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上海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27-1937)(可编辑)

上海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27-1937)(可编辑)

2018-11-09 28页 doc 57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6623

暂无简介

举报
上海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27-1937)(可编辑)上海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27-1937)(可编辑) 上海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27-1937) 摘要 1927-1937 年, 由于现代化运动的蓬勃发展, 上海城市处于社会高速转型期, 市民的生活方式也在经历着由传统到现代的变迁, 儿童日常生活场景已不同于传 统生活和乡村生活, 上海城市在日常生活中塑造儿童成长为现代人才, 儿童的成 长成才又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增添活力。 文章主要依靠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 国民政府、 上海市政府和其 他社团的 各种统计、年鉴, 《申报》等为主要史料,辅以时人著述、儿童书...
上海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27-1937)(可编辑)
上海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27-1937)(可编辑) 上海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27-1937) 摘要 1927-1937 年, 由于现代化运动的蓬勃发展, 上海城市处于社会高速转型期, 市民的生活方式也在经历着由传统到现代的变迁, 儿童日常生活场景已不同于传 统生活和乡村生活, 上海城市在日常生活中塑造儿童成长为现代人才, 儿童的成 长成才又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增添活力。 文章主要依靠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 国民政府、 上海市政府和其 他社团的 各种统计、年鉴, 《申报》等为主要史料,辅以时人著述、儿童书籍和图像,以 实证的方法对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儿童的 日常生活进行了专题研究,通过 再现上海城市为儿童构建的物质精神生活环境, 传达社会转型期上海城市的现代 化与人的现代化之互动关系。 导论部分界定了文中研究对象的基本范围, 讨论了研究二三十年代上海儿童 日常生活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然后回顾了国内外儿童史的研究现状, 肯定学 术界在儿童史研究领域取得的成绩,指出这些都为本文的儿童史研究提供借鉴。 同时,介绍了文章的研究思路、框架、方法、史料来源和研究 中的不足之处。 文章主体又可分为三个部分, 共四章。 第一章 为第一部分, 总论社会转型期 中的上海儿童概况; 从上海儿童人口、 上海儿童生活环境两个方面分述社会转型 期间上海对现代人才的需求以及为儿童发展提供的契机。 分别考察了儿童人口在 上海总人口中的比重、 儿童的社会分层问题和儿童生活背景的改变。 提出城市按 照自身需求来教养儿童的问题, 上海把儿童定位为城市未来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和主力军, 儿童培养的目标应符合上海城市发展的需要。 第二、 三、 四章为第二部分, 分别从儿童的物质生活、 儿童的精神生活、 儿 童的群体生活来描述分析儿童日常生 活。 第二章叙述儿童的物质生活。 物质生活是反映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生活状况和 生活水平的基础性指标,这一时期上海儿童日常生活还是具备了很多现代性 特 征, 涉及到很多具体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了儿 童物质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医疗卫 生、 儿童消费来做为进一步分析的依据。 在研究过程中, 考虑到儿童的分层分类, 注重不同社会阶层儿童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差异, 并特别突出研究了工人家庭中儿 童的物质生活状况, 在内容和层面上都能反映出1927-1937 年间上海儿童物质生 活水平的轮廓, 又可见微知著, 在社会给儿童提供的物质生活层面上展示上海的社会变迁。 第三章择取儿童的教育、 儿童的娱乐为分析对象, 通过对社会给予儿童的教 育环境的度量、 教育内容的实施、 新型娱乐方式的出现和儿童节的设立来建构起 儿童精神生活的概貌。 发现儿童的教育以顺应社会转型潮流、 服务上海城市、 促 进儿童全面发展为依归, 儿童娱乐方面突出了与时俱进的儿童图书、 塑造新民的 儿童玩具、 应运而生的儿童电影和呼唤现代人才的儿童节与儿童年。 无论是初等 学校教育的快速前行,还是全方位社会教育的熏陶,以及与时俱进的儿童娱 乐, 还有专门成立的儿童节和儿童年等,都表达上海社会对现代人才的呼唤和教养。 第四章分析了儿童的 群体生 活和现 代人格的养 成。