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艾灸自疗无师通

艾灸自疗无师通

2017-09-25 38页 doc 341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4223

暂无简介

举报
艾灸自疗无师通艾灸自疗无师通 灸疗三字经 人之身~价无边。若有疾~体难安。 去病法~有多端。用艾火~最简便。 取艾叶~日曝干。搓成球~名艾炷。 捻成条~叫艾卷。家常备~解急难。 艾炷灸~着肤燃。虽苦痛~力拔山。 得脓坏~功效显。顽痞症~方可痊。 艾条灸~甚舒坦。温通经~热驱寒。 虚可补~实可泻。陷可拔~凸可按。 闭可开~脱可敛。治百病~反掌间。 寒暑易~邪风传。起病急~症状险。 速灸治~病不掀。高热危~灸大椎。 怕风寒~风门关。痰咳喘~肺俞痊。 食不洁~易腹泻。肠绞痛~苦不堪。 急灸脐~肚中暖。不间断~便自干。 脓疮疖~肿热痛。灸患处~...
艾灸自疗无师通
艾灸自疗无师通 灸疗三字经 人之身~价无边。若有疾~体难安。 去病法~有多端。用艾火~最简便。 取艾叶~日曝干。搓成球~名艾炷。 捻成条~叫艾卷。家常备~解急难。 艾炷灸~着肤燃。虽苦痛~力拔山。 得脓坏~功效显。顽痞症~方可痊。 艾条灸~甚舒坦。温通经~热驱寒。 虚可补~实可泻。陷可拔~凸可按。 闭可开~脱可敛。治百病~反掌间。 寒暑易~邪风传。起病急~症状险。 速灸治~病不掀。高热危~灸大椎。 怕风寒~风门关。痰咳喘~肺俞痊。 食不洁~易腹泻。肠绞痛~苦不堪。 急灸脐~肚中暖。不间断~便自干。 脓疮疖~肿热痛。灸患处~自然平。 治肺痈~灸前胸。脓血去~肺气通。 心有疾~灸后背。气血开~诸症退。 肝血淤~寻肝俞。黄疸消~肋痛除。 脾胃虚~食纳减。免疫低~灸中脘。 肾病重~灸腰眼。浮肿退~周身暖。 便不舒~灸天枢。溲淋漓~寻中极。 精不固~关元堵。带不止~暖小腹。 乳有痞~乳根取。经不调~三阴交。 婴幼儿~苗初长。擅投药~易受伤。 灸身柱~健神经。除百疾~保安康。 治乙脑~百会烤。火力足~疗效好。 结核病~甚烦心。对患处~日日薰。 乙肝病~颇难愈。灼肝俞~配三里。 气不足~气海补。血不旺~膈俞畅。 肝气上~太冲降。肾水寒~烤涌泉。 灸风隆~痰饮行。崩漏恼~隐白好。 休息痢~肠俞愈。肠痈凶~阑俞攻。 畏寒人~补命门。头眩晕~百会薰。 拔气陷~力千钧。上星专~清鼻渊。 迎香攻~嗅自通。曲池穴~清血毒。 诸般疹~一灸无。胸中闷~寻内关。 艾火近~立时安。命将休~关元灸。 气欲散~神阕敛。诸般癌~最耗人。 常著艾~正气存。欲长寿~灸三里。 保健康~功无比。灸从久~莫间断。 此一言~值万贯。艾火香~上古传。 护万民~登鹤年。 专家讲解如何进行家庭艾灸及穴位图示 艾灸是我们老祖先传承下来的保健良方,它能温经散寒、消淤散结,除了日常保健,还能协助高血压、盆腔炎等病的治疗。 艾灸时是躺是坐要看穴位位置 还记得韩剧《人鱼小姐》里雅丽英给婆婆做艾灸的场景吗,艾绒制成的艾炷、艾条(艾条在药店可以买到),点燃后,熏灸身体相应的穴位,能治病防病。 "艾灸取穴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灸治效果,灸前必须选好体位,坐点坐灸,卧点卧灸,使体位与点穴相统一。"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针灸科主任医师高希言说,若坐着点穴,躺下施灸,受骨骼、肌肉牵动变化,必影响取穴准确。灸肢体的穴位:以正坐为主灸胸腹部的穴位:取仰卧位灸背腰部的穴位:取俯卧位要点:体位须摆放平直,肌肉放松,让准备施灸的穴位暴露而出,既防烫伤,亦增加疗效。 自我保健可选择温和灸 艾灸有艾炷灸、艾条灸等多种方法,最常用、操作简便的是艾条灸还有专用的药艾条,如哮喘病药艾条、冠心病药艾条等,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 买来艾条,在家怎么用呢,这里,给读者介绍最常用的方法温和灸。 温和灸方法: 将艾条一端点燃,让燃端靠近皮肤穴位,使穴位很快得到温热。将艾条慢慢上提,距皮肤3,4厘米,保持不动。灸时,温热感会使皮肤发红却不灼痛,局部、远端部位还有酸、麻等舒服感觉。 要点:每次选3~5个穴位,每个穴位灸5,10分钟,过多易疲劳,过少达不到温热效果。 高希言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艾灸经验: ?开始,艾条燃端距穴位不能太远,不然温热感出现太慢。 ?艾条上提时,速度要快,避免热感中断;患者感觉太热,可上、下、左、右或回旋移动艾条,以连续地温热刺激穴位。 ?为局部皮肤感觉迟钝者、小儿、老人施灸,可将左手中、食指张开,放在受者穴道两旁,从而感知其局部受热度,随时调节。当患者有痒、发热、痛感时,用手指揉、搓、按帮助缓解不适。 在家艾灸注意安全 "温和灸作用温和,适用广泛,最适合患慢性病或年老、体弱者,还能消疲劳、防感冒,很适合家庭保健。"但河南省中医院针灸科大夫吕沛宛提醒,艾灸虽有"能透诸经而除百病"之说,却不意味着有病不用看医生。艾灸是人体自身的有限调节,一旦疾病发展超过自身调节,就要求助医生。 