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东岳太极拳二路动作名称及分动提示_东岳太极拳动作要领

2018-01-17 22页 doc 46KB 8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886

暂无简介

举报
东岳太极拳二路动作名称及分动提示_东岳太极拳动作要领东岳太极拳二路动作名称及分动提示_东岳太极拳动作要领 东岳太极拳二路动作名称及分动提示 东岳太极拳二路动作名称及分动提示 第一段 一、太极式(起势) 1、怀抱日月 2、旋转乾坤(1) 3、旋转乾坤(2) 二、右揽雀尾 1、转体撑掌 2、转体滚抱球 3、弓步棚臂 4、弓步下捋 5、弓步前挤 6、坐身收掌 7、弓步按掌 三、左右野马分鬃 1、转体抱球 2、收脚滚抱球 3、弓步分掌(左) 4、摆脚抱球 5、收脚滚抱球 6、弓步分掌(右) 四、搬拦捶 1、摆脚抱球 2、收脚滚抱球 3、上步搬捶 4、上步拦掌 5、弓步...
东岳太极拳二路动作名称及分动提示_东岳太极拳动作要领
东岳太极拳二路动作名称及分动提示_东岳太极拳动作要领 东岳太极拳二路动作名称及分动提示 东岳太极拳二路动作名称及分动提示 第一段 一、太极式(起势) 1、怀抱日月 2、旋转乾坤(1) 3、旋转乾坤(2) 二、右揽雀尾 1、转体撑掌 2、转体滚抱球 3、弓步棚臂 4、弓步下捋 5、弓步前挤 6、坐身收掌 7、弓步按掌 三、左右野马分鬃 1、转体抱球 2、收脚滚抱球 3、弓步分掌(左) 4、摆脚抱球 5、收脚滚抱球 6、弓步分掌(右) 四、搬拦捶 1、摆脚抱球 2、收脚滚抱球 3、上步搬捶 4、上步拦掌 5、弓步打捶 五、白鹤亮翅 1、转体撑掌 2、马步挑掌 3、跟步撩掌 4、虚步分掌 六、左右搂膝拗步 1、转体摆掌 2、转体摆掌 3、上步举 1 掌 4、弓步推掌5、转体摆掌 6、收脚举掌 7、弓步推掌 七、掩手肱捶 1、转体摆掌 2、转体摆掌 3、提脚握拳 4、踏脚栽拳 5、马步按拳 6、马步分臂 7、转体旋臂 8、弓步打拳 八、如封似闭 1、转体叠掌 2、转体棚掌 3、虚步托掌 4、转身分掌 5、丁步撑掌 第二段 九、单鞭(右) 1、转体抱球 2、转体滚抱球 3、勾手落掌 4、转体托掌 5、转体上步 6、弓步推掌 十、云手(左) 1、收脚推掌 2、撤步展臂 3、插步云手 4、撤步云手 5、转身云手 6、收脚推掌 十一、云手(右 ) 1、撤步云手 2、插步云手 3、撤步云手 十二、右下势独立 1、转身搭腕 2、仆步落掌 3、弓步举掌 4、提脚撩掌 5、独立撑掌 十三、左下势独立 1、转身搭腕 2、仆步落掌 3、弓步举掌 4、提脚撩掌 5、独立撑掌 十四、窝心肘 1、蹐脚落掌 2、上步举掌 3、弓步顶肘 十 2 五、斜飞势 1、转体抱球 2、收脚滚抱球 3、弓步分靠 十六、肘底捶 1、收脚抱球 2、虚步握拳 第三段 十七、倒卷肱 1、右撤右推 2、坐身展臂 3、左撤左推 4、坐实展臂 5、右撤右推 6、坐身展臂 7、左撤左推 十八、弓步穿梭 1、收脚抱球 2、左转上步 3、弓步架推(右) 4、收脚抱球 5、左转上步 6、弓步架推 十九、跟步穿梭 1、扣脚抱球 2、盖步抱球 3、跟步架推 4、收脚抱球 5、转身滚抱球 6、跟步架推 二十、左蹬脚 1、落脚分掌 2、收脚合掌 3、蹬脚分掌 二十一、右蹬脚 1、落脚抱掌 2、提膝合掌 3、蹬脚分掌 二十二、小擒打 1、落脚扣腕 2、转体压肘 3、弓步打捶 二十三、践步栽捶 1、摆脚穿掌 2、落步举掌 3、弓步打捶 二十四、手挥琵琶 1、收脚抱球 2、坐身开臂 3、虚步合臂 第四段 二十五、狸猫上树 1、扣脚抱球 2、转体抱球 3、起脚钻拳 4、歇步扑掌 二十六、左拍脚伏虎 1、上步伸掌 2、踢腿拍脚 3、跨步摆掌 4弓步握拳 二十七、拍脚伏虎(右) 1、扣脚抱球 2、碾步抱球 3、踢腿拍脚 4、跨步摆掌 5、弓步握拳 二十八、潜龙入海 1、转体抱球 2、提脚按掌 3、歇步打 3 捶 二十九、喜鹊蹬枝 1、上步分掌 2、穿掌蹬脚 三十、燕子抄水 1、跳步卷腕 2、仆步分掌 3、弓步穿掌 三十一、上步七星 1、转身收掌 2、虚步合掌 三十二、退步跨虎 1、提脚合腕 2、落脚旋掌 3、独立挑掌 三十三、青龙探爪 1、提膝按掌 2、弓步穿掌 三十四、转身摆莲 1、转身穿掌 2、旋臂翻掌 3、摆腿拍脚 三十五、弯弓射虎 1、落脚伸掌 2、转体握拳 3、弓步撑拳 三十六、左揽雀尾 1、摆脚抱球 2、收脚滚抱球 3、弓步棚臂 4、坐身下捋 5、弓步前挤 6、坐身收掌 7、弓步按掌 三十七、三才式(收势)1、弓步分掌 2、蹲身落掌 3、收脚捧掌 4、起身托掌 5、起身按掌 6、并步落掌 东岳太极拳二路动作名称及分动提示_东岳太极拳动作要领 东岳太极拳动作要领 无极式(预备式) 两脚并拢,身体自然直立,肩臂松垂,两手指自然展开,指尖触大腿侧,头项端正,下颏内收;舒胸民展背。