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江西省瑞昌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019-05-03 50页 doc 589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4223

暂无简介

举报
江西省瑞昌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江西省瑞昌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第一章   防治指导思想与防治原则 1.1  防治的指导思想 江西省瑞昌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总面积1423.11km2。其中山丘面积占60%,水域面积占5.03%。辖27个乡(镇)(含2个林场、一个农场)207个行政村、1905个自然村,总人口约40万。人口密度约为218人/km2。 区内交通干线有沙(河)——大(冶)铁路近东西向横贯本市,106国道在区内南义镇通过,与105国道、315、316省道连接。市属公路以市政府所在地湓城镇为中心沟通各乡镇。 区内矿产开采历史悠久,蕴藏量较大的有金、银、...
江西省瑞昌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江西省瑞昌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第一章   防治指导思想与防治原则 1.1  防治的指导思想 江西省瑞昌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总面积1423.11km2。其中山丘面积占60%,水域面积占5.03%。辖27个乡(镇)(含2个林场、一个农场)207个行政村、1905个自然村,总人口约40万。人口密度约为218人/km2。 区内交通干线有沙(河)——大(冶)铁路近东西向横贯本市,106国道在区内南义镇通过,与105国道、315、316省道连接。市属公路以市政府所在地湓城镇为中心沟通各乡镇。 区内矿产开采历史悠久,蕴藏量较大的有金、银、铜、铅、锌等金属矿藏和石灰石、煤、硫等非金属矿。已形成采冶、机械、船舶、轻化、建材、造纸等主导工业体系,工业产值占全市总产值的60%以上。除铜岭矿区为我国最古老的铜矿古采坑外,目前正在开采的大型矿山有武山铜矿、亚东水泥厂,中小型的有吴家金矿、洋鸡山金矿、竹林塘金矿、黄家塘金矿等。 区内水域中,有中型水库4个,小(一)型水库10个,小(二)型水库54个,大型矿山尾矿库二个。 本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据1990——2000年统计,年均降雨量1614.32mm,最大降雨量2180.3mm(1998年),≥100mm暴雨日年平均1——3天。每年4——8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3.40%。因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低山丘陵区灾害性气候较为频繁。大强度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自然条件。 近年来,随着公路修建,切坡建房和矿产开采等人为工程经济活动的加强,地质灾害发生的次数明显增多。本次调查证实,区内1990年以前发生地质灾害20处,毁房16间,毁田1亩,直接经济损失4.5万元。1990年至今发生地质灾害136处,毁房167间,毁田60.7亩,毁林60亩,直接经济损失58.6万元。其中1998——1999年地质灾害发生数占总数的66%,直接经济损失占总数的77%。本次调查还发现各类潜在地质灾害点179个,威胁人口736人,威胁财产546.3万元。 地质灾害给瑞昌市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造成了一定威胁,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的重要因素。它既是自然灾害的组成部份,同时又属于人为灾害的范畴。对地质灾害的防治既是经济问又是社会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为工程活动的扩大,对地质环境的破坏趋势有可能进一步加剧,防治地质灾害刻不容缓。 本次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在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灾点的时空分布、灾害类型、形态特征、发育规律、危险性和危害程度,确定防治对策和防治措施。区别轻重缓急,分期实施防治,为瑞昌市进行有的科学防灾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市政府制定全市经济建设发展方案提供依据。提高防灾抗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所造成的损失。 1.2  防治的基本原则 地质灾害的防治关系到千家万户,千秋万代,必须认真对待。针对本市地质灾害的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质灾害的防治应坚持以下原则: 1.2.1“以人为本”的原则 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因而,地灾防治工作必须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保护人民群众、有利经济发展这个主题进行。对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危及重要交通、生产设施的地质灾害点进行重点防治。 1.2.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地质灾害的形成是致灾地质作用与受灾对象相遭遇的结果。 要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必须在工程经济活动中特别是易于诱发地质灾害的环境下,尽可能避免破坏,并注意增强地质环境的原有安全稳定状态,以避免诱发地质灾害。对建设工程而言,最大的防灾减灾效益机会就在于工程建设的规划选址阶段,必须做好建设用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未经评估认可的建设用地一律不予批准。 1.2.3全面规划、把握重点原则 本市地质灾害点多面广,从经济和时间上说都不可能齐头并进开展治理。必须根据灾点危险性及危害性综合评价,从安全、经济两方面进行比较论证确定。 1.2.4政府负责、经济合理原则 主要由自然作用形成的地质灾害,实行由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治理和受益者合理负担的原则。 主要由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实行政府监督诱发者承担治理责任的原则。 1.2.5专业队伍与当地群众结合,技术指导与行政措施并重的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是科学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其防治工作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预防、躲避、撤离等非工程措施的采取,也都要在通过调查研究形成的正确的预防办法,准确的险情判断及合理的险区划分的基础上进行,因而必须在专业队伍的指导下进行;另一方面,地质灾害广泛出现于野外及矿山,其初步征兆或发展变化常被当地群众所感觉,伤亡对象也多为当地群众。在地灾多发区,广大群众对灾害危险性常有较高的警觉和防治经验。因而,可以而且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及时上报灾害征兆及已发灾情。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措施,特别是区域性防治工作,也必须通过群众行为加以贯彻实施。只有让有关群众掌握相应的防治知识并积极参与,才能保证防治工作的顺利完成。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属于公益事业,涉及到方方面面、各行各业的利害关系,必须由政府牵头,有相应的政策、法规加以协调;必须明确各自的职责关系和工作制度,必须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的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政府应对所辖区域内地灾防治负总责,将地灾防治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内容,以便通过行政手段动员群众、保证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二章  目标与任务 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影响全市工农业的发展。因而,明确防治目标,确定防治任务,是防治工作的当务之急。 2.1  规划目标 根据调查结果,对全市已经发现的311个地质灾害点分期进行防治,消除人口生命安全威胁736人,避免经济损失546.37万元。 2.1.1建立全市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法规、规章和制度,健全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1.2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地质灾害知识全面普及,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认识全面提高。 2.1.3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和群测群防工作全面展开。 2.1.4威胁城镇居民和重要交通、工程设施安全的地灾点得到有效防治。 2.1.5市、镇、乡政府地质灾害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全面加强,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率显著下降,人员伤亡显著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2.2  主要任务 本次防治规划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2.2.1加强本市地质灾害防治法规、规章和制度的建设,加大依法监督管理的力度。在本市的行政机构改革中,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地质环境管理机构,落实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职能; 2.2.2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并付诸实施; 2.2.3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普及、教育,提高全民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知识水平; 2.2.4建立和健全本市的市、乡(镇)、村三级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系统,全面展开县、乡(镇)、村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 2.2.5按危害程度大小、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对市内311个地质灾害点进行防治,并对有地质灾害危险的村、镇地段(包括交通设施、矿山尾矿坝及水利工程等)进行积极防范。