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主要身体素质及技术特征对比研究

2017-11-14 50页 doc 100KB 79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7433

暂无简介

举报
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主要身体素质及技术特征对比研究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主要身体素质及技术特征对比研究 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主要身体素质及技术特 征对比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主要身体素质及技术特征的对比 研究 姓名张利锋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 指导教师郭元奇 20050430 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主要身体素质及技术特征的对比研究 专 业体育教育训练学 方 向田径 导 师郭元奇 教授 研究生张利锋 中文摘要 女子三级跳远是上世纪80 年代后期兴起的田径项目我国运动员李惠荣创造了该...
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主要身体素质及技术特征对比研究
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主要身体素质及技术特征对比研究 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主要身体素质及技术特 征对比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主要身体素质及技术特征的对比 研究 姓名张利锋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 指导教师郭元奇 20050430 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主要身体素质及技术特征的对比研究 专 业体育教育训练学 方 向田径 导 师郭元奇 教授 研究生张利锋 中文摘要 女子三级跳远是上世纪80 年代后期兴起的田径项目我国运动员李惠荣创造了该项目的第 一个世界纪录90 年代后世界女子三级跳远水平飞速提高国外选手以优异的成绩不断打破世 界纪录1995 年哥德堡世锦赛上乌克兰选手艾克拉维茨创造了1550 米的世界纪录并保持至今 在李惠荣后我国又涌现出任瑞萍和黄秋艳两位优秀的选手先后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 我国三位选手在比赛中采用不同的跳跃技术尽管身体素质情况各不相同但在训练中注重 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在比赛中利用个人特长技术充分发挥自身素质都创造了优异的成绩 说明专项技术和身体素质存在相互适应性 我国现阶段女子三级跳远进步缓慢最好成绩和整体水平都和国外优秀选手拉开了差距造 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专项技术的不足是其中之一本文试从国内外选手的技术比较中 找出我国选手的成功与不足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我国不同阶段三位优秀女子三 级跳远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和世界优秀选手进行对比得出以下结论 1 我国不同时期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身体素质存在差别李惠荣速度能力一般快速力量突出 任瑞萍速度快快速力量出色但上肢力量较差黄秋艳速度快素质较全面三位运动员身体 素质整体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世界优秀选手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2 李惠荣黄秋艳采用单足跳为主的技术任瑞萍采用跳跃为主的技术三位选手都取得了优 异的成绩说明不同技术适合不同类型的选手在身体素质高度发展的前提下找到适合个人特 点的技术发挥个人能力才能创造好的成绩 3 黄秋艳的专项技术应加以完善单足跳比例过大影响了助跑速度的发挥跳跃技术的不足 造成了较大的水平速度损失因此今后训练中在强化优势腿跳跃能力的基础上在适当降低单足 跳比例的同时注意完善各跳跳跃技术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 4 我国优秀女子选手同国外选手相比在跨步跳中水平速度损失较大助跑速度利用系数低在 今后的训练中应注重跨步跳技术的改善提高落地支撑能力完善缓冲起跳技术力争减小 水平速度损失提高速度利用能力 关键词女子 三级跳 身体素质 技术 对比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2005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2005 年4 月 1前言 三级跳远是一项技术较为复杂的速度力量型多级跑跳类田径项目也是我国田径运动 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女子三级跳远相对于男子项目来说发展较晚虽然二十世纪初期就在 美国等个别国家就出现了该项目的比赛但由于不是世界大赛的正式比赛项 目在九十年代之 前女子三级跳运动水平较低成绩进展缓慢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起步较早 起点较高1985 年就举行了全国性的比赛出现了以李惠荣为代的优秀女子三级跳选手 运动成绩在当时居世界前列 1990 年国际田联将我国选手李惠荣在日本札幌创造的 1454 米设立为该项目第一个世界 纪录此后各级世界大赛逐渐将女子三级跳远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该项目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 及开来运动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各国及世界纪录不断被打破就在设立世界纪录的第一 年乌克兰选手艾?克拉维茨就将纪录提高到 1495 米 1993 年俄罗斯尤兰达?岑达到 1497 米同年俄罗斯优秀选手安娜?比留科娃 以 1509 米成为第一个突破 15 米大关的女选手 1995 年乌克兰的艾?克拉维茨1550 米再次创造世界纪录并保持至今以上均为室外纪录 在李惠荣创造了世界纪录后中国女子三级跳远虽然还保持着较高的水平但进展缓慢 直到 1996 年第26 届奥林 匹克运动会比赛中任瑞萍才以 1456 米将亚洲及国家纪录提高了2 厘米1997 年她又以 1466 米打破自己保持的亚洲纪录我国新一代女子三级跳代表人物是广 西选手黄秋艳1997 年年仅 17 岁的她在八运会上以 1457 米战胜任瑞萍首次夺得了全国冠 军在 2001 年广州举行的九运会上黄秋艳又以 1472 米的优异成绩创造了新的国家及亚洲 纪录并保持至今 现亚洲纪录保持者黄秋艳正值运动高峰期目前保持着全国亚洲最高水平但近来成绩 并不理想在九运会上创造亚洲纪录后一直在 1440 米14 60 米左右徘徊直到2004 年雅典 奥运会才跳出 1466 米的个人第二好成绩目前世界大赛上优秀选手的争夺早已经进入了 15 米时代近年来国外高水平选手不断涌现多次创造逼近世界纪录的成绩现在国际大赛上夺 冠选手的成绩均在 15 米以上且前三名成绩接近竞争十分激烈雅典奥运会上该项目冠 军被加纳选手姆班戈夺得成绩是 1530 米希腊选手德维特兹 1525 米屈居亚军世锦赛冠 军列别德娃以 1514 米列第三名本次奥运会前四名的成绩都超过了 15 米前八名的平均 成绩为 1503 米由此可见现在女子三级跳远的竞争非常之激烈要想在大赛上夺牌必须 具备1520 米以上的实力而想要在大赛上进入决赛也要具有1470 米以上的稳定成绩 我国女子选手曾在此项目上创造世界纪录后来的选手们也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突破前 人以优异的成绩推动此项目的发展但是近年来我国选手没有取得进一步的突破而面对世 界优秀选手的突飞猛进我国选手已经被挤出了第一集团我国的整体水平也与世界产生了较 大的差距 - 3 - 北京体育大学2005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2005 年4 月 1(1 选题依据 随着女子三级跳远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其运动水平越来越高近年来高水平的选手在世 界各地不断涌现创造出一大批优异的成绩向世界纪录发起冲击 在亚洲我国仍保持着在女子三级跳远项目上的优势黄秋艳是现亚洲纪录保持者目前 正处于运动生涯的高峰期但近年来参加世界大赛多次无缘决赛名次在 912 名之间徘 徊雅典奥运会预赛中她创造了 1466 米的个人次好成绩但决赛中只跳出 1433 米最终 名列第 12 名纵观世界女子三级跳远格局一面是国外优秀选手不断涌现屡创佳绩一面 是我国选手青黄不接成绩徘徊不前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女子三级跳远现在面临着巨大 挑战无论是个人最高水平还是整体水平上我国都已被国外优秀选手拉开了差距 世界优秀选手的运动年限一般都维持在 8-12 年最好成绩出现较晚一般是在 26 岁左右 获得除了汉森是在 23 岁跳出 1520 米个人最佳列别德娃姆班戈德维特兹马丁内兹 都是在28 岁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阿尔达玛更是在31 岁高龄跳出了 1529 米排名03 年世界第 一我国选手普遍开始专项训练较早达到运动高峰期也早李惠荣 25 岁任瑞萍和黄秋艳 年仅 21 岁就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但是我国选手运动生涯普遍较短在国外选手处于高峰期 的年龄我国选手由于伤病等原因早早结束了运动生涯这不得不说是我国运动人才资源的 巨大损失 我国女子三级跳远项目开展早起点较高在训练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李惠荣任瑞 萍到黄秋艳我国选手在亚洲有着绝对的优势囊括了各大赛的冠军保持着此项目的亚洲纪 