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杨吉甫诗之意象及诗体研究

杨吉甫诗之意象及诗体研究

2018-03-18 14页 doc 32KB 61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3767

暂无简介

举报
杨吉甫诗之意象及诗体研究杨吉甫诗之意象及诗体研究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文秘专业毕业论文 杨吉甫诗之意象及诗体研究 [摘要]:在五四新文化新诗潮的影响下~当时许多诗人热衷于小诗创作~杨吉甫便是其中一位。其诗文创作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立足于杨吉甫小诗作品本身~从其小诗的意象和诗体方面分析其小诗的独特性。在意象的选择上:诗人特别留心于那些细小的意象、动植物意象以及带有强烈生活气息的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选择表现出了诗人敏锐的情思、对大自然的亲昵之情以及独特的情感。另外~本文通过对杨吉甫小诗体的体式、字数和形态的分析~展现出了其小诗独特的体式。 ...
杨吉甫诗之意象及诗体研究
杨吉甫诗之意象及诗体研究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文秘专业毕业论文 杨吉甫诗之意象及诗体研究 [摘要]:在五四新文化新诗潮的影响下~当时许多诗人热衷于小诗创作~杨吉甫便是其中一位。其诗文创作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立足于杨吉甫小诗作品本身~从其小诗的意象和诗体方面其小诗的独特性。在意象的选择上:诗人特别留心于那些细小的意象、动植物意象以及带有强烈生活气息的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选择表现出了诗人敏锐的情思、对大自然的亲昵之情以及独特的情感。另外~本文通过对杨吉甫小诗体的体式、字数和形态的分析~展现出了其小诗独特的体式。 [关键词]:杨吉甫 小诗意象 小诗体 杨吉甫及其小诗创作综述 杨吉甫(1904—1962)教育家,现代诗人,四川省万县白羊坪杨家山人,他先后在北平、成都、万县等地办过八个刊物,并曾在《北京晨报》、《京报》、巴金主编《水星》等著名刊物发表过许多作品。其诗文作品被国内外许多作家学者编撰发表,在国内有何其芳编印的作品集《杨吉甫诗选》; 向云鸽、邓妆伦、徐素瑶等编的《杨吉甫小说散文选》;方敬、徐尧琴、吕红文、周帆等主编的《杨吉甫诗文选》。除此之外,其诗在欧洲、香港翻译、评论、传诵 , 博得赞赏,享有美誉,在美国杨吉甫被视为“中国的田园诗人”。 “五四”时期小诗创作特别流行,杨吉甫的小诗也应运而生。杨吉甫的小诗不图荣利,他志在于诗,因此对于其诗其人,方敬毫无夸张作了评价:“杨吉甫写诗不多,发表得更少,不为更多的人所知。但是从真正诗的意义说来他是诗人”。(《杨吉甫诗踪文迹》)。对于杨吉甫的小诗,方敬还还评价到:“杨吉甫天生诗质,有诗的禀赋和素养,细心敏感善体会人生的意趣和情味。他那些玲珑可爱的小诗好像自然流露出来的、纯净、隽丽、气韵天成,宛如轻柔的呼吸和微笑。”除此之外,其作品还深受著名诗人何其芳的赏识,何其芳对他的小诗《石子》这样评价到“象一些透明的露珠那样使我不能忘记”。 杨吉甫诗歌以其独特的魅力引起了海内外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研究成果正在陆续问世,代表性的论文有:(瑞)马悦然《另一种乡愁》《被遗忘了的中国现代诗人和新诗》,方敬《杨吉甫的诗踪文迹》,何休《三峡自然经济形态下的田园牧歌——杨吉甫小诗创作的文化内涵及审美特征》„„但是杨吉甫的诗歌研究尚有一定的空间,本文着重分析了杨吉甫诗歌意象的独特风格和小诗体的独特形式,并将其诗歌研究推向了深入。 小诗意象的独特风格 杨吉甫的小诗读来清新自然,有一种自然天成的味道,其原因在于他的小诗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风格。 