防治规划分为近期防治(5年),中期防治(10年),远期防治(20年)。近期防治地质灾害点152个,中期防治点159个,实现减少经济损失546.37万元,避免人口伤亡威胁739人。 第三章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分区 3.1  分区原则 瑞昌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分区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单位面积灾点密度、单位面积受威胁人口数、单位面积经济损失大小、人为工程活动强度等综合因素进行划分,全市共划分为三个区:即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再根据地层岩性、残坡积层厚度、灾害类型和所处地理经济位置的重要性等差异共细分16个亚区(其中A2亚区分二个块段)。具体划分见表1。 防 治 规 划 分 区 标 准 表1 划 分 标 准 规 划 区 重点防治区(A) 次重点防治区(B) 一般防治区(C) 易发程度 易发 次易发 不易发 单位面积受威胁人口数 (个/km2) >1 0.1—1 <0.1 单位面积经济损失预评估 (万元/km2) >0.4 0.1—0.4 <0.1 灾点分布密度(处/km2) >0.5 0.1—0.5 <0.1         需要说明的是,影响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分区的因素是多方面和复杂的,因而上表所列的分区标准不是绝对的。侧重考虑的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有些地段(如高源——严畈)根据袭扰系数划分为地面塌陷易发区,但其单位面积的灾害点发育密度(0.29处/km2),受威胁人口数(0.72人/km2)和经济损失程度(0.22万元/km2)都比较小。与其它重点防治区相比,人口密度分布稀、经济影响小,因而确定为次重点防治区。相反,另一些地段(八门——南北港、下源——上源)根据袭扰系数划分为地质灾害较易发区或不易发区(瑞昌市城区),但其单位面积的灾点发育密度、受威胁人口数和经济损失程度都比较严重(见瑞昌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分区表),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地区经济发展,属于不防不行的地段,因而将其列入重点防治区。 3.2  各规划区分述 3.2.1重点防治区(A) 3.2.1.1重点防治区划分说明 根据瑞昌市的区位特点和经济发展布局、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主要安排在“三线两片”。“三线”即瑞昌市境内的长江南岸沿线,沙(河)大(冶)铁路沿线和地灾发生频率高的瑞昌——肇陈——乐园公路沿线。“两片”即位于隐伏岩溶分布区的瑞昌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瑞昌城区片和以武山铜矿为中心,经济较发达,矿山比较集中的武山、白杨、铜岭片。瑞昌城区目前已发现的地质灾害虽不严重,但由于其位于隐伏岩溶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下水开采的增加,其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也在加大,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因而将其列入重点防治区。 全市重点防治区总面积为283.82km2,占全市规划防治总面积的20.7%,共分7个亚区。这些地区地形坡度和地层岩性变化大,切坡建房、公路、铁路修建、采矿等人为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发育、 灾点密度大,受威胁人口多,经济损失大,危害较为严重。 3.2.1.2重点防治区划分结果 (一)北山——黄沙村亚区(A1) 位于北部下巢湖至长江江岸,面积8.86km2。地面标高100——350m,山体自然坡度一般>30°,局部达40°,地表及山体坡麓地段为残坡积物及洪积物所覆盖,厚度3——5m,丘顶基岩多裸露。下伏三迭系——石炭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程度中等。区内北部边缘—线江岸均为志留系碎屑岩组成,岩层节理裂隙发育,软硬相间,已出现6处滑坡,2处崩塌。区内分布有国家大型厂矿江西江州造船厂、亚东水泥厂、码头港等,人口密度大、厂矿密集、工业发达。滑坡中除黄沙村由自然因素造成外,其余大部分与人为因素有关。已造成财产损失2.4万元。区内人工切坡建房现象普遍。局部地段民房依坡呈阶梯状分布,部份虽采取了简易护坡措施,但由于斜坡以上受雨水的冲刷,岩溶地下水的潜蚀,仍易产生斜坡土体的变形、滑坡。临江一线在长江汛期高水位的浸泡下,也易产生滑坡与崩塌,预估威胁财产24.1万元,威胁人口48人。 (二)铜岭、武山——黄桥亚区(A2) 位于武山铜矿周围的低丘垄岗地区,面积85.66km2。分铜岭——武山块段(A2a1)和黄桥块段(A2a2)两个块段。 铜岭——武山块段(A2a1) 位于北部赤湖西岸和夏畈镇政府、南阳乡政府所在地之间。以沙大铁路为中轴。面积80.23km2。属于低丘垄岗区,下伏志留系碎屑岩。区内土丘分布甚广,第四系堆积物厚度大,居民切坡建房普遍,部分居民点住房呈阶梯状分布,切坡严重且均未作护坡处理。本区矿山集中,武山铜矿疏干排水和铜岭钢铁厂尾矿库等均存在较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已发现规模等级为巨型的潜在泥石流一处,潜在崩塌点2处。这些崩塌点规模不大,但累进性破坏强烈,对村民构成生命财产的威胁。本块段南部茅坪、白杨村一带地处碳酸盐岩丘陵区,岩体节理裂隙发育,临空面高差大,岩溶作用使丘顶岩体呈巨块状,易产生滚动。预估威胁财产24.2万元。威胁人口55人。 黄桥块段(A2a2) 位于武山铜矿南部低丘垄岗区,面积5.43km2。武山铜矿主要地层为石碳系、三叠系灰岩所组成。与区域地下水联系密切。地表残坡积层分布广泛,层厚5——15m。下伏灰岩岩溶发育,分布较多的溶蚀洼地。已发生塌陷14处,其中包括3处采空区崩落型塌陷所形成的地裂缝。在这些塌陷点中,有10处趋增强。已造成经济损失4.45万元。目前塌坑分布范围均在矿区疏干排水降落漏斗区内,塌坑有新增和复活的可能。预估威胁财产112.7万元,威胁人口30人。 (三)茅竹——铺头亚区(A3) 位于瑞肇公路茅竹——铺头沿线,面积51.91km2。属低山丘陵区。沿线地段位于东西向断裂带中,地层为风化强烈的志留系碎屑岩。残坡积层厚度5——15m,自然坡度25——35°,边坡呈凸型。灾害诱发因素为人类工程活动,已发生过崩塌、滑坡16处,潜在地质灾害25处,直接经济损失3.45万元,预估威胁财产33.26万元,威胁人口52人。 (四)瑞昌市城区(A4) 位于瑞昌市城区湓城镇、洋鸡山金矿、赛湖农场地区。面积31.14km2。本区为碎屑岩低丘垄岗、河谷平原区。湓城镇周围的瑞昌市供水区广布第四系全新统堆积物,层厚均小于30m。除局部地段基岩为隐伏红层外,其余均为灰岩。由于受侵蚀面的影响,基岩面起伏变化大,普遍有岩溶洼地存在。 目前市区供水约为3.5—4万m3/d,占可采量的50%,尚未出现不良工程地质问题。但是,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开发区的增多,必然要大量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则城区地下水漏斗将不断扩大。根据日前水井布局分析,未来的降落漏斗正处在市区范围内。为此,从现在开始,必须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建立地下水长期观测网线,采取控制措施。否则在岩溶洼地分布区,将可能因地下水开采失度而引发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下源——上源亚区(A5) 位于九源乡境内的碎屑岩丘陵区,面积24.54km2,已发生滑坡3处,潜在崩塌、滑坡10处,诱发因素主要为近年修建乡镇公路和居民切坡建房,预估威胁财产27.54万元,威胁人口26人。 (六)大坑——嵋光亚区(A6) 位于南部高塘、大坑、嵋光一带,面积72.69km2,为碎屑岩、碳酸盐岩低山丘陵区,构造复杂,断裂发育、覆盖层厚度5——10m不等。山体自然坡度多在25°以上,边坡以凸形为主。由于切坡建房和公路扩建等人为工程活动强烈,已发生滑坡27处,崩塌6处,潜在滑坡4处,潜在崩塌14外。地面塌陷1处。直接经济损失24.66万元。预估威胁财产145.44万元,威胁人口197人。 (七)八门——南北港亚区(A7) 位于肇陈镇西南部,面积9.02km2,为碳酸盐岩丘陵区。乡镇公路横贯全区。由于修公路、建房人工切坡强烈,已发生崩塌7处,泥石流1处,潜在崩塌、滑坡3处。已造成财产损失2.4万元,预估威胁财产3.8万元,威胁人口14人。 3.2.2次重点防治区(B) 总面积436.72km2,占全市规划防治总面积的31.9%,共分3个亚区。主要分布于重点防治区外围及中部和南部,地貌类型为低丘垄岗。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等。出露位置与构造线相一致,基本上呈近东西向间隔排列。由于人为工程活动相对强烈,对民宅、耕地、林地、道路等造成损(毁)坏。分林泉——朱湖亚区(B1),内港——燕山亚区(B2),和平——石山亚区(B3)。 各亚区特征如下: (一)林泉——朱湖亚区(B1) 位于瑞昌市北部,西为低山丘陵区,东为高丘垄岗区。面积65.10km2。上覆粘性土厚度5——25m,下伏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程度弱——中等。目前已发生塌陷点5处,滑坡、崩塌隐患点8处。已造成经济损失0.4万元,预估威胁财产12.5万元,威胁人口27人。 (二)内港——燕山亚区(B2) 位于横立山——黄桥向斜构造单元中,面积110.04km2,地貌以丘陵为主,低丘垄岗次之。本区上覆粘性土厚度一般3——20m,并由西向东递增。下伏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程度中等——强。本区地质灾害类型以岩溶塌陷为主,次为崩塌、滑坡。本亚区横立山——严畈一带已发生地面塌陷19处,其中12处趋增强。部份陷坑虽然已经回填,由于岩溶发育程度强,在强降雨条件下仍有复活或新增塌陷点的可能。由于人为工程活动的影响,本区还出现11处崩塌、滑坡点,已造成经济损失2.81万元,预估威胁财产19.36万元,威胁人口62人。 (三)和平——石山亚区(B3) 位于瑞昌市中部,高丰、横港、范镇、洪岭、和平、青山林场等一批重点乡镇。面积261.22km2,地貌类型含低山丘陵区,低丘垄岗区和河谷平原区。上覆第四系堆积物厚度小于30m,下伏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程度中等——强。由于区内为煤系地层分布区,小煤窑开采历史较久,已发生20处采空区塌陷,规模小型——中等,另外有23处滑坡、崩塌隐患点,已造成经济损失17.73万元,预估威胁财产59.26万元,威胁人口98人。 