群体生活也是儿 童日常生 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从儿童的家庭生活和团体生活两方面着手, 以孩子剧团 这一纯粹的儿童团体为例, 分析儿童群体生活的现代成份, 社会转型期的儿童群 体生活以儿童为中心,体现儿童的能动性和主体性。 儿童进行日常生活也 是儿童社会化 的过程,物 质生活、精神生活、 群体生活 的现代化特征将 1927-1937 年上海儿童锻炼为具有现代人格特征的现代人, 人的 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方可得到辩证的统一。 第四章还从儿童生活技能的积累、 社会 角色的塑造、 行为的约束和价值观念的养成来透析儿童的现代人格以及儿 童 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互动。 第三部分是结语, 指出 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的现代化密不可分, 儿童发展是社 会发展的一部分, 同时儿童的发展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他们在成年后 将对社 会的发展承担责任。 儿童培养理念的确立既要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同时 反作用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家庭、 社 会、 政府对 1927-1937 年 间上海儿 童的成长发展均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他们的合力造就未来现代化建设接班 人; 1927-1937 年间上海儿童日常生活是现代化和传统社会交相渗透的结果, 生活方 式在传统中趋新和超越;而上海社会转型与儿童日常生活现代 化又具有全 方位 的、渗透式的、彼此互动的特点。关键 词:1927-1937,上海儿童,日常生活, 社会转型,现代人才 Abstracts From 1927 to 1937, becaus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sport, Shanghai city situated a rapid social transformation period. People's lifestyle was also undergoing changes from traditional to modern, children's daily life has been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and rural life, Shanghai city shaped the growth of children in daily life into modern personnel, children's growth and success has added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urban vitalityThis dissertation mainly depends on archives in Shanghai Municipal Archives , kinds of statistics, yearbooks written by Nationalist Government of Nanjing, Shanghai Municipal Government or other associations and newspapers as historical data, also with contemporaries ’ writings, children's books and pictures, carry on an investigation into Shanghai children ’s daily lives in 1920s and 1930s by means of positive analysis, through the reproduction of material and spiritual environment built by Shanghai city, conve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s and Shanghai city's moderniz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Introduction defines the basic research areas, discussing the academic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Shanghai children ’s daily life in the 1920s and 1930s, then reviews the statu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to the history of children, commending the achievements in the academic field of history of children, points out that these provide a reference to the study in this paper of the children ’s history. At the same time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frameworks, methods, data source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 articleThe