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旅游城镇化的概念,发展和路径分析

2018-10-29 18页 doc 39KB 1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1210

暂无简介

举报
旅游城镇化的概念,发展和路径分析旅游城镇化的概念,发展和路径分析 金陵科技学院 毕业论文 旅游城镇化的概念、模式与路径分析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 1 金陵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随着全球城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重,而城镇也朝着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将本地特色融入旅游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不远万里到来。旅游小城镇作为新兴旅游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旅游小城镇的发展面临着众多挑战,该怎样发展城镇化,发展怎样的城镇化,怎样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不同环境下的城...
旅游城镇化的概念,发展和路径分析
旅游城镇化的概念,发展和路径 金陵科技学院 毕业 旅游城镇化的概念、模式与路径分析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 1 金陵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随着全球城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重,而城镇也朝着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将本地特色融入旅游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不远万里到来。旅游小城镇作为新兴旅游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旅游小城镇的发展面临着众多挑战,该怎样发展城镇化,发展怎样的城镇化,怎样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不同环境下的城镇特色迥然不同,本文拟从旅游城镇化的概念进行分析并且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模式以及可选路径。 关键词:旅游城镇化的概念,发展模式,路径分析 2 金陵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urbanization and the tourism industry,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ccounted for more and more heavy, and the town is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diversification and individuation, blend in local characteristic tourism,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tourists traveled long distances to come. As a new tourism industry, tourism small town is in its infancy. Tourism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is facing many challenges, how to develop the urban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how to reasonable to promote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urban characteristic is very different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cept of tourism urbanization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new pattern of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alternative paths. Key Words: The concept of tourism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mode and path analysis 3 金陵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绪论„„„„„„„„„„„„„„„„„„„„„„„„„„„„„„„ 1 第1章旅游城镇化的概述.............................................5 1.1旅游城镇化的概念............................................5 1.2 旅游城镇化的内容............................................5 1.3旅游城镇化的类型.............................................5 1.4旅游对新型城镇化的意义.......................................5 1.5旅游业对城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7 第2章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模式......................................7 2.1城市旅游化模式..................................................7 2.2旅游城镇建设模式................................................9 2.3旅游综合体模式.................................................10 2.4旅游新农村社区模式............................................10 2.5旅游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 10 第3章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11 3.1创新土地经营管理,拓展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统筹兼顾,实现城乡一 体化发展...........................................................12 3.