录但近年来我国女子三级跳成绩徘徊不前现在优秀选手凤毛麟角整体水平较低除了黄 秋艳极少有选手成绩稳定在 1450 米左右面对国外选手成绩迅猛发展整体水平飞速提 高我国女子三级跳项目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培养一批具有世界大赛竞争实力的选手争取早 日突破15 米大关是我国女子三级跳远今天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关于女子三级跳远的研究逐渐增多但由于国内外有关资料有限研究主要集 中在专项技术理论方面助跑速度的变化各跳起跳技术以及最佳三跳比例的 研究是关注的焦 点研究对象主要是近年来参加大赛的选手但数据有限且更新速度较慢 三级跳远是一项对身体素质专项技术有较高要求的项目运动水平的提高需要身体素 质的加强和专项技术的完善以及二者的协调发展本文试回顾十几年来我国女子三级跳远的发 展通过有关文献资料和亲自走访教练员获得第一手信息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三位优秀运动 员李惠荣任瑞萍和黄秋艳的身体素质训练情况和技术特点进行比较并以国外优秀选手为 参照做对比希望发现她们的差别所在并结合个人的训练情况探讨这三位运动员在不同的 条件下取得成功的原因以及同国外优秀选手的相比我国选手存在的问题期望为我国女子 三级跳远的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 4 - 北京体育大学2005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2005 年4 月 1(2 文献综述 1(2(1 女子三级跳远发展概况 三级跳远是一项古老的运动项目起源于 19 世纪苏格兰牧羊人的跳跃活动早期曾出现 过几种不同的跳跃技术如德国体操先驱们的德国三级跳远爱尔兰技术等直到 19 世 纪末期现代技术单足跳跨步跳跳跃才占领了统治地位1896 年美国 com 1371 米获得第一届奥运会冠军 女子三级跳远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出现有记载的最早纪录为美国选手凯瑟琳?汉德 1909 年创造的 8805 米由于不是世界级大赛的正式比赛项目女子三级跳只在极个别国家开 展成绩进展缓慢直到 1990 年国际田联正式设立了该项目的第一个世界纪录并将此项 目列为93 年世锦赛96 年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女子三级跳才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 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发展起步较早1985 年举行了全国性的女子三级跳远比赛而且 运动水平较高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行列1987 年天津选手李惠荣跳出 1404 米成为第一 个突破 14 米大关的人1988 年创造 1416 米的亚洲纪录1990 年在日本札幌举行的纪念南部 忠平国际三级跳远赛中跳出 1454 米的当年世界最好成绩被国际田联设立 为该项目的第一 个正式的世界纪录 80 年代末是我国女子三级跳远发展的开始阶段而对于此项目在世界范围则处于高速 发展期的前夜由于不是世界大赛的正式比赛项目这个阶段国外从事此项运动的专业运 动员较少成绩一般在同时期的国外选手中仅有苏联选手契斯嘉科娃与李惠荣的成绩非常 接近这个时期的女子三级跳运动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要么是跳远运动员兼项参加比赛要 么是跳远选手转项而来因此在技术特征上她们有着跳远运动员的明显痕迹 世界纪录设立后女子三级跳远项目受到各国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重视学习男子项目经 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科研的加大投入使得该项目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 期世界级高水平 选手相继涌现世界纪录大幅度的提高1991 年乌克兰选手艾?克拉维茨 1495 米 1993 年 俄罗斯尤兰达?岑 1497 米1993 年安娜?比留科娃 以 1509 米成为第一个突破 15 米大关的 女选手1995 年艾?克拉维茨以1550 米再次创造了世界纪录并保持至今 在李惠荣创造纪录后中国女子三级跳远虽然还保持着较高的水平但是成绩进展缓慢 直到 1996 年亚特兰大举行的第 26 届夏季奥运会比赛中山东选手任瑞萍才以 1456 米将亚洲 及国家纪录提高了 2 厘米并获得当年奥运会的第七名1997 年4 月29 日在日本广岛任瑞 萍又以 1466 米打破自己保持的纪录我国新一代女子三级跳领军人物是广西选手黄秋艳她 于 1996 年才开始三级跳远的专项训练但是身体素质出众训练刻苦1997 年的八运会上 年仅 17 岁的她便以 1457 米战胜任瑞萍首次夺得全国冠军2001 年在广州举行的的九运会 上黄秋艳又以 1472 米的优异成绩蝉联冠军并创造了新的国家和亚洲纪录保持至今除了 - 5 - 北京体育大学2005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2005 年4 月 以上三位运动员我国还涌现出了如伍岭梅李嘉慧张灏等优秀选手她们的最好成绩达到 了1430 米1450 米 与世界女子三级跳远成绩的飞速发展相比我国女子三级远的前进步伐相对缓慢1990 年我国及世界纪录均为 1454 米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现在我国国家纪录是黄秋艳在 2001 年 九运会上创造的 1472 米而世界纪录已达到了 1550 米15 年过去了我国纪录仅仅提高了 018 米世界纪录提高了近 1 米1995 年以来世界上已经有 15 人48 次跳出 15 米以上的成 绩[根据国际田联年终成绩统计数据]而我国选手仍在为进入15 米而努力 1560 1540 1520 1500 1480 世界 1460 中国 1440 1420 1400 1380 136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图1 我国与世界女子选手年度最好成绩比较图 在 93 年后我国与世界的年度最佳成绩基本保持着一个平行的发展轨迹存在着大约 50 厘米的差距当今世界女子三级跳远发展处于一个稳定阶段理论上说正是我们赶超的好机 会而我国选手近年来成绩变化呈现波浪型始终没有取得突破与世界优秀选手的差距也没 有缩小现在世界多名优秀选手的成绩已经逐渐逼近世界纪录而我国只有黄秋艳一支独秀 且不具备国际大赛夺牌的竞争力如果按照我国运动员的运动年限规律在两三年后黄秋艳退 役时我国将在女子三级跳远项目上被国外选手远远抛在身后 世界女子三级跳远的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男子三级跳远项目水平的提高经过一 个多世纪的发展男子三级跳远项目在对项目本质的理解技术的完善程度训练安排监控 科研等方面都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而从男子项目的发展中获得的对三级跳项目技术 要领的理解和训练经验使女子项目的发展少走了许多弯路在男子三级跳远水平较高的东欧 地区主要是原苏联女子三级跳远在借鉴了男子项目丰富的训练经验后成绩有了极大的 提高上世纪 90 年代中前期是女子三级跳远飞速发展的时期高水平的选手集中在东欧地 区尤其是前苏联各国创造世界纪录的尤兰达?岑比留科娃来自俄罗斯克拉维茨来自乌 - 6 - 北京体育大学2005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2005 年4 月 克兰无一例外这个阶段的世界大赛冠军也几乎被上述国家选手所包揽乌克 兰选手克拉 维茨是 92 年奥运会和 95 年世锦赛双料冠军俄罗斯的比留科娃在 93 年捷克的卡斯帕科娃 在97 年分别获得世锦赛该项目的金牌 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至今女子三级跳远进入了平稳发展期世界范围内女子三级跳远 整体水平有了等大提高除了东欧地区依然保持了高水平南美非洲北欧都涌现出了优秀 选手英国的汉森保加利亚的玛丽诺娃苏丹的阿尔达玛加纳选手姆班戈等近年来屡创佳 绩多次跳出 15 米以上的成绩加上现在正处于运动巅峰期的俄罗斯优秀运动员列别德娃 室内室外世锦赛的冠军她们是世界大赛冠军的有力竞争者现在还涌现出几位极具潜 力得后起之秀如俄罗斯选手 Anna Pyatykh 和乌克兰的 Olena Hovorova 等成绩提高很 快已经处于世界前列现在的三级跳远比赛前三名的成绩往往相差只有几厘米竞争的日 益加剧已经没有那位选手有绝对的实力敢于保证稳拿冠军 女子选手通过学习男子选手的先进技术并加以改进加快了前进的脚步现在男女运动员 的技术已经没有了明显的区别大多数女子选手在一开始就采用平衡式三级跳远技术并围绕 此技术安排训练内容选择训练方法比如在第六届世锦赛的女子三级跳远决赛中八位选手 中有六人采用了平衡式技术 女子三级跳远的发展是全面的进步包括了对于专项技术的理解和改进训练内容的专项 化和训练方法手段的科学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成绩的飞速发展回顾十几年来女子三级跳远发 展历程我们会发现三级跳远技术特征在悄悄的发生变化目前女子运动员在获得高的助跑速 度和产生高的动能方面的能力与男子接近男女短跑成绩差异约为 10而在三级跳远方面存 在着较大差异现在女子的最好成绩占男子的 848原因就在于女子在多级跳中不能很好的 利用潜在的能量技术和训练的欠缺是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对于男子项目在一个多世纪里的发展女子项目发展时间虽然短暂但是由于吸取了男 子项目发展的经验发展更加迅速进步更快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世界纪录已经提高了 66同时期男子成绩仅提高了17 女子三级跳远还是一个新的项目仍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借鉴男子选手的先进经验找 出适合女子选手的合理技术加以针对性的训练我们相信女子项目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突破16 米大关并不是遥远的梦想 1(2(2 女子三级跳远研究现状 在三级跳远项目发展的一个多世纪里教练员及科研工作者对这个项目的进行了大量的研 究包括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身高体重速度技术特点训练内容及方法等早期的 