3.2.3一般防治区 总面积649.46km2,占全市规划防治总面积的47.4%,共分5个亚区。主要分布于区内各向斜构造的翼部,一般为碎屑岩低山丘陵区,局部为低丘垄岗区或碳酸盐岩低丘区。地势低平,山地地质灾害不发育,为地质灾害不易发区。主要有界首——龙窝亚区(C1)、新屋下——东关亚区(C2)、芦塘——南山亚区(C3)、高泉——北溪亚区(C4)和乐园——新福亚区(C5)。 (一)界首——龙窝亚区(C1) 位于北部碎屑岩丘陵区,面积30.91km2。自然村大部分均分布于开阔、平坦的谷地中,村后山体坡度平缓,多在15°—20°,植被发育,建房切坡少,仅有一处滑坡隐患点。预估威胁财产0.6万元。 (二)新屋下——东关亚区(C2) 位于瑞昌市中部,面积131.72km2,其中高丰金矿——桂林桥为低丘垄岗区,自然村均分布于开阔、平坦的岗地,切坡现象较少。已发生崩塌2处,潜在崩塌、滑坡7处,造成经济损失0.8万元,预估威胁财产7.2万元,威胁人口8人。 (三)芦塘——南山亚区(C3) 位于图区西部,面积318.69km2,以碎屑岩丘陵为主,中部肇陈一带为碳酸盐岩分布区,上覆粘性土,厚5——15m,下伏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程度弱——中等。地面塌陷易发程度低。本亚区内海拔标高227——490m,山体坡度平缓,岩体完整,残坡积物不发育。自然村多分布于平缓的山脚下,切坡建房少。已造成财产损失1.5万元。人为切坡造成的小型潜在崩塌15处,泥石流1处,预估威胁财产10.4万元,威胁人口29人。 (四)高泉——北溪亚区(C4) 位于图区东南角碎屑岩丘陵区,面积57.50km2,略呈条带状分布。地面标高一般160——220m,自然村均分布于开阔、平坦的丘谷中,基本上无人为切坡建房现象。目前发现1处地面塌陷,2处小型潜在崩塌。 (五)乐园——新福亚区(C5) 位于图区最南部碎屑岩低丘区,面积110.64km2,区内地势平缓,丘顶标高多在110——140m,自然村分布于开阔、平坦的岗地,无人为切坡建房及其它工程活动,仅发现2处崩塌隐患点。对人口和财产不构成威胁。 第四章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方案 4.1  总体部署和防治方案综述 4.1.1总体部署 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发生突然,诱发容易,治理难。往往是对人为无序工程活动的集中报复,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其防治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深入系统的调查与区划的基础上,根据地质灾害的发生条件、性质、发展趋势和治理需要,从全局的角度采取切实可行的,相互关联的多种措施。统一规划,根据国家及地方经济实力分轻、重、缓、急安排实施,以达到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减轻或消除对被防护目标的危害。在总体部署上,必须以人为本,统一规划;抓住重点,因害设防;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分阶段实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减轻地质灾害危害程度,逐步达到根治地质灾害的目的。 全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见表3。不同情况下采取的具体措施为: (一)避让 就目前生产力水平和经济能力而方,在治理费用大于避让费用的情况下,对灾害危险点采用避让措施是首选的上策。其具体措施有搬迁、挪位、躲避等。 ①搬迁:危险灾点规模大、影响范围广、涉及到整个村子或数十户人家,搬出距离远。 ②挪位:灾点规模小、影响范围只涉及一户或数户,房屋只需挪位数十米即可脱离危险,大多数切坡建房形成的危险灾点可采用此措施。 ③躲避:在灾害范围内暂时不能或无条件搬迁时,特别在时间紧急,来不及搬迁、挪位的灾点,采用此措施。 (二)工程治理 在治理费用小于避让费用的情况下,对危险灾点可采用各种工程治理措施,以制止灾害的发生或扩大。 (三)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主要应用于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包括恢复植被和合理耕牧。一般采用乔灌木、草等植物进行科学的配置营造,充分发挥其滞留降水,保持水土,调节迳流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和制止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减轻其危害程度的目的。 (四)监测预报措施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和较易发区,为防止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应重视和采取监测预报措施。 (1)监测 监测可分为宏观监测和微观监测,前者通过人的感觉系统直接观测灾变体的变形位移,后者借助仪器监测获取易灾体的各种变形与异常。宏观监测采取简便的方法,安排专人定时定点观测或测量变形破坏的水平、垂直位移、观察滚石、掉块、地陷、地下水露头、地表水的量变与色变、地动、地音、地表建筑物的位移等,具有经济、简便、直观、易操作等优点。信息可靠、容易推广和掌握。 微观监测是借助仪器对危害严重、规模较大的灾点所进行的监测。常用的方法有:测量法、各种变形计监测、全自动边坡监测系统或灾害应变仪、声控器等。通过仪器获得变形体的空间形变,应变,地下水位的变化。微观监测获取的信息具有准确、连续、定量的特点。但专业强,费用高,不容易推广和掌握。 (2)预报 地质灾害的险情预报一般分为三个等级,即预警、警报和临灾警报。确定险情预报级别,主要依据降雨、地下水、变形体的监测资料。本次调查的335个地质灾害点中,有107个点被确定为地质灾害危险点。其中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11个(威胁人口10——50人,预估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灾点)。一般地质灾害危险点96个(威胁人口10人以,预估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灾点)。 二级预警由市政府向社会发布、划定危险区告示;三级预警由乡(镇)政府向社会发布、划定危险区告示。但若发现灾害点潜在危险程度达重大级以上,则应及时上报上级政府,经专业人员论证后,据危险等级由相应级别政府向社会发布并划定危险区告示。 1)预警 据瑞昌市1991——2000年历年降雨资料,一般每年4——8月为雨季,进入雨季后则应进入预警状态。当气象预报有连续降雨或台风预报有大暴雨时也应进入预警状态。 2)警报状态 据瑞昌市往年地质灾害开始发生的经验时段,结合本次调查资料,进入汛期连续降雨在3天以上(累计降雨量达150——200mm左右),或灾点开始发生个别崩塌、滑坡时,即应进入警报状态。 3)临灾警报状态 进入警报状态后,降雨仍未停止,区内灾点递增,灾点开始出现新的变形迹象,如斜坡体产生裂缝、坡脚起鼓、树木歪斜、坡脚泉流量增减或色变等,此类灾点即应发出临灾警报。 4)警报解除 汛期结束或据中长期预报已进入少雨期,灾体基本稳定,各项防治措施已告完成。 .2  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应选择不同的防治措施,应根据地质灾害的具体条件、运动模式、危害程度及防治目的具体选用,以此来消除、减少破坏动力的来源,增强变形体自身的稳定性。瑞昌市地质灾害主要是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泥石流。各灾害类型一般采取的防治措施分述如下: 4.2.1滑坡的防治措施 (1)避让 对于结构复杂,变形剧烈,实施工程治理经济上不合理或技术难度大的滑坡可首选此法。 (2)地表水或地下水排水法 适应于地表水入渗或地下水运动影响显著的滑坡。 (3)削方减载法 对于具有推移式或相似变形机制的滑坡,可采用在其后削方减载,在其前部堆载反压的措施,即通过改变滑坡外貌形态,达到使滑坡稳定的目的。 (4)支挡法 采用挡墙,抗滑桩等被动受力方法阻挡滑坡的移动。 (5)锚固法 采用锚索或锚杆等强行改变岩石滑坡体内的应力状态,促使滑坡稳定。 (6)注浆法 通过钻孔向滑坡面或滑动带内注入水泥或其它化学浆液,增强抗滑效果。 由于滑坡成分、成因和滑动机制的复杂性,实际工作中可同时采用几种方法配合进行。 4.2.2崩塌的防治措施 (1)主动撤离、避让:对于崩塌规模大,临空面高的首选此法。 (2)采用防护手段:可以采用遮拦建筑物,隔离崩塌体进行减灾,具体可采用: a、山坡拦石沟(槽),落石沟(槽、平台); b、拦石桩、障; c、拦石墙(各种材质和形式)、拦石网; d、遮挡明洞、棚洞 (3)进行地质体改造,包括地质体材料,结构面,结构体和环境条件的改造。 a、地质体材料的强化改造一般采用注浆加固,常用的注浆有水泥、水玻璃、环氧树脂和化学灌浆。 b、结构面强化改造 岩体表面一般采用喷混凝土或挂网喷锚,进行岩土体表面处理,用以提高岩土体表面结构完整性和表面强度。 岩体内部结构面的强化改造则可采用灌浆增加结构面之间的联结力;采用锚固增加结构面之间的法向应力和摩阻力;采用抗滑桩,抗滑键楔以及桩锚、键锚结合工程,加强其摩阻力和支撑力。 C、结构体改造 主要是对崩滑体的形态、体积、重量、结构进行改造和重新配置,改善其力学平衡条件。 (4)地质环境条件的改造 ①水域边岸崩滑体坡脚的防护可采用抛石护坡、 导水坝、丁坝、防波堤、护波墙、拦沙坝等措施。 ②对高坡崩滑体可采用地表排水和防渗工程,地下排水工程和抗风化工程等增加其摩阻力、稳固性。 4.2.3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1)以抑制泥石流发生为主的措施,采取蓄、引水工程、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控制泥石流的水源、松散固体物质的聚积和启动、以行政管理、法令措施消除激发泥石流的人为因素,从而抑制泥石流的发生。 (2)以疏导泥石流过境为主的措施 采取拦挡、排导、疏浚等工程调节泥石流流量,促使泥石流分流或解体,从而保护目标的安全。 (3)以避让泥石流为主的措施 在泥石流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发生过程中采取警报措施,对保护对象采取加固、撤离措施,降低泥石流灾害的损失。 (4)综合防治措施 针对保护目标的重要性,采取工程、生物、预警报、行政等措施对泥石流进行抑制、疏导、局部避让等综合措施,以便达到最佳效果。 4.2.4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 本市地面塌陷灾害主要出现于碳酸盐岩溶地区、煤矿采空区和疏排水矿区的周围,因而其防治措施要因地而异。 (1)矿区疏排水塌陷的预防措施 疏排水矿区的塌陷预防关键是解决矿坑疏干排水强度,井下突水和地表水倒灌问题。要以临界水力坡降控制疏排水强度,避免强排疏干。防止地下水位突然大幅下降,出现过大的水力坡降。应采取缓排稳排方法,使水位缓慢下降,降落漏斗缓慢扩展,使其水力坡降控制在临界范围内。 (2)对于碳酸盐岩溶地区已出现的地面塌陷,应采取避让和工程措施治理。工程措施主要有: a、清除填堵法:常用于塌坑较浅或浅埋的土洞。首先清除其中的松土,填入块石、碎石,做成反漏层,然后上复粘土夯实。 b、跨越法:建筑物基础以梁板跨越,两端支承在可靠的岩、土体上。 c、灌注法:把灌注材料通过钻孔或岩溶洞口进行注浆,强化土层或溶洞充填物,充填岩溶空间,隔断地下水通道。 (3)采空区地面塌陷的防治措施为禁止采煤或回填采空区。 