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美学论文试论羌族服饰与刺绣的美学意义及重建策略

2018-01-05 7页 doc 21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1406

暂无简介

举报
美学论文试论羌族服饰与刺绣的美学意义及重建策略美学论文试论羌族服饰与刺绣的美学意义及重建策略 试论羌族服饰与刺绣的美学意义及重建策略 试论羌族服饰与刺绣的美学意义及重建策略 范 欣(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摘 要 通过对汶川重灾区受灾情况的实地调查,尤其对于羌族服饰、刺绣及传承人的深入了解,我们认为地震灾区的重建不仅需要物质重建,更需要信心重建和美学重建。本文以美学重建作为研究核心,探讨有关地震灾区美学重建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 美学重建 羌族历史 羌族服饰和刺绣 传承人 保护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美学论文试论羌族服饰与刺绣的美学意义及重建策略
美学论文试论羌族服饰与刺绣的美学意义及重建策略 试论羌族服饰与刺绣的美学意义及重建策略 试论羌族服饰与刺绣的美学意义及重建策略 范 欣(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摘 要 通过对汶川重灾区受灾情况的实地调查,尤其对于羌族服饰、刺绣及传承人的深入了解,我们认为地震灾区的重建不仅需要物质重建,更需要信心重建和美学重建。本文以美学重建作为研究核心,探讨有关地震灾区美学重建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 美学重建 羌族历史 羌族服饰和刺绣 传承人 保护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784(2010)02-0010-04 2009年7月,受汶川县委宣传部委托,我们参与了“汶川灾后科学重建课题”的调查及研究。 这次课题的考察线路是成都———映秀———汶川(羌锋寨、雁门萝卜寨)———茂县(羌绣庄、永和地区)———成都。 汶川大地震之后,羌族服饰与羌族刺绣得到各地学者的持续关注,这种善意的关注促进了羌族服饰与羌族刺绣的保护和开发。对于震区受灾民众,尤其包括汶理茂及北川地区羌族聚居地来说,恢复其灾后重建信心极其重要。当前绝大多数研究仍然集中对物质家园的灾后重建项目之中,而疏于其精神上的重建与恢复———精神上的重建应集中对于美学重建及人文关怀之上。因此,对于地震灾区的重建应包含:美学重建,信心重建,家园重建。 在美学概念上的重建,我们把其界定于羌族服饰与羌族刺绣上的美学重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因此,研究注重物质方面的应用,而缺乏文化美学方面和人文关怀即对传承人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而文化和传承人才是我们羌族服饰与羌族刺绣得以长远发展的根本和基础,缺少文化和传承人的发展会失去其内在的灵魂和魅力。我们对羌服和羌绣的保护必须建立在热爱珍惜固有文化的基础之上,必须对其文化内涵、历史沿革、产生背景及工艺特色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研究,运用于现代生活。 一、羌族服饰与羌族刺绣的延承历史 岷江上游的羌族是大西北迁徙而来的古羌人,这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所历经的沧桑在世界上是少有的。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称古羌人是“一个向外输血的民族”。对于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他们的服饰和刺绣饱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记载着这个民族成长、发展、迁徙的艰难岁月和历程,成为历史的载体。 (一)在历史长河中羌族服饰与刺绣的文化特征 亘古未变羌族刺绣图案是在继承了古羌文化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如羌族服饰的领口、袖口、衣襟、托肩处的装饰花纹与姜维城出土的5000多年前的彩陶纹样相似。因此,民间称之为“缸钵边”。羌族男子肚兜(俗称“裹肚”)上的纹饰与龙溪出土的西周酒器“青铜垒”上的饕餮纹相似。 虽然在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以及各民族相互的渗透中融入了新的文化因子,但整体上现今羌民族服装仍保留着古羌人传统的文化信仰和精神追求。 ?