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殿式

2019-05-28 12页 doc 28KB 4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886

暂无简介

举报
殿式第一节殿庭的开间与进深 殿庭建筑,除宫殿及官衙外,其余大多为寺庙、道观或具有纪念先贤性质的一类逮筑,如果被称为苏州“三大殿”的玄庙观三清殿、文庙大成殿、城隍庙工字殿,便都属殿庭建筑。一、殿庭的开间 殿庭的开间,最小的有三间,最大的可至九间,根据其性质、等级及规模而定。正中一间称正间,其余的称次间,两端最边的间,若是硬山,则称为边间,若是歇山,则称为落翼。苏州地区一般将五开间称为三间两落翼,七开间为五间两落翼,九开间为七间两落翼。如仅三开间,但仍干次间作落翼时,则称为次间拔落翼。 二、殿庭的檐高与进深 正间较次间为宽,...
殿式
第一节殿庭的开间与进深 殿庭建筑,除宫殿及官衙外,其余大多为寺庙、道观或具有纪念先贤性质的一类逮筑,如果被称为苏州“三大殿”的玄庙观三清殿、文庙大成殿、城隍庙工字殿,便都属殿庭建筑。一、殿庭的开间 殿庭的开间,最小的有三间,最大的可至九间,根据其性质、等级及规模而定。正中一间称正间,其余的称次间,两端最边的间,若是硬山,则称为边间,若是歇山,则称为落翼。苏州地区一般将五开间称为三间两落翼,七开间为五间两落翼,九开间为七间两落翼。如仅三开间,但仍干次间作落翼时,则称为次间拔落翼。 二、殿庭的檐高与进深 正间较次间为宽,次间宽为正间的8/10。殿庭的檐口大多设置牌科作为装饰,以显示其雄伟、庄重、高大的气派,所以殿庭的檐高为正间面阔加所用牌科的高度。 殿庭的进深没有固定的模式与规定,一般自六界起,可八界或更多,以至十二界,以脊柱为中心,前后对称。殿庭一般也做内四界,但进深较深时,可做六界,其前后有的做双步,有的做廊川。规模较大的殿庭建筑,则在双步之外再做廊川。 第二节殿庭的结构 一、殿庭构件的确定 (一)大梁与正步柱之围径的确定 一般来讲,殿庭的规模比厅堂的规模要大,因此殿庭大梁围径的确定也与厅堂有所不同,是以其内四界的3/10为围径,而厅堂大梁的围径是其内四界的2/10。这是因为除了满足结构的需求之外,还需满足观感的要求,使人进入其中便体会到其高大、威严、庄重的气氛,从而产生一种敬畏的感觉。 因此,殿庭正步柱的围径也比厅堂正步柱的围径要大,既可按大梁围径的9/10来确定,也可按殿庭总进深的1/10来确定,可根据其等级、规模与形式而定。但该殿庭为重檐时,则须于两者之中选取其大的作为围径。 见下列二例: 例1:某殿庭,其内四界深5600毫米,前后双步各深2800毫米,总进深为11200毫米,其大梁围径=5600x0.3 = 1680毫米。 若正步柱围径按大梁围径的9/10计算,即为1680x0.9 = 1512毫米。 若正步柱围径按殿庭总进深的1/10计算,即为11200x0.1 = 1120毫米。 重檐时,正步柱的围径应取1512毫米。 例2:某殿庭,其内四界深5600毫米,前后设内轩,各深2800毫米,再设前后双步,各深2800亳米,总进深为16800奄米,其大梁围径5600 x 0.3 = 1680毫米。 若正步柱围径按殿庭总进深的1/10计算,即为16800x0.1 = 1680毫米。 若正步柱围径按大梁围径的9/10计算,仍为1680x0.9 = 1512毫米。 重檐时,正步柱的围径应取1680亳米。 (二)其他构件围径或尺寸的确定 与厅堂建筑一样,大梁与正步柱之围径确定后,其他构件的围径与尺寸便可推算出来: 1.梁类构件 山界梁按大梁围的8/10,双步按大梁围的7/10,边双步按大梁围的7/10,正川按大梁围的6/10,边川按大梁围的6/10,轩梁按大梁围的7/10,边轩梁按大梁围的7/10,荷包梁按轩梁围的8/丨0,边荷包梁按轩梁围的汾丨0,双步夹底按双步的8/10,川夹底按川的8/10。 2.柱类构件 廊柱按步柱围的8/10,边廊柱按正廊柱围的9/10,轩步柱按步柱围的9/10,边轩步柱按正轩柱围的9/10,边步柱按步柱围的8/10,脊柱按正廊柱。 3. 柱高与枋高 廊柱之高按正间的面宽,轩步柱与步柱高按廊柱高分别加提栈高度,廊枋高按廊柱高的1/10,轩枋高按轩柱高的1/10,步枋高按步柱高的1/10,枋厚均为枋高的1/2或按斗料。 4. 桁条及其他 桁条围径按开间的1.5/10,帮脊木按脊桁的6/10。 梓桁:圆,按廊桁的8/10,方,按斗料。 连机:断面按拱料。短机:断面按拱料,长按开间的2/10。 椽之围径按界深的2/10。 二、殿庭的结构 殿庭中的柱名与厅堂相同,也称廊柱、步柱、脊柱等,但金宽柱因为界数的增多,为予以区别,而将其分为上金童与下金童。 两步柱间上置大梁,大梁长四界或六界,依建筑之体量大小而定,但该部位仍称为内四界。内四界之前后,或作廊川,或作双步。 廊川与双步之下,无论正贴还是边贴,均辅以夹底,分別称廊川夹底与双步夹底。在双步夹底之上,对准桁条中心处,设置一座一斗六升牌科,将上部重量传于夹底。 大梁长四界,称四界大梁,大梁长六界,则称六界大梁,或简称大梁。梁背之上安置坐斗及寒梢拱,用以支承山界梁。寒梢拱用斗三升或斗六升,须根据其提栈的高低来确定。如果因提栈较大而觉得大梁高度过髙,则可在斗底设荷叶凳或矮柱,以此来调整大梁的高度。 山界梁之上,则安置斗六升牌科一座,并辅以山雾云及抱梁云等装饰,如果提找过高,也可在斗底设荷叶凳或矮柱,以此来弥补斗六升牌科高度的不足。如顶部天花用棋盘顶,则常于梁背之上直接竖脊童,以承脊桁。 梁之挖底及剥腮之制,均同厅堂。所有双步、川、大梁,其底部均用梁垫及蒲鞋头,但不做蜂头,以示庄重。 枋若用于开间方向,根据其地位,分别称廊枋、步枋、斗盘枋。斗盘枋平置于廊枋之上,上置牌科,枋宽按斗面放2寸,枋厚为2寸。廊枯与步枯(或轩步枋)的高度与厅堂用料的规定相同,枋宽按斗底。有轩步枋时,则步枋高度与轩步枋相同。 前后廊枋之上所置牌科多为十字科或丁字科,拱昂出参亦多为五出参,极少三出参者。昂之做法,凤头昂、靴脚昂均可,然庄严之建筑仍以靴脚昂为多。牌科之规格,常用者为双四六式。牌科之间距,五七式以3尺为宜,而用双四六式者,则以4尺8寸为宜,具体以开间尺寸平均分配为最佳。逢柱须设置牌科,位干柱顶之牌科,无论其为十字科或丁字科,均须向内出参,以便搁置川梁或双步梁。柱顶牌科之斗底宽,立面处同柱顶宽,而侧面处则仍按原式。 前后步枋之上所置牌科,则以一字科斗六升式者为多。 进深方向,大梁之下所设木枋称随梁枋。随梁枯的断面为长方形,宽按斗底,用以辅大梁承重之不足。枋与梁之间,设置斗六升牌科两座。随梁枯之底与步彷之底相平。 顶部天花架干大梁之底,天花常做棋盘顶形式。棋盘顶以木料做井字形,上铺木制面板,施以彩画,因其形如棋盘,故称棋盘顶。 殿庭步柱间的进深达六界时,则于随梁枯与前后步枯之下再架木枯一道,所架木枋之底四周兜通相平,称之为四平枋,也称水平枋。随梁枋及步枋与四平枋之间,则设置斗六升牌科。