main tex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four chapters in total. Chapter 1 is the first part. Summarizes the profile of Shanghai children in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period. Depicts the demand on people with modern ability and the provision of opportunities for child development from 2 aspects, one is Child population in Shanghai, the other is Shanghai children's living environment. Studies the children population in Shanghai's share of total population, children's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the changes in children's lives background. Proposes the opinion for city to rear children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needs. Shanghai looks on children as urban future successor and the main forces of modernization, the aim of children training meets the needs of Shanghai urban developmentChapter 2-4 are the second part, describe and analyze children ’s daily life from material life, spiritual life and group life respectivelyChapter 2 describes the material life of children. Material life is the basic indicators reflecting people ’s living conditions and living standards. In this period, Shanghai children ’s life has some modern characteristics, concerning many contents , this article mainly research on clothing, food, shelter and transportation, medical care, children's consumption to have a further study. During the writing, considering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of children,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trasts of children in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 particularly stands out the material living conditions of children in working-class, gives expression to the material living profile of Shanghai children in 1927-1937 by contents and dimensions, this also can show Shanghai's social changes from the children ’s material living provided by the cityChapter 3 selects children ’s education and entertainment to analyze, through measuring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offered by society to childr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al content, the emergence of new forms of entertain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ldren's Day to construct the general picture of children's spiritual life. Find that children ’s education goes by conforming to the tren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servicing Shanghai City,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Children's entertainment highlights the children's books, children's toys, children's films, Children's Day and Children ’s Year. Both rapid progress