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 经典生成与阐释范式的流变——以清代对杨万里诗歌的接受为中心

2017-12-08 19页 doc 44KB 74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7433

暂无简介

举报
(doc) 经典生成与阐释范式的流变——以清代对杨万里诗歌的接受为中心(doc) 经典生成与阐释范式的流变——以清代对杨万里诗歌的接受为中心 经典生成与阐释范式的流变——以清代对 杨万里诗歌的接受为中心 江汉大学(人文科学版) JournalofJiangh8,11University(HumanitiesScienceEdition) V01.3ONO.2 Apr,2011 经典生成与阐释范式的流变 —— 以清代对杨万里诗歌的接受为中心 熊海英 (江汉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武汉430056) 摘要:伴随着宋诗逐步确立为与唐诗并列的诗歌经典范型的过程,宋代诗人杨万里方得以进入...
(doc) 经典生成与阐释范式的流变——以清代对杨万里诗歌的接受为中心
(doc) 经典生成与阐释范式的流变——以清代对杨万里诗歌的接受为中心 经典生成与阐释范式的流变——以清代对 杨万里诗歌的接受为中心 江汉大学(人文科学版) JournalofJiangh8,11University(HumanitiesScienceEdition) V01.3ONO.2 Apr,2011 经典生成与阐释范式的流变 —— 以清代对杨万里诗歌的接受为中心 熊海英 (江汉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武汉430056) 摘要:伴随着宋诗逐步确立为与唐诗并列的诗歌经典范型的过程,宋代诗人杨万里方得以进入清人的批评 视野.随着清朝不同时期诗歌观念与阐释范式的流变,持不同立场的批评者或给”诚斋体”诗贴上宋诗糟粕的标 签,或推重其为性灵诗,白话诗的经典.正是在以唐音宋调为标准范式的古典诗歌审美标准凝定以后,”诚斋体”的 特质及其创变性得以凸显. 关键词:杨万里;宋诗;”诚斋体”;接受 中国分类号:I222.7文献标识码iA文章编 号:1006-6152(2011)02-0052-05 在唐代诗歌的巨大成就和北宋江西诗体确立 了正宗地位之后,南宋诗人中只有杨万里的诗歌能 自成一体,?呈现出一种新鲜的诗美.在诗歌发展 史上,批评者们对杨万里的”诚斋体”诗从交相赞誉 到百般指责,或奉为”斯文宗主”,或斥为”诗中魔 障”,褒贬反差极大.不同时代的诗歌批评者各具 期待视野,各有阐释立场,这与诗歌观念,审美标准 的随时嬗替和诗统的更新重建息息相关.清代是几 千年传统文化与古典文学的整合与总结时期,由于 与”唐音”“宋调”两种古典诗歌审美范式的凝定,古 典诗歌批评标准和批评体系建立及变化的过程相始 终,清代”诚斋体”的接受史必然对这一过程有所反 映;从清人诗歌批评话语的流变中,我们可更深入地 认识”诚斋体”的独特诗美,并得出客观评价. 一 ,对”诚斋体??的阐释 反映清代诗歌观念的变化 南宋末的严羽首次区分唐诗与宋诗,《沧浪诗 话?诗辨》云:”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至东坡, 山谷,始出已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近代诸 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 学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郇元,明时 代诗人的创作以复盛唐之古为主流,岂只是杨万里, 事实上全部宋代诗人都遭冷落.