上摺谢恩,雍正帝道:“上天之恩慧不与卿如此之大臣分甘共肥,更赐何人也,但以朕逐日饮食,未能时时颁卿为不足耳”。笼络之情,溢于言表。 “吕留良文字狱”一案件株连甚广,滋漫穷鞫,为满清政府大兴文字狱开了一个十分恶劣的先例。及至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仍有人因刊刻吕留良的文稿被凌迟处死。这旷古奇冤,激起人们的义愤是所当然的。应该指出,岳钟琪为此案件的始作俑者,其咎不可辞。 但同时也应看到,清朝前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占主流的仍是地主与农民的阶级矛盾,经过数十年战乱以后,人民需要休养生息,国家需要安定统一。其时,清朝的统治秩序已经稳定,中国广大无比的版图正具雏形,还待巩固,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国不仅以抵御经堀起并在觊觎她的西方殖民主义,而且可以提高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促进华各民族的团结与融合。这是历史的潮流,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岳钟琪如果此时同意起兵反清,也只能是一种封建割据而已,兵衅一开,战祸绵延,国家遭殃,人民被难。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岳钟琪没有起兵,是符合当时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的。 当然,从主观上讲,岳钟琪并非是顺应历史潮流,只不过是维护自己利益,站在效忠清朝皇帝的立场而已。曾静、张熙案五十年后,乾隆大帝御制怀旧诗追忆岳钟琪有“设誓诱张熙,忠诚天鉴赤”之句,就说得很明白了。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清军分西、北两路进攻数掠喀尔喀及藏匿青海叛军头子罗卜藏丹津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岳钟琪任西路统帅,授宁远大将军,加少保,驻军天山东段的巴里坤。当时岳钟琪与北路统帅傅尔丹议定,第二年会攻伊犁。岳钟琪屯驻巴里坤,采用稳扎稳打,逐步推进深入的战略方针,加紧修巩东西二拉,努力储备军资粮秣,积极编练精壮卒伍,准备伺机西进。 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清廷以噶尔丹策零有兵锋敛缩、愿意悔过之势,谕岳、傅二路“进兵之期,暂缓一年”。 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春,经过近两年的整军备战,巴里坤已成为清军出击裕如的桥头堡,准噶尔难以向东袭扰;“为深入计”,岳钟琪“请移兵驻吐鲁番,巴尔库尔”。指出吐鲁番地方饶沃,可以广为屯种,是通伊犁必经之地。既可以此先行收抚该地准部,又可借此再图前移。不料,所奏十六条军机事宜,雍正皇帝不但认为无一可取之处,反训斥钟琪:“前以钟琪军寡,谕令持重坚守,今已二万水千人,而云众寡其敌,何懦怯至此”。为战守方略分歧,君主顿生嫌隙。这年农历6月,北路统帅傅尔丹以雍正皇帝眼风行事大言:“武臣不畏死耳,君等安可蹈汉儿之习,自弱其势哉”。于是不顾群僚谏阻,轻举妄动,结果被准噶尔部大败于和通淖尔,副将军巴赛等十多名大员或战死、或串杀,万余部队只剩二千。败绩传来,清廷震动,以岳钟琪有拥兵不救之嫌。 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农历1月,岳钟琪部巡逻骑兵在镜儿泉与敌相遇,清军二名士兵被杀,一名被俘。雍正皇帝竟以此区区小事借题发端,将岳钟琪下部察议。不久,准噶尔部进犯哈密,岳钟琪带罪述职,命副将军石云倬分地设伏,岂知石云倬遗误战机,放跑了敌人。为此,岳钟琪再次遭到雍正皇帝的切责:“尔但以怀游移之见,致俄守乖宜”,大学士鄂尔泰竿机弹劾岳钟琪:“专制边疆,智不肯皂料敌,勇不能歼敌”。雍正皇帝借此将岳钟琪“降三等侯,削少保,仍留总督衔,护大将军印”。 面对这种上下交恶、危如垒卵的处境,岳钟琪仍以国事为怀,坚执已见。农历3月,他披沥陈辞,请求移军穆垒,与巴里坤互为犄角,并以身家性命向雍正皇帝立下军令,谓此必能克敌。鄂尔泰的亲信张广泗(副将军)冷眼旁观,一见时 调兵、筹饷、统驭将士,种种失宜,穆垒形如釜底,机成熟,立即弹劾岳钟琪:“ 不可驻军”。于是,雍正皇帝召岳回京师,以“误国负恩”罪削尽所有官职,交兵部拘禁。 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雍正皇帝网开一面,将被诸大学士拟为斩决的岳钟琪定为斩监候,岳钟琪从辉煌的顶峰,跌到待决之死囚的境地,这不是偶然的。 