四平枋的断面可与步枋相同。 顶部天花以木料做井字形,架于随梁枋之上,按棋盘顶做法,上铺木制面板,再施以彩画。殿庭屋面分重檐、单檐两种。单檐在所架木结构上直接铺设屋面即可,而重檐须将轩步柱或步柱延长,做成二层出檐,故称重檐。 重檐殿庭下层的出檐椽,下端架于廊析之上,其上端则架于位于步柱间的承椽枋上。在延长 的步柱(或轩步柱)上端架设木枋,称上廊枋,上铺斗盘枋,置牌科。牌科之上架设上廊術及梓桁,铺出檐椽及屋面木架,即成重檐,上层屋面木架的做法与单檐相同。 殿庭桁条之名称,一似厅堂,依柱之位置,称廊桁、轩步桁、步桁、金桁、脊桁。但因殿庭界数增多,故轩步、步、金诸桁均可根据其所处位置而区分为上下,如金桁位于上者称上金桁,下者则称下金桁。廊桁位干重檐上层者,称为上廊桁。 椽之名称,自檐口而上,依次称出檐椽、花架椽、头停椽。界数多时,花架椽有上、中、下之分。出檐椽用于重檐时,按其部位,分别称上、下出檐椽。 出檐椽之端部亦钉有里口木,以架飞椽。出檐椽与飞椽之长,其制与厅堂相同。飞椽下端,钉通长木板以隐椽头,称为摘檐板,或称风沿板。上钉眠檐与瓦口板。其他构件,如勒望、椽隐、闸椽等之应用,均与厅堂相同。唯因殿庭提栈较陡,且界深较深,为防止望砖下滑,勒望的数量须予以增加。 第三节殿庭样式之分类 殿庭因屋面构造之不同,其外观可分为:硬山、四合舍、歇山、悬山。其中硬山、歇山与厅堂相似,只是规模不同。 一、硬山与悬山 硬山与悬山的屋面均为双坡,做前后落水,两者之屋架做法基本相同。 硬山边间的桁条外端伸入两端山墙之内即可,而悬山则须将两端桁条挑出山墙之外,长约半界左右,使山尖悬空于外,再在桁端护以博风板。 硬山和悬山顶都是两坡屋顶。硬山的山墙上不露出木檩,即所谓要“封山下檐” 悬山又叫“挑山”或“厦两头”,其特点是木檩露出山墙外,即所谓“出梢”,悬山屋顶一直延伸到山墙以外。 悬山顶建筑的特点是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两个坡面,侧面屋顶部分悬在山墙之外,因此称之为悬山顶。在等级上仅次于庑殿顶和歇山顶建筑。随着佛教文化的传播,悬山顶建筑传到了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地区。 在古代的时候,帝王如果外出,就会在住宿的地方插戟为门,那么戟门则代表了保卫安全的第一道大门。正定府文庙的戟门也是府文庙大成殿前的一道重要的大门,这是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两间的大门,仅仅门板的厚度就有15公分,当您站在门口的时候,足可以让你展开充分的想象力,来感受这座府文庙原来所特有的宏大气势。 硬山顶建筑与悬山顶建筑很相似,它们都是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但不同的是,硬山顶建筑的侧面屋顶部分不像悬山顶的建筑那样是悬在山墙外面,而是与山墙是齐平的。硬山顶建筑等级最低,低于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根据清朝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顶或硬山顶。另外宫殿佛寺中的配殿或厢房也经常用硬山顶。比如马家大院、隆兴寺弥陀殿的配殿以及梁氏宗祠都是使用的硬山顶。 