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宝典]古寺鉴赏

2018-02-22 40页 doc 74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1103

暂无简介

举报
[宝典]古寺鉴赏[宝典]古寺鉴赏 古寺鉴赏 1.(安徽省利辛二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泊江州 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陶 安 江云绀绿夕阳边,江水空明海气连。一点远帆 齐安郡晚秋? 如白鸟。浔阳九派疑无地,庐阜千峰直造天。清夜 ,唐,杜牧 开樽酹司马,琵琶亭下月当船。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注释:江州:今江西九江。陶安:元末明初诗人。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1)请赏析“一点远帆如白鸟”这句诗,有人认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为是量词用得好,有人认为是比喻用得好,你的看 法是什么, 可怜赤...
[宝典]古寺鉴赏
[宝典]古寺鉴赏 古寺鉴赏 1.(安徽省利辛二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泊江州 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陶 安 江云绀绿夕阳边,江水空明海气连。一点远帆 齐安郡晚秋? 如白鸟。浔阳九派疑无地,庐阜千峰直造天。清夜 ,唐,杜牧 开樽酹司马,琵琶亭下月当船。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注释:江州:今江西九江。陶安:元末明初诗人。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1)请赏析“一点远帆如白鸟”这句诗,有人认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为是量词用得好,有人认为是比喻用得好,你的看 法是什么,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 ,注,?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 (2)最后一联的达技巧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何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种感情, ? (1)诗题为“齐安郡晚秋”,诗中是怎样表现 “晚秋”的, (3)这首诗描写了江州哪些景象,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感情。 (2))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点:突出了远帆的“远”,因为远,远(3)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帆细小,像一个小点一样,所以用“点”较恰切。意何在, “如白鸟”,也是因为距离远,而江面又是水天相 连,感觉到远帆像一只白鸟在移动。量词和比喻的 运用,都突出了江面的寥阔苍茫。答案 (1)柳影稀疏(或柳叶凋落);北雁南 飞。(每点1分) 2)运用典故。在清夜在浔阳江头,诗人想起了((2)颔联中诗人游赏山水,吟啸抒怀,看似闲白居易的《琵琶行》,酾酒祭奠,表达了诗人对白适自得;但颈联中雨夜人散,酒醒闻雁,诗人倍感居易的凭吊和同情。 孤独寂寞。 (3)诗中描写了江州傍晚的景物。绀绿的江云围(3)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绕在夕阳的倒影旁,江水空阔明亮,与水上的雾气坐此钓鱼进行对比。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相连。远处一只帆船,黄昏的急鼓声在青霭中传过雄心,却壮 来。江州支流众多,水面广阔,而远处的庐山的山志难酬的不平之意。 峰直插云霄。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江州美景的 赞美,又有人在旅途的淡淡的离愁。2.(江苏省姜堰市溱潼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 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3.(内蒙古赤峰平煤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12月月 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景象,又概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的坎坷人生,还 夏意 有用梅花的高洁品格来赞美“迁客”“骚人”的意 苏舜钦 味。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窗明。(2)尾联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表面看是指“东风” 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忌妒梅花孤高任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意摧残它。实际上是另有所指,借此暗讽在历史和 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5.(河北省正定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1)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考)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长安秋望 赵嘏 (2)“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为什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么,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 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答案 ?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南冠”、“楚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和谐的。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转的黄莺1)这首诗歌的颔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鸣啼,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静谧。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 因称赵嘏为“赵 4.(宁夏银川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倚楼”。请你就颔联某一方面的艺术特点做简要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析。 落 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宋,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2)诗中的“紫艳半开篱菊静”一句,寄托了诗 人什么思想感情,并请简要列举你的理由。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_ 孤高不主张。 (1)本诗第二联“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答案 ??动静结合,天空中留有几点残余的星赴湘”运用比喻手法,寓意丰富,请简要分析。光,空中又飞来一行秋雁,远处传来一声长笛,依 稀可见有人背倚着栏杆。“雁横塞”这是动景,“人(2)据史书记载,当时曾有人指控本诗尾联为“讪 倚楼”这是静景,动静结合,营造出一幅黯然神伤谤当国”,作者因而被罢黜,史称“落梅诗案”。 的画面。 请分析尾联中诗人是如何“讪谤当国”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天空中留有几点残余的星 答案 (1)本联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来光,空中又飞来一行秋雁,远处传来一声长笛,依比喻“落梅”,比喻奇特,寓意深刻丰富,既生动稀可见有人背倚着栏杆,营造出一幅黯然神伤的画 面,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情与景自然融合。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 ?烘托,渲染。作者通过廖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 颈联写俯察。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哀婉的笛声、倚楼听笛之人等意象渲染出一幅黯然已是历历可辨: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神伤的画面,饶有情韵,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情。 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愁容满面。紫菊半?引发联想,韵味清远。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怨,开,红莲凋零,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让人联想起人生如晨星之易逝的慨叹,还是因见归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雁而思乡里、怀远人的情思,那长笛一声引发无穷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目睹眼前的联想,使闻者黯然神伤。