一、善于扑捉细小的意象来表达其敏感的情思 “杨吉甫的诗,如同他所吟咏的小虫、水滴、石子,真是小极了。然而,却像小虫那样富有活力,像水滴落井那样悠然有声,又像从自然中捡回的石子,洗一洗,花纹石理便清晰 [1]可观。” 在读杨吉甫的小诗时,要特别注意那些细小的意象,并从中去体会诗人选择这些 第 1 页 共 8 页 周海燕 杨吉甫诗之意象及诗体研究 细小意象的真正用意。杨吉甫特别留心于 “小虫”、“水滴”、“石子”这些微小的意象。这些意象的入诗,展现了杨吉甫对大自然万物敏锐的洞察力。越是细小的意象就越是表达了他的敏感,在小诗《石子》中写到:“我吹去爬到了书上的虫儿,使它做一个跳岩的梦”,小小的“虫儿”被诗人敏感的神经所察觉,“虫儿做梦”,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使“虫儿”这一细小的意象具有了人的思维活动。仿佛“虫儿”不再是虫,而是一个有梦的人,“虫儿”有了人的思想,同时寄予了作者的一个梦一样。“听水滴,滴入井里的声音”小小的“水滴”,诗人以自己的敏感特质去留意常人难以察觉到的微小世界。 二、善于在一些动植物意象后加后缀“儿”和“子”来表达对大自然的亲昵 杨吉甫诗中的植物意象常缀以“儿”、“子”。如“虫儿”“蝉儿”“黑狗儿”“萧儿”“鸭子”“石子”《石子》;“雀儿”“鱼儿”“鸭儿”“蒲扇儿”《小诗选》;“缸子”“燕子”《片片》;《短歌抄》;“狗儿”《散沙》“蜜蜂儿”“菜花儿”《牛的歌》„„杨吉甫的小诗中特别精心于带有后缀“儿”、“子”的意象,这些意象一旦入诗,诗人对大自然的亲昵之情便跃然纸上。“虫儿”本可以简单的称为“小虫”或是“虫”;“禅儿”可叫“知了”“黑狗儿”可直接叫做“黑狗”„„,一旦调换,诗的意境也跟着变淡。同时,以“儿”、“子”入诗,能够起到调节音节的作用,“儿”字可与前一个“子”连读,“子”又是轻声,这样,小诗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亲切自然。 “虫儿的梦”、“蝉儿的吸乳”、“黑狗儿的慢跑”、“猫儿的徘徊”等,每一个意象的活动都体现出了大自然的活力,从而形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三、善于借助生活中的特有意象来表达其思乡情怀 杨吉甫年轻时大多在外乡渡过,1927年在南京写了小诗《石子》,次年回北平,继续写小诗《石子》,并开始小诗《远行》的创作。在这些小诗中,他常择取与故乡有关的意象来寄托情思。例如:在小诗《石子》中,那个“卧病在异乡床上”的人是何等的凄凉,在“一望没人来,再望没人来”的强烈期盼中,他被失望的情绪所笼罩,于是就写到了异乡“黑狗儿”,当作自家的狗来写。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思念。在思乡的情思的牵动下,诗人联想到“火车”,仿佛听到“漫长的汽笛声”,火车引动,汽笛声漫长,牵动着归心似箭的游子。“火车”是归家的交通工具,诗人借助“火车”这一意象来表达其思乡情怀。诗人特别钟爱于那些特有的意象来表达其思乡情怀。在小诗《远行》中,表达的是一种离愁别绪,独自一人到远乡去,饱受病痛的折磨,此时诗人留意的便是那些“月影”“婴儿”“空火车”,自古以来,“月影”是思乡情感的表达;写“婴儿”是对女儿的思念;写“空火车”是诗人内心真实的写照,空荡荡的内心,空荡荡的火车。 四、善于把人物活动融入意象的表达中,特别留心那些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 杨吉甫先生不仅是诗人,还是一位民主战士。何其芳在他的《读吉甫遗诗》中写道:“你不仅是位诗人,而且还是一个战士。”杨吉甫在致力于创作的同时积极的参加社会活动,因此杨吉甫在小诗中特别留意的人物大多为穷人、劳苦大众,《石子》中的“淘菜的人”,《远行》中“乘凉的市民”“袖手的穷人”,《小诗》中的“船夫”“农夫”“浣衣的女郎”,《往日》中的“卖扁担糕的人”„„展现出一幅幅农村生活景象,把劳苦大众生活的艰辛与困苦刻画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在小诗《往日》中,那个“卖扁担糕的人”他的遭遇似乎让人记起了杜甫的“卖炭翁”,同样的命运的轮回,都是在那样的压迫下,农民、小商贩的日子难以维持。 