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方案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方案

2022-04-28 13页 doc 1MB 28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字灿

安徽省黄山市人,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从事过计算机培训教育 软件开发 工程管理等。

举报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方案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方案V3.0PAGE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方案xxx年xxx月PAGE2目录TOC\o"1-2"\h\z\uHYPERLINK\l"_Toc503702564"第一章概述PAGEREF_Toc503702564\h1HYPERLINK\l"_Toc503702565"第一节规划背景PAGEREF_Toc503702565\h1HYPERLINK\l"_Toc503702566"第二节乡村自然与经济社会条件PAGEREF_Toc503702566\h3HYPERLI...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方案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V3.0PAGE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方案xxx年xxx月PAGE2目录TOC\o"1-2"\h\z\uHYPERLINK\l"_Toc503702564"第一章概述PAGEREF_Toc503702564\h1HYPERLINK\l"_Toc503702565"第一节规划背景PAGEREF_Toc503702565\h1HYPERLINK\l"_Toc503702566"第二节乡村自然与经济社会条件PAGEREF_Toc503702566\h3HYPERLINK\l"_Toc503702567"第三节乡村建设现状PAGEREF_Toc503702567\h9HYPERLINK\l"_Toc503702568"第四节现状问题PAGEREF_Toc503702568\h14HYPERLINK\l"_Toc503702569"第五节上位规划相关要求PAGEREF_Toc503702569\h16HYPERLINK\l"_Toc503702570"第二章规划总则PAGEREF_Toc503702570\h17HYPERLINK\l"_Toc503702571"第三章产业发展与增收规划PAGEREF_Toc503702571\h23HYPERLINK\l"_Toc503702572"第一节产业现状与问题PAGEREF_Toc503702572\h23HYPERLINK\l"_Toc503702573"第二节发展目标与策略PAGEREF_Toc503702573\h25HYPERLINK\l"_Toc503702574"第三节产业发展与增收措施PAGEREF_Toc503702574\h32HYPERLINK\l"_Toc503702575"第四章乡村总体规划PAGEREF_Toc503702575\h46HYPERLINK\l"_Toc503702576"第一节规划思路PAGEREF_Toc503702576\h46HYPERLINK\l"_Toc503702577"第二节村域总体规划PAGEREF_Toc503702577\h47HYPERLINK\l"_Toc503702578"第三节乡村规划PAGEREF_Toc503702578\h54HYPERLINK\l"_Toc503702579"第五章乡村环境整治专项规划PAGEREF_Toc503702579\h64HYPERLINK\l"_Toc503702580"第一节乡村公共设施整治与建设PAGEREF_Toc503702580\h64HYPERLINK\l"_Toc503702581"第二节乡村风貌整治与建设PAGEREF_Toc503702581\h91HYPERLINK\l"_Toc503702582"第三节安全防灾设施整与建设PAGEREF_Toc503702582\h108HYPERLINK\l"_Toc503702583"第四节环境卫生设施整治与建设PAGEREF_Toc503702583\h111HYPERLINK\l"_Toc503702584"第六章民居建设与改造技术指引PAGEREF_Toc503702584\hxxx0HYPERLINK\l"_Toc503702589"第七章近期建设整治规划PAGEREF_Toc503702589\h137HYPERLINK\l"_Toc503702590"第一节规划期限PAGEREF_Toc503702590\h137HYPERLINK\l"_Toc503702591"第二节整治原则PAGEREF_Toc503702591\h137HYPERLINK\l"_Toc503702592"第三节整治目标PAGEREF_Toc503702592\h137HYPERLINK\l"_Toc503702593"第四节乡村近期建设整治PAGEREF_Toc503702593\h138HYPERLINK\l"_Toc503702594"第八章乡村建设管理规划PAGEREF_Toc503702594\h144HYPERLINK\l"_Toc503702595"第一节乡村建设管理要求PAGEREF_Toc503702595\h144HYPERLINK\l"_Toc503702596"第二节宅基地管理要求PAGEREF_Toc503702596\h148HYPERLINK\l"_Toc503702597"第三节乡村集体土地管理要求PAGEREF_Toc503702597\h149HYPERLINK\l"_Toc503702598"第四节其它相关管理规定PAGEREF_Toc503702598\h150HYPERLINK\l"_Toc503702599"第九章规划实施措施PAGEREF_Toc503702599\h150HYPERLINK\l"_Toc503702600"附表一:乡村主要建设与整治项目一览表PAGEREF_Toc503702600\h153HYPERLINK\l"_Toc503702601"附表二:村民住宅改造建议表PAGEREF_Toc503702601\h163PAGEPAGE6第一章概述第一节规划背景一、政策背景党的党中央指出“推动乡村振兴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加大统筹乡村振兴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完善乡村振兴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三农”政策的延续,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升级;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二、项目背景xxx年xxx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xxx年全国乡村规划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选择2-3个乡村作为试点,开展乡村规划的编制工作。