in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full range of community education, both children's entertainment advancing with times and Children's Day and Children ’s Year setting up specially, can express the call of modern human resources and education of children in Shanghai cityChapter 4 analyzes children ’s group life and modern personality foundationGroup lif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daily life. This article makes two ways to proceed which conclude children's family life and community life, take Children Theatre for example ,analyzes the modern elements in the group life, it takes children as the center, reflects children's initiative and subjectivityChildren in activities of daily life are the process of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Modern features of material life, spiritual life, and social life make Shanghai children be the modern people with modern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Chapter 4 also analyzes modern personality dialysis of children and child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hange in the interaction from the children's life skills, social role of the shape, bound by norms and values to develop 4 aspectsThe third part is a conclusion, Points out that the modernization of people closely related to modern society. Children development is a par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children's development is counterproductive o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hey will be o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adult responsibility. Training children complying with both the Concep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but also counterproduct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changing times. Family, community, government all have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1927-1937 Shanghai children'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ir forces together bring successors in modern construction. Shanghai daily lives of children in 1927-1937 is the modern and traditional society, the result of cross-penetration, New trends in the traditional way of life appear and beyond, Shanghai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children ’s daily life have a full range of modern, immersion, and interactive features Keywords: 1927-1927; Shanghai children; Social transformation; Daily life; Person with modern ability目录 导 言1 一 选 题缘起1 二 学 术史回顾7三 研 究思路 、研 究资料 、研 究方法??13 第一 章 社会转型 时期的 上海 儿童?20 第一 节 社会转型 时期的上海 儿童人口20 一 上海的儿童人口??20 二 上海儿童人口的来源27 三 上海儿童的社会分层39 第二 节 社会转型 为儿童成长 提供契机48 一 现代儿童观念启蒙下儿童地位的提升?48 二 社会对儿童定位:现代化建设接班人??55 小结 社会 转型期 的上海都市 对现代人才的 渴求?68 第二 章 上海儿童 的物质生活71 第一 节 现代化的 物质生产与 儿童的日常生 活??71 一 儿童的衣食住行:现代生活方式的熏陶?71 二 儿童的医疗卫生与身体成长:健全国民的培育?93 第二 节 上海儿童 的消费??108一 家庭收入与儿童消费??108 二 传媒宣传的儿童日用品 ??