先生走后~ 第 2 页 共 8 页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文秘专业毕业论文 小灯又出现了~ 那个卖扁担糕的人~悄悄地把东西拾起。 雪花片片飘去~ 山尖变白了~ 异乡人凝神的望着~ 月没有~ 星没有~ 灯可看得清了。 在那“月没有,星没有”的国统区,“在那个寒冷的,没有新月的黑暗中,那盏随时可灭的小油灯,不正是小商贩自身的象征,不正是广大劳苦大众随时将为黑暗所吞噬的真实写 [2]照,”诗人吟唱《牛之歌》,在小诗中也有着强烈的民族情怀的表达,与《牛之歌》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首小诗,同样是以牛的遭遇来表达吉甫一种反抗意识: 农夫呀: 你不要鞭打那缓慢的牛, 它天赋的沉默~ 也会深思你主人的待遇的。 ——《小诗》,二, “牛”就是那些默默无闻生活在压迫下的劳苦大众的形象,杨吉甫悉心观察社会中的现象,把自己的不满与愤怒全然注入作品的创造中。他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渴望民主的情怀运用到了小诗的创作中,显示出他那无时无刻不在为民之所忧,为民请命的强烈的责任意识。 说杨吉甫小诗具有深厚的人文意识,关键在于杨吉甫特别的关心下层劳苦大众的形象,对于他们的生活状况特别的关注。 小菜初上市来 叫卖的声音是新鲜的 ——石子–,六, 我吹去 爬到我书上的虫儿 使它做一个跳岩的梦 ——石子–,十二, 这些诗句,让人十分惊讶诗人观察生活的细致入微。他是用心去感触生活的,因此,新鲜的“小菜”,让小贩的叫卖声也变得新鲜了,让诗句也变得新鲜了,让我们读诗时的心情也变得新鲜了。而一个偶然“爬到书上的虫儿”,也挑动了诗人的童心,忍不住恶作剧地吹一口气,让那只不速之客的虫儿,做一个跳岩的“梦”,让我们读了这俏皮的诗句,禁不住发出一个会心的微笑。自然而不造作,生活在于本来面目的诠释,这便是杨吉甫诗的意象的特色。 总之,杨吉甫小诗在意象的选择上还是在具体创作过程中的综合运用,都是诗人自身的独特创造,因此对于杨吉甫小诗的研究还待进一步的深化。 关于小诗体的探讨 第 3 页 共 8 页 周海燕 杨吉甫诗之意象及诗体研究 一、小诗体的渊源 “诗体即是诗的一种结构形式,它是人对秩序的需要、对称的需要和结构的需要的诗化 [3]呈现。”任何种诗体的形成,都经历了一定的流变,小诗体也不例外。小诗的兴起是受到了翻译印度诗歌和日本俳句的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诗坛兴起翻译印度和日本俳句的热潮,大量的翻译使得中国许多诗人开始对小诗产生了独特的情怀。小诗诗体符合我国传统 [4]的诗歌审美。“小诗的主要作者确乎是接受了印度泰戈尔和日本俳句的影响”,从而促成了20世纪20年代的小诗创作潮流,为中国新诗的发展找到了又一种文体,开辟了新诗形式的繁荣局面。 对于小诗体的界定,不同作家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周作人说:“所谓小诗,是指现今流行 [5]的一至四行的新诗。”小诗属于新诗范畴,这里把小诗限定为了一至四行的新诗。而吕进则进一步把小诗归纳为:“小诗--是随感式的诗,篇幅一般只有三五行、七八行,最短的只有 [6]一行,富有自然天成之美。”更加注重了小诗的美的形态,小诗的行数则更加宽泛,可以达到七八行。而刘福春把小诗结合了我国小诗的创作背景把小诗定义为:“所谓小诗,也有称为‘繁星体’、‘冰心体’、短诗等等,主要是指‘五四’以后, 1921年-1924年前后出现在我国 7{}诗坛上的少至一行,多至四五行的这样一种小的诗体。”傅宗洪以小诗所表达的内容出发把 [8]小诗定义为:“小诗是一种描写瞬间感受的随感诗,抒之情多温敦柔和且富于哲理意味。”杜荣根则又回到了小诗的形式上强调小诗的灵活自然,他认为:“小诗指的是二至四行,或一 [9]至六行的短诗,是一种更自由、更灵活的‘无形式’的诗形式。”中国“小诗”的发达,很受外国的影响,它不像其它新诗那样受欧洲影响,而主要受到日本和印度的影响。 小诗是早期中国新诗发生期建构的重要型态。“‘五四’以后,二十年代的消失风尚与小说取向,不免对杨吉甫都有过影响。