第五章  防治方案的实施安排 首先,根据各地质灾害体的稳定性、规模大小、危害程度、所处的地理经济位置和财力状况等因素,规划确定对335个灾害点中不稳定或基本稳定的311个点进行防治。在这311个点中,又按轻重缓急制定地质灾害的防治规划分期。防治分期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近期防治时间定为5年,在近期重点对危害较大的110个点和较易治理的42个灾点进行防治。中期防治时间定为10年,中期对除近期已经治理的其余159个灾点进行治理。远期防治时间定为20年,力争使全市基本避免人为地质灾害的发生。 5.1  近期防治(U) 近期防治点总数为152个(见表3),分近期(一)和近期(二)两个批次。两批次占全部防治点中的49%。近期(一)共110个点,其中40个点为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这些点位于交通要道、人口密集活动区或重大基础建设工程附近,危险性大,稳定性差,成灾概率高,灾情严重,急须治理。其余70个点危害等级虽然为一般级,但在近期可能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所以在近期必须采取防治措施。近期(二)共42个点,属于工程不大,治理较易,见效快的灾点。对危害大,工程治理有一定困难,治理效益也不显著的点,主要采取的措施为搬迁、监测预报等。对房前屋后的小型崩滑体(此类灾点数量较多、规模较小),可采取简单的防治措施如削坡、砌护、躲避、监测等,必要时可将房屋搬迁。 5.2  中期防治(V) 中期防治点共159个(见报告表3),占防治点总数的51%,这些灾点稳定性一般较差,危害程度较小,对人民生命财产危害较小,这些点多为滑坡隐患点、地面塌陷点等,致灾性难预料。防治措施是避让、简易工程治理、生物措施、监测预报。 5.3  远期防治(W) 远期防治主要是落实好国家有关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方针、政策、法规,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认识水平,杜绝或最大程度的减少人为地质灾害的发生。 5.4  重大地质灾害点及危险村镇、危险路段的 防治规划措施 为了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使地质灾害减少到最低程度,集中力量对重大地质灾害点及危险村镇进行防治是必要的。各重大地质灾害点防治措施见表4。这些灾点都必须在近期完成防治工作。 地质 灾 害 防 治 方 案 表          表3-1 防治 分期 乡镇 名称 图面 编号 灾害类型 地理位置 防治 分级 防治措施 近 期 (一) 码 头 镇 21 滑坡 码头镇黄沙村西 Ⅰ 监测避让 22 滑坡 码头镇黄沙村 Ⅲ 裂缝填埋 南 阳 乡 30 崩塌 南阳乡陈家村 Ⅱ 坡改梯 31 潜在滑坡 南阳乡李家村 Ⅱ 裂缝填埋、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32 滑坡 南阳乡双下桥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36 地面塌陷 南阳乡外严村 Ⅱ 块石、粘性土回填 39 崩塌 南阳乡西坑村 Ⅱ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横 立 山 乡 52 地面塌陷 横立山乡张家村 Ⅱ 块石、碎石、粘土回填 56 地面塌陷 横立山乡分水塘 Ⅲ 块石、碎石、粘土回填,避让 61 地面塌陷 横立山乡南山脚下村 Ⅱ 避让 63 地面塌陷 横立山乡五房宕村 Ⅲ 回填 64 地面塌陷 横立山乡下曹村 Ⅲ 块石、碎石、粘土分层回填 67 地面塌陷 横立山乡芦塘村 Ⅲ 块石、碎石、粘土分层回填 黄 金 乡 70 潜在崩塌 黄金乡翟家 Ⅲ 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80 滑坡 黄金乡下徐村 Ⅱ 避让、裂缝填埋 81 潜在滑坡 黄金乡下徐村 Ⅱ 坡面防护、坡改梯 84 潜在滑坡 黄金乡桂花树村 Ⅱ 坡面防护、坡改梯 85 滑坡 黄金乡郭家新村 Ⅱ 地表排水、植树种草 86 滑坡 黄金乡黄鸭泉村 Ⅱ 裂缝填埋、植树种草 90 潜在崩塌 黄金乡窑土当村 Ⅱ 坡面防护 夏 畈 镇 101 潜在泥石流 夏畈镇铜岭钢铁厂 Ⅰ 稳拦、排导 106 滑坡 夏畈镇大屋淡村 Ⅲ 裂缝填埋、地表排水 108 滑坡 夏畈镇下杨家 Ⅱ 避让 113 地面塌陷 夏畈镇曹家 Ⅲ 块石、碎石、粘土分层回填 流庄乡 119 潜在崩塌 流庄乡新屋张 Ⅱ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方 案 表 表3-2 防治 分期 乡镇 名称 图面 编号 灾害 类型 地理位置 防治 分级 防治措施 近 期 (一) 流 庄 乡 121 潜在崩塌 流庄乡新屋张 Ⅱ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122 潜在崩塌 流庄乡陈仁子村 Ⅱ 地下排水、坡面防护、植树种草 123 潜在崩塌 流庄乡胡家 Ⅰ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127 潜在崩塌 流庄乡龙船咀村 Ⅱ 地表排水、削方减载 武 蛟 乡 135 潜在崩塌 武蛟乡桂家咀村 Ⅱ 坡面防护、植树种草 143 潜在崩塌 武蛟乡下屋梁村 Ⅱ 地表排水、削方减载 147 潜在崩塌 武蛟乡杨品村 Ⅱ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151 潜在崩塌 武蛟乡刘湾村 Ⅱ 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168 潜在崩塌 武蛟乡东山王村 Ⅲ 地表排水、削方减载 169 潜在崩塌 武蛟乡东山王村 Ⅱ 地表排水、削方减载 白 杨 镇 172 地面塌陷 白杨镇连山村 Ⅲ 块石、碎石、粘土分层回填 177 地面塌陷 白杨镇楼下周村 Ⅱ 块石、碎石、粘土分层回填 180 潜在滑坡 白杨镇老屋王村 Ⅱ 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181 潜在滑坡 白杨镇山下李村 Ⅱ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193 地面塌陷 白杨镇黄桥农中 Ⅰ 避让、迁移 204 滑坡 白杨镇吴家金矿 Ⅰ 避让、支挡 乐 园 乡 250 崩塌 乐园乡三角旗村 Ⅲ 避让 252 崩塌 乐园乡黄腊村 Ⅲ 削方减载、避让 255 滑坡 乐园乡横山村 Ⅲ 坡面防护、支挡 256 泥石流 乐园乡熊坑口村 Ⅲ 避绕和生物工程 508 滑坡 乐园乡茶辽—仑岗公路 Ⅲ 避让、支挡 肇 陈 镇 301 滑坡 肇陈镇华坊村 Ⅲ 坡面防护、支挡 302 滑坡 肇陈镇华坊村 Ⅲ 坡面防护、支挡 306 潜在滑坡 肇陈镇岩下村 Ⅲ 避让、监测、支挡               防治 分期 乡镇 名称 图面 编号 灾害类型 地理位置 防治 分级 防治措施 近 期 (一) 洪 一 乡 315 潜在滑坡 洪一乡石造村 Ⅱ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323 潜在崩塌 洪一乡下欧村 Ⅱ 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花 园 乡 370 潜在崩塌 花园乡陈家冲村 Ⅱ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382 崩塌 花园乡水大保村 Ⅲ 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383 潜在崩塌 花园乡田畈村 Ⅲ 地表排水、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395 崩塌 花园乡王家村 Ⅱ 削方减载、坡改梯 396 崩塌 花园乡油麻塘村 Ⅲ 削方减载、坡改梯 397 崩塌 花园乡漆家村 Ⅱ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401 潜在崩塌 花园乡曾家山村 Ⅱ 坡面防护、植树种草 大 德 山 林 场 415 地面塌陷 大德山林场芦塘村 Ⅲ 分层回填、搬迁、避让 416 潜在崩塌 大德山老虎颈村 Ⅲ 坡面防护、植树种草 418 潜在崩塌 大德山内港村 Ⅲ 地表排水、植树种草 洪 下 乡 420 潜在崩塌 洪下乡曹家冲 Ⅱ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支挡 429 潜在滑坡 洪下乡苏徐村 Ⅲ 坡面防护、支挡 430 潜在崩塌 洪下乡栗树坑村 Ⅱ 地表排水、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439 潜在崩塌 洪下乡陶波周村 Ⅲ 削方减载、支挡 高丰镇 491 崩塌 高丰镇铺头村小学 Ⅱ 监测、锚固 和 平 乡 552 滑坡 和平乡汪家山村 Ⅱ 裂缝填埋、削方减载 553 滑坡 和平乡汪家山村 Ⅱ 裂缝填埋、坡面防护 556 滑坡 和平乡上汪村 Ⅱ 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557 滑坡 和平乡上汪村 Ⅱ 地表排水、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558 滑坡 和平乡上汪村 Ⅱ 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560 滑坡 和平乡坩坑村 Ⅰ 裂缝填没、坡面防护 562 滑坡 和平乡内小岭村 Ⅰ 避让、裂缝填埋 563 滑坡 和平乡外小岭村 Ⅱ 避让、裂缝填埋、地表排水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方 案 表       表3-3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方 案 表 表3-4 防治 分期 乡镇 名称 图面 编号 灾害类型 地理位置 防治 分级 防治措施 近 期 (一) 和 平 乡 565 地面塌陷 和平乡杨塅村 Ⅱ 碎石、砂砾和水泥浆灌注封闭 567 滑坡 和平乡金家坑 Ⅰ 避让、地表排水 青山 林场 579 滑坡 青山林场洞下高村 Ⅲ 迁移、地表排水 峨 嵋 乡 587 滑坡 峨嵋乡干坑洞村 Ⅱ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590 滑坡 峨嵋乡南金坑村 Ⅱ 裂缝填埋、地表排水、支挡 592 滑坡 峨嵋乡社下杨村 Ⅱ 裂缝填埋、地表排水、支挡 597 崩塌 峨嵋乡细房村 Ⅱ 裂缝填埋、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横 港 镇 604 地面塌陷 横港镇罗家村 Ⅲ 分层填埋 606 地面塌陷 横港镇罗家村 Ⅲ 碎石、砂砾、粘土分层填埋 612 崩塌 横港镇山里卢村 Ⅱ 裂缝填埋、坡面防护 614 地面塌陷 横港镇罗家村 Ⅱ 碎石、砂砾、粘土分层填埋 623 地面塌陷 新屋周自然村 Ⅱ 分层回填 624 潜在崩塌 横港镇苍下易村 Ⅱ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638 地面塌陷 横港镇甘家山村 Ⅱ 碎石、砂砾、粘土分层填埋 642 地面塌陷 横港镇南山万村 Ⅱ 监测处理效果 643 滑坡 横港镇南山万村 Ⅱ 地表排水、支挡 647 滑坡 横港镇青华村 Ⅲ 地表排水、支挡 649 滑坡 横港镇横港村公路 Ⅱ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649 潜在崩塌 横港镇横港村 Ⅱ 裂缝填埋、坡面防护 655 崩塌 横港镇大洼垅村 Ⅱ 避让、迁移 656 潜在滑坡 横港镇大洼垅村 Ⅱ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657 