xxx县xxx镇xxx村被xxx省选定为试点乡村,开展以乡村整治为主的乡村规划。xxx村作为xxx省xxx年基层建设年帮扶村,已启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村民迫切希望改变当前乡村面貌及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居住条件,完善各方面设施,实现农村现代化。为加强对乡村规划建设的指导,根据国家和xxx省有关规定及政策要求,编制本规划。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战略规划引领:聘请国内顶尖战略规划团队,明确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方向、目标、路径及保障措施。•总体一张蓝图:组织多个部门、多家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构建统一、衔接的空间体系。•产业规划支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必须优先规划设计(夯实农业生产能力、构建一二三产融合体系,打造农业农村核心吸引力)。第二节乡村自然与经济社会条件一、地理位置xxx县位于xxx省......二、自然条件(一)气候xxx村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少雪。昼夜温差大,且具有“冬冷夏凉”的山区气候特征,年平均温度比平原地区低8℃左右。(二)地形、地貌水资源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储量不明,地表水资源较为丰富。乡村北侧有保定市最高峰歪头山,以及黑崖山、片崖,山势陡峭,奇险无比,分光秀丽,景色优美。(三)自然灾害全村自然灾害以旱、大风为主,虽然降水较多,但因降水而引发的水灾没有,未发生过洪水和泥石流发生。近年来,乡村通过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已将自然灾害损失降至最低。三、历史文化xxx村历史悠久,为千年古村,文化资源丰富,民间风俗文化多样。(一)xxx寺(二)人民舞台位于乡村入口处,每年二月初七庙会、正月十五xxx会都在此举行,是村民文化活动、交流思想感情重要场所。同时,起着宣传思想文化作用,上级文化宣传、村民全体会议可以在此举行。(三)碾坊位于乡村内部、幸福路西侧,是村民日常生产活动主要场所,村民在此碾面、轧谷,互帮互助、交通感情,营造了和谐的乡村环境。四、社会经济(一)经济情况xxx村全村辖3个自然村,即xxx、xxx和xxx。村域面积xxx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xxx亩,林地面积xxx亩,耕地xxx亩。农民人均纯收入xxx元,是xxx县最贫困的乡村之一。全村外出务工人员xxx人,多为季节性。全村现有贫困人口xxx户,xxx人,占乡村人口的xxx%。村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和农业种植为主,人均耕地0.78亩。种植业以玉米、土豆和核桃为主。xxx年,与xxx有限公司合作,种植樱桃和蓝莓100亩,经济效益比较好。另外全村有2个养猪场,规模较小。乡村文化产业蓄势待发,xxx年9月25日,中国书画院已与xxx县签订了xxx村项目战略框架协议,项目所在地—xxx村,项目前期筹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二)人口构成xxx村由xxx、xxx和xxx沟3个自然村组成。截至xxx年底全村共xxx户,xxx人,其中男536人,女516人。xxx村337户,956人;xxx沟村仅17户,45人;xxx村18户,51人。表1-1所辖自然村各年龄段人员构成表村名0-34-67-1415-1920-2930-5051-59>60总数xxx39361084111831693205956xxx224101531551xxx1631166xxx45合计423811844xxx93471022321052乡村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其中60岁以上占总人数的22%,严重高于国际10%的标准。由下图可以看出,xxx村老龄化最为严重,60岁以上占29%,xxx沟占27%。图1村庄各年龄段人口比例图(三)村民文化水平村民文化水平整体偏低,现有大学学历11人,高中学历17人,初中学历33人,学历781人,文盲人数为210人(大部分为60岁以上老人)见图2。第三节乡村建设现状乡村布局依山就势,沿乡道xxx分为三个乡村建设片区,xxx、xxx和xxx沟三个自然村。一、建设用地......二、村民住宅由于受山地地形影响,村民住宅呈团状线性分布在三个台地上,每个台地上住宅基本以行列式布局,构成乡村整体的空间布局结构。经过xxx至xxx年四年危房改造工程,极大地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共申请危房改造户xxx户,其中有xxx户为维修,xxx户为原址重建。(一)宅基地使用情况全村住宅用地总面积xxx平方米,平均每户宅基地155平方米,平均每户建筑面积xxx平方米,宅基地满足《xxx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人均耕地不足xxx平方米,每处宅基地不得超过200平方米)。经调查xxx村现有宅基地338处,xxx沟宅基地19处,xxx村24处,其上均有房屋,其中xxx村现有荒废闲置房屋14处,占5.6%;xxx沟有荒废闲置房屋2处,占10.5%;xxx村现有荒废闲置房屋5处,占20.8%;乡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空心村现象,导致乡村用地紧张与个别用地闲置间矛盾凸显。经对乡村各户宅基地统计分析,xxx村有20%住宅用地不符合宅基地用地标准。xxx、xxx沟村约有16.6%用地不符合xxx省宅基地用地标准,造成土地用地粗放、不集约。图3村民住宅用地情况一览表表1-2xxx村住宅用地情况一览表住宅面积(平方米)<5050-100100-150150-200200-250250-300>300个数(处)106210791451013比例3%18%32%27%13%3%4%(二)建筑质量评定全村现有村民住宅378处,按其建筑质量和危险等级分为四大类:1、质量较好类。共计77处,该类房屋建筑年代多在2000年以后,砖混结构,平屋顶,建筑质量较好。房屋结构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未发现危险点,房屋危险等级属于A级,重点完善房屋功能。2、质量一般类。该类建筑多为砖木或土石结构的瓦房,建筑年限为25年以上,由于年限相对较长,此类建筑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如墙体开裂、门窗损坏、房顶漏雨等,部分房屋2011、xxx年经过危房改造,但修缮并不彻底,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共计195处。房屋危险等级B、C级,需要对个别构建修缮加固处理。3、质量较差类。