这憔悴含愁枯荷,追忆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 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 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更令人忆起 (对艺术特点的概括2分,结合诗歌做具体赏 “采菊东篱下”的陶靖节,油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析2分。意思对即可。) ——写菊而冠以“篱”字,取意就在于此吧,(2)寄托了诗人思乡归隐的思想感情。理由只要 能答出两点即可: ?寓情于景。篱菊的意象与诗中的南归之雁、时 上面三联所写清晨的长安城中远远近近的秋 景,无不触发着诗人孤独怅惘的愁绪;末联则抒写令之秋结合在一起,传达的是思乡归隐的情绪。 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鱼的风味?篱菊的意象,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潜,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 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寄托的是归隐三径之心。 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锺仪?诗中把南归之雁、时令之秋结合在一起,传达的 是思乡的情绪。 事,“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尾联借用典以明主旨,写家乡鲈鱼正美,我不归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去,却如囚徒般羁留长安,甚是无谓,表示的是归 隐事不宜迟的决心,篱菊的意象与之相和谐。 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 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流逝由暗而明的变迁。特别是【鉴赏参考】这首七律,通过诗人眺望中的见闻,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果合 起来,景语即是情语。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的平常景物,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 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情绪,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意在给人凭高远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黎明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诗中“凄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清”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抑郁 的基调。 6.(河北唐山市开滦二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调研 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颔联写仰观。“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 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 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寥落的残星,军城早秋 严武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注] 致;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诗人忽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觅声望去,依稀可见有人背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倚栏杆吹奏横笛。笛声悠扬、哀怨,是在慨叹人生 如晨星之易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据《唐诗记事》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联赞叹不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 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下人脱离火坑,也就不愿独自一个人去。这种乐以 天下、忧以天下的胸襟抱负,正是诗人的可贵之处。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 意, 8.(江西省白鹭洲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 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 要分析。 苏溪亭 答案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 戴叔伦 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 (1)这首诗描写的是 时候(季节)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 的景色,诗人抒发的是 之情。(请各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局写全歼敌军的决 用双音节词 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7.(江苏省赣榆中学、射阳中学、滨海中学2010届填入) 高三1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宋代词人贺铸的《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 暑 旱 苦 热 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与本诗王 令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的写法非常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接近,你认为哪一个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答案 (1)暮春,怨别 (1)有人认为本诗首联“屠”“着翅”两词用得巧妙,请(2)观点1:“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你分别说说它们的使用效果。 好。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将尽,迷(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暑旱”,表 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请简要分析。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 答案 (1)“屠”字用得新奇,本意为屠杀,也可引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一切景申为驱除、消除。“清风无力屠得热”,写清风本应语皆情语,诗人写的虽是眼中景,却暗寓着心中情,能够驱热,此刻却无力驱除暑热。“屠”字以示对暑化虚为实,把情绪、心境和感触等物化,变无形为热的憎恨之深。 有形。 “着翅”一词用得生动,落日本来无翅,“着翅上山”,观点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显其不肯降落。“落日着翅飞上山”,写太阳能够助梅子黄时雨”好。因为诗人借当前季节的风物——热,此刻却应落不落。“着翅”以示盼望早日落山之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一口气连用切。 三个比喻不仅巧妙地回答了“闲愁都几许”的问(2)艺术手法:?比拟 暑旱难耐,清风也无能为题,而且同时又是在说:我这愁恨,已经够多了,力,落日插上翅膀;?对比,“人固已惧江海竭,偏又赶上这春末夏初草长絮飞、愁雨不止的时节,天岂不惜河汉干”,这里的“天”著上了人的感情色越增我无限的愁怀恨绪。意绪巧叠,令人回味无穷。彩,它不痛惜“河汉”(指银河)干涸,这与人害怕 江海枯竭的心理形成了强烈对比,字里行间渗透了9.(山东省潍坊七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诗人对老天爷的憎恨之情。或者首联的酷热与颈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的清凉构成对比;?虚实结合,诗人由现实中的“暑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旱苦热”想到昆仑、蓬莱等现实与传说中的清凉世 界表,突出了暑旱之苦。 杨万里 思想:这首诗本因苦热而发,但诗中表现的是天下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人的苦热。即或有清凉世界,如果不能提携天下人 同往,自己也便不忍独游其间。诗人自恨不能拯天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 益(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 特点,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2)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 称名忆旧容。 要赏析。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答案 (1)梅子,芭蕉,柳花。 