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书信的消逝现象解析结题报告

书信的消逝现象解析结题报告

2018-12-09 9页 doc 70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9254

暂无简介

举报
书信的消逝现象解析结题报告书信的消逝现象解析结题报告 高一(5)班第3小组 指导老师:林光平 小组组长:蔡茜蒙 组员:余林丽,李茹茹,叶超豪,张望挺,薛海靖 课题背景: 在当今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手机,QQ,E-mail等电子产品随处可见,成为人们日常通讯中必不可少之需。而曾经风靡七八时年代的书信却缓慢渐淡出我们的生活,究竟是 什么原因使书信开始消逝了呢?是被方便快捷的信息技术的淘汰,还是二十一世纪新人类书 信意识的淡薄? 基于此类现象,我们小组对此进行了调查! 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自古,民间就以飞鸽传书,快马传递书信为主要的...
书信的消逝现象解析结题报告
书信的消逝现象解析结题 高一(5)班第3小组 指导老师:林光平 小组组长:蔡茜蒙 组员:余林丽,李茹茹,叶超豪,张望挺,薛海靖 课题背景: 在当今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手机,QQ,E-mail等电子产品随处可见,成为人们日常通讯中必不可少之需。而曾经风靡七八时年代的书信却缓慢渐淡出我们的生活,究竟是 什么原因使书信开始消逝了呢?是被方便快捷的信息技术的淘汰,还是二十一世纪新人类书 信意识的淡薄? 基于此类现象,我们小组对此进行了调查! 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自古,民间就以飞鸽传书,快马传递书信为主要的交流方式。而在科技发达的如今,书信却 逐渐被各种方便快捷的通讯工具所替代。这是社会的进步,却无可避免地埋没了书信。通过 这一研究,我们能对书信这一古老的物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针对当前书信逐渐从我们 身边消逝的现象进行剖析,找出其中的原因,寻求人们对于书信的认识与了解。关于为什么 写信,为什么不写信的探讨,并从中得出书信充当人们的一种何物而存在的更深层的意义。 研究: 第一步:上网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对调查内容进行大概了解,并确定初步计划构思 第二步:根据相关资料,问卷调查表 第三步:对中国邮政内的工作人员进行访问,了解六七时年代与现今的书信来往流通量。然 后对几位研究对象进行具体的访谈。 第四步:整理资料,得到调查数据。在小组内进行分析与讨论。 第五步:总结出结论。汇报研究成果。 小组分工: 调查表发放:余林丽、张望挺、薛海靖 调查对象访谈:李茹茹、余林丽 数据统计:叶超豪、蔡茜蒙 制作幻灯片:蔡茜蒙、李茹茹 问卷调查表: 1、你的年龄是:( ) A、12—35 B、35以上 2、你是否写过信( ) A、 是 B、否 3、若选择与一位友人联系,你会选用下列何种联系方式?( ) A、网络 B、书信 C、电话或手机 D、其他 4、若你不选择写信,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 A、书信的实效性不强 B、书信需购买邮票、信纸、信封等,步骤麻烦 C、无法及时与人沟通,浪费时间 D、没有写信沟通往来的对象 5、若你选择写信,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 A、写信是一种情感的深层交流 B、书信具有珍藏和纪念性 C、无聊,作为消遣,打发时间 D、其他 6、请将下列字符与相应的书信用语对应 A B C D 小明 2007年5月10日 E F G H 注: 表示两格 某某( ) 此致( ) 你好( ) 敬礼( ) 调查结果: 我小组打印了60张问卷调查表,为了提高问卷回收率和质量,我们决定走上街道对过往路 人进行调查和分发。为了了解各年龄阶层对于书信的看法,经过商讨,我小组将调查对象分 为两年龄阶层,即12—35岁和35岁以上的人群。首先我们先粗略了解下了人们对于写信格 式的了解程度,其结果令人吃惊。在60份调查问卷中,12—35岁 人群写信格式的正确率竟然只有0.0667%,而3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正确率比青少年略高 但也仅仅只有0.1667%,可见人们对于书信的认识如此不足和狭隘。 接着我们又针对书信的优缺点和人们对其的需要进行了统计。在问卷调查表中‘若选择与一 位友人联系,你会选用下列何种联系方式?’选择手机和电话的人几乎占的比重为百分之百。 而关于人们写信与否的原因,图中数据表明,12-35岁人群选择不写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书 信需购买邮票等,步骤麻烦。而35岁以上的人群则比较偏重于书信与人沟通的不及时。 