躯 干正直;呼吸自然;眼平视前方。 要点说明: (1)做到虚领顶劲,敛臀收腹,脚趾微扣地, 4 体态端正;精神集中,排除杂念,一心想着自身各部位姿势的正确做 法;用意使颈椎、胸椎、腰椎节节对正。 (2)避免合肩、凹胸、弓背,或展肩、挺胸、夹背、突臀、腆腹、仰头。 (3)意境:立身中正,有顶天立地之气势。 一、太极式(起式) 1、怀抱日月:左脚向左开步,两脚相距约肩宽,脚尖向前,两腿屈膝微蹲;左手托右拳轻贴腹部,两臂微屈呈圆; 眼斜下视顾拳,静站片刻。 2、旋转乾坤(一) :重心移向左腿再移向右腿,左手托右拳同进向左、向上、向右绕弧至右腹前;不停,重心再 移至两脚之间,复原“怀抱日月”势(按以上做法重复两次) 。 3、旋转乾坤(二) : (1)重心移向左腿,上体微左转;同时,右前臂内旋,右拳变掌向上抬至左胸前,手心翻向下,手指向左,左掌 移至左腹前,两掌心斜相对,眼视右掌。 (2)重心移向右腿;同时,右前臂外旋,右掌心翻向上,掌落至左腹前,指尖向左;左前臂内旋,左掌弧形向上 抬至左胸前,掌心翻向下,指尖向右,两掌心仍相对;眼视左掌。 (3)重心移向左腿,上体右转;同时,左前臂外旋,左掌向右、向下落至右腹前,掌心翻向上,指尖向右;右前 臂内旋,右掌向右、弧形向上抬至右胸前,掌心翻向下,指尖向左两掌心仍相对;眼视右掌(按以上(1),(3)做 法 5 可重复两次) 要点说明: (1)两腿屈蹲时,要膝与脚尖上下相对,敛臀坐胯圆裆。上体端正,沉肩虚腋意行气沉丹田。 (2)避免扣膝夹裆、跪膝、突臀、腆腹、俯身、后仰、耸肩、左右偏斜。 (3)意境:舒胸实腹,手臂呈圆,两脚站定,有胸怀日月,稳如泰山之魄。 (4) “旋转乾坤” (一)动作中,身法是左右平移运动,两腿在虚实转换;两手在腹前由左向右划平面立圆,如同 平面太极图形。 “旋转乾坤” (二)动作是“回转身法”和“抽提身法”同时动作带支两手臂在胸腹之间做“揉球式” 动作,如同画“立体太极图形” 。总之, “太极式”是练太极拳的根基,周身内外——无有不静,——动无有不动,以 外动引导内动,丹田内转进行腹式呼吸蠕动内脏器官,起到平衡健身的作用。 (5)意境: “旋转乾坤”动作,能驱动周身由外及内,或明或暗,或大或小做圆形运动。导引内气潜转,将自身 融于天地之间,无我无物混元一气。有诗云: “乾坤转。天地变,太极行,万物生。 ” 二、揽扎衣 1、转体伸掌:重心仍在左腿,上体左转;同时,右掌向左、向前伸举,左掌弧形收于左腹前;眼随视右掌(图 9)。 6 2、转体举臂:重心移向右腿,上体右转;同时,右掌向前、向右划弧成右侧前举臂,掌略低于肩,掌心仍向下, 左掌向左、向上、向前划弧成左侧前举臂,掌与肩平,掌心斜向上;眼随视右手(图 10)。 3、擦步合臂:重心移向左腿并屈膝,右脚提起以脚跟内侧着地向右擦步;同时,左右臂分别由上向下向里相合, 左掌至右腋前,掌心向右,指尖向上;右掌至左腹前,掌心向左,指尖向前下方;眼随视右掌(图 11)。 4、马步翻掌:重心逐渐移向右腿,微屈下蹲,右脚踏实,上体微左转,右臂屈肘外旋,再内旋横于胸前,随之右 掌旋腕掌心翻向下;同时,左前臂内旋再外旋横于胸前,左掌心翻向上附于右前臂上,两臂同时撑劲;眼随视右掌(图 12)。 5、马步立掌:重心继续移向右腿成右偏马步,上体微右转;右臂横肘向右弧形运至右前侧,坐腕立掌;左掌下落 至左小腹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右;眼随视右掌(图 13)(揽扎衣定势)。 要点说明: (1)“擦步合臂”分动,当脚提起,两臂上下似合非合时,稍顿,然后再落脚擦步合臂。在此动作中,体现手法、 身法、步法“开中寓合” “合中寓开” “对拉拔长”的太极拳对立统一的原则。 (2)“揽扎衣”定势,要虚领顶劲,沉肩垂肘,敛臀坐胯,气沉丹田,周身合住劲。 7 (3)意境:东岳古峰,高耸入云,深渊、陡嶂,山风呼啸;此境演拳,必调集自身胆识、功力、气质与古岳相融一 体。 “揽扎衣”本是“逞雄掳袍待势”之意,今练之势,意有“稳如泰山” “静如山岳”之感,故可称“坐山势” 。 8 三、如封似闭 1、落掌提腕:重心移向左腿,上体微左转并后坐;同时,左前臂内旋,左腕在左腹前上提,右前臂内旋下落松腕, 掌心旋向后,掌指下垂;眼随视右掌(图 14)。 2、滚腕摆掌:重心移向右腿,上体微右转;左前臂外旋,左掌指背轻贴左腹,折腕向右下、向左滚动绕小圆,而 后左掌心翻向上托至腹前,指尖向右;右掌以腕为轴向左、向上、向右绕摆,而后右臂向右前上伸举,掌心斜向下方. 