崩塌 横港镇墩上村以西 Ⅲ 地表排水、支挡 659 滑坡 横港镇楼下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663 滑坡 横港镇下刘村 Ⅱ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667 滑坡 横港镇少坡山村 Ⅰ 避让、裂缝填埋               防治 分期 乡镇 名称 图面 编号 灾害类型 地理位置 防治 分级 防治措施 近 期 (一) 横 港 镇 668 滑坡 横港镇枇杷树村 Ⅱ 避让 670 滑坡 横港镇下田铺村 Ⅲ 地表排水、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乐 山 乡 675 滑坡 乐山乡乐山中学 Ⅰ 坡面防护、植树种草 690 滑坡 乐山乡肖家湾村 Ⅲ 地表排水、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范镇 718 潜在崩塌 范镇胜利水库 Ⅲ 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九 源 乡 736 潜在崩塌 九源乡坳上村 Ⅱ 坡面防护 737 潜在滑坡 九源乡郭家山村 Ⅲ 地表排水 744 潜在崩塌 九源乡潘狮垅村 Ⅱ 坡面防护 749 潜在滑坡 九源乡河湾关村 Ⅰ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桂 林 镇 817 崩塌 桂林镇洋鸡山金矿 Ⅲ 避让、地表排水 818 潜在泥石流 桂林镇洋鸡山金矿 Ⅱ 稳拦、排导 近 期 (二) 南 阳 乡 44 地面塌陷 南阳乡龙家村 Ⅲ 块石、碎石、粘土分层回填 46 潜在滑坡 南阳乡江家岭村 Ⅲ 避让   横立山乡 65 地面塌陷 横立山乡横立保村 Ⅲ 块石、碎石、粘土分层回填   夏 畈 镇 94 滑坡 夏畈镇虞家村 Ⅲ 植树种草   109 潜在崩塌 夏畈镇下屋刘家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110 滑坡 夏畈镇垄档村 Ⅲ 地表排水   流 庄 乡 116 潜在滑坡 流庄乡垄口村 Ⅲ 坡面防护   117 崩塌 流庄乡老屋张村 Ⅲ 坡面防护、植树种草   118 潜在崩塌 流庄乡老屋张村 Ⅲ 坡面防护、植树种草   白 杨 镇 191 地面塌陷 白杨镇老屋下村 Ⅲ 块石、碎石、粘土分层回填   194 地面塌陷 白杨镇老屋下村 Ⅲ 监测   197 地面塌陷 白杨镇吴家垄村 Ⅲ 水泥砂浆灌注封闭   198 地面塌陷 白杨镇曹家村 Ⅲ 块石、碎石、粘土分层回填                 地 质 灾害 防 治 方 案 表         表3-5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方 案 表 表3-6 防治 分期 乡镇 名称 图面 编号 灾害类型 地理位置 防治 分级 防治措施 近 期 (二) 白 杨 镇 199 地面塌陷 白杨镇曹家村 Ⅲ 块石、碎石、粘土分层回填 200 地面塌陷 白杨镇曹家村 Ⅲ 块石、碎石、粘土分层回填 202 滑坡 白杨镇武山坳 Ⅲ 地表排水、支挡 乐 园 乡 240 崩塌 乐园乡大泥坑村 Ⅲ 削方减载、监测 246 崩塌 乐园乡港北村 Ⅲ 监测、避让 253 泥石流 乐园乡石磊坑村 Ⅲ 避绕 509 滑坡 乐园乡余家湾村 Ⅲ 监测、支挡 511 滑坡 乐园乡黄土岸村 Ⅲ 监测、支挡 肇陈镇 307 崩塌 肇陈镇八门村 Ⅲ 削方减载 洪 一 乡 325 潜在崩塌 洪一乡白石岩村 Ⅲ 避让、削方减载 329 潜在滑坡 洪一乡岩下村 Ⅲ 植树种草 334 潜在崩塌 洪一乡官林坪 Ⅲ 削方减载 花 园 乡 375 潜在滑坡 花园乡南山下 Ⅲ 支挡 376 崩塌 花园乡南山下 Ⅲ 支挡 洪 下 乡 432 潜在崩塌 洪下乡皂角树村 Ⅲ 削方减载 440 滑坡 洪下乡北山尖 Ⅲ 植树种草 高 丰 镇 450 地面塌陷 高丰镇严家坪村 Ⅲ 停止陷坑种地分层回填 453 地面塌陷 高丰镇畈上张村 Ⅲ 停止耕种、分层回填 南 义 镇 526 潜在崩塌 南义镇王福村 Ⅲ 停止采石、坡面防护 528 崩塌 南义镇古宅畈村 Ⅲ 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544 潜在崩塌 南义镇王家铺村 Ⅲ 削方减载 544 崩塌 南义镇王家铺村 Ⅲ 削方减载 545 潜在崩塌 南义镇王家铺村 Ⅲ 削方减载 546 潜在崩塌 南义镇王家铺村 Ⅲ 削方减载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方 案 表 表3-7 防治 分期 乡镇 名称 图面 编号 灾害类型 地理位置 防治 分级 防治措施 近 期 (二) 南义镇 547 潜在崩塌 南义镇美景村 Ⅲ 避让 青山 林场 573 地面塌陷 青山林场冯家垅村 Ⅲ 块石、碎石、粘土分层回填 乐 山 乡 687 滑坡 乐山乡峨坪村 Ⅲ 地表排水、支挡 688 地面塌陷 乐山乡金家脑 Ⅲ 分层回填 九源乡 755 潜在崩塌 主白—罗家村段公路 Ⅱ 地表排水、削方减载 中 期 码头 镇 2 潜在崩塌 码头镇狮子山 Ⅲ 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23 潜在崩塌 码头镇黄沙村 Ⅲ 坡面防护、灌浆 南阳乡 50 潜在崩塌 南阳乡李家冲村 Ⅲ 坡改梯 横 立 山 乡 58 潜在崩塌 横立山乡青岭村 Ⅲ 坡改梯 59 潜在崩塌 横立山乡青岭村 Ⅱ 地表排水、裂缝填埋 黄 金 乡 73 潜在滑坡 黄金乡界首村 Ⅲ 地表排水、坡改梯 76 地面塌陷 黄金乡邓家山村 Ⅲ 分层回填 88 潜在崩塌 黄金乡曹家村 Ⅱ 地表排水 流 庄 乡 120 潜在崩塌 流庄乡新屋张村 Ⅲ 地下排水、坡面防护 124 潜在崩塌 流庄乡柯家咀村 Ⅲ 坡面防护、坡改梯 126 潜在崩塌 流庄乡毛家垄村 Ⅲ 坡面防护、植树种草 128 潜在崩塌 流庄乡聂永和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129 潜在崩塌 流庄乡朱家垱村 Ⅲ 坡面防护、坡改梯 130 潜在崩塌 流庄乡杂姓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131 潜在崩塌 流庄乡西垄戴家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132 潜在崩塌 流庄乡周易湾村 Ⅱ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方 案 表 表3-8 防治 分期 乡镇 名称 图面 编号 灾害类型 地理位置 防治 分级 防治措施 中 期 武 蛟 乡 136 潜在崩塌 武蛟乡夏家村 Ⅲ 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137 潜在崩塌 武蛟乡瓦屋钟村 Ⅲ 坡面防护、坡改梯 138 潜在崩塌 武蛟乡细屋刘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139 潜在崩塌 武蛟乡新邓村 Ⅱ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140 潜在崩塌 武蛟乡罗家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141 潜在崩塌 武蛟乡杂八湾村 Ⅱ 坡面防护、坡改梯 142 潜在崩塌 武蛟乡新屋梁村 Ⅱ 坡面防护、植树种草 145 潜在崩塌 武蛟乡郁邬陈村 Ⅲ 坡面防护 146 潜在崩塌 武蛟乡下朱村 Ⅲ 坡面防护、植树种草 149 潜在崩塌 武蛟乡靠背曹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150 潜在崩塌 武蛟乡刘湾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152 潜在崩塌 武蛟乡茅屋下村 Ⅱ 植树种草、坡面防护 154 潜在崩塌 武蛟乡涂家村 Ⅲ 坡面防护、坡改梯 155 潜在崩塌 武蛟乡灌湖李村 Ⅱ 坡面防护、植树种草 156 潜在崩塌 武蛟乡老屋蔡村 Ⅲ 坡面防护、植树种草 157 潜在崩塌 武蛟乡老屋蔡村 Ⅲ 削方减载、植树种草 158 潜在崩塌 武蛟乡老屋蔡村 Ⅲ 坡面防护、植树种草 159 潜在崩塌 武蛟乡老屋蔡村 Ⅲ 坡面防护、植树种草 160 潜在崩塌 武蛟乡下李村 Ⅱ 削方减载、剖面 162 潜在崩塌 武蛟乡雷夏村 Ⅱ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163 潜在崩塌 武蛟乡李洋湖村 Ⅲ 坡面防护、植树种草 166 潜在崩塌 武蛟乡新屋雷村 Ⅲ 地表排水、削方减载 167 潜在崩塌 武蛟乡新屋雷村 Ⅲ 削方减载、植树种草 白 杨 镇 175 潜在崩塌 白杨镇邱家村 Ⅲ 坡面防护、植树种草 176 潜在崩塌 白杨镇塔咀李村 Ⅱ 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179 潜在崩塌 白杨镇清树林村 Ⅲ 坡面防护、植树种草 182 潜在崩塌 白杨镇龙垱村 Ⅱ 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方 案 表 表3-9 防治 分期 乡镇 名称 图面 编号 灾害类型 地理位置 防治 分级 防治措施 中 期 白 杨 镇 183 潜在崩塌 白杨镇茅坪村 Ⅲ 坡面防护、植树种草 184 潜在崩塌 白杨镇茅坪村 Ⅲ 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185 潜在崩塌 白杨镇茅坪村 Ⅲ 避让 186 潜在崩塌 白杨镇杀马坑村 Ⅲ 坡面防护、坡改梯 196 地面塌陷 白杨镇寺上周村 Ⅲ 监测 203 崩塌 白杨镇白杨畈金矿 Ⅲ 监测 205 地面塌陷 白杨镇武山坳 Ⅲ 水泥、砂浆封闭回填 乐 园 乡 248 崩塌 乐园乡下棚村 Ⅲ 监测、支挡 249 崩塌 乐园乡北山下村 Ⅱ 坡面防护 251 潜在崩塌 乐园乡柯源口村 Ⅲ 工程治理 260 潜在崩塌 乐园乡余家村 Ⅲ 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263 潜在崩塌 乐园乡南山下村 Ⅲ 监测、工程治理 501 潜在崩塌 乐园乡新屋下村 Ⅲ 工程治理、生物治理 502 潜在崩塌 乐园乡新屋下村 Ⅲ 削方减载 503 潜在崩塌 乐园乡白畈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504 潜在崩塌 乐园乡刑家村 Ⅲ 监测、工程治理 505 潜在滑坡 乐园乡刑家村 Ⅲ 坡面防护、植树种草 506 潜在滑坡 乐园乡刑家村 Ⅲ 坡面防护、植树种草 507 潜在滑坡 乐园乡桑园村 Ⅲ 坡面防护、植树种草 510 潜在滑坡 乐园乡黄土岸村 Ⅲ 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512 潜在崩塌 乐园乡邹家村 Ⅲ 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514 潜在崩塌 乐园乡黄沙坑村 Ⅲ 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515 崩塌 乐园乡港北村 Ⅲ 坡面防护、植树种草 肇 陈 镇 287 地面塌陷 肇陈镇新屋下村 Ⅱ 分层回填 293 潜在崩塌 肇陈镇石岭下村 Ⅲ 监测、工程治理 洪 一 乡 314 潜在崩塌 洪一乡大块地村 Ⅲ 监测、工程治理 322 潜在崩塌 洪一乡朱湾村 Ⅲ 植树种草 326 潜在崩塌 洪一乡余家山村 Ⅲ 工程治理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方 案 表 表3-10 防治 分期 乡镇 名称 图面 编号 灾害类型 地理位置 防治 分级 防治措施 中 期 花 园 乡 360 潜在崩塌 花园乡吴坑口村 Ⅱ 地表排水、支挡 362 潜在崩塌 花园乡大坑口村 