研究主要集中在身体训练运动员助跑速度的变化速度利用率三跳起跳角度等后期上 - 7 - 北京体育大学2005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2005 年4 月 世纪 90 年代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将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和起跳的合理协调配合上及根据不 同的三跳比例划分的技术类型的比较等 现阶段女子三级跳远的研究集中在三跳比例助跑速度三跳过程中的水平速度的保 持三跳落地起跳技术和落地动作等方面尽管男女三级跳远技术存在着众多相似之处 但由于男女运动员在速度力量弹跳素质以及生理因素方面的差异专项技术存在着细微的 差别在三跳比例的分配问题上助跑速度的利用三跳的起跳角速度的保持以及训练的方 法手段等方面女子选手有着自己的特点 国外有关女子三级跳远的研究在进入 90 年代后开始成为热点不仅注 重三级跳三跳技 术三跳比例的研究更注重细化和系统化主要关注三跳中如何摆臂最后一跳的空中姿 势摆动的时机幅度落地姿势以及如何保持身体的平衡等还有学者关注于成绩与身体素质 关系的研究以及现有女子选手的素质条件和技术是否适合如何进一步的提高成绩早日有 所突破 1(2 (2 (1 身体素质 我国训练学专家田麦久博士从训练学的角度将三级跳远归类于混合性单一动作结构体能主 导类项目体能在三级跳远成绩的获得中起基础性的作用良好的体能是运动员获得优异成绩 的必备要素三级跳远技术复杂对运动素质要求高运动员如果不具备较高的 身体训练水 平就不可能高质量的完成技术动作取得优异的成绩随着现代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要求 运动员的专项身体训练必须适合专项技术的基本特点以及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充分考虑女子 选手的身体结构和形态机能的特殊性只有这样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专项身体训练才能收 到好的训练效果[1] 国内外有关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研究较少仅有少数介绍优秀运动员的文章中 偶有涉及且不是很详细主要包括优秀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弹跳力以及不同训练 阶段的负荷安排 国际田联有关机构对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测试研究一般将运动 员的专项素质分为 耐力速度力量和灵活性等几个方面每个方面所包括的内容都充分体现了三级跳远专项的 特点和三级跳远专项密切结合[2] 国内对三级跳远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测试研究比较权威的是《中国田径教学训练大纲》在 《大纲》中规定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测试包括几个方面100 米跑 立定十级跳 6 步助跑起跳腿五级单足跳6 步助跑摆动腿五级单足跳 [1] 蔡犁 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专项身体训练 山东体育科技 1996 4 13-15 [2] 郭元奇等 三级跳远运动员身体素质测试及专项成绩的预测 田径2002 12 22-23 - 8 - 北京体育大学2005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2005 年4 月 后来郭元奇在研究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测试应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60 米跑 立定跳远 后抛铅球 4 步助跑五级跨步跳 反应时眼,手毫 秒全程助跑跳远[2] 1(2 (2 (2 助跑速度 在水平跳跃项目中助跑速度是运动员创造好成绩的根本保证这是已经被证实的金科玉 律助跑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在研究中学者发现男女三级跳运动员的成绩与助跑速度的相关 系数存在着差别女子选手的成绩对助跑速度的依赖性更大[3] 因此加强助跑的训练提高 助跑速度和助跑稳定性是女子选手的首要任务 郭元奇等认为助跑速度在三级跳远成绩获得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三级跳远技术的关 键就是如何获得最大的水平速度以及尽量保持水平速度并达到最大的远度获得最大的水 平速度是通过助跑实现的而保持水平速度则取决于三跳远各跳的着地技术[4] 赵玉谦认为良好的助跑技术表现在运动员能够在一定的助跑距离内获得最快的速度和准 确的踏上起跳板并使身体处于合理的姿势 研究结果证实女子运动员在踏板起跳进入单 足跳时的水平质心速度和成绩之间有显著性线性相关 P 001 [3] 尽管同为水平跳跃项目三级跳远和跳远的助跑有着一定的差别由于三级跳是在快速的 助跑后要进行连续三次快速的跳跃所以要尽量在跑与跳中保持速度三级跳第一跳的起跳角 度相对于跳远要小因此三级跳的助跑要求除了和跳远相同的发挥最快速度保持弹性外 最明显的不同是在最后两步的变化上因为追求小的起跳角和向前性保持速度不能过分降 低身体重心应强调快速跑过起跳板的起跳技术对国外优秀选手最后十米助跑速度的研究证 实最后一个五米的速度都比第一个五米快在对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的研究中大量数据证 实了 HAY 和 MILLER 在 1985 年提出的长短模式参加第六届世锦赛决赛的 8 名男子 选手全部符合女子选手中只有 3 人不符合这种模式最后两步步长女子平均为 227224 米男子选手平均为 239223 米但是与跳远相比选手们在三级跳中最后两步步长的变化 不是那么明显[5] 过去曾有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运动员在三级跳远助跑中速度要低于在跳远中的助跑速 度但是最新的研究证实两者并不存在什么区别造成误解的可能是三级跳运动员本身存在 着速度差别或者是认为三级跳要连续的跳跃所以运动员不能充分发挥个人最高速度但最 主要的可能是运动员的技术特征影响了助跑速度的发挥 [3] 赵玉谦 女子三级跳远的技术特征与发展趋势河北体院学报2001 6 18-20 [4] 郭元奇等 爱德华兹三级跳远技术分析 田径 2002 5 17-18 [5] 艾康伟等 第六届世锦赛生物力学研究之八三级跳远 田径 1998 8 19-24 - 9 - 北京体育大学2005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2005 年4 月 詹姆斯?海博士认为是跳跃技术造成了三级跳选手助跑速度较低的现象早期的选手大多 采用了以单足跳为主的技术从理论上分析在三跳中强调单足跳的远度就会加大第一跳起 跳的难度选手自然会降低助跑速度将其降低到可控制范围内如果运动员改变了跳法采 用缩短单足跳加大后两跳尤其是跳跃距离的技术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就可以得到提高成绩 自然就随之提高有康利的例子为证在1985 年康利采用单足跳技术助跑速度 106 米秒 成绩 1778 米1992 年他改用跳跃为主的技术助跑速度 111 米秒成绩 1817 米这个速 度仅次于刘易斯比其他跳远运动员都要高[6] 最近的数据显示世界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在助跑中的速度变化和跳远选手有相同的趋 势强调快速的上板起跳最后一个五米段比前一个五米速度快但与跳远相比三级跳最后 助跑速度增加的幅度更大这表明了三级跳远助跑鲜明的专项特点在助跑最后阶段倒数第 一步比第二步步长有所缩短加速上板速度起跳脚落脚快强调第一跳向前性减少了起跳 腿退让性工作幅度身体重心下降不明显起跳速度更快摆动腿摆动快平快速蹬离起跳 板 1(2(2(3 有关三跳类型比例的研究 三级跳远要求运动员必须合理的分配三跳的力量才能取得最远的水平跳跃距离在三级 跳远项目一个多世纪的的发展过程中对于技术类型分类有着不同的早期的学者曾将技 术类型划分为单足跳大型苏联型跳跃大型波兰型和跨步跳大型单足跳大型 代表人物分别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选手织田干雄南部忠平田岛直人以及后来的苏联 选手如萨涅耶夫等三跳比例大致为402238 苏联型是单足跳大型的演化比单 足跳大型更重视跨步跳阶段三跳比例大致为393031 跳跃大型是与前者相背 离的技术代表人物澳大利亚人麦特卡尔夫三跳比例大致为342639 跨步跳 大型是一种不成熟的技术片面强调三跳的平衡在保持单足跳远度基础上加 大跨步跳距 离三跳比例大致为 36335305 虽然加大了跨步跳距离但是以损失第三跳为代 价代表人物是苏联选手谢尔巴科夫[7] 1990 年美国的生物力学专家詹姆斯?海博士依据三跳在总成绩中所占的百分比将三级跳 远技术分为三种模式单足跳为主的技术单足跳的百分比与跳跃百分比之差大于二平衡 式的技术二者百分比之差小于二和跳跃为主的技术跳跃的百分比与单足跳百分比之差大 于二 同时阐述了以跳跃为主和平衡式技术的有利条件他认为三级跳运动员在跳跃中 遇到的最大力值是单足跳落地瞬间产生的垂直力而这个力是随着单足跳远度的增加而加大 研究数据证实单足跳距离在 553 米左右的男子选手产生的最大垂直力为其体重的 1422 [6]刘剑波译 詹姆斯海博士谈三级跳远技巧 1996 4 32-35 [7] 克里福德?拉金斯 寻求三级跳远的最佳三跳比例 田径指南 六卷第一期 32-3720 - 10 - 北京体育大学2005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2005 年4 月 倍当三级跳运动员的单足跳过高时落地产生的垂直力常常会超过她们能够有效控制的程 度造成支撑腿打软使她们不能有力的完成跨步跳的起跳结果是跨步跳距离很短或者情 况更糟运动员被迫放弃后两跳极端的情况下很大的冲击力还可能造成受伤有时候甚至 造成终止运动生涯的严重损伤再者强调单足跳远度的技术会加大在后面的两跳中出现平衡 问题的可能性缩短单足跳距离加大跳跃的距离可以使运动员大大提高低利用更快的助跑 速度减少跳跃中速度损失的能力[7] 詹姆斯?