崇敬羊的特征 古羌人以羊为图腾,有崇拜羊的习俗。直到现在羌族人的一生以及他们的服饰、刺绣均离不开对羊崇拜这个主题。 2?崇尚白的特征 羌族民间流传着《羌戈大战》的英雄史诗,讲述了羌人祖先在迁徙到岷江流域时遇到凶残的戈基人,在天神的帮助下,以白石为武器战胜了戈基人。因此,羌人祭祀白石为神灵,称白石为“俄鲁比”,家家户户将白石供奉在屋顶或村寨前代表着十二个神灵。 3?崇拜火的特征 羌人不仅家家户户都有火塘,并且视之为最圣洁、最重要的地方。 对火的崇拜也表现在服饰和刺绣上。“云云鞋”上绣的“云云纹”实为“火镰纹”,”云云鞋”的鞋跟两边各一对火红的火镰纹,脚尖火镰纹变化为云纹图案。这些图案也常常出现在羌人背心和长衫上。男性的传统服饰腰带上必须挂一个小火镰成为重要的装饰品。 4?尊重太阳的特征 羌人把太阳神列为众神之首。节庆和羌历年时要献“太阳镆”并唱颂歌“喊太阳”,以感谢太阳给大地的光明和温暖。在羌族服饰与羌族习俗中也充分显示了羌人对太阳崇拜的心理。羌人织花带是男女均要拴在腰间的重要饰品,上面主要纹样是“万字纹”,是代表着太阳的符号。 (二)羌族服饰、羌族刺绣的审美特征 对羌族服饰与羌族刺绣审美观念和审美特征的探索与研究,有利于我们认识羌民族体现出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并加深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特质的认识和理解。 1?博大、雄伟、壮丽之美 古羌人长期生活在天高地广的大草原,后又迁徙到高山险峻、江河急流的川西北岷江流域,这样的环境给人以雄伟壮丽审美精神的陶冶。 2?强烈、朴实、厚重之美 处于长期迁徙的民族又处在大山环境之中,以山地为伴,生态环境恶劣,在这样的环境中所产生的民族性格是坚韧不屈、刚毅朴实,在审美特点上表现出刚健朴实与厚重。 3?祖先崇拜、亲情至上之美 羌人祖先艰难困苦的迁徙经历成为民族共同的心理积淀,构成了内心世界深层的情感因子,并成为民族深沉的文化记忆和审美经验的根源。 二、美学重建的背景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新总统罗斯福上台伊始,便开始推行新政(New Deal)以求摆脱危机,重振国人信心。在他第一次以著名的“炉边谈话”开启新政之时,他也采取了一系列扶助文化艺术的政策,意图通过艺术家们的作品进行视觉上的呈现,来唤起人民对于美好未来的期望和信心。 在一系列关于以视觉美学重塑信心的措施当中,著名的“公共工程艺术计划”(PWAP)便应运而生了。在1934年的头四个月里,该项目雇佣了3, 749位艺术家,他们在全国各地为政府的各种建筑创作了15, 663幅绘画、壁画、版画、手工艺品以及雕塑品。PWAP的前提是,这些画家的作品及其公共价值应与在国家公园里抡铁锹的工人们标准相同。艺术家们通过全国各报纸的广告招聘而来,整个项目进行了数周。最终,接受联邦艺术计划资助创作的公共壁画达2, 500多幅,架上绘画108, 000幅,还有18, 000件雕塑, 250,000幅版画, 2百万幅海报,以及500, 000幅摄影作品。同时, PWAP还组织一部分师编写了《设计大全》等艺术类书籍。这些视觉艺术作品,被大量涂饰在街道、邮局、幼儿园、学校等处,触目可及,让冷清萧瑟的街道变得热闹,让被经济困境所包围的人们感到一丝暖意,使他们重新振作起来积极投入到生活与工作当中去。 由此可以看出,运用艺术视觉手段,强调精神关怀,以美学重建进行切入,对于类似遭受经济危机、自然灾害等重创的民众,是能够起到较好效果的。 [3] 三、地震灾区美学重建的意义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曲王维的诗句让我们深深向往这个“居住在云朵上的民族”。 突如其来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带来了文物、精神、经济、生态、传承人等方面的重大损失和消极影响。羌族原生态文化栖息地被毁,有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被毁灭, 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试论羌族服饰与羌族刺乡的美学意义及重建策略所、1个民俗博物馆严重受损。地处地震核心地的羌族聚集区,大部份民居建筑和一些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的承载体倒塌,开展活动所需的许多珍贵实物器具损毁;上千份珍贵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被破坏,重要史料被掩埋,民间艺人、民俗文化爱好者受伤,很多艺人被迫搬迁异地,再加之多数传承人年岁已高,心灵创伤很大,无心传授,承载积淀了数千年的羌文化破坏愈尽,传统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1?