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女性的欲望之旅——论《无名的裘德》中女性角色苏认同的多重性

2017-09-26 18页 doc 40KB 41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8501

暂无简介

举报
【doc】女性的欲望之旅——论《无名的裘德》中女性角色苏认同的多重性【doc】女性的欲望之旅——论《无名的裘德》中女性角色苏认同的多重性 女性的欲望之旅——论《无名的裘德》中女 性角色苏认同的多重性 2009年12月 第25卷第6期 外国语文 ForeignLanguageandLiterature Dec.,2009 Vo1.25No.6 女性的欲望之旅 论《无名的裘德》中女性角色苏认同的多重性 黄丽娟陶家俊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北京100089) 提要:立足G.C.斯皮瓦克与朱迪思?巴特勒性别研究理论,分析英国男性作家托马斯?哈代以男性为中心的小 说《无名的裘德...
【doc】女性的欲望之旅——论《无名的裘德》中女性角色苏认同的多重性
【doc】女性的欲望之旅——论《无名的裘德》中女性角色苏认同的多重性 女性的欲望之旅——论《无名的裘德》中女 性角色苏认同的多重性 2009年12月 第25卷第6期 外国语文 ForeignLanguageandLiterature Dec.,2009 Vo1.25No.6 女性的欲望之旅 论《无名的裘德》中女性角色苏认同的多重性 黄丽娟陶家俊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北京100089) 提要:立足G.C.斯皮瓦克与朱迪思?巴特勒性别研究理论,分析英国男性作家托马斯?哈代以男性为中心的小 说《无名的裘德》中苏?柏瑞这一女性人物的欲望之旅,凸现女性在欲望层面独特的现代性体验,反思现代小说中 的女性再现问题.苏的欲望世界既充溢着浮士德式的现代进取精神,又滋生出社会死亡和心理死亡征兆的反浮士 德冲力.因此在苏的现代性体验中,她的欲望主体经历了女性认同的三重变奏:1.寻梦者苏女性欲望的智识之旅; 2.逐爱者苏女性欲望的情爱之旅;3.忧郁者苏女性欲望主体死亡之旅. 关键词:现代性;女性;欲望主体 中图分类号:1561.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414(2009)06一oo60—07 TheJourneyofFemaleDesire: OntheMultiplicityofSue'SIdentificationinJudetheObscure HUANGLi-juangTAOJia4un Abstract:BasedonG.C.SpivakandJudit}lButler'Stheorizationsonsexuality,thisarticleanal yzestheiourneyofSue' SfemaledesireinThomasHardy'Smale-centerednovelJudetheObscure,foregroundinguniquefemaleexperienceofmo— demityinthethroesofdesireandreflectingontheproblematicofrepresentingthefemaleinthemodemnove1.Sue'Sworld ofdesireisnotonlynurturedwiththeFaustianspiritofmodemprogressbutalsoovershadowedwithsocialdeathandpsy— chicaldeathsymptomaticofanti— Faustiandrive.Inherexperiencingofmodernity,Sue'Sdesiringsubjectundergoesthree differenttribulationsoffemaleidentity:theintellectualjourneyofSue'Sfemaledesireasadream—seeker;theemotional journeyofSue'Sfemaledesireasalover;thejourneyofsubjectivedeathforSueoverwhelmedwithmelancholia. Keywords:modemity;female;desiresubject 一 ,小说书写的性别化与女性的欲望主体 美国学者马歇尔?