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2013步步高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答案

2017-10-13 50页 doc 1M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9254

暂无简介

举报
2013步步高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答案2013步步高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答案 第一章第1讲 化学实验基础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1((2)2/3 (5)灯帽 2(试管 1/3 略向下倾斜 蒸发皿 玻璃棒 泥三角 坩埚钳 石棉网 圆底烧瓶 锥形瓶 烧杯 3((1)量筒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0.1 mL (2)容量瓶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不能 (3)酸式滴定管 ?查漏 ?在上方 ?酸性 强氧化性 碱性 ?0.01 (4)碱式滴定管 碱性 酸性 强氧化性 (5)托盘天平 ?烧杯 ?被称物 砝码 左 右 ?0.1 (6)温度计 ?混合物中...
2013步步高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答案
2013步步高化学大一轮复习答案 第一章第1讲 化学实验基础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1((2)2/3 (5)灯帽 2(试管 1/3 略向下倾斜 蒸发皿 玻璃棒 泥三角 坩埚钳 石棉网 圆底烧瓶 锥形瓶 烧杯 3((1)量筒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0.1 mL (2)容量瓶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不能 (3)酸式滴定管 ?查漏 ?在上方 ?酸性 强氧化性 碱性 ?0.01 (4)碱式滴定管 碱性 酸性 强氧化性 (5)托盘天平 ?烧杯 ?被称物 砝码 左 右 ?0.1 (6)温度计 ?混合物中 ?支管口处 考点二 1((1)药匙 纸槽 底 镊子 (2)胶头滴管 倾倒 手心 玻璃棒 2((1)酸碱性 酸碱性 漂白 氧化性 (2)?玻璃片或表面皿 玻璃棒 中部 标准比色卡 ?润湿 镊子 玻璃棒 3((2)滴 成股 (3)NaOH溶液或热的纯碱溶液 CS或热的NaOH溶液 稀HNO 234((1)烧杯 试管 搅拌 粉碎 加热 加热 (2)?Cl ?NH SO HCl 倒吸 232 (3)较小 较大 考点三 3((3)?b ?a、c ?需要 a、c 考点四 1(广口 细口 棕色 碱性 强酸 强氧化性 2((1)密封 (3)棕色 (4)磨口的细口瓶 深度思考 1((1)石棉网 水浴加热 使仪器受热均匀,便于控制KNO溶液的温度 3 (2)A (3)C (4)D (5)B (6)E 碎瓷片或沸石 2(坩埚、泥三角 3. 不同,A图读数偏大,B图读数偏小。 4(砝码放在左盘,物体放在右盘 27.4 5((1)28.0 21.10 C (2)?蒸发皿 ?5.9或5.8 100 mL容量瓶 6(K、Na、白磷等,因随意丢弃易引起火灾等安全事故。 7((1)块状固体直接落入试管底部,易砸破试管 (2)?瓶塞正放在桌面上;?试剂瓶标签未面向手心;?试剂瓶瓶口未紧靠试管口;?试管未倾斜45? (3)滴管伸入试管内 8(不能,污染溶液。 9(不能。若润湿,不一定有误差,如测NaCl溶液的pH时。 10(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然后沿器壁慢慢注入浓HSO,边加边搅拌。 24 11(?—4(自燃物品);?、?—3;?、?—1;?、?—5;?—2;?、?、?—8 12((1)?防倒吸原理:漏斗下口与液面接触产生倒吸,烧杯中液面下降与漏斗口脱离,在重力作用下,漏斗中的液体 又落回烧杯,防止了倒吸。 (2)?中橡皮管起到平衡压强的作用,使上下压强一致,便于液体顺利滴下。 13(B 14.D 15(A:? B:?? C:?? D:?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例1】 B 【例2】 (1)PO或CaCl (2)必须除去,HCl与Al反应会产生H,H与Cl混合加热爆炸 可在甲装置前加一盛饱252222 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3)丙 吸收无水AlCl 吸收未反应的Cl,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乙中 32 【例3】 (1)碱金属的质量 实验前仪器本身连同水及干燥管内碱石灰的总质量 反应完后整套装置的总质量 (2)吸收水蒸气(干燥氢气) (3)不完整 在图中的干燥管的上面再连一同样的干燥管 避免空气中的水蒸气被干燥剂吸收 【例4】 (1)对装置A:将导管的出口浸入水槽的水中,手握住试管,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放开手后,有少量水进 入导管,且水柱保持一段时间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对装置B:塞紧橡皮塞,夹紧弹簧夹后,从长颈漏斗注入一 定量的水,使长颈漏斗内的水面高于试管内的水面,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与试管中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装置 不漏气。 (2)反应前点燃酒精灯,加热烧瓶一小会儿。在盛放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酸性KMnO溶液的试剂瓶中出现气泡,4 停止加热后,浸没在溶液中的导管中上升一段水柱,且水柱保持一段时间不变,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例5】 A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C 2(B 3((1)× (2)× (3)? (4)? (5)× (6)× 4((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D 6.B 7(D 审题指导 (1)? (2)× (3)× (4)? (5)×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B 2(C 3((1)× (2)× (3)× (4)× 能力提升训练 1(B 2.B 3.C 4.D 5.C 6.D 7.A 8(D 9.D 10.D 11((1)BE (2)?> ?< ?< ,,12((1)坩埚 (2)过滤 (3)2I,HO,2H===I,2HO (4)紫红 萃取剂 (5)因为酒精灯直接加热时的温度高,单质2222 碘易升华,会造成碘的损失 (6)取得到的固体少许,将其加入到淀粉溶液中,淀粉溶液变蓝,即可证明所得固体 为碘单质(其他合理方法也可) ,313((1)ac (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若溶液不变血红色,说明溶液中不含Fe;若溶液变血红色, ,,32说明溶液中含Fe (3)过滤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漏斗、玻璃棒、烧杯 (4)Ca,CO2,3===CaCO? 作3 化肥 (5)144.8 g 14((1)i?e,f?d,c?j(或k),k(或j)?a (2)BADC (3)?CaH,2HO===Ca(OH),2H? 2222 ?金属钙与水反应也有类似现象 (4)取适量固体,在加热条件下与干燥氧气反应,将反应气体产物通过装有无水 硫酸铜的干燥管,若观察到干燥管内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该固体为氢化钙;若观察不到干燥管内固体由白 色变为蓝色,则说明所取固体为钙 (5)氢化钙是固体,便于携带 第2讲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1(分离 纯净物 2(除去 纯净物 除杂 考点二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普通漏斗 紧贴 气泡 漏斗 滤纸 分液漏斗 萃取、分液 下口放出 上口倒出 A进B 出 干燥管 大口 小口 冷凝管 出水 进水 考点三 (1)过滤 固体与液体 ?滤纸 漏斗边缘 玻璃棒 三层滤纸 烧杯内壁 ?更换滤纸,重新过滤 滤纸破损、滤液超过滤纸边缘 (2)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 不大 蒸发溶剂 蒸发结晶 ?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 ?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3)分液 (4)蒸馏 沸点 (5)升华 深度思考 1(关闭活塞,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倒置,观察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再将活塞旋转180?,然后倒置观察是否漏 水。 2(碱石灰、CaO或NaOH固体等。 干燥管只能盛放固体干燥剂,不能盛放浓HSO等液体试剂。 24 3(可以,如用U形管。 4. 混合物 分离方法 操作过程 从草木灰中提取可溶性物将草木灰溶于热水中,不断搅拌,溶解、过滤 1 质 然后过滤。若滤液仍浑浊,再过滤 将混合物溶于热水配成饱和溶液, 和NaCl混合物 结晶、过滤 降温,溶液中有KNO晶体析出,KNO2 33 趁热过滤 在混合物中加入饱和NaCO溶液,23乙酸乙酯和乙酸混合物 分液 3 振荡,静置,分液 由乙醇溶液制无水乙醇 蒸馏 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然后蒸馏 4 5((1)cdef (2)?过滤 ?萃取 (3)B (4)分液漏斗 普通漏斗 (5)紫红 分液漏斗上口活塞小孔未与空气相通 (6)?缺石棉网 ?温度计插到了液体中 ?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颠倒 (7)使蒸馏烧瓶受热均匀,控制加热温度不至过高 蒸馏烧瓶 6(?灼热的铜网 用固体转化气体 ?NaOH溶液 洗气 ?灼热的CuO 用固体转化气体 ?饱和NaHCO溶液 洗气 3 ?饱和食盐水 洗气 ?饱和NaHCO溶液 洗气 3 ?稀酸(如稀盐酸) 过滤 ?NaOH溶液 过滤 ?稀HSO 过滤 24 ?CO 加酸转化 2 ?HCl 加酸转化 ?Cl 加氧化剂转化 2 ?Fe 加还原剂转化 ?无 加热升华 ?无 加热分解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洗气 ?饱和NaCO溶液 分液 23 ?新制CaO 蒸馏 7((1)混合溶液 过滤 (2)BaCl溶液 NaCO溶液 A除去NaSO杂质,B除去CaCl杂质和过量的A 223242 (3)稀盐酸 节省试剂,避免污染环境 (4)BaSO、CaCO、BaCO 433 (5)不相等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规律方法 案例1 加热蒸发,当析出大量NaCl晶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案例2 加热蒸发,冷却结晶,过滤。 案例3 (1)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再加入BaCl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SO2,4未沉淀完全,反之则沉淀完2 全。 ,,(2)洗去可溶性杂质(Na、Cl等)。 (3)沿玻璃棒向漏斗中注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再重复2,3次。 (4)取最后一次滤出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HNO酸化的AgNO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沉淀未洗净,反之已33 洗净。 【例1】 (1)溶解,过滤 ,,32(2)使Fe可全部转化为Fe(OH)沉淀,而Cu不会转化为Cu(OH)沉淀 32 (3)将CuSO溶液加热蒸发至有大量晶体出现时,停止加热 受热均匀,温度易于控制在100 ?以下 4 【例2】 (1)萃取 分液 蒸馏 玻璃棒、漏斗、烧杯 (2)冷水 B (3)快速过滤 【例3】 (1)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 硝酸银溶液 硝酸溶液 ,,2(2)测定溶液的pH (3)除去溶液中过量的Ba、Ag (4)蒸发、冷却、结晶、过滤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1)× (2)× (3)× (4)× (5)× 2(D 3.A 4(C 5(C 6(C 7(D ,,8((1)Al(OH) (2)4LiMnO,O,4H===4Li,8MnO,2HO 324222 (3)漏斗、玻璃棒、烧杯 玻璃棒下端靠在滤纸的单层处,导致滤纸破损;漏斗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其他合理答案均 可) (4)6.36(或6.4) 9(?BaCl溶液、NaOH溶液、饱和NaCO溶液(或NaOH溶液、BaCl溶液、饱和NaCO溶液) 223223 ?75%乙醇 10((1)??? (2)抑制FeSO水解 (3)蒸发 结晶 (4)KSCN溶液 溶液变成血红色 4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1)? (2)? (3)? (4)× (5)× 2(C 3(?铁粉 ?过滤 ?Fe、Cu ?FeSO 4 ?稀硫酸 ?过滤 ?Cu ?FeSO 4 ?蒸发浓缩、结晶,过滤 能力提升训练 1(C 2.A 3.A 4.A 5.D 6.D 7.B 8(D 9.C 10((1)加热好 因加热操作简单节省试剂,且不引入新的杂质 将残留物溶于水后加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2)先加入过量BaCl溶液,再加入过量NaCO溶液,过滤后,滤液中加入盐酸 取加入BaCl溶液后的上层清液,2232 再滴入少量BaCl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2 11((1)坩埚(或试管、蒸发皿) 酒精灯 ,(2)选用Ba(NO)溶液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NO 323 (3)驱赶溶解在溶液中的CO气体和HCl 2 12((1)C B D H (2)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及时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流出 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以保证进行(E)操作时漏斗里液体能够顺利流出 (3)CCl与水不互溶;而且碘在CCl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很多 44 ,,,,32313((1)CO2,3 (2)NO、Fe (3)Mg、Al 3 ,,,,,,,,,,22233(4)Ba SO2,4 (5)?Ba、I、NH,4 ?Mg、Al、Fe、CO2,3、SO2,4、NO ?K、Na、Cl 3 ,,,,2214((1)FeS,2H===Fe,HS?、ZnS,2H===Zn,HS? 22 ,,2(2)4Fe,O,8OH,2HO===4Fe(OH)?(或分步写) (3)稀硫酸 铁粉(过量) 过滤、浓缩结晶、过滤 (4)加热 223 是 在密闭容器中加热HgS 15((1)NaOH溶液 浓硫酸 稀硫酸 ,,(2)CO b a CO,2OH===CO2,3,HO (3)CO a b CO2,3,2H===HO,CO? 22222 第3讲 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N231(6.02×10 NA ,,11212((从左至右,从上至下)N mol 0.012 kg C M g?mol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A ,,11V L?mol 22.4 L?mol m mNVn,,, NVMAm 考点二 1(体积 相同 nV112((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 nV22 pn11, 温度、体积相同的气体,其压强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 pn22 深度思考 ,,1((1)不相同,因为NaCl是离子化合物,组成微粒是Na和Cl,而HCl是共价化合物,组成微粒是HCl分子。 23(2)不相同;原因是N是指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即12 g 12C中含有的原子数,是一个真实值,而6.02×10A 是一个实验值,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3)1 mol物质的质量在数值上和摩尔质量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单位不一样,质量的单位是克或千克,而摩尔质量 ,,11的单位是g?mol或kg?mol。相对分子质量与摩尔质量单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为一比值,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 ,1,但在数值上二者相等。 (4)不一定;因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压强和气体的分子数有关,标准状况下,22.4 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 2((1)2 4 8 2 (2)?>?>?>? (3)1.1 1.12 (4)1.2 < 3(D 4.C 5((1)SO (2)30 (3)CaC,2HO―?Ca(OH),CH? (4)N、CO、CH 222222224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例1】 ?未指明标准状况 错误 ?NH,4水解 错误 ,3?铁不一定只生成Fe 错误 ?4.5 g SiO是0.075 mol,1 mol SiO晶体中含有4 mol硅氧键 正确 22 ?“常温”不是标准状况 错误 ,2?铁转化为Fe 错误 ?2 mol钠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1 mol H 正确 2 ?30 g甲醛是1 mol,含4 mol共用电子对 正确 ?氦气为单原子分子 错误 ?O是3原子分子 错误 3 ?CHCOOH电离 错误 3 ?生成1 mol O要转移2 mol电子 错误 2 ?NO和NO的N、O原子个数比相同 正确 224 ?水和乙醇中均含有H原子,应为1.2 N 错误 A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应大于2N 错误 A ?注意质量不受温度、压强影响 正确 ?D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故18 g DO所含电子数小于10N 错误 22A ?Fe(OH)胶粒是分子的集合体 错误 3 ,,2?NaO固体中含Na和O两种离子,故应为3N 错误 222A ?标况下,己烷为液体,22.4 L己烷的物质的量大于1 mol 错误 【例2】 B [分析本题涉及的两个反应 Fe,HSO===FeSO,H? ? 2442 Fe,CuSO===FeSO,Cu ? 44 ?为失重反应~?为增重反应~反应完毕析出铜粉质量等于原铁粉质量~假设有64 g Cu生成~那么反应消耗m(Fe) ,64 g 由?Fe,CuSO,Cu 4 56 g 1 mol 64 g ?Fe,HSO 24 1 8 g mol 7 m(CuSO)74即可得出答案:,。] m(HSO)124 【例3】 (1)7.2 0.125 0.175 (2)CuO、CuO 1?2 2 (3)50% 【例4】 w(O),50%,w(O),50% 23 【例5】 (1)a h g b c f e d (2)???? (3)(22.4×1 000m)/(V,V) (4)偏小 ab 【例6】 (1)除去装置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关闭b,打开a,缓缓通入空气,直至a处出来的空气不再使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为止 (2)碱石灰 无水硫酸铜(或无水CaCl、PO等) 碱石灰 225 4 200m2(3)偏低 无影响 偏低 (4)% 11w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B 3(D 4(A 5.C 6(A 7(A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C 2(B 3((1)× (2)? (3)× (4)? 4((1)40 (2)224?140?35?2 能力提升训练 1(C 2.D 3.B 4.C 5.D 6.A 7.C 8(C 9.B ,110((1)108 g?mol ,1(2)62 g?mol 62 16 NaO 2 11((1)0.075 mol (2)5.56% 12((1)OF 阿伏加德罗定律和元素质量守恒定律 32 ??????(2)FOOOF ?????? F—O—O—O—F 13((1)将导管的出口浸入水槽的水中,手握住试管,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放开手后,有少量水进入导管,表明装置 不漏气 (2)??? (3)慢慢将量筒下移 ,122.4 L?mol×298 K×(a g,b g)(4) 273 K×c L 14((1)温度降低时,烧瓶内的压强降低,这时烧杯中的水就会回流,从而可以准确地求出气体的体积。 (2)如果烧瓶中的压强和外界大气压不一致,就不能准确地求出气体体积 (3)22.38 32% 第4讲 物质的量浓度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溶质的质量n(从左至右,从上至下)mol g L g c, w,×100% V溶液的质量考点二 1(容量瓶、托盘天平、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 2((1)刻度线 20 ? (2)?气密性 ?不能 ?不能 ?不能 3((3)玻璃棒 (4)室温 容量瓶 (5)2,3 (6)1,2 胶头滴管 相切 深度思考 1((1)5%表示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即100 g硫酸铜溶液中含有5 g硫酸铜溶质。 (2)1 L该NaCl溶液中所含NaCl的物质的量是0.4 mol。 ,1(3)5% 0.4 mol?L w2((1)×100 g 1,w 25m4c,,11(2) mol?L (3)25dw mol?L (4)% Vd3(C 4(不是。1 mol NaO溶于水后与水反应生成2 mol NaOH,溶液中溶质是NaOH而不是NaO,且反应后溶液体积不为22 ,11 L,故浓度一定不是1 mol?L。 ,15(不对。10.6 g NaCO?10HO中n(NaCO)<0.1 mol,故浓度小于0.1 mol?L。 232236(A ,17((1)12.5 mol?L (2)2 250 (3)BCAFED 烧杯内壁和玻璃棒 胶头滴管 1,2 cm (4)保证溶质全部转移入容量瓶 (5)?重新配制 ?重新配制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SO)n(H24【例1】 A [据混合后n(HSO),n(HSO),n(HSO),设取混合前两硫酸溶液的体积为V mL,则有c,,24124224V(溶液),3(cV,cV)×10,c)ρ(c12123,,应选答案A。] ρV,ρVρ,ρ2211,3×10ρ3 【例2】 (1)? (2)? 【例3】 B 【例4】 (1)27.2 (2)??????? (3)?偏低 ?偏高 ?偏低 ?不变 ?偏高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1)× (2)× (3)× (4)? (5)× (6)× (7)× 2(B 3(D 4(D 5(A 6(B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D 2.B ,13((1)5% (2)0.28 mol?L 4((1)13.9 (2)B (3)偏低 (4)偏低 ,15((1)1.0 mol?L (2)1.0 1.5 (3)1.5 能力提升训练 1(B 2.A 3.B 4.D 5.B 6.C 7.B 8((1)A ,(2)c(K), 0.50 g0.50 g×2,,,11174 g?mol158 g?mol 1 L (3)天平 胶头滴管 (4)BD ,,119((1)0.1 mol?L 0.2 mol?L ,1(2)11.7 g 0.2 mol?L ,110((1)36.5% 11.8 mol?L ,1(2)1 mol?L (3)2.6 mL (4)5.85 g 11((1)10.7% (2)0.250 (3)3?2 12((1)20.0 mL (2)?将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刻度线以下,轻靠瓶壁,把溶液沿玻璃棒慢慢地倒入容量瓶中 ?