直到明末,以公安 派为前导,经钱谦益大力提倡,宋诗才逐渐受到注 意.易代之后,康熙年问吴之振诸人编纂的《宋诗 钞》行世,宋诗乃随之流行,而正如纳兰性德《原诗》 所云:”世道江河,动成积习,风雅之道,而有高髻广 额之忧.十年前之诗人,皆唐之诗人也,必嗤点夫 宋,近年来之诗人,皆宋之诗人也,必嗤点夫唐.万 户同声,千车一辙.”2诗人们分门别户,宗唐祧宋 的争论伴随了整个清诗史的发展历程,古典诗歌的 批评标准和批评体系遂在争论中逐渐确立凝定. 相较于杨万里在南宋中期诗坛盟主的地位和诗 歌受到的推崇,清代诗坛对杨万里诗歌的态度毋宁 说是冷淡.宗宋诗者在北宋苏轼之外,尤其喜爱陆 游和范成大.康熙二十七年孙鲒编《皇清诗选》,自 撰”刻略”云:”数年以来,又家眉山而户剑南矣.在 彼天真烂漫,畦径都绝,此诚诗家上乘.倘不衫不 履,面目颓唐,或大袖方袍,迂腐可厌,辄欲夺宋人之 席,几何不见绝于七子耶?”L3乾隆问青浦人诸联亦 云:”自康熙子,丑以降,尽好范,陆诗,家置一编,舍 其醇,学其疵,格律议论,性情风韵,悉置不讲,唯以 平易率直互相标榜.”l4这种优劣去取的态度和标 准一直延续到晚清,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清初诗坛一度喜言宋诗,连声誉最隆的大诗人王 士稹亦”中岁越三唐而事两宋”.然末流所趋,创作上 开始出现弊端:”清利流为空疏,新灵寝以诘屈”, 收稿日期:2010一o9—06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南宋诗歌新变——以?诚斋 体?为中心”[2009B446] 作者简介:熊海英(1972一),女,湖北武汉人,江汉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 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古典文学研究. ? 52? . 期 2月 第4 年 卷 如加 第 2011年第2期熊海英:经典生成与阐释范式的流变 到康熙二十年(1681)前后,诗坛对宋诗的批评声浪达 到顶峰,杨万里并非其时学宋诗者首选的典型,影响 力且远远不及陆游,范成大,却受到最严厉的贬斥,学 杨万里即被视为学宋而取法乎下,其弊之极.如姜宸 英《史蕉饮芜城诗集序》云:”今世称诗家,上者规模 韩,苏,次则搏捂杨,陆.高才扬厉,固无所不可,及拙 者为之,弊端百出,险词单韵,动即千言,街坊谰语,尽 充比兴,不知作者有源流派别,徒相与为聒噪而 已.”朱彝尊《叶李二使君合刻诗序》云:”今之言 诗者,每厌弃唐音,转入宋人之流派,高者师法苏,黄, 下乃效及杨廷秀之体,叫嚣以为奇,鄙俚以为正,譬之 于乐,其变而不成方者欤.”|6J6田雯论诗兼重唐,宋, 亦云”今之谈风雅者,率分唐,宋而二之,不知唐之杜, 韩,海内俎豆之矣,宋梅,欧,王,苏,黄,陆诸家,亦无 不登少陵之堂,入昌黎之室.惟其生于宋也,南辕以 后,竟趋道学,遂以村究语入四声,去风人之旨实远; 况程,邵以下,诚斋一出,腐俗已甚,而学者一概訾窳 抵牾之,其殆啜狂泉而病瞬呓也耶.”【6叶燮则断言: “宋人富于诗者,莫过于杨万里,周必大,此两人所作, 几无一首一句可采.”_6这一现象颇有意味,如何解 释呢?可以说,经过艺术形式与现内容的不断积 累,中国古典诗歌在体裁,格律和审美标准等方面逐 渐形成范式并在盛唐时期定型,此后的诗歌只是通过 增人不同的艺术个性对原有的观念与秩序进行微调. 清初诗坛的一部分诗人尊唐诗为唯一经典,视北宋诗 已失其轨,南宋诗更是每况愈下;另一些诗人虽兼取 唐宋,接受宋诗成为诗歌传统中,唐诗之外的另一种 诗歌经典范式,但他们认为苏,黄,范,陆等宋人之诗 仍与唐代杜,韩之诗存有一脉渊源;而”诚斋体”找不 到唐音宋调范畴之内的正体渊源,故被视为变调而遭 否定. 