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一个痴迷于青海民间文化的老人

一个痴迷于青海民间文化的老人

2018-02-19 4页 doc 16KB 69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3124

暂无简介

举报
一个痴迷于青海民间文化的老人一个痴迷于青海民间文化的老人 惑悟人生%毳-疆擎套薯?薯曩? 一 个痴迷于青海民间文化的老人 文/李养峰林中厚 公元1928年元月24日.吴景周出生在乐都县碾伯东关村 的一个农家.是清乾隆嘉庆年间甘青文化名人吴拭的后代.自幼 家境贫寒.但受家教薰陶尤其是母亲的教诲,勤读书经,喜欢民 间故事.上过小学,中学,但命运多舛,l3岁时慈母去世,l6岁时 又被马家军强行抓去当兵.因为当时读书人太少,他因祸得福, 被派到干部团音乐班随王洛宾学习音乐.既是学员,又是演员. “是王洛宾老师将我从一个农村愚昧无知的孩子,培...
一个痴迷于青海民间文化的老人
一个痴迷于青海民间文化的老人 惑悟人生%毳-疆擎套薯?薯曩? 一 个痴迷于青海民间文化的老人 文/李养峰林中厚 公元1928年元月24日.吴景周出生在乐都县碾伯东关村 的一个农家.是清乾隆嘉庆年间甘青文化名人吴拭的后代.自幼 家境贫寒.但受家教薰陶尤其是母亲的教诲,勤读书经,喜欢民 间故事.上过小学,中学,但命运多舛,l3岁时慈母去世,l6岁时 又被马家军强行抓去当兵.因为当时读书人太少,他因祸得福, 被派到干部团音乐班随王洛宾学习音乐.既是学员,又是演员. “是王洛宾老师将我从一个农村愚昧无知的孩子,培养为一 个痴迷于民间戏曲的文化人.”白发苍苍但精神矍烁的吴景周老 人对笔者说. 新中国成立后,吴景周从兰州回到乐都务农.时隔不久,乐 都县公开招收教师,通过考试.他名列榜首,被分配到高庙文化 馆工作.下乡放幻灯,搞宣传,办扫盲文化班,组织青年参加文艺 演出活动.1954年,县上决定将高庙文化馆改为高庙文化工作 站.该站设在高庙镇临街的四间平房内,三间为阅览室,一间为 宿舍.常年开门,没有星期日.文化馆业务经费每月虽然只有27 元,但他们除订阅《青海日报》,《青海群众报》,《甘肃农民报》, 《新观察》,《时事手册》外,还购若干本书.文化站虽然只有2名 工作人员,但他们每周出一次黑板报,还定期下乡搞宣传,主要 给群众辅导读报,演幻灯,办图片展览.还组织机关工作人员举 办周末交际舞会,篮球赛,组织业余剧团到农村演出.那时候,在 艺人师傅王长生的导演下,吴景周扮演了《调寇》,《探窑》,《游龟 山》中的卢总督,《游西湖》中的裴瑞卿,《苏武牧羊》中的李陵等 角色.他还根据河北梆子移植改编了《十五贯》,并亲自排练 演出,获得成功. “那时候,生活水平很低,但人们的精神十足,每次到省上开 会,来回200公里的路,我都骑着自行车”.吴景周老人说.一辆 自行车,使他奔波于省城县城,奔波于穷乡僻野,将经济社会的 信息传给农民,将欢乐和笑声带给农民.他成了一名受农民欢迎 的文化使者.但是,反右斗争开始后,这位文化使者却成了阶级 敌人.在全县批斗会上被斗了70多天,最后被判处管制五年,送 海北祁连八宝农场劳教四年.在农场开荒,种地,放羊,做饭. 1963年初,虽解除管制和劳动教养,但一顶”四类分子”的黑帽 子让他又戴了16年. 1979年5月,吴景周得以平反.恢复公职后被分配到县文 化馆工作. 平反后的第一件工作是迎接全省民歌汇演.他又具体负责 民歌创作,演唱.他为此特拜民歌王朱仲录为老师.并请了 民歌创作人员段积盛,铁进元,蒲生奎等到乐都指导.当时参加 汇演的节目有民歌,花儿,酒曲儿等,采用的歌词绝大多数是他 亲自创作的.汇演结果.乐都县的节目获全省民歌汇演第一名. 由他编写的歌词在《青海湖》文艺杂i士l}i’,LI’Jl山lJ. 随后.吴景周又接受了另一项任务.这就是为参加国庆30 周年全省文艺汇演准备节目.时年50余岁的他,骑着自行车去 10多公里的新盛村排练节目.在他的指导下.演出队大胆将民 间旱船搬上舞台.汇演节目还有小戏《多管闲事》,贤孝《懒汉变 干散》等,他编写创作的歌词《十朵花开十样锦》刊登于《青海群 众艺术》.节目获演出奖. 1982年2月.全省举办灯影戏汇演活动.由吴景周改编的 灯影戏《白狗告状》获汇演作品二等奖及演出音乐奖.并受西宁 市邀请.赴郊区彭家寨等村演出. 1983年,在湟源举行的全省灯影戏汇演中.吴景周编写的 现代戏《玉匣子》及移植晋阳文艺社的儿童剧《老鼠嫁女》获演出 奖. “他为青海民间文艺的继承和创新做出了贡献.”一位民间 民俗文化专家这样评价吴景周.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 吴景周先生作为乐都文艺节目总导演,组织各乡镇,重点村民 间艺人对青海民间的社火,秧歌词及一些剧目的音乐部分,进 场式,跑满场,出场点鼓,龙舞,旱船,红绸舞,舞牦牛等诸 多进行了大胆改革.将乐都县社火,歌舞演艺水平推向了 一 个新的水平.由他编写的红绸舞,棒子舞等已成为海东一带 的保留节目,唱词在省广播电台播出.他还编写了有现代剧 《黑大碗》,《丈母娘劝架》,《高裁缝当知县》,《箭中红心》 及曲艺《听墙根》,《好嫂子》等,其中《好嫂子》曾获1983年全省 文艺汇演征文三等奖. 1985年退休后,吴景周先生的创作热情有增无减.曲艺作 品《王大妈回娘家》,《报子新词》,《灯官新词》,《李世民痛祭皇 后》,《虎娃当兵》,《高赞乐都美》,《劝廉篇》等先后分别在《西海 演唱本》,青海《河湟杂志》等刊物发. 1981年,1986年,吴景周先后被接纳为青海省民间文艺家 协会会员,群众文化工作协会会员.并承担了由文化部,中央民 委,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织编纂民间文艺集成及编纂 《青海省卷》的工作.1991年,吴景周因在编纂工作中成绩突出, 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99年,吴景周着手整理,注释先祖父吴拭 的《吴敬亭诗文集》,2001年出版发行,并被北京国家图书馆,清 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征集收藏.2002年,他将《吴杭诗词手 稿}23卷捐赠给青海省档案馆,获荣誉证书及奖金.
/
本文档为【一个痴迷于青海民间文化的老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