她提醒在家艾灸注意这些: 1.艾灸火力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2.在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艾灸,灸量可大一点。 3.体质强壮者,灸量可以大;久病、体质虚弱、老人、小儿,灸量宜小。 4.出现晕灸,须立即停灸,让患者头低位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休息片刻或喝点温开水,重者掐按人中、内关、足三里。 5.精神紧张、大汗、劳累或饥饿时不宜灸,妊娠期妇女腰骶部和腹部不宜灸。 调理脾胃灸足三里 穴位点:在小腿前外侧面的上部,外膝眼下四横指,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方法:艾灸条每次一支,点燃对准穴位,左右两穴灸完为止,一天1次,勿烫伤。 作用:理脾胃,调气血,助消化,补虚弱,加强消化系统功能。 治高血压灸涌泉穴 穴位点:涌泉穴,约在足底前中1/3的交点,第二、第三跖趾关节稍后处。 方法:每晚睡前,患者洗脚后平卧,艾灸条每次一支,截成两段,由他人点燃后对准穴位,左右两穴灸完为止。一天一次,七天一疗程,休息一两天后,再进行第二疗程,可连灸3,5个疗程。 作用:能温通血脉,引热下行,调和阴阳,使血压趋于正常。 治盆腔炎灸三阴交穴 穴位点:三阴交穴,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患者可四指并拢,小指放在对侧内踝尖上,食指放在与胫骨内侧面后缘交界处。 方法:艾灸条每次一支,艾灸痛点有温热舒服的感觉,灸至皮肤出现红晕,每次灸20,30分钟,七天一疗程,休息一两天后,再进行第二疗程,一般灸1,2个疗程。除了灸三阴交穴,也可灸腹部压痛点。 治疗腱鞘炎,也是哪儿疼灸哪儿。 作用:灸痛点能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及炎症消散;灸三阴交穴,能补脾肾,助运化,通经络。 艾灸 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发病的原因目前为止还不太清楚~多侵犯小关节~如手、足、腕等~常为对称性~呈慢性经过~有暂时性缓解。 发病与细菌感染~内分泌异常~遗传因素有关~属于中医的痹症~由于体虚、阳气不足~加之居住地潮湿~冒雨涉水~气候剧变等原因~使风寒热邪得以乘虚而入~阻于经络~致气血运行不畅~即成痹症。 湿热阻络多见于早期~关节肌肉红肿热痛~触之发热~屈伸不利~晨起僵硬~可涉及一个或多个小关节~发热。寒湿阻络多见于中期~肢体关节疼痛~肿胀变形~局部畏寒~触之不热~遇寒痛增~遇热痛减。 艾灸治疗原则: 通经活络、清热祛湿、散寒止痛。 艾灸取穴: 1、阿是穴,关节疼痛处, 2、曲池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完全屈肘时~当肘横纹外侧端处。 【主治疾病】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 3、足三里 【标准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膝盖,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疾病】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4、八风 【标准定位】在足背侧~第1-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一侧四穴~左右共八穴 【主治疾病】主治头痛~牙痛~月经不调~蛇咬伤~脚气~脚背红肿~足趾麻木等 5、八邪 【标准定位】手指背侧~微握拳~第一,五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个穴位。 【主治疾病】主治烦热~目痛~头痛~项强~咽痛~牙痛~手指麻木~手臂红肿等 灸法:用艾条做温和灸~每穴每次15-20分钟~10日一个疗程。 艾灸 治疗 颈椎病 人体颈椎有7节组成~神经、血管以及脊髓贯穿其中~人体端坐或站立时~从侧方看人的脖子似乎是直的~但其内的颈椎并不是直的~而是在其中段有一 向前凸出的弧度。这一向前的弧形凸起~医学上称为颈椎的生理曲度~在X线片上~沿此曲度的走行~在各个颈椎推体后缘连续的一条光滑的弧形曲线~称之为颈椎生理曲线。 颈椎病的要源国内外学者公认是颈椎间盘退行变性后~导致椎体间松动、失稳~椎体缘产生骨赘,骨刺或骨嵴,、椎体盘突出、颈椎生理弧度改变等压迫神经根、椎动脉或脊髓而引起的各种症状。 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会产生各种退行性变化。年轻人不良睡枕、工作姿势不当~尤其是长期伏案低头~造成慢性劳损~会加速颈椎退生性变~导致生理弧度改变、增生、失稳等~继而压迫周围神经、椎动脉或脊髓而引起的各种症状称为颈椎病。 