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好友的祝福

2018-11-05 13页 doc 28KB 8阅读

用户头像

is_421808

暂无简介

举报
好友的祝福佛山市城市规划事业“十一五”规划引语    2006—2010年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是我市全面推进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一五”城市规划,有利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早日实现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富裕和谐佛山的目标。在简要回顾“十五”工作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上层次“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精神,结合我局的实际工作,现编制佛山市规划局“十一五”规划。HYPERLINK"http://www.fsgh.gov.cn/"“十五”城乡规划工作...
好友的祝福
佛山市城市规划事业“十一五”规划引语    2006—2010年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是我市全面推进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一五”城市规划,有利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早日实现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富裕和谐佛山的目标。在简要回顾“十五”工作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上层次“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精神,结合我局的实际工作,现编制佛山市规划局“十一五”规划。HYPERLINK"http://www.fsgh.gov.cn/"“十五”城乡规划工作回顾      “十五”是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2000年7月,原佛山市建设委员会下发了《佛山市城乡建设事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该《纲要》包括城市建设、房地产业、建筑业、环境保护、人防工程、村镇建设等主要内容,其中涉及到城市规划的相关工作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下面主要回顾城市规划工作。一、“十五”城乡规划工作回顾    (一)区划调整前完成情况(2001-2002)    期间,根据“十五”计划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为了适应新形势和经济发展新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第三大城市”这一中心工作,抓住佛山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把规划好“第三大城市”作为第一要务,着手编制《佛山市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和《佛山市交通系统规划与交通改善研究》等系列规划;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各类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规划指引。    (二)区划调整后的城市规划情况(2003-2005)    2002年底,我市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3年来,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大手笔、大气魄,抓好大规划、大整合、大建设,实现大发展”的要求,以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城市为目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建设厅的切实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充分借鉴国内外现代化大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全体同志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大力推进“2+5”组团城市建设,加快各项城乡规划编制步伐,进一步发挥城乡规划在空间管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综合调控作用,积极配合做好中心组团新城区、一环快速干线、广佛地铁、“世纪莲”体育中心、“岭南明珠”综合体育馆、广珠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市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逐步完善规划体系    根据我市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需要,我局集中精力,抓好了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以及中心组团和“2+5”组团有关规划的编制、调整工作,逐步建立层次分明、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体系。    (1)城市规划编制步伐加快。    根据《珠江三角洲城镇协调发展规划》,结合我市经济发展特征、岭南文化特色等实际情况,加快宏观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佛山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佛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佛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环快速干线沿线地区规划与城市设计》及一环沿线控规等系列规划,为我市未来发展描绘了宏伟而美丽的蓝图,城市发展轮廓逐渐清晰。随着各层面规划成果的相继出台,城市规划体系逐步完善。    (2)各区及时修编调整规划。    为了适应区划调整的新形势,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各区根据《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和《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对本区的规划进行修编、调整。禅城区新编了占地30平方公里的《佛山市禅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并根据中心城区建设和发展要求,及时开展了澜石、石湾等中心组团核心区重点片区控规编制及修编工作;南海区组织开展了中心区概念性规划国际咨询,将东部板块定位为“广佛纽带,华南物流”,提出了“东借西联,西融北接”的发展战略,组织开展东部板块“大沥”组团的总体规划等编制工作;顺德区组织、调整、完善了《顺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该规划获得2004年顺德区科技进步奖,同时组织编制完成了《顺德中心城区道路交通专项规划》,并抓好各详细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高明区开展了中心城区发展概念规划编制工作,将城市定位为“山林水都”,全区划分为东、西、中三大片区,确定了“合九(镇)为三(组)”的组团发展模式;三水区完成了《佛山市三水区城市总体规划》、《云东海经济旅游开发区总体规划》、《三水中心科技工业园总体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    (3)严格保持规划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从2003年至今及至今后,我市规划编制工作都处于一个高峰阶段,如何协调、衔接各项规划,一直是我局的一项重点工作。