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北大教授袁成达:怎样整合东资西进的资源观察之三

2018-02-22 11页 doc 27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2581

暂无简介

举报
北大教授袁成达:怎样整合东资西进的资源观察之三北大教授袁成达:怎样整合东资西进的资源观察之三 怎样整合东资西进的资源 ----西部开发如何吸引东部民间资本观察之三 袁成达教授2004年5月10日发表于《西部决策参考》 (编者按:袁成达教授现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东资西进战略研究课题组首席研究员,袁成达教授不仅是一个经济学家,而且是一个颇有造诣的投资银行家。他从亲身实践的经验和社会调查中进行经济学的理论概括, 又用创新的理论进行新的实践,历时二十年,在区域经济、新城开发、产业集群、园区经济、地方经济,企业发展、三农问题、文化与旅游地产等的产业发展...
北大教授袁成达:怎样整合东资西进的资源观察之三
北大教授袁成达:怎样整合东资西进的资源观察之三 怎样整合东资西进的资源 ----西部开发如何吸引东部民间资本观察之三 袁成达教授2004年5月10日发表于《西部决策参考》 (编者按:袁成达教授现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东资西进战略研究课题组首席研究员,袁成达教授不仅是一个经济学家,而且是一个颇有造诣的投资银行家。他从亲身实践的经验和社会调查中进行经济学的理论概括, 又用创新的理论进行新的实践,历时二十年,在区域经济、新城开发、产业集群、园区经济、地方经济,企业发展、三农问题、文化与旅游地产等的产业发展规划、战略定位、商业与战略制定,新的商业模式的转型,尤其对产业发展与资本市场的对接运营、招商引资、多渠道融资、包括公司上市的运作等先进理念与成功方法上发表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总结出融资有道、投资有方的丰富经验。应邀在全国各地演讲,把先进的经济理念与投资理念传播给企业家与地方政府领导。提出江浙经济实现梯度产业转移,实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出江西经济浙江化,安徽经济江苏化战略。2 0 0 4年初,袁教授又提出了“东资西进”的概念,8篇阐述“东资西进”的论文集中在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西部决策参考》上发表后,引起了东西部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认为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崛起的推进有积极意义的理论成果。目前袁教授正至力于有关部委下达的课题的研究工作,还在“东资西进与中部崛起”的实践中,积极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永乐大地---武当村”与“长生天池---孔明湖”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与实施的工作。) ?我国加入WTO,为西部大开发增加了现实的国际背景,为西部的资源优势更快地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优势资源是西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基础,也是形成西部乃至全国推进产业布局优化的基础,是东资西进实施生产要素组合的突破口。 把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西部大开发的主要题目,也是东西合作主要做的一篇大文章。西部资源的优势,一致的看法是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具体分析自然资源的吸引力,有的已出现衰减状态。例如,目前国际市场上石油、煤炭、有色金属、铁矿石等资源型产品的价格已较为低廉,许多产品的到岸价低于西部同类产品价格,沿海的能源、原材料加工企业利用国外资源显然更为合算。人力资源之于西部,其实就是指廉价劳动力,除重庆、西安、成都等较为发达的特大城市,西部的人才、人力资本都相当匮乏。 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从总体看,西部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仍然具有比较优势。特别是具有西部特色的优势资源,现实比较优势和潜在比较优势都十分突出。2003年12月29日国务院召开的第二次西部开发领导小组会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2004年工作任务中,提出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依托重点区域,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东资西进,就是要在资源转化中投资,凭借资源转化扩张资本。 走出认识误区拓宽东资西进的投资领域 误区之一:投入资金开发天然资源,让资金立即变现。许多有煤的地区一窝峰上小煤窑,不仅是资源严重浪费,而且使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就是典型的表现。 误区之二:丰厚的自然资源永远有吸引力,不愁没人来投资。 误区之三:资源开发越多,经济效益越大。这是造成一些地区盲目开发资源、廉价出售资源产品的原因。 