使溶质完 全转移到容量瓶中 ?加水至离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D (3)不正 确。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不能将水加入到浓硫酸中 第二章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1((1)分子 原子 离子 (2)相同核电荷数 (3)只由一种元素组成 由多种元素组成 (4)?单质 ?化合物 2((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2)物理 化学 3((1)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考点二 1((2)标准 标准 2(交叉分类 树状分类 提示 按阳离子分为两类:钠盐和钾盐。 按阴离子分为三类:硫酸盐、碳酸盐、氯化物。 按酸根是否含氧可分为两类:无氧酸盐、含氧酸盐。 4(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有无离子参与 有无电子转移 可逆反应 不可逆反应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考点四 1((1)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 (2)溶液 胶体 浊液 2(一条光亮的“通路” ?3(FeCl饱和溶液 红褐色 FeCl,3HO=====Fe(OH)(胶体),3HCl 3323 深度思考 ,1(?正确;?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复合离子如NH等可以再分;?正确;?正确;?错误,金刚石、石墨互为同素异4 形体;?错误,如Fe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错误,如N和CO。 22(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二者均由C元素组成。冰水混合物一定不是 混合物。 3(?错误,如NO、CO是不成盐氧化物。?正确,?错误,如MnO是酸性氧化物。?正确。?错误,NaO与HO27222 反应除生成NaOH外,还生成O,不符合碱性氧化物的定义。?、?错误,如AlO。 223 4(B 5((1)C 游离态 (2)D 固态 (3)D 化学变化 ?6((1)C (2)2NHCl,Ca(OH)=====CaCl,2NH?,2HO 42232 7(?4Na,O===2NaO 22 ?NaO,HO===2NaOH 22点燃?S,O=====SO 22 ?SO,HO===HSO 2223 ?2NaOH,HSO===NaSO,2HO 23232?NaO,SO===NaSO 2223??2Na,S=====NaS 2 ?NaSO,2HCl===2NaCl,HO,SO? 23228(D 9((1)? HSO 24 (2)? NaOH MgCl,2NaOH===Mg(OH)?,2NaCl 22 2NaOH,Cu(NO)===Cu(OH)?,2NaNO 3223 2NaOH,HSO===NaSO,2HO 2424210(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与存在状态无关,如云、雾、烟都是胶体。胶体的丁达 尔现象是胶体粒子对可见光散射而形成的,是物理变化。 11((从左至右,从上至下)<1 nm 1,100 nm >100 nm 均匀、透明 均匀、透明或半透明 不均匀、不透明 稳定, 静置无沉淀 12(B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例1】 D 【例2】 B 【例3】 C 【例4】 B 【例5】 C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A 2(B 3(B 4((1)? (2)× (3)× (4)? 5((1)? (2)? (3)? (4)× (5)× (6)× (7)? (8)?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A 2.C 3.C 4((1)?CO ?非金属单质 ?O ?酸 ?盐 ?CaO 22 (2)2Cu,O,CO,HO=== 222 Cu(OH)CO 223 能力提升训练 1(B 2.D 3.B 4.D 5.D 6.C 7(A 8(B 9.C 10(C 11((1)树状分类法 (2)?HSO(或HNO等) ?NaOH(或KOH) 243 ?NaSO(或KCO或NaSO或NaNO等) 2423233 (3)2NaOH,CO(少量)===NaCO,HO 2232 (4)2NaO,2CO===2NaCO,O2NaO,2HO===4NaOH,O? 222232,2222 (5)盐酸(或稀HCl) 碳酸钙(或CaCO)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即可说明是CO 32 12((1)Cu H或CO (2)HSO (3)HCl或HSO AgNO或BaCl 224243213((1)测其溶液的pH,pH<7,说明明矾在水中发生了水解反应 (2)在明矾溶液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明矾溶液变红。然后加热溶液,红色加深,说明明矾水解反应是一个吸热反 应 (3)取明矾溶液用聚光束仪照射,产生丁达尔效应,证明生成了胶体 14((1)HClO 4?,,3(2)Fe,3HO=====Fe(OH)(胶体),3H abd 23 (3)?90% ?SO,2HClO===HSO,2ClO 23242 15((1)盐、铜盐、碱式盐 (2)Cu(OH)CO,4HCl===2CuCl,3HO,CO? 223222 (3)CuO (4)? ?? 第2讲 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1((1)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 化合物 (2)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 化合物 2((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完全 部分 不存在 存在 水分子 水分子 弱电解质分子 不可逆、不存在电离平衡 可逆、存在电离平衡 ,,,3((1)=== HSO===2H,SO2,4 NaOH===Na,OH (NH)SO===2NH,4,SO2,4 24424 ,,,,,2(2) ?H H,HS;HS H,S 2 ,,,,3?H,AlO,H Al(OH) Al,3OH 223 ,,,,(3)?NaHSO===Na,H,SO2,4 NaHSO===Na,HSO 444考点二 1((1)离子参加 离子生成 ,2(2)A.Ba,SO2,4===BaSO? 4 ,,B(CHCOO,H===CHCOOH 33 ,C(CO2,3,2H===CO?,HO 22 ,,2D(Zn,2H===H?,Zn 2 ,,E(H,OH===HO 2 ?难电离 ?易挥发 ?氧化还原反应 (3)A B、C、D、E 减少 2((1)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 (2)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 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深度思考 1(????? ???? ???? ? ,?HSO===2H,SO2,4; 24 ,2?BaSO===Ba,SO2,4; 4 ,,?CHCOO,H; 33 ,,?HCl===H,Cl; ,,,,?NaHCO===Na,HCO、HCO,CO2,3 333 2(C 3.C ,34((1)Al,3NH?HO===Al(OH)?,3NH,4 323 ,,(2)HCO,CHCOOH===CHCOO,CO?,HO 33322 ,,2(3)MgO,2H===Mg,HO 2 ,,(4)OH,H===HO 2 ,,(5)Cl,HO H,Cl,HClO 22 ,,3(6)Al,3HO Al(OH)(胶体),3H 23?,,,2(7)4H,2Cl,MnO=====Cl?,2HO,Mn 222 ,(8)Ca(OH),CO2,3===CaCO?,2OH 23 ,(9)NH,4,OH===NH?HO 32 ,,,2(10)Cu,4H,2NO===Cu,2NO?,2HO 322?(11)Cu,2HSO(浓)=====CuSO,SO?,2HO 24422?,(12)NH,4,OH=====NH?,HO 32 ,(13)SO2,4,2Ag===AgSO? 24 ,,(14)HCO,H===HO,CO? 322 ,,(15)H,OH===HO 2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2【例题】 (1)Ba,2OH,2NH,4,SO2,4===BaSO?,2NH?HO 432 ,,,22(2)Cu,SO2,4,Ba,2OH===BaSO?,Cu(OH)? 42 ,,(3)NH,4,HCO,2OH===NH?HO,CO2,3,HO 3322 ,,,2(4)Ba,2OH,2H,SO2,4===BaSO?,2HO 42 ,,,2(5)FeO,6H,2I===2Fe,3HO,I 2322 ,,,,23(6)2Fe,4Br,3Cl===2Fe,2Br,6Cl 22 ,,,3(7)3FeO,10H,NO===3Fe,NO?,5HO 32规律方法 ,1((1)?CO,2OH===CO2,3,HO 22 ,,?CO,OH===HCO 23 ,(2)?2AlO,CO,3HO===2Al(OH)?,CO2,3 2223 ,,?AlO,CO,2HO===Al(OH)?,HCO 22233 ,,(3)CO2,3,H===HCO 3 ,CO2,3,2H===CO?,HO 22 ,,3(4)Al,3OH===Al(OH)? 3 ,,,3Al,4OH===AlO,2HO 22 ,,(5)AlO,H,HO===Al(OH)? 223 ,,,3AlO,4H===Al,2HO 22 ,,,322(6)2Fe,S===2Fe,S? ,,322Fe,3S===2FeS?,S? ,,,2(7)3Fe,2NO,8H===3Fe,2NO?,4HO 32 ,,,3Fe,NO,4H===Fe,NO?,2HO 32 ,,2(H,OH===HO 2 ,,NH,4,H,2OH===NH?HO,HO 322 ,,,23((1)Ca,HCO,OH===CaCO?,HO 332 ,,,2Ca,2HCO,2OH===CaCO?,2HO,CO2,3 332 ,,,2(2)2H,SO2,4,2OH,Ba===BaSO?,2HO 42 ,,,2H,SO2,4,Ba,OH===HO,BaSO? 24高考热点 ,,1(错;HCO,HOHCO,OH 3223 ,,22(错;2Na,Cu,2HO===2Na,H?,Cu(OH)? 222 ,,,23(错;2Fe(OH),6H,2I===2Fe,I,6HO 322 ,,4(错;2F,4OH===4F,O,2HO 222 ,,,25(错;H,SO2,4,Ba,OH===BaSO?,HO 42电解,,26(错;Mg,2Cl,2HO=====Cl?,H?,Mg(OH)? 2222 ,,,27(错;HCO===CaCO?,HO ,Ca,OH332?,,38(错;Fe,3HO=====Fe(OH)(胶体),3H 23 ,,9(错;SO,HO,3ClO===SO2,4,Cl,2HClO 22 ,,,32210(错;2Fe,Cu===2Fe,Cu ,,11(错;Cl,H,Cl,HClO 22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1)× (2)? (3)× (4)× (5)? 2(D 3(D 4.A 5(C 6(B 7(D 8((1)× (2)× (3)× (4)× (5)× 9(B 10(A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B 2.B 3.D 4.A 能力提升训练 1(C 2.C 3.A 4.C 5.A 6.A ,,,,,237(I、Fe Br、Fe Cl ,,2I,Br===I,2Br 22 ,,,232Fe,Br===2Fe,2Br 2 ,,,,,,,,22238(Fe、NH,4 Mg,2OH===Mg(OH)?,Fe,2OH===Fe(OH)?,Al,4OH===AlO,2HO,NH,4,2222?,OH=====NH?,HO 32 ,,,29((1)Ba,2OH,SO2,4,2H===BaSO?,2HO (2)A (3)C (4)沉到烧杯底部 4210((1)?? (2) ,,2(3)?2CHCOOH,CaCO===2CHCOO,Ca,HO,CO? 33322 ,,?CHCOOH,OH===CHCOO,HO 332 ,,2?CaCO,2H===Ca,HO,CO? 322 (4)?BaCl,HSO===BaSO?,2HCl 2244 ?Ba(OH),NaSO===BaSO?,2NaOH 2244 ?NaHSO,BaCl===BaSO?,HCl,NaCl 424 ,,11((1)HCO,H===HO,CO? 322 ,,3(2)Al(OH),3H===Al,3HO 32 (3)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洗净是为了除杂物,烧焦主要是杀菌、消毒,服用后,CaCO与盐酸反应起到了33 ,,2降低盐酸浓度的作用。CaCO,2H===Ca,CO?,HO 322 (4)NaOH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会严重损伤消化道 第3讲 离子共存、离子的检验和推断答案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例1】 (1)不能 水解反应 AlO,NH,4,HO===Al(OH)?,NH? 2233 ,(2)不能 氧化还原反应 2H,SO2,3===SO?,S?,HO 222 ,,(3)不能 氧化还原反应 HNO与Br、I均能发生反应 3 ,(4)能 HNO不会与Cl发生反应 3 ,,2(5)不能 氧化还原反应 ClO能氧化S,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 ,,(6)不能 复分解反应 OH,HSO===SO2,3,HO 32 ,,22(7)不能 复分解反应 Fe,S===FeS? ,,,322(8)不能 氧化还原反应 2Fe,S===2Fe,S? ,,32(9)不能 双水解反应 2Al,3S,6HO===2Al(OH)?,3HS? 232 ,,,,2(10)不能 氧化还原反应 在H存在的条件下MnO与S、Cl发生反应 4 【例2】 D 【例3】 C 【例4】 D 【例5】 B 【例6】 (1)?N溶液中不含CO2,3、SO2,4或M溶液中一定含有CO2,3、SO2,4 ?取M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焰色为黄色,再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不呈紫色 ,,,,,,232(2)M N溶液中含有H、Fe、Al、NH,4、K,由于N溶液为酸性,又含有Fe,所以N溶液中不含NO 3 ,N 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原则,可以确定Cl存在于N溶液中 ,,,,(3)OH、AlO、CO2,3、SO2,4、Na、NO 23 【例7】 (1)?说明可能含有CO2,3或者含有SO2,3或者含有CO2,3和SO2,3,因为二者水解均显碱性 ?肯定含有CO2,3,肯定不含SO2,3,因SO有刺激性气味 2 ,,?肯定不含有Br、I,因两者与氯水反应后分别生成单质溴和单质碘,溴和碘单质溶解于CCl显色 4 ?肯定含有SO2,4,因BaSO不溶于盐酸 4 ,,?肯定含有Cl,因AgNO与Cl反应生成的AgCl不溶于稀HNO 33 ,(2)NO 3 ,,,,,,,2322【例8】 (1)NO、SO2,4、Mg、Al Fe、HCO、I、Ba 33 ,,(2)K的检验可以用焰色反应;Cl的检验:向溶液中加足量的Ba(NO)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AgNO溶液,再加323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B 2(C 3(B 4(C 5(A 6(B 7((1)AgNO,NH?HO===AgOH?,NHNO, 33243 AgOH,2NH?HO===Ag(NH)OH,2HO 32322 ,(2)KCO 由?中碱性强弱顺序可知:E是碳酸盐。六种阳离子可与CO2,3形成可溶性盐的只有K,故E为KCO 2323 (3)Ba(OH) (CHCOO)Ca AlCl 2323 FeSO 4 8((1)× ? × × (2)× (3)? (4)? 9(D 10(D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B 2.? 3((1)CaCl,KCO Ba(NO) 22332 ,,,,,22(2)Ca,CO2,3===CaCO?,CaCO,2H===Ca,CO?,HO,Ag,Cl= ==AgCl? 3322能力提升训练 1(C 2.C 3.D 4.B 5.B 6.D 7.C 8.B ,9((1)AgCl (2)NaCO HCl AgNO BaCl NaHSO (3)2H,CO2,3===CO?,HO 2332422 10((1)Ba(NO) HCl HNO Br 3232 ,AgNO (2)SO2,3 SO2,4 Cl 3 ,,2(3)BaSO,2H===Ba,SO?,HO 322 ,,(4)中和OH,防止对Cl的检验产生干扰 (5)会使SO2,3对SO2,4的检验产生干扰,不能确认SO2,4是否存在 ,,(6)SO,Br,2HO===4H,SO2,4,2Br 222 ,,,311((1)SiO2,3、AlO CO2,3 Al(OH),3H===Al,3HO 232 ,,,,32(2)Al、Mg、NH,4、Cl NH,4,OH===NH?HO 32 ,,12((1)AgCl Ag,Cl===AgCl? (2)Al(OH)、Mg(OH) 32 ,,32Al,3NH?HO===Al(OH)?,3NH,4、Mg,2NH?HO===Mg(OH)?,2NH,4 323322 (3)CaCO 3 (4)完全溶解 NaAlO Mg(OH) 22 Al(OH)3,OH,===AlO,2,2H2O 第4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1(电子 化合价 氧化还原 非氧化还原 有无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2. 考点二 FeO CO C Fe CO Fe 232 1(升高 失 还原性 氧化 氧化 氧化 降低 得 氧化 还原 还原 还原 ,,22((1)?Cl ?SO ?HO (2)?Zn ?HO ?CO 2222 ,3(3)Fe Fe S SO2,4 HO O 22 考点三 (5) (2) (3) (4)、(5) 深度思考 1(ACDFH GH EF AD I 2(A 3(D 4(B 5(C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例1】 A 【例2】 A 【例3】 A ,【例4】 (1)浓盐酸完全反应产生的Cl是0.3 mol,但MnO只能氧化浓盐酸,Cl浓度小时还原性弱,不再被MnO222 氧化。 ,,2(2)NO在酸性条件下可氧化铜,生成Cu使溶液呈蓝色。 3 【例5】 C 【例6】 A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A 2(C 3(D 4(C 5(B 6(A 7((1)× (2)? (3)× (4)× 8(B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D 2.C B 3.D 4(还原性 5(C S、KNO 3能力提升训练 1(D 2(C 3(A 4(C 5(B 6(C 7(B 8(C 9(D 10(B 11((1)NO NH N N NH (2)1 (3)4 mol或7 mol 23223点燃,,,212((1)还原剂 (2)2CuH,3Cl=====2CuCl,2HCl (3)H (4)CuH,3H,NO===Cu,2HO,NO? 22232 13((1)KCl HSO 24 (2)KMnO,KCl,HSO―?KSO,MnSO,Cl?,HO 42424422 (3)KMnO 得到 5 4 (4)NaBiO具有强氧化性(比KMnO氧化性强) 34 第5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方程式的配平答案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例1】 (1)4 1 1 1 2 (2)4 11 2 8 (3)3 8 3 2 4 (4)5 1 3 3 3 3 (5)2 9 3 3 5 ,【例2】 (1)3 2 4OH 3 2 5 ,(2)2 5 6H 2 5 8 【例3】 C 【例4】 D 【例5】 B 高温【例6】 (1)BD (2)2MnO,4KOH,O=====2KMnO,2HO (3)KMnO 2224224 2(4)KOH MnO (5)0.67或 23 【例7】 (1)HO,Cl,HClO Cl Cl 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同一种物质 同种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 2222 (2)HCl BD ,,,32【例8】 (1)ade (2)Ag,Fe===Ag,Fe (3) 预期现象和结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论 ?测定上述实验用的Fe(NO)溶液的pH; 33 ?配制相同pH的稀硝酸溶液,将此溶液加入有银镜的试管 内 ,,,23(4)不同意。甲同学检验出了Fe,可确Fe一定氧化了Ag;乙同学虽然验证了此条件下NO能氧化Ag,但在硝3 ,,酸铁溶液氧化Ag时,由于没有检验NO的还原产物,因此不能确定NO是否氧化了Ag[(3)、(4)其他合理答案均33 可] ,,,2【例9】 (1)5CO2,4,2MnO,16H===10CO?,2Mn,8HO 2422 (2)?0.005 ?A.氧化剂 不需要 无色 浅紫红色 B(无影响 C(偏小 ?21% 64%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B 2(A 4((1)I,5Cl,6HO===2HIO,10HCl (2)KI、I (3)红棕 HBrO>Cl>HIO 22232323 (4)10.58 ???5((1)?Fe(SCN) II 3??? ,,,,,,32?IO,5I,6H===3I,3HO、2Fe,2I===2Fe,I 3222 (2)O,4KI,2HO===2I,4KOH 否 KI?HO在受热(或潮湿)条件下产生I和KI,KI被氧气氧化,I易升华 2223222 (3)AC (4)取足量该加碘盐溶于蒸馏水中,用盐酸酸化,滴加适量氧化剂(如:氯水,过氧化氢等),再滴加KSCN溶液,若 ,2显血红色,则该加碘盐中存在Fe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B 2.A 3.B 4(2Cu,CO,HO,O===Cu(OH)CO 222223 能力提升训练 1(C 2.A 3.C 4(B 5((1)A?E?B?C?D (2)2KI,Cl===2KCl,I 22 (3)生成的I遇到淀粉变成蓝色 2 (4)I,2NaOH===NaI,NaIO,HO 22 6((1)HO (2)HCrO Cr(OH) 22243 ,,(3) 2HCrO,3HO===2C得到2×3er(OH),3O失去6×e?,2HO 2422322 ,(或2HCrO,3HO6e===2Cr(OH),3O?,2HO) 2422322 (4)3.36 L ,,,27((1)Cu,4H,2NO,2NO===Cu?,2HO 322 溶液变浑浊 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2)3NO,HO===2HNO,NO,制取NO,并用排水法收集NO 223 (3)NO和水反应生成的HNO是一种强氧化性酸,可将NaS氧化,使溶液变浑浊 可将干燥的NO与干燥的HS23222 气体混合,若有淡黄色固体生成,即可证明NO的氧化性 2 8((1)HBr (2)3 BrF BrF、HO 332 (3)HO 酸性和还原性 (4)1.5 mol 2 第三章 第1讲 钠及其氧化物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钠 1(银白 小 大 低于 ,,,,2(NaO NaO 2Na,2HO===2Na,2OH,H? 2Na,2H===2Na,H? 2Na,2CHOH―?2CHONa,H22222225252 ,,2? 2Na,2HO,CuSO===Cu(OH)?,NaSO,H? 2Na,2HO,Cu===Cu(OH)?,2Na,H? 2422422223(钠的密度比水小 钠的熔点低,钠与水反应为放热反应 钠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气体 钠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 考点二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2 ,1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NaO NaO 1?2 1?2 是 不是 NaO,2222HO===2NaOH 2NaO,2HO===4NaOH,O? NaO,CO===NaCO 2NaO,2CO===2NaCO,O NaO2222222232222322 ,2HCl===2NaCl,HO 2 深度思考 1(钠是活泼的金属,能与HO、CO反应 沙子 22 2(NaO NaOH 潮解 NaCO 223 ,,3(c>a>b 钠与上述三种物质反应的实质都是钠与H间的置换反应,H浓度的大小决定了反应速率的快慢,由三种物 ,,质电离H的能力可知H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a>b,因而反应速率为c>a>b 4(??? 