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新技术[试题]

2017-10-20 50页 doc 145KB 2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7730

暂无简介

举报
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新技术[试题]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新技术[试题] 茶园生态技术研究规划 1.控制茶园害虫的生物农药创制 生物农药不污染环境、对人畜毒性较低、对天敌伤害较小,一般也不会诱发抗药性的产生,但是大多数生物农药价格较贵,作用单一,药效较慢,农民接受度不高。通常认为生物农药的创制技术本身不是最困难的,难的是如何确定产品类型和目标消费者。 对于茶叶生产而言,在全国范围,无公害安全水平层次的茶园占茶园总面积75%-85%,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或有机认证的茶园所占比例仍然是不高的,宏观上看生物农药应顾及到茶叶生产者的大多数,然而从目前基于普及层面使用的若干...
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新技术[试题]
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新技术[试] 茶园生态技术研究规划 1.控制茶园害虫的生物农药创制 生物农药不污染环境、对人畜毒性较低、对天敌伤害较小,一般也不会诱发抗药性的产生,但是大多数生物农药价格较贵,作用单一,药效较慢,农民接受度不高。通常认为生物农药的创制技术本身不是最困难的,难的是如何确定产品类型和目标消费者。 对于茶叶生产而言,在全国范围,无公害安全水平层次的茶园占茶园总面积75%-85%,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或有机认证的茶园所占比例仍然是不高的,宏观上看生物农药应顾及到茶叶生产者的大多数,然而从目前基于普及层面使用的若干茶园生物农药如NPV, Bt,苦参碱,印楝素等产品来看,普及率并不高,造成这种局面的详细原因还需要深入了解,但求得极为显著的防效,获得可能高的作用时效是生物农药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具有多重防效的产品当然更受欢迎,成本需有适当考虑,但不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开发茶园专用生物农药先从高端做起,以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为主要的推广对象,不求数量,但求品质,效用。 1.1 前期准备(2011.10-2012.5) 选取若干茶叶生产区域,对现有主要商品化生物农药品种及其在茶园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其价格、效果、使用中的问题及接受程度。 根据初步了解目前可用于茶园的生物农药主要有以下类型: 1)苏云金杆菌;商品名—Bt、敌宝、包杀敌、快来顺等。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对3龄以下的幼虫作用效果较好。 2)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商品名—奥绿一号。 3)茶尺蠚核型多角体病毒;商品名—环业二号。 4)苦参碱;商品名—绿宇、奇侠、京绿绿丫丹1号、绿潮、源本、杀确爽、卫国、绿美、全卫、百草一号、绿诺、拔菌根、绿土地一号、凌颖、万穗1号等17个。用于防治粉虱、麦蚜和红蜘蛛有效,亦可以用于茶毛虫、茶尺蠖的防治。 5)印楝素;商品名—绿晶、虫飞、大印挡虫、爱禾、全敌等6个名。 6)烟碱;商品名—五丰黑鹰克、绿色剑。主要用于防治棉蚜、蓟马、飞虱,亦有用于茶园,但一般不主张用。 7)鱼藤酮;商品名—施绿宝、环宝一号、绿易、欧美德。 8)苦皮藤素;商品名—绿意得。 9)阿维菌素;商品名—齐墩螨素、齐螨素、爱诺虫清4号、螨虫素、螨击、金爱维丁、海亮、金蝶、顶佳、螨鸠、威倍功、京博蓝瑟、维丹、硕硕、实克、克多虫、威康、强点、皇星、齐拿、悬击、虫寂、宝银等24个名。对峨、蝶、蝇、螨类均有防效。 10)多杀霉素;商品名—菜喜、猎蝇、催杀。主要用于蔬菜,茶树可用。 11)白僵菌;商品名—白僵菌。茶树常用。 12)除虫菊素;商品名—云菊、菊灵。 13) 清源保(阿维丁硫威乳剂) 0.6,海正灭虫灵(阿维菌素) 福建省茶叶研究所筛选认为白僵菌871、藜芦碱、苦参素植物保护剂、云菊、万打、绿宇(0.5%苦参碱水剂)、绿颖等8种生物源和矿物源农药,防治茶树主要害虫效果可达80%以上,福建省茶叶企业所用产品有0.5,海正三令(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浙江海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产;1,威克达(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产;9,绿丰源(辣椒碱?烟碱),厦门南草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0.5,绿宇(苦参碱),南通神雨绿色药业有限公司产;5,抑太保,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产;1.5,抑虫琳(氟铃?Bt),2.5,劲歼(阿维?氟铃),江苏东宝农药化工有限公司产。 拟设计调查表,对上述类型生物农药的来源,价格,在江苏省茶叶企业使用的基本状况及生产者反映的问题进行调研。 1.2 茶园生物农药配方设计和初筛(2011.10-2013.5) 1.2.1设计原则 鉴于蛇床子素 专利开发、产品推广已经取得较好成效,因此茶园生物农药的开发将以以蛇床子素为基础。 防治对象为茶尺蠖、茶小绿叶蝉、茶小卷叶峨、茶橙樱螨,产品目标:田间防效>80%,12h内发生药效,可兼治两种或两种以上害虫,每亩每次用药成本<20元。 1.2.2 工作内容 1) 原药配伍选择(以蛇床子素为基础) 原则是产品的一致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2)助剂选择及其增效作用(室内测试, 作用速度\持久性\质量稳定性\经济性) 。 生物农药稳定性差,特别是以活体微生物有效成分的产品,生物活性下降很快,产品质量保证期短,生物制剂助剂的选用和剂型的选择,应以增强这类农药抵御外界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的影响,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合肥学院主要目标。 3)小试、中试产品的田间试验报告(按田间药效试验规范进行),田间试验结果反馈—持续改进—基本定型 4)生物农药残留测定,对茶树生长和天敌的影响试验分析 5)生物农药中活体生物成分(NPV,BT)的活体数量测定,毒力测定 6)生物农药产品制定,生物农药防治茶树主要害虫使用规范(害虫防治的必要条件,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方法、气候问题 ) 1.3 产品定型和推广, 市售生物农药中隐性成分的技术(2012.5-2013.10) 1.4 生物农药作用机制(2013.1-) 2.生物多样性与茶树病虫害的生物控制(2013.1-2014.10) 生物农药对环境因素极为敏感,使用技能的掌握需要专门的培训,使用生物农药种田成本短时难以降低,产品价格无优势,利益提高不明显,在农业生产中,使用高毒农药并不会减产减收,而使用生物农药也并不见得能增产增收;使用生物农药生产的“绿色”农产品在市场上并不一定能卖出好价钱。农产品农药检测费用较高,监测范围\检测频次有限. 从技术、市场、农产品价格及农业经济利益等诸方面多管齐下、因势利导, 防治效果缓慢 , 种专一性强, 价偏高,也影响了消费者使用的积极性。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的生存发展和和谐共存的基础,在农业生产空间中,大面积单一的作物作物种植会导致害虫和有害生物寄主的减少,病菌和害虫为了自身的生存必然会在选择压力下更加集中地侵入到农田作物群落中,事实上没有那种微生物只有一种寄主,也没有那种害虫只吃一种植物,因此人工创造微生物或害虫的食物,重新构建符合自然原理的食物链将会分散虫口,减低农作物群落中的有害微生物侵染率成为茶园病虫害生物控制的一种新思路,其基本要点是在传统农业管理技术中引入新的概念。 1)茶园适度种草、留草 传统上茶园杂草被认为与茶树争水争肥,但现在有报告称茶园适度留草不仅有利于改善土壤性状,而且能够在夏季降低行间温度,减少气象伤害,有利于茶树抗御病虫害。 工作内容: 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际调查,确定茶园适宜留养的杂草类型。设计适当的试验示范区,对茶园留草与天敌、害虫发生的关系进行研究。 2.)虽然茶果间作能够提高经济产出,但很多果树与茶存在共同病虫害,因此适当改变间作模式,增加群落多样性将能为害虫也为天敌营造合理对食物空间,在这种理念下害虫任其自然发生,但为其提供多种食物选择,这就可以减少害虫对作物的取食,同时天敌的食物量和种群数也会增加,会使害虫数量受到控制,而在一个限定的取食量下作物具有自我补偿能力,不至于使其经济产量受到可观察的影响,由此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趋避植物和害虫喜食植物在空间和数量上的合理配置,不同姿态和高度的植物合理配置。鸟类通常喜欢栖息在相对较高的树木上,在茶园内部和周边适当配置一些高大树木利于招引鸟类。根据各种常见害虫的取食特性在茶园周边的隔离带上或天然植物群落中有意识引入一些害虫易取食的植物,如狗脚迹、蛇泡树、酸刺藤、野梅、安兰树等,而在茶园内部可选择性种植一些对害虫有趋避作用的植物如八角、桂皮、香樟、泡腾、苦楝、苦参等 工作内容: 根据趋避作用、天敌诱集,害虫食谱植物,设计适当的试验示范区,对茶园间作植物胡多样性及其配置与天敌、害虫发生及茶树生长的关系进行研究。 3)长期人工放置天敌瓢虫、捕食螨、瓢虫、赤眼蜂、多角体病毒、Bt,、白僵菌等造成天敌多样性对茶园生态系统稳定性肯茶叶生产的影响。 4)茶园放养低密度鸡、鸭、鹅等草禽有多重生态作用,一是抑制杂草疯长,二是扑食害虫,三是提供适量有机肥,疏松根际土壤。茶园养殖低密度家禽可以充分实现自然生态循环,但高强度养殖不仅破坏地表植被而且家禽会转而取食茶树 羊群也有利于控制高杆草类。叶片。坡地茶园混养少量 性诱导素(天敌诱集—害虫诱杀) 干扰素 3茶树生长调控 植物生长调节类农药(5406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等) 4.清洁生产技术 茶园环境清洁化。严格控制工业“三 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茶园生态环境的污染,防止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对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的污染,采取切实有效 ?茶园投入品清洁化。加强茶区农药销售单位(或个人)的监督管理,严禁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在茶园中使用的农药。实行源头控制和产区督查相结合,杜绝各类农业禁用品进入茶园。 ?茶园生产管理清洁化。以推进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生产为目标,全面开展清洁化技术宣传与培训,普及和推广农业、物理、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和有机肥施用。支持和鼓励茶企业进行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基地和产品认证。 ?生态茶叶示范基地建设。市里重点选择4―5个生态条件好,自然条件特别优越的乡、村建设生态茶叶示范基地,重点对外推介招商。 山地生态有机茶园创建技术规范 第二章 建立人工复合茶园生态系统 人工复合茶园生态系统~是利用茶树耐荫、喜漫射光的特性~ 创造一种适宜茶树生长的生态环境~既充分利用光照、土壤、养分、 水分、能量和不同类群的生物~又能在较适宜的生态环境中生育~ 发挥了最佳的生物、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 一、营造防护林带 对于冻害、风害等不严重的茶区~以营造经济林、水土保持林、 风景林为主~在茶园四周、陡坡地、山顶等部位种植。先期建设的 有机茶园要与常规茶园之间保持9m以上的隔离林带。可选用速生、 防护效果大~适应当地自然条件~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不影响茶 树正常生长发育的树种~如杉树、马尾松、广玉兰等。防护林主要 用于挡寒风~抗御自然灾害发生~还应设主副林带~在挡风面与风向垂直~设主林带,在茶园沟渠、道路两旁种植树种作副林带。防护林的防护效果~一般为林带高度的l5-20倍~即树高20m~按300-400m安排一条主林带~种植2-3行~行距2-3m~株距l-l.5m~三角形排列。 二、种植遮荫树 目前~我国茶园遮荫树种有林木和果树两大类~如合欢、相思树、泡桐、马尾松等林木~李、枇杷、柿、板栗等果树。而适宜在茶园中种植的树种应是:树体高大~分枝部位较高~枝叶分布适中~秋冬季落叶~根系分布在土层50cm以下~根系分泌物呈酸性~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具有一定经济价值。茶园种植遮荫树的密度应随树种而异~一般以行距10-12m~株距5-6m~每公顷120-150株为宜~随遮荫树长大~通过疏枝来调节遮荫度~控制在30,左右~并随茶园海拔高度升高~遮荫度应适当减少。 三、选择间作模式 1. 茶-菜,草、药,套作 利用茶园的空间隙地~套作适量的蔬菜 、绿肥、牧草或药材等。套种作物品种、密度~以不影响茶树对水、肥及光照的需求为原则。茶园套作的主要品种有豆科绿肥、药材如绿豆、黄豆、甘兰、白三叶、皇竹草、黑麦草、桔梗等。种黑麦草、皇竹草可使茶园四周的闲田、闲地、荒山、荒坡得到充分利用~既可为畜禽提供优质饲料~还可为茶园土壤得到充足有机肥供应~使地力和光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本模式主要在幼龄茶园或树冠覆率较低的成年茶园建立。 2(茶-果,花,间作 在茶园行间、路旁间作果树和乔本花木。茶园间作的主要品种有板栗、猕猴桃、樱桃、桃、柿子、木瓜、枇杷、石榴、乌桕、桂花等。间作密度以确保茶树享有70%左右的光照为宜。 3(茶-禽,鸡,共生 在茶园利用隙地养鸡等禽类~还可以减少茶园病虫、草害~增 加茶园有机肥~疏松土壤~减少禽类饲料供给~降低饲养成本~提高肉质品味等。本模式适合在成年茶园推行。 4(猪,羊,-沼-茶复合 家庭养猪并建沼气池~用沼液、沼渣作茶园肥料。一户茶农建一口6-8立方米的沼气池~养猪2头以上~年出栏3-5头~猪粪入池~沼液作茶园追肥及驱虫用、沼渣作茶园基肥~可满足2-3亩采摘茶园需要。可以实现长年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的目标。 除上述生态模式外~还可以茶-薯,马铃薯、山芋、魔芋,、茶-棉、茶-油,油菜、花生,、茶-桑等模式。如在海拔600米以上的易冻中、高山茶园~防护林未建立起来时可于风口边行适当套种玉米~其秸杆留田,冬季原态直立~春季拔起覆盖茶行,~具有良好的减轻茶园冻害和保持水土功效。 第三章 有机茶园的管理 一、土壤管理 1. 行间铺草覆盖。有机茶园行间必须铺草~草料每亩每年不少于1000公斤。茶园行间铺草可以增加土层蓄水量~抑制杂草生长~提高土壤肥力。此外还具有抗旱保墒、增温防冻的作用。 2. 精耕细作、勤除杂草。有机茶园不能使用除草剂~只能勤浅耕勤削草。一般春茶采前要进行一次浅耕~深约10cm削草~清除越冬杂草~春茶采后再次浅耕削草~可疏松采茶时踏实的表土~推迟夏草生长。秋、冬季要结合施基肥进行一次行间深耕~深20-30c,~把覆盖草料深埋土中。深耕时采用行中深、根际浅的方法~做到不伤根或少伤根。 3. 行间饲养蚯蚓。其具体做法一般分两个步骤: ?虫种培养:在茶园地边挖长?-,m、宽,-1.5m、深30-40cm的坑~坑底铺上约10cm厚的较肥的壤土。壤土上放一层稍经堆腐的枯枝烂叶、畜栏粪便等作为蚯蚓的食料做成蚯蚓床。在食料上再铺上10-15cm厚的肥土~每天浇水使蚯蚓床保持50,-60,的含水量。 把蚯蚓接种到蚯蚓床内~每平方米接种30-50条。经常浇水保持床内湿润~数月后蚯蚓即可大量繁殖。 ?放养茶园:先在茶园行间开一条宽30-40cm、深30cm的放养沟~沟里铺放堆沤肥、茶树枯枝落叶、稻草等~加上少量表土拌和均匀。然后挖出蚯蚓、蚯蚓粪便及剩余的枯枝落叶等~分撒到放养沟中~盖上松土后浇水~让蚯蚓自然生长繁衍。每年检查一次蚯蚓生长情况并加蚯蚓食料。 4. 间作绿肥。对,-,年生幼龄茶园要选用矮生或匍匐型绿肥~如伏花生、绿豆等,对?-,年生茶园~可选用早熟、矮生的绿肥~如乌豇豆、黑毛豆、小绿豆等。既作肥料又作土壤保湿用的绿肥~可选用毛叶苕子。有机茶园间作绿肥要掌握好栽培技术: ?适时播种:不误农时、适时播种是茶园绿肥高产、优质的重要环节。在适宜的播种期内~如水分和气候条件许可要力争早播~有利于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合理密植: 因地制宜、合理密植是茶园成功间作绿肥的关键。如果间作密度过大~会影响茶树的生长。反之~如果间作太稀~绿肥产量低。条栽茶园夏季绿肥宜采用“,、,、?对应?、,、,”的间作法~即,年生茶园间作?行绿肥~,年生茶园间作,行绿肥~?年生茶园间作,行绿肥~,年生茶园不再种绿肥。至于冬季~由于茶树与绿肥之间矛盾少~可以适当密植。如油菜、肥田萝卜、紫云英、苕子混播或豌豆、肥田萝卜、黄花苜蓿混播~产量可比单播高40,-70,。 ?接种根瘤菌:在新垦茶园或换种改植茶园土壤中~要选用相应的根瘤菌接种。据试验~新茶园间作冬季绿肥紫云英时~用根瘤菌接种的比不接种的可增产,,-10,。此外~在一般红壤茶园中钼的含量低~如果在根瘤菌接种时拌以钼肥~可大大提高绿肥固氮能力。 ?及时刈青:夏季绿肥中的高秆绿肥~生长迅速、吸收能力强~常会妨碍茶树正常生长。 二、合理施肥 1(肥料使用准则 ?禁施化学合成肥料: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禁止使用城市垃圾和污泥~禁止使用医院的粪便、垃圾和含有害物质,如毒气、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的工业垃圾。 ?禁施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粪尿:人畜禽粪尿等使用前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如高温发酵~以杀灭各种寄生虫卵和病原菌、杂草种子~去除有害的有机酸和有害气体~使之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严禁使用不腐熟的人粪尿。 ?有机肥施用原则:有机肥原则上就地生产就地使用~外来有机肥确认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商品化有机肥、有机复混肥、叶面肥、微生物肥料等在使用前必须明确已经得到有机认证机构的颁证或认可。叶面肥料最后一次喷施必须在采摘前20天进行。使用微生物肥料时要严格按照使用的要求操作。 ?