秋山又几重。 注:外弟,即表弟(2)闲。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 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诗中 (1)说说“语罢暮天钟”一句描写了什么情景,用一个“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 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 (2)简析“秋山又几重”中“秋”字的作用。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10.(福建省福鼎三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测 答案 (1)这句诗表现了诗人与表弟久别重逢后试)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交谈的情景。他们从白天一直谈到日落黄 昏、寺院钟声响起的夜泊钱塘 ,明,茅坤 时候,表现出两个人交谈的时间之长。诗人明写他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 们交谈时间长,暗写他们相互倾诉的内容秋。 之丰富,交谈的气氛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 愁。 之热烈,从而表现出他们之间情谊的深长。(1)诗歌颈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请选 择其中一个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秋山又几重”一句中“秋”字的作用有二: 一是点明作者与表弟乍见又离的时令;二是烘托悲(2)诗歌尾句在诗歌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凉的气氛,“秋”使人产生西风萧瑟、黄叶飘零的“短愁”指什么“愁”, 联想,表现作者伤别的情怀。答案 (1)“迸”在诗中用以形容树叶凋落之态。 “迸”字显示了力量,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 12.(四川省雅安中学2010届高三12月月考)阅 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或:从语音上看,“迸”字为去声,发音气促而低 沉,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动所致,不是自然 溪桥晚兴 落叶,而是断裂迸下。有了这样的感觉,每一片落 叶都让他惊心魄,百感交集。 郑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入”字,形容出乡愁和江水浑融无迹之态,化无 形的乡梦为有形,诗人的乡愁如钱塘江水一样膨湃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起伏,无休无止。 (2)第八句总括全诗 注:?郑协:南宋移民。?芊芊:草木茂盛。 “短愁”指羁旅之愁、思乡之感或:二字涵盖了上 文提到的“孤灯”“一雁”所表之情,“离心”“乡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梦”之感。11.(湖北省补习学校联合体2010届高 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三12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 (2)烘托手法。 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声”烘托“静”的手法,露滴析。 的声音使人感到寂静,其中的人又是如何彻夜难答案 (1)亭基、渡口、春草、晚照、杨花、杜鹃眠,孤独。“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 啼血;(1分) 动静结合(反衬、以动衬静、明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还有一个邻居,而 以乐景写哀情)。 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寂静的渡口,杜鹃啼血;春草茂盛,充满生机,可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孤独无依就显得更 是杨花飘零,杜鹃哀鸣,以乐景写哀情,动加突出了。“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 静结合,反衬效果 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突出。 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2)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14.(福建省子江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身份--—南 宋移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提小 园 示“杨花”表现身世飘零;“杜鹃”表现游子思乡,【清】 黎简 此指故国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之思) 13.(浙江省2010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阅读下 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灞上秋居 马戴?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注:寒花,菊花。】 (1)你认为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 注:?马戴,生卒年不详,生活于中晚唐之么,请简要赏析。 交的动荡年代。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简要赏 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1)前两联诗人所见哪些意象,流露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简析之。 答案 (1)答案一:“窥”。角度巧(不说小园里(2)第三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后两联抒发了诗 人怎样的情怀,试作赏析。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 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答案 (1)秋风秋雨、雁群、落叶、寒灯。的景物,巧妙突出了小园景物之富于魅力);拟人 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与王 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每点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 雁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思乡2分) 之情。“落叶他乡树”,又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答案二:“动”。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飘落下来,寄居在孤寺中的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荡漾,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 自己羁留异地,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呢,其心情 答案三:“深”。深树本谓茂密的树林,从水中倒影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 能看出树林茂密扶苏的深浅层次,更突出了水之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 凄凉孤独的况味。 深、之清。 (2)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注:?莓苔,苔藓植物,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幽竹静立亭 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1)颈联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冰心。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句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诗,对“同工”之处作简要分析。 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2)《落梅》一诗,因其言近旨远而成为宋代屈指 可数的咏梅佳作。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中包含的讽喻15.(河南省驻马店高中2010届高三摸底考试)阅 读下面的清诗,然后回答问题之意。 答案 (1)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 客发笤溪? “零落成泥”,寂寞凄凉,与莓苔为伍。赞美梅花虽 叶 燮? 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实际上托物言志,赞美的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 节的迁客骚人。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2)尾联看似指责“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 的权力,嫉恨梅花孤高。