5((1)有气泡生成,钠熔化成小球且在煤油和FeSO溶液界面处上下跳动,最终完全溶解 4 (2)下层溶液出现白色絮状沉淀 (3)下降 上升 (4)2Na,FeSO,2HO===Fe(OH)?,NaSO,H? 4222426(A 7((1)?2NaO,2CO===2NaCO,O 222232 ?2NaO,2SO===2NaSO 22224 (2)?、?反应均会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并有气体放出,?中气体明显少于?中气体,因为FeCl与NaOH反应生成3 ,2Fe(OH),Fe(OH)是不溶性的红褐色沉淀,?中Fe具有强还原性,易被NaO氧化并生成Fe(OH),NaO与溶3322322 液中的水剧烈反应也会有O产生。 2 (3)NaO与水反应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放出O,在遇到有还原性物质时会表现出强氧化性。 2228(A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规律方法 1(根据反应:NaO,HO===2NaOH Δm 22 62 g 18 g 80 g 62 g 2NaO,2HO===4NaOH,O? Δm 2222 2×78 g 32 g 124 g 【例1】 B [(1)甲、丁相比: 甲:Na?NaOH 消耗HO~溶剂减少 2 丁:NaOH无反应 溶剂不变 故NaOH的质量分数:甲>丁。 (2)乙、丙相比: NaOH相等 消耗HO相等 2 溶剂相等 故乙、丙溶液完全等同。 (3)乙、丙与甲相比 甲:Na 乙:NaO 丙:NaO 222 1当它们物质的量相等时~Na(甲)所得NaOH是乙、丙(NaO、NaO)所得物质的量的~它们所消耗的水相等~故溶2222 剂相等~因此甲的质量分数比乙、丙小。] 【例2】 C 【例3】 D 【例4】 (1)取少量样品于一洁净试管中,加水溶解,向其中加入BaCl溶液,充分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NaO222 已经变质 (2)取少量样品于一洁净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水,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证明样品中仍有NaO 22 【例5】 (1)防止NaO受潮 22 (2)浓硫酸 除去CO中的水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2 (3)二氧化碳只有在有水存在时才能与过氧化钠反应 (4)除去混在氧气中的过量二氧化碳 (5)b、e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1)? (2)× (3)× (4)× (5)? (6)× (7)× 2(A 3(C 4(B 5(C ,,,???26((1)三 ?A Na[OO]Na ??? ,,,???2(或K[OO]K) ??? (2)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且比硒化氢的分子间作用力强 (3)4NH,3O点燃,2N,6HO 3222 (4)MgN,8HNO===3Mg(NO),2NHNO 3233243 (5)2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B 2.D 能力提升训练 1(B 2.C 3.C 4.D 5.C 6.D 7.A 8(A 9.A 10.A 11((1)NaO HO 222 (2)2Na,2HO===2NaOH,H? 22 (3)供氧剂、漂白剂、消毒剂(任答一种均可) 12((1)2NaO,2HO===4NaOH,O? 2222 (2)反应开始后,取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导气管p口处,发现木条复燃,说明结论a正确 反应开始前先将导管q口 蘸上肥皂水,反应开始后q口有气泡产生,说明b结论正确(合理即可) 13((1)4KO,2CO===2KCO,3O 22232 (2)3?5 (3)1?3 (4)KO 等量的KO和NaO,KO释放出的氧气多 22222 14((1)?金属钠上有没擦干净的煤油,不完全燃烧后生成的碳 ?酒精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碳 ?酒精燃烧产生的二氧 化碳(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反应生成的碳 (2)?取得较纯的Na ?2Na,COC,NaO2NaO,222,22 2CO===2NaCO,O(或NaO,2Na===2NaO) 223222215((1)?溶液的红色褪去 ?在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足量过氧化钠,待反应完成后向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有气体放出,证明过氧 化钠与水反应时有HO生成 22 (2)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氧气,若红色褪去,证明甲同 学的推测正确,反之,则不正确。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可用广口瓶 等其他仪器代替烧杯,合理即可) 第2讲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碱金属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碱性 小 稳定 风化 2NaHCONaCO,CO?,HO CO2,3,2H===HO,CO? HCO,H===HO,323222232 ,,,,,,,222CO? Ca,OH,HCO===CaCO?,HO Ca,2OH,2HCO===CaCO?,CO2,3,2HO Ca,CO22332332 ,3,3===CaCO? 2Al,3CO2,3,3HO===2Al(OH)?,3CO? 3232 考点二 1((1)(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增大 增大 增强 较低 降低 增强 2((1)物理 (3)黄 紫 蓝色钴玻璃 黄绿 深度思考 1(有沉淀析出,原因是NaHCO的溶解度小于NaCO的溶解度,而且反应消耗溶剂水。 323 2(用加热法可以将NaCO固体粉末中混有的NaHCO转化为NaCO;向混合液中滴加适量的NaOH溶液,可以将其23323 中的NaHCO转化为NaCO;向混合液中通入过量的CO气体,可以将NaCO转化为NaHCO。 32322333((1)? (2)2NaHCONaCO,HO,CO?,CO,Ca(OH)===CaCO?,HO D 323222232 (3)NaHCO 3 4((1)(3)(4) ,,5((1)HCO,OH===CO2,3,HO 32 ,,,2(2)HCO,OH,Ba===BaCO?,HO 332 ,,,2(3)2HCO,Ba,2OH===BaCO?,CO2,3,2HO 332 6(C 7.C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例1】 D 【例2】 B 实验探究 1(?NaCO水解产生的碱所致 23 步骤1:取适量纯碱的酚酞红色溶液于试管中 步骤2:滴加过量的BaCl溶液 2 预期的现象及结论:若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红色完全褪去,则乙同学说法正确;若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呈红色, 则甲同学说法正确。 2((1)思考1 由于CO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先通入NH使食盐水呈碱性,能够吸收大量CO气体,产生大232 ,浓度的HCO,才能析出NaHCO晶体 33 思考2 食盐水,CO 2 分析 (1)沉淀池发生的反应为NH,CO,HO,NaCl===NaHCO(s),NHCl~分离沉淀后的母液中还含有NaCl~32234 为了提高原料的利用率~NaCl再送入沉淀池循环利用。 (2)煅烧炉中发生的反应为2NaHCONaCO,CO?,HO~分解产生的CO~再送入沉淀池中循环利用。 323222 思考3 NH,CO,HO,NaCl===NaHCO?,NHCl 32234 2NaHCONaCO,CO?,HO 32322 ,1(2)?将50 mL 2 mol?L NaOH溶液等分成两份,在一份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气体,再将两溶液混合,即2 ,1得50 mL 1 mol?L NaCO溶液 23 ?NaOH,CO===NaHCO、 23 NaHCO,NaOH===NaCO,HO 3232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1)× (2)? (3)× (4)× 2(C 3.D 4(A 5(A 6(A [涉及的反应有: 2NaHCONaCO,CO?,HO 32322 2CO,2NaO===2NaCO,O 222232 2HO,2NaO===4NaOH,O? 2222 CO,2NaOH===NaCO,HO 2232 基于CO与NaOH的反应,本题在计算时可处理成先让CO与NaO全都反应,若剩余 NaO,则再与HO反应。2222222 2 mol NaHCO受热分解产生1 mol CO,已足以把NaO反应掉,故残留固体只有NaCO。] 3222237(C 8((1)× (2)× ??????9((1)C ?????? ,,(2)HCO,OH===CO2,3,HO 32 (3)?NaCO,HSO===NaSO,CO?,HO 23242422 或2NaHCO,HSO===NaSO,2CO?,2HO NaO 324242222 ?HO ?、?、? 22 (4)2NaCO,Cl,HO===NaClO,NaCl,2NaHCO 23223 ,,,??210((1)NaN Na[O]Na 3?? (2)NaO,HO,2CO===2NaHCO 2223 (3)6Na,FeO高温,3NaO,2Fe 避免分解产生的金属钠可能产生的危害 232 (4)BD (5)可溶性盐的成分可能是NaCO或NaHCO或NaCO与NaHCO的混合物。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生成物,233233 加热至恒重后,如试样无失重,则为NaCO;如加热后失重,根据失重的量在试样总质量中的比例,即可推断出23 试样为NaHCO或NaCO与NaHCO的混合物 3233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C 2(NaCO 21.2 g 23 能力提升训练 1(B 2.D 3.B 4.D 5.C 6(D 7(D ,,8(HCO,H===CO?,HO 322 ,CO,2OH===CO2,3,HO 22 ,CO2,3,CO,HO===2HCO 223 ,,,,9((1)H,OH===HO;CO2,3,H===HCO 23 (2)NaOH和NaCO 1?1 23 ,1(3)0.056 L (4)0.75 mol?L ,,10((1)甲 HCO,H===CO?,HO 322 (2)甲、乙盐酸均过量,n(NaHCO)>n(NaCO),V(CO)>V(CO) 甲乙32322 甲、乙盐酸均不足,消耗的n(NaHCO)>n(NaCO) 323 ,CO2,3,CO,HO===2HCO 223 11((1)水沿导管由广口瓶进入烧瓶 广口瓶中的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2)NaCO NaCO和NaHCO 23233 NaHCO 3 (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产生白色有CO2,3 (1) 沉淀 (2)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滤液变红 有OH 滴加酚酞 12.?.c ?.(1)?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吸收未反应的NH3 ?过滤 (2)?a NH3 b CO2 ?增大CO2气体与溶 液接触的面积,提高CO2在溶液中的吸收率 (3)往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或往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等) 第3讲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1(第三周期?A族 硅 化合 2(银白 延展性 导电性 3(?2Al,3Cl2AlCl 23 ?2Al,6HCl===2AlCl,3H? 32 ?2Al,3SAlS 23 ?2Al,3HSO===Al(SO),3H? 242432 ?4Al,3O2AlO 223 ?2Al,2NaOH,2HO===2NaAlO,3H? 222 ?2Al,FeOAlO,2Fe 2323 考点二 1((1)白 难 熔点 (2)AlO,6HCl===2AlCl,3HO 2332 AlO,2NaOH===2NaAlO,HO 2322 2((1)白 吸附 (2)?Al(OH),3HCl===AlCl,3HO 332 Al(OH),NaOH===NaAlO,2HO 322 ?2Al(OH)AlO,3HO 3232 ,3(3)Al,3NH?HO===Al(OH)?,3NH,4 323 深度思考 1(常温下浓HSO、浓HNO能使铝钝化(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 243 ,,,,32322(Al和S在水溶液中发生双水解反应:2Al,3S,6HO===2Al(OH)?,3HS?。 232 ,,,33((1)铝与酸、碱反应的实质都是: Al,2HH,只不过碱中的H来源于水的电离,氧化剂分别为酸和水。 2 (2)1?1(或相等) 根据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H?、2Al,2NaOH,2HO===2NaAlO,3H?得Al与H的关系式均为322222 2Al,3H,故只要参加反应的Al相等,所得H必相等。 22 (3)1?3 因为在反应中Al过量,产生的H由HCl和NaOH的量决定。根据化学反应中的关系式:6HCl,3H;22 2NaOH,3H,故当HCl、NaOH物质的量相等时,二者产生H的体积比为1?3。 22 (4)3?1 因为铝足量且产生H相等,根据2中的关系式n(HCl)?n(NaOH),3?1,又因为两溶液体积相等,故物2 质的量浓度c(HCl)?c(NaOH),n(HCl)?n(NaOH),3?1。 (5)A 4(A 5(??? ,36((1)?Al,3NH?HO===Al(OH)?,3NH,4 323 ,,3?Al,3AlO,6HO===4Al(OH)? 223 ,,3?Al,3OH===Al(OH)? 3 ,,3(2)Al(OH),3H===Al,3HO 32 ,,,3(3)Al,4OH===AlO,2HO 22 ,,,3(4)AlO,4H===Al,2HO 22 ,,(5)?AlO,CO,2HO===Al(OH)?,HCO 22233 ,,?AlO,H,HO===Al(OH)? 223 ,,(6)Al(OH),OH===AlO,2HO 322 7(一 氢氧化铝易溶于强碱而不溶于氨水,因此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时一般不用氢氧化钠等强碱代替氨水,以免 强碱过量时氢氧化铝溶解,或强碱不足时铝离子未完全沉淀。 方案二 (1)丙 (2)W>W>W 312 (3)520 g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例1】 B 【例2】 B 1【例3】 (1)0.06 440 (2)400 (3)?a<1 2 高考热点 方案一 ,,,(1)?AlO,2OH===2AlO,HO,SiO,2OH===SiO2,3,HO。 232222 ,,,?AlO,CO,2HO===Al(OH)?,HCO,SiO2,3,2CO,2HO===HSiO?,2HCO。 2223322233 ,(2)因为?AlO与酸反应生成的Al(OH)具有两性,可溶于强酸,不易控制酸的量;?CO廉价而且生成的副产物232 NaHCO用途广泛,经济效益好 3 (3)SiO 由于SiO的熔点很高,在加热到1 000 ?左右时不会熔化,因而不影响电解产物的纯度 22 方案二 ,,,,33(1)?AlO,6H===2Al,3HO,FeO,6H===2Fe,3HO。 232232 ,,,,,33?Al,4OH===AlO,2HO,Fe,3OH===Fe(OH)?。 223 (2)Al(OH)只能溶于强碱,不能溶于氨水,不能将Fe(OH)和Al(OH)分离 333 ,,3【例4】 (1)AlO,6H===2Al,3HO 232 ,(2)SiO,2OH===SiO2,3,HO 22 (3)硫氰化钾(或苯酚溶液等合理答案均可) (4)NaHCO 制纯碱(或做发酵粉等合理答案均可) 3 ,,101(5)5.6×10 mol?L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1)× (2)? (3)? (4)× (5)? (6)× 2((1)? (2)? (3)? 3(D ,,4((1) 2Al,2OH,2HO===2AlO,3H? (2)16 原子晶体 222 (3)HCl (4)CO (5)25% 2 ,,5(?2Al,2OH,2HO===2AlO,3H? b 222 ,,?2Al,3HO,6e===AlO, 6H 223 ,,,HCO与H反应使H浓度降低,产生Al(OH)沉淀 333c(CO)2,,116((1)?min 0.015 mol?L3c(CO) (2)?CO(或CO)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 2 ?CO(或CO)的质量不再改变(合理即给分) 2 (3)b ,,(4)Al(OH),AlO,HO 盐酸(合理即给分) 322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B 2.A 3.D 4(3?4 ,,5(2NaOH,CO===NaCO,HO 2Al,2OH,2HO===2AlO,3H? 2232222 能力提升训练 1(D 2.D 3.C 4.C 5.A 6.C 7.C 8(D 9.B 10.C 11((1)Al NaAlO (2)作耐高温材料;制取铝单质 2 ,,(3)?2Al,2OH,2HO===2AlO,3H? 222 ,,?AlO,CO,2HO===Al(OH)?,HCO 22233 ,,3?Al,3AlO,6HO===4Al(OH)? 22312((1)1?3 ,,(2)Al(OH),OH===AlO,2HO 322 (3)生成白色沉淀 (4) 13((1)Al AlO O 232 (2)D ,,(3)AlO,2HO,CO===Al(OH)?,HCO 22233 (4)KSO、(NH)SO 24424 ,,14((1)AlO,2OH===2AlO,HO 2322 ,SiO,2OH===SiO2,3,HO 22 (2)FeO、NaAlSiO 作炼铁的原料(或作生产硅酸盐产品的原料) 引流 232228 (3)经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解,大部分铝元素均以NaAlO的形式存在于滤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可以将2 NaAlO完全转化为Al(OH) 23 (4)B 铝与浓硫酸在常温下发生钝化,加热溶解会产生有毒气体SO2,原料利用率低;稀硝酸能溶解铝但会产生 NO气体,污染空气,硝酸利用率低;而铝与稀硫酸反应速率较快,产生的H2对空气无污染 第4讲 铁及其化合物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1(银白 磁铁 2((1)?3Fe,2OFeO 234 ?2Fe,3Cl2FeCl 23 ?Fe,SFeS (2)?3Fe,4HO(g)FeO,4H? 2342 ,,2(3)?Fe,2H===Fe,H? 2 ,,,3?Fe,4H,NO===Fe,NO?,2HO 32考点二 1((从左至右,从上至下)铁红 磁性氧化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2 ,3 ,2、,3 ,,32(Fe,3OH===Fe(OH)? 灰绿 3 4Fe(OH),O,2HO===4Fe(OH) 2223 深度思考 ,21((1)Fe?Fe:铁与氧化性比较弱的非金属单质(如S、I),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如2 ,,,,222CuSO溶液)反应,都可实现这种转化。如:Fe,SFeS,2H,Fe===Fe,H?,Cu,Fe===Fe,Cu。 42 ,3(2)Fe?Fe:铁与强氧化剂(如Cl、HNO、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都会实现这种转化。例如:2Fe,3Cl2FeCl,2323 Fe,4HNO(稀)===Fe(NO),NO?,2HO,2Fe,6HSO(浓)Fe(SO),3SO?,6HO。 333224243222((1)? (2)? (3)? ,,323((1)提供水蒸气 提供水蒸气 (2)在溶液中Fe被未反应的铁粉完全还原为Fe ,,,,,234(FeO,2H===Fe,HO 3FeO,10H,NO===3Fe,NO?,5HO 2325(C ,,,26(2Fe(OH),6H,2I===2Fe,6HO,I 322 ,,237(Fe?Fe,亚铁盐遇到强氧化剂(如Cl、Br、O、HNO、HO等)都会被氧化为铁盐。 222322 ,,,23(1)2Fe,Cl===2Fe,2Cl 2 ,,,23(2)2Fe,Br===2Fe,2Br 2 ,,,23(3)4Fe,O,4H===4Fe,2HO 22 ,,,,23(4)3Fe,4H,NO===3Fe,2HO,NO? 32 ,,,23(5)2Fe,HO,2H===2Fe,2HO 222 ,,328(Fe?Fe ,,,322(1)2Fe,S?; ,S===2Fe ,,,322Fe,HS===2Fe,2H,S? 2 ,,,32(2)2Fe,SO,2HO===2Fe,4H,SO2,4 22 ,,32(3)2Fe,Fe===3Fe; ,,,322Cu,2Fe===Cu,2Fe ,,,32(4)2Fe,2I===2Fe,I 2 9((1)加过量铁粉过滤 (2)加氯水或HO (3)加过量铁粉过滤 (4)加过量强碱溶液过滤 (5)加过量强碱溶液过滤 22 10(C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例1】 (1)试管 (2)实验目的: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23实验记录:?Cl,2Fe===2Cl,2Fe 2 ,2?Fe具有氧化性 ?铁粉逐渐溶解,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在FeCl溶液中加入铜片 3 联想发散:?取适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向混合液中滴入少量氯水,溶液变为 ,2血红色,则证明有Fe(或其他合理答案) ?FeO 在FeCl溶液中存在平衡FeCl,2H,2HCl,加热时,HCl挥发,平衡右移,生成的氢氧232222 化亚铁很快被氧化成氢氧化铁,灼烧时氢氧化铁分解生成FeO 23【例2】 (1)取少量样品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入足量的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 (2)2HO 2FeCl 2HCl HSO 2224 ,2(3)?Fe、HSO 23 ?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1步骤1:1,2滴0.1 mol?L KSCN 溶液 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则假设2成步骤2: 另取2,3 mL样品溶液于立;若品红溶液不褪色,则假设2试管中,滴入1,2 mL品红稀溶液 不成立(或假设1成立)。 【例3】 (1)稀HSO、铁屑 (2)煮沸 (3)避免生成的Fe(OH)沉淀接触O而被氧化 2422【例4】 (1)稀HSO和铁屑 (2)NaOH溶液 (3)检验试管?出口处排出的H的纯度,当排出的H已经纯净时再夹2422 紧止水夹 (4)试管?中反应生成的H充满了试管?和试管?,故外界O不易进入 22【例5】 (1)Fe,2HCl===FeCl,H?,2Na,2HO,FeCl===Fe(OH)?,2NaCl,H?(也可写成3个:Fe,222222 2HCl===FeCl,H?,2Na,2HO===2NaOH,H?,2NaOH,FeCl===Fe(OH)?,2NaCl) 222222 (2)在具支试管的出口处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满一小试管气体,用拇指堵住管口,移向酒精灯火焰,放开拇指,若听 到“噗”的一声,则说明空气已排尽 (3)钠不停地在煤油与稀盐酸界面处上下跳动,并有气泡产生,下层液体中很快有白色沉淀出现 (4)A ,,2【例6】 (1)Fe Fe,2e===Fe (2)BC (3)隔绝空气,防止生成的Fe(OH)被氧化 2 加热煮沸,排出溶解的O (4)BC (5)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2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1)× (2)× (3)× (4)× (5)× (6)× (7)× 2(D 3(C 4.D 5(A ,,326((1)Fe,2Fe===3Fe ,,,,22(2)加入硫酸,H浓度增大,使Fe,2H,2H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从而抑制Fe的水解 22 ,,2(3)Fe,2HCO===FeCO?,CO?,HO 3322 4FeCO,6HO,O===4Fe(OH),4CO 32232 (4)取少量洗涤后的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酸化的BaCl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沉淀洗涤干净 2 (5)288.0 审题指导 (1)第二周期第?A族 离子键、共价键(或极性共价键) HSiO(或HSiO) 2344 ??