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经常保持与规划编制单位和有关专业部门的互动,以维护规划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确保规划的互相衔接。纵向方面,一是要求以上一层面的规划为指导和依据,贯彻其主要精神和基本思路,特别强调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对其它规划的指导地位;二是对各项规划均从技术方面予以指导,提出要求和意见。横向方面,一是实现资源共享,已经批复的各项规划成果,我们都尽可能地在相关部门之间实现共享;三是与相关部门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和互动,规划成果出台后,通过召开评审会或征求书面意见等方式,广泛征求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各单位组织编制的专项规划和重大规划提出我局的看法,以衔接、协调各专项规划;四是积极参加各有关规划的技术审查会。    (4)逐步建立完善规划#管理制度#。    2004年,我局制定了《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市、区两级规划管理部门事权划分,从行政管理层面指导、统一全市的城市建设。依据此办法,顺德区制定了《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城市规划管理办法》,三水分局制订完善了《佛山市三水区中心城区及村镇规划管理规定》、《佛山市三水区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管理规定》和《佛山市三水区道路两侧建筑物退让道路红线的管理规定》等规划管理制度。    (5)探索“城中村”改造的新模式。    针对“城中村”这一城市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定产物,我局积极进行探讨和研究,完成了《佛山城中村现状与对策研究》的编制,正在组织编制《佛山市城中村改造规划指引》。禅城区规划分局将城中村改造工作作为政府重点工作之一,以简村、石紫、大豆、深村作为城中村改造的试点,开展了一系列的策划研究,完成了简村城中村改造工作。南海区规划分局,积极探索“城中村”改造的新模式,以平洲夏西村农民新区为试点,组织了规划的招标工作。目前,夏西农民新区正按方案的要求进行改造。    2、增强规划编制工作的科学性。    在规划编制工作中,我局广泛征求意见,切实落实公示制度,使规划编制成果具有科学性、民主性和可操作性。    (1)广泛征求意见,确保规划科学性。    在规划编制和公示工作中,通过规划评审会、座谈会和书面征求意见等方式,广泛征求市人大、市政协、各级政府、市(区)相关部门、人民团体、各有关企业的意见。按程序进行公示的同时,也注重征求、听取意见。对于各种意见,都充分地、综合地进行考虑、研究,合理地吸取、积极地消化到具体的规划当中,尽最大可能地平衡各方利益,维护社会稳定。通过我们的努力,近年来,我局的城市规划工作得到市人大、市政协、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    (2)切实落实规划公示制度,市民参与度高。在规划的编制和出台过程中,我们改变过去城市规划仅限于政府与专家之间交流的做法,通过新闻媒体和有关网站,组织宣讲,召开座谈会,一方面到五区向广大市民介绍规划,宣传规划;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市民积极参与到规划编制过程中来,认真听取市民的意见,做到集民智、聚民意、凝民心。广大市民通过参加座谈、发电子邮件、写信、传真、打电话和网上投票、实地观看设计图案展览等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案,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此项工作在全市引起了较大反响,得到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和热心参与。    3、深入开展规划体制改革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关注下,我局创新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构建高效的规划管理架构,明确各级政府的城市规划管理职责,实行宏观决策和实际操作分层管理,加强镇级城市规划管理。规划体制改革越来越向纵深推进。    (1)建立规划科学决策机制。    在城市规划决策机制建设方面,积极筹备佛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2005年8月23日,佛山市第一届城市规划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在佛山宾馆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市长梁绍棠、副市长杨晓光分别担任第一届城市规划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会议审议通过了《佛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章程(草案)》,并征询各委员对《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意见。    拟定了佛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章程,章程包括组成情况、职能、议事程序等内容;做好城市规划委员的推选工作,公示了推荐候选人的公告,拟定了公务和非公务的候选人名单。根据佛山市第一届城市规划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与会人员的意见,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秘书处对《佛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章程》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报市政府批准后,将《佛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章程》印发给各位委员。《章程》对规划委员会下设的三个专业委员会,即发展与策略专业委员会、市政与交通专业委员会、建筑与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的职责、议事规则等事项,都予以了明确的规定。    (2)创新规划管理模式。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继2003年7月11日组建佛山市规划局后,2004年6月,原有的规划管理架构又得到了调整,规划职能从建设、国土部门中分离出来,组建了“市规划局-各区规划分局”这一新的规划管理架构。在此管理架构下,为加强市、区联系和落实责任,各规划分局局长均担任市规划局副局长,各区分局为市局的派出机构。这种规划管理模式在全国有一定的创新,对于加强整个市域的规划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明分局积极探索跨镇村的规划管理新模式,结合建设“东、中、西三个片区”的实际,调整了原有规划管理机构,相应成立了4个规划管理所,现已正式挂牌运作。    (3)清晰界定了市、区两级规划管理机构的职责。    