新疆地域广阔,蒙古族累世经营,根基牢固,清军大部队进剿军资匮乏,运输艰难,难以持久。正如康熙帝所说“塞外情形,知之甚悉,自古以来,所谓难以用兵者是也”。小部队又无力作战,不可能速战速决,其后新疆几十年不得勘定,正说明这点。岳钟琪步步为营,有屯军性质,似慢实快,堪为良策。而雍正皇帝好大喜功,急于求成,不反躬自省,反斥岳钟琪“于地势军机、茫然不知”,不惟摆出帝王一尊的专横嘴脸,也籍此李代桃僵,推脱自己的责任。岳钟琪经略西线,即使无尺寸之功,也无陷地败兵之责,不致罹杀身大祸。北路惨败之傅尔丹,始则狂妄自大,继则“杂士伍奔鼠出”,作了可耻的逃兵,他还杀害进行浴血奋战的有功将士以灭口,当时不但没有被治罪,雍正皇帝还慰勉他:“朕览尔等竭蹶力战,不觉泪下,降朕亲之束带,赐与傅尔丹系之”。两两相照,一抑一扬,乃一为汉人,一为满人故也。因此,根本原因还在于清政府对岳钟琪的猜疑。岳钟琪以汉人而身握重兵,“任以西陲要地,付以川、陕重兵”“督三省天下劲卒”,在尊满攘汉的清朝,岳钟琪的失宠是势所必然,无非时间、早迟与契机而已。以后百多年间(至鸦片战争),清廷不再让汉人染指大降军,其防范是很严密的。 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岳钟琪被乾隆大帝赦免回到成都:他闭门思过,深居简出,经常手持书卷,徜徉山水间,呤咏自适。一天,他登上望江楼,对着 滔滔东去的河水感慨万端:“安得边关休士马,拟将蓑笠老渔翁”,渴望报效国民,驰骋疆场的壮心仍不减当年。 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为并吞小金川,发动叛乱攻打其他土司,打伤政府官员。四川巡抚派兵压弹,损兵折将,反被其败。清廷派“征苗有功”的云贵总督张广泗作川陕总督,统军三万进剿。大金川在四川西北部,是藏族集居之地,这里林密山高,万山丛矗,大渡河奔流其间,(形势险峻,易守难攻。叛军多设碉卡,据险抵抗,清军劳师费饷,虽极力攻击,却多有损伤。张广泗采取“以碉逼碉“的办法,结果兵力分散,战斗力不足,费时半载,竟无尺寸之功。乾隆大帝由是大怒,以失误军机把督师的大学士纳亲和张广泗逮京处死。 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乾隆大帝以岳钟琪“威望震诸番”,“命起钟琪,予总兵衔”。其时,岳钟琪已六十二岁高龄。一到前线,又授他四川提督,赐孔雀翎。经略大学士傅恒素知岳钟琪的韬略,十分倚重他。调集精兵三万五千人,用岳钟琪的进军方略,分兵两路进攻。岳钟琪披坚执锐,雄风不减当年,率兵连续攻占了康八达、塔高等山梁。莎罗奔当年曾随岳钟琪平西藏、征青海,素惮畏岳之声威,眼看大兵压境,连战失利,只好乞降,岳钟琪抓住时机“以十三骑入勒乌围开谕”。莎罗奔见岳钟琪气宇轩昂,轻骑直入,感其威严诚倍,遂“请 。第二天,莎翠奔携其侄儿郎卡坐皮船过大渡河到清军大营奉约束,顶经立誓” 投降,前后打了三年的战争,终以兵不血刃定了大金川。清政府赦免了莎罗奔,仍让他作大金川土司。金川战役的驻利结束,使本想退兵的乾隆大帝甚为意外,大感欣慰,特“谕奖钟琪,加太子少保,复封三等公,赐号日‘威信,命其入觐,赏游马紫禁城。 岳钟琪尽管荣宠非常,却再没有掌握过更高的兵权了。以后,他东征西讨,多次率兵征讨叛乱土司、头人,为稳定边疆及四川的秩序,促进民族融合,再次作出显著贡献。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岳钟琪再次抱重病出征,凯旋班师时病逝于资州,终年六十八岁。 岳钟琪有‘儒将’之称,遗有《薹园诗集》、《蛩吟诗草》行世。时人以其戎马一生,显赫一时,遂以街名志之,成都“岳府街”乃得名。岳钟琪一生驰聘沙场,“沉毅多智略,御士卒严,而与同甘苦,人乐为用”,为清初建立多民族统一的国家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岳钟琪逝世四十年后,乾隆大帝曾作《御制怀旧诗》予以悼念,在诗中所列举的五位功臣中,岳钟琪被乾隆大帝称为“三朝武臣巨擘”。 岳 岱:(公元1917,1939年),河北静海人。著名抗日英烈。 1930,1936年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 1936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期间积极参加学生救亡活动,成为“一二九运动”中的积极分子。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岳岱加入中国共产党,投笔从戎,毅然到山西参加了薄一波组建的新军决死第三纵队,走上武装抗日的战场。 1939年5月,日寇九路围攻长治。