该类建筑年龄多在40年以上,部分承重结构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或整栋构成危房,房屋危险等级为C、D级,根据其所在位置与其破损程度,房屋可在原址拆除重建的,共计44处。4、质量非常差类。该类承重结构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房屋危险等级为D级。一类是房屋损坏严重,无法修缮,且原址已没有发展空间或存在安全隐患,共计8处;一类是房屋破损严重,无法修缮,而房主已在村内另建新房,现已荒置无人居住,此类房屋共计14处,共计22处。图4现状民宅建筑年代及建筑结构分析图三、公共服务设施现状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少,服务水平较低,有村委会、卫生室、人民舞台、4个商店、小学(1-3年级教学点)、碾房,无公共活动场所。xxx年省发改委驻村工作队对该村进行帮扶,道路硬化、饮水、排水等设施正在谋划建设中。四、基础设施(一)道路xxx村仅有一条对外联系道路,通往382省道,为乡级道路,水泥路面,宽度4米,路况较好;xxx通往xxx、xxx沟2个自然村,有水泥路一条,路况一般;村内街道由石板路、水泥路及土路构成,宽度为1.5-3.5米不等,部分路面无法通车,道路系统不完善。xxx、xxx沟乡村路面多为砂石路、土路,乡村道路不成系统,路面较窄,断头路多。xxx村有路灯9盏,现已老化损坏不能使用,其它2个自然村无路灯。(二)给水乡村现状供水分为三个片区集中供水。xxx沟村水源为山泉水,存在水源水质无法保证、季节性缺水等问题;xxx村水源一部分为距离乡村东北侧山沟约0.5km的山泉水,一部分为村北部约0.7km的xxx塘坝拦蓄的地表水;xxx村集中供水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水源为距离乡村北侧约0.6km的山泉水,南部水源为距离乡村西北侧约4.5km的山泉水,村西高地处已建设高位水池1座,容积30m3。(三)排水乡村无排水设施,导致污水横流,影响乡村环境卫生,仅个别农户路旁设有排水明沟,将污水流入附近低洼处,雨水沿路直接排入乡村周边洼地。(四)电力xxx村南侧现状有一台200kVA杆式变压器,负责xxx村以及xxx、xxx沟村供电。(五)电讯村内现状电话引自xxx镇电信支局,现有固定电话用户20部,部分农户上网使用电话线。大多农户采用信号接收仪观看电视节目。(六)供热村内农户基本上是依靠各户的土煤炉,烟筒连接土炕,设置壁挂暖气,有进出水管;部分使用火炕取暖。(七)燃气村民做饭以烧柴为主,其中有1/2家庭有液化气,1/3的有电磁炉,但不常用偶尔雨天做饭使用。第四节现状问题一、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农民脱贫致富任务艰巨乡村耕地质量贫瘠,人均耕地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缺少促进村民致富的主导产业。乡村缺少农业生产经济组织和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中市场组织差,农民生产观念落后,科学技术应用率低,导致农业生产收益低,增收渠道不足。二、乡村建设布局分散,设施配置困难乡村建设布局分散,并且xxx沟、xxx各村仅有十几户,村组规模偏小,不利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造成设施配置不经济。三、各项设施配套差,影响村民生产生活水平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内主干道为水泥路和石板路,其它道路均为土路;村民饮用水源为山泉水,冬季管道易冻结,造成饮水困难;乡村无排水设施,雨水沿路面排入坑洼地;村民均使用旱厕,卫生条件差,无污水处理设施。乡村公共设施配置不完善。村内缺少公共活动空间和养老设施,xxx沟、xxx2个自然村无公共服务设施,均由xxx村提供。四、乡村整体环境不佳,严重影响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整体环境脏、乱、差。乡村环境卫生管护制度不健全,导致垃圾乱堆乱放,杂物沿街乱放;养殖与居住毗邻,造成人畜不分;乡村建筑风貌杂乱,新旧建筑交织,建筑质量整体较差,屋顶、墙体外立面等不统一;乡村内部绿地少,村民缺少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五、老龄化严重,文化水平偏低,导致乡村发展动力不足乡村老龄化严重,60岁以上占总人数的22%。整体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保守,自我发展意识差,缺乏现代商品经济观念,对新事物缺乏接纳性。全村文盲人数为210人,占总人数的20%;初中文化学历有170人,占总数16%;小学学历781人,占总数74%。非农劳动技能较差,外出打工人少且层次较低。第五节上位规划相关要求一、《xxx县城乡总体规划(2011-2030年)》(一)xxx镇职能以绿色旅游和绿色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小城镇。区域行政中心和服务中心。(二)对xxx相关要求规划xxx村为永久保留的基层村,乡村建设用地人均130平方米,规划2020年人口为582人。二、《xxx县镇村体系规划(2011-2030年)》(一)对xxx镇定位县域西部中心,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旅游为主的小城镇。(二)对xxx村相关要求xxx村为基层村,规划2020年乡村人均建设用地xxx0平方米,规划人口为758人,规划建设用地为9.09公顷。近期,将xxx并入xxx村。二、《xxx县xxx镇总体规划(2007-2020年)》(一)镇区性质县域西部中心,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旅游为主的小城镇。(二)xxx定位黒崖沟村以特色农业和旅游业为特色。(三)xxx村规模规划xxx村为中心村,xxx年人口为1042人,规划2020年人口为1xxx8人。人均用地为130平方米,规划建设用地为14.6公顷。(四)设施规划完善基层社会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服务周边自然村,实现设施的共建共享,节约资金提高各项设施的受益率。