根据新的管理架构,拟定了各分局的“三定”方案,方案明确了各分局在规划编制、管理、审批、监督检查中的职能,清晰界定了市、区两级规划管理部门的职责。在新的架构下,市局主要负责宏观规划、重要地段规划编制,以及技术、管理规定的制定和效能监察等工作,各分局主要负责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审批等工作。根据职能分工,市域宏观规划意图以及行政指令基本上能得到顺利的贯彻落实,组织、指导、管理关系协调,两级规划管理部门互动性强。    (4)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规划管理队伍。    2003年7月11日,佛山市规划局挂牌成立。为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规划管理队伍,加强市规划局规划技术管理的权威性,我局在全国新闻媒体上公开高薪招聘总规划师、总工程师,此事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经考试、外调等程序考核,目前共有4位同志到位开展工作,其中总规划师1名,副总规划师2名,副总建筑师1名。同时,我局还通过公务员考试途径,按照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选取优秀人才,充实管理队伍。    4、强化规划统领作用。    为了提高城市规划水平,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我局通过行政、技术、法律等手段,积极发挥规划在重大项目的规划选址、城市建设和城市经营等方面的作用,规划统领作用越来越大。    (1)抓好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协调工作。    重大项目建设既是我市的重点工程,也是提升我市城市形象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条件。为此,一是积极配合中心组团新城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征地、房屋拆迁工作,抓好“岭南明珠”、“世纪莲”、新闻中心、市委党校、广州新客站、广珠铁路、佛山科技学院等项目的规划选址、设计和建设工作。还配合做好一环快线道路衔接、LNG输气干线工程、珠三角成品油管道线路走向的前期论证,以及佛山水道沿岸污染企业、煤场、码头搬迁规划的协调组织工作。二是用规划统筹中心组团范围内项目建设。根据佛府[2003]42号、63号文件精神以及有关规划,对禅城区、南海区和顺德区位于中心组团范围内的部分项目进行复核。另外,还会同国土资源局和新城办制定了办理新城区规划选址、规划设计条件、规划用地手续的工作流程。三是用规划统领“一环”周边项目建设。根据《关于对“一环”沿线土地实施规划和土地控制的通知》(佛府[2004]175号)和《关于“一环”沿线土地实施规划和土地控制有关事项的通知》(佛府办[2005]43号)文件精神,我局根据有关城市规划,到现场进行调查,对“一环”控制范围内的报建项目进行复核,用规划手段统领沿线发展建设。相关分局除做好项目预审工作外,在排查、调研的基础上,还配合执法局拆除违法建筑。    (2)组织广佛地铁佛山段沿线土地利用及综合开发的研究工作。    广佛地铁的建设开通,将会提高沿线土地的综合利用价值。为了控制沿线土地,充分发挥    现有资源优势,减轻政府在区域基础设施投资上的压力,我局多次召开专会议,组织有关单位对地铁沿线土地利用及车站上盖物业进行综合研究。目前,该项工作已进入成果报审阶段。    (3)开展了大型项目的规划监督检查。    根据建设部、省建设厅《关于清理和控制城市建设中脱离实际的宽马路、大广场建设》、《关于调查报送会展中心建设基本情况》、《关于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文件要求,组织有关人员及时对我市的宽马路、大广场、会展中心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规划检查。经检查,我市没有违规项目。    5、加强规划信息和城建档案管理    我局在重点抓好完善规划体系,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加大规划监管力度的同时,还扎实地推进了城市规划信息和城建档案管理等工作。    (1)加强规划信息数字化建设。    为方便市民生活,塑造我市良好形象,满足新城区、广佛地铁等重点工程建设的需要,我局全力推进规划信息基础化建设工作。成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室,积极开展“数字佛山”研究。推出了佛山市电子地图网站,向社会和广大网民提供了与佛山市生活相关的地理位置信息。完成了地形测量、数字化建库以及相关工作,基本满足规划项目的用图要求。全面推进航空正射影像图项目,完成了佛山市中心组团、三水区、南海区、顺德区和高明区东部的航片镶嵌、控制网建设和像控测量等工作,面积近3200平方公里。开展排水管线普查、建库和查询系统开发项目收尾工作,及时为开展排水规划提供全面和准确的基础资料。城市地理信息基础管理工作通过了ISO9002质量认证。    (2)强化城建档案管理。    城建档案馆荣获了建设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授予的“全国城建档案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城建档案管理。一是及时跟进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二是在重点工程归档管理上,打破建设工程项目归档在竣工验收后才开始的传统做法,采用单项分号和积极跟进相结合的办法,确保按阶段形成的各种载体档案,如竞赛规划模型实物、光盘、文本成果等,及时接收进馆。三是贯彻《行政许可法》精神,改变传统组卷方法,将立卷改为内部卷和公开卷组卷方法。四是加强城建历史实物档案收集工作,档案实物达10余类。实物档案基本能反映从汉朝至今,长达2000年的佛山地理的变化和行政建制的沿革。    6、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水平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以建立高效型、服务型机关为目标,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弱化审批,强化服务,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    (1)积极探索立柱式广告牌市场化经营路子。    8月26日,受南海区政府的委托,南海分局推出了首批4个重要地段立柱式广告牌位经营权项目,进行公开拍卖。此次拍卖在我市尚属首次。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广告牌位拍出了784万元的天价。广告位的成功拍卖,为我市全面推进城市可经营项目市场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加强园区建设指导、服务工作力度。    为了加强对园区建设的指导、服务工作,禅城规划分局对园区建设、重点引资项目、重点建设项目提供规划审批“绿色通道”,建立了工业园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10天一报制度,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南海分局指导完成了各镇(街)总体规划和各工业园(板块)控制性详细规划,配合区政府做好南海中轴线五星级酒店、商业水城的投资推介工作。顺德分局大力支持陈村不锈钢市场、龙江生力啤酒厂等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规划选址和审批工作,指导北滘、乐从、龙江等编制村镇建设和消防专项规划。三水分局制定了有关管理规定,成立了工业园区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6个小组,各小组经常深入工业区,就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服务。    (3)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行政审批过程继续得到优化。南海分局以打造高效政府为目标,减少审批项目和环节,不断提高行政工作效率:2004年,又取消2项核准项目和2项备案项目,下放1项备案项目;工业项目审批由镇(街)审批,500万元以下集体投资项目招投标由镇(街)负责,私人项目一律免招标,西部板块的规划审批全部下放给南海科技工业园管委会,其他项目符合总体规划的都在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按5日工作制审批;其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单位,在该区机关单位绩效与作风考评中获得了良好的级别。顺德分局提高窗口办文水平,一方面,对原有规划报建系统进行重新开发、完善,极大地提高了办文办事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减少办事环节,落实便民措施,开启重点工程项目报建的“绿色通道”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窗口服务工作得到了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高明分局的审批管理分三级:规划管理所→分局联审会议→区政府规划联审委员会,80%以上的规划审批业务集中在规划管理所,规划管理所具有终审权。三水分局对重大建设项目审批及房地产项目实行集体决策。    (4)与市民保持经常性的互动。    为了贯彻落实“便民、为民、利民”的原则,充分听取市民意见,帮助市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新开通的网站上建立了“规划咨询”和“规划互动”的两个栏目,加强了与市民的沟通和联系。根据职能分工,对于市民的意见,宏观层面的由我局负责回复,微观层面的则转发给各分局,由各分局答复。据统计,我局网站日均访问人次约为450人次。对于市民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不管是职能内还是职能外的,复杂的还是简单的,我们都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和答复工作。此项工作赢得了市民对我局的高度信赖和表扬。《佛山日报》、《珠江时报》均先后介绍过我局的先进经验,市信息办也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005年,我局禅城分局、南海分局、顺德分局、高明分局、三水分局也陆续建立了网站,向市民及时展现城市规划设计成果,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另外,顺德分局还承办了主题为“践行先进性,实现新飞跃”的城市规划论坛。与市民互动,不但方便了广大市民,而且提高了电子政务水平,树立了我局的良好形象。    (三)规划管理存在问题    在新的规划管理体制下,我局的城市规划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由于各区的发展轨迹和实际情况存在差异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局的城市规划工作还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规划决策、编制、管理、监督还有待梳理,规划管理制度还有待健全,规划的统领作用还有待加强,市局和区局的规划管理体制还有待理顺,各区对镇(街)的规划管理模式还有待探讨,规划日常审批监督不到位。HYPERLINK"http://www.fsgh.gov.cn/"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线,以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富裕和谐佛山为目标,以城镇化试点为契机,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突破口,优化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完善制度建设,发挥整体优势,为全面推进我市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换代,构建“2+5”生态组团城市框架,突出文化名城特色;不断完善城市规划体系,统一规划技术管理标准,建立规划效能监察制度,健全规划管理制度,提升规划服务质量,提高规划信息化水平。    2、具体目标    ——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80%以上,中心城区城市化水平达到85%。    ——编制完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提高控规覆盖率,城市重点发展地区、重要地段的控规覆盖率达85%。    ——完成市域给水、排水、电力、电信、轨道交通、道路交通、燃气七个项专项规划。HYPERLINK"http://www.fsgh.gov.cn/"三、主要任务  三、主要任务(一)统筹城乡社会发展    严格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统筹城乡空间用地布局,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规划在农村的覆盖面,健全依法行政机制,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    1、统筹城乡规划布局。    走资源节约型的城市化发展道路,统筹城乡的空间用地布局。加大对城乡规划的调控力度,加强中心镇、古村、名村等镇、村规划,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集中建设。继续推进城镇化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区域重大项目的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逐步促进原有产业型、独立式发展的城镇群格局向功能分区型、整体化的城市型格局转换,力争五年内初步构筑起“多级、网络化、组团式”的市域城镇空间发展模式。    2、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各项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建立城乡衔接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医疗卫生等设施体系。建立“2+5”组团内及组团外各城镇间紧密协作关系,以及社会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统一配套建设。    3、加快农业产业化规划进程。    结合区域绿地规划,建立以农田保护区和各类农业基地为依托的农业空间布局体系,大力发展精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和都市休闲农业。进一步完善农业园区的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向园区集中,把农业园区建设成具有生产、加工、销售、教育、培训、示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化农业载体。    4、加强和完善城乡统筹的规划建设管理机制。    加速村镇规划管理体制向城市管理体制的转型。加强批前公示和批后监管,完善市、区、街道(乡镇)三级监督管理网络;完善行政审批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效能。加强“一书两证”制度在全市范围的实施管理,实行并联式的管理流程。向乡镇一级规划管理部门推广规划管理的透明运行机制。(二)进一步推进“2+5”组团城市建设。    