西部大开发的主要题目,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其中间环节是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由产业优势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这个过程需要许多 条件具备才能完成。 首先是对西部资源优势认识的立足点,应放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全局上,放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区域经济素质的提高上,放到促进企业内在规模经济和外在规模经济的形成上。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资源开发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在这方面,西部的许多地区已经创造了成功的经验。地处广西中部的来宾市,是广西最大的蔗糖基地和能源基地,发电量、煤炭、重晶石储量均居广西首位。该市依托这些优势资源,把产品安排的重点放到制糖、电力和锰生产上,构成相关产业配套发展的产业群。青海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依托优质丰富的生态资源,因地制宜开发绒山羊改良、牧草繁育、农副产品加工、中藏药材、蔬菜等项目,已在青海形成相对产业优势。塞上煤城石嘴山,位于宁夏银川平原北部,交通便利,区位优越。该市丰富的矿产资源中以煤、硅蕴藏量最大。品种齐全的煤炭资源中,“太西煤”被称为世界煤炭珍品。该市以产业链形式调整产业结构,工业产品达1000多种。产业优势表现突出,原煤、硅铁、炭素制品等十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居全省首位;高比钽粉和钽丝的生产居国内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树脂包封钽电容器、石灰氮、双氰胺居国内第一位。这样的事例现在已不胜枚举,西部许多地区实际上已经 走出认识误区,选择了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发展道路。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东资西进的推动,在广阔西部地区也会出现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企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走在前面的地区和企业同资源认走出误区,走出误区快密切相关。 其次,对西部资源的认识要全面,要摆脱矿产资源的局限。西部矿产资源十分丰厚是不争的事实。居于全国前列的就有:重庆的渝东天然气田储量,锶矿;四川的矾矿、钛矿;贵州的磷矿、汞矿;云南的锡矿、铝矿、锌矿;西藏的水资源,铬铁矿;陕西的煤矿,钼精矿;甘肃的镍矿、钴矿、铂族金属;青海的钾镁盐矿、锂矿;新疆的铁矿、钠硝石矿;广西的锰矿、铟矿、铪矿等百余种。西部的矿产资源是支撑我国21世纪工业化最大的自然资源,最有发展前景的自然资源,是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潜力的重要基础。但是,矿产资源在市场导向下,本身就有可开采与暂时不可开采,大面积开采还是局部开采的要求。因此,要拓宽资源认识的视野,看到其他独特的资源。例如边贸资源。云南边境线总长4060公里,与东南亚的泰国、埔寨等国接壤;西藏边境线5000多公里,与南亚的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和东南亚的缅甸接壤;新疆边境线长5600多公里,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南亚的巴基斯坦、印度及北亚的蒙古、俄罗斯接壤;内蒙古边境线长4221公里,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广西是全国唯一沿海、沿边、沿江的少数民族省区,北部湾海岸线长1595公里,全区有8个县(市、 区)与越南接壤。西部省区几乎占据了全国的陆地边境线,拥有数十个边境口岸。 被称为“彭西部”的华夏论衡(北京)西部开发研究院院长、中国西部大开发年度课题组组长彭真怀博士指出,三线军工企业富集大批人才、技术、设备,也是西部的优势。早在200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就提出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对军工科技产业项目给予优先安排。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军工企业生产民品和军工、产品商品化,促进国防经济与地区经济的融合,从而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发挥三线军工优势的有效途径。专家认为:“三线兴,则西部兴”,这是很有道理的。只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就能发现和正确认识西部资源的更多优势。 第三,对西部资源的认识要有动态的、发展的观点。仅以边贸为例,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之后和之前,新疆的边贸规模大小,优势强弱,肯定不一样。我国进入东南亚经济论坛、参予湄公河开发之前和之后,云南、广西的边贸规模大小和优势强弱也肯定会不同。2000年,新疆的33个边境县(市)已全部开放;边贸公司发展到400多家;经营方式已由过去的单一易货贸易发展到现汇与易货相结合,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相结合,旅游购物与边贸互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贸易国已拓展到包括周边国在内的10多个国家。