海博士的理论在康利和爱德华兹的多年次的跳跃中得到了验证上世纪末进 入 90 年代后男子三级跳远技术进一步得到发展随着优秀男子选手越来越多采用平衡式和 以跳跃为主的技术多位运动员创造出了一大批优异的成绩在改变了跳跃技术从单足跳为 主的技术改为以跳跃为主的技术后康利在 1992 年跳出 1817 米爱德华兹在 1995 年创造了 1829 米的新世界纪录尤其是爱德华兹在 1995 年哥德堡世锦赛男子三级跳远决赛中他向 人们展示了一种助跑速度快三跳水平速度快三跳节奏鲜明的三级跳远技术被现在的学者 称为速度平跳型技术这种全新的技术很快被大家认识和接受被认为是目前最合理符合 能量利用原理并代表了现代三级跳远发展方向的技术 多年的数据已经表明当运动员的技术趋向于平衡式或者以跳跃为主的类型时其三级跳成 绩越好虽然世界上一些最优秀的选手多年来采用的是单足跳为主的技术但是当他们缩短单 足跳的距离采用加长跳跃的距离的跳法时仍然可以提高成绩[6] 世界纪录保持者爱德华兹认为三跳的节奏和比例是否合理至关重要跳跃的关键是把第 二跳和第三跳的速度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通过爱德华兹不同技术跳跃成绩对比可以看出平 衡式或者说是速度型跳法是现在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方向适当减少第一跳远度把速度保持 到第二跳和第三跳是爱德华兹创造世界纪录的关键合理的跳跃技术是爱德华兹在运动生 涯后期屡创佳绩的保证[8] 我国著名三级跳教练员田兆钟指出不能武断的规定某一种节奏是适宜的因为运动员的 身体条件素质水平技术特点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差距是很大的运动员只有经过实践才能 形成比较适合自己特点的跳跃节奏但是必须十分重视在跳跃中充分运用并尽可能的保持速 度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节奏才是最先进的[9] 金宗强等认为任何一种技术动作必须具备相应的身体素质同样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水平也只有通过合理的技术才能在运动成绩中充分体现出来二者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的 技术必须适应身体素质的发展且总会有一种与运动员素质相适应的最佳技术[10] [8] 李鸿江等 第一个突破18 米大关的人-记三级跳远世界纪录创造者爱德华兹 田径1999 35-36 [9] 田兆钟 速度对三级跳远的作用 田径指南 1986 6 34-37 [10] 金宗强 对最佳三跳比例 的思辨 体育与科学 2001 1 49-52 - 11 - 北京体育大学2005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2005 年4 月 1(2 (2 (4 三级跳远其他技术环节的研究 通过助跑获得尽量大的机械能并在跳跃中尽量保持是三级跳技术所要 解决的重点问题 运动员能否控制和使用在助跑中产生的最大机械能取决于其跳跃技术的合理性 在三级跳远技术中髋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发现人体正确的 发力顺序应该是大关节发力在先小关节发力在后因此下肢的发力应该始于髋部作为人体 最大的发力关节髋部动作对整体动作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起跳动作中髋部的位 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体重心的位置髋部处于正确位置能提高人提初始重心有利于 下肢用力通过身体重心即正心用力达到最佳用力效果 李玉章着重论述了髋在起跳中的作用着板时积极的伸送髋的重要性缩短了最后一步步 长加大了着板角加快了上板速度加快了重心前移到支撑点的上方减少速度损失并使 身体重心在逐渐升高的过程中进入起跳提高摆动腿前摆的速度缓冲着地时的冲击力缩短 缓冲时间蹬伸时候展伸髋的重要作用加大了 L1 及起跳离地前重心的高度增大摆腿 的幅度速度和附加惯性力提髋动作增加了蹬伸力量送提髋为有效完成空中动作创造了条 件[11] 摆臂动作在三级跳技术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重视美国学者米兰?多勒认为单足跳阶段最 理想的摆动臂是单臂摆动或者前后摆动这样能使运动员在助跑阶段保持已有的节奏保持已 经获得的速度不出现明显的减速避免垂直推动力对身体姿势造成的破坏双臂摆动应该在 运动员进入跳跃阶段运用这将有助于运动员在进入跳跃阶段之前保持较好的身体姿势并且 通过双臂与跨步腿的协调配合产生更大的负速度[12] 1(2 (2 (5 有关三级跳训练的研究 三级跳远难度大要求高运动员必须在多年的系统训练中认真进行全面身体训练同 时加强专项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心理训练[13] 随着现代三级跳技术的发展女子三级跳远技术训练趋势也会围绕着以速度为核心以减 少水平速度损失为前提以提高第三跳成绩为突破口的方向发展相应的三级跳远技术训练模 式需要改变传统的训练方法也要改革技术训练的特点要适应技术发展的要求强调助跑速 度和上板速度是取得三级跳远成绩的基础和动力摆动技术和平衡能力的训练将得到更大的重 视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把速度保持到最后一跳[3] [11] 李玉章 论髋在跳远起跳中的重要性 沈阳体院学报 1999 4 75-76 [12] 米兰?多勒 女子三级跳远中的速度技术和统计资料 田径科技信息 1993 2 32-34 [13] 文超等 田径运动高级教程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版 - 12 - 北京体育大学2005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2005 年4 月 根据三级跳技术发展趋势相应的训练也要做出调整应该从如何提高运动员的助跑水平 速度尽量减少前两跳中水平速度的损失以及改进和加强弱腿的跳远技术和能力等三个方面 设计速度型三级跳远的训练模式[14] 在三跳中水平速度的保持情况对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第三跳的远度有着极为重 要的作用现代三级跳远技术强调在单足跳和跨步跳中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从而使速度在后 两跳中充分发挥作用跳出更远的距离 [14] 郭元奇等 现代三级跳远技术发展及训练新思路 田径 2002 9 32-33 - 13 - 北京体育大学2005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2005 年4 月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李惠荣任瑞萍黄秋艳是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涌现出的三位顶尖女子三级跳远运 动员均是该项目亚洲及国家纪录创造者为我国女子三级跳远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李惠荣是该项目第一个世界纪录创造者1990 年日本扎幌纪念南部忠平三级跳远国际挑 战赛冠军 任瑞萍打破了李惠荣的纪录获得七运会冠军第五届世锦赛第六名26 届奥运会第七 名 黄秋艳是八运会九运会该项目冠军釜山亚运会亚洲田径锦标赛冠军黄金联赛罗马 站冠军雅典奥运会第12 名现亚洲及全国室内1440 米室外1472 米纪录保持者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三级跳远方面的文献数十篇同时查阅了国内十余年来有关女子 三级跳远的相关资料得到了国内外部分选手的相关数据其中任瑞萍的相关数据来自李治 对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任瑞萍多年训练安排的研究 2(2(2 专家访问法 通过走访李惠荣黄秋艳的教练宫延祉何祖泉获得运动员的训练安排情况参加大赛 成绩身体素质和个人技术等方面的资料以及了解各位教练的训练思路 通过和冯树勇田兆钟等教练的访谈了解他们对此项目的认识和有关的训练指导思想 2(2(3 数理统计法 在计算机上采用 microsoft excel2000 对三位运动员的成绩身体 素质技术指标进行了统 计处理 2(2(4 对比分析法 - 14 - 北京体育大学2005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2005 年4 月 把经过处理的三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指标数据以及国外选手的数 据进行纵向和横向 的对比综合专项理论进行分析研究 - 15 - 北京体育大学2005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2005 年4 月 3 (研究结果和讨论 3(1 我国不同时期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 身体素质训练不仅是田径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而且还是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 绩的重要保证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主要包括速度力量弹跳力三方 面的内容只有针对项目特点采取有效的手段坚持系统训练才能取得成效 三级跳远专项技术的复杂性要求运动员具备较高的专项身体素质如果不具备较高的身 体训练水平运动员就不可能高质量的完成技术动作取得优异的成绩现代女子三级跳远技 术的发展趋势正向着以速度为核心提高第三跳远度的方向发展表现为助跑 速度快动作幅 度大起跳充分有力跳跃速度快适宜的腾起高度和适合个人的三级跳比例[3] 因此要求女 子三级跳运动员的专项身体训练必须适合于专项技术的基本特点以及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充 分考虑到女子运动员的身体结构及形态机能的特殊性这样专项身体训练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众多的经验和训练实践表明由于人种的差异会导致运动能力有所差别这些能力是由 有机体的形态结构机能水平能量物质储备以及其代谢水平决定的并且是这些指标发展水 平的总和表现但是运动员自身运动能力的发展应该是协调统一的即各种素质间应该达到 均衡性在训练中运动员只有在身体素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发展符合专项需要的特 长素质才可能不断突破自己创造优异成绩但由于所处训练阶段不同以及教练员对身体 素质专项化的理解不同训练的目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就造成了不同的教练员在对运动员 进行身体训练时在训练内容方法负荷等方面的差异 3 (1(1 我国不同时期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内容 的研究 在运动员日常训练中身体训练占了相当大的训练比重由于其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在 运动员运动训练的生涯中要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合理负荷逐步提高力争在较高水平上和 专项技术达到相对的平衡身体训练内容丰富手段多样针对每一个练习目的可以采用多 种不同的练习或者组合练习在练习中调整负荷强度就会达到不同的练习效 果由于训练 中运动员的情况千差万别加上训练所处的阶段不同目的不同各教练会根据 实际情况有 选择的采取一些身体训练方法内容调整负荷强度全面或者有重点的提高运 动员的身体 素质 - 16 - 北京体育大学2005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2005 年4 月 表 1 三位选手主要身体训练内容的比较 项目运动员 李惠荣 任瑞萍 黄秋艳 30 米 ? ? ? 