全面实施“2+5”组团城市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两个100万人口以上的新城区,培育五个30-50万人口规模的城区,扶持九个10-20万人口规模的城镇(群),完善其它10万人口规模以下的小城镇,形成四级城镇等级结构;充分发挥中心组团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突出各组团的发展特色,提升中心城镇建设水平。    1、以规划引领组团城市发展。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抓紧组织编制各个层面的各项规划,加强各组团规划与总体规划的衔接,进一步明确各组团的功能定位、总体布局、功能分区。研究促进组团城市发展的政策,加大城市要素聚集、整合的力度。    2、统筹组团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安排和属地实施、属地管理、属地受益的原则,全力推进各组团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推进市政基础设施特别是管网系统的普查工作,加快推进“2+5”城市组团的道路、给水、排水、排涝、电力等市政设施的专项规划。加快佛山市电力网规划建设,构筑安全可靠的供电网络。加快天然气管网工程规划建设。    3、突出各组团城市的发展特色。    中心组团要率先形成百万人口的新格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生态保护,对外展现出组团式大城市的形象,并与广州老城区协调发展。大良容桂组团要与广州新市区中心和南沙的开发取得呼应。狮山组团以南海软件科技园的建设为契机,加强与小塘城区的协调、联片拓展,建成南海区新的副中心。西南组团要加强城区北部森林公园荷花世界等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控制其向北部扩展。西江组团应以荷城、三洲为基础,结合西樵山旅游资源的整合,加强对西江沿岸的开发,塑造一河两岸的城市新景象。大沥组团要充分发挥紧邻广州的区位优势,加强相互间的协调联片拓展。九江龙江组团要以初具分工与协作的产业整合为契机,进行组团式拓展,形成市域南部的重点组团。(三)提高规划服务经济的水平    按照“东南优、西北拓、整体提升”的区域产业发展思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筑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优势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都市型农业不断优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1、加强产业发展规划指引。    走资源节约型的产业发展道路,合理确定市域内各组团、片区与城镇的职能分工,加强相互间一体化的协作。加强对全市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建设区域协调、优势互补、错位发展、配套完善的工业布局。    2、提高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水平。    编制和完善《佛山市城市产业布局规划指引》,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发挥政府在产业选择、产业布局等方面的职能,建立合理完善、公开透明、切实可行的引导机制,积极推进产业集聚,提升产业集聚规模与质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集约用地共享资源。    3、提升物流园区规划水平。    切实落实佛山市现代物流园区布局规划意图,建立功能互补、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物流园区体系,大力推进物流基地建设和物流企业发展,重点扶持“佛山制造”的综合型、配送型、加工主导型、农产品流通型等现代物流企业,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围绕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和特色农业配置物流设施,打造珠江三角洲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四)促进佛山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    构建与周边城市规划部门间的日常沟通和协调机制,从规划层面加强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对接等方面的研究、衔接,建立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系统,加快市场要素的流通。    1、构建城市规划合作平台。    构建与周边城市规划部门间的沟通机制。推进与广州、中山、江门、肇庆等周边城市规划部门的合作交流机制,加强在生态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规划协调,加强城市间的规划经验交流和合作项目的开展。建立与周边城市的合作研究机制,重点推进广佛都市圈各层次的专题研究。    2、加强广佛产业对接研究。    在全球化背景下研究广佛乃至珠江三角洲区域产业空间的深化发展规律,重点加强佛山与广州产业对接的空间布局研究,特别是第三产业的空间扩散和集聚机制研究,有序引导市域范围东西部产业的转移,优化提升东部的产业空间。    3、建设快捷高效的交通体系。建立区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导、以快速轨道交通和快速道路交通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体系,以武广客运专线、广珠城际轨道交通、广佛地铁为基础的轨道交通网络系统。依托广佛高速、佛开高速、珠二环高速等高速公路,以及“佛山一环”等城市快速道路,构建佛山的快速交通系统。依据佛山水运规划,推进和完善水运交通系统。(五)积极推进城镇化试点工作    继续以城镇化为抓手,创新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完善城镇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城中村改造和农民公寓建设,走出具有佛山特色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1、完善城镇公共服务体系。    统筹规划各级市政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基础教育、社会福利等公共设施。加强西江、北江以及内河涌的防洪排涝工程,污水和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等环保工程,城市消防体系和抗震体系的建设。建设配套齐全、保障有力的能源供应体系,积极推进市域电网的改造和建设,加快建设广东液化天然气(LNG)工程。    2、加快城中村改造和农民公寓建设。    加快规划编制工作,尽快推出城中村改造相关的规划指引,分类指导城中村的改造工作;做到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分部实施。完善农民公寓建设的相关规划管理规定和指引,结合旧村改造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农民公寓建设,引导农村居民进城生活。按照“农村工作五十条”要求,对城市组团和中心镇规划范围内的地区,农民公寓建设纳入城镇建设规划,把农民公寓规划建设成新型居民住宅小区。城市组团和中心镇规划范围外的地区,倡导集中连片建设农民新村。    3、全力推进治污保洁和环境保护。    切实抓好城市饮用水源保护规划,建立和完善“2+5”组团排水系统和截污系统,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生活污水入网和污水处理厂的达标排放工作。(六)加快建设绿色佛山    抓好生态环境规划的落实,加强生态公益林、城市绿地和河流绿色廊道、交通绿色廊道以及各组团之间的绿地隔离带建设。