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教学法讲义文

2017-12-04 50页 doc 236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6908

暂无简介

举报
教学法讲义文教学法讲义文 文牧、藍老師編寫 2002年 ? 2002年 版權歸作者所有 教學法講義 講師,文 牧、藍老師 學分,2(研究院碩士課程選修科) 課程大綱 I. 教學的意義 A. 教學的定義 B. 教學與其他相關的活動 C. 教學的規準 II. 教學的因素分析 III. 有效的教學行為 IV. 傳統式教學與開放式教學的比較 V. 教師專業成長的因素 VI. 各種的教學法 1 VII. 神學教育課程及教學法 神學教育、中國神學教育的歷史 神學教育模式和課程 神學院行政和學生生活 附錄,一位神...
教学法讲义文
教学法讲义文 文牧、藍老師編寫 2002年 ? 2002年 版權歸作者所有 教學法講義 講師,文 牧、藍老師 學分,2(研究院碩士課程選修科) 課程大綱 I. 教學的意義 A. 教學的定義 B. 教學與其他相關的活動 C. 教學的規準 II. 教學的因素分析 III. 有效的教學行為 IV. 傳統式教學與開放式教學的比較 V. 教師專業成長的因素 VI. 各種的教學法 1 VII. 神學教育課程及教學法 神學教育、中國神學教育的歷史 神學教育模式和課程 神學院行政和學生生活 附錄,一位神學院講師的教學經驗分享 作業, 一. 課程作業兩份。(50%) 1.1. 寫一篇關於某位老師的教學觀察報告。(25%) (你必須親自參與某一個課堂,例如,你親自上某一位老師教授的課程。你這次的上課最少要有三次 或以上的時間(每次一節/50分鐘為準)。按著後頁的「觀察授課報告表」,把這次的觀察資料寫下來作 為報告。連同考卷一起交上。) 1.2. 兩篇授課評估表。(25%) (你必須親自參與一次的授課,例如,你親自到教會或神學班去教導一個課程。然後你邀請兩位朋友 填寫你交給他們的「教學評估表」,並把這兩個評估表交上來。你兩位朋友最少要參與你兩節的授 課。) 二. 考試。(50%) 參考書,(學生不必購買,講義足夠完成作業和考試) 1.. Gangel, K. O. ed. The Christian Educator’s Handbook on Teaching. U.S.A., Victor, 1988. 2. 吳蘭玉 《教學七律》。新加坡,證主,1996。 3. 吳蘭玉 《教學錦囊》。香港,福音證主協會,1996。 4. 林進材 《教學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1999。 5. 李吟 《教學原理》。台北,遠流,1997。 6. 張世忠 《教學原理》。台北,五南,2000。 7. 林寶山 《教學原理與技巧》。台北,五南,1998。 I. 觀察報告一篇。(25%) 你必須親自參與某一個課堂,例如,你親自上某一位老師教授的課程。你這次的上課最少要有三次或以上的 時間(每次一節/50分鐘為準)。然後按著以下的要求,把這次的觀察資料寫下來作為報告。 請形容這次的上課老師(年齡、教學年齡、職位等)和課程(教什麼課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請形容這次的上課學生(人數、平均年齡、文化水平)和課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 你上課的日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請形容老師的教學(使用的語言、道具、筆記/講義、教學法、分節法/上下課情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請形容你上課後的反應和學生的反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你覺得這位老師的教學法有那些地方可以改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3 I. 兩篇授課評估。(25%) 你必須親自參與一次的授課,例如,你親自到教會/培訓班/神學班去教導一個課程。然後你邀請兩位朋友填寫你交給他們的「教學評估表」,並把這兩篇評估表交上來。你兩位朋友最少要參與你兩節的授課。 4 分 數 課室和 課室的設備(燈光、桌椅、氣溫)舒適嗎,(5) 道具 (15%) 課堂的教學道具(白板、筆、投影機等等)是否安排好, 也有適當地使用嗎,(10) 講義、 講義/教材是否合適和足夠,(10) 教材的 整個課程有否交待清楚(學分、內容大綱。目的、作業、 應用(20%) 考試、參考書等等),(10) 老 師 老師是女性(3)(男性0分) 和 老師有否教學經驗,(4) 經 驗 (20%) 老師的精神/情緒狀況良好嗎,(4) 老師的人格(形像、行為、打扮等)是否可以接受,(3) 老師過去的訓練有否良好的背景(例如,出自名大學),(3) 老師是否太主觀或客觀,(3) 講 解 老師使用的語言是否正確(所規定標準),(4) 能 力 (25%) 講解清澈、有力、吸引嗎,(5) 修辭(使用句子)優美嗎,(4) 手勢和動作適度嗎,(4) 聲調有變化嗎(高、低、快、慢、停頓),(4) 當天的課題是否交待清楚、完成了,(4) 時 間 有否按時進入課室和按時完成課堂,(3) 的 教學段落明顯嗎,(3) 掌 握 (12%) 發問和討論時間足夠嗎,(3) 老師有否為整個課題帶出挑戰,(3) 總 學生總 課題是否挑起大家的興趣,(4) 分 , 體反應(8%) 學生有否覺得得著許多知識和技能,(4) 其他意 見/評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I. 教學的意義 A. 教學的意義 「教學」一詞的概念相當模糊,教育學者之間因著眼點不同而見仁見智,莫衷一是。教學雖然是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詳的名詞,但是不容易釐清其意義。Smith在其主要著作《教學與師範教育國際百科全書》中將教學的定義歸納界定如後(Smith, 1987), (1) 由教學的敘述性定義而論,教學是「知識或技能的傳授」(teaching is imparting knowledge or skill)。 (2) 「教學即成功」(teaching as success)。從教與學的相互作用加以定義,有教就有學,無學就無教,教 學必有人教,有人學。因此,學習的成功才能算是教學。 (3) 「教學是有意的活動」(teaching as intentional activety)。教學指的是從事某項活動,並注意在進行中的 活動,透過診斷,並改變個人的行為。 (4) 「教學是規範性的行為」(teaching as normative behavior)。 (5) 教學的科學性定義應該更明確更複雜。 教學是運用對於人類特性的實徵性知識,以達到有效行為的改變。 從Smith對教學的定義及界定中,教學的定義至少應該包含下列三個層面,茲分析討論如下, B. 教學與其他相關的活動 教學的範圍相當地廣泛,對教學的定義相對地就難以明確其規範了。因此,與教學相關的概念常被混淆,莫衷一是。教育領域中和教學相關的活動,通常包括施教、訓練、灌輸與制約等四個概念。茲詳述如下, 一. 教學與施教 Green(1971)在其「教學模式」中將教學與其他概念之間的關係列了出來。 教學與施教一詞,表面上看來意義相近。然而,根據Green的分析,教學所指涉的範圍較廣。其內涵包括施教、訓練、灌輸和制約。一切的施教均可稱之為教學,但一切的教學不能稱之為施教。 二. 教學與訓練 教學和訓練是兩個不同的觀念。訓練通常較偏重於方法和技術的指導和練習,因而較屬於教導例行性工作的狀況。 三. 教學與灌輸 灌輸一詞通常可從方法、內容和意圖三方面和教學的定義加以區隔。從「方法」而言,教學是教師採用民主方式,允許學習者發問,並充份說明所表達的概念、知識和內容。灌輸的特徵是教師採專斷獨裁,不允許學習者提出疑問或討論,要求教師所表達的概念、知識和內容反覆練習和熟背,而不加以說明來龍去脈,並命令學生必須配合。 C. 教學的規準 英國教育學者彼得(Peters)指出教育活動必須符合三項規準(criteria),合認知性(cognitiveness)、合價值性(worthwhileness)、合自願性(voluntariness)等。茲分別詳述如下, 一、教學的合認知性 教學的合認知性規準是奠定在知識論或認識論的基礎之上,從哲學的論點而言,知識論或認識論的主要目的在於尋求真理,鑽研知識生成的真實性。因而,教學的合認知性,主要用意在於規範教學時,求真的嚴謹態度。在教學過程中,所有的「教」與「學」成份,皆合乎認知的本質,才符合教學的規準。 二、教學的合價值性 教學的合價值性規準是奠定在倫理學、道德哲學與美學的基礎之上。教育工作應該界定在「價值中立」或 6 「價值涉入」層面,學者的討論正反皆有。相對的,怎樣的教學才合乎價值性,目前尚無定論。一般而言,合價值性的教學就是「教善」。 三、教學的合自願性 教學的合自願性規準是奠定在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之上。例如,從發展心理學的論點,主張人類身心發展歷程,是循序漸進而無法踰越等級的。因而,教學過程中,施教者對學習者的身心發展狀態應該具備相當程度的瞭解。依據學習心理學與認知心理學的觀點,施予學習者適時、適性的指導,不可過於苛求或是揠苗助長,違背身心發展的原理原則,使學習者能自動自發的求知,避免淪為被動的灌輸或洗腦。 除了上述彼得(Peters)所提出的三個規準之外,教學也應考量效率性(efficienciness)和精緻性(exquisite)的問題。教學的合效率性規準是以往教學活動中被忽略或是避之不談的議題。教育學者總認為教育是一項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任務,教育工作更不可能立竿見影、一步一腳印,今日做明日馬上就收到效果,更遑論效率問題。 II. 教學的因素分析 教學是教育活動的核心。教學往往被視之為意圖引發學生的種種活動,且必須具有導致學生學習成就的實用價值。因而,成功的教學所牽涉的因素除了學校、班級目標、課程、教法、教學環境等因素,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能否有效地在事前分析這些因素,並且暸解各種因素對教學可能帶來的正、反面影響。 一般而言,構成教學活動的因素可分成靜態和動態因素兩類。動態的因素方面包括教學者與學習者,靜態因素則包括目標、課程、方法、環境等項目。本節中將教學的因素粗分成人屬性、經驗屬性和環境屬性三方面加以論述, 一. 個人屬性 通常論及個人屬性是包括了性別、服務年資、人格特質、過去受教經驗方面。 1. 性別,來自於教師性別上的差異,是否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活動,一直是中外學者相當關心的議題。例 如,Dunkin(1987)研究教師的性別在教學上的意義,發現男師比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較具有決斷力, 班級的教學顯得較有組織,學生的秩序較好,教學活動是由教師主控。女教師比男教師較能容忍學生 的反社會行為,班級教學較溫暖、接納學生具有同理心。其次,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較少有機 會提出問題或是發表意見。在班級中,不常稱讚學生,學生不會或不回答的問題,缺乏耐心及引導工 夫。男教師在班級教學中,比女教師有組織並且偏重功課導向的教學。女教師的班級教學較會呵護學 生,對學生較溫暖和接納的胸襟,對學生的相反意見較具有包容力和容忍度。 2. 服務年資,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言,「年輕一定有為,資深一定優良」。傳統的觀念認為只要年輕就可 率性而為,也願意為。資深者在累積多年的教學經驗之後,形塑自己的教學風格(Style),擁有豐富的 經驗與一套屬於自己的教學理論,此種理論是巔撲不滅的道理,只要教學者具備某種程度的年資,就 不會出差錯和出紕漏,資深一定優良。 3. 人格特質,一般而言,人格特質包括個體的所思、所感、所言、所行等方面的趨向。依據研究。年 齡、經驗、價值觀、態度、興趣、需求和焦慮等對人格特質產生正負面的影響,並進而影響教學方 式。 4. 過去受教經驗,教師教學方式的形成,受到以本身求學時代的受教經驗影響很大 (Feman-Nemser,1983)。Lortie(1975)研究教師的社會化指出,從小在教室與教師數千小時的接觸中,每 個人已將教學模式內化成為心理的一部分,等到正式任教時,過去的潛在文化(latent culture)即開始發 生作用,影響此人對教師角色及行為的觀念,教師在從事教學決定時,受到早年學習經驗的影響。 5. 教師情緒,情緒是人類行為中複雜的一面,也是人類生活中重要的一環。人的情緒常常影一個人的行 為與決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因情緒因素而影響教學活動的進行。教學決定容易受到情緒狀態 的影響。教學前的教學計畫、教學互動中的思考與決定、教學後的反省思考評鑑等活動受到情緒因素 所左右。例如,在教學中,隨著個人的情緒起伏而改變教學計畫或教學策略(林進材,民86)。 二. 經驗屬性 1. 教學與經驗,包括早年學習經驗、教學經驗、生活經驗和參加研習經驗。 2. 教學觀點,包括有偏向於教學資料的、或重視講解方式的教學。 7 3. 教學信念,包括自我概念、課程發展、教材教法、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活動、學習活動等方面 的信念。 4. 學科內容知識,學科內容知識是教師對所任教的教材內容、知識結構、事實與概念形成和演化,必須 有充份的了解和認識。 5. 學科教學法知識,學科教學法知識是從事各科教學時所需要的專門教學法。 三. 環境屬性 1. 學習者特性,通常包括學籍資料、個人與社會特質、特殊的學習特性、學習形態等方面。 2. 班級規範,包括班級人數的多少和教室空間的大小。 3. 教學資源,指教師用來作為輔助教學活動進行的各種實物、非放映性教材、錄音器材、教學媒體等各 種設備 4. 時間因素,指了解有多少時間作多少事的因素。 5. 教學目標,這裏指教學活動的前導指引方針,要達到的目的。 6. 時代特性,指各不同的時代可能因社會環境或政府的教育定下的方育方針或模式。 III. 有效的教學行為 教學活動是一種「教」「學」雙向回饋的歷程,所涉及的因素相當繁複。欲期教學順利進行,展現有效的教學行為,必須掌握與教學有關的各種因素,強化各種有利教學的因素,降低其他不利於教學的因素,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教師在教學時,必須運用科學的方法使教學目標清晰、熟悉教學內容、研擬有效學習策略、暸解學習者的身心狀態、起點行為、先前概念,提出認知與反省策略,追蹤理解狀況等,透過藝術和鑑賞提昇學習目標(如情意目標)、發揮情感陶冶作用等增進教學效能。所以有效的教學行為是一種科學,同時也是一種藝術。教師如欲使教學行為達到有效,必須掌握下列各要素, 一. 清楚地界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程與教學的重心所在,引導教師作教學決策的方向。教學目標界 定影響教學內容和策略的選擇、教學方法、教學材料的使用,同時也提出教學成果的評鑑標準和程序。 二. 熟悉教學內容和策略 教師在教學中所扮演的主要角色是將「形式課程」轉化成為「實質課程」。換言之,即運用各種策略、語言、符號、例子等將教學內容轉化成為學習者可以理解的形式。在課程轉化過程中,教師以其所持的「專門知識」和「專業知識」為基礎,將理論和實務有效地結合起來。因而,教師必須對教學內容和策略具有相當程度的熟悉,才能揉和「專門知識」和「專業知識」,將課程具體地表徵出來,作有效的轉化。 三. 具備有效教學溝通能力 教學溝通能力影響教師教學品質及教學成效。教學溝通能力強的教師,懂得運用各種符號、形式,將自身的意念有效地傳達給學習者,和學習者之間容易產生「互為主體性」,也容易達成共識。教學溝通能力弱的教師和學習者之間常因溝通不良而產生各種障礙,影響教學品質,降低教學成效。因此,教師應不斷地汲取新知,充實專業知能,強化教學溝通能力,方有助於展現有效能的教學行為。 四. 善用教材、充實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掌握有助於教師清楚地表徵課程,順利進行教學活動。教材的運用有助於教師將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以利於學生學習。 五. 瞭解學習者的特質 學習者是教學的主體。再好、再精彩的教學也要學習者能夠接受,教學活動才會產生意義。如果教是一回事,學又是一回事,教學活動就會失去意義,忽略本質。 8 六. 擬定認知反省策略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從學習中學到既定的課程內容。教師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策略,輔以和種教材,使學習者達到精熟狀態,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學包含教師的教學活動之外,同時涵蓋學生的學習活動。 七. 兼重高、低層次的目標 教學目標的界定使教師對教學內容與程序有更清楚的瞭解,同時是教師選擇教學活動及組織教學資源的依據,並用來研擬評鑑學生的方法。 八. 評鑑學習者的理解以作為適時的回饋 學習者的理解是決定教學活動成敗的關鍵因素。有效能的教師教學是師生之間在短期間即建立共識,產生共鳴現象以強化教學的雙向回饋作用。 九. 評鑑學習結果以形成新的教學計劃 教學評量的作用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之前,先衡量學生的起點行為,而後配合教學目標,依據學習者的需求,提供各種學習活動,學習活動結束後,再加以評量學習成果,以作為適時修正教學目標並改進教學活動以其使用的教材教法。 十. 反省思考自己的教學活動 反省思考是教師教學成長的主要核心,教師必須具備反省、評鑑自己教學的能力。有效能的教師在教學結束後會反省自己的教學和學習者的反應,並以此作為檢討教學得失並修正實際教學活動的依據。教師在教學反省思考過程中,必須以先前經驗為基礎,對照實際的教學活動,檢討那些地方未處理好,那些概念需要再舉例加以說明,學習者的那些常規或反應必須加以釐清,……等 IV. 教學法的舊愛與新歡??論傳統式與開放式教學 傳統式教學與開放式教學在理論依據、學習主體、教材選擇、教法運用、教學重點、學習環境、學習氣氛、教學方式、教學過程、學習評量方面都有其不同的形貌,教學者應該深入瞭解其特色與差異,以作為教學活動設計的考量。 一. 理論依據 傳統式教學的理論是以成人本位的教育理念,即精粹主義的哲學思想。精粹主義強調課程的重要性,重視理論與概念方面的訓練,並主張教育的動力是靠老師而非學生自己。開放式教學的理論是以學生本位的教育理念,即進步主義的哲學思想。進步主義反對傳統教育過於形式化、嚴格訓練、被動學習以及沒有任何理由的練習。進步主義強調教育就是生活本身而非未來生活的準備,學習必須直接與學生的興趣有關,教師的任務不是指導學生,而是學生學習上的顧問。學校教育應該鼓勵學習者相互合作,而非競爭的觀念與行為。 二. 學習主體 傳統式教學的學習主體為學校教師或父母,學生處於被動的地位。對於學習主題、內容、概念與原理原則,沒有選擇的權利,只有被動的吸收,學習方面的決定權在於成人,學習者的能力、興趣容易被忽略。開放式教學的學習主體為學生,學生處於主動的地位,有權利選擇屬於自己的學習主題、內容、概念與原理原則,學習的選擇權在於學生,教學的考量完全以學習者為主,學習者容易從教學中得到自我實現。 三. 教材選擇 傳統式的教學在教材選擇方面較強調「分科」的學習,科目與科目之間無法有效統整,達到上下聯貫、左右聯繫的效果。教材選擇是由成人預先針對學習者的特性、學校教育需求及各方面的考量設計而成。由成人預先設計的教學容易忽略學習者的特性 (如興趣、學習經驗、起點行為、身心發展狀況等),同時也無法符應快速的時代變遷,掌握整個社會的脈動。開放式的教學在教材選擇方面較強調「合科」的精神,科目與科目之間得以相互統整。