避免重金属污染:所有有机或无机,矿质,肥料~应按对环境和茶叶品质不造成不良后果的方法使用~同时应截断一切因施肥而携入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环境物的污染源。 2. 允许使用的肥料 ?有机肥:畜禽粪,经过无害化处理,、绿肥,利用栽培或野生的绿肥植物作肥料,、其他肥料,如腐酸类肥、饼肥、沼气液肥和残渣等,。 ?微生物肥:如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磷细菌肥料、硝酸盐细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等。 ?半有机肥,有机复混肥,:加入适量的微量营养元素制成的有机肥料。 ?无机,矿质,肥:如矿物钾肥、矿物磷肥,磷矿粉,、煅烧磷酸盐,钙镁磷肥、脱氧磷肥,、白云石粉、石膏。 ?叶面肥:微量元素的叶面肥,以铜、铁、锰、锌、硼等微量元素及有益元素为主配制的肥料,和含有植物生长辅助物质的叶面肥,用天然有机物提取液或接种有益菌类的发酵液~再添加一些腐 殖酸、藻酸、氨基酸等配制的肥料,。 ?其他肥料:不含有毒物质的食品、纺织工业的有机副产品~以骨粉、骨酸废渣、氨基酸残渣、家禽家畜加工废料、制糖废料制成的肥料。 3. 施肥方法 ?基肥。有机茶园在施基肥时必须做到“净、早、深、足、好”五个字。 “净”就是有机茶园施用的各种有机肥其卫生标准和重金属含量及农药残留必须达标~决不允许掺和化学合成肥料~工厂化生产的商品有机肥必须经过有机认证机构认证方可施用。天然矿质肥料必须持有化验证书等确认无害才可使用。 “早”就是基肥施用时期要早。因为有机肥养分释放比较迟缓~必须适当早施使其在土壤中早矿化、早释放~早施基肥~可提高茶树对肥料的利用率~能增加对养分的吸收与积累~有利于茶树抗寒越冬和春茶新梢的形成与萌发~有利于产量、质量的提高。信阳茶区力争在九月下旬前施完。 “深”就是施肥要有一定深度。因为茶树是深根系作物~只有根深才能叶茂~而且茶树根系还有明显的向肥性~施基肥必须利用茶树根系向肥性的特点~把茶根引向深层~扩大根系活动范围和吸收容量~提高茶树在逆境条件下的生存能力~确保安全越冬~这一点对生产有机茶的茶园尤为重要。一般成龄采摘茶园力求做到基肥沟施~深度要超过25cm。幼龄茶园可根据树龄由浅逐步加深~但最浅也要从15cm开始。 “足”就是基肥量要多。有机肥营养元素含量低~只有足够的肥料才能满足茶树生长对养分的需求~而且有机肥作为改土的主要物质~也只有量多才能收到改土的效果。一般基肥用量不得少于全年用肥量的50%-80%~决不能让茶树“饿肚子”过冬。那种“基肥不足春肥补”的做法~对春茶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成龄采摘茶园~如施堆肥每年每亩不得少于1000kg~如施菜籽饼肥每年每亩 不得少于200kg。 “好”是指基肥质量要好。所选基肥要既能改良土壤~又能缓慢的提供茶树营养物质。基肥中多掺一些含氮高的有机物~如鱼粉、血粉、蚕蛹、豆饼等。此外~“好”也指施肥质量好~施肥时要土肥相融~及时覆土~防止伤根和漏风等等。 ?追肥:茶树对养分的吸收既具有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春茶品质好~产量比例高~是各种有机名茶生产的黄金季节~也是茶树吸肥最集中的高峰时期。春茶早发、多发的物质基础虽是基肥~但要想春茶快长、多产仅仅依靠基肥的基础养分难以维持春茶迅速生长对养分的集中需求~必须及早追肥。 第一次追肥是春茶前施。在春梢处于鳞片至鱼叶初展时施下~也要因地制宜掌握春肥的施用。气温高、发芽早的品种~要提早施,气温要求低、发芽迟的品种可适当推迟。第二次追肥是于春茶结束后或春梢基本停止时进行~以补充春茶的大量消耗和确保夏秋茶的正常发育~持续高产优质。第三次追肥是在夏季和秋季~追肥的具体时间应依当地气候和土壤墒情而定。每轮新梢生长间歇期间都是追肥的适宜时间。 每次追肥的用量比例按茶园类型和茶区具体情况而定。单条幼龄茶园~一般在春茶前和春茶后~或夏茶后二次按5:5或6:4追肥。密植幼龄茶园和生产茶园~一般按春茶前、春茶后和夏茶后三次4:3:3或5:2.5:2.5的用量比施入。 追肥施用的位臵~幼龄茶园应离树冠外沿10cm处开沟,成龄茶园可沿树冠垂直开沟~丛栽茶园采取环施或弧施形式。沟深度视肥料种类而异~移动性小或挥发性强的肥料应深施~沟深10cm左右。易流失而不易挥发的肥料可浅施~沟深3-5cm左右~施后及时盖土。 ?叶面肥:叶面肥效果快~施肥效益好~少量的肥料可发挥很大的施用效果~无论施有机肥或没有施有机肥的有机茶园都应大力提倡施用叶面肥~以缓解有机茶园缺肥现象。只有经过有机认证的叶面营养液才可在有机茶园中施用。叶面肥应在晴天下午?时后施用~ 如喷施后,天内下雨~必须重新喷施。在喷施时要将叶子正反面都喷施均匀~因叶背吸收根外肥的能力比叶正面强得多~所以喷洒在叶背面会更有效果。 三、病虫害防治 有机茶园病虫害的防治必须从茶园生态系统的总体出发~有机协调农业、生物、物理等措施以及自然因子作用。将病虫个体数量~尤其是关键病虫的密度~控制在经济为害阈值以下~并长期维持低水平的生态平衡~为此~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1. 改善生态环境 理想的茶园生态应该是以茶树为主体并包括周围植被、水源在内的复合的生态系统。新开辟的有机茶园应考虑周围有比较丰富的植被林木和水源等。用现有的茶园开发有机茶~如果周围缺乏植被和水源的~应植树绿化~开辟蓄水池等~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2. 农业防治 采用农业技术措施减少茶园病虫发生~控制病虫危害~这是有机茶园栽培上的基本要求。 ?适时修剪清园:每年适时修剪~去病虫枝叶~清除茶丛中的枯枝、病虫枝~并带出园外~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轮斑病、茶枯病等病害的越冬菌源,减少蚜虫、茶毛虫、茶毒蛾等害虫的越冬虫卵块和茶卷叶蛾、蚧类等的残留虫口基数。 ?适时早采嫩采:通过早采嫩采以除去新梢上的茶小卷叶蛾、茶小绿叶蝉等害虫的若虫和卵块~减少第二代虫口数量~同时~也可减少茶枯病危害。 ?适时茶园深翻:每年度l0-11月结合茶园施基肥~进行一次深度不超过30cm的行间深耕~消灭部分在枯枝落叶和土中越冬的害虫和虫蛹。 此外~茶园养鸡~利用鸡吃虫来减少茶园害虫发生数。人工捕杀可结合田间管理进行~也可单独进行。 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对人畜无毒、不杀伤天敌、不污染茶叶和环境等优点~生物防治主要有以下几项: ?保护天敌:茶园中的病虫种类很多~但大多数对茶树不造成经济危害~这主要靠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其常用保护措施:一是设臵寄生蜂保护器~将人工采集的茶毛虫卵块、蓑蛾护囊、卷叶蛾虫苞等放在保护器内~害虫不能爬出或飞出~而寄生蜂体小能飞出。二是茶树修剪下来的茶枝堆放在茶园附近~茶树上的某些害虫因不能远爬而饿死~寄生蜂能飞回茶园。三是秋末在茶园中设臵草束~供瓢虫等停息~并在草束缝隙中安全过冬。四是鸟类和蛙类等食虫量大~要保护不能捕杀食用。 ?以虫治虫:一般是指人为利用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或益螨防治害虫。如放养赤眼蜂、盲蝽分别防治卷叶蛾、刺蛾和茶网蝽等害虫。 ?病原微生物治虫:目前主要采用真菌、细菌和病毒治虫。一是真菌治虫~应用较多的是白僵菌~在茶园中喷施 0.1-O.2亿个,毫升的子液~对茶毛虫、尺蠖类、叶蛾类、象甲类等害虫的防治效果在70,以上。在生产中多用白僵菌 871菌粉1-2公斤,亩毒土防治丽纹象甲等害虫。二是细菌治虫~细菌中应用最广的是苏云金杆菌类~简称“BT”。细菌主要通过害虫取食~感染茶蚕、尺蠖、刺蛾、茶毛虫等鳞翅目食叶幼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三是病毒冶虫~防治较多的有茶尺蠖、茶毛虫、茶刺蛾等~一般是使用各类核型多体病毒~其使用方法是~选择幼虫密度大的茶园~喷施少量病毒液~待田间幼虫大量死亡时~把虫尸放在冰箱中或室内阴凉避光处保存~待田间幼虫为害时~将该虫尸取出研碎~用纱布过滤~滤液加水稀释成病毒液~在田间1-2龄幼虫期可每亩喷施30-5O头虫尸的病毒量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目前已有茶尺蠖病虫制剂、茶毛虫病毒制剂供有机茶生产基地应用。 4. 物理防治 使用较多的主要是诱杀法~有灯光诱杀、糖醋诱杀、性诱杀、诱饵诱杀等。 ?灯光诱杀:频振式杀虫灯使用220V电压和20W红外线灯管~安装十分简便~一般电工都能操作~只要在诱杀区中心竖一根水泥杆~将灯悬挂在高于茶树树冠0.5m左右的地方~接通电源~调试灯亮有振动即可投人使用。尽管该灯安装有自动开启装臵~但控制整个诱杀区多盏灯的总开关还是安装在室内为好~这样遇有雷电时可以足不出外拉下总闸~切断电源,以免出意外。 ?糖醋诱杀:取糖(45%)、醋(45%)、黄酒(10%)~放入锅中微火熬煮成糊状糖醋液~倒入盆钵底部少量~并涂抹在盆钵的壁上~将盆钵放在茶园中,略高于茶丛,~具有趋化性的卷叶蛾、地老虎等成虫会飞入取食~接触糖醋液后粘连而死。 ?性诱杀:在田间与黑光灯诱杀一样~设臵肥皂液水盆~将捕捉到的雌成虫放入小木盒中并悬挂或搁臵在高于盆口2-3厘米的水盆上方中央~夜间利用雌成虫释放性信息素诱杀雄成虫。春秋季2天换一次~夏季1天更换一次。 ?诱饵诱杀:用花生麸、谷壳粉、米糠、豆麸粉炒香~或用各类茶叶及各种野嫩杂草和植物茎叶,如甘薯叶、萝卜苗等,0.5-1厘米切成碎粒~拌入较浓的植物源农药~傍晚前堆放或撒于茶园地面上~蟋蟀、蝼蛄等害虫夜间取食后会被毒死。 5. 植物源农药防治 在自然界中~有些植物具有毒性物质~将这些物质用水 提取后可防治茶树害虫~如用桐籽壳熬制后防治茶蚜、介壳虫、鳞翅目幼虫~苦楝防治小绿叶蝉、茶蚜等害虫。目前生产上多采用0.5,苦参碱水剂500倍液或30,除虫菊素水剂500倍液防治小绿叶蝉、象甲、黑刺粉虱等害虫。一般的熬制方法为:将植物组织,根、茎叶等,捣碎、加水浸泡、加热熬煮、过滤~过滤液即可直接使用或稀释后使用。由于植物源农药毒性低~防治鳞翅目害虫~应掌握在抗药性弱的1-2龄幼虫期喷施 6. 矿物质源农药防治 矿物源农药是指有效成分来源于无机化合物,矿物,的农药~在有机茶园中限制使用~主要有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硫酸铜、硫悬浮剂等。 ?波尔多液:由石灰和硫酸铜配制而成~主要是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对茶树叶部病害和苔藓地衣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喷后25天可采茶。 ?石灰硫磺合剂:由石灰和硫磺配制而成~具有杀虫、杀螨和杀菌多种作用~对介壳虫的防治效果也较好。一般用于秋茶结束后的封园防治。 ?硫酸铜:是水溶性铜素无机化合物~杀菌能力很强~可配成0.5%的硫酸铜溶液使用。一般用于种苗浸渍消毒。 ?硫悬浮剂:该药耐冲刷~对茶园天敌影响小~每亩喷施100g对茶橙瘿螨药效高~加入的助剂应经认可才能在有机茶园中使用。此药一般用于非采摘茶园~如果在采摘茶园使用~喷施过后相隔20天后才能采茶。 四、科学修剪 茶树修剪技术主要包括茶树修剪期、修剪方法和修剪后的管理等。 1. 茶树修剪期 茶树最适宜的修剪期~是茶树根部营养贮藏量最多的时候。茶树在年生长发育周期中~有两个阶段根部贮藏的养分最多:一是茶树从进入冬眠开始至翌年春茶发芽前~其贮藏养分逐步增多,二是春茶结束后到夏茶发芽前。为此~茶树修剪期~其中特别是茶树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的时间~一般可选择在2月中、下旬或5月中、下旬。此外茶树的修剪期~还与茶树栽培环境有关~高山区茶树容易受冻~宜在3月上旬修剪~低山或丘陵地区~为了在第二年早采春茶~很多地方还把茶树轻修剪时间放在秋季结束后进行。 2. 茶树修剪方法 其大体可分:幼龄茶树定型修剪、青壮年茶树轻修剪和深修剪~哀老茶树的重修剪和台刈等5种。 ?幼龄茶定型修剪:无性系良种茶园在移栽时~一般都离根颈15-20厘米进行了第一次定型修剪~此时春苗若有分枝就只剪主干不剪分枝。之后要相隔1年左右~即9月至10月上旬~结合剪穗扦插育苗~可离第1次剪口10-15厘米打顶采摘~进行第二次定型修剪,并将树冠面整理成水平状。再相隔大半年或1年~如果不再留穗扦插~可在春茶末期离上次剪口10-15厘米打顶采摘~以代替第三次定型修剪,如果需要留穗扦插~可在8月下旬至10月上旬结合剪穗离上次剪口15厘米左右~进行第三次定型修剪~并将树冠面整理成弧形。 ?青壮龄茶树的轻修剪和深修剪:茶树从完成定型修剪~到最高产量出现下降以前~为了适当控制茶树的高度、保持树冠的旺盛生长~扩大茶树的采摘面和增加发芽密度~以及延长茶树的优质高产年限~在栽培上~常常是隔年或每年在秋季结束后,低山丘陵地区茶园,或春茶发芽前,高山和易受冻害的茶园,~进行一次轻修剪。有的地区~为了早采和多采春茶~其轻修剪时间放在春茶结束后进行。茶树轻修剪的深度~在正常留叶采摘的前提下~一般要剪去当年生长的秋稍~留下当年生长的春、夏稍~其每次轻修剪提高的高度为3-7厘米不等。 茶树经过多次轻修剪和频繁的采摘~采摘面的生产枝激增~生产枝的结节也太多~树体的营养物质运输受阻~芽叶萌发多而不壮产量下降~品质变劣。至此茶树得采用深修剪~剪去结节多的生产枝,又称鸡爪枝,~重新留蓄新的生产枝。茶树深修剪的深度为15-20厘米~深修剪时间以春茶结束后为宜。 青壮龄茶树~一般其树冠的覆盖度很大~甚至达到了100%~这严重影响着茶蓬的通风和透光~以致使茶蓬内的叶子寿命缩短~叶绿层变薄,同时还会给茶树病虫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此~在茶树进行轻修剪的同时~将相邻两条茶行的蓬间剪开10-15厘米。 ?衰老茶树的重修剪和台刈:茶树经过2-3次深修剪~尽管每次修 剪的剪口要下移一些~但终究因树龄偏大的关系~再用深修剪的效果就不如原来~这时为了降低茶树的发芽部位~促发出生活力较强的新枝~以更新衰老树冠~可采用重修剪方法。即用篱剪或小枝剪于春茶结束后剪去树高的一半~留下高40厘米左右的骨架枝,到第2年3月上旬在重修剪剪口上~提高15厘米修剪~并将树冠面剪成弧形,到第三年3月上旬~再在上年剪口上提高10-15厘米修剪。 茶树经过1-2次重修剪~树龄已长达几十年~其树冠已极度衰老~再用重修剪方法改造作用不大~这时得采用台刈方法~将发芽的部位下移到根颈处。即在春茶前或春茶后~用专门台刈剪或弯刀、锯子~离地面3-5厘米~剪去茶树的全部树冠。台刈后的茶树可参照幼龄茶树第二、第三次定型修剪方法修剪。此外要在台刈后第二春~结合定型修剪剪除从茶蔸上发出的一部分纤弱枝~每蔸只留下20根左右粗壮枝。 3. 茶树修剪后的管理 茶树修剪除了树冠本身的剪、采措施要运用得当以外~还要注意加强肥培管理。其中特别是重修剪和台刈茶树~在建造新的树冠时需要有足够的肥水供应~因此修剪前应结合茶园的深耕改土施足基肥~修剪后应注意追肥和防治病虫害。 五、冻害预防与救护 1. 预防冻害措施 ?引种:引种、选育和选用耐寒茶树良种。 ?科学选址:应选背风向阳的地段建茶园~避免谷地和风口处建园。 ?营建防风林带:有条件的茶园可以在茶园周围栽植防风带~能够有效阻挡冬季寒风和某些有害气体~提高茶园内的湿度和温度~保证茶树安全越冬。高山茶园在迎风口种植防护林带~可有效地抵御寒潮袭击。另外~种植防护林后~对改良生态环境、增加茶叶产量、提高茶叶品质均有良好的效果。 ?套种绿肥:秋季在茶园行间套种越冬绿肥~覆盖地面~可提 高土壤温度~有利于减轻冻害~春天这些绿肥又可当肥料。适宜套种豌豆等。 ?铺草防冻:一般而言~在成龄茶园覆盖厚10cm左右的稻草、杂草等农作物秸秆~能在冬春季节提高土壤温度2-3?~增加土壤含水量4%-8%~对茶树安全越冬十分有利。秋末冬初在茶树行间铺草~同时还可以在茶树树冠上覆草。 ?熏烟防冻:一般结合烧焦泥灰进行。面积较大的茶园可采用熏烟方法~即寒潮将要来临时~根据风向、地势、面积设堆~气温降至2?左右时点火发烟~既可防止热量扩散~又可使茶园升温。 ?加强茶园培育管理:采用科学合理的茶园培育管理技术~可以促进茶树健壮生长~提高茶树抗寒力~收到安全越冬的成效。其主要培管内容有以下各点:一是秋季进行深耕改土,二是合理采摘~及时修剪~适时封园,三是生长季节加强肥培管理~注意采养结合~早施磷钾肥~前促后控分次追肥~冬季来临前不施或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在秋、冬季施足暖性的农家肥~促进茶树健壮生长~以积累较多的有机物质~促使枝条提早木质化~增强抵抗力~提高土温~达到安全越冬的成效。四是浇灌越冬水。水源充足、灌溉设施较好的茶园~在寒潮到来之前向茶园喷水、灌水~增加茶园空气湿度~使冷空气不易侵入~茶树不易受冻。 ?埋土保温:对一、二龄幼龄茶园可采用埋土过冬~在理土时要注意将茶苗顶部露出外面~不要全部埋起来~开春分期耙土。 ?覆盖保温:对高寒山区和易受寒风侵袭的茶树要用稻草、桔杆或树枝等覆盖树冠~并用草绳扎好~掌握“顶紧腰松”便于及时解脱。 2. 对受冻茶树的救护复壮措施 ?及时修剪:茶树受冻后~部分枝叶已失去活力~因而必须修剪~剪除枯死部分~使其重发新梢~培养骨架和扩大采摘面。修剪应因地因树制宜~按照“照顾多数同园一致 ”的原则进行。冻害轻的投产茶园~在“春分”前后进行修剪~剪去茶树的受冻枝梢,冻害重 的投产茶园~因修剪任务重、速度慢~修剪时间应提前到3月上中旬, 剪口要落在冻害枯死部位以下~防止继续干枯,受冻轻的1年生茶树, 在“春分”前后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留高12-15cm~受冻重的也要同时进行修剪~剪去枯死部分枝叶~修剪时间不能提前~以防“倒春寒”再次冻伤茶苗~过迟修剪则会延误复壮。 受冻茶树经修剪后~应适当留养~以恢复树冠。修剪程度较轻的茶树~春茶前期正常采摘~后期留叶采,受冻严重修剪程度较深的茶树~应留养春梢~夏茶打顶采。 ?摘除受冻芽:及时摘除受冻茶芽~以促进新芽萌发。 ?加强肥水管理:受冻茶树在修剪后应及时浇水~早施有机肥,在新枝叶片成熟后还可以进行叶面施肥,同时要结合施肥对茶树行间进行松土~深度约10cm~根茎处适当浅些~可提高地温~促使茶芽萌发。 ?培养树冠:对受冻严重需进行重修剪的茶树要培养新树冠。对重修剪或台刈的投产茶园要以培养树冠为主~根据茶芽的生长情况~可在夏、秋末实行打顶采~促进枝条生长粗壮,对轻修剪的投产茶树~春季留一叶采摘。 ?防治病虫害:修剪后的茶园的修剪枝要全部清理出园~以防病虫滋生、传染。茶树重剪20天后~应注意观察新芽抽发情况和虫情~及时做好害虫的防治工作~以保障新枝茁壮生长。 第四章 机械化采摘 一、机采茶园的栽培管理 1. 机采茶园的选择与垦植 ?机采茶园宜选择平地、15度以下缓坡或等高梯地、土层深厚、树势健壮、无缺株断行的常规茶园和密植茶园。 ?茶树品种宜选择发芽整齐、生长势强、种性较纯的品种茶园,新种植茶园时~应采用无性系良种~并注意早、中、晚生品种合理 搭配。 ?新垦和改植的平地、缓坡茶园~采用条栽方式种植~株距30cm、行距150cm或180cm、行长40cm左右。 ?陡坡阶梯茶园,梯面宽应不少于200cm,距内侧100cm处单行种植;每加植一行,梯面增宽150cm。 ?地下水位过高或低洼积水的茶园,要修筑暗沟、降低水位、排除积水,易发生干旱的茶园~要增设灌溉设施~行间铺草保水~增强抗旱能力。 ?机采茶园树高应维持在60-90cm~并在行间留有150cm的操作道。 ?机采茶园应在茶园四周留有200cm左右的通道~以便机械通行与肥料、鲜叶等运输。 二、机采茶园的修剪改造 1. 手采茶园改机采茶园的修剪 ?手采茶园改机采茶园,必须视树势状况通过系统的树冠修剪,待树冠形成平整的采摘面后,才能实行机采,没有进行良好修剪的茶园,不适宜机采。 ?生长健壮、未形成鸡爪枝、冠面比较平整、树高在80cm以下的青壮龄手采茶园,用双人修剪机轻修剪后,即可进行机采。 ?树冠高低不平~已形成鸡爪枝层~但中、下部各级分枝健壮、树高在90cm以下的手采茶园~需要深修剪机剪去树冠10cm左右~适当留养后~方可进行机采。 ?树高在90cm以上或树势衰老、但骨干枝健壮的手采茶园~需进行离地30cm左右的重修剪~同时改土增肥~培养好树冠后~才能进行机采。 ?