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赫尔巴特教育学理论概述

2019-03-19 4页 doc 15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4871

暂无简介

举报
赫尔巴特教育学理论概述赫尔巴特教育学理论概述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德语: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年5月4日-1841年8月14日)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有“科学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的称谓。是近代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他在教学的心理学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作为“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他的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大。但他过于强调教师及书本的作用,教学方法也有形式化倾向。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他的教育理论已经完...
赫尔巴特教育学理论概述
赫尔巴特教育学理论概述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德语: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年5月4日-1841年8月14日)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有“科学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的称谓。是近代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他在教学的心理学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作为“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他的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大。但他过于强调教师及书本的作用,教学方法也有形式化倾向。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他的教育理论已经完全不合时宜了。 他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主要成果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心理学化 1.教育目的心理学化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社会本位论思想。赫尔巴特把教育的所有目的和最高目的指陈为道德,从观念心理学出发,赫尔巴特论证了道德目的受五种力量支配,心灵只有具备五种力量才能引向至善的方向,即: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法权、公平。 2.教育过程心理学化他把多方面兴趣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结合起来,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教学阶段理论,教师应运用心理学理论探讨传授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教学程序符合心理规律 3.教育内容心理学化 4.教育方法心理学化 赫尔巴特从方法的角度把教学分为单纯提示教学、分析教学和综合教学,主张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他提出了四段教学步骤,认为第一阶段适合采用提示教学和分析教学,还可因材料不同使用叙述法、比较法和直观演示教学法等。第二阶段主要采用综合教学法,同样需要教师对材料进行陈述、分析、组织、概括与推理。第三、第四阶段主要是在观念系统化基础上对新知识的运用,可采用练习法。 二、教学方法 他所设计的启发式教学法,是建立一个生动活泼的心灵,严格地配合着人类思考的基本原则。 赫尔巴特发展了前人关于教育性教学的观点,把教学作为教育的最主要和基本的手段。他认为,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所有教学都要发生教育作用。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他主张教学方法有两大基本原则: 第一原则是学生的兴趣。 第二原则是类化作用(Apperception)。类化作用是以旧经验为吸收新知识的基础。一种新观念的体会必须用旧有的其它观念来解释。这些旧观念可能是许多观念的组合,成为统觉团(Apperceptivemass),其影响力更大。所以教师不但要利用学生的旧观念以吸收新教材,同时应该使新旧观念类化的结果,经过推理过程,获得有系统的原则或统觉团,足以影响未来的学习,甚至品德的形成。上述兴趣原则也可说是统觉团的功能,有吸收特定新观念的注意力。 三、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理论 赫尔巴特提出关于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理论,是当时教学方法的重大革新,为近代教学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主张课堂教学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他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 2.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 3.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 4.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 以后他的门徒将这四个阶段加以改造,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即: 1.预备——唤起学生原有的有关观念和吸引学生的注意; 2.呈现——教师清晰地讲授新教材; 3.联系——使新旧知识形成联系; 4.统合——帮助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新的统觉团; 5.应用——以适当方法应用新知识。 五段教学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于欧美,20世纪初传入中国,对全世界的中小学教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教育性教学 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在历史上首先从理论上明确地把教育与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赫尔巴特认为,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教育与教学应该统一起来。他把传授知识和道德教育看成统一的过程,这是很正确的。 五、“意识阈”和“统觉团” 他提出两个重要概念:“意识阈”和“统觉团” 。 他指出:“一个观念若要由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便须跨过一道界线,这些界线便为意识阈。”就是说,任何时候占意识中心的观念只容许与它自己可以和谐的观念出现于意识上,而将与它不和谐的观念抑制下去,降入无意识状态。 赫尔巴特还认为,任何观念要进入意识内,都必须与意识中原有的观念整体相和谐,否则就会被排斥。这个观念的整体,他称为“统觉团”。他的“统觉团”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他成为近代著名的教育理论家。 所谓统觉,就是意识观念由无意识中选择那些能通过融合或复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同化过程。
/
本文档为【赫尔巴特教育学理论概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