教材是由學生針對自身的興趣與需求作適性地選擇。因此,教師的教學準備摒除以往由教師一人準備的傳統,轉而由教師、學生與家長共同準備。 四. 教法運用 傳統式的教學將教師視為教學的動力,認為學生需要教師的指導與控制才能熟悉學科的邏輯組織,吸收學科知識的菁華。因此,在教學方面以灌輸記憶為主,兒童只能被動地學習。教學是屬於由教師扮演獨腳戲,一言堂的教學型態。開放式教學主張兒童完整教育的概念,學習過程主要由兒童決定,認為知識是一種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增進重建經驗的能力。既然是一種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學習就必須與學生的興趣有直接關係。因此,教學必須放棄以往灌輸記憶的方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與主動學習的精神。 五. 教學重點 9 傳統式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教師「如何教」的問題。因此,教學策略的運用、教材教法的選擇、如何轉化形式課程等問題,遂成為教學的重點,教學研究的焦點也集中在教學者身上。開放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如何學」的問題。因此,學生的認知型態、學習思考歷程中觀察、類推、隱喻、舉例等思考活動的引導是教學的重點,教學問題的研究通常集中於學習者身上。 六. 學習環境 傳統式的教學強調學生的記憶及知識方面的汲取,因此對於學習環境的營造方面容易忽略,不重視學習環境的佈置。開放式教學重視學習者的學習問題,學習者主動學習的精神,因此在學習環境方面相當的重視,強調學習環境的佈置更換,才能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七. 學習氣氛 學習氣氛是由教師與學生同儕之間的交互作用而形成一種獨特的氣氛。傳統式的教學在學習氣氛方面較呆板與嚴肅,缺乏彈性與變通性,學習者無,充分發揮其特質。開放式的教學在學習氣氛方面,主張自由、活潑與開放,唯有在此種情境之下,學習者才能將自身的潛能釋放出來,從此種輕鬆、活潑的學習氣氛中,發揮高度的創造力。 八. 教學方式 傳統式的教學重視理論與概念方面的訓練,在教學方式方面著重團體學習的成效,認為透過團體學習歷程,才能收到更大的效果,教學成效才會達到預期的水準。開放式教學在教學方式方面,重視學習者的個別差異。為了讓每一個學習者得以適性發展,因此採用團體、分組及個別化、適性化教學輪替的方式。 九. 教學過程 傳統式的教學在教學過程方面,強調「結果」重於「過程」的觀點,教學講求的是結果而不是過程。開放式教學對教學過程的觀點,有別於傳統式教學,認為「結果」雖然重要,但是「過程」才是教學所要重視的。 十. 教學評量 傳統式的教學著重學科知識的獲得與課程的重要性,在教學評量方面偏向於總結性評量與紙筆測驗,較缺乏彈性。開放式教學重視學習過程與個別差異及適性化,在教學評量方面著重形成性評量與多元化的動態評量。 V. 教師教學專業成長的因素 教師教學專業化的建立,有助於教師在教學歷程中隨時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監控反省思考自己的教學活動,作為調整教學的依據,襄機累積豐厚臨床經驗,促進專業方面的成長。教師在建立教學專業化過程中,來自於內外在情境因素的影響,使得教師教學專業化的建立受到相當的阻礙。內在的情境因素包括教師本身專業知能的不足、人格特質影響、成長驅力不足等,外在情境因素包括進修制度不健全、學校組織氣氛限制、教師之間專業互動機會少等。 一. 專業知能不足 教師在師資培育過程中,缺乏理論與實際方面的對照機會、對教育現場與生態的臨床經驗、本身教與學經驗的統整、缺乏臨床模擬等,導致準教師在成為合格教師過程中,無法將理論與實際作專業性的連接,手持理論與使用理論的乖離,使教師無法發揮專業教學行為。專業知能不足的現象,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感到心力交瘁而無法勝任。來自於專業知能的不足,使教師在教學歷程中,感到相當的挫折與沮喪。 二. 人格特質的影響 教師教學專業成長受到本身人格特質的影響,教師在經過多年的教學經驗之後,從臨床教學中累積各種的教學經驗,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以為教學的參照架構,並形成心智生活 (mental lives)。此種心理參考架構通常與教學知識的聯結是牢不可破的,難以加以改變的。教師在教學中慣性地運用已然形成的教學風格,從事教學思考與決定行為,缺乏反省思考的空間,影響教學專業成長的建立。 三. 成長驅力不足 驅力是個體從事各項行為的原動力。教師從師資培育單位完成教育學分,成為正式教師之後,投入學校教育之後,由於各項教學及行政方面的負擔,導致教師追求專業成長驅力的降低。對教師在專業方面的成長,具有負面的作用。 四. 進修制度不健全 目前,教師進修制度在實踐上具有下列缺失,教師進修需求評估未落實、進修活動常由承辦單位少數人規畫、為消化預算而辦進修活動、進修內容不符合實際需要、進修內容不符合教師需求、教師對進修內容的疏 10 離、教師缺乏選擇參加研習之機會等 (郭丁熒,民87 )。來自於進修制度不健全,使得教師無法透過有效途徑,建立教學專業化。 五. 學校組織氣氛限制 學校的組織氣氛影響教師本身的專業成長。教師長時間身處學校教育場所中,容易受到學校組織氣氛的潛在影響。處於進修氣氛濃郁的學校中,教師不斷成長的驅力自然旺盛,同儕之間的互動及激勵作用必然強。國內在學校組織氣氛的營造及激發方面,有待提升。如何在慣於建立例行公事的教育組織中,營造教師專業成長的組織氣氛,是今後提升教師素質的不二法門。 六. 教師專業互動少 教師平日除了擔任教學工作外,也承辦一些與教學無關的事務、工作負擔過重,使教師每日疲於應付忙碌緊湊的學校行程中,無法和同儕教師進行專業方面的互動。因此,教師沉緬於封閉、單調的教學生態中,無法透過其他同儕團體的互動,強化專業方面的修為。 1VI. 各種的教學法 教學是指導學生學習的一種活動,而教學所使用的各種方法是達成教學目標的「媒介」。當教師要決定選擇任何一種教學方法時,要考慮幾方面的因素,課程目標,學生年齡,課程內容,教具設備,學生教育背景和時間分配等。聖經教學過程並不限於使用一種或多種的教學方法,因而教師必須熟練多種方法,靈活地運用,以達成教學的目標。 A. 單面傳授法 單面傳授法是指教師以單向傳授的方式,將教課內容傳遞給學生,大部分的時間,學生是被動地聆聽,沒有參與回應的機會。 1. 講學法 (a) 定義 講學法是在課堂上以講述為主,配合表情動作,將課程內容有組織、有系統地把一個主題要點用演講的方式傳授給學生。講學主要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地聽講。整個氣氛是注重教師演講,注重觀念與知識的傳授。講學法是古今中外教學時常用的方法。 (b) 使用講學法的條件 由於學生在講學法中扮演比較被動的角色,所以最好學生已經具備很強的學習動機。當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存有渴慕知道的心時,就有了內在的動機。教師也要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對學生非常有吸引力,如此便具備了吸引學生的外在動機。具備了這些因素,就可很有效的使用講學法了。 講學法在教授的過程中經常被廣泛使用,因為講師可以用最短的時間來傳達很多的知識,其他的教學方法固然比講學法有更多學生參與,但必須花更多的時間來讓學生參與。因此,當時間受限制時,講學法是最好的教學方法。 有時候,學生沒有參考資料,這種情形就只能靠教師以演講的方式傳遞資料。另外,當教師要傳遞比較屬於個人性的資料,而學生又沒有這方面的知識,此時教師所要講的便是他獨有的個人見解,在這情況下,講學法是用來傳遞資料的最好方法。 (c) 預備講學的基本指南 1) 小心編寫 好的講學必須認真編寫教案,要有清楚的主題中心、明確的目標,及達到目標的學習活動。教師若能清 楚所要講的主題中心,能說出內容的目標,又能確定達致該目標的學習活動,就能使學生確實地抓住他 所要傳遞的信息。反之,就不可能使學生清楚明白他所講的內容。 2) 搜集足夠資料 好的講學必須事前有充分的準備,搜集足夠的資料,不可草草了事。僅比學生懂多一點,不足以為人 師。教師若能充分熟悉其講學的教材,講解時必然能深入淺出、融會貫通、具有權威,也就因此更有機 會呈現成功的講學。 3) 系統層次分明 好的講學是將所準備的許多資料組合,並歸納成合理的段落程序,層次井然,有條有理,使學生獲得系 統的概念,便容易記得、容易明白。 1 摘錄自,吳玉蘭著《教學七七律》(新加坡,福音證主協會,1996),81-131頁。 11 4) 熟練教學內容 好的講學必須在準備的過程中,多作練習的嘗試。熟能生巧,多練習就多有把握,表達時便可通暢、熟 練。只要教師認真準備講學,再加上掌握應有的講學技巧,必能獲得預期的美滿效果。 5) 了解教學情況 教師如能對學生的身心狀況,學習的經驗、程度、態度,以及教室的環境設備等教學情況,作充分的了 解,可有助教學。例如學生缺乏某種經驗,教師卻講述這方面的例證,教師的原意本想加強效果,卻往 往弄巧成拙。又如教師沒有圖表架,教室又沒有掛圖的地方,以致繪製的大綱圖表無從張掛,這會使教 師狼狽。所以,教師必須事先對情景作充分的了解。 (d) 成功講學的基本原則 1) 簡單易懂的語句 語詞要合適,切合學生的程度和經驗,能為學生所了解與接受。好的講學是深入淺出,使用學生能明白 的語言。一個能對理解能力有限的兒童清楚講出一篇道理的教師,就能對任何聽眾講清楚他的講學內 容。所以,教師應避免空泛抽象的語句,多舉實例、比喻或事實,使教學更具體切實,易於學習。 2) 注意聲音的變化 講學的表達正如音樂一般有高、低、快、慢之配合。要達到切實動聽的教學,必須留意下列要點,一, 語音正確,發音正確是得天獨厚的優勢。二,音量適中,聲音宏亮,聽來舒服,但也不要過分尖叫, 三,聲色優美,雖然音色優美來自天賦,但教師仍可克服鼻音、濁音、硬音和喉音,使音色悅耳。四, 音調自然,要隨著教材的性質而抑揚頓挫,有高低緩急的變化。五,速度適中,快或慢要以學生背景及 內容的難易來決定。講學時要全心投入,誠懇、認真、迫切的,將所要表達的內容講得清楚明白。 3) 限制論題的分點 人類的記憶在一定的時間內只能記得一定數目的要點,一般不要超過十點,而分題最好要簡短,以便較 易記。太長或太多的分題,只能使學生增加混亂,難於記憶。 4) 注意各段轉接點 注意各段之間的轉接點,溫習前段引述後段,每一段落的結尾要有小結論,並連接下一段的小引言。轉 接點處理得不好,會使學生覺得整篇演講是各自獨立的小段落,彼此毫無關係,更抓不到主題中心。正 如一個建築物是層層的彼此接連,各房各節聯絡合式,使人清楚地看到整體的內容。 5) 積極參與的原則 若要使講學獲得良好的反應,就得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至少學生可參與作筆記,筆記可以幫助集中注意 力,經過筆記記錄,印象自然較為深刻。筆記也可以訓練學生聽取的能力、辨別的能力及歸納的能力。 另一個方法是給予機會隨時發問。注意學生的神態反應,學生若有疑惑的表情時,立刻問學生有沒有問 題。這樣不單使學生更集中注意力,也可檢查學生是否了解所講的內容和意義。 6) 多種感官的經歷 為使學生更集中注意力和對講學內容有興趣、便於記憶,多種感官的經歷是必要的。要使他們不只是聽 教師講學,也用眼睛看一些視覺教材,包括圖表、標本、模型、實物、透明教材、圖畫、錄音帶、幻 燈、錄像帶等。 7) 保持良好儀態 良好的姿勢、表情和動作,有助教學果效的增進。講學時的儀態需要注意下列要點,教師的目光要遍及 每個角落,與學生保持接觸,藉此可瞭解學生理解的程度和聽講的興趣,要避免過多看講稿,以免分散 學生的注意力。態度自然大方,面容和藹,勿膽怯忸怩。動作合宜,不要寸步不移、呆板站立,也不宜 走動太多。手的動作可幫助加講述的效果,但也不要過多使用,以致手舞足蹈。當心無謂的口頭語。 也要避免習慣性的小動作和其他不良習慣,比如搔頭皮、擦鼻子、粉筆、托下巴、不必要的揮手握拳 等。 2. 講故事 (a) 定義 講故事就是憑記憶或從書本的記錄中,以故事的方式加以生動化地敘述給一聽眾聽。將一篇故事講得精彩必須要有表達的恩賜。事實上,這恩賜是潛伏在大部分人之中,是能加以發展的,只要努力操練、研討,並學習其秘訣,就可表達完美無疵了。 要學習講故事的技巧,其最好的理由是因為伶俐口齒並非永遠可靠,沒有準備,遲早會走上失敗之途。最佳的講故事者,是那些人們喜歡的人。故事常被用在講學中,運用故事來闡明例證,使學生容易記憶。司布真曾經說,「例證就如窗子,讓陽光能照射進來。」講故事是活潑生動的,把人或物活生生地帶到聽眾跟前,是很好的一種教學方法,耶穌身為偉大的教師,也經常使用講故事的方法來傳遞信息。 (b) 講故事的人 1) 穿要合宜,不要穿奇裝異服,要樸實、保守而高尚,適合場合。 2) 容要整潔,梳好頭髮,衣服整齊清潔,面容和藹可親,吸引人。 3) 姿勢要挺直,好姿勢就是控制好身體的意思。站立的姿勢要正確,脖子要挺直,稍微提起肩膀,小腿 12 挺直,身體重量平均落在兩腳掌上,一腳稍微向前,支持整個身體的動作。 4) 手勢要自然,手勢要控制得宜,不要過度揮動,也不要老是重複一種手勢,要做到能從容不迫、合情合理。 5) 嗓音要悅耳,好的嗓音在於放鬆喉嚨、適當的呼吸和集中聲音。但講故事者若缺乏誠意,雖然有最好的發聲訓練,有最好的金嗓子,也只不過像嗚的鑼、響的鈸一般,如果你真是言之有物而出自內心,聽眾很快就不會注意你的嗓音了。所以對此不必考慮太多,但也不要掉以輕心。 (c) 傳達故事的心態 1) 要有推銷員的心態, 講故事的人不應有不在乎的態度,要有自信,盡力來吸引學生領受所傳遞的信息。 2) 傳達時要真誠, 真誠就是不做作,不假裝,因為它是真實的故事。雖然有的故事只是喻道的性質,但其目的是傳達一 個真實的含義。要說你所相信的事,要相信你所傳遞故事中的真理,一點沒有假冒。以興的口吻講 述,因為你很興,以悲傷的口吻講述,因為你也悲傷, 以快樂的口吻講述,因為你自己也感到快 樂。這就是傳遞故事時所需要的真誠。 3) 要全心全意, 講故事時要全心全意的擺上,全人的投入,隨故事的情節表達喜怒哀愁的情緒,猶如身臨其境,這 是較之講學更戲劇化的信息傳遞。 4) 講故事要熱誠, 熱誠是一種特性,它是如此強而有力。熱誠是一種態度,它會點燃別人的熱衷,回應要求,有所行 動。 5) 講故事要活潑, 活潑並非像猴子般在樹枝上亂蹦亂跳。講故事者能夠站或坐在原處而活潑表達。可用眼神及面部的表 情,用手勢及一切的器官表現。活潑是盡心全力、熱衷及投入在故事中的自然結果。 (d) 故事傳達的重要環節 1) 強調, 善於講故事的人知道強調的重要性。通常可以用強而有力的字或片語,強調的語氣自然會提高嗓音, 也可以用降低嗓音來強調,有時比大喊更有戲劇性的效果。重複是另一個調的方法,假如要調一 個中心要點,就把它散布在整個故事之中。 2) 變化, 變化像香料一樣能成為奇妙的材料,放在所要傳達的故事中,使之更吸引人。 神給了我們嗓音的和 弦盒子,能夠使溝通變得活潑有趣,藉以傳遞同情、贊成、鼓勵、喜樂等。在不同的效果中使用不同 的音調,低沉用在同情或感人的故事中,中音調用在快樂中,在激動興時,就竭盡所能地呼出。嗓 音的變化是促使故事成為死氣沉沉或成為生動活潑的關鍵。 3) 速度, 同樣的一個故事既可以講得沒有色彩、趣味、氣氛,甚至沒有高潮,也可以講得有氣氛、漸趨緊張, 並出現明顯的高潮。其中的不同,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在於速度。以將要停滯下來的速度來描述動作減 緩的內容,要達到高潮,則須先從講得慢開始,隨後逐漸增加速度,以減慢或增快速度來適應故事的 節奏。 4) 停頓, 所謂停頓不是思維受阻的停頓,而是有目的的停頓。它是速度的主要部分,停頓增加實際感,它會使 講故事者更加自然,更容易使人聽懂,停頓也可以製造氣氛,增加戲劇化的效果。 5) 敘述的方式, 最常用的方式是第三人稱的敘述法,這種方式的敘述,是講故事的人和聽眾一同討論一個第三人稱的 事,第二種是第二人稱的敘述法,它加進了緊張的戲劇化效果,遠比第三人稱要親切得多,第三種是 第一人稱敘述法,這是各種方式中最親切的一種,講故事的人活在故事當中,它適於描述情感,夾用 對白就顯得更為流暢。 6) 不加插教訓, 故事本身已具有說服力,如果再將故事講得逼真,能使聽眾深受感動,願意作出回應。加插教訓會使 故事遜色,減低感動力和影響力。 (e) 講故事中的想像力 想像力就是採取一種步驟,以看得到的事來虛構一些觀念,因為是想像其事,所以要描繪它。一旦超越 了實在的事實,就進入想像的範疇了。當一個人看的、聽的、讀的、記的、經歷的越多,越能有更多的資料來 供應想像力。 1) 想像力是將一個概念聯想另一個概念,比如,好牧人帶羊群到青草地上,好像躺在鬆軟的毯子上,安歇在其中一般。 13 2) 將一類事物的屬性帶到另一類上,比如,將獅子擬人化地加上魔鬼的屬性來描述,獅子大聲吼叫,彷彿 對神的僕人們說,「我不會讓你們得逞,我要吃掉你們,以消滅你們所作的一切工作。」 3) 想像力是填進可能的細節,比如,彼得驚慌地、害羞地、偷偷地走到使女們中間,他心裡很害怕,但又 很難過,多麼盼望知道耶穌被抓去的下場到底如何, 一旦將想像力放進優良的秩序中,就能使故事變得生動活潑了。不要過分受上文的原則所拘束,只要完全的投入故事中,將故事帶到生活中,就可自然地發揮想像力了。 3. 讀書報告 由教師分配學生閱讀一本與教課內容有關的書籍,然後將書中的內容加以濃縮,用淺白的話加以解釋,再加插入一些個人的批判。讀書報告的程序如下, (a) 閱讀該書籍,同時濃縮作筆記。 (b) 認清作者寫書的宗旨與主題中心。 (c) 將整體內容照書中的段落分段,且抓著各段落的內容要點。 (d) 仔細思考如何呈現,以使學生容易接受。 (e) 必要時,分派講義,將主要段落內容發給學生。 4. 見證分享 這是真人真事的見證。也許是教會歷史人物的見證、某一個肢體的見證或教師自己的經驗分享等。如果是教師的個人見證就更為逼真,講時可以投入地描述個人經驗之分享。有時,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機會分享個人的生活經歷。這方法猶如上面所提的方法一般,是單向傳授的方法,不過較屬於現實生活體驗的分享,使聖經的教導顯得更為真實,更為具體、更為動人。 5. 呈現視聽方法 隨現今科技的發達,視聽教具已經非常普遍地用在教學上。視聽教材的呈現通常是讓學生被動地聽或看所呈現的教材。這種教學法若能配合其他教學法一併使用,其效果必然更令人滿意。 (a) 錄音教學, 讓學生聆聽現成的錄音教材,這方法可增加學生新鮮的經歷,將課堂外的人帶進課室裡來教課。聆聽錄音 帶後要再配合其他的方法,給學生有回應的機會。 (b) 幻燈教學, 幻燈教學通常配合錄音帶的解析,或由教師邊放映幻燈,邊加以闡述,令視覺與聽覺相配合,可增加學生 的興趣和學習的效果。放映幻燈之後,要配合其他教學法,如討論等來提高學習效率。 (c) 錄影或電影教學, 錄影機可在聖經教課時作為輔助教具,也能實現將真理配合現實生活的原則。若能有聖經故事的錄影帶, 能加深學生對聖經內容的認識,則可較講述法更深入學生的記憶。電影教學的原理也一樣,只是設備更為 複雜。 B. 雙面傳授法 雙面傳授法是指雙向傳授的方式,積極的讓學生參與教學之過程。 1. 問答法 (a) 定義 問答法是由教師向學生發問,學生從而以回答的方式參與在教學的過程中。這不單是理智思想的參與,也是口述的參與。此法主要以教師為中心,由教師有計劃地提出各種問題,令學生作答。問答法常與討論法相混淆,兩者的差異如下, 兩種方法所發出之問題的性質稍有不同,問答法所問的問題常與事實記錄有關,如詢問「六何」何地,為何,如何,等。討論法所發的問題則傾向思考及討論的問題,也即不是三言兩語可以立刻有的問題,而是刺激大家討論,不光是回答問題。問答法經常是複習性質或是闡明的性質,當然問答法的問題也可能是啟發性的問題。 (b) 問答法的優點 對教師而言,可以考查學生學習的結果,增進教師對學生的瞭解,可以考查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和興趣等。也可以了解學生對教材是否真正瞭解,以便修正補救,可以查考學生對功課是否熟悉,以定教學進度的快慢,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減少教室內秩序和管理上的問題。 對學生而言,主要是在於訓練學生的思考,若能有效地運用它,也可提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可使學生對所學的教材作深度的思考,而獲得徹底的了解。