他喜爱日本俳人松尾芭蕉的俳句和陶渊明的诗,虽然诗风有些像他们,但吉甫的小诗到底还是他自己的,有起个人独一无二的特色。他的小说有柴霍甫味,而毕竟还是吉甫风的。”(《杨吉甫诗踪文迹》)杨吉甫的小诗表现了他的真情实感。 二、杨吉甫的小诗体 诗的体式,包括诗的韵律形式和语言排列形式,即诗的音乐形式和诗的建筑形式(诗的 [10]图式),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一)、小诗的行 中国古代诗歌分句不分行,句是旧诗里最小的单位,句式有一定之规,如四言、五言、七言之类。律诗、绝句每句的字数是确定的,并讲究一定的平仄和韵脚。旧诗有长短句一体,也就是杂言诗,从三言到十一言,可以随意变化。分行是中国新诗从外国诗学来的,行是新诗的最小单位,行数可多可少,可以押韵也可不押韵,每行字数多少没有规定,可用标点也可不用标点,这是新诗体的一个普遍特征,是新诗成为“自由诗”的因素之一,也是新诗区别于旧诗的特点之一。杨吉甫小诗大都是每句一行也有两句才跨行的:“那四颗星,那四颗星/很好连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石子——三》“五个月的女儿,虽然看着我走了/不知道这就是离别”每一行的字数都不相同。杨吉甫的小诗有一行到五行不等。 越是短小就越要求诗人具有较高的语言驾驭能力,杨吉甫有些小诗只有一行,这些小诗的创作表现出了杨吉甫较高的语言驾驭能力。“蚕的声如抽不尽的丝”没有丰富的经历和感悟,难以体现这种凝练、独特的艺术魅力。一个比喻把蚕的声音写得余音缭绕。既有诗意又 第 4 页 共 8 页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文秘专业毕业论文 有一定的哲理性。杨吉甫的《短歌抄》大都只有一行,短短的一行表现的确是深厚的含义。杨吉甫的两行体小诗,有起有伏,有意有象,给人相对完整圆熟的感觉,相对一行诗来说,可以表达更加丰富的内容,更容易出现架构。“窗外的飞雪无声/病床上的我亦无声。”两句诗形成一种递进关系。行与行之间通过“亦”字链接构成紧密的递进关系,从而突出了第二行中的诗眼,是一种跳跃式的思维。“对面的病床上已经换了三人了/我这床上还是我”行与行之间形成的是一种对比关系,“入院的病人,出院的病后人/各是各的心境。”“窗上的月影/是一排屋檐”这是把逻辑关系完整的句子分为两行,本来一句话,杨吉甫通过某个谓语动词联结,形成主谓的逻辑关系。《小诗?十二》“另睡新床了,仍做旧梦么,是把格律诗与两行小诗倡导结合起来,近似绝句。杨吉甫的三行体的小诗基本的排列组合有4 种变化:(1)三行连排。如《石子》:“我吹去,/爬到我书上来的虫儿,/使他做一个跳岩的梦”。(2)分成两小节,前二后一。如《远行》:“五个月的女儿,虽然看着我走了,/不知道这就是离别”。(3)分成两小节,前一后二。如《石子——二十》“提笔不想写,/扭细灯芒,看会儿暗光吧”。(4)分成三小节,每小节一行。如《石子——三十》“风筝~/要自由么,/绳儿把你牵着了。” 三行体的小诗是最接近于绝句小诗的,可以表现比两行式更为丰富曲折的内容。另外,杨吉甫四行诗和五行诗都是一行一句,行与行之间关系紧密,既有递进又有转折,也有些看似毫无关系,但都是在为诗人的意思和情感的表达服务。 (二)、小诗的字数 小诗虽然对行有明确的限定,但作为新诗,诗行可长可短,句式无拘无束,正如同有人担心字数过少(如一字诗)丧失节奏不能称之为诗一样,字数过多,超越了一定的度,也不能称之为小诗。 单从行的规定性来看,小诗更多的是行数的限制, 如果说行是小诗的身高,那么字数就是小诗的腰围, 杨吉甫小诗有自己的特点在不仅身高上有限制在腰围上也有一定的限制。杨吉甫的小诗最少一行是两个字“火车~”最多的一行有十六个字“池塘边晾衣裳的竿下吊着颗颗的水珠。”字数在两个字到十六个字之间显得结构匀称自然。 (三)、小诗的节奏和形态 杨吉甫的小诗具有富有节奏和韵律,具有很强的音乐美,“诗的音节全靠两个重要的分子:一是语气的自然节奏,二是每句内部所用字的自然和谐。至于句末的韵脚,句中的平仄都是不重要的事。语气自然。用字和谐,就是句末无韵也不要紧。”[1]小诗体由于其自身结构短小,语言简练,节奏自然,因此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杨吉甫的小诗最少的只有一句,最多的有五句。