腕与肩平;眼随视右掌(图 15)。 3、转体下捋:重心移向左腿,上体微左转;同时,右掌向下、向左捋至右胯前,掌心向下,指尖向右下方;左掌 收至左腰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右;眼随视右掌(图 16)。 4、弓步掤掌:重心移向右腿成右弓步,上体微右转;右掌继续捋至腹前,右腕上部与左掌背相贴,两掌臂随弓步 同时由下向上、向右前掤出,右掌横于面前,掌心向外,眼随视右掌(图 17)。 5、马步落掌:身体下蹲成右偏马步;右掌向右前、向下划弧按落至右膝前,掌心向下,指尖向右前;左掌沉落至 右腹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右;眼视右掌(图 18)。 6、弓步托掌:重心移向左腿,右脚稍内扣成左侧弓步,上体微左转;同时,两前臂外旋屈肘,两掌左上托 (有一 顿劲),右掌至右前与右肩平,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偏前;左掌至左腮平,腕外旋,掌心斜向里,指尖向右,小指、无 名指向 9 里裹劲;眼随视右掌(图 19)。 7、转体托掌:上体左转,两臂屈肘,两腕均内旋,两掌托至肩前上方,掌心均向上,眼随视左掌(图 20)。 8、虚步撑掌:重心移至右腿并屈膝,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前掌着地成左虚步,左腿屈膝外展,左脚尖对膝;上 体右转,随之两掌向前撑推,指尖与鼻平,掌心斜向前,指尖斜向上,两虎口相对,两肘外展;眼视两掌方向。 要点说明: (1)1、2 动连起来,实际是以身带臂,以身臂协调带动两手腕做圆转动作。左掌以掌指为轴,腕关节滚转一小圆; 右手以腕关节为轴,手掌绕一小圆,两手腕要松活,同时完成绕圆动作。 (2)3、4 动连起来,做下捋上动作,实际上是周身在做立圆运动。 (3)5-8 动连起来,是第三次左右移动重心,随回转身法两手臂做平圆旋转动作。 (4)8 动“如封似闭”定势,两掌前推,除手臂外撑,背部也要有后撑劲,体现出太极拳“前去必有后撑”的原则。 (5)意境: “如封似闭”完整动作,具有周身由小至大环环相扣的圆形运动的典型特点,加之内气潜转,内外交融, 自感汹涌波涛翻浪,全身蓄劲,有无坚不摧的雄浑劲。 四、单鞭 1、转体错掌:上体右转,右前臂外旋,右掌心翻向上,稍沉肘收于右胸前;左前臂内旋,左掌心翻向下, 10 横着经 右掌上向前错推,掌与肩平;两掌心斜相对;眼随视左掌(图 22)。 2、转体错掌:上体左转,重心稍移向左腿;左前臂外旋,左掌心翻向上,稍沉肘收于右腋前,指尖向右;右前臂 内旋,右掌心翻向下,横着经左掌上向右前错推,掌与肩平。两掌心斜相对;眼随视右掌(图 23)。 3、变勾落掌:上体继续微左转;同时,右掌变勾手,右臂微屈向右前伸,腕与肩平;左臂沉肘,左掌收落于左腹 前;眼视左前方(图 24)。 4、转体穿掌:上体右转;同时,左掌向右、向上弧形穿至右腋前,掌心斜向上;眼随视左掌(图 25)。 5、弓步推掌:上体左转,随之左脚向左后迈出成左弓步;同时,左掌向上经面前向左推出,成侧立掌,指尖与鼻 平,掌心向前,左臂微屈;右臂自然伸直,右腕与肩平,勾尖向下,眼随视左掌(图 26)(此为单鞭定势)。 要点说明: (1)1-4 动,要求敛臀、松胯活腰,以腰的回转带动掌臂动作。 (2)5 动,通称“拉单鞭” ,动作定势时,左上肢要沉肩垂肘,坐腕舒指展掌;右上肢要以肩推肘,肘推手,意顾腕 关节(勾顶部)向后领劲,这样左右“对拉拔长” ,显得姿势舒展大方。动作过程中,随转体左脚迈出,脚跟先着地,然 后全脚掌慢慢踏实成弓步;避免未转体先成步,或先转体后迈 11 步,还要避免脚一迈出就全脚掌落地踏实,这些都是身 步不协调、不分虚实之病。 (3)意境:前动“如封似闭”如同“汹涌波涛” ,而“单鞭”如同“风平浪静” ,这样体现了“刚中寓柔” “柔中寓 刚”的太极拳动作的节奏美。 五、白鹤亮翅 1 转体伸掌:上体微左转;左掌活腕向右、向下绕弧,而后前伸,掌心向下;右勾变掌随右臂下落向左经胯旁, 向上举至左腋前,掌心向下,指尖向左偏前,眼稍顾右掌,贯注左掌(图 27)。 2 转身摆掌:上体右转,重心移向右腿,左脚随之内扣;同时,左右掌向上经额前弧形右摆至右前方,两腕与肩 平,掌心均翻向外,掌指向上,两臂微屈;眼随视右掌稍顾左掌(图 28)。 3 转体挑掌:上体左转,左脚外摆,重心稍移向左腿;同时,右掌向下、向左划弧收至右胯旁,掌心向里,指尖 12 斜向下;左掌向下、向左、向上划弧上挑至身体左侧偏前,掌同胸高,掌心向前(东南),指尖斜向上;眼随视左掌(图 29)。 