(2)HSi, H ?? (3)8Al(s),3FeO(s)===9Fe(s),4AlO(s) 3423 ,1ΔH,,8a kJ?mol ,,,3(4)3FeO,28H,NO===9Fe,14HO,NO? 3432 (5)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C 2.C 3.A 4.C ,,,3225((1)2Fe,Cu===2Fe,Cu (2)开始产生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能力提升训练 1(C 2.C 3.B 4.B 5.B 6.B 7.B 8.A ,,,329((1)2Fe,2I===2Fe,I 2 (2)2FeCl,H2FeCl,2HCl 322 (3)取代反应 (4)? (5)2FeCl,Fe===3FeCl(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210((1)浓盐酸 四氧化三铁 (2)2HO2HO,O? KClO 22223 (3)MnO,4HCl(浓)MnCl,Cl?,2HO 2222 (4)铁粉 KSCN溶液 溶液变血红色 ,,,,,,22323211((1)Fe 0.1 mol > < < Cl,2Br===2Cl,Br Br,2I===2Br,I 2222 ,,,,,23?SO2,3,Br,HO===SO2,4,2Br,2H 2Fe,Br===2Br,2Fe 222考点二 1(白色 浅黄色 黄色 ,,2(Br I 3(蓝色 深度思考 1(B ,2((1)被HS、SO、SO2,3、I等还原剂还原而褪色。 22 (2)与NaOH等强碱溶液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 Br,2NaOH===NaBrO,NaBr,HO。 22 (3)与较活泼金属(如Mg,Br===MgBr)反应而褪色。 22 (4)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不饱和烃及其衍生物,如烯烃、炔烃等。 (5)能被溴水氧化的、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6)能与溴水发生反应的碱性物质,如NaCO等。 23 (7)加入活性炭等吸附剂,使溴水褪色。 3(??? ,4(检验强氧化性物质如Cl、Br、FeCl溶液、O等,反应原理是I被氧化成I而使淀粉变蓝。 22332 5(C 6.C 7.C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规律方法 1(Cl H、NaOH 2NaCl,2HO2NaOH,H?,Cl? 222222((2)?2NaBr,Cl===Br,2NaCl 22 ?Br,SO,2HO===2HBr,HSO 22224 ?2HBr,Cl===2HCl,Br 22 ,,3((2)Cl,2I===I,2Cl 22 ,,,【例1】 (1)Br,SO,2HO===4H,2Br,SO2,4 (2)分液漏斗 (3)溴化铁(或其他含Br的盐类物质) (4)温度过222 高,大量水蒸气随水排出,溴蒸气中水增加;温度过低,溴不能完全蒸出,吸收率低 (5)酸化可抑制Cl、Br与水反应 22 (6)将“溴水混合物?”转变为“溴水混合物?”是Br的浓缩过程,可提高效率,减少能耗,降低成本 2【例2】 (1)BDE (2)过滤 蒸馏 ,,,2(3)2I,MnO,4H===Mn,I,2HO (4)苯与水互不相溶;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苯与碘不反应 (5)222 取少量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淀粉试液,观察是否出现蓝色(如果变蓝,说明还有单质碘) 【例3】 (1)试管、量筒、胶头滴管 (2)萃取剂,使生成的Br、I溶于其中,便于观察现象 22 (3)由无色逐渐变为橙红色 (4)不能证明溴的氧化性强于碘 再做一组实验?,步骤为: KI溶液,溴水,1 mL CCl,振荡,静置观察CCl层颜色 44【例4】 (1)棕黄 橙红 蓝 紫 (2)?2FeBr,3Cl===2FeCl,2Br 2232 ?2FeCl,2KI===2FeCl,I,2KCl 322 ?Br,2KI===2KBr,I 22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1)? (2)? (3)? (4)× 2((1)× (2)× (3)× (4)× (5)× (6)× (7)? 3(高温下碘酸钾容易分解,最终导致碘损失 ???4((1)ClCl ??? (2)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3)Cl,2Br===Br,2Cl 22 (4)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4 (5)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排除Cl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6)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25(a 6(ad 课时规范训练 1(C 2.C 3.D 4.A 5.D 6.A 7.A 8(A 9.C 10(C 11((1)?I ?不是 (2)?B ?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上层几乎无色 ?与水不互溶且分层,I在CCl中的溶224 解度比在水中的大,且不与I反应 2 (3)将药片研成粉末,放在干燥试管中加热,观察试管口有无紫色蒸气产生,冷却后试 管口是否有紫黑色固体产生 ,,,,,212((1)?MnO,2Cl,4HMn,Cl?,2HO ?Br,2I===2Br,I 22222 (2)KCl AgBr (3)Iρ稀HSO 无明显变化(钝化) 铁片逐渐溶解,并产生2424 无色气体 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 不反应 变黑 无明显变化 蓝色变白 胆矾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9( (1)? (2)? (3)?? (4)?? (5)? (6)? (7)?? (8)?? ,,10((1)不能,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浓HSO变为稀HSO,反应停止。(2)H与NO又能氧化铜片,发生反应3Cu24243 ,,,2,2NO,8H===3Cu,2NO?,4HO 32 11((1)Zn,2HSO(浓)===ZnSO,SO?,2HO 24422 Zn,HSO(稀)===ZnSO,H? 2442 (2)3或4 4或3 2 1 防倒吸 (3)C中品红溶液褪色 浓HSO变成稀HSO后,与Zn反应放出H 24242 ,,2(4)SO,HO,CaSO===Ca,2HSO 2233 ,12((1)Ag (2)SO2,3 (3)盐酸 无明显变化 BaCl溶液 白色沉淀 2 13((1)2HSO,O===2HSO 雨水溶解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降落下来形成23224 酸雨 减小 自来水中的氯气(或次氯酸)把亚硫酸氧化成硫酸 还原 (2)C (3)C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规律方法 吸附漂白 物理变化 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的强氧化性 氧化还原漂白,不可逆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 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化学变化 可逆 【例1】 D 【例2】 ?HSO HClO ?加合或化合 氧化还原 ?得电子数 ?氧化性O>HO Cl与HO反应生成HClO2332222 ,,浓度较小 ?HO,ClO===Cl,HO,O? AgNO溶液 稀HNO 222233 【例3】 (1)(NH)S O HO 4222 (2)HSO 2HS,3O2SO,2HO 242222催化剂(3)HNO 4NH,5O=====4NO,6HO 3322? 【例4】 (1)2 2 2 (2)FeS,2HSO 224 (3)1 t黄铁矿可制得98%的浓硫酸1.25吨 【例5】 93.1%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1)× (2)× (3)? (4)? 2(A 3.A 4.D 5(A 6((1)× (2)× 7((1)蒸馏烧瓶 NaSO,HSO(浓)===NaSO,SO?,HO (2)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无色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 23242422 ,,,2还原性 氧化性 5SO,2MnO,2HO===2Mn,5SO2,4,4H (3)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242 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 (4)NaOH 8((1)Cu,2HSO(浓)CuSO,SO?,2HO (2)BaSO 还原 244224 (3)2NO,O===2NO 22 (4)?通N一段时间,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2 饱和NaHSO溶液 3 ,,,22?甲:SO2,4,Ba===BaSO?,乙:2Ba,2SO,O,2HO===2BaSO?,4H,白雾的量远多于装置中O422242 的量 (5)SO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沉淀 239(D 10((1)铁钉表面被钝化(或其他合理答案) (2)?d ?66.7% (3)检验SO是否除尽 (4)C,2HSO(浓)?,CO?,2242 2SO?,2HO (5)c (6)D中固体由黑变红和E中固体由白变蓝 (7)否,用托盘天平无法称量D或E的差量(或22 可,用分析天平称量D或E的差量)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C 2.D 3.B 4.C 5.D 6.C 7.B 8(CaCOCaO,CO、 32 CaO,SO===CaSO、 23 2CaSO,O===2CaSO 324 9((1)酸性 (2)吸水性 (3)脱水性 (4)强氧化性 (5)强氧化性 能力提升训练 1(D 2.B 3.A 4.C 5.B 6.A 7.A 8(D 9.B 催化剂10((1)HSO (2)?2SO,O2SO 23223? ?使SO凝结成固体与SO分离 32 ,,,25SO,2HO,2MnO===5SO2,4,2Mn,4H 224 ?3SO,4NaOH===NaSO,2NaHSO,HO 22332 11((1)Fe Fe(SO) (2)C 243 (3)SO,HO===HSO (4)8 g 22224 12((1)Cu,2HSO(浓)CuSO,SO?,2HO 24422 (2)在试管?管口放一团蘸有碱液的棉花;实验结束后立即将铜丝上移,离开液面 (3)?反应过程中浓硫酸被消耗同时生成水,浓硫酸逐渐变稀,而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125(a,b)?ad (4)[18,] mol?L,1 4V 第5讲 氮的氧化物和硝酸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高温、高压1((1)游离态 化合态氮 (2)?4/5 ?N,3H2NH 223催化剂 N,O2NO 22 2(无色 红棕色 有毒 有毒 不溶 能溶 考点二 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易 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质量分数大于98%的硝酸 ?2(试液变红 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4HNO=====4NO?,O?,2HO 3Cu,8HNO(稀)===3Cu(NO),2NO?,3222332或光照 ,,,,234HO 3Fe,NO,4H===3Fe,NO?,2HO Cu,4HNO(浓)===Cu(NO),2NO?,2HO C,23233222 4HNO(浓)CO?,4NO?,2HO 3222 深度思考 1(氮气的性质不仅与原子结构有关,还与氮分子的构成有关;氮气分子中的N?N键,键能很大,分子结构稳定,故 分子很稳定。 N,O2NO,2NO,O===2NO3NO,HO===2HNO,NO。 2(2222,223 3(MgO>MgO、MgN>MgN MgN>MgO、MgN>MgO 32323232 4(由于NO和Br在性质上有不少相似性:?均具有氧化性;?溶于水均有酸生成;?均可与碱反应;?均为红棕色22 等。所以不能用淀粉KI试纸、pH试纸、NaOH溶液来鉴别,但二者性质又有差别,可以用下列方法鉴别:?AgNO3 溶液;?CCl;?用水洗法。 4 5(18?7 43?7 6(硝酸显黄色是由于硝酸见光或受热会发生分解,生成的NO溶于浓硝酸所致,所以消除的方法是通入O(或空气),22 使其发生反应4NO,O,2HO===4HNO,保存时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凉处。 2223 7(是化学变化,钝化是在铁、铝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了金属与硝酸的进一步反应。 8(A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例1】 (1)Cu,4HNO(浓)===Cu(NO),2NO?,2HO 铜片逐渐溶解,溶液逐渐变蓝,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33222 (2)3Cu,8HNO(稀)===3Cu(NO),2NO?,4HO 3322 ,,,,,2(3)加入稀硫酸后,HSO电离出H,与原溶液中的NO与Cu反应:3Cu,2NO,8H===3Cu,2NO?,4HO 24332 (4)0.65 mol 【例2】 A 【例3】 (1)5.824 5.376 ,3aV?10,0.5(2) (3)57.8 0.14 【例4】 (1)Cu,4HNO(浓)===Cu(NO),2NO?,2HO 33222 (2)生成蓝色溶液,放出红棕色气体 (3)往分液漏斗中加水稀释浓硝酸,打开活塞,放入稀硝酸 (4)C (5)利用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NO排出具支试管中的空气,有利于观察Cu与稀硝酸的反应产物 2 (6)? 往蓝色溶液中通入NO,溶液变成绿色(或加热绿色溶液,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溶液变成蓝色) 2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1)? (2)× (3)× (4)× (5)× 2((1)× (2)? 3(D 4(A 5(D 6(3NO,HO===2HNO,NO 6.72 223 ,37((1)0.25 (2)1.64 (3)不符合 因吸收后烟气总体积减小,NO含量仍超过400 mg?m x 12 000,,11(4)?30 g?mol?n(NO),×46 g?mol?n(NO), g 91 000 n(NO),0.057 mol NO,2HNO===3NO,HO 322 x 2x 3x 1×0.057 mol,3x93, x,0.017 6 mol 20.057 mol,x n(HNO),2x,0.035 2 mol 3 1?n(NaNO),2n(NO),[n(NO),n(NO)],0.088 7 mol 222 ,1m(NaNO),0.088 7 mol×69 g?mol×90%,5.5 g 2 8((1)× (2)? (3)× ,19((1)3 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2)通入CO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2 (3)Cu,4HNO(浓)===Cu(NO),2NO?,2HO 33222 (4)将NO转化为NO 3NO,HO===2HNO,NO 2223 (5)装置?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acd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A 2.C 3.C 4.A 5((1)在电火花条件下,N与O化合反应生成NO;N,O2NO 2222 (2)2NO,2CON,2CO 22 (3)?? 能力提升训练 1(D 2.B 3.C 4.B 5(C 6(B 7(B 8(D 9.B 10.C 11.C 12((1)铜跟浓硝酸直接反应会有氮的氧化物生成,既产生污染,又降低硝酸的利用率;铜屑在空气灼烧生成CuO,CuO 跟HNO反应没有氮的氧化物生成,既避免了污染,又提高了硝酸的利用率 3 (2)浓硝酸易挥发、不稳定,对设备腐蚀严重 (3)结晶法(或重结晶法) (4)酸 ,13((1)酸 NH,4,H?HO,H 232高温、高压,(2)N,3H2NH NH,4,OHNH?,HO 22332催化剂 ,1(3)4 mol?L (4)减小 不变 14((1)铜片表面产生气泡,铜片变小并逐渐消失;小烧杯中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成蓝色;大烧杯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随后气体颜色又逐渐褪去;大烧杯内液面上升,水槽中液面下降 (2)反应体系封闭,无氮氧化物逸出,不污染环境 (3)轻轻掀起倒扣的大烧杯,进入适量的空气,若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证明最终气体生成物为NO 15((1)产生二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2)3Cu,8HNO(稀)===3Cu(NO),2NO?,4HO 3322 (3)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未能排尽烧瓶中的空气,少量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少量的红棕色的NO;鼓2 入空气后,NO与氧气反应,生成大量的红棕色二氧化氮 (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使白色沉淀碳酸钙溶解 (5)吸收尾气,防止污染大气 第6讲 氨和铵盐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1(无 有刺激性 易 700 H ??2(HNH ?? ,,3((1)NH?HO、NH、HO、NH,4、OH、H NH?,HO 323232 (2)?有白烟生成 浓硝酸 HCl,NH===NHCl NH,HNO===NHNO 343343催化剂(3)4NH,5O=====4NO,6HO 322? ,3(4)红褐 Fe,3NH?HO===Fe(OH)?,3NH,4 白色 323 考点二 2(白 ,3(NHClNH?,HCl? NHHCONH?,CO?,HO NH,4,OHNH?,HO 2NHCl,Ca(OH)CaCl,434332232422 2NH?,2HO 32 4(红 蓝 深度思考 1(???正确。?不正确,NH本身不导电,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NH, 33 ,H?H,4,OH而导电,故NH不是电解质;?不正确,氨水中存在大量的NH?HO和232332 少量的NH,4;?不正确,NH和HNO等物质的量反应时,得到NHNO溶液,NH,4水解使溶液显酸性,pH<7。 33432(氨气液化 氨气溶于水 纯净物 NH 3 ,,113((1)0.045 mol?L (2)0.045 mol?L ,,11(3)0.045 mol?L (4)0.036 mol?L 4(不相同,NHCl固体受热分解成NH和HCl,发生了化学变化;固态碘受热升华成为碘蒸气,是物理变化。 43 ,5((1)NH,4,OHNH?,HO 32 ,(2)NH,4,OH NH?HO 32 ,(3)NH,4,OH===NH?,HO 32 ,(4)NH,4,HONH?HO,H 232 ,(5)NH,4,AlO,HO===NH?,Al(OH)? 2233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11【例1】 (1)?B ?不一定,只要胶头滴管中盛有足够的浓NaOH溶液足以把烧瓶中的CO吸收即可 ? ? 222.422.4 (2)?D 锥形瓶中发生反应:NHHCO,HCl===NHCl,CO?,HO,随着CO气体的产生,锥形瓶中的压强增434222 大而产生“喷泉” ?A 浓HSO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使锥形瓶中的酒精挥发加快,瓶内压强增24 大,从而形成“喷泉” ?减小 增大 (3)图乙 ,【例2】 (1)B ?? NaOH固体遇水放热,使氨气的溶解度降低,同时可使溶液中c(OH)增大,促使NH,4,OH ,?H,HO平衡向右移动,从而使氨气逸出 将浓氨水逐滴滴加到NaOH固体上 3232 (2)?如图 ?C 【例3】 A 【例4】 B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1)× (2)× (3)× (4)? (5)× (6)× 2(C 3(B 催化剂4((1)4NH,5O=====4NO,6HO 322? (2)放热 (3)浓HSO 生成的NO与O反应生成NO,NO与水反应生成HNO,NH与HNO反应生成了NHNO 2422233343 (4)1 NHCl 与HCl反应生成氧气(合理答案均给分) 4 5((1)固体NHCl和Ca(OH) 2NHCl,Ca(OH)?,CaCl,2NH?,2HO 4242232 (2)碱石灰(或CaO) 除去NH气流中的水蒸气 3 (3)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2NH,3CuO?,N,3HO,3Cu (4)出现无色液体 氨水 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322 变蓝,说明有NH存在;用无水CuSO粉末检验,无水CuSO变蓝,说明有HO存在 34426((1)2NH,3CuO3Cu,3HO,N (2)e?b?e?c (3)18a/b,16 (4)?? (5)m(CuO) m(Cu) m(Cu) m(HO) 3222 ,7((1)?NH,4,OHNH?HO 32 ?废水中的NH被空气带走,使NH?HONH,HO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利于除氨 33232 ,18((1)HN 4.48 (2)64 kg (3)?V(NO)?V(NO),9?1 ?2.4 mol?L 32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B 2.B 3.A 4.C 5(产生白烟 NH,HCl===NHCl 8NH,3Cl===6NHCl,N 343242能力提升训练 1(D 2.C 3.C 4.A 5.A 6.B 7.A 8(C 9.D 10.B 11.B 12((1)2NHCl,Ca(OH)2NH?,CaCl,2HO 42322 (2)向下排空气 碱石灰 (3)打开弹簧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氨气极易溶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水迅速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4)打开弹簧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形成 喷泉 13((1)NHHCO (2)?2Mg,CO2MgO,C 432催化剂?4NH,5O=====4NO,6HO 322? ,,(3)NH,4,HCO,2OHNH?,CO2,3,2HO 332 (4)C,4HNO(浓)CO?,4NO?,2HO 3222 (5)0.2 14((2)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或碱石灰) (3)在装置A和B之间增加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5)取少量样品,加入稀HSO,若溶液出现蓝色,说明红色物质中含有CuO,反之,则没有 242 (6)CuO CuO的热稳定性比CuO的强 22 第1讲 原子结构 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1(元素 原子 化学 2. 3((1)核外电子数 (2)质子数 中子数 (3)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4)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考点二 1(核电荷数 质子 中子 质子数 中子数 2(中子数 质子数 几乎完全相同 差异较大 考点三 1((从左至右,从上至下)K L M N O P Q 近 远 低 高 22((1)能量较低 (2)2n ?8 2 ?18 32 深度思考 1(B 2.D 3.B 4.C 5.B 6.D 7.D 8((1)B (2)小于 (3)D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例1】 (1)A.