实际上是用比喻手法,把【注】?叶燮(1627,“东风”比作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执掌权柄者,巧妙而1703),清代诗论家。?笤 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 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寄托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 以及对这种不尊重人才现象的强烈不满。(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 (2)诗歌末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17.(四川省内江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答案 (1)诗句运用比喻、顶针的手法,将客愁 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又将客愁与流水相比,突出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客愁绵长。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2)末联两句表现了诗人船到家乡那一瞬间的感 受。通过两个情景表现这种感受:先是突然听到乡 音吴语,竟不敢相信已到家乡,接着抬头望故山明(1)在这首诗中,作者描绘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突出月,充满归乡的喜悦之情。了它的哪些高尚品质?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 想感情?16.(湖南省八校2009—2010学年度高三年级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答案 (1)作者描绘的主要对象是梅花;突出了它坚 忍不拔,直面艰难、高洁清远,不同于众、自信乐 观,坚持操守的品质。 落 梅 刘克庄 (2)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用梅花写精神品质)、衬托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 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俗同流合污和坚信自己高洁品质可以传扬天下的 思想感情。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18.(贵州省清华实验学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12 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秋日 【明】高翥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螀。(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 (1)古人说:“一叶而知秋”,作者开篇就抓住 答: 了对秋天的到来最敏感的小草来写,你认为哪个 字能写出秋天小草的神韵,请作具体分析。 (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 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样的情感, 三、四两句。 答: 答案 (1)衔。作者通过一个“衔”字,把无形 的秋具体化了,仿佛是小草伸长脖子首先衔住 了秋的衣角,而 答案 (1)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后秋天才会张开它金色的翅膀去拥抱整个庭院乃 至世界。 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颈联运用比喻手法,(2)长长的豆荚藤蔓上缀着一朵朵淡色的小花, 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写弯弯曲曲地越过墙头,伸向隔壁邻居院中。作者把 自然景物描写得如此有人情味,含蓄地表现了平时出了水的清澈。(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与邻居之间的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情形,饱含着 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诗人满腔的感激之情。 2009年联考题 (2)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1.(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09年高三联考)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 2.(黄山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 清溪行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过杨村 杨万里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 川。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天。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注】 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注】 ‘‘政”通“正”~正当的意思,“清和”出池口入长江。 指农历四月。 (1) 试从“绘色”的角度对这首诗的中间两联进 啮残刍。 行赏析。 【注】 ?乌:乌鸦,?愔愔:寂静无声。 答: (1)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 (2) 结合你对尾联的理解,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简要说明。 现主旨的。 答: 答: _ 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绿色的杨柳和葡萄,红白相间的鲜 花,金黄的麦田和碧蓝的天空,浓墨重彩,色调_________________ 对比强烈。诗的中间两联勾画了一幅田园风光的(2)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 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啮残蔬”美丽图画。 。其中“不寐” (2) 尾联是作者的感想,意思是说,在这农历的与原诗“假寐”相比哪个更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四月天,我还在赶往异地做官的路上,农村是这 样的美,何不回家种田,出去辛辛苦苦做官,究答: 竟是为了谁呢?这首诗的前三联描写农村的美好 风光,目的就是这最后一句。在主旨上,作者是 用自然美来表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用田园乐趣答案 (1)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 来衬托辞官归隐的愿望。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 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 3.(安徽省怀远县第三中学2009年高三第七次月“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 考)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的人生漂泊之情。 (2)“假寐”更好。“假寐”,即坐着打盹儿,表 明诗人旅途劳顿,要睡又因心绪不宁,只得“假宿济州西门外旅 馆 寐”,同时由本句的“坐”的“卧”,层次清楚。 晁端友而“不寐”则与第四句“卧听”重复。(说“不 寐”好,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 乍有天。 ?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 4.(安徽省泗县2009届高三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用的对比手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答: 八月十 ? 五日夜湓亭望月 答案 (1)白诗:抒发了被贬后面对与往昔相 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的愁闷(抑郁、惆怅、失白居易 ?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落等)之情。 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苏诗:面对不可永在的中秋美景,抒发了人生 难料,前景未卜的感叹,表达了应珍惜眼前美 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好时光及时享受快乐的思想。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2)昔年与今年的对比:去年中秋是在京城中【注】 ?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的,今年中秋却是在被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贬后的湓江边度过。 乐情与哀情的对比:昔之乐游,今之苦叹;昔 之欢快,今之愁苦。 中 秋 月 5.(蚌埠市200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 苏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轼 暮云收尽溢秋夜曲 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张仲素 此生此夜不丁丁漏水夜河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 感。 (1)“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 答: 哪些作用, 答: (2)请就《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这首诗中运 (2)“漫漫轻云露月光”,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用,诗中主人公是什么人,流露出怎样的思 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注】 分:料~料想。 答: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答案 (1)照应诗题;表现秋虫鸣叫时间之 长;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衬托思妇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 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2)?承前启后。(承上句长夜不眠,故而引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在情感。 起望月,为思夫做铺垫。) ?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女”,或“„„的中年女子”)。“陇头花”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 ?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D(这首诗的体裁为七言古诗,语言质朴无华,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2)本诗以“闻邻船吹笛”为题,表现了诗人6((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阅读下面闻笛的多种感受,这些感受是什么, 这首诗,完成(1),(3)题。 答: 闻邻船吹笛 杨 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3)这首诗开头两句“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 船头夜吹笛”与《琵琶行》中的诗句“东船西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有景物描写, 两处写景,作用有何不同,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答: 答案 (1)A(诗歌结尾两句不是写景,而是 诗人的心理感受) 8.(北京市西城区2009年第二次抽样测试)读下 (2)诗人感受到吹笛人羁旅行役之苦( 或吹笛面这首诗,完成(1),(3)题。 人作客他乡之久、飘泊别家之远、形色憔悴之 状遇旧友 ),吹笛人的思乡之情,引发了诗人浓郁的 乡思(或引发了诗人共鸣)。(意思对即可) 吴伟业 ?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乱离何处见~消息苦(3)杨诗中 “江空月寒露华白”,描写了秋江难真。 月夜空寂、凄清的图景,为闻笛提供了背景,奠定拭眼惊魂定~衔杯笑语频。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了全诗悲凉、 民。 凄楚的感情基调。白诗中“唯见江心秋月白”, 【注】 ?乱离:指明~清之际的战乱。 烘托出琵琶声令人沉醉的动人用秋江月夜的寂静, 效果。 (1)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7((北京市宣武区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 一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问 A.消息苦难真:听到关于朋友的消息,也苦于题。难辨真假。 梅 花 B. 拭眼惊魂定:擦干百感交集的泪水,惊悸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的心安定下来。 C.衔杯笑语频:难得相遇的老朋友举杯同饮,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笑语频频。 D. 白首两遗民:战乱中我已白发苍苍,成了 ?从本诗末句透露的信息可知,这首诗的作者被遗忘的人。 是南宋著名诗人 (人名)。(2)“已过才追问”一句中的“已”“才”两字 似不着力,实则耐人寻味。请简要说明。 ?本诗首句表现了梅花 的品格。 次句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 答: 的景象。(3)请简析“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一联 在全诗中的作用。答案 ?陆游 ??不畏严寒,坚贞不屈 ? 比喻 ?梅花纯洁、繁茂,漫山怒放答: (1)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 (1)D(“成了被遗忘的人”错。) ( ) (2) “已”强调了两人已经擦肩而过,“才” A(诗的一开头,便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 强调了错过之后才觉面熟,又回去“追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问”的情形。两字呼 B(诗人对袁宏在贫寒中被谢尚赏识的际遇非应,表现了两人变化之大,突出了相逢的意外。常羡慕,夜泊牛渚,怀古之情涌上心头。 (3)这两句强调了“离乱”,交待了相逢的背 C(望秋月而思古人,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 景,表明了相逢的不易,突出了相逢的呐喊,呼唤那赏识自己旷世才华的伯乐。 惊喜,也才有了相认后 D(这首诗简明而又单纯,没有深刻复杂的内的盛情相待。给相逢之喜增加了悲凉的色调。容,却有着一份悠然不尽的神韵。 (2)这首诗中的“空”字对颈联的内容起到了9((北京市东城区2008,2009学年度综合练习 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一〉)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 ,(3)题。 答: 夜泊牛渚怀古 李 白 (3)针对这首诗尾联的内容,具体谈谈诗人的无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尽情思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答: 答案 (1)C(“余亦能高咏”是说“我”也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有高咏的才华,不是说诗人“发出高亢的呐 喊”。)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2)“空”字是“白白地”“无用地”的意 思,强调对谢将军的怀念是毫无用处的。这个【注】 ?谢将军:谢向镇守牛渚时~偶遇家贫 “空”字统领了颈联的内容。颈联指出,“我的袁宏~十分欣赏~彻夜长谈~从此名声大振。 也能像袁宏那样高吟好诗,可是没有谢尚那样 的人来说,感慨当世不再有谢将军那样的爱才答案 (1)这一联主要运用了通感、比喻、识才之人来赏识“我”的才华,与颈联的拟人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空”来呼应,抒发怀才不遇的深沉叹息。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地写出了分别的伤感。 (3)尾联想象次日一早扬帆远去,落叶纷纷的 情景,表达了怀才不遇的凄冷寂寞,体现无尽 (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的伤感之情。 “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10((甘肃省2009年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语文>)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抒写了人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能将两个字结合诗歌 准确分析即可得分) 听 筝 11((甘肃省兰州市2009年高三年级诊断考试)阅 柳中庸 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题龙阳县青草湖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唐 温如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颔联主要运用哪 【注】 ?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 些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试结合诗句分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 析其表达效果。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 答: ?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 水女神。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 (1)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 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 答: 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 (2)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请指 出唐温如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 答: 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 (1)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境,生 答: 动传神。