乾嘉诗坛对作为个体的诚斋诗投以更多关注,不 但艺术评鉴能够具体深入,视角也较为全面.尤其值 得重视的是,在对诚斋体的接受阐释中既蕴藏着此期 不同派别的诗歌理念,又体现出复古与创新的不同创 作蕲向的碰撞,它们共同构成诚斋诗接受的思想背 景.以儒家诗教为本,倡言格调的沈德潜谓杨万里诗 “积至二万余”,”然排沙简金,几于无金可简”;[6172主 张肌理说,以学问为诗的翁方纲也极不喜诚斋诗,讥 讽日”诚斋之参透半山,殊似隔壁听耳,又不知所谓唐 人一关在何处也”,直斥之为”诗家魔障”.I6j8他们坚 守儒雅复古阵地,延续清初诗坛的判断,对诚斋体彻 底否定.稍晚出的袁枚则独具只眼,极称杨万里的天 才和赤子之心.《随园诗话》载:”汪大绅道余诗似杨 诚斋.范瘦生大不服,来告余.余惊日:?诚斋一代作 手,谈何容易!后人嫌太雕刻,往往轻之.不知其天 才清妙,绝类太白,暇瑜不掩,正是此公真处.”6J 在当时的诗坛背景下,袁枚大力称许诚斋之诗,不仅 因为他自己的诗选材琐细平凡,意象新巧灵动,情调 轻松风趣,善用白描手法等特点与诚斋诗风格相近, 而且有引诚斋以为助,以性灵说与格调,肌理诸说抗 衡之意.袁枚自言深爱杨万里所言:”从来天分低拙 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 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显系借此 批评沈德潜;称赞杨万里的诗”皆由天性使然,非关学 问”,_6.契合其性灵说”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 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的观点,_7又与翁方纲,厉 鹗等的诗歌创作取向针锋相对.事实上袁枚对当日 优劣唐宋,或拟唐拟宋的各派诗人皆予以批评和讽 刺,云:”抱韩,杜以凌人而粗脚笨手者,谓之权门托 足;仿王,孟以矜高而半吞半吐者,谓之贫贱骄人;开 口言盛唐及好用古人韵者,谓之木偶演戏;故意走宋 人冷径者,谓之乞儿搬家;好叠韵次韵刺刺不休者,谓 之村婆絮谈;一字一句自注来历者谓之古董开店.”l 在《答沈大宗伯论诗书》中,他提出”诗有工拙,而无 古今”的观点,指出”唐人学汉,魏变汉,魏,宋学唐变 唐,其变也,非有心于变也,乃不得不变也……然学唐 诗者莫善于宋,元,莫不善于明七子,何也?当变而 变,其相传者心也;当变而不变,其拘守者迹也”.袁 枚主张诗写性灵,其中便寓有重视自得和新变的蕲 向,因为性灵系个人独有,而人人不同.在《答施兰坨 论诗书》中他说”诗者各人之性情耳,与唐,宋无与也. 若拘拘焉持唐,宋以相敌,是子之胸中有已亡之国号, 而无自得之性情,于诗之本旨已失矣”,【8以此其论诗 能突破尊唐仿宋的限制,旗帜鲜明地将诚斋体推为性 灵诗之经典. 与袁枚同时而齐名的蒋士铨,赵翼,论诗与袁枚 相近,亦不拘于唐宋,重视性情,强调独创.在诗坛 这样一种重视创新的气氛之下,郭唐选辑了《诚斋 诗集》,由袁枚弟子徐山民刊刻,宋代苏杨范陆并称 而杨万里独无诗集行世的局面才被打破.郭唐诗 云:”范陆尤萧张一军,天然风骨更超群.先生肯做 随人计?后世知谁定我文.身后虚名元尔尔,灯前 落叶尚纷纷.急须掩卷开帘坐,独月行天无片 云”,J8赞美诚斋诗不随人作计,迥然出群.此前 已有姚蟪在《宋诗略》中指出”诚斋脱落皮毛,自出 ? 53? 江汉大学总第3O卷 机杼”的特点;之后则有潘定桂以诗句”精灵别辟一 山川”,”绝无依傍寄人篱”称赞杨万里诗歌创作独 辟蹊径的特质.l6J9随着诚斋诗集的刊印和流播,其 诗在文本技巧层面也得到更深细的评鉴,如赵翼注 意到杨万里诗善用叠字,钱大昕指出诚斋诗喜用新 鲜意象,李调元称其句法之妙,光聪谐言及诚斋诗的 字面出处和取材特点,李树滋善其以方言俗语人诗, 等等,论者言诗虽各有主张,但就事论事皆能客观持 平.