树龄较大,树势衰败的茶园,要通过台刈改造,重新培育树冠后,才能实行机采。 ?重修剪与台刈改造后的树冠培育,要使用机器进行系统的机剪机采,以利于快速形成采摘面,提早成园投产。 ?手采茶园改机采茶园的修剪时期~从茶树生理角度考虑~以春茶前进行为好~但考虑到当年收益和第二年春茶质量~以春茶早结束早修剪~夏秋茶开始实行机剪机采比较实用。 2. 幼龄茶园与改造茶园的修剪 ?幼龄茶园在茶苗定植后,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系统的定型修剪,但第三次定型修剪必须用机器进行,高度控制在45cm左右,以后按常规方法机剪机采~每年比前一年提高5cm左右~坡地茶园宜将采摘面修剪成与山坡面平行以利机械采摘。 ?常规茶园改造后可参照幼龄茶园的树冠培养方法。在改造初期~用平形修剪机定型~用平形采茶机代替手工打顶采~弧形树冠茶园在改造后期~用弧形修剪机修剪~用弧形采茶机采摘。 3. 机采茶园的年间修剪 ?为提高机采鲜叶质量,每次机采后的5-10天内~要进行一次掸剪,修平,~剪去采摘面上突出的枝叶。 ?为维持茶树生长势~调节发芽密度~每年要进行一次轻修剪~修剪深度为3-5cm~修剪时期宜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进行。 ?机采茶园的行间与周旁,如操作行走不便时,要用修边机或大剪刀及时修边,保持20cm宽的通道。 4. 机采茶园的改造 ?机采连续进行多年后,当树冠偏高、树势衰退、叶层变薄时~就要通过改造来维持良好的机采树冠。 ?机采茶园的改造周期~一般连续机采5年左右~需进行一次深修剪,深修剪连续进行第二次后~需进行一次重修剪,重修剪连续进行二次后~需进行一次台刈或改种换植。 ?在进行深、重修剪作业时~可从上到下分几刀修剪,修剪刀口力求平整~防止枝干撕裂。 ?采取台刈、重修剪、深修剪改造措施时~应与改土、改园相结合~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尽可能将修剪枝叶还园或铺草覆盖,以增加茶园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三、机采茶园的采摘留养 1. 机采适期与采摘批次 ?机采适期应根据品种、茶类、茶季、采摘批次等多种因子综合考虑确定:如以一芽二、三叶及其对夹叶为标准新梢。 ?机采批次也要根据品种、茶类、等级、新梢生育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春茶采摘1-2次~夏茶采摘1次~秋茶采摘1-2次。 2. 机采作业要点 ?每台双人采茶机需配备3-5 人~主机手背向机器前进方向后退作业~并掌握采茶机剪口高度与前进速度,副机手面向主机手~稍滞后主机手40cm左右~使采茶机与茶行横向保持15-20度的夹角,余者扶持集叶袋~协助机手采摘~或装运采摘叶。 ?每行茶树必须来回各采一次~去程应使剪口超出树冠中心线50cm~回程再采去剩余部分~两次采摘高度应保持一致~使左右两半采摘面整齐~防止树冠中心重复采摘。 ?采摘时的进刀方向~应与茶芽生长方向垂直~进刀高度根据留养要求掌握~通常以留鱼叶采。 ?机采时的前进速度,在采茶机动力保持中速运转的条件下,以每分钟前进30m左右为宜。 四、采茶机修剪机的使用保养 1. 采茶机修剪机的选型配套 ?采茶机的选型要根据茶园立地条件与树冠形状来选择~平地、缓坡条栽茶园选用双人采茶机~零星山地茶园选用单人采茶机,弧形树冠选用弧霰采茶机~平形树冠选用平形采茶机。修剪机的选型要与采茶机相配套~即弧形采茶机选配弧形修剪机~双人采茶机选配双人修剪机。 ?采茶机修剪机的配臵~要根据生产规模与机械作业效率来确定~一般台时工效和年承担作业面积分别为:双人采茶机1.5亩和70亩左右~单人采茶机0.5亩和25亩左右~双人轻修剪机2亩和100亩左右~单人修剪机0.5亩和30亩左右~轮式重修剪机2亩和400亩 左右,圆盘式台刈机0.4亩和200亩左右。 2. 采茶机修剪机的使用要点 ?采茶机修剪机在使用前~机手要进行岗位培训~并熟读使用说明书;熟悉机械性能~掌握开、关机程序~刀片间隙调整~注意事项等操作要领。 ?采茶机修剪机的燃料~必须使用90号汽油和二冲程汽油机专用机油~并按20:1(新机最初20小时为15:1)的容积比配制~混匀后使用~不允许使用代用汽油与机油~或改变汽油、机油的配比。 ?操作时~应依据身体高低及茶行高、宽度~先将机器把手调节到最适应位臵后~再行机采、机剪~以免长时间操作引起过度疲劳而影响采、剪质量。 ?机器作业时~要注意人、机安全~机手与辅助人员要密切配合~换袋、出叶、调头、换行、间休等非有效作业时间~要关小油门~停止刀片运转~以防伤人,茶园中的铅丝、铁器等坚硬杂物~应在平时或事前清除~以免损坏机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 采茶机修剪机的保养 ?机器在使用前、使用中和使用后都要对各部件进行严格检查~如发现机件损坏和紧固件松动、脱落~应及时更换与调整~不允许机器带病或缺件工作。 ?采茶机、修剪机每天使用后~要清洁机体~用清水洗净刀片上的茶汁~擦干后在注油孔注入机油。 ?采茶机、修剪机应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定时定期进行拆洗、检修和加油。 第五章 常规茶园向生态有机茶园转换 若常规茶园的生态环境质量符合有机茶标准~经2-3年的转化期~可以从常规茶园转化为有机茶园。在转换期间~按有机茶标准的要求进行种植~不使用任何禁止使用的物质。同时~生产者必须有一个明确、完善、可操作的转化方案~该方案包括: (1)茶园及其栽培管理前3年的历史情况。 (2)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技术措施。 (3)能持续供应茶园肥料、增加土壤肥力的计划和措 施。 (4)防治和减少茶园病虫害的计划和措施。 经有机茶认证机构认证~可以颁发转换期有机茶证书。在转化 计划执行期间~有机茶认证机构将对它进行检查~若不能达到颁证 标准要求将延长转化期。 生产者的第1块茶园获得有机颁证后~其余的茶园原则上应在3 年内全部转换成有机茶园。已转换的有机茶园不得在有机茶园和常 规茶园之间来回反复。 荒芜3年以上重新改造的茶园可视为符合最低要求而减免转化 期。新开垦荒地种植的茶园也可减免转化期~可以直接申请认证, 如果有可以信服的材料证明近3年内的生产管理技术符合有机茶标 准最低要求的~可以申请认证。 高优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要点 二、茶园规划 园地规划要合理全面,统筹安排,土地利用要有远景规划和全局观点,在规划时要以现代农业为出发点;以茶树良种化、茶园水利化、生产机械化、栽培科学化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对区、块划分道路网、排灌系统,行道树、防护林带等设置,做好勘察设计工作,以茶、林、道、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治山、治水、治土为中心,实现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从茶园外貌看,茶树成片,道路成网,园地成块,茶行成条,林木成行,区格分明;对保持水土,涵养和水源,提高湿度,调节气温,改变茶园区域气候,避免茶树遭受气象灾害都起到较好的作用,对于千亩以上茶园还要规划好茶厂的建设用地等,绘制出整块茶园规划图。 1、道路设置、划区分块 茶园道路应由主干道、支道、步道、环园道几部分组成;要从长远考虑,一切布局和设施应适宜于机械化,便于机械行驶和车辆运输,也要有利于水土保持,同时要坚固美观。干道为整个茶园的交通要道,对内是各个生产区的纽带,对外与 公路相衔接;小面积1000亩以下茶园和公路贯穿,茶园内不设主干道。干道设置路宽4—6m,纵度小于6度,两边种植树木,开设水沟。支道按地形和茶园面积而设置,是园内运输的主要道路,同时也可以作为茶园划区分块的界线,要求宽3—5m,纵度小于8度,视山形及茶园面积而开筑。步道为茶园划区分块的界线,是从支道通向茶园地块的道路,与茶行垂直或成一定角度相接,路宽1.5m,两条道路距离不宜过大,以便作业,以40—60m之间为宜;横步道以10—15行茶树设一条为宜。环园道设在茶园四周边缘,为茶园与农田(地)的分界,可与干道、支道、步道相结合。 2、因地制宜,建立蓄、排、灌水利系统 根据茶树生物学特性,既喜湿又怕渍的特点,茶园规划设计时水利系统设置,应以适宜水利化,统筹安排,合理设计,将各种水利设施配套成龙,以利科学调配水利资源,做到遇涝能排,遇旱能灌,“蓄雨季之余,补旱季之不足”,“调河溪之水,为茶园之所用”,避免水土流失,同时茶园水利系统与道路相连系,做到路路相连,沟渠相通。 茶园蓄排水沟,要求能蓄水保墒,保持水土,排除渍水,旱季引水入园,不妨碍机械作业;平地茶园要以排水沟为主,排蓄结合,坡地及梯地茶园要以蓄水沟为主,蓄排结合。水沟系统一般由截洪沟(隔离沟)、横水沟(竹节沟)、纵水沟组成;截洪沟是为了防止茶园上方的洪水、杂草、泥石等物侵入茶园而设置,一 100cm,宽40—60cm,视当地条件而定。横水沟主般设置在环园路内侧,深50— 要是减缓径流,积留表土,防止水从梯面侵出,避免冲刷;设置于梯面内侧。纵水沟主要是排除园内多余的水分,设置于各片茶园之间,道路两旁或园中地形地势低的积水线上,要求沟深20—30cm,宽40—50cm,坡度大的地方要设置消力池。 3、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在人行道旁、主渠道旁、陡坡和沟谷边水土易冲刷的地方,进行植树,固实路、沟防止水土流失,绿化环境,以每亩20株左右为宜,沟旁以1.5—2m植一株为宜。在有害性干寒风袭的地方进行营造防护林带,要达到防御灾害,绿化环境,又不妨碍交通;以几层林木(乔木、灌木)组成,且结构疏松为宜,一般要求种植乔木型树种4—6行,行距2—3m,种植灌木型树种2—4行,行距2m。树种选 择要求生长快,抗风力强,适宜当地气候、土壤条件要求,且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乔木和灌木树种。覆荫树种植要求以不影响茶叶产量、质量为原则,建于温凉地带且雾多的茶园,覆荫树不宜种植过多,以每亩5株左右为宜,如果土壤干燥、湿度低的地方,视其情况适当增多。 三、茶园开垦 茶园地块选择和规划就绪,即可进行园地开垦;由于园地开垦破坏了地面原有的植被,极易引起水土流失,所以在开垦时,要按照茶园的设计总体规划,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坡度,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合理利用土地;在清理地面障碍物时,应根据障碍的情况和当地条件,进行不同程度的清理,如地面原生杂草不多,可不必砍除,在开垦时埋入种植沟内,以腐化后提高土壤肥力;若杂草繁茂高大,则应砍除,用以制造堆肥或烧焦成泥灰充作茶园肥料。在清理地时,不影响茶园道路、排灌系统和茶园规划布置的情况下,应保留好道路、沟渠旁的林木以及茶地边缘不宜种植茶树地块的树木。 在茶园地块开垦时,由自下而上的施工,又从上而下地整理;一般要求梯面宽1.7—2m之间,梯层等高,环山水平,大弯随势,小弯取直,心土筑埂,表土回沟,外高内低,外埂内沟,梯梯接路,沟沟相通。首先挖出最底的第一梯梯面,再挖种植沟,挖种植沟要求深宽60×60cm,土层板结地带应酌情加深,种植沟上沟边离上梯埂脚为梯面总宽的1/3处进行开挖;第一梯种植沟开好后再开第二梯,首先把第二梯应占面积上的杂草、草皮削下放入第一梯种植沟沟底,接着把土壤熟化层铲下放入第一梯种植沟内,把杂草、草皮盖严,再把第二梯梯面整平,方法如第一梯开挖种植沟,以此类推地逐一往上开挖。整片茶园开挖完成后,使心土进行一定时间的充分晒垡后,再进行整理。 四、园地整理 茶园开垦结束,心土进行一定时间的充分晒垡,种植沟内土壤也得到沉降,恢复土壤毛细活动后,至茶苗定植前10天左右开始整理平梯;首先每亩施入符合有机茶园、绿色食品茶园和无公害茶园要求的复合肥40Kg,磷钾肥40Kg以及1500—2000Kg有机肥;各种肥料施入后,充分与种植沟内的腐熟土壤搅拌混合均匀,然后从最上梯开始,逐一往下回平,梯面外高内低,一般斜角在5度左右为宜。 五、茶苗定植 “良种化、规格化、地膜化”是建设高标准茶园的一个重要内容,种植规格和选用良种与茶树成园采摘时间、产量质量、机械化生产管理等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定植时要选用良种茶苗,为增加茶叶产量,提高茶叶品质,增强茶树抗逆性,调节采制劳力矛盾,提高采茶工效,适应茶叶生产机械化,建立丰产优质茶园打好坚实基础。在大面积(1000亩以上)茶园,应以早发、中发、迟发品种适当搭配种植,分片、分区种植,要避免品种混杂,同时品种不宜过多,否则会使生产管理带来不便,也影响茶叶质量,一般以1—3个品种搭配种植为宜。进行品种搭配种植的目的是使采摘期错开,延长采季,压低洪峰期,以调节采制劳力矛盾,初制厂机械设备的经济利用,提高茶叶初制加工质量。 在定植规格上,要合理密植,其密植的程度要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的土壤情况,不同的管理水平,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地形地势,来考虑种植密度、株行距、排列方式,要灵活掌握。种植过密则一方面浪费茶苗和增大种植劳力,从而加大建设投资;另一方面在成园后通透性差极易引发病虫害。种植过稀则不利于成园,延迟投产时间和影响产量的提高。云南大叶种品系,种植不宜过密,一般梯面宽 15001.7m左右的茶园地块,实行单行条植,株距30cm左右,每亩种植茶苗1200—株为宜;梯面宽2m左右的茶园地块,实行双行条植,株距35cm左右,行距45cm左右为宜。在定植时还要根据茶树植物学特性,即趋肥生长的特点及土壤结构性能和心土筑埂部分下滑的可能性,稍向上靠,总之要使茶园开采期茶树在梯面中央。 茶苗定植要尽量做到“四不栽”,即:地不平整不栽,土不细不栽,土不潮湿不栽,病苗弱苗不栽,晴天烈日不栽。定植方式是在整平的梯面上开一条深10—15cm的沟或根据株行距打坑,沟或坑要随上梯埂而弯,然后轻剥除营养袋,注意不要把营养土捏烂,以免损伤茶苗根系;根据种植规格放在开好的沟(坑)内,回拢挖出的细土,加以轻压营养土周围的部分土,使回拢的土与营养土密切结合,注意不要挤压营养土;深度以整个营养土覆盖严为宜;插穗切口朝同一方向,植株朝风向顺风倾斜15度左右,有利于薅锄及茶苗在生长过程中互不影响。移植裸苗(地苗),要边起苗边定植,尽量避免栽隔夜苗和病苗,如当天确实定植不完的茶苗要进行假植;定植时,左手五指拼拢,梢弯曲,在开好的定植沟(坑) 内,用细土按出一个馒头状土凸,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茶苗根茎部固定在小土凸上,用右手把茶苗根系向土凸四周扒开,注意根系不要折叠,使其在土凸周围均匀伸开,然后回拢周围细土,加以轻压,深度要根据茶苗大小灵合掌握,要使着叶部分充分露在土外。定植时间以农历5月下旬至7月中旬最为适宜。在定植时无论是袋苗还是裸苗都要选用壮苗,大小基本一致,也可以视茶苗大小分级定植;弱苗、病虫害苗要剔除,以免弱苗在定植后死亡而缺株断行和长势不一,不利于管理,以及病虫害苗定植后,病虫在大田中传播扩散。同时如果有条件的要进行地膜覆盖,在定植时要为地膜覆盖打好基础,要求定植点要低于墒面10cm左右。 六、茶园地膜覆盖 茶苗定植结束,如果有条件要进行地膜覆盖;采用地膜覆盖能提高茶园土壤温度,增加有效积温和保持土壤湿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延续土壤高湿的时间,同时抑制茶带杂草生长,减少除草劳力,在春季有利于春茶提早萌发,在冬季有利于预防冻害,在旱季有利于保水抗旱;另外,土壤地膜覆盖后,能防止雨滴直接打击地面,有利于避免土壤侵蚀和养分的淋失;因此,在茶园幼苗期进行地膜覆盖,对促进幼苗生育及提高茶苗移植成活率都具有良好的效果。根据有关试验表明,在成年茶园中进行地膜覆盖,同等条件下,与未覆盖地膜的相比,茶树平均每个新稍生长增加12.4%,平均每个芽叶重量增加14.6%,吸收根总重增加44.1%,茶叶产量全年增加18.1%,除去覆盖成本,每亩茶叶的收入增加10%以上。 在茶园中进行地膜覆盖,要根据茶树既喜湿又怕渍的特点,从土壤的性能(如渗透性、粘结性等)、地理位置(如缓坡、平地、低洼积水等)、降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来进行设计地膜的覆盖方式;如土壤渗透性好的缓坡、平地及降雨量适中或偏少的地块,采用深“V”形方式覆盖,便于水分充分从茶苗根部渗入;如土壤渗透性差、雨量偏大的地块,采用浅“V”形方式覆盖,且微向上埂方向倾斜,使部分雨水从茶苗根部渗入,另一部分从梯埂脚渗入,防止茶苗涝害;如水分大或低洼积水的地块,采用深平行方式覆盖,,使雨水从墒两边下渗,防止茶苗涝害。 地膜覆盖好后,地膜边缘要压实,以免地膜被风吹起及地膜下的水分被风带走,降低土温,失去地膜覆盖的作用,同时在地膜上面的茶苗根茎部放入适量不易板结、渗透性好的细土,既对地膜具有压实的作用,又不妨碍水分渗透,同时防止高温季节茶苗的根茎部被灼伤。 七、种植初期管理 管理是茶叶种植的关键,种植成败在于管理,“三分种,七分管”的谚语充分证明了管理的重要性,因此,种植后要充分做好管理工作。 1、补苗 新建茶园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死苗,应在种植当年开始到种植后1—2年内将缺苗补齐,并且补植的茶苗要进行特殊护理,否则长势弱,不能与其他茶树同时投产,形成园貌参差不齐,也不利于产量的提高。 2、施肥 茶苗移植到大田后10—15天左右,茶苗已成活,而在开挖种植沟时,肥土已翻入沟底,墒面表土肥力贫瘠以及茶苗根系浅而不能吸收到土壤深层的养分,土壤养分不能满足茶苗生长需要,所以必须及时给予施肥补充;施肥要做到“少吃多餐”,使用的肥料要符合有机茶园、绿色食品茶园和无公害茶园要求的速效肥, 10cm,浅沟施入覆土,树势在移植15天左右开始追施。施肥时要求离根茎4— 越大越向外移;以免茶苗根茎被肥料灼烧,同时由于茶树吸收根随茶苗生长而向外延伸,便于养分被茶苗根系吸收。 3、茶园耕锄除草 幼苗茶园除草,要做到“除小除尽”避免与茶树争夺养分;可结合浅耕培土进行,每年进行3—5次,深5—10cm左右;不能搜根,在离根茎部10cm范围内要以铲削或拔除杂草,同时进行培土。 4、定型修剪 定型修剪是促进分枝,控制高度,抑制顶端优势,使单轴分枝尽早转为合轴分枝,加速横向扩展,培养粗壮骨架,为建设广阔密集的高产优质树型奠定基础。当茶苗长至30cm左右,主茎粗3mm以上时,进行第一次修剪,修剪高度以15—20cm为宜,剪去主枝,主枝即在剪口下2—3个腋芽萌发成第二层骨干枝;第二层骨干枝长至40cm左右进行第二次修剪,修剪高度在第一次修剪的剪口上提高20cm; 树高长至80cm左右时,进行第三次修剪,修剪高度再在第二次修剪的剪口上提高20cm;每次修剪时树枝修剪部位都必须充分木质化,否则腋芽萌发分枝角度小,不能达到理想的修剪效果。第三次修剪后,芽叶萌发时即可以进行轻采,实行以养为主,以采为辅,要做到“采高养低,采心养边,采大养小”的原则。 从整个栽培过程来看,“栽”是基础,“培”是提高产量、质量的关键,所以要建好一亩管好一亩,种好一块,管好一块,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和社会经济迅速的发展,人口急剧增长以及人类对资源不合理的开发活动,茶园生态环境与茶叶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城乡工、矿企业的扩大而加大三废物质的排放和茶叶生产中化学化的发展,化学肥料与化学农药的大量、不合理地施用,以及如生长激素等化学物质的使用又进一步恶化了茶园生态环境,造成茶园生态失衡;以致水、土、气资源遭受污染,茶园土壤质量下降,茶叶品质,尤其是卫生品质,得不到保证,不仅直接威胁着人体健康,也直接影响茶业经济的收入。 有机茶是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资源,环境,茶,健康间的相互关系得以协调。