可使學生有應用舊經驗和舊知識的機會,從而對所學的知識能牢記不忘,可幫助學生整理所學的教材,使之成為有系統的知識。 (c) 問題的種類 14 1) 按內容分類的問題 i. 尋求事實的問題 這類問題主要是引導學生從經文中或從所提供的資料中,熟悉其中的內容,通常用「六何」來發問,何 人?何事?何時?何地,為何,如何,學生可從資料中尋求答案。例如,是誰作此事,是誰在掌握權柄, 經文中提及哪些人物,誰行得好,誰行得不好,經文中提及發生何事,到底何事引起整個事件的發生, 耶穌行神蹟後發生何事,神蹟在何時發生,耶穌在何時向他們顯明他自己,這個事件在何時變成惡化, 耶穌的頭一個神蹟發生在何地,此地是怎樣的一個地方,耶穌生在哪裡,長在哪裡,耶穌為何要如此 行,他為何沒有立刻動身,耶穌為何不立刻解決問題,此事是如何獲得解決,他是怎樣引起眾人的憤 怒,耶穌怎樣醫治瞎眼的人, ii. 尋求解釋的問題 這類問題主要是引起學生進一步的探討,以瞭解事情的原因,與各項事件之間的關係,確定事情的意義 和價值。它包括因果性的問題、分析性的問題、舉例性的問題、評價性的問題。它是屬於啟發性的問 題,多數的情形不能直接從資料中找到答案,學生必須發揮想像力,伸展思想,將論點加以解釋。 例如,耶穌為甚麼要說這一句話,耶穌為甚麼要做這件事,耶穌為何似乎答非所問,這段經文的主要意 義是甚麼,這句話包含甚麼意義,行這個神蹟有何價值,耶穌說的話與他說的話有何關係?請舉例說明 如何孝敬父母等。 iii. 生活應用的題 這類問題通常把真理帶到現實生活中,考慮與真理有關的個人生活問題。例如,我們有沒有照著主的命 令而行,我們有甚麼需要改正的態度,如果你是他,你將如何處理這件事,你從這段經文中學習到甚麼 功課, 2) 按性質分類 i. 關閉式的問題 關閉式的問題多半是沒有任何的伸縮性,它只容許寥寥幾種答案,學生不太有機會作批判思考。它可能 是是非題,只能用「是」、「不是」來回答,然而是非式的問題不是絕對一無可取,有時可以演變成較 擴散性的問題,它也可能是選擇性的問題,從有限的答案中選其一,沒有太複雜的選擇。這一類的問題 雖然簡單,卻不能完全不用它,尤其是對一些比較害羞的學生,或沒有聖經背景的學生而言,是很好的 初步嘗試。例如,一次得救是不是永遠得救,在耶穌的門徒中誰是第一個殉道者,在四福音中哪一卷論 及耶穌是神, ii. 尋求思考的問題 這種問題需要深入思考,通常這類問題不滿足於現有的資料,而是要探求原因、價值、意義。透過問題 啟發思想,發揮想像力,不斷發掘,耍盡量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更多更完美的資料。就上述的分類法而 言,乃屬於尋求解釋的問題。 iii. 開放式的問題 這種問題要求學生發揮想像力,一般來說沒有固定的答案,在乎學生如何親歷其境,照個人所領受的作 答,伸縮性較大。上述應用性的問題,接近這類型的問題。 例如,如果是你,你會如何決定,如果你在場你會有何反應,你認為他為甚麼要如此行?照你的觀點, 他應當如何行, iv. 修辭住問題 修辭性問題通常在問題中已經套有答案,有時不過是以具有挑戰性的性質來刺激學生的思想,其實沒有 一定的答案可以回答,因為在問題的修辭中已有答案了。例如,一個愛主的人豈可欺壓別人呢,你們這 些熟悉聖經的人豈可不明白這個真理呢, v. 澄清式的問題 這是屬於闡明性的問題。為了使學生對所討論的問題有更清楚的瞭解,組長以問題引導並糾正學生的觀 念。經過發問,原先模糊的就變得清楚了。 例如,你的意思是不是說,主耶穌的死不是對人人都發生效力,請說明你說這句話的原因,你這是甚麼 意思呢, vi. 比較性的問題 這種問題是要求學生特意將兩個人物,兩件事情,兩個觀念加以比較。 例如,大衛和掃羅同樣都失敗,但結果為什麼不同,耶穌向尼哥底母談道,與向撒瑪利亞婦人談道有何 異同,新約和舊約有何不同,受洗與割禮有何異同, iiv. 反問性的問題 不是所有學生的問題都需要回答,有時學生發問只是為了刁難,其實他們胸有竹,自己有答案,只想考 問老師是否明白這個問題,在這種情形之下教師可以反問學生。也可能學生所問的是有意義的問題,教 師一時不知如何回答,這時可以反答學生,讓自己有時間組織思想準備如何回答。 例如,你可以先說出你的的看法嗎,對某人所提的問題,大家的看法如何, (d) 好問題的特徵 1) 問題若具有思考性就能激發學生思考,即使是是非題也最好讓學生深思後再回答,不用想就可回答的問 15 題不是好問題。 2) 好的問題語句簡單。問句不要太長,內容不要過於複雜,措辭要清楚明白,才不致使學生誤解。 3) 好問題的範圍明確。比如問,「耶穌在其中長大的環境是怎樣的,」這問題範圍有點含糊,如果改問, 「耶穌在哪裡長大,」「那地方有多大,人口有多少,多數的居民以何業謀生,」,這些問題就問得比較 明確。 4) 好問題切合學生的程度,按他年齡的程度,或者按他的聖經知識程度來發問。 5) 好問題層次井然,尤其是複習性問題,或總結性問題,最好是有系統、有層次。後一個問題與前一個問 題的內容相連,一步比一步更深入。 6) 好問題具有價值,提出該問題有其重要的意義,與正文有關,不是可有可無的問題。 7) 好問題是事先準備的,不是馬虎應付,教師要先準備問題的答案,如果教師不能回答,就不要問。 (e) 發問的技巧 教師不單是要能提出很好的問題,也應當懂得如何發問。教師若因不會發問而不能發揮發問的功能是很可惜的。下文提出一些發問的技巧。除了向學生發問之外,教師也應鼓勵學生發問,養成學生探究和深思明辨的態度。 1) 先發問後指名, 先將問題說出,然後指名回答,學生才不致驚惶失措,否則若在提問題以前,先指出學生名字,學生必 戰戰兢兢,心情緊張。另一方面,先發問才提名,使沒有被指名的學生不會覺得此問題與他無關,以致 不參與思考了。先發問會讓全體學生都在心中試擬一個答案,待別人回答時就可和自己的答案相比較, 且加以批評。 2) 任意且普遍地指名, 指名不可按一定的順序,比如照座位的排列,或照名冊上的次序,以免不在順序內的學生不注意聽取問 題和其他同學的回答。指名應當也是普遍指名,教師指名時不可只限於少數特優特劣的學生或其他具有 特殊情況的學生,任意指名且要普遍地指名,盡量給每一個學生有機會參與回答問題。 3) 自由作答, 如果大半的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在教學中,就可以讓學生自由作答,但這個方法傾向只由聰明的學生一直 不斷地回答問題,比較差的學生就習慣等候別人作答,自己絲毫不為問題求出路,根本不嘗試回答問 題。因此,若以此法用於指名回答,在得不到答案時,再讓其他學生回答,效果會更好。 4) 留有充分思考時間, 問題提出後,要留有充分時間讓學生思考一番。須視問題之難易給予學生適量的思考時間,不要勉學 生匆匆回答,或急於自己說出答案。 5) 不複述問題, 不要過多重複問題,要節省時間,並訓練學生上課專心,免得養成學生不注意教師的習慣。倘若學生不 明白問題的意思,可用更明白的字句把問題重說一遍。 6) 不暗示答案或過分協助, 有的教師為顧及學生不能回答時之難堪,常於提出問題後向學生暗示答案,結果形成學生依賴的習慣。 也有的教師在問句中包含暗示性之答案,結果問了也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在學生未完全說出答案時, 教師不可操之過急而太快暗示補充,或給予協助。 7) 向不注意者發問, 為刺激學生專心聽課,教師可常向精神不甚集中者發問。 8) 注意傾聽表示興趣, 學生回答時,教師要注意傾聽並表示興趣,以和悅的態度接納學生,鼓勵學生回答。 9) 答錯問題, 學生若有答錯的話,教師不要隨便斥責,更不要譏諷嘲笑他,應讓比較成熟的學生婉轉地予以糾正或補 充。教師要盡量找出其長處加以鼓勵及讚賞之後,才給予糾正及補充。 2. 小組聆聽法 (a) 定義 教師呈獻一篇報告、說明或小故事,把聽眾分成兩組或幾組,要求每組成員聆聽一定的重點,然後由每組向教師與班上其他的同學回報。 (b) 何時使用小組聆聽法 不是所有的課程內容都適用,在下列教學背景下,可考慮使用, 1)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要呈獻一篇報告或說明時,小組聆聽法可讓學生注意所報告之記載的最好方 法。 2) 當教師發覺所要呈獻的記載並不吸引人,可能一些要點會被習生所忽略時, 3) 內容的重點需要被調時, 4) 如果學習的人數眾多,分成大組來聆聽某一部分的重點, 16 5) 如果學習的人數不太多,教師盼望學生投入小組討論,這個方法可以引發成員討論。 (c) 小組聆聽法的長處 1) 可用於大組或小組的學習。 2) 可以使學生從整體的內容中獲取重要的要點。 3) 給予學生一定的目標去聽他們應注意的部分。 4) 能增加學生的注意力,並引導他們參與回應。 5) 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製造學習的氣氛。 6) 使所有的學生都必須注意聆聽所指定給他要聆聽的部分。 7) 鼓勵學生就所聽的內容接著參加討論。 8) 回報給大組的經過可以讓學生有機會複習所學習的內容。 (d) 小組聆聽法的局限 1) 會使學生只聆聽他該聽的部分而忽略其他部分。 2) 令學生所聆聽的大大少於整體的內容。 3) 由於是以聆聽為最主要的重點,不免限制了思想的交流。 4) 學生只是重述所聆聽的內容,沒有太多機會伸張他們的思考力和想像力。 3. 思想衝擊法 (a) 定義 這是一種問題解決法的教學方法,成員以激將法提出一切可能有的解決法,不加以評論。此方法可以緊接其他的方法來使用。 例如,甚麼是攔阻一般人得救的障礙,怎樣的行為是你最難饒恕的行為,一個屬靈人有怎樣的生活特徵, (b) 思想衝擊法的長處, 1) 能激動各人的創作力,使每一個人都被激動而提供意見。 2) 鼓勵學生貢獻意見,鼓勵建立新的觀念。 3) 鼓勵全體成員參與,由於教師沒有作太多的評述,任何一個學生都可放心參與意見。 4) 能引起一連串的思想,從人家的建議中,使學生增廣視野,伸展自己的思想。 5) 一般都不會花太多時間,聖經教師可以在應用真理的部分,很快引起大家的討論,激發大家思考。 6) 不論在大或小的班級裡均適用。 7) 一般都不需要有高度的領導能力,任何沒有經驗的教師都可以使用它,只要設計好問題,不須用任何工 具或作太多準備。 (c) 思想衝搫法的局限 1) 由於是讓所有的成員都有機會提供資料,而且不加評述,所以容易離題。 2) 非常在乎成員的背景,有時他們的思想較為緩慢,就難獲取好的效果。 3) 沒有加以評論,果效經常不太滿意。 4) 這個方法的特徵是不給予任何評論,主要是讓大家有思想上的參與,但事實上大家在提供資時,自然會 傾向給予評論。 C. 問題解決法 1. 問題解決法 (a) 這是系統討論法,是解決問題的過程,通常必須經過下列步驟, 1) 先提出討論性的問題,使學生覺察問題的存在。 2) 學生為問題下定義,界定問題的範圍。 3) 學生收集有助於解決問題的資料。 4) 學生將所收集的資料加以對照並調整。 5) 學生決定可能的解決法,經過不斷的考驗來解決問題。 6) 學生在所有可能的解決方法中,尋找最佳的解決法。 (b) 使用問題解決法的步驟 1) 先為問題下定義 讓學生先為所提出的問題下定義,將問題用問題的形式寫下,要檢查一下問題的寫法是否有含糊的意思。問題要合理就必具體,不要太籠統。問題的種類可分為論事實的資訊、論價值的問題、論規則的探討、論疑惑的問題。為問題下定義時,要決定問題的程度,界定問題的範圍。還要對準正確的問題中心來解決問題。教師可以提出若干問題問學生,以問題來界定問題的範圍。 17 2) 收集與問題有關的資料 記錄所收集的任何有關資料,不斷地詢問還缺少什麼,收集各人的感受和觀點,考慮其中的限制,讓所收集的資料重新幫助你寫下問題。教師可以提供找尋線索的問題,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 3) 將問題加以對照調整 將所收集到的資料加以組織,熟悉所收集的資料,不斷地問有何需求,細心調查,不斷地問「為什麼」,探討其與每件事實之間的關係。 4) 決定可能的解決法 自由發揮思想,盡量思索有沒有其他較新的解決法,從問題的每一個角度進行考慮,用思想衝擊法不斷地尋找可能的解決法,容許任何的異議,讓每一項建議都經過嚴格的審核。 5) 選擇最好的解決法 經遇多方考慮之後,決定最好的解決法。雖然教師不應代替學生解決問題,但學生經常需要協助,教師可以幫助他們找尋線索,詢問關鍵性的問題。同樣也可幫助學生考驗他們所選擇的結論。教師或許需要評定學生是否已經真正解決問題了。 (c) 使用問題解決法的問題種類 問題解決法主要是討論問題,問題的種類有不同的範圍,如下, 1) 事實 討論問題的目的是要尋求資訊,通常從所指定的資料中尋找答案,這種問題的伸縮性不大,主要是靠共同提供可能有的資訊。 2) 價值 這是面對價值的問題而共同探討解決的方法,在探討的過程中學習尋求各人的價值觀。比如,當你面對孩子與事奉有衝突,事業與事奉有衝突時,當如何解決?當你只剩下幾個月的壽命時,你會立刻做些什麼? 3) 規則 這是有關做人的道理與當守的規則,是論及可不可以的問題。比如,離婚絕對不可以嗎,如果一個主內姊妹一直被丈夫毒打怎麼辦,應該如何解決此問題, 4) 懷疑 這是指對一些事情的懷疑,需要找出解決的辦法。比如,如何證明耶穌是復活的主,如何證明聖經是神所默示的, (d) 問題解決法的不同使用法 1) 由教師帶全班參與問題決法 由教師提出討論的問題,然後按一般解決問題的步驟,經由教師的提示、引領,找出解決的方法。 2) 分成小組進行問題解決法 將學生分成小組,把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帶到小組裡討論,照正常的程序找出問題的解決結構,然後向班上全體同學彙報。 2. 個案討論法 (a) 定義 個案討論法是提出一個簡短個案,包含問題情景的細節,然後讓學生分組討論,尋找可能行得通的解決法。 (b) 個案討論法的長處 這是最常用的方法,特別是在聖經的教學過程中,能建立真理和日常生活實用之間的橋樑。個案研究法因此能達到下列目的, 1) 從個案討論中建立理論和實踐的橋樑。 2) 不只是接觸屬靈的真理,也是接觸真實的經驗。 3) 面對日常生活中許多矛盾時,可以發揮解決問題的才幹。 4) 在個案討論中,可以吸引著許多成員的眼光和不同的洞察力。 5) 藉著聽取不同的觀點,可以擴大經驗的領域。 6) 很少問題能有簡單的答案,因而需經過深思明辨,學習深入思考。 7) 學習以真理的原則集中在具體的問題上。 8) 訓練學生獨立思考和以合作精神共同思考。 (c) 個案討論法的不同形式 個案討論法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使用, 1) 古典的個案法 這是最簡單、常用的個案討論法,教師呈現簡單的報導讓學生分組討論。報導包括社會考證、心理學的報導、歷史的證據、統計的證據、經濟的記錄、報章的記載等。 18 2) 沒有結尾的故事 教師可按需要自行編寫一個沒有結尾的故事,讓大家探討解決的方法。下文是個簡單的實例,閱讀下列小故事之後,讓學生討論故事中人物該如何解決問題。 「大哥大姐都沒機會念中學,本來我念完中學便打算做工,但妹妹情願不讀書去車衣服,大哥情願遲一年才結婚,為了要供我讀大學。這次考試成績不理想,我該怎麼辦呢,我知道他們都盼望我拿出好成績來,就算他們真的不是這樣想,難道我能叫他們白吃了這幾年的苦嗎,我今年的成績不好,怎麼對得起他們呢,」 3) 討論熱門的話題 這是選擇最近大家都討論的熱門話題當作討論的資料,以求解決信徒在現實社會中所面臨的矛盾。比如,身為基督徒,應該如何面對「向錢看」的人生觀?面對物質洪流的衝擊,基督徒應該如何過一個合神心意的生活呢? 4) 展示圖畫引出個案討論 教師配合教材,呈現一幅感人肺腑的圖畫,藉以激動學生的心理,引出個案的討論。圖畫經常可以扣人心弦,刺激觀者心理,激發他們討論。 5) 視聽教材的呈現引出個案討論 教師呈現戲劇表演、木偶表演、幻燈節目或錄影帶節目,然後將學生分成小組激發他們討論。 (d) 個案討論法與其他教學法並用 個案討論法差不多可以同任何一種教學法一同使用,如,思想衝擊法,小組聆聽法、視聽呈現法、小組短講法、辯論法等。 3. 辯論法 (a) 定義 辯論法是一種教學法,由兩個或兩組的講員分別從贊成和反對的角度,或者以兩個不同的理論觀點來辯論一個論點。在辯論的過程當中,學生可以吸收不同意見的論點,理智地處理不同的見解,同時也學習作自我評斷。 參考,一次得救永遠得救?在信徒的生命中信心比行為更為重要?基督徒絕對不可以與不信者交男女朋友?聖靈的工作一定會有超然的神發生? (b) 何時適合使辯論法 不是每種教學內容都適合使用辯論法,下列情況可能較宜使用, 1) 如果所討論的問題需要深入考究,辯論法可以令學生積極地參與思考。 2) 如果有不同的觀點可供解釋同樣的一個問題,而且兩者都不是明顯不成立的觀點,藉著對兩個觀點的 辯論就可更深入瞭解彼此的長短。 3) 如果雙方都可以聽對方的不同見解,而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堅持單方面的見解,在此情形之下,辯論可 以達到雙方意見的交流。 4) 辯論法適用於小組或大組的學生,可在大組的成員中,選擇兩個小組的成員進行辯論。 (c) 使用辯論法的長處 1) 學生必須深入考究主題內容,才可能進行辯論。可以聆聽兩個相對的意見,讓學生增廣視野,更加全 面地瞭解所提供的真理。 2) 能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容易找著學生的注意力。 3) 大組也可使用。 (d) 使用辯論法的局限 1) 在辯論時,經常會趨向非常強烈的好勝心,情緒激動,可能會傷及大家的感情。 2) 辯論法主要是用於小組,只有進行辯論的人才有機會參與,因而限制了其他成員的參與。 3) 參與辯論者需要作一定的準備,如果只不是,只有表面的辯論,探討便不夠深入,不太令人滿意。 4) 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料供辯論者作準備,辯論的內容便會不太有分量,可能只會團團轉於一個小點上,效 果不太理想。 (e) 辯論法的不同形式 1) 由兩個小組的成員進行辯論,用相反的觀點只與一個成員進行辯論,其他的學生只積極參與思考, 默默地給予評審。 2) 由兩個小組成員辯論,之後大家分成小組討論,對剛結束的辯論給予補充、批評、審核,評斷,並 選擇自己的見解。 3) 由兩個組的人辯論,但會眾也分成兩組,都可以參與辯論,給予支持或反擊,積極地參與辯論。 D. 小組討論法 19 1. 二人討論法 (a) 定義 是指二人一組的非正式的討論方法,主要是藉著彼此的交流和討論來商討所指定給大家討論的題目,然後 自由地彙報給大組。所謂自由彙報是指可由任何成員,將所討論的內容彙報給大家聽。 (b) 何時使用二人討論法 不是每一種學習情形或內容都適合使用二人討論法,但下列情況可以考慮使用, 1) 當學生人數眾多,又很想使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參與討論時, 2) 當學生中有一些人比較被動,又較慢發言時, 3) 當教師的教學時間非常有限,又必須包羅好多內容,其他的討論法花時太多,二人討論法非常省時,又 方便使用。 4) 如果想在課室裡製造和藹可親的友善氣氛,二人討論法可以達成這個目的。 5) 當大家對所要討論的問題有一般見識時,可以使用二人討論法讓每個人都發表言論。 (c) 二人討論法的長處 1) 能夠鼓勵害羞又發言不多的成員,有機會參與討論。 2) 由於這法是非正式的討論,所以可以在課室裡製造友善氣氛。 3) 刺激大家參與討論,又能省很多時間。 4) 可以逐漸發揮各人的領袖才能。 5) 可以很容易與其他的方法一起使用。 (d) 二人討論法的局限 1) 由於這種討論法是屬於非正式的討論,不需要讓每個小組都匯報給大組,所以討論的主題很可能會被忽 略,有的人會利用此機會閑談,因而談話的內容很難受到控制。 2) 這方法可能絲毫沒有收獲,大家隨便談論,不需要達到一定的收獲指標。 3) 其中的報導沒有很好的系統,討論容易分岔離題。 4) 若要二人討論法有很好的結果,必須要有很好的準備。 5) 二人討論法乃是引起全體學生的參與,所以很可能會太嘈雜,有的課室環境不太許可有此現象,因而可 能會妨礙別人。 2. 嗡嗡討論法 (a) 定義 嗡嗡小組原則上與二人討論法大同小異,它也是個非正式的討論,主要是由三、四人組成小組進行思想 交流。由於人人都可能參與談論,聲音如蜜蜂嗡嗡叫一般,所以稱之為「嗡嗡小組討論法」。 (b) 嗡嗡小組討論法的特徵 大致上在形式、方法、長處、短處方面都和二人小組討論法一樣。 3. 小組討論法 (a) 小組討論法的定義 小組討論法是一種教學法,每組一般有五個到七個人,有計劃、有次序,比較正式地討論所指定的問題。 