60 米 ? ? ? 100 米 ? ? ? 半 蹲 ? ? ? 深 蹲 ? ? ? 抓 举 ? ? ? 高 翻 ? ? ? 卧 推 ? ? ? 后 抛 铅 球 ? ? ? 壶 铃 蹲 跳 ? ? ? 五 级 蛙 跳 ? ? ? 立 定 三 级 跳 ? ? ? 立 定 十 级 跨 步 跳 ? ? ? 6 步助跑五级单足跳 摆 ? ? ? 6 步助跑五级跨步跳 ? ? ? 6 步助跑五级单足跳 踏 ? ? ? 注?项为经常采用 ?为较少采用 根据对几位教练的调查和查阅相关三级跳远训练资料上表中选择了我国三级跳远训练中 经常采用的身体训练内容主要包括速度力量和跳跃训练三大类十六种练习从上表的统计 情况可以看出我国三位选手采用的身体训练内容基本相同但是各练习在训练中使用的频率 有所差别 在女子三级跳远训练中教练员根据运动员所处的不同阶段个人特点以及所要解决的 任务有针对性的选择各种练习全面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力量弹跳力以及灵活性和协调 性在速度训练中主要采取 30150 米的快速跑练习来提高选手的速度素质由于在比赛中 女子运动员大多采用1624 步3545 米的助跑距离 3060 米的加速跑就成为速度训练中 的重点力量训练中深蹲半蹲高翻和壶铃蹲跳是发展一般性力量常用的也是简单有效的 方法在基础训练周期内通常采用这些练习来提高运动员的最大力量为迎接专项训练周期的 专项力量训练做准备而各种负重及不负重的跳跃练习如助跑 5 级单足跳和跨步跳既可以用 来发展运动员的快速力量素质即爆发力素质将基础训练期内获得的力量向专项力量转化也 可以用来改进提高专项跳跃技术 - 17 - 北京体育大学2005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2005 年4 月 训练内容具有很大的继承性这也是三位选手采取基本相同的训练内容的原因其实世界 各国跳跃项目运动员的身体练习内容大同小异不同运动员训练的差别在于根据运动员所处的 不同训练阶段不同的训练目的不同的训练任务选取不同的练习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训 练中表现为每次课内容方法负荷强度负荷量的差别全年训练中各种练习的比重负荷 的强度和总量有所差别 3 (1(2 不同时期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水平的比 较 跳跃项目从根本上说也是身体素质起决定作用的运动要成为一个优秀 的三级跳远运动 员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最基本的先决条件首先教练员要选择那些身体形态神经特点肌 肉特点心理特征符合专向发展需要的苗子进入专项训练后根据个人特点在训练中再 有针对的施加各种训练条件刺激使其形态机能技术各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符合专项 的要求而身体素质机能的专项化是训练的重要目标 根据对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训练情况的调查了解以及几位教练员的反馈本文主要选取了 速度力量爆发力三项训练内容对三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水平进行比较这三项素质是 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进入专项训练后的主要训练内容每项素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运动员 竞技能力的发展水平在速度素质中选取30 米60 米 和 100 米三项为指标 力量素质中 选取深蹲半蹲高翻三项发展一般力量素质的练习作为比较的指标在快速力 量爆发力 素质中力量性爆发力选取立定跳远和立定三级跳进行比较速度性爆发力则 选取 6 步助跑 5 级跨步跳和6 步助跑5 级单足跳 表2 我国三位优秀女子三级跳选手基本情况 身 高 体重 开始专项训 创最佳成绩 退役时 训练年 运动员 出生年月 米 kg 练年龄 岁 年龄 岁 年龄 岁 限 年 李惠荣 19654 174 60 21 25 29 8 任瑞萍 19762 171 58 16 21 26 10 黄秋艳 19801 167 55 16 21 8 注表中部分数据来自专家问卷 表2 是我国三位优秀女子三级跳选手的基本情况从表中的数据可以 看出任瑞萍和黄秋 艳 16 岁开始专项训练21 岁创造最佳成绩分别比李惠荣提前了 5 年和 4 年三位运动员开 始专项训练以及进入最佳竞技阶段的年龄有所提前三个人都是在经过了 45 年的专项训练 - 18 - 北京体育大学2005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2005 年4 月 后创造了个人的最好成绩但情况又各不相同李惠荣在 1986 年进入三级跳远专项训练时 已经进行了5 年的跳远专项训练在身体素质各方面打下了高水平的基础在进入三级跳训练 后很快就跨入了世界一流选手行列随着专项技术的逐步掌握完善成绩提高得很快1987 年就跳过了 14 米此后每年一个台阶保持着强劲的势头最终 1990 年创造了 1454 米的世 界纪录任瑞萍 13 岁在张东方教练指导下开始了基础阶段训练后来练习跳远16 岁后进入 三级跳远专项训练17 岁以超世界青年纪录的 1429 米夺得全国七运会冠军18 岁 1436 米 20 岁 1456 米打破亚洲纪录21 岁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 1466 米黄秋艳是在少体校经过 3 年 的训练后由于身体条件出色被选入广西田径队开始接触三级跳远的在解决了专项技术问题 后一鸣惊人经过一年多的专项训练年仅 17 岁便在八运会上跳出 1457 米战胜状态正佳 的任瑞萍夺得冠军2001 年九运会上黄秋艳以 1472 米蝉联女子三级跳冠军并创造新的亚 洲纪录 任瑞萍和李惠荣的经历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在跳远项目上掌握的技术有效的转移到新的专 项中来无形中利用跳远训练促进了三级跳远成绩的提高这与英国学者阿斯顿?穆尔在《用 跳远来提高三级跳远的成绩》中所做的设想不谋而合也印证了现代运动训练理论中关于竞技 能力的转移学说[15] 三个人都是经过一年的专项训练后就取得了成绩的飞跃跨入了优秀选手的行列大大缩 短了专项提高阶段的年限这与国外优秀选手一般要经过45 年专项训练后进入最佳竞技阶 段的情况有着很大的差别但值得注意的是三人在进入专项训练前都已经具备了较高的一般身 体训练水平一年的时间对于掌握完善的专项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恰恰说明三级跳远成绩 的获得是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着极大的关系 3 (1(2 (1 不同时期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速度素质的比较 速度作为田径项目基本的关键的素质其对运动成绩的决定性作用已经得到了广大教 练员的一致认同在跳远三级跳远等远度项目中水平速度的重要性表现的尤其突出在比 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无一不是平跑能力出众的选手比如康利爱德华兹以及女子选 手克拉维茨列别德娃等康利在比赛中助跑速度达到了111 米秒爱德华兹的助跑速度更 16 是达到了惊人的119 米秒[ ] 远度是跑出来的黄秋艳的启蒙教练何祖泉训练经验时说他对这句话深有同 感要想在远度跳跃项目中取得好的成绩没有良好的速度水平就好比建空中楼阁痴人说 梦因此速度训练一定要常抓不懈 [15] 阿斯顿?穆尔 用跳远来提高三级跳远的成绩 田径科技信息 1993 2 29-31 [16] 吴国生 从爱德华兹技术风格谈三级跳远训练趋势 田径1998 4 18-19 - 19 - 北京体育大学2005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2005 年4 月 宫延祉教练强调运动员的速度训练必须和助跑结合而助跑训练最好和起跳练习结合起 来单纯的练习各种距离的快跑或者助跑不结合起跳要么不能在比赛的助跑中发挥速度 要么和起跳结合不好起跳效果差总之都不能很好的将通过训练提高的速度能力在专项中 发挥表现出来训练也就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速度素质的提高有很多方法水平速度的提高大多通过各种不同较短距离的反复快速跑练 习但又不一定都通过跑的练习在运动员所处训练的不同阶段可以通过各种 途径比如各 种快速原地跳跃短距离计时跳跃小负重的快速蹲起等来提高选手的速度水 平 表3 三位选手速度素质的比较 30 米站立式 60 米站立式 100 米站立式 运动员 成绩米 秒 秒 秒 李惠荣 1454 380 720 1180 任瑞萍 1466 370 708 1160 黄秋艳 1472 374 704 1152 注表中部分数据来自专家问卷 上表数据可以看出三位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有一定差异呈逐渐提高的趋势随着我国在选 材训练方面的进步现国内优秀选手的速度素质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黄秋艳16 岁时百米 已经达到1152 秒同世界纪录保持者克拉维茨的百米 1145 秒相比已经比较接近 