第二章规划总则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乡村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3、《xxx省新农村建设乡村规划编制导则》冀建村[2006]425号;4、《xxx省镇、乡和乡村规划编制导则(试行)》xxx.3;5、《xxx省幸福乡村规划编制导则》试行;6、《xxx省乡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冀建村[xxx]231号);7、《xxx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9;8、《xxx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设计技术导则》;9、《xxx县城乡总体规划(2011-2030年》;10、《xxx片区xxx试点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11、《xxx镇总体规划(2007-2020)》;xxx、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村民增收、脱贫致富为基本目标,立足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充分利用现有房屋、设施及自然和人工环境,通过政府帮扶与农民自主参与相结合的形式,分期分批整治、改造农民最急需、最基本的设施和相关项目,以低成本投入、低资源消耗的方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防止大拆大建、破坏历史风貌和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三、规划原则乡村整治应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期分批进行;传承当地历史文化,防止违背群众意愿,搞突击运动。并应符合下列基本原则:1、尊重现状,合理布局延续乡村原有布局结构和建筑风貌,防止大拆大建、破坏历史风貌和自然环境。以现有设施整治、改造、维护为主,鼓励村民参与规划编制,尊重农民意愿,避免大拆大建,引导自然村向xxx集中。严禁照搬城市建设模式,以低成本投入,低资源消耗的方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整体推进,重点先行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民生产方式与生活习惯,结合农村人口及乡村发展的长期趋势,科学制定乡村整治规划;综合考虑整治项目的急需性、公益性和经济可承受性,确定重点整治项目和整治时序,分步实施。3、设施配套,技术可行根据乡村经济条件和人口规模,完善相应公共设施,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规划设施要体现乡村特色,充分利用与乡村整治相适应的成熟技术、工艺和设备,优先采用小规模微动力设备与原有生态循环相匹配,以及节能、环保、低碳新材料等,节约使用土地。4、传承历史,突出特色严格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严禁毁林开山,随意填塘,破坏特色景观与传统风貌,毁坏历史文化遗存。四、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xxx-2020年,近期xxx-2015年。五、规划范围为xxx村行政管辖范围,全村域22平方公里。六、规划目标搞活乡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早日实现村民脱贫奔小康。实施乡村环境整治,逐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生产生活条件。最终,将xxx村建成布局合理、产业突出、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文明和谐、安居乐业的幸福乡村,成为全国贫困地区农村环境整治的示范村。1、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以发展苹果、核桃、樱桃等特色林果种植、肉猪养殖为基础。依托五台山、天生桥两大景区,以xxx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文化和乡村休闲旅游产业。2、科技文化进步逐步完善农民文化娱乐和健身休闲设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到规划期末,农民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覆盖面达到100%,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3、基础设施完善改造升级连村道路,实现乡村内部道路全部硬化。建设一批水利配套工程,保障乡村饮用水安全,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建设xxx村污水管道和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完成全村电网升级改造;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大量推广太阳能等新能源,建设集雨节灌设施。4、民生工程改善明确乡村环境整治项目建设时序和实施措施,有序推进翻建、改建或修缮危旧房,统一按规划要求执行。规划期内,新建村民中心1处,集中设置村委会、文体活动、农家书屋、会议室、红白理事会、便民中心、妇女之家、经济合作社等;新建互助幸福院1所、农民文化活动广场1处、小游园2处。5、生态环境良好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山场绿化等生态建设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大力推进乡村果品经济林绿化,鼓励农民改厨、改厕,实现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七、规划重点1、实现乡村合理布局、集中发展,将xxx、xxx沟向xxx整体搬迁,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水平。2、探索贫困地区村民脱贫致富的新思路,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分析现状产业,明确乡村产业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3、探索文化旅游产业扶贫的新模式,采取村企共建模式,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4、探索贫困落后地区,乡村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整治要求、标准,引导乡村科学发展。5、尊重村民意愿,对乡村实施小规模渐进式环境整治,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通过引导逐期修缮加固、完善功能等方式改造民宅,改善村民生活品质。6、突出山村特色,营造良好的景观风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改善村民人居环境。7、建立乡村规划实施的反馈制度,对重大建设项目进行跟踪,提供相应技术指导。PAGE155第三章产业发展与增收规划第一节产业现状与问题一、产业现状乡村产业结构单一,仅有农业而无任何工业、农副业,无集体经济来源。村民主要经济收入靠农业种植和外出务工,部分收入为畜牧养殖,乡村旅游业蓄势待发。(一)种植业农业主要经济作物为玉米和土豆,种植面积约320亩。林果业主要有核桃、苹果、梨和桃等,核桃多分布在山坡处,面积约400亩,苹果种植面积约80亩,桃种植面积10亩,种植规模普遍偏小,品种杂乱、管理落后,导致经济效益一般。xxx年试种樱桃、蓝莓共100亩,经济效益较为明显。(二)养殖业畜牧养殖以生猪、山羊为主,其中,生猪有260头,山羊400只。有小型养猪场2个,生猪160头,其余为村民家庭养殖为主,规模不等。