[HN H] D(HO ????H ,,,2(2)?HS,HO ,OH===S2 ,,2?OH>S 】 (1) 【例2 (2)X(或氧) 2HS,O2HO,2S? 222 (3)NHHSO 44 (4)NH,2HON,4HO 242222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1)× (2)× (3)? (4)× (5)× (6)? (7)? (8)× 2(A 3(D 4(D 5(A 6(A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A 2.A 3.C 4((1)63Li 73Li (2)14 6C 14 7N (3)2311Na 2412Mg 能力提升训练 1(B 2(D 3(C 4(C 5.C 6(A 7(D 8(B 9(B ,,10((1)钾 氯 氧 (2)OH,H===HO 211((1)原子 ,,,,22(2)K、Ca、Ar、S、Cl等 ,,(3)Al(OH),OH===AlO,2HO 32212((1)H (2)离子键、共价键 ,,2NaO,2HO===4Na,4OH,O? 2222 ,,,,22(3)S>O>Na>H (4)2HS,O===2HO,2S? 222 13((1) (2)3 NaPO、NaHPO、NaHPO (3)HCl>PH 3424243 ,,,???214((1)Na[OO]Na ??? (2)硝酸铵 酸 ,(3)NH,4 OH(其他正确答案也可) (4)NO 23 ,15((1)NH,4,OHHO,NH? 23 ,,HO,OH===2HO 32 (2)CH、HF、Ne(任写两种) 4 ,,,23(3)Na、Mg、Al(任写两种) ,,??16((1) Na[OH] ?? (2)< ,,,2(3)碱 S,H,OH 2 第2讲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1(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 中子数 2((1)?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 7 ?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序数 18 (2)(从左至右,从上至下)2 8 8 18 18 32 2 10 18 36 54 (3)(从左至右,从上至下)?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8、9、10 18 (4)?铝、锗、锑、钋 硼、硅、砷、碲、砹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3((1)?B ?B (2)六 (3)七 考点二 1(原子序数 周期性 2(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 3((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增大 增大 相同 增多 减小 增大 减小 减小 , 增大 ,1 ,7 ,(8,主族序数) 主族序数 减弱 增强 增强 减弱 增强 减弱 减弱 增强 增强 减弱 减弱 增强 增强 减弱 考点三 2((1), , (2)难 有 难 不 酸 不 深度思考 1. 2(D 3(Si 3、19 H、Be、Al C、S Li 4(B 5((1)??????? (2)B,A,C 6(B 7.D 8.A 9.C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例1】 (1)钾 铝 (2)不合理,用碱性强弱比较金属性强弱时,一定要用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NH?HO不32 ,2是N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3)分液漏斗 防止倒吸 (4)浓盐酸 KMnO NaS S,Cl===S?,422 ,2Cl (5)硫酸 NaSiO 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23 【例2】 (1)验证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 (2)试管、酒精灯、砂纸、镊子、小刀、胶头滴管等 镁带、钠、铝条、新制氯水、新制饱和硫化氢溶液、2 mol?L ,1的盐酸、NaOH溶液、蒸馏水、酚酞试液、AlCl溶液 3 (3)实验内容:(填写题给信息表中的序号) 实验 实验 有关化学方程式 方案 现象 ? 2Na,2HO===2NaOH,H? A 22 ? Mg,2HO?Mg(OH),H? B 222 ? Mg,2HCl===MgCl,H? D 22 ? 2Al,6HCl===2AlCl,3H? C 32 AlCl,3NaOH===Al(OH)?,3NaCl 33? E Al(OH),NaOH===NaAlO,2HO 322 ? HS,Cl===2HCl,S? F 22 (4)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Cl>S (5)Na、Mg、Al、S、Cl原子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但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1、2、3、6、7,原子半径随电子数增多 而减小,所以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依次增强,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 ,1(6)方案一:测定0.1 mol?L的NaSiO、NaPO的pH,由此判断两种盐溶液的水解能力,得出硅酸、磷酸两种最2334 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顺序,进而得出硅、磷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 方案二:在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磷酸溶液,可发生反应生成硅酸沉淀,进而得出硅、磷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 【例3】 D [根据原子序数和元素周期律推测原子和离子半径大小,这是正向思维。而此题是已知原子和离子半径 的大小,要判断原子序数大小的关系,这是逆向思维。已知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阳离子,核电荷数大的半径小;具有 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原子,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递减。根据题意,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 半径,则X的原子序数小于Y的原子序数;Z和Y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且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 素的原子半径,则Z元素的原子序数大于Y元素的原子序数。由此得出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为Z,Y,X。] ,2【例4】 B [A项中的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则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A项错误;B项中S和 ,,,3Cl的电子层数比Na和Al多,再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半径比较规律可知B项正确;C项属于同周期的 元素原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C项错误;D项是同主族元素原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大,故D项 错误。] 【例5】 A 【例6】 A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A 2(C 3(A 4.C 5.C 6(D 7((1)? (2)× (3)× (4)× (5)× (6)× (7)× 8(B 9(D 10(A 11(D ??12((1) (2)N??N (3)2?3 ?? ,,(4)H,AlO,HO===Al(OH)? 223 (5)NaCl,HO===NaClO,H? 先变红后褪色 22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B 2.C 3.D 4.A 5((1)Na K Mg Al C O Cl Br Ar Ar ,,(2)Al(OH),OH===AlO,2HO 322 (3)r(K)>r(Na)>r(Mg) (4)HO 2K,2HO===2KOH,H? > (5)NaBr 黄 (6)18 222能力提升训练 1(A 2.D 3.D 4.B 5.C 6.B 7.D 8(D 9.C 10.B ??????11((1)钙 C ?????? ,1(2)CaO CO (3)?CS(l),3O(g)===CO(g),2SO(g) ΔH,,2a kJ?mol 2222 ?CaC,2HO―?CH?,Ca(OH) 22222??H,??12. (A)(1)6 14 6C (2)[HNH] (3)Cl b (4)HCO 具有弱酸性 ??23??H ????H(B)(1) HNH ???? ,,3,, (2)H,AlO,HOAl(OH)Al,3OH223 (3)F c (4)Al 具有金属性 第3讲 化学键 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1(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离子键 共价键 3(断裂 形成 考点二 1(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3(阴、阳离子 4(静电作用 5((1)? ? 考点三 1((1)共用电子对 (2)?非金属 2((1)同种 不 不显电性 非极性键 (2)不同 非金属性强 正电性 负电性 极性键 3(原子 4( 考点四 1((1)把分子聚集在一起 范德华力 (2)?弱 熔点 沸点 ?共价化合物 单质 不存在 (3)越大 越高 > > > 2((1)稍强 (2)O F N (3)升高 深度思考 1((1)不是所有物质都存在化学键,稀有气体中无化学键。 ,,(2)不一定是化学反应,如NaCl溶于水,属于物理变化,其中有离子键的断裂,而将NaCl蒸发结晶,Na和Cl重 新形成离子键而成为晶体,也是物理变化。 2((1)既有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也有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电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排斥。 (2)都不一定,如铵盐全是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 (3)不一定,如AlCl中的化学键就是共价键。 3 (4)可以,如NaS,离子键没有方向性。 2 3((1)不是,有些离子化合物如NaOH、NaO及NHCl等物质中皆存在共价键。 224 (2)不是。 4(B 5.C 6.D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例1】 D 【例2】 D 【例3】 C 【例4】 C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1)× (2)? (3)× (4)× 2(C 3(B 4(D 5((1)× (2)× (3)× (4)× (5)× 6(A 7((1)2Al,FeOAlO,2Fe 2323 ,,3(3)FeO,6H===2Fe,3HO 232 1.6 g,,,,32212Fe,Cu===2Fe,Cu,n(Cu),n(FeO),,0.010 mol,铜粉的质量,0.010 mol×64 g?mol,0.64 g ,123160 g?mol ,,(4)2Al,2OH,2HO===2AlO,3H? 222 ,,,,AlO,CO,2HO===Al(OH)?,HCO(注:不要求写OH,CO===HCO) 2223323 (5)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反应器内壁附着有黑色的固体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D 2.D 3.D 4((1)? (2)???? ???? 能力提升训练 1(A 2.C 3.C 4.D 5.D 6.B 7.C 8(B 9.A 10.D 11.D 12.C 13((1)氢 催化剂(2)NO 4NH,5O=====4NO,6HO 322? ,(3)?c ?< NH,4,H?HO,H 23214((1)正四面体形 (2)共价 (3)NaO 2 ,,(4)2Cl,2HOCl?,H?,2OH 222 ,1(5)2CO(g),O(g)===2CO(g) ΔH,,566 kJ?mol 22 1,1或CO(g),O(g)===CO(g) ΔH,,283 kJ?mol 222 15((1)H 2 (2)NaOH 离子键、共价键 (3)HSO,HO===HSO,HO 2322242 ,,(4)ClO,HOHClO,OH 2 ,,,???216((1)Na[OO]Na ??? 离子键、共价键 (2) (3)HNO (4)NH 33 (5)NCl,3HO===3HClO,NH 323 第1讲 化学能与热能 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1((1)物质 能量 (2)质量 能量 (3)热能 热量 2((1)恒压 热效应 (2)ΔH ,1(3)kJ?mol kJ/mol 3((1)吸 放 4(一步 分几步 相同 ΔH,ΔH 12 考点二 1(物质的量 反应热 2(物质 能量 3((2)s l g aq 考点三 ,1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放热 < kJ?mol 1 1 25 ?、101 kPa 1 稀溶液 1 57.3 考点四 1(能量 2(柴草 化石能源 多能源结构 3((1)?煤 石油 天然气 ?不能 (2)?太阳能 氢能 风能 地热能 海洋能 生物质能 ?可以 4((1)化石燃料 (2)环境污染 5((1)?适当过量的空气 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粉碎成粉末 喷成雾状 深度思考 1(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因在纯氧中燃烧火焰明亮,光能多,故热量少。 2(不正确。反应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能量有关,与加热与否无必然关系。例如红磷和O生成PO225 需要加热,Ba(OH)?8HO和NHCl混合搅拌就可反应。 224 3(持续用酒精灯加热,撤掉酒精灯反应就停止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开始用酒精灯加热,反应开始后,撤去酒精灯仍能 继续反应的是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加热目的一般是加快反应速率。 4(D ,15(,1 220 kJ?mol 6(D 7.C 8.B 9.C 10.A 11.C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实验探究 2(环形玻璃搅拌棒 温度计 3((1)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 (2)碱 (3)上下搅动 铜传热快,热量损失大 ,14((1)偏小 (2),56.01 kJ?mol (3)偏小 用醋酸代替盐酸,醋酸电离要吸收热量,造成测得中和热偏小 (4)偏小 规律方法 1(比较吸、放热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时不考虑符号,但比较ΔH大小时,必须带正、负号比较,对放 热反应,ΔH越小,放热越多;对吸热反应,ΔH越大,吸热越多。 2((1)< ΔH,ΔH < (2)ΔH ΔH,ΔH < < (3)ΔH > 211121 【例1】 C 【例2】 B 【例3】 FeO(s),CO(g)===Fe(s),CO(g) 2 ,1ΔH,,11 kJ?mol 1,1【例4】 H(g),O(g)===HO(g) ΔH,,241.8 kJ?mol ,571.6 285.8 2222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1)? (2)A.× B(× (3)? (4)× 2(D 3(A 4(C 5(A 6(C 7(A 8(B 9(C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C 2.A 3(????? ? 4((1)CO(g),HO(g)===CO(g),H(g) 222 ,1ΔH,,41 kJ?mol (2)CO(g),H(g)===CO(g),HO(g) 222 ,1ΔH,,41 kJ?mol 能力提升训练 1(B 2(C 3(C 4(D 5(C 6(C 7(B 8(A 9(C 10(D 11((1)活化能 活化分子变为生成物释放的能量 反应热 (2)放热 < 12((1)吸热 E,E 一定低 12 (2)减小 减小 不变 ,113((1)金刚石 C(石墨,s),O(g)===CO(g) ΔH,,393.5 kJ?mol 22 (2)石墨 C(石墨,s)===C(金刚石,s) ,1ΔH,,1.9 kJ?mol (3)252.0 14((1)等于 (2)b,,a,(c,d)/2 (3)小于 吸收 (4)固体煤经处理变为气体燃料后,不仅在燃烧时可以大大减少SO和烟尘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而且燃烧效率高 2 第2讲 原电池 化学电源 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1(化学 电 ,,,,222((从左至右,从上至下)锌片 铜片 Zn,2e===Zn Cu,2e===Cu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3((1)活泼性不同 (2)电解质溶液 (3)闭合回路 (4)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二 ,,1(Zn,2e,2OH===Zn(OH) 2 2(Zn,AgO===ZnO,2Ag 2 3(Pb PbO 2 ,(1)?Pb,2e,SO2,4===PbSO 4 ,,?PbO,2e,4H,SO2,4===PbSO,2HO 242 ,(2)?PbSO,2e===Pb,SO2,4 4 ,,?PbSO,2HO,2e===PbO,4H,SO2,4 422 ,,4(O,4e,4H===2HO 22 深度思考 1(D 2.B 3((1)小 48 (2)Pb PbO 对换 2 4((1)变小 变小 (2)变小 增大 5(B 6.A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2【例1】 负极:2Zn,4e===2Zn, ,,正极:O,4H,4e===2HO。 22 ,,【例2】 (1)锂 Li,e===Li ,,(2)2SOCl,4e===4Cl,S,SO 22 ,,3【例3】 4Al,12e===4Al ,,3O,12e,6HO===12OH 22 ,,【例4】 (1)CH,8e,2HO===CO,8H 422 ,,(2)CH,10OH,8e===CO2,3,7HO 42 ,,2(3)CH,4O,8e===CO,2HO 422 ,(4)CH,4CO2,3,8e===5CO,2HO 422【例5】 D 【例6】 (1)两次操作中均能形成原电池,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2)(?)加酸,c(H)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sO3,4得电子,I失电子,所以C极是负极,C极是正极。(?)12 ,加碱,c(OH)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sO3,3失电子,I得电子,此时,C极是正极,C极是负极。故212 化学平衡向不同方向移动,发生不同方向的反应,电子转移方向不同,即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不同。 ,,(3)2I,2e===I 2 ,,(4)AsO3,3,2OH,2e===AsO3,4,HO 2【例7】 (1)Cu AgNO溶液 3 ,,(2)正 2Ag,2e===2Ag ,,2Cu,2e===Cu (3)Cu Ag (4)B (5)能 能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A 2(B 3(B 4(D 5(A 6(C 7(AgO,2Zn,4KOH,2HO===2KZn(OH),2Ag 222248(D 9(C 10(B 11.D 12.A ,,13(CHOH,HO,6e===CO,6H 322 ,,3/2O,6e,6H===3HO 96.6% 22 14(C 15.B 16((1)2CHCHOH,2Na―?2CHCHONa,H? CS[或(热)碱溶液] 323222 ,,,,2(2)xS,2e===S(或2Na,xS,2e===NaS) x2x 离子导电(导电或电解质)和隔离钠与硫 4.5 ,,,,,2(3)c(Na),c(S),c(OH),c(HS),c(H) 减小 ,,22S,O,2HO===2S?,4OH 22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C 2.D 3.A 4.D 5.C 能力提升训练 1(B 2.C 3.C 4.D 5.A 6.B 7.D 8(C 9.C 10.C 11.D 12((1)食盐溶于水形成电解质溶液 ,,3(2)2Al,6e===2Al ,,23AgS,6e===6Ag,3S 2 ,,32(3)2Al,3S,6HO===2Al(OH)?,3HS? 232 2Al,3AgS,6HO===2Al(OH),3HS?,6Ag 2232 13((1)装置图如下: (2)电池的正、负极及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向如图所示。 ,,2(3)负极(Fe):Fe,2e===Fe; ,,,32正极(C):2Fe,2e===2Fe。 ,,314((1)负极 2Al,6e===2Al ,,正极 6H,6e===3H? 2 ,,,(2)能 正极 2NO,4H,2e===2NO?,2HO 322 负极 Cu,2e,===Cu2, 第1讲 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1(减少 增加 Δc2. Δt 3(不同 化学计量数 考点二 1(性质 2(加快 减慢 加快 减慢 加快 减慢 相同 接触面积 3((1)?有效碰撞 ?活化能 ΔH 深度思考 1(化学反应速率一般指平均速率。 2(5 s 3.D 4.D 5(这句话是正确的。但压强仅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起作用。增大压强,所有参与反应的气体的浓度均增大,如2SO(g)2 ,O(g)增大压强,SO、O、SO的浓度均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而增大浓度可只增大反应物23223 或生成物的浓度,若只增大反应物的浓度,v瞬间增大,v不变。压强对无气体参与的反应无影响,但浓度仍可正逆 改变无气体参与的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6(A 7.D 8.C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例1】 (1)B (2)B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更快 (3)30%,能迅速得出答案,因为通入和消耗的A、B的物质的量之比 均为2?1,则A、B转化率相等。 【例2】 C 【例3】 (1)CuSO,Zn===ZnSO,Cu,Zn,HSO===ZnSO,H? (2)CuSO与Zn反应产生的Cu与Zn可形成Cu4424424 ,Zn微电池,加快了氢气产生的速率 (3)AgSO (4)升高反应温度、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增加锌的比表面积等(答两种即可) (5)?30 10 17.5 ?灰24 黑 暗红 ?当加入一定量的CuSO后,生成的单质Cu会沉积在Zn的表面,降低了Zn与HSO溶液的接触面积424 而使反应速率下降 ,【例4】 (1)假设?:Cl对铝和酸的反应有促进作用 假设?:SO2,4对铝和酸的反应有抑制作用 验证假设?:在铝和稀硫酸反应的试管中加入固体氯化钠,看是否加快放出氢气的速率 验证假设?:在铝和稀盐酸反应的试管中加入固体硫酸钠,看是否减慢放出氢气的速率 (2)3 反应后溶液的温度 本实验所用稀硫酸均过量,金属完全反应,等质量金属反应放出的热量应相等,所以使 等体积溶液的温度升高值相近 (3)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物固体表面积越大,化 学反应速率越快;?反应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11【例5】 (1)3X, (2)0.05 mol?L?min (3)?0.9 ?