通常有一個領袖領導,也有一個成員作簡單的記錄。小組討論法一般常與其他的教學法配合應用。 (b) 小組討論法的長處 1) 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各人都有機會分享自己的觀念。 2) 學生可以藉彼此的交流擴大見解。 3) 大家以較民主的形式來發揮各人的見解。 4) 間接地鼓勵成員彼此和睦相處,學習接納與自己不同的意見。 5) 幫助各人發揮領袖的才能,藉此發掘有才華的領袖。 (c) 小組討論法的局限 1) 如果班級比較大,人數眾多,很難使用小組討論,就是使用了它,也很難控制討論的結果。 2) 學生所知可能有限,勉強他們討論,結果只會接觸到表面的問題,根本不可能有深入探討。 3) 由於學生所知有限,小組討論時可能很容易離題,或者很難控制討論的內容。 4) 若要小組討論成功地進行,就必須要有一個有才幹的領袖來帶領小組討論,而對一些班級而言,可能不 容易找到有才華的小組長,所以不容易有成功的討論。 5) 雖說是給大家都有機會參與,但事實上,還是由一些較有才華的人或健談者來控制所有的討論,這與講 20 學沒什麼兩樣。 6) 多數的人喜歡較形式化的方法,也習慣於依賴教師講學,除非每個成員都積極、主動地參與討論,否則 所得到的經常是空洞沒有深度的討論內容。 4. 短講座談會 (a) 定義 是教學法的專用名詞。在此乃指一系列的短講,由一小組的人呈獻給大家,或在領袖的領導下呈獻短講。短講的內容通常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同一個主題,有收集知識和意見的作用。較少讓人辯論和有深入討論的機會。 (b) 何時適合使用短講座談會 不是每個聖經課程都適合使用短講座談會,下列情形適合使用此方法, 1) 當教師需要呈獻一個主題的不同角度時, 2) 當班級人數眾多,沒有太多的教學法可以變換使用時,有幾個人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呈獻短講,可以提 高新鮮感。 3) 如果學生需要一些簡要的說明,而單由教師一人主講有點枯燥,可以嘗試使用此教學法。 4) 當合宜的人選便於接洽到,或者在學生中有對聖經知識具有相當基礎的人,他們都可以參與呈獻其中一 個要點。 (c) 短講座談會的好處 1) 對小組或大組均適用。 2) 可以利用最短的時間呈獻很多的內容。 3) 不同的講員可以引起學生的新鮮感和興趣。 4) 可以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請有關的人事先預備好。 (d) 短講座談會的局限 1) 缺乏學生的自發性和創作性。 2) 只由一個小組的人參與呈獻課程內容,缺乏學生之間更廣泛的彼此交流。 3) 只調主題內容,不太能發揮智慧、深入思考問題。 4) 比較重形式,有點拘謹,不夠靈活。 5) 由於是幾個人負責講學,按理各人都應當有時間的限制,但事實上前面的講員經常沒有約束時間,結果 最後的講員便匆匆短講,以致內容分配不均。 6) 由於幾個講員都要短講,結果只能限制他們於比較概括性的觀念,而且匆匆呈獻內容。 7) 在使用這個教學法時,教師好像比較空閒,其實他經常需要供應資料,細心計劃,事先作準備,許多時 候準備工作比自己講學還難做。 5. 陪席研討會 (a) 陪席研討會的定義 由幾個人在領導者或評判者的領導下,一起討論一個問題的不同角度或不同層面。陪席研討會不是形式化 的演講,如短講座談會一般,它是進行比較自由的討論,彷彿沒有聽眾一般。構成這種討論的成員是經由 教師特別精選出來的,可以是學生當中的精明人選,也可以是外邊請來的專門人選。他們必須多方收集資 料,作充分的準備。陪席研討會的主要目的在於藉著少數人的特別準備,協助教師傳遞重要的觀念,以引 起反省的思考。 (b) 使用陪席研討會的好處 1) 由於在陪席研討會中,有一組的成員從不同立場討論問題,所以可以闡明並澄清問題。 2) 可以幫助學生探討不同看法的論點,因為陪席討論員是各持不同的看法進行討論。 3) 陪席研討會可以更全面地分析一個論點的長處和弱點。 4) 能增加參與者的氣氛和感受。 5) 可以啟發所有學生的參與和討論。 6) 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看論點,因而學生就可從不同的角度取得綜合性的觀點。 7) 可以討論問題而不是只呈獻主題。 (c) 領導者或評判者的角色與工作 領導者在陪席研討會中,扮演領導陪席員討論的角色,陪席研討會的領導者須扮演多重的角色,包括和平 的使者、探查者、闡明者、導航者、分散討論者、濃縮者和緩和者等。 他該負責的工作範圍如下, 1) 必須在事前將討論的段落告訴學生。 2) 必須先將問題闡明清楚。 21 3) 有責任製造氣氛,所以他需要不斷地提出問題激發陪席進行討論。 4) 好的評判了解聽眾的心理反應,隨時可以代表聽眾提出問題。 5) 要能夠平衡健談的陪席員和少言的陪席員,鼓勵少言的多發言,控制健談者少發言。 6) 好的評判者要阻止應用難懂的詞語,如有難懂的詞語,要提出問題,請陪席員解釋。 7) 好的評判員所持的觀點要客觀,避免以主觀的見解站在其中一邊。 8) 好的評判員須將普遍籠統的概念引到較特殊的要點上,不要停留在表面籠統的概念上,為此他必須要以 問題來縮小討論的內容。 9) 如果在陪席研會中採用聽眾參與的方法,評判者必須能夠分散聽眾的參與,不要讓少數幾個人包攬討 論。 (d) 陪席研討會的不同形式 1) 雙重的陪席研討會 這種陪席研討會是由兩組人所組成的,一組是由專家備有充足的資料參與討論,另一組是由聽眾的代表 參與,從事向專門人員給予回應的討論。 2) 分散的陪席研討會 將陪席員分散在聽眾中,他們坐在聽眾的每一個角落中,由評判員在前面帶領整個討論的進程。 3) 戲劇化的陪席研討會 陪席員穿特定的服裝,以戲劇化的形式帶領討論。各人以不同的角度配合他所代表的人物之服裝,來 發表配合這個人物的見解。從不同人物的角度來探討問題。舉例,由四個人穿著各不相同的服裝代表各 宗教對救恩的觀點,第一個人穿著牧師袍代表基督教的觀點、第二個人穿簡單的袈裟代表佛教的觀點、 第三個人穿著印度服裝代表印度教的觀點、第四個人穿著回教徒的服裝代表回教徒的觀點。 4) 陪席研討論壇會 像一般的陪席研討會,只加入聽眾的回應和討論,較有全體性的參與,評判不僅要控制陪席員,也得控 制聽眾的參與。 E. 戲劇教學法 1. 仿圖活畫 (a) 定義 這方法較適合兒童,兒童可模仿圖中的聖經人物的姿態,一邊表達這些人物在那個情景下的感受。如此共 同呈現一幅活的圖畫,然後再追隨其他的活動。 (b) 如何使用仿圖活畫的活動 1) 由教師選擇一幅圖畫,要用於對主題的討論。可以是聖經圖畫或是現實生活的圖畫,圖畫的景象必須是 表現畫中人物的一些動作。 2) 由教師指定或讓兒童自選要模仿的人物,須適合所要達到的的教學目的。 3) 看圖帶領他們討論所見的景象,教師以問題來刺激他們回答問題。比如,圖畫上所描繪的到底發生什麼 事?畫中的人物是誰,他們幹什麼?他們應該可以怎樣解決問題? 4) 決定扮演各個角色的人選,然後指示他們模仿畫上的姿態。 5) 扮演各個角色的小組成員在模仿動作時,觀眾們可以參與其他活動。比如背誦聖經章節,唱一首有關的 詩歌,或討論一些應用性的問題等。 (c) 仿圖活畫法的價值 可以幫助學生複習剛學過的聖經故事,討論真理在今日生活中的應用,可以提供正確的選擇和基於聖經真 理的決定,也可增加新鮮感和參與感、提高學習氣氛。 2. 獨白 (a) 定義 獨白是一種戲劇呈獻法,由一個人穿著特別的服裝並用簡單的道具來自述。其自述的內容可能是某一個人 物的傳記,也可能是表達某一個人物的感受,或是表達某一個經驗。 (b) 如何使用獨白 對兒童講故事,教師可以用獨白變換講故事的方式。由教師扮演故事中的一個主角,然後敘述該人物的生 平經歷。對少年青年或成年,則可以讓他們參與扮演某一個人物來獨白。學生自行準備有關該人物的資 料,然後簡單地敘述該人的經驗。如能預備一些簡單的服裝和道具更好。可用聖經人物作獨白的主角,或 教會歷史人物,或現在社會中一個想像的人物作獨白的主角。 (c) 獨白的長處和短處 22 長處是較講故事更戲劇化,吸引人。對參與獨白的人能感同身受。設身處地的自述,可造成非常深刻的印 象。 短處是較少其他人的參與,獨白的人需要作充分的準備,並最好有演戲的恩賜,才較能吸引聽眾。 3. 訪談 (a) 定義 由一個學生詢問另一個學生、教師或某個專業人士的個人的資料,或他所所熟悉要被詢問的問題。在訪談 的過程中接受訪問的人很直接、很自發、很自然地回答所詢問的問題。 (b) 如何使用訪談 接受訪談的人可能是教師本身、學生或應邀的一個專業人士。接受訪談的人必須熟悉要被詢問的問題。在 聖經教學過程中,接受訪談的人可能扮演聖經人物,或扮演假想的人物。在訪談中,要注意保持輕鬆、舒 適、溫和的氣氛,避免用考問的方式。在訪談的過程中,雙方都要靈活應付場面。 4. 演劇 (a) 定義 將正文內容以演劇的方式呈獻給大家。用口述、動作表情照著故事的情節演出來。整個劇情有一定的過程 與結論,雖然演劇者可以用自己的話來發揮,但不可以隨意改變故事的內容。 (b) 演劇法的使用 第一種演劇法是事先讓參與者在課前做準備,將故事資料給演戲的人,在課外排練,然後在上課時,穿簡 單的服裝和用簡單的道具正式演出來。 第二種方法是全體學生共同作準備,然後直接演出來。準備演劇的步驟如下, 1) 簡述故事內容,問一些問題,有些甚麼人物,發生什麼事,他們說些甚麼,他們的感受如何,試排列故 事中發生的事件。 2) 列出故事中的人物,瞭解各人的個性是怎樣的, 3) 決定哪些人扮演這些人物的角色, 4) 討論如何處理臨時的布景, 5) 根據學生的年齡和程度,決定是否需要給演戲者一些對話內容的幫助。 6) 可以準備想像中的服裝和道具等。 7) 最後由教師提出問題讓大家一起討論,表達個人的感受,真理在現實的生活中是否可以應用等。 5. 啞劇 (a) 定義 啞劇不用口述表達,是單用姿態和動作來表達的戲劇。啞劇適用在於戲劇化的聖經故事中,但也可用在假 想動作的活動中。兒童、青少年、甚至成年人都喜歡這種啞劇表演。 (b) 啞劇的種類 1) 以啞劇演聖經故事 不是所有的聖經故事都可用啞劇演出來,通常較適合於戲劇性、多動作的聖經故事。如好撒瑪利亞人的 故事、浪子回頭的故事等。 2) 以假想的動作演某一情景 這裡所描寫不是正式的演戲,只是以一個假想的動作來描寫所指定給學生的真理題目。比如,以啞劇演 出耶穌的其中一個門徒觀察耶穌如何以五餅二魚來餵飽五千人,假想一個以色列人如何看到神將紅海的 水分開,讓以色列人走乾地,假想一個人愛鄰舍的動作等。 3) 以動作演聖經章節的內容 將所背誦的金句,以假的想的動作表演出來,也即可憑對其實際應用的想像以動作演出來。可以選幾個 學生嘗試用不同的表達法表演出來。比如,將孝敬父母的金句,用假想的動作表演出來,將耶穌的大使 命,用啞劇表演出來。 4) 以動作演詩歌內容 將一首與主題有關的詩歌用動作表演出來,讓學生輪流嘗試。 (c) 如何使用啞劇, 1) 首先讓全體學生都熟悉要用啞劇表演的故事內容、主題真理、金句和詩歌。 2) 給每一個願意者都有機會表演啞劇。 3) 教師在必要時輕輕提供答案。或用暗示、用問題來鼓勵參與者。 4) 評估啞劇的表演,而且將它聯貫到所學習的目標。 23 6. 角色扮演 (a) 定義 角色扮演是不經練習也不用預演的戲劇表演,表演者試演出在某種情況下的行為及感覺,表演問題情境 後,討論所表演的內容。這是讓學生能夠共同探討情感、態度、價值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它的功能在於幫 助學生透切分析複雜的事物。尤其是瞭解旁觀者的動機及感覺。 角色扮演作為一種教學模式,扎根於個人和社會兩方面。它嘗試幫助個人以真理的準則在他們所處的社會 環境中發現個人的意義,和真理的應用。在社會體、主內肢體們的協助下解決個人的問題。 (b) 演劇角色扮演的區別 1) 演劇是照一定的故事情節演出來,不可更改其內容次序,角色扮演只有事情發生的背景,由不同的人扮 演將得到不同的結果。 2) 演劇的故事結局已固定,角色扮演的過程和結果,由不同的人扮演將有不同的結果。 3) 演劇不太激發學生討論,角色扮演因為是以問題為中心,可以激發討論。 (c) 角色扮演的長處 1) 學生可獲得即時的興趣,增加學習氣氛的新鮮感。 2) 對小組和大組學生均適用。 3) 藉著角色扮演可以鍛煉學生分析並解決問題。 4) 參與角色扮演,可以幫助學生嘗試扮演別人的角色,嘗試感受別人所感受的。 5) 在色扮演中,學生可以學習解決人際關係的問題。 (d) 角色扮演的局限 1) 學生不能絕對嚴謹地扮演角色,會把它當作娛樂,使演劇變為鬧劇。因此教師要有足夠的技巧和小心選 擇扮演者。 2) 除非學生有相當充分的準備,否則角色扮演可能變得膚淺,在思想上留下刻板的印象。角色扮演前必須 讓學生瞭解角色的特徵及真實背景。鼓勵每個人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也應考慮學生的能力,越能有創 意性越佳。 3) 角色扮演是一項很費時的活動,因此要有足夠的時間。 4) 多數人都不大願意扮演角色,結果在時間推來推去,沒有好的結果。 5) 不是每一個課程內容都適合使用角色扮演。 (e) 如何使用角色扮演 1) 教師需要準備劇本。角色扮演雖不需要預演,但準備簡單、說明清楚的劇本是必要的。 2) 盡可能從自願者中選擇演員,教師應花一些時間與扮演討論所擔任的角色,同時也要向其他同學指出要 注意的事項,才不會產生一種看熱鬧的心理。 3) 假如某一個扮演者扮演得很不好,可婉轉地以預備替代者取代之。 4) 引導扮演角色過後的討論。這是整個活動中最重要且最有價值的部分。有時候扮演進行到某一階段引起 過分的爭吵,此時可以暫停扮演,進行討論。最後的討論,最好要在一種開放式的氣氛中進行。 F. 現實生活模擬教學法 1. 定義 即把學生放在一項與現實生活非常接近的學習情境設計中操作,是一種角色扮演、問題解決法、教學設計的綜合運用,希望學生在經歷這種方式後,能以瞭解現實生活中的主要因果關係,以及如何選擇合乎真理準則的態度和行為。 2. 使用的基本步驟 (a) 事先準備好所需的道具、設備或材料。 (b) 教師應解說模擬教學的理由及如何進行的程序。 (c) 指派角色,可由教師根據學生潛在的能力指派適合的角色,也可根據學生的志願來決定。 (d) 在學生瞭解所要模擬的內容與角色後即開始學習,最好能依照原定的草稿及角色來指派。 (e) 模擬後進行討論,使學生能在學習活動後對問題加以推論及綜合思考,獲得高層次的學習結果。 G. 戶外教學法 「戶外教學法」是指在課堂外的學習活動,主要分為設計教學、實地觀摩及實習經驗。 1. 設計教學 (a) 定義 24 鮑新,N.L.Bossing,為「設計」下定義說,「設計是一種問題性質的、有意義的、實際活動的單元,它是 在自然的狀態中利用實際的物質材料,由學生自己計劃、自己實行,以求完成的單元工作。」 總括來說,基督教教育與實際生活是具有密切的關係。教育的目的是改變生命和生活經驗。設計教學法是 讓學生在課堂外,自行計劃一種問題的情境,自己收集資料,解決抽象問題的一種極有目的、有計劃、有 實際活動的學習經驗,學生主要是從「做」中學習。 (b) 設計教學法的種類 1) 資料設計,是根據各參考書所作的研究報告,主要是在完成尋找資訊,收集資料後所作的報告。 2) 態度設計,此項設計報告的重點主要是與人格態度有關,是透過訪問去瞭解被訪者的態度和生活榜樣。 3) 習慣設計,主要是安排一些活動,令學生操練自己養成基督徒當有的生活實習和靈命操練。 4) 服事設計,主要是安排就地事奉的實習機會,比如,探訪、個人佈道、小組實習等。 (c) 使用設計教學的原則 1) 學生必須要有學習的慾望,因為他們必須作課外的準備。學校的教育有分數或文憑的推動力,主日學或 查經班就沒有這種推動力。他們必須有追求上進的心。 2) 設計的報告可以是小組的或個人的研究報告。 3) 若要學生在課外作設計報告,必須有供應資料的來源。 4) 需要加以審核,以確定這設計作業是否幫助學生達到所期望於他的學習目的。 (d) 使用設計教學法的過程 1) 決定目的,設計教學法應以目的為出發點。為要引起學生對於活動有烈的動機和明確的目標,教師先 要詳細籌劃,如有必要須佈置場所和預備資料,然後師生一起探討問題並決定目標。 2) 擬訂計劃,擬訂計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思考活動。目的確定後,教師便可知道學生計劃進行的方法。如 果是個別的設計,由學生獨立計劃,如果是分組的設計,則由同組的人共同計劃。在計劃時,應考慮使 用的材料、工具、方法、時間等要素,教師須不斷給予提醒改正,以免半途而廢。 3) 實施工作,計劃擬定後,即按照計劃有系統地進行工作或活動。在過程中,教師要隨時指導並鼓勵,使 能完成工作。 4) 評鑑結果,工作結束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對自己的工作成果或學習態度,作自我評鑑。其評鑑的範圍須 包括,目的是否實現,計劃有否修改,工作態度表現如何,從設計活動中獲得多少心得或經驗, 2. 實地觀摩 (a) 定義 指教師帶著班上同學一起實地觀摩、調查,有次序、有方向、有目的地實地經驗,取得直接來源的經驗。 透過親眼看見、親耳聽見、親手觸摸,來觀摩一些場所,如,其他教會的主日學、查經班、宣教工場、慈 善團體、孤兒院、養老院、、神學院、幼兒院等。 (b) 實地觀摩的事前準備 1) 事前安排聯絡要參觀的目的地之負責人。 2) 向學生闡明參觀的目的。 3) 若屬可能,取得參觀場所的所有資料。 4) 若有必要,準備交通,安排負責人。 5) 向學生說明清楚,他們在觀摩時當留意的事項,以及當查究的要點。 (c) 其他注意事項,在觀摩時,教師要做一些事情— 1) 介紹場所的領袖給學生認識。 2) 安排當時觀摩的程序,跟隨負責人的指示。 3) 指示學生要留心聽領導者的解釋。 4) 提醒學生要有禮貌,不可隨意亂動東西。 5) 如果需要更詳細的說明,鼓勵學生向負責人發問。 (d) 跟進 1) 要求學生報導他們所見所聞。 2) 要求學生發表意見,分析所見所聞。 3) 學可以提出建設性的建議或感想。 4) 審核並評估學習經歷。 3. 實地實習 (a) 定義 實地實習,就是將所學的在真實情境中實習出來。耶穌訓練門徒也採用此法,差遣門徒兩個兩個地出去傳 福音,讓他們在實習中學習真實的經歷。 25 (b) 使用的步驟 1) 在差派學生實習之前,須再次重新複習要做的事項。 2) 起初實習時,最好有一個有經驗的人在旁監督,或者兩個兩個地進行實習,以便彼此提醒、彼此幫 助。 3) 第一次實習之後彙報,並與班上其他的成員分亨。 4) 自我評估,互相評估,彼此代禱,不斷地改進該做的事。 VII. 基督教教育(包括神學教育)課程 這一章的目的是要藉著基督教教育歷史,讓我們對整個發展有認識,使歷史成為一個基礎或地基,讓我們瞻望未來。 基督教的基督教教育,就像基督教本身一樣,都是以耶穌基督為根基。耶穌曾囑託門徒用教育的方法將基督教的信仰和理想傳給萬人,太28,19—20,。耶穌的囑託不獨成了基督教教育的基本動力,也說明了基督教與教育關係之密切,基督教宣教事工的開始就是基督教教育事工的開始。 7.1. 基督教教育的發展歷史 A. 先知學校 舊約學者一直深信舊約是有―先知學校‖的。先知常召收門徒(王上20:35;王下2:7)。巴力的先知也有許多(王上18:19),而取洗別甚至殺了許多先知,但是一些卻被以色列人藏起來(王上18:13)。先知阿摩司也說明他不是先知的門徒(摩7:14),因為亞瑪謝挑戰他說他不是出自先知的學校。 撒母耳可說是成立先知學校的先鋒,在不同地方設立先知學校,訓練先知門徒。到了以利亞和以利沙時代,這些先知學校更興盛,先知門徒到處可見,他們負起教導訓練的工作(撒上10:5;19:20;王下2:3-5;4:38-41;6:1-7)。舊約時代,不但有先知,也有祭司,更有文士,他們專心負起教導的職責,承擔神學教育的使命,把神的道教導選民。 教育是上帝用來教導、維護並引領祂的選民的方法。藉著教育,上帝教導以色列人明白祂的啟示,藉著教育,上帝維護以色列人不被異教同化,藉著教育,上帝引領以色列人走當走的道路。 B. 猶太教教育背景 基督教的教育與猶太教的教育可以說是一脈相承的。基督教不獨接受了猶太教的基本信仰、主要經典,舊約,和某些崇拜方式,也承繼了不少猶太教的教育模式。由於猶太教具有悠久而曲折的歷史,因此在施教的場所、教師、學生、內容及方式上常隨著歷史的轉變而有不同的發展。 1. 教育場所 在猶太教歷史中,家庭、聖殿、會堂及學校均曾先後作為推行教育的場所。猶太教是一個非常注重家庭的宗教。在沒有成文的經文以前,宗教的學習主要依賴口傳的傳統。到成文的―律法‖出現之後,教導兒女學習律法就成了家長的主要職責(申命記6:4-9,這被猶太人稱為―示馬‖(Shema))。