不仅是洞庭湖被西风吹老,诗人自 己也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写出了(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诗人因秋风而生发的悲秋之意,迟暮之感。 答: (2)风格特征:想象奇特,飘渺奇幻,浪漫 答案 (色彩。 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 ? 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如“西北吹老洞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满船清梦压星河”。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 ? 意象奇特。将神话传说、梦境与自然景象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组合起来构成一幅飘渺奇幻的画面。如“湘君”“清悠然闲适的心情。 梦”“星河”。 13((天水市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612.( 甘肃省天水一中200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级)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考试)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 棠 山居即郑 谷 事 春风用意匀颜色~ 销得携觞与赋王 维 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 梁广丹青点笔 寂寞掩柴扉~苍迟。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蝴蝶宿深枝。 (1)明代的王象晋形容海棠曰:“其花甚丰,茫对落晖。 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本 鹤巢松树遍~人 诗中哪两句表达了这种意思,并写出海棠怎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上弦:样的风韵美, 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故故:常常,频频。答: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 分) 答: (2)本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 合诗句简要分析。 (2)分别简析“万里”、“时时”、“夜久”这三答: 个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 答案 (1)主抒发了杜甫遭逢战乱后漂泊流离、答案 (1)本诗中三、四句表达了这种意思。思乡怀归的感情。 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 (2)万里,表示空间的距离,寓含作者离家万 里的漂泊之感。 之时。海棠花蕾“新著雨” “时时”,表示动作的频率,字面意思是“常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 常”“屡屡”,言外之意是作者一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次次望月思归的期盼。媚。海棠显得别具一番风 韵,显得异常之美。(意思对即可)夜久,表示时间的延续,暗示作者因思乡怀归 (2)第三联诗人从侧面对海棠进行烘托。那美而夜深难寐。 2.(2010江苏省兴化市安丰中学高三语文试卷)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 引而迟迟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少年游 早行 林仰 海棠的丰姿神韵。则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意思对即可)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 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2009年9月更新 的,请作具体说明。 1.(广西桂林十八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答: 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2)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 月 氛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杜 甫 答: 万里瞿唐?月, 春来六上弦?。 (3)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时时开暗室 , 故故?满青天。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爽和风襟静, 高当泪脸悬。答: 南飞有乌鹊, 夜久落江边。答案 (1)描写特征性的景物表现“早”:早 霞已散,晓月犹明,残星未落,寒霜犹重。 【注】?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 (2)清幽静谧(清静),以动衬静。 的特点。 (3)诗人的心境是轻松愉悦。有直接表现:(2)结合全诗,分析“千里客”的形象。 尽管霜重天冷,但诗人心情轻松,便觉马行 轻快。间接表现:以景写情,心情愉悦,便 答案 (1)动静结合,鸟的飞动点活了天高觉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 云淡的静态画面,使整幅画面有了生气;(2分)3.(湖北石首博雅高中2009—2010学年上学期高衬托,用鸟的渺小衬托秋空的辽阔,使诗歌意三测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境更为开阔。(2分) (2)西风劲草,落日暮云,高天归鸟,何等苍蜀先主庙 刘禹锡 茫、壯阔~大自然的壮阔正衬托出诗人的胸襟。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 (2分)塑造了一位虽年事渐高,仍不倦为国五铢钱。 事四处奔忙,矢志报国的志士形象,一位忧国得相能开国~生儿不像贤。凄凉蜀故妓~来舞 忘家的政治家形象。 魏宫前。 【注】蜀先主,指刘备。五铢钱,一种钱币。5.(贵州省兴义市清华实验学校2010届高三9月 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纪昀说:“起二句确是先主庙,妙似不用事 者。”请予以说明。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结合全诗内容,简析颈联。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答案 ?“天下”两字囊括宇宙。“尚”字言义, 庙堂威势逼人,言其生前叱咤风云。首联高唱 入云,境界雄阔绝伦。概写感受,用事无迹, 不实写庙而虚写庙 ?全诗借古喻今,以警后 (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 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人,阐明了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颈联是 转折,得相开国创下基业,而得儿不肖,不能 效法先人贤德而愚昧误国,正反对比明显。 4.(山西灵丘一中2010届高三模拟试题)阅读下 (3)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 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上 太 行? 于 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答案 (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 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淼,雨雾蒙蒙,(1分)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 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必然若失。(1[注]?此诗作于作者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分) (2)“春江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1)试分析“云薄秋空鸟独还”一句景物描写的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 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 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1分)同时,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 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 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1分)。【注】络纬:昆虫名,即纺织娘,善鸣。 (3)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1 分);末链码跟踪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1)颈联“病雨山果坠”一句中“病”字,也 别情(1分)。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 有选本写作“疾”字。请你谈谈“病”字用得更佳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2分) 的理由。 6.