前期颈椎病表现为颈部酸胀、僵硬、困疼~中后期颈椎病压迫脑部血管、神经根、脊髓等周边组织~会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肢体发麻、持物不稳等病症。严重病例会出现休克、猝倒以及瘫痪: 艾灸取穴: 1、阿是穴:局部疼痛点 2、大椎:【标准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1 【主治】头项强痛~疟疾~热病~癫痫~骨蒸潮热~咳嗽~气喘~上呼吸道感染~脊背强急。现多用于颈肩部肌肉痉挛~颈椎病~落枕 3、肩井:【标准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2 【取法】正坐位~在肩上~当大椎穴,督脉,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 【主治】运动系统疾病:落枕~颈项肌痉挛~肩背痛~亚健康系列:肩周炎、颈椎炎、头疼 4、颈夹脊:(见图2) 【标准定位】在颈部~当第一颈椎至第七颈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7个穴位。 【取穴】患者俯伏或俯卧位~当脊柱棘突间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取穴。 5、天宗:(见图2) 【标准定位】在肩胛部~大致在肩胛骨的正中~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主治】舒筋活络~理气消肿。肩胛酸痛~肩周炎~肩背软组织损伤~肘臂外后侧痛~上肢不举~颈项颊颔肿痛 灸法: 大椎可用单眼灸盒或随身灸~其他穴位用艾条做温和灸~每次每穴15-20分钟。7-10日一个疗程~中间间隔2-3天~女性朋友经期停。 穴位贴药加艾灸治疗支气管炎 贴敷穴位:天突、肺俞(双)、大榷、定喘(双)、膻中、身柱、肾俞(双)、脾俞(双),合并肺气肿加膈俞(双),合并肺心病加心俞(双)。 药物:白芥子30克,甘遂30克,细辛15克,玄胡10克,白芷10克,冰片5克,共研细末备用,用时以鲜生姜汁或麝香风湿油少许调和,做成梧桐籽大小的药丸。 贴敷方法:穴位用75%酒精棉球消毒,然后用艾条在穴位上施灸至皮肤潮红,再把药丸放在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成人贴8-10小时,小儿贴3-4小时揭下。 贴敷时间:为每年初伏、中伏、末伏的第1-3天,各敷贴1次,3年为1个疗程。一般1个疗程即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如贴敷药时患者感到后背、前胸有发热感,心中感到很轻松者疗效较好。 贴敷期间忌生冷,烟、酒、糖、醋、虾、蟹及大荤等物;避免冷水浴、感冒、剧烈活动,以及与支气管炎发作有关的不良刺激和气味;保持心情舒畅。贴敷后若起泡,可刺破,涂龙胆紫或京万红烫伤膏即可。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艾灸方法 命门火衰主要表现四肢清冷、虚损腰痛、或五更泄,男子阳萎、早泄、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经痛、宫寒不孕等虚寒症状。根据临床实践,命门和神阙穴组方,壮阳第一,采用灸法,命门用大艾柱灸,神阙用隔盐灸,不必看灸多少壮,要感到有热感从穴位直透体内,灸命门可培补肾气,振奋肾经,使阳气充盛行;神阙属任脉,为生命之根蒂,灸之可扶阳固脱。二穴相配具有温肾壮阳,回阳固脱之效。 6、小儿百病之灸点——身柱身柱在背正中线,第三胸椎棘突下凹线陷中。取穴时采取俯卧位,先取大椎穴,然定身柱穴。身柱。身柱子之意,适用于脑力不足出现的眩晕,中气不足出现的哮喘,大气不足出现的脱肛,督脉之气升举无力出现的腰背痛等症,还常作为小儿强身健体的穴位,根据临床经验我认为是通治小儿之病。小儿脏腑娇嫩,功能尚未健全,特别是肺、脾二脏较弱,因此小儿易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特别是三伏灸身柱穴对以上疾病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小儿皮肤娇嫩,艾条相对要小些,因而一定要小心,一般每次灸的时间表10-20分钟,开始是隔日一次,灸一个月后可减少灸的次数,每周期性2-3次,或者每周一次。根据小儿的身体状况来定。如果小儿体质太差,易患感冒,还可配合风门、大椎等穴位治疗,加强抗外邪的能力。 著名针灸专家彭静山教授提到身柱的妙用时,认为有以下作用,可能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可以抗高烧,小儿疳积、惊风、虫积等都有很好的效果。另外身柱穴还有具有益智健脑的作用。 补肾首选穴位——太溪 太溪在足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用力按压时,脚趾会出现麻木感。太溪穴为肾经的原穴,是肾经原气经过和停留的腧穴。