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教育]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教育]

2018-10-27 10页 doc 25KB 6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635

暂无简介

举报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教育]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教育]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 1(数量增长迅速,质量良秀不齐 2(信息源不规范,难以客观著录 3(内容丰富斑斓,难以准确标引 4(存取特征是其最为本质的特征 5(内容新颖实效性强 6(检索手段方便快捷 网络信息资源MARC编目 1.概况 OCLC实验结果 ?除了少数例外,MARC/AACR2能够适应因特网资源的编目需要; ?对因特网资源进行编目,需要一种将书目记录与受编因特网资源链接起来的方法; ?尽管这些编目员熟悉计算机文档...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教育]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教育]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 1(数量增长迅速,质量良秀不齐 2(信息源不,难以客观著录 3(内容丰富斑斓,难以准确标引 4(存取特征是其最为本质的特征 5(内容新颖实效性强 6(检索手段方便快捷 网络信息资源MARC编目 1.概况 OCLC实验结果 ?除了少数例外,MARC/AACR2能够适应因特网资源的编目需要; ?对因特网资源进行编目,需要一种将书目记录与受编因特网资源链接起来的方法; ?尽管这些编目员熟悉计算机文档编目,但仍需要配备一些与因特网资源编目相关的资料。” 2(网络信息资源MARC编目方法 中文电子图书的CNMARC记录 网络资源CNMRC字段 001 记录标识号 记录状态:n 记录类型:l 书目级别:m 层次010 国际书号 等级:0 011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编目等级:# 著录格式:# 100 通用处理数据 001 612003000001 101 文献语种 010 ## $a7-307-03791-2 135 编码数据字段:电子资源100##$a20030911d2002####k##y0chiy0110####ea 200 名与说明 101 0# $achi 205 版本说明 135 ## $adrbn#nnnanaua 207 资料特定细节项:连续出版物卷期编号200 1# $a财务管理 $f简东平著 230 资料特定细节项:电子资源特征210 ## $a武汉$c 武汉大学出版社$d2002 210 出版发行项 330 ## $a本教材为湖北省教育厅会计学改革试点225 丛编项 专业系列教材之一,内容涉及财务管理的基本概3-- 附注块 念、基本观念、筹资管理、项目投资管理等。主要336 电子资源类型标识 适用于高职高专财务会计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5-- 相关题名块 教学。 6-- 主题分析块 336 ## $a文本型(财务管理教科书) 7-- 知识责任块 856 电子资源地址与检索 690 ## $aF275 $v4 701 #0 $a简东平 $4著 856 4#$u List.asp 三、描述性元数据DC 什么是DC元数据, 所谓DC元数据(the Dublin Core metadata)是指一个简单的、有效地描述网络资源的、并被用户所接受的元数据集。 第一届DC研讨会 1995年3月,由美国联机图书馆中心(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Incorporated,简称OCLC)和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Supercomputing Applications,简称NCSA)联合在都柏林召开了第一届元数据研讨会 。 第一届DC研讨会产生了一个包含题名(Title)、作者(Author)、主题(Subject)、出版者(Publisher)、相关责任者(OtherAgent)、日期(Date)、对象类型(ObjectType)、格式(Format)、标识符(Identifier)、来源(Source)、语种(Language)、关联(Relation)、覆盖范围(Coverage)共计13个元素的 “都柏林核心集”(The Dublin Core Set),现改名为“都柏林元数据元素集”(Dublin Metadata Element Set),通常人们称它为DC元数据。 第二届DC研讨会 1996年4月1-3日,OCLC和英国图书馆和信息联网办公室(UK Office f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Networking,简称UKOLN)在英国沃维克(Warwick)召开了第二届DC研讨会。 第三届DC研讨会 1996年 9月24-25日,网络信息联盟(简称CNI)和OCLC在美国俄亥俄州的都柏林镇召开了第三次DC研讨会。会议主要议题是讨论网上数字图像的描述与图像数据库的标准问题,集中探讨有关静态图像的描述问题。 第四届DC研讨会 1997年3月3-5日,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简称NLA)、OCLC和分布系统技术中心(Distributed Systems Technology Centre, 简称 DSTC)、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主持召开了第四次DC研讨会,主要探讨DC元数据修饰词的确立与元数据元素的语义问题 第四届DC研讨会正式定义了语言(LANG),模式体系(SCHEME)和属性类型(TYPE)这三个DC元数据的修饰词。 