伯曼将现代性描绘成一种 独特的体验:"有一种至关重要的体验——对时间 与空间,自我与他者,生命的可能之境与困境的体 验——是生活在当今世界的男男女女共享的.我 将这种体验称为'现代性'."…德国伟大的诗哲歌 德在《浮士德》中将浮士德这位迎启蒙现代性狂飚 而独立于世的长发少年,这位挚爱知识,爱情,美, 事业和人类的斗士塑造成现代文化英雄.马克思 以预言家的深邃和睿智创作了现代主义艺术的第 一 部伟大杰作《共产党宣言》,破解了现代性演变的 辩证法——现代主义与现代化的辩证法.透过巴 黎四通八达的宽阔大街,街头温馨的咖啡馆,街上 疾驰的马车,人行道上徜徉流连的时尚男女,波德 莱尔挖掘出繁华,香艳,体面的都市景致和生活背 60 后深重的颓废,荒凉和孤独——一幅现代牧歌与反 牧歌矛盾并存的怪诞图景.伯曼笔下,歌德,马克 思,波德莱尔都是现代主义作家,都传谕了现代文 化精神的深刻内涵;浮士德,无产者,布尔乔亚分别 登上光怪陆离的舞台,成为现代文化的英雄原型. 伯曼的现代主义论述骨子里与格?卢卡契吻合. 后者认为西方现代小说是资本主义的史诗,因为西 方现代小说中的鲁滨逊,大卫?科波菲尔,吉姆爷 之流无疑是布尔乔亚的榜样和代言人. ,无论是伯曼还是卢卡奇的现代性批判都试图 立足辩证法和总体性的高度鸟瞰现代性文化场景 并用一种逆反建构的方式重塑时代和文化的英 雄——在隐匿层面男权话语建构的男性英雄原型. 张 具体到现代英国小说,这种性别话语产生的矛盾力则以多种形式裂变成不同性别话语,在不同叙事 层面以不同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述自我的欲 外国语文2009年第6期 望.性别话语,叙事,欲望等共同结成小说的图示 化结构,使不同性别话语间的对抗,不同欲望主体 间的对立乃至欲望主体的欲望之流从小说文本的 显性层面沉入隐匿状态,被去一政治化或家庭场景 化.南希?阿姆斯特朗在《欲望与家庭小说:小说 的政治史》中指出,从简?奥斯丁,夏洛蒂?勃朗 特,艾米丽?勃朗特,盖斯凯尔夫人到乔治?爱略 特,英国女性小说书写与19世纪英国的政治经济 现实,与中产阶级男性文化霸权之间的抗争,妥协 乃至共谋——女性小说书写中女性欲望主体与文 化霸权的关系.南希受福柯的《性态史》影响,将 性,欲望与权力之关系理解成逆向建构,能动生产 的关系,即文化霸权建构主体的性和欲望,主体被 建构的性和欲望反过来能动地生产并顺应文化霸 权.这是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书写深层的话语特 征.优雅的奥斯丁,反叛的勃朗特姐妹,革命的盖 斯凯尔夫人,大无畏的爱略特摇身变成了文化霸权 的同谋者和牺牲品.南希无疑给予单纯从积极,进 步,革命的立场解读女性小说书写的女权批评以致 命打击. 另一方面,男性小说书写中女性欲望主体发生 了更为复杂的三重位移.首先男权意识渗透了男 性作家的政治无意识,女性始终是他们书写欲望主 体的对象.这就是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 芭在《阁楼中的疯女人》中揭示的英国小说中女性 人物的双重形象——阁楼中的疯女人与家中的天 使.遗憾的是吉尔伯特和古芭审视的焦点是女性 作家及其笔下的女性人物,却忽略了性别纬度中小 说再现涉及的男性书写及其女性再现这一同样重 要的问题.其次在男性作家以男性为主要人物的 小说叙事中,女性处于叙事的边缘,是男性意识形 态召唤的对象乃至性欲望的对象.无论是《汤姆? 琼斯》(菲尔丁)中的索非娅,《克拉丽莎》(理查逊) 中的克拉丽莎,《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中的艾 格尼丝还是《德伯家的苔丝》(托马斯?哈代)中的 苔丝,无论在书写层面还是叙事层面,女性都是男 性欲望和想像投射的对象,都被男权话语对象化和 她者化.