肾藏精,分化阴阳,因此无论肾精虚还是肾阴阳不足,都可以有太溪穴来补养。如治疗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导致的咽喉肿痛、口腔溃疡、耳鸣、耳聋、失眠、健忘,或者肾阳亏虚出现的肢冷、下肢水肿、阳萎等疾病。可以按揉、按压、以酸痛为适,力量大些以脚趾感觉到有麻木为宜,也可用艾灸。以上这些穴位,如果在三伏天艾灸,会解决你的体虚病多的问题。如果长年坚持会延年益寿。 艾灸治疗感冒、鼻炎穴位讲解 一、摘自单桂敏39博客 近几天东北阴雨连绵,天气很凉爽。夜间如果不盖被都有点凉凉的感觉。我的一个老友就感冒了,流鼻涕打喷嚏,咳嗽,上呼吸道感染。于是就到诊所挂了三天点滴,没有任何效果。结果还是来找我,进门就说,:“老单您收拾收拾我吧。” 这个老朋友已经很久不来找我了,也知道我每天瞎忙,我估计是实在挺不住了,才不得不麻烦我。 来后我说常规治疗吧,先是大椎穴,肺俞穴点刺放血,每处点刺4针,然后上罐,反复两次。放血大约20毫升,然后就是督脉和膀胱经刮痧,我大约刮了15-20分钟,开始用慢刮,没有痧痕,后来用快刮,重刮,稍微有一点点痧痕。我估计她的这次感冒来势汹汹。可能是一两次好不了。然后我就下医嘱,叫她自己回家 后,艾灸迎香,鼻梁,印堂,太阳,大椎,肺俞,太冲。做完这些,她说,感觉好轻松啊~但是我知道一两次可能不行,还要在做两次。 给她治疗完毕,我自己感觉好像不对头,继而我开始了打喷嚏,流鼻涕,真的好快啊,我是被传染了,还是我也着凉了,于是晚上老伴从店里回到家,我就叫他帮助我点刺放血,他每穴帮忙点刺三下,拔上罐后基本不出血,我怪他不会操作,他说我囊一刀子都不会出血。真的是很无奈。现在我自己每天在家艾灸,所以这两天也感觉懒懒的,头晕晕的,还是不想吃药,老伴很生气。看来今天挺不过去,明天开始服药兼艾灸,拔罐,就差叫老伴给我刮痧了,今天晚上叫他帮助我刮痧,或走罐,总之我想这些绿色疗法用过尽快治好,就不用服药了,我是最不喜欢服药的人。 天气逐渐转凉了,眼看来到了立秋,希望各位网友注意保重自己的身体, 我原来感冒感觉用艾灸后会立竿见影的好转,这次好像是很顽固。我还是想尽快用这些方法治愈。 二、摘自单桂敏博客 今天早上小外甥有点咳嗽,似乎是感冒了,本来想艾灸,可担心他不愿待在家里,便嘱咐他多喝水,可能因为我不在家,没有多喝水效果不太明显,到了我晚上到家,已经发展到鼻塞,头痛,我摸了一下额头有些热。我说,等吃完晚饭,做艾灸,他很期待 吃完了晚饭,我点燃艾条,先给他灸右边的迎香穴,灸了一分多钟,他说鼻子通气了,又灸左边迎香穴一会儿,我看艾条还没有燃烧完全,烟雾很大,就拿来艾灸盒固定艾灸百会穴,对他说看着表5分钟,我去刷碗,到了5分钟,他喊我。我便让他躺下,给他灸迎香穴各3-4分钟,再沿着鼻梁骨至印堂穴,从印堂穴沿着眉梁骨至太阳穴,这期间我告诉他说,鼻子发凉时说一声,也就5分钟左右,他鼻子发凉了,继续进行,眉梁骨,太阳穴都冒凉气了,一会儿他说我想出汗,我说出汗就快好了,也就说话的空,他就出汗了,我又摸了一下额头,哈凉丝丝地,,一看表才40分钟,也太快了吧,我又把艾条用艾灸盒固定,艾灸大椎穴,让他自己看着时间,过了5分钟,他说似乎有水从鼻子流出来,就到卫生间擤鼻涕,我说你睡觉去吧,不要看电视了,他乖乖地睡觉去了,我便写下这篇日志,还没写完,他就在隔壁卧室大声喊我说:小舅母我可解放了。 全部治疗时间45分钟,治疗费用,半根艾条四角钱。 三、艾灸穴位 艾灸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阳白、攒竹、鱼腰;2、四白、迎香。 配穴:足三里、阳陵泉;头顶痛加百会、太冲,额痛加内庭、行间,枕痛加玉枕、后溪、昆仑、风池。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一组,两组交替运用,用隔蒜灸法。配穴据症酌取,用常规针刺之法。灸法操作为:选独头大蒜2个,切成厚度为0.7厘米之蒜片,置于穴区,将艾绒搓成如花生豆大的锥形艾柱放在蒜片上,用线香点燃施灸,灸时不宜太热,以患者感舒适能耐受为度,并嘱患者闭上双眼。病属急性者每穴灸3,5壮,慢性者灸5,7壮,每日灸1次,7,10次为一疗程。 四、摘自百度贴吧 秋天一到,天气逐渐转凉。尤其早晚温差较大,许多人还不适应,加上频繁脱换衣服,很容易感冒。 与夏季“热伤风”不同,秋季感冒多为“风寒型”。患者起初会出现头痛、怕冷、无汗、喷嚏、鼻塞流清涕,精神不振等症状,如果这时及早治疗,则能有效防止病情加重。用艾条灸进行自我保健,就是方法之一。 具体取穴如下: 1.风池穴:从耳后骨突下缘向后摸,可以摸到一个凹陷,这就是风池穴,左右各一个。 2.风府穴:取穴时,顺着我们的后脑勺往下会摸到凹陷,这就是风府穴。 3.合谷穴: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虎口”。 4.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屈膝后,从膝盖下缘外侧的小凹陷处,向下量出 三寸,便是足三里。 五、摘自百度知道 1. 问:空调感冒应艾灸哪些穴位, 答:曲池穴,温溜,大椎,肺俞等,不过最好还是去吃点药,不算严重吃点银翘片,板蓝根这类的药也可以。 