第五届DC研讨会 1997年10月,OCLC和芬兰国家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Finland,简称NLF)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共同组织召开了第五次DC研讨会。会议讨论了日期,覆盖范围和关联这三个元素确立与定义问题。 第六届DC研讨会 1998年11月2-4日,美国国会图书馆(the Library of Congress,简称LC)和OCLC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第六次DC研讨会。此次会议讨论在实施DC元数据中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特别是DC元数据与其他资源描述之间的互操作性等问题。 第七届DC研讨会 1999年10月25-27日,德国图书馆和OCLC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第七次DC研讨会。这次会议的议题包括三个内容: 第一,介绍了应用DC进行网络资源揭示的项目; 第二,讨论并制定了DC修饰词的种类。 第三,讨论了DC在代理(Agents)、引用(Citation)、权限管理(Rights)和题名(Title)的修饰问题。 第八届DC研讨会 2000年10月4-6日,加拿大国家图书馆、OCLC、IFLA在加拿大的渥太华召开第八次DC研讨会。这次会议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报2000年DCMI(Dublin Core Metadata Initiative,简称DCMI)工作的进展情况。二是讨论DC的应用属性、DC注册意集在结构方面的问题。 2001年9月10日,由美国信息标准化组织(National Information Standard Organization)详细阐述的《DC元数据集》(The Dublin Core Metadata Element Set)被美国标准局(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e)认可,并作为美国国家标准正式出版,其标准号为ANSI/NISO Z39.85-2001。 该标准明确规定DC元数据集包括: 题名(Title) 格式(Format) 创建者(Creator) 标识符(Identifier) 主题(Subject) 描述(Description) 来源(Source) 出版者(Publisher) 语种(Language) 其他责任者(Contributor) 关联(Relation) 覆盖范围(Coverage) 日期(Date) 类型(Type) 权限(Rights) 2(DC元数据的设计原则 第一,内在本质原则。 第二,可扩展性原则。 第三,可选择性原则。 第四,可重复性原则。 第五,可修饰性原则。 第六,向上兼容原则。 第七,句法独立原则。 3. DC-Lib的元素内容 2001年8月21日,DC图书馆工作小组与OCLC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联合召开会议主要讨论DC-Lib草案。DC-Lib意在阐明在图书馆及其相关应用或计划中如何使用DC元数据 集。 根据2002年9月24日的最新版本,DC-Lib的元素内容不仅包括DC元数据的15个素,而且增设了读者对象、版本、馆藏位置这三个元素。 国外联机编目概况 OCLC网络全称为美国俄亥俄州的联机图书馆中心(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Inc., 简称OCLC),原名为俄亥俄大学图书馆中心(Ohio College Library Center,简称OCLC)创建于1967年。1971年,OCLC联机系统投入运行,创建了OCLC联机联合目录(the OCLC Online Union Catalog)。 2005年2月21日从WorldCat主页获悉,WorldCat存储了5700万条机读记录,其收录范围横跨数千年人类文明史的各种信息资源。WorldCat的记录涉及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从石碑(stone tablets)到电子图书(electronic),从腊录制品(wax recordings)到MP3s、DVDs和网站(Web sites)。 联机编目的概念与优点 所谓联机编目(Online cataloguing),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由多个图书馆共同编目,合作建立具有统一标准的信息资源联合目录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联机共享编目。 联机编目的优点: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降低编目成本。第二,提高书目质量。 第三,分享专业知识与技能。第四,提高编目效率。 中国联机编目概述 1997年1月,“广东中山图书馆文献编目中心”成立,利用远程编目软件和广东省数据通信局的网络,开展联机合作编目。 为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联机联合编目,通过网络传递信息,实现书目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中国国家图书馆于1997年10月建立了 “中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 。 