最后在男权话语主导的小说虚构的象征 秩序中,女性始终被动,无赖地与家庭,宗教,财产, 嗣属等征兆的菲勒斯中心文化认同.菲勒斯中心 文化自行建构了一道封闭,坚实的疆界,以扩除 (foreclosure)方式让女性异常,离经叛道,淫乱,僭越 的欲望主体从社会共同体的公共空间内消失,甚至 以道德和律法的名义将之凌迟处死.文本虚构的 社会场景中,女性欲望主体的沉寂乃至死亡征兆了 现代性场景中追求独立,自由,自主的女性面临的 象征性事件——社会死亡. 从性别话语视角重读以男性为主的男性小说 书写,这不仅是在阅读政治意义上让女性从边缘走 向中心,从沉默转向言说,也不仅仅是从激越昂扬 的女权话语角度彰显"第二性"的优越,独特的秉赋 和力量.它更为重要的意义是揭示女性欲望主体 的嬗变过程,将女性在欲望层面(而不是道德和律 法层面)的体验视为独特历史语境中现代性体验之 核心,反诘根生于菲勒斯中心文化的男性小说书写 和女性小说书写涉及的女性再现话语机制.或许 我们借此能回到女性本真的现代性体验——女性 的想像,情感,身体,心理共同交织而成的欲望航 程.无须讳言,这种阅读实践在方法论上暗合斯皮 瓦克的性别化属下阶层理论,在批评精神上承接 了朱迪思?巴特勒对主流女权理论的批判.L3j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英国维多利亚 晚期驰骋文坛的男性作家.在创作了以女性人物 苔丝为中心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两年后,他创作 了以男性人物裘德为核心的悲剧小说《无名的裘 德》(1895).嗣绕小说中的性主题及女性再现(以 苏?柏瑞为核心),《裘德》受到英美评论界持续的 关注,引起广泛的论争.1895年2月美国女性评论 家珍妮特?L.吉尔德在《纽约世界》杂志上称其为 " 一 生读过的最糟的小说……不仅道德败坏,还有 令人难以置信的粗俗……读完这个故事我不禁打 开窗户让新鲜空气流入".韦克菲尔德大主教 w.w.豪在《约克郡邮报》上撰文称,"我对小说中 的傲慢与猥亵极为反感,将其扔进火坑付之一 焚".另一方面,小说以其强烈的社会关怀受到 女权批评家的褒扬.如美国女权理论家凯特?米 利特在《性的政治》中盛赞《裘德》"对性革命的文 学做出了有意义的贡献……它对社会习俗——尤 其是婚姻和性占有——做出了猛烈的批评,同时满 怀激情地呼求简易离婚制度的来临"』.着名评论 家欧文?豪对苏的积极评价是:"有一件事最重要, 就是小说中的苏?柏瑞.她在小说中的光辉远远 超越评论界对她的剖析,她是一个魅力超群,熠熠 生辉的人物."【在"特别的现代小说"一文中,他 进一步评论道: 苏是英国小说中人物心理刻画最成功的范例 之一.她是我们时代可怕的幽灵,在她面前男人与 文化土崩瓦解.她是有趣的女孩,思想上的普罗米 修斯,性格上的受虐狂……她思想严苛却缺乏执行 意志到底的毅力.她拥有女性魅力,却不喜欢身体 6l 外国语文2009年第6期 享受,无血肉,缺乏味道,没有女子气.尽管清心寡 欲,她周围却萦绕着丝丝缕缕的性吸引力.E7]144 罗伯特?吉丁斯对苏的理智有以下解释:她不 是1890年代的"新女性",而是1860年代的"时代 女子",奉行的是以信仰为代价的实用主义.8这与 哈代在1912年小说再版前言中的观点是一致的:苏 是"现代兴起的女权运动的原型——身躯弱d-,,面 色苍白,理智冷静,思想解放的'单身女子…j8. 还有批评家从性心理分析角度将她的性格特征解 释为不确定性——融孩子气,自私,性虐狂,受虐 狂,自恋,呆板于一体. 事实上,苏在思想,情感,心理等方面孤独地探 索,热烈地追求,绝望地消沉.这是作为女性的苏 独有的现代性体验.她经历了女性认同的三重变 奏:(一)寻梦者苏女性欲望的智识之旅;(二)逐爱 者苏女性欲望的情爱之旅;(三)忧郁者苏女性欲望 主体死亡之旅.苏的女性欲望世界中充溢着浮士 德式的现代精神:追逐梦想,渴望爱情,寻求婚姻自 由,张扬自我意识.在欲望主体与权力秩序的商榷 转化过程中,苏的女性欲望世界中同样滋生出反浮 士德冲力:梦想破灭,爱情死亡,婚姻只不过是道德 的假面和伪善的遮羞布. 二,寻梦者苏:女性欲望的智识之旅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指出,自我意识本质 上是奴役她者的欲望,"自我意识只有在另一个自 我意识里才能获得满足"9J.