在一次战斗中,岳岱身负重伤,因流血过多不幸牺牲,终年二十二岁。 岳海岩:(公元1937,今),辽宁锦县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中将。 1956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连标图员、班长、作训科绘图员、团参谋、营教导员。 1973年后,任海军旅顺基地政治部秘书处副处长,海军某工厂党委书记。 1978年,任海军海洋岛水警区政治部副主任。 1979年,入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 1981年7月后,任海军威海水警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 1985年1月,任海军烟台基地政治部主任。 1988年7月后,任海军旅顺基地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 1991年8月,任海军海南舰队副政治委员兼纪委书记。 1994年12月,任海军东海舰队政治委员、党委书记。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 1988年9月,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1996年7月晋升为海军中将军衔。 岳喜翠:(公元1948,今),女;山东淄博博山区岳庄东村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 幼年随父亲工作调动到了泰安。 她是我国第三批女飞行员,展翅蓝天三十六年,安全飞行六千多小时,航程二百多万公里,是我国女飞行员中飞行年龄最长、飞行时间最多、执行急难险重 ,现任广州军区空军副参谋长。 任务最多的“功勋飞行员” 先后担任空军飞行中队长、副大队长、师政治部副主任、副师长、广州军区空军参谋长助理、副参谋长等职。 三十六年来,岳喜翠在万里长空留下一串闪光的航迹。先后改装过五种机型,一百多次出色地完成军事演习、科研试飞、抢险救灾、飞播造林、人工降雨等重大任务,并成功地进行首次用飞机大面积人工降雪、人工消雨,填补了我国航空气象史上的空白。 一次,我军在东南沿海举行诸兵种合成军事演习,时任师政治部副主任的岳喜翠担任空中编队中队带队长机机长,她以高超娴熟的飞行技术,率领满载我空降兵的机群,分秒不差地飞临空降场上空,保障我空降兵实施准确空降,并创造了部队准时到达误差为零、空降半径误差为零的记录。 一年冬季,新疆天山地区发生严重旱情。国务院决定派飞机进行大面积人工降雪试验。岳喜翠带领机组接受任务后,长途奔袭十小时,当日飞抵乌鲁木齐机场。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岳喜翠率机组经常冒着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寒,克服重重困难,成功降雪十几场,解除了这一地区的旱情,填补了我国气象史上的空白,积累了用飞机进行人工降雪的宝贵经验。此后,岳喜翠先后五次驾机飞赴新疆人工降雪,每次都圆满完成任务。 1996年,在我国“神舟”号载人飞船进入研制阶段时,岳喜翠担任返回舱模型高空空投试飞任务。她率机组十进大漠戈壁,一次次在茫茫天宇中穿云破雾,空中试飞近二百小时,每次试飞都获得宝贵的数据。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岳喜翠豪迈地说:“飞行员离地三尺不分男女”。 三十多年来,岳喜翠先后十多次正确处置各种空中险情,在一次次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她每次都镇定自若,以超人的胆识和高超的技艺,化险为夷,保证了飞行安全。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三等功五次,1992年被空军授予“功勋飞行员金质奖章”、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大女杰”。 2003年7月28日,她在北京被授予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军衔,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女飞行员将军。 岳开先:(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前民国政府总统府侍从官。 岳宗义:(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前陆军第八军团政治作战部主任。 