山羊养殖户较少,养殖大户不超50只,其余为10-30只不等,均为放养,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三)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佛教文化源远流长,有千年古刹白衣寺,每年前来上香祈福的游客约4000余人。村域北部有保定地区最高山歪头山、黑崖山、片崖山,景色秀美、山势陡峭,每年有游客和爬山爱好者千余人前来参观和攀爬。(四)文化产业xxx年9月25日,中国书画院已与xxx县签订了太行山书法文化村项目战略框架协议,项目所在地—xxx村,项目前期筹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已投资400万元,项目总投资约3.96亿元。二、主要问题(一)受自然地理条件制约,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农田水利设施缺乏,耕地质量一般,农业生产率低,造成农业产出低、收益差。(二)村民整体文化水平偏低,思想保守固化,对新技术、新品种接受较慢,造成新技术得不到有效应用。(三)获取信息渠道不畅、资本短缺、技术落后,不利于产品市场化。(四)农业种植技术落后,果农缺乏果树管理知识,造成对果树疏于管理,基本处于放任生长状态,注重产量,不注重质量,造成商品价值低。(五)养殖规模小,科技含量低,饲养管理较粗放,难以形成产业化发展,品种未经系统选育,造成个体小、生长速度慢、产肉量低等问题。(六)乡村缺少基本的乡村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未体现旅游带动服务业发展作用,促进村民增收的经济效益。第二节发展目标与策略一、发展目标以农业增收、村民增收、乡村增活力为目标,完善乡村的“造血”功能,实现农民真正脱贫致富。要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大力发展苹果、核桃、樱桃种植,以苹果种植为主,以及黑猪养殖业。同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xxx村建设。到2015年,苹果种植面积达600亩以上,核桃种植160亩,樱桃种植面积180亩。大力发展黑猪养殖,期内达到存栏500头。书画旅游景区初步建成,年接待游客达到万人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基本达到全县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到2020年,苹果种植面积达1100亩以上,与周边西刘庄、南辛庄等村形成苹果规模种植片区,保留现状核桃种植160亩,樱桃种植面积180亩。大力发展黑猪养殖,期内达到存栏1000头。书画旅游景区建成,xxx书画村有一定知名度,年接待游客达到3-5万人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不低于全省扶贫对象人均收入。二、发展策略xxx产业发展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服务至上的发展理念,形成乡村的特色产业。(一)生态优先,保护自然环境特色种植业要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改变现有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的产出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扩大苹果种植规模,实现乡村耕地以苹果种植为主,同时在交通便利的乡村南侧、东侧设置两个樱桃、蓝莓特色采摘园,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带动乡村服务业发展。核桃种植应在低坡缓丘处,坡度不超25°,不改变山体现有绿化,增加经济收入且起到绿化环境,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作用。(二)绿色发展,保持乡村田园与山水风光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因此在发展产业时,做到绿色发展,不破坏乡村现有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做到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延续乡村现有的空间结构,保持乡村田园山水风光。书法文化景区建设应减少人为对自然环境的改变,避免对黑崖山、片崖采用过多工程开发,可设置步行旅游道路,尽量做到少破坏现有自然环境。(三)服务至上,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的目的地能否成为知名度高的乡村休闲旅游的目的地,关键在于服务水平,以及旅游资源要素的开发;能否在未来乡村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当前亟需对村域内旅游要素进行挖潜整合,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品牌,提高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加强对服务人员、村民礼仪的培训。三、经验借鉴(一)特色农产品种植邢台市内丘县富岗山庄同处太行山山区,自然资源条件与xxx相近。富岗山庄的发展经验可以借鉴,该村发展大致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1978-1984)——初始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初期,乡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富岗山庄把山场全部放到各户。村民每家种植3分薄田,分散经营。村集体在山场中开采矿石,畜牧放羊无序,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洪水灾害后,山场和农田遭受严重破坏。人均收入80元,远低于全国人均300元水平。分析富岗山庄村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资本短缺、农业生产率低、技术落后、观念落后等。2、第二阶段(1985-1995)——脱贫致富阶段为改变乡村落后的面貌,乡村采取多项脱贫致富措施。(1)村集体收回山场,实行“五统一分”治山路子。“五统一分”即统一设计规划、统一组织施工、统一组织服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检查验收,分户承包。同时实施了“分户专业承包、分散经营管理、分类技术指导、分清权利责任、分级独立核算、统一品牌营销”的“五分一统”的管山办法。(2)引智设计规划、治理荒山。从1985年开始,富岗山庄在xxx农业大学生态专家于宗周教授的指导下,经过几年的苦战,村民投义务工40万个,动土石210万立方米,修地上地下水库6座,拦水坝2500米,栽种果树15万株,高标准治理了“三沟两峪一面坡”,治理荒山7800亩,并全部分给村民。