其生产基地必须是清洁无污染的生态环境,生产过程中必须维持水、土、气资源的持续生产力,其生产过程必须截断外来污染源和自身对环境的污染。有机茶的产品质量、基地环境条件以及生产过程的要求等均由有机食品基地环境条件、产品质量标准、农药与施肥生产规程等有机食品系列标准的执行来实现。有机茶的生产结果是杜绝了农药、化肥、环境激素等污染物进入茶园环境,保护了茶园生态环境,促进了良性生态循环,进而保障了人类健康,促进茶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云南省茶园大多分布在山区,茶业发展不平衡,经济、技术基础相对薄弱,且面临管理粗放、水土冲刷、肥力下降、生态失衡、农药污染和效益低下等多重压力,努力寻求茶业可持续发展即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非常迫切,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云南省绿色经济强省战略和全国十项重大农业科技推广措施的全面实行,云南有机茶园的建设方兴未艾;“ 根据可持 续发展的理论,现代可持续茶园生产的主要内容为:调整优化茶园结构,建立与环境协调的生态茶园;推行有机栽培技术,保持茶园生态平衡;发展多种经营,维持茶园经济、社会、自然的良性循环,提高综合生产力。因此,有机茶园的生态位建设是有机茶的根本, 有机茶园的生态建设技术: 一、有机茶园生态建设的作用 生态建设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体现在:(1)保持水土,避免水土流失,提高土壤、光能、肥料的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2)营造理想地域小气候,适合茶树生长,有利于茶叶含氮物质的合成,并促使叶质柔软,持嫩性强,增进茶叶香气和滋味,改善茶叶品质;(3)共生互惠,提高整体生态效益;(4)保持生物多样性,天敌资源丰富。 二、有机茶园生态建设措施及配套技术 有机生态茶园是个开放的系统,其功能的充分发挥,离不开良好的宏观生态环境。因此,建设有机生态茶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有机茶园生态栽培技术 有机茶园生态栽培技术主要有:水平等高条栽以防止水土流失;开沟排水以降低地下水位;人工种草或地面铺草以稳定土壤耕作层,提供天敌栖息地,避免使用化学除草剂,破坏茶园土壤的理化结构;科学施肥以防止土壤肥力衰退和污染,利用种草养畜轮作增加有机肥,重施基肥,杜绝化肥、化学农药的投放,特别是避免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的施用所造成的茶树体内的碳氮比改变和某些吸汁性害虫的猖獗。选用复合立体生态栽培模式在改善茶园生态条件,促进茶树高产、优质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2、生态模式的选择 有机生态茶园宜选在生态环境较为优越的茶区建立与发展。为此,应对茶区的山、林、水、路等做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尽量保护茶区原有的树林、植被,不宜植茶的陡坡、山顶、山脊、山脚、沟边及空隙地等大力植树造林;茶园四周、风口设置防护林带等,以不断改善宏观环境条件,创造一个适宜茶树生育的生态环境,同时促进农、林、牧、渔的平衡发展。茶树生态建设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光、热、水、气、养分等自然资源,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有效、持续地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极大地提高茶叶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益的一种措施。以立体茶园生态模式为好:在山顶、 山岗、道路旁套种常绿树木,以起到防护水土保持作用,在园地内、实行间作,如樟、桃、梨、李、樱桃、银杏、柿树等,梯坎可种植金银花、大叶猪屎豆等。对幼龄茶园,还可实行茶粮(蔬)间作,如蚕豆、豌豆、黄豆、绿豆、花生、蔬菜等。如茶,果复合型:在茶园内合理套种一定数量的果树(如梨、芒果、柿、葡萄、银杏)或中药(如砂仁)、桑树等,使茶园不仅有茶叶的经济收益,同时也有果、药、桑的效益。茶,林复合型:在茶园周围或梯壁上种植香樟、泡桐、橡胶等林木。一方面利用林木的遮荫作用,改善茶园的生态条件,使之有利茶树生长;另一方面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使生物群落保持最大的稳定性;林茶间作还能净化空气,有利于生产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另外还可采用葡萄—茶树—食用菌立体栽培模式等复合茶园。 三、有机茶园生态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以茶为主,立体种植,多物种组合,是云南有机生态茶园的主要组织形式;国内生态茶园方面实践的成功表明,对物种的选择,尤其是高层树种的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悠关有机生态茶园建设的成败。 1、树种选择:宜选择能与茶树共生互惠、主杆分枝部位较高,冬季落叶、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或能扬茶树之长,避茶树之短,适宜当地种植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落叶速生树种。适宜云南茶区种植的高层树种有梨、柿、桤木、香樟树、橡胶树等。 2、种植方法:种植在茶园中的经济林木,既要兼顾对茶树的合理遮荫,又要兼顾到能够充分发挥它的生态和经济效应。在茶园四周及道路、水沟两旁种植防护林和行道树,设计要科学合理。防护林行距3,5 m,株距2,3 m,前后交错栽成三角形,宽度在10 m以上,可选择枝叶繁茂、有经济价值的速生树种,如:板栗、核桃、油桐、桤叶树(水冬瓜树)、杉松、银杏等。在茶园中种植遮荫树不能太密,树林郁闭度在30%左右为宜。选择如:桔子、樟树、柚子、龙眼、李子、杨梅、荔枝、印楝树等枝叶稀疏的速生经济树种,按行距×株距:10×10 m种植,每亩6,8株。通过防护林、行道树和遮荫树的种植,使整个茶区园林化,形成不同层次的主体结构和复合生态系统。 3、生产管理:从便于生产管理和有利于茶树通风透光的目的出发,间作树的分枝高度应控制在1.8米以上,在主杆不同方向上留3,4个侧枝,在侧枝上留2,4个分枝,使侧枝与侧枝之间,分枝与分枝之间在层次上,方位上,叶层 厚度上做到措落有致,稀密适宜,合理分布。除了每年都要整枝修剪外,还要根据茶叶生产的需要,及时疏掉一部分大的枝条,保持绝大多数茶树既能得到直射阳光的照射又能得到间作树枝叶的遮荫。 总之,有机茶园的生态建设,它既符合茶树喜温喜湿和漫射光的生物学物性,又符合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生态平衡的自然法则。实践证明,有机茶园生态种植可以改善小气候环境,抵御不良气候的侵袭,动物多样性指数增加,促进了生态平衡。在生态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茶叶的营养成分提高,茶树的生产能力也比纯茶园提高。可以说有机茶园生态种植是解决茶叶生产过分依赖化万能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根本性的措施。但有机茶园生态种植,并不是随意种植都能取得好的结果,若不当会使产量下降,会引起病虫害的侵袭。因此,凡能改善茶树生存与发展的因子,皆可组合进有机茶园生态系统中。如高层树种的种植密度,是关系到茶园生态建设成败的关键因子,直接影响茶园生态结构的分布与功能的发挥。其设置应以创造适宜茶树生境条件为准则,并据此依不同树种、茶树不同发育阶段以及不同季节做适当的调整,以优化茶园生态结构,提高茶园系统整体产出功能。有机茶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技术 有机农业是指一种完全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农业生产体系~发展有机农业是遵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模式。在有机茶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有机茶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有机茶园的病虫害生物防治必须达到无污染、无残留的防治要求~其防治策略应以农业防治为主、各种生物防治技术为核心~同时发挥牲物理防治的优势~从而使所产生出的茶制品达到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标准。 一、农业防治 茶树害虫作为茶园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茶园的采剪制度、栽培技术、田间管理不仅影响害虫赖以生存的茶树或其它生物的生长发育~也影响土壤、小气候、以及天敌的变化~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害虫的发生与消长。有机茶生产中~根据害虫、创造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不利于害虫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有可能抑制或消灭害虫为害。 ,一,农业防治的特点 大多数农业防治可结合采剪、耕作、施肥等技术进行~防治方法有效、安全~ 易于推广~措施多样~对害虫的抑制作用持久、综合。其局限性是见效缓慢~不易觉察~易被忽略~某些措施有时可能与防治害虫矛盾。 ,二,常用的农业防治措施 采摘、修剪和台刈: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及时采摘、合理修剪、台刈可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抑制喜湿或郁闭条件下的黑刺粉虱、介壳虫等发生~不及时采摘可导致小绿叶蝉、茶蚜等嗜叶性昆虫的数量增长。 耕翻整地:冬季结合施用有机肥进行深耕培土~可将土表层和落叶层中越冬和害虫如茶尺蠖~扁剌蛾蛹~茶叶斑蛾幼虫、茶叶夜蛾、茶短须螨等害虫的蛹、幼虫和卵及多种病原物深埋入土中~同时~也可将深土层中越冬的害虫如蛴螬~象甲类幼虫暴露于地面~使之因环境不适或天敌捕食而致死~翻土时结合适当镇压~可造成机械死亡或虫蛹翌年无法羽化出土。中耕可促进通风透气~促进根系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破坏害虫的地下栖息场所~一般夏秋季节翻土1-2次为宜。 合理种植:选用无病虫的种子和苗木~尽量采用丛栽或条栽,播,的方式~避免过度密植。 适当间作:小绿叶蝉发生严重的茶区~茶园不宜间作花生、猪屎豆等豆科作物~斜纹夜蛾发生地区不宜与甘薯间作~茶园附近的果树或种植遮荫树也是介壳虫~黑剌粉虱~蓑蛾等害虫的寄主植物。 合理施肥:如施用氮肥可提高茶树对茶橙瘿螨的抗性。石灰不利于蓟马、叶蝉的生存等。过磷酸钙作根外追肥~对红蜘蛛有杀伤作用。施肥不当也可有利于某些害虫~引起某些嗜叶类害虫的猖獗。 科学除草:杂草防碍茶树正常生长助长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象甲、地老虎等害虫的生育和繁殖。杂草常供多种天敌栖息、摄取补充营养~勤除杂草~及时深埋则可减轻危害。 其它农业措施也各有其防治效果。如及时清除残枝落叶~能减少虫源,适时灌溉、排水能迅速改变田间环境条件并可兼治某些害虫。 二、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及其产物控制害虫的方法。包括传统的天敌利用和昆虫不育、昆虫激素及信息素的利用等。生物防治可克服化学防治导致害虫抗药性、杀伤天敌和污染环境等缺点~是有机茶害虫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我国茶园的天敌昆虫约有800-900种。 ,一,生物防治途径 1、天敌保护:保护并促使天敌自然种群的增长~以加大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保护方法有多种多样~对修剪、台刈下的枝叶~可先堆在茶园附近~以利于天敌迁回茶园~人工摘除的卵块、虫苞、护囊等应放在四周有水包围的坛、钵中~待寄生蜂和寄蝇羽化飞出后再行处理。用草把收集蜘蛛~释放于有机茶园防治害虫,用人工巢箱招引益鸟啄食茶园害虫。保护蝌蚪及青蛙~养鸡鸭防治茶蚕等。 2、天敌的大量繁殖释放:当本地天敌的自然控制力量不足~尤其是在害虫发生前期~可大量繁殖天敌昆虫、释放于田间或温室防治害虫~主要如茶尺蠖绒茧蜂、赤眼蜂、草蛉、食虫瓢虫及农田蜘蛛、捕食螨,如植绥螨、大赤螨,。 另外~可大量繁殖病原微生物~并加工成生物农药加以利用。目前~生产上可利用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以下几种:1,细菌:以苏云金杆菌最普通~主要防治鳞翅目害虫的幼虫,日本金龟子杆菌,Proteus sp.,~用其100倍水溶液喷施茶树~对小绿叶蝉和茶橙瘿很有效。 2,真菌:除白僵菌、绿僵菌、青虫菌、黑刺粉虱韦伯虫座孢菌外~还有虫霉、链霉菌等菌种的代谢物等。 出60多种病毒~已 3,昆虫病毒:据统计~我国已从40多种茶树害虫中分离 在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有核多角体病毒,如茶尺蠖NPV,、颗粒体病毒,如茶小卷叶蛾GV,。其特点是寄主专一性强,在自然界滞留时间长~常能引起流行病。 3、天敌的引种:主要引种天敌昆虫~包括国际引种、国内移种、或近地迁移。 ,二,生物防治的特点 天敌是一类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异地引种或人工大量繁殖、释放、生产~成本也不高,天敌常能长期控制害虫~捕食量大并且天敌对作物、益虫、人、畜基本无害。其不足处是:一种天敌只能防治一种或少数几种害虫:寄生性天敌显效慢,防治效果常因环境条件变化而不稳定,不易贮运等。 三、物理机械防治 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或器械防治害虫。包括最简单的人工捕杀直接或间接捕灭害虫~或破坏害虫的正常生理活动~或使环境条件变成不能为害虫接受和容忍的程度。既可用于预防虫害~也可在已经发生虫害时作为应急措施。 ,一,捕杀 利用人工或简单器械捕杀害虫。如震落有假死习性的茶黑毒蛾、茶丽纹象甲、用铁丝钩杀天牛幼虫~对局部发生量大的蚧壳虫、苔藓等可采取人 工刮除的方法防治。 ,二,诱杀 a.利用趋性:多数昆虫有趋光性。可在灯下放臵水盆~水面上滴少量洗衣粉~害虫趋光落水致死。此外~还可以利用某些害虫的趋化性~在诱蛾器皿内臵糖、醋、酒液~可诱杀多种害虫。用牛、马粪可诱集蝼蛄,有些颜色~如黄色对有翅茶蚜、小绿叶蝉、茶叶蓟马有一定引诱力~可利用粘性黄皿、黄板诱蚜作为测报和防治的措施。b.性外激素诱杀:主要是采取直接诱杀和干扰交配两种方式。诱捕法是在一定区域内使用足够数量的诱捕器~并使诱得的雄虫比雌虫多~从而造成田间雌虫保持不孕状态~降低下一代虫口数量。干扰交配即迷向法~其依据是在田间释放大量性外激素~破坏雌雄之间的正常信息联系~使雄虫失去寻找雌虫的定向能力~而不能进行生产上已经开始利用茶卷叶蛾的性外激素干扰和防治茶卷叶蛾。 四、其它的措施 1、病虫检疫:新辟有机茶园在引进茶娄或无性系茶苗时~应做好茶苗的检疫工作~杜绝异地病虫夹带传入~防范于未然。 2、抗虫品种利用:推广抗性品种是有机茶园防治病虫害的一根本措施。我国适宜生产有机茶的地区特别是山区和半山区的茶树一般为当地群体种~不仅生长不齐、不利于采摘和修剪~影响品质~而且抗病虫性参差不齐~因此~应逐步淘汰群体种~代以抗性的无性系茶树品种。 3、药剂防治:有机茶生产中禁用所有合成的农药~如拟除虫菊酯、有机磷酸酯、合成的植物保护剂等,可以使用不用化合物的昆虫提取液、植物提取液、海洋动植物残体、天然皂类物质。烟碱,尼古丁,因毒性极高而禁止使用~鱼藤酮、沙巴草,碱,、鱼尼丁因非常毒应慎用,可使用生物农药,包括植物制剂和微生物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秋茶结束允许使用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封园~以减少次年病虫的发生量。 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措施 www.cqagri.gov.cn [2006-10-12] ?作者: ?来源: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1、改善环境。新开辟有机茶园,应考虑周围有比较丰富的植被(林木等)和水 源。用现有的茶园开发有机茶,如果周围缺乏植被和水源的,应植树绿化,开辟蓄水池等,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好的生态环境中,有利鸟类的栖息和繁衍,许多鸟类又是茶树害虫的天敌,且食虫量很大。水源有利于两栖动物(蛙类等)的生存与发展,可增加茶树害虫的天敌类群。同时,环境的改善可促使小气候的变化和生物群落结构与生态位的变化,使其向着有利于天敌和不利于病虫的方向发展。 2、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国家通过检疫法令对植物及植物产品的调拨、运输和贸易进行管理,以防止危险性病虫草的传播和扩大,包括危险性病、虫、草的传入和传出。新开辟有机茶园,需要插穗和种苗时,运进前必须严格检查,力求苗木无病虫,尤其是对当地尚未发现的病虫更要关注。带有病虫的苗木,必须采取措施,消灭病虫后才可调进,以防新病虫在当地定居、蔓延和扩散。 3、人工捕杀。对茶园中某些目标明显和群集性强的害虫,可用人工捕杀的方法直接消灭。如蓑蛾类的护囊,卷叶虫类的虫苞,可直接摘除或集中消灭;茶毛虫、茶蚕、丽绿刺蛾幼虫的群集性很强,将虫枝剪下,投入1%的肥皂水中,或敲打虫枝,使虫体掉落在皂液中;象甲类成虫有假死性,在树冠下用簸箕或塑料薄膜盛接,然后振荡茶树,可将假死坠落的成虫集中消灭等。人工捕杀可结合田间管理进行,也可单独进行。 4、农业防治。茶树病虫的农业防治是指利用各项茶园栽培管理措施来控制茶树病虫害,包括选育抗病虫品种、茶园耕作、灌溉、排水、茶树修剪、施肥、茶叶采摘等,其中剪、采、耕最重要。 5、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病虫天敌或其产物来控制病虫害。茶园病虫的天敌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约有500余种,包括食虫昆虫、寄生性天敌、病原微生物、鸟类、蛙类等等。生物防治具有对人畜无毒、不杀伤天敌、不污染茶叶和环境,有扩散作用和长期效果等优点。 6、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采用物理因素来防治病虫害,迄今比较成熟、使用较多的主要是诱杀法。主要有灯光诱杀、糖醋诱杀、性诱杀、诱饵诱杀等。 7、植物源农药防治。在自然界中,有些植物具有毒性物质,将这些物质用水提取后可防治茶树害虫。由于植物的水提液对人畜毒性低,因此可用于有机茶园的病虫防治。一般的熬制方法为:将植物组织(根、茎叶等)捣碎-加水浸泡-加热熬煮-过滤,过滤液即可直接使用或稀释后使用。由于植物源农药毒性低,防治鳞翅目害虫,应掌握在抗药性弱的1-2龄幼虫期喷施。 8、矿物源农药防治。