4 跟步合掌:重心移至左腿并屈膝,右脚向前跟步落至左脚右后方(约 20 厘米),右腿屈膝,上体左转;同时,左 右两掌上下合于腹前,右掌心斜向下,左掌附于右腕上;眼视两掌(图 30)。 5 坐身采掌:重心移右腿并屈膝坐身,上体微右转;同时,两掌向右、向后划弧下按至右胯旁,掌心向下;眼随 视右掌(图 31)。 6 转体送掌:上体左转;同时,两掌弧形向左前送至左腹前,掌心向下;眼随视右掌(图 32)。 7 虚步分掌:重心完全移至右腿并后坐,左脚向前迈步,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两掌分别左下、右上分开, 左掌至左胯侧前方,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右掌举至右额角右前上方,掌心向前,指尖向上,两臂微屈,眼平视前方(图 33)(白鹤亮翅定势)。 要点说明: (1)1-3 动,实则是两手臂在体前划一立面椭圆形图;5、6 动作,是两掌在腹前划一小平圆,体现松腰回转的身法, 以腰带手臂运转。 (2)7 动是定势,要求虚领顶劲,敛臀坐胯,身正,两臂圆屈。 (3)意境:高瞻远瞩,心旷神怡的心态。 13 六、掩手肱捶 1 转体摆掌:上体微左转再右转;同时,左脚前脚掌向右碾动,脚跟外展;右掌向前、向下、向右、向上划弧举 至肋高,右掌心向下;左臂外旋,左掌向左、向上、向右划弧摆至左前方(东南),掌与肩平,掌心翻向上;眼随视左掌 (图 34)。 2 转体摆掌:上体左转;左臂内旋,左掌向下、向左、向上划弧举至左侧(偏前),腕与肩平,掌心向外;右臂外旋, 右掌向左前弧形平摆至右前方,掌与肩平,掌心翻向上;眼随视右掌(图 35)。 3 提脚握拳:重心全部移至左腿并微屈独立,右腿屈膝提脚,身体升起右转;同时,右臂内旋屈肘握拳,收于胸 前,拳心斜向下;左臂屈肘,左掌附于右腕上;眼随视右拳(图 36)。 4 踏脚栽拳:重心下降,右脚下落踏地,正当右脚着地之际,左腿屈膝左脚迅速提起;同时,右拳以拳面为力点 下栽至腹前,左掌按附至右前臂内侧,两臂微屈均向内旋劲,眼仍视右拳(图 37)。 5 马步按拳:左脚向左(偏东北)跨出成马步;同时,两手向下按落至小腹前,两臂撑劲,右腕下塌,拳心向下;眼 仍视两手(图 38)。 6 马步分臂:重心偏移右腿成右偏马步,上体微右转;同时,两臂内旋向侧前上分举,两臂微屈,两腕与肩平, 左 14 掌右拳;眼随视右手(图 39)。 7 转体旋臂:重心移至右腿向右弓步,上体继续右转;同时,右臂外旋屈肘,右拳向左回收至右胸前,拳心向上; 左臂外旋向右前伸举,掌心向上,掌与肩平,眼视左掌(图 40)。 8 弓步发拳:上体迅速左转,重心迅速移向左腿成侧弓步;同时右臂内旋,右拳向左掌上,以抖弹劲发出,拳与 胸平,拳心向下,右臂微屈;左臂迅速屈肘,左掌收贴左腹部,掌心向里;眼视右拳方向(图 41)(掩手肱捶定势)。 要点说明: (1)掩手肱捶是陈式太极拳中典型发力动作,讲究蓄发劲。5、6 动是以马步桩,降低重心,引气下沉,稳定重心; 7 动是转腰、屈伸、旋臂,肢体对拉拔长造势于反弹力,为发拳做准备,为蓄劲;8 动中,是集中周身蓄劲将右拳迅速 冲出,为发劲。掩手肱捶的蓄发劲,关键在于力达有序,所谓“浑身九节劲,节节腰中发” ; “起根在脚,蹬于腿,发 力于腰,通于背,达于梢(拳)。 ”可见腰是总枢纽,腰一动周身俱动,身体各部的动力刹那间传递到拳上,而且各自尚 留余劲。这种蓄发、弹抖劲是以腰为主宰,是意、气、劲、形高度协调统一的结果。 (2)意境:太极拳的蓄发劲是体现全身整体劲的变化。意象中有“一身备五弓”的要求,也就是身躯和四肢各为一 张弓,五弓拉满形成势能为蓄劲,放弦弓弹变成动能将箭射出为发劲,发劲后,五弓各自还保持一定的曲度,尚有余 劲。故 15 做掩手肱捶时,要有“蓄劲如张弓,发劲似射箭”的意象。 七、云手 1 提腕下捋:胯下沉向左折腰,使腰左侧用意上提,随之左臂屈肘,使左腕向上松提,拇指侧贴左腹部,指尖向 下;同时腰右侧用意下抽,随之右臂沉肘,右拳变掌向下回捋,掌与小腹平,掌心向下,指尖向右前方;眼随视右掌(图 42)。 2 转体叠掌:重心继续左移,上体微左转;同时,右臂屈肘横掌于腹前,掌心向下;左掌贴腹部,腕向右旋滚, 使左掌叠在右掌腕上,掌心向上;眼随视两掌(图 43)。 3 弓步绷掌:重心右移成右弓步,上体右转;同时,两臂向右向上绷起,两臂圆屈,右掌横于面前,右掌心向外; 左掌心斜向里,掌指附于右腕上,眼随视两掌(图 44)。 16 4 弓步塌掌:重心移向左腿成左弓步,上体左转,右臂外旋,左臂内旋,两掌横塌于腹前,掌心向左前方,指尖 向右前方,腰腹弹性发力;眼视两掌(图 45)。 5 弓步横掌:重心右移再左移成左弓步,上体微右转再左转;两掌由松到张向右、向上、向左前划弧,左前右后 横于胸前,掌心向外,指尖向右前方;眼视右掌(图 46、47)。 