1998年底,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准“211工程”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hina Academ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CALIS)。 CALIS全国管理中心 1).4个全国文献信息中心(文理中心工程中心医学中心农学中心)2).在南大、上海交大、武大、中山大学、 西安交大、四川大学以及吉林大学设立地区文献信息中心 联机编目系统的功能 1.联机编目功能。成员馆可以通过Z39.50协议在联合书目数据库中的联机创建、修改、套录书目记录和规 范记录。 2.批处理功能。实现成员馆的书目数据文档批装入联合书目数据库。同时,可以用一定格式的表达批检索 联合书目数据库,导出并生成书目数据文档。 3. MARC转换功能。按实际需要提供不同MARC间的转换工具,如提供LCMARC到USMARC,或USMARC 到CNMARC的转换等。 4. 规范控制功能。通过联机或批处理的方式对书目记录的标目进行校验或自动更新。 5. 统计功能。完成对各成员馆书目的统计、馆藏的统计、业务量的统计、信息资源分布的统计,以及费用 统计等。 6. 馆际互借功能。以联合书目数据库为基础,提供馆际互借服务,扩大资源共享范围。 7. 系统维护功能。包括系统参数的设置,数据库维护,数据接口等。需要说明的是,在基于浏览器方式的 联机系统(如CORC)中,此功能一般不需要向用户开放。 实体信息资源联机编目 联机编目的基本过程是: 1. 启动远程联机程序,注册联合编目数据库; 2. 启动联机编目客户端软件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联机模块; 3(通过标准号、题名、责任者等检索入口进行查重,套录命中记录; 4(对新文献进行联机编目,其他则添加馆藏等信息; 5. 存盘,系统自动更新本地和远程书目数据库 网络信息资源联机编目的实践 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是OCLC所主持的三个因特网编目项目,即InterCat(因特网编目)、Building a Catalog of Internet-Accessible Materials(建立通过因特网存取资料目录)和CORC(Cooperative Online Resource Catalog,联机资源合作目录)。其中,CORC系统当推全球网络信息资源联机编目的典范。 CORC是1999年1月OCLC向其成员馆推出了一个网络信息资源联机编目系统,即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为本地或网络电子资源创建书目元数据和寻路元数据的编目系统。 网络信息资源联机编目产生背景 (1)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积压”问题 多年以来,信息积压始终是图书馆所面临的普遍问题,网络资源的飞速发展更是加剧了网络上的信息积压现象。图书馆作为一个收集、整理、储存、传递知识并提供人们利用的机构,应当发挥在网络信息选择、分类编目方面的职能。但是,海量涌现的网络信息资源使得单靠一个馆或几个馆来组织信息是完全不现实的。因此,图书馆界迫切希望能像实体信息资源联机编目一样,一开始就网络信息资源实行联机编目。 (2)网络信息资源联机编目对编目工作的影响 网络信息资源实行联机编目的便利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分工协作的专业性。在网络信息资源联机编目的过程中,将更多地发挥各成员馆的专业优势,按专业领域进行分工写作。 第二,编目工作的智能化。智能化这一特征将逐步体现在网络信息资源联机编目过程的各个环节。程序中的人性化设计,可简化操作过程、避免重复性劳动。 网络信息资源联机编目的实践 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是OCLC所主持的三个因特网编目项目,即InterCat(因特网编目)、Building a Catalog of Internet-Accessible Materials(建立通过因特网存取资料目录)和CORC(Cooperative Online Resource Catalog,联机资源合作目录)。其中,CORC系统当推全球网络信息资源联机编目的典范。 CORC是1999年1月OCLC向其成员馆推出了一个网络信息资源联机编目系统,即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为本地或网络电子资源创建书目元数据和寻路元数据的编目系统。 CORC系统的主要功能 (1)快速灵活地创建记录。 (2)智能生成各种规范。 (3)创新灵活的工作流程。 (4)提供在线杜威分类。 (5)CORC系统寻路器的创建与其记录的创建一样便捷。 (6)方便的连接检查。 (7)多样性的记录输出格式。 (8)用户自定义模板。 Z39.50协议 Z39.50是1980年由美国图书馆界为系统链接计划(Linking System Project, 简称LSP)而定义出来的信息查询与检索协议,后来成为美国国家标准(NISO Z39.50)和全球的国际标准(ISO23950)。Z39.50的设计目的主要在于定义客户端(Client)与服务器(Server)之间数据库查询与检索的方式与语法,以便能以一套标准方式存取各类电子资源。目前国内外大多数联机编目系统普遍支持并提倡使用Z39.50协议。 Z39.50的基本功能 第一,客户端发出检索语句(此语句是Zclient与Zserver端都了解的Z39.50-1995定义的物种间所提问的形式),并指定要检索的书目数据库,定义返回结果的相关参数;服务器则响应并进行检索,按提问要求返回记录,即结果集(Result set)。 第二,Z39.50可以提供一些选择性功能。一方面可以根据客户端的需求返回指定的元素集,另一方面客户端可指定记录返回的形式(例如:可要求返回MARC记录)
/
本文档为【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教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