矿物源农药是指有效成分来源于无机化合物(矿物)的农药,在有机茶园中限制使用,主要有硫悬浮剂、可湿性硫、硫酸铜、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 茶树害虫的虫生真菌 梁宗琦 【摘要】:从罹病茶树害虫中分离到5种拟青霉,它们是:斜链拟青霉(Paecilomy-ces cateniobliquus Liang sp.nov.)、环链拟青霉(Paecilomyces catenia-nnulatus Liang sp.nov.)、细脚青拟霉[Paecilomyces tenuipes(Peck)Samson]、粉质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Holm ex S.F.Gray)Brown et Smith]和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Wize)Brown et Smith]。 【作者单位】: 贵州农学院 【关键词】: 茶树害虫虫生真菌粉质拟青霉玫烟色拟青霉黄豆饼粉菜青虫茶毛虫幼虫致病性蛹体 【正文快照】: 在不完全菌类中,拟青霉(尸aedlo二yce:Bainier)是包含虫生真菌较多的一个属。日本青木清(1957)〔,〕在穗霉(Spfcaria Harting)的属名下曾列举了16种昆虫 其中绝大多数是拟青霉。Brown等人(1557)〔8〕和sams。n(1974)〔10〕病原真菌, 也介绍了不少能寄生昆虫的拟青霉。Samson et 茶树害虫病原真菌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叶琪明 王拱辰 【摘要】:本文简述了我国茶树害虫病原真菌资源的调查和应用研究概况,并就茶树害虫虫生真菌开发利用中的一些问题作了探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茶树害虫虫生真菌资源开发利用贵州病原蝙蝠蛾刺蛾幼虫调查防治方法农学院 【正文快照】: 目前茶树害虫的防治仍以化防为主,由于茶树是叶用作物,采收部分又是直接喷洒农药的部位,而采下的鲜叶不经任何洗涤就直接加工成成品茶饮用,因此,世界各国对茶叶中农药残留量的限制越来越严格。寻求其他防治手段就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害虫的防治已进入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 茶尺蠖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杨培迪 高思青 宁静 禹利君 【摘要】:正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属鳞翅目,尺蠖蛾科,中国各茶区均有发生,是浙、苏、皖茶区重要茶树害虫之一。以幼虫食叶为害,严重发生时,茶树叶片及嫩芽全被吃光,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导致茶树早衰、耐寒力差、冬季易受冻害。为了控制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湖南省茶叶研究所; 茶尺蠖性信息素生物防治研究进展茶树害虫尺蠖幼虫核型多角体【关键词】: 病毒茶树叶防治效果单白绵绒茧蜂农药残留 【分类号】:S435.711 【正文快照】: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属鳞翅目,尺蠖蛾科,中国各茶区均有发生,是浙、苏、皖茶区重要茶树害虫之一。以幼虫食叶为害,严重发生时,茶树叶片及嫩芽全被吃光,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导致茶树早衰、耐寒力差、冬季易受冻害。为了控制该虫,目前各茶区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是, 一、 无公害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茶树是多年生植物,在各类茶园中有较稳定的生态环境,不仅病虫种类发生多,而且害虫天敌种类繁多量也较大,以及对茶叶卫生标准的要求,因此,在无公害茶叶病虫害防治措施上,应坚持以农业防治,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加 强 病虫害预测预报,科学施药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主要病虫的发生和减少对天敌的杀伤,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危害所造成的产量损失,确保无公害茶叶安全生产。 1、加强农业防治。从改善茶园环境,发挥生态调控力入手,创造有利于茶树生长和天敌繁殖而不利于病虫发生危害的条件。 1.1推广健身栽培技术。新建茶园应选择适宜种茶的土壤(PH4.5-5.6);播种前彻底清除荒地上带菌的死树根、树枝及杂草以减少病虫源;并进行深耕、施足经腐熟的有机肥,增强茶树抗病力;选用抗病品种(如湄茶419,湄502,601等)和无病苗木,经观察“419”和“502”品种既抗牡蛎盾蚧和抗茶饼病;播种前用1,硫酸液铜浸种24小时左右进行消毒灭菌;适当提高种植密度。 1.2适时修剪,翻耕除草,合理施肥。各类茶园在秋茶采摘后应对茶园进行全面修剪,清除病虫枝叶,并选用45,晶体石硫合剂(150-200倍)(或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或半量式波尔多液(75000ml667?m2)或30,机油电硫微乳剂(强力杀蚧)1000倍等药剂喷雾封园,降低病虫越冬基数;秋冬季对茶园进行翻耕,培土和施肥,通过翻耕,将在土表和落叶层中越冬的害虫(如象甲、蛴螬等)暴露地表致死,减少翌年虫口密度;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提倡重施底肥和冬肥防止偏施氮肥,每667 m2施足底肥1500-2000kg(经腐熟后的有机肥)和冬肥(或开园肥)100kg(以茶叶专用N.P.K复混肥),适时施用封园肥(9月,以饼肥为主),追肥每次纯氮不超过15 kg,减少氮肥施用量,可降低茶树中氨基酸比例,不利于蚜虫、蚧类和螨类发生,从3月-4月采收茶叶开始,每采茶一次应及时喷施1‰尿素加1‰磷酸二氢钾加1.8%爱多收水剂500倍液进行叶面喷洒。保持茶树营养平衡,促进茶芽早生快发,提高产量和抗病虫能力。 1.3 适当修剪,分批采摘,减少病虫危害。应因地制宜做好茶树的轻剪、重修和台刈等修剪工作,通过修剪,可清除在干上进行越冬危害的长白蚧、茶牡蛎蚧、角蜡蚧、龟蜡蚧、红蜡蚧等多种害虫,对修剪下来的病虫枝应先集中在茶园附近的背面低洼地,待若虫(如长白蚧)大量卵孵化时再进行烧毁,使寄生蜂(如红蜡蚧扁角跳小蜂、姬小蜂等)能够飞回茶园控制害虫的危害。同时,根据一些害虫聚集的趋绿性、趋嫩性和产卵习性,采取分批采茶,可采下小绿叶蝉、茶黄蓟马等虫卵和若虫,降低虫口密度,还可减少茶蚜,角盲蝽的食料,均起到减轻虫害发生。 2、保护利用天敌,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由于茶园具有较稳定的生态环境,茶树害虫天敌资源也相当丰富。全国已记载茶树害虫天敌有500多种,据贵州省茶科所在我市茶场和省内各地茶园调查,已鉴定的天敌种类达320多种,分10目,56科。如茶园中寄生性天敌约100种,其中姬蜂科40多种,茧蜂科17种、小蜂科22种,细蜂科3种,青蜂科1种,泥蜂科15种,寄生蝇科10种;捕食性天敌164种,其中胡蜂科4种,瓢虫拉54种,步甲科14种,草蛉科4种,蜻蜓类14种,食蚜蝇科10种,食蚜科3种,螳螂科4种,蠳螋类6种,猎蝽科10种,虻蝽科5种,以及蜘蛛类50种。病原微生物能引起部分茶树害虫致病死亡,目前,国内已有20余种微生物(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蚜霉、韦白虫座孢菌、座壳孢菌等)在防治茶树病虫害中获得成功,田间防治率达70%,持效至少3年,并从40余种茶树害虫上分离到63种昆虫病毒,其中核型多角体病毒38种,颗粒病毒17种,质型多角体病毒5种,非包涵病毒3种,茶尺蠖NPV病毒、茶毛虫NPV病毒也大规模应用于生产。据试验,植物源农药苦参素防治茶尺蠖、茶丽纹象甲、假眼小绿叶蝉等表现速效性强,防效好。应用寄生性昆虫天敌如赤眼蜂和黑卵蜂寄生茶小卷叶蛾、茶毛虫的卵,绒茧蜂寄生茶尺蠖和茶细蛾幼虫的寄生率达70%;另外,利用多种捕食性天敌,包括瓢虫、草蛉、蜘蛛、捕食螨对各种蚧类、茶蚜、小绿叶蝉及茶叶螨均起着重要自然调控效果。在茶树病害生防上,除了应用抗生素防治茶饼病外,可利用土壤中抗生素来抑制病毒病。我市茶区以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云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茶茸毒蛾病毒、大 茸毒蛾病毒、大蓑蛾病毒、茶蓑蛾病毒为主。丰富的天敌资源为开展茶树病虫生物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据。 保护利用天敌,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对控制茶树病虫效果好,既经济,又不污染环境,对茶叶生产安全,应大力推广应用。 在保护利用天敌资源的措施上,应采取适当提高茶树种植密度和在茶园周围种植阔叶树(如油桐树等)给天敌提供良好的越冬场所;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推广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农药和在天敌隐蔽期喷药,以及防治病虫时采取挑治、蓬面喷洒等方法减少对天敌的杀伤作用。 3、科学使用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对茶树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措施中,不仅要根据不同病虫害发生为害特性,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应考虑尽量减少对害虫天敌的杀伤作用和茶叶产品对人的安全性。因此,在无公害茶叶病虫害防治中科学使用农药十分重要,其主要技术是: 3.1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在农药使用品种上,首先要禁止使用国家已规定的DDT、六六六、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甲氰菊酯(灭扫利)、优乐得(扑虱灵)、乙酰甲胺磷、五氯酚钠、顺式氰戊菊酯(来福灵)及其复配药、三唑磷等农药品种,因为这些农药品种是欧盟国家茶叶农残必检项目,必须禁止使用。同时应大力推广白僵菌制剂、B.T制剂、茶尺蠖病毒制剂、茶毛虫病毒制剂、粉虱真菌制剂等微生物农药和鱼藤酮、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以及阿维菌素、吡虫啉、天王星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达到降低茶叶产品的农药残留量,减少对害虫天敌的杀伤和提高防治效果的目的。 3.2坚持采摘间歇期及时施药防治。在茶叶采摘间歇期特别要加强对刺吸类害虫的防治,如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橙瘿螨、蚜虫、介壳虫类、绿盲蝽、茶蓟马等害虫,这类害虫发生隐蔽、虫体小、世代重叠、繁殖速度快,对茶树危害性大,严重影响茶叶优质高产。因此,凡小绿叶蝉夏茶期虫量达15—20头/叶, 茶橙瘿螨虫量20头/叶(或螨叶率达50-70%)、茶有蚜枝率达10%左右(或平均蚜量1500头/百叶、茶黄蓟马百梢虫量达100头,介壳虫若虫量150头/百叶。以上的茶园就应在茶叶采摘间歇期施药应急防治(防治方法见表一)。 3.3 秋末期封园施药防治。每年的11月至翌年3月是茶树的非生产季节,此时期是多种害虫的越冬期,对环境抗性差,是用药防治的最好时期,可在秋末冬初用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或30%机油、石硫微乳油(强力杀蚧)1000倍喷雾封园,对害虫种类多,发生量大的茶园,先用2.5%联苯菊酯(天王星)乳油20-25毫升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5g/亩兑水50-75公斤喷雾,5-7天再封园,以压低冬前虫口基数,减少次年害虫发生程度。 3.4加强病虫预测预报,提高施药技术水平。针对茶树病虫发生危害,应加强茶园病虫调查,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加强对当地茶园主要病虫防治,对达到防治指标的茶园才施药,严格控制农药使用次数,农药使用浓度和安全间隔期施药(参考表一)以及在天敌隐蔽期采取扫茶蓬面施药方法,通过以上措施,达到对茶叶安全生产,保护天敌和提高防效的目的。 4、物理和机械防治,应用各种物理因素和机械设备防治茶树害虫。利用茶籽象甲、细绿金龟甲、茶角胸叶甲等害虫的群集性和假死性,采取人工捕杀或震落捕杀成虫的办法,即震拍茶丛,并用塑料薄膜铺于地面承接落地成虫,再集中烧毁;利用茶银尺蠖,茶叶夜蛾,茶鹿蛾及铜绿金龟甲等害虫的趋光性,在成虫盛发期利用灯光(如振频式诱虫灯)进行诱杀,可减少下一代幼(若)虫发生量,从而减轻危害。 无性系高优生态茶园的开垦及幼年期管理技术 作者:何青元 文章来源:茶叶所 点击数:930 更新时间:2009-9-4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之一,茶叶栽培及加工历史悠久。但目前,在我 省茶叶生产中所需的一系列技术不够完善,茶园开垦质量差,幼年期茶园管理 技术水平低,以至出现土壤地力退化、苗木成活率低、长势不佳等问题,因此,合理、正确实施茶园开垦及幼年期茶园管理技术是实现茶业“三高”的必要手段。 1(无性系高优生态茶园的开垦 茶树是多年生作物,茶园选址、开垦和种植质量的好坏是决定早投产和优质、高产、高效及经济年限长短的关键,特别是对无性系高优生态茶园来说,对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的要求也相对比较严格,因此,首先必须选好园址、做好开垦工作和掌握好栽植技术。 1(1茶园选址 为充分发挥无性系高优生态茶在质量上的优势,必须在茶树生长适宜区内选择有利的环境建园。无性系高优生态茶园应建立在空气清新、生物植被丰富,周围有较丰富的有机肥源;茶园土壤背景及理化性状较好,没有严重的化学肥料、农药、重金属污染的历史;生产者、经营者具有良好的生产技术基础,茶园周围有充足的劳力资源和清洁的水资源,并远离工业区和交通要道。 1(2无性系高优生态茶园的规划和开垦 无性系高优生态茶园的建立应从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良种良法的目标出发,要做好规划和开垦工作。 1(2(1茶园规划 茶园规划应做到合理利用土地,对道路、田块、排灌渠道、护荫树等综合考虑,既方便田间作业,又有利于水土保持。15度以下的缓坡按等高线布置茶行,15,25度的山坡宜开成水平梯级茶园。梯面宽度1.5m,2.0m梯壁要坚固紧实。茶行长度不超过50,,依地形而定。同时规划建设好茶园道路与蓄排水系统。主道路基宽6,、支道路基宽4,、步道路基宽1.5m,各道路相互连接成网,坡度较大的山地茶园各道路要修筑成“之”字形,茶园小区面积3—5亩设置步道,8—10亩设置支道;在茶园四周设置截洪沟与隔离沟,防止外界流水冲入茶园,可利用原有溪沟设置纵沟以排出茶园多余的地面水;与茶行平行设置横沟,坡地茶园每隔10,15行开一条横沟以蓄积雨水浸润茶地,并排泄多余雨水入纵沟以减少水土流失;在茶园内外适当地点建蓄水池以备旱季茶园灌溉用水。 在茶园中有目的地保留部分林木植被,茶园四周营造防护林带,适度种植遮荫树(行距×株距,10,×5,),每亩6,10株,使荫蔽度在30%,40%。在主要道路、沟渠边均应种植适宜的树木(如樟、杉、果树等),实行林、灌、草结合,以调节茶园小气候。 1(2(2茶园开垦 茶园开垦时,要清除灌丛、恶草茅根、树头、树根及碎石头,适当保留不妨碍种茶的原生树木作茶园遮荫树。按确定的行距(1.5m,2.0m)进行拉线定标,划出种植带,做到纵横整齐等距。划线最好以磷肥粉按等高标点划出种植带,既作标志又作园地施肥;种植沟的标准为50×60×70(深×底宽×口宽),由下往上开沟,杂草及表土回沟,亩施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2000,3000?、磷矿物肥150?作为底肥。种植沟经2,3个月的晾晒后,进行修筑梯地和种植沟回填,梯面宽2,时植茶沟位置距内壁60;,,梯面1.5,时,植茶沟位置距内壁40;,,以使植茶沟处于梯面的中心位置,梯面外高内低,成3,5度的内倾斜,梯地内壁成60,70度的倾斜。茶苗种植沟的开挖宜在种植茶苗的前年11月份至次年2月之间。 1.3无性系高优生态茶园的品种选择和栽植技术 1.3.1茶树品种选择。我省茶园栽培的品种要适合云南的自然条件,尽量使用无性系抗逆性强的良种,根据生产需要考虑品种搭配,表现出品种的多样性。目前我省推广使用的茶树良种主要有: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抗27号、云抗37号、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选九号、73,8号、73,11号、76,38号、矮丰、云瑰、云梅等13个国家级和省级无性系良种,其它还有一些地方无性系良种,如:清水3号,凤庆9号等。 1.3.2种苗质量:无性系大叶品种苗木质量要求如下:株高25 cm以上,茎粗大于2.5mm,着叶数5,8片,有1,2个分枝和2,3条侧根,侧根长大于10 cm,且须根较多、无病虫害的健壮苗木。 1.3.3种植季节:根据云南省气候特点,茶苗移栽在6月初,7月中旬进行。因为这时雨季已到,降雨逐渐增多,土壤湿润,茶苗栽下后容易成活,利于越冬抗旱。 1.3.4种植方法:以单行条栽或双行条栽为宜,其中单行单株条栽:株距20, 25 cm,约2000株/亩左右。双行单株条栽:小行距×株距:30×30 cm,约2700株/亩。?起苗。在挖取茶苗的前一天,要把苗圃土壤浇透,起苗要求全根带土,保持子叶完好,用移栽铲将茶苗带土挑出,分离,轻放入盛茶箩,如土质疏松,根系带土较少,要用红泥浆保护茶根。起苗要有计划,最好做到当天起苗当天栽完,当天栽不完的苗,要在荫蔽、土壤潮湿的地方假植起来。?茶苗运输与保存。上卸车时,手握茶苗根颈部,轻搬轻放,不得重迭挤压,以减少对茶苗的机械损伤。运至定植地点后,卸于荫凉处,晴天应浇清凉水,若在空旷无遮荫处或遇大雨,应用新鲜树叶遮盖。?栽苗方法。移栽扦插苗时,有条件的可在茶行中拉线打塘栽苗,种植塘内要求中间高,四周低,呈馒头状,塘深20,30 cm。移栽的茶苗,要尽量多带土,土少时可用红泥浆沾根。移栽时把茶苗放在塘中馒头型的小土堆上,让根系自然舒展分布在四周,用细土边培边压实,使根与土紧密结合,切忌根系折断或翘根。复土深度略高于茶苗根颈。种植茶苗后的塘略低于台面2-3cm,栽好后浇足定根水,保证茶苗成活。 2.无性系高优生态茶园幼年期的管理技术 茶树幼年期管理是茶苗成活与正常生长的关键,除低温冻害、干旱等自然灾害外,锄草、耕作与间作不应当是造成大量死苗的主要原因;定型修剪、施肥、防治病虫害等不及时也会对茶苗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2.1及时灌水,铺草抗旱 春茶期间易造成茶园干旱,当土壤含水率下降到18%时,有水源条件应及时灌水,每7,10天灌一次,根据当地条件采用自流灌溉、喷灌、滴灌等。