6 收脚立掌:重心移至右腿并屈膝,随之左脚收于右脚内侧,前脚掌着地,左膝微屈;同时,上体右转,右臂内 旋,左臂外旋,两掌向下、向右、向前上划弧,右掌立于右前侧,腕与肩平,指尖向上,掌心向前,左掌至右腰前, 掌心向上,指尖向右;眼随视右掌(图 48)。 7 转身云掌:重心不动,右脚稍内扣,上体左转,左脚向左(东)迈出,脚跟着地;同时,左掌向上、向左经面前内 旋划弧云掌至左胸前,掌心翻向前,指尖向上与鼻平;右掌向下、向左划弧至左腹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左;眼随视 左掌(图 49)。 8 转身云掌:重心移至左腿并屈膝,左脚以脚跟为轴内扣,上体右后转;右脚回收至左脚内前方,脚跟着地,右 腿屈膝;同时,右掌向上、向左经面前内旋划弧云掌至右胸前,屈肘立掌,掌心翻向前,指尖向上与鼻平;左掌向下、 向右划弧至右腹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右;眼随视右掌(图 50)。 9 转身云掌:重心移至右腿并屈膝,右脚以脚跟为轴内扣, 17 上体左后转;左脚向左(东)迈出,脚跟着地;同时,左 掌向上、向左经面前内旋划弧云掌至左胸前,屈肘立掌,掌心翻向前,指尖向上与鼻平;右掌向下、向左划弧至左腹 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左;眼随视左掌(图 51)。 要点说明: (1)1-4 动连贯起来,是两掌在体前划立圆后,疾速发力制动的发力动作。要求迅速扭腰、沉胯、敛臀、气沉丹田, 短促呼气;右膝要微屈外展,开胯圆裆,这样能使身体产生“合中寓开”的反弹抖动劲;随之传递到两掌指而颤动, 即周身“力达于梢”的体现。避免故意局部的抖臂或抖腕使手指颤抖现象。 (2)7-9 动连贯为云手的完整动作,实际是两臂屈肘内外旋,使两掌在体前,上下做两个交叉圆运动。两掌随前臂 内外旋而翻转,又随身体转动,在面前做平圆划弧运动,这样,掌臂自转在空间又公转,如同地球与太阳运行之间的 关系,现出太极拳“无处不是圆”的运动特点。 (3)云手转身时,要敛臀收腹,沉住胯,端正上体,避免重心起伏或撅臀。 (4)意境:转身云手定势,在体前一手臂屈肘立掌,另一手托在腹前,形似山中游客焚香拜佛姿态。 八、右左下势独立 1 转身搭腕:左脚以脚跟为轴外摆,右脚脚跟抬起,前脚掌向左碾动,成屈膝叉步;身体向左转;同时右手经左 前臂内侧穿出,两臂屈肘于胸前,两腕相搭, 18 右腕在上,左腕在下,掌心均向下;眼视两腕(图 52)。 2 仆步分掌:左腿屈蹲,右腿抬起向右仆步;两臂微屈,向前、向上、向体侧、向下分落,两掌心向下;右掌至 腿内侧上方,指尖向右,高与腰平,左掌与肩平,指尖斜向上;眼随视右掌(图 53)。 3 弓步伸掌:左腿蹬起,重心移向右腿右,脚外摆,左脚内扣成右弓步,上体微右转;同时,右掌向右前上举, 腕与肩平,掌心向前下方,指尖向前上方;左掌下落于胯侧;眼视右掌(图 54)。 4 提脚撩掌:重心全部移至右腿并微屈,支撑身体,上体右转,随之左脚向前提起;同时,左臂外旋,左掌由下 向前撩至腹前,掌心斜向上,右臂屈肘,右掌附于左前臂上;眼视左掌(图 55)。 5 独立撑掌:右腿自然蹬直独立,左膝上提外展,左脚尖勾起外摆,向前举至裆高;左前臂内旋,左掌向上撑架 至左额角前上方,掌心翻向外;右掌按于腹前,掌心向下,指尖向左;眼平视前方(图 56)(右下势独立定势)。 6 转身搭腕:右腿微屈,左脚下落,脚跟着地,身体右转,而后左脚内扣,右脚前掌右碾,两脚平行开立踏实, 横距 10 厘米,重心偏右腿;同时,两臂屈肘于胸前,两腕相搭,左腕在上,右腕在下,掌心均向下;眼视两掌(图 57)。 7 仆步分掌:右腿屈蹲,左腿抬起向左仆步;两臂微屈, 19 向前、向体侧、向下分落,两掌心均向下;左掌至腿内 侧上方,与腰平,指尖向左;右掌至肩平,指尖斜向上;眼随视左掌(图 58)。 8 弓步伸掌:右腿蹬起,重心移向左腿,左脚外摆,右脚内扣成左弓步,上体微左转;同时,左掌向左前上方伸 举,腕与肩平,掌心向前下方,指尖向前上方;右掌下落于胯侧;眼视左掌(图 59)。 9 提脚撩掌:重心全部移至左腿并微屈,支撑身体,上体左转,随之右脚向前提起;同时,右臂外旋,右掌由下 向前撩至腹前,掌心斜向上,左臂屈肘,左掌附于右前臂上;眼视右掌(图 60)。 10 独立撑掌:左腿自然蹬直独立,右膝上提外展,右脚尖勾起外摆,向前举至裆高;右前臂内旋,右掌向上撑架 至额角前上方,掌心翻向外;左掌按于腹前,掌心向下,指尖向右;眼平视前方(图 61)(左下势独立定势)。 要点说明: (1)7 动两掌臂分落时,上体要正,强调敛臀沉胯;避免弯腰撅臀。