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净界法师主讲

2019-07-29 3页 doc 14KB 3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9018

暂无简介

举报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净界法师主讲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净界法师主讲 ? “小”止观 ---- 文简义该,名之为小。 ?研究“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之目的:(折服现行烦恼) 佛者,觉也,引导我们觉悟宇宙人生之真实相。初学佛者,应觉“苦”的相貌。“苦”为四圣谛之第一谛,亦为修学佛法之汇归处。若无法生起对“苦”的觉悟,则无法汇归所修学之圣道。 ?苦的相貌:(佛云: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苦的相貌应由“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来理解。亦即是观察“现前”之身心。三恶道之苦尚未出现,众生无法观察三恶道之苦,故佛陀要众生了解苦的相貌,是由观察“现前”之身心而来。...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净界法师主讲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净界法师主讲 ? “小”止观 ---- 文简义该,名之为小。 ?研究“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之目的:(折服现行烦恼) 佛者,觉也,引导我们觉悟宇宙人生之真实相。初学佛者,应觉“苦”的相貌。“苦”为四圣谛之第一谛,亦为修学佛法之汇归处。若无法生起对“苦”的觉悟,则无法汇归所修学之圣道。 ?苦的相貌:(佛云: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苦的相貌应由“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来理解。亦即是观察“现前”之身心。三恶道之苦尚未出现,众生无法观察三恶道之苦,故佛陀要众生了解苦的相貌,是由观察“现前”之身心而来。 诸行无常 ---- 现前之身心剎那剎那地幻灭。 诸法无我 ---- 在此生灭变异的扰动相中,我们完全无法主宰(无主宰性)。 ?众生之身心犹如失去舵手的船,随着波动的流水,向石头(老、病、死)驶去。可见众生之身心分分秒秒,不断地趋向老、病、死。此即为佛陀要众生了解的“苦的相貌”。 ?三界众生之身心,分分秒秒,皆处于苦谛之中,不断地被无常大火燃烧。故《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此种无常、无我的相貌,实为我们念念无明妄想所显现,此无明妄想剎那剎那不断相续,生死果报亦剎那剎那不断相续,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因此欲息灭此苦恼之果报,必须先息灭无明烦恼。而息灭无明烦恼即必须由“止”、“观”下手。由此可知修习止观的目的是为折服我们的现行烦恼,若能息灭烦恼,则业力亦可息灭,果报亦随之息灭。 ?此课程理论少,主要阐述修习止观之次第,每一次第皆汇归于现前烦恼。 ◎ 将述此义,大科分四: 甲一、解释标题 甲二、作者略史 甲三、随文释义 甲四、结示劝修今初甲一、解释标题二 乙一、总释标题 止观 ◎修习法要 坐禅 ?天台宗将标题分为人、法、喻三类: 人:能修习受持之人,分为因人、果人。 因人:因地修习之人,在因地之中修习法门,尚未完满,故称因人,例如“菩萨”即为因人----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果人:所修的法门已完满,故称果人,例如如来、佛 ----《大方广佛华严经》。 法:宇宙之轨范,智者大师将法分为教法、行法、理法。 喻:譬喻;例如《大乘妙法莲华经》以“莲华” 譬喻此大乘妙法,以浅显之譬喻,使令我们了解深妙之理。 ?由人、法、喻三类标题,开出七种立题之法1.单人2.单法3.单喻4.人法5.人喻6.法喻7.人法喻。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为单法立题,其中包括“修习止观”及“修习坐禅”二法。修习止观为教法;修习坐禅为行法,即下手处。 ? “修”:蕅益大师云:「磨练身心、对治习气名之为修」。亦是说以止观磨练我们的身心,进而消灭我们的习气。故“修”,即修正习气。 ? “习”:数数地熏习,一次又一次地熏习,非一次即成,必须不停地串习,由浅入深,由生转熟。 ? “禅”:禅那,静虑。静(止)虑(观),即为止观。 ? “坐”:止观为心地法门,通于行、住、坐、卧四种威仪,但就初学而言,以坐姿最易相应。身体的扰动(行),易产生掉举,卧姿易昏沉,障碍止观,而坐姿既不过于扰动,又不如卧姿昏沉,故为最中道之威仪,亦为修习之下手处。 乙二、别释止观三 丙一、止观功德
/
本文档为【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净界法师主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