包括清代后期的李慈铭,延君寿等对诚斋绝句, 歌行的欣赏亦如此.总之,恰如钱钟书所言:”清中 叶以后,于诚斋渐多灼见真知.”[91122 神韵,格调,肌理,性灵诸说各领风骚数十年,道 光以后日见其弊,晚清于是出现”同光体”,力主宋 诗以矫正诗坛的肤廓诗风.”同光体”的主要理论 在派中关键人物陈衍的《石遗室诗话》和《近代诗 钞》中表述最详.陈衍说:”余谓诗莫盛于三元:上 元开元;中元元和;下元元{右也.……今人强分唐 诗,宋诗,宋人皆推本唐人诗法,力破馀地耳.庐陵, 宛陵,东坡,临川,山谷,后山,放翁,诚斋,岑,高,李, 杜,韩,孟,刘,白之变化也.简斋,止斋,沧浪,四灵, 王,孟,韦,柳,贾岛,姚合之变化也.故开元,元和 者,世所分唐,宋人之枢干也.若墨守旧说,唐以后 之书不读,有日蹙国百里而已.”L】oJ卷一又说:”余谓 唐诗至杜,韩而下,现诸变相,苏,王,黄,陈,杨,陆诸 家,沿其波而参互错综,变本加厉耳.”l10]卷十四他认 为宋代杰出诗人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以及陈与义, 杨万里,陆游诸家皆是本于唐人,加以新变,从而找 到自己的出路的.”三元”之说仍是为确立宋诗与 唐诗并列为诗歌典型范式的地位而张目,不过不同 于一般人大多重北宋,轻南宋,高放翁而下诚斋,陈 衍不仅将南宋诗纳入宋诗体系,还特别欣赏杨万里 并且有所取法,他说:”宋诗人工于七言绝句而能不 袭用唐人旧调者,以放翁,诚斋,后村为最:大抵浅意 深一层说,直意曲一层说,正意反一层,侧一层 说.”[】0]料六又云:”宋诗中如杨诚斋非仅力透纸背 也.言时折其衣襟,既向里折,又反而向表折.他人 诗,只一折,不过一曲折而已;诚斋则至少两曲折. 他人一折向左,再折又向左;诚斋则一折向左,再折 向左,三折总而向右矣.”_l在《宋诗精华录》中,陈 衍着意指出《和仲良春晚即事五首》,《都下无忧馆 小楼春尽旅怀二首》,《夏夜追凉》等诗”语未了便 转”的特点.可见陈衍对诚斋体诗新奇的思致和巧 妙的句法特别会心.另一位”同光体”诗人陈曾寿 . 54. 《书诚斋集》诗云”惯以纤新娱俗眼,还将狡狯出偏 师.把奇却有惊人技,百战曾无寸铁持”,_1J卷九肯 定诚斋体虽然格调近俗,其纤新灵动的别样美感却 足以弥补.同光体诗人对杨万里诗歌的看法,当与 清晚白话俗文学发展的迅猛势头有关.在白话俗文 学流行的背景下,作为雅文学代表文体的诗歌和人 们的诗歌观念必然受到影响,有所调整,陈曾寿对诚 斋体的评论表明他可以放弃诗歌应格调高雅的坚 持.而陈衍也许是感受到文学风会的转变,才提出 “作白话诗当学诚斋,看其种种不直致法子”,?3J卷 希望在语言变革的趋势之下,诗歌的趣致仍能通过 章法,句法的安排得以保留. 概括地看杨万里诗在清代的接受,首先是伴随 着宋诗逐步确立为与唐诗并列的诗歌典范的过程, 宋代诗人杨万里得以进入批评视野.随着不同时期 诗歌观念与阐释范式的流变,在持不同立场的批评 者眼里,”诚斋体”或被贴上宋诗之糟粕的标签,或 被推重为性灵诗,白话诗的经典. 二,古典诗歌审美体系确立 与”诚斋体”特质的凸显 贡布里希曾说:”准则是知识生命的一个事实. 人们不可能从零开始,必定要承袭某种整体观念,这 种观念必定为人们提供一个出发点,即使人们会对 它的真实性进行争论.准则中可能包含某些内在矛 盾,我们可能对它持怀疑态度或者以强烈的保留态 度接受它,不过它仍是我们文化包袱的一部 分.”[】因此我们可以理解”诚斋体”在诗歌史上 声名地位的评定及其变化,理解一些批评的含混态 度和蕴含于批评中的矛盾,因为批评者可能受限于 时代,受限于既有的诗歌观念,或者是自身认识的 矛盾. 在南宋当时,”诚斋体”一出现就令涌动着新变 潮流的诗坛产生一种对于反叛的好奇和肯定.