(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综合测试)阅 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2)诗中描写的景色有何特点,诗人表达了怎 十五夜望月 王建 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答案 (1)拟人。山果以雨为病,形象地写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出山中雨久,山果因遭雨害而自落的情景,表 达出山林的幽静。而“疾”字则仅能传达雨大(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 雨急的特点,与诗境不合。和心境,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2)这首诗描绘了高松、月影、虫唱、风荷、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果落等景色,写出山中月夜初晴后的幽美、寂 静、清爽。 表达了作者漫步月夜林下的恬静、 答案 (1)诗歌前面两句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愉悦之情。 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 8.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 (2)后两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余干旅舍? 刘长卿 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 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飞。 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衣? 7.(重庆市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 【注】?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旅舍时所作。 (1)这首诗酸用了哪些意象米表达离情乡思, 新晴山月 答: (宋)文同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2)有人评论此诗具有“时渐进,情渐浓”的 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答: 答案 (1)点:突出了远帆的“远”,因为远, 远帆细小,像一个小点一样,所以用“点”较 恰切。(1分)“如白鸟”,也是因为距离远,答案 (1)暮天,枫叶(霜叶),孤城,独鸟,渡 而江面又是水天相连,感觉到远帆像一只白鸟口,月,捣寒衣。 (2)暮色初起,稀稀落落的枫林(飘零的霜叶)在移动。(1分)量词和比喻的运用,都突出触动了诗人的离情乡思;//随着暮色渐浓,孤了江面的寥阔苍茫。(1分)城关闭,独鸟归巢,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渐深; //夜幕降临,明月初上,空寂的渡头更让诗人(2)运用典故。(1分)在清夜在浔阳江头,乡心欲绝://偏偏在这个时候,却不知哪里传 诗人想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酾酒祭奠,来捣寒衣的砧声,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烈。 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的凭吊和同情。(1分)//诗歌正是借助这一系列引发乡愁的意象,随 着时间推进不断叠现,从而使离情乡思逐渐浓 化。 (3)诗中描写了江州傍晚的景物。(1分)绀 绿的江云围绕在夕阳的倒影旁,江水空阔明9.(江苏省泰兴市2010届高三开学初调研测试) 亮,与水上的雾气相连。远处一只帆船,黄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昏的急鼓声在青霭中传过来。江州支流众多, 水面广阔,而远处的庐山的山峰直插云霄。(2泊江州 分)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江州美景的赞陶 安 美,又有人在旅途的淡淡的离愁。(2分)江云绀绿夕阳边,江水空明海气连。一点远帆如白 鸟,数声急鼓隔苍烟。 10.(四川广安市高2010级2009-2010年度两县一浔阳九派疑无地,庐阜千峰直造天。清夜开樽酹司 市一区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马,琵琶亭下月当船。 【注】江州:今江西九江。陶安:元末明初诗 江 上 人。 董 颖 (1)请赏析“一点远帆如白鸟”这句诗,有人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认为是量词用得好,有人认为是比喻用得好,你的 看法是什么, 摩辈数尺沙迫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2)最后一联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表达了诗人 【注】董颖,大致生活在宋高京绍兴初前后,何种感情, 一生穷困潦倒,迫于生计而常年奔走异乡。 (3)这首诗描写了江州哪些景象,表达了诗人 (1)诗歌的前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感情。 )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答: 答案 (1)不能。因为。?“霜”字不仅表(2)诗歌的最后一句构思巧妙,前人称之为神来达了诗人客居并州的时间,而且表现之笔,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出诗人日夜思乡的愁苦心情。? “霜”、“阳”、“乡”押韵,音韵流转、 乐感优美。 答: (2)无端,即没来由。更渡,即再渡。诗 人非但不能回故乡咸阳,反而又要漂答案 (1)比喻和动静结合。诗人站在江边,看泊他乡,“无端更渡”表现了诗人饱青苍色的江水浩渺无边,视野尽头,水天相接,受颠沛流离,伤心、无奈之情。那秋色也一样的浩瀚无际;晴空无云,澄洁明 净,犹如一面平展的镜子;2.(湖南省衡阳八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 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2)诗人面对这空阔水天,触景生情,悲从中 来,不由自主地把江边的无知细柳当成了倾诉 村 行 王禹对象,等你长大长高的时侯,希望能够把小船偁 系在你身上,悠闲自得地在你浓密的绿荫下垂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钓,而现在却不得不离开这里,继续为生计奔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波。借埋怨柳树太小、太细而无法系舟、垂钓,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 含蓄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安定生活的向往。 (注)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2009年10月更新 副史时所作。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作1.(河南省郑州47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渡桑乾 刘皂 (2)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表现手法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答案 (1)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 斑斓色彩中蕴含哀伤。抒发了漂泊异乡思念家 [注]?刘皂,咸阳人。?咸阳在并州西面,相乡的凄苦悲凉,并暗寓被贬的失意。 距数百公里;桑乾河在并州北面约二百公里(2)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处。 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 (1)“客舍并州已十霜”中的“霜”字,可否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衬。换成“年”,请简述理由。 3.(四川省南充高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月考)阅 答: 读下边一首宋诗,完成后边题目。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无端更渡”所蕴含 午 枕 宋•王安石 的思想感情。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1)诗歌第二句点明了梦醒的时间,请说说 【注】?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催”字表现诗人什么感受, 边的杭州城。康元龙:作者同乡诗友,“尝游 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请分析此诗起句中的“暗”字对全诗有什么 艺术效果。 ) (2)有人说三四两句很有艺术表现力,请说说(2)请结合全诗,具体评析“马上相逢须尽醉”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所表现出来的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 答案 (1)此诗起句用一“暗”字,就形象传神答: 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或:为全答案 (1)?他完全没有想到一觉睡了那么长诗定下伤感的情调)。 时间,表达了诗人惊异之情;?感觉到时间流(2)诗人要与诗友一醉方休,表现了诗人异乡邂逝得很快,表明诗人睡得很香很甜。逅同乡诗友喜出望外的心情,以及刚见面又须 (2)?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鸟和山分手的离情别绪(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都人性化,表达了作者的忧愁。?