肩、肘、腕要放松,两掌圆展,随仆步缓缓下 降。其意境:两掌臂下如有浮云气团,好似雄鹰展翅落山巅。 (2)10 动要求虚领顶劲,两掌臂撑圆,立身端正,稳固。其意境:有悬崖立松、顶天立地之气魄。 20 九、手挥琵琶 1 落脚落掌:左腿屈膝,右脚后落踏实,重心偏于左腿;右掌向前下落体前,腕与肩平,掌心斜向下;左掌向后、 向左收于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眼视右掌(图 62)。 2 转体带掌:重心移向右腿并屈膝,上体右转;同时,右掌向后、向下带至右胸前,掌心向下;左掌由下向左、 向上、向右划弧摆举至侧前方(东),腕与肩平,掌心斜向下;眼随视右掌兼顾左掌(图 63)。 3 虚步合臂:重心继续移至右腿,上体左转,身体后坐,左脚活步,左膝微屈,脚跟着地,脚尖跷起,成左虚步; 两掌随体沉肘外旋,向内合劲,左掌举于侧前方成侧立掌,腕与肩平,掌心向前,指尖斜向上,右掌至左肘内下方, 约距 10 厘米,眼视左掌(图 64)(手挥琵琶定势)。 要点说明: (1)2 动要以腰转带动两掌臂平举,两臂松展,悬膀虚腋。两掌臂还要有对拉劲,胸部宽舒自然。避免右臂主动撤 肘夹腋,造成身手不调,违背以身带臂的原则。 (2)3 动同样要求转腰合臂协调一致;身体各部位姿势都要对应,处处合住劲。即: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脚,对 应相合;鼻尖与手尖,手尖与脚尖遥相对应,所谓“三尖相照” 。同时,还要虚领顶劲,敛臀坐胯,沉肩垂肘,舒指展 掌;含胸拔背,气沉丹田。两腿虽分虚实,但要形成支撑八面整桩劲。 21 (3)意境:身正,桩稳,劲整,周身造势舒展,混元一气。原意两手臂姿势,如同怀抱一琵琶。从太极阴阳消长圆 图来看,如同一阴阳鱼图像。 十、右左倒卷肱 1 转身举臂:左脚全脚掌踏实,上体右转;同时,右臂外旋,右掌向下、向右经腰侧划弧上举至右侧偏前,腕与 肩平,掌心逐渐翻向上;左臂外旋微伸举至左侧偏前,左掌心翻向上,腕与肩平;眼随视右掌(图 65、66)。 2 提脚屈臂:重心全部移至右腿独立,上体左转;左腿屈膝上抬,左脚脚尖点地提起,右臂屈肘,右掌收至右耳 旁,掌心斜向前;左臂微屈,左掌稍落于左胸前;眼视左掌(图 67)。 3 撤步推掌:左脚向后落地撤步,重心随之移向左腿并屈膝;右脚以前掌为轴转正,成右虚步,上体左转,同时, 右掌向前经左掌上方推出,右腕与肩平,掌心斜向前,右臂微屈;左臂屈肘收于腰间,左掌落至左腰前,掌心向上, 指尖向前;眼视右掌(图 68)(右倒卷肱定势)。 4 转体举臂:上体左转,左掌向下、向左划弧上举至左侧偏前,腕与肩平;右臂外旋微伸举至右侧偏前,掌心翻 向上,腕与肩平;眼视左掌(图 69)。 5 提脚屈肘:重心全部移至左腿,并屈膝独立,上体右转;同时,右腿屈膝上抬,右脚脚尖点地提起,左臂屈肘, 左掌收至左耳旁,掌心斜向前;右掌稍落于右胸前;眼视右掌 22 (图 70)。 (6 撤步推掌:右脚向后落地撤步,重心随之移向右腿并屈膝,成右实左虚,上体右转;同时,左掌向前经右掌上 方推出,腕与肩平,掌心斜向前,臂微屈;右臂屈肘收于腰间,右掌收落至右腰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前;眼视左掌(图 71)(左倒卷肱定势)。 要点说明: (1)4 动中,随转体一侧的臂,在上举过程中,要悬膀虚腋,手掌如同托物似地缓缓举起;不要夹腋肘贴身再举臂。 (2)3 动中,两腿成虚实站立时,两脚要保持横向距离约 10 厘米;不要两脚站在一条线上或撤成交叉步,造成重心 不稳。向后撤步落脚时,要特别注意虚实,应脚尖、脚前掌、脚跟依次着地,全脚逐渐踏实,而后重心移至后腿。 (3)意境: “撤步推掌”退步时要小心翼翼,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十一、左右起脚 1 转身抱掌:左脚内扣,重心移向右腿,再移向左腿并屈膝,身体右转;随转身两掌向下右捋,而后屈臂,右臂 内旋,左臂外旋,两掌抱于体前,左掌在腹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右掌在胸前,掌心向下,指尖向左;眼随视右 掌(图 72、73)。 2 转体合掌:右脚后撤于左脚跟内侧,踏实(脚尖向西)左脚稍内扣,两脚平行开立,横距 10 厘米,两腿屈膝,重 心 23 偏向右腿,上体右转(胸向西);两臂垂肘,两掌左右合抱于胸前,掌心相对,两掌相距同脸宽,指尖向上与颏平;眼 视左前,稍顾两掌(图 74)。 