岳志忠:(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台湾省“国防部”军事情报局第五处处长。 十.名人名篇: 岳飞遗诗、词、赋精选: 岳飞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但都是充满爱国激情的佳作。有《岳武穆集》为后人所编。他的诗如《送紫岩张先生北伐》中的警句“马蹀阏氏血~旗枭可汗头”~慷慨激昂。他的词《满江红》、《小重山》二阕~或以忠愤之气动人心魄~或以幽怨之情感人肺腑~一直为后世所传诵。 岳飞《满江红?抒怀》全词: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巨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南宋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秋~岳飞第一次北征大获全胜。农历8月下旬~宋廷升岳飞为靖远军节度使。当旌节发到鄂州(今湖北武昌)时~全军将士欢欣鼓舞。一天雨歇云散~江山明媚~岳飞凭栏远眺感慨万千~欣然吟咏了这首词。词牌“满江红”~双调~九十三字~仄韵。载《汤阴精忠庙志》及许多的诗词选本中均有收录。 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全词: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啥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岳飞《临江仙》全词: 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 倚阑低唤小红声。 熏香临欲睡,玉漏已三更。 坐待不来来又去,一方明月中庭。 粉墙东畔小桥横。起来花影下,扇子扑飞萤。 岳飞《小重山》全词: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五律?题鄱阳龙居寺》全诗: 巍石山前寺, 林泉胜复幽。 紫金诸佛相, 白雪老僧头。 潭水寒生月, 松风夜带秋。 我来瞩龙语, 为雨济民忧。 此诗应于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岳飞屯兵洪州时所作。录自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黄邦宁《岳忠武王文集》、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增刻本《饶州府志》和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刊本《汤阴精忠庙志》中。诗题“龙居寺”~寺名。宋建隆年间(公元960,963年)创建~在鄱阳县和北乡巍石山前。“鄱阳”~古县名~治今江西省波阳县。首句“巍石山”~山名。《鄱阳县志》载:“巍石山~在和北乡四十四都~去城东九十余里~又名狮子山。高十丈~山顶址皆石~巉岩峭壁~下临清溪。岳武穆经此~有诗~见艺文。” 岳飞《五律?送紫岩将军北伐》全诗: 号令风霆迅, 天声动北陬。 长驱渡河洛, 直捣向燕幽。 马蹀瘀氏血, 旗枭可汗头。 归来报明主, 恢复旧神州。 岳飞《七绝?过张溪赠张完》全诗: 无心买酒谒青春, 对镜空嗟白发新。 花下少年应笑我, 垂垂蠃马访高人。 此诗录自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常州府志》~后附有张完答诗曰:“相别相逢不记春~眼前非旧亦非新。声求色相皆邪妄~莫认无疑是惜人。”诗后有“今勒石尚存”五字。诗题“张溪”~地名~“在宜兴县西七十里~源出章山~北入荆溪”~疑为作者“章”同音“张”之笔误。“张完”~人名。岳飞在常州(毗陵)截击金军~前后四战皆连胜。班师回宜兴路过张溪~岳飞拜访了高士张完~并题赠本诗。 岳飞《七绝?驻兵新淦题伏魔寺壁》全诗: 雄气堂堂贯斗牛, 誓将直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驾, 不问登坛万户侯。 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刊本《汤阴精忠庙志》、《岳忠武王文集》、江苏丹阳县《曲阿培棠岳氏宗谱》诸本收存此诗。诗题“新淦”~古代县名~在江西省中部~1957年改名新干县。“伏魔寺”~寺名~清朝年间黄邦宁《岳忠武王 文集》注:“寺旧在江边~今移建山中~改名新修~石刻现在。”新淦县滨临赣江~是往来于南昌和吉州、虞州的必经之地。