(3)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根据荒山的实际情况和综合治理结果,通过对外部市场的考察,发现外面对优质干鲜果品有稳步上升趋势,在治理的山上,条件好的种苹果,条件差的种板栗。经过多年的努力,实现了以苹果、板栗两大主导产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同时实现山场的高标准治理、农田变果园。通过有效的生物链,解决了高效牧业和植树的矛盾,建立了高效的水利。经过十年努力,富岗山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收入由原来的80元/年,95年达到了人均2200元/年,其中果品占54.55%,形成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系统发展新格局。3、第三阶段(1996-xxx)——巩固提高大发展阶段在当时一哄而上市场的大环境下,富岗山庄林业结构的调整并未适应市场的变化,出现了苹果“过剩”,市场滞销的情况,严重挫伤种植的积极性,出现砍树恢复种植庄稼的情况。在这种背景下,富岗山庄的领导通过市场考察,采用了引进高科技和公司化运作为主的改革措施。主要包括:(1)引进新品种和品种改良。请来xxx农大果树专家李保国教授,对山场做了规划,洋槐头、板栗腰、苹果柿子栽山脚,培育出新品种——富岗一号、富岗二号;(2)公司化运作。为实现无害化绿色食品,成立富岗公司,对绿色食品进行标准化生产和控制,制定了xxx8道生产管理工序;(3)品牌建设和质量体系建设。富岗公司把富岗苹果定位在高消费群体上,制定了“515”销售策略。在营销渠道上,提出了“专卖店打形象,超市占主导地位”的策略,顺利打开国内市场,在市场销量逐年上升的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成为新加坡、泰国等国家的供应商,产品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4)多元化与集团化经营。(5)技术推广与规模化发展战略。(6)持续研发。在与xxx农业大学的合作过程中,富岗山庄逐步成为xxx农业大学的“教学、科研、生产”的三结合基地。同时,富岗集团分别与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经济、商界及技术人员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生态、绿色苹果生产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合作。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和国外交流合作,形成了富岗山区果品技术的可持续创新能力和管理的创新,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20多年时间,富岗山庄村由最初人均收入80元增长到2007年10300元,其中果品收入占87.37%,是xxx省农村人均纯收入的2.4倍。4、经验借鉴应重点借鉴富岗山庄制度创新(五分一统、五统一分)、引智、引进技术、组织创新、本地化技术研发、技术和品质革新、种植方式创新、技术推广、质量管理、多元化经营、培训、品牌化建设和质量体系等。(二)文化产业发展xxx省武强县周窝村人口不足300户,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小乡村,却建成了国内最大、世界第二的管弦乐器生产企业——xxx金音乐器集团,生产木管、铜管、提琴、吉他四大系列100多个规格的乐器产品,产品85%以上出口,畅销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1、发展模式——村企联合该村充分利用靠近307国道和金音乐器城的有利条件,带领群众从事工副业生产。金音乐器集团给村民带来好处,家家有工人在金音集团上班,同时带动乡村餐饮、住宿服务业发展。2011年该村与北京璐德文化公司合作,成立乡村璐德艺术学校,并聘请北京798艺术中心对乡村进行功能分区、街景路面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一门一景、一户一品,体现灵性、各具特色”。2、发展目标——音乐小镇建设宜居、时尚和生态的周窝音乐小镇,成为以音乐为主题,集创作、欣赏、展演、体验、居住、餐饮、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文化产业基地。3、建设成就为加快音乐小镇建设,乡村投资8300万元,完成供排水、供暖等基础设施和小镇服务中心、麦田音乐广场等配套设施建设。村内已经包装改造具有创意特色的咖啡屋、提琴乐器体验馆等民居院落80多套,可同时接待200人住宿,1000人用餐。该村已先后举办了武强麦田音乐节、第六届中国吉他文化节、中韩国际乡村艺术节、热舞美食节等许多文化活动,到此参观和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同时,带动了村民文化生活,村民自发组建了第一支农民西洋乐队。现在村内街头巷尾,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地聚在一起演奏乐器,已成为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通过音乐村建设不仅创造了更多的物质财富,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而且为农民创造了丰富精神食粮的平台,可谓现代化农村。4、经验借鉴图5武强县周窝村街道景观图武强县周窝村音乐小镇项目是乐器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它放大了乐器生产基地的影响,延伸了产业链条。最为可贵的是引进时尚元素、改造嫁接创新的开放思维,以文化产业为突破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三节产业发展与增收措施经全面分析乡村自然禀赋、历史文化等条件,以及国家对xxx扶贫规划的外部环境,对乡村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适应新形势贫困山区乡村发展要求,重新认知乡村发展环境,选择适合乡村的产业发展模式。优先选择现状发展潜力大和效益高的产业,重点发展特色林果种植业、文化与乡村休闲旅游业,适当发展畜牧养殖业。一、特色种植业(一)发展条件综合分析xxx村自然环境及现状种植结构,海拔高度为950—xxx50米,处于中山区向高山区过渡地段。该乡村山体成分为石灰岩,硬度较大,土层覆土较浅,且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不适合大面积改造,严禁在坡度大于25°地方栽种林果。乡村土壤ph>7,整体偏碱性,适合种植苹果、鲜桃、核桃,综合比较苹果效益远高于核桃,林果种植以苹果为主。结合乡村未来旅游业发展,可适当发展樱桃、蓝莓等特色采摘园。(二)技术措施1、新建园地选择选地应当避开重茬地、风口地,远离污染地;应选择土壤肥沃、理化性状好的能够成一定规模的平地、丘陵、山地地块。山地坡度要小于25°,要注意集水;平地要避免低洼地。2、园地规划(1)道路系统乡村主路连接各个小区的支路宽3米,日常管理作业路宽1米,山地主路设计坡度<15°。(2)小区划分以主路和支路为界将园区划分成若干个小区,小区四周与道路相连。山地每小区面积30-50亩,平地每小区面积40-50亩。