推进生态示范社区、生态村镇和生态农业区建设,逐步形成生态网络体系,实现人工建筑、自然环境、城市空间形态和区域景观的完整统一。    1、构建珠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网络。    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对区域绿地“网络型-立体化”结构要求。深化环城绿带专项规划,保障“2+5”组团有序良性发展,营造绿色相间的新型大城市绿地格局,并与周边城市共同构建区域生态网络,建立结合江河两岸农田绿地的网络状区域性廊道体系。    2、规划建设城市组团隔离带。    合理控制用地强度,优先发展公共性开敞绿地。进一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绿地布局,提出绿化配置的原则或者方案,划定绿地界线。按照法定程序保护区域绿地,落实城市组团隔离带规划。制定区域绿地管制规划,划定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的范围,严格控制敏感地区与较敏感地区的建设。    3、规划引领发展“绿色工业”。    合理规划功能区,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并引导建设一批环保设施齐全的生态工业示范区,培育循环型工业园区。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生态维护为主题,引导建设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且社会、经济、环境系统高度协调发展的高科技现代化城市。    4、大力建设农业生态园区。    依据《佛山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以农业生态园区为载体,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规划并建立起以都市农业为发展方向、以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为主体、产业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大力发展有区位优势、适应市场需要的优质高效农业,重点发展蔬菜、花卉园艺、畜牧、水产、观光休闲农业五大主导产业。加快建成5-8个规模较大、设施完善、产业化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农业生态园区。(七)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    从城市功能与城市文化形象出发,注重城市空间艺术布局,促进名城、名区、名镇、名村和文化街区的发展提升,建设具有佛山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发挥存量优势,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弘扬优秀岭南传统文化,发展现代都市文化,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    1、建立历史文化资源整体保护框架。    严格落实“市域-佛山老城等重点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点”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层级。明确保护规划的动态性和开放性,针对不同对象建立不同的保护层次。在市域层面设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制定佛山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历史文化街区,依照城市紫线管理规定,编制可操作性的详细规划,落实紫线管理办法。    2、完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体制。    制定《历史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完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行政管理体制,设立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委员会,建立旧城保护和新城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调整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矛盾的规划内容、规章和规定,建立历史名城保护的资金保障体制,建立名城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    3、打造具有现代岭南风格的文化精品。    充分挖掘、整合各类历史和文化资源,开发和培育具有影响力、竞争力的文化品牌,精心打造文化精品项目。利用历史文化资源集聚的效应,积极推进“佛山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与重点保护区、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利用,并以此为龙头,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资源。    4、加快专项保护规划编制步伐。    以《佛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指导,完成《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详细规划》和《南风古灶片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协调各区和有关部门,继续积极推进历史文化街区、18处重点保护区及259处文物保护单位等在内的专项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以佛山老城作为保护重点,编制2.2平方公里的佛山老城历史文化核心保护区详细规划。HYPERLINK"http://www.fsgh.gov.cn/"四、保障措施  四、保障措施(一)完善城市规划成果体系    加强城市规划基础性专题研究,加快各项城市规划的编制步伐,完善城市规划体系。    1、加强城市规划基础性专题研究。    加强城市区域发展、城市人口、城市土地、城市交通、城市产业等相关的基础专题研究,主要包括:城镇化发展研究、广佛都市圈相关研究、城市交通研究、城市规划信息化研究、城市土地整理与空间整合研究、佛山产业空间研究、佛山水系整治与城市特色研究等。    2、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健全规划编制体系。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按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四个阶段控制,重点推进组团内、组团间的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区域绿地、生态环境及产业布局规划编制工作。    健全规划管理体系。按照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要求,颁布实施《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继续抓好《佛山市户外广告管理办法》、《佛山市规划信息化建设技术标准》、《佛山市实施〈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构建相对完善的规划管理体系。