采用了对比对不得志的朋友的劝慰,以及彼此羁旅漂泊的和反衬,以窥人鸟的无情来反衬隔水山的有感慨等)。诗人想借酒表达感情,借酒化解悲愁, 情。?“悠扬”“宛转”,前者是双声,后者是“须尽醉”率真豪爽,情感真挚热烈。 叠韵,因声见情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缠绵2009年11月更新 不绝的情愫。?三四两句对仗工整,语意连贯:1.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诗人鸟唤而梦醒,梦醒而见山,见山而人愁,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展现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过程。 夜书所见 4.(河南省焦作十一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钱塘逢康元龙? [注]?篱落:篱笆。 明?谢肇淛 ?诗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句用语巧妙, 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答: (1)诗题为“齐安郡晚秋”,诗歌借哪两个意向 来表现“晚秋”的,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诗人 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是用怎 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情感的, (2)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答: 意何在, 答案 (1)柳影稀疏(或柳叶凋落);北雁 南飞。颔联中诗人游赏山水,吟啸抒怀,看答案 (1)写“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 似闲适自得;但颈联中雨夜人散,酒醒闻雁,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动”字揭诗人倍感孤独寂寞。 出“客情”,自然贴切地写出江上的阵阵秋风 引发的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2)手法:对比、用典、虚实结合。(适当 分析)用意: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送”“动”二字化无声为有声,变无情为有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用以表达自己虽情,让客观景物染上了主观色彩(融情于景),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意。 突出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3. (江西省吉水二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 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衬托或对比。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 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 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以无知儿女柳宗元 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更突出了诗人流寓 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2.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 考试)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齐安郡晚秋? 杜牧 如秋”的感觉?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答: (2)有人说三、四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 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简要分析。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答: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答案 (1)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仲春时 节,加之大雨过后,落叶满庭,让人错以为秋 风扫落叶,二是自己再次被贬,仕途失意,远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离故乡,心中凄迷惆怅,故虽是春日,却感觉 “春半如秋”。 ,注,?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2)一个“乱”字,既写莺啼,更是写诗人的 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心乱。诗人正是借鸟的乱啼表现出他此时凄迷烦乱 的习绪。 4. (甘肃省兰州交大东方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 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答案 (1)春花凋谢,树木清阴,鸟鸣山幽, 环境恬静。 (2)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用突然上 太 行? 传来清脆悦耳鸟声,突出了幽静,流露出诗人闲适于 谦 中的喜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2.(甘肃省天水一中2010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段 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晚泊岳阳 欧阳修 [注]?此诗作于作者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时。 (1)试分析“云薄秋空鸟独还”一句景物描写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的特点。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2)结合全诗,分析“千里客”的形象。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答案 (1)动静结合,鸟的飞动点活了天高 云淡的静态画面,使整幅画面有了生气;衬托, 用鸟的渺小衬托秋空的辽阔,使诗歌意境更为 。开阔。 (2)西风劲草,落日暮云,高天归鸟,何等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苍茫、壯阔~大自然的壮阔正衬托出诗人的胸 襟。塑造了一位虽年事渐高,仍不倦为国事四表现的, 处奔忙,矢志报国的志士形象,一位忧国忘家 的政治家形象。 。2009年12月更新 1.(福建省龙岩一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阅答案 (1)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 人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半山春晚即事 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王安石 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情。 深。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音。 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简要概括“半山春晚” 的特点。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 逝等视觉形象,以境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答: 景,景景关情。 3.(河南省济源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惟有北山鸟, 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答: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篱落:篱笆。 ?诗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句用语巧妙,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情感的,) 答案 略 4.(江西省九江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1)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中的“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请就“断弦”这一细节作简要赏析。 答案 (1)?交代了环境;?为全诗定下了冷清的基调,烘托了气氛;?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 (2)?断弦反映了筝曲的激越。(前句“岭色千 重万重雨”是筝曲创造出来的音乐形象,想像 瑰丽,表现音乐的繁促酣畅,“断弦”表明激越 的音乐达到了琴弦的极限。)?断弦表现了弹筝 人的忘情。(弹筝人创造着音乐形象,又被自己 创造的音乐形象所感动,心潮澎湃,不能自己, 拨断了琴弦。)?断弦也揭示了“泪痕深”的原 因。(正因为筝曲激越,乐人倾情演奏,乃至“断 弦”,才深深打动了客心。
/
本文档为【[宝典]古寺鉴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