黑格尔虔诚的信徒亚 历山大?柯杰夫赋予欲望人本主义意义上的社会 和历史内涵.人类欲望与动物欲望的本质区别在 于,动物沉溺于保全生命的生物性欲望,而人却渴 望占有另一个人欲望的对象."在众多欲望彼此相 互产生欲望时,社会才是人性的."_l拉康在柯杰夫 的基础上将欲望理解成需求(demand)的双重功 能——言说的生物性需要与x.-J他者之爱的需 求——之间的差异产生的空缺.因此,欲望总是无 法得到满足,欲望主体往往陷于欲望之中无法自 拔.在以菲勒斯为中心的象征界,作为欲望对象的 "父亲之名"或"菲勒斯"则是处于缺失状态,不能被 主体拥有的能指符号. 女性的自我意识,女性真实的欲望,无疑受到 "父亲之名"——男权社会的伦理价值,律法和体 制——的制约.南希?阿姆斯特朗认为女性意识 是文化建构的产物,具有历史意义,18世纪以来小 说对家庭女性以及女性属性的书写主要表现为妇 女对财富和家族姓氏的愿望._】苏不断凸现的女性 62 意识则集中体现为对女性婚属关系的抵抗.她挑 战维多利亚时代的婚姻观,多愁善感,精读诗书,特 立独行.同时她又徘徊踌躇,变化不定,委曲求全. 特里?伊格尔顿在分析哈代笔下主人公悲剧命运 的缘由时认为:"因为他们处于对成就的憧憬与悲 怆现实的夹层中.虽然他们具有进取精神,渴望逾 越所处保守,狭隘的社会,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资源, 财富或运气而难以摆脱束缚."[1裘德是个求知少 年,渴望有朝一日进基督寺大学,从而改变命运,过 上等人的生活.当这个初始梦想被伊莎贝拉的出 现而毁灭时,他转而希冀成为牧师.相比之下,苏 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面临的性别,阶级与宗教现 实.她的梦想就是寻求自省,自立,自我完善的女 性主体. 苏自小就显露出不同寻常的反叛精神,排斥男 权社会设定的女性从属地位."总的说来,她平常干 的事儿,只有男孩子才干得出来."_5JJ?她无视对女 孩子的禁忌,12岁时曾与淘气d-,子游戏,乃至脱掉 鞋和长袜,与他们跌落到湖中.她还取笑姑婆道: "你一边儿去吧.这可不是讲规矩的人瞧的 呦!"成人后的她不愿违背意愿屈服于任何人或 事.婚后在一次与费劳逊辩论时感叹道:"为何我 要为自己天生而来的性别而受罪呢?"[5"我要做 自己选择作的事情."Jl" 她与基督寺大学的大学生来往.这使她有机 会超越她那个时代寻常女子狭小的生活天地,享有 更多的教育机会,接触到更广阔的智识世界——一 个由男性主宰的知识领域.裘德遭遇不幸婚姻,只 身来到基督寺后接触到富有思想和主见的苏.他 如沐春风,对苏身上散发出的智性力量感叹不已. "你的谈吐不像出自一个姑娘之口——不像出自一 个浅薄无知的姑娘之口."[5]tsa她是触动裘德灵魂的 女神,"脱弃凡俗……纯真无暇"J】","充满灵性 …… 有如天仙化人,纯净明洁",". 在男权主宰的社会中,苏欲望的智识之旅免不 了与教育体制狭路相逢,甚至与之抗争.她最终逃 离戒律森严,令人窒息的麦彻斯特住宿学校.在那 里,与苏同龄的70个女性被囚困,过着监狱般的 生活: 半个钟头后,她们各自回到小隔间躺下来,姣 好的面庞朝上望着汽灯一蹿一蹿的光舌.她们脸 ,是与生俱来的性别招致 上无不带着"弱者"的印记 的报应.只要狠戾无情的自然法则经久不衰,她们 再怎样尽心竭力,也无法成为强者.看上去她们形 成一道风景,面容姣好,楚楚动人,掩抑着哀怨,至 外国语文2009年第6期 于其中所含的悲和美,她们自己并无所感受;只有 在狂风暴雨和艰难辛苦的生活中受尽委屈,尝遍孤 寂,生儿育女,侍死送终,才会想起这段经历 …… 【5l112 苏恰逢达尔文的进化论,穆勒的自由主义在云 空与大地间飙进传播的时代.她响应时代精神的 召唤,受无神论的感化,将古希腊雕塑摆放在卧室 里,嘲笑裘德对基督教的盲从.对裘德而言,他与 苏初次相逢的城市基督寺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幻 想,高尚和无畏的思想都集中在7II~JL".