(二)建立健全规划管理制度    结合我市城市规划管理现状,针对建设“2+5”组团城市的特点,不断完善和创新城市规划管理制度,为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1、完善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    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委员会日常管理制度的建设,构建以市规划委员会委员为主体的城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库系统。建立和完善各专业委员会的制度建设,由市规划委员会根据审议项目类型的不同和工作分工,授权各专业委员会,从发展与策略、市政与交通、建筑与环境艺术三个方面对城市发展与规划中的重大工程和规划项目进行评审和指导,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2、建立组团规划管理协调机制。    逐步建立和完善适用组团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城市的规划管理体制、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能服务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在加强专业管理的同时,加强市规划局、各规划分局和跨区的各组团之间的规划管理协调机制,建立各组团间相互衔接、合理分工和规范高效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    3、明确内部规划审批事权划分。    理顺机构改革后的职能管理关系,实施规划决策、编制、审批和实施适度分离,科学合理地界定市、区、镇的规划行政管理和审批职能。通过制度创新,完善和强化城市规划实施机制,确保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    4、建立城市规划效能监察制度。    以健全制度、依法行政为出发点,形成健全有力的城乡规划监督机制,对实施城乡规划管理行政行为和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工作效能、效率、质量和效果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对各区、镇在规划许可和执法工作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建立规划督察执法考核体系,对规划决策、执行和执法工作的绩效和责任进行全面评估和考核,探索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的长效机制。    5、建立规划实施的监测机制。    健全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和调整制度,加强对各区、镇实施城市规划情况的动态监测,对违反规定调整城乡规划、违反城市规划审批项目等行为,按照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6、建立规划实施检讨制度。    建立并完善对市域重大规划的检讨制度,定期对重大规划进行回顾总结,检讨城市规划的实施情况,评估规划实施效果,总结规划工作经验,适时对规划按法定程序进行调整,提出今后改进的方向。    7、积极推行公众参与机制。    制定《佛山市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管理制度》,充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严格落实《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加大城市规划批前和批后公示力度,广泛吸纳公众的合理意见。加强互联网建设,及时解答、回复公众关于城市规划的各类疑问。组织城市规划论坛,与公众进行面对面地交流。(三)规范规划技术管理标准    统一佛山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标准,加快各项标准和办法的制订步伐,以保障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节约城市建设资源。    1、制定历史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    制定《历史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明确保障资金来源,设立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专项资金,明确设立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委员会及其职能,就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及相关法律责任做出具体规定。    2、推行建设工程规划公示牌设置管理办法。    制定建设工程规划公示牌设置管理办法,建立网上公示管理制度,规定网上公示牌的发布方式。建立公示监督管理制度,把监督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对拒不设置或者违反规定设置建设工程规划公示牌的建设单位依法进行处理。完善行政审批管理机制,把公示牌设置纳入行政许可的管理体系中。    3、制定城市地下管线技术管理规定。    结合我市城市发展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对各区原有的管理办法进行整合,统一市域的技术标准,制定指导全市的城市地下管线技术管理规定,保障各区之间的城市管网的协调和衔接。    4、完善市城建档案管理规定。    修改佛山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制定佛山市城市建设历史实物档案管理办法、佛山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以及佛山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竣工资料编制目录,完善建设档案竣工核验管理程序。(四)加快城市规划信息化建设步伐    以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室为支撑,积极开展“数字佛山”研究,推进城市规划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的、规范的全市域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平台。    1、制定完善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标准体系。    制定系统、完善、集成的数字地形数据标准、数字地形数据建库规划、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划、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归档规划、规划编制制图系列规范、规划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规划成果归档标准及相关工作规程等标准体系,建立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尽快建立全市域的空间基准系统,为各区、各部门进行数据整合、交换、共享和共建提供基础保障。    2、建立全面的、综合的城市规划数据中心。    整合现有基础地理、规划成果数据,特别是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建立全市统一的基础地理和综合管网信息数据库、规划成果信息数据库、建设项目信息数据库、综合事务管理信息数据库、专题信息数据库等,完善我市城市规划信息数据基础,建立基础数据更新机制,满足规划业务管理和数字城市建设等方面的需要。    3、建立完善的规划业务办理和行政管理应用系统。    建立基础地理、综合事务办公自动化、地下管线管理、规划辅助决策支持、规划公众服务等规划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重点区域三维仿真平台,为规划决策、审批、管理等提供综合服务。    