放热 (4)B 【例6】 (1)0.007 5 (2)加入了催化剂 (3)逆 吸热 (4)大于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B 2(B 3(C 4(D 5(D 6((1)I O 22 ,,4(2)?OH ?1.00×10 ?b、a、c ,,117((1)c (2)0.1 mol?L?min 64 b (3)向右 b (4)80%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1)A (2)C (3)B 2.D 3.A 4((1)(5) 能力提升训练 1(A 2.B 3.A 4.B 5.D 6(C 7(A ,8(反应放热使反应体系温度升高,所以反应速率加快 随着反应的进行,H浓度减小,所以反应速率逐渐减慢 9((1)D>C>B>A (2)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来越小,反应速率越来越小 ,1(3)0.107 mol?L (4)0.083% ,,210((1)CaCO,2H===Ca,CO?,HO 322 (2)v(EF)>v(OE)>v(FG) EF段时盐酸浓度虽比OE段时盐酸浓度小,但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反 应体系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所以v(EF)>v(OE) 11((1)ACDF (2)C E B (3)A (4) (5)5?6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 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正 逆 考点二 1(相等 质量或浓度 2((1)反应物 生成物 逆 (2)减小 减小 增大 增大 相等 保持不变 (4)v,v?0 正逆 3(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质量(或浓度) 考点三 1(化学平衡 浓度幂之积 浓度幂之积 K pqc(C)?c(D)2. mnc(A)?c(B) 3((1)越大 越大 (2)温度 深度思考 1(不是可逆反应,因为两个方向的反应条件不同。 2(< > < 3(A 4((1)是达到平衡状态,达到平衡状态反应并未停止。 (2)v(N),v(NH)时未达到平衡状态。因为对于同一反应用不同反应物表示反应速率时,反应速率与方程式中的正逆23 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v(N),v(NH)时,正、逆反应速率并不相等,而是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正逆23 平衡时应为2v(N),v(NH)。3v(N),v(H)时也未达到平衡状态。因为N和H都是反应物,在反应的任何正逆正正232222 时段都会有3v(N),v(H)。若3v(N),v(H),才是平衡状态。 正正正逆22225(A 6.C 7.D 8(正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不一样,互为倒数关系。 9(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不一定增大或减小,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温度升高K值增大,反之则减小。 10(对于可逆反应aA(g),bcC(g),dD(g),在一定温度下的任意时刻,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有如下关系: cdc(C)?c(D),Q abc(A)?c(B) v正逆,,,K 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v,v正逆Q, ,,>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vv,反应向右进行生成NH;CE段:已达平衡,升温使平衡左移,NH正逆33 的体积分数减小 c(CO)?c(HO)29((1) c(CO)?c(H)22 (2)1.67 0.77 (3)吸热 (4)C (5)> 40% c(HO)?c(CHOH)2310((1) 增大 3c(CO)?c(H)22 ,,11(2)0.15 mol?L?min (3)bc 第3讲 化学平衡移动 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1(温度 压强 浓度 改变 新的平衡状态 原平衡状态 新平衡状态 3((1)> (2), (3)< 考点二 1(正反应 逆反应 气体体积减小 气体体积增加 平衡不移动 吸热 放热 平衡不移动 2(减弱这种改变 深度思考 1(外界条件影响了反应速率,使得v?v,平衡将发生移动。 正逆 2((1)?不一定,如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或使用催化剂,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移动。 ?一定,化学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就是外界条件改变,使v?v才发生移动的。 正逆3(不一定提高,不能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原料转化率的提高等同起来,当反应物总量不变时,平衡向正反应方 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提高;当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只会使其他的反应物的转化 率提高。 4(不会。因为升高温度v和v均增大,但二者增大的程度不同,v增大的程度大于v增大的程度,故v和v不吸放吸放吸放 再相等,v>v,原平衡被破坏,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直至建立新的平衡。降温则相反。 吸放 5(C 6.C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11【例1】 (1)0.02 mol?L?s (2)减小压强 2 mol (3)升高温度 放热反应 (4)2A(g),C(g) ,1ΔH,,2.5Q kJ?mol (5)? 【例2】 C 【例3】 C 【例4】 A 【例5】 B 【例6】 D 规律方法 1(正 > 化学平衡状态 , 逆 < 2(吸 放热 【例7】 (1)25% (2)增大 (3)6 (4)41% ,,,111【例8】 (1)> (2)0.04 mol?L 0.16 mol?L?min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C 2(C 3(A 4(B 5((1)× (2)? (3)? 6(ac 7(B 8(D 9(D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D 2.C 3.D 4.D 能力提升训练 1(D 2.B 3.C 4(B 5(A 6.C 7.A 8.B 9.B 10((1)放 (2)不 (3)不 (4)减小 11((1)50% (2)1 (3)2 (4)C ,,1112((1)0.6 mol?L?min (2)3 (3)2?1 (4)BC (5)2.4 mol (6)n(A),n(B) 第4讲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2((1)高能 低能 做功 释放 (2)有序 无序 考点二 1(无需外界帮助 2((1)放热反应 越多 降低 越多 完全 反应的焓变 (2)?混乱度 混乱度 ?a.混乱度 S b(熵的变化 ΔS 自发进行 (3)?能自发进行 ?达到平衡状态 ?不能自发进行 深度思考 1(不对。放热过程有自发进行的倾向性,但并不一定都能自发进行,如碳的燃烧等;吸热过程没有自发进行的倾向性, 但并不一定都不能自发进行,如水的蒸发等。 2(不一定,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指出的仅仅是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趋势,并不能说明在该条件下反应一 定能实际发生,还要考虑化学反应的快慢问题。 3((1)? (2)? (3)× (4)× 4(D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C 2.C 3.C 214,,22338,,,,cc4((1)?BC ?K,c(NH)?c(CO),,×(4.8×10)?1.6×10 ?增加 ?> > 32,3,,3,27 ,,11(2)?0.05 mol?L?min ?25 ?时反应物的起始浓度较小,但0,6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曲线的斜率)仍比15.0 ?时的大 第1讲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1((1)水溶液 熔融 化合物 (2)都 化合物 2((1)全部 强酸 强碱 大多数盐 部分 弱酸 弱碱 水 (2)离子 共价 共价 3((1)=== ,,,,(2)HCO,HCO,HCO,CO2,3 2333 ,,3(3)Fe(OH),3OH 3 ,,,,(4)?Na,H,SO2,4 ?Na,HCO 3 ,,HCO,CO2,3 3 ,,,,3(5)H,AlO,HO Al,3OH 22 考点二 1(电离成离子 离子结合成分子 2(, ? 3((2)?电离 增大 吸热 ?电离 增大 ?增大 左 减小 减小 增大 考点三 ,,,,c(H)c(A)c(B)c(OH)1. c(HA)c(BOH) 2((1)温度 增大 深度思考 1((1)导电能力强弱要看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离子浓度大的,导电性强,若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而弱电解 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则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2)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Cu、氯水等。 2(强电解质不一定易溶于水,如CaCO、BaSO都是强电解质;易溶于水的也不一定是强电解质,如NH、HO、HPO、343234 HF等,故强、弱电解质与溶解性无必然联系。 3(??? 4.D 5.??? 6(都不一定。如对于CH 3 ,,CHCOO,H平衡后,加入冰醋酸,c(CHCOOH)增大,平衡右移,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只能“减弱”而不能“消33 除”,再次平衡时,c(CHCOOH)比原平衡时大;加水稀释或加少量NaOH固体,都会引起平衡右移,但c(CHCOOH)、33 ,c(H)都比原平衡时要小。 ,,7(对于弱酸或弱碱溶液,只要对其稀释,电离平衡均会发生右移,例如HA溶液稀释时,c(HA)、c(H)、c(A)均减小 ,,,(参与平衡建立的微粒);平衡右移的目的是为了减弱c(H)、c(A)的减小,但c(OH)会增大。 8(C 9.D 10.C 11(由于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电离程度增大,故K或K增大。 ab ,12((1)一级电离电离出的H抑制了二级电离,依次类推。 ,(2)一级电离完成后,酸式酸根离子是一个阴离子,从阴离子中电离出H是比较耗能的,且酸式酸根离子带的负电 ,荷越多,电离出H越困难。 13(A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例1】 (1)b>a>c (2)b>a,c (3)c>a>b(或c>a,2b) (4)c>a,b (5)a,b,c a,b>c (6)c>a,b 【例2】 B 【例3】 C 【例4】 C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D 2(B 3(C 4(C 5(D 6((1)? (2)× (3)× (4)× 7(D 8.B 9(B 10(C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C 2((1)× (2)× (3)× (4)× (5)× 3(红 能力提升训练 1(C 2.A 3.A 4.D 5(A 6(C 7(D 8.A 9.B 10.D 11.C 12((1)? (2)? (3)? 13((1)HPO、CHCOOH、HCO、HS 343232 (2)一级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对二级电离起抑制作用 ,,,2(3)S、CO2,3、HCO、CHCOO 33 ,,14((1)逆 c(A)增大,平衡向减小c(A)的方向即逆反应方向移动 (2)正 减小 增大 ,,91(3)中 10/(a,0.01) mol?L 15((1)100 mL容量瓶 (2)> b (3)配制pH,1的HA溶液难以实现 不妥之处在于加入的锌粒难以做到表面积相同 (4)配制NaA溶液,测其pH>7,即证明HA是弱电解质(合理即可)。 第2讲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OH 1(极弱 HO,OH H32 ,,,142((1)K (2)c(H)?c(OH) 1×10 w 3((1)吸热 增大 (2)电解质 温度 4((1)抑制 (2)促进 (3)促进 (4)促进 考点二 1((1)> (2), (3)< ,2((1),lgc(H) (2)0,14 (3)小 大 3((1)标准比色卡 4(, , , , , , , , , 考点三 c(HCl)?V(HCl)1(酸碱中和 酸 碱 碱 酸 V(NaOH) (1)标准液的体积 (2)滴定终点 2((1)酸式 碱式 锥形瓶 (3)?酸式 腐蚀橡胶管 ?碱式 腐蚀玻璃 活塞 3((1)?查漏 润洗 (2) (3)不恢复 c(HCl)?V(HCl)(4)二至三 V(NaOH) 4(紫色 红色 浅红色 红色 深度思考 ,,1(外界条件改变,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但任何时候水电离出的c(H)和c(OH)总是相等的。 ,,,2(甲正确,温度不变,K是常数,加入HSO,c(H)增大,c(H)?c(OH)>K,平衡左移。 w24w 不变,因为K仅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则K不变,与外加酸、碱、盐无关。 ww 3(C 4.A 5.D ,,6(溶液中的c(H)和水电离出来的c(H)是不同的: ,,,,,,7171(1)室温下水电离出的c(H),1×10 mol?L,若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10 mol?L,则可判断出该溶液 ,,,71中加入了酸或碱抑制了水的电离;若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10 mol?L,则可判断出该溶液中加入可以水 解的盐或活泼金属促进了水的电离。 ,,,,71(2)室温下,溶液中的c(H)>1×10 mol?L,说明该溶液是酸溶液或水解显酸性的盐溶液;溶液中的c(H)<1×10 ,,71 mol?L,说明该溶液是碱溶液或水解显碱性的盐溶液。 7(C 8(pH试纸使用前不能用蒸馏水润湿,否则待测液因被稀释可能产生误差;用pH试纸读出的pH只能是整数。 9(不可以,因为氯水呈酸性的同时呈现强氧化性(漂白性)。 10(由于滴定管的“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方;滴定管下端是没有刻度的,故剩余液体体积大于15 mL。 11((1)滴定管不润洗相当于对所盛装溶液的稀释,锥形瓶不需润洗,润洗后相当于所盛装溶液的物质的量增大。 (2)仰视读数偏大,俯视读数偏小。 (3)如不排空气,取液时体积变小,滴定时体积变大。 12(强氧化性溶液、酸性溶液应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碱性溶液应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 即酸性KMnO溶液、稀盐酸、溴水应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NaCO溶液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 423 13((1)中和滴定的关键:?准确测定两种反应物溶液的体积;?确保标准液浓度的准确;?滴定终点的准确判定(包括 指示剂的合理选用)。(2)滴定终点是指示剂颜色发生突变的点,不一定是酸碱恰好中和的点。 14(D 15((1)?转移 定容 摇匀 ?0.4 烧杯(或表面皿) 药匙 ,1(2)?最后一滴NaOH溶液加入,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0.11 mol?L ?丙 ?DE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121121101101【例1】 (1)10 mol?L 10 mol?L (2)10 mol?L 10 mol?L ,,,,2141(3)10 mol?L (4)10 mol?L 【例2】 B 【例3】 (1)2 (2)2.9 (3)11 (4)9.7 (5)6 (6)3 (7)11 (8)2.3 (9)5 【例4】 D 【例5】 ABD 【例6】 (1)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在半分钟内不变色 (2)D (3)0.00 26.10 26.10 ,126.11 mL,26.09 mL0.100 0 mol?L×26.10 mL,1(4)V,,26.10 mL,c(NaOH),,0.104 4 mol?L 225.00 mL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1)× (2)× (3)× 2(A 3.A 4((1)× (2)× (3)? 5(A 6(B 7(D 8(C 9(C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D 2.A 3.D 4.A 5(???? ???? 能力提升训练 1(D 2.B 3.B 4.A 5.D 6.A 7.A 8(D 9.B 10.C 11.D 12.B 13((1)无自由移动的离子 (2)b,a,c (3)c (4)ACEF ,,,,,4111114((1)酸 NH,4,H?HO,H (2)10 mol?L 10 mol?L (3)D (4)< 232 ,,15((1)减小 (2)NH?HO,H===NH,4,HO < NH,4,H?HO,H 322232 ,1(3)a/2 mol?L ,,(4)c(NH,4)>c(SO2,4)>c(H)>c(OH) 16((1)B、D、C、E、A、F (2)洗去滴定管内壁附着的水,防止将标准溶液稀释而产生误差 (3)使测得的未知溶液浓度偏大 (4)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 (5)使测得的未知溶液浓度偏小 同质量下KOH中和的盐酸比NaOH中和的盐酸少 第3讲 盐类的水解 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1(水电离产生的H或OH 弱电解质 ,,2(H OH 水的电离平衡 增大 3(可逆 酸碱中和 ,24(否 中性 pH,7 是 NH,4、Cu 酸性 ,pH<7 是 CHCOO、CO2,3 碱性 pH>7 3 考点二 ,,1( 弱酸(或弱碱),OH(或H) ,2((1)NH,4,H?HO,H 232 ,,(2)CO2,3,H,OH 23 ,,3(3)Fe,3H,3H 23 ,,3(4)Al,3HCO===Al(OH)?,3CO? 332 考点三 1(越大 越强 2(右移 增大 增大 右移 减小 增大 右移 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减小 增大 深度思考 1(向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若再向该溶液中滴入过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的红色褪 去。这可以说明纯碱溶液呈碱性是由CO2,3引起的。 ,,2(NaCO溶液的pH大。因为CHCOOH的酸性强于HCO,则CO2,3结合H的能力强于CHCOO,即CO2,3233233 ,水解程度较大,产生的c(OH)较大,pH较大。由于盐的二级水解大于一级水解,故NaCO溶液的pH比NaHCO233 大。 3(三种溶液各取少许分别滴入石蕊,不变色的为NaCl溶液,变红色的为氯化铵溶液,变蓝色的为碳酸钠溶液。 4(D ,75(NH,4水解一般小于10% 水解微弱 考虑水的电离 水极微电离纯水电离度1.0×10% 6(???????? 7.D ,,38(?Al,3H,3H 23 ,,,2?S,HS,OH、 2 ,,HS,HS,OH 22 ,,?HCO,HCO,OH 3223 ,,?AlO,2H,OH 223 ?不水解 ,,9(不对,原因是:体系中c(CHCOOH)增大,抑制了水解,会使平衡CHCOO,HCOOH,OH左移。 332310(B ,,,11((1)纯碱溶液中存在CO2,3的水解平衡:CO2,3,H,温度升高,水解平衡右移,c(OH)增,OH23 大,去污能力增强。 ,,,,,333(2)FeCl溶液中存在Fe的水解平衡:Fe,3H,3H,加入盐酸,c(H)增大,可抑制Fe的水解。 323 ,,12((1)CHCOO,HCOOH,OH,使溶液显碱性 (2)BD 323 (3)右 左 左 右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例1】 C 【例2】 C 【例3】 B 【例4】 D ,,3【例5】 (1)Al,3HCO===Al(OH)?,3CO? 332 (2)Al(SO)溶液因水解呈酸性,腐蚀钢铁 243 ,3(3)与酸反应速率NaHCO>NaCO;产生等量CO时,消耗Al量多 3232 【例6】 (1)KCO 尽管加热过程促进水解,但生成的KHCO和KOH反应后又生成KCO 23323 ,3(2)KAl(SO)?12HO 尽管Al水解,但由于HSO为难挥发性酸,最后仍然为结晶水合物。注意温度过度,会脱去42224结晶水 (3)NaCO 2NaHCONaCO,CO?,HO 2332322 (4)NaSO 2NaSO,O===2NaSO 2423224 (5)HSO溶液 HCl挥发 24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1)? (2)× (3)? (4)× (5)? 2(C 3(D 4(A 5.D 6.D 7.A 8(D 9(A 10(B 11(B 12(B 13(A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D 2.B 3.C 4., ,,,,325(> Al,2SO2,4,2Ba,4OH===2BaSO?,AlO,2HO , 422 ,,,322Al,3SO2,4,3Ba,6OH=== 2Al(OH)?,3BaSO? 34 能力提升训练 1(C 2.D 3.B 4.D 5.B 6.B 7.A 8(A 9.C 10.D ,,1111((1)取0.1 mol?L的醋酸和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并振荡,再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若显红色,则证 ,1明醋酸是弱酸 (2)用pH试纸(或pH计)测常温下0.1 mol?L纯碱溶液的pH,若pH<12,则该同学的观点正确;若 pH>12,则该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23212((1)将Fe氧化成Fe,便于生成沉淀与Cu分离 (2)C (3)CuO[Cu(OH)、CuCO、Cu(OH)CO也可以] 23223 ,,32(4)不能 加碱使Fe沉淀的同时也能使Cu沉淀 (5)不能 应在HCl气流中加热蒸发结晶 (6)碳酸钙溶解,产生气泡和红褐色沉淀 ,(7)氢气(H) 镁粉与FeCl、CuCl水解产生的H反应而生成氢气 232 (8)FeCl水解生成的Fe(OH)胶体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加速悬浮物的沉降,从而起到净水的作用 33 ,,,3313((1)Al水解生成的Al(OH)胶体具有吸附性,即Al,3H(胶体),3H,Al(OH)胶体吸附悬浮颗粒3233 使其沉降从而净化水 (2)小于 ,,31(3)?? NHAl(SO)水解,溶液呈酸性,升高温度其水解程度增大,pH减小 ?10mol?L 442 ,,,(4)a c(Na)>c(SO2,4)>c(NH,4)>c(OH),c(H) 第4讲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1(饱和溶液 溶解 生成沉淀 2((1)> (2), (3)< 3(, ? 不变 溶解平衡 4(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mnnm5(沉淀溶解 浓度 c(A)?c(B) ,,mnnmc(A)?c(B) > , < 6((2)?溶解 不变 ?吸热 溶解 增大 考点二 ,31((1)Fe,3NH?HO===Fe(OH)?,3NH,4 323 ,,2(2)HS,Cu===CuS?,2H 2 ,,22((1)CaCO,2H===Ca,HO,CO? 322 ,2(2)Mg(OH),2NH,4===Mg,2NH?HO 232 ,,(4)AgCl,2NH?HO===[Ag(NH)],Cl,2HO 32322 3((1)沉淀溶解平衡 越大 深度思考 ,1(取适量的AgCl溶解于试管中,滴加酸化的AgNO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Cl,另取适量AgCl溶解3 ,于试管中,滴加NaS溶液,生成黄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Ag。 2 ,,,,,2((1)HO、H、OH、Ag、Cl、NO、AgCl 23 (2)?AgCl的溶解平衡;?AgCl是强电解质,溶于水的AgCl完全电离;?CHCOOH的电离平衡。 33(A ,,,,,,116224(c(Cl)?c(Ag),0.001 mol?L×0.001 mol?L,10 mol?L>K,有沉淀生成。 