(3)排灌系统灌水采用小管出流节水灌溉系统,由供水系统、出水系统和灌溉系统三部分组成。排水系统采用明沟排水系统进行排水。山地整地时所有主路靠山根一侧均修成深50cm左右的纵向排水沟。在坡面上每隔80~100m在山脊处沿山脊由上而下修筑1条纵向主排水沟,与隔坡沟状梯田排水沟相通。主排水沟宽40cm、深50cm,山脊较坚硬处直接下挖,松软处用石头铺设,水泥浆砌。平地排水沟修在地势相对低的一侧。3、技术做法(1)改劣换优实现改劣换优的是嫁接,核桃的嫁接又主要分为春季枝接和夏季芽接,苹果为春季枝接。春季枝接:核桃大树高接换优春季枝接一般采用插皮接。嫁接时间一般在春季核桃萌芽期(4月10号到4月底)。夏季芽接:核桃夏季芽接多用方块形芽接。最佳嫁接时期为气温稳定在25~28℃的时期,对于幼树或者连年冻死的核桃树可采用此法。(2)改造树形要结合嫁接将树形改造成单层高位开心形,方法是:将结构合理的枝条改结成目标品种,结构不合理的枝条直接去掉培养新枝并嫁接,如果树太小,没有形成树形的可直接从中心干剪截,按照要求培养树形。单层高位开心形的树形结构是:树高2.5m左右,从距地面70-75cm处开始培养大枝,全树共xxx-14个大枝,每个大枝拉平,每个大枝插空排列生长在中心干上,树顶落头开心。(3)改良土壤土壤改良的时间最好在苹果、核桃采收后至树叶变黄以前(9月中旬~10月中旬),即根系生长的高峰期。改良方法是结合深翻,逐年扩大种植穴或者扩宽种植沟,并且施有机肥。具体做法是:扩穴深翻:适用于山地客土核桃园及幼龄核桃园。在树穴边缘或树冠投影下向外挖宽40cm,深60cm的环状沟,把沟内石头及底土挖出后回填表土,并混以绿肥、秸杆或经腐熟的人畜粪尿、堆肥等,然后浇水,每年向外深翻直至全园翻完。不要切断直径1cm以上的粗根。隔行(株)深翻:即第一年在两行(株)之间深翻一行(株),隔一行(株)不翻,第二年再翻未翻的一行(株)。深翻规格同扩穴深翻。(三)发展要求1、苹果(1)品种选择选择晚熟品种,可以增加果实储藏期和经济效益,品种主要为“富士”、“王林”、“斗南”。(2)经济效益规划期内,以苹果种植为主,亩产达5000-6000斤,每亩收益大于3万元。同时,可结合乡村休闲旅游,设置若干苹果采摘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同时,还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3)具体要求成立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培养村级示范户(种植5亩以上),80户;加强同xxx农业大学科技兴农办技术合作,培育新技术、新品种;建设苹果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筛选、繁育优良品种,把传统种植方式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种和生产水平;加大对太行山特色苹果分级、包装,推进原产地标识制度,做大做强名牌产品。2、核桃(1)品种选择该地区适合发展晚实核桃,且具有耐寒性,品种以“晋薄2号”、“陕核1号”为主。(2)经济效益规划期内,不大量增加核桃种植规模,结合低坡缓丘处种植少量核桃,亩产达500斤。同时,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3)具体要求发展村级核桃种植示范户,种植面积5亩以上,积极性高,有劳力,愿意接受林业技术人员的指导,能带动周围群众发展的有影响的种植户3~5个,作为村级示范户。促进核桃种植、技术指导、管理、销售一体化,增加农民收入水平。3、其它林果依托xxx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技术,在土质较好地块上,结合乡村旅游业发展采摘园,适当增加樱桃、蓝莓种植面积。可适当增加现状桃园种植面积,将桃园发展为采摘农园,提高果农的收入水平。二、畜牧养殖业乡村现状肉猪养殖已形成一定规模,依托乡村新成立的xxx县志红肉猪饲养合作社,进一步壮大养殖规模,完善养殖小区内基础设施,实现标准化养殖,每个猪户10个猪栏,每个猪栏养殖10头猪,达到消毒、防疫、隔离的要求,提高养殖管理水平。每个猪场建沼气池,实现实现猪粪的资源化利用,沼渣和沼液为林果、蔬菜种植使用,沼气作为能源为本猪场使用。大力发展太行山黑山羊和小尾寒羊养殖,养殖方式由放羊向舍饲圈养转变,改良品种实施优质种公羊与当地母羊杂交改良,提高本地羊的繁殖率、出栏率、出肉率。同时,加大同xxx农业大学畜牧养殖专家联系,形成专家定期进行科技指导,为村民提供新品种、新技术,培养大批了解养殖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畜牧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本领,实现村民增收致富、早日奔小康。三、文化与乡村休闲旅游业(一)发展机遇国务院各部委、xxx省,不断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发展文化与乡村旅游业,为xxx村发展文化与乡村旅游带来千载难逢机遇。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指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现代服务业。2009年9月,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印发《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打造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打造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文化旅游产品。xxx年,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农企发[xxx]2号,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拓展农业功能和拉动内需的新引擎。2011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文化强国”,文化与旅游产业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载体。xxx年,《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xxx]32号)。央行、发改委、旅游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七部委发布财税政策支持措施,提出将重点扶持中西部地区旅游就业信息网络、培训基地、服务场所以及旅游景点的发展。xxx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xxx~2020年)的通知》。指出制订《纲要》的目的是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促进旅游休闲产业健康发展,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建设”。