猶太人的男童從四歲起就得學習―妥拉‖,Torah,意即神聖的教導,divine instruction,,從十三歲起就必須負起一切宗教責任,例如上耶路撒冷參加各項節令的崇拜。 猶太人的聖殿,從所羅門建殿到耶路撒冷淪陷被毀時,公元70年,,不獨是崇拜中心,也是教導中心。聖殿中終年不斷的公開或私下的獻祭,各種節令的慶祝或紀念活動,各種個人應守的禮儀,如嬰兒奉獻禮等,參路2:22-24,,都具有深長的教育意義。此外,文士和拉比們也常在聖殿公開施教,或講演,或討論。耶穌童年時曾參加過這種討論會,路2:41-46,,以後自己更成了經常在聖殿中發表講演的教師,約8:1-2;18:20,。 聖殿被毀及以色列人被擄後,會堂就成了散居其他地方的猶太人的教育場所。在四福音中,每提到耶穌進會堂,就提到祂在會堂―教訓‖人,太4:23;可1:21;路4:15,31-32;6:6;13:10;約6:59;18:20,。在安息日的公開聚會中,除了開始有恭讀―示馬‖(Shema)與祈禱,及最後有祭司的祝福外,最要緊的是唸妥拉,Torah,,即律法書及先知書。由於不識希伯來文的人越來越多,因此讀經之後必須有人用自己的話來翻譯或解釋。這種翻譯或解釋就是教導,Teaching,。擔任教導的可能是會堂的負責人,也可能是任何與會堂的有資格的人。耶穌就常被邀請擔任這種―教導‖工作。 後來,為了重視教育,猶太人就開辦學校。學校大致可分為小學、中學和大學或學院等三級。主前一世紀已有小學。小學在當時稱為―聖書所‖,Beth Hassepher或House of the Book,,因其主要目的在教授經文或成文的―妥拉‖。―聖書所‖通常就設在會堂內,或與會堂為鄰。兒童在小學攻讀三、四年後,一到十歲,就可升入中學’或―學習所‖,Beth ammidrash,或The House of Study,。小學的課程主要是經文或成文妥拉,中學的主要課程則是密士拉或口傳妥拉,Mishnah或Oral Torah,。對當時的猶太人來說,成文妥拉,經文等,和口傳妥拉,傳統,都是神的啟示,具有相同的價值。更高一層的學校可稱為學院,Academy,。像後世的神學院一樣,它是學者們從事高深研究之處,也是拉比們接受職業訓練之所。 26 2. 教師 在猶太教中擔任教導的,除父母外,在聖殿有祭司、先知和文士,在會堂有祭司、文士和拉比,在各級學校中則有拉比及專任的教師。猶太教教育的基本目的在使人明白神的旨意,先知就是當時明白神旨意的教師。拉比和文士通常是指那些研究摩西律法的教師。我們也相信當時猶太人中有一些專任教師。 3. 學生和課程 在聖殿和會堂裏,施教對象主要是成人。祭司、先知、文士和拉比等也都基本上是成人教育工作者。但在家庭及學校中,受教者同是兒童和青年,學校只收男生,不收女生。然而她們可以在家中學習一般的宗教禮儀,也可在會堂接受一般宗教的教導,賽8:3;結13:17;路2:36;徒21:9,。 由於猶太教教育之主要目的在使人明由及接受神的啟示,因此妥拉就成了主要的教學內容。所謂妥拉,Torah,不單包括成文的經文,Scripture,,如律法、先知及成百的規條律例,也包括為數數不清的口傳的傳統,Oral traditions,。這些傳統所著重的主要是行為操守及日常生活中面對的種種問題。 4. 教學方式 猶太人所採教學方式主要有口授、背誦及實習三種。無論是成文妥拉或口傳妥拉都以講授為基本教法。學生必須背記成文妥拉中的613條律例,其中消極的365條(以―你不可‖作開始),積極的248條(以―你必須‖作開始)。學生也必須在聖殿、會堂、學校或家中親身參與祭祀和各種宗教性的活動。 C. 耶穌和使徒 歷史學家艾里斯,John Tracy Ellis,在《神學教育簡史》一文中指出,耶穌在加利利之海邊呼召門徒是基督1教第一間神學院的開始。 另有宗教神學家指出,四福音提到對耶穌的稱呼共九十次,而其中六十次是夫子或拉比的稱號,意即,耶穌在當日的人心目中是一位教師或教育工作者。不錯,耶穌是一位偉大的教師,祂在世時用了三年多的時間訓練了十二位門徒,承繼祂未完的工作,將福音使命託付,使救恩的訊息傳播天下,讓天國得以拓展。祂為教會留下了良好工作的模式,就是訓練人才來發展建立教會事工。 使徒保羅同樣很看重工人培訓工作,他訓練門徒的目標,是要訓練一批高品質的工人,使神國度的拓展能世代相傳(提後2:2)。保羅比喻信徒為精兵要打美好的仗,就要接受嚴格的訓練。他還比喻信徒為勇士、拳師、運動員(提後2:5;林前9:24-27),沒有一個不是經過嚴格訓練的。保羅對提摩太說在大戶人家,有不同質料的器皿(提後2:21),他們都要經過多少的陶鑄和磨練,然後加工才能使用。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使一個人成材,實在需要栽培與訓練,同樣,教會的信徒若要成為一支精煉部隊,隨時給主差遣使用,都要經過訓練栽培的階段,幫助他們成材。 D. 古代教會之基督教教育 1. 教育場所 古教會(前六百年)推行基督教教育的場所有家庭、學校和教會,但最重要的是教會,即信徒聚會之所。在教會中,他們能互相照顧,彼此勉勵,一同學習。古教會成為教育中心,因當時慕道者迅速增加,教會必須給予適當的教導。在古教會末期,曾出現―學道學校‖,Catechetical School,,這是提供高深研究基督教教義之所。教父克里門,Clement,155—220,,及俄利根等均曾主理過這些學校。這些是最古老形式的神學院。 2. 教師 在古教會中擔任教導的不獨有最初的使徒,徒13:1,、先知,提後3:16,及稍後的教父,也有特別的教師。事實上,在最初的教會中,教師與使徒及先知等同被視為神所設的聖職,林前12:28;弗4:11,。此外,父母也是教師之一。保羅曾一再提醒作父母的要負起教養兒女之責,西3:20-21;弗6:4,。 3. 學生和課程 古教會主要的教育對象是成人學道友,即願意為了接受洗禮,加入教會而學習真道的人,其中有猶太人,也有外邦人。 為了教導學道者,古教會曾根據不同時期的實際情況規定各種不同的教學內容,其中最重要的有,舊約經文、基督教傳統、信經、道德生活等。 4. 方式 古教會教導學道友的方式常隨著時代的不同、地域的不同及對象的不同而有差異。學道友教育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即慕道、聽道和學道。慕道友及聽道友的教導方式都是非正式的,學道友則必須接受正式的學習。 非正式的教導主要是藉崇拜來施行。當時的崇拜聚會分為二部分,前部分稱為學友崇拜,Missa 1 引自林來慰、成曾淑儀編,《華人神學教育與福音使命》,香港,世界華人福音事工聯絡中心,1991,,頁16。. 27 Catechumenorum或The Service of the Catechumens,,後部分可稱為教友崇拜,Missa Fidelium或The Service of the Faithful,。所有己受洗和未受洗的都可參加第一部分,但只有已受洗的教友能參加第二部分。在學友崇拜中,除誦讀一些舊約和新約經文外,長老或主教會針對未受洗者之需要作一番教導和勸勉。 慕道友及學道友經過在崇拜中非正式的學習階段後,必須參加正式的學道班。第三世紀之後,教會逐漸有人編寫專門的學道教材,教導預備受洗的人。 E. 中世紀教會之基督教教育 教會進入中世紀後(主後600-1500年),過去專為成人受洗而設的學道友學校已不復需要,因為絕大多數的人已受洗加入教會。曾經有一段時間,教會因忙於處理內部的紛爭及窮於應付外來的衝突而無力在教育方面發展,導致許多信徒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到主後787年,皇帝大查理,Charles the Great或Charlemagne,742-814,頒令,要所有主教及修士大力推行教育,情況才開始有所改變。各種學校或神學院先後出現了,但教育的對象主要是神職人員及學者,而非一般平民。 1. 場所 這時最重要的是修道學校、座堂學校及大學/神學院三者。修道學校,Monastic School,附設於修道院內,主要為修道士進修之所,古教會時代即已存在,但到中世紀才流行。座堂學校,Cathedral School,始於七世紀,主要目的在訓練神職人員,設在主教座堂內,一般由主教監督。神學院或大學之出現則在十二世紀,一方面作為培養神職人員及神學家之處,另方面也作為學術研究之中心。當時神學是一切「科學之母」(mother of science) 成為最主要的科目。 2. 教師 在修道學校或神學院擔任教師的是資深的修道士和學者。曾任大查理教育大臣的名學者阿勒昆,Alcuin,804卒,退休後也曾在修道學校任教。在座堂學校任教的多為主教或神學家。 3. 學生 起初的時侯,修道學校是專為修道士而設,座堂學校則專為神職人員。但以後教育的對象放寬了,兩類學校中均設有內外兩部,內部專訓練修道士及神甫,外部則為無意從事聖工但有心研究神學的人提供學習機會。另外,社會上也有許多大學設立,最初在培養教授及專家,但以後也成了訓練神職人員及神學生的中心。 4. 內容 由於中世紀的教育主要目的在培養宗教之領導人才,故在教學內容上著重聖經、神學、教會史、教父等之研究。此外,修道學校特別注意修道生活及靈性生活之培養,座堂學校則注意教會法規及教會禮儀之學習。 5. 方式 各類學校所採的教學方式各有不同。在修道學校,學生必須學習度敬虔、刻苦、與世無爭的生活,必須勤讀並抄寫經文。座堂學校注重在職訓練,即一面工作一面學習。至於在大學獲得神學學士學位的學生,雖然己取得在大學教書的資格,但必須再經多年的學習和教學,才有獲取神學博士學位的希望。 雖然中世紀教會特別著重神職人員的訓練,但不是所有神職人員都受過良好教育。許多神職人員連最低的文化水平也沒有。他們不獨講道時錯誤百出,連讀經時也錯字連篇,更談不上教導信徒了。無怪馬丁路德曾為這種情況痛心疾首。他寫了《路德大問答》,Luther’s Large Catechism,,不獨為教牧人員提供教導信徒的基本材料,也為教牧自己提供了有效的自學課程。路德和其他改教家在教導事工上所作之努力,為現代的基督教教育提供了不少貢獻。 F. 近代教會之基督教教育 改教運動不獨為西方世界帶來了新的面目,為基督教會開啟了新的紀元,也給基督教的基督教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衝激。 雖然本時期只有短短四百多年,但有兩項連動合基督教教育極大的衝擊。這兩項運動即改教運動和主日學運動。 1. 改教運動是現代基督教教育之先鋒 1517年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在德國發動了改教運動。改教運動對現代基督教教育在教學的場所與方式、教育的理想與內容、以及施教者與受教者的範圍,都提供了新的看法和行動。藉著馬丁路德的宣傳,當時教會對聖經、神學都特別注重。馬丁路德和其他改教家也主張翻譯聖經、聖經的宣講、學道材料之編印、推動家庭教育、設立更多教會學校。這時神學院被分別出來,專職的訓練聖職人員,把訓練完成的神學生派到不同的教會去牧養信徒。 2. 主日學運動是現代宗教教育之主力 1780年瑞克斯在英國告士打城,Gloucester,設主日學被公認為主日學運動的開始。給許多在主日,因無所 28 事事而在街頭流蕩的兒童提供教育。除了教授聖經及教理之外,也注重訓練閱讀和寫作。主日學很快受到了英國及歐洲各國教會的歡迎。 為了提高主日學教學水準,在英國和美國的主日學教育工作者均紛紛動議編印統一教材。 3. 神學院或基督教大學的興盛 必須一提的是,改教以後,歐洲各地興起許多基督教大學和神學院。這時的神學院專職訓練聖職人員,而大學,特是大學中的神學系,更培養了許多神學家或聖經學者。神學著作和解經書也一時興盛起來。 G. 現代教會之基督教教育 現代教會之基督教教育雖然在某些方面只是上一時期的延續,但在不少事上卻表現了它自己的特色。 1. 目標方面 1930年韋德,Paul Vieth,所建議之七大目標,1940年修正為八大目標,,認為基督教教育必須包括下列七方面,上帝、基督、基督化品格、良好社會、基督徒人生觀、教會、人類遺產等(以後加上家庭,。當1950年代各宗派發展新的課程教材時,確定基督教教育目標即成了各宗派基督教教育家之首要任務。有的教會強調基督教教育應以促進人與神、聖經、教會、社會、自然世界及自我的關係為目標,有的教育學家則強調基督教教育應以發展人的知識、信仰,或態度,及生活,或行動,為目的。 神學教育也不乏人後,繼續興盛,許多神學院如雨後春荀般地蓋起來,一些神學院的規模也好大,學生上千人,藏書達幾十萬本。 2. 內容方面 米勒,Randolph Crump Miller,在1950年認為一般的基督教教育課程的中心是上帝與學生間的一種雙層關係。課程應以上帝為中心,God-centered,和經驗為中心,Experience-centered,。神學必須在課程之前。除聖經和神學以外,教會的歷史及偉人、教會的遺產和工作、信徒的宗教生活和社會生活、信徒的服務和見證等等,都在教材中受到了應有的注意。 這時神學院的課程己完善了許多,聖經研究、神學、教會歷史、牧養、講道、聖樂、基督教教育,甚至宣教學都幾乎有在不同的神學院課程中出現。 可以這樣說,這時基督教教育的工作和範籌也清楚分明:在教會中有給信徒的基督教教育,在神學院有專為聖職人員裝備的聖經和神學課程,在大學有更多的學系可選擇,包括神學系的課程。 20世紀初,由於政教分離,好些美國的教會,紛紛自設學校,以便能繼續在學校中推行基督教教育。此外,為了利用暑假及寒假教導青年與兒童,假期聖經學校,Vacation Bible School,也出現了。另外,教會也開始為姊妹團契、弟兄團契、伉儷團契等成人教育機構。 H. 中國神學教育歷史 基督教教育在近代中國歷史上的貢獻是不可貶低的,的確培育了不少人材,作出了重大的影響。教會人士對基督教教育十分重視,在發展過程中,基督教教育與基督教來華及宣教策略有莫大的關係。 英國倫敦佈道會馬禮遜是第一位來華的基督教,新教,傳教士,當初鑒於中國政治的禁令,馬禮遜與米憐開始轉去馬六甲,一方面向華僑傳福音,一方面學習語言。他們利用馬六甲為福音基地,一方面為傳道工作作好準備,也藉文字、印刷、教育等來作傳道的工作。他們相信這些華僑若歸主,有一天他們能成為福音橋樑,將福音帶回國內的同胞當中。見到當時的華僑重視教育,馬禮遜等人把握時機,開始藉辦學向華人宣教,而他們更大的構思是期盼中國人信主後,再給予訓練,栽培他們成為中國日後傳道同工,親自向同胞傳福音。 米憐於是在1815年在馬六甲開辦第一間中國兒童學校,校舍簡陋,聘用一位中國塾師,用中國傳統方式教學,不同者是加入聖經課程,後來成為著名的英華書院。當時梁發也是學生。而中國境內第一所基督教學校,不是由傳教士建立,而是由中國第一位傳道人梁發所辦。於1828年,他從馬六甲返回家鄉傳教,藉中國人尊師重道的精神,開設一間私塾來進行傳教工作,明顯這是他辦學的目的。 初期傳教士辦學,以初小學堂為主。漸漸在中國,「教會學校」就多起來。十九世紀下半葉,教會學校的發展漸趨穩定而具規模,而中國也在1893年廢除科舉制度,由舊教育四書五經轉至新教育,學習算學、自然科學並注重身體鍛鍊,這新教育方式漸受社會所接納。在沿海口岸一些重鎮,都有教會學校設立,而且校舍、課程漸具標準,學制也由初小學而更多增辦中學,並且開辦女子中學和男女同校,又一新創舉,突破了中國傳統,到十九世紀末經過一番努力擴展,逐漸成為高級學府,有四年制大學、研究院和專科如醫學院等。金陵大學、燕京大學、齊魯大學等均為早期開辦之大學。進入二十世紀,教會學校成形與發展到一個重要的階段,並且外國差會及傳教士在制定方針、培養校風等各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後來民國政府成立,基督教大學註冊立案,並改制為華人出當校政,使基督教大學發展上有重大的變化,到解放後基督教大學併進入國立大學,也標誌著教會大學在中國歷史上轉至另一里程碑。 29 教會辦學目的,除了成為福音接觸點外,另一理想是希望訓練教會事奉人員、中國傳道人和教會學校師資培訓。目的是裝備信徒在聖經和神學知識上長進,使他們將來協助傳教士宣教工作,其次是為培育信徒子女,給他們正確宗教觀,免受其它異教之風的薰陶引誘。其實,他們有更大目標理想、使命,就是要接觸知識分子,向他們傳福音宣揚真理,另一方面要培育更多受高等教育的信徒,使日後在社會上起更大的影響力,來影2 響中國,使中國能基督教化,引導中華歸主。 教會大學辦學初期提供的神學和宗教課程,是從西方搬過來,如系統神學、聖經神學、教會歷史等。隨著社會運動帶來的挑戰,教會在課程上亦有一些改革,增加了一些與中國文化宗教有關課目,如回教、宗教比較、儒家與道學、中國基督教、中國社會問題與基督教教育課程。你會發現這些課程設計,己不再以宣教為目的,重點在於教育、理性、科學方面的探究,從神學教育課程轉移為宗教研究課程。當然,教會大學實在也培3訓了一批優秀知識分子,亦促成了神學本色化。 但是,這期間教會也開始在各地設立正規的神學院,專注訓練教牧同工。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神學教育起了重大的變化。那些沒有南遷香港而留守國內的神學院共產政府的宗教政策,均走合併的策略。如1951年金陵神學院與金陵女子神學院合併,1952年由華東11所神學院合併而在南京成立金陵協和神學院,1953年燕京協和神學院在北京成立,由11所神學院、靈修院、聖經學院先後加入合併而成,廣州協和神學院,則是華南區、及不同宗派背景院校相繼併入而成。這時的神學教育已收縮調整至有4限。 隨著中國政局不穩定,並且展開了一連串社會運動如,大躍進,1958-1965,、文化大革命,1966-1976,,直接影響並打擊宗教活動,使僅餘的神學院從合併而被迫停辦的命運。1966年後神學教育全面停頓,同時進入了漫長黑暗的萎縮期。 中國神學教育中斷了一段頗長的日子,教會斷層的現象自然而成。過去大陸的傳道人嚴重缺乏,在此情況下更為嚴峻。據90年《橋》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國教會的教牧人員出現嚴重的『斷裂層』,平均每一百個5教會攤派不上一位牧師」。 公開的神學教育情況和分析 79年鄧小平經濟改革開放政策推動後,80年代很多教會開始恢復公開聚會,1981年以後中國神學教育才逐漸恢復過來。1981年2月南京金陵協和神學院第一間率先復校,至1988年已有13間神學院分別先後復校,67直至1998年復校連創校的共有18間。 這些神學院是由兩會開辦,分佈在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福建、湖南、雲南、四川、湖北、山東、江西、陝西、河南、安徽、浙江、遼寧、內蒙古等地。其宗旨是培育一批―愛國愛教‖的信徒成為教會聖職人員。信徒進入神學院進修,需經所屬堂會推薦,並畢業後要返回原居地區教會,或由兩會派到指定教會中服侍。 中國神學教育體系分三級制,分別為,全國級、大區級、省級。不同地區神學院按著師資多寡而開辦不同的課程,有四年制的本科(學位),二、三年的專科(文憑)等,學生除了修讀有關聖經、神學科目外,還需修讀政治、語文、音樂、勞體等科目。 雖然八十年代教會重開,先後有18間神學院陸續復校和成立,但栽培的教牧人員,仍不能滿足中國教會龐大牧場的需要。目前中國教會有1,500多位牧師,其中包括文化大革命前按立的老牧師和1980年以後按立的中年牧師,另外,還有其他全職教會侍奉人員16,500。所謂「全職侍奉人員」是那些接受了短期神學訓練的傳道人,而其中只有3,200位是正規神學畢業的傳道人。因此,中國三自教會有牧師1,500牧師,3,200受正規神8學訓練的傳道人,13,300受短期培訓的傳道人。這數字離開實際工場的需要相距甚遠,不能供應滿足龐大牧區的需要。就以廣東省為例,現有信徒約十八萬,但只有教牧同工四百三十三名,其中牧師一百廿六名,,換言之,教牧同工與信徒的比例是1,415,牧師與信徒則為1,1428,而浙江省,現有信徒約一百六十萬,只有9一百一十多位牧師,牧師與信徒的比例是1,11450。如把城鄉差距也算在內,情況就更加嚴重了。若沒登記或家庭教會信徒正如資料提供的是五至七培之多,那麼未來十年,即2010年需要二十萬的傳道工人牧養教10會。 教牧同工短缺的嚴重性和需求量,也引起中國教會的關注。據95年,月底在南京召開的中國福音事工諮詢會的消息,指出中國基督教協會在各省最少設立一所聖經學校的計劃,來解決教牧同工短缺的問題,而9611年4月全國兩會的會務會議,便正式要求有條件的省份多辨聖經學校。有一位神學院院長說,「目前教會中負 2 這部份資料曾參考甄小玲,《八十年代後家庭教會培訓概況》。中華神學院研究院論文(2000)。(香港,華神,2000)。 3 周聯華等著,《基督教大學的角色與任務》,台北,雅歌出版社,1995,,頁24-28。 4《守望中華》編委會,《躍進新世紀》,香港,福音證主協會,1998,,頁259。 5 石謙,「中國神學生往何處去」,《橋》第三十四期,1989年3-4月,,頁7。 6 邢福增,「神學教育與人材培訓,下,」,《展望中華》第十期,2000年10月至11月,,頁20-21。 