sp ,,515(不可能将要除去的离子全部通过沉淀除去。一般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 mol?L时,沉淀已经完全。 6(D 7((1)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CO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向滤液中加适量盐酸。 23 (2)把混合物与饱和KI溶液混合,振荡静置,溶度积大的AgCl就慢慢转化为溶度积小的AgI。 ,,,,,28((1)BaCO,CO2,3,HCl===H,Cl,2H,CO2,3===HO,CO?,盐酸电离的H与BaCO产生的3223 ,2CO2,3结合生成CO和HO,破坏了BaCO的溶解平衡,c(Ba)增大,引起人体中毒。 223 ,2(2)CaCO,CO2,3, 3 ,HSO===SO2,4,2H, 24 ,,因为生成的CaSO溶解度较小,会附在CaCO的表面,阻止平衡的右移。而CHCOCOO,H生成的4333 ,醋酸钙易溶于水;当H与CO2,3结合生成CO和HO时,CaCO的溶解平衡右移。 223 ,,(3)用水洗涤AgCl,,Cl平衡右移,AgCl的质量减少,用HCl洗涤AgCl,稀释的同时HCl电离产生 ,的Cl会使平衡左移,AgCl减少的质量要小些。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规律方法 1(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虽然很小,但不可能为零(完全不溶解),溶液中的离子结合成难溶电解质时,也不可能完全进 溶解,,nm行到底。故难溶电解质在水中会建立如下平衡:MA(s)mM(aq),nA(aq)。勒夏特列原理同样适用于溶mn沉淀 解平衡。 ,,,,nmmnnm2(对于溶解平衡:ABmA(aq),nB(aq),K,c(A)?c(B),对于相同类型的物质,K的大小,反映了mnspsp 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溶解能力的大小,也反映了该物质在溶液中沉淀的难易。与平衡常数一样,K与温度有关。不sp 过温度改变不大时,K变化也不大,常温下的计算可不考虑温度的影响。 sp 3(?内因 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这是决定因素。 ?外因 ,,以AgCl(aq),Cl(aq) ΔH>0为例 平衡后平衡后外界条件 移动方向 Ksp,,c(Ag) c(Cl) 升高温度 正向 增大 增大 增大 加水稀释 正向 减小 减小 不变 加入少量逆向 增大 减小 不变 AgNO 3 通入HCl 逆向 减小 增大 不变 通入HS 正向 减小 增大 不变 2 【例1】 A 【例2】 B 【例3】 D ,,【例4】 (1)由(aq),Cl(aq) ,,知c(Ag),c(Cl) ,,,,102所以K(AgCl),1.8×10,c(Ag)?c(Cl),c(Ag) sp ,,,51所以c(Ag),1.3×10mol?L ,,2(2)由Mg(OH)(aq),2OH(aq) 2,)c(OH,,,,11222知K[Mg(OH)],?c1.8×10,c(Mg)?c(OH),(OH) sp22 ,,,41解得c(OH),3.3×10mol?L Kw,,,111所以c(H),mol?L ,3.0×10,c(OH) 所以pH,10.5 ,,,,11222(3)由K[Mg(OH)],1.8×10,c(Mg)?c(OH),0.01?c(OH) sp2 ,,,51c(OH),4.2×10mol?L Kw,,,101 c(H),mol?L ,2.4×10,c(OH) 所以pH,9.6,即当pH,9.6时,开始出现Mg(OH)沉淀。 2 ,,,512由于一般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mol?L时,沉淀已经完全。故Mg完全沉淀时有: ,,,52111×10?c(OH),1.8×10 ,,,31所以c(OH),1.34×10mol?L Kw,,,121c(H), mol?L ,7.46×10,c(OH) 所以pH,11.1 ,【例5】 (1)Cl先沉淀 ,,61(2)4.13×10 mol?L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B 2.B 3.B 4((1)× (2)× 5(A 6(C 7(A ,18(2.0 mol?L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C 2.C 3.D 4.D 能力提升训练 1(B 2.A 3.C 4.B 5.D 6.D 7.C 8(A 9.C 10.A 11((1)白色固体消失,同时会生成黑色固体 (2)CaSO,CO,HO,2NH===CaCO?,(NH)SO 42233424 12((1)大 (2)NaCO(aq),CaSO(s)===NaSO(aq),CaCO(s) 234243 (3)洗去沉淀中附着的SO2,4 (4)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生成无色无味气体 ,,,2213((1), Pb与Cl反应,c(Pb)减小 ,,,2(2)Pb、Pb(OH)、H ,,Pb(OH),OH===Pb(OH) 2,3(3)Fe (4)B 第九章 第1讲 甲烷、乙烯、苯 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H ??1((从左至右,从上至下)正四面体形 CHHHH HCH CH ??4 H 2(无 气 极难 小 3(强酸 强碱 强氧化剂 CH,2OCO,2HO CH,ClCHCl,HCl、CHCl,ClCHCl,HCl CHCl、CCl 4222423322234 CHCl CHCl、CHCl、CCl 32234 4((1)CH (2)碳碳单键 氢 ,n2n2 (3)?CH CHCH CHCHCH CHCHCHCH CHCHCHCH ?增大 ?小 增大 ?难 (5)?甲、乙、4333233333223 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辛烷 十八烷 ?正戊烷 异戊烷 新戊烷 考点二 1((1)结构 CH 2.分子式 结构 2 3((1)同分异构 (2)?CH—CH—CH—CH 3223 考点三 1((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平面结构 CH===CH 22 2(无色 气体 难溶于水 3(CH,3O2CO,2HO 24222 CH===CH,Br―?CHBrCHBr 22222催化剂CH===CH,H――?CHCH 22233?催化剂CH===CH,HCl――?CHCHCl 2232? 4((1)石油化工 (3)调节 催熟 5((1)碳碳双键 不饱和 (2)CH(n?2) n2n (3)乙烯 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 加聚反应 能 考点四 1((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平面结构 单键与双键 完全相同 3(2CH,15O12CO,6HO 66222 考点五 1(有机物 无机物 复杂混合物 碳 氢 氧 氮 硫 (1)?隔绝空气加强热 物理、化学 ?a.焦炉气 b(煤焦油 c(焦炭 d(水溶液 (2)有机物 可燃性气体 C,HO(g)CO,H 22 (3)?直接 ?间接 2((1)甲烷 清洁 高温(2)CH,HO――?CO,3H 422催化剂 3((1)碳氢化合物 碳 氢 5((1)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深度思考 1(可假设CH分子为平面正方形,则CHCl、CHCl、CCl均没有同分异构体,而CHCl433422 有 两种结构,事实上CHCl不存在同分异构体,故可 22 证明CH是正四面体形结构。 4 2((1)不是只生成CHCl,四种取代物CHCl、CHCl、CHCl、CCl均能生成。 332234 (2)不能用CH的取代反应制取纯净的CHCl,CH与Cl的取代反应生成的是混合物。 4342 3(D 4(CH分子中的C—H键夹角为109?28′,而不是180?,因此,当碳原子数?3时,碳原子并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4 呈锯齿状。 5(A 6((1)D (2)B (3)A (4)C、H (5)E、F 7(B 8(褪色原理不相同,前者是发生了加成反应,后者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由于CH与酸性KMnO溶液不发生44 反应,而CH能使酸性KMnO溶液褪色,因此可以用酸性KMnO溶液鉴别二者。 2444 9(CH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不发生反应,而CH与Br能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无色液体CHBrCHBr,而使溴的四氯化424222 碳溶液褪色,因此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CH和CH,也可用来除去CH中的CH。 42442410(? ?? ?? ? 11(取分液漏斗内下层液体适量于一小试管中,然后向小试管中加入少量水,若液体不分层,证明分液漏斗中下层液 体为水,上层液体为苯,若液体分层,则分液漏斗内下层液体为苯。 12(CH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CH分子为平面结构, 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因此 424 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13(D 14((1)从下到上,从左到右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导气、冷凝气体 (2)裂化生成了5个碳原子数以上的烃 (3)裂化生 AlO23成了碳原子数小于5的烯烃 (4)不能 裂化产物中有烯烃,易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5)CH――?CH,CH 204210221020? (6)可提高石油产品中轻质燃油特别是汽油的产量和质量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例1】 ?.(1)同系物 (2)CH 丁烷 26 (3) ?.D 规律方法 1(判断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是否共面时,首先将组成较复杂的有机物分子进行拆分,然后将上述3种分子的空间结构迁 移至相应基团,再对照分析。如上述3种分子中的H原子若被其他原子(如Cl、Br、I)所取代,则取代后的分子的 空间构型基本不变。再如当分子中含,CH结构时,所有的原子肯定不共面。 3 2((1)甲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溴蒸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代甲烷和HBr。 (2)乙烯与溴水或液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3)苯与溴也发生取代反应,但条件是液溴,同时还要使用FeBr作催化剂才能使反应顺利进行。若用溴水,虽然溴3 水也褪色,但是由于溴被苯萃取的缘故,而非发生反应。 3(甲烷:易取代、可氧化、不加成 乙烯:不取代、可氧化、易加成 苯:可取代、难氧化、可加成 【例2】 B 【例3】 C 【例4】 (1)取代 (2)?有分液漏斗,可以通过控制液溴的量控制反应的量 ?加装一个用CCl除溴蒸气的装置 ?烧瓶上方的导气4 管较长,可以使反应液冷凝回流 ?加有防倒吸装置,防止烧杯中的液体倒流 【例5】 (1)2Fe,3Br===2FeBr23 ,Br ,HBr 2 HBr,AgNO===AgBr?,HNO 33 (2)导气(导出HBr)兼冷凝(冷凝苯和溴蒸气) (3)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塞子,旋转分液漏斗活塞,使溴和苯的混合液滴到铁粉上 托起软橡胶袋使Fe粉沿导管落 入溴和苯的混合液中 (4)溴和苯的蒸气逸出,污染环境 (5)吸收反应中随HBr气体逸出的溴蒸气和苯蒸气 CCl由无色变橙色 易被气体压入试管中 4 (6)随HBr逸出的溴蒸气和苯蒸气不能回流到反应器中,原料利用率低 由于导管插入AgNO溶液中而容易产生倒3 吸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1)? (2)× (3)× (4)? (5)× 2((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D 4.C 5.D 6.C 7.D 8((1)× (2)? 9.C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A 2.D 3.C 4.C 5.C 6.B 7.D 8(C 9.D 10.A 11.? ?? ?? 能力提升训练 1(C 2.C 3.D 4.B 5.D 6.B 7.C 8(A 9.B 10(???或???(或其他合理答案) ??或?? ?? ?? ??或??或?? 11(溶液的红棕色褪去 Br,CHCH―?BrCH—CHBr 22222 nCHCH—CH 聚乙烯 催熟 2222 12((1)催化剂,脱水剂 浓HSO24,HNO――? ,HO 32? (2)控制水浴温度在50,60 ?左右 (3)使试管均匀受热,便于控制温度 (4)使反应物蒸气冷却回流,减少挥发 (5)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倒入水中,再用分液漏斗分离下层硝基苯 13((1)干燥混合气体 (2)大于或等于4 (3)吸收过量的氯气 (4)C、D (5)分液 A、B 第2讲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1(CHO CHCHOH CHOH —OH 263225 2((1)无色 液态 小 任意比 (2)2CHCHOH,2Na―?2CHCHONa,H? 32322Cu或Ag2CHCHOH,O――?2CHCHO,2HO 32232? CHCHOH,3O2CO,3HO 32222 考点二 1(CHO CHCOOH —COOH 2423 2((1)醋酸 无色 液态 固态 互溶 ,,(2)CHCOOH CHCOO,H(使指示剂变色) Mg,2CHCOOH―?(CHCOO)Mg,H? 2CHCOOH,3333223 CaO―?(CHCOO)Ca,HO 322浓HSO24CHCOOH,NaOH―?CHCOONa,HO CHCOOH,CHCHOHCHCOOCHCH,HO 3323323232? 考点三 1((2)(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不能 两 多 葡萄糖、果糖 麦芽糖、蔗糖 淀粉、纤维素 CHO CHO (CHO) 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体 61261222116105n 2((1)?新制Cu(OH)悬浊液 ?乙醇 2 (2)?葡萄糖 ?蓝色 3((1)能量 (2)葡萄糖 (3)淀粉 (4)纤维素 考点四 1(高级脂肪酸 甘油 液 固 2((1)甘油、高级脂肪酸 (2)甘油、高级脂肪酸盐 皂化反应 考点五 1(C、H、O、N、S 氨基酸 高分子 2(水解 氨基酸 黄 烧焦羽毛 3((3)蛋白质 深度思考 1(不能,因为Na与乙醇也发生反应。 2(B 183(只有乙酸中含有O原子 4(D 5(B 6(D 7(热的纯碱溶液因水解显较强的碱性,可促使炊具上的油污水解变为可以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的钠盐和甘油。 8(C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例1】 (1)在一个30 mL的大试管中注入3 mL乙醇,再分别缓缓加入2 mL浓硫酸、3mL 乙酸(乙醇和浓硫酸的加 入顺序不可互换),边加边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2)反应物乙醇、乙酸的沸点较低,若用大火加热,反应物随产 物蒸出而大量损失,而且温度过高可能发生更多的副反应 (3)在浅红色碳酸钠溶液液面上有无色油状液体生成,可 闻到香味,振荡后碳酸钠溶液红色变浅,油层变薄 碳酸钠、乙醇 B (4)增加了温度计,有利于控制发生装置的 温度;增加了分液漏斗,有利于及时补充反应混合物以提高乙酸乙酯的产量;增加了冷凝装置,有利于收集产物 【例2】 A 【例3】 A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1)? (2)? (3)? (4)? (5)? (6)× (7)× (8)× (9)? (10)× 2(A 3(C 4(C 5((1)? (2)? (3)? (4)× (5)× (6)? 6(D 7((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或加快反应速率或使反应充分进行) (2)碘(I)或碘酒 (3)C 2 (4)制饮料、制干冰、制纯碱、制碳酸钙(其他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等中任选2个 (5)56.8 8((1)? (2)× (3)× (4)? 9(C 10((1)? (2)? (3)× (4)× (5)× (6)? (7)× (8)× (9)?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B 2.A 3.B 4.A 5.C 6.C 7.C 8(D 9.C 10.C 能力提升训练 1(D 2(D 3(B 4.C 5(B 6(D 7(D 8(B 9.B 10(D 11(A 浓硫酸12(CHOH,CHCOOH CHCOOCH,HO [实验原理]CH3233252? [装置设计]乙 防止倒吸 [问题讨论](1)装置的气密性 (2)液体分为两层,并可闻到香味 (3)溶解乙醇、除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不 能 NaOH溶液与乙酸乙酯反应 13((1)小 (2)CH===CH,HO―?CHCHOH 100% (3)D E 22232 (4)?3 Cu?2CHCHOH,O――?2CHCHO,2HO 32232? ?BCD 第十一章 第1讲 认识有机化合物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1((1)链状化合物 (2)烷烃 烯烃 炔烃 脂环烃 苯的同系物 稠环芳香烃 2((1)氢原子 原子或原子团 原子或原子团 考点二 1(4 单键 双键 三键 碳链 碳环 2((1)分子式 结构 4(结构 CH 2 考点三 1(甲 乙 丙 丁 辛 正 异 新 考点四 1(实验式 分子式 结构式 2((1)沸点 溶解度 溶解度 (2)?苯 CCl 乙醚 ?互不相溶 溶解性 4 3((1)HO CO (2)质谱 22 4((1)化学键 官能团 (2)氢原子 数目 深度思考 1(具有同一官能团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类有机物。如: (1)CH—OH、 虽都含有—OH,但二者属不同类型的有机物。 3 (2)含有醛基的有机物,有的属于醛类,有的属于酯类,有的属于糖类等。 2((1)醇 (2)酚 (3)芳香烃(或苯的同系物) (4)酯 (5)卤代烃 (6)烯烃 (7)羧酸 (8)醛 3(D 4.C 5.D 6((1)CH—CH—CH—CH—CH—CH 322223 7((1)? (2)× (3)? (4)× 8((1)× (2)× (3)× (4)× (5)? (6)× 9.(1)× (2)× 10.D 11.C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例1】 A 【例2】 4 【例3】 (1)8 (2)4 (3)2 【例4】 (1)g?f?e?h?i?c(或d)?d(或c)?a(或b)?b(或a) (2)干燥O 2 (3)催化剂,加快O的生成 2 (4)使有机物充分氧化生成CO和HO 22 (5)CHO (6)46 26 (7)能 CHO (8)CHCHOH 2632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C 2(B 3(C 4(D 5(A 6(C 7(A 8(D 9(D 10(D 11(?.BD (2)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D 2(CHCH===CH32 3((1)3,3,4三甲基己烷 (2)3乙基1戊烯 4((1)20 30 1 (2)5.6% 能力提升训练 1(C 2.C 3.C 4.B 5.D 6.A 7.B 8(C 9.B 10.C 11(?? ? ??? ? ?? ?? ?? ?? ? 12((1)CH88 13((1)羧基 消去 (2)CH===CHCH===CH 22Ni(3)HOOCCH===CHCOOH,H――?HOOCCHCHCOOH 222? 浓HSO24 (5)HOOCCHCHCOOH,2CHCHOH 2232? CHCHOOCCHCHCOOCHCH,2HO 3222232 第2讲 烃 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1(CH(n?1) 锯齿 四面体 ,n2n2 (3n,1)N 升高 气 A 2((1)CHCl,HCl CHCl,ClCHCl,HCl CHCl,ClCHCl,HCl CHCl,ClCCl,HCl 难 气体 332222223324 液体 氯仿 四氯化碳 大 ,1(2)CH(g),2O(g)===CO(g),2HO(l) ΔH,,891 kJ?mol 4222 考点二 碳碳双键 CH(n?2) 升高 增大 气 褪色 CHBr—CHBr —CH n2n2222考点三 催化剂 碳碳三键 CH(n?2) CH?CH,2H――?CHCH CH?CH,Br―? ,n2n22332? 或CH?CH,2Br―? 2 深度思考 1(不能。CH与Cl的取代反应是逐步进行的,但四步反应往往是同时发生,生成四种取代产物,而不是第一步反应42 进行完后再进行第二步,所以取代产物是混合物。 2(不能,只有纯净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才能与CH发生取代反应,溶液中的卤素单质不能与CH发生取代反应。 443(?>?>?>?>? 4(二氯甲烷的分子结构只有一种 5(逐渐消失 上升 黄色油滴 生成白色沉淀 6(二者褪色原理不相同。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高锰酸钾将乙烯氧化成CO,高锰酸2 钾被还原;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与单质溴发生了加成反应。在鉴别烷烃和烯烃时二者均可以使用,但在 除杂时不能用高锰酸钾溶液,因为会引入CO杂质。 2 7(B 8.A 9.C 10(酸性KMnO溶液可鉴别烷烃、炔烃,但不能用来除去烷烃中的炔烃,因为酸性KMnO溶液可把炔烃氧化成其他44 物质,在除去炔烃的同时,又引入了其他杂质。 11(先加入足量溴水,然后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即检验苯的同系物之前必须排除烯烃的干扰。 12((1)?? 13(D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例1】 C 【例2】 A 【例3】 (1)CH (2)CH (3)CH CH (4)CH、CH 426244424 【例4】 (1)该烃分子中氢原子数为8 (2)CH、CH (3)a?13.5 4838 【例5】 C 【例6】 该烃的分子式为CH,该烃属于苯的同系物,其可能的结构简式有: 912 规律方法 1(一氯代物(1种):Cl; 【例7】 A 【例9】 【例10】 9 8 【例11】 A 【例12】 C 【例13】 (1)4 (2)15 (3)17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1)? (2)× (3)× (4)× (5)? (6)× (7)× (8)? 2(C 3.C 4.C 5.A 6.C 7.D 8.C 9((1)9 (2)CH 6 (3)氯代环戊烷 1016 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加热 加成反应 (4) 10((1)取代 Br/FeBr(或Br/Fe) 232 (2)1,3,5三甲苯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D 2.B 3(4 4((1)乙炔CH?CH 乙烯CH===CH 氯乙烷CHCHCl 乙醇CHCHOH 223232催化剂(2)?CH===CH,HCl――?CHCHCl 2232?乙醇?CHCHCl,NaOH――?CH===CH?,NaCl,HO 32222? 能力提升训练 B 2.B 3.C 4.D 5.D 6.D 7.C 1( 8(C 9.D 10.C 11.D 12.C 13((1)CH,CH,CH,CH 4262422 (2)CH,CH,CH,CH 262422414((1)同碳原子数的烯烃 (2)环丙烷 在使用相同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开环加成反应的温度最低 (3) ,HBr―? Br (4)酸性KMnO溶液 能使酸性KMnO溶液褪色的是丙烯,不能使酸性KMnO溶液 褪色的是环丙烷 444 15((1)CH (2)9 14 (3)4 1414 16((1)浓硝酸 浓硫酸 (3)使苯蒸气冷凝回流,减少挥发 第3讲 卤代烃 醇 酚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2(卤素原子 C—X 4((1)?难 易 (2)?R—OH,NaX R—CH(OH)—CHOH,2NaX ?R—CH===CH,NaX,HO R—CH===CH,HX CH?CH,2NaX,2HO 22222 7((1)CHCHBrCHBr (2) CHBr 3225 考点二 1((1)烃基 苯环侧链上 (2)一元醇 二元醇 多元醇 2((1)羟基的氧原子 羟基的氢原子 (2)?