再来看选择写信原因,大多人都认为写信是一种情感的深层交流,特别是35岁以上的中老 年人对此原因更持赞同的态度。 接着,我们小组人员专程赶到了老年山庄,对几位老人进行了访谈,以下是经整理和筛选的 访谈记录: (访谈成员:李茹茹,以下简称R 老奶奶,以下简称N,老爷爷简称Y) R:您好!请问能打扰下吗? N、Y:好。 R:是这样的,我们正在进行一个有关于书信的消失现象解析的研究。能问你们几个问题吗? N、Y点头。 R:在你们年轻时,书信的来往很频繁吗?你们是否写曾写过信? N:我们年轻时啊,当时大家几乎都用信来沟通和往来。有什么事情都写在纸上,就是不怎 么方便唉!当然写过。 R: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人选择了网络和电话等现代电子产品来代替书信,您对 此现象有什么看法呢? Y:我们老人也不会说话,但这也应该算是社会的进步吧,哈哈!毕竟旧的东西总有人代替 吧!就是觉得有点怀念,好久没收到孩子们的信了,现在最多也就打个电话,但没说几句就 匆匆挂了。 R:你们认为书信有什么优点呢? Y:应该是有隐私性吧。现在打电话,旁边的人都能听到。还有就是具有珍藏和纪念性,我 儿子给我的信我到现在还留着呢! N:应该是一种感情的交流吧!有些说不出口的话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而且看着对方的字 迹仿佛就是与对方面对面交流一样。 R:你认为我们的研究有什么意义? Y:应该是呼吁当代的人们关注书信的消逝吧,现在的电子产品虽然快捷方便,但冰冷冷的 系统与文字相比还是缺少了点人情的温暖。 R:恩,谢谢你们配合。爷爷奶奶再见! N、Y:不客气,再见! 我们的结论和总结: 经过以上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得出书信消失现象根本原因是现代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的屡 现造成了书信的淘汰和遗忘。但主要原因是人们对于书信的不了解和书信知识的缺乏。在调 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可能是由于年代的不同,中老年人对于书信的认识广于现在青少年。这 也是当代青少年书信意识淡薄的表现。而书信相对于QQ、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人们更 注重的是其深层的感情含义和珍藏纪念性。正如我们在访谈中的老爷爷所提到的,随着社会 节奏的加快,更多人注重的是效率而忽视了情感上。而作为一种人们心灵的依托的书信正在 逐渐消失,也表明了现代人们心灵上的麻木。 有人说,信是一次感情上的流亡。为何不放下会有辐射的手机,离开那荧光闪烁的屏幕。拿 起笔,给你最爱的信任和朋友,怀着最温柔的心情给他/她写一封信呢?这是心与心零距离 的时刻。 李茹茹:通过研究《书信消逝现象解析》这个课题,让我第一次走进了社会,感受到了好多 热心人的温暖。虽然,邮电局的工作人员委婉地拒绝了我们的访问,使我失落至极,但老人 院的调查却令我十分开心,他们的热情和淳朴令我们十分感动。快结束课题了,虽然很不愿 意,因为它承载了我们好多人的第一次:第一次去人群中进行调查,第一次与这么多老人进 行交谈等。是一份值得珍藏的回忆。 薛海靖:在经过着一个多学期的研究性学习,其中的经历令我有了深刻的感触。在研究性学 习中,我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更是一个集体去完成任务的学习,让我们学习如何 融入集体中。在研究如何设计问卷调查表时,我们可以各抒己见,将自己的想法与组员们相 互交流沟通。在发放问卷调查表时,能提高我们的社交能力,也让我们对社会有所了解。在 完成问卷调查问卷后,接下来的任务是分配完成的,这又增强了我们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这一切都表明研究性学习一门值得我们学习的课程~! 张望挺:关于学校展开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虽然刚开始觉得很麻烦,可是在研究的过程中 也慢慢感受到了其中的快乐。和伙伴及导师们的合作交流让我受益非浅! 蔡茜蒙: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个陌生的课题,作为组长我或多或少的有一定的压力,先是确 立课题,我们讨论了很久。然后是研究计划的实施,因为每个组员的能力和个性都不同,也 让我在分配任务上犹豫了很久。在发放问卷调查表时,因为是实地发放,在过程中也遇到了 一些令人尴尬不已的事情,比如被人拒绝或者是被当作是发广告单而扭头就走的情况等等。 而在对邮局工作人员进行访谈时,由于一些原因而未能成功,有点遗憾。我也逐渐明白了一 个道理;“实践永远比想法和计划来得困难多”。因为可能会出现许多意料之外的突发事情。 在研究过程中,我的组员们提供了我很大的帮助,可能这次的结论不是非常圆满,但相信下 次我们一定能做得更好~! 相关文章:《感怀书信时代的消逝》 〈消逝的书信》 l
/
本文档为【书信的消逝现象解析结题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