2.艾灸疗法:感冒了,艾灸哪些穴位, 选穴:1、主穴:大椎、肺病、风门、足三里 2、.配穴:鼻塞: 迎香;发热: 曲池;头痛: 太阳、印堂;咳嗽: 天突 操作方法:使用温和灸疗法,每穴灸15-30分钟每日1次,3-6次一疗程 艾灸穴位疗法治疗麦粒肿——后溪穴 麦粒肿又名睑腺炎,传统医学称其为土疳或土疡,俗称“针眼”,是一种普通的眼病,人人可以罹患,多发于青年人。此病顽固,而且容易复发,严重时可遗留眼脸疤痕。麦粒肿是皮脂腺和睑板腺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的一种病症,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切记不可自行挤脓,以免引起眼眶蜂织炎等并发症,应到正规眼科进行针对性治疗,滴眼液或者手术. 中医认为,风热挟肝火上攻所致,治疗上以清肝泻火,解毒为法。 艾灸治疗对未成脓者可自行消退;对已成脓者,可促溃脓、排毒,局部不留疤痕,有根治效果,现简介如下。 常用穴位:后溪、耳垂眼穴。 方法:将艾绒捏成麦粒大的艾炷,取左灸右、右灸左(交叉取穴)之法首先于后溪穴上行直接灸,待艾炷烧为灰烬,再换第二炷,连续灸三炷。尔后用艾条悬灸耳垂眼穴,以患者可忍受为度,每次5,10分钟。每日两次,连续2,4日可愈。 作用原理:本病是眼睑皮脂腺体或睑板腺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而发生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俞穴,通督脉,有散风清热,疏经活血之功。后溪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温灸后溪穴、可补虚泻实。麦粒肿为眼料常见病,多为热毒蕴伏,余邪未清,故常反复发作。灸治后溪穴确实有良效。其作用为通过灸治起到增加机体抗病能力,在正气强盛的作用下,使蕴伏的热毒得以驱 除。耳垂眼穴有清热明目之功。加上艾灸法的温经散寒,活血祛风,除湿止痛的作用,共奏泻实疏风清热之功,故可治疗本病。 资料:据广江省东莞市卫生学校介绍,近30年来用灸治后溪穴治疗麦粒肿50例,效果甚好。轻者只灸1次治愈;重者施灸2次后可根治。一般在施灸后第1天,如未成脓的麦粒肿可自行消退,不会再成脓;如已成脓在施灸后第2天开始溃脓,3天后把浓排净,局部不留疤痕。 另法,: 有许多眼病,取用其胸椎两侧所出现的各种病理反应点(如小红点或压痛等),均可收到治疗效果。 祥,男。成年,左上眼睑麦粒肿,在至阳上方稍偏左侧有一小红点,如芝麻洪× 大小,稍高于皮肤,指压不退色,有压痛。用熏灸,灸感沿脊柱左侧自左耳上方进入病眼,患处充满热感,持续约十余分钟,感应消失后停灸。一次后红肿即消退,略出脓汁而愈(也可直对小红点或压痛穴用三棱针挑破挤出血液,更为简捷有效)。 另法,: 【线绳治疗麦粒肿】 在中指上系上棉线绳,把棉线绳捻紧,刺激中指的根部,很快麦粒肿就会消退。后来只要看到长麦粒肿的人我都教他们用这个方法,有几十例了,都是很快就治好。还有一次,一个朋友得了麦粒肿,半边脸都肿了起来,又是吃药,又是输液,都没有明显好转,疼得够呛,我看到后就让她在双手的中指根上都系上绳子,捻紧,放松,再捻紧,反复刺激,结果当天他就不痛了,第二天眼睑就会都消肿了,第三天麦粒肿也消了。 另法,: 在其双手中指和双脚中指各放一点血,另在耳尖放点血,左眼放右耳尖,右眼放左耳尖,两眼有就两耳同时放,我的办法就是这样~上午刺血下午就消!神速~神速~ 艾灸 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也称为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特点的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循环动脉血压升高及其引发的心、脑及肾等损害。 本病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中医认为高血压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病因有三:恼怒忧思或长期精神紧张~可致肝气郁结、肝火上炎~凤阳上扰,食肥甘或饮酒过度~脾胃损伤~脾失健运,劳 累过度或年老肾虚~肝失所养~肝阴不足。以上原因相互作用~使人体阴阳失调而导致高血压。 【辩证】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毫米泵柱~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泵柱。临床以头晕、头疼为主要表现。肝阳上亢伴面红耳赤~烦躁易怒,阴虚阳亢见耳鸣~腰膝酸软~烦热,痰湿见头疼而重~胸腕闷~食欲差。 