3 起脚分掌:重心全部移至右腿并自然伸直;上体微右转,左腿伸直勾脚尖,向左前(偏西南)、向上踢起,腿与腰 平;同时,两掌向前、向左右侧前方分举,掌心转向外,指尖向上,腕与肩平;左掌臂与左腿上下相对;眼视左掌(图 75)(左起脚定势)。 4 落脚合掌:左腿屈收,左脚落回于右脚内侧原地踏实,两腿屈膝重心偏左腿;同时,两臂屈肘,两掌左右合抱 于胸前,掌心相对,两掌相距与脸宽,指尖向上与颏平;眼视右前方,稍顾两掌(图 76)。 5 起脚分掌:重心全部移至左腿并自然伸直,上体微左转;同时,右腿伸直勾脚尖向右前(西北)、向上踢起,腿与 腰平;两掌向前、向左右侧前分举,掌心转向外,指尖向上,腕与肩平;右掌臂与右腿上下相对;眼视右掌(图 77)(右 24 起脚定势)。 要点说明: (1)左右起脚动作是直摆性的腿法,做法应注意:起脚要缓起慢落,敛臀收胯,支撑脚扎实站稳,上体端正;避免 掀胯侧摆、弯腰、支撑脚跟上提。 (2)胸前合掌时,立掌掌心相对,虚腋,肘外展,即掌合肘开,所谓合中寓开;避免夹腋合肘。 (3)意境:起脚时立如栽桩。 十二、左右搂膝拗步 1 落脚摆掌:右腿屈收,右脚落回左脚内侧踏实,右脚尖稍外摆,两腿屈膝重心偏右腿,上体微右转;同时,左 掌向右前摆于面前,右臂屈肘,右掌收于腰前,掌心向上;眼视左掌(图 78)。 2 转体举臂:重心全部移至右腿,左脚向前稍提起,上体继续右转(胸向西北);同时,右掌臂随转体继续向右上方 划弧上举,腕与肩平,掌心斜向上,左掌弧形摆落至右胸前,掌心向右下方;眼视右掌(图 79)。 3 上步屈肘:上体微左转,左脚向左前上步,脚跟着地;右臂屈肘,右掌收至右耳旁,掌心斜向前;左掌弧形按 落于腹前,掌心向下;眼平视前方(图 80)。 4 弓步推掌:重心前移成左弓步,上体微左转;同时,右掌向前推出,腕与肩平;左掌经左膝前上方,向左弧形 搂至左大腿外侧上方,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眼视右掌(图 81)(左搂膝拗步定势)。 25 5 转体碾步:上体左转;随之右腿微屈,左脚跟、右脚前掌依次向左碾步;右掌向左稍平摆,左掌向左平弧带至 胯旁;眼视右掌(图 82)。 6 收脚举掌: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上体继续微转;同时,左掌臂随转体继续向左上方 划弧上举,腕与肩平,掌心斜向上方;右掌弧形摆落至左胸前,掌心向左下方;眼视左掌(图 83)。 7 上步屈肘:上体右转,右脚向右前上步,脚跟着地;左臂屈肘,左掌收至左耳旁,掌心斜向前;右掌弧形按落 于腹前,掌心向下,眼平视前方(图 84)。 8 弓步推掌:重心前移,成右弓步,上体微右转;同时,左掌向前推出,腕与肩平;右掌经右膝上方,向右弧形 搂至右大腿外侧上方,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眼视左掌(图 85)(右搂膝拗步定势)。 要点说明: (1)3 动中,注意上步和转体的时机要掌握好,应边转身边出脚上步,体转方位到位,脚也落点到位,加之坐身敛 臀,这样步幅大,身、手、步法协调;避免体未转脚先出,或体已转脚出晚,这是司空见惯的技术弊病。 (2)4 动中,重心前移成弓步时,前脚应由脚跟逐渐慢慢踏实全脚掌,重心向前平移;避免一上步全脚掌就很快踏 实和重心有起伏现象。 (3)意境:俗语“上步似猫行” ,表示上步要轻灵;也要有 26 如临深渊之感,步法虚实变换要谨慎。 十三、左右野马分鬃 1 转体碾步:上体右转;随之左腿微屈,右脚跟、左脚前掌依次向右碾转成碾步;左掌向右稍平摆;右掌向右划 平弧带至胯旁,掌心向下;眼视左掌(图 86)。 2 收脚抱球: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向前收至右脚内前侧,脚尖点地,两腿屈膝;两掌分别上下弧形运转于体前(偏 右)成抱球状,右掌至胸高,掌心向下;左掌至腹前,掌心向上,两掌心相对;眼视右掌(图 87)。 3 弓步分掌:上体微左转,左脚向左迈出,脚跟先着地而后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右两掌随弓步转体分别向左上 和右下弧形分开,左臂举于左侧前,左掌腕与肩平,掌心斜向上;右掌按于右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眼视左掌(图 88)(左野马分鬃定势)。 4 转体碾步:上体左转,右腿微屈,左脚跟、右脚前掌依次向左碾转成碾步;随之,左臂微屈内旋,右臂外旋, 两掌臂举于体前,左腕与肩平,右掌至腹前;眼视左掌(图 89)。 