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与服务业,夯实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产业基础..... 12 3.3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是新型城镇化的根本目的................... 13 总结„„„„„„„„„„„„„„„„„„„„„„„„„„„„„„„14 5 致谢..............................................................1参考文献...........................................................16 4 金陵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1章 旅游城镇化的概述 1.1 旅游城镇化的概念 旅游城镇化是以旅游业的发展为动力,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推动旅游目的地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及城镇在空间上扩张和重构的过程。 1.2旅游城镇化的内容 旅旅行业对于城镇化的推动是综合性的,主要来说旅游城镇化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景观城镇化。在拥有良好自然景观,例如海滨、温泉、雪山等的旅游目的地,城镇的发展往往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量的商业和服务业,以及道路、基础设施等城镇设施建设,使景区内出现众多城镇景观。 人口城镇化。人口的城镇化包括外来人口本地化和本地人口非农化。旅游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同事也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外来从业人员。同时也会让本地原来从事农业的人群向服务业转化。 地域城镇化。在旅游发展较早的城市,旅游推动了城镇在地域上的扩张。以峨眉山市为例,2010年城市用地达到15.10平方公里,2020年为24.80平方公里。(《峨眉山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镇在地域上不断扩张,而这些城镇的发展过程就是旅游城镇化过程。 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城镇化。旅游城市化不仅促进城镇规模的扩大,同时还会促进农村社会观念、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的城镇化转变。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人口从事旅游相关产业,直接或者间接得力于旅游发展以后。外来旅游者、政府宣传教育都会给本地的本土文化和生活方式带来冲击。 1.3旅游城镇化的类型 旅游城镇化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内涵式旅游城镇化,包括三种类型:旅游推动城镇"质"的提升、旅游推动城镇空间结构重组、旅游推动城镇转型和功能转变;另一种是外延式旅游城镇化,也包括三种类型:旅游直接推动城市规模扩张、旅游推动农村转变为旅游城镇、旅游直接引致产生城镇或城镇景观。 1.4旅游对新型城镇化的意义 5 金陵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从旅游城镇化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旅游业在城镇化改造的过程中对当地从地理环境到人文环境都起到了长期和深刻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对于新型城镇化有何意义呢, 国内不少学者认为,旅游城镇化是旅游发展推进城镇化发展的一个过程。王冬萍等认为旅游城镇化是旅游的发展带动人口、资本和物质等生产力要素向旅游依托地区积聚和扩散,从而带动城市地域的不断推进和延伸的过程,它包括使城市规模扩大和使城市质量提高两方面的内容。 很多专家指出,中国城镇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产业支撑,从农业到工业再到第三产业,选择什么产业作为区域内的支柱性产业,是新型城镇化面对的最大难题。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旅游业虽然对城镇的景观、人口、地域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巨大影响。但是,旅游是否能够作为城镇化的产业支撑之一呢,笔者认为旅游在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产业支撑方面有下面几点意义: 产业关联性意义 为解决城镇人口就业、资源枯竭型的产业转型提供了解决。在有优势的地区发展以旅游业为主体、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联动的产业格局,通过旅游业的强大关联带动性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各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从而促进城镇化快速持续发展。 旅游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发展要素集聚和产业结构转型 旅游产业集聚过程中产业部门的集聚程度、分工合作程度以及产业部门空间布局扩张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城镇化发展要素集聚,带动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空间拓展。旅游产业集聚区逐渐形成旅游城镇集聚中心。随着集聚中心扩张、对外围区域的辐射扩散作用将加强,将带动城镇集聚中心和外围区域联动发展,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渐渐地这一地区就有了“集聚”和“辐射”功能,成为具有一定辐射和带动能力的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中心,即城镇。 