但是同国外优秀选手相比三人存在较大差距国内学者曾做过我国选手助跑速度研究 数据显示我国选手和国外优秀选手相比绝对速度水平较差助跑速度也明显低于国外选手第 6 届世锦赛8 位参加决赛的选手助跑最后一步平均速度为931 米秒最高达到96 米秒而文 献显示我国选手助跑最高速度为924 米秒[17] 三人高水平的速度素质是多年艰苦训练的成果李惠荣最先是跳远运动员1986 年后 改练三级跳在多年的跳远训练中已经打下了良好的速度素质基础虽然绝对速度水平一般 但是在助跑中敢于加速助跑最后阶段加速节奏感很强任瑞萍 1988 年开始跟随张东方教练 开始练习跳远成绩在国内达到一流水平66 米后来改练三级跳远可见其平跑能力十 分出色而黄秋艳正是由于在少年体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备了出色的速度能力15 岁百 米118 秒加上其他素质发展均衡才被广西队选中开始练习三级跳远 何教练认为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狠抓速度训练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最高速度才有可能 在比赛的助跑中发挥出来针对黄秋艳的特点他在训练中通过快速跑和大量的跳跃练习仅 仅一年的时间黄秋艳百米速度由入队时候的118 秒提高到 1152 秒已经具备了世界一流 [17] 朱静华 对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和跳跃速度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5 410- - 20 - 北京体育大学2005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2005 年4 月 选手的速度水平现在黄秋艳的素质还有提高的空间但由于接触三级跳远时间较短专项技 术水平还有待提高技术与素质发展的不平衡导致速度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总体上看三人的速度水平呈逐渐提高的趋势反映出我国教练员和运动 员在训练中所付 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与国外选手仍然存在着差距提醒我们在今后的训练 中仍要坚持速度训练的重要地位注重科学训练进一步提高我国选手的平跑速度能力 3 (1(2 (2 不同时期优秀女子三级跳远选手一般力量素质的比较 田径运动是全身的力量运动需要人体的上下肢大小肌肉和肌群以及大小关节韧带都能 得到发展特别是跳跃远度项目没有全面的综合力量做基础是难以达到一定水平的三级跳 远运动员需要的力量素质包括绝对力量和快速力量即主要是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腿部要有 承受较大力量负荷的能力二是在承受较大负荷条件下迅速跳跃的能力现阶段发展绝对力量 的方法主要是借助较重器械包括杠铃沙袋等的各种练习比如不同重量的抓 举挺举提 拉以及下蹲半蹲坐蹲等发展快速力量的练习包括小负重的各种跳跃练习以 及借助橡胶带 的抗阻力练习等 表4 三位运动员一般力量训练负荷的比较 运动员 深蹲公斤 半蹲公斤 高翻公斤 李惠荣 110 160 80 任瑞萍 130 140 75 黄秋艳 110 140 90 均值 117 147 82 注表中部分数据来自专家问卷 深蹲半蹲和高翻是三种提高基础力量的练习三种练习特点不同作用各异深蹲练习 能够提高运动员腿部的绝对最大力量是力量素质的基础但根据解剖学生物力学知识 我们知道深蹲动作同专项技术没有直接联系现代训练理论也认为不宜过多练习半蹲时膝 关节角度控制在 120150 度之间腿部肌群处于最佳发力角度在训练中要求运动员保持 同三级跳远每跳着地离地时动作接近的发力角度强调快速完成的各种半蹲练习有助于提 高跳跃中支撑和连续跳跃的能力高翻练习需要包括下肢髋关节躯干以及上肢有关肌肉的 配合有助于提高全身肌肉的协调配合能力 李惠荣的教练强调了半蹲的力量练习由于人体在这个位置时下肢肌群处于最佳收缩位 置能取得力量训练的最佳效果她的力量素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半蹲负荷甚至比世界纪 录保持者乌克兰的克拉维茨还要高出 10 公斤李惠荣比赛中采用单足跳技术单足跳跨 步跳在总成绩中占到了 67高于一般选手的 65 没有良好的腿部力量作基础李惠荣创 - 21 - 北京体育大学2005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2005 年4 月 造世界纪录将是不可能的事情任瑞萍的教练比较注重力量训练特别是基础力量的练习根 据其训练计划显示在各个训练阶段都安排了包括力量训练在内的大量身体训练内容但是腿 部力量突出上肢力量稍显不足何祖泉教练与国外现代训练理念不谋而合不强调大力量训 练但重视快速力量练习强调力量训练的专项化虽然黄秋艳入队时素质已经比较全面但 是考虑到年龄较小在训练中并没有急于增加强度而是采用较低负荷强度的半蹲和全蹲练 习注重全面力量的提高明显高于她人的高翻能力充分说明全身协调性力量水平的提高随 着年龄的增长黄秋艳的力量负荷强度逐渐增加在 2000 年半蹲和全蹲已经达到了 155 公 斤125 公斤达到了世界水平力量素质的增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 2001 年黄秋艳就创 造了新的亚洲纪录 几位教练均强调训练中应注意女子选手由于骨盆的特殊生理解剖特点以及肌肉特性的 不同在完成大力量练习时可能造成对身体的伤害所以她们的力量训练不能盲目效仿男子运 动员对于女子选手而言多级跳跳深上坡跑负重抗阻力等较小负荷强度的练习对发展 她们的力量效果会更好一些统计数据表明女运动员在三级跳远训练和比赛中对于力量负荷 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在训练中应该努力发展薄弱环节的力量在发展下肢支撑力量的同时 应该注意提高薄弱环节如腰腹背肌大腿后群肌及格关节的力量[1] 三位运动员的一般力量训练负荷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李惠荣半蹲负荷最大深蹲和高 翻较弱任瑞萍深蹲负荷最大半蹲次之高翻最弱黄秋艳半蹲和深蹲训练负荷较低但是 高翻能力比较突出综合来看我国三位选手的力量素质差别不大但都在训练中突出了自己 的特点 3 (1(2 (3 我国不同时期优秀女子三级跳远选手爆发力素质的比较 三级跳远技术要求运动员在三跳中除了要尽量保持水平速度还要努力在每一跳取得适 宜的垂直速度这就对运动员在运动中快速爆发性的力量提出很高的要求爆发力弹跳 力是跳跃运动员的关键性素质是取得好成绩的根本[19]弹跳力训练主要是克服自身的重量 或者小负荷的重量来增加腰腹踝关节的力量提高肌肉弹性以及提高腰部的支撑力量和跳跃 能力弹跳力是三级跳远选手必备的重要素质选手只有同时具备了速度和弹 跳力才具备了 成为优秀三级跳选手的基本可能 [19] 周铁民编译 女子三级跳远前世界纪录保持者――克拉维兹的技术 田 径1994 4 24-26 - 22 - 北京体育大学2005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2005 年4 月 表5 三位选手主要快速力量素质的比较 单位米 6 步助跑5 级单足跳 6 步助跑5 运动员 立定跳远 立定三级跳 级跨步跳 起跳腿 摆动腿 两腿差 李惠荣 280 830 2120 2030 090 2050 任瑞萍 260 760 2100 2000 100 2030 黄秋艳 280 822 2040 1910 130 1990 注表中部分数据来自专家问卷 从上表中的数据看出三人的爆发力素质差异较大在突出力量性爆发力 的立定跳远立 定三级跳两项指标中任瑞萍分别为 260 米和 760 米在三人中最差李惠荣 和黄秋艳立定 跳远相同立定三级跳 830 米和 822 米也差别不大而在突出速度性爆发力的单足跳和跨步 跳指标中李惠荣和任瑞萍接近黄秋艳与两人存在一定差距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黄秋艳快速跳跃能力不强与李惠荣和任瑞萍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且两腿差别较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黄秋艳年龄小当时年仅 16 岁正处于生长 发育期还不能在训练中承担太大的负荷量和强度特别是力量练习不宜过多过大二是 由于刚进入三级跳远专项训练各种跳跃练习的技术尚处于学习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训练 负荷的逐步提高跳跃技术的完善现在黄秋艳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已经有了提高立定跳远 达到285 米立定三级跳达到了860 米助跑五级单足跳分别达到21 60 米2080 米全面超 过了李惠荣和任瑞萍 与国外优秀选手相比三人的爆发力素质均存在着较大差距据报道克拉维茨在创造第一 个世界纪录 1495 米时立定三级跳达到了 930 米立定四级跨步跳为 1540 米[19]即使与国 内选手比较三人也处于较差的水平根据湖南田径队林建斌的数据显示任妮和吴艳艳的立 定跳远和立定三级跳达到了 285 米和 870 米[20]我国三位选手在爆发力素质上的差距使她 们在三跳中未能在努力保持水平速度的同时在跳跃中获得更好的跳跃效果尤其是后两跳不 能跳出较远的距离 我国三位选手力量素质各具特点李惠荣爆发力素质较为出色运动中的快速跳跃能力比 较突出任瑞平虽然静止性爆发力素质存在差距但是快速跳跃能力较强黄秋 艳速度快原 地爆发力好连续快速起跳能力尚处于提高阶段但是从整体上看三人差别不 大说明我国 选手的爆发力素质尤其是快速跳跃能力并没有取得有效的提高 [20] 林建斌 女子跳跃运动员的身体训练 武汉体院学报 2002 5 86-87 - 23 - 北京体育大学2005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2005 年4 月 3 (1(3 不同时期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身体素质与训练大纲标 准的比较 国内对三级跳远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测试研究比较权威的是《中国田径教学训练大纲》和中 国少年儿童选材的研究在《大纲》中对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在每一阶段身体素质应该达到的 水平给出了一个参考的标准 大纲给出的标准是参考世界及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选手的相关训练指标和成绩制定的 