7 所謂兩會就是「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基督教協會」,它們是大陸的宗教團體,負責組織、協調和管理基督教的一切活動。 8 黎業文,「守望中華,傳道人的培訓」,講座資料,香港,平安福音堂同工會,1998年9月22日,,頁1。 9 梁家麟、邢福增,《困乏多情,中港教會評論集》,頁94。 10 同上,頁2。 11 同上,頁84。 30 主要責任的教牧同工,很多已是70以上高齡,雖然六年來從各神學院培養了1000餘年輕教牧人員,後繼乏人問題有所緩解,但畢竟是杯水車薪」。一位教會同工也概嘆說,「在全國許多城鄉,教牧隊伍嚴重老化,教會主要負責同工年齡達75歲,甚至80歲以上。因此,加強教牧隊伍建設的任務迫在眉睫。在現在情況下,僅僅12靠全國十幾所神學院培訓教牧人員是遠遠不能滿足教會發展需要的」。據大陸第六屆全國基督教會議發表,截至95年統計,年齡在45歲以上的牧師和副牧師佔58.4%。45歲以下的牧師佔36.6%。而參與是次會議的代表平均年齡是52.6歲,當選的委員平均年齡是54.8歲。負責人表示兩會領導必須年輕化,培訓青年一代成接班13人,為當務之急。兩會早年已提出「八十不留」的原則,來配合教牧年輕化的計劃。 中國神學教育各院校的編制,以一至三年的專科為重點,而研究院全國只有一間,四年本科只有六間,一方面反映出學術研究的路仍很遙遠,其次,神學學位未能普及性,再者,一般神學的訓練,只有一至二年的學習,就要他們面對龐大禾場的牧養,無論在生命的操練、聖經的知識、事奉的技巧等,都覺急速欠全面性,因此,準傳道素質只能在一般的水平上。 從課程的編制上看,有三分一課程是文化科,另外,還有其它技能藝術科如簿記、電工、醫藥、音樂、會計等。學生們也必定要上政治科,訓練成為一個愛國愛教的傳道工人。因此,真正學習聖經、神學的科目,真是捉襟見肘。再綜觀各院校的課程,教牧應用性的科目如釋經、教導、輔導、倫理、牧養、宣講等都缺乏。在整個神學訓練的階段,欠缺神學全面的訓練,導致畢業生進入事奉工場牧養的時候,未能應付教會事奉的挑戰。 除了課程的全面和系統性外,神學院一般的配套均不足,除了圖書館設施、工具書貧乏,經費缺欠外,師資方面的配合更顯突。當八十年代神學院復校,首當其衝的就是師資嚴重的短缺,由於五十年代的教師留存的已不多,有些老牧者雖然沒有教授神學的經驗,也得兼任教學的重任,而他們的年齡平均都六、七十歲以上,14他們就支撐起培訓接班人這艱巨的事業。國務院宗教事務局在九十年代初調查的報告指出,「宗教課教師隊伍量少質弱的問題」,在基督教神學中,明顯出現了「中間斷層現象」,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年教師還要逐年15遞減,如再不設法解決,這矛盾將更加突出。神學院校有見及此,都積極地改善提升教師質與量,培訓更多的接班人。 兩會管治的神學院,未有顧及龐大家庭教會的需要,那些未註冊登記的家庭教會的信徒,是不符合條件報讀神學院,他們只能以自修方式、跟長輩傳道學習或報讀函授課程裝備,而按統計農村家庭教會佔信徒人數的八成,因此,仍有大比數的信徒未有機會接受神學裝備。 展望未來,盼望兩會開辦的神學院不斷吸收經驗,改良課程內容和編制,師資素質提升,設施配套增強,在神學訓練的工程上繼續奮勇前進,盼望廿一世紀的神學教育能為中國教會培育更精壯、忠心的教牧人員。 家庭教會培訓的需要 家庭教會的大復興,基督徒數目的增長,無疑令人值得興奮而讚嘆,但是,信徒生命的素質,卻又叫人感到擔憂掛慮。今日,中國教會面臨信徒多而教牧傳道人員少的情況下,信徒缺乏牧者照顧牧養,問題就更趨嚴重了。中國教會由開荒期至現在進入牧養期,教會信徒人數迅速神蹟性的增長,教會當如何培育信徒靈命,提高他們生命質素,同時急需培訓大量的傳道人負起牧養之責,相信是現今中國教會的當務之急,需要全力以赴。 按調查資料,現在中國的「家庭教會」的成員是以中年信徒人數最多,約佔一半以上,其次是老年的信徒,16而一般聚會的成員中,佔數最少的是青年信徒。大陸教會特別是農村教會,一般現象是以中年、老年和婦女信徒居多。這種斷層或缺環的現象,不容忽視。未來,是新一代信徒興起來接任領導教會,甚至要肩負宣教的使命,培訓接班人,實急不容緩的工作。 教牧同工的奇缺,接班人的斷層,相信與五十年代各地神學院校的合併、萎縮和停辦,有著密切的關係。神學院的停辦,令教牧同工的培訓形成了一個難以補救的斷層現象。而斷層的問題,也帶來了教會發展的一種障礙。 教牧同工老化的問題,也形成了斷層的危機。過去農村家庭教會的領袖,是資深而能講道者負起了牧養的責任,他們大部分是在文革期坐牢、勞改的老同工,而絕大部份已屆60歲退休年齡,他們都有自己的職業,一般是農民,他們在假期或農閒期間從事傳道工作,一方面四出傳福音、牧養教會、聯絡信徒,另一方面肩負起培育年輕同工為接班人,承擔聖工。這些老同工委身冒死傳道的生命,確實使人敬佩尊重,但他們本身仍有很多限制和軟弱,他們長期缺乏教義與組織權威的指引,又未經嚴格甄選和訓練,故領導教會的時候,產生教會與教會、成員與成員之間的衝突、不和、分歧的現象,都容易做成家庭教會分裂的導火線。 12 邢福增著,〈從社會階層看當代中國基督教的發展〉,頁307-308。 13 守望中華編委會編著,《躍進新世紀》,頁225-226。 14 第六屆全國基督教會議負責人接受《天風》專訪時發言,「我國教會在各地兩會及各堂點負責人中以年長者居多,有的已進入年邁階段。這些老同工終身盡忠於主,應該受到尊重。但作為教會或教會團體的組成來說,必須代代交替。青黃不接是我國教會當前面臨的嚴重問題。如本屆全國兩會正副主席、會長19人中,4位已被主接去,3位已達80歲高齡,常委、委員中平均年齡分別在72.5歲及65.4歲。」參《天風》,1996年10月,頁7。及守望中華編委會編著,《躍進新世紀》,頁225-228。 15 邢福增,〈神學教育與人才培訓,下,〉,《展望中華》第十期,2000年10月至11月,,21頁。 16 福音證主協會「守望中華」編輯委員會編,《浩浩恩雨沛中華》,香港,福音證主協會,1983,,頁193。 31 斷層及同工老化情況,是中國教會鐵一般的現實,要培養新一代接班的傳道人,確實是目前急不容緩的使命。按著中國教會長遠的發展和需要,提供全面系統神學的訓練,在聖經真理上裝備信徒領袖,是必然的路向,讓他們生命有根有基,事奉經得起考驗和挑戰。事實,有成熟生命力的牧者帶領牧養群羊,教會才能正常發展,茁壯成長。若按估計2010年需要20萬的同工,那麼樣,訓練教牧人材確實是一項艱鉅而龐大的工程了, 家庭教會培訓的概況 有一群中國北方家庭教會的牧者,曾發出一則感人的呼求,「在過去我們請求你們來幫助我們傳福音,現在我們必須請求外面的基督徒幫助我們訓練領袖,好使我們懂得教導為數眾多的新信徒,我們當中的每一位牧者,現在都要照顧散居在各村落中各處大約六至七千位信徒,我們的情況就是當今中國最典型的寫照,新的信17徒正在帶領新決志者,現在我們必須訓練領袖來牧養我們快速增長的羊群,請來協助我們。」這馬其頓呼聲,我們能袖手旁觀嗎,莊稼多,且熟透發白了,作工的人少,誰來牧養他們呢, 中國教會和同工均察覺到工人的不足,老化和同工斷層現象,且日益嚴重,並尋求解決。因此,中國培訓事工如雨後春筍,先後興起來。中國地大人多,加上政治壓力,因此「家庭教會」的一些活動秘密進行,又為安全起見,很多活動均沒有記錄存檔,要探索「家庭教會」培訓的歷程,有一定程度技術上的困難,過去一些可見的資料,乃憑國內同工口述,或按地區性的現象,組成了零碎或片面的畫像,要為中國「家庭教會」培訓事工編織一幅完整全面的圖畫,實為不易, 在開放改革的初期,兩會的神學院逐步重開,有限的復校和招生,而且這些神學院的訓練工作,均未能照顧沒有註冊登記的家庭教會,即使有奉獻心志要作傳道人的,他們均不符合入讀屬兩會管理的神學院,因此,18這班有心志傳道的信徒,鮮有機會接受系統神學的訓練。他們學習裝備的模式,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 他們學習多以自修形式進行,藉一些參考工具書、研經書等學習,此外,也會跟隨一些老傳道學習,每周一至二晚定期查經訓練。 2. 農村教會在每年農閒均開設訓練班,為期半個月至二個月不等,一般以密集形式全日上課的,老師由該區年長傳道同工或請其他教會的牧者負責教授,而一般設備簡陋,圖書課本學習的材料也不足夠。 3. 另一種訓練是有些資深年長的傳道人,以門徒訓練的形式專心栽培幾個有心志奉獻事主的青年人,與他們一起生活、探訪、研經、外出佈道等,並提供機會讓他們學習講道和勸勉的服侍,從實際生活事奉中體驗和經歷傳道的工作。而訓練課程的內容,除了聖經外,以實用性為主要。 19 以下筆者再詳細討論一般培訓運作情況, 家庭教會舉行培訓課程一般分定期和不定期。定期培訓每月一次,內容集中於培靈信息和牧養須知,,或每年分佈在不同月份,為期半個月至兩個半月不等,多在農閒期間舉行,一般是全日上課,不定期培訓沒有固定月份舉行,學員需接受連續數天的訓練。有些培訓班規定學員與教師一起生活居住,不單言教,亦以身作則,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方式來施教。 訓練的學員主要分二類。第一類是來自不同區或省的家庭教會負責同工,他們有較豐富的事奉經驗,需要進深層次的訓練,另一類是地區性的義工或有奉獻心志的青年人,他們事奉的經驗和真理的認識比較淺,需要幫助他們在解經、事奉技巧和方法上學習成長。學員人數大約三至數十人不等,參加資格是由教會牧者或負責人甄選推薦,一般以有心志和潛質事奉的肢體為受訓考慮的對象,而弟兄得優先受訓權。 培訓班的老師主要分三類。第一類是解放前信主,而且積累四、五十年的屬靈和人生豐厚經驗的老牧者,他們得到信徒的接納和尊重,常被邀到外主領聚會,第二類是中青信徒,他們在七十至八十年代信主,年齡約四十多歲,肩負領導教會之責,他們主要負責本地培訓事工,有些同工是有自己職業,維持家庭經濟的開支,而未能全職事奉的,第三類是海外的老師,他們身份多是牧者傳道和神學生,不定期到國內以輔助形式參與培訓工作。老師教導方式,以傳統單向的教學模式為主導,由一位老師面對數十位學員,至少連續兩小時的講解,而學生亦習慣聽道式的教導,靜靜地一面聽講,一面抄寫筆記,他們的學習已養成習慣性被動,缺乏思維反省主動的訓練,並且對純神學的研討或知識的考查,不感興趣,而希望聽到結合生命經歷的解經和教導。 培訓的課程內容,主要是經卷查考、培靈講道、基要信仰、簡要教會史、聖經問題解答、佈道訓練和教牧學等。由於訓練方式多樣化,師資不足,加上嚴重缺乏神學參考書籍資源,所以不能作有系統和全面的神學訓練,而訓練往往偏重實踐多於理論的學習。 一些神學教育模式 家庭教會的神學教育是多樣化的,以下我們介紹一些所知道的。 空中神學,例如,1991年有一個福音擴播電台開始了「良友聖經學院」的訓練。他們早於1980年推出一套空中神學「門徒訓練」。到1985年有「農村聖經學院」48套的訓練節目推出,每套39課而每課為時半小時, 17 同上書,頁134。 18 資料來自,《心繫神州》,頁70-71。 19 林輝敏編著,<家庭教會培訓二三事>,《守望中華》第一百期,1991年1-2月,,頁6-7。及梅增知著,<培訓大陸信徒帶來的省思>,《守望中華》,1996年7-8月,,頁4-5。 32 為期三年。直至1991年再把「農村聖經學院」修訂成為「良友聖經學院」,改為四年制,訓練教牧領袖更全面及實用性的牧養教會。學制每三個月為一學期,學期中有考核評估,同工亦專責跟進和輔導關懷,學員會閱讀20與課程相關的小冊子,輔助聆聽和學習之用。課程有舊約聖經14科,新約聖經15科,神學7科,歷史5科,21實用神學23科。 1995「良友聖經學院」修定,把原有四年課程更改為二年制的聖經文憑課程,採循環制兩年內修畢,原因為配合聽眾的需要和增加受訓工人。此課程目標對象是訓練平信徒之牧者及佈道者,課程的特色以聖經及實用神學為主,學員只需修畢三十六科,其中十八科新舊約聖經科,十科實用神學科和八科選修科,參加考試而成績合格,再加一篇講章,通過評核,就可獲得頒發文憑證書,這是深造的訓練。另外,學員可選擇一年制培訓班,只需完成八科聖經及十科實用神學科,並參加考試及格,即可得一年制的培訓班證書,這是22基礎的訓練。從以上發展的歷程顯示,到現階段所走的路線是普及神學教育,希望為中國廣大禾場,在短期間能培訓出大量義工人員。 另外一個福音擴播電台也和「中國教會研究中心」合作,於1983年3月展開了每日半小時的培訓廣播節目,名為,「空中神學」,為國內平信徒領袖及傳道人,提供有系統的神學訓練,並鼓勵他們忠於主的託付繼續持守心志。研究中心也有一些跟進工作,配合神學的訓練,如與聽眾通信,為他們提供聖經超屬靈書籍,按情況去探望聽眾及實地提供密集的培訓。 課程科目,包括有教會歷史、新舊約研究、神學和佈道等廿四個科目。大部分的材料有很高的學術標準,對一般信徒及領袖皆有重要的幫助。以下有部分課程的簡介,「聖經與救贖」,全部課程共36課,由中國宣道學院的老師馮兆成博士所著,另外有「基本神學」,作著為王春光弟兄,共有21課的系統神學入門,內容有聖經、創造、神論、人論、罪論、救贖、教會、末世、基督的工作、聖靈的工作、福音與呼召、信心與歸入基督和基督徒生活等,還有「基督教發展簡史」,作者為余達心博士,共有17課,內容涵蓋一世紀至今凡教會歷史,及當前教會面對的挑戰。 1996年課程資料重新整理,其中因同工的變動而斷續性播放。課程大概有新舊約導論、釋經學、教會歷史、基督生平、佈道學、宣道歷史、救贖歷史、系統神學及一些經卷的科目等。「空中神學」約於1997年因人手的問題而暫停播放。於2001年再重組,成為東北亞區的節目,而課程和學制均有修訂,播放時刻為每天晚上10:00-10:45,訓練的對象仍以家庭教會年青一代為目標,師資邀請華人教會及神學院中,又具中國培訓經驗者為講師,教學的原則仍以廣播、作業、報告、測驗等評估學員的成績,老師定期探訪,提供課本書籍和回答問題,聯絡和收集各地回應,學制為二年,科目包括,基要真理、系統神學、工人的生命與事奉、佈道與宣23教、教牧輔導、護教學、基督教倫理、講道學、基督教在中國、教會行政管理等。 後來,這些「空中神學」課程,按著大陸家庭教會實際的需要,豐富了內容和更全面系統化,編制成九門課程和三本書,作為培訓傳道人的教科書。這「培訓手冊」內容,除了以上三門外,還包括,釋經學、基督、聖靈與教會、教會論、佈道學、基督的信徒、歷史教會信條精選、靈修神學發展史、宗教情操真偽辨、復興講壇。 巡迴佈道者提供的神學訓練,神興起了一些人回應時代需要,這些人被稱為「遊行的傳道人」。他們是二個二個結伴同行,生活清苦,他們沒有其他收入的來源,全憑信心生活,並甘冒生命危險穿州過省作傳道和教24導工作,他們像使徒保羅一樣,到不同地方建立教會,教導堅固信徒。 他們成為「巡迴的福音使者」,在此時此刻扮演重要角色,深遠影響著家庭教會,成為特定歷史時刻的福音大使。一位中國問題研究專家,中國教會研究中心趙XX牧師說,「這些巡迴傳教師從這村到那村,從深谷到高山,教養弱小,苦的家庭教會……神已經使用這些傳道人建立許多增長的教會,組織教會成為牧養的教25區和地區性的教會,……最近更設立研習班來訓練其他巡迴的傳教師。」那時,有些信徒是不識字和沒有自己的聖經,他們的學習是從巡迴佈道者身上學習和聽他們的教導。這些巡迴傳道者在不同地區快速擴建的家庭教會中,為那些新興領袖舉辦屬靈的聚會或訓練栽培工作。 26 他們的訓練和聚會一般情況是如此的,他們從大清早就開始,如果在冬天時分,聚會持續整天。聚會有時在家庭中舉行,或中國建築物的庭園,甚至是山上或樹林中舉行,視乎聚會人數和以安全為原則。聚會開始先約有一至一個半小時唱經文詩歌,接著有不同地方領袖和信徒分享見證,然後有一段自由釋放又頗長的禱告時間,在禱告、讚美、見證結束後,這些傳道人和教師一一被介紹,就開始一天約四至五小時教導聖經的事奉,之後要回答學員信徒的提問及解答聖經難題,所有聚會結束後,學員仍把握機會留下與老師交通,有時直至深夜,因為他們知道要再見老師不是一件輕易的事。那些「巡迴的傳道者」就是如此這般一天復一天,步行或趕搭巴士村過村,省過省到不同地區牧養,教導和訓練栽培信徒。這些傳道者已形成一股活力,成為家庭教會運動的中樞,影響教會和信徒的建立與成長。 這些巡迴的傳道者中有些是女性,她們被稱為「聖經的婦女」,因為她們已往在教會工作上分擔了極重的 20 參<四十周年紀念專集>,《遠東廣播》第三期,1998年5-6月,,頁24-27。 21 資料由遠東廣播節目部同工湯振華先生提供,,請參,附件1-2, 22 資料同上提供,「良友聖經學院」兩年制文憑課程章程簡介,請參,附件3至11,。 23 這些新改革資料,由環球福音廣播香港辦事處同工林姊妹提供。因為不是本港製作的節目,只能有限度的資料。,請參,附件12至16,。 24 高保羅著、林勝文譯,《門真開了,,大陸教會的真相》,頁114。 25 同上書,頁115。 26 同上書,頁121-124。 33 責任,她們從照顧婦女信徒到教導宣講課程,均不遺餘力。她們所以被稱為聖經婦女,因為她們對聖經的知識深深了解和有教導的能力及恩賜。 27野地神學院,1982年河南華中系統的教會組織起來,希望藉此更有效達成佈道、差派、訓練、教導、建立教會的事工。當時,他們的運作是組成福音使者隊伍,2-3人一組,,到陌生村落或信徒家中傳福音,直至建立30至50人的福音聚會點後,開荒隊伍才離開到其他有需要之地,然後,再派出一批有恩賜教導同工前往訓練,跟進栽培,幫助他們在真理方面打根基,為期約2至3個月,甚至半年不等,最後,巡迴傳道人幫助他們建立管理教會的制度,牧養的模式,按立負責人,設立同工會等組織。1985年以後,華中系統教會已在15個省分傳福音,建立了教會。教會的增長,隨之而來是需要傳道工人,因此,家庭教會領袖們商議後,排除萬難,建立了訓練場所,培訓傳道人,這就是「野地神學院」誕生的背景。 「野地神學院」不需特別招生,也沒有固定的校園,但她已無聲無息地在中華大地孕育出來,而且開花結果,發揮著存在的果效。「野地神學院」於1985年中開始籌備,終於在該年的十月正式成立,開始第一屆的訓練,學生人數有三十到四十人,受訓後被派往各省作遊行佈道工作。以下會逐一的介紹, 他們課程的編排分二部分,第一部分稱「十架救恩」,內容有,救贖歷史、救贖神學、耶穌生平、教會歷史、宣教歷史、佈道神學、工作大綱、佈道策略與方法和難題解答等。第二部分是「建立生命根基」,包括一系列查考聖經中有關基督的經文和課程,明白信心、悔改、得救、聖靈等課題,確立純正的信仰。他們的教材是取自聖經與事奉經驗整理而成,有些是從海外書籍中精選的,有些是廣播神學、聖經課程中節錄的。課程的重心是耶穌生平,他們用五個星期學習,除了分析講解耶穌生平,還要求學生把福音書中耶穌生平重要的經節背誦下來。學生的講義都是自己親手抄寫、油印成一份份厚厚的講義。而「禱告」是日常重要的屬靈操練,他們的學習都要以禱告來作深刻的回應,訓練學員學習在禱告中吸收、消化真理、用單純的心回應真理。在整個訓練設計,是以生命的供應、護教、基要真理、禱告交通成為貫徹始終的訓練。 神學的訓練以三個月為一期,在一百天之內完成整個訓練課程,時間安排是非常之緊湊。課程計劃分配,基督生平四十二天,每天須查考背誦經文,第六天試講,疑難解答兩天,授課二十八天,即以上第一部分的課程,佈道方法與策略二十一天,其他輔導和供應七天。總計為一百天。 神學教師本身是遊行佈道者,那些有經驗又有教導恩賜的老畢業生,邀請他們擔任教職工作,有些老師是在他們自己建立教會中,選召信徒接受訓練,繼而又是學生的老師。而教導的方式以講授為主,用傳統單向式的教學法,並以培靈性講經方式宣講。老師們與學生一同生活,以身作則,並且他們本身是一位遊行的佈道者或教會的負責人,因此,他們不單口傳,更身體力行的帶領學生參與事奉,將在課堂學習的真理應用實踐在工場中。 學生主要是來自教會五至七天門徒訓練班之學員,他們經過教會的甄選和推薦方得就讀。每期學生人數約30至40人,有蒙召願終身奉獻傳道的心志,方可入校深造。 為了安全,每期神學班均在不同地點舉行。他們所選的多位於偏僻,不容易被人發現的地方。神學院是由一些熱心愛主的家庭和老練的信徒接待,他們樂意開放家庭,看此為榮美的事奉。「接待家庭」除了要照顧三、四十人為期三個月的生活外,還將糧食供應神學班的學員。他們捨己愛教會的表現,相信是神所喜悅接納的奉獻,亦令人心深受感動。一般課室的設備簡陋,沒有圖書館,空氣不流通,燈光不足,衛生環境條件比較差,而且交通不方便。但學習的氣氛一點不遜色,不因此限制受影響。 28個人開辦的神學培訓班,我們發現在過去的20年有許多機構或個人為家庭教會開辦的神學培訓班。這些29神學培訓班可以說數以萬計。影響和所收的果效幾乎達到全國。 讓我們先介紹華中一弟兄。他1987年信主,後清楚蒙召,奉獻作傳道事工。他有一子一女,妻子工作維持生計,支持弟兄的事奉。他經常巡迴各省佈道和培訓事工,以下是他培訓事奉模式和運作的分享, 他開辦培訓班,為了訓練更多新同工,讓他們負責起不同聚會點的牧養和領導的工作。在農閒時,學員比較清閒,所以每天他都需要領會,負起培訓教導之責,而農忙也要帶三至四次聚會。