彼时 诗歌审美还未凝成定式,轶出读者”期待视野”的 “诚斋体”因为它带来的新鲜阅读体验为人们普遍 接受.而经历元,明两代到清朝,学诗者虽然存在优 劣唐宋的不同蕲向,但唐音和宋调作为两种主要的 审美范式,共同构成古典诗歌正统的局面已然形成, 从清诗史中不难看出清代诗人迅速埋没于传统之中 的学习型,接受型的创作姿态.清人对诚斋体诗的 评价与南宋相比落差很大,而其中并无社会观念意 识形态变化的因素,纯粹缘于清人对于诗歌的期待 2011年第2期熊海英:经典生成与阐释范式的流变 视野与南宋不同. 归纳清人对诚斋诗的批评,贬斥意见主要反映 在语言和格调立意方面,即使是态度最为持平者,也 不否认诚斋诗的”俗”.虽然也有读者从诚斋诗的 “俗”中体会到一种新人耳目的异质之美,但对于更 多读者来说,这种体验是他们并不期待的.杨万里 在诗中大量运用白话口语,俚俗中略带尖新,浅近而 透出诙谐,”诚斋体”的与众不同首先通过语言的变 化突出展现出来,而清人对此拒绝接受.蒋鸿翮很 惋惜诚斋的新颖思致竟以俗俚的语言表达,感叹 “其自具八茧吴绵,不受制天丝机锦,乃从村庄儿 女,搀入布经麻纬”,”良可惜也”.l6《唐宋诗醇》 则直斥”宋人如杨廷秀辈”,作诗模仿自居易的浅切 流转,然”徒成油腔滑调耳”.16[73翁方纲看出”诚斋 之诗,巧处即其俚处”,但无法欣赏,以学问为诗的 他强调”打诨最要精雅”,认为即使是以诗歌开 玩笑,语言也应当显出文人雅趣.李慈铭的审美取 向也一样,故直斥诚斋诗”粗梗油滑,满纸村 „,[6198 0 针对”诚斋体”诗格调立意之俗的批评更加激 烈.这一方面因为诚斋诗往往顺笔扫下,未能精思 炼意,如《戏笔》:”哦诗只道更无,物物秋来总是 诗.着意染须玄尚白,梳头得虱素成缁.”作者把染 须,梳头的常俗生活随手写入诗中,又并不含能使主 题有所升华的寓意,以唐音之含蓄蕴藉,意余言外或 是宋调之立意精深,布置谨严来衡量,这样的诗歌的 确粗率无味,故纪昀批评”诚斋作诗多患粗率”[6141; 李慈铭指”《退休集》尤晚年之作,老笔颓唐,其甚卑 俗者,几可喷饭”.J9诚斋诗格调卑俗的印象还源 自它的诙谐风趣.风趣虽是”诚斋体”独具之特色, 但风趣幽默与油滑轻浮却又有着天然的关联,容易 令人觉得轻浮不庄重.故王昶批评查慎行”学诚斋 圆熟清切,于应世谐俗为宜,苦无端人正士高冠正笏 气象”;翁方纲则将诚斋的这类诗歌斥为”嬉肆 之作”,认为是”以轻儇佻巧之音,作剑拔弩张之态, 阅至十首以外,辄令人厌不欲观”. 在疵病诚斋体”俗”的同时,批评者们还是肯定 了杨万里的少数作品.如将诚斋诗归为粗豪一路的 贺裳特意拈出其《送丘宗卿帅蜀》七律中”酒挥勃律 天西梳,鼓卧蓬婆雪外城.二月海棠倾国色,五更杜 宇说乡情”两联,认为上一联造境巨丽,下一联炼字 造句精炼有风致.L6J6吴乔称赏《梧桐夜雨》中”千里 暮云山已黑,一灯孤馆醉初醒”一联是”三唐”风 味.l6I6.又如《除夕》诗”春回雨点溪声里,人醉梅花 竹影中”被李少白评为”佳景佳句,不愧雅人”.6 李慈铭摘录了不少诚斋佳句:”其五言如?……竹能 知雨至,窗不隔江清;远山冲岸出,钓艇背人行;烟昏 山易远,岸阔树难高;山烟春自起,野烧暮方明?;皆 上可几大历十子,下可揖永嘉四灵…….七绝间有 清隽之作,……如《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云:?梅子 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 看儿童捉柳花;松荫一架半弓苔,偶欲观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亦是寻常闲适 语,不出江湖侧调…….《退休集》……惟《至后人 城道中杂兴》云:?大熟仍教得大晴,今年又是一升 平.升平不在箫韶里,只在村村打稻声.??