纲要提出,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休闲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国民旅游休闲质量显著提高,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基本建成。xxx年,xxx县被定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xxx应借助xxx县发展乡村旅游示范村、示范镇的机会。重点将村域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主要历史文化资源白衣寺、千年古村、xxx村,自然景观有黑崖山、片崖、歪头山,生态环境优美,自然风光秀丽。(二)发展趋势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千城一面的“复制、粘贴”式城市建设席卷各地,城市居民的田园情结再次苏醒,重构了人们“离去—归来”、“背叛—皈依”的生命模式。乡村游成为人们实现短暂逃离现实、缓解压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随着旅游的开发,乡村旅游也衍生出多种类型,主要有传统农家乐模式、休闲农庄模式、景区依托模式、民族风情模式、创意产业模式等。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全国休闲产业和乡村旅游景区(点)已达8.5万多个,全国乡村旅游经营户超过170万家,从业人员2600万人,其中农家乐150万家,年接待游客7.2亿人次,年收入达2160亿元,其中农民直接获益xxx00亿元。xxx应充分利用乡村自然、人文景观,以及建设书画文化村契机,将乡村打造成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带动村民增收脱贫致富。(三)发展优势条件1、资源条件xxx村风景秀丽、生态环境优美,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曾是有名革命根据地,当年八路军曾在这里披荆斩棘、浴血抗日,写下壮美诗篇。同时,该村人文资源丰富有千年古刹白衣庙(观音送子庙)、xxx艺术村、碾坊,自然资源有黑崖山、片崖、xxx省第四古松。绿树、青山、高崖、深谷、静村、飞桥、小河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壮美画面。2、区位条件该村处在晋冀交界处,xxx县最西侧,距离佛教圣地五台山景区20公里,距离4A级天生桥瀑布群景区xxx公里,处于京津、石家庄、保定游客到五台山必经之路上,距382省道3.5公里。东距保定市约150公里,车程约1小时15分钟,南距石家庄市240公里,车程约2小时20分钟,是自驾游1-2日游的首选之地。因此,xxx发展旅游要融入区域、县域旅游网络,承接五台山、天生桥瀑布群、城南庄红色革命圣地、银河大峡谷、吴王口温泉的游客。3、民风质朴xxx人民在历史形成的的淳朴风俗基础上,又形成了诚实、善良、热情、直爽、通达礼仪、知大节、识大体等精神风貌,保留有淳厚、好客的山民性格和浓郁、传统的民俗风情。山区民风质朴,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四)发展不利因素交通通达性、可进入性有待提高。乡村面积22平方公里,受复杂地形条件影响,道路网络化程度低,部分路面窄,山路缺少必要的错车道、弯道镜;经济落后,旅游开发资金紧缺;面临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旅游开发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但旅游开发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时刻树立生态环境发展优先的原则。(五)市场分析与定位1、客源市场分析省内游客是xxx省旅游市场的主体,约占47%;其次是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河南、内蒙古,辽宁等周边省份;再者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游客以中青年为主,旅游目的以观光游览、商务会议和探亲访友为主,红色旅游和休闲度假游比重逐年增加。2011年xxx县全年接待游客35.6万人次,收入1.92亿元,游客以省内、山西、河南、内蒙、北京为主。xxx村将承接、吸引xxx县各景点旅游游客,重点对象为省内、京津、山西等为主。根据对全县旅游人次分析,xxx年接待游客预计达到3-5万人次,旺季每天接待游客可达500人次。2、游客类型对象以中青年、老人及书画爱好者、高等院校艺术生三种类型为主。中青年基本以家庭游或和朋友一起出游,针对中青年设计山地运动项目、户外拓展、采摘、农事体验等旅游项目;针对老年人在书画文化景区提供养生、度假旅游产品,充分利用xxx负氧离子含量高的资源优势,打造森林氧吧;书画爱好者、高等院校艺术生以文艺交流、写生、创作为主等。3、出行方式和时间出行方式将以自驾游为主,组团旅游为辅。旅游时间重点为四月至十一月。4、旅游定位主要形式有书画文化体验、自然景观欣赏和户外拓展、农耕文化体验、宗教参观、艰苦创业教育学习。旅游总体布局“两轴十二景”,两轴即为村域南北向的2条旅游线路,村东线路:林果采摘—民俗文化—自然观光游,以电瓶车为交通工具;村内线路:林果采摘—农事体验—千年古村游—农家乐—书画文化体验,以慢道步行为主。“八景”为白衣寺、观景桥、悠然田梯、悠水寒泉、别有洞天、碾坊、黑崖、雅兰新居。采摘季节:(xxx月中旬—11月),樱桃采摘xxx月中旬—7月,蓝莓采摘6.10—7.15,杏、鲜桃采摘7月—9月,苹果采摘9月—11月。通过对xxx乡村旅游要素整合打造,将过境观光型转为1-2日游,通过吃、住、行、游、娱感受太行山区山村特色。“吃”让游客品尝当地百姓的家常便饭、风味食品,来“忆苦思甜”体验生活,“住”乡村夯土房屋、土石房等,室内装饰尽量保持当地风格,给游客一种返朴归真、原汁原味的体验。“行”利用当地传统的交通工具,三轮车、电车。“游”除了户外攀岩、户外锻炼,可以去走访贫困户、学校、手工作坊等,在游览之外还有一定的社会效益。购,如土特产、书画工艺品等。“娱”参与性强的象简单的农事活动、节日活动、民族体育活动等,参观性强的有当地毛掸会(舞刀枪)、当地婚丧、宗教活动等。5、发展要求(1)设施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业必须有良好的接待服务设施,xxx村应结合特色采摘农园,设置农家乐等接待设施,在书画文化景区设置宾馆、艺术创作小屋等接待设施。同时,对旅游要素资源进行整合,每处景点要有详细讲解、简介、渊源。形成2条特色旅游路线,东侧形成以采摘农园—佛教文化体验-自然观光旅游线路,在白衣寺东侧山上建“景亭”,可远眺和俯瞰xxx村全貌,在黑崖山上建“景亭”1处,可与白衣寺景亭形成对景,作为乡村最高眺望点,形成全村视觉景观廊道;西侧形成以采摘农园-农家乐-书画体验一条街的旅游路线。(2)农民权益保护鼓励对乡村进行旅游开发,按照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景区所在地农民,以土地、景观农业、房屋等入股或连锁经营,通过股份制、公司+农户等多种模式,让贫困户脱贫致富,确实保障旅游扶贫投资的稳步发展。发展旅游应以农民利益为先,使农民能享受旅游带来的实实在在收益,确保村民有“一份股
/
本文档为【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