可对苏 而言,"在基督寺,聪明才智好比是新酒装进旧瓶子 …… 那地方只是孵育庸碌平常的学校教师的巢穴, 这般人没有别的特点,就是会胆小如鼠,卑躬屈节 地死守传统."l5ll苏阅读了大量希腊文和拉丁文经 典着作,接受了进化论,自由主义等新思想,同时受 古典文化精神和现代新学的洗礼,自然会有如此离 经叛道之辞.她那位势利庸俗的教书匠丈夫费劳 逊曾感叹道:"她读的书是我的十倍之多.她的思 想像宝石一样闪闪发光,相比之下我的智慧却像发 黄闷然的纸,干冒烟."_】 劳埃德-费尔南多对"新女性"的界定是:"不 仅仅蔑视法律与传统,而是在灵魂上超越法律与传 统,追求个人独立自主."|1苏的教养,理智,克制和 知识融合在一起,使她对女性的独立自主有着与同 时代的新女性决然不同的理解和追求.这就是在 思想,知识和个性上摆脱对男人的依附,在谋求社 会地位,婚姻自由,经济独立的同时实现自我思想 的自由和理性化.小说中的另一个女子伊莎贝拉 无疑是与苏X,j-~的依赖,情感型女性:沉溺于肉欲, 贪图钱财和享乐,薄情寡义,是男性的玩物和寄身 虫,把婚姻当作把男人弄上手的圈套.而苏却走出 了家庭和婚姻的阴霾,拥有"一个能使我更加独立 的职业"".哪怕与裘德生活在一起,她仍坚持与 裘德一起雕刻石像谋生.思想的自由和理性化使 苏在经济上独立于费劳逊和裘德,既能教书维生又 能凭雕刻技术糊口.她甚至在精神上超越费劳逊 乃至裘德.绝望的裘德谴责她"洋装拥有独立思 维",事实上"与我认识的任何女子一样受制于 社会法规"]9.她却自豪地宣告:"思想上我没有. 只不过我对自己的思想没有足够的勇气坚持罢 了''' 三,逐爱者苏:女性欲望的情爱之旅 乔治?穆尔在《马斯林戏剧》中将19世纪末追 求解放,独立和自由的新女性概括为两大类型.一 类女子受男性世界吸引,情愿进入男性世界而不是 将自己禁锢在女性圈子里.男性世界对她们而言 意味着光明,自由和启示.另一类女子厌恶,抗拒 甚至离弃进入她们生活的男人,因为男人仅仅把妇 女视为满足性欲的工具._】苏的身上似糅合了这 两种女性气质.她同时绽放着两道异彩,即能游刃 有余地从男人世界中汲取智识营养,又能娴熟地拒 绝,遏制甚至控制男人的欲望. 如前所述,苏的情欲一直是评论的焦点.在分 析了苏与三个男人的情爱关系后,哈代同时代的评 论家玛格丽特?奥丽芬认为苏是"虚弱,有缺陷,感 官衰退的女子,对自己和自己的本能反常置之不 理,充满头脑发热的爱情幻想,以使自己空虚的生 活活跃,游戏爱情但却无法去爱"|5.D.H_劳伦 斯认为苏是无性女子,"性方面不健全".哈代在 l895年11月写给高斯的信中指出: 她的性格没有丝毫变态或堕落……她的性欲 如常人样健康,只不过需求弱小,有些挑剔.有一 点需解释,我无法表达,那就是虽然她(与裘德)生 有孩子,可他与裘德只是偶尔亲热,即使他们住在 一 起(我提到他们各自住不同房间,只有到最后他 们住到了一起),苏惧怕婚姻仪式原因之一是担心 会破坏与裘德之间的信任,与她在一起只为满足快 感.此后,他们并未签署婚约,但她感到充分自由, 按意愿尽可能少与他同房. 苏先后遇到三个男人.在与每个男人的交往 中,她始终运筹帷幄,处于主动地位,竭力掌控着自 己的命运.在谈到与那位大学生的关系时,苏讲 到:"他想让我做他情妇,但我并不爱他——本来讲 完我的观点,就应走开,可是他却同意了我的提议, 也遵守了诺言.于是,我们共享一个起居室,一起 度过了l5个月."jl她合法的丈夫费劳逊也不得 不承认苏与裘德的爱是纯洁的,超越了肉欲的相互 吸引."我从他们的举止可以看出二人之间不同寻 常的亲近和同情,这使得他们如磁铁般吸在一起, 祛除了所有粗野的欲望.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 够在一起享受彼此的情感,幻想,梦想."_5』l"凯瑟琳 ? 布莱克分析了苏在处理与男人之间的情爱关系 时采用的策略.她认为苏利用男人来显示她作为 女性进退两难的处境,实际上她既需要保持自己鲜 活的女性魅力,又必须避免这种魅力被男权规训和 利用.' 苏与裘德都曾经涉足不幸的婚姻.但两人对 待世俗婚姻的态度却截然不同.裘德只是被动地 匍匐在命运面前.苏却以弱小的身躯和特有的果 63 外国语文2009年第6期 敢勇毅挣脱家庭和婚姻的牢笼,质疑维多利亚时期 以婚嫁为目的,以男性为主子,以家庭为生命归宿 的女性价值观.她所理解和憧憬的婚姻不受宗教 教条,社会律法和传统习俗束缚.那是完全建立在 ,自由,亲密基础上的两颗心灵的水乳交 平等,自愿 融.