一句的诗如“蝉的声/如/抽不尽的丝。”虽然短小,但是诗歌的节奏舒缓,读起来自然和谐。随便举几个例: 漫长的/汽笛声~ 停停吧—— 我/也要/转/一口气/哟: ——《石子》,十九, 另睡/新床了~ 仍做/旧梦么, ——《小诗》,廿二, 第 5 页 共 8 页 周海燕 杨吉甫诗之意象及诗体研究 自扫/落叶~ 自听/落叶声。 ——《石子》,十三, 从“自然音节”上看:杨吉甫小诗属于自由诗,不讲究押韵,是情到深处的自然抒发。小诗的长短并没有固定,句中的节奏也只是依着意义的自然区分。往往两三个字为一节,或四五字为一节。另外杨吉甫的小诗善于用语气词来表达感情“何处下手呵,淘菜的人?”“以后的生活还是如旧么,”“也要转一口气哟~”“是来洗菜的么?”“究竟在哪儿呢,”“等待第一声响呀~”“要自由么”“一长排灯火呀~”„„ “呵”“么”“哟”“呢”“呀”语气词运用,都是情感的真切抒发,“呵”“么”“呢”的疑问,“呀”的感叹,情感的抒发仅在这些语气词的灵活运用,读来真切实在。另外杨吉甫的小诗善于用反问设问感叹句等语气来表达情感。杨吉甫做诗带有词调的,“假如我就是在病院里死去了,谁能注视到我眼里的最后一颗眼泪,”一句反问不仅是在语气上音乐节奏的升华,更是诗人当时抑郁时的悲伤之情的真实流露。“船夫呀~那是你夜眠的帐幔么,”“农夫呵~你不要鞭打那缓慢的牛”对“船夫”、“农夫”的感叹,音乐节奏的昂扬,不仅让诗人情感得到了真实的抒发,更是让诗歌具有很强的人间情味。“另睡新床了,仍做旧梦么,”“深夜,犬吠了,疑虑着:有谁来呢,”随着疑问的到来显得更具音乐美。 杨吉甫的小诗平仄方面也并不讲究,“那四颗明星,那四颗明星,很好连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重复的咏叹只是情感的自由流淌,没有平仄的要求。“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杨吉甫的小诗除了在节奏韵律等方面具有自然天成的音乐美外,在结构上还具有短小精悍,体态匀称的建筑美。有人数说:诗人天生就是一个建筑家,杨吉甫便是这其中的一位,他的“建筑”有着自己独特之处:形式短小,结构匀称,小诗字数不多,每句都精炼,构成了一种浓缩的精华。 首先杨吉甫在字句的选择上既随意又匀称,一般是两句的小诗有这样的特点,例:“窗外飞雪无声,病床上我亦无声。”上句与下句既是对称又有不对称的随意性,“窗外”对“病床上”、“飞雪”对“我”“无声”对“亦无声”,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对称,但在结构内容上显得比较的匀称。(《远行》十一)“窗上的月影,是一排屋檐。”(《远行》十八)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形式上对称。“自扫落叶,自听落叶声。”(《石子》十三)句子短小对称和谐,“自扫”对“自听”,“扫”的是“落叶”,“听”的是“落叶声”,意义的对称,结构匀称。 其次杨吉甫的小诗善于把长短句交错运用,长句短句错落有致的运用,使得他的诗更具风味。一般是三句或以上的小诗有这样的特点。 薄雾罩在江面~ 天明了~ 又慢慢儿散去: 船夫呀: 那是你夜眠的帐幔么, ——《小诗》(一) 第 6 页 共 8 页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文秘专业毕业论文 这首小诗,长短句间或运用,“天明了”还和“船夫呀”都是三个字成一句,夹杂中间显得既匀称又错落有致,具有很强的建筑美。 热吗, 那枝上的雀儿~ 静悄悄的张着嘴。 ——《小诗》,十, 句子的长度一句比一句长,层层增加。一句只有两个字,二句有六个字,三句有七个字,每句字数都不多,但意思表达完整。一句和二句共同构成一个设问,二三句形成递进。把三句联合起来即是一个完整的意思。然而在形式美上呈现出的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结构,使小诗的建筑风格迥异。