随着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的大容量、高速率、覆盖新疆全区的数字干线传输网建成,随着亚欧第二大 陆桥的贯通、公路建设的推进、航空线路、航站的增加,制约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通信、交通“瓶颈”正在缓解,上海合作组织产生的潜在资本在西部将依据“沿边沿桥、外引内联、东联西出”的发展思路不断转化为边贸优势。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去观察,西部的边贸优势转化的经济效益,在东部是难以获得的。 参与资源转化实现东资西进的资本增值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为西部大开发增加了现实的国际背景,为西部的资源优势更快地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因为与世界经济接轨,不单是东部经济,也包括西部经济。这就要求加快西部大开发重点法律问题、西部大开发投资、环保等专项法规、促进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法津等环境方面的研究和制定,以期尽快从根本上消除西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这就会在西部产生新的、更大规模、更深层次、周期更长的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因此,东资西进,当前是最佳时期。踌躇观望,会丢掉机遇;捷足先登,才能抓住时机。东部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到西部优势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的过程中去寻找和开拓投资领域,就能在西部实现经济优势的同时实现资本的增值。 香港溢达集团投资西部的成功,是值得借鉴的范例。该集团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纺织品跨国集团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进入新疆,分别在乌鲁木齐和吐鲁番建成两个年产13.8万纱锭的现代化纺纱厂,投资金额达5000万美元。溢达投资的取向,是看中了新疆的棉花资源优势。新疆是我国最重要的产棉基地, 尤其是长绒棉的质量不亚于埃及、秘鲁等国家所生产的世界优质棉。溢达投资之时,吐鲁番、喀什等地产棉区的交通很不方便,制度环境也远不如现在。然而,真正令溢达头痛的不是环境而是从当地收购的棉花得不到质量保证。也就是说,资源优势并没有现实地、直接地显示出来。没有这个基础,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只能是空中楼阁。 新疆的棉花产品优势,得力于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问题出在种籽、栽培技术等方面。溢达集团经过反复调查论证,决定再投资数千万美元与喀什、吐鲁番等地的生产建设兵团建立面积达10万亩的合作农场,高薪聘用专家在开垦的近千亩土地上从事长绒棉优良种子培育,特别对新疆的“137长绒棉”进行提纯复壮,自行研究开发种植中绒棉、超长绒棉、有机棉等优良棉种。这种扩大和提升农业产业规模的合作方式很快取得了双赢的效果。溢达集团有了充裕的高质量的棉花资源,成功地实现了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它在新疆生产的棉纱,除了保证溢达在广东高明市兴建的高丰纺织印染联合企业的需要外,还出口日本等地。资本的高回报显而易见。 而新疆则有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溢达给新疆带来的,不仅仅是l亿多美元的投资、13万多纱锭和2000多个就业岗位,同时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先进的技术、众多的人才和先进的环保理念,创造了合作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新模式。这些,对新疆开发优势资 源产生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溢达集团的成功,选择的就是依靠大量投资迅速扩大规模。1亿多美元即近10亿人民币,这样大的投资额度并不是西进的东资企业都能具备的。当然,在西部的企业中,那种存量资产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而且具有极强的市场开发能力和市场控制能力,一旦注入相当额度资金就能形成巨大资本力量的企业,也应当是东资可选的投资场所。但从我国东西部企业的实际情况看,选择经营联合的模式投资是形成规模效益的最佳途径。 首先,经营联合在不改变单个规模的状况下,可以通过“规模联集”的方式,使分散经营的小规模生产体系相对集中,无论是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横向联合,还是处于生产工艺过程不同阶段的企业垂直协作,都可以使经营规模迅速扩张,推动大批量生产体系的形成。温州产业集群,就是成功的实践。例如,温州的“金乡徽章厂”,它以100台压力机、50台烘箱控制了成品规模,一有订单就分包给同行上百家企业,这里的任何一个厂都可以接规模惊人的订单,因为它可以把订单转让给其他厂家。而温州的打火机行业,相关生产企业超过三百家,年产金属外壳打火机5亿只,其中出口占总量的80%,约占世界金属外壳打火机市场份额的60%,占国内市场份额的90%以上。