5 收脚抱球:上体继续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前,脚尖点地;左右两掌合抱体前(偏左),左掌至 胸高,右掌至腹前,掌心上下相对;眼视左掌(图 90)。 6 弓步分掌:上体微右转,右脚向右迈出成右弓步;左右两掌随弓步转体分别向右上和左下弧形分开,右臂举于 右侧前,右腕与肩平,掌心斜向上;左掌按于左胯旁,掌心向 27 下,指尖向前;眼视右掌(图 91)(右野马分鬃定势)。 要点说明: (1)3 动中,要边转体边出脚,上步落脚时,脚跟先着地,而后全脚掌逐渐踏实成弓步。上体动作应是,随转体两 掌心对着边合边分;避免上步时出现下臂反向屈肘错掌的弊病。 (2)意境:野马分鬃原意是指奔驰在原野上的烈马脖子上的鬃毛,上下左右蓬起抽甩的势头。两臂一分一合,两掌 心一上(阳),一下(阴),意为借天地之气,养吾浩然之气。 十四、揽雀尾 1 转体摆掌:重心移向左腿并屈膝,身体左转,右脚内扣;同时,右臂微屈内旋,右掌横摆至右肩前,右掌心向 28 左;左掌弧形左带左臂外旋,左掌心向右;眼随视右掌(图 92)。 2 收脚抱掌:重心移至右腿,右脚踏实,上体继续左转,左脚收于右脚内侧,左脚尖点地,两腿屈膝;同时,两 掌抱于体前(偏右),右掌至胸高,掌心向下;左掌至腹前,掌心向上与右掌心相对;眼视右掌(图 93)。 3 弓步绷臂:上体左转,左脚向左迈出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屈肘,以左前臂向前绷出,左掌掌心对胸,腕与肩 平;右掌按于右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眼视左掌(图 94)。 4 转体伸掌:上体微左转,左掌稍向前伸,掌心翻向前下方;右掌翻向上,经腹前向上、向前弧形伸至左肘内侧 下方;眼随视左掌(图 95)。 5 转体捋掌:上体右转,重心移向右腿并屈膝;两掌下捋,经腹前再向右后上方划弧举起,右掌举至肩平,掌心 斜向上;左掌屈臂摆至右胸前,掌心斜向里;眼随视右掌(图 96、97)。 6 转体卷臂:上体左转(胸向东),右臂内旋屈肘卷收,右掌心向前按于左腕内侧;左臂平屈胸前,掌心向里,指尖 向右;眼视前方(图 98)。 7 弓步挤臂:重心前移成左弓步;两臂向前挤出,双臂撑圆,右掌附于左腕内侧,高与肩平;眼视左前臂(图 99)。 8 伸掌展臂:右掌经左掌上伸出,两掌臂分展,与肩同宽, 29 掌心均转向下;眼视前方(图 100)。 9 坐身落掌:身体后坐,重心移向右腿并屈膝;两臂屈肘,两掌向后、向下收经胸前,落至腹前,掌心向前下方; 眼随视两手方向(图 101、102)。 10 弓步按掌:重心前移成左弓步;两掌平行向上、向前按出,腕与肩平,掌心向前,指尖斜向上,塌腕展掌;眼 平视两掌方向(图 103)(揽雀尾定势)。 要点说明: (1)揽雀尾完整动作包含太极拳八种击法中的四正法,即绷、捋、挤、按。拳歌中“绷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 难进” 。故上肢和下肢动作要做到协调一致。在步法虚实变换过程中,要保持松腰、敛臀、沉胯、身正、步稳;避免 前俯、后仰、起伏、突臀。 (2)意境:胸怀若谷,有吞吐宇宙大气之势。 十五、三才式(收势) 1 转身分掌:重心移向右腿,身体右转;随之,依次左脚内扣(脚尖向南),右脚外摆(脚尖向西南)成侧弓步;右掌 经面前向右分摆,左掌臂微向左分展成两掌臂侧举(偏前),腕与肩平,掌心向外,指尖向上;眼随视右掌(图 104)。 2 收脚捧掌:重心移向左腿,上体微左转(胸向南),右脚稍内扣,两掌向体前下落;接着重心继续移向左腿,右脚 向左内收踏实与左脚平行,相距与肩同宽,两腿屈蹲;两臂屈肘,两掌心翻向上,捧于腹前,指尖向前,两肘与两膝 相 30 对;眼视两掌方向(图 105、106)。 3 起身托掌:两腿慢慢升起;随之两掌向上托起,至腕与肩平,两臂微屈;眼视两掌方向(图 107)。 4 落掌直立:两腿仍慢慢升起自然直立,两掌心翻向下,按落于胯前侧,接着左脚收于右脚内侧,两脚并拢,身 体直立;两掌落至大腿侧,指尖贴腿;眼平视前方(图 108、109)。 要点说明: (1)1-3 动中,上体始终要保持端正,避免低头、弯腰、撅臀。 (2)意境:2 动是两手在空间上下划一圆形,意为天地(古人称天圆地方);3 动意为两手捧托日月;4 动为顶天立地 的人。练习太极拳,要始终保持主观意象同客观环境和谐与统一,即天人合一。总的意境“三才者天地人” 。 东岳太极拳二路动作名称及分动提示 东岳太极拳二路教学 门惠丰东岳太极拳二路 31
/
本文档为【东岳太极拳二路动作名称及分动提示_东岳太极拳动作要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