是身体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最佳目标指出了身体素质和成绩的对应关系现实运动训练中 完全达到大纲标准的运动员是不存在的研究发现每一名运动员的个体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 因素的发展都不呈均衡状态这种非衡状态是普遍存在的但是运动员的这种竞技能力构成要 素中某种素质的缺陷可以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者能力在一定的范围内给以弥补和代偿 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效 应[21] 表6 我国三位优秀女子选手主要身体训练水平与训练大纲标准的比较 速度素质秒 绝对力量素质公斤 快速力量素质米 运动员 助跑五级单足跳 30 米 100 米 深蹲 半蹲 高翻 起跳腿 摆动腿 李惠荣 380 1180 110 160 80 214 202 任瑞萍 370 1160 130 140 75 210 200 黄秋艳 374 1152 110 140 90 204 191 均 值 375 1164 117 147 82 209 198 大纲值 350 1150 -- -- -- 220 215 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来我国这三位选手的各项素质和大纲的标准 之间都存在着一定 的差距此处所选取的是最新一期的大纲标准对应的专项成绩为 15 米 50 因此参考三位 选手的成绩这种素质上的差距是正常的 黄秋艳是我国女子选手中综合身体素质最好的一个各项素质的发展很 均衡表中所选取 的是其在 1996 年度的训练资料虽然和大纲标准存在着差距但是同 17 岁 组的标准30 米 38 秒100 米 1190 秒单足跳 200 米和 190 米比黄秋艳已经全面达到超过该标 准也创造了更好的专项成绩在97 年就以1457 米获得七运会冠军 大纲中没有给出绝对力量素质的指标但是通过三人同世界优秀选手的数据比较可以知 道我国三位选手的一般性力量素质训练水平较高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选手的行列 [21] 运动训练学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体育出版社2000 - 24 - 北京体育大学2005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2005 年4 月 应该注意到我国选手的身体素质和国外优秀选手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要想在成 绩上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身体素质的提高是首要的任务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该不断努力 脚踏实地的加强我国选手的身体素质训练力争早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3(2 不同时期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特征的比较 三级跳远技术的实质在于运动员能够充分合理的运用自己的素质连续跳跃最远的距离 在任何情况下运动员专项技术的标准都是动作的简单自然和实效性合理的助跑节奏积 极加速上板快速有力的起跳支撑阶段富有弹性的缓冲腾空阶段自然平稳的交换腿动作 以及最后落地时双腿高抬向前向远伸这些动作构成了三级跳远技术的整体构架 女子三级跳远技术是在吸取此项目男子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的经过十几年来 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更符合女子的生理条件能更加合理的利用自身的速度力量协调性的 女子专项三级跳远技术在助跑速度的利用助跑速度及最后两步步长的变化跳跃过程中每 一跳速度的变化每一跳的起跳角着地角离地角起跳角等方面女子选手都会有不同于男 子的特点这些特点保证了女子选手在跳跃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利用自身条件保持已获得的 能量创造优异的成绩 目前优秀女子三级跳选手在比赛中大多采用平衡式跳跃技术但是在爱德华兹创造了新 的世界纪录后速度平跳型技术迅速成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跳跃技术特别是有利于速 度型选手的发挥女子选手快速力量较差支撑能力弱成绩对速度的依赖性大于男子选手 与男选手相比专项技术更要强调快速起跳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由此看来速度平跳 型技术似乎更利于大多数女子选手创造优异的成绩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女子选手成功的 例子到底效果如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给予检验 3 (2 (1 不同时期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变化的比较 数十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速度是三级跳远项目中运动员应具备的首要素 质三级跳远是在一定距离的助跑后连续进行三次水平跳跃的项目其远度的获得在很大程 度上决定于运动员在助跑中能获得多高的水平速度获得的水平速度越高就越可能在跳跃中 获得尽可能大的水平距离在三级跳历史上创造的好成绩都是与较高的助跑速度分不开的 表7 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选手助跑最后十米水平速度变化 - 25 - 北京体育大学2005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2005 年4 月 助跑速度米秒 运动员 成绩米 前5 米 后5 米 差值 李惠荣 1449 862 883 021 任瑞萍 1436 900 909 009 黄秋艳 1460 910 912 002 均 值 1448 890 901 011 国内有学者研究认为制约我国女子三级跳远成绩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绝对速度水 平太低缺乏高水平的平跑能力究其原因一是我国教练员对绝对速度在女子三级跳远运动 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往往把跑的能力相对较弱的女子跳远选手改行训练三级跳远 在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绝对速度发展的可能性二是在训练中速度素质占训练比重相对较小速 度练习的内容 手段方法安排与现代专项化要求有一定差距针对性不够在速度训练中 未能取得良好的效果[22] 单足跳脚着地瞬间时的质心水平高速度是取得最佳成绩的必要前 提初速度或者准确地说在跳跃动作开始前获得的全部机械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5] 这就要 求运动员在助跑阶段通过积极加速获得足够的能量 运动成绩与助跑速度存在高度正相关研究证实在高水平的三级跳远选手中助跑速 度每提高02 米秒角度每增加 1 度成绩就会提高 16 厘米[23] 因此应该在训练中着重解 决以下两点一是注重速度训练努力提高最高速度能力二是助跑训练要强调最后阶段的加 速形成良好的助跑节奏 从表中看到我国三位选手最后十米的助跑速度变化表现出一致性最后五米段速度高于 倒数第二个五米段这与国外选手的助跑变化趋势相同也是符合现代三级跳远技术加速上 板快速起跳要求的技术有利于在助跑中发挥出训练中获得的速度水平创造好的成绩 3 (2 (2 不同时期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二三跳起跳角落地 角变化的对比 根据跳跃技术原理我们知道每次跳跃要取得理想的跳跃距离除了起跳瞬间要具备一定 的腾起速度还要有适宜的腾起角度在统计数据上反映为每跳时的水平速度垂直速度以 及着地角离地角和身体重心腾起角等要很好的完成每一跳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腿部力 量和合理的动作结构在三级跳中每一跳都是技术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各跳由于所处时 [22] 曾立火等 国内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速度指标比较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0 12 20-22 [23] 爱尔特娃 女子三级跳远概述 体育科技信息 2001 3 48-51 - 26 - 北京体育大学2005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2005 年4 月 相不同任务不同运动员身体各环节位置和速度的差别每跳要求也不尽相同 动作结构存 在一定的差别第一跳衔接着助跑起跳既要取得一定的远度又要尽量保持水 平速度运动 员在高速助跑后能否顺利完成起跳取得良好起跳效果为后两跳打下基础起 跳技术十分重 要第二跳和第三跳是在人体腾跃一定高度和远度后落地再次起跳这无疑加 大了支撑着地过 [24] 程中的负荷同时也加大起跳难度二三跳质量高低对取得理想的成绩作用至 关重要 表8 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二三跳着地角离地角及起跳角 单位度 跨 步 跳 跳 跃 运动员 着地角 起跳角 腾起角 着地角 起跳角 腾起角 李惠荣 581 664 180 616 681 275 任瑞萍 707 609 100 664 712 239 黄秋艳 611 645 110 622 695 210 均 值 633 639 130 634 696 241 从表中的数据看三人起跳技术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第二跳跨步跳技术任瑞萍707 ?的着地角和609 ?的离地角接近了世界优秀男子运 动员 68 ??2 ?和 60 ??2 ? 的指标有利于降低着地阻力减少速度损失但是重心腾起角 10?小于世界优秀男子选手的 14??1?表明她未能获得适宜的垂直速度必然影响了获得 更大的跳跃距离这可能与任瑞萍用弱腿进行单足跳起跳因此追求减少水平速度损失努力 利用摆动腿以及上肢动作加快第二跳尽快进入第三跳有关李惠荣着地角小离地角和腾起 角大与世界优秀男子选手相比分别有着大约 10?6 ?4 ?