4、建立统一的城市规划信息平台。    在市规划局、信息办指导下,由市城市地理信息中心负责整合管理技术标准、规划案件资料、地理空间信息、城市道路信息、城市管线信息等城市规划信息,建立统一的、规范的全市域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5、加快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利用遥感、航测、GPS等数据测量方法,形成城市地形图数字产品的生产能力和数据再加工能力。加强基础测绘法制建设,将工程测绘等经营性测绘活动纳入市场管理。建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实现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的科学化。尽快完成全市1∶2000数字影像图及1∶5000基础地形图的生产工作,启动1∶500地形图的调整、更新工作。争取用2年左右的时间,建成1∶5000、1∶2000、1∶500三个同层次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并探索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更新机制。    6、建立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建立完整的集防入侵、防病毒、传输加密、认证和访问控制于一体的信息安全体系,以保障各类数据在存储、使用及网络传输中的安全性。(五)继续优化城建档案工作    在城市规划的统领下,统一建立全市城建档案馆管理体系,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化、自动化建设,提高档案利用率和管理水平。    1、健全机构,加强行政管理职能。    坚持建设(规划)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城建档案事业的管理体制,并进一步健全机构,在各区建立城建档案馆的基础上,实现“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即市城建档案管理处和市城建档案馆馆处合一的体制,加强行政职能建设,行使“城建档案管理处”管理城建档案工作的职能,开展对城建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检查监督和行政执法。    2、优化馆藏建设。    加强规划档案、地下管线档案、基础设施档案、重大工程档案、城镇建设档案、城建历史实物档案的管理,逐步实现档案载体多元化、馆藏结构优化,市城建档案馆进馆档案达到18万卷。明确界定市、区两级城建档案馆的接收范围,对档案资源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3、逐步实现城建档案管理现代化。    在开发完成禅城区、南海区、高明区《佛山市城建档案馆管理系统》专用系统的基础上,继续完成顺德区专用系统和三水区专用系统,实现五区城建档案管理在目标、标准和方法方面的统一。    制定规划管理档案及竣工档案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将城建档案与城市规划文件集成相结合,逐步实现档案存储信息化、档案整理标准化、检索自动化、利用网络化。分步推进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全市城建档案目录中心。完善全市城建档案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市、区两级城建档案馆的档案信息网互联平台,实现档案信息化和规划信息化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4、加强城建档案编研工作。    从建筑文化的角度,利用本地高校与知名专家的资源,每年完成1个专门课题;“十一五”前期,先完成佛山市石门额建筑文化历史研究、佛山古桥梁建筑文化与佛山经济历史发展研究、佛山民居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佛山建筑构件陶瓷瓦当建筑文化研究和城建历史实物档案的收集和保护。    5、强化馆库建设。    强化库房“七防”建设,确保档案安全、高效和有效利用,对不同载体的城建档案采用特别的保护措施。市城建档案馆“十一五”期间净增库房面积1000平方米。    6、迁址建设多功能的城市规划建设新型展馆。    迁址新城区建设多功能的城市规划建设新展馆,总建筑面积为16000平方米。新馆拟设四大功能区:规划成果展示区,城市规划建设成就和远景规划展示区,城市规划建设公示区,必要的辅助配套设施及配套管理用房。    7、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注重和加强城建档案和信息技术知识的积累、更新和人才的培养,将人才逐步培养成既具专业知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到“十一五”末专业人员平均年龄比“十五”下降5岁,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全馆人员的比例,从目前的15%上升到40%,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达到70%。(六)加强规划人才队伍建设    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加强政治理论、廉政建设、职业道德、业务素质教育,不断提高规划队伍综合素质,为城市规划的健康发展储备人力资源。    1、抓好领导班子建设。    以提高执政能力为核心,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市局和分局的领导班子自身建设。领导班子要在自身凝聚力,宏观决策能力,求真务实作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四个方面加强建设,不断增强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效提高班子的决策能力和领导水平。    2、全面建设人才工程。    着重抓好人才培育的三大工程建设。一是以提高素质为核心,重点加强对干部职工政治理论教育、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二是以能力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干部业务培训力度,建立“全员学习+重点培训+全面提高”的人才培育体系,不断拓宽学习途径,采用开设专业讲座、开展业务技术交流、考察学习等多种培训方式,促进规划队伍素质的提高。三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不断规范保管员的岗位职责和行政行为,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3、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原则,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推进城乡规划管理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好《实施纲要》。二是坚持以推进改革和制度创新为重点,实行职责到岗、责任到人的“双责”管理,加大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三是把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三个环节与各项规划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一起部署,一并落实。
/
本文档为【好友的祝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