畦蔬甘 似卧沙羊,正为新经几夜霜.芦菔过拳菘过膝,北风 一 路菜羹香?,两绝句最佳,非以前诸集所及.”. 这些诗歌语言清淡,意境优美,风格不出中晚唐家 数.延君寿欣赏的诚斋诗句有”《明发陈公径过摩 舍那滩石峰下》第一首句云:?遥松烟味消,近竹露 尤滴.石峰矜孤锐,喜以江自隔.清潭涵曦紫,碧岫 过云白.回瞻宿处堤,路转不可觅.?云云.第二首 云:?昨宵望石峰,相去无一尺.今日行终朝,只绕 石峰侧.石峰何曾远,江路自不直?云云. …… “_6删原因是”皆无忝于古作者”. 经历宋,元,明三代到清朝,唐音,宋调作为古典 诗歌的典型范式终于凝定,古典诗歌的批评标准与 体系也已建立,清人对古典诗歌的一套语词系统已 经建立起相应的”期待视野”,形成了基本的阐释范 式,他们惯于欣赏诗歌语言的精雅工致,格调立意的 庄重高雅,这种美感不超出盛唐诗到北宋诗的范畴, 符合批评者的这种审美期待的创作得到认可,而不 符合审美标准的自然会受到贬抑,这一点以纪昀对 杨万里两首诗歌的批评对比便很清楚.《霰》诗云: “雪花遣汝作前锋,势颇张皇欲暗空.筛瓦巧寻疏 处漏,跳阶误到暖边融.寒声带雨山难白,冷气侵人 火失红.方讶一冬暄软甚,今宵敢叹卧如弓.”纪评 日:”起二句粗.三四巧密,然格不高.五句笨,六 句凑.”《怀古堂前小梅渐开》云:”梅边春意未全回, 淡月微风暗里催.近水数株殊小在,一梢双朵忽齐 开.生愁落去轻轻折,不怕清寒得得来.肠断故园 千树雪,大江西去乱云堆.”则评日”浑成圆足,格意 俱高”.【6杨万里这两首诗均写自然景物,风貌 各异而评价悬殊.前一首诗写”霰”,是几乎无人着 笔的新鲜诗材,诗人用浅语白描霰的动态,意脉显豁 ? 5S. 江汉大学总第3O卷 流畅,并无深情厚味,是典型的”诚斋体”,纪昀的评 语也是对”诚斋体”的典型批评:粗率,格卑而思致 新巧.后一首写梅花这一深具人文意涵的意象,梅 与水,月,雪,云共同构成清幽意境,情韵优雅,对仗 工整,节奏舒缓,完全符合读者对诗歌传统美感的期 待,因此得到纪昀好评. “诚斋体”语言爽利,立意新巧,风趣幽默,本有 它独特的风味,然而放在已经凝定的古典诗歌的审 美体系内来看,白话本嫌粗鄙,轻快易成油滑,立意 新巧不免格调不高,这粗,滑,俗,恰是诗歌审美标准 的高雅,庄重,精致的对立面.尤其是诚斋在诗 歌的取材,表达方式或是构建意境等方面似乎有意 轶出正轨,贯通雅俗,这更令清代的一些批评者对他 的”敢作敢为”,”似乎无不如意”产生反感.[6185《四 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细大不捐”,”雅俗并陈”还 算平允,田雯,翁方纲就直斥其诗为”伪体”l6J6, 实际上他们的评断也不错,”诚斋体”的确不是纯正 意义的古典诗歌,后来有批评家如胡适,胡云翼等径 称之为”白话诗”了. 从诚斋诗的接受史来看,”诚斋体”的乐易,动 感,新巧等具体的审美特征都不同程度地为清人的 诗歌批评体系容纳,扦格不容的有两点,一是语言, 二是审美范畴,这两点正是诚斋诗歌创变的本质. 从诗歌语言来看,白话是在宋元时代开始呈现出爆 炸式发展的态势,南宋诗人身处这样的潮流之中,是 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诗歌语言通俗化倾向的,故在南 宋当时无人批评”诚斋体”语言鄙俗,效仿诚斋体的 诗人首先即效仿其诗语的白俗.到了清代,随着诗 歌典范的确立,过于俚俗的表达方式就必须滤除了. 而从大的文学环境来说,宋代通俗文学还处于萌芽 状态,而元,明,清代戏剧和小说等通俗文艺样式迅 速发展,雅,俗文学分疆立界,诗歌作为雅文学的代 表,雅言特征愈加强化,语言就不可能向俗文学使用 的白话的方向发展.从审美范畴来看,作为古典诗 歌典型范式的唐音,宋调分别以言情,说理为本,分 庭抗礼,杨万里却以”趣”作为诗歌的审美核心,因 此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风貌.”