本地文化和生态的保护 城镇化并不仅仅意味盲目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本地的文化和生态需要得传承和保护。这与旅游经济中,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保护的需求是完全一致的。以贵州的郎德上寨为例,该寨民族村寨文化并未随旅游发展而消退,没有村寨景观和文化出现城镇化现象,也没有劳动力向中心城镇的大量转移。从郎德的 6 金陵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成功经验可以看出城镇化不是意味着千篇一律化,旅游正是在保护本土文化和生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5旅游业对城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的主要表现: 旅游业改善了城镇的基础设施条件,是城镇化整体的综合水平得以提高。例如在皖南的古村落旅游开发中,为提高各古村落之间的可达性、各旅游景点的串联性,解决随旅游发展所带来的交通问题,提升旅游层次,政府和相关组织(如开发商等)在旅游区修建了大量的基础设施。旅游业的兴起为古村落的居民带来了便捷的交通和顺畅的通讯等。旅游业通过大大改善古村落或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城镇化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打下了基础。 旅游业的发展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村民的收入得到增加,提高了旅游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村民的素质和价值观念,促进了与现代社会的对接。在开发初期,村民在旅游这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较低下,不能很好胜任这一工作,所以开发商和政府在开发前期将对村民进行培训以提高村民的素质进而适应旅游的需要。 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村民的从业结构由原来的传统农业生产结构向农商结合的模式发生转化。 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多种文化的冲击,使农民的视野得到开阔。旅游业的发展会使农村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在当地村民与游客的长期接触中所产生的。村民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会不断探索与适应游客的文化,使村民的视野得到开阔,同时,村民们的认识水平也上升至新的水平,为城镇化的发展打下思想基础。 第2章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新型城镇化不只是创建新城,也包括老城市的扩张升级。从城镇体系结构的分层提升与建设上进行细分,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包括:现有大型城市的扩张与升级,中小城镇特色化发展、产城一体化项目开发与非建制性旅游城镇化,新农村社区建设等四大方面。这四个层次,有着不同的模式与机理。 2.1城市旅游化模式 7 金陵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这里所指的城市,是拥有50万以上人口的超大型、大型及中型城市,其本身就是客源地,很多也是目的地。通过旅游吸引力建设,将大大提升城市品牌与城市服务产业发展空间。 大中型城市的旅游化发展,主要是包括城市景区开发、新型城市休闲中心建设、旧城改造休闲街区化发展,休闲卫星城组团化建设,环城游憩带城乡统筹开发这五种方式。 城市景区开发,是指对于拥有独特旅游资源的城市,依托资源,集中建设旅游景区,形成城市景区吸引核,打造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景区开发始终是城市旅游化的基础,无论景区在城区或不在城镇区域,景区吸引力越大,旅游带动城市发展越强。 城市休闲中心,即RBD,是大中型城市必需的休闲聚集核心,也是城市品牌与都市吸引核。城市有多种休闲中心,有的偏休闲商业,有的偏休闲商务,有的偏休闲娱乐,有的形成了商务商业娱乐游乐餐饮一体化综合休闲区。北京的王府井、西单、什刹海、798艺术区等等,都是不同类型的休闲中心。在新城建设中,集中较大土地建设RBD,是规模化新城开发最好的模式之一。 旧城改造建设休闲街区,特别是滨河、滨湖、古街、古建聚集区、旧工厂区、公园周边区、体育场周边等区域,是形成与建设休闲街区的最好地方。在旧城改造中,借力河道疏浚整治、绿地公园建设、体育设施建设、古建保护等城市基础设施与文化基础工程,把公共环境资源周边的黄金土地,建设成为休闲商业街区,形成休闲环境与休闲街区的整合,是城市休闲化最大且最重要的旅游化工程。其中,文化街区、创意艺术街区、酒吧街区、时尚休闲街区、美食街区、购物步行街区等等,特色与模式很多。 休闲卫星城组团化建设,是大型城市旅游化发展的重要方式。特色休闲卫星城,无论是基于大型休闲综合体、大型主题公园、大型体育设施、大型会展场所、养生养老机构设施等等,都可以形成卫星城的特色聚集化发展。比如处于北京卫星城良乡的房山长阳镇,规划建设中央休闲购物区(CSD),就是一个新打造的休闲娱乐聚集区,规划了高端商务组团、时尚休闲组团、中心组团(艺术展览厅、湿地公园、休闲体育中心、主题公园、滨河酒吧和美食街等)、文化创意组团。 8 金陵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环城游憩带,是一个城乡统筹的发展模式。在大型城市周边1小时圈内,可以形成依托卫星城、小城镇、旅游区、村落而发展的休闲带。这个带,是未来田园城市建设中的城市的组成部分,是新型城市化中最为有特色的部分,是旅游城市化的重点内容。 从城市发展的总体架构看,大中型城市的旅游化发展,在旧城改造、新城建设、城乡统筹、产城一体化发展基础上,形成了城市休闲中心、城市休闲街区、休闲卫星城、环城游憩带等等一个系统发展结构。旧城改造出休闲区,新城建设出休闲区,城市从摊大饼,转化成为绿色覆盖、休闲组团发展的花园城市。其中,通过休闲卫星城和环城游憩带的发展,形成中心区居民外迁,同时进行旧城改造,形成新的组团,并通过城市绿化,改善环境,形成花园城市、组团城市,从而形成大中型城市内部提升及向外扩张,是大型城市升级的最佳路径之一。 2.2旅游城镇建设模式 小型地级市、县级的中心镇和建制镇,带动性相对于大中城市较弱,但易于形成鲜明的主题性特征,可以走特色化的旅游城镇化之路,这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镇化模式。 