羌族服饰文化生态环境调查 上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与其他民族相互间的大融合,尤其是汉羌民族间的长期交流,羌族青年人更多地学习并吸收接纳汉民族文化。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他们更多以汉族服饰穿着为主,只有每逢节假日或重大活动时才以本民族盛装示人。即使是本民族的传统服饰,现在也已经基本不再沿用过去传统服饰手工绣制及染色方式,且面料大多为非棉布的化纤面料,与服饰搭配的腰带、衣领等部分的织花大多也购买现成机织成品。无论是从工艺上还是视觉呈现上,都与原先传统工艺制作的服饰相去甚远。相比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手工艺服饰,机织的腰带、领口袖口等除了更多地带来方便快捷,所剩余的民族韵味、羌风都荡然无存。 目前羌族妇女服饰形成几个“典范区域”,大多是以一条沟(山谷)内各村寨为单位,如汶川羌锋寨、萝卜寨、龙溪,理县蒲溪沟、桃坪,茂县的永和、渭门、黑虎、三龙、赤不苏、太平牛尾等。以上这些地区的妇女服饰在羌族民众心目中都各有特色。在同一服饰“典范区域”内各村寨的男女,基本上也是人们嫁娶对象的主要考虑范围。然而在每一典范区域之内,各个村寨还常常强调本村寨的服饰特色,或与他村寨服饰之别。 不过现在许多羌寨的村民都注意到,自打地震以后,村里穿羌族服饰的人越来越多了。“地震以后,不仅外人对我们羌族文化越来越感兴趣,羌族人自己也重新拾起了这些都快丢掉的传统。”一位羌族妇女这样说道。 2?羌族刺绣文化生态环境调查 羌族人制作工艺品技术精湛,有的制作技术已经失传,有的汇入中华民族工艺美术的制作技艺中,但仍有一部分保留于羌族的工艺美术中,得到继承和发展。现代羌族人制作的马鞍、耳环、手镯、帽花、各种挂饰、佩饰及石雕、木雕、漆器、织毯,尤其是挑花、刺绣等民间工艺,以其自身的民族传统风格,浓郁的地方情调,精巧的技艺,集实用与审美于一体,世代流传,装饰美化生活。新中国成立后,羌族民间工艺得到进一步发展,更加光彩夺目。 3?现有羌族刺绣传人文化生态环境调查 这次调查我们主要走访了汶川两位羌绣传承人。一位是羌绣国家级传人汪斯芳,一位是四川省级传承人陈平英。汪斯芳,自小跟婶娘汪青树学习绣花,擅长挑花、刺绣、撇花、提花(编花带)等,所绣“四羊护花”配色艳丽,“八桃捧寿”、“四凤追花”均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其母也是挑花能手。陈平英,擅长挑花、刺绣等。刻苦好学,并能自己设计刺绣图案,创作大量现代羌绣作品。 在走访两位羌绣传人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他们现在的精力都放在了灾后自己房屋重建工作中。当我们在等待采访汪斯芳时,她才从房屋修建地风尘仆仆赶了回来。她双手两脚都沾满了泥土,头发上也是布满灰尘,还很不好意思地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了解到,像她这样的国家级传人,由于房屋重建时间紧迫,现在几乎再没有精力去绣花挑花。 陈平英情况比汪斯芳略好一些,她现在虽然住在汶川县城里的一个居民小区内,但因为丈夫精神上有问题,需要她一个人承担起维持家庭生计的责任。她一方面要照顾有病的丈夫,一方面要继续绣花,无论在精神及物质生活上都还是有较大的困难。 陈平英是一位较为刻苦勤勉的羌族妇女,在采访中听她讲述自己学习图案创新技艺,说她 一次去成都时,在青羊宫看到一件雕花图案十分好看。就自己找了一张废纸壳照原样用手撕成近似的纹样,回来后便绣成图案。她说现在自己很想再多学习一些传统图案,苦于没有这方面的书籍去参考借鉴。我们答应她回去后一定给她寄一些这样的图书。在观看她自己绣制的羌绣作品时,发现她自己原创的一些现代绣花作品缺乏一定美感,显得比较稚拙。而她的一些传统针法绣制的传统纹样就十分漂亮,技艺也很精湛。 试论羌族服饰与羌族刺乡的美学意义及重建策略腰带是羌族服饰上必备的实用品和装饰品。 有织花、也有绣花和十字挑花,以踞织机(即腰机)织花为主。用数组色彩各异的经线,排列成色彩分明的经线彩条,花纹为白底红花或白底黑花,边线用红、黄、蓝、白、黑相间组成。由于是经线起花,而非纬线起花,并利用彩经条纹与彩纬条纹起彩,彩色添花,形成丰富的纹样变化和色彩效果。因此织花带特别厚实、紧密,其厚度达0?2cm。图案有双喜、万字、回纹、变形菊花、八宝等。有的是随意变化,三米长的腰带有近六十个不同花纹,有的则是八个图案循环不断。 质地有羊毛、丝和丝绵交织的数种。 但遗憾的是,我们在这次调查中,所看见的羌族妇女自己的织花腰带大多是买的现成机织的织花带。我们在调查同为羌绣传人王路琼的时候,发现她自己用来配搭服饰的一条织花腰带也是在藏区买的藏族手工织花带。工艺上尽管也很漂亮、精致,但始终与她身上的服饰显得格格不入。据她说,现在羌族妇女自己已经很少编织织花腰带了,或买现成的,或买藏族手工编织的来配搭。 [3]
/
本文档为【美学论文试论羌族服饰与刺绣的美学意义及重建策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