Ⅱ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363 崩塌 花园乡大坑口村 Ⅲ 坡面防护、支挡 364 潜在崩塌 花园乡源头村 Ⅲ 坡面防护、支挡 366 崩塌 花园乡上冲村 Ⅱ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367 潜在崩塌 花园乡中冲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368 潜在崩塌 花园乡龚家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369 潜在崩塌 花园乡湖田湾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371 崩塌 花园乡黄坑村 Ⅲ 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373 潜在滑坡 花园乡黄荆坪村 Ⅲ 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381 崩塌 花园乡箬坑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384 滑坡 花园乡田畈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387 潜在滑坡 花园乡南屏山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388 潜在滑坡 花园乡界岭村 Ⅲ 避让、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389 潜在滑坡 花园乡罗罐柯村 Ⅲ 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391 潜在崩塌 花园乡杨大塘村 Ⅲ 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394 潜在崩塌 花园乡油市岭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399 潜在崩塌 花园乡查家冲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400 潜在崩塌 花园乡明吾山村 Ⅲ 坡面防护、支挡 402 潜在崩塌 花园乡泥塘山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大 德 山 林 场 408 潜在崩塌 大德山林场山里头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410 潜在崩塌 大德山林场小南坑村 Ⅱ 坡面防护、支挡 411 潜在崩塌 大德山林场坳下村 Ⅱ 坡面防护、支挡 413 潜在崩塌 大德山林场芦塘村 Ⅱ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417 滑坡 大德山林场黄鹰尖 Ⅲ 支挡、植树种草 419 地面塌陷 大德山林场内港村 Ⅲ 分层回填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方 案 表 表3-11 防治 分期 乡镇 名称 图面 编号 灾害类型 地理位置 防治 分级 防治措施 中 期 洪 下 乡 424 潜在崩塌 洪下乡何家祠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425 潜在崩塌 洪下乡冯家铺村 Ⅲ 削方减载、支挡 426 潜在崩塌 洪下乡新港村 Ⅲ 地表排水、削方减载 427 潜在崩塌 洪下乡大屋张村 Ⅲ 削方减载 434 潜在滑坡 洪下乡下刘村 Ⅲ 削方减载、支挡 436 崩塌 洪下乡外石洋村 Ⅲ 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438 潜在崩塌 洪下乡张家铺村 Ⅲ 支挡 441 潜在崩塌 洪下乡洞下李村 Ⅲ 锚固 443 潜在滑坡 洪下乡北山洞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445 潜在崩塌 洪下乡黄家村 Ⅱ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高 丰 镇 457 潜在滑坡 高丰镇陈家湾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478 潜在崩塌 高丰镇徐家村 Ⅲ 削方减载 492 潜在崩塌 高丰镇毕家堪力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497 潜在崩塌 高丰镇分水坳村 Ⅱ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498 潜在崩塌 高丰镇王家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500 潜在崩塌 高丰镇杂姓湾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516 潜在滑坡 高丰金矿露天采场 Ⅲ 避让 南 义 镇 519 潜在崩塌 南义镇小坳村 Ⅲ 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524 潜在崩塌 南义镇拼头水库 Ⅲ 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527 潜在崩塌 南义镇王福村 Ⅲ 避让 和 平 乡 554 崩塌 和平乡清汪家山村 Ⅲ 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555 潜在崩塌 和平乡肥珠塘村 Ⅲ 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568 崩塌 和平乡易家山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方 案 表 表3-12 防治 分期 乡镇 名称 统一 编号 灾害类型 地理位置 防治 分级 防治措施 中 期 青 山 林 场 576 滑坡 青山林场中港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578 潜在滑坡 青山林场邓家坪村 Ⅲ 地表排水、支挡 峨 嵋 乡 584 滑坡 峨嵋乡范田源村 Ⅲ 坡面防护、植树种草 585 潜在崩塌 峨嵋乡杨树港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588 潜在崩塌 峨嵋乡干坑洞村 Ⅱ 地表排水、削方减载 589 潜在滑坡 峨嵋乡南金坑村 Ⅱ 地表排水、削方减载 594 崩塌 峨嵋乡老屋里村 Ⅲ 监测、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594 潜在崩塌 峨嵋乡老屋里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横 港 镇 602 地面塌陷 横港镇何子山水库 Ⅲ 块石、碎石、粘土分层回填 603 地面塌陷 横港镇聂家山村 Ⅲ 分层回填 608 潜在崩塌 横港镇上沙湾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632 潜在崩塌 横港镇山里雷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633 潜在崩塌 横港镇山里雷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642 滑坡 横港镇南山万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644 滑坡 横港镇南山万村 Ⅲ 植树种草 645 潜在滑坡 横港镇南山万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646 潜在滑坡 横港镇南山万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658 潜在崩塌 横港镇墩上村 Ⅲ 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661 崩塌 横港镇上坪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662 滑坡 横港镇上坪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664 滑坡 横港镇杨林村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665 潜在崩塌 横港镇杨林村 Ⅲ 地表排水、削方减载 669 潜在崩塌 横港镇枇杷新村 Ⅱ 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方 案 表 表3-13 防治 分期 乡镇 名称 图面 编号 灾害类型 地理位置 防治 分级 防治措施 中 期 乐山乡 676 地面塌陷 乐山乡左家村 Ⅲ 分层回填 范 镇 703 崩塌 范镇芦泉水库 Ⅲ 坡面防护 717 潜在崩塌 范镇上徐村 Ⅲ 地表排水、削方减载、支挡 九 源 乡 725 滑坡 九源乡中源小学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726 滑坡 九源乡卓山下村 Ⅲ 坡面防护、植树种草 729 滑坡 九源乡横冲村 Ⅱ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734 潜在崩塌 九源乡牮楼下村 Ⅲ 坡面防护、植树种草 741 潜在滑坡 九源乡民兵水库 Ⅲ 裂缝填埋 745 潜在滑坡 九源乡潘狮垅村 Ⅲ 工程治理 751 潜在滑坡 九源乡主白段 Ⅲ 地表排水、削方减载 752 潜在崩塌 九源乡主白段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洪岭乡 763 地面塌陷 洪岭乡杨泉水库 Ⅲ 监测 桂 林 办 事 处 793 潜在崩塌 桂林镇站前居委会 Ⅲ 地表排水、坡面防护 797 潜在崩塌 桂林镇毫主张村 Ⅱ 削方减载、坡面防护 799 潜在崩塌 桂林何家垅村 Ⅱ 工程治理 807 崩塌 桂林镇李家坳村 Ⅲ 地表排水、植树种草               瑞昌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征及防治措施一览表 表4 防治 分期 图面 编号 地 理 位 置 灾 害 类 型 规模 等级 危害 等级 危 险 性 危 害 性 特 征 防治措施 监测人 责任人 急 需 治 理 21 码头镇 黄沙村 滑坡 小 (一) 型 较 大 级 自然坡度60—80°,1998年汛期因强降雨及长江长时间高水位浸泡而引发滑坡, 1999年、2001年春节前后相继滑动,造成12栋居民房屋及6214水厂、航运公司、 油库围墙发生裂缝,其中2栋民房倒塌。后缘拉张裂缝位于菜地中,现已填埋。滑体上 错台发育,房屋位于滑体上,前缘面临长江,汛期、暴雨、长江高水位浸泡、冲刷可 诱发滑坡,严重威胁未迁走住户的人身安全。 监测避让 搬迁 董洪清 董垂主 32 双下桥 自然村 乡公路 滑坡 小 一 型 一 般 级 为土质滑坡,坡度较陡为50°,控滑结构面为覆盖层与基岩接触面。目前处于基本 稳定状态,将来有复活的可能性。威胁村级公路过往车辆及行人安全。 地表排水 坡面防护 36 南阳乡严 畈村外严 自然村 地面 塌陷 小 型 较 大 级 本塌陷群由6个岩溶塌陷坑组成,其余5个塌洞均已回填。陷坑群体呈群集式分布, 口径3—5m,深度5—10m。6个陷坑有2个危及居民房屋,其中有1个位于严春方家中。 其余4个位于菜地。严春方家1991年6月发生塌陷,回填后1998年再次发生,导致墙 体发生裂缝,宽3—4cm,长3—5cm,活动趋增强,严惩威胁庐房屋及周边人身、财产 安全。 