远远高于 ?任意比例 考点三 1(苯环直接相连 2(CHO CHOH 6665 3((1)无色 特殊 粉红色 (2)不大 65 ? 互溶 易 (3)酒精 4(活泼 活泼 深度思考 1(利用戊烷密度小于水,溴乙烷密度大于水的性质鉴别。 2(C 3.B 4.B 5.B 6((1) 环己烷 (2)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乙醇(3) ,2NaOH――? ,2NaBr,2HO 2? 7(D 8.C 9.A 10.A 11(苯酚酸性很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设计下图实验比较三者的酸性强弱顺序: 12(C 13((1)D (2)C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例1】 (1)b c b c b a (2)加热,NaOH醇溶液 【例2】 (1)CH 88 (2)加成 酯化(或取代) 【例3】 D 【例4】 ?????? ?? 【例5】 B 【例7】 B 【例8】 (1)A B C F (2)NaCO,2CHCOOH―?2CHCOONa,HO,CO?、 233322 ,HO,CO―? ,NaHCO 223 (3)该同学说的有道理,应在锥形瓶和试管之间加一个盛NaHCO溶液的洗气瓶,除去CO中混有的醋酸蒸气。 32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1)? (2)? (3)? (4)× (5)× (6)? 2((1)CHO242 (3)NaOH醇溶液、加热 浓硫酸、一定温度 (4)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5) (6)7 3((1)? (2)? (3)? (4)× 4(B 5((1)Zn,2HCl===ZnCl,H? 22 浓HSO24 ――?CHCH===CH?,HO 322? (2)恒压 防倒吸 NaOH溶液 浓HSO 分液漏斗、蒸馏烧瓶 24 (3)????? (4)b (5)饱和NaHSO溶液 过滤 萃取 蒸馏 3 6(C 7(C 8(D 9((1)ABD 10((1)A被空气中的O氧化 (2)羧基 醚键 2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D 2.D 3.C 4.A 5.C 水6(?CHBr,NaOH――?CHOH,NaBr 2525? SO浓H24?CHOH――?===CH?,HO CH25222170 ? 催化剂?CH===CH,HBr――?CHBr 2225?高温、高压?CH===CH,HO――?CHOH 22225催化剂乙醇?CHBr,NaOH――?CH===CH?,NaBr,HO 25222? Cu?2CHOH,O――?2CHCHO,2HO 25232? 能力提升训练 1(B 2(A 3.B 4.B 5.B 6.D 7.A 8(A 9(B 10(D 11((1)?? (2)? (3)? 12((1)2Cu,O2CuO,CHCHOH,CuOCHCHO,HO,Cu 放热 23232 (2)加热 冷却 (3)乙醛、乙醇、水 氮气 (4)乙酸 c 蒸馏 13((1)2,3二甲基丁烷 (2)取代 加成 第4讲 醛 羧酸 酯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1(烃基 醛基 2((从左至右,从上至下)无色 刺激性气味 气体 易溶于水 无色 刺激性气味 液体 与水互溶 4(CHCHO,2Ag(NH)OH 332 CHCOONH,2Ag?,3NH,HO 3432 CHCHO,2Cu(OH)CHCOOH,CuO?,2HO 32322催化剂CHCHO,H――?CHCHOH 3232? 考点二 1(烃基 羧基 3((1)易 降低 ,,4((1)CHO 羧基(—COOH) (2)强烈刺激性气味 液体 易溶于水和乙醇 (3)?CHCOO,H 24233 2CHCOONa,H? (CHCOO)Ca,HO CHCOONa,HO 2CHCOONa,CO?,HO 3232232322浓HSO2418?CHCOOH,CHOH 325? 18CHCOOCH,HO 3252 5((1)2HCOOH,CaCO===(HCOO)Ca,HO,CO? 3222考点三 1(—OH RCOOR′ CHCOOCH ,,n2n1m2m1 2(难 易 深度思考 1(甲醛只有1个,乙醛有2个。 2(B 3.(1)× (2)× (3)? (4)× 4.C 5((1)NaOH (2)AgNO 稀氨水 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 (3)水浴 CHCHO,2Ag(NH)OHCHCOONH,2Ag333234 ?,3NH,HO 32 6(D 7.(1)C (2)B 8.A 9.B 10((1)CHO687 浓HSO2411((1)HCOOH,CHOH 3?浓HSO24HCOOCH,HO HCOOH――?CO?,HO 322? (2)饱和NaCO溶液 碎瓷片(或沸石) 23 (3)防止液体受热不均匀引起倒吸 保持内外压强平衡兼起冷凝回流的作用 不能 因为CO和CHOH都是有毒物3 质且对环境有污染 (4)降低甲酸甲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利于分层析出的作用 (5)甲酸甲酯在NaOH溶液存在的条件下水解了一部分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规律方法 1(酯化 缩聚 还原 【例1】 C 【例2】 反应序号 ? ? ? ? ? 取代 反应类型 加成 消去 加成 还原 (或水解) 【例3】 (1)加入银氨溶液后,水浴加热有银镜生成,可证明有醛基(或其他合理答案) (CH)C===CHCHCHCHO, 3222 2Ag(NH)OH2Ag?,3NH,(CH)C===CHCHCHCOONH,HO 323322242 (2)在加银氨溶液氧化—CHO后,调节pH至酸性再加入溴水,看是否褪色 (CH)C===CHCHCHCOOH,Br―? 32222 (CH)CHCHCOOHBr 32 22 (3)醛基 【例4】 B 【例5】 (1)取代(或水解)反应 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 酯化(或取代)反应 (2)碳碳双键、羧基 (3) HOOCC?CCOOH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1)× (2)× (3)× 2(B 3((1)乙醛 (4)a.稀NaOH,加热 b(加成(还原)反应 Cu(或Ag)c(2CH(CH)OH,O――?2CH(CH)CHO,2HO 32323222? (5)CHCOOCH===CH32 4((1)? (2)? (3)? (4)× (5)? 5(B 6(B 7(?.(1)CHO482 8((1)× (2)× (3)? 9(D 10((1)1丙醇 ` (写出上述3个结构简式中的任意2个即可) (6)c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D 2.B 3.C 4((1)HCOOCH,NaOHHCOONa,CHOH 2525 SO浓H24(2)CHCHOH ===CH?,HO CH32222170 ? 催化剂(3)2CHCHOH,O――?2CHCHO,2HO 32232? O?,2HO (4)CHCHO,2Cu(OH)CHCOOH,Cu32322 能力提升训练 1(D 2.B 3.B 4.D 5.C 6.D 7(C 8(C 9(C 10(D 11(D 12( 13. (1)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任填两种) 稀NaOH溶液(2)2CHCHO――? 3? CHCHCHCHO,HO 32 第5讲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1(油 脂肪 高级脂肪酸 甘油 酯 C、H、O 2(甘油 高级脂肪酸 简单甘油酯 混合甘油酯 混合 3(小 难 易 无 无 无 4( 考点二 1((1)C(HO) (2)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n2m 3((从左至右,从上至下)无醛基 非还原性 羟基 醛基 还原性糖 考点三 1((1)α氨基酸 ?酸 碱 氨基 羧基 2((1)?C、H、O、N、S ?缩聚反应 (2)?氨基酸 ?可逆 ?不可逆 ?苯基 3((2)?催化 4((1)磷 深度思考 1(C 3(C 4((1)不一定。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大多数可用通式C(HO)表示,n与m可以相同,也可以是不同n2m 的正整数。但并非所有的糖都符合通式C(HO),如鼠李糖(CHO)。 n2m6125 (2)不一定。例如甲醛(CHO)、乙酸(CHO)的分子式可分别改写为C(HO)、C(HO),但它们不是糖,而分别属于22422222 醛和羧酸。 5(C 6.C 7(甲方案实验设计和结论均不正确。加入NaOH溶液后,再检验淀粉是否水解是不正确的,因为I与NaOH反应,2 影响实验结果的判断,同时如果淀粉部分水解,未水解的淀粉与碘反应也产生蓝色,所以溶液变蓝并不能说明淀粉 尚未水解。 乙方案实验设计不正确。因为在酸性条件下即使水解液中有葡萄糖,也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丙方案实验设计和结论均正确。有银镜产生,说明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水解液中直接加入碘水,溶液变蓝,说明 有淀粉存在,因此得出结论为淀粉部分水解。 8(C 9.D 10(该化合物属于四肽,有1个氨基,2个羧基,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有3种 11(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例1】 A:HOCH(CHOH)CHO 24 B:HOCH(CHOH)COOH 24 C:HOOC(CHOH)COOH 4 D:HOCH(CHOH)CHOH 242 【例2】 D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1)? (2)× (3)? (4)× (5)? 2(D 3(A 4(B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C 2.B 3.B 4.C 5.C 能力提升训练 1(D 2.B 3.C 4.D 5.C 6.D 7.D 8(C 9.C 10.C 11((1)冷凝回流 (2)乙醇既能溶解碱,又能溶解油脂,使皂化反应在均匀的液体中进行,并且能加快反应速率 NaOH使油脂在碱 性条件下充分水解,以制取肥皂 (4)取少许皂化液,加入适量蒸馏水,用力振荡,如果没有油滴出现,说明皂化已完全;若仍有油滴,则表示皂化 尚未完全 (5)降低高级脂肪酸钠的溶解度使之析出,即盐析 固体浮在液面上 12((1)HN—CH—COOCH 223 ClHN—CH—COOH 32 HN—CH—COONa 22 (2)2HN—CH—COOH 22 催化剂(3)2HCHO,O――?2HCOOH 2? 13((1)CHNO(或写成CHON) 772772 14((1)? ?336.6 kg (2)[(CHO)(OH)(OOCCH)] 67232 第6讲 高分子化合物和有机合成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1(加成反应 nCH===CH 22 2(小分子 和HO(CH)OH 223((1)nCH==— 22 考点二 1(正合成 逆合成 2(中间体 3(中间体 深度思考 1(有机物,单体,聚合物 有机物 单体 聚合物 乙烯 丙烯 氯乙烯 丙烯腈 丙烯酸 醋酸 乙烯酯 1,3丁二烯 乙炔 催化剂5((1)2CHClCHCHCHOH,O――? 22222? 2CHClCHCHCHO,2HO; 2222催化剂(2)2CHClCHCHCHO,O――? 2222? 2CHClCHCHCOOH; 222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2)氧化 酯化(或取代) (3)保护酚羟基,防止被氧化 【例3】 A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C (3)红棕色褪去且溶液分层 红棕色褪去 (4)3 3((1)?同系物 小 ?—OH(或酚羟基) 4((1)醛基 取代反应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C 能力提升训练 1(C 2.D 3.C 4.D 5.B 6(D 7(A 8(D 9(C 10.C 11(D 12(A 13((1)??? ??? 消去 14((1)加成 (2)如图所示: 第1讲 原子结构与性质 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1((1)能量 能量 (2)能量 s、p、d、f s、p、d、f E(s)H>Si 22111(1s2s2p N ,3 12(N>O>C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A 2.A 3.A 4.B 226226255((1)Ne Si Mg Cl (2)1s2s2p 1s2s2p3s3p (3)三 ?A SiO 弱 2 能力提升训练 1(C 2(A 3(D 4(A 5(A 6(D 7(B 8(A 9(D 10.A 11.D 12((1)?? (2)?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后即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二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要远 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a s NaO和NaO ??A ?m 222 13((1)Ti (2)苯 CCl 正四面体形 4 (3)1 极性 (4)> < (5) 22626101101(6)1s2s2p3s3p3d4s或[Ar]3d4s (7)Be(OH),2NaOH===NaBeO,2HO 2222 22626102314((1)1s2s2p3s3p3d4s4p As (2) 氧 (3)三角锥形 (4)AsO,6Zn,6HSO===2AsH?,6ZnSO,3HO 2324342 (5)稳定性:NH>PH>AsH,因为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化合物越稳定。沸点:NH>AsH>PH,NH可以形成分3333333 子间氢键,沸点最高;AsH相对分子质量比PH大,分子间作用力大,因而AsH的沸点比PH高 3333 第2讲 分子结构与性质 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1(共用电子对 2(饱和性 方向性 3((从左至右,从上至下)σ 头碰头 π 肩并肩 极性 偏移 非极性 偏移 单 一对 双 两对 三 三对 4((1)键能 键长 键角 (2)?大 短 ?稳定性 立体构型 考点二 1((1)能量相近 (2)(从左至右,从上至下)2 180? 直线形 BeCl 3 120? 平面三角形 BF 4 109?28′ 四面体形 CH 234 2((2)直线形 BeCl 平面正三角形 BF V形 SnBr 正四面体形 CH 三角锥形 NH V形 HO 232432 考点三 1(普遍 2(范德华力 氢键 3(< < 4(组成和结构 相对分子质量 增大 5((1)电负性很强 氢原子 电负性很强 (3)方向 饱和 (4)分子内 分子间 (5)升高 6(非极性溶剂 极性溶剂 越好 深度思考 1((1)? ?? ??? (2)? (3)?? ? 2(氮原子各自用三个p轨道分别跟另一个氮原子形成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 3(C 4((1)原子半径、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数目。形成相同数目的共用电子对,原子半径越小,共价键的键长越短;原子 半径相同,形成共用电子对数目越多,键长越短。 (2)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 大 稳定 35((1)3 1 4 sp 正四面体形 三角锥形 2(2)sp 平面正三角形 6((1)难电离 ,2(2)?[Fe(SCN)] ?FeCl,5KSCN===K[Fe(SCN)],3KCl 325 7(卤素单质和四卤化碳的范德华力随其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变大。 8((1)× (2)× (3)× (4)× (5)? (6)? (7)× (8)? 9((1)、(2)、(5)是分子间氢键;(3)、(4)中邻硝基苯酚、邻羟基苯甲酸存在分子内氢键,对硝基苯酚、对羟基苯甲酸存 在分子间氢键;(6)中氟化氢存在分子间氢键,氯化氢无氢键。 10(D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3【例1】 ?PCl为三角锥形结构,P原子为sp杂化 3 3?NH,4为正四面体结构,N原子为sp杂化 2?CO2,3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C原子为sp杂化 233【例2】 ?BF sp 平面三角形 ?NF sp 正四面体形 ?CF sp 正四面体形 334【例3】 COS为直线形结构;CO2,3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PCl为三角锥形结构。 3【例4】 (1)N CO NO CO 222 (2)SO O 23 【例5】 A 【例6】 PCl、SO是极性分子;CCl、CS是非极性分子。 3242 规律方法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的作用 力 分子间 某些含强极性键氢化物的分子间(如HF、HO、NH)或含F、N、O及H的化合物中或其分子间 无23 方向性、无饱和性 有方向性、有饱和性 有方向性、有饱和性 共价键>氢键>范德华力 ?随着分子极性和相对 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 成键原子半径越小,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 ?影响分子的稳定性;?共价键键能越大,分子稳定性越强 【例7】 (1)? (2)HO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2 (3)CH HO 大于 662 (4)SiCl>CCl>CH 444 (5)HClO>HClO>HClO>HClO 432 【例8】 (1)相似 有 有 (2)NH (3)D 3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1)× (2)? (3)× (4)× (5)? (6)× (7)× (8)× 2(C 3(B 24((3)120? sp 正四面体形 (4)共价键(或极性共价键) 分子间作用力 35((3)?三角锥形 sp ?3 ?d (4)c 6((2)O—H键、氢键、范德华力 形成分子内氢键,而 ,3 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大 (3)sp HO中O原子上有2对孤电子对,HO中O原子上只23 有1对孤电子对,排斥力较小 237((1)sp杂化 3N或3×6.02×10 A (2)NH分子间存在氢键 (3)NO 32 38(正四面体形 sp 9(?σ键、π键 配位键 ?氢键 23?sp杂化、sp杂化 210((1)sp 分子间作用力 (3)< 11((1)C?O ,??2(2)[O??O] 2N ??A 12((1)sp (2)1?1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B 2.A 3.C D A B 4(CCl:正四面体形;NH:三角锥形; 43 HO:“V”形。 2 能力提升训练 1(A 2.D 3.B 4.C 5.B 6.A 7.C 8(A 9.C 10.B 10211((1)3d4s (2)C?O或 (3)?甲醇分子之间可形成氢键 ?平面三角形 226268212((1)O>N>C 1s2s2p3s3p3d4s (2)顺铂易溶于水,因为它是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 (3)4 32(4) ? ?sp和sp 13((1)极性共价键、范德华力 (2)N、O、F X物质形成分子内氢键,Y物质形成分子间氢键 (3)BCD (4)π键 ?? 14((1)CDE (2)?四 ?B ds 22626101023?1s2s2p3s3p3d或[Ar]3d sp、sp ?极性分子 第3讲 晶体结构与性质 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1((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周期性有序 无序 有 无 固定 不固定 各向异性 各向同性 熔点 X射线衍射 2((1)熔融态物质凝固 (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3((1)基本单元 (2)?任何间隙 ?平行 取向 ,14((1)kJ?mol (2)?大 ?小 (3)稳定 高 大 考点二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分子 原子 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 阴、阳离子 分子间作用力 共价键 金属键 离子键 较小 很大 很大 很小 较大 较低 很高 很高 很低 较高 考点三 1((1)4 109?28′ 六 2 (2)4 2 十二 Si 2((1)12 (2)4 2 3((1)6 6 6 4 4 (2)8 8 8 24(分子间作用力 2 sp 深度思考 1((1)× (2)× (3)? (4)× 2((1)立方晶胞中,顶点、棱边、面心依次被8、4、2个晶胞共用。 (2)六棱柱晶胞中,顶点、侧棱、底面上的棱、面心依次被6、3、4、2个晶胞共用。 3(A 4(D 5((1)? (2)× (3)× (4)× 6(决定二者物理性质的因素:晶体类型及结构微粒间的作用力,CO是分子晶体,其微弱的分子间作用力是其决定因2 素,SiO是原子晶体,其牢固的化学键是其决定因素。二者的化学性质均由其内部的化学键决定,而C—O与Si—O2 键都是极性键。 7((1)NaCl、NaS (2)NaOH、(NH)S 242 (3)(NH)S (4)NaS (5)CO、CCl、CH (6)CH (7)HO (8)SiO、SiC 4222242222222 8(不一样,金刚石中表示的是C,C共价键,而干冰中的“铁棍”表示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中多数含有化学键(如 CO中的C===O键),少数则无(如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 2 9(B A 10(BC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例1】 (1)AEH A (2)B G DE (3)F F AH 【例2】 (1)原子 共价键 (2)???? (3)HF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其熔化时需要消耗的能量更多(只要答出HF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即可) (4)?? (5)D组 ,,,,晶体都为离子晶体,r(Na) 9(A 25×410(4 4 ,103(361.5×10)×NA 22411. N?aA 12(?BaPbO ?12 3 10113((4)5d6s 3?1 金属键 (5)CuAuH 3814(4 15(LaNi 5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C 2.A 3.C 4.D 5((1)钠的卤化物均为离子晶体,具有较高的熔点,而硅的卤化物均为分子晶体,熔点较低 ,,,,(2)钠的卤化物均为离子晶体,F、Cl、Br、I的半径依次增大,NaF、NaCl、NaBr、NaI的晶格能依次减小,因 而熔点依次降低。硅的卤化物都是分子晶体,且结构相似,由于SiF、SiCl、SiBr、SiI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4444 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因而熔点依次升高 能力提升训练 1(D 2(D 1243(A [A项:×6N,6N, AA31×4 12 g3B项:×N,1.5N, ,1AA212 g?mol 12 g1C项:×4×N,2N, ,1AA212 g?mol 60 gD项:×4N,4N。] ,1AA60 g?mol B 4( 5(D 6(A 7(C 8.C 9(B 2262610210210((1)1s2s2p3s3p3d4s或[Ar]3d4s CO 直线形 2 2(2)sp COHNNH 22 (3)分子间氢键 ,,,,22(4)6 CaO晶体中Ca、O的带电量大于NaCl晶体中Na、Cl的带电量 11((1)N>O>S ,226266(2)?1s2s2p3s3p3d ?N、CN 2 (3)甲醇分子间存在氢键,而甲醛没有 12((1)增强熔融盐的导电性 ,,22(2)空心球应为O,实心球应为Mg;8号空心球改为实心球 (3)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以发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4)离子晶体微粒间的作用力随阳离子半径的减小、电荷的增大而增大,故MgF的熔点高于NaF;SiF是分子晶体,24 晶体微粒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因而熔点较低 (5)?σ ?a中存在分子间氢键和范德华力,b中存在配位键
/
本文档为【2013步步高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