她告诉裘德,许多女子结婚是出于经济上的无 奈,而非真正的爱情."极少数女子像你想象的那 样愿意结婚.她们结婚是因为婚姻能给予她们期 望的尊严或者由此带来的社会利益.而地位与利 益对我都毫无意义." 如果婚姻仪式……只是一纸肮脏龌龊的契约, 只是为了管理家务,缴捐纳税这种现实便利,只是 为了子女继承土地财产,让别人知道他们的父亲是 谁……一个人受了这种制度的损害,受了这种制度 的摧残,很可以把这种残害说出来.[5]229 嫁给费劳逊前,她向裘德抱怨道:"我的新郎根 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选择了我,但是我并没有选择 他.有人把我当作像母驴或母羊一样的家畜给了 他."jI再次遇到婚后的苏时,裘德惊奇地发现, "成为妻子没有使你像动物胃中的食物一样被侵 蚀,熔化成原子,失去你的个性"_】.当发现与费 劳逊的婚姻令她窒息,阻挠她的自由和独立时,她 主动提出解除婚姻关系.她告诉费劳逊,她嫁给他 是当她"理论上的离经叛道感消失的时候"[5}267.她 坦言,自己一方面期望在社会传统意义上得到人们 的认可,另一方面又在思想上无法忍受由此产生的 后果.她不愿无爱的婚姻毁了思想的自我,最终使 自己沦为男人的私有财产.为了说服费劳逊,维护 自己做人的权利,她直接引用了穆勒的话:"一个 人,不论男女,'要是让整个世界或者他自己那一部 分世界,替他选择他的生活,那他除了有猿猴 那样的模仿能力外,就不必再有别的能力了.'这是 穆勒的话.你为什么不照着这句话办呢?我就永 远想照着这句话办."_5她甚至在费劳逊面前表明 自己彻底反叛的思想:"我敢说这种命运发生在许 多女子身上,只不过他们屈从忍受,而我反击抗争 …… 当我们的后代回顾我们所经历的野蛮习俗与 执迷不悟时,看他们会有多吃惊!"" 当裘德再三劝说她应成为自己合法的妻子,应 被称为"福利太太"时,苏一连几天都感到生活枯 燥,惊恐不安,浑身无力.'一想到签字结婚后你是 遵照政府的规定来珍惜我,我是受你保护,被你爱 的对象……我不免害怕起来."苏感到与裘德, 与生活现实是那么疏离,这对一个即将成为新娘的 女子来说似乎不那么正常.苏惧怕的实际上就是 64 J.S.穆勒批判的女性受奴役状况——女性在社会权 利和身体上失去自由和独立.苏逃避甚至抵制婚 姻,因为获得了思想独立和理性判断力的她深刻地 意识到戴上婚姻镣铐的女性受奴役的状况. 苏的情爱世界交织着弗洛伊德所讲的否定与 肯定并存的矛盾心理.她向裘德坦诚自己的感情: 你固然也有坏地方,不过那是男人天生要对女 人占有的欲望.在嫉妒心驱使我要把阿拉贝拉挤 走之前,我这方面可没存投桃报李之想.我当时想 我应该发点慈悲,让你接近我——觉得我要是像对 我从前那个朋友那么折腾你,那就自私自利的该死 了.……起初我并不爱你,裘德,这我承认.我刚 认识你时,无非想叫你爱上我.……到我发现你已 经上钩的时候,我又怕起来了.[5127~ 我们不难理解苏对两性关系的独特认识.女 性不是男人性欲被动的对象,也不是男人的私有财 产,否则婚姻只不过是将这种性和财产关系制度化 的产物.对这种戴上婚姻假面的性奴役状况的独 到认识使她自觉地利用自己的身体来驾驭男人的 性欲.其次,婚姻会抹杀二人的距离美,裘德会逐 渐丧失对自己的迷恋和爱.因此,与婚姻是女人性 别属性和情感生命的最后归宿这种庸俗观点相悖, 苏x,l-男女婚属关系的反叛和挑战根子上渗透了他 对女性自由和独立更大胆前卫的洞见.不幸婚姻 扼杀男女情感.哈代曾如此叹息:"当婚姻对双方 都变成一种残酷折磨时,就应该解散——在道德意 义上婚姻本质上已经不复存在."J7 四,忧郁者苏:女性欲望主体死亡之旅 苏为女性自由而无畏放歌,也曾体验到自由带 来的快乐和幸福.她和裘德以自己的方式相亲相 爱.尽管世俗生活中的人们对她俩冷言冷语,他们 不停地搬家,换工作,但是他们仍徜徉在自我的伊 甸园中.在韦塞克斯植物展览会上,裘德把苏的脸 与玫瑰花放在一起,低声问道:"感到幸福吗?" 她点头回应.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同时,苏更为女性自由,为世上的男人和女人 共同的自由和平等而承受着一个弱女子无法承受 的道德和世俗重压,最终从女性自由的战士变成了 自由和独立的殉道者.她反叛婚姻,却又最终走进 婚姻的坟墓.