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朝的《营造法式》中并没用记载。它是随着明、清时期广泛使用砖石构建房屋,硬山顶才开始大量采用。和悬山顶相比,硬山顶有着防风防火的特点,而悬山顶则有着防雨、透风的特点,因此北方民居多硬山,南方则多用悬山。 二、歇山做法 二、歇山做法 歇山尾面,在转角之处成45°架老戗,戗之前端架干两根敲交的廊桁之上,戗之后端挑于步柱,步柱与廊柱相距二界时,其后端架于两根敲交的川桁上,川桁下览川童,应设搭角梁以架川童,搭角梁则架于两旁廊桁之上,故歇山落翼,其落翼之宽须等于廊柱与步柱间两柱之深,或等于廊桁与川桁间两桁之深。 与普通平房相比,厅堂的檐口较之为高,而且进深也较之为深,其内四界前均有轩,故厅堂的规模大,结构也复杂,装修更为华丽。厅与堂的区分,是根据内四界的构造用料而定的, 用扁方料者谓之厅,用圆料者则称为堂,故又称圆堂。因为厅与堂的用途与规模都相似,所以习惯上将其合称为厅堂。 第一节厅堂的种类 厅堂的种类 厅堂就其贴式构造之不同,可分为下列数式:扁作厅、圆堂、贡式厅、回顶、卷棚、鸳鸯厅、花篮厅、满轩。 厅堂的外观 一、厅堂的立面形式 厅堂建筑的立面形式,有硬山与歇山两种。 (一)硬山厅堂 硬山厅堂,即其屋面前后做斜坡落水,两旁山墙与屋面高度相同,或将两侧山墙砌越屋面,左右相对做屏风墙或观音兜者,均称为硬山厅堂。 硬山形式的厅堂,其贴式多为扁作厅或圆堂,开间一般为三间,廊柱之间,正间设长窗,次间则装短窗。有的厅堂在枋子之上设置桁间牌科,作为装饰。 (二)歇山厅堂 歇山厅堂,其四周绕以廊轩。在边间的边贴处砌筑山墙,两边山墙外侧之廊轩上所架屋面,称为落翼,其上端架于边贴间的山墙上,落翼之上的山尖部位则称歇山,因此该建筑的形式就称为歇山。与硬山屋面不同的是,歇山屋面是四坡落水,其廊轩转角处的屋面合角称戗角。歇山厅堂的窗装于步柱间,也是正间装长窗,次间装短窗,四周廊柱间悬以挂落,下设半栏坐槛。 若是在边间两旁,其边贴处不砌筑山墙,而是安装窗扇,则称为四面厅。但须千边贴梁旁架设草梁,以承落翼之椽,负山尖墙垣之重。 歇山顶一般用于四面厅,有时也用于鸳鸯厅、花篮厅等。除四面厅除外,硬山顶可运用于任何形式的厅堂。 二、厅堂的面阔与檐高 厅堂正间面阔,按次间面阔加二。宽五间者,若是硬山,则边间阔可同次间,而歇山者,其落翼阔须同廊轩之深。 厅堂的檐高,为次间的面阔,即次间面阔便是檐高。用牌科者,则檐高为次间面阔加所用牌科高度。如系平房檐高作为楼面高度,而上层房屋的檐高,则按楼面高度的七折计算。 第三节厅堂的构造 现将各式厅堂的构造分述如下: 一、扁作厅 扁作厅的贴式及构造:其进深可分为三部分,即轩、内四界、后双步,规模大一点的扁作厅在轩之外再做廊轩。扁作厅的轩、内四界及后双步,其梁架都用扁方料,故名扁作。 扁作与圆作,是大木作中两大主要做法,只要弄通弄懂这两部分的内容及基本做法则大木作的一般性技术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为此,以下将对扁作厅中各部分的名称与做法进行比详细的介绍。 (一)内四界的结构 扁作厅的内四界,其结构主要由以下构件组成:两步柱的上端各置坐斗一座,坐斗之上所架的四界大梁简称大梁。大梁之上设五七式一斗三升牌科两座,牌科之上架山界梁,山界梁之背上设置五七式一斗六升(或一斗三升)牌科一座,上承脊机及脊街。牌科两旁所捧的山尖状木板,称山雾云,拱端脊桁两旁所置木板则称抱梁云。 现根据上图,从下至上,将各主要构件的做法叙述如下: 1.