趣”融通雅俗,既包括 与情,理范畴有所交集的情趣和理趣,也包括谐俗风 趣.在已经形成的古典诗歌的审美批评体系中,人 们不会把”趣味”看得高过”气格”或是”情韵”,因 为这诗之”格”,”韵”中暗寓了士大夫文人对自我品 格,品位的评价及期许,也不会认为诙谐之美可以与 和谐优美或崇高雄壮相提并论.况且从接受者的角 ? 56? 度来看,喜乐本不如悲哀能感动人心.在这样的认 知背景,价值标准下,以”趣”为宗的诗歌是无法占 据主流的.况且文学创作如果真的放弃深刻的思 考,真诚的抒情,一意表现生活与自然中的各种意 趣,专门满足审美需要,也的确太狭隘了.而从诗歌 发展的外部条件来看,随着历史和社会的进程,曲 子,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样式逐渐兴盛,”诚斋体” 诗那新鲜独特的美感在其他文学体裁中已经有了更 出色的表现,例如继宋诗之后出现的元曲,它以 “趣”为核心范畴,以天然,尖新,谐俗等特质为美, 比尚且是文人诗歌的”诚斋体”走得更远,更勿论明 清小说和戏曲了. 因为体系已经凝定,标准已经确立,清人对诚斋 体的接受批评反而显得不如宋人通达;也是因为这 一 点,清人能看清”诚斋体”对古典诗美规范的破坏 和颠覆,却不能认识杨万里诗歌创变的精神实质,故 未能从”诚斋体”的破坏和颠覆中去领悟它对于诗 歌的将来的启示. 注释: ?参见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一节.严羽提出:以人而 论,宋代在东坡,山谷,后山,荆公,邵康节,陈简斋之后, 南宋只有杨万里”尽弃诸家之体而别出机杼”,形成”诚 斋体”. 参考文献: [1]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纳兰性德.通志堂集:卷十四[M].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线装影印本),1979. [3]孙铉.皇清诗选[M].康熙凤啸轩刊本. [4]诸联.明斋小识:卷八[M].同治吴越亦西斋刻本. [5]王士祯.渔洋诗话[M].扫叶山房石印本,民国元年. [6]湛之.杨万里范成大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 1964. [7]袁枚.随园诗话:卷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8]袁枚.小仓山房文集:卷十七[M].台北:文海出版社, 1981. [9]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0]陈衍.石遗室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11]黄曾樾.陈石遗先生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 1934. [12]陈曾寿.苍虬阁诗集[M].真赏楼刊本. [13]陈衍.宋诗精华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14]贡布里希.理想与偶像[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 社,1989. 责任编辑:谈晓明 (E.mail:xiaotiantan123@163.com)
/
本文档为【(doc) 经典生成与阐释范式的流变——以清代对杨万里诗歌的接受为中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