此诗是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岳飞平定吉、虞农民起义而凯旋~途经新淦时写的。从绍兴元年至三年~岳飞奉命奔波于江湖之地~从事内战~但他一刻也没忘记雪国耻、报君仇。这首诗直抒胸臆~表现了岳飞不问功名、精忠报国的高风亮节。 岳飞《七绝?题雩都华严寺》全诗: 手持竹杖访黄龙, 旧穴空遗虎子踪。 云锁断岩无觅处, 半山松竹撼秋风。 此诗当作于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秋)。原载《江西通志》和《雩都县志》及乾隆三十四年黄邦宁《岳忠武王文集》中。诗题“雩都”~古县名~在江西省。汉高帝六年(公元201年)始置。1957年改为于都县。“华严寺”~寺名。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刻本《雩都县志》载:“罗田岩~县南五里~一名善山~深广如屋~古称华岩禅院。左为仕学山房~内有岩穴~高不过五尺~而深广倍之……阁右石壁岳武穆、文信国题笔在焉。” 岳飞《七绝?登池州翠微亭》全诗: 经年尘土满征衣, 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山好水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池州翠微亭》~相传为名将韩世忠所建~那时韩世忠也已被削去兵权~在池州居住~岳飞到池州探望韩世忠~游翠微亭~撰写此诗~以表达戎马倥偬的将帅对祖国山川的深情。 岳飞《七律?题翠岩寺》全诗: 秋风江上驻王师, 暂向云中蹑翠微。 忠义必期清塞水, 功名直欲镇边圻。 山林啸聚何劳取, 沙漠群凶定破机。 行复三关迎二圣, 金酋席卷尽擒归。 这首诗作于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农历7月~岳飞率军屯驻洪州(今江西南昌)~奉命“弹压强盗”~当写于此时。诗题“翠岩寺”~寺名~在南昌府治之西山~距府五十里。 岳飞《七律?题聚马岗》全诗: 立马林岗豁战眸, 阵支开处一溪流。 机舂水沾犹传晋, 黍离宫庭孰悯周。 南服只今歼小丑, 北辕何日返神州。 誓将七尺酬明圣, 怒指天涯泪不收。 此诗作于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夏。当时岳飞奉朝廷之命出兵吉州、虔州~镇压农民起义军。他没有执行宋廷关于屠城的密旨。且把弹压农民起义军视为“歼小丑”~而耿耿于怀的是何日能挥师北上~收复失地。这首诗表达了岳飞对打内战的厌倦和不能北伐抗金保国的愤慨。载于《江西通志》。 岳飞《七律?驻军盆珠》全诗: 云屯壁垒夜鸣铮, 帐拥珠岗翠色萦。 但使狐鼪乞一活, 何须血刃下孤城。 日连旗影蚕洲暗, 光拂剑花遂水横。 虔吉未理归未得, 何时廓字罢天兵, 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夏~岳飞奉朝廷之命率军前往吉、虔两州镇压农民起义军。经过三个月的征剿~扑灭了彭友等义军~并于盆珠乡立《平寇纪绩碑》(此碑于1958年被毁)~碑文如下“吉属龙泉~山寇彭友~窃据县城~贼首陈容等~流毒度南地界。农历4月~子奉诏命进剿。先锋张宪、王贵等~间道永新抵泉。驻军县之盆珠~千戈四塞蔽野。予一战擒友。贼众大败~逃遁固石洞依山为垒。农历6月初旬~提兵由武陵疾驰贼巢。砍死陈容~贼党余酋悉降。俘老弱二万有奇~选其精壮者尽编入伍从军。寇平奏凯~居民遮道壶浆以迎王师。惟皇赫濯~丕振声灵。用伐山石~纪厥功成。”此诗载于《龙泉县志〃卷十一》。诗题“盆珠”~地名~在龙泉县(今江西遂川)西。 岳飞《宝刀歌?赠吴将军南行》全赋: 我有一宝刀,深藏未出韬。今朝持赠南征使,紫蜺万丈干青霄。 指海海腾沸,指山山动摇。蛟鳄潜形百怪伏,虎豹战服万鬼号。 时作龙吟似怀恨,咻得尽剿诸天骄。蠢尔蛮蜒弄竿梃,倏聚忽散如群猱。 使君拜命仗此往,红炉炽炭燎氄毛。奏凯归来报天子,云台麟阁高瞧峣。 噫嘻~平蛮易,自治劳,卒犯市肆,马躏禾苗。 将躭骄侈,士狃贪饕。虚张囚馘,妄邀金貂。 使君一一试此刀,能令四海烽尘消,万姓鼓舞歌唐尧。 在汤阴岳飞庙中有这首诗歌的刻石~是河南学政钱唐许乃钊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摹刻睥。许乃钊在跋中说:“此幅在前明为王弇州旧藏~后由孙退谷少宰家归荣恪郡王南韵斋。此从荣邸借摹上石~敬立汤阴岳飞庙中~以志景仰。”诗题“吴将军”~很有可能是吴蚧(公元1093,1139年)~字晋卿~南宋抗金名将~官至四川宣抚使~他素服岳飞善用兵~曾以“名姝”遣赠之。
/
本文档为【(姓氏渊源迁徙分布家谱文献楹联典故历史名人名人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