他先從不同的聚會點挑選一些有恩賜的年青信徒,即使初信者,只要稍有教育水平,均接受和邀請他們受訓練。 每月至少一次,每次約一個晚上。學員一面受訓,一面開始學習帶領聚會,而培訓的內容以教導、查經、禱告等實用的事奉技巧為主,他主張學員多唱經文詩歌及配合講道內容的詩歌,並以教導樂理常識和新歌配合,使他們善於領唱,另一方面,他會教導學員一些正確的解經原則和技巧,讓他們能按照正義分解純正之道,並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交通會是為有講道能力同工而設。逢星期一,在本縣各片同工聚集,舉行交通會,形式以查經、禱告為主,以查經的題目是按照由主要同工於九十年代初編定之「三十六論」課程,類似系統神學的課題,,共52講。各同工均得一份講義,藉此查考,發掘亮光,一同學習,之後,分享各聚會點的牧養情況,彼此代禱。這種同工的在職培訓,需求很大,有一次他跨省培訓,原本安排學員40位來學習,最後參加者達至400多位,另外,培訓材料「三十六論」於跨省中派出500多份。 另外,讓我們介紹一位海外的x牧師。x牧師是九十年代期間常進出大陸培訓的傳道牧者,他分享自己多年的心得和見聞。他覺得培訓工作在過去中國大陸教會,因著一些因素而被忽視,直至八十年代的後期才漸漸 27 趙天恩著,《靈火淬煉,中國大陸教會復興的秘訣》,頁68-72。 28 黃樂靈整理,<培訓新接觸>,《守望中華》第135期,1996年11-12月,,頁7-9。 29 及至2000年,一般的統計認為全國有20萬間家庭教會,約1200至1500片(區)曾經時常開辦這一類的神學培訓班。 34 受重視。他在大片,區,每次舉行查經班為時約兩天,而小片的教會同工易召聚,因此是每周舉行一次。除查經學道外,也會討論牧會的事情,互相交流經驗和心得。培訓的學員以年青人為對象,他們的素質要求也不高,只要有帶領教會,或講道服侍的恩賜,便可參加,大陸以姊妹同工居多,一般深受信徒所接納,惟領袖角色仍以弟兄為主。 培訓的老師以中年同工居多,他們事奉方式較靈活,易與青年人溝通,他們受過老一輩教導,有穩固的神學根基及事奉經驗,具備較好的條件,故此中年一代所主辦的培訓班更覺興旺。一般教材以查聖經為主,現代的同工多加進事奉技巧的學習。培訓的課程教材,由老師自編,因為師資質素不高,所以會參考或採用海外培訓的課程,但海外的課程較著重神學和教義方面的教導,未必適合本土的需要,教材的缺乏成為舉辦培訓班的一大限制。x牧師認為要辦好培訓的先決條件,是培訓班的內容比培訓班的模式重要。中國大陸需要更多適切的培訓課程,希望資深海外教師與本土教師攜手合作,編制素質高又適合本土需要的課程,供中國信徒使用,另外,自學課程大受歡迎,可以透過製作更多課程的錄音帶和錄影帶,使學員不受師資、時間、地點的限制,都能接受素質較佳的訓練。他認為培養學員的自學態度非常重要,因為一位出色的領袖必須是對神話語的渴慕,經常自行鑽研,有好的屬靈品格和神學基礎,與神有美好的靈交,這些要取決於學員本身的條件,而非培訓班能提供的。 無疑,以上各類形的訓練,在中國當時處境,在短期內可栽培一批工人應急之用,特別在義工訓練方面貢獻良多,但在培訓全職專業傳道人方面,則欠缺全面而系統性的訓練,這方面的素質需要不斷的提昇,也可借助海外的支援,用他們的資源與經驗,建立本色化的神學教育,特別在城市化的地區,來栽培一批高素質有生命力的傳道者。 7.2. 神學教育模式和課程 當代的神學教育是多元化的,可說是百花齊放,為要訓練更多神的用人和裝備更多信徒起來事奉神。 教會開辦的信徒培訓班,一些教會的牧者也常為信徒開辦許多針對信徒的培訓班。許多科目也弄成興趣一些, 例如「如何領詩,」、「吉他班」、「如何靈修,」等等。通常沒有固定的系統和學分制度,按 需要而定。一些大型的教會也喜歡與附近的神學院合辦一些培訓班。 教會機構開辦的神學班/培訓班,一些具特別事工的教會機構,例如,萬國兒童佈道團時常開辦「主日學老師証 書培訓」、讀經會開辦「如何讀經和查經,」等課程。 神學院開辦的校外課程,一些平信徒領袖証書課程(24-30個學分)、夜校神學文憑課程(48-60個學分)、週末神 學班、校外延伸課程(到不同地區去開班)、遙距函授課程等等。 神學院,通稱「校本部」(提供神學文憑、教牧學學士(不需要有希臘文)、神學學士等學位)。是神學院最主要的 課程。學位生必須要有清楚的「神的呼召」(指一生委身擺上的)才會錄取。一般教會要求合格的傳道 人是神有學位和道學碩士以上的畢業生。提供學位的神學院也要看講師是否夠資格。一般要求最少 道學碩士以上的講師任教。圖書館也不可少過一萬五千本參考書。 教牧進修班,通常神學院在假期間會開辦一些課程讓正在事奉的教牧人員到來接受短期或密集的訓練。有時教 牧碩士課程還可以分幾次的教牧進修班去完成。教牧進修班最主要的目的是為各地區的教牧跟上 時代的牧養要求和水準,因上時常開辦一些實用又具時代性的課程,例如,「如何使用電腦和電 子聖經工具編寫講章」、「婚前輔導課程」、「如何輔導有自殺傾向的人,」(如果那個時代那個 社會有此現象/潮流)。 研究院,指開辦碩士或博士課程的學校或中心。一般認可水平的碩士學位要求最少有三位博士級、三位神學碩 士級,又多年教學經驗的講師,圖書館的神學參考書不可少過二萬本。碩士又分為聖經研究碩士/聖 經文學碩士(大學本科畢業學生,2年制/50-60個研究院學分)、教牧學碩士(神學本科畢業,2年制 /50-60個研究院學分)、道學碩士(大學本科畢業需讀3年/110-130個學分,神學本科畢業需讀2年或 85-100個學分)、神學碩士(大學本科畢業需讀4年,神學本科畢業需讀3年,一般先經過道學碩士並 有好成績才可晉升)。神學碩士畢業後可讀博士。博士又分教牧學博士(2-4年)、宣教學博士(3-4年)、 神學博士(3-5年)、哲學博士(3-7年)。可以頒發博士學位的研究院通常都有數位教授級的講師。 神學遙距課程,各大學或神學院開辦遙距課程(distance learning)似乎是大勢所吹,迎接時代的需要而成。使用 文字(編寫好的課程講義),配合電腦網頁或多媒體科技,就可以超越了過去神學教育兩個限制,空間 和時間。不管是在學生在世界什麼地方,不管是什麼時間,都可以在家裏上課。 遙距暫時還是有 一些限制,例如學生不能親面和講師交流,講師不能隨時監控學生的學習活動等等,但是已有電腦 35 科技家認為,這些限制也可能是暫時性的,有待一日多媒體發展到可以克服這些限制。當然,遙距 課程的質量還決定在於兩大因素:講義和多媒體的設備是否完整。 神學課程設計 一般以不同的科目,配上不同的學分來設計和製定。設計一個神學課程的工作是極複雜的,必須由有經驗的人來作,也參考了許多不同神學院的課程。 神學課程的設計一般跟隨四個準則進行, 1. 把課程分成不同類別:多數分成聖經科目、神學和歷史科目、實踐科目。 2. 然後把分類定比重,例如聖經科目占40%、神學和歷史科目20%、實踐科目40%。這比重反映一間神學院的要注重些什麼。注重學術的神學院,可能聖經和神學的科目的比重比較高,而實踐性科目能佔很小比重。 3. 列出各科目的名稱(例如,新約導論、舊約詩歌書、教會歷史、講道學I、講道學II),再為各科目配上學分。一般神學學位的科目以3為基準,或者說可以被3除盡,而研究院的碩士、博士科目以4為基準。當然,這時也要決定一些實踐科目,例如詩班、教會實習、宣教體驗、講道實習等等是否也要給與學分。 4. 然後,再把各科目按階層編排成不同的水平,例如,聖經証書必須修畢24個學分、聖經研究文憑必須修畢48個學分、神學副學士(等於本科的一半)必須修畢96個學分,而神學學位必須完成192個學分。可見証書24學分 x 2 = 48(文憑) x 2 = 96(副學士) x 2 = 192(學位)。 5. 最後是如何把這些科目按學期排成時間表,一年班第一個學期上那些科目、三年班第二個學期上那些科目等等。這個編排工作是複雜的。稍為有偏差,會造成一些學生在畢業前有一些科目或學分沒有完成(到時又沒有開辦那些課程,那就臨彌補不了了。有時在這樣的情況下,被迫由一位講師親自指導學生去完成那一科目了)。 例子,神學學位課程 聖經科目,(72個學分、38%) 舊約歷史與概論 4 新約歷史與導論 4 基督生平與言訓 3 希伯來書 3 摩西五經 4 使徒行傳 3 羅馬書 3 哥林多書信 3 啟示錄 3 普通書信 3 詩歌智慧書 4 舊約歷史書 3 大先知書 4 小先知書 4 以賽亞書 4 約翰福音 3 詩篇研究 4 聖經難題總解 3 研經法 3 釋經學 3 神學和歷史科目,(44個學分、22%) 系統神學概論 4 新約神學 4 舊約神學 4 倫理學 3 護教學 3 神學思想史 4 哲學概論 4 異端邪說研究 2 教會歷史 3 中國教會史 3 選修科 9 實踐科目,(81學分、40%) 靈修生活 2 佈道法 2 門徒訓練 2 領袖訓練 2 開荒與植堂 3 小組教會學 2 基督教教育概論 2 兒童宗教教育 3 成人宗教教育 3 教牧學 4 教牧個案研究 8 教牧輔導學 3 教會行政管理 2 講道法 3 深進講道法 4 宗教比較 4 教會音樂事工 3 差傳學 3 牧養實習報告 10 專題寫作法 2 研究論文 8 選修科 6 以上的科目按比重可分成以下不同的階段: 聖經証書(函授)(24學分) 舊約歷史與概論 4 新約歷史與導論 4 基督生平與言訓 3 希伯來書 3 研經法 3 靈修生活 2 教會歷史 3 佈道法 2 聖經研究文憑(函授)(48學分) 先修畢聖經証書(函授)24個學分,另修, 36 摩西五經 4 使徒行傳 3 釋經學 3 系統神學概論 4 講道法 3 中國教會歷史 3 基督教教育概論 2 異端邪說研究 2 副學士聖經研究(函授)(96學分) 先修畢聖經研究文憑(函授)48個學分,另修, 羅馬書 3 哥林多書信 3 啟示錄 3 普通書信 3 詩歌智慧書 4 舊約歷史書 3 大先知書 4 小先知書 4 教牧學 4 教牧輔導學 3 教會行政管理 2 護教學 3 兒童宗教教育 3 教會音樂事工 3 差傳學 3 神學學士(函授)(192個學分) 先修畢副學士聖經研究(函授)96個學分,另修, 以賽亞書 4 約翰福音 3 詩篇研究 4 聖經難題總解 3 專題寫作法 2 新約神學 4 倫理學 3 舊約神學 4 哲學概論 4 神學思想史 4 宗教比較 4 門徒訓練 2 教牧個案研究 8 深進講道法 4 開荒與植堂 3 成人宗教教育 3 小組教會學 2 領袖訓練 2 研究論文 8 牧養實習報告 10 選修科 15 7.3. 神學院的行政和學生生活管理 一. 神學院的行政 神學院的行政與其他大學或學院大同小異。一般以職位來確定行政架構。 校長/院長,主要是帶領整個講師團為所定下的目標而運作。校長是最主要的人物,也是一間學院的―靈魂‖,校 長的影響力必須深入每一個層面。他是主要的行政人員,指揮一切的運作,確定和檢討方向、隨 時處理出現的問題。院長不一定會教書,但是會管理,會和眾教會交往,會籌到奉獻回來實現許 多計劃。院長還要會處理眾教職員的情緒。 副校長/副院長,他是校長的輔助人員、左右手、事務官和外交官。有時副校長有多位,一位可以管學術、一 位管外交/拓展、一位管行政。 教務主任,教務主任的工作主要是編排每個學期的課程、時間表、協助學生報讀適當的科目和學分。許多時候 編排課程和時間表難度極高,千改萬改才可出爐,因為有限的講師、有限的課室、有限的節數、 有限的日子(每個學期都規定了多少天上課)、有時有限的學生(不想一班太少人)。有時每個課程, 例如,教牧進修課程、信徒領袖延伸課程皆有自己的課程主任。有些大型的神學院,有神學院的 教務主任,也有研究院的教務主任各別負責。 教師/講師,每間神學院都會有自己固定的講師團,當中各有專長不同學科的(例如,12位中有2位是專長舊約 的、2位專長新約的、2位專長教會歷史、神學、哲學的、2位專長牧養、講道的、1位專長基督教 教育的、1位專長聖樂的、1位專長心理輔導學的、1位專長教會增長、宣教學的。其他科目如語 文、電腦應用、管理學等等只好邀請客座講師了)。老師就是一間神學院最重要的財產和投資。神 學院必須有遠見,長期投資和儲備未來講師(儲備一位好講師不易,4年的大學、加上4年的神學、 加上3年的碩士、加上3-5年的博士訓練、加上4年的助理講師經驗,可能還要幾年的牧會經驗, 才可以說有一位夠資格的神學院講師)。講師有時也各別地當「班主任」,負責指定班級的學生的 輔導。 講師中可細分教授(有高等的學位/博士、多年的教學經驗、出版許多學術著作)、副教授(高等教位 及多年教學經驗)、高級講師(4年以上教學經驗,並且是一個學科的專家)、講師、助理講師、教 師、助理教師。 一些大型的神學院還把講師分成校本部的講師(神學學位課程),及研究院的講師。 講師雖有上下班的時間,但是學院卻給與許多的自由。最主要神學院是否能提供和創造一個「教 學—備課—研究」的環境。講師工作量也有分別,一般按每個學期教多少個學分來定位。有經驗的 講師(4年或以上)每學期教12-16個學分(有擔任特別的行政工作的可能會減3個學分)、經驗年幼的 講師一般每學期只教8-12個學分。 37 當然,神學院講師是不易當的。只是每個學期尾學生給每科講師的評估表就可以看出那一位講師 可以繼續當下去了。這個評估是重要的,院長和董事會必須採取堅決的態度,不合適的講師先給 與機會再學習或追求教導的恩賜,不然只好辭退了,免得繼續―誤人子弟‖。一般講師的聘約也要 小心,起初先一年,合適再繼約一年,証明可以了,然後三年,再三年。 再說一次,講師是神學院最大的財產和投資,寧願要好講師也可以犧牲其他的東西。更要為講師 定下長遠的計劃,除了教學,也要給與進修和研究的安息年、即使講師要求條件再高,可都以坐 下來談。好講師不但可以提高神學院的知名度,也可以吸取更多學生和取得更多奉獻支持,最重 要是「名師出高徒」,神學院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為教會製造好的傳道人。但是,老實講(憑筆者 過去19年在神學院的事奉經驗),「千軍易找,一將難求」,求神賜給神學院好講師,也把不好的 講師趕走。 客座教授/講師,都是由外面邀請進來兼課的講師。許多是有名份的學者。神學院雖然有為客座講師的費用制 定一套制度,但是一些著名的學者可能要例外處理了。 學生生活指導/輔導老師/學生監督, 招生委員會,主要是計劃招生策略、製定申請表、編排入學考試(考聖經知識(50%)、基本神學知識(20%)、語 文水平(30%))、檢定是否有特別呼召、性格測驗、聯絡推荐人、面試、安排新生註冊日、開學退 修會等等。工作繁多,但是很重要,不然會收到許多不好的神學生。 以上人員組成了一個教務委員會,教務委員會多數由院長、副院長、講師、老師組成。每一或兩個月開會一次,商討院務、課程的編排和進度、學生的事務。通常教務委員會每年還有一次的―策劃會‖,討論策劃來年的工作和發展。 董事會,一般是由董事會邀請,或由院長介紹而加入。都是一些受敬重又愛神學教育的前輩牧者或有身份的弟 兄姐妹。董事會扮演的角色是諮詣、策略、監督、支持和批准院長和教務所提出的路線、策略、方 針。如果有熱心愛神學院的董事又幫助籌款的就要感謝主。(筆者註,我在此盼望眾教會留意神學院 的董事會,應該讓更多有神學教育經驗的牧者加入成為大多數成員,也好好制定整個權職的關係, 免得一天釀成由一兩位不是牧者的董事專權,成為院長和眾講師的―老闆‖,造成非專業者來帶領專業 的人。) 顧問團,多數是一些神學院認識的老前輩牧者,也是支持神學院的人。他們是院長或眾講師尊重的人,間中也 邀請他們來給眾老師勸勉。他們都是神學院的諮詢人,如果神學院發生問題的話,例如一些聖經或 神學問題。 拓展部門,一般上由院長和各位副院長組成。主要是向外發展,聯絡教會或支持者。講一句通俗的話,就是要 出去籌款(神學院沒有足夠的經費是不能辦得好的,這是現實的事情,雖然我們都講究憑信心依靠 神)。拓展部的主要人員都應該由―有款籌恩賜‖的人來擔任,院長和副院長都應有此恩賜。院長或 副院長才有足夠的身份代表學院。這是一間神學院極重要的事工,全體神學院的人員,董事會、 院長、眾講師、眾職員、眾學生,都要看重和支持,常常為他們禱告。拓展部門有時也加入一兩 位熱心的董事一起計劃和外展工作。外展就是要常到外面去。 宣傳部,這也是一個重要的部門,院訊、各類傳單、各類手冊、概覽、招生廣告等等。由拓展部門的人物,加 上文字、排版的人員組成。這個工作吃力不討好,催稿總是滿肚子氣,印出來的東西稍為不好都會 聽到許多―意見‖。當然,不作就沒有人知道神學院的存在,奉獻和支持也不會來(錢不一定最重要, 最重要是神學院與眾教會和信徒的關係)。 圖書館委員會,指派一位講師當主任,院長/其中一位副院長、圖書館副/助理主任,組成一個委員會。策劃圖 書館的運作、每度的財政預算、購書証策、製定手冊、電腦系統、員工的工作。這也是神學 院一個重要的部門。為了鼓勵學生使用圖書館,通常會有各種的計劃。例如,電腦的記錄 中,可以計算出每年平均每個神學生借閱了多少本書(一般每個神學生一年平均會借閱170-250 本書)。也給頭三位借閱最多的學生一個獎品。 談談面試, 收到完整的申請書以後(申請表、清楚的蒙召見証、個人照片、教會推荐信、牧師推荐信、醫生健康報告書、入學考試及格報告、性格測驗分析等等),就是面試。面試主要是要對証學生和以上資料所說的一樣,加上鼓勵、勸勉。最後吩咐準備參加開學註冊日、開學退修會。還有提醒準備好放下一切過去的,準備進入這個緊湊又會磨煉人的工廠,它要製造合神心意的器皿。 38 除了老師,還有職員。職員中也按著不同的部門和職能分不同的職份。有院長秘書、行政主任、行政秘書、會計部、各種的書記、圖書館管理員、庶務員(打掃、清潔、郵寄、跑銀行、到外購物、提貨、修理、換燈炮等等)、接線生(接電話的文員,一般兼作複印、傳真工作)、印刷及出版部職員(操作各類印刷和裝釘機器、電腦排版、菲林製作)。 行政主任,這是一個重要的職位。多數不是由老師來擔任,而是向外商業界請來有行政和管理經驗的管理人 才。他和院長、教務委員會策劃和管理整個神學院事務性(學術性是由院長、教務長、教務委員會 策劃和管理)的工作。他安排各職員的崗位和工作。他是經理,也是總務。 教職員通常每個星期都有一次整體的早會,讀經、禱告、互相代禱。最後還有針對教職員的報告。 每年還有一些固定的活動,開學退修會、迎新註冊日、學期中的郊遊、畢業禮、教師節。 輔導小組,由教務長編排,通常每一或兩個月一次,以小組或班級形式進行。每個老師有基本的訓練(例如, 受過輔導專業技巧訓練)。有時每次的課題也一早編定。例如,「如何讀書,」、「如何準備考 試,」、「怎樣吸取神學知識,」、「如何抄筆記,」、「如何靈修,」、「如何閱讀,」、「如 何計劃每週的時間表,」、「如何與其他同學相處,」、「如何認識自己,(再拿起自己的TJTA性 格測驗圖分析)」、「牧師是怎樣被按立的,」、「主教是怎樣來的,」、「以後如何與家人/親戚 來往,」、「如何培養我的妻子成為師母,」、「如何作個女傳道,」、「作傳道人那些地方可去, 那些地方不可去,」等等。 人際關係(如何作人)的教導/課程,通常年輕初上任的傳道人不是不會作事,反而我們時常聽到信徒投訴傳道人 不會―作人‖。神學院有時也會請來專家開辦一些「如何作人」的講座。課題可能有「傳道人怎樣穿著 和打扮赴教會各種性質的聚會,」、「儀態學(怎樣講話、走路、接物、禮貌)」、「傳道人參加宴會/ 筵席的禮貌」、「如何稱呼不同職位、身份、階層的信徒,」、「進入信徒的家庭的禮貌」、「如何 開執事會,」、「如何與上司、同事相處」、「如何與不同性格/強性格的人相處或同事」、「如何建 立個人形像,」、「傳道人的家的形像」、「師母的角色和形像」(必須叫所有男同學的妻子出席)、 「如何教養傳道人/宣教士的孩子」、「上班第一個月要作些什麼,」等等。有時這些課程中的課題也 會安排在分組輔導小組中討論。 認識社會的教導/課程,神學院有時會特別開辦一些認識社會的講座,目的是要讓神學生對社會多一些認識, 以便在以後的牧會中也不會與社會脫節,更能體諒信徒的真實情況。一些課題如「認 識當今社會的商業和經濟(包括股票市場的運作)情況」、「認識當今社會的賭博情況」、 「認識當今社會的體育情況」、「認識當今社會的政治情況」、「各政府部門的運作」、 「小販的生活」、「農民的家庭」、「專業人仕的生活和活動」、「電腦科技的進展」、 「商業公司的行政管理形式」、「全球經濟市場」、「如何掌握國際局勢脈膊」,甚 至會學生去參觀印刷工廠、基督教機構等等。 二. 學生生活管理 靈修,靈修是學院規定的。多數在早上。有宿監時常監督。 早會,早會是由教務主任安排,眾老師、學生(已學完「講道學」的)、有時邀請外來不同教會/基督教機構的負 責人來講道或分享。每週可能有一天的早會是長早會(不是平日的40分鐘,而是60分鐘。當天的上課就 順延下去。)早會有時也變成禱告會。一些學院皆要求所有老師和職員皆要參加(也有學院要求所有老師 及職員每週選三個早會參加,長早會必選之一)。早會完後可能有學生會的報告或院長或教務主任的報 告。有時在每個學期尾最後一個長早會有聖餐。 晚禱會,晚禱會完全由學生會自己組織和管理。有時也邀請老師來帶領。只有半個小時,勿勿忙忙。也有神學 院的晚禱會並不是每週五個晚上,重質不重量,每週三個晚上,時間比較長一些。 溫習時間,溫習功課是學生是否學習得好的關健點。