对于本身就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中小城镇,可依托自然资源,实现旅游特色化发展,形成滨海城镇、滨河城镇、滨湖城镇、冬季度假城镇、夏季度假城镇、温泉城镇、滑雪城镇等等特色城镇;基于文化资源,可以打造文化名城名镇、休闲古城古镇、民族风情城镇、民俗风情城镇、艺术城镇、工艺城镇、创意文化城镇、商贸购物城镇、电影城镇等;依托旅游景区,可以打造各类接待型城镇,借力景区的泛旅游延伸,还可以打造会展城镇、运动城镇、休闲农业城镇(葡萄酒、桃花梨花等等);依托于特色资源、特色工业、特色批发市场等,还可以打造酒城、玉城、家具城。泛旅游产业集群化的发展,使得我们打造特色旅游城镇的可能性空间大大提升,特色旅游与特色产业紧密结合,为城镇化打开了全新的路径。什么都可以是吸引核,只要地方有什么特色资源或优势产业,就可以结合旅游发展成什么泛旅游城镇。 9 金陵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对于一些没有这么强劲的吸引核的小城镇,需要挖掘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寻找泛旅游产业发展的契机,推进旅游城镇化。 不是所有城镇化都必须进行旅游化,但在不同程度上利用旅游化手法,可以使城镇化获得更好的效果。 2.3旅游综合体模式 旅游综合体是一种特殊的新型城镇化形态——既不是传统的旅游景区,又不是纯粹的住宅社区,也不是建制型城镇,更不是新型农村社区,而是基于城乡之间(可能是城市郊区、也可能是乡村地区、还可能是大景区外围区域)具有一定旅游资源与土地空间的地块,依托良好的交通条件,通过旅游的“搬运效应”,将城市的旅游消费力搬运到开发地块,从而带动该地块的土地综合开发,实现泛旅游产业聚集、旅游人口聚集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发展,形成旅游休闲导向的新型城镇化聚落。 旅游综合体以泛旅游产业的整合为根本支撑、以休闲化消费的聚集为核心动力、以设施和配套的配置为重要基础、以服务和管理的创新为基本保障,已经成为广大适宜区域实施“就地城镇化”的主流模式之一。 2.4旅游新农村社区模式 这也是旅游引导的就地城镇化的最普及的模式之一。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以农旅产业链打造为核心,以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功能为主导,以乡村观光休闲业态为特色,以乡村商业休闲地产为支撑,以田园乡居生活为目标,通过土地整合、城市基础设施引入、文化特色的呈现、农民就业的解决,进行独立村的改造升级,向旅游综合社区发展,就是这一模式的主要路径。 旅游对于新农村社区建设,具有特别好的产业推进价值,主要是使农民找到产业转化依托的同时,可以把生活资源,转化为生产资源,就地发展产业,形成居住。 2.5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相对于中央强调新型城镇化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现在不少地方仍旧陷入“重物轻人”的误区,新型城镇化发展中暴露出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 2.5.1“大城市病”的问题 目前中国许多城市都面临着“大城市病”问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摊大饼”,这是对以往城市规划和建设最常见的形容。近年来集中爆发的“大城市病”并没有影响地方政府将城市摊大的决心,“特大城市梦”仍见诸于多地新型城镇化规划之中。一些地方打着推进城镇化的旗 10 金陵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号,纷纷打造新城建设模式,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地扩延,大量耕地被占造城,18亿亩基本耕地的红线受到威胁,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现今,我国许多大型城市在其发展规划上基本是建设成国际化大都市或国家中心城市。一些省会城市纷纷提出要建设国际化城市或是区域中心城市;一些中等型城市大多提出要建设省内的中心城市,或者是区域内的经济金融中心、文化教育中心、休闲旅游中心城市等。如果各地沉迷于“特大城市”、“国际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等城市扩张路径之中,极有可能走上以前的老路,“大城市病”将无法克服。针对城市化发展中的“大城市病”问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在《决定》中明确规定“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2.5.2盲目性追求高端化 目前中国许多城市开始出现盲目性追求高端化的倾向。城市的高端化发展有其自然本身的发展规律,本是无可厚非,但是现今的城市发展态势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无关,而是地方政府主观偏好的驱动,尤其是与地方主要负责人的喜好有莫大关联,并且又常常伴随着巨大商业利益的驱动,同时隐藏着惊人的腐败现象。南京市长的落马是一个典型代表。现今,许多城市的建设越来越追求贵族品质、高档时尚,就连外在公共设施也越来越追求奢华、气派与“星级”,城市修建“三星级公共厕所”已不是新闻。国际一流、“东方小巴黎”、“中国威尼斯”、“北方香港”、“东方莫斯科”等称号时时涌现,到处要建大城市,大搞国际化都市。“全国182个城市都要建国际化都市,怎么得了~”。最为突出的就是各地争建摩天大楼,你建亚洲第一高楼,我就建世界第一高楼。据统计,2011年中国已建设摩天大楼1000多座,还有1000多座准备建设的,数量已经大大超过美国的436座和阿联酋的50座。城市如此高端化的发展已经远远偏离了城市自身正常发展的轨迹,照此下去,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不但不能容纳大量的农民,使其转化为市民,结果将是拒绝这种转化,使得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变成纸上谈兵。没有农民参与的城镇化不可能持续发展,结果只能是失败的城镇化。 2.5.3“拉美化”现象 目前中国有的地方仍然存在盲目追求城市化发展速度、主观造城的现象,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拉美化”现象已经出现。一些城市基础较差、经济水平一般,但决心与胆量超强,总是希望能创造出奇迹,要在新型城镇化的大好时机下实现“弯道超车”、“后发赶超”,但往往是欲速则不达。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在贵州某县级市,现在已经建设的房地产开发面积已经达到1000万平方米,可提供10万套以上的住房,但其目前市区总人口不过区区30余万,如何消化现有住房就是一大问题,房地产开发不可能等同于城镇化建设。政府这样的“造城”,想法很好,但难度太大,结果可想而知。最为典型的鄂尔多斯“先造城、后引人”推动城镇化的思路已然存在了巨大的风险,自2003年启动新的城市发展战略至今,鄂尔多斯已走过了十年城镇化历程。