块石、碎石 粘性土分层 回填 宋茂林 周庆宽 61 青岭村 南山脚下 居民点 地面 塌陷 小 型 一 般 级 属溶洞型塌陷,1958年开始发生,回填后于1972年再次发生,此后未采取治理措施。 现在塌陷坑呈长条形,长60m,宽40m,深3m,位于居民点空基处,对周边房屋及人员 构成威胁。 避让 曹钟茂 代仪发 63 五房宕 自然村 居民点 地面 塌陷 中 型 一 般 级 属溶洞型塌陷,由3个陷坑组成群体,单坑口径1—15m,深3—20m,于98年6月 发生,塌陷群距房屋较近,位于民房处的陷坑已回填,但不规范,位于旱地中的2个陷坑 未处理,对村民及房屋等构成威胁。 块石、碎石 粘性土 分层回填 曹祥西 曹聂良 67 芦塘村 小学附近 地面 塌陷 中 型 一 般 级 属溶洞型塌陷,由4个陷坑组成群体,陷坑直径3—15m,深2—15m,1983年6月开 始发生,盛发于1987—1994年5月,毁房1间。陷坑已简易回填,该塌陷群位于芦塘小学 附近,目前小学宿舍墙体可见长3m,宽3cm的裂缝,威胁学生安全。 块石、碎石 粘性土 分层回填 陈良水 杜龙炳 85 郭家新村 6214 厂区 滑坡 小 一 型 一 般 级 为土质滑坡,控滑结构面为覆盖层与基岩接触面,1998年5发生滑动,未造成损失, 目前该滑体土质疏松、裸露,后缘陡坎土体崩塌严重预测有复活的可能,威胁前缘3户居民 的人身、财产安全。 地表排水 植树种草 郭在喜 郭在喜 86 黄鸭泉 自然村 背后 滑坡 小 (一) 型 一 般 级 为土质滑坡,控滑结构面为覆盖层与基岩接触面,控滑结构面倾角较陡,1998年6月 发生滑动,冲毁房屋1栋,目前后缘具深1m、宽7cm的拉张裂缝,预测其稳定性差。威胁 滑体及前缘3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裂缝填没 植树种草 柯于礼 雷在裕 瑞昌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征及防治措施一览表 续表4 防治 分期 图面 编号 地 理 位 置 灾 害 类 型 规模 等级 危害 等级 危 险 性 危 害 性 特 征 防治措施 监测人 责任人 急 需 治 理 01 铜岭 钢铁厂 潜在 泥石 流 巨 型 较 大 级 该尾矿库由内、外坝组成,全长300m,宽约150m,高约20m,方量90万立方。 坝体由含碎石粉质粘土构成,密实性差,碎石含量约30%,施工中未夯实,坝腰比较 单薄,坝体稳定性差。目前坝内废渣已距坝顶约1m,且内坝溢洪道已淤塞,洪水期 排水不畅易引起内、外坝崩溃,威胁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稳堤排导 周宇林 周宇林 177 楼下周 自然村 前稻田中 地面 塌陷 中 型 一 般 级 系武山铜矿抽水诱发的溶洞型塌陷群,由大小不等的20个陷坑组成,单坑口径 2—10cm,深度2—5cm,变形面积计475.50m2,其发生于1989年5月,盛发于98年 5月—99年7月,毁田20亩、毁房2间。住宅区已基本治理,农田区未处理,威胁村 民生命财产安全 块石、碎石 粘土分层 回填 周明富 周明喜 193 白杨镇黄 桥农中 地面 塌陷 小 型 较 大 级 该塌陷群由2个岩溶塌陷组成,面积0.01km2,塌陷坑口大致呈圆形,口径5— 8m,深度3—20m。1997年9月开始出现塌陷,致使该校门口房屋毁坏,回填处理后 1999年、2000年又相继发生,造成传达室、学生、教工宿舍楼、教师办公楼等建筑物 墙体产生裂缝,1999年4月农中迁校,汛期塌陷仍有复活的可能。 避让迁移 江山 江园生 202 武山坳 西山坡 滑坡 中 型 一 般 级 该滑坡为土质滑坡,滑床为S1l粉砂岩。1985年发生滑动。目前后缘拉张裂缝发育 滑体在降雨作用下易受地表径流冲刷破坏,再次复活。 地表排水 支挡 204 吴家金矿 露天采场 滑坡 大 型 较 大 级 该点为岩质滑坡,于1998年6月发生,以后历年汛期仍继续滑动。滑体为志留系 风化泥质粉砂岩及第四系松散层,后缘主滑壁明显高5—10m,呈线状。滑体前缘为吴 家金矿露天采场采坑及乡级公路。目前该矿露天采场正在生产。给采场作业工人生命 安全造成威胁。 监测避让停 止采矿活动 支挡 管洪根 高根平 439 陶波周自 然村附近 乡公路 潜在 崩塌 中 型 一 般 级 系公路改造形成。高15—18m,坡角72°,岩为粉砂岩,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 未护坡。遇暴雨易发生碎块石崩落,危及过往车辆及行人的安全。 削方减载 支挡 440 北山尖 自然村 附近 滑坡 小 一 型 一 般 级 为碎块石滑坡,滑床为砂岩,其节理裂隙发育,98年4月16日发生滑动,冲毁山 林60亩,滑体于舍部堆积6m高并横拦于沟谷中,形成“大坝”。堆积物松散,遇暴雨 易转化为小型泥石流,危及山林和农田。 植树种草 453 畈上张 自然村 耕地中 地面 塌陷 中 型 一 般 级 属溶洞型塌陷,由3个陷坑组成群体,单坑口径为3.5—5m,深2—2.5m。呈近东 西向排列。下伏基岩为T1j灰岩,塌陷始发于1985年5月,盛发于1995年5月—1998 年6月,最近一次发生于1999年7月。陷坑未作任何治理,威胁农田及耕种村民安全。 停止耕种 分层回填 560 和平乡和 平村坩坑 自然村 滑坡 小 (一) 型 较 大 级 自然坡度25°,1998年汛期发生滑动,造成17间房屋被毁,部分房屋墙体 开裂。后缘主裂缝宽30cm,滑体台阶发育,呈阶梯状。居民房屋位于滑坡前缘。 雨季滑坡体有继续活动的可能,危及村民安全。 裂缝填没 地表排水 地面防护 邹庆禄 邹庆大                     瑞昌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征及防治措施一览表 续表4 防治 分期 图面 编号 地 理 位 置 灾 害 类 型 规模 等级 危害 等级 危 险 性 危 害 性 特 征 防治措施 监测人 责任人 急 需 治 理 562 和平乡和 平村内小 岭自然村 滑坡 小 (一) 型 较 大 级 本滑坡群由2个浅层土质滑坡体组成,其相距为5—10m。村民房屋位于滑体上,1964年 雨季首次滑动,1998年、1999年汛期又相继发生,累计摧毁7栋房屋。主滑坡后缘主裂缝宽 30cm,附近有一系列圆形、不规则的小塌洞,滑体上错台发育,主滑壁高1m,房屋后陡坎处 雨季渗透冒黑水,前缘有小水沟穿过,雨季该滑坡可能复活,威胁村民生命安全。 避让 裂缝填没 柯柏彩 邹庆大 563 外小岭 自然村 居民点 滑坡 小 一 型 一 般 级 为土质滑坡,98年5月发生滑动,毁房4栋,目前后缘见拉张裂缝,滑体处于不 稳定状态,遇暴雨易复活,威胁3户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避让 裂缝填没 地表排水 柯遐义 邹庆大 567 和平乡程 家村金家 坑自然村 滑坡 小 (一) 型 较 大 级 自然坡度31°,19户居民房屋位于滑体前缘,1973年开始发生滑动,1999年6 月下旬后缘出现拉张裂缝,8月1日滑动。2000年汛期、2001年5月底又相继滑动, 共摧毁房屋28间。滑体上错台较多,具马刀树,前缘坡脚雨季渗冒混水,雨季滑坡 可能复活,严重威胁滑坡前缘村民生命安全。 避让 地表排水 范春林 金开武 590 峨嵋乡峨 光村南金 坑自然村 滑坡 小 (二) 型 较 大 级 自然坡度52°,1990年雨季斜坡后缘开始出现拉张裂缝,1998年、1999年相继 出现后缘主裂缝,宽约3cm,主滑壁高约10cm,前缘舌部出现土层剥、坠落,并前移 摧毁房屋1间,屋后陡坎有泉点,每逢大雨渗透冒混水。居民房屋位于滑坡体上。前 缘有小水沟穿过。持续强降雨滑坡可能复活,危及村民安全。 裂缝填没 地表排水 支挡 周礼强 周礼强 606 罗家村渡 槽南至青 山公路旁 地面 塌陷 中 型 一 般 级 系采煤引起的冒顶型塌陷,该塌陷呈长条形,长45m,宽13m,深>2m,1998年 上半年发生塌陷,时公路中断3天,后对公路处塌陷已用块石回填,但对公路之外部分 仍未处理,对路仍存在威胁。 块石、碎石 砂砾、粘土 分层回填 罗东生 温和平 614 罗家村东 南山上渡 槽旁 地面 塌陷 中 型 一 般 级 系采煤引起的冒顶型塌陷群,于2000年上半年发生。位于引水渡槽下,桥墩附近 该塌陷群由5个陷坑组成,单坑形态以圆形为主,口径3—15m,深2—5m,呈长列式 排列,排列方向与渡槽延伸相同,个别桥墩已发生变形、挪位。陷坑未作任何处理,威 胁100余米渡槽安全及下游农田的灌溉。 块石、碎石 粘土 分层回填 罗桓洪 温和平 623 新屋周 自然村 居民点 地面 塌陷 中 型 一 般 级 系采煤引起的冒顶型塌陷群,由3个长方形既然如此坑组成,长11—48m,宽3—7m,深1.5 —10m,呈长裂式排列,始发于84年,盛发于87、88年,最后明显变形于98年。塌陷迫使该居 民点北迁,并中断公路3个月,日前塌陷区尚有一栋房屋,墙体具裂缝。还有2个陷坑未填埋。 分层回填 638 甘家山村 近公路处 地面 塌陷 中 型 一 般 级 系采煤引志的冒顶型塌陷,1978年于公路边田中发生长30m、宽10m,深0.2m的 下沉,附近房屋见有裂缝,对9间房屋构成威胁。 碎石、砂 砾、粘土 分层填埋 范国光 雷火 649 横港自然 村西省级 公路旁 潜在 崩塌 中 型 一 般 级 系公路改造形成,为斜向坡,坡高33m,倾角72°,岩石为砂岩,节理裂隙、卸 荷裂隙发育,岩石多呈松散碎块状,99年汛期局部发生滑动,毁坏护坡石坝。目前后 缘见3—4cm宽拉张裂缝,遇暴雨易发生崩塌,危有公路及行人的安全。 地表排水 坡面防护 周水松 温瑞基                     瑞昌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征及防治措施一览表 续表4 防治 分期 图面 编号 地 理 位 置 灾 害 类 型 规模 等级 危害 等级 危 险 性 危 害 性 特 征 防治措施 监测人 责任人 急 需 治 理 667 横港镇红 星村少坡 山自然村 滑坡 小 (一) 型 较 大 级 自然坡度43°,有12户房屋位于滑体上,1949年局部滑动,毁房3栋,60年代 中期相继滑动毁房一栋,1994年、2001年4月又相继出现后缘拉张裂缝,滑坡周界明 显,呈“U”形,自1993年上半年以来,房屋墙体、地面出现裂缝,宽者达5—6cm, 局部地段房屋地面隆起。该滑坡在雨季仍将可能继续活动,危及村民生命安全。 避让 裂缝填没 余传新 刘明华 668 横港乡 枇杷村 滑坡 中 型 一 般 级 浅层土质滑坡,滑床为S2X粉砂质泥岩,98年汛期发生滑动,后缘耕地中出现拉张裂 缝,主滑壁高0.50m,毁房12间,直接损失4万元。至调查时该村已搬迁,尚有5户因新 居未落成未搬。目前滑体前部房屋具裂缝,滑体遇暴雨将复活,威胁未及时迁走的村民安 全。 迅速搬迁 675 乐山乡 乐山中学 滑坡 小 (二) 型 较 大 级 人工切坡56°,上覆第四系残坡积松散层,下伏三迭系大治钙质页岩及薄层灰岩, 2000年汛期土体下滑,毁坏教室一间,现于原处重建,其地灾隐患尚未治理。汛期还可 能活动威胁前缘教室师生人身安全。 坡面防护 植树种草 张吉华 任开强 687 峨坪村 乐山垅 滑坡 小 一 型 一 般 级 为流动型土质滑坡,1998年6月在强降雨的冲刷下发生流动变形,形成的泥沙被前 缘流水带入下游张湾水库,造成淤塞。滑坡两侧具拉张裂缝,滑体上发育多条纵向冲沟, 前缘水沟未砌石护坡,遇雨水粉质粘土仍将随水流至水沟而带到张湾水库,淤塞库容. 地表排水 支挡 755 主白—罗 家村段 公路 潜在 崩塌 中 型 一 般 级 系修公路切坡引起,地层岩性为S1q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岩石节理裂隙发育,较为破碎, 卸荷裂隙宽0.3—5cm,裂隙面夹有泥质。斜坡未护坡,易发生崩塌,威胁公路及往来人员 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表排水 削方减载 817 洋鸡山 金矿露 天采坑 崩塌 中 型 一 般 级 该崩塌位于洋鸡山金矿露天采场,1995年4月开始发生崩塌,以后第年遇雨复活,滑 体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岩,次为第三系红色砂砾岩,岩石破碎,遇小雨即发生滑动。