一般有指定的溫習時間,必定要到圖書館/課室去坐在那 裏作功課。有自由選擇的,沒有規定要到圖書館/課室去。雖然沒有規定,經驗告訴我們,規定的 時間一定不夠用,學生必須懂得―忙裏偷閒‖盡可能溫習。一般的計算是,每學期修讀 15個學分的 話 那溫習功課需要 15 x 2 = 30個小時。(大學的功課一般是 15 x 3 = 45小時溫習才足夠。當然, 一些智商高的學生不必那麼多時間溫習。)(只是希臘文一科已經要了5-10倍的時間。每科寫一個 3000字的專論每個可能要花30-60個小時收集資料。還要加上學期尾的多科考試,那只好跪下來求 39 神賜特別的聰明智慧了。) 宿舍,多數的神學院都有宿舍(有些神學院沒有給結了婚的安排宿舍,有些研究院三年的課程中只要求有一年 的宿舍生活,有些研究院對那些從神學學位畢業的學生不必再住進宿舍)。宿舍生活是一個磨煉性格的 地方,因為在功課、教會實習壓力下還要與那麼多人相處在一起。宿舍一般有舍監(可能是一位老師。 每天檢查或巡察宿舍)。學院也可能安排一些老師/或退修的牧者/宣教士常到學生的床邊去禱告。許多時 候,學院還會編排小工(清潔所、掃地、抹窗、剪草、圖書館輪值等等)給宿舍生。當然,那些領獎學 金或助學金的學生可能要求多作一些小工。有時學院也安排了學生輪流洗碗碟、清潔課室。一般上,每 週的小工不會超過10個小時,以免影響功課。 生活/紀律指導,神學院都有設立一個生活指導的部門,指派一位男老師及一位女老師負責。負責老師最好有 專業的輔導技術。主要工作是監督每一位學生的靈修/靈命、生活節奏(時間表)、功課進度、教 會實習情況、操行等等。 教會實習聯絡處,由指定老師負責,主要工作是負責聯絡各友好教會的負責人、安排學生實習、收回教會及學 生的實習報告、給與實習評分(實習也算為一個實踐課程,可能每學期實習佔1個學分,4年 的神學學位課程最少要完成6個學分/2-3年的實習工作)。這個部門也收集了許多教會的當 案,供一些學生參考和申請去實習。當然,實習主任會和教會談判如何補貼學生的路費和 吃飯錢。當然怎樣選定一個實習教會,一般各佔三分之一決定權,學院三分之一、實習主 任(負責老師)三分之一、學生三分之一。大多數的神學院會要求三年的教會實習按排中,每 年轉一間不同性質的教會,好讓學生觀察到不同的事工。同時,也要求教會遵守實習規則 (特別是學院發給教會的指引。多數神學院為了讓學生的實習有更大的效益,只會差派學生 去一些過去好好安排學生實習的教會),有計劃地訓練學生。一般要求學生一年的實習中有 機會帶領聚會、領詩歌、帶領查經班、禱告會、主日學、兒童崇拜、家庭聚會、喪禮、婚 禮、探訪、輔導、退修會、聚會中的短講、甚至可以有機會列席旁觀執事會怎樣開會。不 是只是把實習神學生當著填補主日學的老師空缺或當查經班帶領人。 功課及心理輔導處,學院多數會指定一兩位輔導老師,讓需要專業輔導的學生去約談。有時學生會遇到一些特 別的事情導致心理創傷需要專業的輔導。 學生會,這完全是由學生發起的組織,只是學院承認(不向政府註冊),由學院指派一位老師當顧問。從學生選 出會長、副會長、書記、司庫、總務、委員等。一般會召收規定的學員費,通常買生日卡、教師節 禮物、學生旅遊、一些佈告用品等等。學生會也代表學生向學院提意見、投訴的途徑。 學生會中可能會另組一個「書會」(幫助學生訂購優惠的書或申請免費的參考書)、「佈道組」(在假期 時安排學生到外作街頭佈道)、「宣教組」(聯絡不同的宣教差會在長假期去短宣)、「關心組」(特別留 意幫助一些有經濟需要的學生。一般會找一兩個有錢又願意奉獻的弟兄姐妹在後面作隨時的幫助)。 詩班,神學院有時有自己的詩班。參加詩班也有學分(1-2個學分,可能4年的只選1年參加詩班)。詩班有時到 教會開培靈會、佈道會、或出外宣教有獻詩。至少,畢業禮就是最重要的一次獻詩。練詩的時間必須從 緊密的時間表的―夾縫中擠出來‖。 宣教體驗週,學院每年多數會在長假期前/中安排給神學申請(通常4年2次)到不同的宣教/開荒植堂地區去觀察 或參與實習。回來後還要寫報告(通常可獲2個學分)。當然,學院或學生在出去之前會向教會或 弟兄姐妹申請專款/奉獻支持這活動。 其他特別活動,神學生日、觀光日、大掃除日、禁食禱告日、校友回校聯歡日、探訪老師家庭日、宗教改教日 (記念馬丁路德宗教改教,10月30日)、院慶日等等。 這些活動說明神學生的生活是緊湊的。神學生一週的時間表也幾乎固定了。 開除及退學的問題 一般神學院都有自己的學院概覽手冊,當中不只說明了神學院的歷史、院訓、目的、特色、董事會、院長、講師、教師、職員、各部門的運作、各類課程、科目、選科目情況、學生會的組織、學生生活規則、教會實習詳情、宣教體驗細節,還有退學/辭退的條件和情況。 辭退的步驟必須具體。破壞了多少次的規則,曾給與多少次的書面警告,作過性格測驗和輔導過程,最後才通知他的母會/推荐人學院把學生退回給他們。一般神學院都會以成績加上操行作為升學的要求。成績好,操行品格不及格一樣要辭退(如果在屬靈的神學院的品格都不及格,那是無可能到教會那麼複雜的組織去事奉 40 的)。例如,在神學院宿舍內與其他同學吵架一次就記一次大過。早會、上課、晚禱會、各種的聚會遲到一次記一次小過。三次小過當一次大過,三次大過就要見生活指導一次。見過生活指導三次就會在教務會議上被提名一次並發出嚴重警告一次。警告多次後仍繼續犯過,那就會在教務會議上決定開除了。 一般神學院都有試讀期,由二或三個學期不定,如果有學生覺得他不能適應神學院或課程,他可以提出退學。學生自動退學總比被開除好很多。自動退學的以後還有機會回來就讀。被開除的,連教會都不必去事奉了(當然他可以作平信徒)。 每週時間表, (這時間表把每學期15個學分(等於每週上15節課)、每週最少22.5-33個小時在圖書館溫習、每週12-15小時的教會實習、每週指定最少一個運動、每天早上個人靈修、每週5個早會、每週5個晚禱會、每週有申請外出的時間,都設計在內。這是嚴格的,必須由學生生活指導常常提醒,院長常常嚴厲執行。不能遵守的學生就必須辭退。可以說,神學院是一個磨練人的地方,為了要製造更多好的傳道人被主使用一生人。以後事奉的日子太長了,神學院三至四年的日子並不算得什麼。) 時 間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星期一 7:00 am 起床/梳洗 起床/梳洗 起床/梳洗 起床/梳洗 起床/梳洗 起床/梳洗 起床/梳洗 起床/梳洗 7:20 – 靈 修 靈 修 靈 修 靈 修 靈 修 靈 修 靈 修 靈 修 8:00 am 8:00 – 早 餐 早 餐 早 餐 早 餐 早 餐 早 餐 早 餐 早 餐 8:40am 8:40-9:20 早 會 早 會 早 會 早 會 早 會 到教會實 到教會實 早 會 (陳xx) (李xx) (蔡xx) (林xx) (席xx) 習 習 (田xx) 9:30 – 第一節課 第一節課 第一節課 第一節課 第一節課 教會實習 教會實習 第一節課 10:20 am (沒有上課(通常神 (可見早上 (把所有課 (星期六不 的學生必學院都會上課已完成排在早上可必實習的同 須到圖書在早上上了每學期見老師都會學可申請外 館去) 課,下午15個學分在早上教課出)/溫習 規到圖書的課程) 下午備課) 館溫習) 10:30- 第二節課 第二節課 第二節課 第二節課 第二節課 教會實習/教會實習 第二節課 11:20am 溫習 11:30- 第三節課 第三節課 第三節課 第三節課 第三節課 教會實習/教會實習 第三節課 12:20pm 溫習 12:30 - 午 飯 午 飯 午 飯 午 飯 午 飯 午 飯 午 飯 午 飯 1:15 pm 1:15 – 休 息 休 息 休 息 休 息 休 息 教會實習/ 教會實習 休 息 2:30 pm 溫習 2:30 – 溫習(規定溫習 溫習 溫習 溫習 教會實習/ 教會實習 溫 習 5:00 pm 並點名) (規定並點(規定並點(規定並點(規定並點溫習 (規定並點 (在圖書館) 名) 名) 名) 名) 名) 5:00- 運 動 自由/運 自由/運動 自由/運動 自由/運動 教會實習/ 教會實習 運 動 6:00pm (規定並點動(不准離 溫習 (規定並點 名) 開校園) 名) 6:00 – 晚 飯 晚 飯 晚 飯 晚 飯 晚 飯 晚 飯 晚 飯 晚 飯 6:45 pm 7:00- 晚禱會 晚禱會 晚禱會 晚禱會 晚禱會 教會實習/ 教會實習/ 晚禱會 7:30pm 溫習 回學院 7:30 – 溫習(規定溫 習 溫 習 溫 習 溫 習 教會實習/ 教會實習/ 溫 習 9:30 pm 並點名) (規定並點(規定並點(規定並點(規定並點 溫習 回學院 (規定並點 (在圖書館) 名) 名) 名) 名) 名) 41 9:30- 自由/休息 自由/休息 自由/休息 自由/休息 自由/休息 教會實習/ 教會實習/ 自由/休息 10:30 pm 溫習 回學院 11:00pm 熄 燈 熄 燈 熄 燈 熄 燈 熄 燈 熄 燈 熄 燈 熄 燈 附錄,一位神學院講師的教學經驗分享 註,這是一次探訪一位有多年教學經驗的神學院講師的記錄。 講師資格,T老師是大學理科畢業、曾接受神學學士、神學碩士、神學博士的課程。能用英語、普通話、粵語 授課。是新約的專家。 教學年日,一共18年,曾在兩間華人神學院擔任講師多年,也曾被邀請到多間華人神學院授課。過去學生對 他的教學能力的評分很高。 牧養經驗,曾有7年擔任華人教會的牧師。 才幹-恩賜,是一位多才多藝又勤力的老師,也有明顯的教導恩賜。 一. 請問你為什麼對神學教育有那麼強的心志,繼續在神學教育方面委身那麼多年仍不言倦, T老師,神在我中學時期就感動我和呼召我,當時已清楚知道並立志一生人要擺上事奉衪。心裏深深知道這樣的擺上將是最上好的。進大學之前就想到神學院去,可是當時遇到的長輩牧師都勸說等大學畢業後才到神學院吧。果然大學畢業後就報考神學院。 在神學院時遇到一位老師,向我分析說,華人教會(當時是八十年代初)正需要神學教育的人。他也從我的性向分析中指出我是可以當老師的,因此勸我向這方面發展,勤力讀書和研究聖經。當老師的心志也一直深藏在我心中。神學院畢業後也再報考研究院。讀書的日子實在好苦,研究院畢業之前已在大學讀了整十年的書。苦,一方面是因為學問很難啃,另一方面是窮得很,時常破破難難,也身無分文。研究院畢業後就有一間神學院邀請我當助理講師。當時也立志要當一位好老師,因此頭幾年都不敢參與太多的教會事奉,平日只有專心備課和編寫講義。起初當老師,備課特別辛苦。 我只能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想不到辛苦了幾年,教學工作就輕鬆了許多。 二. 可否談談你平日的生活, T老師,老實講,為了把書教得更好,我在學期中是過著有紀律的生活,只是等到假期才敢稍為放鬆一些。一般上,早上都是教書,因此多數的時間會課堂之間走動,下午是備課或改卷,晚上是看書或準備週末到教會去的專題講座或講道。一般我也計劃在安息年去進修。早上我會靈修、吃早餐(不吃早餐沒有力氣教書)、看報紙。回去學院後,早上一般我會參加早會,然後就要趕到課堂去教書了。中午吃完飯,也可能會到圖書館去找資料。下午備課,晚上看書或陪家人和孩子。電視節目每天也只不過看新聞的半個小時。週末(多數是星期六)才敢說多些休息或辦一些自己的事,例如購物、狂書店等。星期天早上多數到教會去講道。可以這麼說,老師的學問就要看平日是否勤力看書了。 我堅信,教書的日子也是寫書的日子,因此我習慣很早就起來寫書。 . 三可否與我們分享你怎樣作課前的準備功夫, T老師,養兵千日,用在一朝。真正的的課前準備功夫是你過去是否勤力的吸收了正確的學問,是否把講義編寫得完整。相信你這裏所講的「課前準備功夫」是指授課的零碎工作吧。我對這些工作也是認真的。即使那一課我已教過多次,也有完整的講義,我還是要作課程準備功夫。一般上,我會在一兩週之前就重新修定舊的講義,然後打印出來,停到前一天才按學生的數目復印好。開課之前的15-30分鐘,我會再閱讀講義、對照聖經、想像如何講解當中的材料、準備好道具。遇到那一課是我沒有教過或沒有講義的,那我早在一兩週前就會到圖書館找參考資料編寫講義了。這是艱苦的工作,因為可能一堂的授課要花上十多個小時的備課功夫。 四. 告訴我們你在課堂授課時使用什麼教學法, T老師,說起教學法,我是知道有各種不同的理論和方法,但是我個人的可以說不成文的,換句話說,是綜合或是參雜了不同的教學法。因為是神學院,我教的又是聖經科目,屬於文科,因此我看講義是最重要的。我習慣把講義寫的盡量詳細(但教課時,並不是逐字的照著教)。每一次教導同一科目,我都會在電腦中修定或更新我過去使用過的講義(這也逼我自己讀書和研究,認識更新的材料)。 我為每一節都有一個約略的計劃。例如,每一次的授課之前(有時是兩節連在一起),我都會使用3-5分鐘讀一兩節相關的經文成為一個靈修(有簡略的分享和禱告)作開始。然後派發該次要講解的講義。我會把我的授課分成不同的段落,總是一個小段的講義成為一個段落。每個段落後都稍為停頓,問問同學有沒有問題要澄清或討論。(如果同學沒有反應,有時我也會提一個相關的問題共加上一兩句答案)。 42 我是喜歡使用一個「講解(寫出重點或劃出觀念圖表) – 討論」的教學法。我覺得這樣會比較―互動‖一些。我會使用水筆把重點寫在白板上(或是觀念圖)、口中一面講解這些重點(詳細的可以回去看講義),講解間中也可能會加插一些興趣的相關資料,但不會太多。講解時,身體也稍為走動或有自然的手勢。我有時點名不同的學生幫我讀出經文(這也讓學生參與課堂)。每小段(一個段落約10分鐘)後會稍為停頓,讓學生提出問題或討論。 每一節我都會使用教學工具。最基本的是複印好的講義和白板。也時常會使用投影機(把我一早在電腦中準備好的資料投射出來)。當然,一些大課室,我總是堅持要最好的擴音系統。 我有時會使用道具(如果有適合又找得到的話),例如書本、或一些出版的圖表、或物件。 . 五談談你認為作一位學院講師有那些重要的素質, T老師,我一直認為作神學院講師最主要的是他的生命,也就是說他是一位真正重生又完全委身於事奉的牧者。我盼望所有神學院在聘請講師時,不只要肯定他的生命(重生的表現、委身的心志、動機),還要有好的牧會經驗和表現。我說的表現是眾弟兄姐妹可以印証的。我見過一些很會讀書,成績很好,但是生命不能影響學生的傳道人特別選當神學院講師的崗位。我也見過一些講師到神學院來,教書表現平平(這可以從每個課程後學生對講師教學的評估表內知道),但是很會玩手段為了升職的人繼續當講師,真是誤人子弟,遣害教會的老師。第二,我認為教導的恩賜是重要的。他在教學方面真正能夠幫助學生學習和裝備。講師是否有教導的恩賜,我看在每個期尾學生們對講師的評估表內可以確定。一些只拿中中、或中上(許多中上的評估是學生給面子和客氣的評分)的評分都不要留下教書了。盼望神學院只把那些―上好‖的講師留下來。第三,我認為老師要有牧會或宣教的經驗和委身。我盼望所有的講師週未必須到教會去証明他自己也是一位好牧者,另外,也時常到宣教工場去証明他是會結生命果子的人。第四,我認為他是一位繼續求上進,追求更高學問的人。我說的學問是那些實用能建立教會,造就信徒的學問,不是那些―虛談‖、純學術性的學問。我知道我這樣認為可能得罪了一些講師,但是我要說,的確,神學院講師是一個極重要的事奉,比著名大學的講師的條件和要求更苛刻。 六. 談談你和學生如何相處, T老師,我堅持老師是老師,學生是學生,師生之間總是有分別的,但並不表示之間有條鴻溝。在課堂該教書的時間就該教書,該討論的時間就討論。在食堂時一起吃飯當然可以家常便話,許多東西都可以談,但是老師也有老師的規格,例如,學生總不可以沒有約定就跑到老師的宿舍去談話或看電視。我是一位老師,關心學生的學習,但是我也是一位牧師,也一樣關心學生的生命,因此也給他的生命和成長私下輔導。 一般上,我除了課堂時間,每個學期最少有一次(多數是學期中期)約定一班學生一起討論和檢討。如果我是一個班的班主任,那我在每個學期中最少一次個人約談個別學生。 七. 可否談談你如何設計功課和考試,然後怎樣評分, T老師,我是盡量遵照神學院的手冊中的要求來設計功課和考試。例如,3個學分的課程(上30節),我會定一篇佔30-40%的專文,一個佔60-70%的考試。在定專文的時候,我也會去圖書館看看,所定的題是否有足夠的參考書。專文的題目也會多提出幾個以便讓學生可以選擇。(對於一些沒有圖書館或參考書的神學院,那另當別論了)當然,我也會看學生的水平來定位。第一年班的神學生我可能不會嚴格要求他寫一個超水準的專文,而第四年班的我可能要他們的專文最少是把資料消化了才寫出的,並且具標準的論文編寫規格。當然,科目的性質也直接影響功課的設計,實踐性的科目,可能有一半分數(50%)是觀察報告類的作業,另一半分數是考試。 關於考試,我很怕給學生過重的壓力,而且我也不相信一個人的學習要在兩三個小時內定―生死‖。我反而要求學生是否明白,是否掌握了這課程,因此有時我會開卷考試。 關於批改或評分,我心中是有一條平均線,例如學院的畢業總平均分數(GPA)是75分的話(這是美國制,英國制可能是60分),那我心中的平均線約在80,因此評分多數是在80上下,很差的可能評70,很好的可能評90。我多數喜歡使用「扣減評分法」,例如,該題目是佔8份的,又如果那題的標準答案有4重點,那少1重點就在旁寫上 -2 (減2分),如此類推。另外,優或差,我還是堅持在每一份卷紙後面加上一兩句鼓勵的話。 如果是很差的呢,那要看怎樣差,如果病倒了導致考試成績不及格,那絕對有情講。如果作一個專文因為找不到參考資料而隨便寫出來,我可能會幫學生一起再找參考資料再作過,如果整篇專文都是抄來的,那我會退回,叫學生再作過一份交上來(當然,再交上來的一定會先被扣了一些分數)。如果是學生的能力本身就不能達到那個水平,那倒不如歉他不要為了什麼學位而自討苦吃,學一些有用的東西拿個証書提早畢業吧。在教會也有適合的事奉範疇,神一樣會使用。 八. 問,最後,你向年輕的神學院老師有什麼勸勉的話, T老師,勸勉的話我倒不敢說,因為長江後浪推前浪,而且中國人教會中人才輩出,並且深信神也定意要在未來興起更多超級的神學院講師。如果要說,我是願意說幾句互相激勵的話。 第一,要知道神學院講師這個事奉崗位是特別的,別「白佔土地」或羞辱了主的名。我曾經見過一些所謂的―神學院講師‖,可能是出於個人的不正確的心態和動機,原本是沒有本事的,卻―齊身‖進入神學院佔了一席―講師‖的職位,但是一直以來都成為學生質疑的人。我只能在此向各位老師說,你必須在生命、委身、生活、恩賜及學問各方面上都有美好的見証,使你所帶著的名稱和事奉相稱。 第二,我更希望神學院講師不要只留在舒適的辦公室裏作學問,更要到教會或基督教事工的圈子中証明你 43 也是被神使用的人。 第三,不要為了面子的問題而與比你年輕又有才幹的人爭。該讓賢的就讓位吧。徒掛虛名,又妒嫉別人的 本事,到頭來可能要像掃羅王一樣受到神的審判了。可以告訴你,―好老師‖或―不好的老師‖可以在你教完每個 課程後學生在你的評估表的總成績中看出來。時常被學生評不好的,你最好認了,換個事奉崗位好了。 --- ---完成後,把這份考卷交上 教 學 法 考 卷 學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區,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醒,記得還有兩份功課,觀察授課報告表一篇(25%)、及兩篇教學評估表(25%)交上。 請回答以下所有的問題,把答案填寫在空格上。(50%) 可以打開聖經及講義參考。 1. 列出有哪三個教學的規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2. 談談教學的「個人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3. 列出十個有效的教學行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4. 談談傳統和開放式的教學有哪些分別之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5. 在雙面傳授法中有那幾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6. 試試按課程中的分析,神學院講師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7. 試試按課程中的分析,一個神學生每週有多少個活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8. 神學課程的設計一般會跟隨哪些準則進行,請討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9. 談談何謂神學院講師,(他們的條件、工作、態度、使命等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47
/
本文档为【教学法讲义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