“十年‘沉浮’两茫茫”,曾经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如今日渐式微。除了给这座城市带来大面积房地产空置及全民财富泡沫化的重殇之外,其畸形城镇化之路所留下的沉疴更值得各界再总结,其他见诸报端的各地大量出现的“空城”、“鬼城”,新城“空洞化”现象,应引起警惕。 第3章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11 金陵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针对新型城镇化问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3年9月在专家座谈会上表示:从国际经验看,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既要清醒认识这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又要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城镇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此,以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应是避开误区,谨慎前行。 3.1创新土地经营管理,拓展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统筹兼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就“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做出原则性规定。盘活土地资源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环节。加快农民土地确权和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完善,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情。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土地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做好做活土地文章,探索出一套破解土地制约的有效方法。一是要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集约规模经营。在流转过程中,必须坚持农民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二是要大力实施综合整治,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益。扩大良田规模,提升土地综合利用效益。三是可在试点基础上统筹推进宅基地置换,变潜在资源为现实资本。辽宁省铁岭市推行的农村宅基地及房产置换新城房产的单户市民化做法可以借鉴。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克服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病症及由其带来的种种矛盾,是一项长期的使命,不可能在较短的时期达到。因此,我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3.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与服务业,夯实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产业基础 城镇化的发展一头连着工业化,一头连着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城镇化最主要的是“人的城镇化”,让农民市民化。但是,城镇化不等于“造城”,受过多外力裹挟的“被”城镇化只会带来“市民”普遍的身份认同危机。新兴城镇化必须避免简单形式上的城市化,必须与产业化相结合,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夯实新型城镇化的产业基础。按照国内外关于城镇化的科学理念,城镇化的一大内涵是在产业聚集基础上带动人口的聚集,进而催生城市自发的生长及扩容。城镇化必须要与产业化相结合,要四化协调互动。当今城市化的进程表明,现代服务业可以容纳大量人员就业,是社会就业的主渠道。要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科技进步来推动产城融合,四化协调互动,缺一不可。这样 12 金陵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才会带动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通过产业发展来带动就业,也就是必须把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在空间布局上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突出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既要有大城市带动其他区域的发展,还要有中等城市甚至有小城市与小城镇的发展。要构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 3.3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是新型城镇化的根本目的 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以人为核心,使城镇真正成为人们的安居之处、乐业之地,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是新型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所在。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树立集约、高效、绿色理念,不断寻求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办法,应该做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提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要把生态文明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的全过程,突出资源集约、节约生态、环境友好,加快生态发展,走节约低能、绿色低碳这个道路。