这种良好的规模生产格局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一支点火器,10年前靠进口,一只5元左右,温州人自己攻克技术难关后,每只2元左右;形成大批量生产体系后,每只就只需0.2元到0.3元了。当然,温州的这 种大批量生产体系,是靠同乡亲友的天然纽带联结的,与我们现在讲的经营联合不同,后者要求以契约为纽带,但实质一样,效果一样。 其次,经营联合可以通过“挖潜扩张”的方式促进生产规模扩大。“挖潜扩张”,就是通过挖掘分散的小规模生产体系的闲置生产要素的方式,以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实际投入量及其使用效率,从而形成大批量生产体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造成的区域企业“小而全”的条块分割状态,使各企业的各个方面都有相对闲置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常越是紧缺的物资,库存量反而越大。这种状态,在东部各省市有不同程度的较大改变,在西部各省区市,改变程度不大,甚至有的地区尚无改善。选择经营联合的途径东资西进,到处都可以找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切入点。 第三,经营联合可以减少规模效益形成中的“逆反效应”。“逆反效应”指合作产生的负面效应,往往是由产权交易、历史负担等因素所引起。经营联合,仅仅是经营上的联合,一般不涉及产权变革问题,更不涉及企业的历史负担及其他有关债权债务问题。采用这种途径,在西部市场发育尚不完善,、政策法规尚不健全、以信用为主的市场意识较为缺失的情况下,给合作双方带来的好处很多。主要包括:因为减少了风险和麻烦就能增大西部引资的吸引力,同时有利于形成大批量生产体系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从而有利于引来投资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有利于西 部企业对自身的改造和在获得利润后解决各种历史负担问题,有利于西部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培育优势资源推动东资西进的产业升级 在探讨西部的资源优势时,就当分清资源优势与优势资源并不是同一个概念范畴。例如,新疆的棉花和石油是资源优势,但对于一般企业未必是优势资源。新疆的长绒棉,经溢达集团投资数千万美元,历时数年才改造成能保证溢达纺纱质量要求的资源,成本之高,一般的企业恐怕难以承受。至于石油,从地下抽到井口的成本,与国外的油运到我国炼油厂的价格差不多,新疆石油到内地加上运输价,显然高于国外油到岸价。所以,东资西进合作或独资开发资源,首先应当分析西部的资源优势中哪些是优势资源。西部具有比较优势的优势资源,一般都是由西部独特的山川地理条件、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形成的,许多都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因此,开发优势资源,要同保护和培育联系在一起。在保护、培育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培育。所以,我们在论述东资西进凭借资源转扩张资本时,提出在保护和培育优势资源中拓宽投资领域实现资本增值。 在西部优势资源中,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东西合作最利于取得比较利益的领域。我国西部拥有大批精品、绝品旅游资源,其中属于举世无双的世界级垄断性资源就有 100多个,已开发的只占1/7,例如位于云南迪庆的香格里拉就是蜚声中外的人间仙境。1933年,英国作家希尔顿一本名为《失去的地平线》使之风靡全球。一年前,受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的派遣,生态学专家鲍伯?麦瑟雷来到香格里拉考察。他选取了美藉奥地利植物学家、探险家洛克1921-1923年在香格里拉拍摄的200余张老照片,沿着洛克80年前走过的路,在同一个地方,用同样的角度拍下新的照片进行对比研究。整整一年时间,完成了40余张新照片的拍摄。他说:“尽管研究还没有完成,但从已完成的这40余张照片的一对一比较中,可以看到滇西北高原藏区的生态环境同80年前相比变化不大。”他还说:“事实上香格里拉比上个世纪更美了。从一个生态学家的眼光来看,‘香格里拉’依然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之一,这里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应该说,中国藏区仍是目前世界上生态环境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西部人文、自然风光的魅力已经成为西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强劲核心竞争力。近年来,西部旅游业发展速度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东部。资料显示,2000- 2001年东西部入境旅游增长率,东部为10.5%,西部为10,7%。国内旅游的增速更为迅猛,2000年,贵州较上年增长32, 5%,西藏为33%,宁夏为39%,青海竟高达187%。以旅游客流为主的人流,是经济空间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要素流。由于旅游客流具有的强大通路效应,必然带动后续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产生乘数效应、连锁效应,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大发展。 