以《申报》广告为例?117 三 上海儿童日常消费的实证研究 ??以工人家庭为例127 小结 儿童身体素 质与上海现 代化进程的互 长?132 第三 章 上海儿童 的精神生活135 第一 节 学习:现 代人才的培 养?135 一 教育环境的度量:现代化 的教育体系135 二 1927-1937 年儿童教育发展趋势148 第二 节 休闲:从 传统走向现 代的儿童娱乐?156 一 与时俱进的儿童图 书??156 二 塑造新民的儿童玩具??161 三 应运而生的儿童电影??169 第三 节 儿童节与 儿童年?174 一 设立?174 二 庆祝活动?177 三 社会效应?182 小结 现代城市设 施丰富儿童 精神生活 ,多 元文娱 构建儿童现代 知识 体系 ?188 第四 章 上海儿童 的群体生活 与人格养成??190 第一 节 儿童的人 际交往?190 一 家庭生活??190 二 组织与团体生活192 三 儿童群体生活的特点194 第二 节 儿童现代 人格的塑造??203 一 生活技能的积累和社会角色的塑造203 二 行为规范的约束和价值观念的养 成212 小结 儿童现代人 格养成,肩 负起建设现代 城市的 时代使命224 结语227 参考 文献 ?230 附录239 后记251 图表 目录 表1-1 1930----1936 年上海华界人口年龄构 成情况表(p21) 表1-2 1910-1935 年上海公共租界成人和儿 童少年统计(p22 ) 表1-3 1930-1936 法租界成人和儿童少年性 别分类(p23) 表1-4 上海成人和儿童所占比重(p23 ) 表1-5 上海总 人口性别比例(p24) 表1-6 旧上海公共租界人口年龄构成 统计(p25) 表1-7 1930-1936 法租界成人和儿童少年性 别分类(p25) 表1-8 桑德巴氏年龄构成类型表 (p27 ) 表1-9 旧上海华界人口出生数 和死亡数(1929-1936 年) (p28 ) 表1-10 旧上海公共租界人口出生数统计(p29) 表1-11 工人家庭妇女生育量及百分数分布(p30 ) 表1-12 江苏城市与农村月工资比较(p33) 表1-13 华界儿童出生数和移民数(p34) 表1-14 20 世纪30 年代上海知识阶层收入抽 样调查表(p40) 表1-15 上海邮政系统职 工工资(p40 ) 表1-16 1930 年上海各业工人工资水平(p41 ) 表1-17 上海各中外工厂中童工比例(p44) 表1-18 上海六类工厂中12 岁以下男女童工数 目(p44)表 1-19 1930-1936 年上海华界人口职业构成表(p56) 表1-20 1935 年上海公共租界人口职业构成 (p57 ) 表 1-21 1928-1937 年上海市政府举办卫生运动(p63) 表 1-22 沪南闸北市校分科视察统计表 (p65) 表2-1 上海医药人员与设备(p96) 表2-2 上海市医院统计表(p97 ) 表2-3 各校缺点矫治及急救药品表(p100) 表2-4 上海特别市政府卫生局十六年度布种牛痘人数统计表(p105) 表2-5 1932-1933 年南京、上海、北平死亡 儿童统计比较(p106) 表2-6 各校学生缺点统计表(p107) 表2-7 缺点矫治统计表(p107) 表2-8 6 个家庭中子女收入的总数和百分数 (p109 ) 表2-9 三十年代城市中产家庭之子女教育养费(p115) 表2-10 1933 年4月《申报》刊登的儿童用品广告 (p118) 表2-11 《申报》广告中的奶粉品 牌(p123) 表2-12 230 家工人家庭月平均收入(p127) 表2-13 家庭生活费五大类之每月平均数及百分比(p128) 表2-14 家庭生活费分类之每月平均数及百分比(p128) 表3-1 教育局历年度附属幼稚园小学数比较表(p136) 表3-2 1935 年全市各级学校级别比较表(p137 ) 表3-3 初等学校立别统计表(p138) 表3-4 上海全市幼稚园概况统计表 (p138) 表3-5 上海市简易体育场设立情况(p139) 表3-6 上海特别市各区市立中小学校基运动场统计(p140) 表3-7 市立小学教员资格百分比(p140) 表3-8 1932年南京上海北平青岛四城市初等教育各项比较表 (p141) 表3-9 1929-1931年南京上海北平青岛小学幼稚园毕业儿童数 (p141) 表3-10 1932 年南京上海北平青岛四城市现受义务教育儿童数占学龄儿 童总数 百分比 (p142) 表3-11 1933-1935 年上海市社会教育机关概 况统计(p143) 表3-12 1934 年度上海市社会教育概况统计 表(p144) 表3-13 历届小学联合运动会(p149) 表3-14 上海历年度初等学校学生数比较表 (p150 ) 表3-15 上海主要儿童图书馆(p160 ) 表3-16 1910-1937 年上海主要玩具制造厂(p163 ) 表3-17 商务印书馆摄制的主要短片 (p170) 表3-18 上海流动放映队工作效果 (p170) 表3-19 1935 年联华公司三部儿童电影(p172) 表3-20 儿童幸福委员会附属事业(p178) 表4-1 孩子剧团成员一览表 (p197) 表4-2 市立小学毕业生就业分类表(p205) 表4-3 净业教养院培养流浪儿童就业情况(p206 ) 表4-4 上海公共租界兆丰虹口外滩三公园儿童游览人数统计表 (p214) 表4-5 《新生活公民训练法》 (p217 ) 图1-1 初到上海的妇女肩挑着孩子(p36) 图1-2 到上海去的 (p37 ) 图1-3 民国时期的上海报童 (p46) 图2-1 清末儿童在自行车旁的留影(p78) 图2-2 鲁迅和他的孩子(p82) 图2-3 弄堂里的孩子(p86) 图2-4 码头边的儿童(p87) 图2-6 铁罐中一点点食品都不能浪费掉(p92) 图2-7 水泥阴沟圈成了小 瘪三们的临时睡窝(p92 ) 图2-8 