新型城镇化要以创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协调城市化与人、经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就是要让农民过上幸福生活、过有尊严的生活,在教育、就业、医疗、福利、保险、养老、公共服务等各方面都能享受市民待遇,过上“城里人”的幸福生活。在新城镇建设过程中,要统一规划,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统筹推进土地利用、道路交通、公用设施、农民集居、生态保护等各项建设,大力加强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条件,强化社会保障,提升居民福祉,丰富文化生活,建设和谐家园。 总之,新型城镇化是当代中国新时期新阶段的新历史使命,新型城镇化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是驱动中国新一轮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要协调好多方面的关系,有许多工作要做。要进一步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要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为城镇居民;要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要逐步形成完善的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城市化健康发展提供法制保障等。 13 金陵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总结 不是所有城镇化都必须进行旅游化,但在不同程度上利用旅游化手法,可以使城镇化获得更好的效果。小型地级市、县级的中心镇和建制镇,带动性相对于大中城市较弱,但易于形成鲜明的主题性特征,可以走特色化的旅游城镇化之路,这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镇建设模式。 对于本身就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中小城镇,可依托自然资源,实现旅游特色化发展,形成滨海城镇、滨河城镇、滨湖城镇、冬季度假城镇、夏季度假城镇、温泉城镇、滑雪城镇等等特色城镇;基于文化资源,可以打造文化名城名镇、休闲古城古镇、民族风情城镇、民俗风情城镇、艺术城镇、工艺城镇、创意文化城镇、商贸购物城镇、电影城镇等;依托旅游景区,可以打造各类接待型城镇,借力景区的泛旅游延伸,还可以打造会展城镇、运动城镇、休闲农业城镇(葡萄酒、桃花梨花等等);依托于特色资源、特色工业、特色批发市场等,还可以打造酒城、玉城、家具城。泛旅游产业集群化的发展,使得我们打造特色旅游城镇的可能性空间大大提升,特色旅游与特色产业紧密结合,为城镇化打开了全新的路径。什么都可以是吸引核,只要地方有什么特色资源或优势产业,就可以结合旅游发展成什么泛旅游城镇。 对于一些没有这么强劲的吸引核的小城镇,需要挖掘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寻找泛旅游产业发展的契机,推进旅游城镇化。 14 金陵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致谢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美好的大学生活接近了尾声,四年的点点滴滴也都将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回眸过去,需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此时,怀着感恩的心情敲下“致谢”两字,感谢四年来关心、支持、帮助我的老师、同学及家人。 感谢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在整个毕业论文的写作期间,老师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和指导。在论文定题时,老师组织了论文开题会议,针对如何选题、如何收集资料、如何写开题报告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并激励着我。在此,谨向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还要感谢我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大学期间,或许跟每一位老师的接触时间都不长,有的一年,有的甚至仅有半年,但每一位老师在教给我们知识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这对我以后步入社会都有很大的帮助。步入大学,重新融入到一个新的大家庭。班里的同学都很团结,四年来,他们给了很多帮助和支持。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家人。感谢你们在我求学生涯中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使我能够快乐的成长。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用心良苦和一如既往的支持与鼓励,谢谢你们~ 再一次感谢所有关心我、帮助我的人 2016年5月 15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李克强. 推棚户区改造.中国政府网,2013 [2]许正中.城镇化须让老百姓参与讨论.华夏时报,2013 [3]郭力方.鄂尔多斯畸形城镇化之殇.中国证券报,2013 [4]韩康.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最大风险:城乡矛盾内化.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 [5]白田田、乌梦达、吕福明等.争相“大跃进”畸形城镇化乱象频生.经济参考报,2013 [6]马先标. 试论中国特色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战略模式构建. 中国名城,2013. [7]李晟.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经营管理者,2013. [8]华伟. 新型内生城镇化进程中的保障房建设与城中村改造. 江西社会科学,2013. [9]张昊.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法律问题研究.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4. [10]马晓河.中国城镇化进程、面临问题及其总体布局. 改革,2010. 16
/
本文档为【旅游城镇化的概念,发展和路径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