她追求自由的爱情,却又离开并最终 失去了自己挚爱的男人.她为叛逆的自己和与自 己一道反叛的同路人裘德生儿育女,却又最终变成 了失去儿女的母亲.死亡,婚姻的死亡,爱的死亡, 子嗣的死亡,被社会抛弃后社会存在意义上的死 外国语文2009年第6期 亡,心灵世界的苍凉和死亡,一浪接一浪地向她卷 来,一次又一次地吞噬,鞭挞着她的肉体和灵魂. 苏个体生命的大幅逆转似乎使她变成了宿命 论者.她转而相信身体,精神和灵魂净化这类基督 教伦理.她甚至感叹道:"与上帝抗争是没有用 的."'我曾经搏击,抗争,也曾斋戒,祈祷过,我 几乎让身体完全地顺从屈服."'她要求得到费劳 逊的原谅与同情,哪怕是惩罚."应该用针刺穿我 全身,让我体内的恶都流出来.""" 裘德与伊莎贝拉所生的孩子"时间老人''从澳 大利亚回到英国,进入了裘德与苏的二人世界.这 曾一度使苏想遵从习俗,到教堂举行婚礼,组成家 庭.但当她在教堂门口目睹粗俗婚礼后,这勾起她 对婚姻的恐慌和反感情绪."时间老人"认为是孩 子多拖累了裘德夫妇.他询问苏为什么人们讨厌 孩子还生孩子.苏无奈地回答:"因为那是自然的 规律呀!"i53261"时间老人"和孩子们的死最终粉碎了 苏与裘德远离社会习俗约束的生活愿望,也在心理 上彻底击垮了苏独自坚守的信念.悲痛欲绝的她 自责道:"哦,哦,我的宝贝!他们未干过任何伤天 害理的事!为什么老天爷惩罚他们,而不是 我!''重新回到费劳逊身边后,苏失去了生命的 能量,觉得自己只不过是麻木行走在人世."我再 也没有剩余抗争的力量,没有进取心了."费劳 逊冷冰冰地说道:"残酷就是贯穿整个自然界和人 类社会的法律;我们想逃也逃不开." 裘德在孤独和痛苦中死去.阿拉贝拉草草埋 葬了他.苏在裘德生命的最后时刻没有来看他,在 他死后也没有出现在葬礼上.但是借爱德林太太 之口,我们发现苏对生命和生活彻底的弃绝: 阿拉贝拉的目光从裘德转向爱德林太太."你 认为她会来吗?"她问道. "我说不准.她曾发誓不再见他." "她看起来如何?" "疲倦,痛苦.可怜的人儿.比你上次见到她 时衰老了几十岁.如今完全是一幅沉默,韶华尽逝 的妇人像.全怪那个男人——她无法忍受他,哪怕 现在." 对于苏的这一巨大变化,激进女权主义者会将 之解读为政治上的退步和放弃.马克思主义者会 认为她放弃了无产者的立场,转而投入费劳逊代表 的有产者的怀抱.后殖民批评家会对"时间老人" 的澳大利亚殖民地身份津津乐道,将"时间老人"从 殖民地边缘通向大英帝国中心的旅程解读成后殖 民话语对帝国中心的瓦解和颠覆.道学家会将苏 重塑成忏悔者和赎罪者,借此大讲婚姻的神圣和女 性的贞节.解构主义者则会将苏对费劳逊的反叛 及她与费劳逊的握手言和阐释为苏政治途径的新 转变——从抵抗和解放政治转向解构意义上的模 仿政治,转向在微观层面以微妙,隐型的反讽手段 瓦解男权话语,转向用女性的身体为符号来无声地 言说女性欲望主体的胜利. 但是上述解读都会忽略甚至回避苏在欲望之 旅上陷入的社会和心理意义上的死亡事件.换言 之,在与男人,婚姻,家庭,性,爱情,道德,法律乃至 乡野习俗征兆的权力话语的抗争过程中,苏踏上的 是一条自我流放之旅.她自愿背弃所有这些编织 而成的菲勒斯中心文化象征秩序,僭越权力话语的 边界,使自己处于社会死亡状态.同时,他又逆向 而行,自愿重新进入费劳逊象征的文化秩序,实现 了个体生命表面的社会复活.苏的女性欲望主体 由此与权力话语之问完成了双重,双向旅行.社会 死亡和社会复活之下掩盖着另一场昭然若揭的死 亡事件——苏的心理死亡. 如前所述,苏的心理死亡是一个渐进过程,而 不是仅限于她在身体上重返费劳逊的身边,在精神 上陷入宿命这一事件.我们会问:苏的心理死亡征 兆到底是什么呢?弗洛伊德在《悲悼与忧郁症》中 对忧郁症有以下解释:"忧郁症突出的心理特征是 深重痛苦的沮丧,失去对外在世界的兴趣,丧失爱 的能力,拒绝所有活动,将自我的情感降低到自责, 自辱的程度,甚至最终陷入幻想中的自我惩罚." 安?安琳?陈在《种族的忧郁》中进一步区分了忧 郁与忧郁症.前者指过度悲伤产生的心理情感效 果;后者指一种结构性的认同建构,即失去欲望对 象或欲望受挫后自我心理空间中出现的以拒绝,排 斥,自弃为征兆的认同机制._l仂U布里埃?施瓦布 在"认同障碍:罪,羞耻与理想化"一文中也分析了 欲望主体受创之后陷入的交织着罪,羞耻与理想化 矛盾并存的认同心理.苏女性欲望的破灭最终使 她陷入忧郁,自虐的心理死亡状态. 