小瘪三拾马路上的香烟屁股,做卷烟卖给别人(p113 ) 图2-9 宏兴大药房以健康儿童来 宣传 保健品“鹧鸪菜 ” (p122 ) 图3-1 市立民众学校学生年龄分布(p143) 图3-2 市立职工补习学校学生年龄分布(p144) 图3-3 二重饥饿 (p151) 图3-4 瞻瞻的脚踏车(p166) 图3-5 图画游戏(p167) 图4-1 年龄较小的孩子剧团成员(p196) 图4-2 全体孩子剧团成员(p196 ) 导言 一, 选题 缘起 (一 ) 寻找 被遗忘的儿童 :走近研究 对象 近年来, 随 着城市史的兴起, 史学家将目光投向上海, 上海史成为一门 “显 学” , 史学家从经济 、政治、社会 、 文化等方 面来剖析上海 的社会 转型和现代化 发展 ,但往往 忽视了儿童在城市社会转型中的地位与存在 ;1927-1937 年间上海 城市 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已得到史学界的广泛认可, 这一时期上海社会诸方面都 存在 由传统向现代的过渡,这也反映在儿童日常生活中。 1 ,儿童的界定 不同历史时期 、 不同学科门类 对儿童的年龄划分有所不同。 作为生理上的自 然人, 儿童在医学上根据自然属性和生理特点被 划分为不同阶段。 中国古代中医 学通常把儿童称为“小儿” ,如隋代的巢元方就有“年六岁以上为小儿,十八岁 ? 以上为少年” 之说, 《寿世保元?儿科总论》之中对小儿年龄进行详细划分:6 ? 个月 至2岁为婴儿,3至6岁为孩儿,7-8岁为龆华,9岁为童子,10岁为稚子 。现 代中医儿科学将小儿年龄划为六个阶段:1 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四十周; 2 新生儿期 出生到第28 天;3婴儿期从28天到一周岁;4幼儿期 从1周 岁到3周岁;5幼童期从3周岁到7周岁;6 学龄期也称儿童期,7周岁到12 ? 周岁 。 当代儿童心理学认为:“儿童和成人不论在生理方面或心理方面都有所不 同, „„在儿童期中由于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将他和学校的教育, 儿童的心理不 断发展, 逐渐达到成熟的水平, 儿童发展成熟 时, 终于形成为能创造性地改造世 ? 界的社会成员。 ” 儿童心理学将 儿童 分为 “婴儿期出生后的第1年” 、 “先学 前期出生后的第2、3年 ”、“学前期3足岁至6 、7岁”、“学龄初期6 、7 岁 至12、13岁” 、 “少年期12、13岁 至15 、16 岁" 和 “青年早期15、16岁 至18、 ? ? 19 岁” 。儿童社 会学中,对儿童“通常理解是把0至14岁的人 称为儿童” 。 ? 巢元 方: 《诸 病源 候总 论》 , 转引 自丁 祖荫 : 《 儿童 心理 学》 , 山东 教育 出版社 1984 年 ,第 2 页。 ? [ 明] 龚廷 贤 : 《 寿世 保元 》第 八卷 ,上 海科 学技 术 出 版社 1959 年,第 532 页。 ? 江育 仁: 《中 医儿 科学》 ,人 民卫 生出 版社 1987 年 ,第 13-16 页。 ? 丁祖 荫: 《儿 童心 理学》 ,山 东教 育出 版社 1984 年 ,第 1 页。 ? 丁祖 荫: 《 儿童 心理 学》 ,山 东教 育出 版社 1984 年, 第 45-46 页。 ? 薛素 珍、 柳林 : 《 儿童 社会 学》 山东 人民 出版社 1985 年 ,第 1 页。1基于学术界对儿童的划分和定义, 《辞海》表达了一种共识, 归纳了儿童期 的三种划分方式:1,分三期,自出生至两岁或两岁半为乳儿期,三四岁至七八 岁为幼儿期,八九岁至十二三岁为童年期;2,分二期,六岁以前为幼稚期,六 ? 岁至十二岁为童年期;3,以六岁至十四岁相当于小学之时期为儿童期。 1989年11 月20日在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 第一 条规定“儿童系指18岁以下任何人 ,除非对其使用之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低于18 ? 岁 ” ,这和我国现行法律未成年人的概念一致,民国时期多数关于儿童的著述 ? 认为 “儿童就是未成年人” ,但对于未成年人的年龄段又有诸多不同意见,据 1930-1936年上海的人口调查 ,法租界、公共租界 以0-14岁为未成年人,14 岁以 上为成年人; 华界人口调查 中没有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划分, 把1-5岁划为幼童, ? 6-12岁划为学童,13-20岁划为学生 。 鉴于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1927-1937 年间 的上海儿童, 故本文沿用当时 上海人口调查中 儿童为0-14岁的划分, 以便于 进行课题研究的整齐划一, 文中儿童 泛 指0-14岁之未成年人 ; 又有, 儿童是不断 成长中的人,其年龄是向上发展运动的,0-14岁并非稳 固不变,1927-1937 年间 儿童的年龄增长可高达十余岁, 也是儿童由未成年到成年的转变期, 研究过程中 可能会涉及一些年龄稍长 , 大于14岁的 的青少年; 另外, 本研究不包括上海的外 国侨民中的儿童。 儿童期是个人在生理、 心理、 社会性等方面发 展迅速的时期, 成人对儿 童的 指引和定位对儿童的个体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无论是作为生物的 人, 还是作为社会的人, 儿童都需要成人的保护和引导。 作为生物的人, 儿童需 要物质支撑, 要借助成人的物质力量来维系个体生存; 作为社会的人, 儿童需要 在同成人的交往中获得精神食粮, 离开周围人和社会的 支持, 儿童心理难以健康 成长。 关爱儿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礼记? 礼运》以“人不独亲 其亲, 不独子 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 所养”来描述理想中的大同社会; 《孟子 ?