诸如此类的小诗还有很多如: 受虚惊了~ 弟弟在睡梦中~ 忽的呼出“救命”来: ——《小诗》,二十, 深夜~ 犬吠了~ 疑虑着:有谁来呢, ——《小诗》,廿一, 结语 综上所述:杨吉甫的小诗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其小诗的意象选择上,把握住了自我情感的抒发,其意象的选择更多的是在为情感的表达服务,意象的灵动便是情感的传达。杨吉甫小诗体既有行数规范又有一定的字数限制,他的小诗体较完美自然,在音韵和结构上既有自然的音乐美,又有和谐的建筑美。 参考文献: [1]、[2]、[11], 程世平、雪山,《杨吉甫和他的诗》《杨吉甫诗文选》[M],万县日报印刷厂, 1988年11月。 [3]、[10],王珂,《诗体学散论—中外诗体生成流变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10 月 [4]吕进,《中国现代诗体论》[M],重庆出版社,2007年1月 [5]周作人,《论小诗》,[N],民国日报副刊《觉悟》,1922年6月 [6]吕进,《新诗的创作与鉴赏》[M],重庆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 [7]刘福春,《小诗新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一辑),1982年 [8]傅宗洪,《小诗新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 [9]杜荣根,《无形之形式论小诗》[A],《寻求与超越》[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 Image and poem body research the Yang jifu poem ZHOU hai—yan 第 7 页 共 8 页 周海燕 杨吉甫诗之意象及诗体研究 (Grade 2006 Chinese language literature,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Wanzhou Chongqing,404000) [abstract]: Under 54 new cultural free verse written in the vernacular tide's influence, at that time many poets craved in the verset creation, the Yang jifu were. Its prose creation has the unique style, this article bases on the Yang ji fu verset work itself, analyzes its verset from its verset's image and the poem body aspect the distinctive quality. In image choice: The poet pays attention specially in these tiny images, the zoology and botany image as well as has the intense life breath image, displayed poet's keen emotions, to the nature affectionate sentiment as well as the unique emotion through these image's choice. Moreover,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Yang jifu verset body's writing style, the number of words and the shape analysis, unfolded its verset unique writing style. Key words:Yang Jifu Verset image verset poem body 第 8 页 共 8 页
/
本文档为【杨吉甫诗之意象及诗体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