茶园铺草可减少水土流失,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抗旱保苗,铺草以雨季结束10,11月结合茶园冬耕进行,材料以无带种子的禾本科作物、秸杆等在茶行间地面铺放,每亩1000,1500kg,铺放厚度约5,10cm,草上用泥土星点镇压,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对茶园的缺株断行,要在移栽后1,2年内用同一品种的苗木补齐。 2.2勤除杂草,合理间作 茶苗定植后当年10,11月根际拔草,10cm以外浅耕,行间中部可中耕埋草、定植后一、二年内每年耕锄三次,深10,15cm,为减少杂草,充分利用土地,广辟肥源,增加经济收入。选择一些矮杆作物如花生、豆类、马铃薯等, 并与茶行保持30cm以上的距离种植。 2.3适时定剪,增施肥料 适时定剪是改变茶树自发生长状态,培养健状的骨干枝,建造分枝密集、幅度开阔、采摘面宽的必要措施,一般是幼年期茶树要进行4次定剪:第一次于苗高40cm左右,主茎粗0.4cm以上,剪主枝,剪留高度约20cm于定植后生长旺季进行,第二次于苗高50,55cm,剪留35,40cm剪次生主梢,进行第一、二次定剪时须注意留外侧腋芽。第三次于苗高70cm以上,剪留55,60cm用篱剪剪平,经三次定剪后茶树高度均在70cm以上,即打顶轻采,茶季结束,进行一次轻修剪,在原第三次定剪基础上提高10,15cm,剪平树冠面。 幼年期茶树要适当补充养分才能促进其正常生长,并抑制早花现象,高优生态茶园中尽量少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强调重施有机肥。施用基肥时间在10,11月份结合茶园冬耕施用农家肥和微生物菌种堆肥,在3,9月份分三次施用商品有机肥、微生物肥等根外追肥,并适当配合施用少量尿素、复合肥等化肥。 2.4注意防治病虫害 茶园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是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高优生态茶园中主要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防治茶树病虫害。如茶饼病可用硫酸铜液防治,茶季结束后喷施波尔多液、石硫合剂进行冬季封园。另外,对小绿叶蝉等叶部害虫的防治,可在夏、秋茶季及时除草以减少虫源,并根据虫情适时喷施白僵菌孢子悬浮液、BT制剂和苦参碱等进行防治。同时,根据茶树生长特点、农药品种特性、病虫的生物学特性,选择适用于茶园中使用的化学农药。使用农药时,注意农药标签或说明书上的注意事项。另外,施药后的安全间隔期不能过长。不得使用茶园中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如滴滴涕、六六六、氰戊菊酯、三氯杀螨醇、来福灵、甲胺磷等。 生态茶园生草综合利用技术资料如下,, 1、茶园生草是天然优质绿肥和防旱覆盖物。“见青就有肥、腐烂就有肥”这句农谚,是劳动人民用来说明野生草作为绿肥的种类丰富、肥效好。茶园杂草是自然生长,抗逆性极强,形成的自然群落比较繁茂,叶多茎枝柔嫩,可直接多次割取,成本极低,不易带进外地的病、虫和害草等有害生物。在春茶、暑茶后和冬 季清园时茶园劈除的废弃杂草,是茶园防旱调节温度的廉价、优质有机覆盖物;生长在畦面、梯壁上株形矮小的嫩草和地稔等匍匐性益草,都是茶园理想的活体覆盖物。 2、合理养草,保护茶树害虫的天敌。茶园杂草品种繁多,如:日本菁等花期长的草种十分有利于寄生蜂的繁殖和活动,牛筋草、早熟禾等茎叶柔软的草种有利于鸟类筑巢繁衍后代。 3、留养茶树害虫的转寄主草。茶树害虫的食性较杂,根据实地观察,茶园内大部分杂草在幼嫩期被害虫危害的程度比茶树重。茶小绿叶蝉、茶尺蠖、茶毛虫、卷叶蛾等害虫都是茶、草兼食(吸)的害虫。为此,要及时割青,使杂草长期保持幼嫩,把茶树上的害虫引至草上,发生量大时可直接在草上用人工捕捉,如果暴发时,在草上直接使用药剂防治,减轻害虫对茶树的危害程度,避免在茶树上使用农药。 冬季茶园田间管理工作 “深翻、修剪、施足底肥、封园消毒、开挖压青或水肥沟”等为重点的高优生态茶园冬季田间管理工作。 冬季茶园田间管理工作技术措施:一是修剪整型。茶树冬季修剪是实现翌年春茶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目的是抑制茶树营养消耗、使树冠蓬面整齐,便于翌年采摘和管理。根据茶树的长势,具体的修剪方法有轻修剪、深修剪、衰老茶树的重修剪、衰老茶树的台刈。二是全园深翻改土,改良土壤理化性质。 茶园冬季深耕有利于疏松土壤,防止土壤板结,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渗水能力,对于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促进茶树根系的生长发育,恢复茶树树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土壤的深翻还可以起到杀虫灭菌的作用,把地表的害虫卵、蛹、有害的病菌翻到土壤下层,使之窒息而死,或者把下层土壤中的卵、蛹、病菌翻到土表上被日光晒死或冻死。深翻土壤的同时整理台面、清沟理渠,达到茶园“三保一护” (即保水、保土、保肥、护根)要求,减少水土流失。三是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茶园冬季施肥,以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堆沤肥、厩肥、人畜粪尿等农家肥或土杂肥为主,每亩施用量为1500公斤,配施茶树专用肥,每亩 50公斤,在茶树行间开沟20厘米深施,施肥后覆土,以防止肥料流失。台地茶园施肥,肥料应施在台地内侧。四是病虫害防治。高优生态茶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以预防为主,农业防治为基础,应用生物、物理防治等手段,控制病虫害的危害。冬季,茶树行间的枯枝落叶是害虫、病菌隐藏的地方,秋未封园,在秋茶结束以后,及时做好封园工作是高优生态茶园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搞好秋末药剂封园,可减少翌年的病虫危害,尤其是螨类。(五)茶园铺草。冬季茶园行间铺草,能起到保持土壤湿润、抑制杂草生长、保水、保土、保肥、保暖防冻作用,能促进茶树正常生长,是保障无公害茶园早产高效的有效农艺技术措施。可防冻,提高地温,增加有机质。每亩需绿色草料1500,2000公斤压青。材料就地取材,可利用青嫩的金光菊、解放草、绿肥等绿色草料及稻草、玉米秸杆、麦秆等覆盖茶树行间,能促进茶树春季早发芽,发壮芽,实现春茶优质高产。 一、 七个技术环节: 、等高梯层 每层经水平测量~要求等高~不须等宽 1 2、缓路横沟 缓坡环绕山路~梯层内侧有横排蓄水沟,即竹节沟,。 3、深挖条垦 种植沟宽深各50厘米。种植沟两侧浅挖15厘米,种绿肥,。 4、心土筑埂 将种植沟挖出的心土夯筑梯埂。 5、表土回园 将表土深埋入种植沟内。 6、良种壮苗 一年生的纯种壮苗 7、条植绿化 每行两列~株行距各30厘米~梯壁也要绿化。 一、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1、培植防护林、覆荫树等护林设备。在茶园四周、风口设置护林带(杂栗木为好);茶园内种植覆荫树(以香樟、木姜子、水冬瓜等最佳)。 2、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土壤是生态茶园生产的基础,保水、保土和培肥土壤是生态茶园土壤管理的中心环节。,生态茶园土壤保护强调以下技术措施:1)、茶园四周建隔离沟, 修筑等高梯田,茶树等高条植;茶园内修筑竹节沟,防止水土流失。2)、建立良好的茶园树冠等生物覆盖面,防止雨水直接冲刷土壤,增加雨水渗入,减少径流量。3)、茶园铺草,对常规种植的,-,年生幼龄茶园和重剪、台刈等改造后的茶园,以秸秆、草料等有机物覆盖土表,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培植土壤生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生物活性,还能减少水土流失和抑制杂草滋生。4)、合理耕作,对于土壤肥沃松软、无杂草、树冠覆盖率高的茶园,应实行减耕或免耕的措施;对于土壤板结,杂草较多的茶园,土壤浅耕与锄草相结合,深耕与施基肥相结合。提倡使用生物(如蚯蚓等)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二、合理施肥 生态茶园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肥料和增效剂,必须遵循生态茶生产施肥原则对各种有机肥进行无害化处理。根据茶树对营养物质需求特点,在茶园施肥上应掌握以下原则:重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重基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重春肥,春肥与夏秋肥相结合;重氮肥,氮磷钾肥相结合;重根肥,根肥与叶面肥相结合。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要施用堆肥。堆肥的原料主要来自动植物残体、排泄物和废弃物等,使用前必须在49?-60?温度条件下堆制发酵处理数周,堆制的过程不仅能杀死有害病菌、虫卵、杂草种子和降解部分农药残留等,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而且还可提高堆肥的肥效。(2)种植绿肥:绿肥是有机茶园的重要肥源。种植的绿肥品种要因地制宜,并要避免与茶树争肥、争水和争光,其中以固氮能力较强的豆科绿肥为好。为提高绿肥的肥效,应在绿肥生长开花初荚时刈青或翻埋入茶园内。(3)茶树修剪枝叶回园:修剪枝叶含有茶树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除部分粗老枝杆外,应就地作为茶园的覆盖材料。(4)施用饼肥和生态茶专用肥:各类饼肥和生态茶专用肥的养分含量高,便于运输,这对交通不便的山区茶园更为有利。商品型生态茶专用肥必须经颁证机构认证或认可后才能在有机茶园使用。除动植物来源的有机肥外,生态茶园也允许使用一些天然的矿产肥料,如磷矿粉、矿产钾盐(无水钾镁矾)、白云石粉和矿产硝石等。天然硫磺和一些微量元素肥料,如硫酸铜、硫酸锌、钼酸铵(钠)和硼砂等在缺素条件下也可使用,但微量元素肥料只能作叶面肥 有限制地喷施。 三、生态茶园的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生态茶园尽量杜绝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除草剂,即使使用,要在国家相关规定范围之内。一般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的措施及与某些生态农业允许使用的天然化合物来防治茶园病虫草害,其中某些天然化合物仅在其他措施难以奏效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1、农业防治 采用农业技术措施减少和防治茶树病虫草害是有机操作的基本要求,如及时采摘和修剪茶树可改变病虫生长的适应环境条件,并把部分病虫枝叶带出茶园;适时锄草与耕作可减少那些与杂草、土壤发生联系的病虫为害,同时可减少杂草与茶树争肥、争水和争光。适当间作也可增加茶园生态系统生物的多样性,减轻病虫为害;合理施肥可改善茶树营养条件,提高茶树抗病虫的抵抗力及补偿能力。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和使用生物农药(包括植物制剂和微生物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生态茶园首先要求加强天敌保护,促进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同时,通过人工大量繁殖、释放天敌和病原微生物,如绒茧蜂、 赤眼蜂、草蛉、食虫瓢虫、蜘蛛、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和茶尺蠖病毒等。目前,已经成功研制出了防紫外线茶尺蠖多角体病毒,Bt及其混合制剂,并已在有机茶园大规模推广应用,对茶尺蠖、茶毛虫、黑毒蛾和茶蚕等害虫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对于生物农药来说,除了有机农业生产标准中列出可以使用的生物制剂以外,其他商品性的生物农药也必须经颁证机构认证或认可后才 能在生态茶园使用。常用的有辣椒水、烟草水、除虫菊、鱼藤酮、印楝素、植物油乳剂、矿物油乳剂、松脂合剂、肥皂水、洗涤剂水和糨糊水等植物性物质或制剂防治蚜、螨、蚧、蝽等。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种间信息物质。昆虫生长调节剂被称为第3代杀虫剂,具有选择性,对昆虫有效,对人畜安全。 此外,还可利用农事活动。如调节土壤、田间小气候,控制有害生物及其天敌种群的消长;合理施肥,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灌溉、排水改变田间环境条件,部分杀死土壤中害虫。 3、物理机械防治 即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或器械防治害虫。包括人工捕杀和灯光诱杀;性外激素诱杀,破坏害虫的正常生理活动,以及改变病虫适于生存的环境条件等方法,降低害虫密度。 四、合理修剪。 幼龄茶树用三年完成定型修剪;成龄茶树每年秋茶采摘结束后,对茶园进行浅修剪,修剪高度比上年的剪口提高3至5厘米,剪去细弱枝、鸡爪枝、病虫枝、结节、徒长枝、花果枝;4-5年进行一次深修剪,从茶树树冠面最大处剪去上部分,减少虫源,控制虫害。此外,通过修剪,还可以把剪下来的大量枝叶就地回田覆盖于茶行内,作为有机质的补充原料,可大大增强肥力,促使茶叶高产优质。 五、合理采摘,采养结合 幼龄茶树以养为主、采摘一定要结合定型修剪的要求;成龄茶树以采为主、适当留叶、云南大叶种一般是春芽留二叶、夏芽留一叶、秋芽留鱼叶。 六、杂草防治 我省茶园杂草达70多种,生态茶园杂草防治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可以使用物理与机械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手段,在防治中也要考虑到杂草的有害、有利的两重性,对茶树危害较大的如白茅草、蕨类、肛板归、小竹等宿根性或多年生小灌木要彻底清除,而对一般杂草不必全部防除,低密度的杂草不会对茶树生长构成影响,反而有利于保持水土。有机茶园杂草防治主要方法: ?物理和机械防治:包括人工除草,割草机切割,行间中耕,火焰中耕等。上述防治掌握在杂草处于未结籽状态。这样有利于减少杂草种子的传播和蔓延 ?行间覆盖: 茶树以条栽为主,随着茶树的生长,行间距缩小,杂草的发生量相应会减少。如果行间使用作物秸秆、茶树修剪物等进行土壤覆盖,可以进一步抑制杂草的萌芽和生长,同时对于保持水土,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有良好的效果。?生物防治:从食性层次来看,杂草是供食者,许多昆虫、病原体、脊椎和无脊椎动物对杂草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运用昆虫控制杂草的繁殖有成功的例子,如引进叶甲防治水葫芦。茶园杂草可以通过在茶园中放养山羊、猪、旱鸭、鹅、火鸡、鸡及牛等食草动物进行生物防治。茶园生态鸡养殖技术 王曙雁 张丽星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畜牧兽医站 摘要:苏州市吴中区有茶园2万多亩,2003年以来,茶园业主利 用茶园发展养殖生态草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至2005年底,已 涌现出苏州光福茶场养鸡场、苏州市西山天王山茶场养鸡场、 苏州市西山缥缈茶场养鸡场等生态草鸡养殖基地,通过这些基 地还带动了部分茶农发展养殖生态草鸡.茶园养鸡注重资源综 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鸡粪为茶树提供有机肥料,解决了鸡 粪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同时鸡在茶园放养,吃虫子、吃青草,替代 了化学品的使用,减少了化肥、农药施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茶 园养鸡以无公害和生态技术为核心,因此生产出来的草鸡具有 安全、天然、肉质滑嫩、肥而不腻等特点,深受消费者欢迎,不 仅提高了茶叶的品质,而且饲养效果也十分显著.目前,全区茶园 养鸡面积已达3 000 多亩,年饲养茶园鸡100多万羽,茶园养鸡 产值2 500万元,养鸡利润800多万元.现将茶园生态鸡养殖技 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生态茶园改造技术要点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0-12-30 , 1、科学规划设计 根据生态学理论的要求,结合茶园整体布局和结构的实际,本着“先易后难、先集中后分散”的原则,科学合理规划设计项目区的园、林、水、路,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并做好工程测量、施工和投资预算等关键环节工作,做到每一片改造的茶园事先均有规范图和效果图,提高项目规划设计的合理性、预见性、科学性、准确性和实效性。 2、营造防护林 在茶园山顶、周围、路旁和风口处营造防护林,提高绿化程度,防止风沙侵入和空中飘浮尘埃等有害物质污染茶园。 3、茶园留养模式 a、高密度留养模式 :株×行, 2m × 2.5m ,株高控制在 1.8m -2.5m 之间,每亩留养茶树160株,并合理配置其它树种6-8株,株×行, 10m × 10m 。b、间隔留养模式:株×行, 6m × 5m ,株高控制在 1.8m -2.5m 之间,每亩留养茶树20株,并合理配置其它树种8-10株。株×行, 8m × 8m ;c、茶―樟、茶?―豆科树种模式:选用本地季风常绿阔叶林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的树种:樟树、山苍子等樟科树种。选择具有固氮功能的豆科植物,不仅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又能满足茶叶光照直射和散射的需要;d、茶―经济林果间作:在改造茶园中按适宜的密度和当地水肥条件,选择与茶树没有共同病虫害,分枝层次较高,效益好,投产快的 果树或经济林木,如山苍子、杜仲等,配置乔―灌结构,间作的树种不仅具有生态效益,而且还能增加茶园效益。 4、种植行道、山顶、园区四周、箐沟树木 在茶园道路旁或空闲地段种植行道树,规格一般以间隔 6米 种1株为好,在山顶、箐沟、园区四周适当密植树木,株×行, 3m × 3m ,树木要求选种阔叶树,如香樟、水东瓜树等,有利于防风、调节茶园微域气候,涵养水源、保护天敌、培养生物多样性和美化茶园环境。 5、种植梯壁植物 在茶园的护坡梯壁上、间隙中种植圆叶决明、平托花生等植物,种植规程因品种、茶园 地势、土壤肥力状况的不同而异,一般以挖穴种子直播为宜,每穴播种子3-5粒用细土覆盖,不宜撒播影响效果。种植草类的目的是提高茶园植被覆盖度,牢固梯壁,减轻水土流失,增强保土、保水、保肥能力,营造天敌栖居地,实现茶园生物多样性;在幼龄茶园实行套种有固氮作用的豆科作物及紫云英、苜蓿之类的绿肥。 6、建设蓄排系统 根据茶园面积规模大小设计安排,建设蓄水池、蓄水坑,蓄水池容量一般15 -20m3 为宜,有条件的也可建过滤池,容量一般为 30m3 ;蓄水坑容量一般以3 -5 m3 为宜,蓄水的目的是截留排涝、生产灌溉用水。同时在茶园内侧修筑深 15cm 、长5 -10m 的竹节沟,解决雨期排水,保护茶园地表完好。