【艾灸治疗原则】平肝潜阳~补肾益肝~去痰化浊 【艾灸主穴】 1、足三里 【标准定位】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1 【主治疾病】足三里穴能治疗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 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2、绝骨,悬钟, 【标准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2 【主治疾病】颈项强痛~偏头痛~咽喉肿痛。胸胁胀痛。痔疾~便秘。下肢痿痹 3、曲池 【标准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3 【主治疾病】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配合谷、外关等治疗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配合谷、血海等治疗荨麻疹,配肩髃、外关等治疗上肢痿痹。 4、涌泉 【标准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足太阴肾经的井穴。 4 【主治疾病】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艾灸配穴】 1、肝阳上亢配肝俞、太冲、行间, 5 2、阳虚阳亢配太溪、三阴交, 6 3、痰湿配内关、丰隆,见上图2,, 7 4、头疼头晕配阳陵泉、行间,见上图5,。 8 【艾灸方法】 用艾条或配合灸器做温和灸~每穴每次15-20分钟~7日一个疗程。中间间隔2-3日。 延年益寿四大保健-艾灸穴位 延年益寿四大保健-艾灸穴位(附穴位 图) 古人云“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说的就是使用艾灸进行家庭自我调治。灸法四季皆可,尤以冬季为宜。《孟子》中曾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孔子也说过“无病自灸”的话,可见艾灸这种保健方法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存在了。《宋史》里还记载着一则故事:宋太宗赵光义病了,他的哥哥宋太祖赵匡胤来看望并亲自为其艾灸,可见艾灸在当时已经是很普遍的防病治病方法。 艾灸法——绿色养生疗法 艾灸法,就是借助艾草燃烧时发出的药力和红外线温热刺激,来熏灼特定的穴位,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中医理论认为,艾灸能补气助阳、温益脾肾,使人体元气充足,精力旺盛,抗衰延年。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艾灸相关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还能够增加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和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如果长期施灸保健穴位,就能够达到调合阴阳,健脾合胃,固本培元,补中益气,强壮全身,祛病延年的效果。 三十而立要艾灸 艾灸养生,对于30岁以上的人尤为重要。王焘在《外台密要》中说“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阳气逐渐衰弱,所以三里下气也。”就是说,30岁以上的人阳气逐渐衰弱,灸足三里穴可补气壮阳,不然会出现气短、两眼昏花等现象。常年坚持,必获殊益。 养生保健灸哪里 灸疗,人体有几百个穴位,怎样拿捏准确?一般人能做到么? 再多的穴位,总有关键的几个紧系全身,关乎性命。关元、命门、足三里、中脘是人体四大养生要穴。 利用纯阳艾火长期温灸四大养生要穴,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和胃,促进脾。肾运化的作用。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土沃、水盈、气足便能生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人自然会健康长寿了。 1.关元穴 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 主治: 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阴挺等妇科常见病; 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 各种疝气、浮肿、中风脱证、一切虚劳损伤、四肢厥冷等。 2.命门穴 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 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操作: 艾条灸:每穴l 5分钟,三日一次,十次一疗程。 