目前 露天采场已停采,但坑采坑道出口位于该露天采场下部,对出入人员构成威胁。 避让 地表排水 张怀生 张代春 818 洋鸡山 金矿尾 矿库 潜在 泥石 流 巨 型 一 般 级 该潜在泥石流位于洋鸡山金矿尾矿库,坝高14m,现尾砂已堆满,方量达52万立方米 坝体较为单薄,如遇暴雨有溃堤毁田,危及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险。 稳拦 排导 陈友凤 张代春 近 期 治 理 65 横立保 自然村 山上 地面 塌陷 中 型 一 般 级 属溶洞型塌陷,呈长条形,面积800m2,深>10m,下伏基岩为P1m灰岩,发生于 86年6月未作规范处理,塌陷区位于远离居民点的山上。 块石、碎石 粘土 分层回填 94 虞家自然 村附近 滑坡 小 一 型 一 般 级 为土质滑坡,发生于300年前,滑床为P1m结核状灰岩,目前滑坡体表层植被发育, 临空面高差小,无明显变形迹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植树种草                     瑞昌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征及防治措施一览表 续表4 防治 分期 图面 编号 地 理 位 置 灾 害 类 型 规模 等级 危害 等级 危 险 性 危 害 性 特 征 防治措施 监测人 责任人 近 期 治 理 110 垄土当 自然村 附近 滑坡 小 一 型 一 般 级 该滑坡为土质坡,控滑结构面为覆盖层与基岩接触面,控滑结构面倾角较缓,目前 无明显变形迹象,牌基本稳定状态。 地表排水 194 老屋下 自然村 旱地 地面 塌陷 中 型 一 般 级 系武山铜矿抽水诱发的溶洞型塌陷,位于远离居民点地耕地中,塌陷坑呈圆形,直径 12m,深>10m,发生于89年6月,毁田1亩,陷坑已作简易处理。 监测 198 曹家自 然村地 中 地面 塌陷 中 型 一 般 级 系武山铜矿抽水诱发的溶洞型塌陷,位于旱地中,塌陷坑呈圆形,直径6m,深5m,发 生于96年5月,简易回填后于2000年再次发生,此后未回填。 块石、碎石 粘土 分层回填 199 曹家自 然村居 民点 地面 塌陷 中 型 一 般 级 系武山铜矿抽水诱发的溶洞型塌陷群,由3个陷坑组成,单坑口径2—15m,深度5—10m, 塌陷发生于1990年6月,盛发于95年5月—98年6月,毁田3亩,毁房2间。个别陷坑回填后又发生,目前未治理,土地荒芜,居民已避让,对农田仍有威胁。 块石、碎石 粘土 分层回填 203 白杨畈 银金矿 崩塌 中 型 一 般 级 该崩塌体与露天采场边界相衔接,1989年6月发生崩塌,崩塌体为S1l粉砂岩,采坑边坡角70°,高差40m,坡面有剥、坠落现象。目前矿山已停采并开始回填。 监测中期                     第六章  实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保证措施 6.1   群测群防网络监测系统的建立与运行 6.1.1   表3中选定的应采取监测措施的灾点应作为群测群防的基本监测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其它一些地段(如靠山建房,切坡建房地段,水库等)也可建立监测点。 6.1.2  监测预报的方法与要求按照本报告第四章第一节所述方法与要求进行。区内监测点目前均需进行宏观监测,即定时观测或测量灾害(隐患)变形破坏的水平和垂直位移,观察滚石、掉块、地陷、地下水露头(泉)、地表水的量变与色变、地动、地音、地面建筑或树木的位移等。 6.1.3  监测责任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单位与个人,监测点(地段)所在乡、镇、村和有关单位的行政长官为监测责任人,在他们的领导下,成立监测组,监测由受危害(威胁)的居民或有关单位的群测人员组成。建立具有岗位责任制,逐级签定责任书的群测群防网络,参见图1。 6.1.4  由专业技术人员对监测责任人、监测组成员和群众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监测预报方法及有关应急防灾救灾措施。 6.1.5  建立地质灾害速报制度,按国土资发[1998]15号文附件二“地质灾害速报制度”执行。保证监测信息的及时反馈和收集汇总,上报到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综合整理分析,然后再上报到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 6.1.6  经监测有重大险情发生时,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应立即采取应急救灾或防灾减灾措施,同时应立即报告省、市、县政府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派出专业人员赴现场协助监测和指导防灾救灾。 6.2  综合性保证措施 6.2.1组织领导措施 (1)地质灾害防治须实行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 (2)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水利、农林、交通、矿山城建等)对本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实行管理。 (3)建立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管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工作的市长任组长,统一领导协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4)建立以市为基础的市、乡、村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落实防灾责任制。 6.2.2行政管理措施 (1)认真贯彻执行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及相应的法律、法规。 (2)强化各项地质灾害防治的预防性。 1)实行预报制度。根据每年汛期地质灾害防灾情况,在规划的基础上,每年对地质灾害发生情况进行补充调查、制定下一年新的地质灾害防灾预案; 2)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特别是重点防治区内进行各项工程建设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结果必须经省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认定。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3)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从事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各种工程建设活动。 (4)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边界上设立明显的警示标语。 (5)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视制度和灾情快报制度。 (6)在全市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培训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高全民防治地质灾害的意识和知识水平。 6.2.3技术及资金保证措施 (1)主要由自然作用形成的地质灾害,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治理和受益者合理负担部份费用;主要由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由诱发者承担治理责任。地质灾害治理责任由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界定。 (2)对规模及危害性较大的重大地质灾害点,应积极进行工程治理;对大多数规模及危害性较小的地质灾害点,应进行简易工程治理,并加以监测。对规模及危害都较严重,而工程治理费用又高于搬迁费用的地质灾害点,应采取避让和组织转移搬迁。 (3)市、乡(镇)政府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自力更生,多方筹资,增加防灾减灾投入。 (4)对重大地质灾害危险点的治理,由市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市国土行政主管部门或治理责任人)组织治理方案可行性论证,报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实施。制定可行性报告时需要勘查的,必须进行勘查。 第七章   预期效果 通过全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并制定全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预期将达到如下效果: 7.1  基本查清了本市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圈定出地质灾害易发地区,查明了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点及可能的危害程度,目前灾害体的稳定状况等,较大地提高全市干部群众对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认识,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管理办法,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将灾害监测工作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单位、个人。 7.2  通过防治规划的逐步实施,造成灾害威胁的地质灾害体得到有效治理。通过采取避让、工程治理、生物治理和监测预报等措施,灾害威胁逐步解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7.3  在今后的工程建设中,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的工程得到有效的控制,提高了抵御地质灾害威胁的能力,禁止任何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工程建设活动。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形成制度。 7.4  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因切坡建房引发地质灾害,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现象得到遏制,大量减少由此引发的经济损失。达到减灾即是增效的目的。 7.5  防治规划的实施,使311个地质灾害点的灾情得到控制或逐步解除,避免财产损失546.37万元,避免人员伤亡736人。
/
本文档为【江西省瑞昌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