梁 惠王上》 说若 “老吾老, 以及人之 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 则 “天下可运于 掌” ; 《桃花源记》 则勾勒出一个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的乌托邦世界 。儿童不仅仅属于家庭,更属于国家、 ? 舒新 城等 主编 : 《 辞海》 ,中 华书局 1981 年,第 302 页。 ? 冯林 主编 : 《 人权 读本》 ,经 济日 报出 版社 1989 年 ,第 322 页。 ? 民国 时期 对儿 童的 年龄 划分 不尽 相同 ,但 认可 儿童 是未 成年 人。 如张 少微: 《儿 童 社 会问 题》 ,文 通书 局 1942 年 ,第 1 页 ;艾 华: 《 儿童 心理 学纲 要》 (上 编) ,商 务印 书馆 1923 年,第 7 页; 邰爽 秋: 《儿 童心 理 学》 , 教育 编译馆 1935 年,第 8 页。 ? 邹依 仁: 《旧 上海 人口 变迁 的研 究》 , 上海 人民 出版 社 1989 年 ,第 126-127 页表 格。2社会和民族。 儿童是正在成长中的人, 尚未成年的特性决定了其生活于成人为之 建构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中, 也即是儿童无法自主决定其生存状况, 必须在成人的 庇佑下成长发展, 特定时期中成人对儿童有特定的期望, 而这又直接决定 了儿童 的 发展状况,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弱则国弱” , 一个社会中儿童的生活环境和 生存状况反映该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 1927-1937 年,上海社会由传统到现代转型的特性决定了这一时期上海对现 代人才的需求激增, 虽然传统的影响依然存在, 人们 力求以新式的、 现代的方式 教养儿童 , 使儿童朝向未来城市现代化建设者的方向发展 。 上海儿童 是 社会转型 背景下出生和成长的 , 在童年时期就切身体会到传统与现代的交锋和融汇, 以童 真的眼光评判传统与现代的孰优孰劣; 他们 生活在处 于社会转型期的 家庭中, 在 自身成长发展的同时还 要肩负起家庭的责任, 掌握 一定的生活技能以期成人后自 立; 他们是上海社会未来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 和建设者 , 在他们身上, 可以更 鲜活的看到社会的进步和未来上海社会发展的方向; 他们是属于民族的, 社会在 把他们定位为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同时, 也赋予他们一项更神圣的使命 ?? 壮大 民族的力量, 保卫祖国的发展。 基于这些因素 , 文中作为研究对象的上海儿童既 在 社会转型背景下成长, 承受和享有现代文明的物质及精神成果, 同时又无法 完 全 摆脱传统生活,还 被赋予种种责任和义务来维系上海现代化的前行。 2 , 儿童的日常生活 马克思说过, “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 他们自己也就怎样。 因此他们是 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 ?? 既和他们生产什么相一致, 又和他 们怎样 ? 生产相一致。 ” 20世纪20-30年代, 在诸多偶然和必然的因素的作用下, 历史选 择上海作为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先行者,对上海而言, 安克强认为: “1927年的胜 利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这个时代被认为是看到了现代化和强大的中国的建 ? 设。 ” , “四一二 ”政变后国民党建立政权,以此为契机进行 上海社会的现代改 造 。现代化的核心是城市化,1927-1937 年的上海城市在 政治、经 济、社会、文 化等 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急剧变革, 新型的权力运作、 经济模式 、 意识形态和 生活 方式 充溢于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市民的日常生活因上海城市化的突飞猛进而日 新月异, 儿童 作为家庭中的一员, 其 日常生活 也在发生着 改变, 传达着社会变迁 的因素。 “20-30年代的上海现代化进程发展的最快,社会生活的现代性体现的 ? 中共 中央 马克 思恩 格斯 列宁 斯大 林著 作编 译局 : 《 马克 思恩 格 斯选 集》第 1 卷, 北京 :人 民出 版社 1972 年,第 24-25 页。 ? [ 法] 安克强 : 《1927-1937 年的 上海 ?? 市政 权、 地方 性和 现代 化》 , 上海 古籍 出版社 2004 年, 第 124 页。3? 最为突出” ,那么当民国时期上海剧烈变革之时,儿童 的物质、精神乃至群体 生活 究竟是怎样的 呢?人们对儿童总体的看法和定位如何? 处在社会转折时期 的上海儿童的经验给 当今 同样正处于社会转折时期的现代中国儿童的启示又是 什么?带着 这些疑问, 文章一步步走向儿童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 并透过儿童成 长发展规律的探寻, 捕捉儿童日常生活传达的社会变革讯息, 以及这种社会变革 背后的历史动因。 本文以1927-1937年上海儿童的日常生活为研究 对象, 覆盖了 儿童生活的各 个方面 , 涉及 儿童参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全部活动, 包括劳动、 学习、 消费、 家 庭 活动、 人际交往、 闲暇等领域 的活动,在衣食住行 、 学习娱乐 中叙 述上海儿童 日常生活的历史 。 