从批评理论高度看,无论是社会死亡还是心理 死亡都是现代性语境中权力话语对个体生命的打 压.因此现代性本质上充满了暴力和血腥,现代性 体验本质上交织着生命个体认同的多样性.苏的 欲望之旅,苏所经历的社会死亡和心理死亡更揭示 了现代性境遇中追求独立,自由的女性面临的艰难 闲境.在此意义上,我们拨开林林总总的批评思潮 迷雾,绕过现代文化再现设下的重重障碍,将现代 性,现代性渊薮中孕育的现代英国小说《无名的裘 65 外国语文2009年第6期 德》重新还给欲望主体苏真切的生命体验,还给生 活的假面背后哀怨,摸索,祈祷的苦难女性. 参考文献: [1]Berman,Marsha1.AllThatIsSolidMeltsIntoAir[M]. NewYork:PenguinBooks,1988:15. [2]陶家俊.价值,性别和反认同政治——论斯匹瓦克的属 下阶层理论[J].四川外语学院,2007(3). [3]陶家俊.后解放时代的"欲望"景观——论朱迪丝?巴 特勒的思想发展[J].文景,2008(4). [4]Schwartz,BarryN.JudetheObscureintheAgeofAnxiety [c]//Robe~L.Patten.StudiesinEnglishLiterature, 1500—1900,Vo1.XX,No.4.Houston:RiceUniversity, 1980:794. [5]Hardy,Thomas.JudetheObscure[z].NewYork:W. W.No.on&Company.1999. [6]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M].钟良明,译.北京: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202. [7]Howe,I~ing.Thomasna~dy[M].NewYork:Macmil? lan,1967. [8]Gittings,Robe~.YoungThomasHardy[M].London: Heinemann,1975:94. [9]Hegel,G.W.F.Phenomenologyof却irit[M].Oxford: OxfordUniversityPress,1977:106. [10]Koj~ve,Alexandre.IntroductiontOtheReadingofHegel: LecturesOnthePhenomenologyofirit[M].Ithaca: CornellUniversityPress.1980:64. [11]Armstrong,Nancy.DesireandDomesticFiction:APoliti— calHistoryoftheNovel[M].Oxford:OxfordUP,1987: 8. [12]Eagleton,Terry.EnglishNoveliAnIntroduction[M]. Oxford:BlaekwellPublishers,2005:189. [13]Fernando,Lloyd."NewWomen"intheLateVictorianNo一 ez[M].UniversityPark:PennsylvaniaStateUniv. Press,1977.. [14]Moore,George.ADramainMuslin[M].Gerrards Cross:ColinSmytheLtd.,1981:177. [15]Lawrence,D.H.Phoenix:ThePosthumousPapersofD. HLawrence[M].E.D.McDonalded.NewYork:Vi— kingPress,1936:498. [16]Hardy,Thomas.Thec0zdLettersofThomasHardy, Vo1.2[M].RichardLittlePurdyandMichaelMillgate. Oxford:OxfordUP,1980:99. [17]Blake,Kathleen.SueBridehe?
/
本文档为【【doc】女性的欲望之旅——论《无名的裘德》中女性角色苏认同的多重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