旅游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一大产业,据统汁,20世纪末期的1999年,全世界旅游业总收入超过4万亿美元,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10.7%。专家分析,21世纪初叶,将是世界旅游业空前大发展时期,也将是我国,尤其是西部旅游业空前大发展时期。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我国将接待海外游客1. 37亿,向世界输送中国游客l亿,成为全球第一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旅游客源输出国;西部各省区市都在旅游业上做文章,关于香格里拉这篇文章,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及国务院研究室、国家民委在2002年5月28日召开的会议上,就已正式确定了“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生态建设与旅游开发实施规模,初步估算项目总规模为500亿至800亿元,走跨省区、跨区域合作开发的路子,西部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东资西进敞开了大门,是不应当失去的投资机遇。此时的进入,就是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过程中的进入;此时的投资,就是在投资增长。 中藏蒙药材资源,也是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西部优势资源。有药材王国、药材县、药材乡、药材谷、药材山之称的地域在西部点多、面大。西部的数千种独有的药材资源,是西部独特的山川构造、土壤植被、日照温差等由自然形成的地理、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孕育而成,是不可替代的、不可移植的资源。离开原产地,许多西部珍稀药材不能种植,或品质改变。因此,随着人类对中药的认识深入、市场需求的扩大,西部药材的比较优势愈益凸显,比利益愈益增大。目前,欧共体已对中草药统一立法,美 国食物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接受中药复方药材进行临床试验,中药进入世界发达国家医药主流市场的大门已经打开。据不完全统计,全球中药市场年销售额大约在160亿美元,而我国出口额才大约5. 89亿。由于西药引起的药源性疾病的发病率较多、极易造成对人体的直接伤害,由于西药新药的开发成本巨大与中药形成极大反差,由于以低廉成本开发的现代中药具有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并兼备治疗和保健的独特优势,国内外中药广阔市场在迅速成长。然而国内的中药制药产业从资源的开发到终端产品的产出各个环节都极不适应市场的需求。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保护、培育不力,长期以来对市场所需道地药材主要靠采挖野生药材,致使野生药用资源破坏严重,有些品种更濒临绝境,而中药材的种植规模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由于资金短缺,企业难以形成规模,技术装备和加工工艺落后,使大多数产品只能以初级原料进入市场;基础性研究薄弱、新技术应用少、科研设施落后使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这些问题,正是资本扩张的市场空间,也是东资西进应当考虑的投资取向。 包括旅游资源、中药材资源在内的西部各种优势资源,尤其是其中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优势资源,是西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基础,也是形成西部及至全国推进产业布局优化,产业升级动力的基础,是东资西进实施生产要素组合的突破口。例如,东部高耗能企业可以考虑到西部电力富余、价格低廉的地区投资办厂,降低生产成本;矿产资源加工企业可以考虑移师西部相关优 势资源地区,变“产地销”为“销地产”,提高比较效益;为保障企业生产原材料供应,可考虑选择西部储量丰富、开采外运条件较好的矿山,与当地政府、企业合作建设企业的矿产资源后备接续;受地价和用地指标困扰的东部沿海企业,可以考虑到西部土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大中城市发展;具有雄厚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优势的企业,可以考虑通过承包或买断经营权等形式投资西部特色农业,等等。这些无不说明在保护和培育西部优势中,东西合作拓宽投资领域实现资本增值的空间极为广阔。调查数据显示,71. 49%的西进东部企业对盈利前景看好,74%的东部“西进”企业的动因是为了开拓西部市场,应当是证明这一点具有说服力的参考数据。 东资西进的利益目的,旨在凭借西部优势资源转化扩张资本。循环经济所倡导的建立在物质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与环境和谐的生态经济模式。对于西部许多优势资源既丰富又有生态环境脆弱的双重特性,循环经济是企业既创造近期比较经济效益,更创造中期、远期比较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因而对投资人、投资企业的价值判断素质、经营素质、管理素质要求更高。这也是在探讨东资西进凭借西部资源转化扩张资本这个问题时必须明确的。
/
本文档为【北大教授袁成达:怎样整合东资西进的资源观察之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