坐斗做法 扁作大梁搁置在两步柱上端之坐斗上,坐斗为五七式。斗底见方,宽同柱顶之宽,两边各出1寸,髙5寸。按进深方向在上斗腰部位开斗口,供大梁搁置之用,斗口宽度同大梁端部宽度。柱须中央留1寸见方、高1寸的榫头,斗底中央凿1寸见方,深1寸的榫眼,称斗桩榫。 2.大梁做法 1)定大梁的高度与宽度 大梁作扁方形,其高为厚的二倍,以圆木锯方拼高。大梁高度的确定可按下列步骤来进行:首先要按圆作大梁的方法,计算其圆料的围径,换算成圆料直径,将该圆料四边去皮结方,求得方料髙度(此高度可用作图法求得)》根据经验,可将该方料髙度作为参考,暂定为大梁的机面高度。 大梁圆料的围径为内四界之深的2/10,山界梁圆料的围径为大梁围径的八折。其圆料围径的计算。 大梁圆料的围径为=4400毫米x 0.2 = 880毫米,换算成直径为280毫米。用作图法求得方料高度为196毫米,取大梁的机面高度为200毫米。 山界梁圆料的直径=大梁直径280毫米x0.8 = 224毫米,方料高度为156毫米。山界梁构机面高度不按其方料高度,一般取其金机髙度,即3寸。 关于扁作山界梁的机面高度,《营造法原》原文中多次提及,如“扁作大梁之机面:高约七寸左右。山界梁机面约髙六寸半,双步相同”。又如酌定大梁机面七寸,山界梁机面为六寸半”。但是,若按山界梁机面髙度为6.5寸,将金机架于下升腰处,则金机髙度即为机面高度,金机高度为6.5寸明显过高。 根据上图,金机離为3寸,梁端高度为I56毫米,也与山界梁力料1势故本文取山界梁的机面高度为金机高度,即3寸。 大梁高度的确定,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大梁高度=提栈高度-山界梁机面-梁垫斗高+大梁机面、 现以图3-3-4所示尺寸为例:取山界梁机面为80毫米,约2.8寸;取大梁机面为200米,约7寸,提栈高度为605毫米,因采用五七式一斗三升斗拱,梁垫及斗高为8寸,即为228笔米。由上述公式得: 大梁高度605 - 80 - 228 + 200 = 497毫米,取大梁的高度为500毫米?,大梁的宽度即为250毫米。 2)大梁用料的几种做法及大梁断而 大梁的用料分独木、实叠、虚拼三种。独木是将整根圆木去皮结方;实整是用两根实木叠拼而成,其下拼段的高度不得低于梁高的2/3,虚拼则于梁的两边,各按梁身的1/5拽:高,中空部位应于斗底处用实木填实,虚拼的大梁的实木部分的高度不得小于大梁圆料直径。 扁作大梁的断面形式一般有三种:其一,四边平行,断面呈四方形;其二,上下平行且尺寸相同,中间稍向外鼓约3分左右,即琴面做法;其三,上大下小,略呈泼水之状,上下大小之差应控制在梁髙的1/10左右。 3)卷刹、拔亥(剥腮)与挖底 梁背两端,自桁的内侧半寸与机面线相交之处起,向上作圆弧,至界深的一半处与梁背直线相连,该圆弧部分称为卷刹。 梁端前后各按梁厚锯去1/5,成斜三角形,其斜弦上端,起自机面处,与卷刹相连,下端至梁底离桁中心半界处,谓之拔亥,又称剥腮。拔亥的厚度为梁本身序度的3/5,目的是便于大梁的搁置安装。 拔亥在与大梁本身相交处,依斜线边缘,须逐渐向上作圆势,并形成三角状的圆弧部分。斜线下端,界深之半处,即拔亥之起点,称为腮嘴。梁底自腮嘴以外逐渐向上挖去半寸,谓之挖底。挖底后的梁底缘也须向上作圆势,并与剥腮边缘的圆势相交。 继续阅读
/
本文档为【殿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