艾灸罐灸:每穴20分钟,隔日一次,十次一疗程。 3.中脘穴 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侯。 4.足三里穴 在外膝眼下三寸一横指处。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 操作: 艾条灸:每穴1 5分钟,三日一次,十次一疗程。 艾灸罐灸:每穴20分钟,隔日一次,十次一疗程。 25种常见病症的艾灸穴位 1 肠胃不太好~用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 2 扁桃体炎用艾条灸下颌下的扁桃体点和大椎穴。 3 大便不爽:艾灸,悬空灸,近10天肚脐和脐周足三里~按摩百会穴~感觉大肠蠕动增强~每天都有排气~也没有胃肠胀气现象了~便后清爽了再巩固治疗~每周2-3次。 4 反流性胃炎可以用化脓灸的方式在中脘穴、足三里还有丰隆处艾灸。 5 胆囊长了息肉:可以艾灸关元、期门、日月、阳陵泉. 6 艾灸可以治疗咽炎~方法是在大椎穴点刺放血后~拔罐~然后在艾灸。大椎和天突.(有慢性咽炎的~会导致晚上睡觉打呼。用艾灸盒绑在大椎穴或颈夹脊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7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 8 糜烂性胃炎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可以艾灸治疗. 9 高血压可以艾灸大椎和百会. 10 艾灸可以治疗便秘。灸神阙、关元、足三里. 11 早泄可以艾灸关元、中级、八髎穴。 12 霉菌性阴。道炎艾灸关元,中极,子。宫归来,还有三阴交.如果有了很好的效果~就可以隔天一次了. 13 宫颈糜烂艾灸治疗此病有很好的疗效~取穴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 14 子。宫肌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可以艾灸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 15 肾虚应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八髎穴. 16 十二指肠溃疡~艾灸的话以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和胃俞、脾俞、肝俞这些辅助穴位为主。 17 肩周炎~可以艾灸或直接灸更好~还可以灸后按摩。可以在天柱、肩井、肩髎、中府、曲池、外关和局部压痛点。 18 腰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艾灸和通窜部位艾灸。 19 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艾灸关元、子宫、三阴交和隐白. 20 宫颈炎可以用艾灸关元、带脉~加上五味消毒饮“蒲公英15g~金银花10g~野菊花10g~紫花地丁10g~天奎子10g”~不久即可全愈。 21 肝郁的厉害~口苦、还有焦虑症~先从百会、大椎和中脘足三里开始~逐步体会效果。 22 预防经常感冒~艾灸最有效果。可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即可~用温和灸的方式或隔姜灸的方法。 23 提高免疫力的穴位是中脘、关元、足三里。 24 肝气不足~脾胃虚~肾阳虚。艾炙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 25 过敏性鼻炎可以灸:迎香、印堂、肺俞、合谷、大椎。 艾灸常用穴位 ?灸身柱穴 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 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 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 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 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 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难经?六十六难》集注中杨玄操说:“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 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关元可使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心肌具有正变力性作用,从而使得每博指数(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数(LVSWI)稳定增加。