有条件的茶园可考虑安装喷灌系统,提高灌溉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增强抗旱防旱能力。 7、安装防控设施 因地、因园制宜安装虫情测报灯、物理杀虫灯,有利减少危害虫口,提高病虫害防治效能和茶叶产品的卫生质量安全。同时在茶园内放养鸡、鹅等禽类,具有消灭害虫、禽粪肥土、增加土壤有机 质和辅助人工除草等功效,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8、改良品种结构 品种改良是生态茶园标准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宜于选种高优型、高抗性良种。如云抗10号、雪芽100、紫娟、长叶白毫、桃型叶等优良品种,通过良种引种,优化茶园布局和品种结构,提高茶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9、施用安全绿茶有机肥及安全农药 茶园严控不合格肥料的施用及不全安农药的施用,杜绝人为的因素影响茶叶的品质。 应用生态防治茶园病虫原理及技术建设无公害有机茶园 2008-7-18 9:56:57 作者:覃士才 点击数:1411 评论共:0条 收藏此页 推荐阅读 摘 要:茶园是茶叶生产的第一车间。本文分析了茶园生态环境中有利与不利因素、茶叶生产与病虫发生的关系以及茶园病虫防治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茶园病虫害生态控制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建立立体复合型生态茶园和茶园病虫生态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 茶园茶树病虫 IPM 生态控制。茶叶,作为一种国际贸易商品和全世界三大无酒精天然饮料之一,对其自然品质和卫生指标的检验在各国都较为严格。由于茶园病虫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致使茶叶中农药残留量和有毒物质偏高往往成为茶叶销售和贸易中的一大难题,在国际茶叶贸易中曾多次发生销毁和索赔现象,引起广大消费者的不安。因此,建设生态茶园是实现茶叶优质、高产、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三个效益”的统一新模式。探索茶园病虫防治的新对策势在必行。 21世纪新茶园的发展、老茶园的改造将是用无性系茶树良种发展立体复合型生态茶园的时代。抓建设无公害茶园将会变为政府行为,加工生产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将会变为企业行为。茶农将会逐步改造和发展人工立体复合型生态经济茶园。 茶园是茶叶生产的第一车间。建设生态茶园是坚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按照农业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物学原理,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茶叶)生产,是实现茶叶优质、高产、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三个效益”的统一新模式。 1、茶园病虫生态控制的基本原理。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灌木型作物,人工栽培的茶树植株不高,树冠密集,树幅宽大,四季长青。一经种植可连续生产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在现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新植的茶园几年就可封园,形成树冠茂密郁闭、小气候变幅较小的 特殊生态环境,且比较稳定,使得茶园中的生物群落结构(包括有害生物和有益生物)较其他生态系统复杂,生物种类和数量要丰富得多,在年度间也较平稳,同种的种群数量虽略有起伏,但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能保持相对的平衡。同时,茶园也是一个人为干扰较大的次生生态系统,从开荒垦地、茶苗种植到茶树修剪、采摘、施肥、病虫防治等无不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近几十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栽培措施的变革,使茶园生态环境趋于简单化,利于某些病虫的流行和扩散;推广良种而未注意抗性育种,使茶树抗性减弱;普遍大量使用化学肥料,使茶园地力衰退,土壤活性降低;尤其是大量偏施氮肥,改变了茶树体内的碳氮比例,引起吸汁性害虫暴发。在茶园病虫防治上只注重在病虫本身而忽视茶园环境的作用,多依赖化学农药而忽略其他措施的协调,多采取治的手段而忽视防的措施,致使茶园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而不易恢复,引起茶园病虫区系发生急剧变化,危险性病虫不断发生且越来越严重,三“R”问题(残留量Residue、抗药性Resistance和再猖獗Resurgence)越来越突出。同时茶树是叶用作物,农药直接喷洒在采收的芽叶上,且采摘批次频繁,生产季节5,7天就可采摘一个轮次,采下的芽叶不经任何洗涤就加工成干茶饮用。因此,保持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乃至不使用化学农药就成了当前茶园病虫防治的主攻方向。 茶园病虫生态控制的原理就是在了解茶园这种特殊生态环境中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基础上,按照生态学的基本原则,从病虫害、天敌、茶树及其他生物和周围环境整体出发,在充分调查、掌握茶园生态系统及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结构的前提下,研究各种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联系;掌握各种益、害生物种群的发生消长规律及相互关系;全面考虑各种措施的控制效果、相互联系、连锁反应及对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充分发挥以茶树为主体的,以茶园环境为基础的自然调控作用。 2、人工立体复合型生态茶园,它是实现茶叶优质、高产、高效,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统一的新模式。 茶树是古老树种之一,原产于亚热带大森林中,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和常绿阔叶林木及灌木,草类等混生在一起,形成了喜温、喜湿、喜漫射光、喜酸的遗传特性。而茶园里间作果树,林木、药材、菌菇(平菇、风尾菇、茯苓)、牧 草,豆类正是人工模拟设计的仿生环境,即多种作物按地上、地表和地下多层次的立体垂直分布,使之更能充分地利用大自然所提供的光、热、水、气和各种有机物质,以达到增加生物量,提高经济产量,增进单位面积的效益。这种人工配植林木的仿生环境茶园称为人工立体复合型生态茶园。它依靠多层次、多物种的群落结构,充分利用土地及自然资源,提高间作茶园系统的光能利用率,改善了茶园的微域环境,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孽生,多产名优茶、提高茶叶品质和综合经济效益。因此,发展人工立体复合型生态经济茶园,是21世纪实现茶园可持续发展,茶园种植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这种新的种植模式将是21世纪发展高效农业(茶叶)的新方向,也是21世纪茶园“绿色”革命的新思路,是我县建设“全国名茶大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2(1 建立和发展立体复合型生态茶园的好处 2(1(1 有利于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据福建省茶科所研究,结果表明:茶园间作果树(柿)、茶园的光强度减弱35一一65,,相对湿度提高3一一1 3,,气温降低3一一7?,地表温度降低2一一4?,土壤含水量提高3.7一一5,。有机质含量也有所提高。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多于纯茶园,土壤容重变小,保水性提高,减少了水土流失,另外,微域小气候对茶小绿叶蝉和茶橙瘿螨的生活不利,其每年发生代数与密度均比非间作茶园少。从而减少农药用量,改善茶叶品质,有利于绿色茶叶食品的发展。 2(1(2 有利于提高茶叶的产量与质量。合理的茶果(树)间作,一般树冠郁闭度控制在30一一35,(透光率一般为50-60,),据福建省茶科所研究,间作茶园比单一茶园的发芽密度提高3.7一一12.2,,芽重提高17(7一一29.4,,氨基酸提高2.4一一31.69,,咖啡碱提高4.31一一15.4,,茶多酚类下降3.2一一10.4,,粗纤维下降2.47,。由此可以看出茶园间作有利于茶叶品质和产量的提高,达到增产又增值的目的。 2(1(3 充分利用了土地,实现了茶园产品多样化,提高了土地综合经济效益。如茶果间作,形成了多物种、多层次的生态系统,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了茶园微域小气候,增强了茶树抗逆能力,也充分利用了土壤的自然资源与立体空间,通过合理经营,可以稳定和提高目的物种的产量和品质,获得明显 的经济效益。如福建省福安市、寿宁县的茶农茶园间作梨、柿每亩果品纯收入726.5元,茶叶纯收入783.2元,合计每亩纯收 1509.7元,而非间作茶园、茶叶每亩纯收入731.3元,茶果间作茶园比非间作茶园增收105.4,。 2(1(4 发展立体复合型生态茶园,提高了茶苗的成活率,改善了茶树品质和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在低山茶苗栽下去的头一、两年,春季适当套种高杆作物如玉米(单行,顺一边的茶行种植)比套种矮杆作物的成活率、树高和分枝数分别高5.0,、11CM和4.9个。同时还增力口了收入,减轻草荒。据南京农业大学丁瑞兴等人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园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平均比纯茶园高4.48,,而茶多酚和儿茶素平均低于纯茶园8.35,和3.52,,表明间作园的茶叶更适制绿茶。据印度统计,间作园的茶叶产量比纯茶园平均提高15,以上。贵州省茶科所统计了梨茶间作园的6年的资料,茶树的生产能力比纯园高27,,产量占纯茶园的90,。茶叶在荫凉条件下持嫩时间延长1一一2天,加上虫害轻,不论内质外形均优于纯茶园的茶叶。 2(2 建立和发展立体复合型生态茶园的原则 立体复合型生态茶园应以茶树栽植为主,间作其他物种为辅(阴性与阳性树种相结合,浅根与深根树种相结合。从高、中,低、地四层利用空间光能,达到提高目的物种的品质、单位面积的生物总量及经济产量与综合经济效益。 2(3 立体复合型生态茶园树种的配植 2(3(1 茶园内行间树种的选择:宜选种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落叶果树和药材树,如梨、柚子、柑桔、李子(空心果)、柿子、苹果、枇杷、核桃、板栗、银杏、桂花树、金银花、黄柏、杜仲„„等。特别是大量落叶的树种更有利于土壤矿质层养分的转化和土壤表层养分的富集,可保持和提高茶园土壤肥力;落叶不会影响茶园冬季及早春的光照作用,因而不会影响春茶的萌发,也不会增加病虫害发生率;而夏、秋季因茶树有遮荫保护,能降低茶园温度并提高茶园湿度,有利于减轻夏、秋茶的苦涩味,增加茶叶的持嫩性,从而可提高夏秋茶的品质。切忌间种竹子、梧桐、花椒等树木。因为竹子根系发达,要争养分;梧桐遮荫面大,会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花椒分泌有特殊的气味,会影响茶叶品质。 2(3(2 茶园周、过道树种的选择:茶园四周及园间走道两侧宜选种常绿 树木,可附带种植一些芳香花草。常绿树如松、杉、桂花、杨梅等。松、杉于冬季可抵御风霜雪冻,有利于茶园冬季的有效积温,有利于天敌的栖息,有利于增加茶园的CO2浓度;杨梅树根系有菌根,具有固氮作用,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因而可促使茶园稳产高产。 2(3(3 茶园间种树种的选择应视海拔高度而有所区别。一般而言,海拔1000M以上的茶园,宜间种梨、苹果等落叶乔木,园周及走道宜种松、杉、桂花等常绿树,附带种植菊花等耐寒植物;海拔700M一一1000M的茶园,行间宜种梨、杜仲、板栗等落叶树,园周及走道宜种桂花、杨梅等常绿树,附带种植金银花、菊花等芳香植物;海拔低于700M的茶园,行间宜种梨、板栗、黄柏等落叶树,园周及走道宜种柑桔、橙、枇杷、柚子、桂花等常绿树,附带种植金银花、茉莉花等芳香植物。 2(3(4 行间树的合理种植密度为:株距6M左右,行距6M一一8M,平均667?可种20株左右。核桃、板栗、银杏等高大树种,株行距应适当加宽。茶树最好采用双行密植,密植可增强茶树的抗逆能力。高海拔茶园,秋末宜修剪茶蓬一次。通过定型修剪后的茶树,树高控制在60一一70CM,这样有利于增强茶树的抗寒防冻能力。 2(3(5 “菌类蔬菜”是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之外的第三类食物。它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据福建省茶科所实验证明:在茶园土壤中间作食用菌。每亩纯收入可达到2345.5元以上,出完菇的菌料,则是一种很好的有机生态肥,对提高茶园土壤综合肥力,抗病虫害侵染有极利。 2. 3. 6 茶园在非采摘季节行间可放养鸡、鸭、鹅等家禽,即可增加茶园有机肥,又可减少茶园害虫指数。 3、立体复合型间作茶园病虫生态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 茶园间作遮荫树,间作物是形成立体复合型生态系统的基础,也是此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要素。复合立体间作茶园由于形成了多物种立体结构,其生态系统内的小气候环境,土壤理化性状及肥力,群落中的动、植物结构等方面都有别于纯茶园。因此,在生产管理上不能照搬单纯茶园的管理方法。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使茶果间作形成一整套科学管理的体系。同时处于间作树冠下的茶树光热水气均受治于间作树。病虫害发生也与间作物 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管理好茶园中的间作树物,是能否达到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关键。 3. 1 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增强茶园自然调控能力。进行茶园病虫生态控制必须首先全面调查茶园的生态条件,包括气象、土壤、植被、动物等的基本情况,系统了解当地气候因素、土壤条件与茶树生长发育的关系以及对病虫发生的影响。一般来说,山区和半山区茶园自然条件较好,植被丰富,气候适宜,素有“高山云雾出好茶”之说。对于这样的茶园要注意维持和保护生态平衡。对于自然条件较差的丘陵和平地茶园,要采取植树造林、种植防风林、行道树、遮荫树,增加茶园周围的植被。部分茶园还应该退茶还林、退茶种果、调整作物布局,使茶园成为较复杂的生态系统,从而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增强自然调控能力。 3. 2 调查茶园生物群落结构,维持茶园生态平衡。生态学原理提示,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而推动生态系统不断发展。生态系统的每一个因素都表现了功能和结构的依赖性,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素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进行茶园病虫的生态控制,必须全面调查茶园及周围环境中各种生物的种类与数量,明确主要种群的动态及群落间的相互联系。其中,尤其要掌握茶树的生物学特性与病虫发生的关系,茶园害虫、天敌亚群落的特征及消长规律,茶园土壤微生物亚群落、茶园杂草亚群落与茶园病虫害发生的联系等。生物群落结构一般可用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等指数来分析。茶园生物群落还涉及其稳定性与生产力、与茶叶生产紧密相关。一般来说,茶园这种特殊生态环境里,生物群落结构越复杂,其稳定性也越大。因此,在设计生态控制措施时,应以维持茶园生态系平衡为目标。 3. 3 坚持以农业技术为基础,加强茶园栽培管理措施。 茶园栽培管理既是茶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又是病虫防治的重要手段,它具有预防和长期控制病虫的作用,在设计和应用上既要满足茶叶生产的需要,又要充分发挥其对病虫害的调控作用。 3. 3. 1 合理种植,避免大面积单一栽培。众所周知,大规模的单一栽培,无疑会使群落结构及物种单纯化,容易诱发特定病虫害的猖獗,茶叶生产的实 践也说明了这点。凡是周围植被丰富、生态环境复杂的茶园,病虫害大发生的机率就较小,凡是大面积单一栽培的茶园,某些病虫流行和扩散的机率就大。如茶饼病、茶白星病、小绿叶蝉等在大面积茶园中往往发生较重。因此,新辟茶园最好向生态环境较复杂的山区和半山区发展,避免大面积单一种植,周围以保持较丰富的植被为宜。 3. 3. 2 选育推广抗性品种,增强茶树抗病虫能力。选育和推广抗性品种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根本措施。我国茶园过去主要是种植群体品种,这些茶树生长参差不齐,抗性能力不一,既不利于修剪、采摘等管理,影响茶叶品质,又易成为某些病虫的发生与为害中心。近几十年来,选育和推广的无性系良种,又很少进行抗性鉴定。有些品种产量和品质都好,但抗性很弱,也不易全面推广。因此选育和推广茶树良种,必须进行抗性鉴定。 3. 3. 3 重施基肥,适量追肥,配合使用叶面肥。秋冬季节,茶树处于休眠状态,茶园可进行翻耕施肥。基肥应以农家肥、沤肥、堆肥、枯饼等有机肥为主,适当补充磷钾肥。大力推广猪——沼——茶模式。每年茶叶生产季节可及时适量追施化肥和复合肥。氮肥的施用量应根据茶园的产量予以确定,以补足因采叶而损耗的氮素量为标准,控制过多使用,造成氮素过量而有利吸汁性害虫的发生。对茶饼病、茶白星病发生严重的茶园,可配合使用磷酸二氢钾、增产菌等进行叶面施肥。 3. 3. 4 及时采摘,抑制芽叶病虫的发生。芽叶是茶叶采收的原料,营养物质高,病虫发生也严重。达到采摘标准,要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明显地减轻蚜虫、小绿叶蝉、茶细蛾、茶跗线螨、橙瘿螨、丽纹象甲、茶饼病、茶芽枯病、茶白星病等多种危险性病虫的为害。经过采摘,可恶化这些病虫的营养条件,还可破坏害虫的产卵场所和病害的侵染途径,对有病虫芽叶还要注意重采、强采。如遇春暖早,要早开园采摘。夏秋季节尽量少留叶采摘。秋季如果病虫多,可适当推迟封园。 3. 3. 5 适当中耕,合理除草。中耕可使土壤通风透气,促进茶树根系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破坏地下害虫的栖息场所,有利于天敌入土觅食。但一般以夏秋季节浅翻1,2次为宜。