上海城市的各个角落, 生活着不同性别、 年龄, 不同阶级的儿 童, 享受着完全不同的人生际遇, 他们的人生轨 迹都受到上海城市现代化的影响, 成人对之 的期望, 也因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而发生了与传统社会不同的改变, 是把 儿童训育为忠孝义悌的顺民, 还是富于现代思想的城市人呢?这无疑成为上海社 会在教养儿童时面临的首要问题。 上海城市的发展需要现代人才, 社会转型要求 未来城市建设接班人具备现代素养, 这一切都促成社会培育儿童的方式、 思想等 都发生了一系列顺应时代潮流的变化; 不得不提及的是, 就上海 来说,1927-1937 年虽代表了抗日战争前中国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巅峰, 但从长时段看依然是其现代 化发展的“童年期” ,社会的不完善,社会保障的不完备,现代体系的不成 熟都造成上海城市建设 的不平衡, 传统和现代 的并存等 直接影响到不同儿童的人 生际遇, 当上海社会意识到儿童是未来城市建设接班人 和建设者 , 并以 此为培养 目标时, 童工、 雏妓等社会阴暗现象却也堂而 皇之的为世人接受, 大有愈演愈烈 之势, 这也是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运动的无奈, 是儿童在上海现代化发展初期 所付出的代价。 ? 从完整意义上讲,民 国史是中国历 史上距离现 实最近的一部断代史 。 考察 民国时期的社会生活, 可以给今天以诸多借鉴; “两千年看西安, 五百年看北京, ? 一百年看上海” ,理论上讲,民国时 期 上海儿 童的日常生活,对今 天的 城市 儿 童生活直接或间接地有着最强烈 的延续性, 也有进行 比较的可能性 。 因而, “从 下而上的看历史” , 在儿童日常生活中发现上海现代化的特征和源泉, “ 让史学 ? 忻平 : 《 从上 海发 现历 史??现 代化 进程 中的 上海 人及 其社 会 生活 (1927-1937 ) 》 , 上海 大学 出版社 2009 年, 前言第 2 页。 ? 张海 鹏, 龚云 : 《 中国 近代 史研 究》 , 福建 人民 出版 社 2005 年 ,第 440 页。 ? 熊月 之主 编: 《上 海通 史》 , 上海 人民 出版社 1999 年, 总序 。4? 向历来被忽视的人群 敞开大门、在小 人物群体 中探寻历史动因 ” ,在儿童的 日 常生活 中表现 上海的现代化 城市建设和找寻上海城市发展变迁的源泉。 (二 )发现上海儿 童的历史: 探讨研究意 义 1,1927-1937年儿童 日常生活研究是上海社会史和城市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最大限度地恢复这一时期上海儿童生存 生活状况的本来面貌。 历史研究的首要 任务是掌握丰富 可信的史料,尽可能的接近历史,还原历史 。1927-1937年上海 儿童 日常生活 状况目前给人的印象是零散的、 片段的、 不成体系的。 事实上, 儿 童的生存 、 生活 和上海社会生活的日常性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 从宏观看, 这包括 社会对儿童的总体规划和定位, 儿童生存 生活的社会环境, 政府、 社会、 家庭为 儿童成长发展所作的努力和不足之处, 儿童 日常生 活的特点和出现这些特点的社 会原因等等;从微观看,又有时人对儿童的看法 即儿童观 、儿童权益保护状况、 儿童教育状况、 儿童救助状况、 儿童卫生状况 等等, 这些都需要研究者把看似凌 乱的史料串联起来,分门别类,并加以整理概括,溯清1927-1937 年上海儿童 日 常 生存生活状况 的整体脉络。 力求根据掌握的材料 , 描述当时的上海儿童日常生 ? 活, “细致的重建, 再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相” , 从而发现上海现代化进程中 儿童的生活轨迹,并以此探讨现代化和儿童成长之关系, “ 透过往昔儿童生活场 景, 我们依稀能够发现一个历史时段儿童的生活方式、 区域特色、 时代特征以及 ? 演变痕迹 ” 。 在1927-1937 年上海儿童 日常生活 研究中, 让人们对 上海儿童 生活 有更多的了解, 恢复儿童生存 生活状况的全貌是研究者最首要的任务, 也是对此 进行研究的最突出的意义。 2,对上海儿童 日常 生活 状况的考 察,有利于 分析上海 由传统到现代的 社会 转 型与儿童生存发展的关系。 “没有无意义的 研究对象, 无论我们的研究对象是 多么平淡无奇,多么 缺乏宏大的‘政 治叙事’ ,如果我们有利用‘ 显微镜’解剖 对象的本领,有贴近底层的心态和毅力,我们就可以从那些表面看来‘无意义’ ? 的对象中, 发现历史和文化的有意义的内涵。 ” 在儿童日常生活中也能发现上海 社会转型的痕迹, 描述 上海儿童 日常生活 的历史, 也是对 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变迁 的描述 , 实际上, 通过深入细致地研究上海儿 童日常生活, 可以发现儿童生活和 ? 刘新 成: 《日 常生 活史 :一 个新 的研 究领 域》 , 《光 明日 报》2006 年 2 月 14 日。 ? 马敏 : 《21 世纪 中国 近现 代史 研究 的若 干趋 势》 , 《史 学月 刊》2004 年第 6 期。 ? 小田 : 《 江南 场景 :社 会史 的跨 学科 对话》 ,上 海人 民出 版社 2007 年, 第 314 页。 ? 王笛 : 《新 文化 史 、 微 观史 和大 众 文化 史??西 方有 关成 果及 其对 中国 史研 究的 影响》 , 《近 代史 研究 》 2009 年第 1 期。5社会转型之间存在互动,上海社会转型为儿童生活提供现代化的物质及精神设 施, 生活于现代化背景下的
/
本文档为【上海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27-1937)(可编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