艾灸关元还可改变动脉血氧运输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缓休克的发展。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肛、疝气、遗精,白浊、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 ?灸气海穴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 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据们《旧唐》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温耳。”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据《窦材灸法》记载:“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认为灸气海能预防xxx。日本代田文志(现代日本针灸学家)认为用艾灸气海可预防阑尾炎,他说:为顿挫阑尾炎而灸 20,3O 壮。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灸神阙穴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 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甲乙经》载:“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外台科要》载: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也。《医说》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针灸大成》载:中风预防灸,若有中风先兆时“便宜急企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疮为妙。《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载:“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高血压病初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 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溃疡、胃下垂、腹泻、便秘,对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对呼吸系统的感冒、肺结核,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 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节神经,有较强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 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的交会穴,对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中医学文献记载,三阴交能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痹痛身重,四肢不举,腹胀肠鸣,溏泄,小便不利,疝气,梦遗失精,脐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甲乙经》载:足下热胫痛,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三阴交主之。《外台秘要》集验:灸丈夫梦泄法,灸足内踝上名三阴交二七壮。 《千金要方》载:内踝上3寸绝骨宛宛中灸五十壮。主咳逆,虚劳寒损、忧恚,筋骨挛痛„疵气、痔血„„凡二十二种病,皆当灸之也。《眼科锦囊》载:上睑低垂轻证者,灸三阴交。 现代医学认为灸三阴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肾炎,睾丸炎,阳痿,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产后血晕。艾灸三阴交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心脑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
本文档为【艾灸自疗无师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