的差别其技术与现男子优秀 选手有较大差异性但是与苏联高跳型选手技术基本一致李惠荣采用单足跳技术从与她教 练的访谈中了解到当时受苏联型技术及训练的影响专项技术强调每跳力量的运用每跳尽 量获得较大的垂直速度但是较大的起跳角必然造成较大的速度损失黄秋艳着地角离地角 与李惠荣数值接近前者偏小后者稍大但与李惠荣 18?的重心腾起角相比黄秋艳减少到 11?甚至比男子均值还小得多说明黄秋艳的第二跳并没有获得适宜的垂直速度不可避免 的导致了跳跃距离的损失 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练和运动员非常重视第二跳的向前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发 挥垂直速度的作用美国学者米尔伯恩通过研究发现技术熟练的三级跳远运动员在第二跳起 跳时候虽然损失了较不熟练者更多的水平速度但是却获得了较大的垂直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 度而不熟练者虽然较好的保持了水平速度但是却没有获得较大的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度[25] [24] 张殿亮等 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二三跳起跳技术运动学特征 中国体育科技 1999 10 18-22 [25] 朱静华 对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次起跳阶段动作结构的研究 武汉体院学报 2003 3 88-90 - 27 - 北京体育大学2005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2005 年4 月 第三跳技术任瑞萍依然保持着和第二跳相似的技术着地角离地角在三 人中最大李 惠荣重心腾起角最大甚至比专项跳远运动员的腾起角 18?24 ?还要大的多黄秋艳 21 ? 的腾起角最小但与世界优秀男子选手基本一致通过生物力学分析可知任瑞萍的技术有利 于减少着地阻力较小的扇面角缩短了缓冲时间加快了起跳速度黄秋艳较小的落地角则加 大了着地阻力缓冲时间较长降低了起跳速度同时增加了再次用力的难度在第三跳中三 位选手都表现为尽力加大重心的腾起角度在经过了前两跳的速度损失后力求获得较大的垂 直速度跳出更远的距离这也符合世界优秀选手的特点李惠荣 27 ?的角度是所有见过的 资料中最大的虽然通过增大腾起角垂直速度获得很大的增加但是由此造成水平速度的损 失则有点得不偿失最终导致第三跳距离的损失在最后一跳仅跳出了 475 米任瑞萍和黄 秋艳由于第二跳速度损失较小以及适宜的起跳角第三跳获得了较理想的远度尤其是任瑞萍 589 米的跳跃距离与最好跳远成绩仅差 71 厘米甚至优于国外优秀选手可见其第三跳水平 速度保持的很好说明在技术上很明确就是在前两跳尽量采取低平快速跳跃最大限度 的保持水平速度争取在第三跳取得最大远度 保持水平速度在三级跳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起跳动作越快速度损失就越小因此 每一跳都应该保持适宜的着地角度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身体重心正好压在支撑 腿上使得着地动作更加集中用力通过分析世界纪录保持者爱德华兹的技术 发现在每次起 跳落地阶段起跳腿象链条一样向下向后做鞭打式的扒地动作其支撑点正好在身体重心投影 点前一脚的地方与其他选手相比着地点相对接近身体重心投影点这样的技术有利于减少 髋关节和膝关节缓冲的幅度快速的再次发力快速的完成起跳有效的减少了水平速度以及 总能量的损失为后面的跳跃保留了足够的水平速度[4]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我国三位女子选手落地起跳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存在差距还没有 熟练的掌握技术加上支撑能力差造成第一第二跳缓冲加深不仅损失了水平速度也没 有获得较大的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度但是三人的起跳动作基本符合个人特点都取得了较好的 成绩 3 (2 (3 不同时期优秀女子运动员第一跳单足跳距离的比较与 探讨 运动员要想获得优异的成绩第一跳必须具备最佳的远度比例对参加第六届世锦赛女子 三级跳远决赛 8 名运动员的资料分析说明第一跳单足跳与成绩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 数, 06169 , 0 01 由此可见三级跳远技术中第一跳的效果至关重要由于在高速助跑 后要进行三次连续快速的跳跃运动员既要尽力保持水平速度又要追求最大远度高质量 的完成第一跳的难度极大 - 28 - 北京体育大学2005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2005 年4 月 表9 三位选手单足跳远度的比较分析 运动员 强腿跳远米 单足跳米 差值米 在 成绩中比重 李惠荣 653 550 097 380 任瑞萍 660 507 153 343 黄秋艳 631 535 096 363 注表中部分数据来自专家问卷 现代速度平跳型技术要求在单足跳的腾空过程中要努力保持低的抛物 线在起跳 中强调向前跳蹬离起跳板而不是向上跳离起跳板保持低的起跳角度通过适当的控制 第一跳的远度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最终加大总的跳跃距离 李惠荣和黄秋艳的第一跳单足跳距离和其个人跳远最好成绩相差均不到一米而任瑞 萍达到了 153 米表明三人所采用的三级跳技术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根据阿斯顿?穆尔多年来 对世界优秀男子选手的研究数据单足跳主导型选手此差值平均为 140160 米第三跳主导 型为 180200 米[15]而世界纪录创造者克拉维茨在创造 1495 米的世界纪录时为 186 米与 世界优秀选手相比同是采用单足跳型技术的李惠荣和黄秋艳第一跳距离显然过大历史上也 只有前苏联高跳型选手采用近似的技术采用跳跃技术的任瑞萍单足跳远度和跳远距离差 为153 米与世界优秀男子选手相比也存在第一跳过大的问题 第一跳单足跳距离过大的不利之处詹姆斯?海博士已经做了详细的阐述对于绝对 力量较小的女子运动员这种技术带来的负面作用比男子要大的多由于单足跳距离过大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选手助跑中速度的发挥造成第一跳后普遍水平速度损失过大由于落地 时地面对身体冲击力较大迫使运动员下肢各关节缓冲的幅度增加延长了起跳时间运动员 受自身力量素质限制不能很好的在第二跳获得较大的垂直速度造成第二跳较短最终不能 很好的完成最后两跳造成后两跳距离较短导致了总成绩的损失 目前世界优秀女子选手多数采用平衡式三级跳技术单足跳所占总成绩比例在36左右 历史上采用单足跳技术创造好成绩的运动员大都是力量型选手或者弹跳力出色者比如早期 苏联型选手和巴西的达?西尔瓦古巴的奎萨达等女子选手由于生理原因力量较男子 选手弱采用单足跳技术很容易造成水平速度过多的损失不能有效的完成后面两跳第一跳 落地时的巨大冲击力甚至可能造成踝关节的损伤 我国选手的第一跳过大直接影响了总的跳跃远度的获得如果我国选手能对跳跃技术进 行调整适当的减少单足跳的距离就有可能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有助于加大后两跳特别是 第三跳的距离从而使总成绩得到提升 - 29 - 北京体育大学2005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2005 年4 月 3 (2 (4 不同时期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类型的变化 三级跳远技术类型是根据运动员三级跳远中每一个单独的跳跃距离在总跳跃距离中所占的 比重的不同将三级跳技术进行分类现在普遍采用詹姆斯?海博士的划分标准如果单足跳 所占的百分比高于跳跃百分比的 2 时称为单足跳为主的技术相反如果跳跃所占的百分比 高于单足跳百分比的 2 时则称为以跳跃为主的技术如果这两跳所占的百分比之差小于 2 时则称为平衡式的三级跳远技术 合理的三跳比例有利于运动员保持向前的动量减少三跳水平速度的损失使运动员的 速度力量等素质在三跳中产生最佳分配并由此决定各素质对成绩的贡献力的大小降低运 动员受伤的可能性充分发挥运动员个性特点与优势因此三级跳远运动员要合理的分配三 跳的力量才能取得最远的水平跳跃距离 表 10 我国三位优秀女子三级跳运动员三跳绝对值和相对比率比较 成绩 单足跳 跨步跳 跳 跃 技 术 运动员 米 距离 米 百分比 距离 米 百分比 距离 米 百分比 类 型 李惠荣 1435 550 383 410 286 475 331 单足跳型 任瑞萍 1450 497 343 364 251 589 406 跳 跃型 黄秋艳 1472 535 363 440 299 497 338 单足跳型 均 值 1452 527 362 405 28 520 358 注表中部分数据来自冯树勇在亚洲三级跳远教练员训练营讲义三级跳远的发展 从表中看李惠荣三跳比例为 383,286,331 为典型的单足跳型任瑞萍 343, 251,406则是跳跃型技术黄秋艳也采用单足跳型技术但是与李惠荣有很大的差别缩 短了单足跳距离加大了跨步跳距离三跳比例为363,299,338 三人采用不同的三跳比例与个人身体素质及教练的训练思想密不可分李惠荣是我国第一 批三级跳选手受苏联高跳型技术影响训练中强调专项力量训练专项技术采 用近似于 苏联型的跳法每一跳都力求较高的起跳角度这样必然造成较多的水平速度损失但由于具 有较好的专项力量素质尚能较好的完成三次跳跃取得较好的成绩任瑞萍的教练在训练中 注意到速度的损失可能对成绩造成影响因此前两跳在获得一定远度的同时尽量保持水平速 度争取在最后一跳强势腿起跳时取得最大的水平距离黄秋艳的训练思想深受现代训练思想 的影响强调各跳比例的均衡在每一跳中尽量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在获得适宜垂直速度的 同时快速完成起跳以求获得最佳的远度 - 30 - 北京体育大学2005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2005 年4 月 历史上不同的选手采用不同的技术都创造了近似的好成绩实践证明并不存在一种万 能的跳跃模
/
本文档为【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主要身体素质及技术特征对比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