对丽纹象甲、角胸叶甲幼虫发生较多的茶园,也可在春茶开采前翻耕一次。对于茶园恶性杂草切忌使用除草剂。至于一般杂 草不必除草务净,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有利于天敌栖息,可调节茶园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3. 4 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茶园天敌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过去盲目使用化学农药,使有的茶园天敌种类与数量锐减。进行茶园病虫生态控制,天敌是一种强有力的自然控制力量。 3. 4. 1 向茶农宣传生物防治的意义和作用。天敌和害虫同时发生在茶园里,很多茶农对天敌不认识,错把天敌当害虫,养成了见虫就杀的习惯,有的任意猎杀茶园鸟类、青蛙、蛇等天敌。因此,要开展生物防治,必须让群众分清“敌我”,可通过举办学习班,利用标本、挂图向群众介绍常见天敌的种类和保护措施,提高茶农生物防治的意识。 3. 4. 2 给天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茶园周围种植防护林、行道树,或采用茶林间作、茶果间作、幼龄茶园间种绿肥,夏、冬季在茶树行间铺草,均可给天敌创造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在进行茶园耕作、修剪、打药等人为干扰较大的农活时给天敌一个缓冲地带,减少天敌的损伤。在生态环境较简单的茶园,可设置人工鸟巢,招引和保护鸟类进园捕食害虫。 3. 4. 3 结合农业措施保护天敌。茶园修剪、台刈下来的茶树枝叶,先集中堆放在茶园附近,让天敌飞回茶园后再处理。人工采除的害虫卵块、虫苞、护囊等先放在有沿的坛子中,坛沿放水,害虫跑不掉,寄生蜂、寄生蝇类却可飞回茶园。 3. 4. 4 人工助迁天敌。天敌与害虫有一种追随现象,害虫发生多的茶园,天敌也较多,但害虫一旦控制下去后,天敌的食料就会受到影响,这时需要人工帮助迁移。害虫大发生的地块,也可从别处助迁天敌来取食。 3.4.5 引进微生物治虫。茶园生态环境较稳定,温湿度适宜,极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流行。几年来湖南农业大学从茶树害虫的病尸上分离到不少苏云金杆菌茶园菌株和各种病毒,再释放到茶园中去均能很好地造成再感染和流行。同时他们从全国各地引进的白僵菌、虫草菌、苏云金杆菌、增产菌、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均能在茶园很好地建立种群和扩散。 3 .5 严禁滥用乱用化学农药,逐步减少农药使用量。在生态环境较好的山区和半山区新开辟茶园,我们主张从一开始就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在已经使用 农药多年的成龄茶园也可逐步由减少农药使用量到完全不用农药,但对于生态环境较差,尤其是大面积单一种植的丘陵和平地茶园,在目前完全不用农药一时还难以做到,这时就要坚持合理用药,逐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 3. 5. 1 加强预测预报,抓住防治适期用药病虫害。在一年的发生过程中,总有对药剂较敏感的时期。如对鳞翅类目幼虫应在孵化后期至3龄前用药,对小绿叶蝉应在若虫数量上升时用药,对蚧类、粉虱应在若虫盛期用药。因此要加强预测预报,坚持以田间调查为主,根据不同病虫的发生时期,定出防治时期,根据不同茶园的病虫种类和发生量,定出防治对象田。 3. 5. 2 选择好药剂种类,做到“对症下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茶树和天敌安全的农药品种,严格禁止使用国家规定不准在茶园使用的药剂。用药前一定要掌握害虫,病害的生物学特性,了解各种药剂的性能和防治对象,不宜长年使用几种固定的药剂防治各种病虫害。 3. 5. 3 严格控制用药次数和用量。使用最低有效浓度、用药量和最少有效次数,符合经济、安全、有效的要求,省药、省工、省成本,减少了残毒为害,对天敌亦较有利。切忌随意加大药剂浓度和用量,切忌那种不论病、虫具体情况盲目地隔几天便施一次药的作法。 3. 5. 4 改进施药方法,减少茶叶中农药残留量。克服目前防治病虫害普遍使用大面积蓬面喷药的作法,可以根据病虫发生的特点采用挑治、点治,间行喷药的方法。对发生在茶丛中下部的病虫害应将药剂喷洒在蓬面下。象甲、叶甲类的幼虫发生在土壤里,可采用土壤施药。此外还应严格按照品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采茶,以减少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量。 3. 5. 5 正确看待防治效果。在使用农药防治病虫时,常有片面追求防治百分率的现象。如果不是合理使用农药,即使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产生的副作用可能会更严重。事实上,“三R”问题本身就是人类大量使用农药带来的严重后果。从全局来看,使用农药是迫不得已而采用的防治手段。这就要求从生态学观点和农业生产最大经济效益上去看待防治效果,不要单纯依赖化学农药,更不要片面追求高的防治百分率。 3. 6 抓住越冬期防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是茶树的休眠期,时间长达5,6个月,此时也是很多茶园 病虫害的越冬期。茶园病虫害的越冬场所一般都在茶树中下部枝叶上,地表层枯枝落叶下或茶园土壤中越冬。越冬期间可结合茶园培管措施防治病虫害。如翻耕施基肥时,可控制除尺蠖类的蛹、剌蛾类的茧以及蛴螬、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对病虫发生严重、树势又比较衰老的茶树进行重修剪、台刈等措施进行更新。也可采取清蔸亮脚的方法,剪去茶丛下部的枯枝、纤弱枝、病虫枝,特别注意剪蛀梗性害虫的被害枝干。还可发动群众人工采除茶饼病、茶白星病等严重的病虫,摘除茶毛虫卵块,卷叶蛾虫苞、蓑蛾护囊,击碎枝杆上的丽绿剌蛾、褐缘绿剌蛾、黄刺蛾的茧。用竹刀刮除被害枝干上的蜡蚧类害虫、苔藓类病害。对黑剌粉虱、蚧类、螨类及病害较多的茶园可在秋季封园后喷施一次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经过这些措施,可消灭大部分越冬虫源,减少越冬以后的病虫基数。总之,越冬期是茶园病虫防治的大好时机,此时不采茶,劳力充足,病虫处于休眠状态易于清除,不会影响天敌的生存,不会污染茶园环境,是全年中病虫综合防治的关键,真正体现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茶园病虫生态控制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对策,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比如茶树本身的抗病虫能力、机制,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茶园生态系统内部的物流、能流、信息流,各种管理措施的协调等,都需要进一步由定性向定量发展,因而还有更多的工作有待我们深入探讨。 农业产业已进入有机农业时代,绿色食品必将取代受化肥,农药污染的食品。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果树、林木、豆类、牧草、菌菇、药材„„与茶树间作,既是增收节支,又是促进茶叶向绿色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2007年5月31日在五峰柴埠溪召开的“湖北采花茶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有好几位茶叶专家也都讲到了“要重视选育和推广五峰地方无性系茶树良种”,“要大力发展生态型、观光旅游型茶园” 。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此项技术,推动茶叶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茶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目前,茶树实行立体复合型种植,它的优越性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所认识,也没有被决策者所重视。因此,大力宣传,鼓励与指导种植和发展立体复合型生态茶园,使其技术尽快转化成为生产力,是今后抓茶园种植模式及茶园结构调整的一项新的技术措施,更是今后茶园发展的方向。 3.2 生物群落结构合理是茶园生态平衡的关键 生 态 系统 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引起其 他因素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进行茶园病虫的生态 控制,必须全面调查茶园及周围环境中各种生物的 种类与数量,明确主要种群的动态及群落间的相互 联系。其中,尤其要掌握茶树的生物学特性与病虫发 生的关系,茶园害虫、天敌亚群落的特征及消长规 律,茶园土壤微生物亚群落、茶园杂草亚群落与茶园 病虫害发生的联系等。一般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结 构越复杂,各生物之间以食物链和食物网链接的依 存度也就越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也越大。因此在茶 园生态建设过程中,应以维持茶园生态系统平衡为 目标,采取科学合理的农业措施增加各生物群落的 种类和相对数量,并保持相对平衡,彻底改变以往的 见虫就灭,见草就除的旧习惯。 3.3 清洁的农业技术措施是茶园生态建设的保证 茶 树 品 种不能大面积单一集中种植,提倡不同 产量、品质、抗性的品种适度区间作种植。茶园内间 作的林木和作物也应避免大面积单一栽培。茶树以 单行种植为宜,以利茶树个体发育和茶园通风。 适度 中耕 ,有利于促进茶树根系的生长,有利于 土壤的通风和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破坏土层中害 虫的栖息场所,便于害虫天敌觅食。茶园除草,要除 养结合。对于恶性杂草,要及时耕除,不用除草剂,对 一般杂草,适量保留,有利于害虫天敌的栖息和改善 茶园生态小气候。 茶 园 施 肥要以有机肥为主,逐步做到不施无机 肥。茶园施用的有机肥要作无害化处理,防止有害微 生物、有害虫卵等污染茶园。茶园施肥要适时适量,5.2 生态茶园建设不仅改善茶园土壤理化性状,还 可为都市提供优质的茶、禽、畜产品 茶 园 施 有机肥后,能改善茶树根系生长环境,促 进养分吸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从而提高茶叶品 质。还可为市场和都市提供优质的禽、羊肉。不仅为 茶园增肥、培土,鸡啄草、吃虫,可减少茶园病虫、杂 草发生为害。放养鸡由于活力强,活食吃得多,鸡肉 鲜美,市场比较抢手。羊多吃鲜草,可使羊肉减少肥 膘,增加瘦肉,提高肉质,为市场提供优质茶、禽、畜 产品。 5.3 生态茶园建设可使地力和光能得到最大限度 的利用 种 黑 麦 草、皇竹草可使茶园四周的闲田、闲地、 荒山、荒坡得到充分利用,既可为畜禽提供优质饲 料,还可为茶园土壤得到充足有机肥供应,使地力和 光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 9. 外源植物激素诱导茶树抗虫性的研究进展 茉莉酸和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水杨酸甲酯以及乙烯等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和植物激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外源应用能够激发防御基因的表达,在植物的化学防御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外源植物激素在诱导茶树抗病虫功能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水杨酸甲酯作为茶叶香气的次要组分,外源应用可诱导茶树芽梢中苯丙氨酸解氨酶脂氧合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升高,以及过氧化氢信号分子含量的增加;改变茶树维管束内汁液的组分,并使茶梢韧皮部的理化因子发生某些目前尚不清楚的改变,下降了叶蝉的取食适合度,从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在茶园中,采用缓释技术施用水杨酸甲酯对假眼小绿叶蝉可产生比较明显的趋避效应,而对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小黑瓢虫、蜘蛛和寄生蜂等天敌表现出了明显的诱集效应 。 2)植食性昆虫为害可引起植物体内急速茉莉酸的快速代谢,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在植食性昆虫诱导的植物防御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外源施用茉莉酸甲酯可以诱导茶树产生直接抗虫性和间接抗虫性。直接抗虫性主要通过脂氧合酶、多酚氧化酶和蛋白酶抑制剂等防御蛋白在茶树叶片中的累积,破坏叶片中正常的营养成分的同时,亦可导致茶尺蠖幼虫中肠消化酶活性的失衡。外源使用茉莉酸甲酯处理茶树,诱导产生的反-罗勒烯和2-乙基-1-己醇等物质对茶尺蠖的寄生蜂—单白棉绒茧蜂具有强烈的引诱活性。在茶园中喷施茉莉酸甲酯可提高茶尺蠖绒茧蜂40%左右的寄生率。 3)乙烯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简单有机分子,由于缺乏良好的遗传模型和研究手段的限制,目前对乙烯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其他生物合成途径。茶尺蠖取食危害茶树4 h 即可引起乙烯释放量的显著升高,说明乙烯信号分子子在茶树防御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关于该信号转导途径在茶树上尚未进行过其他研究。 4)非寄主次生代谢物质对茶尺蠖和小绿叶蝉的行为调控。植食性昆虫对来自寄主和非寄主的刺激,会产生视觉、味觉以及嗅觉的一系列反应,其中植物提供的嗅觉信号是大多数植食性昆虫寻找寄主的重要线索,而植物营养组织的味道和口感又给植食性昆虫提供了寄主适合度的信号。因此,非寄主的次生代谢物质对植食性昆虫具有驱避、拒食以及毒杀等活性,对目标植物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通过大量室内和田间实验,筛选出2 种对茶尺蠖和假眼小绿叶蝉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对天敌影响较小的非寄主次生代谢物质配制成了植物保护剂。小面积田间示范试验结果表明:保护剂1 号和2 号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对茶尺蠖的校正防效可达65%左右,对残存的茶尺蠖还有28%左右的拒食效果;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单独使用保护剂2号对假眼小绿叶蝉的7 天防效仍可达70%以上,大大降低了防治成本,有助于田间大面积推广应用。 5)基于化学生态学的无公害防治技术展望 茶叶生长在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茶树害虫种类繁多,能够引起经济损失的不下80 种,且常年害虫发生严重,化学农药的频繁使用造成了农药残留问 题,既影响茶叶出口,又直接影响饮用者的身体健康。实现茶园害虫的无害化防治,关键就是不使用或尽量少使用化学杀虫剂,将害虫种群密度控制在可接受的安全阈值以内。 基于化学生态学的茶树害虫无公害防治技术展望如下: A.在茶园中应用性信息素进行田间防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注意虫情监测,抓住恰当的防治时机:每亩茶园放置1-2个诱芯和诱捕器组成的诱集器,定期调查以监测目标害虫的发生情况,并对其大发生的风险性进行评估;?当诱集的目标害虫达到或超过风险阈值时,尽量选择低毒、高效的生物农药灭杀,杀虫剂要交替使用,避免目标害虫抗药 性的产生;?利用信息素进行大面积防治,仅适合在低虫口密度下使用;?注意诱芯的持效时间,及时更换和补充。 B. 利用挥发性的害虫行为调控剂或天敌引诱剂调控害虫行为。到目前为止仅开发了茶尺蠖绒茧蜂的诱集剂配方,其他尚无可利用的产品。因此,今后要加大害虫行为调控剂或天敌引诱剂的研究和开发。此类产品一旦开发成功,即可实现对害虫及天敌经过一定时间的行为调控,恢复到食物链在自然状态下的动态平衡,即可减免化学农药的使用,势必对茶园害虫的无公害防治体系做出巨大贡献。 C. 利用植物保护剂控制害虫为害。已开发的2 种植物保护剂对茶尺蠖和小绿叶蝉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解决了茶园中两大主要害虫的生物防治问题,尤其适用于有机茶园。对其他为害严重、且无其他有效化学生态防治措施的害虫需要进一步开发其专用的植物保护剂。 D. 利用小分子物质和植物激素开发主要茶虫的绿色农药。植物的诱导抗虫(病)性是植物抵御病虫害为害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其具有广谱、持效的特点而受到各国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利用人工合成的自然小分子化合物的类似物如BABA(β-氨基丁酸)、BTH(水杨酸类似物)等对很多温室与田间作物的多种病害可起到防控作用。 每年1名研究生 技术不是最困难的, EPA拟批准OmniLytics公司的生物农药AgriPhage CMM用于番茄溃疡病防治,番茄溃疡病通常由番茄溃疡病病菌引起,而这个生物农药中含有可对抗此病菌的噬菌体。OmniLytics公司于2009年提出了登记申请,EPA和加拿大病害治理管理局联合对这个产品进行了评估,此次拟授予登记的公众评议期截至9月26日。 三、茶树种植 1. 品种选择。有机茶园种植的品种应适合当地的环境条件~并根据生产需要考虑品种搭配~新建茶园全部种植无性系茶苗。山坡茶园冬季气候寒冷多霜冻~因此要选用抗旱抗冻性强的良种~如经过生产实践检验后的信阳当地品种。禁止使用基因改良工程生产的种子、种苗。 2. 种植方式。种植方式以单行条栽或双行条栽为宜~单行条栽规格:150cm×33cm~每丛定植2-3株~约4000株,亩,双行条栽规格,150cm×40cm×33cm -3株~约60O0株,亩。 每丛定植2 3.茶苗栽植。 种植时期以早春为好~惊蛰至春分种植前按茶行行距划线开沟~深25cm~施足有机肥~如菜籽饼每亩150-200公斤~有机肥、农家肥2000-3000公斤。茶苗沾浆带土移栽~减少伤根~移栽时土壤要踏实~浇足定根水~盖土与泥门相平~移栽后及时定剪~定剪高度为15-20cm。 四、苗期管理 根据天气情况~成活前隔5-7天浇水一次~防止干旱。行间铺草或种植绿肥~防止杂草生长和水土流失。冬季培土护根~根部铺草防冻。浅耕松土~勤除杂草~防止草荒。如有缺苗~应及时补齐~防止缺株断行。
/
本文档为【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新技术[试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